CN102036147A -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6147A
CN102036147A CN2010102923107A CN201010292310A CN102036147A CN 102036147 A CN102036147 A CN 102036147A CN 2010102923107 A CN2010102923107 A CN 2010102923107A CN 201010292310 A CN201010292310 A CN 201010292310A CN 102036147 A CN102036147 A CN 102036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framework
oscillating plate
loud speaker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23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村智彦
汤浅英夫
佐藤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6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10Telephone receiv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电动式的扬声器(1)的生产率的扬声器用阻尼器(50)以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50)的扬声器(1),阻尼器(50)设置有用于使音圈引线(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30)的引导部(52),不在框架(60)内悬空而在引导部(52)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21b)产生的牵引处理。

Description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动式扬声器中使用的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其中该电动式扬声器为在便携式电话等中使用的小型且薄型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电动式的扬声器中的阻尼器(damper)与振动板边缘部一起发挥将振动系统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使振动系统正确地进行振动的作用,而该阻尼器与用于将音圈和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电连接的导体设置为一体(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9-307993号公报。
带导体的阻尼器能够省去成为提高扬声器的生产率的薄弱环节的由形成音圈引线产生的牵引处理,但是,需要使用其他的引线使音圈和阻尼器导体之间电连接,从而使组装步骤数量及部件成本增加,而起到与提高扬声器的生产率相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扬声器的生产率的扬声器用阻尼器以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阻尼器用于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具有:磁路,其具有磁轭、磁体以及极靴,振动系统,其具有经由音圈骨架而连接在一起的音圈和振动板,框架,其保持所述磁路、振动系统以及外部连接端子,在磁隙中配置所述音圈,其特征在于,使音圈引线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因此,不在框架内悬空而在阻尼器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产生的牵引处理,从而能够容易且适当地由形成音圈引线产生的牵引处理,并且能够使音圈引线的形成稳定化,还能够提高音圈引线相对于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精度,提高扬声器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音圈引线的耐弯曲性,提高扬声器的耐输入性。
在本发明的扬声器用阻尼器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阻尼器主体;引导部,其使音圈引线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所述外部连接端子;所述阻尼器主体设置有:可动部,其连接在所述音圈骨架的与振动板侧相一反侧的端部上;固定部,其连接在所述扬声器的静止部上;可挠部,其将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连接,或者,所述可挠部包括兼作所述引导部的特定可挠部,由此通过阻尼器主体支撑振动系统的与振动板边缘部的距离最大的下端,因此,能够得到高的阻尼器性能,由于以振动板边缘部和阻尼器主体支撑振动系统的上端和下端这2点,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使振动系统正确地进行振动,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的耐输入性。
另外,上述那样的扬声器用阻尼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用阻尼器是通过对一张板状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如果所述扬声器用阻尼器的特征在于是通过对一张板状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则能够得到价格低廉的能够提高扬声器的生产率,使其薄型化,并提高耐输入性的阻尼器。
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扬声器用阻尼器。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用阻尼器的说明图,图1A是扬声器用阻尼器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B-B′剖视图。
图2是具有图1A~图1C所示的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6A~图6C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的说明图,图6A是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A-A′剖视图,图6C是图6A的B-B′剖视图。
图7是具有图6A~图6C所示的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的另一个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图9是图7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A~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A~图1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用阻尼器的说明图,图1A是扬声器用阻尼器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B-B′剖视图,图2是具有图1A~图1C所示的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图5所示,扬声器1主要具有:磁轭11、磁体12和极靴13,用于构成磁路10;音圈21和振动板22,用于构成振动系统20;外部连接基板31,设置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一对外部连接端子30;挡板40,覆盖并保护振动板22;本发明的阻尼器(扬声器用阻尼器)50;框架60,将磁路10、振动系统20、外部连接基板31、阻尼器50组装在一起而构成扬声器1,并且与挡板40构成扬声器1的框体。
框架60使外侧壁62从矩形的底板61的外周边垂直立起而成为浅的有底四边筒状,在所述框架60的中央部一体地形成磁轭11。即,使椭圆形的磁轭外侧壁11a从底板61的中央部内表面垂直立起,将位于磁轭外侧壁11a的内侧的底板61中央部作为磁轭底板,从而形成比框架60浅且与框架60同心的有底椭圆筒状的磁轭11。
底板61具有使磁轭11的周围的底板61中的底板61a抬高一层的阶梯部63,所述底板61a位于磁轭11的一侧的半圆弧状端部的周围,在框架60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一个端部(图2中的上端部)上,设置有阻尼器50的引导部支撑部即抬高底部64,并且,在处于抬高底部64的背面侧的框架6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外底面上,设置有外部连接基板安装部即凹部65。在抬高底部64的底板61a的两端部设置有作为连接部的贯通孔66,所述贯通孔66用于将在框架60的外部配置的一对外部连接端子30与在框架60的内部配置的2个音圈引线21b之间进行连接。
在底板61上,设置有在组装扬声器1时用于使未图示的4个音圈定位销从框架60的底侧插入内部的贯通孔67、67′,所述4个音圈定位销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保持并定位音圈21,所述贯通孔67、67′设置在与4个音圈定位销的插入位置对应的框架6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
在使用扬声器1时,各贯通孔67、67′还作为使被振动板22按压的框架60内的空气(声音)向外部释放的背面音孔发挥功能。框架6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67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a的内侧的作为磁轭底板的底板61上,主要释放被振动板22的振动板中央部23按压的空气,框架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67′横跨磁轭外侧壁11a的内侧和外侧的底板61,不仅释放被振动板22的振动板中央部23按压的空气,还释放被振动板边缘部24按压的空气。
在磁轭外侧壁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设置有作为音圈引线引出部的断开部11b。框架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67′在2个断开部11b处横跨磁轭外侧壁11a的内侧和外侧的底板61。
在外侧壁62的上部内面,设置作为振动系统20的支撑面的水平的阶梯面68。
磁轭一体型的框架60是对一张金属平板(磁性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并且具有以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
磁体12由椭圆柱状的永久磁铁形成。极靴13由椭圆形的金属平板(磁性材料)形成。在磁轭11的内底面粘接固定磁体12,在磁体12的上表面粘接固定极靴13,从而形成椭圆形状的内磁式的磁路10。磁路10在磁轭外侧壁11a的上部与极靴13之间形成椭圆形的磁隙14。
音圈21是在由塑料膜等形成的椭圆筒状的音圈骨架21a的外周面卷绕铜线等而形成的,形成为椭圆筒状。在绕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音圈引线21b,所述音圈引线21b用于使音圈21与外部连接端子30电连接。音圈引线21b位于音圈21的下端部,从音圈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引出。
振动板22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酰亚胺(PEI)、聚酰亚胺(PI)等塑料膜等薄膜形成。振动板22具有:椭圆形的振动板中央部23,其覆盖音圈21的上端开口;振动板边缘部24,其包围振动板中央部23整周,外形与框架60的外形配合形成为矩形。振动板22是在分别形成振动板中央部23和振动板边缘部24之后,将振动板中央部23的外周边部与振动板边缘部24的内周边部粘接固定在一起而成的。振动板22可以是将振动板中央部23和振动板边缘部24形成为一体而成的。在整个振动板中央部23上形成蜂窝状的加强筋25,其均匀地对整个振动板中央部23进行加强,一边使振动板中央部23薄型化(从圆顶状最终扁平化为平板状),一边使振动板中央部23具有需要的强度(刚性),从而使扬声器1薄型化。图例的加强筋25形成为振动板中央部23的上表面凹,下表面凸的槽状,但是可以形成为振动板中央部23的上表面凸,下表面凹的隆起状。在振动板边缘部24的外周边部的背面粘接固定有由黄铜等金属形成的作为垫圈的矩形状的振动板环26。
对于振动系统20,在音圈骨架21a的上端部,粘接固定振动板22的振动板中央部23与振动板边缘部24之间的交界部的背面,在振动板22的振动板中央部23与振动板边缘部24之间的交界部的背面,通过音圈骨架21a下垂地固定音圈21。
振动系统20的上端部通过振动板边缘部24连接并保持在作为扬声器1的静止部的框架60上。即,使振动板边缘部24的外周边部,经由振动板环26粘接固定在作为振动系统20的支撑面设置在外侧壁62的上部内面上的阶梯面68上,由此,振动板22设置为覆盖框架60的上部开口,音圈21从上方插入配置在磁隙14中。振动板边缘部24发挥将振动系统20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且使振动系统20正确地进行振动的作用。
外部连接基板31是印刷电路板,以绝缘状态一体地设置有2个外部连接端子30,且安装在框架60的凹部65中,使各外部连接端子30的一端侧通过各贯通孔66从抬高底部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露出。各外部连接端子30的另一端侧呈一个面面地露出到外部连接基板31的背面,与安装有扬声器1的便携式电话等的电子设备侧的外部电路(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挡板40是对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形成为比框架60浅的有顶四边筒状,且与框架60的上部开口嵌合,用于覆盖保护振动板22。挡板40的外侧壁的下端从上方将振动板边缘部24的外周边部以及振动板环26按压固定在阶梯面68上。在挡板40的顶板上设置有与振动板中央部23形状相同的正面音孔41。在挡板40的外顶面以及框架60的外底面粘贴未图示的具有通气性的减振布,所述减振布覆盖位于挡板40的外顶面及框架60的外底面的正面音孔41以及背面音孔(各贯通孔67、67′),以对扬声器1的音响性能进行调整或防止灰尘进入扬声器1内部。
电动式的扬声器1具有:磁路10,其具有磁轭11、磁体12以及极靴13;振动系统20,其具有经由音圈骨架21a连接在一起的音圈21和振动板22;框架60,其用于保持这些磁路10和振动系统20;另外,在磁隙14中配置音圈21。
对于电动式的扬声器1,在框架60的内部将音圈引线21b与外部连接端子30连接的状态下,在从外部电路通过外部连接端子30以及音圈引线21b向音圈21输送电流时,在磁隙14中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磁束与在音圈21中流动的电流的相互作用下,音圈21上下进行活塞运动从而进行振动,该振动通过音圈骨架21a传递至振动板22,由此振动板中央部23以振动板边缘部24为支点进行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即,将电转化为声音。
而且,扬声器1具有阻尼器50,所述阻尼器50与振动板边缘部24一起发挥将振动系统20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且使振动系统20正确地进行振动的作用,但所述阻尼器50使音圈引线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30上。
如图1A、图1B、图1C所示,阻尼器50设置有:阻尼器主体51,其发挥阻尼器功能;一对引导部52,其用于将2根音圈引线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30。阻尼器主体51和引导部52配置在一个平面内。阻尼器50是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酰亚胺(PEI)、聚酰亚胺(PI)等塑料膜等一张板状体(非磁性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
阻尼器主体51设置有:作为可动部的外环部51a,其与音圈骨架21a的与振动板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即下端部连接;作为固定部的内环部51b,其与扬声器1的静止部即磁路10的磁体12连接;可挠部51c,其将外环部51a和内环部51b之间连接;并且相对于磁路10的磁体12,所述阻尼器主体51支撑振动系统20。
外环部51a形成为整周宽度恒定的椭圆形环体,使外环部51a的外周端面与音圈骨架21a的内周面接触,或使外环部51a的一个表面与音圈骨架21a的下端面接触。
内环部51b形成为宽度恒定的比外环部51a小并与外环部51a同心的椭圆形环体,内环部51b整周宽度与外环部51a宽度相同,使内环部51b的内周端面与磁体12的外周面接触,或使内环部51b的一个表面与朝上或朝下的作为内环部粘接部设置在磁体12的外周面上的水平的阶梯面70接触。外环部51a与内环部51b的间隔在整周上恒定。
由于在磁体12的外周面直接设置阶梯面70时会提高磁体12的制造成本,所以设置由塑料(非磁性体)等形成的椭圆筒状的阻尼器环71,在阻尼器环71的外周面设置阶梯面70,将阻尼器环71套在磁体12外侧,由此在磁体12的外周面设置阶梯面70。
可挠部51c由多个(图例中为8个)能够弯曲变形的板簧状体形成,所述板簧状体在一个平面内弯曲为曲柄状且在全长上宽度恒定,该板簧状体的宽度与外环部51a以及内环部51b的宽度相同,各可挠部51c的中间部沿着在外环部51a与内环部51b之间描绘的与外环部51a和内环部51b同心的椭圆形的中心线配置,各可挠部51c的向外的一端与外环部51a的内周边连接,各可挠部51c的向内的另一端与内环部51b的外周边连接,通过各可挠部51c,使外环部51a和内环部51b之间在阻尼器主体51的周向相互错开的多处(图例中为8处)连接。由各可挠部51c形成的使外环部51a和内环部51b之间连接的连接图案形成为不因为阻尼器主体51的周向位置而使阻尼器性能产生不平衡的形状。即,成为以阻尼器主体51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或宽度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形状,或以阻尼器主体51的中心为对称中心的点(旋转)对称形状等的对称形状。在图例中,成为以阻尼器主体5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以及以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形状,并且即使以阻尼器主体51的中心为对称中心也为180度点对称形状。
一对引导部52分别由板簧状体形成,所述板簧状体在一个平面内弯曲为L字状,宽度窄且能够进行弯曲变形,所述一对引导部52从外环部51a的外周边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的断开部11b以及磁轭外侧壁11a与框架60的外侧壁62之间,延伸形成至作为阻尼器50的引导部支撑部设置在框架6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的抬高底部64的两端部。
在各引导部52的前端部形成包围贯通孔66的环部52a,并且粘接固定在位于贯通孔66周围的抬高底部64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贯通孔66作为将在框架60的外部配置的一对外部连接端子30与在框架60的内部配置的2个音圈引线21b连接的连接部而设置在抬高底部64的底板61a的两端部上。
在各引导部52的一个表面(上表面)上,为了粘接固定音圈引线21b,而设置有粘接层52c(图1A的斜线部),从引导部52的与外环部51a连接的基端部至形成在引导部52的前端部的环部52a的内孔52b为止,所述粘接层52c的形状为连续的线状,或具有1个以上的缝隙的虚线状。粘接层52c例如是通过涂敷粘接材料而形成的。
各引导部52是呈以阻尼器主体5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从阻尼器主体50延伸形成的,阻尼器50整体具有以阻尼器主体5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
如图2~图4所示,振动系统20的上端部通过振动板边缘部24连接并保持在扬声器1的静止部即框架60上,振动系统20的下端部通过阻尼器50连接并保持在扬声器1的静止部即磁路10的磁体12上。即,通过使外环部51a的外周端面粘接固定在音圈骨架21a的内周面上或使外环部51a的一个表面(上表面)粘接固定在音圈骨架21a的下端面上,并且使内环部51b的内周端面粘接固定在磁体12的外周面上或使内环部51b的一个表面(上表面)粘接固定在通过阻尼器环71而设置在磁体12的外周面上的朝上或朝下的阶梯面70上,在音圈骨架21a的下端部与磁体12之间水平地张开阻尼器主体51,从而阻尼器主体51能够发挥阻尼器功能。
此时,各引导部52从外环部51a的外周边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的断开部11b以及磁轭外侧壁11a和框架60的外侧壁62之间,延伸至抬高底部64的两端部,因此,通过使形成在各引导部52的前端部上的环部52a粘接固定在位于贯通孔66周围的抬高底部64的内表面上,并且,通过使各引导部52在与阻尼器主体51相同的平面内水平地张开在外环部51a的外周边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与抬高底部64的两端部之间,从而通过各引导部52,将2个音圈引线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30上,其中,该贯通孔66设置在抬高底部64的底板61a的两端部上。
即,通过将2个音圈引线21b粘接固定在设置于各引导部52的一个表面(上表面)上的粘接层52c上,其中该2个音圈引线21b从处在各引导部52的基端部的正上方的音圈21的下端部,且从音圈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引出,由此,2个音圈引线21b沿着各引导部52弯曲为L字状,从外环部51a的外周边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上的断开部11b以及磁轭外侧壁11a与框架60的外侧壁62之间,延伸至抬高底部64的两端部。这样,不在扬声器1内悬空而在设置于阻尼器主体51上的引导部52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连接至作为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30上的2个音圈引线21b产生的牵引处理。
在将音圈引线21b粘接固定在引导部52的粘接层52c上时,为了允许音圈21进行振动且不妨碍音圈21进行振动,使音圈引线21b的从音圈21引出的引出侧端部与相对各引导部52的粘接层52c的粘接固定部之间保持足够的松弛。
2个音圈引线21b在由形成2个音圈引线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后,利用焊接或者利用点焊80连接在外部连接端子30的一端侧上,该外部连接端子30通过形成在各引导部52的前端部上的环部52a的内孔52b以及设置在抬高底部64的底板61a的两端部上的贯通孔66,露出在抬高底部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
在组装扬声器1时,各引导部52发挥将2个音圈引线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30的功能,而且在使用扬声器1时,引导部52的前端部(环部52a)成为与扬声器1的静止部即框架60连接的固定部,引导部52的从基端部至前端部的部分成为将作为可动部的外环部51a与作为固定部的引导部52的前端部(环部52a)连接的可挠部,从而各引导部52发挥阻尼器功能,其中,所述外环部51a连接在音圈骨架21a的与振动板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所述引导部52的前端部与扬声器1的静止部即框架60连接。
如上所述,阻尼器50用于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具有:磁路10,其具有磁轭11、磁体12、极靴13;振动系统20,其具有经由音圈骨架21a而连接在一起的音圈21和振动板22;框架60,其保持这些磁路10、振动系统20、外部连接端子30;并且在磁隙14中配置音圈21,所述阻尼器50使音圈引线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引导部52,所述引导部52是从阻尼器主体51向外部连接端子30延伸形成的,用于将音圈引线21b粘接固定在一个表面上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30,从而不在框架60内悬空而在设置于阻尼器主体51上的引导部52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即,将音圈引线21b粘接固定在引导部52的一个表面上来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因而,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进行由形成音圈引线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并且还能够使音圈引线21b的形成稳定化,提高音圈引线21b相对于外部连接端子30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提高扬声器1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音圈引线21b的耐弯曲性,提高扬声器1的耐输入性。
另外,阻尼器主体51设置有:可动部51a,其连接在音圈骨架21a的与振动板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固定部51b,其与扬声器1的静止部(框架60或磁路10)连接;可挠部51c,其将可动部51a与固定部51b之间连接;由于通过阻尼器主体51支撑振动系统20的与振动板边缘部24的距离最大的下端,所以能够得到高的阻尼器性能,由于通过振动板边缘部24和阻尼器主体51支撑振动系统20的上端和下端2点,所以能够得到振动系统20的更稳定且正确的振动,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的耐输入性。
另外,阻尼器主体51设置有:作为可动部的外环部51a,其连接在音圈骨架21a的与振动板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作为固定部的内环部51b,其与扬声器的静止部即磁路10的磁体12连接;可挠部51c,其将外环部51a和内环部51b之间连接;所述阻尼器主体51将振动系统20支撑在磁体12上,并从外环部51a延伸形成引导部52,由此,通过有效利用极靴13和磁轭11之间的空间,从而在不需要特别地确保空间的情况下能够设置阻尼器主体51,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扬声器1薄型化,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的耐输入性。
另外,阻尼器主体51和引导部52配置在一个平面内,通过将音圈引线21a粘接固定在引导部52的平坦的一个表面上来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21a产生的牵引处理,因此能更容易且适当地进行由形成音圈引线21a产生的牵引处理,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的生产率,进一步使扬声器1薄型化,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的耐输入性。
另外,阻尼器50是对一张板状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从而能够得到价格低廉的能够提高扬声器1的生产率,使其薄型化,提高耐输入性的阻尼器50。
另外,由于扬声器1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50,所以能够以高生产率制造高耐输入的薄型的扬声器。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6A~图9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二实施例)。图6A~图6C使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的说明图,图6A是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A-A′剖视图,图6C是图6A的B-B′剖视图,图7是具有图6A~图6C所示的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的另一个扬声器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是图7的B-B′剖视图。
如图7~图9所示,另一个扬声器101主要具有:磁轭111、磁体112和极靴113,构成磁路110;音圈121和振动板122,构成振动系统120;外部连接基板131,设置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30;挡板140,覆盖并保护振动板122;本发明的另一个阻尼器(另一个扬声器用阻尼器)150;框架160,将磁路110、振动系统120、外部连接基板131、阻尼器150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另一个扬声器101,并且与挡板140构成另一个扬声器101的框体。
框架160使外侧壁162从矩形的底板161的外周边垂直立起而成为浅的有底四边筒状,在所述框架160的中央部一体地形成有磁轭111。即,使椭圆形的磁轭外侧壁111a从底板161的中央部内表面垂直立起,将位于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的底板161中央部作为磁轭底板,从而形成比框架160浅且与框架160同心的有底椭圆筒状的磁轭111。
底板161具有使磁轭111的周围的底板161中的底板161a抬高一层的阶梯部163,所述底板161a位于磁轭111的一侧的半圆弧状端部的周围,在框架160的长度方向(图7中的上下方向)的一个端部(图7中的上端部)上设置抬高底部164,并且,在框架160的处于抬高底部164背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外底面上,设置有外部连接基板安装部即凹部165。在抬高底部164的底板161a的两端部设置有作为连接部的贯通孔166,所述贯通孔166用于将在框架160的外部配置的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30与在框架160的内部配置的2个音圈引线121b之间进行连接。
在底板161上,设置有在组装扬声器101时使未图示的4个音圈定位销从框架160的底侧插入内部的贯通孔167、167′,所述4个音圈定位销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保持并定位音圈121,所述贯通孔167、167′设置在与4个音圈定位销的插入位置对应的框架16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
在使用扬声器101时,各贯通孔167、167′还作为使被振动板122按压的框架160内的空气(声音)向外部释放的背面音孔发挥功能。框架16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167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的作为磁轭底板的底板161上,主要释放被振动板122的振动板中央部123按压的空气,框架1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167′横跨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和外侧的底板161,不仅释放被振动板122的振动板中央部123按压的空气,还释放被振动板边缘部124按压的空气。
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设置断开部111b、111b′。磁轭外侧壁1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断开部111b成为将阻尼器150的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的可挠部151c的插通部,磁轭外侧壁1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断开部111b′兼用作将阻尼器150的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的可挠部151c的插通部和音圈引线引出部。框架16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167位于磁轭外侧壁1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断开部111b的内侧。框架1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贯通孔167′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个断开部111b′处横跨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和外侧的底板161。
在外侧壁162的上部内面,设置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上部支撑面的水平的上部阶梯面168。在外侧壁162的下部内面设置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下部支撑面的水平的下部阶梯面169。下部阶梯面169形成为比上部阶梯面168小一圈。
磁轭一体型的框架160是对一张金属平板(磁性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并且具有以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
磁体112由椭圆柱状的永久磁铁形成。极靴113由椭圆形的金属平板(磁性材料)形成。在磁轭111的内底面粘接固定磁体112,在磁体112的上表面粘接固定极靴113,从而形成椭圆形状的内磁式的磁路110。磁路110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上部与极靴113之间形成椭圆形的磁隙114。
音圈121是在由塑料膜等形成的椭圆筒状的音圈骨架121a的外周面卷绕铜线等而形成的,形成为椭圆筒状。在卷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音圈引线121b,所述音圈引线121b用于使音圈121与外部连接端子130电连接。音圈引线121b位于音圈121的下端部,从音圈1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引出。
振动板122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酰亚胺(PEI)、聚酰亚胺(PI)等塑料膜等薄膜形成。振动板122具有:椭圆形的振动板中央部123,其覆盖音圈121的上端开口;振动板边缘部124,其包围振动板中央部123整周,外形与框架160的外形配合形成为矩形。振动板122是在分别形成振动板中央部123和振动板边缘部124之后,将振动板中央部123的外周边部与振动板边缘部124的内周边部粘接固定在一起而成的。振动板122可以是将振动板中央部123和振动板边缘部124形成为一体而成的。在振动板中央部123整个面上形成有蜂窝状的加强筋125,其均匀地对振动板中央部123的整个面进行加强,一边使振动板中央部123薄型化(从圆顶最终扁平化为平板状),一边使振动板中央部123具有需要的强度(刚性),以使另一个扬声器101薄型化。图例的加强筋125形成为振动板中央部123的上表面凸,下表面凹的隆起状,但是可以形成为振动板中央部123的上表面凹,下表面凸的槽状。在振动板中央部12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附有作为对振动板中央部123进一步进行加强的加强材料的表面材料127,该表面材料127由铝箔等金属箔或PET、PEI、PI等塑料膜等薄膜形成。表面材料127可以仅贴附在振动板中央部12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个面上。表面材料127当然能够用作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1中的振动板中央部123的加强材料。在振动板边缘部124的外周边部的背面粘接固定由黄铜等金属形成的作为垫圈的矩形状的振动板环126。
对于振动系统120,在音圈骨架121a的上端部,粘接固定振动板122的振动板中央部123与振动板边缘部124之间的交界部的背面,在振动板122的振动板中央部123与振动板边缘部124之间的交界部的背面,通过音圈骨架121a下垂地固定音圈121。
振动系统120的上端部通过振动板边缘部124连接并保持在作为扬声器101的静止部的框架160上。即,通过使振动板边缘部124的外周边部经由振动板环126粘接固定在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上部支撑面设置在外侧壁162的上部内面上的上部阶梯面168上,由此振动板122设置为覆盖框架160的上部开口,音圈121从上方插入配置在磁隙114中。振动板边缘部124发挥将振动系统120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且使振动系统120正确地进行振动的作用。
外部连接基板131是印刷电路板,以绝缘状态一体地设置2个外部连接端子130,且安装在框架160的凹部165中,使各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一端侧通过各贯通孔166从抬高底部1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露出。各外部连接端子130的另一端侧成一个面地露出在外部连接基板131的背面,与安装有另一个扬声器101的便携式电话等的电子设备侧的外部电路(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挡板140是对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形成为比框架160浅的有顶四边筒状,且与框架160的上部开口嵌合,用于覆盖保护振动板122。挡板140的外侧壁的下端从上方将振动板边缘部124的外周边部以及振动板环126按压固定在阶梯面168上。在挡板140的顶板上设置与振动板中央部123形状相同的正面音孔141。在挡板140的外顶面以及框架160的外底面粘贴未图示的具有通气性的减振布,所述减振布覆盖位于挡板140的外顶面及框架160的外底面的正面音孔141以及背面音孔(各贯通孔167、167′),以对另一个扬声器101的音响性能进行调整或防止灰尘进入另一个扬声器101内部。
电动式的另一个扬声器101具有:磁路110,其具有磁轭111、磁体112以及极靴113;振动系统120,其具有经由音圈骨架121a连接在一起的音圈121和振动板122;框架160,其用于保持这些磁路110和振动系统120;另外,在磁隙114中配置音圈121。
对于电动式的另一个扬声器101,在框架160的内部将音圈引线121b与外部连接端子130连接的状态下,在从外部电路通过外部连接端子130以及音圈引线121b向音圈121输送电流时,在磁隙114中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磁束与在音圈121中流动的电流的相互作用下,音圈121上下进行活塞运动从而进行振动,该振动通过音圈骨架121a传递至振动板122,由此振动板中央部123以振动板边缘部124为支点进行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即,将电转化为声音。
而且,另一个扬声器101具有阻尼器150,所述阻尼器150与振动板边缘部124一起发挥将振动系统120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且使振动系统120正确地进行振动的作用,但所述阻尼器150使音圈引线1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130上。
如图6A、图6B、图6C所示,阻尼器150设置有阻尼器主体151,所述阻尼器主体151发挥阻尼器功能,并且,阻尼器主体151的一部分兼作用于将2个音圈引线1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一对引导部。阻尼器主体151配置在一个平面内。阻尼器150是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酰亚胺(PEI)、聚酰亚胺(PI)等塑料膜等一张板状体(非磁性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
阻尼器主体151设置有:作为可动部的内环部151a,其连接在音圈骨架121a的与振动板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下端部;作为固定部的外环部151b,其与另一个扬声器101的静止部即框架160连接;可挠部151c,其将内环部151a和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并且所述阻尼器主体151将振动系统120支撑在框架160上。
内环部51a形成为整周宽度恒定的椭圆形环体,使内环部151a的外周端面与音圈骨架121a的内周面接触,或使内环部151a的一个表面与音圈骨架121a的下端面接触。
外环部151b形成为整周宽度恒定的与内环部151a同心的矩形环体,外环部151b整周宽度与内环部151a宽度相同,从上方与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下部支撑面设置在外侧壁162的下部内面上的下部阶梯面169重合。
可挠部151c由能够弯曲变形的多个(图例中为8个)的板簧状体形成,所述板簧状体在一个平面内弯曲为曲柄状,且在全长上宽度恒定,宽度与内环部151a以及外环部151b的宽度相同,各可挠部151c的中间部沿着在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并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外侧描绘的与内环部151a以及磁轭外侧壁111a同心的椭圆形的假想线配置,各可挠部151c的向内的一端与内环部151a的外周边连接,各可挠部151c的向外的另一端与外环部51b的内周边连接,通过各可挠部151c将在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在阻尼器主体151的周向相互错开的多处(图例中为8处)连接。
通过各可挠部151c使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的连接图案的形状为如下的形状,即,为了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配置内环部151a,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外侧配置外环部151b,各可挠部151c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上的断开部111b、111b′,将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
另外,通过各可挠部151c使外环部151a和内环部151b之间连接的连接图案形成为不因为阻尼器主体151的周向位置而使阻尼器性能产生不平衡的形状。即,成为以阻尼器主体151的长度方向(图6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或宽度方向(图6中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形状,或以阻尼器主体151的中心为对称中心的点(旋转)对称形状等的对称形状。在图例中,形成为以阻尼器主体15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以及以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形状,并且即使以阻尼器主体151的中心为对称中心也是180度点对称形状(其中,除去舌片151d)。
而且,通过各可挠部151c使内环部151a和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的连接图案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各可挠部151c中的2个特定可挠部151c′兼作用于将2个音圈引线1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一对引导部。即,2个音圈引线121b从音圈1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引出,该音圈1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处于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的正上方位置,各外部连接端子130通过各贯通孔166露出在抬高底部1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该抬高底部1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处在位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图6、图7中的上端部)的两角部的正下方位置,因此,通过各可挠部151c使内环部151a和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的连接图案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各可挠部151c中的2个特定可挠部151c′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与位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的两角部连接。
具体地说,可挠部151c合计具有8个,包括:将内环部15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内环部151a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图6中的上端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的一端侧(上端侧)连接的2个可挠部151c;将内环部151a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图6中的下端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的另一端侧(图6中的下端侧)连接的2个可挠部151c;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一侧(图6中的左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图6中的左侧边)的两端侧(图6中的上下端侧)连接的2个可挠部151c;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图6中的右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图6中的右侧边)的两端侧(图6中的上下端侧)连接的2个可挠部151c,各可挠部151c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上的断开部111b、111b′,以不因阻尼器主体151的周向位置而使阻尼器性能不平衡的方式,将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配置的内环部151a与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外侧配置的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各可挠部151c中的2个特定可挠部151c′兼作用于将2个音圈引线1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一对引导部,其中,一个特定可挠部151c′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宽度方向一侧的1处上的断开部111b′,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宽度方向一侧(图6中的左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图6中的左侧边)的一端侧(图6中的上端侧)连接,另一个特定可挠部151c′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1处上的断开部111b′,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图6中的右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图6中的右侧边)的一端侧(图6中的上端侧)连接。
在阻尼器主体151的位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图6、图7中的上端部)上的两角部,形成与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外环部151b侧的端部连接设置的一对舌片151d,该两角部处于各外部连接端子130通过各贯通孔166被露出的抬高底部1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的正上方位置。在各舌片151d上设置有用于使音圈引线121b插通的贯通孔151e。
在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一个表面(上表面)上,为了粘接固定音圈引线121b,而设置粘接层151f(图6A的斜线部),从与内环部151a连接的基端部至连接设置在外部连接端子130侧的端部连接的舌片151d的贯通孔151e为止,所述粘接层151f的形状为连续的线状,或具有1个以上的缝隙的虚线状。粘接层151f例如是通过涂敷粘接材料而形成的。
阻尼器150整体具有以阻尼器主体15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
如图7~图9所示,振动系统120的上端部通过振动板边缘部124连接并保持在上部阶梯面168上,该上部阶梯面168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上部支撑面设置在另一个扬声器101的静止部即框架160的外侧壁162的上部内面上,振动系统120的下端部通过阻尼器150连接并保持在下部阶梯面169上,该下部阶梯面169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下部支撑面设置在扬声器101的静止部即框架160的外侧壁162的下部内面。即,使内环部151a的外周端面粘接固定在音圈骨架121a的内周面上或使内环部151a的一个表面(上表面)粘接固定在音圈骨架121a的下端面上,并且,使外环部151b从上方重合并粘接固定在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下部支撑面设置在框架160的外侧壁162的下部内面上的下部阶梯面169上,在音圈骨架121a的下端部和作为振动系统120的下部支撑面设置在框架160的外侧壁162的下部内面上的下部阶梯面169之间,水平地张开阻尼器主体151,从而阻尼器主体151能够发挥阻尼器功能。
此时,各可挠部151c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合计4处上的断开部111b、111b′,以不因阻尼器主体151的周向位置而使阻尼器性能出现不平衡的方式,将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内侧配置的内环部151a和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外侧配置的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各可挠部151c中的2个特定可挠部151c′将2个音圈引线1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130,其中,一个特定可挠部151c′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宽度方向一侧(图7中的左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图7中的左侧边)的一端侧(图7中的上端侧)连接,另一个特定可挠部151c′将内环部15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中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图7中的右侧)的1处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图7中的右侧边)的一端侧(图7中的上端侧)连接。
即,通过将2个音圈引线121b粘接固定在设置于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一个表面(上表面)上的粘接层151f上,该2个音圈引线121b从处于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内环部151a侧的端部的正上方位置的音圈121的下端部,且从音圈1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被引出,由此,2个音圈引线121b沿着2个特定可挠部151c′弯曲为L字状,经由设置在磁轭外侧壁1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2处上的断开部111b以及磁轭外侧壁111a与框架160的外侧壁162之间,引导至位于外环部151b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图7中的上端部)上的两角部,该两角部处于各外部连接端子130通过各贯通孔166被露出的抬高底部64的两端部的正上方位置。这样,不在另一个扬声器101内悬空而在阻尼器主体151的一部分即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连接至作为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130上的2个音圈引线121b产生的牵引处理。
在将音圈引线121b粘接固定在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粘接层151f上时,为了允许音圈121的振动且不妨碍音圈121的振动,使从音圈引线121b的从音圈121引出的引出侧端部与相对于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粘接层151f的粘接固定部之间保持足够的松弛。
2个音圈引线121b在由形成2个音圈引线1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后,利用焊接或点焊180连接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一端侧上,该外部连接端子130通过连接形成在2个特定可挠部151c′的外环部151b侧的端部上的舌片151d的贯通孔151e,并通过设置在抬高底部164的底板161a的两端部上的贯通孔166,露出在抬高底部164的内底面的两端部。
如上所述,阻尼器150用于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具有:磁路110,其具有磁轭111、磁体112、极靴113;振动系统120,其具有经由音圈骨架121a而连接在一起的音圈121和振动板122;框架160,其保持这些磁路110、振动系统120、外部连接端子130;并且在磁隙114中配置音圈121,所述阻尼器150使音圈引线1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外部连接端子1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阻尼器主体151,该阻尼器主体151具有:作为可动部的内环部151a,其连接在音圈骨架121a的与振动板1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作为固定部的外环部151b,其与扬声器101的静止部即框架160连接;多个可挠部151c,其将内环部151a与外环部151b之间连接;阻尼器主体151将振动系统120支撑在框架160上,可挠部151c包括特定可挠部151c′,所述特定可挠部151c′兼作将2个音圈引线121b引导至作为其连接对象的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一对引导部,不在框架160内悬空而在阻尼器主体151的一部分即特定可挠部151c′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1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因此,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进行由形成音圈引线121b产生的牵引处理,并且,使音圈引线121b的形成稳定化,提高音圈引线121b相对于外部连接端子130的位置精度,提高扬声器101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音圈引线121b的耐弯曲性,提高扬声器101的耐输入性。尤其,由于阻尼器主体151相对于框架160支撑振动系统120,所以使磁路110的磁体112变大,强化磁路110,由此能够提高扬声器101的灵敏度(与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1相比)。
另外,由于通过阻尼器主体151支撑振动系统120的与振动板边缘部124的距离最大的下端,所以能够得到高的阻尼器性能,由于通过振动板边缘部124和阻尼器主体151支撑振动系统120的上端和下端2点,所以能够得到更稳定且正确的振动系统120的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01的耐输入性。
另外,由于阻尼器主体151配置在一个平面内,在特定可挠部151c′的平坦的一个表面上实现由形成音圈引线121a产生的牵引处理,所以能够更加容易且适当地进行由形成音圈引线121a产生的牵引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01的生产率,进一步使扬声器101薄型化,进一步提高扬声器101的耐输入性。
另外,阻尼器150是对一张板状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从而能够得到价格低廉的能够提高扬声器101的生产率,使其薄型化,提高耐输入性的阻尼器150。
另外,由于扬声器101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50,所以能够以高生产率制造高耐输入、高输出、高灵敏度的薄型的扬声器。

Claims (5)

1.一种扬声器用阻尼器,用于扬声器(1、101),所述扬声器(1、101)具有:
磁路(10、110),其具有磁轭(11、111)、磁体(12、112)以及极靴(13、113),
振动系统(20、120),其具有经由音圈骨架(21a、121a)而连接在一起的音圈(21、121)和振动板(22、122),
框架(60、160),其保持所述磁路(10、110)、振动系统(20、120)以及外部连接端子(30、130);
在磁隙(14、114)中配置所述音圈(21、121),其特征在于,
使音圈引线(21b、1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所述外部连接端子(30、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阻尼器主体(51、151);
引导部(52、151c′),其使音圈引线(21b、1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所述外部连接端子(30、130);
所述阻尼器主体(51、151)设置有:
可动部(51a、151a),其连接在所述音圈骨架(21a、121a)的与振动板(22、1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
固定部(51b、151b),其连接在所述扬声器(1、101)的静止部上;
可挠部(51c、151c),其将所述可动部(51a、151a)与所述固定部(51b、151b)之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阻尼器主体(151);
引导部,其使音圈引线(121b)沿着一个表面引导至所述外部连接端子(130);
所述阻尼器主体(151)设置有:
可动部(151a),其连接在所述音圈骨架(121a)的与振动板(12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
固定部(151b),其连接在所述扬声器(101)的静止部上;
可挠部(151c),其将所述可动部(151a)与所述固定部(151b)之间连接;
所述可挠部(151c)包括兼作所述引导部(151c)的特定可挠部(151c′)。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声器用阻尼器是通过对一张板状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平面结构。
5.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用阻尼器。
CN2010102923107A 2009-09-25 2010-09-25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Pending CN1020361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0170A JP2011071681A (ja) 2009-09-25 2009-09-25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およびスピーカ
JP2009-220170 2009-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6147A true CN102036147A (zh) 2011-04-27

Family

ID=4333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23107A Pending CN102036147A (zh) 2009-09-25 2010-09-25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75880A1 (zh)
EP (1) EP2317776A3 (zh)
JP (1) JP2011071681A (zh)
KR (1) KR20110033771A (zh)
CN (1) CN102036147A (zh)
TW (1) TW20114348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0624A (zh) * 2011-08-29 2013-03-13 廉康文 超薄型音箱单元
CN103167385A (zh) * 2011-12-13 2013-06-19 睿门企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3260115A (zh) * 2012-02-15 2013-08-21 莫列斯公司 扬声器用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扬声器装置
CN104349251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结构
WO2017012531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Electric rocking mode damper
CN10958761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声音转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9202A1 (ja) * 2008-05-13 2009-11-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8965028B2 (en) * 2012-08-23 2015-02-24 Skullcandy, Inc. Speakers, headphones, and kits related to vibrations in an audio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JP6132492B2 (ja) * 2012-08-29 2017-05-24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ボイスコイルスピーカー
KR101395050B1 (ko) * 2012-10-25 2014-05-19 주식회사 이엠텍 통풍 구조를 지닌 음향 변환 장치
JP2014127883A (ja) * 2012-12-27 2014-07-07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KR101418410B1 (ko) * 2013-05-20 2014-08-07 시벤스 주식회사 조립식 진동기
FR3014628B1 (fr) * 2013-12-05 2017-04-21 Devialet Haut-parleur electrodynamique compact a membrane convexe
CN104320747B (zh) * 2014-11-20 2018-04-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结构
EP3035708A3 (en) 2014-12-15 2016-09-21 EM-Tech Co., Ltd. Slim microspeaker
EP3691292A1 (en) 2014-12-31 2020-08-05 Skullcandy, Inc. Speaker assemblies for passive generation of vibrations and related headphone devices and methods
EP3041258B1 (en) 2014-12-31 2018-02-28 Skullcandy, Inc. Methods of generating tactile user feedback utilizing headphone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s
DE102015201940A1 (de) * 2015-02-04 2016-08-04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Elektrodynamischer Schallwandler
US9648412B2 (en) 2015-02-06 2017-05-09 Skullcandy, Inc. Speakers and headphones related to vibrations in an audio system,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CN104811876A (zh) * 2015-04-29 2015-07-29 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真扬声器
US9942662B2 (en) * 2016-06-14 2018-04-10 Bose Corporation Electro-acoustic driver having compliant diaphragm with stiffening element
KR102632344B1 (ko) * 2016-08-09 2024-02-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N206674192U (zh) * 2017-04-13 2017-11-2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CN206894886U (zh) * 2017-04-14 2018-01-1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微型发声器
US10555085B2 (en) * 2017-06-16 2020-02-04 Apple Inc. High aspect ratio moving coil transducer
JP7236629B6 (ja) * 2017-12-11 2023-03-28 メイ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ブイ. 分散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サスペンションコーン(dtsc)
CN108430010A (zh) * 2018-01-27 2018-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0418257B (zh) * 2018-04-27 2022-06-1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208908489U (zh) * 2018-08-01 2019-05-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208908496U (zh) * 2018-08-03 2019-05-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8810767B (zh) * 2018-08-03 2020-11-1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US10187730B1 (en) * 2018-08-10 2019-01-22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JP2020195024A (ja) * 2019-05-27 2020-12-0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11166107B1 (en) 2020-11-04 2021-11-02 Mayht Holding B.V. Speaker unit with a speaker frame and two opposing sound producing membranes
CN213661920U (zh) * 2020-11-30 2021-07-0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16391400U (zh) * 2021-12-16 2022-04-2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9197U (zh) * 1980-08-11 1982-03-02
JPH08186893A (ja) * 1994-12-28 1996-07-16 Kenwood Corp スピー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9307993A (ja) * 1996-05-15 1997-11-28 Kenwood Corp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
JP3434408B2 (ja) * 1996-05-28 2003-08-11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
JP2001313996A (ja) * 2000-05-02 2001-11-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同ダンパを備えたスピーカ装置
WO2003101149A1 (en) * 2002-05-20 2003-12-04 Sahyoun Joseph Y An audio speaker damper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hs thereon to carry voice coil signals and a method therefore
KR20040079038A (ko) * 2003-03-06 2004-09-14 에스텍 주식회사 스피커용 리드선 일체형 댐퍼
JP2006217009A (ja) * 2005-02-01 2006-08-17 Minebea Co Ltd スピーカ
KR20070033293A (ko) * 2005-09-21 2007-03-26 소니온 호르젠스 에이/에스 인출선이 통합되어 있는 인서트 몰딩된 서라운드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0624A (zh) * 2011-08-29 2013-03-13 廉康文 超薄型音箱单元
CN103167385A (zh) * 2011-12-13 2013-06-19 睿门企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3167385B (zh) * 2011-12-13 2015-12-09 睿门企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3260115B (zh) * 2012-02-15 2016-03-02 莫列斯公司 扬声器用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扬声器装置
CN103260115A (zh) * 2012-02-15 2013-08-21 莫列斯公司 扬声器用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扬声器装置
US9497547B2 (en) 2013-07-29 2016-11-15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peaker structure
CN104349251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结构
CN104349251B (zh) * 2013-07-29 2018-07-1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结构
WO2017012531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Electric rocking mode damper
CN107852549A (zh) * 2015-07-20 2018-03-27 奥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电摇摆模式阻尼器
CN107852549B (zh) * 2015-07-20 2020-04-03 奥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电声换能器
CN10958761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声音转换器
CN109587610B (zh) * 2017-09-29 2020-12-15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声音转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3480A (en) 2011-12-01
EP2317776A2 (en) 2011-05-04
KR20110033771A (ko) 2011-03-31
US20110075880A1 (en) 2011-03-31
EP2317776A3 (en) 2012-02-15
JP2011071681A (ja)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6147A (zh)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US9344804B2 (en) Miniature moving-coil speaker
US10003887B2 (en) Miniature sound generator
EP2408219B1 (en) Micro speaker
JP4886853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US10250990B2 (en) Miniature sounding device
US20140241566A1 (en) Inner Ring Magnet Type Microspeaker
US10341779B2 (en) Miniature sounding device
US10820113B2 (en) Speaker
US10499157B2 (en) Vibration diaphragm
WO2020024661A1 (zh) 扬声器
US20200314548A1 (en) Speaker
US20130287245A1 (en) Loudspeaker with reinforced frame
CN103987005B (zh) 扬声器装置
CN113473327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US10779087B2 (en) Vibration diaphragm
US10382868B2 (en) Membrane for sounding device
US11641549B2 (en) Sounding device
JP2011071682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
US10932020B2 (en) Sound generator
CN207070319U (zh) 扬声器单体及电子设备
US11516592B2 (en) Sounding device
US11671761B2 (en) Sounding device
US20230328447A1 (en) Sounding Device
US20230328446A1 (en) Soun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