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0808B - 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0808B
CN101590808B CN200810190878.0A CN200810190878A CN101590808B CN 101590808 B CN101590808 B CN 101590808B CN 200810190878 A CN200810190878 A CN 200810190878A CN 101590808 B CN101590808 B CN 101590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double
intercooler
channel
dir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0808A (zh
Inventor
李宗勋
南宗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1590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0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0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0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双通风道,其可以包括:上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的流动的流动风穿过散热器护栅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以及下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流动风穿过保险杠外罩的孔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5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08-0050145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为所有目的通过该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该双通风道通过导引车辆行进中进入发动机舱室的流动风来提升中间冷却器和冷凝器的冷却性能。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冷却系统中的冷凝器10、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20、以及对涡轮增压发动机中过度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30,安装在车辆的前端,用来冷却车辆行进中流进发动机舱室中的流动风。
通常,冷凝器10设置在最靠前的位置,散热器20在冷凝器10的后面靠近冷凝器10设置,而中间冷却器30则如图所示以并排方式平行的设置于冷凝器10和散热器20的侧面。
此外,在散热器20的后面设置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向发动机的冷却风扇40。
因此,当车辆行进时,从散热器护栅和在保险杠外罩下部所形成的孔流进车辆中的流动风,在经过冷凝器10、散热器20和中间冷却器30的同时,通过带走散热装置上的热量对冷却剂、冷却水、和进气进行冷却。
另一方面,由于冷凝器10冷却效果的改进,车辆的内部冷却能力得以提升,以至于散热器20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过热,并且中间冷却器30的效率得以提升,结果,发动机功率增加,燃料消耗减少。
因此,增加散热器护栅的面积或保险杠外罩上孔的面积来提高散热装置的效率是可取的。
但是,散热器护栅和保险杠外罩构成了车辆的前端外观,它们是设计车辆前端的外观的重要参数。因此增加孔的面积限制了设计,并且减少孔的面积是设计的趋势。
因此,由于充分地增加孔的面积很困难,所以,散热装置冷却性能、发动机冷却效率和发动机功率会降低,而燃料消耗会增加。
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一般背景的了解,并不能被认为是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这些信息形成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这种双通风道在提升发动机功率的同时改进了冷却效果,降低燃料消耗,并且在不限制设计且不恶化车辆前端外观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冷凝器和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并使散热器冷却性能的降低最小化,保证对发动机有足够的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车辆双通风道可以包括:上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的流动风通过散热器护栅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和/或下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流动风通过保险杠外罩上的孔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
上部通道可以包括:主体,其具有在其后部的后部开口;和导向体,其从后部开口向冷凝器前面延伸,以接收从其中通过的流动风。
上部通道的导向体可以在冷凝器的前右上部与中间冷却器的上部之间延伸。
导向体可以以弯曲形状从后部开口向冷凝器前面延伸。
后部开口可以从导向体向下倾斜以便将流动风向下引导以集中于中间冷凝器的上部。
导向体可以具有贯穿其上部所形成的上缘,和穿过其下部然后在主体内以弯曲形状沿对角线向上倾斜所形成的下缘。
在主体与导向体的连接部分的下方可以形成挡住冷凝器与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的挡板。
挡板可以包括倾斜部分以将流动风引导到冷凝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下部通道可以包括:主体,其具有在其后部的后部开口;;和/或从后部开口向在车辆前端所设置的保险杠外罩的孔延伸的导向体。
扩展部分可以形成在导向体上并延伸到中间冷却器外部。扩展部分可以以弯曲形状从导向体延伸到中间冷却器外部。
导向体中部可以具有比后部开口小的开口,以便增加流动风的流速。
导向体可以向上倾斜,以便将流动风向上引导以集中于中间冷凝器的下部。挡板可以形成在主体上并构造成挡住冷凝器与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
挡板可以包括沿车辆的横向从主体朝向冷凝器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
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可以是整体形成的。上部通道及下部通道的主体和挡板可以是整体形成的。
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可以固定在车体的前端模块上。
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可以固定在上盖和下加强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双通风道包括:上部通道,其将流动到中间冷却器外的流动风穿过散热器护栅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和/或下部通道,其将流动到中间冷却器外的流动风通过保险杠外罩上的孔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
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上设置若干挡住冷凝器与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的挡板。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提升冷凝器与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可以在具有高的发动机功率的同时改善车辆的冷却性能,并且在保证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燃料消耗。
此外,因为本发明对车辆前部外观的设计基本上没有影响,所以本发明有降低设计上的限制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还有其它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从附图和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在附图和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中得以详细描述,附图合并于此并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设置在车辆前端的冷凝器、散热器、和中间冷却器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通风道的透视图。
图3是双通风道的前透视图。
图4是双通风道的后透视图。
图5是图解双通风道的装配的正视图。
图6是图解了流动风由双通风道的上部通道引导的视图。
图7是图解了流动风由双通风道的下部通道引导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做出详细参考,其实例在附图中得以图解并在下面得以描述。在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应理解这里的描述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制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包括在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代形式、变更形式、等效形式和其它的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基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通风道包括依序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00。
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00设置在中间冷却器30的前面。
上部通道100包括具有矩形后部开口111的主体110,矩形后部开口111与中间冷却器30的宽度大致相同,其中,主体110的矩形后部开口111置于中间冷却器30前面。
上部通道100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器10与散热器护栅50之间的导向体120,导向体120以光滑弯曲形状从主体110的一侧向冷凝器10前面延伸。
这就是说,导向体120从后部开口111一侧向车辆前部延伸,再以光滑弯曲形状沿车体的横向向车体中部延伸,然后再重新以光滑弯曲形状向车体前部延伸。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主体110的后部开口111以预定的角度向下倾斜使得流经导向体120的流动风或气流向下流。因此,流动风可以更有效的集中到中间冷却器30上。
此外,导向体120有从导向体120的上部和下部向车体前面水平突出的缘121、122,在车辆前部,上缘121与下缘122将导向体120和主体110的相对的上角与车体连接。
为了得到上述构造,整个上缘121是水平形成的,下缘122在导向体120内与上缘121平行,在主体110内形成光滑曲线即沿对角线倾斜向上。
此外,在主体110与导向板120的连接部下面形成矩形板形状的挡板130。
挡板130充分宽,足以挡住冷凝器10与中间冷却器30之间的间隙,以阻止气流流过间隙。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部通道100的挡板130可以具有倾斜部分,以将在冷凝器10外流动的流动风引导到冷凝器10。
另一方面,下部通道200包括主体210,主体210有与中间冷却器30宽度相同的矩形后部开口211(具有经钝化的右上角)。
下部通道200还包括从后部开口211向车辆前面延伸的导向体220,并具有一端向中间冷却器30外扩展的扩展部分221,并设置在穿过保险杠外罩所形成的孔60的后面。
从扩展部分221的端部至后部开口211的表面,做成光滑曲面。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部通道的导向体220中部的开口可以比后部开口211小,使得在流动风经过导向体220的中部的同时增加流动风的流速。
此外,在主体210的面向车体内表面的一侧形成矩形挡板230,矩形挡板230具有足以挡住冷凝器10与中间冷却器30之间间隙的宽度。
挡板230具有倾斜表面,倾斜表面具有面向在车体前端所设置的主体210的部分和面对车体后部的相对部分。在该构造中,下部通道220的挡板230将在冷凝器10外流动的流动风引导到冷凝器10。
用诸如螺栓、铆钉、索环、和夹子之类适当的固定装置,将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00固定于车体前端模块70,或固定于与前端模块70的上部和下部相连接的上盖80和下加强件90(设置在保险杠外罩上的减震器)上。
具体地,下加强件90呈蜂窝形(即,具有各种形状的格子),使得能够在下部通道200的下侧形成插入下加强件90的凹槽中的凸起,以便与下加强件连接。
然而,假如需要的话,这种结构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适当地选择,而不局限于特定的结构。
此外,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20可以分别与主体110、210和挡板130、230作为一个单元整体形成。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将在后面描述。
图5是图解上部通道100与下部通道200的装配的正视图。图6图解了中间冷却器30外的流动风被上部通道100引导到中间冷却器30中;并且图7图解了中间冷却器30外的流动风被下部通道200引导到中间冷却器30中,以及冷凝器10外的流动风被引导到中间冷却器30中。
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00的后部开口111、211分别与中间冷却器30的前上部和前下部紧密接触。
上部通道100的导向体120被设置在冷凝器10的前右上部并将流动到中间冷却器30外的流动风引导到中间冷却器30的上部。
因此,除了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散热器护栅50直接引导到中间冷却器30的流动风外,由导向体120所引导的流动风被额外地提供给中间冷却器30,使得中间冷却器30的冷却性能得以提升。
具体地,由涡轮增压器所压缩的高温空气被提供到中间冷却器30的上部,使得可通过将外部空气集中到中间冷却器30上部而进一步提升冷却性能。
因为下部通道200的导向体220有扩展到车体外的扩展部分221,下部通道200也能将在中间冷却器30外流动的流动风引导到中间冷却器30下侧。
因此,因为除了穿过保险杠外罩上的孔60直接提供给中间冷却器30下部的流动风外,由具有扩展部分221的导向体220提供额外的流动风,所以中间冷却器30的冷却性能得以提升。
同时,具有倾斜部分的下部通道220的挡板230将在冷凝器10外流动的流动风引导到冷凝器10。
由于下部通道200设置在冷凝器10下方,所以由下部通道200的挡板230所引导的流动风被提供到冷凝器10下方的区域。
冷凝器10下方的区域是液化的冷却剂流过的区域,并且液体冷却剂在低温冷却状态下穿过这个区域流到节流阀是非常重要的。当未低温冷却的冷却剂流到节流阀时,部分冷却剂会因管壁阻力而气化,使得妨碍节流阀的工作并严重降低冷却性能。
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考虑,可以通过将流动风额外地引导到冷凝器下方的区域使得液化的冷却剂完全冷却而改善冷却效果。
另一方面,冷凝器10与中间冷却器30之间的间隙被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00的挡板130、230挡住(导向体120内部具有与在上部通道中的相同的作用),流动风被挡板130、230引导到冷凝器10。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已流经冷凝器外部的流动风,被提供到冷凝器10前面并冷却冷凝器10。
与散热器20中的情况相同,由于流动风的流入面积因上部通道100的导向体120而减小,因而存在降低冷却性能的因素。但是,如上所述,由于挡板130、230提供了额外的流动风,所以可以减小冷却性能降低的因素并使冷却性能下降最小化。
下表比较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通风道安装前后的实验数据。
  项目   安装前  安装后
  中间冷却器下水箱温度   72℃  54℃
  散热器上水箱温度   107.6℃  108℃
  舱内气温   25.4℃  24℃
  发动机功率   168PS  173PS
  燃料消耗   参考值  降低4%
参照上表,可以得知,当本发明被应用时,冷凝器10的冷却效果有所改进并且车辆的降温效果相应提升。此外,中间冷却器30的冷却效果也改善了,使得发动机功率提升,燃料消耗降低。进而,从表中还能看出,当本发明被应用时散热器20的冷却性能并没有大幅降低。
为了方便解释并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精确限定,参照附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用术语“上”、“下”、“前”、“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这些特征。
为了解释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出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它们并非旨在穷尽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在上述教导之下显然能够有许多修改和变化。为了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选择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因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和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各种替代和修改。旨在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车辆双通风道,包括:
上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流动风通过散热器护栅引导到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和
下部通道,其将在所述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气流通过保险杠外罩的孔引导到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
其中,所述上部通道包括:主体,其具有在其后部的后部开口;和导向体,其从所述后部开口向冷凝器的前面延伸,以接收从其中通过的气流,并且
其中,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导向体的连接部分的下方形成挡住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的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上部通道的所述导向体在所述冷凝器的前右上部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所述上部之间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导向体以弯曲的形状从所述后部开口向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前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后部开口从所述导向体向下倾斜以便将所述气流向下引导以集中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所述上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导向体具有贯穿其上部所形成的上缘,和穿过其下部然后在所述主体内以弯曲形状沿对角线向上倾斜所形成的下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挡板包括倾斜部分以将所述气流引导到所述冷凝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下部通道包括:
主体,其具有在其后部的后部开口;和
导向体,其从所述后部开口向在所述车辆的前面所设置的所述保险杠外罩的所述孔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扩展部分形成在所述导向体上并延伸到所述中间冷却器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扩展部分以弯曲形状从所述导向体延伸到所述中间冷却器外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在所述导向体的中部所设置的开口比所述后部开口小,以便增加所述气流的流速。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导向体向上倾斜,以便将所述气流向上引导以集中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所述下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挡板形成在所述主体上并构造成挡住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挡板包括沿所述车辆的横向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冷凝器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上部通道与所述下部通道整体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上部通道及下部通道的主体和挡板整体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固定在车体的前端模块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其中,所述上部通道与下部通道固定在上盖和下加强件上。
18.一种载客车辆,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风道。
CN200810190878.0A 2008-05-29 2008-12-29 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 Active CN101590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50145A KR100925926B1 (ko) 2008-05-29 2008-05-29 자동차 프론트엔드부의 듀얼 에어덕트
KR10-2008-0050145 2008-05-29
KR1020080050145 2008-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0808A CN101590808A (zh) 2009-12-02
CN101590808B true CN101590808B (zh) 2014-01-15

Family

ID=41380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878.0A Active CN101590808B (zh) 2008-05-29 2008-12-29 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65854B2 (zh)
KR (1) KR100925926B1 (zh)
CN (1) CN101590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6298A1 (de) * 2010-07-06 2012-01-12 Dr.Ing.H.C.F.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rontbugteil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1189244B1 (ko) * 2010-12-08 2012-10-0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어 덕트
JP5641340B2 (ja) * 2011-03-04 2014-12-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の吸気装置
KR101231539B1 (ko) * 2011-03-10 2013-02-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주행풍유도덕트 및 이를 적용한 엔진룸구조
FR2981887B1 (fr) * 2011-11-02 2015-04-17 Renault Sas Guide d'air structurel et modulaire a fonction de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
KR101338078B1 (ko) * 2012-03-05 2013-12-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외기 유입구조
US20130248141A1 (en) * 2012-03-26 2013-09-26 Honda Motor Co., Ltd. Duc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airflow toward a radiator
FR3020602B1 (fr) * 2014-04-30 2017-12-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Guide d'air et module de guide d'air
CN104168748A (zh) * 2014-09-03 2014-11-26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通风格栅
KR101734643B1 (ko) 2015-04-24 2017-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충돌 성능이 개선된 듀얼 덕트형 인터쿨러 에어가이드
CN105150802B (zh) * 2015-09-28 2017-07-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空调进风结构
WO2017108101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ed sales furniture
US10302374B2 (en) * 2016-09-14 2019-05-28 Mahindra Vehicle Manufacturers Limited Baffle assembly for a charge air cooler
DE102016218391A1 (de) * 2016-09-23 2018-03-29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Magnetfeld-basierte Betriebszustandserfassung von Luftklappen
KR102496697B1 (ko) * 2016-12-16 2023-02-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냉각 시스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6407A (en) * 1983-10-22 1986-01-28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especially a passenger car
US5918663A (en) * 1995-07-27 1999-07-06 Behr Gmbh & Co. Cool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1816A (en) * 1986-03-19 1987-03-24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module for a vehicle or the like
DE3930076C1 (zh) * 1989-09-09 1991-02-14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JP2933702B2 (ja) * 1989-12-21 1999-08-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5358304A (en) * 1989-12-21 1994-10-2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a vehic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JPH0596960A (ja) * 1991-10-04 1993-04-20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US6394210B2 (en) * 1999-06-07 2002-05-2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vehicular battery
JP2001121941A (ja) * 1999-10-28 2001-05-08 Denso Corp 熱交換器の車両搭載構造
KR100512804B1 (ko) * 2000-12-01 2005-09-07 히다치 겡키 가부시키 가이샤 건설기계
FR2818229B1 (fr) * 2000-12-19 2003-03-28 Plastic Omnium Cie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n trois parties comprenant un module de refroidissement
DE10248440B4 (de) * 2002-10-17 2008-09-18 Daimler Ag Luftführung im Vorbau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0514534B1 (ko) 2002-11-15 2005-09-13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인터쿨러 시스템
US20050252635A1 (en) * 2004-05-14 2005-11-17 Cnh America Llc Tractor cooling system
JP2006002815A (ja) * 2004-06-16 2006-01-05 Koyo Seiko Co Ltd 鉄道車両用軸受ユニット
US7766111B2 (en) * 2004-10-29 2010-08-03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Selective closing of at least one vehicle opening at a front portion of a vehicle
JP200627310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冷却風導風構造
JP2006298175A (ja) * 2005-04-21 2006-11-0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
GB2437504B (en) * 2006-04-25 2009-12-02 Agco Gmbh Utility vehicles, in particular an agricultural tractor
US7383905B2 (en) * 2006-08-07 2008-06-10 Deere & Company Vehicle cooling system
US8220576B2 (en) * 2007-10-01 2012-07-1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KR100936979B1 (ko) * 2007-11-30 2010-01-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프런트 엔드 모듈
KR101318633B1 (ko) * 2008-01-16 2013-10-16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6407A (en) * 1983-10-22 1986-01-28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especially a passenger car
US5918663A (en) * 1995-07-27 1999-07-06 Behr Gmbh & Co. Cool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48333A 2006.09.21
JP特开2008-49815A 2008.03.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98410A1 (en) 2009-12-03
US8365854B2 (en) 2013-02-05
KR100925926B1 (ko) 2009-11-09
CN101590808A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0808B (zh) 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
CN102529643B (zh) 空气管道
CN10946631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US20150129183A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cooler block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100519242C (zh) 燃料电池车辆的冷却装置
US10059193B2 (en) Grille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as well as a vehicle
CN106481439B (zh) 进气导流装置
KR100844506B1 (ko) 자동차 인터쿨러의 모듈화 장착구조
CN206049341U (zh) 一种用于车辆上的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US9738153B2 (en) Intercooler air-guide of dual duct type for improving crash performance
JP363389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6347102A (zh) 一种用于车辆上的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CN212637713U (zh) 一种汽车导风板结构
KR20120063116A (ko) 인터쿨러 가이드 덕트
JP2005067516A (ja) 車両の前端構造
CN111114267B (zh) 一种车载液冷系统的散热装置和散热方法
JP4475384B2 (ja) 自動車の冷却風導入構造
CN2925949Y (zh) 车用发动机中冷、散热独立式系统
JPH1082319A (ja) ラジエータ装置
CN112440728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的布置结构
JP2004019487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CN109367356A (zh) 一种汽车空调及汽车
JP4161820B2 (ja) 車両の熱交換器冷却構造
EP1426577A1 (en) A commercial vehicle
KR100514534B1 (ko) 자동차용 인터쿨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