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6644B - 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6644B
CN101586644B CN2009101393986A CN200910139398A CN101586644B CN 101586644 B CN101586644 B CN 101586644B CN 2009101393986 A CN2009101393986 A CN 2009101393986A CN 200910139398 A CN200910139398 A CN 200910139398A CN 101586644 B CN101586644 B CN 101586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art
speed changer
axle
movable
movabl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6644A (zh
Inventor
小东贤太
石川智明
宫原一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86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6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6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66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9Gearboxes for accommodating worm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9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aling the gearboxes, e.g. to improve airtight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13Extension units for gearboxes, e.g. additional units attached to a main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56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for utility vehicles, e.g. tractors 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86Measures for reducing size of gearbox, e.g. for creating a more compact transmissi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95Measures for reducing number of parts or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023Plural power paths to and/or from gearing
    • Y10T74/19074Single drive plural driven
    • Y10T74/19079Parallel
    • Y10T74/19084Sp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88Bevel
    • Y10T74/19693Motor vehicle dr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98Spiral
    • Y10T74/19819Driven rack or sh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98Spiral
    • Y10T74/19828Wo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77Particular element [e.g., shift fork, templat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86Gear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具有可动变速器部分(55),该可动变速器部分通过轴(121)可动连接到固定变速器部分(56),以围绕所述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进行枢转运动。所述变速器部分均具有中空柱形连接部分(143b,162a),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中空柱形连接部分(143b,162a)。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分(143b)和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分(162a)中的一个容纳在所述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中,在其间布置单个密封部件(168),以使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的内部空间(174)和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的内部空间(148)彼此连通,由此形成用于将润滑油(176)保持在其中的单个密封空间(177)。

Description

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变速器,更具体地涉及复合变速器,其具有固定变速器部分和通过一轴可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以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围绕所述轴的轴线进行枢转运动的可动变速器部分。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变速器构造成通过其输入轴从发动机接收动力,并且从其输出轴将发动机动力传输到履带行进单元,用以驱动所述履带行进单元。这样的传统变速器的典型示例在日本专利特开公报(JP-A)No.63-223207中公开。
所公开的变速器具有适于连接到发动机的输入轴、以从动关系连接到输入轴的一系列变速齿轮、以从动关系连接到所述一系列变速齿轮的最终变速齿轮的输出轴、与输出轴结合的离合器、和连接到离合器的减速齿轮。所述减速齿轮安装到与履带行进单元连接的驱动轴。所述变速器包括:固定下部变速器部分,所述固定下部变速器部分包括变速齿轮;和可动上部变速器部分,所述可动上部变速器部分包括离合器和减速齿轮。所述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通过驱动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制造成结构独立的分离单元,并且当它们装配在一起时,所述驱动轴的纵向部分所述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或单元之间露出。上部和下部变速器单元中的每一个需要用于密封地将润滑油保持在相应的变速器单元中的密封部件,和设置用于在相应变速器单元的壳体中通风的通气室和通气通道。
前述结构的传统变速器尺寸相对大,并且需要相对大量的部件,这使变速器在结构方面复杂化,并且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存在露出的纵向部分,驱动轴易于生锈。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前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其尺寸紧凑,并且需要相对少量的部件,使得变速器结构简单,并且制造成本较低。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其包括:固定变速器部分,该固定变速器部分中限定有内部空间;和可动变速器部分,该可动变速器部分中限定有内部空间,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通过一轴可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以使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围绕所述轴的轴线可枢转地运动,所述轴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和可动变速器部分。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具有中空柱形第一连接部分,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中空柱形第一连接部分,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具有中空柱形第二连接部分,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中空柱形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中的一个容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布置单个密封部件,以使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由此形成用于将润滑油保持在其中的单个气密密封空间。
通过这样布置,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沿其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轴的轴线)彼此重叠,因此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和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彼此靠近,从而可减小所述变速器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的尺寸。
而且,与需要两个密封部件的传统变速器(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每一个布置在所述轴与所述固定变速器单元和可动变速器单元的相应一个之间)相比较,由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设置单个密封部件,所以可减小所述变速器所需部件的数量。所需部件的数量的减少导致变速器的成本削减。
所述变速器还可包括用于将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保持在预定旋转位置中的位置保持机构。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上并且平行于所述轴延伸的定位销、设置在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上并且平行于所述轴延伸的基准销、在一端枢转连接到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的一部分以围绕所述轴的轴线进行枢转运动的一对位置保持板、以及作用在所述一对位置保持板之间以将所述位置保持板朝向彼此施力的弹簧,所述位置保持板构造成在其相对端处保持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基准销。
优选地,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布置在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上方,具有在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中限定并且与所述变速器中的单个气密密封空间连接的通气室,以及用于将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变速器外部的空气连通的通气通道。通过这样设置所述通气室和所述通气通道,可使所述变速器的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和固定变速器部分通风。所述通气通道优选包括一端连接到所述通气室的通气管,以及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而该通气软管的另一端面向竖直向下方向。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仅通过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其中结合了实施本发明的变速器的小型除雪机的立体图;
图2是变速器的立体图;
图3是变速器的平面图;
图4是显示了其中结合有变速器的动力传输装置的动力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3的线5-5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线6-6的剖视图;
图7是变速器的位置保持机构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变速器的后视图;
图9是显示了与把手相关的致动机构的侧视图,所述致动机构用于致动变速器的可动变速器部分,以相对于变速器的固定变速器部分枢转或旋转可动变速器部分;
图10A和10B是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当要启动除雪机而使其向前行进时与和除雪机把手相关的致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操作协同的变速器操作;
图11A是平面图,示出可动变速器部分被致动机构致动而沿一个方向进行枢转运动的方式;
图11B是示意图,显示了当可动动力传输部分布置在图11A所示的位置中时形成的动力传输路径;
图12A和12B是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当要启动除雪机而使其向后行进时与和除雪机把手相关的致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操作协同的变速器操作;
图13A是平面图,示出了其中可动变速器部分被致动机构致动而沿相反方向进行枢转运动的方式;并且
图13B是示意性视图,显示了当可动动力传输部分布置在图13A所示的位置中时形成的动力传输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特别是图1,图1显示了其中结合有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3的小型除雪机10。除雪机10总体包括主体11、安装在主体11上的发动机12、安装在主体11上用于从发动机12向一对(左右)履带行进单元14和16传输动力的变速器13、枢转连接到主体11的一对(左右)摆管17和18、连接到各摆管17、18前端部的除雪铲21、和连接到各摆管17和18后端并且向主体11后上方延伸的一对(左右)把手22和23。变速器13结合在动力传输装置25中,动力传输装置25构造成从发动机12将动力传输到左右履带行进单元14、16。变速器13被罩26覆盖或隐藏。
发动机12是立式发动机,具有竖直布置的曲轴27。左履带行进单元14包括布置在除雪铲21后方的驱动轮31、布置在驱动轮31后方的惰轮32、围绕驱动轮和惰轮31、32拖动的履带33、固定到驱动轮31并且连接到变速器13的驱动轴34、和在其上可旋转地支撑惰轮32的从动轴36。右履带行进单元16与左履带行进单元14关于除雪机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并且具有与左履带行进单元14相同的结构,因此可省略对右履带行进单元16的进一步描述。
左右把手22、23均在其端部具有手柄41。右把手23设置有: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其用于在向前行进方向和倒退行进方向之间转换除雪机10的行进方向;和锁定杆43,其用于将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锁定在适当位置,防止相对于右把手23的枢转运动。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通过第一和第二缆线45和46连接到变速器13。
图2以立体图显示了结合有变速器13的动力传输装置25。如该图中所示,动力传输装置25包括固定连接到发动机12(图1)的曲轴27下端的驱动带轮51,围绕驱动带轮51拖动的两个V型带52、53,和以从动关系通过V型带52、53连接到驱动带轮51的变速器13。
变速器13包括连接到V型带52、53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和布置在上部变速器部分55下方的下部变速器部分56。上部变速器部分55安装成围绕竖直布置在下部变速器部分56中的驱动轴121(图5)进行枢转运动。下部变速器部分56固定安装到除雪机10的主体11,并且连接到左右履带行进单元14、16(图1)的驱动轴34。因而,上部变速器部分55为可动变速器部分,而下部变速器部分56为固定变速器部分。驱动带轮51为一体部件,并且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分别用于容纳V型带52和53的两个V型凹槽51A和51B。
上部变速器部分55包括壳体63和竖直布置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63的第一和第二输入轴61和62。第一带轮64通过螺母67附接到第一输入轴61的上端,第二带轮66通过螺母67附接到第二输入轴62的上端。V型带52在驱动带轮51和第一带轮64之间延伸,并且V型带53在驱动带轮51和第二带轮66之间延伸。
变速器13还包括位置保持机构70,位置保持机构70用于将上部变速器部分55相对于下部变速器部分56保持在预定旋转位置中。位置保持机构70具有通过一对螺栓75附接到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壳体63前部的托架76、从托架76前端部垂直向下延伸的定位销77、从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壳体78的前部垂直向上延伸的基准销81、在一端枢转连接到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下部并且在其另一端保持销77、81的一对(左右)位置保持板82和83,以及作用在位置保持板82、83之间以将位置保持板82、83彼此相向推动的拉伸盘簧84。定位销77和基准销88平行于驱动轴121延伸。
上部变速器部分55通过位置保持机构70所保持的预定旋转位置对应于其中V型带52、53松弛并且不能从发动机12(图1)向变速器13的输入轴61、62传输动力的动力传输装置25的空档位置。上部变速器单元55通常通过位置保持机构70保持在预定位置(即动力传输装置25的空档位置)。如从下面给出的描述可理解的那样,当释放趋于使上部变速器部分55相对于下部变速器部分56旋转的力时,上部变速器部分55通过位置保持机构70的拉伸盘簧84的弹簧力或弹性自动返回到空档位置。
变速器13还包括致动机构90,致动机构90用于致动上部变速器部分55以使上部变速器部分55相对于下部变速器部分56枢转或旋转。致动机构90具有从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壳体63的左右端垂直向下延伸的一对(左右)销91和92(图3),连接到每一个销91、92的附接凸耳93,连接在附接凸耳93与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缆线45、46(图1)中每一个的端部的线端配件96之间的拉伸盘簧94,第一和第二缆线45、46(图1),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图1),和锁定杆43(图1)。
第一缆线45包括一端支撑到安装到除雪机10的主体11(图1)的缆线支撑条98上的外部缆线101,和可动容纳在外部缆线101中并且一端连接到线端配件96的内部金属线102。第二缆线46(图1)的结构与第一缆线45相同,并且可省略对其的进一步描述。
上部变速器部分55包括通过多个螺栓75(显示了两个)连接到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壳体63的上表面的水平平板112,以及从平板112的上表面垂直向上突出以防止V型带52、53从相关的带轮64、66滑脱的多个销113、114、116。销114通过设置在支撑板112上表面上的垂直支撑壁118附接到平板112。
应意识到,变速器13通常包括上部变速器部分55、下部变速器部分56,用于致动上部变速器部分55以使其相对于下部变速器部分56在其中任一个V型带52、53都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其中V型带52、53都处于松弛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的致动机构90,以及用于将上部变速器部分55保持在空档位置中的位置保持机构70,在空档位置中V型带52、53都布置在松弛位置,因此它们不能将动力从发动机曲轴27传输到变速器13的输入轴61、62。
如图3中所示,变速器13的第一输入轴61布置在中心线122左侧,第二输入轴62布置在中心线122的右侧,所述中心线122沿除雪机10(图1)的纵向或前后方向延伸,以如平面图中所示连接发动机12(图1)的曲轴27的轴线27a和变速器13的驱动轴121的轴线121a。固定到第一输入轴61的第一带轮64具有外径D1,外径D1小于附接到第二输入轴62的第二带轮66的外径D2。附图标记123标示穿过驱动轴121的轴线121a并且与中心线122正交的参考线。
第一带轮64设置成用于在除雪机10(图1)向前行进过程中进行动力传输,而第二带轮66设置成用于在除雪机10(图1)倒退行进过程中进行动力传输。第二带轮66的外径D2制成比第一带轮64的外径D1大,以提供比第一带轮64更大的减速比,由此实现除雪机10(图1)的倒退行进速度比除雪机的向前行进速度更慢。
位置保持机构70的定位销77和基准销81沿中心线122侧向并置布置,并且它们通常在拉伸盘簧84的弹簧力或弹性作用下保持在位置保持板82、83的相应保持表面82a、83a之间。
基准销81固定在位于中心线122的位置处,而定位销77在上部变速器部分55围绕驱动轴121的轴线121a抵抗拉伸盘簧84的力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可沿中心线122的侧向向外方向移动。当释放用于旋转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力时,定位销77通过位置保持板82、83中的一个随着这一个位置保持板通过拉伸盘簧84的力朝向另一个位置保持板枢转而自动返回到中心线122上的初始位置。
图4示意性显示了结合有变速器13的动力传输装置25的动力传输路径。如该图中所示,第一输入轴61在其上安装有用于与第一输入轴61一起旋转的第一驱动齿轮131,第二输入轴62在其上安装有用于与第二输入轴62一起旋转的第二驱动齿轮132,并且驱动轴121在其上安装有用于与驱动轴121一起旋转的从动齿轮133。第一驱动齿轮131和第二驱动齿轮132具有相同的齿数。
第一驱动齿轮131与从动齿轮133啮合,第二驱动齿轮132与安装在惰轮轴134上的惰轮136啮合,惰轮136与从动齿轮133啮合。惰轮136具有与第一和第二驱动齿轮131、132相同的齿数。惰轮轴134安装到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壳体63(图3和5),并且布置在位于第二输入轴62前方、驱动轴121后方的位置处。
第一驱动齿轮131和从动齿轮133形成第一齿轮组或齿轮系137,用于沿向前方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轴121。第二驱动齿轮132、惰轮134和从动齿轮133形成第二齿轮组或齿轮系138,用于沿倒退方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轴121。
在除雪机10(图1)的向前行进过程中,发动机12(图1)的动力从曲轴27连续经过驱动带轮51、V型带52、第一带轮64、第一输入轴61、第一驱动齿轮131和从动齿轮133传输到驱动轴121。因而,发动机动力从第一输入轴61经过第一齿轮系137传输到驱动轴121。
在除雪机10(图1)的倒退行进过程中,发动机动力从曲轴27连续经过驱动带轮51、V型带53、第二带轮66、第二输入轴62、第二驱动齿轮132、惰轮136和从动齿轮133传输到驱动轴121。因而,发动机动力从第二输入轴62经过第二齿轮系138传输到驱动轴121。
如图5中所示,动力传输装置25包括驱动带轮51,V型带52、53,以及由V型带52,53驱动的变速器13。变速器13包括上部变速器部分55、下部变速器部分56、位置保持机构70和致动机构90(图2)。变速器13可操作以在向前行进方向和倒退行进方向之间转换除雪机10的行进方向,并且也可操作以将动力传输装置25设定在其中没有动力从发动机曲轴27传输到驱动轴121的空档位置中。
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壳体63通过一对轴承141和142可旋转地安装在驱动轴121的上部。壳体63由下部壳体部件143和附接到下部壳体部件143的上端的上部壳体部件144构成。第二输入轴62通过一对轴承146和147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63中。虽然在图5中未显示,但是第一输入轴61(图3)通过一对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63中。惰轮轴134通过将其相对端装配在分别形成在下部壳体部件143和上部壳体部件144中的一对相对保持孔143a和144a中而安装在壳体55中。第一驱动齿轮131(图4)、第二驱动齿轮132、惰轮136和从动齿轮133布置在由壳体55的下部和上部壳体部件143、144限定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内部空间148中。第二驱动齿轮132通过花键连接到第二输入轴62的布置在轴承146、147之间的下部。虽然在图5中未显示,但是第一驱动齿轮131(图4)通过花键连接到第一输入轴61(图3和4)的布置在轴承之间的下部。惰轮136通过衬套或套筒轴承149可旋转地安装在惰轮轴134上。从动齿轮133通过花键连接到驱动轴121的位于轴承141、142之间的上部。第二带轮66通过花键连接到从壳体63的上部壳体部件144向外伸出的第二驱动轴62的上部。虽然图5中未显示,但是第一带轮64(图3和4)通过花键连接到从壳体63的上部壳体部件144向外伸出的第一驱动轴61(图3和4)的上部。
图5所示的附图标记151标示装配在上部壳体部件144的开口144b中以闭合开口144b的盖。密封部件152布置在第二输入轴62和形成在上部壳体部件144中以供第二输入轴62穿过的开口144c之间。轴环153设置成用于使下部壳体部件143和上部壳体部件144相对于彼此定位,螺栓154延伸穿过轴环153,并且将下部壳体部件143和上部壳体部件144紧固在一起。
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壳体161包括向下开口的大致桶状的壳体主体162,和附接到壳体主体162的下端以闭合壳体主体162的开口的底盖部件163。驱动轴121通过一对轴承164和166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161。驱动轴121具有在驱动轴121的在轴承164、166之间延伸的一部分上形成的蜗杆121A。蜗杆121A与安装在驱动轴34上的蜗轮167啮合,驱动轴34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161。蜗杆121A和蜗轮167布置在由壳体161的壳体主体162和底盖部件163形成的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内部空间174中。
图5所示的附图标记171标示多个定位轴环171(显示了两个),定位轴环设置成用于使壳体161的壳体主体162和底盖部件163相对于彼此定位。多个螺栓172(显示了两个)延伸穿过相应的轴环171,并且将壳体主体162和底盖板163紧固在一起。附图标记169标示与驱动轴121的具有外螺纹的上端部螺纹结合,以防止轴承142从驱动轴121移除的螺母。壳体主体162通过多个螺栓173(显示了两个)固定连接到除雪机10(图1)的主体11(图1)。
下部变速器部分56具有形成在壳体161的壳体主体162上端部处的中空柱形第一连接部分162a。类似地,上部变速器部分55具有形成在壳体63的下部壳体部件143下端部处的中空柱形第二连接部分143b。中空柱形第二连接部分143b具有小于中空柱形第一连接部分162a的内径的外径。第二连接部分143b松散地容纳在第一连接部分162a中,并且单个密封部件168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162a、143b之间,用于使它们之间形成气密密封,以使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内部空间174和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内部空间148彼此连通,由此形成单个气密密封空间177,气密密封空间177用于将润滑油176保持在其中。保持在空间177中的润滑油176具有水平面176a,以使布置在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内部空间148中的第一和第二齿轮系137和138以及布置在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内部空间174中的蜗杆121A和蜗轮167可通过润滑油176充分润滑。
如上所讨论的,变速器13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和下部变速器部分56通过驱动轴121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中空柱形连接部分143b容纳在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中空柱形连接部分162a中,单个密封部件168布置在连接部分143b、162a之间。与需要两个密封部件的传统的变速器(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每一个布置在驱动轴和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或单元中的相应一个之间)相比较,由于在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55、56的连接部分143b、162a之间设置单个密封部件168,可减少变速器13的必要部件数量,并且简化变速器13的结构。
而且,由于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55、56的连接部分143b、162a沿其轴向方向(平行于驱动轴121的轴线)彼此重叠以形成双管结构,因此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55、56彼此靠近,并且因此变速器13沿驱动轴121的轴向尺寸(即图5中所示的变速器13的总高度H)可减小。
如图5中所示,位置保持机构70的定位销77沿向下方向延伸超过布置在位置保持板83下方的位置保持板82。基准销81压配在形成于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壳体主体162中的保持孔162c中,并且沿向上方向延伸超过位置保持板83。位置保持板82、83通过一对板保持部件181和182枢转地安装在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下部壳体部件143的中空柱形部分143c上。附图标记184标示垫圈,并且附图标记185标示止动环。
如图6所示,通气室191由盖151、上部壳体部件144的包括由盖151闭合的开口144b的上端部、可旋转地将驱动轴121的上部支撑在上部壳体部件144的上端部上的轴承142、驱动轴121的上端部,和紧固到驱动轴121的上端部的螺母169共同形成。上部壳体部件144的上端部具有在一端通向通气室191的垂直孔144e。L状通气管192具有压配在上部壳体部件144的垂直孔144e中的一个端部和连接到通气软管193的相对端部。通气管192和通气软管193一起形成通气通道194,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94,通气室191与变速器13外部的空气连通。
通气室191由轴承142部分限定,因此当驱动轴121旋转时,随着轴承142的温度升高,通气室191受到在通气室191中形成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但是,由于通气室191通过通气通道194与外部空气连通,因此可降低通气室191的温度和压力。
轴承142为具有固定到轴承142的外滚道142a上的密封板142b的密封轴承。密封板142b和形成在轴承142的内滚道142c的密封表面中的凹槽一起形成高效防止尘土和污物进入轴承142的滑动部分中的迷宫式间隙。
图7以立体图显示了用于支撑位置保持机构70(图5)的位置保持板82、83的支撑结构。位置保持板82、83均具有形成在其一端处的圆形孔82b、83b。板保持部件181、182均具有大直径部分181a、182a,小直径部分181b、182b,以及形成在大直径部分181a、182a和小直径部分181b、182b之间的台阶181c、182c。
位置保持板82放置在板保持部件181的台阶181c上,其圆孔82b可滑动地与板保持部件181的小直径部分181b装配在一起。类似地,位置保持板83放置在板保持部件182的台阶182c上,其圆孔83b可滑动地与板保持部件182的小直径部分182b装配在一起。垫圈184放置在位置保持板83的上表面上。通过该布置,板保持部件181、182具有衬套的功能。位置保持板82与板保持部件181、182滑动接触,并且位置保持板83与板保持部件182和垫圈184滑动接触。位置保持板82、83保持与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下部壳体部件143(图5)不接触。
如图8中所示,第一带轮64布置在比第二带轮66更高的高度处。致动机构90(图2)的左右销91、92设置在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壳体63的下部壳体部件143的左右端部上。通气软管193形成通气通道194的一部分,具有插入穿过形成在下部壳体部件143后端部中的软管保持孔143e的外端部193a。通气软管193的外端部193a向下开口,以使通气通道194没有引入雨水的风险。
图9以侧视图显示了与右把手23相关的致动机构90(图2)的一部分。右把手23设置有沿除雪机10(图1)的向后方向从把手23突出的后托架201,和沿除雪机10(图1)的向前方向从把手23突出的前托架204。后托架201具有水平布置的枢轴202。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轴承部分或部件203。轴承部件203围绕枢轴202可滑动地装配,以使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在竖直平面中围绕枢轴202可枢转地运动。第一缆线45枢转连接到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位于枢轴202后方的后端部,第二缆线46枢转连接到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位于枢轴202前方的中间部分。前托架204具有水平布置的枢轴206,锁定杆43枢转地安装在枢轴206上。
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具有形成在其中央部分的锁定部分207,锁定部分207用于当锁定杆43将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锁定在防止围绕枢轴202进行枢转运动的适当位置时,与锁定杆43的一部分锁定接合。图9中所示的附图标记211和212标示设置在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侧表面上并用于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缆线45、46连接的连接销。
锁定杆43包括枢转地安装在枢轴206上的安装部分43a,和与安装部分43a一体并且从安装部分43a延伸以供操作人员抓握的窄抓握部分43b。锁定杆43具有形成在其侧表面上的两个锁定凸耳214、215,锁定凸耳214、215用于与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锁定部分207锁定接合。锁定凸耳214、215具有如在侧视图中所示的L形状构造。
第一和第二缆线45、46中的每一个都支撑在设置于右把手23上的缆线托架217上,每一个相应缆线45、46的外部缆线101通过一对螺母218紧固到缆线托架217。每个缆线45、46的内部金属线102在其相对端处连接到线端配件221,并且第一缆线45的线端配件211枢转地连接到向前/倒退行进转换开关42的连接销211,而第二缆线46的线端配件211枢转地连接到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连接销212。
下面将参照图10A和10B描述动力传输装置25的操作。当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布置在由图10A中所示的双点划线标示的第一位置中时,图3中所示的V型带52、53即使在发动机运行时仍处于松弛状态中。因而没有动力从发动机的曲轴27传输到变速器13的第一和第二输入轴61、62,结果图1所示的履带行进单元14、16保持静止,并且除雪机10处于停止状态。在该情况中,变速器13处于空档位置。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点划线第一位置可称为空档位置。
当要启动除雪机而使其沿向前方向行进时,将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向下倾斜,如图10A所示的箭头A所示,直到其处于由图10A的实线所示的第二位置。通过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该运动,第一缆线45的内部金属线102如图10A中箭头B所示被拉动,并且第二缆线46的内部金属线102被拉到第二缆线46的外部缆线101中。
在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保持在实线的向下倾斜第二位置中的同时,锁定杆43向下朝向手柄41倾斜,如图10B的箭头C所示,直到其处于平放在手柄41上的横卧位置(recumbent position),如图10B中实线所示。然后由操作人员的右手抓握右把手23的锁定杆43和手柄41。通过锁定杆43的该运动,锁定杆43的锁定凸耳214与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锁定部分207锁定接合,如图10B所示的箭头D标示,以防止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朝向图10A所示的点划线第一位置(空档位置)返回。因而,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锁定在图10B的实线第二位置中,防止图10B中所示的沿顺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
当第一缆线45的内部金属线102沿图10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被拉动时,图11A所示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上的销92被第一缆线45的内部金属线102拉动,如图11A所示的箭头E标示,因而使变速器13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围绕驱动轴121的轴线沿图11A所示的箭头F标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上部变速器部件55的该顺时针运动,V型带52进入拉伸状态,而V型带53进入松弛状态。
同时,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顺时针运动使定位销77抵抗拉伸盘簧84的力沿远离左位置保持板82的方向推动右位置保持板83,由此使右位置保持板83围绕驱动轴121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1A中所示的箭头G标示。拉伸盘簧84随着右位置保持板83的顺时针运动量的增加而抵抗其弹性发生伸长,并且当释放销92上的拉力时,该伸长将允许拉伸盘簧84弹回,以恢复其原始形状和结构。
当V型带52进入拉伸状态时,驱动带轮51沿图11B中所示的箭头H标示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V型带52传输到第一带轮64,以使安装在第一输入轴61上的第一驱动齿轮131沿由图11B所示的箭头H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驱动齿轮131从动啮合的从动齿轮133沿图10B中所示的箭头J标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从动齿轮133的该顺时针旋转,除雪机10沿向前方向推进。
当要停止除雪机10(图1)的向前运动时,释放锁定杆43上的手柄,由此将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解锁,此时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通过图2中所示的拉伸盘簧84和94的组合弹簧力自动从图10B所示的实线第二位置(向前行进位置)返回到图10A所示的点划线第一位置(空档位置)。
当要启动除雪机而使其沿向后或倒退方向行进时,将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如图12A所示的箭头M所标示的那样向上倾斜,以从点划线空档位置移动到由图12A中所示的实线标示的第三位置。通过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该运动,第二缆线46的内部金属线102如图12A中箭头N所标示被拉动,并且第一缆线45的内部金属线102被拉到第一缆线45的外部缆线101中。
在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保持在实线的向上倾斜的第三位置中的同时,锁定杆43如图12B中的箭头P所标示的那样朝向手柄41向下倾斜,直到其处于平放在手柄41上的横卧位置,如图12B所示的实线标示。然后由操作人员的右手抓握右把手23的锁定杆43和手柄41。通过锁定杆43的该运动,锁定杆43的锁定凸耳215与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的锁定部分207形成如图12B中所示的箭头Q所标示的锁定接合,以防止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朝向图12A中所示的点划线第一位置(空档位置)返回。因而,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锁定在图12B的实线第三位置中,防止沿图12B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
当第二缆线46的内部金属线102沿图12A中所示的箭头N方向被拉动时,图13A中所示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上的销91受到第二缆线46的内部金属线102的牵拉,如图13A中所示的箭头R所标示,从而使变速器13的上部变速器部分55沿由图13A中所示的箭头S标示的逆时针方向围绕驱动轴121的轴线旋转。通过上部变速器部件55的该逆时针方向运动,V型带53进入在驱动带轮51和第二带轮66之间的拉伸状态,而V型带52进入松弛状态。
同时,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逆时针运动使定位销77抵抗拉伸盘簧84的力沿远离右位置保持板83的方向推动左位置保持板82,由此使左位置保持板82围绕驱动轴121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3A中所示的箭头T所标示。随着左位置保持板82逆时针运动量的增加,拉伸盘簧84抵抗其恢复力发生伸长,并且当释放销91上的拉力时,该伸长允许拉伸盘簧84弹回以恢复其初始形状和结构。
当V型带53进入拉伸状态时,驱动带轮51沿图13B中所示的箭头H标示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通过V型带53传输到第二带轮66,以使安装在第二输入轴62上的第二驱动齿轮132沿图13B中所示的箭头H所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与第二驱动齿轮132啮合的惰轮134沿图13中所示的箭头U所标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惰轮134啮合的从动齿轮133沿图13B中所示的箭头H所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从动齿轮133的该逆时针旋转,除雪机10向后移动。
当要停止除雪机10(图1)的向后或倒退运动时,释放锁定杆43上的手柄,由此将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解锁,此时向前/倒退行进转换杆42通过图2中所示的拉伸盘簧84和94的组合弹簧力从图12B中所示的实线第三位置(倒退行进位置)自动返回到图12A中所示的点划线第一位置(空档位置)。
虽然在上面讨论的示出实施例中,可动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中空柱形连接部分143b松散地容纳在固定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中空柱形连接部分162a中,单个密封部件168布置在上部和下部变速器部分55、56的连接部分143b、162a之间,如图5中所示,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将连接部分143b、162a布置成使固定下部变速器部分56的连接部分162a具有小于可动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连接部分143b内径的外径,并且松散地容纳在可动上部变速器部分55的连接部分143b中。而且,图6中所示的通气管192可直接连接到盖151或与盖151一体形成。通过这样布置通气管192,可省略形成在上部壳体部件144中的用于在其中容纳通气管192的端部的垂直孔144e,并且可实现进一步减少变速器所需部件的数量。
通过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结构,本发明可有利地用作结合在小型除雪机中的变速器。

Claims (3)

1.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
固定变速器部分(56),在该固定变速器部分中限定有内部空间(174);和
可动变速器部分(55),在该可动变速器部分中限定有内部空间(148),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通过轴(121)可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以使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围绕所述轴的轴线(121a)可枢转地运动,所述轴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和可动变速器部分,
其中,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56)具有中空柱形第一连接部分(162a),所述轴(121)延伸穿过所述中空柱形第一连接部分(162a),并且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55)具有中空柱形第二连接部分(143b),所述轴(121)延伸穿过所述中空柱形第二连接部分(143b),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162a)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43b)中的一个容纳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布置单个密封部件(168),以使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的内部空间(174)和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的内部空间(148)彼此连通,由此形成用于将润滑油(176)保持在其中的单个气密密封空间(177),
其中,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55)布置在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56)上方,并具有在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55)中限定并且与所述变速器中的单个气密密封空间(177)连接的通气室(191),和用于将所述通气室(191)与所述变速器外部空气连通的通气通道(19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该变速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55)相对于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66)保持在预定旋转位置的位置保持机构(70),其中,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55)上并且平行于所述轴(121)延伸的定位销(77)、设置在所述固定变速器部分(56)上并且平行于所述轴(121)延伸的基准销(81)、在一端枢转连接到所述可动变速器部分的一部分以围绕所述轴(121)的轴线(121a)进行枢转运动的一对位置保持板(82,83)、以及作用在所述一对位置保持板(82,83)之间以将所述位置保持板朝向彼此施力的弹簧(84),所述位置保持板构造成在其相对端部处保持所述定位销(77)和所述基准销(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所述通气通道(194)包括一端连接到所述通气室(191)的通气管(192),以及通气软管(193),该通气软管(193)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通气管(192)的另一端,而该通气软管(193)的另一端面向竖直向下方向。
CN2009101393986A 2008-05-21 2009-05-21 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6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3696A JP4659064B2 (ja) 2008-05-21 2008-05-21 変速機構造
JP2008-133696 2008-05-21
JP2008133696 2008-05-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6644A CN101586644A (zh) 2009-11-25
CN101586644B true CN101586644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34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39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6644B (zh) 2008-05-21 2009-05-21 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34948B2 (zh)
JP (1) JP4659064B2 (zh)
CN (1) CN101586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0167B2 (ja) * 2006-09-29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ギヤシフト装置
DE102010043974A1 (de) * 2010-11-16 2012-05-16 Robert Bosch Gmbh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US9074677B2 (en) * 2011-03-14 2015-07-07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Carrier assembly with threaded adjustment member
US9054561B2 (en) * 2012-08-08 2015-06-09 Suncore Photovoltaics Incorporated Concentrator 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tracking motor bearing support
WO2018043064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カーツ株式会社 芝刈機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DE102017204377A1 (de) * 2017-03-16 2018-09-20 Robert Bosch Gmbh Getriebegehäuse und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JP6925897B2 (ja) * 2017-07-14 2021-08-2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254U (ja) * 1984-06-29 1986-01-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前輪駆動装置の潤滑構造
JPS622066A (ja) * 1985-06-26 1987-01-08 Daihatsu Motor Co Ltd 変速機
JPS62255665A (ja) * 1986-04-25 1987-11-07 Iseki & Co Ltd 動力伝動ケ−スの軸受装置
US4817458A (en) * 1986-08-29 1989-04-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elt-pulley type steples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ssembly
JPH0774494B2 (ja) 1987-03-11 1995-08-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小型除雪機
JP3293438B2 (ja) * 1995-12-28 2002-06-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
JP3095711B2 (ja) * 1997-05-28 2000-10-1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ドライブ装置の潤滑油溜まり装置
JP3706779B2 (ja) * 1999-10-18 2005-10-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US6780132B2 (en) * 2002-08-02 2004-08-2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electively actuated transfer c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81485A (ja) 2009-12-03
CN101586644A (zh) 2009-11-25
JP4659064B2 (ja) 2011-03-30
US8234948B2 (en) 2012-08-07
US20090288514A1 (en) 200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6644B (zh) 变速器
US6015361A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with two wheel/four wheel drive switching mechanism
US5947218A (en) Power take-off transmission for a working vehicle
JPS6124858A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シフト規制装置
KR100344896B1 (ko) 수전작업기
JP5033709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4464512B2 (ja) 作業車両の変速装置
JP2007139168A (ja) 作業車の伝動構造
JP2785374B2 (ja) トランスアクスルの潤滑装置
JP3993669B2 (ja) 作業車両の変速操作機構
JP4368283B2 (ja) 走行車両
JP5090634B2 (ja) トラクタ
TW590944B (en) Power unit for small-size vehicle
JP2005067606A (ja) 作業車
US7325635B2 (en) Tractor
JP4213647B2 (ja) トラクタの動力伝動装置
JP4296686B2 (ja) 走行車両
JP2986269B2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2005225345A (ja)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JP3811267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KR101156106B1 (ko) 자전거용 변속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자전거
RU1781126C (ru) Привод веломобил с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ем передач
TWM484522U (zh) 汽車手動變速機構
JP2005226801A (ja) ギアケース
JP5038342B2 (ja) 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