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624A - 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624A
CN101573624A CNA2007800483842A CN200780048384A CN101573624A CN 101573624 A CN101573624 A CN 101573624A CN A2007800483842 A CNA2007800483842 A CN A2007800483842A CN 200780048384 A CN200780048384 A CN 200780048384A CN 101573624 A CN101573624 A CN 101573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field strength
received electric
gain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83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3624B (zh
Inventor
青山明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3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3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0864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functional features
    • G01R29/0871Complete apparatus or systems; circuits, e.g. receiver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用于通过使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之中的、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从而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该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包括:平均单元(17),用于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还包括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用于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从而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Description

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接收机接收到从发送机发送来的信号时估计接收电场强度(received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
背景技术
在确定性传播模型(例如射线追踪算法判定)被使用的情形中,传统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针对从发送器发送来并被接收器接收到的多个元波(elementary wave)计算在发送器的天线(下文称作“发送器天线”)在接收器方向上的天线增益,传播损耗,以及由于在从发送器到接收器的区域中的地形地势和结构导致的反射、衍射和散射带来的损耗,并基于该计算的结果来估计接收电场强度(参见专利文献1)。图1示出了从发送器发射并由接收器接收到元波的一个示例。根据图1中示出的构造,可以高精度地执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
在统计传播模型(例如Okumura-Hata公式)被使用的情形中,传统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计算发送器天线在接收器方向上的天线增益,并根据传播损耗公式计算传播损耗,基于接收器周围区间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即,指示市区、郊区和森林区的信息)计算传播损耗补偿值,并且基于计算的结果来估计接收电场强度(参见专利文献2)。图2示出了基于土地用途分类信息的传播损耗补偿的示例。根据图2中示出的构造,可以通过少量的计算处理来执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
然而,不管上述确定性传播模型还是统计传播模型,传统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都对接收器周围的预定区间中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执行平均处理或中值计算处理,以便平滑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化。图3示出了对在接收器周围的预定区间中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执行的平均处理的示例。
图4是示出了在利用统计传播模型(例如,Okumura-Hata公式)的情况下的传统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如图4所示,传统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包括发送位置输入单元10、发送频率输入单元11、发送功率输入单元12、天线指向模式(directive pattern)输入单元13、接收位置输入单元14、传播损耗公式输入单元15、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和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单元17。
下文中,将参考图4来描述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操作。
首先,发送位置输入单元10、发送频率输入单元11、发送功率输入单元12、天线指向模式输入单元13、接收位置输入单元14和传播损耗公式输入单元15向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提供来自外部源的信息输入。
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利用从发送功率输入单元12输入的、来自发送器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值作为P[dBm],并利用从发送频率输入单元11输入的、来自发送器的信号的发送频率作为f[Hz]。
随后,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基于从发送位置输入单元10输入的指示发送器的位置的发送位置信息、并基于从接收位置输入单元14输入的指示接收器的位置的接收位置信息,计算发送位置和接收位置之间的距离D[m]和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θo[度]。
然后,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基于从天线指向模式输入单元13输入的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计算在该天线指向模式的发送方向θo[度]上的增益A(θo)[dB]。
然后,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利用从传播损耗公式输入单元15输入的传播损耗公式的函数g来计算传播损耗L=g(D,f)[dB]。
然后,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通过将从外部源输入的关于接收机周围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与针对该土地用途分类信息设置的传播损耗补偿值表相比较,来计算传播损耗补偿值C[dB]。
然后,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利用下面的式1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R[dBm],并向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单元17提供该接收电场强度R[dBm]。
[式1]
R=P+A-(L+C)
作为最后一步,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16向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单元17提供利用式1计算出的接收电场强度R[dBm]。
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单元17基于从外部源输入的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区间,来对针对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区间中的每个接收器计算出的接收电场强度R求平均,并向外部输出从该平均处理获得的值作为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传统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存在一些缺点。
第一个要克服的缺点是如果利用确定性传播模型(例如,射线追踪算法判定),则计算处理会增多。这是因为为了利用射线追踪算法判定来执行高精度估计,要求针对很大数目的元波的射线执行计算来确定由于区域中的地形地势和结构导致的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响。
第二个要克服的缺点是如果利用统计传播模型(例如,Okumura-Hata公式),则估计精度将恶化。这是因为与上述射线追踪算法判定不同,基于土地用途分类信息的传播损耗补偿处理未考虑元波的射线方向(即,发送器天线的反射、衍射和散射点的方向)上的增益。
尤其是在发送器天线具有半幅度的天线指向模式的情形中,即,在天线指向模式具有尖锐形状的情形中,在未考虑到发送器天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点的方向上的任何增益时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在具有尖锐形状的天线指向模式中,在反射、折射和散射点的方向上的天线增益和接收器方向上的天线增益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要克服的第三个缺点是,不管传播模式是确定性传播模式还是统计传播模式,对在接收器周围的区间中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执行的平均都导致在大量位置中的低估计精度。这是因为如果存在由于区域中的地形地势和结构导致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变动极大的地方,则经平均的估计接收电场强度变化很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3092651(第8页、图1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o.343701(第5页、图1)
本发明的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估计接收电场强度的精度并减少计算处理的量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其中该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包括:平均单元,用于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用于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中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用于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该程序执行以下序列: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本发明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被构造来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并通过使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接收电场强度。
因此,本发明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相当于将反射、折射和散射方向上的射线组合来反映反射、折射和散射方向上的天线增益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能在不对射线执行大量计算的情况下,估计其中反映了反射、折射和散射方向上的天线增益的接收电场强度,从而减少计算处理的数目并提高估计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在使用确定性传播模型(例如,射线追踪算法判定模型)的情形中从发送器发送并被接收机接收的元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了基于土地用途分类信息的传播损耗补偿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示出了对发送器周围的预定区间中的接收电场强度执行的平均处理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示出了在使用统计传播模型(例如,Okumura-Hata公式模型)的情形中传统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构造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到达波分布角和到达波进入的示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经平均的发送器天线的指向模式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至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获得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的匹配表的示图;以及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和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获得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的散射半径的匹配表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构造的框图。在图5中,相同的标号被提供给图4中示出的相应元件。
如图5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与传统装置的不同在于,本发明的装置具有替换图4中示出的传统装置的接收电场强度平均单元17的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
本示例性实施例如下操作。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被输入以来自外部源的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和到达波角度的分布的标准偏差σ[度]。
上述到达波角度的分布指的是接收电场强度相对于到达波角度的分布,其中到达波角度指示以从接收器朝向发送器的方向为基准、从发送器进入到接收器的信号方向的角度。然而,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整个说明书中所述的到达波角度的分布示出了在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信号的情形中到达发送器的信号的到达波角度。另外,一般从场测试可知,到达波角度的分布大致为正态分布,因此假设指示到达波角度分布的统计属性的标准偏差σ[度]被输入到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通过利用从外部源输入的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度]并利用下面的式2,在角度范围θ±σ的区间中、天线指向模式的所有θ方向上对增益A(θ)进行平均,来获得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A’(θ)。
[式2]
A ′ ( θ ) = ( 1 / 2 σ ) × ∫ θ - σ θ + σ A ( θ ) dθ
式2用于通过角度范围θ±σ的区间中的均匀加权(uniform weighting)对增益A(θ)进行平均,即,式2利用均匀分布函数进行加权平均,其中在角度范围θ±σ的区间中加权函数为1,在其他角度范围中为0。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向天线指向模式输入单元13提供天线指向模式,其中增益A(θ)被这样处理成A’(θ)。
图7示出了利用式2的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一个示例。在图7中,虚线表示输入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A(θ),而实线表示通过平均获得的增益A’(θ)。
此后,操作与图4中示出的传统装置的操作相同。
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使用针对本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优化的、用于接收器周围的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的传播损耗补偿值表替代传统装置中所使用的。
这是因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优化补偿值表不同于传统装置的补偿值表,因为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是以与传统装置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执行的。
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不对射线执行多次计算,也能估计出考虑了发送器天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方向上的增益的接收电场强度。
这是因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相当于估计在反射、折射和散射方向上发送的多条射线被组合来反映各个方向上的天线增益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处理。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优点,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需要对多条射线执行计算,从而与使用确定性传播模型的传统装置相比可以大大减少处理所花时间,其中确定性传播模型要求在考虑到由于区域中的地形地势和结构导致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的情况下对大量的元波的射线进行计算。
第二优点,本示例性实施例与使用统计传播模型的传统装置相比能提高估计精度,在统计传播模型中未考虑到发送器天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方向上的增益。
尤其是,在发送器天线具有半幅度的天线指向模式的情形中,即,在天线的指向模式具有尖锐形状的情形中,本示例性实施例大大地提高了估计精度。这是因为在具有尖锐形状的天线指向模式中,在反射、折射和散射点的方向上的天线增益和接收器方向上的天线增益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第三优点,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通过在到达波角度区间中对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进行平均,能减少大量地方的低精度估计的发生,而不管传播模式是确定性传播模式还是统计传播模式。
在接收器周围的预定区间中,存在许多由于区域中的地形地势和结构导致接收电场强度变动极大的地方。在如传统装置中一样在接收器周围的预定区间中执行对接收电场强度的平均的情形中,接收电场强度受到在该预定区间中存在的很不相同的接收电场强度的显著影响,导致在大量地方估计精度降低。
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对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进行平均从而对预定区间中的接收电场强度进行了平均,这不同于传统装置,在传统装置中估计出的接收电场强度在预定区间中被平均。
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避免由于区域中的地形地势和结构所导致的接收电场强度变动的影响,从而能在接收器周围的预定区间中减少大量地方的低精度估计的发生。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就基本构成来说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但是在操作方面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
本示例性实施例操作如下。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被输入以来自外部源的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和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度]。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通过利用下面的式3,从天线指向模式的θ方向上的增益A(θ)获得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A’(θ)。
[式3]
Figure A20078004838400111
其中,N(x,θ,σ)表示在x方向上的、以θ方向为中心的标准偏差σ[度]的正态分布。即,N(x,θ,σ)是到达波角度分布的函数。
另外,A(x)表示在x方向上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
式3利用到达波角度分布函数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进行了加权平均。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向天线指向模式输入单元13提供其中增益A(θ)被这样处理成A’(θ)的天线朝向模式。
本示例性实施例能估计出考虑了由反射、折射和散射引起的统计损耗的接收电场强度。
如上所述,到达波角度分布指的是接收电场强度相对于到达波角度的分布,并且到达波角度分布函数反映了由反射、折射和散射引起的损耗。
通过在加权函数中使用到达波角度分布函数,本示例性实施例能估计出其中以统计方式考虑到了由反射、折射和散射引起的损耗的接收电场强度。
考虑到上述益处,本示例性实施例除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如下说明的一个优点。
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装置相比进一步提高了估计接收电场强度的精度,因为本示例性实施例能估计出其中以统计方式考虑到了由反射、折射和散射引起的损耗的接收电场强度。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的构造的框图。在图8中,与图5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被提供以相同的标号。
如图8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与图5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不同之处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装置具有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
本示例性实施例操作如下。
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被从外部源输入以:指示发送器的位置的发送位置信息、指示接收器位置的接收位置信息、以及针对接收器周围的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
首先,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基于输入的发送位置信息计算相对于地表的发送位置的地高H[m]。
随后,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基于发送位置信息和接收位置信息计算发送位置和接收位置之间的距离D[m]。
正如所公知的,到达波角度的分布与发送位置高度H以及发送位置和接收位置之间的距离D相关。
因此,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基于针对接收器周围的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发送位置的地高H[m]、发送位置和接收位置之间的距离D[m]以及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的匹配表(参见图9中示出的匹配表),获得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度]。
最后,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向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提供这样获得的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度]。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被从外部源输入以:发送位置信息、接收位置信息和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另外,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还被提供以从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输入的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度]。
首先,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利用发送位置和接收位置,获得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θo[度]。
随后,通过使用从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输入的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这样获得的θo、以及下面的式4,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对角度范围θo±σ的区间中、天线指向模式的方向θo上的增益A(θo)进行平均,来获得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A’(θo)。
[式4]
A ′ ( θ o ) = ( 1 / 2 σ ) × ∫ θ o - σ θ o + σ A ( x ) dx
作为最后一步,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向天线指向模式输入单元13提供其中增益A(θo)被平均为A’(θo)的天线指向模式。
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这样的优点,即,根据发送位置信息、接收位置信息和接收器周围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设置到达波角度的标准偏差。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具有另一个优点,即,根据接收位置,在从发送位置朝向接收位置的方向θo上依次处理天线增益。
除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具有可如下说明的一个优点。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装置相比,本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估计接收电场强度的精度,因为本示例性实施例允许根据接收器的位置依次设置到达波角度的标准偏差和接收器的方向上的天线增益,从而实现更现实的建模。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基本构造,但是操作不同。
本示例性实施例操作如下。
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以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操作。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通过利用下面的式5替换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式4来获得天线指向模式的增益A’(θo)。
[式5]
Figure A20078004838400141
随后,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向天线指向模式输入单元13提供其中增益A(θo)被平均为A’(θo)的天线朝向模式。
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除了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具有可如下说明的一个优点。
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装置相比,本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估计接收电场强度的精度。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基本构造,但是以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方式操作。
本示例性实施例操作如下。
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被从外部源输入以:发送位置信息、接收位置信息、以及接收器周围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
首先,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基于输入的发送位置信息计算(相对于地表的)发送位置的地高H[m]。
随后,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基于发送位置信息和接收位置信息计算发送位置和接收位置之间的距离D[m]。
然后,通过参考图10中示出的匹配表,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获得与接收器周围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和发送位置的地高H[m]匹配的散射半径r[m]。
然后,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通过利用下面的式6获得到达波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
[式6]
σ=tan-1(r/D)
最后一步,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向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提供根据式6计算出的标准偏差σ。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以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操作。
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基本构造,但是以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方式操作。
本示例性实施例操作如下。
到达波角度计算单元21以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操作。
到达波角度区间平均单元20以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操作。
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尽管仅为了说明方便而将第一至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示出并描述为仅在天线指向模式的角度存在于水平平面内时工作,但是在天线指向模式的角度存在于垂直平面内的情形中,本发明也以前述方式操作,并实现与前述相同的优点。
此外,明显第一至第六示例性实施例可按照这样的方式被配置,该方式使得装置的操作序列预先作为程序被存储到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中,并被读入到计算机中以执行。
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2006年12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49585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用于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该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包括:
平均单元,用于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
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用于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所述平均是利用加权函数的加权平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加权函数是均匀分布函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加权函数是指示接收电场强度相对于到达波角度的分布的到达波角度分布函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到达波角度被确定为与针对接收器周围的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有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到达波角度是通过散射半径确定的。
7.一种计算机中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用于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该程序执行以下序列:
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
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8.一种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用于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该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包括:
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接收器到达发送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
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其中所述平均是利用加权函数的加权平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其中加权函数是均匀分布函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其中加权函数是指示接收电场强度相对于到达波角度的分布的到达波角度分布函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其中到达波角度被确定为与针对接收器周围的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有关。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其中到达波角度是通过散射半径确定的。

Claims (7)

1.一种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用于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该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包括:
平均单元,用于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
接收电场强度计算单元,用于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所述平均是利用加权函数的加权平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加权函数是均匀分布函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加权函数是指示接收电场强度相对于到达波角度的分布的到达波角度分布函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到达波角度被确定为与针对接收器周围的区域的土地用途分类信息有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其中到达波角度是通过散射半径确定的。
7.一种计算机中的接收电场强度估计程序,用于通过在发送器天线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指示从发送器方来看接收器的方向的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估计在接收器接收到从发送器发送来的信号时的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该程序执行以下序列:
对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在以该方向为中心的指示从发送器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方向的到达波角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平均,以及
通过在经平均的天线指向模式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中至少利用发送方向上的增益,来计算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计算结果作为所估计的接收电场强度。
CN2007800483842A 2006-12-26 2007-11-15 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9585 2006-12-26
JP349585/2006 2006-12-26
PCT/JP2007/072158 WO2008078470A1 (ja) 2006-12-26 2007-11-15 受信電界強度推定装置および受信電界強度推定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624A true CN101573624A (zh) 2009-11-04
CN101573624B CN101573624B (zh) 2012-02-01

Family

ID=39562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38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624B (zh) 2006-12-26 2007-11-15 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0150B2 (zh)
EP (1) EP2098875B1 (zh)
JP (1) JPWO2008078470A1 (zh)
CN (1) CN101573624B (zh)
WO (1) WO200807847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5402A (zh) * 2011-07-28 2013-01-30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户外型无线基地台及其天线调整方法
CN111868511A (zh) * 2018-03-23 2020-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电波测量方法
CN112492636A (zh) * 2020-12-18 2021-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播损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769503A (zh) * 2020-12-29 2021-05-07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成都监测站 基于场强变化的超短波信号源单站移动测定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9342B2 (en) * 2007-08-28 2014-08-05 Honda Motor Co., Ltd.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JP5493447B2 (ja) * 2009-04-21 2014-05-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波伝搬特性推定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803281B2 (ja) * 2009-06-03 2011-10-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118761B (zh) * 2009-12-30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播模型校正方法及装置
FR2989173B1 (fr) 2012-04-06 2014-04-11 Bouygues Telecom Sa Dispositif d'evaluation d'exposition a des rayonnements electromagnetiques
KR20140115063A (ko) * 2013-03-20 2014-09-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레이 트레이싱 전파환경에서 전파 수신레벨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US9136888B2 (en) * 2013-06-28 2015-09-15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Radio receiver and reception frequency setting method used therein, and frequency setting device and frequency setting method
CN107976586B (zh) * 2018-01-10 2023-11-1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场源方向检测装置及方法
JP7220607B2 (ja) * 2019-03-26 2023-02-10 日本放送協会 位相損失算出プログラム及び電界強度算出装置
CN110944338B (zh) * 2019-11-29 2022-06-24 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集群型无线对讲信号全覆盖的设计方法
JP7369023B2 (ja) 2019-12-12 2023-10-25 日本放送協会 世帯代表点算出装置、電界強度算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629578B (zh) * 2021-11-05 2024-04-16 成都市以太节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林区信号传播路径损耗模型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239B2 (ja) 1993-01-21 1996-02-07 株式会社テレシステムズ 電波発信位置測定装置
US6912375B2 (en) * 1995-06-13 2005-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o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JP3596785B2 (ja) * 1995-07-11 2004-12-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電界強度計算装置
JP3092651B2 (ja) 1995-07-14 2000-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電界強度計算装置
JP2000022611A (ja) * 1998-06-29 2000-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6067324A (en) * 1998-06-30 2000-05-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demodulating a communications signal using an adaptive antenna arr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0252897A (ja) 1999-03-02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
JP2001358639A (ja) * 2000-06-14 2001-12-26 Ntt Docomo Inc セクタアンテナ
JP3403701B2 (ja) 2000-06-29 2003-05-06 日本放送協会 都市減衰量の計算方法及び都市減衰量計算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302232B2 (en) * 2000-09-01 2007-11-2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Adaptive antenna control method and adaptive antenna transmission/reception characteristic control method
EP1220475A3 (en) * 2000-12-25 2003-11-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with antenna array
JP3500428B2 (ja) 2001-08-28 2004-02-23 独立行政法人通信総合研究所 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装置
CN1167218C (zh) * 2001-10-23 2004-09-15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接收机结构及其方法
JP2003318842A (ja) * 2002-04-26 2003-11-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受信電界強度推定計算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3318811A (ja) 2002-04-26 2003-11-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受信電界強度推定計算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119719B2 (ja) 2002-09-27 2008-07-16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移動局方向推定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247971A (ja) * 2003-02-13 2004-09-02 Ntt Docomo Inc 伝搬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伝搬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0373812C (zh) * 2003-06-05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阵列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校准装置及方法
JP3852843B2 (ja) 2003-08-18 2006-12-06 日本放送協会 電波受信点周辺環境判定装置、電波受信点周辺環境判定方法および電波受信点周辺環境判定プログラム
JP4299083B2 (ja) * 2003-09-09 2009-07-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316836C (zh) * 2005-05-11 2007-05-16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切换式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基站及波束切换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5402A (zh) * 2011-07-28 2013-01-30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户外型无线基地台及其天线调整方法
CN102905402B (zh) * 2011-07-28 2015-11-18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户外型无线基地台及其天线调整方法
CN111868511A (zh) * 2018-03-23 2020-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电波测量方法
CN112492636A (zh) * 2020-12-18 2021-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播损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492636B (zh) * 2020-12-18 2023-06-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播损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769503A (zh) * 2020-12-29 2021-05-07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成都监测站 基于场强变化的超短波信号源单站移动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2769503B (zh) * 2020-12-29 2022-05-27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成都监测站 基于场强变化的超短波信号源单站移动测定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8875B1 (en) 2013-06-05
US8380150B2 (en) 2013-02-19
EP2098875A4 (en) 2012-08-08
JPWO2008078470A1 (ja) 2010-04-15
EP2098875A1 (en) 2009-09-09
US20100035569A1 (en) 2010-02-11
WO2008078470A1 (ja) 2008-07-03
CN101573624B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3624B (zh) 接收电场强度估计装置和接收电场强度估计方法
CN103026255B (zh) 雷达装置
CN106027183B (zh) 一种可快速实现复合衰落信道累积分布性能评估的方法
CA2279303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ngle of arrival of a signal transmitted by a remote uni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67785A (zh) 一种稳健的大阵列mimo雷达目标收发角联合估计方法
US20160308280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beam controlling method
CN106526578B (zh) 基于蝙蝠双耳定位模型的水下目标方位估计方法
CN110441740B (zh) 基于分层博弈的分布式mimo雷达稳健功率分配方法
CN103781095B (zh) 一种tdoa测量误差的校正方法、传输点和系统
CN103957510A (zh) 基于协作通信的环境自适应的室内定位算法
CN102364983A (zh) 无线传感网中基于rssi测距的wls节点自定位方法
CN106154218B (zh) 一种无线电监测测向方法
CN108572353B (zh) 一种低截获雷达的脉冲时间序列规划方法
CN105891799A (zh) 适用于机械扫描雷达的有源干扰侦察方法
CN108445461B (zh) 一种多径条件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CN101545964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维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324602A (zh) 一种mimo声呐系统
WO2018006355A1 (zh) 发射权值选择方法及基站
CN101471734A (zh) 一种多发多收声定位网络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2158241A (zh) 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通信误码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Zhu et al. Localiz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CN109246601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948916B (zh) 多波束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Jia et al. Power allo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limited integration sensing and localization wireless networks
Botler et al. A UWB-based solution to the distance enlargement fraud using hybrid ToF and RSS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