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6215A - 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6215A
CN101546215A CN200910126875A CN200910126875A CN101546215A CN 101546215 A CN101546215 A CN 101546215A CN 200910126875 A CN200910126875 A CN 200910126875A CN 200910126875 A CN200910126875 A CN 200910126875A CN 101546215 A CN101546215 A CN 101546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oling device
fan
cabine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6215B (zh
Inventor
广畑贤治
久野胜美
大木健司
北村英夫
高松伴直
大森隆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6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6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6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62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1/00Non-rotary, e.g. reciprocated, appliances
    • F28G1/08Non-rotary, e.g. reciprocated, appliances having scrapers, hammers, or cutters, e.g. rigidly moun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7/00Cleaning by vibration or pressure wa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2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oling heat generating elements, e.g.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electric devices
    • F28D2021/0029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设备,包括:风扇,被配置用于旋转并产生气流;容纳所述风扇的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具有用于排出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出口;热交换器,其具有部署在所述风扇箱的出口对面的入口,所述入口被配置用于接受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气流;线缆,其部署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扇箱之间,以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伸长,所述线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固定于支点;以及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以通过所述线缆刮擦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

Description

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公开涉及2008年3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78339中包含的主题,上述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纳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电子装置的发热部分冷却的冷却设备,一种机制被广泛使用,该机制具有:受热部分(放热器),其与发热部分热连接;传热件(热管),其中一端部分与所述受热部分连接;热交换部分(冷却翼片),其部署于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部分;以及鼓风机(冷却风扇),用于冷却热交换部分。
在诸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装置中,使半导体封装冷却的冷却设备容纳于机箱内。冷却设备通过放热器、热管、热交换部分以及风扇单元来装配。热交换部分具有多个薄盘状的翼片,在每个翼片中形成一个通孔,并且所述多个翼片以若干毫米的间隔叠放。热管的热辐射端部穿过翼片的通孔,并且与翼片热连接。风扇单元具有风扇箱和风扇,所述风扇箱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风扇由安置在风扇箱中的电机旋转驱动。当风扇旋转时,风扇单元沿风扇的轴向吸气,并且沿旋转的离心方向排出所吸入的空气。
当从风扇箱内部向前端观察所述热交换部分时,热交换部分示出了这样的外观,其中翼片的端沿直立,并沿水平方向布置于多层中。图26示出了当从上端观察热交换部分和风扇单元时,热交换部分和风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排风通路。在热交换部分90中,翼片91沿着翼片91的布置方向位于风扇外围部分92一侧。在风扇单元93的风扇箱94中,形成排风通路,从而空气在水平平面上以旋转的离心方向从风扇的外围部分92排出。用于来自排风通路的冷却空气的出口95在空气入口侧的一侧上的翼片91的端沿开口。在所有翼片91中,通过位于图右侧的两个翼片91之间的间隙流动的气流速度高于通过位于左侧的两个翼片91之间的间隙流动的气流速度。在冷却空气中包含的灰尘易于附着在右侧的翼片91的端沿96。在包括端沿96的平面中,在从风扇单元93朝向热交换部分90的方向观察该平面的情况下,易于积累灰尘的部分97位于该平面的右侧。灰尘首先开始在部分97积累。在电子装置的冷却设备附近,在使用过程中积累灰尘,并且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灰尘阻塞了空气通路,并且该装置的冷却性能被削弱。
在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中,机箱的厚度必须被压缩。在冷却设备部署在电路板上的情形中,冷却设备的安装尺寸受到机箱厚度的限制。冷却风扇和热交换器的尺寸被确定为使得它们的高度以及单元高度在机箱的厚度方向上被缩减。传统上,所知的电子装置中,当满足了缩减尺寸和重量的要求时,热控制的效率被提高,以便对性能效率的增强做出贡献。在日本专利No.3,302,350(对应的美国出版物为:US 6,496,369 B2)中公开了这种电子装置的例子。
然而,在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中,机箱内的空间非常有限,并且机箱的厚度受限。在图26的例子中,难于在热交换部分90和风扇单元93之间部署用于去除附着在翼片91的端沿96的灰尘的设备,因为机箱内的空间狭窄,并且冷却空气通路被阻塞以增加气流阻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设备,包括:风扇,被配置用于旋转并产生气流;容纳所述风扇的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具有用于排出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出口;热交换器,其具有部署在所述风扇箱的出口对面的入口,所述入口被配置用于接受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气流;线缆,部署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扇箱之间,以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伸长,所述线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支点;以及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以通过所述线缆刮擦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包括侧壁的机箱,在所述侧壁中构建排气端口;以及在所述机箱中提供的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包括:风扇,被配置用于旋转并产生气流;容纳所述风扇的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具有用于排出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出口;热交换器,部署在所述排气端口附近,并具有部署在所述风扇箱的出口对面的入口,所述入口被配置用于接受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气流;线缆,部署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扇箱之间,以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伸长,所述线缆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支点;以及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以通过所述线缆刮擦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特征的通用配置。附图以及相关联的描述被提供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当向前观察时,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部署的除尘机制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以及半导体封装被部署于电路板上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示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操作时序安排的流程图。
图5是在线缆的居中部分被构建为刷子状的形状的情况下的除尘机制的示图。
图6是具有以下配置的除尘机制的示图,在所述配置中第一固定部分和驱动机制以不同于图3的示例的方式被布置。
图7A是具有除尘机制的冷却设备的示图,在除尘机制中桨状的薄板被部署作为引导部件,并且图7B是具有除尘机制的冷却设备的示图。
图8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8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另一配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9A和9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9C和9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第二配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1B是示出了齿条、主锥齿轮(pinion gear)以及线缆的放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修改中,其中部署了多个张力调节机制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4是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的除尘机制的示图。
图15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的除尘机制的示图,示出了显示单元关闭的状态。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当向前观察时,具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的除尘机制的透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示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示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三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5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诊断冷却设备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功能的流程图。
图26是在从上侧观察热交换部分和风扇单元的情况下,示出了热交换部分和风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排风通路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2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以及具有该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在附图中,等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所标注,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设备被部署于电子装置中,将冷却空气吹向电子装置中的发热部分,并且将冷却空气排出到电子装置外部,由此强制实施散热。冷却设备包括:放热器,其与半导体封装热连接;热管,其中一端部分以热传导方式与放热器连接;热交换部分,其部署于热管的另一端部分,并且其具有多个翼片,用于接收由热管传送的放热器的热量;冷却风扇,用于冷却所述翼片;以及除尘机制,其依靠从冷却风扇吹向多个翼片的冷却空气来去除附着到翼片的灰尘。除尘机制通过线缆以及用于驱动线缆的线缆驱动机制进行装配。具有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是具有冷却设备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该电子装置可以是膝上型PC或笔记本型的PC。
图1是当向前观察时,在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中部署的除尘机制的透视图,并且图1示出了在键盘和托座被移除的状态下机箱的内部。标号11表示热管,其连接于未示出的放热器,16表示热交换部分,其作用为热交换器,22表示用于空气冷却的冷却风扇单元。标号27表示除尘机制,其安置在热交换部分16和风扇单元22之间。具有除尘机制的冷却设备通过放热器、热管11、热交换部分16、风扇单元22、以及除尘机制27进行装配。
电子装置1具有:容纳了计算机主体的盒状机箱2;由机箱2支撑的显示器外框3;以及通过容纳于显示器外框3中的显示器4进行装配的显示单元5。显示器外框3通过一对铰接部分6耦合于机箱2的上壁。
图2是冷却设备以及半导体封装被部署于电路板上的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2示出了在除尘机制27被移除的状态下的机箱2的内部。作为发热组件的半导体封装8被部署于机箱2中容纳的印刷电路板7上。半导体封装8组成微处理器,并且具有IC芯片,IC芯片是生成大量热量的发热件。放热器9是金属件,其被构建成矩形盘状的形状,并且通过粘结或连接与半导体封装8集成。凹槽10开放地构建在一侧面(即,放热器9的上表面)的中间部分。热管11的一端部分安装在凹槽10中,并且向凹槽10卷曲。
矩形压板12附接于放热器9的一侧面,该压板12在热管11插入其间的情况下抵靠印刷电路板7按压放热器9。在压板12的四个边缘部分的每个之中形成板簧部分13。四个板簧部分13在尖端部分经由螺丝孔15螺钉拧紧到印刷电路板7上部署的支撑部分14。板簧部分13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固定在印刷电路板7上。通过压板12的板簧机制,使得压板12弹性按压放热器9,并且放热器9的另一侧面与印刷电路板7上的半导体封装8紧密接触。压板12按压热管11和放热器9,从而增强了热交换效率。
热交换部分16部署于热管11的另一端部分。热交换部分16具有多个翼片17,它们以大约几毫米的间隔叠放。热管11的另一端部分穿过在翼片17中构建的通孔。热交换部分16容纳于外壳18中。位于机箱2一侧的外壳18的一侧是开放的,并且该开放部分19正对着在机箱的侧面部分20中构建的排气端口21。
未安置多个翼片17的气隙被部署为正对着热交换部分16。风扇单元22在构建了气隙的同时被安置在机箱2中。风扇单元22是冷却模块,其通过旋转驱动风扇而产生冷却空气。风扇单元22容纳了风扇23,其被支撑使得旋转轴被定向于竖直方向。当风扇23旋转时,风扇单元22在竖直方向吸入空气,并且在旋转的离心方向排出所吸入的空气。风扇外壳24通过底板、顶板、以及侧壁进行装配,并且这些底板顶板以及侧壁构建了排风通路,其将冷却空气沿着风扇23的外围部分一侧引导到翼片17的端沿。风扇外壳24隔着一定间隙正对着翼片17的端沿。风扇单元22位于冷却空气的上游,热交换部分16位于冷却空气的下游,并且空气流动通过风扇单元22的排放端口的相邻处25。排放端口的开口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其具有的长边大致等于热交换部分16沿着翼片17的布置方向的总长度。两个相邻翼片17之间的间隙作为冷却空气的流动路径。翼片17的一端沿作为空气入口,而另一端沿作为空气出口。
根据所述配置,冷却空气沿着风扇外壳24的内壁、底部、和顶面被引导,并且经由出口流动通过翼片17之间的空隙。在冷却空气穿过间隙的过程期间,在冷却空气和翼片17之间实施热交换,并且冷却空气受热。已经从热管11的一端部分通过放热器9传递到另一端部分的、半导体封装8的热量从热交换部分16通过排气端口21被排放到机箱2的外部。
因为离心式风扇23的旋转,灰尘受到离心力而被传送到风扇外壳24中形成的空气流动路线中,并且由此灰尘沿着风扇外壳24的内壁聚集在出口中。在风扇单元22的风扇23以俯视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灰尘被偏移到风扇外壳24的出口的端面的一个外表面,即,靠近铰接部分6的边侧。灰尘倾向于积累在多个翼片17的从风扇单元22向翼片17的方向观察时位于右侧的端沿。图1的标号26表示灰尘易于积累的位置。由于冷却空气以旋转的离心方向在排风通路中被引导,所以流动通过端面上的出口端面的外侧的气流速度高于流动通过端面的内侧的气流速度。在端面上的出口端面的外侧中出现灰尘的概率较高。在翼片17的布置方向上的基端一侧(图1中的前侧)以及布置方向上的末端一侧(图1中的后侧),灰尘从翼片17的端沿一侧(位于布置方向上的末端一侧)开始积累。除尘机制27将趋向于附着在部分26的灰尘去除。
图3是当从风扇单元22向热交换部分16观察时,除尘机制27的示图。在图3中所示的标号中,与上述标号相同的那些标号表示相同的组件。在翼片17中,许多薄板竖直地平行直立,并且由此翼片展示出通常为梳子状的外观。除尘机制27包括:第一固定部分28,其部署于在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的翼片17的布置方向的末端一侧(图3的右侧);第二固定部分29,其部署于同一平面内的布置方向的基端一侧(图的左侧);线缆30,其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分28,而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部分29;以及第一滚轴31,其部署于同一平面内的布置方向的末端一侧,并且线缆30缠绕着第一滚轴31。
第一固定部分28是这样的部件,其用于固定线缆,并且例如与机箱2整体构建,或者附接于机箱2的上壁面上的突出部分,或者附接于机箱2的侧壁面上部署的凸起部分。同样,第二固定部分29是这样的部件,其用于固定线缆,并且例如固定到机箱2或者印刷电路板7。第一固定部分28的一侧上的线缆30的一部分螺旋形缠绕,从而构建成弹簧部分32。线缆30是金属线缆,或者可替换地可以是钢琴丝,或者由另一种材料(诸如玻璃纤维)制成。线缆30还可以由其它材料(诸如橡胶)制成。第一滚轴31是这样的部件:线缆30缠绕着第一滚轴31从而允许线缆30行进,并且其对于缠绕的线缆30施加张力。具有旋转轴的、杆状的滚轴部件被用作为第一滚轴31,所述旋转轴与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垂直。可替换地,具有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旋转轴的滑轮可以被用作为第一滚轴31。
除尘机制27进一步包括:第二滚轴33,其在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部署于第一滚轴31的左侧,并且其可以在两个竖直分离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板部件34,其支撑第二滚轴33,并且其使得第二滚轴33在上下位置之间竖直移动。杆状的滚轴部件或者滑轮被用作为第二滚轴33。板部件34附接于第二滚轴33的下部。而且,在机箱2中部署未示出的上升或滑动机制,其使得板部件34上升及降低、或者竖直滑动。例如,小型马达、或者输电机制(诸如滑动器)、滑动器接收部件等等被用作为所述上升或滑动机制。上升或滑动机制、板部件34以及第二滚轴33组成线缆驱动机制。并且,通过处理器、RON、RAM等等进行装配的控制器(未示出)被部署。控制器控制由线缆驱动机制所实施的对线缆30的驱动。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使得第二滚轴33可以由驱动机制相对于翼片17的端沿在包括所述端沿的平面内的上下位置之间移动。线缆30与第二滚轴33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外周面向线缆30的中部35(其存在于第二固定部分29和第一滚轴31之间)施加推力(urging force),所述推力与由于弹簧部分32的形变以及线缆30的张力的原因所导致的弹力方向相反。在线缆30的中部35作为着力点,并且线缆30的另一端作为支点的情况下,当中部35被上推时,导致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掉附着到翼片17的端沿一侧的灰尘。即,作为用于除尘的部件的线缆30被部署于热交换部分16的表面上或者相邻处,并且线缆30的居中部分作用于端沿,由此灰尘被去除。
在如此配置的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当控制器发送指示驱动机制开始操作的信号时,除尘机制27开始进行操作。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27的操作时序安排的流程图。假定板部件34最初位于下侧。在步骤S1,控制器持续监视计算机主体的供电是否被打开、操作按钮或类似物(未示出)是否被用户按下、或者电子装置的状态是否被设置为用于维护的状态(“否”路线)。
如果在步骤S1控制器检测到计算机主体的供电被打开、操作按钮或类似物被按下、或者电子装置的状态处于用于维护的状态,则控制通过“是”路线,并且在步骤S2,控制器向上升机制或滑动机制发送操作开始信号。在步骤S3,在线缆30缠绕着的情况下,板部件34被驱动机制所驱动,以开始向上移动。在板部件34向上移动期间,弹簧部分32被逐渐拉伸。由于弹簧部分32的原因所导致的回复力和张力被向右施加到线缆30的中部35,并且一种张力被向左施加到线缆30的中部35。在线缆30的另一端作为支点,并且中部35作为着力点的情况下,中部35被上推,并且,结合该向上移动,线缆30的居中部分摩擦翼片17的端沿一侧,以刮掉灰尘。
在板部件34被升起到上升机制或滑动机制的行程终点之后,板部件34停止。在步骤S4,板部件34被驱动以开始向下移动。在板部件34向下移动期间,根据弹簧部分32的收缩形变,从右侧施加到中部35的回复力逐渐减小。在线缆30的另一端作为支点,并且线缆的中部35作为着力点的情况下,中部35被下推,并且线缆30的居中部分作用于端沿,从而线缆30刮掉附着到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由于线缆30的居中部分以这样的方式被竖直地互逆驱动,所以线缆30清扫翼片17的端沿,并且附着或积累在翼片17上的灰尘被扫掉。因此,在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附着于通常为三角形的区域的灰尘被去除,所述区域由连接支点和着力点的线、连接翼片17的端沿的下端的线、以及位于右端的翼片17的端沿所环绕。换句话说,来自排气端口的灰尘积累的位置位于线缆30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位移的区域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作为线缆驱动装置的除尘机制27向上和向下移动细线缆,由此导致细线缆在构成冷却模块的翼片17的端沿上滑动,从而可以刮掉附着其上的灰尘。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当施加到线缆30的下压力将被卸除时,通过附接于线缆30的一端侧的张力弹簧的回复力将线缆30下压的板部件34可以被快速降低或升高,从而板部件34碰撞上下行程终点。根据所述配置,线缆30的移动加速度由于碰撞而突然改变,并且由此灰尘可以落下。
在具有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中,在通常为三角形的去除区域中的灰尘被除尘机制27去除,并且因此防止了在热交换部分16中发生由于灰尘所导致的堵塞。由于堵塞没有发生,所以防止了通过冷却空气进行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所述冷却空气使用相邻翼片17的空隙作为冷却空气通路。当风扇23旋转时,热空气的排出不会被翼片17之间的灰尘妨碍,并且高温空气被禁闭在机箱2中的现象几乎不会发生。
板部件34的移动行程小于机箱2的厚度。如果假定除尘机制通过线缆部件、两个固定部件、以及用于竖直驱动所述固定部件的装置进行装配,其中所述两个固定部件固定所述线缆部件的两端,使得线缆部件在一个平面内水平伸展,则用于分别竖直驱动所述两个固定部件的装置分离地部署于两个位置。可替换地,在除尘机制中,用于竖直驱动两个固定部件之一的装置以及将两个固定部件相互耦合的耦合部件必须被部署。在使用以下配置的情况下,设备的尺寸增加,在所述配置中用于分别驱动两个固定部件的装置被分离部署,或者在所述配置中固定部件之一被驱动而另一个通过耦合部件竖直移动。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使得第二滚轴33和板部件34位移的行程量小于机箱2的厚度,因此用于除尘的机制可以被安装在减少了厚度的机箱2中。
在机箱2中,必须确保用于容纳诸如供电单元、介质驱动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的组件的空间,而用于部署其它组件的空间十分有限。在具有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中,除尘机制27可以部署在热交换部分16和风扇单元22之间的狭窄空间内。电子装置被配置为,使得:除了当除尘机制27进行操作时的期间之外,线缆30都位于机箱2的下侧,因此组成除尘机制27的组件不会阻塞冷却空气通路。除尘机制27可以被部署在所述狭窄空间内,而不会在通路中产生压降。热交换部分16可以被清洁,而不会减少用于维持冷却效率所需的空气流动量。
例如,在以下这样的配置中,其中竖直状态的杆状部件或者竖直拉伸的细线缆被部署作为除尘部件,并且以翼片布置方向沿着翼片17的端沿移动所述部件的机制被部署在机箱2中,则在机箱2中,必须确保足够用于沿着热交换部分16的总长度方向驱动所述部件的行程量的空间。为了确保该空间而不会阻塞冷却空气通路,必须将支撑所述部件的基底部分分别部署在沿着总长度方向分离的两个位置中,或者在机箱外的热交换部分16的末端一侧以及机箱外的基端一侧。因为空间受限,这样的基底部分的部署是不利的。并且,在以下这样的配置中,其中水平状态的杆状部件或者水平拉伸的细线缆被部署,并且沿着翼片17的端沿竖直移动细线缆部件的机制被部署在机箱2中,则支撑所述部件或细线缆的柱状部件必须被部署在两个位置。同样,由于空间限制,在机箱2中这样的柱状部件的部署是不利的。
在使用离心风扇23的情况下,由于风扇单元22的配置以及风扇单元22和热交换部分16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灰尘积累在图3中的热交换部分16的右侧。可以是这样:除尘机制27支撑线缆30的一点作为旋转支点,并且通过单点驱动在平面上的三角形区域中除尘。在翼片17中,灰尘不会或者几乎不会在左侧附着于翼片17,而是在右侧附着于翼片17。当除尘机制27在线缆30的一端被固定而另一端可移动的情况下实施单点驱动时,刮擦区域的面积可以变得很大。当将基于单点驱动的方法与以下这样的方法进行比较时,在所述方法中,在用于除尘的杆状部件或细线缆的两端或两个位置被支撑的情况下所述杆状部件或细线缆被水平或竖直驱动,则除尘机制27可以高效地清洁灰尘易于积累的位置。
除尘机制27在趋向于附着灰尘的区域的平面中移动线缆30,这代替于以下这样的配置,其中在所述两个位置或两端被支撑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杆状部件或细线缆来覆盖将进行清洁的、包括所述端沿的平面的全部区域。在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中,存在厚度上的限制。为了更高效地从蒙灰部分除尘,可以设想使用两个方法之一,即,其中当所述部件的两端点被支撑的时候实施清洁的方法,和其中通过使用单点驱动来实施清洁的方法。在附着灰尘量取决于位置而不同的情况下,当除尘机制27使用单点驱动时,可以仅高效清洁需要清洁的部分。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机制除尘,而不会阻塞热交换部分16和风扇单元22之间的狭窄空间中的冷却空气通路。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使用细线缆。可替换地,冷却设备可以使用刷子状的部件作为用于除尘的部件。图5是在线缆30的居中部分被构建为刷子状的形状的情况下的除尘机制的示图。在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与上述部件等同的部件。除尘机制27A具有刷子状的部分36,其将线缆30用作为核心部件,并且其通过嵌入在该核心部件的外周部分中的硬毛部件进行装配。即,除尘机制27A具有包括线缆和刷子的配置。易于吸附灰尘的材料被用在硬毛部件中。短小的刷子状部件可被用在刷子状部分36中。根据所述配置,刷子状部分36被移动,以便在翼片17的端沿上滑动或者进行清扫,灰尘被扫掉。可替换地,具有薄的板状部分的部件可以被用作为线缆30的居中部分。在可替换方案中,在部件为水平的情况下,薄的板状部分擦掉或除掉灰尘。
在除尘机制27、27A中,啮合地固定线缆30的第一固定部分28的位置可以被改变,如例如图6中所示。图6是具有以下配置的除尘机制的示图,在所述配置中第一固定部分28和驱动机制以不同于图3的示例的方式被布置。与上述标号相同的标号所表示的组件与由以上标号所表示的组件相等同。第一固定部分28安置于从风扇单元22向翼片17的端沿观察的右侧,并安置于机箱2内部的下部,并且第一滚轴31在包括所述端沿的平面内被安置在第一固定部分28以上。除尘机制27B包括第一固定部分28、第二固定部分29、线缆30、第一滚轴31、第二滚轴33、附接于第二滚轴33的上部的板部件34、以及未示出的、用于使板部件34在上下位置之间上升或下降的上升或滑动机制。并且,除尘机制27B具有以下配置,其中第二固定部分29作为支点,第二滚轴33作为着力点,并且线缆30的居中部分作为作用点。
根据所述配置,第二滚轴33向线缆30的中部35施加推动力。在中部35作为着力点并且线缆30的另一端作为支点的情况下,当中部35被下拉时,使得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掉附着到翼片17的端沿侧的灰尘。当推动力被解除时,线缆30回到其初始状态。附着到包括端沿的、通常为三角形的区域的灰尘被去除。
除尘机制27、27A、27B被配置为使得板部件34竖直位移。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用于引导板部件34的移动的引导部件被部署。图7A是具有除尘机制27C的冷却设备的示图,在除尘机制27C中桨状的薄板被部署作为引导部件,并且图7B是具有除尘机制27D的冷却设备的示图。在图7A和7B中,弹簧部分32的位置被适当改变。引导部件34a被塑造成承梁状的形状。当朝向翼片17的端面观察时,引导部件34a的外部形状具有弓形弯曲的部分,并且其被构建成这样的形状,其中不论第二滚轴33的位置如何,支点和着力点之间的距离基本维持不变。第二滚轴33可以沿着引导部件34a的外部形状行进。
当如此配置的除尘机制27C的驱动机制向上移动板部件34时,第二滚轴33沿着引导部件34a的外部形状被引导,并且通过由第二滚轴33上推线缆30,或者通过解除在弹簧部分32中积蓄的弹力,线缆30向上移动。结合线缆30的移动,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擦附着于端沿的灰尘。当板部件34向下移动时,通过由第二滚轴33下推线缆30,或者通过弹簧部分32的恢复力,线缆30向下移动。因此,附着于端沿的灰尘被刮掉。除尘机制27D以与除尘机制27C类似的方式进行操作。
由于如上述那样使用弓形引导部件34a,线缆30被移动,同时第二滚轴33与位于第二固定部分29的线缆30的摆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取代于线缆30,或者与线缆30一起,刷子状的部件或者薄板可以被用作为用于除尘的部件。在所述机制被配置为使得第二滚轴33的移动轨迹以线缆30的伸长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具有直线外部形状的引导部件。根据该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由于薄板被使用,可以在不妨碍气流的情况下实施除尘。
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
当线缆30在接触翼片17的情况下刮掉灰尘时,可以向线缆30施加振动。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中,部署用于向线缆30施加振动的振动器。图8A和8B示出了振动器的例子。图8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在图8中示出的标号中,与上述标号相同的那些标号表示等同的组件。除尘机制37包括:以可操作状态耦合于线缆30的偏心重物38;以及耦合于偏心重物38的马达39,用以旋转该偏心重物38从而使线缆30振动。偏心重物38和马达39组成振动器。
当用户按下操作按钮或类似物(未示出,其附接于容纳了如此配置的修改的冷却设备的机箱2)时,控制器输出操作开始信号。当驱动机制收到操作开始信号时,第二滚轴33向上或向下移动。控制器输出操作开始信号,并且向马达39发送指示振动操作开始的信号。当马达39驱动偏心重物38使得偏心重物38偏心旋转时,线缆30在纵向和横向上不规则地振动。由于在线缆30被移动的情况下向线缆30施加振动,灰尘从翼片17被抖落。
就在翼片17被清洁之后,灰尘没有粘着于翼片17,并且在灰尘积累的初期,所附着的灰尘量非常少。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在少量灰尘附着于翼片17的情况下,灰尘可以被轻易去除。振动器可以包括爪状部件。当爪状部件刮擦线缆30时,灰尘可以从冷却设备掉下。
图8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另一配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在除尘机制37A中,弹簧部分32的位置与图8A不同。当偏心重物38被马达39旋转时,向线缆30强制施加振动。由于在线缆30被振动的情况下移动线缆30,灰尘从翼片17被抖落。
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不论线缆30的驱动机制如何,线缆30都会被积极振动,因此除尘性能得到提高。当除尘机制37或37A操作线缆30时,线缆30被振动,并且因此除尘能力得到增强。
在图8A和8B中,刷子状或薄板状的部件可以被用作为线缆30的居中部分。同样,在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中,在通常为三角形的去除区域中的灰尘被高效地去除。
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
冷却设备可以使用振动元件(诸如压电元件)附接于其上的线缆30,并且电压驱动该压电元件以振动线缆30。图9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除尘机制40包括:固定于第二滚轴33的压电元件41;以及一端缠绕着第一滚轴31、另一端附接于压电元件41的线缆30。线缆30和压电元件41组成振动器。未示出的电压施加电路连接于压电元件41。当从该电路向压电元件41施加电压时,压电元件41变形以在固定位置附近弯曲,并且线缆30被振动。
当具有如此配置的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1的供电被打开时,控制器向驱动机制发送操作开始信号。控制器向电压施加电路发送驱动信号,并且压电元件41被弯曲。压电元件41沿着线缆30的纵向方向向线缆30施加强制振动。因此,线缆30在线缆被振动的情况下被驱动,灰尘从翼片17被抖落。冷却设备有效地除尘。
图9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第二配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在除尘机制40A中,向线缆30施加推力的弹簧部分被构建在与图9A所示的示例不同的位置。
压电元件41可以以图9B所示的示例的方式附接于线缆30。图9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第三配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压电元件41被安置为以便经由紧靠线缆30的滑轮33a使得线缆30在具有竖直分量的振动方向上振动。当具有如此配置的振动器42的电子装置1的供电被打开时,向压电元件41施加电压,并且通过压电元件41和滑轮33a进行装配的振动器向线缆30施加竖直振动。线缆30在该线缆被振动的情况下被驱动,灰尘从翼片17被抖落。
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可以如图9D中示出那样配置。图9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第四配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在除尘机制42A中,向线缆30施加推力的弹簧部分被构建在与图9C所示的示例不同的位置。同样在此配置中,在设备的供电打开时,压电元件41变形弯曲,并且线缆30在被驱动的同时被振动,从而灰尘被去除。
根据使用除尘机制40或40A的冷却设备,可以在线缆的拉伸方向上向线缆30施加强制振动。根据使用除尘机制42或42A的冷却设备,可以在与线缆的拉伸方向相交的平面的方向上向线缆30施加强制振动。
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修改
冷却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线缆30连接于机箱2中部署的扬声器,并且线缆30在其通过来自扬声器的声波而振动的状态下被驱动。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除尘机制43具有附接于机箱2的扬声器单元44,并且线缆30的另一端与扬声器单元44的外壳上部署的孔或钩子绑定或啮合。线缆部件的弹簧常数以及材料特性被确定,并且线缆30的张力被调节为使得扬声器单元44和线缆30以相同的谐振频率振动。
在如此配置的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43中,在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中安装的扬声器的振动被传播到线缆30,由此线缆30被强制振动。因此,线缆30在该线缆被振动的情况下被驱动,灰尘从翼片17被抖落。
在具有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中,扬声器单元44可以被用作为用于使线缆30振动的装置,并且,在当扬声器单元44发射声波的期间,振动被持续施加到线缆30。
第一实施例的第四修改
冷却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具有扭曲驱动配置的机制被部署,并且线缆30通过该机制被振动。图1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1B是放大示出了齿条46、主锥齿轮(pinion gear)47以及线缆30的视图。除尘机制45包括:齿条46,其具有位于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的侧面部分,并且在齿条46中齿条齿沿竖直方向被构建在所述侧面部分上;主锥齿轮47,其中与齿轮齿咬合的小齿轮被构建在外周面;以及线缆30,其穿过主锥齿轮47的通孔。
主锥齿轮47被配置为,使得当齿轮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导致该齿轮向下滑动,而当齿轮在另一个方向上旋转时,导致该齿轮向上滑动。即,在冷却设备中,主锥齿轮47作用为用于将线缆30下推的组件。扭曲应力被反复地施加到线缆30。因此,在线缆30中使用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或者未断掉(broken)的材料。
根据所述配置,当主锥齿轮47向下滑动时,主锥齿轮47在通孔扭曲所述线缆30的同时被移动,线缆30被下推。施加扭曲驱动,从而刮掉冷却模块的表面上的灰尘,并且因此去除灰尘。当主锥齿轮47被移动到机箱2的下部,并且主锥齿轮47上的驱动力接着被解除时,主锥齿轮47通过弹簧的回复力返回上部。在此情形中,线缆30在扭曲被取消的方向突然旋转,因此附着于线缆30的灰尘从线缆30被分离。
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线缆30在被扭曲的同时进行位移,因此可以更确定地刮掉灰尘。
取代于使用齿条46和主锥齿轮47,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可以包括:柱状滑动导轨,其中在侧面部分上沿竖直方向构建凹面和凸面;以及盘,其中在外周面上构建与凹面和凸面啮合的齿轮齿,并且,每当线缆30被推向滑动导轨时,线缆30自身可以通过凹面和凸面而振动。根据所述配置,可以获得等同的效果。
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修改
在除尘机制中,可以部署调节线缆30的张力程度的张力调节机制。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除尘机制48包括张力调节机制,其通过下述组件进行装配:线缆30;紧靠线缆30的滑轮33a;附接于滑轮33a的压电元件41;第二滚轴33;以及马达49,其中的轴附接于第二滚轴33的旋转轴。在除尘机制48中,当马达49的轴旋转时,线缆30卷起,从而线缆30的张力被调节。在如此配置的除尘机制48被驱动的情况下,当向压电元件41施加电压时,压电元件41使线缆30在基本竖直的方向上振动。因此,线缆30在该线缆被振动的情况下被驱动,由此灰尘从翼片17被抖落。
在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中,可以部署多个张力调节机制。图13是其中部署了多个张力调节机制的除尘机制48A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根据所述配置,在每个张力调节机制中,线缆30被紧靠线缆30的滑轮33a所扣动,灰尘因此被抖掉。
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线缆30的张力程度被适当调节,于是线缆30可以被振动。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修改的冷却设备使用小型马达或者滑动机制作为移动线缆30的线缆驱动源。线缆驱动源可以以不同方式来配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设备被配置为,使得在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施加到将机箱2和显示单元5相互耦合的铰接部分6的力被转移作为移动线缆30的驱动力。同样,具有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是具有冷却设备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示例相同的冷却组件。
图14是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示图,并且示出了当显示单元5被打开的情况下的侧视图。由与上述标号相同的标号所表示的组件等同于上述标号所表示的那些组件。除尘机制50包括:线缆30;第二滚轴33;板部件34;未示出的滑动接收器,其握持以升起板部件34,或者握持板部件34使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铰接部分6;线缆部件51,其一端固定于铰接部分6之一的外周面,而另一端固定于板部件34;以及缠绕部分52,线缆部件51缠绕着缠绕部分52以允许线缆部件51行进。缠绕部分52是具有旋转轴的滚轴或滑轮,并且附接于机箱2的上壁,所述旋转轴平行于铰接轴和第二滚轴33的旋转轴。缠绕部分52将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施加到铰接部分6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线缆部件51传递到板部件34,从而产生竖直移动板部件34的驱动力。
显示单元5可以在完全闭合的位置、直立位置、以及完全打开的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在完全闭合的位置,显示单元被折叠从而从上侧覆盖键盘(未示出),在直立位置,显示单元直立从而暴露键盘,在完全打开的位置,显示单元相对于键盘表面具有完全打开的姿势。显示单元5相对于机箱2的摆动角度可以由铰接部分6啮合地保持在完全闭合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一个期望角度。
在具有如此配置的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中,当用户打开显示单元5时,除尘机制50结合铰接机制将板部件34上推。与此相结合地,线缆30的居中部分摆动,同时将第二固定部分29设置为支点,以便刮掉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图15是示出了在显示单元5闭合的情况下的除尘机制50的示图。当用户闭合显示单元5时,除尘机制50结合闭合操作降低板部件34的水平。与此相结合地,线缆30的居中部分返回底部,并且再一次刮掉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以此方式,结合由于铰接部分6的摆动所导致的线缆部件51的缠绕和反绕操作,可移动部件在上下位置之间位移驱动。
在所述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中,可以部署向线缆30施加振动的振动器,并且当在线缆与翼片17接触的情况下线缆30刮擦灰尘时,线缆30可以被振动。根据所述配置,灰尘积累的初始阶段中的灰尘可以被轻易抖掉。灰尘可以通过使用刷子状部件被去除。
根据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以及具有该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在包括端沿的平面内,可以去除附着于通常为三角形的区域中的灰尘,该三角形区域由连接支点和着力点的直线、连接翼片17的端沿的下端的直线以及位于右侧的翼片17的端沿所围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以及电子装置,线缆可以在根据铰接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上下往复移动的同时刮擦翼片17的端沿。线缆30的居中部分可以竖直移动,而无需使用用于使板部件34的位置位移的小型马达。与通过使用小型马达来配置用于驱动板部件34的装置的示例相比,可以节省在机箱2中安装组件的空间。
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修改
冷却设备可以通过部署单向联轴器(clutch)来配置,所述单向联轴器将施加给铰接部分6的驱动力传递到缠绕部分52。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除尘机制53具有单向联轴器55,单向联轴器55具有紧靠第一滚轴31上部的臂部分54。单向联轴器55部署于铰接部分6的外周面和外径侧部件的内周面之间,所述外径侧部件部署于铰接部分6的外径侧,并且仅当外径侧部件相对于铰接部分6在一个方向旋转时,单向联轴器55使得旋转力能够在铰接部分6和外径侧部件之间传递。单向联轴器被配置为,同样在铰接部分6的外周面和外径侧部件的内周面之间传递驱动力,并取消驱动力的传递。
铰接部分6支撑显示单元5,使其可以相对于计算机主体的机箱2的上表面在从0度至180度之间的角度范围打开和关闭。图16示出了显示单元5在三个状态的位置,所述三个状态为:状态A,其中显示单元5和机箱2以一起折叠的方式被闭合;状态B,其中显示单元5相对于机箱2直立;以及状态C,其中显示单元5向后放平。
在如此配置的除尘机制53中,在从放平状态C或直立状态B向状态A的闭合显示单元5的操作期间,线缆30从上侧向下侧位移,并且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掉附着于翼片17(未示出)的端沿的灰尘。在对于铰接部分6的打开方向的推力的限制被解除之后,在从状态A到状态B或状态C的打开显示单元5的操作期间,线缆30从下侧向上侧位移。并且在此情况下,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被刮掉。
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通过竖直上下往复移动线缆30,灰尘被刮掉,并且由此清洁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修改
冷却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在铰接部分6中部署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产生用于驱动铰接部分6的摆动的驱动力。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除尘机制56包括:部署于铰接部分6中的小型驱动马达57;具有臂部分54的邻接部件58,所述臂部分54紧靠第一滚轴31的上部;以及开关按钮59,其打开或关闭驱动马达57的旋转。驱动马达57的轴耦合于组成铰接部分6的组件。当通过开关按钮59被打开时,驱动马达57开始旋转,并且当通过开关按钮59被关闭时,驱动马达57停止旋转驱动。
根据所述配置,当用户按下开关按钮59时,驱动马达57的轴开始在朝向铰接部分6的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马达的轴一直旋转,直到打开角度从0度增加到对应于直立角度的摆动角度为止,然后停止。线缆30从上侧被移动到下侧,并且附着于翼片17(未示出)的端沿的灰尘被刮掉。在通过开关按钮59的操作使得轴以顺时针方向从直立角度向闭合角度旋转的期间,线缆30从下侧被移动到上侧以刮掉灰尘,并且轴的旋转停止。通过线缆30的竖直移动而实施的除尘操作由用户实施的对开关的开或关操作所控制,而无关于显示单元的打开或是闭合操作。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用户可以实施操作,从而防止灰尘附着于热交换部分16。
在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中,显示单元5的打开/闭合状态根据轴的旋转角度的位置来改变。驱动马达57的驱动独立于显示单元5的打开/闭合操作。作为驱动机制的马达被部署,以便根据轴的旋转角度的位置来改变打开/闭合状态。马达例如被部署于铰接机制部分中,从而旋转驱动力可以被产生,而无需在机箱2中确保对应于马达体积的空间。不论显示单元5的打开/闭合操作如何,通过线缆30的竖直移动进行的清洁操作都被实施,并且结合用户的开或关操作来实施马达的旋转或停止操作。由于驱动马达57被并入铰接部分6中,用于传输动力的机制组件的大小可以得到减小。旋转力可以被传递到铰接部分6,而无需使用用于动力传输机制的组件,诸如传送带。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与通过在机箱2中部署用于动力传输机制的组件而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所需的组件相比,组件的数量可以得到显著减小。在通过使用在键盘下部署的驱动马达来配置用于除尘的机制的假定情况下,在机箱2中部署许多组件,并且因此必须在机箱2中部署对应于驱动马达的体积的空间。在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中,可以产生驱动力,而无需在机箱2中使用用于马达的内置空间。在具有该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中,可以简单地通过由用户操作开关按钮59而清洁翼片17。
此外,用于检测显示单元5的打开的打开/闭合检测器可以附接于电子装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安装这样一种机制,所述机制当显示单元5被打开时导致驱动马达57开始旋转,从而,每当用户打开显示单元时,驱动马达57被驱动,由此每当实施打开/闭合操作时,翼片17的端沿被清洁。
驱动马达57的开关定时可以以不同方式改变。该定时例如可以被设置为:当用户操作开关时的定时,或者当显示单元5被打开时的定时。例如,在用于一日24小时操作的个人计算机中,可以以每天一次的定时来实施清洁操作。
第三实施例
冷却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通过使用手动机制来移动线缆30。图18是当向前观察时,具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的除尘机制的透视图。图19是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20是当从风扇单元22向热交换部分16观察时,除尘机制的示图。在这些图中,由与上述标号相同的标号所表示的组件等同于上述标号所表示的那些组件。
在电子装置1A的机箱2的正视图中,在左侧壁中构建竖直延长的开口60。线缆30具有弹簧部分32,线缆的一端固定于未示出的第一固定部分28,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部分29,并且线缆缠绕着未示出的缠绕部分,由此向线缆施加张力。滚轴部分61是可移动部件,其向线缆30的中部施加与弹簧部分和张力所导致的弹力相反的推力,并且其具有同轴双层配置。滚轴部分61通过基轴部分以及外套部分进行装配,所述外套部分可以相对于基轴部分的外周面滑动。按钮把手62的一端附接于滚轴部分61的基轴部分。按钮把手62的另一端通过开口60暴露到机箱2之外。滚轴部分61和按钮把手62作用为用于在上下两个位置之间驱动滚轴部分61的驱动机制。第一固定部分28、第二固定部分29、缠绕部分、线缆30、滚轴部分61、以及按钮把手62组成除尘机制63。
在如此配置的除尘机制63中,通常,滚轴部分61通过线缆30的弹簧部分的回复力被上推,并且滚轴部分61的基轴部分被开口60的上沿所握持。当用户将要除尘时,用户握住按钮把手62并且逆着推力将按钮把手62向下按。用户一直将按钮把手62向下按,直到按钮把手62撞到开口60的下沿为止。当使用用户的按压力作为驱动源时,按钮把手62沿着开口60的纵向方向的一个侧沿被向下驱动。与此相结合地,在线缆30的中部作为着力点,并且线缆30的另一端作用支点的情况下,线缆30的中部被按下。线缆30的居中部分在第二固定部分29作为支点的同时,被可摆动地驱动,附着于在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通常为三角形的区域的灰尘被去除。当用户从按钮把手62松手时,施加于按钮把手62的手动按压力被撤消。按钮把手62从下侧向上侧升起,并且在上升操作期间灰尘同样被刮掉。按钮把手62的移动受到开口60的上沿的限制并被其停止,并且按钮把手62再次被保持在通常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直接实施除尘。
第四实施例
除尘机制可以使用线缆拉紧机制,其用于拉紧线缆30。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示图,示出了当从风扇单元22向热交换部分16观察时的除尘机制63。同样,具有本实施例的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是具有冷却设备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并且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示例相同的冷却组件。第一滚轴31附接于未示出的马达的轴,并且被配置为通过马达的旋转驱动而拉紧线缆30,以及撤消拉紧。第一滚轴31和马达组成线缆拉紧机制。
除尘机制63具有第二固定部分29、第一滚轴31以及线缆30,并且进一步包括:单向引导部件64,其相对于热交换部分16被固定部署,并且其具有在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平行于翼片17的布置方向的基本直线部分;线缆固定部件65,其可以沿着单向引导部件64的基本直线部分滚动或滑动;以及限制部件66,其限制线缆固定部件65的移动。限制部件66直立在单向引导部件64的左端,并限制线缆固定部件65的向左移动。在限制部件66中打开一个孔。线缆30穿过该孔。
根据所述配置,当第一滚轴31被旋转驱动以便拉紧线缆30时,线缆固定部件65向右移动,并且线缆30在作为冷却模块的翼片17的端沿上滑动的同时被移动,由此刮掉附着于端沿的灰尘。当此后由第一滚轴31对线缆30的拉紧被撤消时,拉动线缆固定部件65的力被去除,并且线缆固定部件65通过弹簧的回复力向左侧快速返回。线缆固定部件65撞到作为左冲程终端的限制部件66,由此线缆30被振动,并且导致附着于线缆30的灰尘通过突然的加速度改变而掉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对于附着于在包括翼片17的端沿的平面内的基本为三角形的区域的灰尘的去除、以及使线缆30振动的应用可以被同时实施。
可以在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中部署振动器,以使线缆30振动,或者可以使用刷子状的部件来除尘。
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修改
可以使用在打开/闭合操作中施加到铰接部分6的驱动力作为线缆拉紧机制的驱动力。图2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除尘机制67包括第二固定部分29、第一滚轴31、线缆30、单向引导部件64、限制部件66、驱动力传递系统68(其中在中部部署单向联轴器)、以及线缆固定部件65。第一滚轴31被驱动力传递系统68旋转驱动。驱动力传递系统68被配置为使得:仅当铰接部分6的打开角度是在总共360度的旋转角度中的第一和第二旋转角度之间的范围中的一个旋转角度时,向第一滚轴31传递驱动力。
根据所述配置,在从放平状态C或者直立状态B向状态A闭合显示单元5的操作期间,驱动力传递系统68以逆时针方向被旋转,并且第一滚轴31以顺时针方向被旋转,由此拉紧线缆30。与此相结合地,在线缆固定部件65被限制于一个方向的情况下,线缆固定部件65向右位移。线缆30从上侧向下侧位移,并且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掉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与此相对照地,在将显示单元5从状态A向状态B或状态C打开的操作期间,驱动力传递系统68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第一滚轴3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线缆固定部件65在该部件被限制为一个方向的情况下被弹簧向左拉动。与此相结合地,线缆30从下侧向上侧位移,并且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掉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仅在以360度拉紧线缆所需的范围内,旋转相互啮合,并且,在啮合范围之外,线缆30通过弹簧返回初始位置。
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通过竖直地上下往复移动线缆30而刮掉灰尘,并且由此提高清洁效率。
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修改
可以使用部署于铰接部分6中的驱动马达作为线缆拉紧机制的驱动力。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除尘机制69包括:铰接部分6、第二固定部分29、第一滚轴31、线缆30、单向引导部件64、线缆固定部件65、限制部件66、滚轴70、以及部署于铰接部分6中的小型驱动马达57。滚轴70的旋转轴平行于第一滚轴31的旋转轴。驱动马达57旋转驱动滚轴70,并且滚轴70旋转驱动第一滚轴31。
根据所述配置,当用户按下开关按钮59时,未示出的控制器导致驱动马达57旋转。以类似于图22的示例的方式,线缆30的居中部分刮掉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由于驱动马达57并入铰接部分6中,可以减小用于传输动力的机制组件的大小。
第四实施例的第三修改
可以使用手动机制作为线缆拉紧机制的驱动力。图2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三修改的冷却设备的除尘机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除尘机制71包括:第二固定部分29、第一滚轴31、线缆30、单向引导部件64、线缆固定部件65、限制部件66、驱动力传递系统68、以及旋转把手72,其通过开口60a从内部向外暴露。旋转把手72耦合于驱动力传递系统68,以与其互锁,从而,当操作旋转把手72时,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力传递系统68。驱动力传递系统68具有单向联轴器。单向联轴器限制旋转把手72的反向旋转。
根据所述配置,当用户旋转操作旋转把手72时,线缆30的居中部分以与图18至20中示出的例子相同的方式刮掉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根据所述修改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同样可以通过使用由用户施加的对旋转把手72的手动旋转力作为驱动力来去除灰尘。
第五实施例
在电子装置中,可以部署用于检测冷却设备的冷却性能降低的检测器,并且当冷却性能降低时,可以输出指示出这种情况的警报。同样,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是具有冷却设备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并且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示例相同的冷却组件。
电子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其分别部署于印刷电路板7的多个位置,并且输出温度信息;存储器,其存储在正常状态下所述位置的温度信息;检测器,其基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计算例如板上的两个位置中的温度之差,并且将所计算的温度差与在正常状态下同样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进行比较,由此检测出同样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定值;以及控制器,当检测器检测到温度差较大时,控制器确定所述两个位置之一生热,并且发布冷却性能降低的警告。
使用温度差形态的反常检测方法利用了以下现象:在板上特定两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的形态、或者在机箱2中的多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的形态在气流被阻塞的状态以及稳定状态之间改变。控制器基于从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温度信息计算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温度差,并基于温度差或者温度差形态的改变来确定冷却设备是处于被阻塞状态还是稳定状态。
根据所述配置,控制器在预定的时间周期中监视机箱2中的多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的形态。图25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诊断冷却设备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功能的流程图。在步骤T1,控制器执行检测冷却性能是否降低的过程。例如,当灰尘在翼片17的端沿上积累时,控制器基于来自部署于热交换部分16的相邻处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检测到在所述相邻处部分的温度差大于其它位置的温度差。
在步骤T1,在未检测到反常的期间,控制器持续执行检测过程,同时控制通过被标为“无检测”的路线。如果在步骤T1控制器检测到反常,则控制通过被标为“检测”的路线,并且在步骤T2控制器发出警告。在步骤T3,控制器指示除尘机制实施驱动,由此使得除尘机制实施去除附着于翼片17的端沿的灰尘的操作。在步骤T3,除尘机制通过移动线缆30、振动线缆30、或者在振动线缆的同时移动线缆30,来去除灰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能够检测到冷却性能是否由于灰尘在机箱2中积累而降低,并且,如果检测到降低,则可以自动去除灰尘。
第五实施例的修改
可替换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存储器,其存储提供给风扇23的信号的电流值和风扇23的旋转数目之间的关系;以及控制器,其始终监视风扇23的旋转数目,以便监视风扇23的驱动状态。在所述配置中,控制器确定风扇23相对于提供给风扇23的信号的电流值而言是否以足够的旋转数目进行操作。如果旋转数目超过一个阈值,则控制器确定风扇23的旋转状态反常,并且发出冷却性能降低的警告。可替换地,控制器检测到风扇的旋转数目反常地增加。
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诊断冷却性能的降低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部署于机箱2中的一个部件,诸如线缆30来配置。例如,在大量灰尘附着于线缆30的情况下,线缆30的温度升高,并且由此线缆30的电阻和弹力改变。控制器检测电阻或弹力程度,并且诊断冷却性能的降低。为了实现该功能,在冷却设备中部署用于测量线缆30的电阻的装置。如果控制器确定电阻超过之前维持的阈值,则检测到大量灰尘附着于线缆30,并且除尘机制进行操作。
其它示例
翼片17的形状、翼片17被布置的位置等等可以以不同方式改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同样在其中翼片以不同形状或不同的布置位置进行部署的热交换部分中,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来去除附着于翼片的灰尘。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设备可以冷却具有其中未部署翼片的配置的热交换器。冷却设备包括:离心风扇;没有翼片的热交换器;具有排风通路的风扇箱,通过所述排风通路,冷却空气从风扇被吹到热交换器;以及除尘机制。除尘机制刮掉偏置地附着于热交换器的灰尘。在组成除尘机制的组件具有管状或盒状的形状的情况下,热交换器的冷却空气入口是冷却空气被吹到的表面部分。在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散热板、或者热交换器具有翼片状的、凹凸的、或凹槽状的部分作为散热部分的情况下,热交换器的冷却空气入口是位于冷却空气的流动路径中的散热板、或者翼片状的、凹凸的、或凹槽状的部分。同样在所述配置中,除尘机制可以去除附着于热交换器的灰尘,并且所述冷却设备和电子装置可以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被配置为,使得除尘机制冷却热交换部分1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设备中,可以冷却不同于热交换部分16的被冷却组件。冷却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除尘机制冷却不同于热交换部分16的被冷却组件,诸如导热部件或者散热部件。许多被冷却组件(诸如半导体芯片自身)、以及附接于热管11(其热连接于被冷却组件)的部件被部署在机箱中。在这样的被冷却组件和风扇单元之间构建空隙,灰尘附着于该空隙和被冷却组件的表面部分。除尘机制通过以上描述的线缆30的位移驱动来刮掉灰尘。以上实施例的描述针对被冷却组件或将被冷却的组件是具有翼片17的热交换部分16的情况。除尘机制以与刮擦通常为三角形的区域的示例相类似的方式,刮掉附着于被冷却组件(诸如没有翼片17的热交换部分、导热部件、散热部件、以及传热部件)的灰尘。在电子装置中,必须被冷却的组件确定地存在于机箱中。在灰尘通过风扇的旋转易于附着到这样的组件的表面部分的情况下,除尘机制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刮掉附着于表面部分的灰尘。
将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特定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可以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的组件。本发明可以根据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组件的适当组合,以多种形式实现。例如,某些组件可以从被描述作为实施例的配置中删除。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可以被适当地结合使用。

Claims (9)

1.一种冷却设备,包括:
风扇,被配置用于旋转并产生气流;
容纳所述风扇的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具有用于排出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出口;
热交换器,其具有部署在所述风扇箱的出口对面的入口,所述入口被配置用于接受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气流;
线缆,其部署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扇箱之间,以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伸长,所述线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固定于支点;以及
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以通过所述线缆刮擦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振动器,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线缆施加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线缆驱动机制包括:
以粗糙图案构建的可移动部件;以及
一种机制,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同时使得所述线缆接触所述粗糙图案以振动所述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线缆被构建为刷子,其包括核心部件和嵌入所述核心部件的硬毛部件。
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包括侧壁的机箱,在所述侧壁中构建排气端口;以及
在所述机箱中提供的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包括:
风扇,被配置用于旋转并产生气流;
容纳所述风扇的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具有用于排出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出口;
热交换器,其部署在所述排气端口附近,并具有部署在所述风扇箱的出口对面的入口,所述入口被配置用于接受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气流;
线缆,其部署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扇箱之间,以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伸长,所述线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固定于支点;以及
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以通过所述线缆刮擦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机箱进一步包括第一机箱、第二机箱、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铰接,并且
其中所述线缆驱动机制包括:耦合于所述铰接和线缆的线缆部件,所述线缆部件被配置用于当被所述铰接缠绕或反绕时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检测器,被配置用于检测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却性能的恶化,
其中所述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恶化时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线缆驱动机制被配置用于当所述装置的供电被打开或关闭时使所述线缆绕所述支点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机箱中提供的扬声器,
其中所述线缆的第一端被固定于所述扬声器,以将所述扬声器的振动传递到所述线缆。
CN2009101268755A 2008-03-25 2009-03-24 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6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8339A JP4929214B2 (ja) 2008-03-25 2008-03-25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078339/2008 2008-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6215A true CN101546215A (zh) 2009-09-30
CN101546215B CN101546215B (zh) 2011-12-28

Family

ID=4111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87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6215B (zh) 2008-03-25 2009-03-24 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52628B2 (zh)
JP (1) JP4929214B2 (zh)
CN (1) CN10154621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91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3398029A (zh) * 2013-07-31 2013-11-20 李志杨 一种可自动清除散热片上灰尘的风扇叶轮
CN104603712A (zh) * 2012-05-31 2015-05-0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环境与处理器温差比较
WO2015149212A1 (en) * 2014-03-31 2015-10-08 Intel Corporation Sonic dust remediation
CN107387433A (zh) * 2017-07-26 2017-11-24 张家港市九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计算机异轴双桨散热风扇
CN111609884A (zh) * 2020-05-21 2020-09-01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沙漠监测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2130634A (zh) * 2020-09-23 2020-12-25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硬件装置
CN112181109A (zh) * 2020-09-10 2021-01-05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
CN117092555A (zh) * 2023-10-19 2023-11-21 中科信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电缆通断路检测设备及方法
TWI840066B (zh) * 2022-12-30 2024-04-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5622B2 (ja) * 2008-05-30 2013-04-03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324705B2 (ja) * 2009-08-03 2013-10-23 ブイ エル システム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集塵機能付き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集塵装置
CN102045990A (zh) * 2009-10-26 2011-05-04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M376806U (en) * 2009-11-02 2010-03-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capable of adjusting a vent and related computer system
CN101770267B (zh) * 2010-03-12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
CN102200814A (zh) * 2010-03-24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箱散热装置
JP2011233849A (ja) * 2010-04-30 2011-11-17 Sony Corp 冷却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ヒートシンク
US9228785B2 (en) 2010-05-04 2016-01-05 Alexander Poltorak Fractal heat transfer device
TW201144982A (en) * 2010-06-09 2011-1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mputer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leaning dust
CN102402261B (zh) * 2010-09-08 2014-11-12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功能的主机装置与其散热模块
JP5002698B2 (ja) * 2010-11-05 2012-08-15 株式会社東芝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電子機器
US8607562B2 (en) * 2011-02-28 2013-12-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hape memory alloy heat engines and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
JP5655658B2 (ja) * 2011-03-23 2015-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録メディア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US9507391B2 (en) * 2011-11-28 2016-11-29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Heat sink with orientable fins
CN103176564A (zh) * 2011-12-20 2013-06-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I482580B (zh) * 2012-06-20 2015-04-21 Wistron Corp 可調式吸風裝置
US9436240B2 (en) 2012-12-27 2016-09-06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active edge
US10317960B2 (en) * 2014-09-28 2019-06-11 Intel Corporation Passive radiator cool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536152B (zh) * 2015-05-26 2016-06-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除塵結構及具有該除塵結構的電子系統
CN105138081A (zh) * 2015-09-14 2015-12-09 成都市顶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辐射膜的笔记本电脑
CN105138082A (zh) * 2015-09-14 2015-12-09 成都市顶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效果好的笔记本电脑
WO2018013668A1 (en) * 2016-07-12 2018-01-18 Alexander Poltorak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efficiency of a heat sink
TWI693503B (zh) * 2017-12-28 2020-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CN110873077A (zh) * 2018-08-29 2020-03-1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风扇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879648B (zh) * 2018-09-06 2024-01-23 联想企业解决方案(新加坡)有限公司 计算系统、装置及其电子部件
WO2020232377A1 (en) * 2019-05-15 2020-11-19 Thermal Corp. Vapor chamber thermal strap assembly and method
CN112462896A (zh) * 2020-11-06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支撑装置
CN112652986B (zh) * 2020-12-24 2022-05-17 大唐岩滩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
CN112578887B (zh) * 2021-01-18 2022-05-20 江苏艾德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清灰的辅助设备
CN113110724B (zh) * 2021-04-12 2022-09-09 东营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电源专用辅助散热装置
CN113672068A (zh) * 2021-08-21 2021-11-19 天津慧企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缩笔记本电脑电源
CN116075136B (zh) * 2023-03-07 2023-06-23 北京亿安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dc机房的机柜空气循环系统
CN115982088B (zh) * 2023-03-20 2023-05-30 深圳市青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拼接处理器
CN117319833B (zh) * 2023-09-11 2024-06-14 深圳市宇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连接接头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16995008B (zh) * 2023-09-26 2023-11-28 广东长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加工设备
CN117998799B (zh) * 2024-04-07 2024-07-02 信通院(江西)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经济测算调查系统用服务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9861Y (zh) * 1999-11-11 2001-05-09 李小军 计算机主机的正压风冷式防尘装置
JP3302350B2 (ja) 2000-06-29 2002-07-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TWM270405U (en) * 2004-08-19 2005-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eat sink device with dust-collection mechanism
CN2741097Y (zh) * 2004-09-30 2005-11-1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集尘机构的散热装置
CN1760800A (zh) * 2004-10-11 2006-04-19 程燕生 高效计算机除尘电源
JP4507984B2 (ja) * 2005-05-26 2010-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構造
TWI265271B (en) * 2005-09-15 2006-11-01 Asustek Comp Inc Thermal module capable of dusting fins off by vibration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thereof
JP4493611B2 (ja) 2005-12-13 2010-06-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809095B2 (ja) * 2006-03-28 2011-1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JP2008306001A (ja) * 2007-06-07 2008-12-18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163623A (ja) * 2008-01-09 2009-07-23 Hitachi Ltd 冷却システム
TWI338830B (en) * 2008-01-11 2011-03-11 Wistron Corp Heat-dissipating module having a dust-removing mechanism and assembl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module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91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2984915B (zh) * 2011-09-05 2016-11-23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4603712B (zh) * 2012-05-31 2017-04-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环境与处理器温差比较
CN104603712A (zh) * 2012-05-31 2015-05-0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环境与处理器温差比较
US9472085B2 (en) 2012-05-31 2016-10-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mbient and processo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mparison
CN103398029A (zh) * 2013-07-31 2013-11-20 李志杨 一种可自动清除散热片上灰尘的风扇叶轮
TWI632336B (zh) * 2014-03-31 2018-08-11 美商英特爾公司 用於灰塵積聚之音波矯正的裝置及系統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
WO2015149212A1 (en) * 2014-03-31 2015-10-08 Intel Corporation Sonic dust remediation
CN107387433A (zh) * 2017-07-26 2017-11-24 张家港市九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计算机异轴双桨散热风扇
CN107387433B (zh) * 2017-07-26 2019-04-02 张家港市九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计算机异轴双桨散热风扇
CN111609884A (zh) * 2020-05-21 2020-09-01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沙漠监测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1609884B (zh) * 2020-05-21 2022-04-08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沙漠监测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2181109A (zh) * 2020-09-10 2021-01-05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
CN112130634A (zh) * 2020-09-23 2020-12-25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硬件装置
CN112130634B (zh) * 2020-09-23 2022-04-0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硬件装置
TWI840066B (zh) * 2022-12-30 2024-04-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CN117092555A (zh) * 2023-10-19 2023-11-21 中科信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电缆通断路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17092555B (zh) * 2023-10-19 2024-01-23 中科信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电缆通断路检测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6215B (zh) 2011-12-28
US7852628B2 (en) 2010-12-14
JP2009231747A (ja) 2009-10-08
JP4929214B2 (ja) 2012-05-09
US20090244843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6215B (zh) 冷却设备和具有冷却设备的电子装置
US6821320B1 (en) Dust collector for collecting fine dust in air
JP2004044933A (ja) 空気調和機
TW201210707A (en) Cleaning mechanism with tandem movement over emitter and collector surfaces
EP2306265A1 (en) Computer with cooling device
JP497175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4924760A (zh) 记录装置
WO1994003245A1 (en) Collection processor for repetitively us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439740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大气监测装置
JP422138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機能付き集塵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筐体
CN111572179B (zh) 一种热转印设备
CN111240433B (zh) 一种多模式防尘散热机箱
WO2019085647A1 (zh) 一种可转换排纸路径的前端进纸前端出纸的打印机
CN209000050U (zh) 一种电子标签写入机
JP2012055643A (ja) 箸洗浄装置
CN212353224U (zh) 一种热转印设备
JP200925773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071135A (ja) フィルタ清掃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空調装置
CN206184939U (zh) 直线拉丝机清洁装置
JP2010128394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CN109452903A (zh) 一种基于正负电子电荷量差进行吸尘的头发渣收集器
JP5003579B2 (ja) 情報記憶装置
CN114071971A (zh) 电子信息机房气流循环系统
CN220635325U (zh) 一种原料分级筛选设备
CN116979387B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用防止积灰积尘的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