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261B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261B
CN101544261B CN2009100083751A CN200910008375A CN101544261B CN 101544261 B CN101544261 B CN 101544261B CN 2009100083751 A CN2009100083751 A CN 2009100083751A CN 200910008375 A CN200910008375 A CN 200910008375A CN 101544261 B CN101544261 B CN 101544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foot
arm
type vehicle
brake pe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83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4261A (zh
Inventor
中林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19170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54426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4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4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2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和重量并且提高外观性。鞍乘型车辆(1)具有:主管(12),其从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把手(16)的头管(11)向车体后下方延伸;内燃机(50),其搭载有悬架于该主管(12)后部的无级变速器(52);制动踏板(60),其将驾驶员的足部操作传递到后闸。在制动踏板(60)的臂(62)的中间部设有止动部(69),该鞍乘型车辆还具有停车锁止装置(80),该停车锁止装置(80)具有:能够从上方与止动部(69)抵接的停车锁止臂(82)和轴支承停车锁止臂(82)的停车锁止支板(81),停车锁止臂(82)和止动部(69)配置于内燃机(50)的下方。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停车锁止机构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对驾驶员跨过座位而就座的所谓鞍乘型车辆而言,存在有如下的车辆,即为了防止停车时车辆移动而设有将车闸保持于制动状态的停车锁止机构。特别是,在具有无级变速器的鞍乘型车辆中存在如下情况,即在脚踏式起动等时,若发动机的转速超过规定转速,则前进离合器连接且轮胎转动,故与驾驶员的意图相反以使轮胎不转动的方式设置停车锁止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设有这种停车锁止机构的机动二轮车中,制动踏板的转动轴横跨车架的整个宽度,在其一部分接合有杆,从车体的主管到制动踏板的转动轴上方的十字管,设有棚板,通过使杆在制动位置卡止并保持于该棚板,从而可以将制动踏板保持于制动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10793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的停车锁止机构需要与在行驶中动作的通常的制动装置单独地设置棚板或长的转动轴,并且,需要长的杆,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结构复杂、重量大以及成本增大的课题。
另外,对在制动踏板的转动轴附近不具有杆的鞍乘型车辆而言,希望不增加覆盖停车锁止机构的罩而设置从外部难以看到的停车锁止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课题,通过改进停车锁止机构的配置结构,从而减少部件数量和重量并且提高外观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有:主管,其从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把手的头管向车体后下方延伸;内燃机,其搭载有悬架于该主管后部的无级变速器;制动踏板,其将驾驶员的足部操作传递到后闸,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踏板的臂的中间部设有止动部,该鞍乘型车辆还具有停车锁止装置,该停车锁止装置具有能够从上方与所述止动部抵接的停车锁止臂和轴支承该停车锁止臂的停车锁止支板,所述停车锁止臂和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内燃机的下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与停车锁止装置的停车锁止臂抵接的止动部设于制动踏板的臂的中间部,因此,没有必要在制动踏板设置长的转动轴等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并降低重量。
并且,由于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配置于内燃机的下方,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不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特别是,当具有无级变速器时,由于内燃机的宽度尺寸变大,故容易配置于内燃机的下方。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鞍乘型车辆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内燃机具有收纳曲轴的曲柄部的曲柄收纳部和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所述停车锁止臂及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无级变速器收纳部的下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相对于曲柄收纳部而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的下方,设置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不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鞍乘型车辆的基础上,优选为,具有驾驶员放脚的脚踏杆和将该脚踏杆固定于所述内燃机下面的脚踏杆托架,所述停车锁止支板与所述脚踏杆托架一体地延伸设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停车锁止支板与将脚踏杆固定于内燃机下面的脚踏杆托架一体地延伸设置,因此没有必要重新设置轴支承停车锁止臂的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降低重量,并且可以抑制焊接等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由于与停车锁止装置的停车锁止臂抵接的止动部设于制动踏板的臂的中间部,因此,没有必要在制动踏板设置长的转动轴等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并降低重量。
并且,由于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配置于内燃机的下方,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不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特别是,当具有无级变速器时,由于内燃机的宽度尺寸变大,故容易配置于内燃机的下方。
另外,由于在相对于曲柄收纳部而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的下方,设置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停车锁止臂及止动部,不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
另外,由于停车锁止支板与将脚踏杆固定于内燃机下面的脚踏杆托架一体地延伸设置,因此没有必要重新设置轴支承停车锁止臂的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降低重量,并且可以抑制焊接等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右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图;
图3是从车体上方表示本发明的动力单元在水平方向的剖面的平面图;
图4是从下方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机构的平面图;
图6是从右侧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机构的图;
图7是从左侧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机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杆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动踏板被踩下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臂转动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机构动作中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机构动作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11   头管
12   主管                      42   脚踏杆
42A  脚踏杆托架                50   动力单元(内燃机)
52   CVT(无级变速器)           53   曲柄箱(曲柄收纳部)
53C  曲轴                      53D  曲柄部
57   无级变速器收纳部          60   制动踏板
62   臂                        69   止动部
70   停车锁止机构              71   停车锁止杆
80   停车锁止装置              81   停车锁止支板
82   停车锁止臂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鞍乘型车辆的一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记载是相对于车体而言的方向。图中箭头FR表示车体前方,箭头R表示车体右方,箭头UP表示车体上方。
机动二轮车1具有由如下部件构成的车架10,即:头管11、从头管11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一根主管12、从主管12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轴板13、与枢轴板13及主管12的后端部结合且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14。该后架14由如下部件构成:从主管12后部向车体斜后上侧延伸的左右一对后上管14A、在该后上管14A的下侧将枢轴板13和后上管14A连接的左右一对后底管14B。
在头管11的上侧,经由转向轴杆15安装有向左右延伸的操纵用的把手16。另外,在头管11的下侧,左右一对前叉17延伸,前轮18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前叉17。该前轮18的上方被前挡板38覆盖。
并且,在头管11的前方,以从后述的前顶罩37B向车体前方露出的状态设有头灯24。
在主管12主要安装有动力单元50(内燃机)及空气滤清器19。该动力单元50的上部固定于在主管12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安装的发动机吊架50A,且其后部在两个部位固定于枢轴板13。即,动力单元50以悬吊于主管12的后部下侧的状态被悬架。
空气滤清器19安装于主管12的前侧下方、且在动力单元50的前方。该空气滤清器19经由进气管30与节气门本体30A连接,该节气门本体30A配置于动力单元50和空气滤清器19之间,该节气门本体30A与动力单元50连接。由空气滤清器19引入的行驶中的外部空气被向节气门本体30A供给。节气门本体30A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并向动力单元50供给。
动力单元50由发动机51和该发动机51右侧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以下称为CVT)52构成。发动机51是将活塞的移动方向朝向从车体前后方向的发动机,且作为单元整体,形成在车体前后方向长的扁平形状。
在位于发动机51下侧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31的一端。该排气管31从排气口向下侧延伸之后朝车体后方缠绕,排气管31的另一端与设于动力单元50后方的消音器32连结。在该排气管31的中途设有催化剂33,其配置于枢轴板13的后方,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排出气体中的烃、一氧化碳、氧化氮等除去。
另外,在位于动力单元50的下方中央部的车体右侧,设有使发动机51起动的脚踏式起动踏板34。在动力单元50的车体左侧,设有用于将车体在倾斜状态下停住的侧支架35。
在枢轴板13的下部且位于动力单元50的后方,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用于将车体在直立状态下停住的主支架36。该主支架36配置成即便如图1所示为了将车体在直立状态下停住而立起的情况,或是不使用主支架36而将其向大致水平后方延伸的情况,也不会妨碍脚踏式起动踏板34的转动。由此,即便是主支架36立起的情况,或是不使用主支架36的情况,驾驶员也可以踩踏脚踏式起动踏板34。
并且,在发动机51的下方后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有驾驶员用脚操作的制动踏板60。
在枢轴板13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有枢轴20。后叉22在上下方向摇动自如地支承于该枢轴20,后轮2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后叉22的后部。后轮21和动力单元50由驱动链条46连结,来自动力单元50的转动力经由驱动链条46传递到后轮21。另外,后叉22利用安装于该后叉22后端部和后架14之间的后缓冲器23来吸收冲击。
在左右后架14的前部,安装有在上面具有开口的收纳箱27。在该收纳箱27的下侧,连接有从动力单元50的上面缠绕的冷却管43。该冷却管43用于将从收纳箱27的外部引入的空气供给到详细情况后述的传送带室。另外,在收纳箱27的内部也形成有将蓄电池44等收纳的收纳室。
在收纳箱27的后方配置有油箱28。在该油箱28内置有燃料泵28A,燃料利用该燃料泵28A被供给到节气门本体30A。
这些收纳箱27及燃料泵28的上方被纵列式座位29覆盖。该座位29能够以设于收纳箱27前侧的铰链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在收纳时及给油时可以使座位29开闭。
在后底管14B分别设有左右一对脚踏支承架26,在该脚踏支承架26分别安装有乘员放脚的左右一对后座脚踏25。
另外,在后架14的后端部安装有覆盖后轮21上方的后挡板39及尾灯40。
机动二轮车1的车体被主要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车体罩37覆盖。具体而言,该车体罩37具有:覆盖把手16前部的把手罩37A、覆盖车架10前部的前顶罩37B、覆盖主管12上部的主管罩37C、覆盖主管12侧部及空气滤清器19的开口部(未图示)的主管侧罩37D、覆盖车架10下方的底罩37E、覆盖车架10中央部的本体中央罩37F、覆盖车架10侧部的本体侧罩37G、覆盖车架10后方侧部的后侧罩37H。
在主管罩37C的上方且位于座位29的前方,确保从侧面看凹陷成大致U字形的空间S、即驾驶员上下车时跨过脚的脚跨置空间S。
图2是从右侧表示机动二轮车1的图。
制动踏板60具有臂62和踏板部63,该臂62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踏板轴61转动自如地支承。踏板部63一体地设于臂62前方的一端,在臂62后方的另一端,以从踏板轴6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有制动臂64。在制动臂64的前端设有支承孔64A,在支承孔64A支承有与设于后轮21的后闸(未图示)连结的未图示的制动电缆。后闸构成为,根据制动臂64的转动,若制动电缆被向前方牵引则进行制动。
止动杆65设于枢轴板13,通过由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60,若制动踏板60转动,则与制动臂64抵接。由此,制动踏板60的转动被限制,并停止于制动踏板60被踩下的状态下的位置(用附图标记60C表示)。
制动停止开关66根据制动踏板60的操作状态来检测后闸的制动时、非制动时,在后闸的制动时使尾灯40(图1)发光。制动停止开关66利用开关托架66A支承于枢轴板13,在其下端支承有制动弹簧67。
制动弹簧67支承于在臂62后方设置的制动弹簧支板68,且对臂62向上方施加作用力。
在此,制动踏板60A表示驾驶员不踩踏制动踏板60的状态下的位置,制动踏板60B表示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60时为了防止后轮21的转动而能够得到足够的制动力的位置,制动踏板60C如前所述,表示制动踏板60被踩下的状态下的位置。
图3是从车体上方表示动力单元50水平方向的剖面的平面图。
发动机51具有:位于车体后方(图4的下侧)的曲柄箱53(曲柄收纳部)、与曲柄箱53前侧连接的气缸体54、与气缸体54前侧连接的气缸盖55、覆盖发动机51前端的气缸罩45。
曲柄箱53具有左曲柄箱53A和右曲柄箱53B,左曲柄箱53A和右曲柄箱53B在车宽方向相对地配置。
在曲柄箱53内收纳有在车宽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曲轴53C的曲柄部53D,曲轴53C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曲柄箱53。
另外,在曲柄箱53安装有脚踏式起动踏板34(图1),在发动机51起动时,驾驶员踩下脚踏式起动踏板34,从而对曲轴53C施加转动力,发动机51起动。
在气缸体54朝车体前后方向形成有气缸54A,在气缸54A内可滑动地插入有活塞54B。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发动机51的中心线Q表示气缸54A的中心。
连杆54C的一端部与活塞54B连结,连杆54C的另一端部与曲轴53C连结。
在气缸盖55形成有燃烧室55A和与燃烧室55A连通的未图示的进气口及排气口,在燃烧室55A的内部插入有火花塞55B。在进气口连接有节气门本体30A(图1),在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31(图1)。
在气缸盖55设有凸轮轴55C,凸轮轴55C利用凸轮链55D与曲轴53C连结,与曲轴53C联动地转动,从而使未图示的进气阀及排气阀开闭。
在曲柄箱53的左侧安装有收纳发电机56A的发电机盒56,在曲柄箱53的右侧设有收纳CVT52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
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与在润滑油等油液夹杂的状态下使用的曲柄箱53等单独形成,并且在干燥状态下使用。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构成为具有:覆盖车宽方向内侧(左侧)的传送带盒57A、覆盖车宽方向外侧(右侧)的传送带罩57B。在传送带盒57A和传送带罩57B的内部设有收纳CVT52的传送带室57C。
曲轴53C的右端部贯通曲柄箱53及传送带盒57A并一直延伸到传送带室57C。由于在曲轴53C的右端部嵌入有CVT52的主槽轮57D,故主槽轮57D随着曲轴53C的转动而转动。
另外,曲轴53C的左端部贯通曲柄箱53并一直延伸到发电机盒56内。在曲轴53C的左端部安装有发电机56A。
另外,在曲柄箱53的后方,与曲轴53C平行地配置有副槽轮轴57E。副槽轮轴57E的右端部贯通曲柄箱53及传送带盒57A并一直延伸到传送带室57C。在该副槽轮轴57E的右端部嵌入有CVT52的副槽轮57F。
CVT52构成为具有:主槽轮57D、副槽轮57F、卷绕在这些主槽轮57D及副槽轮57F的未图示的V型带。
在主槽轮57D的右侧部分,形成有送风用的多个叶片57H,利用该叶片57H从冷却管43(图1)向传送带室57C导入空气,另外,传送带室57C内的空气从未图示的空气孔向外部输送,传送带室57C被冷却。
离心式离合器58具有:设有离合器瓦58A的支承板58B和离合器板58C。支承板58B设于副槽轮轴57E的左侧,与副槽轮轴57E构成一体而转动。
在离心式离合器58的左侧设有减速器59。该减速器59具有:设于离合器板58C的输入齿轮59A、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曲柄箱53的中间齿轮59B、59C、设于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曲柄箱53的输出轴59E的最终级齿轮59D。输入齿轮59A与中间齿轮59B啮合,与中间齿轮59B同轴地设置的中间齿轮59C与最终级齿轮59D啮合。
若支承板58B的转速、换言之,发动机转速达到规定值以上,则因离心力增大而使离合器瓦58A与离合器板58C抵接。由此,离合器板58C与副槽轮轴57E联动地转动,经由输入齿轮59A、中间齿轮59B、59C以及最终级齿轮59D,输出轴59E转动。
输出轴59E的左端部贯通左曲柄箱53A而突出到曲柄箱53的外侧,且安装有上述驱动链46(图1)。输出轴59E的转动输出经由驱动链46传递到后轮21(图1),后轮21转动。
这样,本发明中的动力单元50由于在曲轴53C的右侧具有CVT52,故收纳CVT52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从曲柄箱53向车体右侧突出。
图4是从下方表示机动二轮车1的图,其省略了主支架36等。
在动力单元50的下部设有从车宽方向的两侧延伸的脚踏杆42。在该脚踏杆42的两端安装有用于驾驶员放脚的一对脚踏41。该脚踏杆42经由脚踏杆托架42A、42B安装于曲柄箱53的下面。
另外,动力单元50的外侧形状相对于主管12的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X,构成为左右不对称。详细地说,发动机51的中心线Q位于中心轴线X的车宽方向的左侧。另外,CVT52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在车体右侧突出。即,在沿右斜前方延伸的制动踏板60和发动机51之间,配置有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
图5是表示停车锁止机构的平面图。
图6是从右侧表示停车锁止机构的图,其省略了制动踏板60。
图7是从左侧表示停车锁止机构的图,其省略了机动二轮车1的一部分。
另外,在图5~图7中,表示停车锁止机构未动作的状态。
停车锁止机构70构成为具有:制动踏板60、停车锁止装置80、停车锁止杆71、停车锁止电缆72。
停车锁止装置80具有:一体地设置于脚踏杆托架42A的停车锁止支板8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停车锁止支板81的停车锁止臂82、在使停车锁止臂82向左转动的方向对其施加作用力的弹簧83。
停车锁止支板81配置于脚踏杆42的后方,并一体地形成于在曲柄箱53的下面固定的脚踏杆托架42A的后端部。停车锁止支板81具有:向左斜后方延伸的弹簧保持臂81A、向上方延伸的锁止臂转动止动部81B。
停车锁止臂82具有弹簧支承臂82A和电缆支承臂82B,且从上面看形成为大致V字形。停车锁止臂82以通过沿上下方向的转动轴82C可以在水平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停车锁止支板81,在不转动的状态下将V字的敞开侧朝斜右后方配置。即,在停车锁止臂82不转动的状态下,弹簧支承臂82A向大致右侧延伸,电缆支承臂82B向大致后方延伸。
弹簧支承臂82A在其前端支承弹簧83的另一端。电缆支承臂82B具有:在其前端设置的向下方延伸的脚部82D、从电缆支承臂82B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电缆支板82E。
由于停车锁止装置80以将停车锁止臂82配置于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下方的方式,设于曲柄箱53及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的下方,故配置成难以从外部看到停车锁止装置80。由此,不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
在制动踏板60的臂62的中间部,设有向左斜前方延伸的止动部69。止动部69通过将矩形的板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弯折而形成,且以其平面呈水平的方式配置于臂62。
另外,由于止动部69设于无级变速器收纳部57的下方,故配置成难以从外部看到止动部69。由此,不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
这样,通过将止动部69设于臂62,从而没有必要在制动踏板60设置长的转动轴等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并降低重量。
并且,由于将停车锁止装置80设于脚踏杆托架42A的后方,故停车锁止装置80和制动踏板60的距离变短,可以缩短设于制动踏板60的止动部69。
这样,由于本发明的停车锁止机构70将停车锁止装置80设于脚踏杆托架42A的后方,并且将止动部69配置于制动踏板60的臂62的中间部,因此,若停车锁止臂82转动,则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停车锁止臂82的脚部82D配置于制动踏板60的止动部69的上方。
停车锁止电缆72具有将停车锁止电缆72插通的内部电缆72A。该内部电缆72A被电缆支板82E支承。
如图7所示,停车锁止电缆72在气缸体54附近横穿动力单元50,沿主管12的下面向前方延伸,并与驾驶员操作的停车锁止杆71连接。
图8是表示停车锁止杆71的图,表示停车锁止杆71未动作的状态。
停车锁止杆71具有:支承部件71A、插通于支承部件71A的杆71B、设于杆71B上端的杆本体71C、安装于杆本体71C前端的锁止按钮71D。
支承部件71A安装于在主管12及头管11的交叉部11A设置的杆托架71E。
在支承部件71A的下端连结有停车锁止电缆72,在杆71B的下端连接有将停车锁止电缆72插通的内部电缆72A(图5)。
杆本体71C构成为可以将杆71B在轴上向斜上方提起。
锁止按钮71D形成为在杆本体71C被提起的状态下可以按下,并且构成为通过按下锁止按钮71D,可以增大杆71B和支承部件71A之间的摩擦力。
接着,说明停车锁止机构70的动作。另外,在此,说明机动二轮车位于停止状态时的情况。
若驾驶员用脚向下方踩下图2所示的制动踏板60A的踏板部63,则臂62以踏板轴61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下降,并且,制动臂64以踏板轴61为中心向前方转动,制动电缆(未图示)被向前方牵引,后闸(未图示)进行制动。若制动臂64抵接止动杆65,则制动踏板60如图9所示,在制动踏板60C的状态即制动踏板60被踩下的状态下停止。
接着,若驾驶员将杆本体71C提起,则经由杆71B,内部电缆72A被牵引,利用该内部电缆72A的牵引力,停车锁止臂82以转动轴82C为中心向左转动。若弹簧支承臂82A与锁止臂转动止动部81B抵接,则如图10所示,停车锁止臂82在规定位置停止。此时,电缆支承臂82B向右斜前方延伸,脚部82D配置于止动部69的上方。
若内部电缆72A被牵引,则内部电缆72A及停车锁止臂82反抗内部电缆72A的牵引而受到弹簧83的弹性力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若驾驶员按下锁止按钮71D,则杆71B和支承部件71A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杆本体71C、杆71B及内部电缆72A保持被牵引的状态而固定。由此,即便驾驶员从杆本体71C放开手,停车锁止臂82也保持于规定的位置。
接着,若驾驶员将脚从踏板部63移开,则制动踏板60根据制动弹簧67的弹性力而被拉回。此时,由于脚部82D位于止动部69的上方,故如图11及图12所示,止动部69的上面与脚部82D的前端抵接,制动踏板60保持制动踏板60B的状态、即保持在后闸为了防止后轮21的转动而以足够的制动力进行制动的位置。
这样,在停车锁止机构70动作中、即止动部69与脚部82D抵接且后闸保持为制动状态的情况下,机动二轮车1即便停在坡道上,也可以保持机动二轮车1的停止状态。
另外,当驾驶员踩下脚踏式起动踏板34而起动动力单元50时,若停车锁止机构70处于动作中,则即便发动机转速超过规定转速,也可以防止与驾驶员的意图相反而使后轮21转动、机动二轮车1前进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与停车锁止装置80的停车锁止臂82抵接的止动部69设于制动踏板60的臂62的中间部,故没有必要在制动踏板60设置长的转动轴等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并降低重量。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动力单元50在曲轴53C的右侧具有CVT52,故收纳CVT52的无级变速器57从曲柄箱53向车体右侧突出。通过在动力单元50的下方,更具体而言,在曲轴箱53的向车体右侧突出的无级变速器57的下方,配置具有停车锁止臂82的停车锁止装置80及止动部69,从而停车锁止装置80及止动部69配置成从外部难以看到。由此,不用重新设置罩即可得到良好的外观。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停车锁止支板81一体地设置于将脚踏杆42固定于动力单元50下面的脚踏杆托架42A。由此,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不用重新设置轴支承停车锁止臂82的部件,可以削减部件数量并降低重量,并且可以抑制焊接等的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停车锁止装置80配置于脚踏杆42的后方且一体地设于脚踏杆托架42A的后方,故停车锁止装置80和制动踏板60的距离变短,可以缩短设于制动踏板60的止动部69。
其中,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停车锁止臂82从上面看形成为大致V字形,但其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停车锁止臂82为如下形状:支承弹簧83并且在停车锁止机构70动作中使设于停车锁止臂82的脚部82D与止动部69抵接,则其形状也可以为直线状。此时,当停车锁止臂82转动且脚部82D配置于止动部69上方时,锁止臂转动止动部81B为了限制停车锁止臂82的转动而配置成与停车锁止臂82抵接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止动部69通过将矩形的板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弯折而形成,但只要能够与脚部82D抵接,也可为板状。

Claims (3)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主管,其从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把手的头管向车体后下方延伸;内燃机,其搭载有悬架于该主管后部的无级变速器;制动踏板,其将驾驶员的足部操作传递到后闸,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动踏板的臂的中间部上设有止动部,
该鞍乘型车辆还具有停车锁止装置,该停车锁止装置具有:能够与所述止动部抵接的停车锁止臂和轴支承该停车锁止臂的停车锁止支板,
所述停车锁止臂和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内燃机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具有收纳曲轴的曲柄部的曲柄收纳部和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收纳部,
所述停车锁止臂及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无级变速器收纳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驾驶员放脚的脚踏杆和将该脚踏杆固定于所述内燃机下面的脚踏杆托架,
所述停车锁止支板与所述脚踏杆托架一体地延伸设置。
CN2009100083751A 2008-03-24 2009-02-26 鞍乘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4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5188/08 2008-03-24
JP2008075188A JP5027025B2 (ja) 2008-03-24 2008-03-24 鞍乗り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261A CN101544261A (zh) 2009-09-30
CN101544261B true CN101544261B (zh) 2011-09-21

Family

ID=4119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837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4261B (zh) 2008-03-24 2009-02-26 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27025B2 (zh)
CN (1) CN101544261B (zh)
BR (1) BRPI0900736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203514B2 (en) 2011-07-11 2014-07-17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6536339B (zh) * 2014-07-15 2019-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跨式车辆
EP3409571B1 (en) * 2016-01-28 2020-01-2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d vehicle equipped with combined brake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957A (zh) * 2004-09-24 2006-03-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751956A (zh) * 2004-09-24 2006-03-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EP1775206A2 (en) * 2005-10-17 2007-04-1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0793U (ja) * 1983-01-18 1984-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又は3輪車の駐車ブレ−キ装置
JPH0439115Y2 (zh) * 1986-10-09 1992-09-11
JP2000313318A (ja) * 1999-04-27 2000-11-14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四輪車両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006315657A (ja) * 2005-07-05 2006-11-2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マフラとブレーキペダルの配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957A (zh) * 2004-09-24 2006-03-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751956A (zh) * 2004-09-24 2006-03-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EP1775206A2 (en) * 2005-10-17 2007-04-1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9-110793A 1984.06.26
JP特开2006-275293A 2006.10.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261A (zh) 2009-09-30
BRPI0900736A2 (pt) 2010-11-09
JP2009227119A (ja) 2009-10-08
JP5027025B2 (ja) 2012-09-19
BRPI0900736B1 (pt)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2366C (zh) 四轮车辆
US20110025016A1 (en) Vehicle
CN100528683C (zh) 电动自行车
CN101544261B (zh) 鞍乘型车辆
KR20150052281A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브레이크 캘리퍼 배치 구조
US4548136A (en) Track-traveling four-wheel vehicle
CN101468691B (zh) 低地板式车辆
CN101746449B (zh) 跨乘式车辆
CN101746456B (zh) 跨乘式车辆
JP459420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129904B2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構造
JP4577830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JPH10167156A (ja) スクータ形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配置構造
JP3626293B2 (ja) 揺動式3輪車の牽引構造
CN101386313A (zh) 二轮摩托车用支架装置
JP4450804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510420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物品収納構造
JP325219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951477B2 (ja) 鞍乗型車両
JPH03253486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ホース配置構造
JP4052940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3632142B2 (ja) 揺動式3輪車の牽引構造
JP4546939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4423873B2 (ja) 苗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