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5162B - 电梯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5162B
CN101535162B CN200680056376.8A CN200680056376A CN101535162B CN 101535162 B CN101535162 B CN 101535162B CN 200680056376 A CN200680056376 A CN 200680056376A CN 101535162 B CN101535162 B CN 101535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span
car
rangeability
power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56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5162A (zh
Inventor
高木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5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0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driving gear, e.g. acting on power electronics, on inverter or rectifier controlled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37Performance analy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 Protection Of Generators A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寿命判断部(9g)使用基于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参照次数的热疲劳度和预先设定的寿命值,来判断功率模块是否到达寿命。由寿命判断部(9g)进行的功率模块寿命的判断内容和预测内容的信息被发送到主控制部(9a)和速度控制部(9c)。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电力转换电路用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的功能的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控制装置中,测定流过电力转换电路用功率模块的电流,根据该电流测定值(或电流指令值)和元件固有的损耗特性,来计算热变动量(或瞬态热变动量)。对该热变动量进行基于半导体元件的寿命特性的加权,从而计算寿命预测基准值。然后,根据工作时间来累计该寿命预测基准值,根据该值达到预先设定的寿命值而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90970号公报
这里,在应用了普通的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中,电动机电流和输出频率根据轿厢的行进距离和轿厢内的承载重量等轿厢的行进模式而变化。与此相伴,电力转换电路的多个功率模块的温度根据电动机电流和输出频率而单独变化。与此相对,在上述现有的电梯控制装置中,根据电流测定值和工作时间来判断功率模块的寿命,并没有考虑轿厢的行进模式,因此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的判断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电梯控制装置,该电梯控制装置即使在功率模块的寿命根据轿厢的行进模式而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的判断精度。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在用于将电源电力转换成电动机驱动电力的电力转换电路中使用了功率模块,该电梯控制装置具有:主控制部,其根据多个轿厢行进模式来控制轿厢的行进;以及数据表存储部,在该数据表存储部中,与所述轿厢行进模式相关联地预先登记有每个所述轿厢行进模式的所述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的估计值;寿命判断部,该寿命判断部根据来自主控制部的行进指令对与轿厢行进模式对应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下的发热次数进行累计,根据该累计出的发热次数来判断功率模块是否已到达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具体示出图1的控制装置主体的框图。
图3是示出功率模块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以及壳体温度变化幅度与发热允许次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2的数据表存储部的数据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承载额定负荷时的轿厢的速度、电动机有效电流以及模块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在承载50%负荷时的轿厢的速度、电动机有效电流以及模块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在图中,在井道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机1、绳轮2和制动器3。通过电动机1使绳轮2旋转。电动机1和绳轮2的旋转被制动器3进行制动。在绳轮2上卷挂有绳索4。在绳索4的一个端部上悬挂有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5。在绳索4的另一端上悬挂有与承载50%负荷时的轿厢5重量平衡的对重6。轿厢5和对重6借助电动机1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
在电动机1上安装有速度检测器7。速度检测器7根据电动机1的旋转来检测速度检测值S。在轿厢5上设置有检测轿厢5内的负荷的重量 值即轿厢内重量值W的秤装置8。控制电梯运行的控制装置主体9与速度检测器7和秤装置8连接。来自速度检测器7的速度检测值S和来自秤装置8的轿厢内重量值W被输入控制装置主体9。
电动机1经由变流器10、(平滑/充电用)电容器11和逆变器12与商用交流电源13连接。来自商用交流电源13的电源电力被变流器10和(平滑/充电用)电容器11转换成直流。转换成直流后的电力被逆变器12转换成交流,作为电动机驱动电力提供给电动机1。在逆变器12与电动机1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电动机电流的电流检测器14。该电流检测器14与控制装置主体9连接。此外,电流检测器14将电动机电流检测值I通知给控制装置主体9。
轿厢5的再生运转时产生的来自电动机1的再生电力由逆变器12转换成直流电力,对电容器11进行充电。当对电容器11充电的再生电力超过预定量时,由介于逆变器12与电容器11之间的再生电力消耗电路15来消耗对电容器11充电的再生电力。这里,变流器10、逆变器12和再生电力消耗电路15构成电梯的电力转换电路。在电力转换电路中使用了多个功率模块。功率模块在内部具有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二极管等半导体元件(功率元件)。
图2是具体示出图1的控制装置主体9的框图。控制装置主体9具有主控制部9a、速度指令生成部9b、速度控制部9c、电流控制部9d、脉冲控制部9e、数据表存储部9f和寿命判断部9g。主控制部9a对控制装置主体9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此外,主控制部9a响应于来自使用者的呼梯登记操作等,设定用于控制轿厢5的运行(运转)的运转模式,生成与运转模式相对应的行进指令。轿厢5的运转模式包含如下模式:例如轿厢5从1层运转到2层即各层停靠运转模式(模式1)、例如轿厢5从1层直达运转到3层即一层通过运转模式(模式2)、例如轿厢5从1层通过两层抵达4层的直达运转即两层通过运转模式(模式3)、例如轿厢5从1层通过三层抵达5层的直达运转即三层通过运转模式(模式4)、以及例如轿厢5从1层通过四层以上抵达6层以上楼层的直达运转即四层以上通过运转模式(模式5)。即,主控制部9a与轿厢5的行进模式的 一部分即运转模式相对应地控制轿厢5的行进。
速度指令生成部9b根据来自主控制部9a的行进指令生成用于决定轿厢5的行进速度的速度指令S*。速度控制部9c对来自速度检测器7的速度检测值S和来自速度指令生成部9b的速度指令S*的偏差进行积分,生成电流指令I*。电流控制部9d对来自电流检测器14的电流检测值I和来自速度控制部9c的电流指令I*的偏差进行积分,生成电压指令V*。脉冲控制部9e生成基于来自电流控制部9d的电压指令V*的驱动脉冲。此外,脉冲控制部9e通过将驱动脉冲发送到逆变器12来控制逆变器12的电动机驱动电力。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与轿厢5的行进模式(运转模式和轿厢5的载重量)相关联地登记有逆变器12的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估计值。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估计值是指在产生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之前测定的测定值,或者基于电梯的设置规格的计算值。
寿命判断部9g根据来自主控制部9a的行进指令来判断轿厢5的运转模式。此外,寿命判断部9g根据由轿厢5的运转模式和来自秤装置8的轿厢内重量值W构成的行进模式,来参照数据表存储部9f内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并且,寿命判断部9g对每个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参照次数进行累计作为发热次数。并且,在寿命判断部9g中预先设定有每个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发热允许次数,计算发热次数相对于发热允许次数的比例即热疲劳度。然后,寿命判断部9g使用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热疲劳度和预先设定的寿命值(寿命常数k),判断构成逆变器12的功率模块是否已达到寿命。
与此同时,寿命判断部9g计算从预先设定的判断开始基准时起到热疲劳度算出时为止的经过期间,根据热疲劳度在该经过期间中的增加率,来预测发热次数超过发热允许次数的时期即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时期。寿命判断部9g进行的功率模块寿命的判断内容和预测内容的信息被发送到主控制部9a和速度控制部9c。此外,寿命判断部9g进行的功率模块寿命的判断内容和预测内容的信息被显示在与控制装置主体9连接的显示器16上。
接下来,具体说明与功率模块的寿命有关的因素。近年来,公知了以下技术:功率模块的寿命取决于功率模块内的半导体元件上部的引线接合部的寿命和该半导体元件正下方的陶瓷基板和金属底座的接合部的寿命(例如,参照三菱电机技报Vol.77 No.92003“パワ一モジユ一ルの長寿命化技術(功率模块的长寿命化技术)”)。而且,功率模块内的半导体元件上部的引线接合部的寿命取决于半导体元件自身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即元件温度Tj,陶瓷基板和金属底座的接合部的寿命取决于半导体元件正下方的壳体(散热板)的温度即壳体温度Tc。即,由于功率模块的使用条件和热疲劳寿命特性,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的任意一方超过允许发热次数,功率模块即到达寿命。这里,为了进行功率模块的寿命判断,寿命判断部9g使用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作为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
此外,元件温度Tj由式(1)决定。与此相同,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由式(2)决定。
Tj=Tc+ΔT(j-c)=Tc+P×R(j-c)    ...式(1)
ΔTj=ΔTc+ΔT(j-c)=ΔTc+P×R(j-c)    ...式(2)
其中,ΔTj为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c为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j-c)为元件-壳体之间的温度差,P为元件发生损耗,R(j-c)为元件-壳体之间的热阻。
即,数据表存储部9f内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的估计值可以根据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元件发生损耗和元件-壳体之间的热阻计算出来。此外,对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的估计值使用根据电梯设置后的实际测定值、同规格的其他电梯的测定值或者其他电梯的测定值而计算出的估计值,对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的估计值使用基于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元件发生损耗和元件-壳体之间的热阻的计算值。
接下来,说明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的各自的寿命特性。图3是示出功率模块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以及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与发热允许次数(热循环)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其中,在图3中,纵轴是循环次数(次),横轴是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K)。 此外,图3的纵轴和横轴都是对数。从图3可知,当需要Nx次的发热允许次数时,需要将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设为ΔTjx以下,将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设为ΔTcx以下。在寿命判断部9g中,预先登记有分别与每个行进模式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对应的发热允许次数Nx即元件发热允许次数Njx、以及与每个行进模式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对应的发热允许次数Nx即壳体发热允许次数Ncx。
接下来,具体说明用于进行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判断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的估计值。图4是用于说明图2的数据表存储部9f的数据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与轿厢5的载重量和运转模式相关联地存储有轿厢5上升时每个行进模式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即ΔTj_NLUP1~5、ΔTj_BLUP1~5和ΔTj_FLUP1~5。此外,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与轿厢5的载重量和运转模式相关联地存储有轿厢5下降时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即ΔTj_NLDN1~5、ΔTj_BLDN1~5和ΔTj_FLDN1~5。
并且,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与轿厢5的载重量和运转模式相关联地存储有轿厢5上升时每个行进模式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即ΔTc_NLUP1~5、ΔTc_BLUP1~5和ΔTc_FLUP1~5。此外,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与轿厢5的载重量和运转模式相关联地存储有轿厢5下降时每个行进模式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即ΔTc_NLDN1~5、ΔTc_BLDN1~5和ΔTc_FLDN1~5。这里,存储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的各温度变化幅度ΔT成为每个行进模式的最大温度变化幅度。
接下来,具体说明存储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的各温度变化幅度ΔT。图5是示出承载额定负荷时的轿厢5的速度、电动机有效电流以及模块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说明伴随轿厢5的上升、停止和下降的电动机电流。这里,可以认为电动机有效电流与电动机的负荷转矩大致成比例地变化。并且,可以认为电动机电流的频率与速度成比例地变化。当承载着额定负荷的轿厢5上升时(进行牵引运转时),电流控制部9d使得从逆变器12输出电动机电流,以便在轿厢5的加速时发生最大转矩。当轿厢5的加速结束时,电流控制部9d控制电动机电流,以维持轿 厢5的恒定速度。当轿厢5接近停止位置时,电流控制部9d为了使轿厢5减速而降低电动机电流。然后,当轿厢5就要停止时,电流控制部9d为了缓和轿厢5的停止冲击,暂时提高电动机电流以产生静止转矩。此时,电动机电流为直流。然后,制动器3动作后,电流控制部9d使得从逆变器12停止输出电动机电流。
此外,当轿厢5下降时(进行再生运转时),电流控制部9d使得从逆变器12输出电动机电流以便在轿厢5的加速时促进自重引起的轿厢5的加速。当轿厢5的加速结束时,电流控制部9d控制电动机电流来维持轿厢5的恒定速度。当轿厢5接近停止位置时,电流控制部9d为了使轿厢5减速,使得从逆变器12输出电动机电流,以使在轿厢5的减速时产生最大转矩。而且,当轿厢5就要停止时,电流控制部9d降低电动机电流而产生静止转矩,在制动器3动作后,使得从逆变器12停止输出电动机电流。
另一方面,当轿厢5为无负荷状态的情况下,轿厢5上升时的电动机有效电流与承载额定负荷状态下轿厢5下降时的电动机有效电流大致相同,轿厢5下降时的电动机有效电流与承载额定负荷状态下轿厢5上升时的电动机有效电流大致相同。在轿厢5承载额定负荷时和无负荷时以及轿厢5上升时和下降时的任一情况下,这种电动机有效电流时的功率模块的温度在轿厢5即将停止前为最高。即,轿厢5在承载额定负荷载重时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即ΔTj_FLUP1~5和ΔTj_FLDN1~5、轿厢5在承载额定负荷时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即ΔTc_FLUP1~5和ΔTc_FLDN1~5在轿厢5即将停止前成为最大温度幅度。此外,与轿厢5在承载额定负荷时相同,轿厢5在无负荷时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即ΔTj_NLUP1~5和ΔTj_NLDN1~5、轿厢5在无负荷时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即ΔTc_NLUP1~5和ΔTc_NLDN1~5在轿厢5即将停止前成为最大温度幅度。
图6是示出在承载50%负荷时的轿厢5的速度、电动机有效电流以及模块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承载50%负荷时的轿厢5的上升时,逆变器12的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在轿厢5的加速结束时成为最 高。在承载50%负荷时的轿厢5的下降时,逆变器12的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也在轿厢5的加速结束时成为最高。此外,在轿厢5的上升时和下降时,承载50%负荷时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都为同一值。即,轿厢5在承载50%负荷时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即ΔTj_BLUP1~5和ΔTj_BLDN1~5在轿厢5的加速结束时成为最大温度幅度。并且,轿厢5在承载50%负荷时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即ΔTc_BLUP1~5和ΔTc_BLDN1~5也在轿厢5的加速结束时成为最大温度幅度。
接下来,具体说明寿命判断部9g进行的功率模块的寿命判断方法。每当根据数据表存储部9f参照基于轿厢5的行进模式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时,寿命判断部9g对所参照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下的元件的发热次数njx进行累计,计算发热次数njx相对于元件发热允许次数Njx的比例即元件热疲劳度njx/Njx。然后,寿命判断部9g对所累计的每个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的元件热疲劳度njx/Njx求和,根据该值达到预先设定的寿命常数k(寿命值)的情况来判断功率模块到达寿命。
另一方面,与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的情况相同,每当参照相应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时,寿命判断部9g对所参照的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下的壳体的发热次数ncx进行累计,计算发热次数ncx相对于壳体发热允许次数Ncx的比例即壳体热疲劳度ncx/Ncx。然后,寿命判断部9g对所累计的每个壳体温度变化幅度的壳体热疲劳度ncx/Ncx求和,根据该值达到预先设定的寿命常数k来判断功率模块是否到达寿命。
即,寿命判断部9g确认预先登记的式(3)、(4)是否成立。此外,寿命判断部9g根据式(3)、(4)中的任一个是否成立来分别判断半导体元件上部的引线接合部的寿命和陶瓷基板与金属底座的接合部的寿命。并且,寿命判断部9g通过判断为这两者的任意一方到达寿命而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
∑njx/Njx>k...式(3)
∑ncx/Ncx>k...式(4)
其中,k是寿命常数,可以任意设定成1以下的值。另外,由于由寿命判断部9g来判断功率模块到达寿命,所以k值越小,到功率模块发 生故障的期间越长。
这里,控制装置主体9能够由具有运算处理部(CPU)、存储部(ROM和RAM等)和信号输入输出部的计算机(未图示)来构成。在控制装置主体9的计算机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主控制部9a、速度指令生成部9b、速度控制部9c、电流控制部9d、脉冲控制部9e、寿命判断部9g和数据表存储部9f的功能的程序。
接下来,说明动作。当控制装置主体9接受使用者进行的来自层站的呼梯登记操作或者使用者进行的来自轿厢5内的目的地楼层登记操作时,设定与轿厢5的行进距离对应的运转模式,根据设定的运转模式来控制轿厢5的运转。然后,控制装置主体9从秤装置8取得轿厢内重量值W,判断与运转模式和轿厢内重量值W对应的行进模式。当在该运转模式下轿厢5停止升降时,控制装置主体9参照与所判断的行进模式对应的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累计元件的发热次数njx和壳体的发热次数ncx。
然后,控制装置主体9计算元件热疲劳度njx/Njx和壳体热疲劳度ncx/Ncx的总和值,分别确认各个总和值是否超过寿命常数k。如果元件热疲劳度的总和值与壳体热疲劳度的总和值的一方超过寿命常数k,则控制装置主体9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将该判断内容显示在显示器16上。与此同时,寿命判断部9g计算所累计的发热次数相对于发热允许次数的比例即热疲劳度,计算从预先设定的判断开始基准时起到热疲劳算出时为止的经过期间,根据在该经过期间中的热疲劳度的增加率,来预测发热次数超过发热允许次数的时期即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时期。
此外,如果元件热疲劳度的总和值以及壳体热疲劳度的总和值的任一方都没有超过寿命常数k,则控制装置主体9计算从判断开始基准时起到热疲劳度算出时为止的经过时间,根据在该经过期间中的热疲劳度的增加率,来预测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时期。然后,控制装置主体9将该预测内容显示在显示器16上。
在如上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中,寿命判断部9g根据来自主控制部9a的行进指令,对与轿厢5的行进模式对应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下 的发热次数n进行累计,根据该累计的发热次数n来判断功率模块是否到达寿命,因此即使在功率模块的寿命根据轿厢的行进模式而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的判断精度。
此外,寿命判断部9g使用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进行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判断,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判断精度和寿命到达预测精度。
并且,没有使用功率模块的温度测定用传感器和寿命到达判断用的特别的布线,因此能够成为价廉的设备结构。
并且,针对根据电梯的设置规格(用途)和启动频度等而变化的功率模块的寿命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因此能够在适当的时期督促维修作业人员更换功率模块,能够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实施方式2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由寿命判断部9g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时,实施方式2的主控制部9a(或者速度指令生成部9b)使轿厢5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分别下降到低于轿厢5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而且,在更换功率模块后接受到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的复位操作时,主控制部9a使轿厢5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恢复到轿厢5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其它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如上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中,当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时,使轿厢5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分别下降到低于轿厢5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减轻功率模块的负担,因此,能够将轿厢5的每次行进时的功率模块的发热量抑制成小于通常运转时的发热量,使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的变化幅度小于通常运转时的变化幅度,能够延长功率模块的可使用期间。与此同时,即使在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但无法更换功率模块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电梯运行效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3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由寿命判断部9g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时,实施方式3的主控制部9a(或者速度指令生成部9b) 使轿厢5的牵引运转时的加速度和轿厢5的再生运转时的减速度分别下降到低于轿厢5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而且,在更换功率模块后接受到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的复位操作时,主控制部9a将轿厢5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恢复到轿厢5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其他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如上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中,当判断为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时,使轿厢5的牵引运转时的加速度和轿厢5的再生运转时的减速度分别下降到低于轿厢5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减轻在对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的影响度较大的行进模式下的功率模块的负担,因此能够在延长功率模块的寿命的同时,与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相比,进一步抑制电梯的运行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实施方式1~3中,说明逆变器12所使用的功率模块的寿命的到达判断和到达预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逆变器所使用的功率模块的寿命的到达判断和到达预测,还能够适用于变流器和再生电力消耗电路等所使用的功率模块的寿命的到达判断和到达预测。
此外,在实施方式1~3中,在变流器10与逆变器12之间连接有再生电力消耗电路15,但是还可以是不设置再生电力消耗电路15的方式的电力转换电路。
并且,在实施方式1~3中,作为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使用了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这两种温度变化幅度,但是也可以使用元件温度变化幅度ΔTj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ΔTc中的任一方作为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ΔT。
并且,在实施方式1~3中,使用轿厢内重量值W和运转模式1~5作为行进模式,但是不限于该例,可以代替轿厢内重量值而使用轿厢的刚要行进前或刚停止后的电动机有效电流(直流电流),可以代替运行模式1~5而使用1次行进中的电动机有效电流的最大值。
此外,在实施方式1~3中,与运转方向、轿厢的载重量和运转模式相关联地,把各温度变化幅度ΔTc和ΔTj存储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但是不限于该例,还可以将各温度变化幅度ΔTc和ΔTj进一步分类进行存 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存储在数据表存储部9f中的信息量增加,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寿命的到达判断精度和到达预测精度。
并且,在实施方式1~3中,对电力转换电路的一个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但是也可以对逆变器等所使用的所有(逆变器的情况下,例如6个)的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也可以对一部分的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这里,在对多个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时,从具有相似温度特性的功率模块的父集中选定作为样本的功率模块,对该选定的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从而将该判断内容和预测内容作为父集的功率模块的判断内容和预测内容。此外,在对多个功率模块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有的功率模块分别进行寿命到达判断和寿命到达预测。

Claims (5)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在用于将电源电力转换成电动机驱动电力的电力转换电路中使用了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梯控制装置具有:
主控制部,其根据多个轿厢行进模式来控制轿厢的行进;以及
数据表存储部,在该数据表存储部中,与所述轿厢行进模式相关联地预先登记有每个所述轿厢行进模式的所述功率模块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的估计值;
寿命判断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主控制部的行进指令,对与所述轿厢行进模式对应的发热温度变化幅度下的发热次数进行累计,根据该累计出的发热次数来判断所述功率模块是否已到达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寿命判断部使用元件温度变化幅度的估计值和壳体温度变化幅度的估计值双方作为发热温度变化幅度的估计值,来判断所述功率模块是否已到达寿命,其中,该元件温度变化幅度是所述功率模块的半导体元件的温度变化幅度,该壳体温度变化幅度是所述功率模块的壳体的温度变化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寿命判断部中,与发热温度变化幅度相关联地预先登记有基于所述功率模块的寿命特性的每个发热温度变化幅度的发热允许次数,
所述寿命判断部计算累计出的发热次数相对于发热允许次数的比例即热疲劳度,计算从预先设定的判断开始基准时起到热疲劳度算出时为止的经过期间,根据热疲劳度在该经过期间中的增加率,来预测所述功率模块的寿命到达时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寿命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时,所述主控制部使所述轿厢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分别低于所述轿厢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寿命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功率模块已到达寿命时,所述主控制部使所述轿厢在牵引运转时的加速度低于所述轿厢在通常运转时的加速度,并且使所述轿厢在再生运转时的减速度低于所述轿厢在通常运转时的减速度。
CN200680056376.8A 2006-12-25 2006-12-25 电梯控制装置 Active CN101535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6/325746 WO2008078377A1 (ja) 2006-12-25 2006-12-25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162A CN101535162A (zh) 2009-09-16
CN101535162B true CN101535162B (zh) 2011-08-03

Family

ID=3956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6376.8A Active CN101535162B (zh) 2006-12-25 2006-12-25 电梯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96992B2 (zh)
CN (1) CN101535162B (zh)
WO (1) WO20080783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1984B (fi) * 2008-12-19 2011-06-30 Kone Corp 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tehonsyöttöpiirin komponentin suojaamiseksi
JP2010246246A (ja) * 2009-04-03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供給装置
JP2011026065A (ja) * 2009-07-24 2011-02-1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5437989B2 (ja) * 2010-12-22 2014-03-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5389988B1 (ja) * 2012-07-03 2014-01-15 ジャパンエレベーター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支援装置および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WO2015033386A1 (ja) * 2013-09-03 2015-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6010007B2 (ja) * 2013-10-09 2016-10-19 ジャパンエレベーターサービ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支援装置および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JP6306500B2 (ja) * 2014-12-26 2018-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用冷却ファンの診断装置および診断方法
CN107150930B (zh) * 2016-03-04 2019-03-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WO2018060542A1 (en) 2016-09-29 2018-04-05 Kone Corpor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late of an elevator component
JP6876597B2 (ja) * 2017-11-30 2021-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複数の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電力変換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8169671B (zh) * 2018-02-05 2020-12-2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中接触器寿命次数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521292B (zh) * 2018-11-01 2021-07-20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电容器组寿命评估方法与装置
JP6684517B1 (ja) * 2019-01-07 2020-04-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寿命診断装置および寿命診断方法
CN111430845B (zh) * 2020-03-20 2023-08-1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93958B (zh) * 2020-09-24 2022-03-22 立达博仕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节能效果的电梯内部温度自动调控系统
WO2024013882A1 (ja) * 2022-07-13 2024-01-18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434449B2 (ja) 2022-07-27 2024-02-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6904A (ja) * 1992-11-19 1994-06-03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保守点検指示装置
JPH09290970A (ja) * 1996-04-26 1997-11-1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2302359A (ja) * 2001-04-04 2002-10-1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4527059B2 (ja) * 2003-09-29 2010-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078377A1 (ja) 2010-04-15
CN101535162A (zh) 2009-09-16
JP4896992B2 (ja) 2012-03-14
WO2008078377A1 (ja) 200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5162B (zh) 电梯控制装置
US7931128B2 (en) Elevator device
JP6719556B2 (ja) エレベータエネルギー方式
US7637353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CN101155744B (zh) 升降机的控制装置
EP3228572B1 (en) Uninterrupted rescue operation
US8985280B2 (en) Method and elevator assemblies limiting loading of elevators by modifying movement magnitude value
CN105980284A (zh) 电梯中的制动器操作管理
JP5367214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1670967A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US8575869B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in connection with a transport system
EP1487730B1 (en) Method and a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traffic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an elevator system
CN100569614C (zh) 升降机的控制装置
JPWO2005092769A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2627205A (zh) 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与控制系统
CN101223096A (zh) 电梯的速度控制装置、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程序
JP5557815B2 (ja) 省エネエレベータ
CN111252638B (zh) 用于监测电梯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61070B (zh) 节能电梯设备
JP201715489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操作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操作装置
JP2013147328A (ja) 非常用電源で運転されるエレベータ
JP2004043078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202529666U (zh) 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
JP4855061B2 (ja) エレベータ速度制御装置
CN112744659B (zh) 电梯有载下行制动性能的无载荷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