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4980A - 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4980A
CN101534980A CNA200780042691XA CN200780042691A CN101534980A CN 101534980 A CN101534980 A CN 101534980A CN A200780042691X A CNA200780042691X A CN A200780042691XA CN 200780042691 A CN200780042691 A CN 200780042691A CN 101534980 A CN101534980 A CN 101534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opper
iron
copper clad
metallu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26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4980B (zh
Inventor
成泽靖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Mining and Met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Mining and Met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Mining and Met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34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4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4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4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0/00Alloys containing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each constituent
    • C22C30/02Alloys containing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each constituent containing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17Metallic particles coated with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4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1/0425Copper-based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在铜包覆铁粉或者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中,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铁粉上镀铜来制造铜包覆铁粉,将该铜包覆铁粉单独或者将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混合,烧结并粉碎铜含量为45~70重量%的粉末。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制造烧结含油轴承等用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原料粉时,能够使烧结原料粉末的流动性及表观密度提高、使径向抗压强度等烧结特性提高并且降低成本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烧结含油轴承等的粉末冶金原料粉使用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在IT关联设备、车载用电气设备等中使用的烧结含油轴承等的粉末冶金用原料粉,使用铜包覆铁粉。铁主要承担轴承的强度,铜承担耐蚀性及耐磨损性。最近,对于这样的铜包覆铁复合粉,要求增加铜的比率,从而增加耐磨损性和耐蚀性。
此时,单纯增加铜的比率时,铁量会相应下降,因此强度自然会降低。粉末冶金用原料的强度评价,一般通过径向抗压强度(圧環強度)的大小来进行,需要提高该径向抗压强度。
作为其它问题,为了提高粉末冶金用原料的成形性或烧结性,需要表观密度高,并且也需要流动性。
作为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在铁粉上包覆有铜的粉末预先机械加工后进行烧结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铁表面包覆有铜的铜包覆铁粉中进一步混入铜粉使铜的比率提高、并且在筛分时使铁的表面露出、从而提高机械强度和耐久性的技术。但是,前者在烧结前进行机械加工的特殊烧结方法不常见。另外,后者在使铜量增加方面目的相同,但是铁露出的表面部分的强度(主要考虑耐磨损性)可能有所增加,但是烧结体本身的强度不能提高。
鉴于此,尝试以铜包覆铁粉为基本成分并提高铜的比率,但是现状是:径向抗压强度降低、烧结原料粉末的流动性及表观密度的降低这样的问题基本没有解决,也未必能够满足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8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79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复合粉末,在制造烧结含油轴承等用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原料粉时,能够使烧结原料粉末的流动性及表观密度提高,使径向抗压强度等烧结特性提高并且降低成本。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现在制造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复合粉末时,可以使铜的烧结原料粉末的流动性及表观密度提高并且使径向抗压强度等烧结特性提高。
本发明基于以上发现,提供:
1)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铜包覆铁粉的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
2)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的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
3)上述1)或2)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烧结粉碎后的复合粉末根据BE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为0.2m2/g以下;
4)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包含在铜包覆铁粉或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中进一步混合锡粉、石墨粉及成形润滑剂而得到的粉末;
5)上述4)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锡粉为3.0~5.0重量%,石墨粉及成形润滑剂为1.0重量%以下;
6)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其为烧结含油轴承用粉末。
另外,本发明提供:
7)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铁粉上镀铜来制造铜包覆铁粉,制造铜含量为45~70重量%的铜包覆铁粉,然后将该铜包覆铁粉在还原气氛中在600~850℃下烧结20~60分钟,再将该烧结体粉碎及筛分成-80目;
8)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铁粉上镀铜来制造铜包覆铁粉,在该铜包覆铁粉中混合电解铜粉来制造铜含量为45~70重量%的混合粉末,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在还原气氛中在600~850℃下烧结20~60分钟,再将该烧结体粉碎及筛分成-80目;
9)上述7)或8)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粉碎后的复合粉末根据BE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为0.2m2/g以下;
10)上述7)至9)任一项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含铜包覆铁粉及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中进一步混合锡粉、石墨粉及成形润滑剂。
本发明的粉末冶金用复合粉末,通过使用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的铜包覆铁粉或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可以得到能够提高粉末的压粉密度、流动性等成形性、并且提高径向抗压强度等烧结特性、另外降低成本的优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粉末冶金用原料粉,使用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的铜包覆铁粉或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使用铜含量为45~70重量%的铜包覆铁粉或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具有提高表观密度或流动度、并且提高径向抗压强度的优良效果。
铜含量如果在45重量%以下,则铁量变多,因此表面的铜层变薄,作为轴承使用时,轴旋转时铜层容易受到磨削而露出铁,从而使烧结产生等滑动特性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在70重量%以上,则虽然能够制造,但是铁量少,作为原有目标的降低成本的效果变弱。
另外,在铜包覆铁粉中混合的铜粉,使用粒度-100目、表观密度2.0~2.2g/cm3的电解铜粉。
烧结含油轴承,在通过粉末冶金法制造的构件中,是在烧结体内部残留孔隙(气孔)的多孔体,是与尽可能使烧结体内部的孔隙为零而制造的机械构件不同的制品。
因此,作为烧结含油轴承对原料粉所要求的特性是能够成形为多孔体,(1)成形后的压粉体在移至烧结工序前需具有不破损程度的压粉体强度,(2)具有粉末填充到模具中容易进行的流动性。两个特性中具有相反的方面,为了提高压粉体强度,粉末形状例如象电解铜粉那样不规则是有利的,但是在这样的形状下表观密度降低,流动性变差。相反,如雾化铜粉一样为圆形时,表观密度高,流动性也好,但是压粉体的强度降低。鉴于此,将表观密度设定为2.2g/cm3以上是有效的。
铜包覆铁粉的制造中使用以铜浓度40±10g/L、硫酸浓度5~10g/L、氯浓度5~10mg/L为基本组成的镀液。在该镀液中投入必要量的还原铁粉,通过铁-铜置换反应,在该铁粉上镀铜。
通过投入与镀液中的铜量相符的铁粉,可以制造具有所需铜含量的铜包覆铁粉。镀敷后,进行水洗和防锈处理,干燥,并用80目筛除去粗粉。
关于烧结处理,将铜包覆铁粉单独或者将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混合并将铜量调节至预定量的粉末放入烧结炉中,流动氢气作为还原气氛,在预定的烧结温度下加热保持,制造烧结体。之后,将从烧结炉中取出的烧结体用锤式粉碎机等粉碎,并用80目的筛除去粉碎粉末中的粗粉。
本申请发明的特征在于,将铜包覆铁粉单独或者将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进行烧结粉碎来制造。通过烧结粉碎,可以使比表面积为0.2m2/g以下。比表面积如果为0.2m2/g以上,则虽然烧结体的径向抗压强度变高,但是形状不规则、或者粉末表面上产生微小突起,从而使得流动性变差。
关于烧结条件,在600℃以下时,粉末的烧结不能进行,不能得到所需的表观密度。另一方面,如果在850℃以上,则虽然烧结进行,但是烧结体变得过硬,因此难以粉碎,而且粉碎时铁粉表面的铜被膜的剥离多,因此不优选。
关于保持时间,如果保持时间长则烧结进行,烧结体变硬。如果保持时间短则烧结的进行不充分,表观密度下降。如果烧结温度高,则即使保持时间短,也能够得到与低温长时间烧结基本同等的表观密度,但是提高烧结温度时,从能量成本与空气冷却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考虑不优选。
-80目是指通过孔眼大小为80目(180μm)的筛网的粉末,是指除去80目以上的粗粒子。随着以复合粉末为原料制造的轴承变微小,粗粉截除的筛网目也可以更小为100目(150μm)、150目(106μm)、200目(75μm)。
可以形成在铜包覆铁粉或者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中进一步混合锡粉、石墨粉及一种以上固体润滑剂如硬脂酸锌等而得到的粉末。锡的添加可以充分发挥青铜粉的特性,石墨粉、硬脂酸锌等固体润滑剂的使用在进一步提高烧结体的润滑性方面是有效的。
添加锡粉时,由于混合粉中的铜与锡之比对于烧结轴承材料而言一般为9:1左右,因此添加锡3.0~5.0重量%。添加石墨粉时,添加量优选为1重量%以下。添加硬脂酸锌等固体润滑剂时,添加量优选为1重量%以下。添加固体润滑剂时,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根据添加量可以保持润滑功能,由此,可以极其有效地用作烧结含油轴承用粉末。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例子。即,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也包括实施例以外的所有形式或变形。
(实施例1)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50重量%Cu。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65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
测定由此得到的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流动度、比表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实施例1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23g/cm3、流动度为22.8s/50g、比表面积为0.12m2/g,得到了良好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得到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的均良好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表1
 
表观密度(g/cm3 流动度(s/50g) 比表面积(m2/g)  
实施例1 2.23 22.3 0.12
实施例2 2.22 23.2 0.11
实施例3 2.27 23.0 0.09
实施例4 2.27 24.6 0.15
实施例5 2.28 23.7 0.14
实施例6 2.48 22.1 0.13
比较例1 1.83 31.6 0.56
比较例2 1.92 28.5 0.18
比较例3 2.38 34.7 0.67
表2
 
烧结体密度的标准偏差     径向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径向抗压强度的标准偏差      
实施例1 0.008 25.2 0.29
实施例2 0.007 25.9 0.25
实施例3 0.005 26.4 0.22
实施例4 0.005 27.3 0.19
实施例5 0.005 28.2 0.12
实施例6 0.005 30.7 0.10
比较例1 0.012 25.9 0.45
比较例2 0.015 25.3 0.50
比较例3 0.018 23.9 0.70
(实施例2)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50重量%Cu。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70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实施例2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22g/cm3、流动度为23.2s/50g、比表面积为0.11m2/g,得到了良好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得到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的均良好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实施例3)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50重量%Cu。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75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实施例3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27g/cm3、流动度为23.0s/50g、比表面积为0.09m2/g,得到了良好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得到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的均良好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实施例4)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30重量%Cu。将该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混合制造Cu为60重量%的铁-铜复合粉末。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65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实施例4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27g/cm3、流动度为24.6s/50g、比表面积为0.15m2/g,得到了良好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得到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的均良好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实施例5)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30重量%Cu。将该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混合制造Cu为60重量%的铁-铜复合粉末。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75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实施例5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28g/cm3、流动度为23.7s/50g、比表面积为0.14m2/g,得到了良好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得到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的均良好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实施例6)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30重量%Cu。将该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混合制造Cu为60重量%的铁-铜复合粉末。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80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实施例6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48g/cm3、流动度为22.1s/50g、比表面积为0.13m2/g,得到了良好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得到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的均良好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比较例1)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50重量%Cu。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比较例1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1.83g/cm3、流动度为31.6s/50g、比表面积为0.56m2/g,得到了特性差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大,另外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大,得到特性均很差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比较例2)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30重量%Cu。之后,将其在还原气氛中在650℃下焙烧30分钟,然后粉碎。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比较例2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1.92g/cm3、流动度为28.5s/50g、比表面积为0.18m2/g,得到了特性差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大,另外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大,得到特性均很差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比较例3)
使用硫酸浓度7g/L、氯浓度7mg/L、铜浓度40g/L的硫酸铜镀液,投入-100目的铁粉,制造铜包覆铁粉。铜包覆量为40重量%Cu。将该铜包覆铁粉与雾化铜粉混合制造Cu为60重量%的铁-铜复合粉末。测定由此得到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g/cm3)、流动度(s/50g)、比表面积(m2/g)。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比较例3的铁-铜复合粉末的表观密度为2.38g/cm3、流动度为34.7s/50g、比表面积为0.67m2/g,得到了特性差的铁-铜复合粉末。
另外,使用该铁-铜复合粉末,在该复合粉末中添加4重量%锡粉、0.5重量%石墨粉、并按外数添加0.5重量%作为成形润滑剂的硬脂酸锌,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由该混合粉末以密度成为6.5g/cm3的方式进行加压成形,制成20个内径10mm×外径18mm×高7mm的轴承型压粉体(试验片),将该压粉体在还原气氛中在780℃下烧结30分钟,测定所得到的烧结体试验片的烧结体密度的偏差(标准偏差)及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大,另外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大,得到特性均很差的结果。
另外,在与上述同样条件下烧结未添加锡粉、石墨的铜包覆铁粉时,由于未加入锡粉故不能形成青铜合金层,所以具有径向抗压强度稍有下降的倾向,但是偏差得到基本同等的结果。
如上所示,比较例中作为粉末特性的表观密度最低为1.83g/cm3、流动度最高为34.7s/50g,其成形性差。另外,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大,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大,每项特性都差。另外,未添加锡粉、石墨时也同样显示特性差。
与此相对,关于本实施例,作为粉末特性的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特性改善。另外,烧结体密度的偏差小,径向抗压强度的偏差也小,每项特性均为良好。另外,未添加锡粉、石墨时也同样得到良好的特性。
产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粉末冶金用复合粉末,通过使用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的铜包覆铁粉或者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可以得到能够提高粉末的压粉密度、流动度等成形性、并且提高径向抗压强度等烧结特性、另外降低成本的优良效果,因此在铜包覆铁粉基烧结含油轴承等中有用。

Claims (10)

1.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铜包覆铁粉的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
2.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的铜含量为45~70重量%,表观密度为2.2g/cm3以上,流动度为25s/50g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烧结粉碎后的复合粉末根据BE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为0.2m2/g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包含在铜包覆铁粉或铜包覆铁粉与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中进一步混合锡粉、石墨粉及成形润滑剂而得到的粉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锡粉为3.0~5.0重量%,石墨粉及成形润滑剂为1.0重量%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其为烧结含油轴承用粉末。
7.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铁粉上镀铜来制造铜包覆铁粉,制造铜含量为45~70重量%的铜包覆铁粉,然后将该铜包覆铁粉在还原气氛中在600~850℃下烧结20~60分钟,再将该烧结体粉碎及筛分成-80目。
8.一种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铁粉上镀铜来制造铜包覆铁粉,在该铜包覆铁粉中混合电解铜粉来制造铜含量为45~70重量%的混合粉末,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在还原气氛中在600~850℃下烧结20~60分钟,再将该烧结体粉碎及筛分成-80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粉碎后的复合粉末根据BE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为0.2m2/g以下。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以铜包覆铁粉为主成分的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含铜包覆铁粉及电解铜粉的混合粉末中进一步混合锡粉、石墨粉及成形润滑剂。
CN200780042691XA 2006-11-17 2007-11-14 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349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1453 2006-11-17
JP311453/2006 2006-11-17
PCT/JP2007/072068 WO2008059855A1 (fr) 2006-11-17 2007-11-14 Poudre composite fer/cuivre pour la métallurgie des poudres et son processus de produ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4980A true CN101534980A (zh) 2009-09-16
CN101534980B CN101534980B (zh) 2012-06-13

Family

ID=3940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2691XA Active CN101534980B (zh) 2006-11-17 2007-11-14 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059022B2 (zh)
CN (1) CN101534980B (zh)
MY (1) MY142827A (zh)
TW (1) TW200838631A (zh)
WO (1) WO200805985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1825A (zh) * 2011-05-18 2011-08-17 东华大学 一种电解制备磁性铜粉的方法
CN102554220A (zh) * 2012-02-29 2012-07-11 重庆大学 一种铜包铁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CN102588441A (zh) * 2012-03-09 2012-07-18 重庆合达科技有限公司 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耐高低温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08651A (zh) * 2013-01-15 2013-04-03 湖南顶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铁锡粉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2034A (zh) * 2014-03-21 2014-06-18 深圳市新宏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含钼钇的超细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26614A (zh) * 2015-09-18 2018-05-1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铁基烧结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45744A (zh) * 2020-04-27 2020-08-18 江苏萌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铜锡锌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CN113430580A (zh) * 2021-06-02 2021-09-24 清远市进田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用电解铜制备方法
CN114871429A (zh) * 2022-05-26 2022-08-09 北京瑞斯福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7524A (zh) * 2013-09-19 2013-12-18 安徽白兔湖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气门座圈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76922B1 (ko) 2016-03-23 2022-03-18 회가내스 아베 (피유비엘) 철계 분말
CN115026294A (zh) * 2022-06-09 2022-09-09 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松比干法铜包铁粉的制备方法和铜包铁粉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8053A (zh) * 1972-02-24 1973-11-19
JPS6179706A (ja) * 1984-09-27 1986-04-23 Tsurumi Soda Kk 銅被覆鉄粉の製造方法
JPS6179707A (ja) * 1984-09-27 1986-04-23 Tsurumi Soda Kk 銅被覆鉄粉の製法
JP2000008101A (ja) * 1998-06-24 2000-01-11 Dowa Iron Powder Co Ltd 銅複合鉄粉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849118B2 (ja) * 2001-05-21 2006-11-22 鶴見曹達株式会社 粉末冶金法及び焼結金属体
JP2003184882A (ja) * 2001-12-13 2003-07-03 Pooraito Kk 焼結含油軸受材
CN1831351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徐尔森 高速耐磨含油轴承
CN1831350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徐尔森 纯铜包覆铁粉含油轴承
CN1817509A (zh) * 2006-03-17 2006-08-16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铜包覆铁复合粉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1825A (zh) * 2011-05-18 2011-08-17 东华大学 一种电解制备磁性铜粉的方法
CN102151825B (zh) * 2011-05-18 2013-01-16 东华大学 一种电解制备磁性铜粉的方法
CN102554220A (zh) * 2012-02-29 2012-07-11 重庆大学 一种铜包铁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CN102588441A (zh) * 2012-03-09 2012-07-18 重庆合达科技有限公司 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耐高低温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88441B (zh) * 2012-03-09 2014-06-11 重庆合达科技有限公司 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耐高低温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08651A (zh) * 2013-01-15 2013-04-03 湖南顶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铁锡粉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2034A (zh) * 2014-03-21 2014-06-18 深圳市新宏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含钼钇的超细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26614A (zh) * 2015-09-18 2018-05-1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铁基烧结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26614B (zh) * 2015-09-18 2020-06-30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铁基烧结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45744A (zh) * 2020-04-27 2020-08-18 江苏萌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铜锡锌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CN113430580A (zh) * 2021-06-02 2021-09-24 清远市进田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用电解铜制备方法
CN114871429A (zh) * 2022-05-26 2022-08-09 北京瑞斯福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1429B (zh) * 2022-05-26 2024-02-20 北京瑞斯福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0053B (zh) 2011-04-11
MY142827A (en) 2011-01-14
TW200838631A (en) 2008-10-01
JP5059022B2 (ja) 2012-10-24
JPWO2008059855A1 (ja) 2010-03-04
CN101534980B (zh) 2012-06-13
WO2008059855A1 (fr) 200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4980B (zh) 粉末冶金用铁-铜复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73196B (zh) 粉末、制造零件的方法以及零件
CN101180146B (zh) Cu-Sn系混合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70494B (zh) 无磁钢制品及其粉末冶金制造方法
CN101407889A (zh) 粉末冶金稀土铜包铁合金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31182A1 (en) Low cost bronze powder for high performance bearings
CN105458275A (zh) 一种粉末冶金用铜锡10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
CN1950161A (zh) 粉末冶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2253A (zh) 一种预混合铜锡10青铜的生产方法
CN103526114B (zh) 一种单质粉料烧结的铁铜基含油减摩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550906B (zh) 一种预混合青铜粉、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880790B (zh) 含油轴承用铜锡局部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0656B (zh) 烧结青铜合金粉的制造方法
EP1758700A1 (en) Lubricants for insulated soft magnetic iron-based powder compositions
CN1345643A (zh) 一种Cu-Sn10合金粉末的生产方法
JP2539246B2 (ja) 焼結合金軸受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2947028A (zh) 铁粉冶金应用中用于改进的尺寸控制的组合物和方法
US4169730A (en) Composition for atomized alloy bronze powders
CN110508820B (zh) 一种高熔渗率渗铜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348601A (ja) 粉末冶金法及び焼結金属体
JP4177534B2 (ja) 銅系高強度焼結部品用合金粉末
US2216769A (en) Metal powder
US2181123A (en)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s
JP2000145780A (ja) 焼結含油軸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67458A (zh) 一种CuFeSn粉末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2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KS Met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KS Met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