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2585A - 电磁阀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2585A
CN101532585A CN200910126230A CN200910126230A CN101532585A CN 101532585 A CN101532585 A CN 101532585A CN 200910126230 A CN200910126230 A CN 200910126230A CN 200910126230 A CN200910126230 A CN 200910126230A CN 101532585 A CN101532585 A CN 101532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ign matter
valve
control
solenoid val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2585B (zh
Inventor
山根伸文
谷口弘树
田渕洋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32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2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2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2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51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ontrol units, e.g. valv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signals to fluid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2061/0043Cleaning of hydraulic parts, e.g. removal of an orifice clog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2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F16H2061/1256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 F16H2061/126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the failing part is the controller
    • F16H2061/1264Hydraulic parts of the controller, e.g. a sticking valve or clogged chann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402Cleaning, repairing, or assemb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402Cleaning, repairing, or assembling
    • Y10T137/0435Mechanical cleaning [e.g., pi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4238With cleaner, lubrication added to fluid or liquid sealing at valve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4238With cleaner, lubrication added to fluid or liquid sealing at valve interface
    • Y10T137/4245Cleaning or steam sterilizing
    • Y10T137/4273Mechanical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控制装置,其在异物除去控制时,与异物除去控制协同进行辅助控制,由此有效地除去异物,并且能够防止在油压控制阀产生空心捶打声音。该电磁阀控制装置具备:电磁阀(2);切换阀(3),其将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作为滑阀(31)的动作信号压;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其将附着在电磁阀(2)的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作为电磁阀(2),设置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切换阀(3)以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作为动作信号压。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对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中的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202)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对另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202)维持施加使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为最大压力区域的电流。

Description

电磁阀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控制装置,代替通常控制中的高频驱动电流而施加低频的矩形波电流,使柱塞往复运动,由此将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
背景技术
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在向电磁线圈的电磁电流为零时,通过关闭阀而输出高压,在这样的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的情况下,在阀内部的柱塞(或一体设于柱塞的阀主体)与阀座之间容易附着异物。其原因是,向电磁线圈施加的电磁电流为高频驱动电流,油在阀开闭部产生脉动,在电磁电流为零时由于阀关闭而有油滞留。
对此,目前以有效地除去附着在线性电磁阀的阀开闭部的异物为目的而提案有如下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作为施加于电磁线圈的电磁电流,最大值、最小值的电流指令值反复交替进行而赋予矩形波电流,使柱塞往复运动,使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异物脱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4970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在异物除去控制时,代替通常控制所使用的高频驱动电流(例如,驱动频率800Hz的负载驱动电流),而施加例如以50Hz的频率使最大电流值和最小电流值反复交替的低频率的矩形电流,与通常控制时相比,阀座与阀主体的间隙增大,从而将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
因此,在具有以来自线性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的油压控制阀(切换阀或调压阀)的情况下,在增大阀座与阀主体的间隙的异物除去控制时,油脉动大,由此油压控制阀的滑阀反复向阀孔端面撞击而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Figure A200910126230D0005085654QIETU
打ち音)。另外,还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尤其是在将多个电磁阀调节压力作用于油压控制阀的情况下,若使多个线性电磁阀同时动作的同时进行异物除去控制,则由于协合效果而进一步加大油的脉动,在油压控制阀产生的空心捶打声音增大至噪音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控制装置,该电磁阀控制装置在异物除去控制时,与异物除去控制协同进行辅助控制,由此有效地除去异物并防止在油压控制阀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阀控制装置,其具备:电磁阀,其具有根据施加电流来驱动柱塞的电磁线圈,所述柱塞对电磁阀调节压力口与排出口的连通进行控制;油压控制阀,其将来自所述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滑阀的动作信号压;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其在异物除去控制时,通过对所述电磁线圈施加使所述柱塞往复运动的矩形波电流,将附着在所述电磁阀的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电磁阀,设置输出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的第一电磁阀、和输出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的第二电磁阀,所述油压控制阀以所述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滑阀的动作信号压,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对另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维持施加使电磁阀调节压力为最大压力区域的电流。
因此,本发明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在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中,在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对另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维持施加使电磁阀调节压力为最大压力区域的电流。
因此,对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施加矩形波电流,即使使油较大脉动,由脉动而使作用于滑阀的油压力变动,油压控制阀的滑阀也通过最大压力区域的电磁阀调节压力而被保持在压靠在一端面侧的状态。
因此,在一电磁阀侧,通过使油较大脉动而使柱塞往复运动,使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异物脱落,有效地除去异物。同时,在另一电磁阀侧,通过进行输出最大压力区域的电磁阀调节压力的辅助控制,将油压控制阀的滑阀靠压在一端面侧,防止在油压控制阀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其结果是,在异物除去控制时,与异物除去控制协同进行辅助控制,由此有效地除去异物并且能够防止在油压控制阀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于实施例1的发动机车用自动变速器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油压控制系统框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作为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采用的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5进行的异物除去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线性电磁阀的阀开闭部侵入作为异物的污物的污物粘附模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将在线性电磁阀的阀开闭部作为异物侵入的污物除去的污物除去模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以来自两个线性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的切换阀的左边作用力与右边作用力的平衡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通过同时驱动两个线性电磁阀而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8是表示通过同时驱动两个线性电磁阀而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由切换阀的滑阀动作而产生空心捶打声音的状态的滑阀动作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第一异物除去模式下的第一电磁电流和第二电磁电流的驱动电流特性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以第一电磁阀侧作为异物除去控制时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以第二电磁阀侧作为异物除去控制时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12是表示若使两个线性电磁阀中的一方进行异物除去控制、使另一方进行最大压辅助控制,则在切换阀不产生空心捶打声音的滑阀动作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第二异物除去模式下的第一电磁电流和第二电磁电流的驱动电流特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摩擦联接构件
2   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电磁阀)
21  第一电磁阀
22  第二电磁阀
202 电磁线圈
203 柱塞
204 阀主体
205 阀座
3   切换阀(油压控制阀)
4   控制阀
5   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
6   点火开关
7   断路开关
8   AT油温传感器
9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10  节气门传感器
11  涡轮转速传感器
12  车速传感器
13  其他传感器·开关类
Pp  先导压
ISOL1   第一电磁电流
ISOL2   第二电磁电流
PSOL1   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
PSOL2   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本发明电磁阀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说明构成。
图1是表示适用于实施例1的发动机车用自动变速器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油压控制系统框图。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具备:摩擦联接构件1、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电磁阀)、切换阀3(油压控制阀)、控制阀4、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5。
所述摩擦联接构件1是在切换阀3选择联接构件压力Pc时、利用联接构件压力Pc进行联接;在切换阀3选择释放时、将联接构件压力Pc释放掉的变速构件,为油压带制动器或油压多板离合器或油压多板制动器等。
上述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设置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阀组件的阀座上,由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构成。上述第一电磁阀21以由图外的先导阀产生的先导压Pp(一定压)为元压,通过施加来自变速器控制组件5的第一电磁电流ISOL1(例如,驱动频率800Hz的负载驱动电流)而产生向切换阀3的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ソレノイド圧)PSOL1。上述第二电磁阀22与第一电磁阀21同样地,以先导阀压Pp为元压,通过施加来自变速器控制组件5的第二电磁电流ISOL2产生向切换阀3的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
上述切换阀3是将来自第一电磁阀21的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来自第二电磁阀22的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作为动作信号压而进行滑阀31的切换动作的阀。当对该切换阀3供给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时,滑阀31向如图1的左方向从右侧阀孔端面32的位置行进到与左侧阀孔端面33接触的位置,将摩擦联接构件1的联接构件压力释放。
上述控制阀4是将来自图外的线性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作为动作信号压、将来自图外的管路压控制阀的管路压PL作为元压而对向上述摩擦联接构件1的联接构件压力Pc进行控制的调压滑阀。该控制阀4进行如下的油压控制,即,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越高、向摩擦联接构件1的联接构件压力Pc越高。
如图1所示,向上述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5输入来自点火开关6、断路开关7、AT油温传感器8、发动机转速传感器9、节气门传感器10、涡轮转速传感器11、车速传感器12、其他传感器·开关类13的传感器信号及开关信号。
在该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5中,通过使基于节气门开度和车速的运动点在预先设定的换挡程序图(例如,前进7速的换挡程序图)上横切升挡线或降挡线,进行输出变速开始指令的变速控制处理。另外,对应于根据变速开始指令或涡轮转速(AT输入转速)和车速(AT输出转速)求出的齿轮齿数比Gr的变化等,进行变速过渡期的联接构件压力指令值的运算处理。该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5作为初始处理,进行将附着在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的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的异物除去控制处理。
图2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作为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适用的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的一例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上述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具备:阀壳体201、阀电磁线圈202、柱塞203、阀主体204、阀座205、弹簧206、垫片207、柱塞轴承208、阀主体轴承209、第一轴承支承架210、第二轴承支承架211、垫片支承架212、阀盖213、安装凸缘214、第一密封环215、第二密封环216、先导压口217、电磁阀调节压力口218、排出口219。另外,作为柱塞轴承208和阀主体轴承209,例如使用PTFE等塑料材料。
该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经由安装凸缘214固定在形成有电磁阀调节压力油路221的控制阀组件的阀体222上。如图2所示,在向该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的电磁线圈202施加的电磁电流ISOL为零时,一体的柱塞203和阀主体204在图中的下方向上承受弹簧206的作用力,成为阀主体204和阀座205压接的阀关闭状态。在该阀关闭的状态下,没有来自排出口219的排油量,来自先导压口217的先导压Pp直接导向电磁阀调节压力口218,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成为最高压力(常规高程)。
而且,若提高向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的电磁线圈202施加的电磁电流ISOL,则一体的柱塞203和阀主体204抵抗弹簧206的作用力而利用磁吸引力向图面上方移动,阀主体204自阀座205离开并成为阀打开状态。此时的阀开度为取决于电磁电流ISOL的磁吸引力越高其值越大的开度,通过增加来自排出口219的排油量来降低来自电磁阀调节压力口218的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即,电磁电流ISOL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的输入输出特性为电磁电流ISOL越高、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越低的特性。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自动变速器控制组件5进行的异物除去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以下,对各步骤进行说明(异物除去控制机构)。
在步骤S301中,通过来自点火开关6的开关信号判断点火开关6是否为ON(接通)。为“是”(点火起动开关ON)时,向步骤S302进行;为“否”(点火起动开关OFF(断开))时,反复进行步骤S301的判断(油压产生条件)。
在步骤S301中判断点火开关6为ON之后,在步骤S302中,判断来自发动机转速传感器9的发动机转速Ne是否为450rpm以上,为“是”(Ne≥450rpm)时,向步骤S303进行;为“否”(Ne<450rpm)时,返回步骤S301(油压产生条件)。
即,通过在步骤S301检测发动机启动、在步骤S302检测发动机在完全爆炸状态下达到怠速空转区域,确认通过来自被发动机驱动的油泵的喷出油,可产生能够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油压。
在步骤S302中判断发动机转速Ne为450rpm之后,在步骤S303中,判断断路开关7是否正常,为“是”(断路开关正常)时,向步骤S304进行;为“否”(断路开关异常)时,返回步骤S301(车辆停止条件)。
在步骤S303中判断为断路开关7正常之后,在步骤S304中,根据来自断路开关7的开关信号判断所选择的挡位是否为P挡(停车挡)或N挡(空挡),为“是”(P、N挡)时,向步骤S305进行;为“否”(P、N挡以外)时,返回步骤S301(车辆停止条件)。
即,通过将来自正常的断路开关7的开关信号表示为P挡或N挡来判断车辆位于停止状态。
在步骤S304中判断所选择的挡位为P挡或N挡之后,在步骤S305中,根据来自AT油温传感器8的传感信号判断AT油温ATF是否为-18℃≤ATF≤MAX,为“是”(-18℃≤ATF≤MAX)时,向步骤S306进行;为“否”(-18℃>ATF)时,返回步骤S301(油粘度适度条件)。
在步骤S305中判断AT油温ATF为-18℃≤ATF≤MAX之后,在步骤S306中,在使延迟器工作的同时,判断延迟器时间值是否达到了0.6sec以上,为“是”(延迟器时间值≥0.6sec)时,向步骤S307进行;为“否”(延迟器时间值<0.6sec)时,反复步骤S306中的判断。
在步骤S306中判断为延迟器时间值≥0.6sec之后,在步骤S307中,判断作为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选择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还是选择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在选择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时,向步骤S308进行;在选择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时,向步骤S312进行。
另外,在初始设定中,作为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设定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
在步骤S307中判断选择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或在步骤S310中开始异物除去控制之后未经过0.7sec之后,在步骤S308中,进行基于如下的组合处理的第一异物除去模式并且继续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进行而向步骤S309进行,上述组合处理为:从第一电磁阀21侧的异物除去控制(0.3sec)暂时停止(0.1sec),向第二电磁阀22侧的异物除去控制(0.3sec)进行。
在步骤S308中进行第一异物除去模式之后,在步骤S309中,判断强制结束条件是否成立,为“是”(强制结束条件成立)时,向步骤S311进行;为“否”(强制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向步骤S310进行。
在此,当在步骤S308中开始进行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时,再次反复进行控制开始条件的开关接通条件(步骤S301)、发动机转速条件(步骤S302)、点火开关正常条件(步骤S303)、挡位条件(步骤S304)以及AT油温条件(步骤S305)的判断。并且,若在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条件不成立,则判断为强制结束条件成立。
在步骤S309中判断强制结束条件不成立之后,在步骤S310中,判断在步骤S308中开始异物除去控制之后是否经过了0.7sec,为“是”(控制开始之后经过了0.7sec)时,向步骤S317进行;为“否”(控制开始之后未经过0.7sec)时,向步骤S308进行。
在步骤S309中判断为强制结束条件成立之后,在步骤S311中,将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从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置换成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向步骤S317进行。
判断在步骤S307中选择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或步骤S314中开始异物除去控制之后未经过037sec之后,在步骤S312中,进行基于如下的组合处理的第二异物除去模式,并且继续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而向步骤S313进行,所述组合处理为:从第二电磁阀22侧的异物除去控制(0.3sec)暂时停止(0.1sec)而向第一电磁阀21侧的异物除去控制(0.3sec)进行。
在步骤S312中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之后,在步骤S313中,判断强制结束条件是否成立,为“是”(强制结束条件成立)时,向步骤S315进行;为“否”(强制结束条件不成立)时,向步骤S314进行。
在此,当在步骤S312开始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则再次反复进行控制开始条件的开关接通条件(步骤S301)、发动机转速条件(步骤S302)、点火开关正常条件(步骤S303)、挡位条件(步骤S304)以及AT油温条件(步骤S305)的判断。而且,若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条件不成立,则判断为强制结束条件成立。
在步骤S313中判断为强制结束条件不成立之后,在步骤S314中判断在步骤S312开始异物除去控制之后是否经过了0.7sec,为“是”(从控制开始经过了0.7sec)时,向步骤S316进行;为“否”(控制开始后未经过0.7sec)时,返回步骤S312。
在步骤S313中判断为强制结束条件成立之后,在步骤S315中,将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从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置换成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向步骤S317进行。
步骤S314中判断为开始异物除去控制之后经过了0.7sec后,在步骤S316中,将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从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置换成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向步骤S317进行。
在步骤S310中判断为开始异物除去控制之后经过了0.7sec,或在步骤S311中向FLGM=2置换、或在步骤S315或步骤S316中向FLGM=1置换之后,在步骤S317中进行电磁线圈通常控制。在该通常控制中,算出得到所希望的目标电流的负载比,对两电磁阀21、22的电磁线圈202施加指定频率(800Hz)的负载指令值的高频驱动电流。
接着,对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以电磁阀调节压力为动作信号压的阀中产生空心捶打声音的机理”进行说明,然后将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作用分为“时间结束条件成立的异物除去控制作用”、“强制结束条件成立的异物除去控制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电磁阀调节压力为动作信号压的阀中产生空心捶打声音的机理]
图4是表示作为异物的污物(“污染物”的简称)侵入线性电磁阀的阀开闭部的污物粘附模式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将作为异物侵入线性电磁阀的阀开闭部的污物除去的污物除去模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以来自两个线性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的切换阀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平衡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通过同时驱动两个线性电磁阀而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变化的时间图。图8是表示在通过同时驱动两个线性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由于切换阀的滑阀动作而产生空心捶打声音的状态的滑阀动作说明图。
例如,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在向电磁线圈的电磁电流为零时通过关闭阀而输出高压,在该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阀内部的阀主体与阀座之间容易侵入污物。其原因是,向电磁线圈施加的电磁电流为高频驱动电流,油在阀开闭部产生脉动,在电磁电流为零时,油在阀开闭部滞留。并且,在阀主体与阀座之间侵入污物且成为污物粘附模式的情况下,产生被供给的先导压经由由于侵入污物而形成的阀主体与阀座的间隙被释放、电磁阀调节压力成为零的现象。因此,需要及时将侵入的污物排除,使线性电磁阀的正常油压控制功能恢复。
对此,在特开2005-54970号公报中,以有效地除去侵入到线性电磁阀的阀开闭部的污物为目的而提出有如下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作为对电磁线圈施加的电磁电流,最大值、最小值的电流指令值反复交替进行而赋予矩形波电流(例如驱动频率50Hz、指令电流0.5A的负载驱动电流),如图5所示,使阀主体往复运动,将阀主体与阀座的开口宽度扩大,与此时流动的油(先导压)一同将污物向排出口排出。
但是,现有的装置在异物除去控制时施加通过使最大电流值和最小电流值反复交替的低频而产生的矩形波电流,与通常控制时相比,阀座与阀主体的间隙变大而将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因此,如图6所示,在具有以来自两个线性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PSOL2作为动作信号压的切换阀的情况下,在同时驱动两个线性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PSOL2脉动大,由此,产生切换阀的滑阀反复向阀孔端面撞击的现象。下面,说明其原因。
首先,作用于切换阀的滑阀左边的力,如图6所示,
左边作用力=d32×π/4×Pp+Fsp。
另一方面,作用于切换阀的滑阀右边的力,如图6所示,
右边作用力=(d12-d22)×π/4×PSOL1+d22×π/4×PSOL2
即,切换阀的滑阀中下述的平衡式(1)成立,
d33×π/4×Pp+Fsp=(d12-d22)×π/4×PSOL1+d22×π/4×PSOL2...(1)
该平衡式(1)中,由于先导压Pp和弹力Fsp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左边作用力中仅仅发生微小的变动。但是,右边作用力通过得到大的脉动的异物除去控制而使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PSOL2发生大幅度变动,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PSOL2通过协合效果成为小的压力时,表示如下关系:
d32×π/4×Pp+Fsp>(d12-d22)×π/4×PSOL1+d22×π/4×PSOL2...(1′)
在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PSOL2通过协合效果而成为大的压力时,表示如下关系:
d32×π/4×Pp+Fsp<(d12-d22)×π/4×PSOL1+d22×π/4×PSOL2...(1″)
即,在通过同时驱动两个线性电磁阀而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如图7所示,假想线所示的左边作用力以小的变动幅度推移。而实线所示的右边作用力的变动幅度大,且右边作用力与左边作用力在多个部位交叉。即,在右边作用力>左边作用力时,如图8的上部所示,将切换阀的滑阀向左侧阀孔端面靠压,在右边作用力<左边作用力时,如图8的下部所示,将切换阀的滑阀向右侧阀孔端面靠压。
因此,自右侧阀孔端面离开的滑阀在与右侧阀孔端面强硬接触时产生空心捶打声音(敲击声音)。对该空心捶打声音来说,若在车辆行驶中,由于与其他的噪音纷乱在一起而感觉不到,但异物除去控制处理通常在车辆停止的发动机启动时作为初始化处理进行,因此当在低噪音环境中产生滑阀的空心捶打声音,则对车内的乘员来说,作为噪音而感觉到空心捶打声音。
[时间结束条件成立的异物除去控制作用]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第一电磁电流和第二电磁电流的驱动电流特性图。图10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以第一电磁阀侧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变化的时间图。图11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以第二电磁阀侧进行异物除去控制时的左边作用力和右边作用力的变化的时间图。图12是表示当使两个线性电磁阀中的一方进行异物除去控制、使另一方进行最大压力辅助控制时在切换阀不产生空心捶打声音的滑阀动作说明图。
由于时间结束条件的成立,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为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当异物除去控制的各开始条件全部成立时,在图3的流程图中按照步骤S301→步骤S302→步骤S303→步骤S304→步骤S305→步骤S306进行,在步骤S306中,使延时器进行动作,并且判断延时器时间值是否达到0.6sec以上。而且,当延时器时间值达到0.6sec以上时,从步骤S306向步骤S307→步骤S308→步骤S309→步骤S310进行。而且,只要强制结束条件不成立,直至自异物除去控制开始后经过0.7sec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308→步骤S309→步骤S310的流程,在步骤S308中,通过从第一电磁阀21侧的异物除去控制暂时停止、向第二电磁阀22侧的异物除去控制进行的组合处理,进行第一异物除去模式。
即,从开始第一异物除去模式到经过第一设定时间(0.3sec)期间,如图9的第一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电磁线圈202施加矩形波电流的异物除去控制,所述矩形波电流使柱塞203相对于第一电磁线圈21往复运动、即矩形波电流是以驱动频率50Hz、指令电流0.5A反复进行最大电流指令值0.8A和最小电流指令值0A的负载驱动电流。在该异物除去控制进行的同时,如图9的第二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第二电磁阀22的电磁线圈202施加零电流(=0A)的最大压力辅助控制。
然后,在从第一设定时间的经过时刻起经过第二设定时间(0.1sec)期间,如图9的第一电磁电流特性和第二电磁电流特性所示,通过对两电磁阀21、22施加零电流(=0A),暂时停止异物除去控制。通过该暂时停止,抑制油压的脉动。
接着,在从第二设定时间的经过时刻起经过第三设定时间(0.3sec)期间,如图9的第二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电磁线圈202施加矩形波电流的异物除去控制,该矩形波电流使柱塞203相对于第二电磁阀22往复运动,是以驱动频率50Hz、指令电流0.5A反复进行最大电流指令值0.8A和最小电流指令值0A的负载驱动电流。在进行该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如图9的第一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第一电磁阀21施加零电流(=0A)的最大压力辅助控制。
另外,在步骤S310中,从在步骤S308开始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之后,经过将第一设定时间(0.3sec)、第二设定时间(0.1sec)及第三设定时间(0.3sec)相加的时间即0.7sec时,从步骤S310向步骤S317进行。在步骤S317中,向电磁线圈通常控制转换。
如上所示,时间结束条件成立的异物除去控制中,在对第一电磁阀21的电磁线圈202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对第二电磁阀22的电磁线圈202维持施加以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为最大压(=先导压Pp)的电流(=0A)。
因此,即使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因为施加矩形波电流而发生变动,也可保持如下关系:
d32×π/4×Pp+Fsp<(d12-d22)×π/4×PSOLI+d22×π/4×PSOL2...(1")
因此,如图10所示,在通过施加矩形波电流而只驱动第一电磁阀21的情况下,假想线所示的左边作用力以小幅度推移。而实线所示的右边作用力与左边作用力特性相比,只在上侧的区域大幅度变动。
另外,在对第二电磁阀22的电磁线圈202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相对第一电磁阀21的电磁线圈202维持施加以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为最大压(=先导压Pp)的电流(=0A)。
因此,即使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因为施加矩形波电流而发生变动,也可保持如下关系:
d32×π/4×Pp+Fsp<(d12-d22)×π/4×PSOL1+d22×π/4×PSOL2...(I")
因此,如图11所示,在通过施加矩形波电流而只驱动第二电磁阀22的情况下,假想线所示的左边作用力以小幅度推移。而实线所示的右边作用力与左边作用力特性相比,只在上侧的区域大幅度变动。
而且,例如在第一电磁阀21的异物除去控制时,在第一电磁阀21侧使油发生大脉动,由此使柱塞203往复运动,使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异物脱离并有效地除去异物。同时,在第二电磁阀22侧,进行输出最大压的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的辅助控制,由此确保右边作用力>左边作用力的关系。
其结果是,如图12的上部所示,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为低压时,向左侧阀孔端面33压靠切换阀3的滑阀31。如图12的下部所示,在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为高压时,向左侧阀孔端面33压靠切换阀3的滑阀31,由此防止在切换阀3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另外,在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时,也表示与第一电磁阀21的异物除去控制时相同的作用,无论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为低压还是高压,通过向左侧阀孔端面33压靠切换阀3的滑阀31,防止在切换阀3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强制结束条件成立的异物除去控制作用]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中第二异物除去模式的第一电磁电流和第二电磁电流的驱动电流特性图。
在进行上述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例如挡位从N挡切换到D挡且强制结束条件成立时,在图3的流程图中成为向步骤S308→步骤S309→步骤S311→步骤S317进行的流程,在步骤S311中,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从第一异物除去模式FLGM=1置换为第二异物除去模式FLGM=2。
因此,在下次处理中,当异物除去控制的各开始条件全部成立时,在图3的流程图中,向步骤S301→步骤S302→步骤S303→步骤S304→步骤S305→步骤S306进行,在步骤S306中,在使延时器动作的同时判断延时器时间值是否为0.6sec以上。而且,若延时器时间值为0.6sec以上,则从S306向步骤S307→步骤S312→步骤S313→步骤S314进行。而且,只要强制结束条件不成立,在从异物除去控制开始经过0.7sec之前,反复进行向步骤S312→步骤S313→步骤S314进行的流程,在步骤S312中,通过从第二电磁阀22侧的异物除去控制暂时停止而向第一电磁阀21侧的异物除去控制进行的组合处理,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
即,在从第二异物除去模式开始后经过第一设定时间(0.3sec)期间,如图13的第二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电磁线圈202施加矩形波电流的异物除去控制,所述矩形波电流使柱塞203相对于第二电磁阀22往复运动,是以驱动频率50Hz、指令电流0.5A反复进行最大电流指令值0.8A和最小电流指令值0A的负载驱动电流。在进行该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如图13的第一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第一电磁阀21的电磁线圈202施加零电流(=0A)的最大压力辅助控制。
接着,如图13的第一电磁电流特性和第二电磁电流特性所示,在从第一设定时间的经过时刻经过第二设定时间(0.1sec)的期间,对两电磁阀21、22施加零电流(=0A),由此暂时停止异物除去控制。通过该暂时停止,抑制油压的脉动。
接着,如图13的第一电磁电流特性所示,在从第二设定时间的经过时刻经过第三设定时间(0.3sec)的期间,进行对电磁线圈202施加矩形波电流的异物除去控制,该矩形波电流使柱塞203相对于第一电磁阀21往复运动,是以驱动频率50Hz、指令电流0.5A反复进行最大电流指令值0.8A和最小电流指令值0A的负载驱动电流。在进行该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如图13的第二电磁电流特性所示,进行对第二电磁阀22施加零电流(=0A)的最大压力辅助控制。
而且,在步骤S312开始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之后,在步骤S314中,若经过将第一设定时间(0.3sec)、第二设定时间(0.1sec)及第三设定时间(0.3sec)相加后的时间即0.7sec,则从步骤S314向步骤S316进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从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2置换为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1,进而向步骤S317进行,在步骤S317中,转换到电磁线圈通常控制。
另外,在进行上述第二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例如挡位从N挡切换到D挡且强制结束条件成立时,在图3的流程图中,成为向步骤S312→步骤S313→步骤S315进行的流程,在步骤S315中,异物除去模式标志FLGM从第二异物除去模式FLGM=2置换为第一异物除去模式FLGM=1。
如上所示,若在进行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强制结束条件成立,则下次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另外,若在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强制结束条件成立,则下次进行第一异物除去模式的异物除去控制。
因此,例如在第一异物除去模式下只进行了第一电磁阀21的异物除去控制、但由于强制结束而不进行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的情况下,在下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通过选择第二异物除去模式,能够优先地进行本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不进行的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
同样,例如在第二异物除去模式下只进行了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但由于强制结束而不进行第一电磁阀21的异物除去控制的情况下,在下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通过选择第一异物除去模式,能够优先地进行本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不进行的第一电磁阀21的异物除去控制。
这样,在强制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下次优先地进行在本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不进行的可能性高的电磁阀的异物除去控制,因此,例如在强制结束连续发生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只进行一方第一电磁阀21的异物除去控制,而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在多次中都不进行的状况,能够可靠地对两个电磁阀21、22进行异物除去控制。
接着,说明效果。
实施例1的电磁阀控制装置能够得到下述列举的效果。
(1)电磁阀控制装置,具备:电磁阀2,其具有通过施加电流ISOL驱动柱塞203的电磁线圈202,所述柱塞203对电磁阀调节压力口218与排出口219的连通进行控制;油压控制阀(切换阀3),其将来自上述电磁阀2的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作为滑阀31的动作信号压;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其在异物除去控制时,通过对上述电磁线圈202施加使上述柱塞203往复运动的矩形波电流,将附着在上述电磁阀2的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其中,作为上述电磁阀2,设置输出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的第一电磁阀21、和输出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的第二电磁阀22。上述油压控制阀(切换阀3)将上述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上述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作为滑阀31的动作信号。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在对上述第一电磁阀21和上述第二电磁阀22中的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202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对另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202维持施加使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为最大压力区域的电流。因此,在异物除去控制时,与对两电磁阀21、22中的一个阀的异物除去控制协同而对另一阀进行辅助控制,由此有效地除去异物,并且能够防止在油压控制阀(切换阀3)产生空心捶打声音。
(2)上述油压控制阀(切换阀3)相对于从上述滑阀31的一端侧作用的滑阀作用力,从上述滑阀31的另一端侧作用基于上述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上述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的滑阀作用力。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在异物除去控制时,利用超过来自一端侧的滑阀作用力的另一端的滑阀作用力,将所述滑阀31向一端侧压靠。因此,将油压控制阀(切换阀3)的滑阀31维持在向一端侧压靠的状态,不产生空心捶打声音,能够进行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
(3)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在异物除去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后,在对上述第一电磁阀21和上述第二电磁阀22中的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另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接着,暂时停止两电磁阀21、22的异物除去控制,继而在对另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因此,通过暂时停止异物除去控制,抑制油压的脉动,并且能够连续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
(4)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在从油压产生条件(步骤S301、302)、车辆停止条件(步骤S303、304)、油粘度适度条件(步骤S305)全部成立的状态经过设定时间时,判定为控制开始条件成立(在步骤S306中为“是”),开始异物除去控制。因此,不会因为车辆停止条件的成立而对通常控制造成影响,而且,通过油压产生条件和油粘度适度条件的成立,能够在确保异物除去效果的最合适的条件下开始异物除去控制。
(5)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将第一设定时间(0.3sec)、第二设定时间(0.1sec)及第三设定时间(0.3sec)相加后的时间作为异物除去控制时间(0.7sec),在从控制开始后经过异物除去控制时间时,则判定为时间结束条件成立,结束异物除去控制(步骤S310或步骤S341中为“是”),其中:在第一设定时间(0.3sec)对上述第一电磁阀21和上述第二电磁阀22中的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另一方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辅助控制;在第二设定时间(0.1sec)暂时停止两电磁阀21、22的异物除去控制;在第三设定时间(0.3sec)对另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同时,对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辅助控制。因此,当经过两个异物除去控制必要时间和暂时停止必要时间时,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的异物除去控制。
顺便提一下,由于在自异物除去控制开始的0.035sec确认油压上升,所以将0.3sec作为进行有效的异物除去的时间是足够的。另外,由于在0.1左右确认异物除去控制对油脉动的抑制,所以将0.1sec作为暂时停止时间,在以短时间结束为目标的情况下为适当的时间。
(6)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在开始异物除去控制后,与异物除去控制同时进行上述油压产生条件、车辆停止条件以及油粘度适度条件各条件的判断,在时间结束条件成立之前,若任一个条件不成立,则在判断为条件不成立的判定时刻强制结束异物除去控制(在步骤S309或步骤S313中为“是”)。因此,在异物除去控制中控制最佳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不能确保异物除去效果的状况下的异物除去控制继续,并且通过立即强制结束异物除去控制来避免通常控制的开始延迟。
(7)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具有:第一异物除去模式,其基于如下的组合处理而实现,即,从第一电磁阀21侧的异物除去控制暂时停止而向第二电磁阀22侧的异物除去控制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其基于如下的组合处理而实现,即,从第二电磁阀22侧的异物除去控制暂时停止而向第一电磁阀21侧的异物除去控制进行。在上述第一异物除去模式下进行的本次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进行了强制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09中为“是”),在下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选择第二异物除去模式(步骤S311),在上述第二异物除去模式进行的本次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进行了强制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13中为“是”),在下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选择第一异物除去模式(步骤S315)。因此,由基本的异物除去模式能够避免之后进行的电磁阀的异物除去控制在多次都不进行的状况,能够可靠地对两个电磁阀21、22进行异物除去控制。
(8)上述电磁阀为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其向电磁线圈202的电磁电流ISOL为零时将阀关闭,并将先导压Pp直接作为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随着向电磁线圈202的电磁电流ISOL增高,增加排油量,使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下降。上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图3)在辅助控制单个电磁阀时、以及暂时停止两电磁阀21、22的异物除去控制时(步骤S308、步骤S312),使向上述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的电磁线圈202的电磁电流ISOL为零。因此,虽然为异物容易附着在阀开闭部的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但在从最大压力辅助控制开始到暂时停止的结束期间,或从暂时停止开始到最大压力辅助控制结束期间,只要维持电磁电流ISOL为零即可,能够简单地进行与异物除去控制协同进行的辅助控制。
(9)上述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设置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阀组件的阀体222上。上述油压控制阀为切换阀3,若从所述第一电磁阀21和所述第二电磁阀22供给动作信号压即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则所述油压控制阀切换到将摩擦联接构件1的联接构件压力释放的一侧。因此,在变速时需要切换到将摩擦联接构件1的联接构件压力释放的一侧时,由于异物的附着,至少不供给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1和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PSOL2中的一方,故而能够避免产生摩擦联接构件1的联接构件压力不被释放的现象。
以上,基于实施例1对本发明的电磁阀控制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有关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例1,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的各权项的发明宗旨,可进行设计的变更或增加等。
实施例1中表示了作为电磁阀使用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的例子。但是,如果是可成为污物粘附模式的电磁阀,则也可以是使用常规低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2或其他结构的电磁阀。
实施例1中表示了两个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从一方向对油压控制起作用的例子。但是在异物除去控制时,如果通过进行辅助控制能够将油压控制阀的滑阀压靠在阀端面,则也可以是两个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各自的动作信号压从不同的两个方向起作用的例子。
实施例1中表示了两个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对油压控制阀起作用的例子。但是也能够在三个以上的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对油压控制阀起作用的情况下应用,此时,将电磁阀分成两组,分成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在实施例1中,作为油压控制阀表示了切换阀的例子,但也可以将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动作信号压,根据电磁阀调节压力控制输出油压的调压阀。
实施例1中表示了在异物除去控制时,作为辅助控制进行最大压力辅助控制的例子。但是,只要是能够将滑阀压靠在一端侧的控制,则也可以包括不使电磁阀调节压力为最大压,而使电磁阀调节压力为最大压力区域的辅助控制。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实施例1表示了在发动机车用自动变速器上应用电磁阀控制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电磁阀控制装置也能够在发动机车用无级变速器或混合车用变速器或电气机动车变速器等上应用。另外,如果是具备以多个电磁阀调节压力为滑阀的动作信号的油压控制阀和多个电磁阀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则不限于车辆装载的油压设备,也能够应用在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油压设备类上。

Claims (9)

1、一种电磁阀控制装置,具备:
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根据施加电流来驱动柱塞的电磁线圈,所述柱塞对电磁阀调节压力口与排出口的连通进行控制;
油压控制阀,其将来自所述电磁阀的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滑阀的动作信号压;
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其在异物除去控制时,通过对所述电磁线圈施加使所述柱塞往复运动的矩形波电流,将附着在所述电磁阀的阀开闭部的异物除去,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磁阀,设置输出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的第一电磁阀、和输出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的第二电磁阀,
所述油压控制阀以所述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作为滑阀的动作信号压,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施加除去异物的矩形波电流时,对另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维持施加使电磁阀调节压力为最大压力区域的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压控制阀相对于从所述滑阀的一端侧作用的滑阀作用力,从所述滑阀的另一端侧作用基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的滑阀作用力,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异物除去控制时,利用超过一端侧的滑阀作用力的另一端侧的滑阀作用力,将所述滑阀向一端侧压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异物除去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后,在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另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接着,暂时停止两电磁阀的异物除去控制,之后,在对另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从油压产生条件、车辆停止条件、油粘度适度条件全部都成立的状态经过设定时间,则判定为控制开始条件成立,并且开始异物除去控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将第一设定时间、第二设定时间、第三设定时间相加后的时间作为异物除去控制时间,在从控制开始后经过异物除去控制时间,则判定为时间结束条件成立,结束异物除去控制,其中: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另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在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暂时停止两电磁阀的异物除去控制;在所述第三设定时间对另一电磁阀进行异物除去控制的同时、对一电磁阀进行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开始异物除去控制后,与异物除去控制同时进行所述油压产生条件、车辆停止条件以及油粘度适度条件各条件的判断,在时间结束条件成立之前,若任一个条件不成立,则在判断为条件不成立的时刻强制结束异物除去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具有:第一异物除去模式,其基于如下的组合处理而实现,即,从第一电磁阀侧的异物除去控制暂时停止而向第二电磁阀侧的异物除去控制进行;第二异物除去模式,其基于如下的组合处理而实现,即,从第二电磁阀侧的异物除去控制暂时停止而向第一电磁阀侧的异物除去控制进行,
在所述第一异物除去模式下进行的本次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进行了强制结束的情况下,在下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选择第二异物除去模式,在所述第二异物除去模式进行的本次异物除去控制的中途进行了强制结束的情况下,在下次的异物除去控制中选择第一异物除去模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为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其在向电磁线圈的电磁电流为零时将阀关闭,将先导压直接作为电磁阀调节压力,且随着向电磁线圈的电磁电流增高,增加排油量,使电磁阀调节压力下降,
所述异物除去控制机构在最大压力区域辅助控制单个电磁阀时、以及暂时停止两电磁阀的异物除去控制时,使向所述常规高程型双向线性电磁阀的电磁线圈的电磁电流为零。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设置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阀组件的阀体上,
所述油压控制阀为切换阀,若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供给动作信号压即第一电磁阀调节压力和第二电磁阀调节压力,所述油压控制阀切换到将摩擦联接构件的联接构件压力释放的一侧。
CN2009101262301A 2008-03-13 2009-03-09 电磁阀控制装置 Active CN101532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3467/08 2008-03-13
JP2008063467A JP4550912B2 (ja) 2008-03-13 2008-03-13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2585A true CN101532585A (zh) 2009-09-16
CN101532585B CN101532585B (zh) 2012-11-28

Family

ID=4095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2301A Active CN101532585B (zh) 2008-03-13 2009-03-09 电磁阀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51815B2 (zh)
JP (1) JP4550912B2 (zh)
KR (1) KR101511794B1 (zh)
CN (1) CN101532585B (zh)
DE (1) DE1020090085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593A (zh) * 2016-07-12 2019-03-15 加特可株式会社 线性电磁阀
CN111795143A (zh) * 2019-04-03 2020-10-20 奥迪股份公司 运行机动车传动装置的液压阀的方法和机动车传动装置
CN114341530A (zh) * 2019-10-09 2022-04-12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644B (zh) * 2011-10-18 2013-02-2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磁阀的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JP6622483B2 (ja) * 2015-05-11 2019-1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油圧制御装置
WO2018016518A1 (ja) 2016-07-19 2018-01-2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調圧弁の制御装置
JP7151102B2 (ja) * 2018-03-08 2022-10-12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249775B2 (ja) * 2018-12-26 2023-03-3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流体圧駆動装置及び流量制御弁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0892A (en) * 1964-11-23 1969-10-07 Monsanto Co Pulsed solenoid control valve
JPS5241920A (en) * 1975-09-30 1977-03-31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magnetic valve*
JPS5940077A (ja) * 1982-08-27 1984-03-05 Aisin Warner Ltd 3ウエイ式ソレノイド弁
JP3466061B2 (ja) * 1997-09-02 2003-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AU3597900A (en) * 1999-02-19 2000-09-04 Automatic Switch Company Extended range proportional valve
JP4261024B2 (ja) * 2000-05-17 2009-04-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シルティング防止制御装置
JP2002030910A (ja) * 2000-07-21 2002-01-31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7104522B2 (en) * 2002-10-02 2006-09-1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king-resistant shaft/bushing mechanism for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JP2005054970A (ja) 2003-08-07 2005-03-03 Jatco Ltd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バルブ制御装置
JP3938578B2 (ja) * 2004-11-15 2007-06-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流体制御用電磁弁
JP2007315475A (ja) * 2006-05-25 2007-12-0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4771164B2 (ja) 2006-09-08 2011-09-14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ジアリルジアルキルアンモニウムアルキルサルフェイトと(メタ)アクリルアミド類と二酸化イオウとの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67502B2 (ja) * 2007-03-06 2009-1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593A (zh) * 2016-07-12 2019-03-15 加特可株式会社 线性电磁阀
CN109477593B (zh) * 2016-07-12 2020-06-16 加特可株式会社 线性电磁阀
CN111795143A (zh) * 2019-04-03 2020-10-20 奥迪股份公司 运行机动车传动装置的液压阀的方法和机动车传动装置
CN111795143B (zh) * 2019-04-03 2021-11-23 奥迪股份公司 运行机动车传动装置的液压阀的方法和机动车传动装置
US11542965B2 (en) 2019-04-03 2023-01-03 Audi Ag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draulic valve of a hydraulic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device as well as a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4341530A (zh) * 2019-10-09 2022-04-12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98708A (ko) 2009-09-17
CN101532585B (zh) 2012-11-28
DE102009008542A1 (de) 2009-09-17
US20090229673A1 (en) 2009-09-17
JP2009216228A (ja) 2009-09-24
KR101511794B1 (ko) 2015-04-13
JP4550912B2 (ja) 2010-09-22
US8151815B2 (en) 2012-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2585B (zh) 电磁阀控制装置
CN102713351B (zh) 用于控制变速机构端负载作用力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52734B (zh) 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3363102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1994821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1846182B (zh) 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69332B (zh) 车辆的行驶控制装置
CN101846177A (zh) 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92103B (zh) 用于控制自动变速器启动离合器的控制阀设置
CN101846183B (zh) 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46178A (zh) 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JPH1182724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6564492A (zh) 一种换挡转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tcu
CN105172783B (zh) 车辆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04364131B (zh) 车辆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方法
DE102004034019A1 (de)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1178119A (zh) 液力机械传动工程机械自动换挡变速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531511B (zh) 带副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4024700A (zh) 自动变速器及其起步时控制方法
CN106838298B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05556180B (zh) 带副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8757916B (zh) 一种轮式拖拉机自动换挡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30698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7117161B (zh) 一种正转矩升档方法
CN101275669B (zh) 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SSAN MO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09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JATCO Ltd.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JAT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