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9546A - 热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热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9546A
CN101529546A CNA2007800399132A CN200780039913A CN101529546A CN 101529546 A CN101529546 A CN 101529546A CN A2007800399132 A CNA2007800399132 A CN A2007800399132A CN 200780039913 A CN200780039913 A CN 200780039913A CN 101529546 A CN101529546 A CN 101529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n
bimetallic element
pair
thermal protecto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99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9546B (zh
Inventor
武田秀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9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18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using cantilevered bimetallic snap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在通过尽可能地使由通电产生的发热的影响最小化从而能够通过更大的电流的热保护器中,将可动板(28)的后端部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的一端,将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16a、16b)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另一端。在端子(16a、16b)的固定部形成有固定接点(18a、18b),与该固定接点(18a、18b)对置地配置可动板(28)的可动接点(21)。卡合在可动板(28)的中央的双金属元件(27)设定成在常温下朝上方呈凸状,以预定的接触压力将可动接点(21)压接在固定接点(18)上。双金属元件(27)整体由反转区域(27-1)形成,该反转区域(27-1)由于在热保护器的未图示的外壳内的配置空间中,完全没有与箭头a、b、c、d和e所示的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的区域(16-1)重叠的部分,因此不会受到通电路径的焦耳热的影响。

Description

热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知温度和过电流来截止电流的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以往,热保护器(thermal protector)构成为通过双金属元件(bimetalelement)的反转动作来截止通电路径。进而,双金属元件自身或者与双金属元件联动的可动板形成了与通电路径的截止相关的通电部。
因此,无论与截止相关的接点的位置位于何处,在从一个端子流动至另一端子的电流路径中,必然形成双金属元件的部分由于通电所产生的焦耳热引起自发热的构造。
因此,双金属元件不仅由于周围温度的影响而动作,而且会由于双金属元件自身产生的焦耳热的影响而动作,经常产生在本来不需要截止的较低周围温度下发生截止动作的不良情况。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提出有除了接点部以外不在双金属元件上形成通电部的热保护器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许第3724178号(日本特开平11-260221号公报))。
图1是示出这种除了接点部以外不在双金属元件上形成通电部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该热保护器1中,平板状的两根固定电极2和3前后贯通作为支承部件的树脂体4的下方,并支承在该树脂体4上。
在两根固定电极2和3的一个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固定接点5和6,在从树脂体4朝与固定接点5和6相反的方向导出的固定电极2和3的另一端部上分别连接有导线7和8。
并且,可动电极支承板9的一端固定在树脂体4的面上,该树脂体4的面位于两根固定电极2和3的具有固定接点5和6的端部侧的上方。进而,通过热进行反转动作的双金属元件10的一端固定并支承在该可动电极支承板9上。
并且,在双金属元件10的另一端上,在与固定接点5和6对置的位置设有一个可动接点11。
对于该热保护器1,在常温下,如图1所示,双金属元件10的可动接点11压接在固定接点5和6上。由此,在导线7和导线8之间经由固定电极2、固定接点5、可动接点11、固定接点6、固定电极3形成了通电路径。
进而,该热保护器1构成为:在周围温度成为预定温度以上时,双金属元件10进行反转动作,从而可动接点11从固定接点5和6离开,形成于导线7和导线8之间的通电路径被截止。
然而,从图1可以清楚,位于固定接点5、6与树脂体4之间的固定电极2、3是通电区域,该通电区域与双金属元件10的下表面对置地配置。
即,双金属元件10的反转区域的整个面、即100%的反转区域与固定电极2、3的通电区域重合。
这样,虽然是不对双金属元件10通电的结构、即双金属元件10不会因焦耳热而自发热的结构,但是形成为双金属元件10的反转区域的整个面都通过辐射和对流承受着在通电区域产生的焦耳热的状态。
因此,如果通电电流变大,则双金属元件10不仅因周围温度还由于在热保护器1自身的内部产生的热的影响进行反转动作,在比本来的动作温度要低的周围温度下动作的状况变得显著。
这样可以认为:对于图1所示的热保护器1,如果通电电流进一步过渡至大电流,则即使在常温下,双金属元件10也会进行反转动作。
即,在实用上成为或许存在如下的可能性的结构:当热保护器1被组装在设备中时,虽然是设备的通常动作的范围的周围温度,但是热保护器1却发生误动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尽可能地使由通电产生的发热的影响最小化,从而能够通过更大的电流的热保护器。
本发明的热保护器构成为,所述热保护器具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一对固定接点,其形成于所述一对端子上,并构成电路的开闭部;由弹性板构成的可动板,其具备与所述一对固定接点对置的可动接点,并且该可动板产生由该可动接点对所述一对固定接点作用的预定接触压力;以及双金属元件,其卡合在该可动板上,并在预定温度使翘曲方向反转以驱动该可动板经由所述可动接点开闭所述一对固定接点,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配置在远离所述固定接点以及所述端子的方向,所述双金属元件的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侧,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另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侧,并且,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中,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与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的区域重叠的比例为1/3以下。
上述双金属元件构成为:所述双金属元件具备反转区域和非反转区域,且配置在所述可动板的上部,将所述双金属元件的所述非反转区域侧端部固定在所述可动板上,并使所述反转区域侧前端侧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侧,平常时所述双金属元件朝向所述一对固定接点按压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可动接点。
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利用充电金属部件构成将上述双金属元件的端部固定在上述可动板上的固定部件,利用与上述一对端子绝缘的金属部构成热保护器主体的基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热保护器中,例如,上述双金属元件构成为:其一端在比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上端部向相反侧的端部方向偏离的位置上卡合在所述可动板上,其另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并且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中,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与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的区域不重叠。
并且,在上述的热保护器中,例如优选当上述电路是直流电路时,与所述外部电路连接的所述一对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利用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另一个端子利用镍或者电镀了镍等的铁构成,对于所述直流电路的通电方向,将所述镍或者所述电镀了镍等的铁侧作为正极,将所述铜或者铜合金侧作为负极。
并且,例如可以利用相同的银系部件构成上述一对固定接点和与所述一对固定接点对置配置的上述可动接点,并且将上述可动接点一体构成。
并且,例如优选利用分别作为散热面发挥作用的板状部件构成与上述外部电路连接的上述一对端子。
并且,例如可以构成为将正温度系数件内置在热保护器主体的底面上,将所述一对端子和正温度系数件的电极并联,所述双金属元件通过当所述一对固定接点释放时从所述一对端子施加在正温度系数件上的电压所产生的发热进行自保持动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由于双金属元件不仅不是通电路径的构成部件,并且配置在不受通电路径的发热影响的位置,因此双金属元件不会在比本来的动作温度低的温度进行反转动作,由此,能够提供能够稳定地通过更大的电流的热保护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以往的除了接点部以外在双金属元件上不形成通电部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除去外壳来示出实施例1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热保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C是图2A所示的热保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再次示出图2A所示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并示出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和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所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A是除去外壳来示出实施例2中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热保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C是图4A所示的热保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再次示出图4A所示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并示出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和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所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A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6B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热保护器;2、3:固定电极;4:树脂体;5、6:固定接点;7、8:导线;9:可动电极支承板;10:双金属元件;11:可动接点;15:热保护器;16(16a、16b):端子;16-1:通电区域;17:树脂制基座;17-1:突起;17-2:固定用支柱;18(18a、18b):固定接点;19:可动板;19-1:卡合爪;19-2:固定用孔;19-3:游隙孔;21:可动接点;22:双金属元件;22-1:反转区域;22-1-1:通电区域重叠部分;22-2:非反转区域;22-3:固定用孔;22-4:中央部;23:按压件;25:热保护器;26:金属部;27:双金属元件;27-1:反转区域;27-2:中央部;28:可动板;28-1:限制爪;28-2、28-3:钩爪;28-4:游隙孔;29:焊接部;30:外壳;31:PTC(正温度系数件,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32(32a、32b):电极;33(33a、33b):导电性连接部件;34(34a、34b):电阻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2A是除去外壳来示出实施例1中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B以及图2C是其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2B中使图2A的双金属和可动板表背颠倒进行表示。
如图2A、图2B以及图2C所示,本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5具备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16(16a、16b)。这一对端子16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上。
进而,在这一对端子16的被固定于树脂制基座17上的端部侧,成对地形成有一对分别构成电路开闭部的固定接点18(18a、18b)。
并且,可动接点21形成于由弹性板构成的可动板19上,该可动接点21以与一对固定接点18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这一对固定接点18上,并朝所述一对固定接点18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
可动接点21的与一对固定接点18接触的部分形成一体式结构,并通过铆接或者焊接固定安装在可动板19上。
可动接点21是一体式结构而不是分离式结构,由此,经由可动接点21流动至固定接点18之间的电流仅经由可动接点21直接导通而不会分支至可动板19。
可动板19的形成有可动接点21的端部的延长部分,向形成有可动接点21的面的相反侧面折回而形成卡合爪19-1。
并且,在可动板19上,长方形的固定用孔19-2形成在与形成可动接点2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进一步,在可动板19上,圆形的游隙孔19-3形成在可动接点21和固定用孔19-2之间。
在该可动板19上卡合有双金属元件22,所述双金属元件22在预定温度使翘曲方向反转以驱动可动板19经由可动接点21来开闭一对固定接点18。
双金属元件22具备反转区域22-1和非反转区域22-2,反转区域22-1侧的端部卡合在可动板19的卡合爪19-1上。
进而,在双金属元件22的非反转区域22-2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与可动板19的固定用孔19-2大致相同形状的固定用孔22-3,该固定用孔22-3与可动板19的固定用孔19-2重叠。
并且,在上述的树脂制基座17上,大致圆柱状的突起17-1形成在大致中央,大致长方体状的固定用支柱17-2形成在与固定端子16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
如果使图2B所示的可动板19和一端卡合在该可动板19上的双金属元件22的结合体表背颠倒并载置在图2C所示的树脂制基座17上,则可动板19的固定用孔19-2和双金属元件22的固定用孔22-3以重叠的状态嵌合在树脂制基座17的固定用支柱17-2上。
进而,按压件23从上方嵌到固定用支柱17-2上,并通过加热和按压将突出至按压件23的上方的固定用支柱17-2的剩余部分17-2-1压溃,从而按压件23被铆接固定在固定用支柱17-2上。
由此,可动板19的与可动接点21相反一侧的端部和双金属元件22的非反转区域22-2侧的端部,通过按压件23固定在固定用支柱17-2上。
在该状态中,由于双金属元件22设定成常温下在图2A中朝上方呈凸状,因此可动板19的可动接点21以预定的接触压力压接在固定接点18上。
并且,在该状态下,树脂制基座17的突起17-1的尖端贯通可动板19的游隙孔19-3,并接近双金属元件22的反转区域22-1的中央部22-4配置。
由此,当双金属元件22在预定的高温度进行反转动作时,即,在图2A中朝上方呈凹状地翘曲时,由于双金属元件22的非反转区域22-2侧的端部被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的固定用支柱17-2上并且反转区域22-1的中央部22-4与树脂制基座17的突起17-1抵接,因此卡合在可动板19的卡合爪19-1上的双金属元件22的端部抬起。由此,固定接点18a和18b被释放,电流被截止。
接下来,关于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即外壳(省略了图示)内的配置空间中,本实施例的双金属元件22的反转区域、即感热反应动作部区域和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所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何种位置关系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3是再次示出除去外壳进行表示的本实施例的图2A所示的热保护器15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的图。
在图3中,如果设端子16a为正极、设端子16b为负极,则固定接点18a以及18b之间闭合时的电流以下述方式形成外部电源的通电路径:首先在端子16a上如箭头a所示流动,接着如箭头b所示从端子16a的固定接点18a流至可动接点21,进一步在可动接点21上如箭头c所示流动,接着如箭头d所示从可动接点21流至端子16b的固定接点18b,然后在端子16b上如箭头e所示流动。
在形成该由箭头a、b、c、d以及e所示的通电路径的通电区域16-1中,该通电区域16-1和双金属元件22的反转区域22-1重叠的部分仅仅是该通电区域16-1和可动接点21的重叠部分22-1-1。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该重叠部分22-1-1的重叠范围的程度为双金属元件22的反转区域22-1的大约1/4。这表示,即使将双金属元件22更加小型化且为了不改变电流量而使可动接点21的大小维持图3的状态,通电区域16-1和双金属元件22的反转区域22-1的重叠也是大约1/3以下。
并且,可动板19的与具备可动接点2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上的端部),配置在远离固定接点18以及端子16的方向。由此,在支承双金属元件22的可动板19上,只有通电路径中产生的焦耳热从可动接点21直接传递过来,而完全不会通过辐射或放射从通电路径受到焦耳热。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5中,双金属元件22不仅不会成为通电电路的构成部件,而且配置在不受通电路径的发热所影响的位置,因此双金属元件22不会在比本来的动作温度低的温度进行反转动作。由此,能够稳定地通过更大的电流。
另外,在将该热保护器15用于由交流电路构成的电路中时,由上述的箭头a、b、c、d以及e表示的电流的流动方向在每秒50或者60个周期内(日本国内的情况下)反转,这是不言自明的。
并且,在将该热保护器15用于由直流电路构成的电路中时,在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中,利用镍或者电镀了镍等的铁构成一个端子、例如端子16a,并将该端子作为正极侧的端子。进而,优选利用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另一端子16b,并将该端子作为负极侧的端子。
如果这样构成,则当在上述通电路径中产生焦耳热时,由于该焦耳热在接点部分(箭头b以及d的部分)变高,因此汤姆逊(Thomson)效应发挥作用,在端子16a上热朝与该图的箭头a所示的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端子16b上热朝与该图的箭头e所示的电流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即,在接点部分变高的焦耳热通过汤姆逊效应移动至端子16a以及16b的外端部侧,从而接点部分的高热被冷却。
另外,端子16a以及16b的外端部侧是与外部的电路连接的部分,由于端子16a以及16b与外部的电路通常是极其牢固地连接的,因此该连接部处的焦耳热比仅仅基于压接的连接进行通电的接点部分处的焦耳热低。
因此,汤姆逊效应的作用是始终使接点部分的发热移动至端子的外端部。
实施例2
图4A是除去外壳来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B以及图4C是其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图4B中使图4A的双金属和可动板的部分表背颠倒进行表示。并且,在图4A、图4B以及图4C中,对与图2A、图2B以及图2C结构或者功能相同的部分赋予与图2A、图2B以及图2C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
如图4A、图4B以及图4C所示,本实施例的热保护器25具备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16(16a、16b)。这一对端子16分别在内端部形成有固定接点18(18a、18b)。进而,将该固定接点18侧的端部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上。
对于树脂制基座17,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突起17-1,且在与固定端子16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固定安装有金属部26。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双金属元件27整体都由反转区域27-1构成。该双金属元件27在由弹性体构成的长方形的可动板28的大致中央部以能够进行反转动作的方式卡合在可动板28上。
即,双金属元件27的短边方向的两侧部通过可动板28的立起设置在短边方向两侧部的限制爪28-1来限制其横向移动,双金属元件27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卡合在钩爪28-2以及28-3上,所述钩爪28-2以及28-3分别在可动板28的中央部和长边方向两端部之间的大致中间切出形成。
使图4B所示的可动板28和整体卡合在该可动板28上的双金属元件27的结合体表背反转并载置在图4C所示的树脂制基座17上,并利用可动板28的与形成可动接点2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至少两处熔接部29固定在金属部26上。
由此,卡合在钩爪28-3上的双金属元件27的长边方向侧部相对于树脂制基座17的位置通过可动板28而固定,其中该钩爪28-3位于可动板28的中央部和与可动接点2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中间。
在该状态中,由于双金属元件27设定成常温下在图4A中朝上方呈凸状,因此可动板28的可动接点21以预定的接触压力压接在固定接点18上。
并且,在该状态下,树脂制基座17的突起17-1的尖端贯通可动板28的游隙孔28-4,并以大致抵接在双金属元件27的中央部27-2上的程度接近双金属元件27。
由此,当双金属元件27在预定的高温度进行反转动作时,即,在图4A中朝上方呈凹状地翘曲时,由于双金属元件27相对于树脂制基座17的位置通过可动板28的与可动接点21相反一侧的钩爪28-3被固定,由此双金属元件27的卡合在可动板28的可动接点21侧的卡合爪28-2上的端部抬起。由此,固定接点18a和18b被释放,电流被截止。
接下来,关于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即外壳(省略了图示)内的配置空间中,本实施例的双金属元件27的反转区域、即感热反应动作部区域和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所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何种位置关系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5是再次示出除去外壳进行表示的本实施例的图4A所示的热保护器25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的图。
在图5中,如果设端子16a为正极、设端子16b为负极,则固定接点18a以及18b之间闭合时的电流从端子16a通过固定接点18a、可动接点21、固定接点18b朝向端子16b如箭头a、b、c、d以及e所示流动。
在形成该由箭头a、b、c、d以及e所示的通电路径的通电区域16-1中,完全不存在该通电区域16-1与双金属元件27的反转区域27-1重叠的部分。因此,双金属元件27完全不会通过辐射或放射受到在通电路径中产生的焦耳热。
而且,在本例中,也是将可动板28的与具备可动接点2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上的端部),配置在远离固定接点18以及端子16的方向。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承双金属元件27的可动板28,在通电路径中产生的焦耳热仅仅从可动接点21直接传递至支承双金属元件27的可动板28,可动板28完全不会通过辐射或放射从通电路径受到焦耳热。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热保护器25中,双金属元件27不仅不会成为通电电路的构成部件,而且配置在不受通电路径的发热所影响的位置,因此双金属元件27不会在比本来的动作温度低的温度进行反转动作。由此,能够稳定地通过更大的电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将该热保护器25用于由直流电路构成的电路中时,如果以在图3中说明的方式构成端子16a以及16b,则在接点部分变高的焦耳热通过汤姆逊效应移动至端子16a以及16b的外端部侧,接点部分的高热被冷却。
并且,在上述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保护器中,端子16a以及16b分别由作为散热面发挥作用的板状部件构成,因此通过汤姆逊效应移动至端子16a以及16b的外端部侧的焦耳热被很好地冷却。
并且,利用相同的银系部件(銀系部材)构成固定接点18(18a、18b)和可动接点21,并且将可动接点21如图2以及图4所示那样一体构成,而不是与一对固定接点18对应地形成为一对,这样能够将接点部分的接触电阻抑制得较小,能够使接点部分的发热更少。
实施例3
图6A以及图6B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另外,图6A示出在与实施例1中的热保护器相同的结构的热保护器主体的外壳30的底部内置有PTC(正温度系数部件,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31的状态。
并且,图6B示出在热保护器主体的外壳30的底部内置有PTC 31的状态,所述热保护器的树脂制基座17的形状和将可动板28固定在树脂制基座17上的固定方法与实施例2中的热保护器稍稍不同,但是具有与实施例2中的热保护器大致相同的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和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所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图6A以及图6B中,一对端子16(16a、16b)和PTC 31的电极32(32a、32b)通过导电性连接部件33(33a、33b)以及电阻部件34(34a、34b)并联。
由此,对于本例的热保护器,当固定接点18(18a、18b)闭合时,外部的电路经由端子16(16a、16b)通电,但是当内部温度上升至预定以上的温度从而双金属元件22(或者27)反转、固定接点18释放时,形成于一对端子16(16a、16b)之间的电压施加在PTC 31上。
由此PTC 31发热,双金属元件22(或者27)通过该发热维持反转状态,热保护器主体进行自保持动作。
该自保持动作一直维持到外部电路的通电被强制截止,从一对端子16(16a、16b)施加在PTC 31上的电压被解除,且内部温度冷却至预定以下的温度为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保护器能够用于需要感知温度和过电流来截止电流的开关的所有行业。

Claims (8)

1、一种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保护器具有:
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
一对固定接点,其形成于所述一对端子上,并构成电路的开闭部;
由弹性板构成的可动板,其具备与所述一对固定接点对置的可动接点,并产生由该可动接点对所述一对固定接点作用的预定接触压力;以及
双金属元件,其卡合在该可动板上,并在预定温度使翘曲方向反转以驱动该可动板经由所述可动接点开闭所述一对固定接点,
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配置在远离所述固定接点以及所述端子的方向,
所述双金属元件的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侧,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另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侧,并且,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中,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与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的区域重叠的比例为1/3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元件具备反转区域和非反转区域,且配置在所述可动板的上部,
将所述双金属元件的所述非反转区域侧端部固定在所述可动板上,并使所述反转区域侧前端侧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侧,平常时所述双金属元件朝向所述一对固定接点按压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可动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充电金属部件构成将所述双金属元件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可动板上的固定部件,
利用与所述一对端子绝缘的金属部构成热保护器主体的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元件的一端在比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上端部向相反侧的端部方向偏离的位置上卡合在所述可动板上,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另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并且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中,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与负载电流的通电路径的区域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电路是直流电路时,
与所述外部电路连接的所述一对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利用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另一个端子利用镍或者电镀了镍等的铁构成,
对于所述直流电路的通电方向,将所述镍或者所述电镀了镍等的铁侧作为正极,将所述铜或者铜合金侧作为负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相同的银系部件构成所述一对固定接点和与所述一对固定接点对置配置的所述可动接点,并且将所述可动接点一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分别作为散热面发挥作用的板状部件构成与所述外部电路连接的所述一对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将正温度系数件内置在热保护器主体的底面上,
将所述一对端子和正温度系数件的电极并联,
所述双金属元件通过当所述一对固定接点释放时从所述一对端子施加在正温度系数件上的电压所产生的发热进行自保持动作。
CN2007800399132A 2006-10-30 2007-03-12 热保护器 Active CN101529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4804/2006 2006-10-30
JP2006294804 2006-10-30
PCT/JP2007/000208 WO2008053575A1 (fr) 2006-10-30 2007-03-12 Protecteur therm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9546A true CN101529546A (zh) 2009-09-09
CN101529546B CN101529546B (zh) 2012-01-25

Family

ID=3934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99132A Active CN101529546B (zh) 2006-10-30 2007-03-12 热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37536B2 (zh)
JP (1) JP4638942B2 (zh)
CN (1) CN101529546B (zh)
DE (1) DE112007002532B4 (zh)
WO (1) WO200805357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3302A (zh) * 2015-04-28 2017-02-22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CN108231455A (zh) * 2016-12-11 2018-06-29 梁安明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5879A (ko) * 2008-04-18 2011-01-19 타이코 일렉트로닉스 저팬 지.케이. 회로 보호 디바이스
DE102008049507A1 (de) * 2008-09-29 2010-04-01 Ellenberger & Poensgen Gmbh Miniatur-Schutzschalter
DE112009004500B4 (de) * 2009-03-12 2018-09-06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emperaturwächter
US9472363B2 (en) * 2009-03-12 2016-10-18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hermal protector
JP5578922B2 (ja) * 2010-04-27 2014-08-27 エヌイーシー ショット 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温度保護素子
US9048048B2 (en) * 2012-08-16 2015-06-02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hermal protector
WO2015129093A1 (ja) 2014-02-25 2015-09-03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温度スイッチ
WO2016063583A1 (ja) 2014-10-20 2016-04-28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温度スイッチ
DE112015006113B4 (de) * 2015-02-04 2023-03-30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Überhitzungsschutz
WO2017044865A1 (en) * 2015-09-10 2017-03-16 Laurian Petru Chirila Multi-electrode spark plug
CN110120557B (zh) * 2018-02-05 2021-01-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装置及电池
CN209729814U (zh) * 2019-05-08 2019-12-03 佛山市高明欧一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式断电复位限温器
CN115938874B (zh) * 2022-12-30 2023-09-22 江苏常荣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可选型热保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4173A (zh) * 1973-11-06 1975-06-18
JPS56110543U (zh) * 1980-01-28 1981-08-26
JPS56110543A (en) 1980-02-01 1981-09-01 Hitachi Ltd Carburettor with automatic choke
JPS5798930A (en) * 1980-12-10 1982-06-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emperature switch
US4507642A (en) * 1982-07-29 1985-03-26 Otter Controls Limited Snap-acting thermally-responsive bimetallic actuators
JPH0834075B2 (ja) * 1988-03-29 1996-03-29 東部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スイッチ
US4866408A (en) * 1988-10-28 1989-09-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hase motor protector apparatus
JPH02126336U (zh) * 1989-01-17 1990-10-18
US5196820A (en) * 1990-12-19 1993-03-23 Ubukata Industries Co., Ltd. Thermally responsive switch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5282977A (ja) * 1992-03-30 1993-10-29 Texas Instr Japan Ltd 過電流保護装置
CN1039754C (zh) * 1993-08-03 1998-09-09 奥特控制有限公司 电开关的改进
JPH07282701A (ja) * 1994-04-05 1995-10-27 Texas Instr Japan Ltd 自己保持型保護装置
JP2791383B2 (ja) * 1994-06-10 1998-08-27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二重安全サーモスタット
JP2733499B2 (ja) * 1994-12-09 1998-03-30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
JP3119183B2 (ja) * 1996-12-09 2000-12-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消磁回路用部品
JP4279367B2 (ja) * 1997-10-08 2009-06-17 株式会社生方製作所 感熱スイッチ
JP3724178B2 (ja) * 1998-03-06 2005-12-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2000311574A (ja) * 1999-04-28 2000-11-07 Texas Instr Japan Ltd 電気装置
US6559752B1 (en) * 1999-05-24 2003-05-06 Frank J. Sienkiewicz Creepless snap acting bimetallic switch having flexible contact members
JP3756700B2 (ja) * 1999-07-22 2006-03-15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4312350B2 (ja) * 2000-06-06 2009-08-12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6633222B2 (en) * 2000-08-08 2003-10-14 Furukawa Prec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Battery breaker
JP4471479B2 (ja) * 2000-10-13 2010-06-02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4338332B2 (ja) * 2001-03-02 2009-10-07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6756876B2 (en) * 2001-09-24 2004-06-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ircuit interrupter and method
DE102004036117B4 (de) * 2004-07-24 2006-12-14 Tmc Sensortechnik Gmbh Thermobimetallschalt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3302A (zh) * 2015-04-28 2017-02-22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CN106463302B (zh) * 2015-04-28 2018-06-08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CN108231455A (zh) * 2016-12-11 2018-06-29 梁安明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CN108231455B (zh) * 2016-12-11 2019-07-12 梁安明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53575A1 (fr) 2008-05-08
DE112007002532T5 (de) 2009-10-22
US8237536B2 (en) 2012-08-07
US20100026446A1 (en) 2010-02-04
JP4638942B2 (ja) 2011-02-23
DE112007002532B4 (de) 2014-09-18
JPWO2008053575A1 (ja) 2010-02-25
CN101529546B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9546B (zh) 热保护器
US6396381B1 (en) Thermal protector
JP3609741B2 (ja) パック電池
KR101097665B1 (ko) 스위치 및 이 스위치를 사용하는 장치
US6133817A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TWI228328B (en) Battery device
JP5578922B2 (ja) 温度保護素子
KR20130023166A (ko) 고전류의 존재시 전기역학적 보상을 갖는 전력 접점 장치
KR100573545B1 (ko) 열응동 스위치
CN202127378U (zh) 起动装置
JP4128250B2 (ja) 電源用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2008508746A (ja) セラミック素体の破壊時における伝播の防止のための安全装置
JP5274155B2 (ja) 過電流保護装置
AU2377199A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JP2004311352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5216481B2 (ja) 過電流保護装置
CN211529840U (zh) 一种低温升保护开关
CN212725156U (zh) 一种带超高温短路保护功能的温控开关
JP2006269180A (ja) プロテクタ
KR200397437Y1 (ko) 세라믹소체 파괴시 진행성 방지를 위한 안전장치
JP2007115606A (ja) 開閉スイッチ
JP2001052580A (ja) 熱応動スイッチ
JPH07176248A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
JP3100935U (ja) 低アンペア型のノーヒューズブレーカ
JP2005190847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の融解防止構造及び融解防止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用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