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1455B -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1455B
CN108231455B CN201611135155.1A CN201611135155A CN108231455B CN 108231455 B CN108231455 B CN 108231455B CN 201611135155 A CN201611135155 A CN 201611135155A CN 108231455 B CN108231455 B CN 108231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strip
stamping di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bimetallic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5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1455A (zh
Inventor
梁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AG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梁安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梁安明 filed Critical 梁安明
Priority to CN2016111351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1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1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1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1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1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01H11/06Fixing of contacts to carrier ; Fixing of contacts to insulating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若干冲压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第一组装模具、带一个振动盘的第二组装模具、裁切模具、第一料带、静触点、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动触点、双金属料带、若干陶瓷基座、若干铆钉;通过各冲压模具分别对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双金属料带进行冲压;通过第一组装模具使第一料带通过铆钉铆接在陶瓷基座上形成基础料带;通过第二组装模具将基础料带、双金属料带、第三料带、第二料带通过铆钉组装一起,以得到温控器料带;通过裁切模具裁切温控器料带得到单个温控器。本发明能省去大量劳动力,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省车间空间、节省生产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稳定统一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温控器的大量应用,对温控器的安全性能与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温控器的加工方法为,先冲压出单件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动触片、双金属片,然后,再由工人将动触点铆接在动触片上,将静触点铆接在第一接线端上,接着将第一接线端铆接在绝缘座上,最后通过铆钉将双金属片、动触片与第二接线端铆接在绝缘座上,这样得到单个成品。该加工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工放置单片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动触片、双金属片与绝缘座上,由于,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动触片、双金属片与绝缘座都是小型化的零件,操作过程不得不缓慢地进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使得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同时,组装的质量易受到工人操作水平的限制,组装的质量很难达到统一。为了提高企业生产量,企业不得不招聘大量的组装工人,导致车间内人工组装工位增加,在工人劳动成本与厂方租金不断上涨的今天,为了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不得不租用小的厂方,在将大量的人工组装工位设置在厂方的车间后,会导致车间变得拥挤不堪,增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这样还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导致组装工人出现人身伤害。虽然,企业想通过减少厂方的目的来减少成本,但由于聘用了大量的工人,温控器的制造成本依然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该温控器制造方法能省去大量劳动力,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省车间空间、节省生产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稳定统一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三种技术方案供选择,来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
第一种方案: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第一组装模具、带一个振动盘的第二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静触点、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动触点、双金属料带、若干陶瓷基座、若干铆钉;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并同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上分别冲压有凸座,还在冲压成型出凸座的同时将静触点铆接在凸座;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Z字形第二接线端子结构;通过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并在冲压成型出动触片结构的同时将动触点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
第三步,组装:将陶瓷基座与一部分铆钉分别放置在第一组装模具的两个振动盘中,以使陶瓷基座以整齐地排列在组装工位上,将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接入到第一组装模具上,使第一料带自动移动至第一组装模具组装工位上,并使第一料带上的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与各陶瓷基座对应,然后通过第一组装模具使铆钉自动穿过各对应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与陶瓷基座并锁定,以使第一料带与陶瓷基座构成基础料带;将另一部分铆钉放置在第二组装模具的振动盘中,并使第一组装模具输出的基础料带、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分别接入到第二组装模具上,使基础料带、双金属料带、第三料带、第二料带自动移动至第二组装模具的组装工位上,并使基础料带、双金属料带、第三料带、第二料带依次层叠一起,还使基础料带上的陶瓷基座、双金属料带的双金属片结构、第三料带的动触片结构、第二料带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位置一一对应,然后通过第二组装模具使铆钉自动穿过各对应的陶瓷基座、双金属片结构、动触片结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并锁定,以得到温控器料带;
第四步,裁切:将第二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第二种方案: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动触点、双金属料带、绝缘注塑材料;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的端部同时镀上银,以形成静触点;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并在第二接线端子结构上同时冲压出至少两个凸环部;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并在各动触片结构上同时冲压出有至少两个定位孔,还在冲压成型出动触片结构的同时将动触点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在各双金属片结构上同时冲压出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第三步,组装:将绝缘注塑材料放置在注塑模具中,使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与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分别接入到注塑模具上,使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呈并排设置的方式移动至注塑模具的注塑工位上,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将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端部与位置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端部通过绝缘注塑材料固定在一起,该绝缘注塑材料形成的即为温控器的绝缘基座,所述第一料带、第二料带与绝缘基座构成了基础料带;将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注塑模具输出的基础料带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将双金属料带、第三料带依次放置在基础料带上的第二料带上,并使第二接线端子结构上的凸环部分别穿过对应位置上的双金属片结构的定位孔与动触片结构的定位孔,然后,通过组装模具挤压凸环部使凸环部发生变形并贴覆在动触片结构的表面上,以将对应位置的动触片结构与双金属片结构固定在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上;以得到温控器料带;
第四步,裁切:将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第三种方案: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第五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动触点、双金属料带、第四料带、绝缘注塑材料、若干PTC块、若干铆钉;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并同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上冲压出有凸座,还在冲压成型出凸座的同时将静触点分别铆接在各凸座;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并同时在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上冲压出有安装孔;通过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并同时在各动触片结构上冲压出卡置部,还在冲压成型出各动触片结构的同时将动触点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通过第五冲压模具在第四料带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定位片结构;
第三步,组装:将绝缘注塑材料放置在注塑模具中,使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与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分别接入到注塑模具上,使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呈并排设置的方式移动至注塑模具的注塑工位上,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将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端部与位置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端部通过绝缘注塑材料固定在一起,该绝缘注塑材料形成的即为温控器的绝缘基座,在注塑成型的绝缘基座上同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腔底由第一接线端子结构的部分表面构成,所述第一料带、第二料带与绝缘基座共同构成了基础料带;将PTC块与铆钉分别放置在组装模具的两个振动盘中,使注塑模具输出端的基础料带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的作用使PTC块自动进入到各绝缘基座上的安装腔内;将第五冲压模具输出的第四料带、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使第四料带、第三料带与双金属料带依次叠放在基础料带,并使各定位片结构一端压在对应位置的PTC块上,还使各双金属片结构一端分别嵌装对应位置上的动触片结构的卡置部上;接着通过组装模具使铆钉自动分别穿过各对应的双金属片结构、动触片结构与定位片结构后锁入到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上的安装孔内;以得到温控器料带;
第四步,裁切:将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温控器的大部分元件制作成带式结构,并通过上述合理的组装方式进行组装,使温控器的生产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需在对应的生产设备上放置对应的原材料后,就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其制造的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的制造效率,并且还能保证温控器的制造精度,使温控器的质量更加稳定统一,次品率大大降低。同时,企业无需在招聘过多的组装工人,也无需在车间内设置人工组装工位,解决了车间拥挤的问题,节省了车间空间,更利于企业管理,降低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降低了企业的管理与运行成本,以及降低了温控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案一中温控器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案一中基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案一中第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案一中第二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方案一中第三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方案一中双金属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案二中温控器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方案二中基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方案二中第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案二中第二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方案二中第三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方案二中双金属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方案三中温控器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方案三中基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方案三中第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方案三中第二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方案三中第三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方案三中双金属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方案三中第四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第一组装模具、带一个振动盘的第二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1、静触点2、第二料带3、第三料带4、动触点5、双金属料带6、若干陶瓷基座7、若干铆钉8;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1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并同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上分别冲压有凸座12,还在冲压成型出凸座12的同时将静触点2铆接在凸座12;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3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Z字形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通过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4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41,并在冲压成型出动触片结构41的同时将动触点5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6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61;
第三步,组装:将陶瓷基座7与一部分铆钉8分别放置在第一组装模具的两个振动盘中,以使陶瓷基座7以整齐地排列在组装工位上,将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1接入到第一组装模具上,使第一料带1自动移动至第一组装模具组装工位上,并使第一料带1上的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与各陶瓷基座7对应,然后通过第一组装模具使铆钉8自动穿过各对应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与陶瓷基座7并锁定,以使第一料带1与陶瓷基座7构成基础料带10;将另一部分铆钉8放置在第二组装模具的振动盘中,并使第一组装模具输出的基础料带10、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6、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4、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3分别接入到第二组装模具上,使基础料带10、双金属料带6、第三料带4、第二料带3自动移动至第二组装模具的组装工位上,并使基础料带10、双金属料带6、第三料带4、第二料带3依次层叠一起,还使基础料带10上的陶瓷基座7、双金属料带6的双金属片结构61、第三料带4的动触片结构41、第二料带3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位置一一对应,然后通过第二组装模具使铆钉8自动穿过各对应的陶瓷基座7、双金属片结构61、动触片结构41、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并锁定,以得到温控器料带20;
第四步,裁切:将第二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20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20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料带1可由铜带制成,第二料带3可由黄铜带制成,第三料带4可由红铜带制成。
实施例二:
如图7至图12所示,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第三料带4、动触点5、双金属料带6、绝缘注塑材料;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1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的端部同时镀上银,以形成静触点2;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3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并在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同时冲压出至少两个凸环部311;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4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41,并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同时冲压出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0,还在冲压成型出动触片结构41的同时将动触点5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6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61,在各双金属片结构61上同时冲压出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0;
第三步,组装:将绝缘注塑材料放置在注塑模具中,使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1与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3分别接入到注塑模具上,使第一料带1与第二料带3呈并排设置的方式移动至注塑模具的注塑工位上,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将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端部与位置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端部通过绝缘注塑材料固定在一起,该绝缘注塑材料形成的即为温控器的绝缘基座9,所述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与绝缘基座9构成了基础料带10;将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6、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4、注塑模具输出的基础料带10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将双金属料带6、第三料带4依次放置在基础料带10上的第二料带3上,并使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的凸环部311分别穿过对应位置上的双金属片结构61的定位孔30与动触片结构41的定位孔30,然后,通过组装模具挤压凸环部311使凸环部311发生变形并贴覆在动触片结构41的表面上,以将对应位置的动触片结构41与双金属片结构61固定在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以得到温控器料带20;
第四步,裁切:将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20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20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料带1可由铜带制成,第二料带3可由黄铜带制成,第三料带4可由红铜带制成。
实施例三:
如图13至图19所示,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第五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第三料带4、动触点5、双金属料带6、第四料带40、绝缘注塑材料、若干PTC块、若干铆钉8;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1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并同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上冲压出有凸座12,还在冲压成型出凸座12的同时将静触点2分别铆接在各凸座12;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3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并同时在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冲压出有安装孔312;通过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4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41,并同时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冲压出卡置部411,还在冲压成型出各动触片结构41的同时将动触点5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6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61;通过第五冲压模具在第四料带40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定位片结构401;
第三步,组装:将绝缘注塑材料放置在注塑模具中,使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1与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3分别接入到注塑模具上,使第一料带1与第二料带3呈并排设置的方式移动至注塑模具的注塑工位上,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将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端部与位置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端部通过绝缘注塑材料固定在一起,该绝缘注塑材料形成的即为温控器的绝缘基座9,在注塑成型的绝缘基座9上同时形成有安装腔91,所述安装腔91腔底由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的部分表面构成,所述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与绝缘基座9共同构成了基础料带10;将PTC块与铆钉分别放置在组装模具的两个振动盘中,使注塑模具输出端的基础料带10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的作用使PTC块自动进入到各绝缘基座9上的安装腔91内;将第五冲压模具输出的第四料带40、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4、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6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使第四料带40、第三料带4与双金属料带6依次叠放在基础料带10,并使各定位片结构401一端压在对应位置的PTC块上,还使各双金属片结构61一端分别嵌装对应位置上的动触片结构41的卡置部411上;接着通过组装模具使铆钉8自动分别穿过各对应的双金属片结构61、动触片结构41与定位片结构401后锁入到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的安装孔312内;以得到温控器料带20;
第四步,裁切:将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20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20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料带1可由铜带制成,第二料带3可由黄铜带制成,第三料带4可由红铜带制成,第四料带40可用软体金属制成。
上述三个方案中,通过将温控器的大部分元件制作成带式结构,并通过上述合理的组装方式进行组装,使温控器的生产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需在对应的生产设备上放置对应的原材料后,就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其制造的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的制造效率,并且还能保证温控器的制造精度,使温控器的质量更加稳定统一,次品率大大降低。同时,企业无需在招聘过多的组装工人,也无需在车间内设置人工组装工位,解决了车间拥挤的问题,节省了车间空间,更利于企业管理,降低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降低了企业的管理与运行成本,以及降低了温控器的生产成本。

Claims (3)

1.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第一组装模具、带一个振动盘的第二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1)、静触点(2)、第二料带(3)、第三料带(4)、动触点(5)、双金属料带(6)、若干陶瓷基座(7)、若干铆钉(8);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1)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并同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上分别冲压有凸座(12),还在冲压成型出凸座(12)的同时将静触点(2)铆接在凸座(12);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3)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Z字形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通过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4)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41),并在冲压成型出动触片结构(41)的同时将动触点(5)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6)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61);
第三步,组装:将陶瓷基座(7)与一部分铆钉(8)分别放置在第一组装模具的两个振动盘中,以使陶瓷基座(7)以整齐地排列在组装工位上,将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1)接入到第一组装模具上,使第一料带(1)自动移动至第一组装模具组装工位上,并使第一料带(1)上的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与各陶瓷基座(7)对应,然后通过第一组装模具使铆钉(8)自动穿过各对应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与陶瓷基座(7)并锁定,以使第一料带(1)与陶瓷基座(7)构成基础料带(10);将另一部分铆钉(8)放置在第二组装模具的振动盘中,并使第一组装模具输出的基础料带(10)、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6)、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4)、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3)分别接入到第二组装模具上,使基础料带(10)、双金属料带(6)、第三料带(4)、第二料带(3)自动移动至第二组装模具的组装工位上,并使基础料带(10)、双金属料带(6)、第三料带(4)、第二料带(3)依次层叠一起,还使基础料带(10)上的陶瓷基座(7)、双金属料带(6)的双金属片结构(61)、第三料带(4)的动触片结构(41)、第二料带(3)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位置一一对应,然后通过第二组装模具使铆钉(8)自动穿过各对应的陶瓷基座(7)、双金属片结构(61)、动触片结构(41)、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并锁定,以得到温控器料带(20);
第四步,裁切:将第二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20)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20)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2.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第三料带(4)、动触点(5)、双金属料带(6)、绝缘注塑材料;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1)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的端部同时镀上银,以形成静触点(2);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3)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并在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同时冲压出至少两个凸环部(311);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4)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41),并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同时冲压出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0),还在冲压成型出动触片结构(41)的同时将动触点(5)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6)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61),在各双金属片结构(61)上同时冲压出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0);
第三步,组装:将绝缘注塑材料放置在注塑模具中,使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1)与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3)分别接入到注塑模具上,使第一料带(1)与第二料带(3)呈并排设置的方式移动至注塑模具的注塑工位上,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将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端部与位置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端部通过绝缘注塑材料固定在一起,该绝缘注塑材料形成的即为温控器的绝缘基座(9),所述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与绝缘基座(9)构成了基础料带(10);将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6)、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4)、注塑模具输出的基础料带(10)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将双金属料带(6)、第三料带(4)依次放置在基础料带(10)上的第二料带(3)上,并使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的凸环部(311)分别穿过对应位置上的双金属片结构(61)的定位孔(30)与动触片结构(41)的定位孔(30),然后,通过组装模具挤压凸环部(311)使凸环部(311)发生变形并贴覆在动触片结构(41)的表面上,以将对应位置的动触片结构(41)与双金属片结构(61)固定在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以得到温控器料带(20);
第四步,裁切:将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20)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20)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3.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生产设备与原材料:生产设备有第一冲压模具、第二冲压模具、第三冲压模具、第四冲压模具、第五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带两个振动盘的组装模具、裁切模具;原材料有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第三料带(4)、动触点(5)、双金属料带(6)、第四料带(40)、绝缘注塑材料、若干PTC块、若干铆钉(8);
第二步,制造温控器各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在第一料带(1)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并同时在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上冲压出有凸座(12),还在冲压成型出凸座(12)的同时将静触点(2)分别铆接在各凸座(12);通过第二冲压模具在第二料带(3)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并同时在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冲压出有安装孔(312);通过第三冲压模具在第三料带(4)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动触片结构(41),并同时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冲压出卡置部(411),还在冲压成型出各动触片结构(41)的同时将动触点(5)分别铆接在各动触片结构(41)上;通过第四冲压模具在双金属料带(6)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双金属片结构(61);通过第五冲压模具在第四料带(40)上冲压出若干呈并排设置的定位片结构(401);
第三步,组装:将绝缘注塑材料放置在注塑模具中,使第一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一料带(1)与第二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二料带(3)分别接入到注塑模具上,使第一料带(1)与第二料带(3)呈并排设置的方式移动至注塑模具的注塑工位上,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将各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端部与位置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端部通过绝缘注塑材料固定在一起,该绝缘注塑材料形成的即为温控器的绝缘基座(9),在注塑成型的绝缘基座(9)上同时形成有安装腔(91),所述安装腔(91)腔底由第一接线端子结构(11)的部分表面构成,所述第一料带(1)、第二料带(3)与绝缘基座(9)共同构成了基础料带(10);将PTC块与铆钉分别放置在组装模具的两个振动盘中,使注塑模具输出端的基础料带(10)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的作用使PTC块自动进入到各绝缘基座(9)上的安装腔(91)内;将第五冲压模具输出的第四料带(40)、第三冲压模具输出的第三料带(4)、第四冲压模具输出的双金属料带(6)接入到组装模具上,通过组装模具使第四料带(40)、第三料带(4)与双金属料带(6)依次叠放在基础料带(10),并使各定位片结构(401)一端压在对应位置的PTC块上,还使各双金属片结构(61)一端分别嵌装对应位置上的动触片结构(41)的卡置部(411)上;接着通过组装模具使铆钉(8)自动分别穿过各对应的双金属片结构(61)、动触片结构(41)与定位片结构(401)后锁入到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结构(31)上的安装孔(312)内;以得到温控器料带(20);
第四步,裁切:将组装模具输出的温控器料带(20)接入到裁切模具上,以将温控器料带(20)裁切成单个温控器。
CN201611135155.1A 2016-12-11 2016-12-11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231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5155.1A CN108231455B (zh) 2016-12-11 2016-12-11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5155.1A CN108231455B (zh) 2016-12-11 2016-12-11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1455A CN108231455A (zh) 2018-06-29
CN108231455B true CN108231455B (zh) 2019-07-12

Family

ID=62638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5155.1A Active CN108231455B (zh) 2016-12-11 2016-12-11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14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375B (zh) * 2019-03-20 2024-03-29 广东金莱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84385A (zh) * 2019-04-08 2019-07-09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06956B (zh) * 2019-11-04 2021-09-14 深圳市港源微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轻触开关底座及其制作方法
CN115621067B (zh) * 2022-12-21 2023-03-10 江苏常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7423A (en) * 1981-03-24 1982-09-29 Uchiya Thermostat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mostat
JPH02265136A (ja) * 1989-02-21 1990-10-29 Senbokuya Seisakusho:Kk バイメタル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4111975A1 (de) * 1991-04-12 1992-10-15 Imo Ind Gmbh Reedkontakttraeg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1529546A (zh) * 2006-10-30 2009-09-09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CN102436951A (zh) * 2011-10-07 2012-05-02 东莞市广督实业有限公司 指拨开关的接触弹片端子加工方法
CN103887099A (zh) * 2012-12-21 2014-06-25 谢新梅 一种指拨开关的制造方法
CN105355484A (zh) * 2015-10-27 2016-02-24 海盐东灵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温控器的生产工艺
CN105751427A (zh) * 2016-03-10 2016-07-13 高铭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注塑开关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7423A (en) * 1981-03-24 1982-09-29 Uchiya Thermostat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mostat
JPH02265136A (ja) * 1989-02-21 1990-10-29 Senbokuya Seisakusho:Kk バイメタル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4111975A1 (de) * 1991-04-12 1992-10-15 Imo Ind Gmbh Reedkontakttraeg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1529546A (zh) * 2006-10-30 2009-09-09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CN102436951A (zh) * 2011-10-07 2012-05-02 东莞市广督实业有限公司 指拨开关的接触弹片端子加工方法
CN103887099A (zh) * 2012-12-21 2014-06-25 谢新梅 一种指拨开关的制造方法
CN105355484A (zh) * 2015-10-27 2016-02-24 海盐东灵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温控器的生产工艺
CN105751427A (zh) * 2016-03-10 2016-07-13 高铭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注塑开关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1455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1455B (zh)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CN206882509U (zh) 一种片端子的冲压模具
CN219766482U (zh) 一种冲压成型装置
CN210146776U (zh) 拉伸模具
CN212472547U (zh) 一种汽车空调阀片复合模具
CN209393827U (zh) 用于成型滑轨连接件的级进模
JPH10193029A (ja) 鉛陽陰極端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9807240B (zh) 增大厚料拉深件涨切端面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19520295U (zh) 一种双层敲落孔模具机构
CN215918829U (zh) 一种隔热罩盖板薄料高成型一次到位工艺用模具
CN219357639U (zh) 一种三序合一的复合模具
CN111933439B (zh) 电源用磁芯加工模具
CN218429631U (zh) 一种用于制造冰敷装置的智能制造设备及加工模具
CN216126451U (zh) 一种双料带复合铆接冲压机构
CN215544443U (zh) 数控冲床向上成型强力退料装置
CN218080372U (zh) 一种模具固定安装结构
CN213256526U (zh) 一种冲床压接模具装置
CN115625261A (zh) 一种垂直翻边和侧整形集合式模具结构
CN218997878U (zh) 一种罩极电机短路的环压机器
CN218192096U (zh) 平面度调平新结构
CN212190897U (zh) 成形切边冲孔复合模
CN103752719B (zh) 汽车端子高速精密冲压模具中的弹性卸料装置
CN220880083U (zh) 笔记本壳体的挤压成型组件
CN220144541U (zh) 一种格栅液压成型模具
CN216606895U (zh) 一种铜料深沉孔冷挤压冲裁弯曲类级进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8

Address after: 528000 Zhangcha, Foshan, Guangdong, No. 115 Zhangcha, No. six, nine, six.

Patentee after: FOSHAN EAG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Red Army Street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637600 saddle town Yilong County No. 200 of No. 90

Patentee before: Liang An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