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1067B -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1067B
CN115621067B CN202211645194.1A CN202211645194A CN115621067B CN 115621067 B CN115621067 B CN 115621067B CN 202211645194 A CN202211645194 A CN 202211645194A CN 115621067 B CN115621067 B CN 115621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elt
bottom plate
channel
micro
overheat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51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1067A (zh
Inventor
顾杰
成明生
包文波
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NGS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NGS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NGS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NGS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451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1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1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1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01H11/06Fixing of contacts to carrier ; Fixing of contacts to insulating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04Bases; Housing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64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s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方法包括:S10:制作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S20:将第一料带放入模具中,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形成底座;S30:将静触头铆入第一底板内,同时将动触头铆入动触片内;S40: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和加强段;S50: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组合;之后将中间件放在第二料带上;S60:对连接柱的两端进行挤压,使连接柱形变将动触片、感温形变片和第二底板贴合;S70:同时切除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的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本发明能有效提升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制造效率和装配精准度。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电器设备的电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短路、负载过大等原因导致电路发生过热现象,如果不及时断电就会导致线路烧毁,甚至导致起火等严重后果。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就会在电路接入过热保护器来保护电路。在温度升高时,过热保护器中的感温形变片就会产生变形推动过热保护器的两个触头之间分离,从而使电路断开;在热量散去以后,感温形变片整体复原,使两个触头重新相互抵住,从而让电路再次能够连通。
过热保护器的具体结构通常包括两个接线底板、动触片、感温形变片、压板和底座等部件,在安装时需要将各个部件组合并卡接在一起。传统的过热保护器在制造时,各个部件都需要单独的进行加工,之后再通过人工手工装配组合、压装的方式进行装配,效率较低,并且由于部件较小,人工组合时的精准度较差,容易出现装反、歪斜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制造效率更高、且装配精准度更高的热保护器制造方法以及热保护器制造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以下微型过热保护器,包括一端铆入静触头的第一底板,以及与第一底板间隔的第二底板,以及一端铆入动触头的动触片,以及随温度进行形变的感温形变片,以及通过连接柱将第二底板、动触片和感温形变片连接成一体的压板,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底座。
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具体包括:
S10:制作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
第一料带包括第一料条,以及沿第一料条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一料条;第一料条上还设置第一工艺孔;相邻两个第一底板之间还设置加强段,加强段与第一料条平行,且位于第一底板上安装动触头处;
第二料带包括第二料条,以及沿第二料条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动触片,以及连接第二料条和动触片的第二连接段;第二料条上还设置第二工艺孔;
第三料带包括第三料条,以及沿第三料条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感温形变片,以及连接第三料条和感温形变片的第三连接段;第三料条上还设置第三工艺孔;
第四料带包括第四料条,以及沿第四料条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压板,以及连接第四料条和压板的第四连接段;第四料条上还设置第四工艺孔;
S20:将第一料带放入模具中,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形成底座,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底座形成中间件;
S30:将静触头铆入第一底板内,同时将动触头铆入动触片内;
S40: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和加强段;
S50: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组合,使压板的连接柱穿过动触片和感温形变片;之后将中间件放在第二料带上,使压板的连接柱穿过第二底板;
S60:对连接柱的两端进行挤压,使连接柱形变将动触片、感温形变片和第二底板贴合;
S70:同时切除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中的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完成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安装。
进一步地,步骤S10中,第一工艺孔设置在相邻两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第二工艺孔设置在相邻两个动触片之间,第三工艺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感温形变片之间,第四工艺孔设置在相邻两个压板之间。
进一步地,步骤S10中,相邻两个动触片、感温形变片和盖板之间的中心间距均相等,且中心间距等于底座的宽度。
进一步地,步骤S20中,切除第一料带的加强段时,从第一底板远离动触片的一面开始切除。
进一步地,步骤S10中,使静触头高度方向的两个面均延伸至第一底板外。
进一步地,步骤S40中,先切除第一料带的加强段,之后再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适用于上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相互平行设置;
置料机,包括四个放卷盘,分别用于放卷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
第一送料机,用于将第一料带送入第一料道;
第二送料机,用于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送入第二料道;
前切除机,设置在第一料道中间段处;前切除机包括上下运动的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固定设置有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相对第二切刀更接近置料机;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分别用于切除加强段和第一连接段;
搬运机,包括机械手,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料道搬运至第二料道;
后铆切机,设置在第二料道中间段处;后铆切机包括均作上下运动的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第二模块固定设置有第一压头和第三切刀,第三模块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头;第一压头相对第三切刀更接近置料机;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用于挤压连接柱两端,第三切刀用于切除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
进一步地,前切除机中,第一模块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第一模块下移时,第一定位杆伸入第一工艺孔内;前切除机中还设置有动力伸缩结构,其伸缩段设置有卡盘;第一模块顶部还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顶端设置向内延伸的延伸段;卡盘的厚度小于卡槽的深度,且卡盘伸入卡槽内,延伸段用于限制卡盘移出卡槽。
进一步地,第一料道靠近搬运机的一端设置挡板,用于阻挡物料移动;还在第一料道内设置斜坡,物料通过斜坡向上移动;还在第一料道底部设置有多个检测孔,且检测孔均位于斜面和挡板之间;每个检测孔内设置激光测距仪,检测方向朝向第一料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料机,安装在基座上,且位于第二料道端部处;分料机包括分料器、开合滑块、成品收集管和废料收集管;分料器内设置上下分布的第一成品通道和第一废料通道,第一成品通道和第一废料通道之间形成分料块,分料块呈朝向第二料道方向逐渐收拢的形状,且分料块朝向第二料道的一端对准第一底板和第二料条之间的间隔处;开合滑块作上下运动,且开合滑块内设置上下分布的第二成品通道和第二废料通道,通过开合滑块的上下移动,使第一成品通道、第二成品通道和成品收集管之间以及第一废料通道、第二废料通道和废料收集管之间连通和断开。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动触片、感温形变片和压板制作成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的形式,将多组部件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并且在装配时,多组部件之间的位置通过各个料条来保证其对齐关系,从而提升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准度;同时,在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工艺孔、第二工艺孔、第三工艺孔和第四工艺孔,各个工艺孔能够起到各个料带的输送、定位等作用,从而避免机器在输送、定位的过程中对各个部件直接进行夹拽,进而避免各个部件产生损伤,从而提升最终的产品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微型过热保护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微型过热保护器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无底座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料带的结构示意图(有底座状态);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三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四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静触头处的最优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静触头处的欠佳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的俯视图(置料机已隐藏);
图12为本发明中第一送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前切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第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第一切刀和第一定位杆下降后第一料带的受力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第一模块下降时第一步骤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第一模块下降时第二步骤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第一模块下降时第三步骤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后铆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第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第一料道靠近搬运机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第一料道靠近搬运机一端最优结构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发明中第一料道靠近搬运机一端欠佳结构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发明中搬运机和辅助运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分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中分料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1、第一底板;12、静触头;13、第二底板;14、动触片;15、动触头;16、感温形变片;17、压板;17a、连接柱;18、底座;21a、第一料条;21b、第一连接段;21c、第一工艺孔;21d、加强段;22a、第二料条;22b、第二连接段;22c、第二工艺孔;23a、第三料条;23b、第三连接段;23c、第三工艺孔;24a、第四料条;24b、第四连接段;24c、第四工艺孔;3、第一料道;31、挡板;32、斜坡;33、检测孔;34、激光测距仪;4、第二料道;5、前切除机;51、第一模块;51a、第一切刀;51b、第二切刀;51c、第一定位杆;51d、卡槽;51e、延伸段;52、动力伸缩结构;52a、卡盘;6、搬运机;61、机械手;7、后铆切机;71、第二模块;71a、第一压头;71b、第三切刀;72、第三模块;72a、第二压头;8、分料机;81、分料器;81a、第一成品通道;81b、第一废料通道;82、开合滑块;82a、第二成品通道;82b、第二废料通道;83、成品收集管;84、废料收集管;91、步进电机;92、送料转盘;92a、卡料块;93、辅助运料机;93a、动力气缸;93b、运料滑块;93c、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以下微型过热保护器,如图1~2所示,包括一端铆入静触头12的第一底板11,以及与第一底板11间隔的第二底板13,以及一端铆入动触头15的动触片14,以及随温度进行形变的感温形变片16,以及通过连接柱17a将第二底板13、动触片14和感温形变片16连接成一体的压板17,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的底座18。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且本方法的主要改进点不在于对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具体结构进行改进,因此不做赘述。
本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具体包括:
S10:制作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
第一料带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料条21a,以及沿第一料条21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均通过第一连接段21b连接第一料条21a;第一料条21a上还设置第一工艺孔21c;相邻两个第一底板11之间还设置加强段21d,加强段21d与第一料条21a平行,且位于第一底板11上安装动触头15处;第一料带可以使用冲床通过冲裁工艺加工成型;
第二料带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料条22a,以及沿第二料条22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动触片14,以及连接第二料条22a和动触片14的第二连接段22b;第二料条22a上还设置第二工艺孔22c;第二料带可以使用冲床通过冲裁工艺加工成型;
第三料带如图6所示,包括第三料条23a,以及沿第三料条23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感温形变片16,以及连接第三料条23a和感温形变片16的第三连接段23b;第三料条23a上还设置第三工艺孔23c;第三料带可以使用冲床通过冲裁工艺加工成型;
第四料带如图7所示,包括第四料条24a,以及沿第四料条24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压板17,以及连接第四料条24a和压板17的第四连接段24b;第四料条24a上还设置第四工艺孔24c;第四料带可以使用冲床通过注塑工艺加工成型;
S20:将第一料带放入注塑模具中,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形成底座18,如图4所示,使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13和底座18组合形成中间件;
S30:将静触头12铆入第一底板11内,同时将动触头15铆入动触片14内;
S40: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21b和加强段21d;
S50: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组合,使压板17的连接柱17a穿过动触片14和感温形变片16;之后将中间件放在第二料带上,并使压板17的连接柱17a穿过第二底板13;
S60:对连接柱17a的两端进行挤压,使连接柱17a形变将动触片14、感温形变片16和第二底板13贴合;
S70:同时切除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中的第二连接段22b、第三连接段23b和第四连接段24b,完成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安装。
必要时,还可以在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外侧套装上一端开口的外壳,用来保护过热保护器主体,并且将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的接线端通过开口伸出外壳或者接上两根通过开口伸出外壳的引线,之后将外壳的开口用封口胶进行封堵。
具体的,本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13、动触片14、感温形变片16和压板17制作成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的形式,将多组部件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并且在装配时,多组部件之间的位置通过各个料条来保证其对齐关系,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只需要手动将各个料带端部的一个或数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各个带料上后续的部件之间也就能够自动对齐,避免部件之间的错位和反装,从而提升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准度;同时,在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工艺孔21c、第二工艺孔22c、第三工艺孔23c和第四工艺孔24c,各个工艺孔能够起到各个料带的输送、定位等作用,从而避免机器在输送、定位的过程中对各个部件直接进行挤压或摩擦,进而避免各个部件产生损伤,提升最终的产品良品率。
在制作第一料带时,考虑到在铆入静触头12容易导致第一底板11上用来固定静触头12的安装框架距离第一料条21a较远,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通过在第一底板11上安装动触头15处设置加强段21d,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框架形成一体,对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框架进行加强。并且对于第一料带,本制造方法通过先注塑出底座18、在铆入静触头12的方式,在铆入静触头12时可以通过底座18来减少第一底板11端部的悬空部分,从而进一步地避免第一底板11端部的变形。本制造方法在制作第一料带时,还将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同时设计在了第一料带内,通过冲裁工艺能快速加工出相对位置符合设计需求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保证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的间隔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段21b维持在规定范围内,注塑时就不需要对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并且在注塑的过程中,由于此时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连着的第一连接段21b还未被切除,因此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因注塑时注塑料的冲刷出现偏差,进一步保证装配精准度。
优选在步骤S10中制作各个料带时,如图3~7所示,将第一工艺孔21c设置在相邻两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将第二工艺孔22c设置在相邻两个动触片14之间,将第三工艺孔23c设置在相邻两个感温形变片16之间,将第四工艺孔24c设置在相邻两个压板17之间,使各个工艺孔与各个料带的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第一料带、第二料带和第三料带这些需要通过冲裁工艺加工形成的部件来说,就可以避免各个连接段与各个料条之间连接处的宽度过短,从而保证各个连接段不会从各个料条上意外脱落。
由于第一料带具有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两个部件,并且还需要进行注塑作业,因此相邻的两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的间隔需要设置地相对较大,从而留出冲裁和注塑的空间。但是对于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来说,其具有部件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其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间隔地相对较小,来尽可能地提升材料的使用率节约成本,并且第二连接段22b、第三连接段23b和第四连接段24b可以采用相同的设置方式,在组装后三者重合,从而能够通过刀具一次性切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制造方法通过在第一料带注塑完成后切除第一连接段21b和加强段21d形成中间件,再让中间件装在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组合后的部件上,从而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材料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优选地,在步骤S10中,相邻两个动触片14的中心间距、相邻两个感温形变片16的中心间距和相邻两个盖板之间的中心间距均相等,且上述中心间距均等于底座18的宽度,则在安装中间件时,就只需将多个中间件的底座18相互靠在一起,使相邻两个中间件的中心间距等于其他料带上部件的中心间距,从而不需要再对中间件的位置进行重新找准,使中间件能够快速地进行安装,进一步提升装配效率。
在过热保护器安装后,为了防止动触头15和静触头12之间意外分离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通常都会对动触片14的端部进行一定的弯折,使动触头15和静触头12在过热保护器的正常状态时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挤压,并且动触片14在回弹时也会使动触头15和静触头12之间相撞形成冲击,为了避免这种挤压和冲击导致动触头15松动脱落,本制造方法优选在步骤S20中,切除第一料带的加强段21d时,从第一底板11远离动触片14的一面开始切除,能够使静触头12更不易脱落,其原理为:由于切刀的刀头存在着一定的斜度,在裁切物料时就会导致物料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变形,如图8所示,本制作方法中通过从第一底板11远离动触片14的一面开始切除加强段21d,即切刀沿着图示的A方向进行切除,就会使第一底板11上用于安装动触头15的边框会被切刀挤压产生B方向的形变,对静触头12起到进一步的挤压固定的效果,并且形变的量会朝向A方向逐渐减小,使两边边框的侧面形成在远离静触头12方向逐渐收拢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地解决动触头15和静触头12的挤压、撞击所导致的静触头12松动的问题。
通常在铆入静触头12时会采用如图9所示的方案,使静触头12远离动触头15的一面和第一底板11的面对齐从而能够便于静触头12铆入,但是在这种结构下,由于第一底板11安装静触头12的两边边框的变形是随着切刀的运动方向(即A向)进行的,最先变形的部分(即图中顶部部分)就会对静触头12的图示顶部形成压力,导致静触头12会被沿着C向“挤出”第一底板11,致使静触头12松动。而本制造方法优选在步骤S10中,使静触头12高度方向的两个面均延伸至第一底板11外,则在第一底板11的两边边框变形时,是对静触头12的侧面中间部分进行挤压,能使两边边框嵌入静触头12的侧面,如图8所示,从而提升对静触头12固定效果。
优选在步骤S40中,先切除第一料带的加强段21d,之后再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21b,从而保证在切除加强段21d时,第一底板11的位置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段21b进行固定,防止第一底板11出现歪斜影响对加强段21d的切除效果。
优选地,在步骤S10前,还包括步骤S00:
制作加工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的模具时,先将模具制作成可以加工出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中的第二料条22a、第三料条23a和第四料条24a、以及第二工艺孔22c、第三工艺孔23c和第四工艺孔24c的状态,然后加工出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重叠,如果第二工艺孔22c、第三工艺孔23c和第四工艺孔24c对齐,则可以制作模具的其余部分;如果第二工艺孔22c、第三工艺孔23c和第四工艺孔24c无法对齐,则修整模具,直至对齐后再制作模具的其余部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适用于上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如图10~11所示,包括:
第一料道3和第二料道4,相互平行设置;
置料机,包括四个放卷盘,分别用于放卷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
第一送料机,用于将第一料带送入第一料道3;
第二送料机,用于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送入第二料道4;
前切除机5,设置在第一料道3中间段处;前切除机5如图13~14所示,包括上下运动的第一模块51;第一模块51固定设置有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第一切刀51a相对第二切刀51b更接近置料机;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分别用于切除加强段21d和第一连接段21b;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的下端可以设置废料回收槽,直接回收切除的第一料带的废料;
搬运机6,如图24所示,包括机械手61,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料道3搬运至第二料道4;
后铆切机7,设置在第二料道4中间段处;后铆切机7如图19~20所示,包括均作上下运动的第二模块71和第三模块72;第二模块71固定设置有第一压头71a和第三切刀71b,第三模块72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头72a;第一压头71a相对第三切刀71b更接近置料机;第一压头71a和第二压头72a用于挤压连接柱17a两端,第三切刀71b用于切除第二连接段22b、第三连接段23b和第四连接段24b。
本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通常在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制作完成后,会收卷进行存放,在需要进行组装时,再将各个带料对应放置在置料机的四个放卷盘上进行放卷;第一送料机将放卷出的第一料带送入第一料道3;放卷出的第二料带、第三料道和第四料道需要人员进行预装,将三个料带上放卷出的对应的动触片14、感温形变片16和压板17组合在一起,使三个料带组合成一个整体料带,之后将整体料带通过第二送料机送入第二料道4;在第一料道3内的第一料带被输送至前切除机5中,第一料带进入后,前切除机5的第一模块51下降,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同时对两处的第一料带进行加工,之后第一模块51复位,仅留下中间件被送出前切除机5,并且中间件会顺着第一料道3被送至搬运机6处,搬运机6通过机械手61将中间件夹持并运输至第二料道4上,从第二料道4的上方放下中间件,使中间件安装到第二料道4内的整体料带上;之后整体料带被送入后铆切机7中,后铆切机7的第二模块71下降、同时第三模块72上升,第一压头71a、第二压头72a和第三切刀71b对两处的整体料带进行加工,之后第二模块71和第三模块72复位,废料和过热保护器成品一起被送出后铆切机7,完成过热保护器的加工。通过本系统,能够使本过热保护器的组装实现自动化操作,极大地提升过热保护器的装配效率。
第一料道3和第二料道4上优选均设置有料槽,料槽的形状根据第一料道3和第二料道4各个部分的物料的形状进行设置,物料放置在料槽中,通过料槽保证物料之间不会出现歪斜。
第一送料机和第二送料机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送料机实现,本制造系统还提供一种更优的第一送料机结构,如图12所示,具体包括:步进电机91和送料转盘92,送料转盘92通过步进电机91带动转动,送料转盘92的周向侧面设置多个卡料块92a,卡料块92a伸入第一工艺孔21c中,随着送料转盘92的转动,卡料块92a推动第一料带料带运动,实现对第一料带的送料,步进电机91可以精准地控制每次的送料量,便于后续各个装置的动作。同样的,第二送料机也可以采用与第一送料机相同的结构,只需调整多个卡料块92a之间的间距使其适应第二工艺孔22c的间隔,即可实现对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的送料。
为了保证在对第一带料的加强段21d和第一连接段21b的准确切除,优选在前切除机5中,第一模块51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51c,第一模块51下移时,第一定位杆51c伸入第一工艺孔21c内,通过第一定位杆51c对第一带料进行定位,保证加强段21d和第一切刀51a、第一连接段21b和第二切刀51b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于第一料道3的存在,第一定位杆51c不易设置地过长,通常是和第一切刀51a同时接触到第一料条21a的,考虑到在切除加强段21d和第一连接段21b时,第一料带上除了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外,还有已经注塑成型的底座18,如图15所示,在第一工艺孔21c定位时,会对第一带料进行一定的拖拽来调整第一带料的位置,此时如果动力机构还处于对第一模块51施力的状态,就会导致第一切刀51a对第一带料施加有压力,使第一带料在还未被第一工艺孔21c移动到准确位置时该端就被第一切刀51a施力固定住,则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带料的一端固定、一端移动,就会导致第一底板11产生形变,尽管这种形变不会影响第一底板11自身的功能,但是已经注塑成型的底座18难以适应第一底板11的形变,就容易出现底座18和第一底板11之间分离、甚至导致底座18开裂,并且如果第一切刀51a的下刀处产生了偏移也无法再进行调整。为了避免上述的这种情况,优选在前切除机5中还设置有动力伸缩结构52,其伸缩段设置有卡盘52a;第一模块51顶部还设置有卡槽51d,且卡槽51d的顶端设置向内延伸的延伸段51e;卡盘52a的厚度小于卡槽51d的深度,且卡盘52a伸入卡槽51d内,延伸段51e用于限制卡盘52a移出卡槽51d;这种结构在下降时,由于卡盘52a的厚度小于卡槽51d的深度,因此第一模块51在下降前如图16所示,卡盘52a顶部抵住延伸段51e底部;动力伸缩结构52带动卡盘52a向下移动时,首先第一定位杆51c和第一切刀51a会接触到第一料带,如图17所示,此时第一模块51受到第一料带的阻挡就会停止下移,卡盘52a与延伸段51e分离,第一模块51暂时不会受到动力伸缩结构52的推动力影响,此时第一定位杆51c伸入第一工艺孔21c中拖拽第一料带进行位置调整,而第一切刀51a处由于没有对第一料带施力,因此不会对第一料带一端产生固定作用,从而避免第一底板11变形导致的底座18损坏问题;第一料带的位置对准以后,卡盘52a也下降至抵住第一模块51,如图18所示,此时第一模块51重新收到卡盘52a施加的压力,推动第一切刀51a进行切除作业,并且这种力的突变还能形成一定的冲击效果,从而使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能够快速地切入第一料带中,使切面更加平整;第一模块51复位时,卡盘52a与第一模块51也会产生先分离再接触的过程,同样能够产生一定的冲击使第一模块51产生抖动,从而将可能卡在第一切刀51a或第二切刀51b上的废料抖落。
在搬运机6对中间件进行搬运时,需要保证中间件与第二料道4中的物料的对齐,因此在机械手61抓取中间件时就需要保证中间件的位置准确,这种功能可以通过视觉算法等现有技术实现,本制造系统提供一种更优的结构形式,如图21~22所示,具体如下:在第一料道3靠近搬运机6的一端设置挡板 31,用于阻挡物料移动;还在第一料道3内设置斜坡32,斜坡32的高度小于中间件的厚度,中间件通过斜坡32向上移动;还在第一料道3底部设置有多个检测孔33,且检测孔33均位于斜面和挡板 31之间;每个检测孔33内设置激光测距仪34,检测方向朝向第一料道3,每个激光测距仪34用来检测一个中间件;当所有的激光测距仪34所测的数值均在设定范围内时,说明与激光测距仪34上方的中间件已经到达准确位置,机械手61可以进行抓取;其具体原理为,挡板 31用来限制中间件的移动,激光测距仪34检测出的数值够反应出其上方是否存在中间件,但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激光测距仪34来判断,就会出现如图23所示的情况,此时虽然多个中间件已经挡住了所有激光测距仪34的激光、使激光测距仪34的检测数值都在设定范围内,但实际上中间件的位置与设定位置还有X的间隔差距,导致对准效果不佳;本系统采用斜坡32和激光测距仪34相结合的方式,如图22所示,如果多个中间件没有达到设定的位置,则就会有一个中间件还处于斜坡32上,靠近斜坡32处的激光测距仪34的检测数值就会大于设定范围,只有当前面的中间件都到达设定位置后,此时斜坡32上的中间件才会掉落,使所有的激光测距仪34的检测数值都达到设定范围内,从而实现对中间件的精准定位。
由于在切除加强段21d和第一连接段21b后,相邻中间件的间距会变得可以进行缩短,前序步骤中的送料虽然还可以起到送料效果,但是送料速度和中间件的最佳送料速度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前切除机5和搬运机6之间还设置了辅助运料机93。辅助运料机93具体如图24所示,包括动力气缸93a、运料滑块93b和推动块,动力气缸93a带动运料滑块93b在前切除机5和搬运机6之间滑动,推动块在运料滑块93b上进行上下滑动,推动块下降时,会抵住中间件远离搬运机6的一面,从而实现对中间件的单独推动。
为了便于快速地区分过热保护器成品和废料,优选在本制造系统中还设置分料机8,且位于第二料道4端部处,通过分料机8实现过热保护器成品和废料的自动分离,来提升制造效率。分料机8具体如图25~26所示,包括分料器81、开合滑块82、成品收集管83和废料收集管84;分料器81内设置上下分布的第一成品通道81a和第一废料通道81b,第一成品通道81a和第一废料通道81b之间形成分料块,分料块呈朝向第二料道4方向逐渐收拢的形状,且分料块朝向第二料道4的一端对准第一底板11和第二料条22a之间的间隔处,随着物料的运动,第一底板11和第二料条22a之间的间隔会套在分料块的尖端,从而使过热保护器成品从上方的第一成品通道81a移动,再经过第二成品通道82a进入成品收集管83,废料会从下方的第一废料通道81b移动,再经过第二废料通道82b进入废料收集管84;开合滑块82作上下运动,且开合滑块82内设置上下分布的第二成品通道82a和第二废料通道82b,通过开合滑块82的上下移动,使第一成品通道81a、第二成品通道82a和成品收集管83之间,以及第一废料通道81b、第二废料通道82b和废料收集管84之间连通和断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以下微型过热保护器,包括一端铆入静触头(12)的第一底板(11),以及与第一底板(11)间隔的第二底板(13),以及一端铆入动触头(15)的动触片(14),以及随温度进行形变的感温形变片(16),以及通过连接柱(17a)将第二底板(13)、动触片(14)和感温形变片(16)连接成一体的压板(17),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的底座(18);
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包括:
第一料道(3)和第二料道(4),相互平行设置;
置料机,包括四个放卷盘,分别用于放卷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
第一送料机,用于将第一料带送入第一料道(3);
第二送料机,用于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送入第二料道(4);
前切除机(5),设置在第一料道(3)中间段处;前切除机(5)包括上下运动的第一模块(51);第一模块(51)固定设置有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第一切刀(51a)相对第二切刀(51b)更接近置料机;第一切刀(51a)和第二切刀(51b)分别用于切除加强段(21d)和第一连接段(21b);
搬运机(6),包括机械手(61),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料道(3)搬运至第二料道(4);
后铆切机(7),设置在第二料道(4)中间段处;后铆切机(7)包括均作上下运动的第二模块(71)和第三模块(72);第二模块(71)固定设置有第一压头(71a)和第三切刀(71b),第三模块(72)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头(72a);第一压头(71a)相对第三切刀(71b)更接近置料机;第一压头(71a)和第二压头(72a)用于挤压连接柱(17a)两端,第三切刀(71b)用于切除第二连接段(22b)、第三连接段(23b)和第四连接段(24b);
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用于实现以下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步骤包括:
S10:制作第一料带、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
第一料带包括第一料条(21a),以及沿第一料条(21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均通过第一连接段(21b)连接第一料条(21a);第一料条(21a)上还设置第一工艺孔(21c);相邻两个第一底板(11)之间还设置加强段(21d),加强段(21d)与第一料条(21a)平行,且位于第一底板(11)上安装动触头(15)处;
第二料带包括第二料条(22a),以及沿第二料条(22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动触片(14),以及连接第二料条(22a)和动触片(14)的第二连接段(22b);第二料条(22a)上还设置第二工艺孔(22c);
第三料带包括第三料条(23a),以及沿第三料条(23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感温形变片(16),以及连接第三料条(23a)和感温形变片(16)的第三连接段(23b);第三料条(23a)上还设置第三工艺孔(23c);
第四料带包括第四料条(24a),以及沿第四料条(24a)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压板(17),以及连接第四料条(4a)和压板(17)的第四连接段(24b);第四料条(24a)上还设置第四工艺孔(24c);
S20:将第一料带放入模具中,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形成底座(18),使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13)和底座(18)形成中间件;
S30:将静触头(12)铆入第一底板(11)内,同时将动触头(15)铆入动触片(14)内;
S40: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21b)和加强段(21d);
S50:将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组合,使压板(17)的连接柱(17a)穿过动触片(14)和感温形变片(16);之后将中间件放在第二料带上,并使压板(17)的连接柱(17a)穿过第二底板(13);
S60:对连接柱(17a)的两端进行挤压,使连接柱(17a)形变将动触片(14)、感温形变片(16)和第二底板(13)贴合;
S70:同时切除第二料带、第三料带和第四料带中的第二连接段(22b)、第三连接段(23b)和第四连接段(24b),完成微型过热保护器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前切除机(5)中,第一模块(51)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51c),第一模块(51)下移时,第一定位杆(51c)伸入第一工艺孔(21c)内;前切除机(5)中还设置有动力伸缩结构(52),其伸缩段设置有卡盘(52a);第一模块(51)顶部还设置有卡槽(51d),且卡槽(51d)的顶端设置向内延伸的延伸段(51e);卡盘(52a)的厚度小于卡槽(51d)的深度,且卡盘(52a)伸入卡槽(51d)内,延伸段(51e)用于限制卡盘(52a)移出卡槽(51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料道(3)靠近搬运机(6)的一端设置挡板(31),用于阻挡物料移动;还在第一料道(3)内设置斜坡(32),物料通过斜坡(32)向上移动;还在第一料道(3)底部设置有多个检测孔(33),且检测孔(33)均位于斜面和挡板(31)之间;每个检测孔(33)内设置激光测距仪(34),检测方向朝向第一料道(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料机(8),设置在第二料道(4)端部处;分料机(8)包括分料器(81)、开合滑块(82)、成品收集管(83)和废料收集管(84);分料器(81)内设置上下分布的第一成品通道(81a)和第一废料通道(81b),第一成品通道(81a)和第一废料通道(81b)之间形成分料块,分料块呈朝向第二料道(4)方向逐渐收拢的形状,且分料块朝向第二料道(4)的一端对准第一底板(11)和第二料条(22a)之间的间隔处;开合滑块(82)作上下运动,且开合滑块(82)内设置上下分布的第二成品通道(82a)和第二废料通道(82b),通过开合滑块(82)的上下移动,使第一成品通道(81a)、第二成品通道(82a)和成品收集管(83)之间,以及第一废料通道(81b)、第二废料通道(82b)和废料收集管(84)之间连通和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的步骤S10中,第一工艺孔(21c)设置在相邻两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之间,第二工艺孔(22c)设置在相邻两个动触片(14)之间,第三工艺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感温形变片(16)之间,第四工艺孔设置在相邻两个压板(1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的步骤S10中,相邻两个动触片(14)、感温形变片(16)和盖板之间的中心间距均相等,且中心间距等于底座(18)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的步骤S20中,切除第一料带的加强段(21d)时,从第一底板(11)远离动触片(14)的一面开始切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的步骤S10中,使静触头(12)高度方向的两个面均延伸至第一底板(11)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的步骤S40中,先切除第一料带的加强段(21d),之后再切除第一料带的第一连接段(21b)。
CN202211645194.1A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Active CN115621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5194.1A CN115621067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5194.1A CN115621067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067A CN115621067A (zh) 2023-01-17
CN115621067B true CN115621067B (zh) 2023-03-10

Family

ID=8487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45194.1A Active CN115621067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10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1455B (zh) * 2016-12-11 2019-07-12 梁安明 一种温控器制造方法
CN214152749U (zh) * 2020-12-22 2021-09-07 江苏福尔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器开关全自动装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067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59349B1 (en) Automatic molding machine using release film
JPH11500579A (ja) 構成品キャリアテープ
JP7333479B2 (ja) クラッチ型のパンチング、テープ貼付、裁断を同期させた多機能テープ貼付機構
EP1962324B1 (en) Adhesive tape joining apparatus
CN108060513B (zh) 一种安全带的自动切割、缝纫设备
EP0396373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top end stops on to a slide fastener chain
CN115621067B (zh) 一种微型过热保护器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CN111360131A (zh) 铝片贴胶下料自动化设备
EP0145016B1 (en) Apparatus for melt-forming bottom stop of slide fastener chain
EP0160983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end stop
CN212121345U (zh) 铝片贴胶下料自动化设备
CN210379726U (zh) 一种端子送料裁切入料设备
CN210126235U (zh) 一种带有废屑收集装置的冲切注塑设备
JPH084525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め取付け装置
US5979510A (en) Forming tool and method
US4109373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10676094A (zh) 热保护器金属片与保护壳的前端组装装置
CN109676007B (zh) 模具冲裁在线检测装置
CN210349627U (zh) 热保护器金属片与保护壳的前端组装装置
CN113369861A (zh) 电子连接器下夹片组装装置、方法和电子连接器组装设备
CN113437604A (zh) 电子连接器下端子切断机构、装置、方法和组装设备
CN220933957U (zh) 一种机械键盘开关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KR100850459B1 (ko) 테이프 절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테이프 절단방법
CN113437605A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组装方法
CN213763825U (zh) 晶体管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