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620A - 硬币收出款机 - Google Patents

硬币收出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7620A
CN101517620A CNA200780033917XA CN200780033917A CN101517620A CN 101517620 A CN101517620 A CN 101517620A CN A200780033917X A CNA200780033917X A CN A200780033917XA CN 200780033917 A CN200780033917 A CN 200780033917A CN 101517620 A CN101517620 A CN 101517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gathering
identification
receiving
dis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39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田英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ry Ltd filed Critical Glo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7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7D9/008Feeding coins from bul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硬币收出款机,其可进行传送机构的简化以及小型化,还可以识别出款硬币。形成环状形状的硬币通路(32),并以环状形状支撑沿着硬币通路(32)传送硬币的一条环状的传送带(43)。在硬币通路(32)的内侧,设置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在硬币通路(32)中,设置从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接受转出的硬币的接受传送区域(39),并设置对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进行硬币分类的分类传送区域(41)。在接受传送区域(39)和分类传送区域(41)之间设置具有识别部(58)的识别传送区域(40)。通过一条环状的传送带(43)传送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在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中共用传送机构,使传送机构简化并小型化。

Description

硬币收出款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进行硬币的收款以及出款的硬币收出款机。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为了在金融机构中的窗口中,正确并迅速地进行与顾客之间的现金交接,开发了如下的硬币收出款机,即与电子式金钱注册机或收出款管理机等的出纳设备电连接,根据从该出纳设备输出的电信号,可自动地进行硬币的收款或出款。
该硬币收出款机包括:收款系统的传送机构,在收款处理时,接受从投入了收款硬币的收款部一枚一枚转出的收款硬币并将其传送,在传送途中识别收款硬币并且根据识别结果将正规的收款硬币按现金种类进行分类后存放到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出款系统的传送机构,在出款处理时,接受从对应出款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一枚一枚发放的出款硬币并将其传送到出款部。收款系统的传送机构设置在机体上部侧,这是因为从机体上部侧投入收款硬币、或从收款系统的传送机构分类的收款硬币被落下而存放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等,伴随于此,出款系统的传送机构设置在机体上部侧的收款系统的传送机构的下侧,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的两个系统的传送机构上下重叠地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特许第3549784号公报(第6-8页,图1)
专利文献2:特许第3266436号公报(第3-5页,图1~2)
但是,在以往的硬币收出款机中,由于传送硬币的传送机构为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的两个系统,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传送机构变得复杂且大型,导致硬币收出款机的大型化,或者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存放容量被限制为少量,或者成本高。
此外,由于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的两个系统的传送机构被上下重叠地设置,所以组装性和维护性也存在问题。例如,在出款系统的传送机构产生了硬币的堵塞的情况下,由于在上面重叠有收款系统的传送机构,所以不能通过目视来确认在出款系统的传送机构堵塞的硬币,必需打开上面重叠的收款系统的传送机构,解除在出款系统的传送机构中的硬币的堵塞。
此外,在收款系统中有识别部,但在出款系统中没有识别部,所以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中混入了异常现金种类硬币等的情况下,在出款处理时不能检查异常现金种类硬币等,而直接出款,从而损害了出款运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币收出款机,其通过在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中共用传送机构,可进行传送机构的简化、小型化,并通过小型化还可以增加出款硬币的存放容量,此外,还可以进行能够识别出款硬币的配置,从而还可以提高在出款运用中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是,在硬币收出款机中包括:一条环状的传送体;支撑体,将所述传送体以环状形状地支撑并且以可沿着其环状方向转动地支撑;以及传送机构,通过所述传送体接受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而传送。
技术方案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传送机构使传送体仅沿着环状方向的一个方向转动而传送收款硬币和出款硬币。
技术方案3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传送机构包括:分类收款硬币的收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和接受出款硬币的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这些收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和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不同的位置。
技术方案4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至3记载的任一方案的硬币收出款机,传送体具有将硬币一枚一枚推动传送的多个突起部。
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至4记载的任一方案的硬币收出款机,在传送机构中,连续设置了如下部分:接受收款硬币的收款部;支付出款硬币的出款部;识别硬币的识别部;暂时保留硬币的暂时保留部;以及存放硬币并且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存放发放部。
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至4记载的任一方案的硬币收出款机,至少包括以下的一个以上的功能单元:接受收款硬币的收款口部;将收款硬币一枚一枚转出的收款转出部;支付出款硬币的出款口部;识别硬币的识别部;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硬币的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部;集中暂时保留硬币的集中暂时保留部;按现金种类存放硬币并且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集中存放硬币并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集中存放发放部;存放拒收硬币的拒收箱;存放回收硬币的回收盒;存放补充硬币的补充盒;以及分支来自传送机构的硬币的分支门。
技术方案7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在传送机构中,连续设置了功能单元。
技术方案8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投入到收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并将通过识别部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暂时保留在暂时保留部。
技术方案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在存放发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支付给出款部。
技术方案10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在存放发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并将通过识别部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支付给出款部。
技术方案1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这些收款转出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设置在环状结构的传送机构的内侧。
技术方案1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出款口部、识别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在前面侧设置收款转出部以及出款口部,从前面侧向里侧依次设置收款转出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识别部。
技术方案13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通过传送机构沿着相同的传送路径按相同的方向传送从收款转出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通过识别部识别硬币。
技术方案14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部、集中暂时保留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集中存放发放部包括:带,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并且通过由水平方向的轴进行轴支承的多个辊从传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被悬架而上升倾斜;反转辊,位于该带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方区域,相对于朝向传送方向的带的转动而反向转动,从而将带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整齐排列为一层一列状态进行发放;以及交接部,对传送机构的传送体将硬币一枚一枚交接。
技术方案1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收款转出部包括:带,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并且通过由水平方向的轴进行轴支承的多个辊从传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被悬架而上升倾斜;反转辊,位于该带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方区域,相对于朝向传送方向的带的转动而反向转动,从而将带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整齐排列为一层一列状态转出;交接部,对传送机构的传送体将硬币一枚一枚交接;以及接受口,可接受通过传送机构传送的硬币。
技术方案1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包括收款口部和收款转出部,该收款口部设置在收款转出部的上部区域,可作为对机内补充补充硬币的补充口部利用。
技术方案17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通过识别部被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被传送机构循环,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
技术方案18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识别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分支门,在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收款转出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集中暂时保留部,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退还用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而退还。
技术方案1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识别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分支门,在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收款转出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集中暂时保留部,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收款转出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收款转出部从而返回到收款转出部,从收款转出部向传送机构转出而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
技术方案20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8或1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包括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在承认收款之后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退还用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而退还。
技术方案2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18或1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包括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在承认收款之后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收款转出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收款转出部从而返回到收款转出部,从收款转出部转出到传送机构而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
技术方案2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至少包括出款口部、识别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分支门并且还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从外部进行了出款指示的现金种类从与该现金种类对应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发放到传送机构,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在机体前面的左右设置的出款口部的上方对应而设置的左右任一个分支门进行分支而支付,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发放了该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并返回到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并从该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向传送机构追加发放异常硬币的枚数的硬币。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通过以环状形状地支撑而转动的一条环状的传送体传送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所以能够在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中共用传送机构,可进行传送机构的简化、小型化,并通过小型化还可以增加出款硬币的存放容量,此外,还可以进行能够识别出款硬币的配置,从而还可以提高在出款运用中的可靠性。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使传送体仅沿着环状方向的一个方向转动而传送收款硬币和出款硬币,所以能够使硬币的流向在收款和出款时为相同的方向,可简化机构和控制。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将分类收款硬币的收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和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共用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也能够可靠地处理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方案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使用具有多个突起部的传送体,在该传送体的突起部之间一枚一枚接受硬币,从而通过突起部一枚一枚可靠地推动传送该硬币。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至4的任一方案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在传送机构中,连续设置了收款部、出款部、识别部、暂时保留部以及存放发放部,可使用共用的传送机构进行收款处理以及出款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至4的任一方案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至少包括收款口部、收款转出部、出款口部、识别部、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部、集中暂时保留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集中存放发放部、拒收箱、回收盒、补充盒以及分支门中的一个以上的功能单元,可进行收款处理和出款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可以是在传送机构中连续设置了功能单元的配置,可使用共用的传送机构进行收款处理以及出款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可以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投入到收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并将通过识别部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暂时保留在暂时保留部,可通过传送机构形成收款系统的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可以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在存放发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支付给出款部,可通过传送机构形成出款系统的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可以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在存放发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并将通过识别部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支付给出款部,可通过传送机构形成出款系统的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收款转出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设置在传送机构的内侧,可容易通过传送机构形成收款系统以及出款系统的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在前面侧设置收款转出部以及出款口部,从前面侧向里侧依次设置收款转出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识别部,可容易通过传送机构形成收款系统以及出款系统的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3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通过传送机构沿着相同的传送路径按相同的方向传送从收款转出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通过识别部识别硬币,所以能够进行收款硬币的识别、在暂时保留之后存放的收款硬币的再次识别、出款硬币的识别,特别地可通过出款硬币的识别来提高出款运用中的可靠性。
根据技术方案14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部、集中暂时保留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集中存放发放部在带上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所以硬币存放量增加,并且在硬币发放时,通过带的向传送方向的转动和反转辊的向反方向的转动,将带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整齐排列为一层一列状态进行发放,并且通过交接部对传送机构的传送体将硬币一枚一枚可靠地交接。
根据技术方案1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收款转出部从接受口接受通过传送机构传送的硬币,在带上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所以硬币存放量增加,并且在硬币转出时,通过带的向传送方向的转动和反转辊的向反方向的转动,将带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在一层一列状态整齐排列转出,并且通过交接部对传送机构的传送体将硬币一枚一枚可靠地交接。
根据技术方案1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利用收款口作为补充口部,可在机内补充补充硬币。
根据技术方案17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5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通过识别部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被传送机构循环,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所以通过再次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作为异常硬币处理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18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在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收款转出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向集中暂时保留部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退还用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而退还,所以可迅速地进行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1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在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收款转出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向集中暂时保留部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收款转出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向收款转出部分支从而返回到收款转出部,从收款转出部向传送机构转出从而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所以通过再次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作为异常硬币处理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20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8或1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在承认收款之后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退还用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而退还,所以可迅速地进行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21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18或19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在承认收款之后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收款转出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向收款转出部分支从而返回到收款转出部,从收款转出部转出到传送机构而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所以通过再次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作为异常硬币处理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22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除了技术方案6记载的硬币收出款机的效果之外,由于将外部进行了出款指示的现金种类从与现金种类对应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发放到传送机构,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在机体前面的左右设置的出款口部的上方对应而设置的左右任一个分支门进行分支而支付,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发放了该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并返回到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并从该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向传送机构追加发放异常硬币的枚数的硬币,所以可提高在出款运用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硬币收出款机的一实施方式的硬币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图4(a)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硬币通路,是表示图1的a-a剖面图。
图4(b)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硬币通路,是表示图1的b-b剖面图。
图4(c)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硬币通路,是表示图1的c-c剖面图。
图4(d)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硬币通路,是表示图1的d-d剖面图。
图4(e)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硬币通路,是表示图1的e-e剖面图。
图4(f)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硬币通路,是表示图1的f-f剖面图。
图5(a)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收款转出部的剖面图。
图5(b)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收款转出部的主视图。
图6(a)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小径硬币用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剖面图。
图6(b)是表示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小径硬币用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主视图。
图7(a)~(h)是顺序说明由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交接部进行的大径硬币的交接动作的主视图。
图8(a)~(h)是顺序说明由上述的硬币处理装置的交接部进行的小径硬币的交接动作的主视图。
图9是作为上述的硬币收出款机的货币处理机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5、16作为出款口部的硬币出款口
17、18作为出款部的出款箱
33传送机构
34作为收款部的收款转出部
35作为存放发放部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
36作为暂时保留部的集中暂时保留部
39作为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的接受传送区域
41作为收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的分类传送区域
43作为传送体的传送带
44作为支撑体的带轮(pulley)
46突起部
58识别部
78作为带的平带
79反转辊
81交接部
82、83辊
82a、83a轴
90接受口
131控制部
C硬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9表示作为硬币收出款机的货币处理机的立体图。该货币处理机是硬币收出款机和纸币收出款机一体而成的,在机体10的上部侧设置了作为对硬币进行收出款处理的硬币收出款装置的硬币处理装置11,在下部侧设置了用于对纸币进行收出款处理的未图示的纸币处理装置。然后,该货币处理机在金融机构的窗口等中,设置在左右两个人的出纳员之间,并且连接到由各个出纳员所操作的两台终端,从而被两个出纳员共用。
机体10构成为立式,且作为机体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而在前后方向长。机体10的上面前侧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区域设置了硬币收款口12,在该硬币收款口12的前侧设置了纸币收款口13,在该纸币收款口13的下侧设置了纸币出款口14,在该纸币出款口14的两侧分别设置了作为出款口部的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以及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在各个硬币出款口15、16,可装卸地设置了作为存放从机体10中出款的硬币的出款部的出款箱17、18。
在机体10的上面并且在硬币收款口12以及纸币收款口13的两侧,设置了包括多个操作键或显示器等的左侧的操作部19以及右侧的操作部20。
在机体10的前面下部区域,可开关地设置前面门21,在该前面门21中,设置了相对于机体10以关锁状态进行上锁、开锁的门钥匙22。通过前面门21开关的机体10的内部,可装卸地设置了用于存放从硬币处理装置11回收的硬币的未图示的回收盒。
接着,图1表示硬币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表示硬币处理装置的立体图。该硬币处理装置11具有可相对于机体10向前方拉出的前后方向长的四边形框状的框31。在该框31上,沿着框31的左侧、后侧、右侧、前侧的四边,大致四边形地形成环状的硬币通路32,并且配置了向与图1以及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对应的传送方向传送硬币通路32内的硬币的环状结构的传送机构33。
在这些硬币通路32以及传送机构33的内侧区域,从前侧向里侧依次设置了包括:作为将从硬币收款口12接受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硬币通路32的收款部的收款转出部34、作为存放按现金种类的硬币后一枚一枚转出到硬币通路32的存放发放部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作为对收款时的识别之后的硬币进行集中暂时保留并且一枚一枚转出到硬币通路32的暂时保留部的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各个功能单元。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集中暂时保留部36基本结构相同,都作为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硬币并且一枚一枚转出的硬币存放转出部或者硬币存放转出装置而构成。
然后,通过硬币通路32以及传送机构33形成传送下一个硬币的传送区域。在沿着框31的一侧的左侧的边从前侧向里侧的区域,形成了接受从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一枚一枚转出的硬币而传送的接受传送区域39。在沿着框31的后侧的边从左侧向右侧的区域,形成了传送硬币的同时进行识别的识别传送区域40。在沿着框31的另一侧的右侧的边从里侧向前侧的区域,形成了传送硬币的同时进行分类的分类传送区域41。在沿着框31的前侧的边从右侧向左侧的区域,形成了为了将硬币支付给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而传送的出款传送区域42。另外,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由接受传送区域39构成,入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由分类传送区域41构成。
传送机构33包括:作为一条环状的传送体的传送带43、以及可沿着硬币通路32转动地支撑该传送带43的多个支撑体的带轮44。在硬币通路32的各个边的端部并且是四边形状的硬币通路32的各个角部分的内侧位置,各个带轮44由垂直方向的轴能够沿水平方向转动地轴支承,将传送带43沿着硬币通路32以四边形状悬挂。在左前侧的带轮44的附近,设置了引导传送带43的外侧的带轮45。
传送带43使用在内周具有多个齿轮的同步带,带轮44也使用在外周具有多个齿轮的同步带轮。任一个带轮44被作为未图示的驱动部的电动机转动驱动,传送带43沿着传送方向转动。此外,在传送带43的内周设置了槽,在带轮44的外周设置了与传送带43的槽卡合的突出部,传送带43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被多个带轮44限制,传送带43和硬币通路32的上面之间的间隔被保持为比处理硬币中最大厚度硬币的厚度还宽的尺寸。
如图3以及图4、图7以及图8所示,在传送带43中,沿着长度方向按规定的间隔设置了从传送带43的下面向下方突出从而将硬币通路32内的硬币一枚一枚推动传送的多个突起部46。多个突起部46的间隔设为可在传送方向前后的突起部46之间一枚一枚接受并传送硬币的尺寸。在突起部46和硬币通路32的上面之间,设置比处理的最小厚度硬币的厚度还小的尺寸的间隙。另外,图中所示的符号C表示硬币。
此外,如图4(a)、(b)、(c)所示那样,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中,与从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一枚一枚转出的硬币是与上升倾斜的倾斜姿态相对应,并且形成了沿通路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通路面49,以使这些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连续设置的内侧的部分低,并且相反的外侧部分高。沿着该倾斜通路面49的内侧以及外侧部分,形成用于引导硬币的周边的内侧引导50以及外侧引导51,这些内侧引导50和外侧引导51之间形成的通路宽度比处理的最大径硬币一枚的直径的尺寸宽,比最小径硬币两枚的直径的尺寸窄。在倾斜通路面49的中央区域,形成了避让槽状的避让部52,以与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不接触。
在接受传送区域39的最下游部分,并且比来自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硬币的转出位置更位于下游位置,形成了将通过倾斜通路面49而成为倾斜姿态的硬币变换为水平姿态的变换通路面53。如图4(d)、(e)、(f)所示,该变换通路面53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进行变位,使得倾斜通路面49的低侧的内侧变高,并且倾斜通路面49的高侧的外侧变低,最终成为水平通路面54。因此,位于比接受传送区域39的倾斜通路面49更位于下游侧的识别传送区域40、分类传送区域41以及出款传送区域42的通路面形成以在水平姿态传送硬币的水平通路54上。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硬币通路32的识别传送区域40,从接受传送区域39连续地形成作为水平通路面54的通路面55、内侧引导56以及外侧引导57。在硬币通路32以及传送机构33的内侧并且内侧引导56侧,设置了用于检测硬币的材质、直径等而识别现金种类的识别部58。在与该识别部58对置的硬币通路32以及传送机构33的外侧并且在外侧引导57侧,设置了用于将在识别传送区域40内传送的硬币依靠到内侧引导56侧即识别部58侧的依靠元件59。该依靠元件59例如由树脂制造,其基端可通过垂直方向的轴转动到外侧引导57侧地轴支承,前端沿通路内方向突出,并且通过弹簧向突出方向施力。
此外,在硬币通路32的分类传送区域41,从识别传送区域40连续地形成作为水平通路面54的通路面60、内侧引导61以及外侧引导62。在该分类传送区域41,形成了对集中暂时保留部36、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收款转出部34、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选择性地分支硬币的分支部63。各个分支部63具有向通路面60开口从而硬币可落下的分支口64,在该分支口64设置了选择性地分支硬币的分支门65。该分支门65在传送带43的两侧分割设置而与传送带43不接触,并且在传送方向下游侧将水平方向的轴66作为支撑点而被轴支承,在通过作为分支驱动部的螺线管67而分支门65成为水平方向从而关闭分支口64的关闭位置、和分支门65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前端向上方移动而开放分支口64的开放位置之间进行开关。然后,在分支门65的关闭位置,由传送带43传来的硬币通过分支口64以及分支门65上,此外,在分支门65的开放位置,由传送带43传来的硬币通过分支门65强制性地落到分支口64。
在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分支部63的下方,设置了未图示的切换机构,可通过该切换机构将经由分支部63分支的硬币导入设置在硬币出款口16或者机体10中的下部侧的回收盒。
此外,在硬币通路32的出款传送区域42,从分类传送区域41连续地形成作为水平通路面54的通路面68、内侧引导69、外侧引导70。在出款传送区域42的末端,设置了向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分支硬币的分支部71。该分支部71具有向通路面68开口从而硬币可落下的分支口72,在定位位置设置了将硬币落到该分支口72的分支门73。
此外,在硬币通路3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传送带43传送的各个硬币的位置的多个传感器。
接着,如图1至3、图5所示,收款转出部34包括:存放框77,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从上方的硬币收款口12投入的硬币以及从硬币通路32送入的硬币;平带78,在该存放框77的底面沿着硬币处理装置11的左右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设置的环状的带;以及反转辊79,在该平带7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方区域设置,并且相对于向传送方向转动的平带78反向转动从而将平带78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以一层一列的状态整齐排列转出;转出通路部80,将通过了该反转辊79的硬币转出到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以及交接部81,将从该转出通路部80一枚一枚转出的硬币交给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然后,平带78被悬架以形成直线状的倾斜传送面84,该倾斜传送面84根据通过被水平方向的轴82a、83a轴支承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辊82和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辊83从传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而上升倾斜。该平带78的宽度比一枚硬币的直径的大小宽,比两枚硬币的直径的大小窄。
平带7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辊83设置在面临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中的倾斜通路面49的内侧的侧面的附近位置。并且,这些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和硬币通路32的倾斜通路面49具有以相同的角度倾斜的关系,以倾斜姿态从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转出的硬币,可以保持其倾斜姿态被硬币通路32的倾斜通路面49接受并传送。
在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下侧,该平带78悬挂在多个辊85以及驱动用的辊86。在多个辊85中的一个辊85a设置在比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辊83的位置更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并且是下侧,从辊83到辊85a,平带78都向下方倾斜。驱动用的辊86通过作为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集中暂时保留部36共用的驱动机构的电动机87而被转动驱动。因此,通过电动机87的驱动,平带78向传送方向被转动驱动。
此外,存放框77具有设置在平带78的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面部88以及设置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面的端面部89。在存放框77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方区域,设置了硬币通路32的分类通路区域41的分支部63,在接受通过该分支部63分支的硬币的硬币接受位置形成接受口90。
在存放框77的内侧,设置了构成该存放框77的一部分并且引导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引导体91。该引导体91具有:将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支撑为一定高度的平面状的支撑面92以及沿着平带78的两侧而设置的两侧的引导部93。在这些两侧的引导部93形成了引导面95,该引导面95从与平带78侧对置的引导面边缘部94向与平带78侧相反的外侧变高。引导面95包括:平坦面95a,从引导面边缘部94到与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平行地形成;以及倾斜面95b,从该平坦面95a的外侧斜向上方倾斜状地形成。
在比接受口90的下方位置更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并且比反转辊79的位置更位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A1中,两侧的引导部93设置在引导面边缘部94的高度位置在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表面高度以下并且里面高度以上即带厚度尺寸以内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作为接受口90的下侧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A2、和包含反转辊79的位置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A3,在引导面边缘部94的高度位置设置在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表面高度以上。
此外,在从存放框77转出的硬币的出口区域,反转辊79形成如下间隔而设置,即在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上方区域形成仅可以通过载放在平带78的厚度方向1枚硬币的间隔。该反转辊79是驱动平带78的电动机87,通过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共用的电动机87,从而相对于朝向传送方向的平带78的转动反向转动,将平带78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以一层一列状态整齐排列而转出。
此外,在比反转辊79的位置更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以及设置在平板78的一侧的通路板96上形成了转出通路部80。通路板96设置在与平板78的倾斜传送面84具有相同的倾斜的面。在转出通路部80的两侧,设置了引导硬币的边缘的引导元件97、98。这些引导元件97、98被倾斜地设置,使得对应于在硬币通路32中的传送方向,将硬币依靠一侧。
在该转出通路部80,在依靠硬币的一个引导元件97侧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开口形成了用于将硬币和通过平带78转出的异物向下方排除的异物排除孔99。该异物排除孔99形成在一个引导元件97、绕挂在辊83到辊85a而向下方倾斜的平带78的倾斜部分、以及硬币通路32的倾斜通路面49的起始端部分之间。在该异物排除孔99的下方,设置了存放异物的异物存放箱。
在硬币通路32,与连接了转出通路部80的硬币转出口80a的位置对应地设置内侧引导50,
在硬币通路32上,没有与连接转出通路部80的硬币转出口80a的位置对应地设置内侧引导50,而可进行将从转出通路部80的硬币转出口80a转出的硬币向倾斜通路面49的接受。
此外,在转出通路部80的另一侧的引导元件97侧,并且是与硬币通路32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对应的转出通路部80的侧部,交接部81具有由相对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垂直方向的轴101沿水平方向转动地轴支承的圆形的凸轮(cam)102。该凸轮102通过作为交接驱动部的脉冲电动机103沿着硬币的交接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凸轮102的下面,在周边部分的圆周上的对称对置向下突出形成了一对突出部104,在这些突出部104之间形成槽部105。突出部104和倾斜传送面84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不能进入硬币的尺寸,槽部105和倾斜传送面84之间的间隔以及一对突出部104之间的槽部105的宽度分别形成为可进入一枚硬币的尺寸。
与各个突出部104的转动方向对置的边缘部分作为按下进入槽部105内的硬币的周边从而将其硬币交给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的按压部106而构成,此外,与相对于各个突出部104的转动方向的反向对置的边缘部分以及各个突出部104的外周面,作为对交接的硬币将后续的硬币进行分离并停留直到下一个交接时刻为止的抑制部107而构成。因此,交接部81还作为停止来自收款转出部34的硬币的转出的停止机构起作用。
然后,如图7(a)或者图8(a)所示,凸轮102被控制为如下:对硬币进入一个槽部105与一个抑制部107抵接而停止的位置进行定位,在根据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的位置而将硬币能够交给该突起部46的时间转动180°,后续的硬币进入另一个槽部105与另一个抑制部107抵接而停止的位置、即在下一个定位位置停止,并等待下一个交接动作。凸轮102的定位位置是,通过在轴101上安装的检测板108的圆周上的两处设置的缺口部而作为定位位置检测机构的光学式的传感器109成为透光状态就能够检测。
在转出通路部80内,在平带78的侧部位置,设置了用于检测在凸轮102的槽部105进入硬币的光学式的传感器110。在凸轮102中,在各个定位位置形成缺口部111以不会妨碍传感器110检测硬币。
接着,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基本结构与收款转出部34的结构想同,即包括:存放框77、平带78、反转辊79、转出通路部80以及交接部81等。而且,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可一枚一枚转出硬币,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可接受并存放通过与硬币通路32的分类传送区域41对应的各个分支部63分支的硬币。因此,省略对于相同结构的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是存放框77、平带78、反转辊79等每三种现金种类作为一体而被单元化。因此,在硬币处理装置11中,使用两个单元,而且,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驱动用的辊86通过未图示的联接器而相互连接,并且反转辊79通过联接器121相互连接。因此,收款转出部34、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平带78以及反转辊79通过共用的电动机87的驱动而一体地转动。
图5表示了收款转出部34,但用于大径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也是相同的结构。此外,图6表示了用于小径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与用于大径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相比,虽然平带78的宽度相同,但存放框77的横向宽度变窄地形成,引导部93的平坦面95a或变短或没有设置。例如,在日本硬币的情况下,将大径现金种类设为5日元、10日元、100日元以及500日元,将小径现金种类设为1日元以及50日元。
此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转出通路部80对硬币通路32转出硬币的转出通路部80的硬币转出口80a,设置了作为随着硬币的转出动作而开关该硬币转出口80a的引导体的引导杆122。该引导杆122将硬币通路32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轴123作为支点,可在关闭硬币转出口80a的位置和向硬币通路32内突出的位置之间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向关闭硬币转出口80a的方向施力。而且,在引导杆122关闭硬币转出口80a的状态下,将在硬币通路32内从传送方向上游侧传来的硬币引导至传送方向下游侧,此外,通过从硬币转出口80a转出的硬币抵抗弹簧的施力而向硬币通路32内突出,从而能够从硬币转出口80a向硬币通路32转出硬币。
此外,硬币收出款机包括控制包含由硬币处理装置11进行的硬币处理动作的各个动作的控制部131。
接着,说明硬币处理装置11的作用。
首先,说明硬币收款处理。
左右任一出纳员通过终端等发出硬币收款处理的指令,将收款硬币从硬币收款口12投入到收款转出部34。通过检测收款转出部34内有无硬币的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在收款转出部34是否投入了收款硬币,从而开始收款处理。
在收款转出部34中,平带78沿传送方向转动,并且反转辊79沿反方向转动,通过反转辊79将平带78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收款硬币以一层一列地整齐排列而传送到转出通路部80。在转出通路部80,通过交接部81将收款硬币一枚一枚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转动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此时,在转出通路部80,由于在依靠硬币的一个引导元件97侧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开口形成了异物排除孔99,所以即使在与硬币一同投入的异物通过平带78转出到转出通路部80内,也能够从异物排除孔99向下方排除该异物。因此,可防止异物进入硬币通路32,并且可防止产生将在硬币通路32中的异物作为原因的异常。
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入款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收款硬币。此时,由于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入款硬币而传送,所以在硬币通路宽度方向中的收款硬币的位置不是一定的,所以通过宽度依靠元件59将收款硬币依靠到识别部58侧,从而可通过识别部59正确地识别。而且,由于用树脂制造宽度依靠元件59,所以可防止在识别部58使用磁性传感器时进行错误识别。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的结果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36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并在集中暂时保留部36存放。
另外,在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中,由于维持交接部81停止转出硬币的状态,所以即使平带78以及反转辊79旋转,也不转出所存放的硬币。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的结果识别为不可识别等的拒收硬币的情况下,若设定拒收硬币的再识别,则拒收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收款转出部34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并返回到收款转出部34,从而从该收款转出部34再次转出到硬币通路32,被识别部58再次识别。通过该再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被处理为拒收硬币的情况。
在仅拒收硬币残留在收款转出部34或硬币通路32上的情况并且在识别部58连续检测到拒收硬币且检测到的次数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设定拒收硬币的再识别的情况下,退还拒收硬币。即,拒收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在右侧的出纳员的收款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最下游的分支部63进行分支,并支付给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另一方面,在左侧的出纳员的收款处理的情况下,从分类传送区域41传送到出款传送区域42,通过与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对应的分支部71进行分支,并支付给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支付给硬币出款口15、16的拒收硬币被出款箱17、18收纳,可通过从机体10提出该出款箱17、18来取出拒收硬币。
若通过传感器检测从收款转出部34转出全部收款硬币而在收款转出部34内没有硬币,并且识别部58在规定时间没有检测到硬币,则设为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完成,停止传送带43、平带78以及反转辊79。
然后,在承认计数结果,而发出存放指令的情况下,按现金种类存放暂时保留硬币。在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中,通过与上述的收款转出部34相同的硬币转出动作而一枚一枚转出所暂时保留的硬币,通过交接部81将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硬币。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结果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对应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对应的分支部63按现金种类进行分支,并按现金种类存放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结果识别为不可识别等的拒收硬币的情况下,若设定了拒收硬币的再识别,则拒收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收款转出部34对应的分支部63进行分支,并返回到收款转出部34,从而从该收款转出部34再次转出到硬币通路32,被识别部58再次识别。通过该再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被处理为拒收硬币的情况。
在仅拒收硬币残留在收款转出部34或硬币通路32上的情况并且识别部58连续检测到拒收硬币且检测到的次数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设定拒收硬币的再识别的情况下,退还拒收硬币。即,拒收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在右侧的出纳员的收款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最下游的分支部63分支,并支付给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另一方面,在左侧的出纳员的收款处理的情况下,从分类传送区域41传送到出款传送区域42,通过与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对应的分支部71分支,并支付给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支付给硬币出款口15、16的拒收硬币被出款箱17、18收纳,可通过从机体10提出该出款箱17、18来取出拒收硬币。
此外,在未被承认计数结果,而发出退还指令的情况下,退还暂时保留硬币。在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中,通过与上述的收款转出部34相同的硬币转出动作而一枚一枚转出所暂时保留的硬币,通过交接部81将退还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退还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退还硬币。
所识别的退还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在右侧的出纳员的收款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最下游的分支部63分支,并退还给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另一方面,在左侧的出纳员的收款处理的情况下,从分类传送区域41传送到出款传送区域42,通过与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对应的分支部71分支,并退还给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退还给硬币出款口15、16的退还硬币被出款箱17、18收纳,可通过从机体10提出该出款箱17、18来取出退还硬币。
接着,说明硬币出款处理。
通过左右任一出纳员,由终端发出出款处理指令并且输入出款金额或出款期望现金种类以及枚数,开始硬币出款处理。
在对应于出款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中,通过与上述的收款转出部34相同的硬币转出动作一枚一枚转出用于出款而存放的硬币,并通过交接部81将出款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此外,在不对应于出款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即使对应于出款现金种类也结束了转出出款枚数的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中,由于维持交接部81停止转出硬币的状态,所以即使平带78以及反转辊79旋转,也不能转出所存放的硬币。
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出款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硬币。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的结果识别为正常硬币的出款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在右侧的出纳员的出款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最下游的分支部63分支,并支付给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另一方面,在左侧的出纳员的出款处理的情况下,从分类传送区域41传送到出款传送区域42,通过与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对应的分支部71分支,并支付给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支付给硬币出款口15、16的拒收硬币被出款箱17、18收纳。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的结果识别为不可识别等的异常硬币的情况下,该异常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并返回到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然后,从该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再次对硬币通路32转出不足量的硬币。
在将出款量的出款硬币支付给硬币出款口15、16之后,可从机体10提出出款箱17、18来取出出款硬币。
接着,说明硬币补充处理。
在硬币补充处理中,从作为补充口部利用的硬币收款口12将补充硬币投入到收款转出部34。在收款转出部34中,通过上述的硬币转出动作而一枚一枚转出补充硬币,并通过交接部81将补充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硬币。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的结果识别为正常硬币的补充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对应现金种类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对应的分支部63按现金种类分支,并按现金种类存放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结果识别为不可识别等的异常硬币的情况下,若设定了异常硬币的再识别,则异常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收款转出部34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并返回到收款转出部34,从而从该收款转出部34再次转出到硬币通路32,被识别部58再次识别。通过该再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被处理为异常硬币的情况。
在仅异常硬币残留在收款转出部34或硬币通路32上的情况并且在识别部58连续检测到异常硬币且检测到次数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设定异常硬币的再识别的情况下,退还异常硬币。即,异常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在右侧的出纳员的补充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最下游的分支部63分支,并支付给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另一方面,在左侧的出纳员的补充处理的情况下,从分类传送区域41传送到出款传送区域42,通过与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对应的分支部71分支,并支付给左侧的硬币出款口15。支付给硬币出款口15、16的异常硬币被出款箱17、18收纳,可通过从机体10提出该出款箱17、18来取出异常硬币。
接着,说明硬币回收处理。
在硬币回收处理中,从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按每一现金种类转出硬币。在转出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中,通过与上述的收款转出部34相同的硬币转出动作而一枚一枚转出所存放的硬币,并通过交接部81将出款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出款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硬币。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的结果识别为正常硬币的出款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对应的最下游的分支部63分支,支付给右侧的硬币出款口16,并经由切换机构存放在机体10内的下部侧设置的回收盒中。
在识别部58中的识别结果识别为不可识别等的异常硬币的情况下,若设定了异常硬币的再识别,则该异常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并返回到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从而从其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再次转出到硬币通路32,被识别部58再次识别。通过该再识别可降低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被处理为异常硬币的情况。
在仅异常硬币残留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或硬币通路32上的情况并且通过识别部58连续检测到异常硬币且检测到的次数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设定异常硬币的再识别的情况下,进行将异常硬币支付给硬币出款口15、16等的规定的处理。
在从所有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回收硬币之后,打开机体10的前面门21,取出回收盒。
接着,说明硬币细查处理。
在硬币细查处理中,是为了确认在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中存储的硬币而进行细查。
从一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通过与上述的收款转出部34相同的硬币转出动作而一枚一枚转出所存放的硬币,并通过交接部81将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硬币。将所识别的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36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并在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中存放。
在转出一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内的全部硬币,识别之后在集中暂时保留部36存放结束之后,从集中暂时保留部36通过与上述的收款转出部34相同的硬币转出动作而一枚一枚转出所存放的硬币,并通过交接部81将硬币交给在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旋转的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通过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推动硬币而从硬币通路32的接受传送区域39传送到识别传送区域40,并通过识别传送区域40的识别部58识别硬币。将所识别的硬币从识别传送区域40传送到分类传送区域41,通过与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对应的分支部63分支,在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中存放。
因此,通过一次细查动作,硬币两次通过识别部58从而可进行两次识别,可提高细查的精度。此外,由于仅使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和集中暂时保留部36与硬币通路32之间的硬币循环,所以可缩短细查的传送路径。
并且,对全部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进行这样的细查动作。
这样,在硬币处理装置11中,通过沿着环状形状的硬币通路32被支撑而旋转的一条环状的传送带43传送收款、出款、补充、回收、细查的硬币,所以可共用包含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的各个处理系统的传送机构,可实现传送机构的简化、小型化。
可通过在硬币通路32中设置的一个识别部58识别收款、出款、补充、回收、细查的全部硬币,特别地可识别出款硬币,所以可提高出款运用中的可靠性。
由于可通过识别部58识别从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转出的硬币,所以不需要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的出口部中的现金种类判定,共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的出口部的形状。此外,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出口部也可以共用。此外,全部分支部63的结构也可以共用。因此,可共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和集中暂时保留部36,可将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和集中暂时保留部36设置在任意的位置。
由于仅沿着环状方向的一个方向旋转传送带43而传送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所以可在包括收款和出款的各个处理中将硬币的流向设为同一方向,可简化机构或控制。
由于将在硬币通路32接受出款硬币的接受传送区域39、和分类收款硬币的分类传送区域41设置在硬币通路32的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共用收款系统和出款系统,也能够可靠地处理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
此外,由于将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设置在硬币通路32以及传送带43的内侧,所以即使不开放位于在上部的重叠机构,也能够容易进行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维护。
此外,从前面侧向里侧依次设置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集中暂时保留部36以及识别部58,并且集中暂时保留部36和识别部58处于接近的位置关系,所以可缩短从收款硬币的识别到暂时保留为止的传送距离、暂时保留硬币的识别以及存放为止的传送距离,可缩短处理时间,可降低传送的硬币堵塞的可能性。
此外,收款转出部34、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在平带78上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所以可增加硬币存放量,此外,在硬币发放时,通过平带78的向传送方向的旋转和反转辊79的向反方向的旋转,将平带78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以一层一列状态地整齐排列发放,并且通过交接部81可靠地将硬币一枚一枚交给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接着,说明来自收款转出部34的硬币的转出动作。另外,具有相同结构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36的硬币的转出动作也是相同的。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由于将与平带78对置的两侧的引导部93的引导面边缘部94的高度位置设置为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表面高度以下并且背面高度以上,所以通过平带78的旋转,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硬币将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硬币从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向侧方的引导部93侧倾斜地按压而移动,可搅拌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的硬币。
由于能够搅拌在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的硬币而送入传送方向下游侧,所以可增加硬币存放量,无需设置用于搅拌的特别机构,可简化结构。
由于将平带78的宽度设为比一枚硬币的直径量的尺寸宽、比两枚硬币的直径量的尺寸窄,所以在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硬币以交错状地排列,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硬币容易将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硬币从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向侧方的引导部93侧倾斜地按压,可提高硬币的搅拌效果。
如图3所示,引导部93在比接受口90的下方位置更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并且比反转辊79的位置更位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A1中,将引导面边缘部94的高度位置设置为平板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表面高度以下并且背面高度以上,即带厚度尺寸以内的位置,从而可搅拌硬币。
另一方面,在接受口90的下方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A2中,引导面边缘部94的高度位置设置为平板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表面高度以上,所以在两侧的引导部93的引导面边缘部94之间限制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的硬币,可确保对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硬币的转出效率。同样地,在包含反转辊79的位置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A3中,引导面边缘部94的高度位置设置为平板78的倾斜传送面84的表面高度以上,所以在两侧的引导部93的引导面边缘部94之间限制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上的硬币,能够以一层一列的状态可靠地传送硬币。
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悬架收款转出部34的平带78以形成按照从传送方向上游侧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而上升倾斜的倾斜传送面84,在硬币通路32中设置与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具有相同角度而倾斜的倾斜通路面49。然后,在该倾斜通路面49上,接受从平带78的倾斜传送面84转出的硬币后以倾斜姿态的状态传送。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在平带的途中设置弯曲部分而将传送方向下游侧做成水平,可简化收款转出部34的结构,可消除产生将弯曲部分作为原因的硬币堵塞。
通过在平带78的途中不设置弯曲部分,从而与在平带78的途中设置弯曲部分而做成水平的情况相比,平带7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变高。因此,硬币通路32的高度变高,可增加从该硬币通路32对收款转出部34接受硬币的高度位置,而该高度的量可相应地增加收款转出部34内的硬币存放量。
在硬币通路32中,通过变换通路面53将沿着倾斜通路面49以倾斜姿态传送的硬币变换为水平姿态,并通过水平通路面54传送该水平姿态的硬币,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在成为水平通路面54的识别传送区域40、分类传送区域41中的识别或分支等的处理。
在硬币通路32的倾斜通路面49中,形成了对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进行避让的避让部52,所以突起部46不会接触到倾斜通路面49,可通过突起部46一枚一枚可靠地推动传送硬币。
此外,参照图7以及图8说明交接部81的硬币的交接动作。图7表示大径硬币的交接动作,图8表示小径硬币的交接动作。另外,在图中,表示了在硬币转出口80a具有引导杆122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35或者集中暂时保留部36,但交接部81的硬币的交接动作对于收款转出部34也是相同的。
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在交接部81的凸轮102位于定位位置的情况下,在平带78上装载而一边与一个引导元件97抵接一边移动的硬币进入到凸轮102的一个槽部105,与一个突出部104的抑制部107抵接而停止。
如图7(b)以及图8(b)所示,被凸轮102停止的硬币之后的后续的硬币与被凸轮102停止的硬币抵接而停止。
如图7(c)以及图8(c)所示,通过传感器110检测被凸轮102停止的硬币,从而在根据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的位置而可对该突起部46交接硬币的规定的定时,凸轮102沿着交接方向转动。
如图7(d)(e)(f)以及图8(d)(e)(f)所示,若凸轮102开始转动,则通过另一个突出部104的按压部106将之前交接的硬币在硬币通路32内按压,并且另一个突出部104进入到之前交接的硬币和后续的硬币之间,通过另一个突出部104的外周面的抑制部107停止后续的硬币的前进。
如图7(g)以及图8(g)所示,通过另一个突出部104的按压部106将之前交接的硬币按压到可交给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的硬币通路32内的位置为止。
如图7(h)以及图8(h)所示,将在硬币通路32内按压的硬币推动传送到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凸轮102转动180°而返回到下一定位位置之后停止。此外,通过后续的硬币进入另一个槽部105,通过传感器110检测该硬币,从而在可根据传送带43的下一个突起部46的位置而对该突起部46交接硬币的规定的定时,凸轮102沿着交接方向转动。
这样,通过凸轮102的按压部106按压硬币的边缘而将其硬币交给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通过凸轮102的抑制部107将后续的硬币分离并保留到下一个交接动作为止,所以可以将硬币一枚一枚可靠地交给传送带43的突起部46。
另外,也可以将硬币通路32的出款传送区域42的末端连接到接受传送区域39的始端,环状地形成硬币通路32。
此外,作为传送体,并不限定于传送带43,例如也可以是线或链(chain)等,此时,作为旋转体,并不限定于辊,可使用链轮等。
此外,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单元35并不限定于6个。
此外,在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单元35中存放的现金种类可任意设定。例如,也可以将不用于出款的现金种类或充满的现金种类的硬币以多个现金种类混合存放。
此外,作为在传送机构33中连续设置的功能单元,也可以是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硬币的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单元、集中存放硬币并且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集中存放发放单元、用于存放拒收硬币的拒收箱、用于存放回收硬币的回收盒、以及用于存放补充硬币的补充盒等。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仅将硬币收出款的硬币收出款机、以及将硬币收出款的硬币收出款机和将纸币收出款的纸币收出款机被一体形成的货币处理机等。

Claims (22)

1.一种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条环状的传送体;
支撑体,将所述传送体以环状形状地支撑并且以可沿着其环状方向转动地支撑;以及
传送机构,通过所述传送体接受收款硬币以及出款硬币而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传送机构使传送体仅沿着环状方向的一个方向转动而传送收款硬币和出款硬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传送机构包括:分类收款硬币的收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和接受出款硬币的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这些收款硬币分类传送区域和出款硬币接受传送区域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不同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传送体具有将硬币一枚一枚推动传送的多个突起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在传送机构中,连续设置了如下部分:接受收款硬币的收款部;支付出款硬币的出款部;识别硬币的识别部;暂时保留硬币的暂时保留部;以及存放硬币并且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存放发放部。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以下的一个以上的功能单元:接受收款硬币的收款口部;将收款硬币一枚一枚转出的收款转出部;支付出款硬币的出款口部;识别硬币的识别部;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硬币的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部;集中暂时保留硬币的集中暂时保留部;按现金种类存放硬币并且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集中存放硬币并发放所存放的硬币的集中存放发放部;存放拒收硬币的拒收箱;存放回收硬币的回收盒;存放补充硬币的补充盒;以及分支来自传送机构的硬币的分支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在传送机构中,连续设置了功能单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投入到收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并将通过识别部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暂时保留在暂时保留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在存放发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支付给出款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将以非整齐排列状态存放在存放发放部的硬币一枚一枚转出到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一枚一枚传送硬币,并将通过识别部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支付给出款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这些收款转出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设置在环状结构的传送机构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出款口部、识别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在前面侧设置收款转出部以及出款口部,从前面侧向里侧依次设置收款转出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识别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传送机构沿着相同的传送路径按相同的方向传送从收款转出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通过识别部识别硬币。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按现金种类暂时保留部、集中暂时保留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集中存放发放部包括:带,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并且通过由水平方向的轴进行轴支承的多个辊从传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被悬架而上升倾斜;反转辊,位于该带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方区域,相对于朝向传送方向的带的转动而反向转动,从而将带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整齐排列为一层一列状态进行发放;以及交接部,对传送机构的传送体将硬币一枚一枚交接。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收款转出部包括:带,以非整齐排列状态接收硬币,并且通过由水平方向的轴进行轴支承的多个辊从传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被悬架而上升倾斜;反转辊,位于该带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方区域,相对于朝向传送方向的带的转动而反向转动,从而将带上的非整齐排列状态的硬币整齐排列为一层一列状态转出;交接部,对传送机构的传送体将硬币一枚一枚交接;以及接受口,可接受通过传送机构传送的硬币。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款口部和收款转出部,该收款口部设置在收款转出部的上部区域,可作为对机内补充补充硬币的补充口部利用。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识别部被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被传送机构循环,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识别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分支门,
在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收款转出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集中暂时保留部,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退还用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而退还。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收款转出部、识别部、集中暂时保留部以及分支门,
在承认收款之前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收款转出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集中暂时保留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集中暂时保留部,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收款转出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收款转出部从而返回到收款转出部,从收款转出部向传送机构转出而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
在承认收款之后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退还用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而退还。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
在承认收款之后的收款计数时,通过传送部传送从集中暂时保留部转出的硬币,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各个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进行分支,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收款转出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分支到收款转出部从而返回到收款转出部,从收款转出部转出到传送机构而再次通过识别部进行识别。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收出款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出款口部、识别部、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以及分支门并且还包括控制部,
该控制部将从外部进行了出款指示的现金种类从与该现金种类对应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发放到传送机构,并根据在识别部中的识别,将识别为正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在机体前面的左右设置的出款口部的上方对应而设置的左右任一个分支门进行分支而支付,将识别为异常硬币的硬币通过与发放了该硬币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的硬币入口对应的分支门而进行分支并返回到原来的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并从该按现金种类存放发放部向传送机构追加发放异常硬币的枚数的硬币。
CNA200780033917XA 2006-12-08 2007-12-06 硬币收出款机 Pending CN1015176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1302A JP4960690B2 (ja) 2006-12-08 2006-12-08 硬貨入出金機
JP331302/2006 2006-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7620A true CN101517620A (zh) 2009-08-26

Family

ID=3951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33917XA Pending CN101517620A (zh) 2006-12-08 2007-12-06 硬币收出款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584B2 (zh)
EP (1) EP2091026B1 (zh)
JP (1) JP4960690B2 (zh)
KR (1) KR20090087434A (zh)
CN (1) CN101517620A (zh)
WO (1) WO200807254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0222A (zh) * 2011-06-03 2012-12-05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CN104956408A (zh) * 2013-02-04 2015-09-30 克雷恩支付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输送金钱物项
CN106611457A (zh) * 2015-10-23 2017-05-0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TWI585718B (zh) * 2014-09-30 2017-06-01 Fuji Electric Co Ltd Coin handl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11542B1 (ko) 2008-10-27 2011-01-27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오버플로우 박스를 갖는 동전입출금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현금입출금장치
JP5386296B2 (ja) * 2009-10-23 2014-01-15 ローレル精機株式会社 硬貨入出金機
JP5398473B2 (ja) * 2009-10-23 2014-01-29 ローレル精機株式会社 硬貨入出金機
DE102011005381A1 (de) * 2011-03-10 2012-09-13 Crane Payment Solutions Gmbh Vorrichtung zur Entgegennahme von Münzen
JP2013045434A (ja) * 2011-08-26 2013-03-04 Toshiba Tec Corp 硬貨入出金装置、硬貨入出金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41897B2 (ja) * 2012-05-15 2016-01-13 ローレル機械株式会社 貨幣処理装置
JP6041772B2 (ja) * 2013-08-31 2016-12-14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出金装置の硬貨搬送案内装置
JP6359277B2 (ja) * 2014-01-29 2018-07-18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および硬貨処理方法
JP6658015B2 (ja) * 2016-02-01 2020-03-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
JP6658014B2 (ja) * 2016-02-01 2020-03-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
JP2017130015A (ja) * 2016-01-20 2017-07-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入金装置
JP2018014013A (ja) * 2016-07-22 2018-01-2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
JP7314690B2 (ja) * 2019-07-29 2023-07-2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現金処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64993A (ja) * 1989-11-24 1991-07-16 Shinko Seisakusho Co Ltd 硬貨類の補給装置
JP2004199154A (ja) * 2002-12-16 2004-07-15 Toshiba Tec Corp 硬貨入出金装置
JP2004326541A (ja) * 2003-04-25 2004-11-18 Glory Ltd 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の精査処理装置
GB2416061A (en) * 2004-07-07 2006-01-11 Money Controls Ltd Coin accepting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6436B2 (ja) 1994-12-28 2002-03-18 グローリー工業株式会社 硬貨入出金機
TW374892B (en) * 1998-03-02 1999-11-21 Asahi Seiko Co Ltd Sporting and sieving device for coins
ES2144963B1 (es) 1998-07-31 2001-01-01 Azkoyen Medios De Pago Sa Pagador de monedas para maquinas accionadas por monedas.
US6637576B1 (en) * 1999-04-28 2003-10-28 Cummins-Allison Corp. Currency processing machine with multiple internal coin receptacles
JP3549784B2 (ja) 1999-09-30 2004-08-04 グローリー工業株式会社 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
US7066807B2 (en) * 2002-03-12 2006-06-27 Asahi Seiko Co., Ltd. Compact receiv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JP4284101B2 (ja) * 2003-04-25 2009-06-24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の回収処理装置
CN101268496B (zh) * 2005-09-21 2011-02-09 光荣株式会社 硬币出入币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64993A (ja) * 1989-11-24 1991-07-16 Shinko Seisakusho Co Ltd 硬貨類の補給装置
JP2004199154A (ja) * 2002-12-16 2004-07-15 Toshiba Tec Corp 硬貨入出金装置
JP2004326541A (ja) * 2003-04-25 2004-11-18 Glory Ltd 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の精査処理装置
GB2416061A (en) * 2004-07-07 2006-01-11 Money Controls Ltd Coin accepting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0222A (zh) * 2011-06-03 2012-12-05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CN102810222B (zh) * 2011-06-03 2014-07-23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CN104956408A (zh) * 2013-02-04 2015-09-30 克雷恩支付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输送金钱物项
CN105009176A (zh) * 2013-02-04 2015-10-28 克雷恩支付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输送金钱物项
CN105009176B (zh) * 2013-02-04 2018-03-27 克瑞支付创新有限公司 输送金钱物项
TWI585718B (zh) * 2014-09-30 2017-06-01 Fuji Electric Co Ltd Coin handling device
CN106611457A (zh) * 2015-10-23 2017-05-0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硬币处理装置
TWI707310B (zh) * 2015-10-23 2020-10-11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硬幣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46269A (ja) 2008-06-26
EP2091026B1 (en) 2014-03-05
US20100015903A1 (en) 2010-01-21
WO2008072544A1 (ja) 2008-06-19
EP2091026A4 (en) 2011-04-27
KR20090087434A (ko) 2009-08-17
US8991584B2 (en) 2015-03-31
EP2091026A1 (en) 2009-08-19
JP4960690B2 (ja)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620A (zh) 硬币收出款机
CN101268496B (zh) 硬币出入币机
CA2307004C (en) Currency recycling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ES2310016T3 (es) Maquina de operaciones bancarias automatica con recipientes para la reutilizacion de moneda.
CN101925933B (zh) 硬币传送装置和硬币处理机
CN103426231A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及自动交易装置
CN101379531B (zh) 硬币出入币机
JP2013073468A (ja) 硬貨繰出装置、硬貨入出金機および硬貨繰出方法
CN104077835A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和自动交易装置
US8961275B2 (en) Coin depositing and dispensing machine
CN1325355C (zh) 纸币进出款装置
CN104077853A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及自动交易装置
CN101796551B (zh) 纸币处理机
JP4897457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5010168B2 (ja) 硬貨搬送装置
CN105279842A (zh) 纸币处理装置
JP5101832B2 (ja) 硬貨繰出装置
CN212379911U (zh) 纸币识别装置
JP2509366Y2 (ja) 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
JP5400199B2 (ja) 硬貨繰出装置
JP5985715B2 (ja) 硬貨繰出装置、硬貨入出金機および硬貨繰出方法
JP5073217B2 (ja) 硬貨入出金機
JP2000293730A (ja) 金銭処理装置
JPS58106673A (ja) 紙幣放出装置
JPH0585674A (ja) 紙幣回収払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