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7712A -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07712A CN101507712A CNA2009100739667A CN200910073966A CN101507712A CN 101507712 A CN101507712 A CN 101507712A CN A2009100739667 A CNA2009100739667 A CN A2009100739667A CN 200910073966 A CN200910073966 A CN 200910073966A CN 101507712 A CN101507712 A CN 1015077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mbinant human
- erythropoietin
- preparation
- serum albumin
- human erythropoiet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采用S/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首先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含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然后使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包封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制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剂。本发明所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外观均匀,颗粒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在70-105μm;载药量、包封率高;体外缓释期在30天以上。所得缓释微球制剂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皮下、肌肉等非静脉形式给药,作为制备治疗肾性贫血药物制剂,可以提高病人的血细胞比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制剂,尤其是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由肾脏近曲小管合成的活性糖蛋白,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红细胞发育起主要调控作用。目前,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对肿瘤化疗所致贫血,及其它贫血性疾病都有良好效果。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剂型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粉针剂或者是水针剂,用于肌肉或静脉注射。目前对所有批准适应症的治疗包括通过静脉内或皮下注射,每周三次,起始剂量为50~150U/Kg。目前推荐的起始剂量可以在6~8周内将血细胞比容升高到目标范围,随后建立起随患者改变的维持给药方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给药方案都需要长期注射给药,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才能进行。无疑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长期缓释制剂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学者为克服蛋白和多肽药物体内半衰期短、稳定性差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给药方式,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透皮给药、眼部和非胃肠道给药等。但是,这些给药方式都有各自的缺点,而缓释微球载药系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将蛋白和多肽药物制成缓释微球制剂,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实现药物控释或缓释。已有多种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的微球制剂得到批准用于临床,成功地降低了给药频率,增加了病人的依从性。复乳溶剂挥发法是常用的制备蛋白质和多肽微球的方法,1998年,Kissel等人报道了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研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人的缓释时间达到30—40天,成功实现了缓释的目的,但是,初释效应仍然很严重,超过了总释放量的50%以上(Bittner Betal.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loaded poly(lactide-co-glycolide)microspheres:influence of the encapsulation technique and polymer purity onmicrospherecharacteristics.EuropeanJournalof Pharmaceutics andBiopharmaceutics,1998,45:295—305)。Burke等人使用喷雾干燥的方法首先制备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海藻糖的粉末,然后使用S/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PLGA缓释微球,海藻糖成功保护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稳定性,微球中蛋白质的完整性超过98%(Paul A.Burke et al.Poly(Lactide-Co-Glycolide)Microsphere Formulations of Darbepoetin Alfa:Spray Drying Is an Alternative to Encapsulation by Spray-Freeze Drying.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4,21(3):500-506)。但是,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释放的总量明显不足,低于总量的30%。由于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具有脆弱的、但对其生物活性所必需的三维结构,目前,维持蛋白药物在包封过程中和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依然是研制蛋白类药物载体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尽管使用S/O/W复乳溶剂挥发法可以避免初乳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在水/有机溶剂界面上的变性和聚集,但是,蛋白质依然面临着很多在微球制备和释放过程中造成蛋白质失活的不利因素,如冷冻干燥过程、聚合物降解所造成的微球内的酸性微环境和聚合物的疏水表面。蛋白质的变性尤其是药用蛋白质不仅仅造成药物失去药效,还可能引起免疫反应,如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性和聚集可能会造成纯红再障。因此,保持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微球制备、储存和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建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载药系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在释放过程蛋白质的突释效应和不完全释放也是建立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载药系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载药系统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非静脉给药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的用途。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采用S/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首先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含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然后使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包封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制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
具体地,本发明所说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由高分子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包封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制备而成,其中,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由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添加剂组成,微粒粒径大小在0.1~10μm,所说的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中人血清白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8%、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质量分数为1%~50%、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0.1%~45%,所说的添加剂为聚乙烯醇、海藻糖、葡聚糖、淀粉、氢氧化镁、碳酸镁、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说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各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体外修饰物,可以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氨基酸或其侧链糖基化修饰改变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突变体以及经聚乙二醇修饰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突变体。
本发明选用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分子量为4.0×103~5.5×104,其中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PLA∶PLG)的质量比为(50∶50)~(85∶15)。
本发明所说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以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为基质原料,表面光滑,颗粒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为60~105μm,载药量和包封率高,蛋白质稳定性好,缓释期达到30天以上,适合于非静脉给药。
本发明所说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血清白蛋白(HSA)、聚乙二醇(PEG)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所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洗涤除去聚乙二醇(PEG),制备得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微粒;
(2)将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油相,取适量上述的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作为固相加入上述油相,其中固相与油相的质量体积比为0.05~0.2(g/ml),使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或高速搅拌机将其匀化后形成S/O初乳,将初乳滴加入外水相分散介质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低速搅拌4~6小时,即得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剂,常规冷冻干燥,保存。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的是普通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其功率为1200瓦,使用功率以低功率为佳;所采用的高速搅拌机是普通高速搅拌机,转速为10000~30000转/分,以20000转/分为佳。
所述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的S/O初乳制备方式包括使用普通高速搅拌机搅拌乳化,搅拌时间为30~300秒;或者使用普通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乳化,超声乳化时间为20~200秒。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当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时,二氯甲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75∶35。
所述的油相中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的浓度50~250mg/ml。
所述的外水相分散介质聚乙烯醇的浓度为0.5%~5%,可加入浓度为0~10%的无机盐,以增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包封率,外水相的pH值为6.0~8.5。
本发明中蛋白质微粒和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制剂的表征,通过以下实验来揭示:
使用扫描电镜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混合微粒的粒径。载有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包封率测定方法:准确称取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加入0.5ml二氯甲烷溶解载体材料,加入0.5ml 0.01M盐酸,从有机相中充分萃取蛋白,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相中蛋白含量;包封率=微球中蛋白量/蛋白投料量×100%。粒径分析仪器测定微球的粒径分布,扫描电镜扫描微球的表面形态。测定载有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取pH7.4PBS缓冲液1ml于离心管中,将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悬浮其中,置37℃、100rpm摇床上,每日取样,每次取样时用新鲜的缓冲液替换原来的缓冲液;Bradford试剂盒测定释放样品中蛋白含量,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实验测定释放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测定后计算累计蛋白质释放百分率和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释放百分率,绘制体外释药曲线。
间接酶联免疫分析(ELISA)实验测定体外释放样品中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将体外释放样品真空冷冻干燥成固体粉末,用0.05M,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溶解该固体粉末成溶液,在酶标板的反应孔中加入0.1ml,4℃过夜。次日洗涤后用5%的脱脂牛奶缓冲液封闭满孔,37℃封闭2h。洗涤后加入1∶1000稀释的兔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多克隆抗体0.1ml,37℃孵育1h。洗涤后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 0.1ml,37℃孵育1h。洗涤后各反应孔中加入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液0.1ml,37℃,10-30min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于450nm测各反应孔OD值。
载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大鼠体内药效学:大鼠8只,体重大约250g,每只肌肉注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15mg,微球用含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溶液悬浮,在设定的时间从大鼠尾部取血20μl,直接稀释到0.5ml抗凝液中,用血球计数仪测定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40天后测大鼠体内产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体水平;同时使用大鼠3只,体内注射热变性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0.1mg,40天后,使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实验检测大鼠体内产生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体水平。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蛋白质样品及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加等体积2×十二烷基硫酸钠凝胶加样缓冲液,100℃煮沸5min;浓缩胶浓度为5%,分离胶浓度为10%,以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显示蛋白条带。PLGA微球用二氯甲烷溶解后,离心弃上清,沉淀用0.02mol·L-1pH7.4磷酸盐缓冲液悬浮,然后进行非还原SDS-PAGE分析。
间接ELISA法测大鼠血清中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水平:用0.05M,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至终浓度为1μg/ml,在酶标板的反应孔中加入0.1ml,4℃过夜。次日洗涤后用5%的脱脂牛奶缓冲液封闭满孔,37℃封闭2h。洗涤后加入一定稀释倍数的注射微球的大鼠血清0.1ml,设置阴性对照(不加血清)和阳性对照(加入注射变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样稀释倍数的的大鼠血清0.1ml),37℃孵育1h。洗涤后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大鼠IgG0.1ml,37℃孵育1h。洗涤后各反应孔中加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液0.1ml,37℃,10-30min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于450nm测各反应孔OD值。
本发明将人血清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制备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同时加入添加剂海藻糖、氢氧化镁、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方面可以使蛋白质在微球制备、储存和释放过程中得到稳定,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微球内蛋白质的释放行为。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和外水相中加入无机盐后,可显著提高蛋白质的包封率和降低蛋白质的突释效应。SDS-PAGE分析表明所制备微球内人血清白蛋白未见有明显聚集,注射微球的大鼠体内抗体检测试验表明,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体未见明显升高,进一步说明所制备的微球在制备和释放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性。
本发明所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外观均匀,颗粒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在70—105μm;载药量、包封率高;体外缓释期在30天以上,并且在所释放的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未出现明显的聚集,所包封和释放的蛋白质稳定性良好;大鼠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可以使大鼠体内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显著升高达到30天以上,进一步测定大鼠体内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发现所产生的抗体量很低,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
所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皮下、肌肉等非静脉形式给药,用于肾性贫血患者,提高病人的血细胞比容,因此,可作为治疗肾性贫血药物的缓释制剂。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的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的电镜照片。
图2为载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的电镜照片。
图3为载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
图4为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后大鼠体内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随时间的变化。
其中图4(a):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前后,大鼠体内红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4(b):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前后,大鼠体内血红蛋白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4(c):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前后,大鼠体内血细胞比积随时间的变化。
图5为注射微球40天后大鼠体内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结果。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外观均匀,颗粒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在70—105μm;载药量、包封率高;药物缓释和药效维持时间均可以达到30天以上,并且微球内的蛋白质稳定性良好。所制备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皮下、肌肉等非静脉形式给药,用于肾性贫血患者,提高病人的血细胞比容,因此,可作为治疗肾性贫血药物的缓释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10ml浓度分别为0.5mg/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mg/ml人血清白蛋白(HSA)、45mg/ml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所得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连续洗涤三次除去聚乙二醇,制备得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将40m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乳化于2ml浓度为60mg/ml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搅拌速率为20000转/分的条件下乳化60s,得到S/O乳液。将该乳状液用微量取样器注入到250ml含2%聚乙烯醇的0.02M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以600rpm的转速搅拌1min制得S/O/W乳状液,向该乳状液中加入250ml 0.02M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300rpm搅拌6h,将有机溶剂挥发,微球固化后离心收集,双蒸水洗涤三次,按照常规方法冷冻干燥,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所得到的蛋白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平均粒径为0.4μm,所得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76.72μm,包封率为12.3%,载药量为0.21%,突释率为85%。
实施例2
将10ml浓度分别为0.5mg/ml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10mg/ml人血清白蛋白(HSA)、30mg/ml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
所得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连续洗涤三次除去聚乙二醇,制备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将40mg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乳化于2ml浓度为120mg/ml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搅拌速率为20000转/分的条件下乳化60s,得到S/O乳液。将该乳状液用微量取样器注入到250ml含2%聚乙烯醇的0.02M磷酸盐缓冲液(pH为7.4)中,以600rpm的转速搅拌1min制得S/O/W乳状液,向该乳状液中加入250ml0.02M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300rpm搅拌6h,将有机溶剂挥发,微球固化后离心收集,双蒸水洗涤三次,按照常规方法冷冻干燥,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所得到的蛋白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平均粒径为0.6μm,所得PLGA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75.43μm,包封率为40.61%,载药量0.32%,突释率为76%。
实施例3
将10ml浓度分别为0.5mg/ml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10mg/ml人血清白蛋白(HSA)、45mg/ml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所得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连续洗涤三次除去聚乙二醇,制备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将40m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乳化于2ml浓度为150mg/ml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搅拌速率为20000转/分的条件下乳化60s,得到S/O乳液。将该乳状液用微量取样器注入到250ml含2%PVA的0.02M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以400rpm的转速搅拌1min制得S/O/W乳状液,向该乳状液中加入250ml 0.02M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300rpm搅拌6h,将有机溶剂挥发,微球固化后离心收集,双蒸水洗涤三次,按照常规方法冷冻干燥,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所得到的蛋白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平均粒径为0.4μm,所得PLGA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106.24μm,包封率为65.3%,载药量为0.36%,突释率为35%。
实施例4
将10ml浓度分别为0.5mg/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mg/ml人血清白蛋白(HSA)、45mg/ml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所得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连续洗涤三次除去聚乙二醇,制备得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将40m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乳化于2ml浓度为150mg/ml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搅拌速率为20000转/分的条件下乳化60s,得到S/O乳液。将该乳状液用微量取样器注入到250ml含2%PVA的0.02M,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该缓冲液中不含NaCl,以600rpm的转速搅拌1min制得S/O/W乳状液,向该乳状液中加入250ml 0.02M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300rpm搅拌6h,将有机溶剂挥发,微球固化后离心收集,双蒸水洗涤三次,按照常规方法冷冻干燥,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所得到的蛋白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平均粒径为0.4μm,所得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77.23μm,包封率为15.47%,载药量为0.15%,突释率为87%。
实施例5
将10ml浓度分别为0.5mg/ml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10mg/ml人血清白蛋白(HSA)、45mg/ml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所得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连续洗涤三次除去聚乙二醇,制备得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将40m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乳化于2ml浓度为150mg/ml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搅拌速率为20000转/分的条件下乳化60s,得到S/O乳液。将该乳状液用微量取样器注入到250ml含2%聚乙烯醇的0.02M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以600rpm的转速搅拌1min制得S/O/W乳状液,向该乳状液中加入250ml 0.02M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300rpm搅拌6h,将有机溶剂挥发,微球固化后离心收集,双蒸水洗涤三次,按照常规方法冷冻干燥,得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所得到的蛋白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混合微粒平均粒径为0.4μm(图1):所得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80μm(图2),包封率为70%,载药量为0.375%;缓释微球突释率为29%,总蛋白和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释放总量达到90以上(图3)。大鼠体内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载药微球使大鼠体内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显著升高30天以上(图4),进一步测定大鼠体内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发现所产生的抗体量很低,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异,与阳性对照差异显著(图5)。说明我们所制备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稳定性好,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产生聚集和破坏。
Claims (10)
1、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在于:由高分子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包封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组成,其中,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由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添加剂组成,所说的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中人血清白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8%、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质量分数为1%~50%、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0.1%~45%,所述的添加剂为聚乙烯醇、海藻糖、葡聚糖、淀粉、氢氧化镁、碳酸镁、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在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各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体外修饰物,可以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氨基酸或其侧链糖基化修饰改变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突变体以及经聚乙二醇修饰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突变体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在于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分子量为4.0×103~5.5×104,其中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PLA:PLG)的质量比范围为(50:50)~(85: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血清白蛋白(HSA)、聚乙二醇(PEG)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在—80℃预冻过夜,常规冷冻干燥,所得得到的固形物用二氯甲烷洗涤除去聚乙二醇(PEG),制备得到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
(2)将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油相,取适量上述的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作为固相加入上述油相,其中固相与油相的质量体积比为0.05~0.2(g/ml),使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或高速搅拌机将其匀化后形成S/O初乳,将初乳滴加入外水相分散介质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低速搅拌4~6小时,即得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剂,常规冷冻干燥,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缓释微球的S/O初乳制备方式包括使用普通高速搅拌机搅拌乳化,搅拌时间为30~300秒;或者使用普通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乳化,超声乳化时间为20~200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普通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其功率为1200瓦,所采用的普通高速搅拌机,转速为10000~30000转/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说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当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时,二氯甲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75:3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油相中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的浓度50~250mg/ml。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外水相分散介质聚乙烯醇的浓度为0.5%~5%,外水相的pH值为6.0~8.5。
10、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作为制备治疗肾性贫血药物的缓释制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739667A CN101507712B (zh) | 2009-03-20 | 2009-03-20 |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739667A CN101507712B (zh) | 2009-03-20 | 2009-03-20 |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7712A true CN101507712A (zh) | 2009-08-19 |
CN101507712B CN101507712B (zh) | 2011-08-17 |
Family
ID=4100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739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7712B (zh) | 2009-03-20 | 2009-03-20 |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07712B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8654A (zh) * | 2011-05-04 | 2011-09-14 |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88619A (zh) * | 2011-12-05 | 2012-06-13 | 上海交通大学 | 连续生产艾塞那肽微球的装置及控制微球释放速度的方法 |
EA018472B1 (ru) * | 2010-09-15 | 2013-08-3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ротек" | Частицы, содержащие эритропоэтин,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невр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 ге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и нарушений |
WO2014139168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Tuo Jin |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olymeric microspheres |
CN105194662A (zh) * | 2015-09-16 | 2015-12-30 |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13432A (zh) * | 2014-05-28 | 2016-01-06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88613A (zh) * | 2015-11-25 | 2016-02-03 | 河北师范大学 | 一种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纳米颗粒疫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53418A (zh) * | 2016-05-09 | 2017-11-17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一种plga复合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692634A (zh) * | 2019-01-31 | 2019-04-30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乳液的微米高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823783A (zh) * | 2019-11-21 | 2021-05-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一种多层聚电解质微囊包裹全氟化碳形成的仿生红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159554A (zh) * | 2021-11-22 | 2022-03-11 | 广州优理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纤连蛋白-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16492448A (zh) * | 2023-04-12 | 2023-07-28 |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负载peg-epo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09
- 2009-03-20 CN CN2009100739667A patent/CN1015077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A018472B1 (ru) * | 2010-09-15 | 2013-08-3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ротек" | Частицы, содержащие эритропоэтин,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невр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 ге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и нарушений |
CN102178654A (zh) * | 2011-05-04 | 2011-09-14 |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88619A (zh) * | 2011-12-05 | 2012-06-13 | 上海交通大学 | 连续生产艾塞那肽微球的装置及控制微球释放速度的方法 |
CN102488619B (zh) * | 2011-12-05 | 2014-08-06 | 上海交通大学 | 连续生产艾塞那肽微球的装置及控制微球释放速度的方法 |
WO2014139168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Tuo Jin |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olymeric microspheres |
CN105213432B (zh) * | 2014-05-28 | 2019-04-19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13432A (zh) * | 2014-05-28 | 2016-01-06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94662A (zh) * | 2015-09-16 | 2015-12-30 |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94662B (zh) * | 2015-09-16 | 2018-08-28 |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88613A (zh) * | 2015-11-25 | 2016-02-03 | 河北师范大学 | 一种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纳米颗粒疫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88613B (zh) * | 2015-11-25 | 2018-08-31 | 河北师范大学 | 一种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纳米颗粒疫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53418A (zh) * | 2016-05-09 | 2017-11-17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一种plga复合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692634A (zh) * | 2019-01-31 | 2019-04-30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乳液的微米高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692634B (zh) * | 2019-01-31 | 2021-07-23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乳液的微米高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823783A (zh) * | 2019-11-21 | 2021-05-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一种多层聚电解质微囊包裹全氟化碳形成的仿生红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823783B (zh) * | 2019-11-21 | 2023-04-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一种多层聚电解质微囊包裹全氟化碳形成的仿生红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159554A (zh) * | 2021-11-22 | 2022-03-11 | 广州优理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纤连蛋白-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16492448A (zh) * | 2023-04-12 | 2023-07-28 |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负载peg-epo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7712B (zh) | 2011-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7712B (zh) |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 | |
Schwendeman et al. | Injectable controlled release depots for large molecules | |
AU2018366110B2 (en) | Clotting factor preparations for delivery into tissue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using a swallowable drug delivery device | |
Lam et al. | Sustained release of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for treatment of diabetes | |
Chung et al. | Self-assembled “nanocubicle” as a carrier for peroral insulin delivery | |
US8808746B2 (en) |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 |
Jay et al. | Engineering of multifunctional gels integrating highly efficient growth factor delivery with endothelial cell transplantation | |
CN105412935B (zh) | 一种基于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
LV10041B (en) | Microcapsu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eof | |
US8859004B2 (en) | pH-sensitive nanoparticles for oral insulin delivery | |
JP2000507912A (ja) | 作用剤の徐放性組成物 | |
Pawar et al. | Protein and peptide parenteral controlled delivery | |
CN102883738A (zh) | 治疗血管发生相关的眼部疾病的组合物和方法 | |
CN108114273A (zh) | 一种全氟化碳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955445A (zh) | 多晶型物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 |
CN110418636A (zh) | 将肽、蛋白质和核酸负载至乳糜微粒和体细胞中的胆固醇酯囊泡 | |
CN108434118A (zh)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110305766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Parathyroid Hormone from Encapsulated Poly(Lactic-Glycolic)Acid Microspheres | |
AU2010243888B2 (en) | Encapsulated liver cell composition | |
McCartan et al. | Evaluating parameters affecting drug fate at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site | |
US20080260843A1 (en) | transpulmonary composition | |
US20160338967A1 (en) | Sustained release depot formulations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and uses thereof | |
JP5938762B1 (ja) |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製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7233298A (zh) | 一种促进蛋白多肽药物口服吸收的酵母细胞壁微粒制剂 | |
CN102724969A (zh) | 第九凝血因子缓释剂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2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