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8654A -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8654A
CN102178654A CN2011101143051A CN201110114305A CN102178654A CN 102178654 A CN102178654 A CN 102178654A CN 2011101143051 A CN2011101143051 A CN 2011101143051A CN 201110114305 A CN201110114305 A CN 201110114305A CN 102178654 A CN102178654 A CN 102178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sustained
preparation
spheres
erythropoiet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43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伟恩
金拓
吴飞
张向荣
张涤平
盛光阳
胡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CIPROGEN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CIPROGEN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CIPROGEN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CIPROGEN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143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86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8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8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水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技术,包括步骤:A.将被包埋的固体颗粒加入到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有机溶液中,混匀形成混悬液;B.将步骤A的混悬液加入到不溶解步骤A的缓释或控释材料的亲水有机溶液中,搅拌形成微球;C.将步骤B形成的微球分散到水相中固化。所述制备方法有效的克服了常规制备方法中包封率不高、突释严重、释放不完全等缺点。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表面光滑圆整,颗粒规整无粘连,其冻干粉剂为白色细腻、疏松、不塌陷、不粘连、再分散性良好。可以运用到各种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长期治疗的相关疾病。

Description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缓释微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
背景技术
制药行业从药物发现,到临床的应用,最后一个环节是药物制剂。其中有一部分药物需要长期给药才能治愈;还有一部分需要靶向等局部给药。要达到这些目的,原料药必须要制备成相应的剂型。例如需要长期给药但在体内的半衰期短的药物,宜制备成缓释剂型;对于一些肿瘤的治疗,需要一些药物靶向于病照,例如靶向于肿瘤血管的栓塞微球制剂等;基因重组技术用于治疗蛋白的表达和生产的20多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个蛋白药物产品投入临床使用,近200个在审批和研发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诸如安进(Amgen)、基因技术(Genentech)等一批新的大型医药公司。相对于蛋白大分子药物本身的快速发展,其剂型技术进展缓慢。一方面,蛋白大分子药物口服不吸收、体内半衰期短,需要注射给药;另一方面,许多何尔蒙、细胞因子类的蛋白药物治疗周期长,长期而频繁地注射成为必须,也影响患者顺应性的主要原因。缓释蛋白药物的剂型的研发,由于在制备微粒过程导致活性的损失诸如W/O/W法、包封率不高的S/O/W法和S/O/O法制备的微球易突释等缺点。发展制备具有活性保护的蛋白微球又可以提高包封率和减少突释的方法势在必行。到目前还未见利用水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S/O/hO/W)方法制备微球的报道。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Lee E.S.,Kwon M.J.,Lee H.,and Kim J.J.,Stabilization of protein encapsulated in poly(lactide-co-glycolide)microspheres by novel viscous S/W/O/W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331(2007)27-37],(Lee E.S.,Kwon M.J.,Lee H.,and Kim J.J.,报道了利用新粘度S/W/O/W方法把蛋白稳定的包封在PLGA微球里,国际药学杂志,2007,331:27-37)。Lee E.S.等人在该文献报道了利用S/W/O/W方法制备了微球。该文献利用蛋白环糊精冻干然后磨碎,把磨碎的蛋白环糊精加到高粘度的多糖溶液及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乳化,最后到水相中硬化微球且只是针对蛋白类药物,没有见报道其他药物。但是蛋白质环糊精的颗粒与多糖水溶液接触难免蛋白质不溶解,溶解后的蛋白水溶液很容易与PLGA的二氯甲烷接触,存在油水界面而导致聚集。同样致使包封率也不高,存在不完全释放。[Morita T.,Sakamura Y.,Horikiri Y.,Suzuki T.,Yoshino H.,Protein encapsulation into biodegradable microspheres by a novel S/O/W emulsion method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as a protein micronization adjuvant,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69(2000)435-444],Morita T.等人在该文献报道了利用新S/O/W乳化法制备载蛋白微球。只是改变了表面活性剂以前报道较多的是用PVA,在这篇文献改用PEG。但是仍然不能克服包封率低,存在突释和不完全释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的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水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的制备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加入到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有机溶液中,即油相中,混匀形成混悬液;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还采用了搅拌、涡旋或超声波等方式使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均匀分散到油相中;
B.将步骤A的混悬液加入到不溶解步骤A的缓释或控释材料的亲水有机溶液中,即亲水油相中,搅拌形成微球;本发明中,优选的搅拌时间为0.5-5min;
C.将步骤B形成的微球分散到水相中固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C的样品冻干得干燥的缓释微球;进一步的,在冻干之前还包括对步骤C的样品用水洗涤3-5次。
所述步骤A中缓释或控释材料选自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缓释或控释材料在有机溶液中的浓度为重量百分比为1-50%,优选的浓度为重量百分比2-30%;所述有机溶液的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庚烷、三氯甲烷、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优选的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中的至少一种。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上述步骤A形成油包固体结构,在最终的微球成品中缓释或控释材料包裹于固体成分的外面,起到控制固体成分药物释放的作用。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缓释或控释材料在有机溶液中的浓度对微球成品的粒径大小起调节作用,浓度越高,制备得到的微球成品粒径越大,在本发明优选的缓释或控释材料浓度下,优选的微球成品粒径为1-500μm,更优选的粒径为10-100μm。
所述步骤B中的亲水油相含有选自乙醇、丙二醇、乙二醇溶液、液体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液,所述有机溶液占亲水油相重量百分比的50-100%,优选为65-80%;进一步的,所述亲水油相还含有表面活性剂溶液,所述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优选的还含有钠盐,优选的钠盐为氯化钠,表面活性剂溶液占亲水油相总重量百分比的0-40%,优选为5-15%,其中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泊洛沙姆、聚三梨醇、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10%,氯化钠的重量百分比为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的亲水油相还含有甘油,甘油占亲水油相的重量百分比为0-50%,优选为15-30%。需要指出的是,亲水油相附于步骤A中的油包固体结构的外面,形成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的结构,在水相的固化过程中,外层的亲水油包油层对油包固体起保护作用,使得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颗粒规整、微球结构均匀,改善了突释以及由于突释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了微球的包封率以及药物释放效果。
所述步骤C的水相为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的氯化钠水溶液,所述固化时间为1-4小时。本发明中,优选的采用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氯化钠水溶液。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步骤B中形成了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的结构,再采用水进行固化时,有效的将微球分散开来,使得制备的微球具有表面光滑圆整、颗粒规整无粘连等优点。
本发明中,所述缓释微球中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含有质量百分比1-5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49-50%的葡聚糖。
进一步的,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的粒径为0.2-10μm,优选为1-5μ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的缓释微球。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微球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1-50%,用于包埋的缓释或控释材料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50-99%。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包括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及缓释或控释材料,所述固体成分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所述缓释或控释材料包括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的粒径为0.2-10μm,优选为1-5μm,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含有质量百分比1-5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49-50%的葡聚糖;所述缓释微球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1-50%,用于包埋的缓释或控释材料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50-99%。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使用合适的油相(O)、亲水油相(hO)及合适控释或缓释的材料,并采用一种新的制备工艺,有效的克服了在常规的W/O、W/O/W、S/O/W等微球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包封率不高、载药量不高、突释严重,以及由于突释的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本发明的缓释微球制备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微球粒径进行控制;可以避免对药物的治疗的作用影响,尤其适用于包埋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对油水界面敏感的药物。本发明提供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其表面光滑圆整、均匀度好、颗粒规整无粘连,包封率高、突释小、载药量高,其冻干粉剂为白色细腻、疏松,不会塌陷、不粘连,再分散性良好。并且,微球粒径可以根据需要从1μm到500μm进行调控,可以运用到各种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长期治疗的相关疾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缓释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目前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包封率低、释放不完全、突释严重,以及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水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的制备技术(S/O/hO/W),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加入到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有机溶液中,即油相中,混匀形成混悬液;
B.将步骤A的混悬液加入到不溶解步骤A的缓释或控释材料的亲水有机溶液中,即亲水油相中,搅拌形成微球;
C.将步骤B形成的微球分散到水相中固化,即得所述缓释微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C的样品冻干得干燥的缓释微球;进一步的,在冻干之前还包括对步骤C的样品用水洗涤3-5次。
所述步骤A中缓释或控释材料选自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液的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庚烷、三氯甲烷、丙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B中的亲水油相为含有选自乙醇、丙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进一步的,所述亲水油相还含有表面活性剂,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泊洛沙姆、聚三梨醇、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的亲水油相还含有甘油。所述步骤C中优选的固化时间为1-4小时。
上述方法中油相(O)、亲水油相(hO)、水相(W)的制备如下:
油相(O):把控释或缓释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制备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0%的油相,优选浓度为2-30%。
亲水油相(hO):首选,按照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1-10%,氯化钠重量百分比0-10%的量,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然后,按如下配方制备亲水油相(hO),配方1:按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溶液0-40%:有机溶剂60-100%,将两者混合即本发明的亲水油相;配方2:按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溶液0-30%:有机溶剂50-100%:甘油0-50%,将三者混合即本发明的亲水油相,更优选的混合比例为表面活性剂溶液5-15%:有机溶剂65-80%:甘油15-30%;其中上述重量百分比均为亲水油相总重量的百分比。
水相(W):配制100-1000mL的重量百分比1-10%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优选为重量百分比为5%的氯化钠水溶液。
本发明在上述缓释微球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中被包埋的固体成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采用授权号为ZL200610029127.1的专利方法制备。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的粒径为0.2-10μm,优选为1-5μm。制备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中,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1-50%,用于包埋的缓释或控释材料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50-99%,制备的缓释微球粒径大小可以通过步骤A中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浓度进行调节,优选的微球粒径范围为1-500μm,更优选的为10-100μm。
本发明的微球制备方法克服了常规的微球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包封率不高、突释严重的缺点,克服了油水界面、高剪切力、界面、和交联剂等问题的影响,在温和的条件下把药物载入微球中,微球载药量高,且能够长期保持活性,有效的解决了突释和不完全释放的问题,大大的减少保存的费用和提高疗效。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的粒径小,活性高,其冻干粉剂为白色细腻、疏松,不会塌陷、不粘连,再分散性良好。可以运用到各种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长期治疗的相关疾病。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仅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空白微球的制备:
(1)制备油相(O)和亲水油相(hO)
油相(O):把控释或缓释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制备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0%,形成油相(O)。
亲水油相(hO):配方1:用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等盐混和水溶液,它们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1-10%和0-10%,占亲水油相的重量百分比为0-40%;乙醇、乙二醇、丙二醇或常温液态的聚乙二醇为60-100%;或配方2:用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等盐混和水溶液,它们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1-10%和0-10%,占亲水油相的重量百分比为0-40%;用重量百分比为0-50%的甘油与50-100%的乙醇、乙二醇、丙二醇或常温液态的聚乙二醇溶液占亲水油相的百分比为60-100%。
水相(W):100-1000mL的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
(2)空白微球制备
油相(O)滴加入亲水油相(hO)并搅拌、超声或漩涡0.5-5分钟形成O/hO,然后转入水相为100-1000mL并搅拌1-4小时,离心收集微球并冻干或挥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微球。
通过上述制备的空白微球,其冻干粉剂白色细腻、疏松、无塌陷、不粘连、再分散性良好。进一步的对制备的空白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微球粒径小、表面光滑圆整、均匀度好、颗粒规整无粘连。
实施例2
载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
(1)把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EPO)10mg(其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100mg中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
(2)把步骤(1)得到的乳液滴加到亲水油相(hO):[亲水油相(hO)的制备:用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盐混和水溶液占10%(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盐重量百分比为5%);乙二醇重量百分比为90%]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复乳;
(3)把步骤(2)的复乳滴加到水相(W)[水相(W)的制备: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1-4小时;
(4)把步骤(3)得到的离心收集微球,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干燥的微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W/O/W法,将等量的EPO的水溶液加到同样浓度的PLGA有机溶液中,并搅拌,然后转移到同样的水相中固化,然后冻干的成品。
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显微镜图(如图1A)显示粒径约40μm-80μm。本发明方法的包封率为90%,对照组仅为50%。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对照组制备的微球以及未经处理的EPO原料药(用来制备微球的EPO原料),分别添加到UT-7细胞中培养48小时,并用MTT法检查。结果显示,添加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的UT-7细胞活性比添加对照组微球的活性高49%,比添加EPO原料药的UT-7细胞活性仅低11%;可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微球而言,具有较高的药效活性。体外释放曲线如图2A所示,比对照组降低了突释。
实施例3
载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
(1)把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20mg(其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100mg中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
(2)把步骤(1)得乳液滴加到亲水油相(hO):[亲水油相(hO)的制备:用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盐混和水溶液占10%(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盐重量百分比为5%);乙二醇重量百分比为90%]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复乳;
(3)把步骤(2)的复乳滴加到水相(W)[水相(W)的制备: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1-4小时;
(4)把步骤(3)得到的离心收集微球,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干燥的微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W/O/W法,将等量的EPO的水溶液加到同样浓度的PLGA有机溶液中,并搅拌,然后转移到同样的水相中固化,然后冻干的成品。
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显微镜图(如图1B)显示粒径约40μm-80μm。本发明方法的包封率为90%,对照组仅为51%。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对照组制备的微球以及未经处理的EPO原料药(用来制备微球的EPO原料),分别添加到UT-7细胞中培养48小时,并用MTT法检查。结果显示,添加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的UT-7细胞活性比添加对照组微球的活性高45%,比添加EPO原料药的UT-7细胞活性仅低10%;可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微球而言,具有较高的药效活性。体外释放曲线如图2B所示,比对照组降低了突释。
实施例4
载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
(1)把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5mg(其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100mg中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
(2)把步骤(1)得乳液滴加到亲水油相(hO):[亲水油相(hO)的制备:用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盐混和水溶液占10%(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盐重量百分比为5%);乙二醇重量百分比为90%]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复乳;
(3)把步骤(2)的复乳滴加到水相(W)[水相(W)的制备: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1-4小时;
(4)把步骤(3)得到的离心收集微球,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干燥的微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W/O/W法,将等量的EPO的水溶液加到同样浓度的PLGA有机溶液中,并搅拌,然后转移到同样的水相中固化,然后冻干的成品。
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显微镜图(如图1C)显示粒径约40μm-80μm。本发明方法的包封率为90%,对照组仅为50%。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对照组制备的微球以及未经处理的EPO原料药(用来制备微球的EPO原料),分别添加到UT-7细胞中培养48小时,并用MTT法检查。结果显示,添加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的UT-7细胞活性比添加对照组微球的活性高50%,比添加EPO原料药的UT-7细胞活性仅低8%;可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微球而言,具有较高的药效活性。体外释放曲线如图2C所示,比对照组降低了突释。
实施例5
载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和聚乳酸(PLA)微球的制备:
(1)把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5mg(其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PLGA和PLA(重量比为2∶3)的二氯甲烷溶液100mg中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
(2)把步骤(1)得乳液滴加到亲水油相(hO):[亲水油相(hO)的制备:用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盐混和水溶液占10%(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盐重量百分比为5%);乙二醇重量百分比为90%]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复乳;
(3)把步骤(2)的复乳滴加到水相(W)[水相(W)的制备: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1-4小时;
(4)把步骤(3)得到的离心收集微球,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干燥的微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W/O/W法,将等量的EPO的水溶液加到同样浓度的PLA和PLGA有机溶液中,并搅拌,然后转移到同样的水相中固化,然后冻干的成品。
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显微镜图(如图1D)显示粒径约40μm-80μm。本发明方法的包封率为90%,对照组仅为50%。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对照组制备的微球以及未经处理的EPO原料药(用来制备微球的EPO原料),分别添加到UT-7细胞中培养48小时,并用MTT法检查。结果显示,添加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的UT-7细胞活性比添加对照组微球的活性高50%,比添加EPO原料药的UT-7细胞活性仅低8%;可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微球而言,具有较高的药效活性。体外释放曲线如图2D所示,比对照组降低了突释。
实施例6
载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聚乳酸(PLA)微球的制备:
(1)把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20mg(其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PLA的二氯甲烷溶液100mg中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
(2)把步骤(1)得乳液滴加到亲水油相(hO):[亲水油相(hO)的制备:用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盐混和水溶液占20%(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盐重量百分比为5%);乙二醇重量百分比为80%]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复乳;
(3)把步骤(2)的复乳滴加到水相(W)[水相(W)的制备: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1-4小时;
(4)把步骤(3)得到的离心收集微球,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干燥的微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W/O/W法,将等量的EPO的水溶液加到同样浓度的PLA有机溶液中,并搅拌,然后转移到同样的水相中固化,然后冻干的成品。
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显微镜图(如图1E)显示粒径约50μm-120μm。本发明方法的包封率为90%,对照组仅为50%。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对照组制备的微球以及未经处理的EPO原料药(用来制备微球的EPO原料),分别添加到UT-7细胞中培养48小时,并用MTT法检查。结果显示,添加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的UT-7细胞活性比添加对照组微球的活性高50%,比添加EPO原料药的UT-7细胞活性仅低8.2%;可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微球而言,具有较高的药效活性。体外释放曲线如图2E所示,比对照组降低了突释。
实施例7
载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聚己内酯(PCL)微球的制备:
(1)把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5mg(其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PCL的二氯甲烷溶液100mg中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
(2)把步骤(1)得乳液滴加到亲水油相(hO):[亲水油相(hO)的制备:用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盐混和水溶液占10%(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盐重量百分比为5%);乙二醇重量百分比为90%]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5-5分钟形成复乳;
(3)把步骤(2)的复乳滴加到水相(W)[水相(W)的制备:5%的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1-4小时;
(4)把步骤(3)得到的离心收集微球,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干燥的微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W/O/W法,将等量的EPO的水溶液加到同样浓度的PCL有机溶液中,并搅拌,然后转移到同样的水相中固化,然后冻干的成品。
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电镜扫描,显微镜图(如图1F)显示粒径约50μm-110μm。本发明方法的包封率为90%,对照组仅为50%。
将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对照组制备的微球以及未经处理的EPO原料药(用来制备微球的EPO原料),分别添加到UT-7细胞中培养48小时,并用MTT法检查。结果显示,添加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的UT-7细胞活性比添加对照组微球的活性高50%,比添加EPO原料药的UT-7细胞活性仅低8%;可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球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微球而言,具有较高的药效活性。体外释放曲线如图2F所示,比对照组降低了突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水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的制备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加入到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有机溶液中,即油相中,混匀形成混悬液;
B.将步骤A的混悬液加入到不溶解步骤A的缓释或控释材料的亲水有机溶液中,即亲水油相中,搅拌形成微球;
C.将步骤B形成的微球分散到水相中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缓释或控释材料选自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缓释或控释材料在有机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50%,优选为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亲水油相含有选自乙醇、丙二醇、乙二醇溶液、液体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液,所述亲水油相中还含有表面活性剂溶液和/或甘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水相为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的氯化钠水溶液,所述固化时间为1-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微球中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含有质量百分比1-5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49-50%的葡聚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的粒径为0.2-10μm,优选为1-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缓释微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微球中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1-50%,用于包埋的缓释或控释材料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50-99%。
9.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包括被包埋的固体成分及缓释或控释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成分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所述缓释或控释材料包括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的粒径为0.2-10μm,优选为1-5μm,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含有质量百分比1-5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49-50%的葡聚糖;所述缓释微球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葡聚糖颗粒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1-50%,用于包埋的缓释或控释材料占缓释微球总重量百分比50-99%。
CN2011101143051A 2011-05-04 2011-05-04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1786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43051A CN102178654A (zh) 2011-05-04 2011-05-04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43051A CN102178654A (zh) 2011-05-04 2011-05-04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8654A true CN102178654A (zh) 2011-09-14

Family

ID=44565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43051A Pending CN102178654A (zh) 2011-05-04 2011-05-04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86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1969A (zh) * 2012-09-28 2013-01-1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7270A (zh) * 2006-07-20 2007-02-07 上海交通大学 低温水相-水相乳液制备蛋白质-多糖玻璃体缓释微球的方法
CN101507712A (zh) * 2009-03-20 2009-08-19 河北师范大学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21377A (zh) * 2010-01-18 2010-06-09 上海交通大学 乙醇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微球制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7270A (zh) * 2006-07-20 2007-02-07 上海交通大学 低温水相-水相乳液制备蛋白质-多糖玻璃体缓释微球的方法
CN101507712A (zh) * 2009-03-20 2009-08-19 河北师范大学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21377A (zh) * 2010-01-18 2010-06-09 上海交通大学 乙醇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微球制备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1969A (zh) * 2012-09-28 2013-01-1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1785B (zh) 水包油-油包油-油包水制备微球的方法
CN109453138A (zh) 一种载药白蛋白微粒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377B (zh) 乙醇包亲水油-亲水油包油-油包固体微球制备的方法
CN101249077A (zh) 一种可降解聚合物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1461786A (zh) 用水包油-油包固体制备的pla/plga壳-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197B (zh) 纳米颗粒混悬液包油-油包油制备微球的方法及缓释微球
CN105596298B (zh) 一种包载丁丙诺啡的peg-plga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0465A (zh) 一种包裹5‑氟尿嘧啶的磁性纳米载药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474160A (zh) 油包油-油包油-油包水制备微球的方法
CN103751148A (zh) 一种以双亲性聚氨酯为载体的具有靶向和缓释作用的抗肿瘤药物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515A (zh) 一种包载可生物降解纳米粒的口服结肠靶向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614A (zh) 同载亲疏水生物分子的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WO2005061095A1 (ja) 微小球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8912349A (zh) 聚乳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CN101485627A (zh) 用甘油修饰的水包油-油包固体制备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375B (zh) 胰岛素缓释微米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18730C (zh) 新型苏冰滴丸及制备方法
CN101961320A (zh) 布地奈德纳米结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8391B (zh) 制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微球的方法
CN103655484A (zh) 一种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的方法及其产品
JP2004035446A (ja) 微小球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5395487B (zh) 一种制备可降解聚合物载药微球的双注射系统
CN102178654A (zh)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0008B (zh) 一种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组合物微球注射剂
CN102895199B (zh) 一种纳米颗粒混悬液包油制备微球的方法及缓释微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