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6194A -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6194A
CN101496194A CNA2007800277173A CN200780027717A CN101496194A CN 101496194 A CN101496194 A CN 101496194A CN A2007800277173 A CNA2007800277173 A CN A2007800277173A CN 200780027717 A CN200780027717 A CN 200780027717A CN 101496194 A CN101496194 A CN 101496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 cell
cell
electrode
electrode termina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7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6194B (zh
Inventor
刘光虎
柳志宪
朴贤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6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6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6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6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42Grouping of primary cells into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堆叠-折叠型电池(“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所述堆叠-折叠型电池是通过使用长分隔薄板将被构造为其中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双电池”)与被构造为其中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全电池”)进行卷绕来制造的,其中所述单元电池安装在电池壳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或多个从其每一相对的末端突出的电极终端,单元电池被安装到电池壳的容纳部,使得将单元电池布置为堆叠布置结构或者平面布置结构,同时将所述单元电池的电极终端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增加了单元电池之间的电耦合力和物理耦合力。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容量二次电池显示出提高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通过简单的装配过程,可大大提高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容量。

Description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堆叠-折叠型电池(“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所述堆叠-折叠型电池(“单元电池”)是通过使用长分隔薄板将被构造为其中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双电池(bicell)”)与被构造为其中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全电池(fullcell)”)进行卷绕来制造的,其中该单元电池被安装在电池壳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或多个从其每一末端突出的电极终端,并且所述单元电池被安装在所述电池壳的容纳部中,使得所述单元电池被布置为堆叠布置结构或者平面布置结构,同时所述单元电池的电极终端彼此相连。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日益发展以及对移动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二次电池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这些二次电池中有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运行电压、优良的保存性和服务寿命等特征的锂二次电池,其被广泛用作各类电子产品以及移动设备的能量源。
基于二次电池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它们通常可被分为圆柱形电池、棱形电池和袋形电池。尤其是,能够以高集成度堆叠并具有小的宽长比的棱形电池和袋形电池已引起了较多关注。
基于电极组件的结构,可通常将构造二次电池的具有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电极组件电池分为凝胶卷(卷绕)型电极组件或者堆叠型电极组件。通过以下步骤制造凝胶卷型电极组件,即用电极活性材料涂覆将用作集电器的金属箔片,干燥并压制所述已涂覆的金属箔片,将所述已干燥并压制的金属箔片切割成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的带的形式,使用分隔板将阳极和阴极彼此隔离,并螺旋卷绕阳极/分隔板/阴极结构。所述凝胶卷型电极组件适合于圆柱形电池;然而,所述凝胶卷型电极组件不适合于棱形电池或袋形电池,因为电极活性材料可能被分离,并且其空间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堆叠型电极组件是一种被构造为在其中多个阴极单元电池和多个阳极单元电池被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的结构的电极组件。堆叠型电极组件的优点在于堆叠型电极组件可被构造为棱形结构;然而,堆叠型电极组件的缺点在于制造该堆叠型电极组件的过程很复杂和麻烦,并且当堆叠型电极组件受到外部冲击时,会推动其电极,从而导致在该堆叠型电极组件内发生短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了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电极组件,其是凝胶卷型电极组件和堆叠型电极组件的结合,即一种被构造为如下结构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在该结构中使用长的连续分隔薄膜折叠全电池或双电池,所述全电池具有预定单元尺寸的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所述双电池具有预定单元尺寸的阴极(阳极)/分隔板/阳极(阴极)/分隔板/阴极(阳极)结构。关于这种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的实例在韩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2001-82058、No.2001-82059和No.2001-82060中被公开,上述申请都已经以本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名义提交。
通常,通过增加构造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的全电池或双电池的数量,来增加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的容量。然而,随着全电池或双电池的数量增加,需要大量的工作时间来折叠所增加的全电池或双电池。另外,当一些电池发生故障时,所述电极组件也发生故障。
同时,韩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2004-0054201和No.2004-0092533公开了彼此并联连接两个或更多个堆叠或卷绕型电极组件,并将所连接的电极组件安装进袋形电池壳或棱形电池壳中,以增加二次电池的容量的技术,尽管所述电极组件没有被构造为上述堆叠-折叠型结构。然而,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两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仅在其电极终端处彼此耦合,以实现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连接,并且所述电极终端仅从所述电极组件一侧的末端突出,因此二次电池的结构稳定性非常低。当将二次电池暴露在诸如冲击和振动等的外部环境中时(这种情况在需要高容量的二次电池中经常发生),该问题成为降低二次电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增加二次电池的容量并增加构造二次电池的电池之间的电耦合力和物理耦合力,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中在构造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之间的电耦合力和物理耦合力被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二次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中通过简单的装配过程大大增加了所述二次电池的容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多个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堆叠-折叠型电池(“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可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所述堆叠-折叠型电池是通过使用长分隔薄板将被构造为其中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双电池”)与被构造为其中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全电池”)进行卷绕来制造的,其中所述单元电池被安装在电池壳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或多个从其每一相对的末端突出的电极终端,并且所述单元电池被安装到所述电池壳的容纳部,使得所述单元电池被布置为堆叠布置结构或者平面布置结构,同时该单元电池的电极终端被彼此相连。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优点在于,在一个电池壳中包括有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从而增加了二次电池的容量,构造所述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是通过从该单元电池的相对的末端突出的电极终端而彼此电连接和机械连接,从而提高了所述二次电池抵抗诸如冲击和振动之类的外部环境的结构稳定性。此外,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稳定地彼此耦合成为单个单元体,因此在装配所述二次电池的过程中,处理所述单元电池是非常容易和方便的。
在上述常规的二次电池中,所述常规的二次电池被构造为这样的结构,其中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仅在位于单元电池一侧的末端的电极终端区域(上端)处彼此连接,并且电极终端从电池壳向外突出,另一方面,单元电池在其另一侧的末端(下端)处彼此分离。因此,当常规的二次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或振动时,所述单元电池的上端的电极终端区域可轻易地被破坏掉。另外,在所述二次电池的装配过程中,由于所述单元电池的下端结构是分离的,所以对该单元电池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依靠其独特结构,同时解决了上述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每一单元电池包括预定数量的全电池或双电池。
所述全电池是一种被构造为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单元电池。具体而言,所述全电池是一种在其相对的各侧处分别放置有阴极和阳极的电池。例如,所述全电池可以是具有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基本结构的电池,或者是具有阴极/分隔板/阳极/分隔板/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电池。为了使用全电池来构造单元电池,需要将多个全电池一个在另一个上地堆叠,使得所述阴极和阳极朝向彼此,同时在所述全电池之间布置一分隔薄膜。
另一方面,所述双电池是一种在其相对的各侧处放置有相同电极的电池,即一种具有阴极-阴极结构的电池或者具有阳极-阳极结构的电池。例如,所述双电池可以是一种被构造为阴极/分隔板/阳极/分隔板/阴极结构的电池,或者被构造为阳极/分隔板/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电池。为了使用双电池来构造单元电池,需要将多个双电池一个在另一个上地堆叠,使得具有阴极/分隔板/阳极/分隔板/阴极结构的双电池(阴极双电池),和具有阳极/分隔板/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双电池(阳极双电池)朝向彼此,同时在该双电池之间布置一分隔薄膜。
根据本发明,优选使用双电池来构造每一单元电池。优选地,考虑到电池的装配过程和运行性能,双电池的数量为3至30个。
如上所述,电极终端彼此相连的单元电池被构造为堆叠布置结构或平面布置结构。“堆叠布置结构”是指其中沿单元电池的厚度方向布置该单元电池,以使得所述单元电池彼此相邻的结构。“平面布置结构”是指其中沿单元电池的横向方向布置该单元电池,使得所述单元电池彼此相邻的结构。在平面布置结构中,另外使用连接部件来连接位于所述单元电池的相同侧的末端的电极终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所述单元电池可以是彼此并联连接或彼此串联连接。
作为堆叠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的一个优选实例,每一单元电池可具有一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沿所述单元电池的厚度方向堆叠该单元电池,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指向相同方向,并且所述电池单元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对的各侧被彼此并联连接,从而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具体而言,当两个单元电池(第一单元电池和第二单元电池)被彼此连接来构造电极组件时,在每一单元电池的一侧的末端形成阴极终端,在所述每一单元电池的另一侧的末端形成阳极终端。例如,布置第一单元电池,使得所述第一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指向单元电池的下端(基于所完成的电池组电池的方向),并且布置第二单元电池,使得所述第二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指向单元电池的下端,同时将所述第二单元电池布置在所述第一单元电池的下方。即,所述第一单元电池堆叠到所述第二单元电池之上。将形成在所述单元电池的一侧的末端的第一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和第二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彼此耦合,并且将形成在单元电池的另一侧的末端的第一单元电池的阳极终端和第二单元电池的阳极终端彼此耦合。从而,将所述两个单元电池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同时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视情况,每一单元电池可具有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两个电极终端,在每一单元电池的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具有相同极性或不同极性。具体而言,可在每一单元电池的每一侧的末端形成一对阴极和阳极终端,因此一共四个电极终端成对突出。在该结构中,沿着单元电池的厚度方向堆叠该单元电池,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彼此相邻,并且将单元电池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对的末端彼此耦合,由此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作为平面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的一个优选实例,每一单元电池可具有一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沿所述单元电池的横向方向布置单元电池,同时所述单元电池彼此相邻,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指向相同方向,并且所述单元电池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通过连接部件在其相对的末端彼此耦合,由此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在平面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中,需要使用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单元电池的电极终端,所述电极终端在所述单元电池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地间隔开。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引线,用来电连接多个电极头。在包括堆叠或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的常规的电池中,通常用电极引线电连接电极头。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平面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的电池中,通过使用电极引线实现单元电池之间的并联连接。因此,与常规的电池相比,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没有另外包括连接部件。
具体而言,当两个单元电池(第三单元电池和第四单元电池)被彼此连接以构造电极组件时,在每一单元电池的一侧的末端形成阴极终端,在每一单元电池的另一侧的末端形成阳极终端。例如,布置第三单元电池,使得所述第三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指向单元电池的下端,并且布置第四单元电池,使得所述第四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指向单元电池的下端,同时使得所述第四单元电池与所述第三单元电池的一侧相接触。在这种平面布置结构中,第三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和第四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通过电极引线彼此耦合,第三单元电池的阳极终端和第四单元电池的阳极终端通过电极引线彼此耦合。因此,所述两个单元电池被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同时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在上述说明中,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然而,视情况,所述单元电池可被彼此串联连接。在通过彼此串联连接单元电池所构造的电池组电池中,所述电池组电池以相对较高的电压进行充电和放电。因此,需要使诸如电极活性材料和电解质之类的电池组电池组件在高压状态下安全。
作为串联连接结构的一个实例,每一单元电池可具有一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沿单元电池的纵向方向布置该单元电池,使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指向相同方向,相邻两个单元电池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向的末端彼此串联连接,并且弯曲电极终端连接区域以使得单元电池一个在另一个上地堆叠。
具体而言,当两个单元电池(第五单元电池和第六单元电池)被彼此连接来构造电极组件时,在每一单元电池的一侧的末端形成阴极终端,在每一单元电池的另一侧的末端形成阳极终端。例如,布置第五单元电池,使得所述第五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指向单元电池的上端,并且布置第六单元电池,使得所述第六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指向单元电池的上端,同时所述第六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相邻于位于所述第五单元电池下端的阳极终端。因此,第五单元电池的下端朝向第六单元电池的上端,并且第五单元电池的阳极终端耦合至第六单元电池的阴极终端,从而使两个单元电池彼此串联连接。此外,可弯曲电极终端连接区域使得所述单元电池一个在另一个上地堆叠。
在这种结构中,所述单元电池的不彼此耦合的剩余电极终端,可偏向所述单元电池的左侧和右侧,使得当单元电池被安装进电池壳时,电池壳一侧的电极终端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视情况,单元电池中的一个可包括长分隔薄板,并且单元电池通过热熔焊彼此耦合,同时所述分隔薄板的剩余末端围绕所有的单元电池。这种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单元电池之间的耦合力,从而提高了二次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将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应用到袋形二次电池中,所述袋形二次电池具有安装在由薄板制成的袋形壳内的电极组件,所述袋形壳由包括金属层和树脂层的薄板诸如铝薄板等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优选用于制造具有高容量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然而,不具体限制所述高容量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多个作为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以及一种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以及用于控制电池模块运行的控制单元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
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结构以及制造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方法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优选地用作需要高输出和大容量的电能并且向其施加诸如振动和冲击的各种外力的各种设备的能量源,所述设备例如是电动车辆、混合电动车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可更加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一个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构造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的堆叠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图,示出了作为图1的一个变体的单元电池的平面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
图3是一个立体图,示出了作为图1的一个变体的单元电池的堆叠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对从其每一侧面突出的阴极终端和阳极终端;
图4是一个构造图1的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一个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构造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的串联连接结构;以及
图6是一个示出了包括图5的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然而,应注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方案。
图1是一个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构造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的堆叠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
参考图1,单元电池(第一单元电池和第二单元电池)100和200被构造为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折叠多个具有堆叠结构的双电池,所述双电池在其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电极,同时在这些双电池之间放置分隔薄板。在图4中,更加详细地示出了双电池的结构。
参考图4,第一单元电池100被构造为这样的结构,其中将具有阴极/分隔板/阳极/分隔板/阴极结构的双电池150和152与具有阳极/分隔板/阴极/分隔板/阳极结构的双电池151交替折叠,同时在双电池150、151和152之间放置长的分隔薄板160。分隔薄板160所具有的长度足以折叠构造第一单元电池100的双电池150、151和152。分隔薄板160的剩余末端围绕第二单元电池200。
再次参考图1,第一单元电池100和第二单元电池200都各自包括多个双电池。第一单元电池100具有从其相对的末端突出的阳极终端110和阴极终端120。类似地,第二单元电池200具有从其相对的末端突出的阳极终端210和阴极终端220。布置阳极终端120和220,使得阳极终端120和220指向相应的单元电池的上端。因此,第一单元电池100被堆叠到第二单元电池200上。在单元电池100和200的相对的末端,通过熔焊,将阳极终端110和210彼此耦合,并且将阴极终端120和220彼此耦合。因此,所述两个单元电池100和200被布置为一个堆叠布置结构,在该堆叠布置结构中单元电池100和200彼此并联连接。
图2和图3是典型地示出了图1的变体的立体图。
图2中的结构不同于图1中的结构,即图2中的单元电池被布置为平面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参考图2,布置第三单元电池300,使得第三单元电池300的阳极终端310指向单元电池的上端;并且布置第四单元电池400,使得第三单元电池400的阳极终端410指向单元电池的上端。第四单元电池400的一侧与第三单元电池300的一侧相接触。第三单元电池300的阳极终端310和第四单元电池400的阳极终端410通过熔焊耦合至电极引线360。类似地,第三单元电池300的阴极终端320和第四单元电池400的阴极终端420也通过熔焊耦合至另一电极引线362。因此,第三单元电池300和第四单元电池400被彼此并联连接,同时第三单元电池300和第四单元电池400被布置到相同平面以构造成电池组电池。
将电池组电池安装到袋形壳370中,该袋形壳370所具有的长度大致对应于第三单元电池300的宽度和第四单元电池400的宽度之和。
用于将第三单元电池300和第四单元电池400彼此并联连接的电极引线360和362从袋形壳370部分地向外露出,以形成输入和输出终端。
图3示出了单元电池的堆叠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然而,图3中的结构不同于图1中的结构,即从每一单元电池的每侧突出了一对阴极和阳极终端。参考图3,第五单元电池500和第六单元电池600被构造为成对的阴极和阳极终端从各自的单元电池的相对的侧面突出的结构。形成在第五单元电池500上端的电极终端510和520可以是相同的电极或者不同的电极。当第五单元电池500的上端电极终端510和520都是相同的阳极时,第六单元电池600的上端电极终端610和620也都是相同的阳极。第五单元电池500和第六单元电池600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图1中的相同。因此,由第五单元电池500和第六单元电池600的上端电极终端510、520、610和620在电池组电池的上端形成阳极,由第五单元电池500和第六单元电池600的下端电极终端511、521、611和621在电池组电池的下端形成阴极。
作为另一实例,形成在第五单元电池500上端的电极终端510和520可以是不同的电极,即分别是阳极和阴极。在这种情况下,第六单元电池600的上端电极终端610和620也分别是阳极和阴极。第五单元电池500的电极终端510和520与第六单元电池600的电极终端610和620并联连接,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彼此相连。第五单元电池500和第六单元电池600的下端电极终端511、521、611和621具有与如上所述的相同的电极结构和连接方式。因此,第五单元电池500和第六单元电池600被布置为堆叠布置型并联连接结构,以构造成在其上端和下端形成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电池组电池。由于已出现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各种类型的设备,因此希望基于设备的独特形状来使用具有上述修改结构的电池组电池。
图5是一个立体图,典型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构造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的串联连接结构。
参考图5,布置第七单元电池700,使得第七单元电池700的阳极终端710指向单元电池的上端;并且布置第八单元电池800,使得第八单元电池800的阳极终端810指向单元电池的上端。此外,第八单元电池800位于第七单元电池700的下端,因此,第八单元电池800的阳极终端810邻近于第七单元电池700的阴极终端720。通过熔焊将第八单元电池800的阳极终端810耦合至第七单元电池700的阴极终端720,使得所述两个单元电池700和800被彼此串联连接。
弯曲两个电池单元700和800的电极终端720和810之间的连接区域,从而将单元电池700和800布置为堆叠布置结构,并且接着将堆叠的单元电池700和800安装到电池壳900的容纳部910中,以制造二次电池1000。二次电池100的结构在图6中清楚地示出。
参考图6,通过连接两个单元电池700和800,以使得从单元电池700和800的一侧的末端突出的电极终端720和810彼此耦合,将所述已连接的单元电池700和800安装进电池壳900的容纳部910,并用盖子密封电池壳900的容纳部910,来制造二次电池1000。
将所述两个单元电池700和800的不彼此耦合的电极终端720和810离心布置在各自的单元电池700和800的一侧的末端,使得当单元电池700和800被安装进电池壳900时,电极终端720和810突出且同时彼此间隔布置。为了便于理解,图6示出在第七单元电池700的阳极终端710和第八单元电池800的阴极终端820之间存在高度差;然而,在实际的电池制造过程中,安装第七单元电池700的阳极终端710和第八单元电池800的阴极终端820,使得阳极终端710和阴极终端820位于电池壳900的前端。当将第七单元电池700的阳极终端710和第八单元电池800的阴极终端820安装到相同平面时,可使用电极引线(未示出)。
一种根据本发明构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其使用具有如图1到3中所示出的并联连接结构的两个单元电池100和200;300和400;500和600,该二次电池基本相同于图6中的二次电池;然而,前者与后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外部输入和输出终端的阳极终端和阴极终端分别从电池壳900的上端和下端中突出。
尽管已出于示例性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可做出多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工业应用性
正如从上述说明显而易见的,单元电池之间的电耦合力和物理耦合力被增加。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容量二次电池显示出提高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通过简单的装配过程,可大大提高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容量。

Claims (17)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堆叠-折叠型电池(“单元电池”),所述堆叠-折叠型电池是通过使用长分隔薄板将被构造为其中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双电池”)与被构造为其中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位于每一电极组件的相对的各侧的堆叠型结构的小尺寸电极组件(“全电池”)进行卷绕来制造的,其中
所述单元电池被安装在电池壳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或多个从其每一相对的末端突出的电极终端,并且所述单元电池被安装到所述电池壳的容纳部,使得所述单元电池被布置为堆叠布置结构或者平面布置结构,同时所述单元电池的电极终端被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包括预定数量的双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双电池的数量是3至3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沿单元电池的厚度方向堆叠该单元电池,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指向相同方向,并且所述单元电池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对的末端被彼此耦合,由此使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两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形成在所述每一单元电池的每一末端的电极终端具有相同极性,沿单元电池的厚度方向堆叠该单元电池,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彼此相邻,并且所述单元电池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对的末端被彼此耦合,由此使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两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形成在所述每一单元电池的每一末端的电极终端具有不同极性,沿单元电池的厚度方向堆叠该单元电池,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彼此相邻,并且所述单元电池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对的末端被彼此耦合,由此使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沿单元电池的横向方向布置该单元电池,同时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相邻,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指向相同方向,并且通过连接部件使所述单元电池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对的末端被彼此耦合,由此使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并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连接部件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引线。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每一单元电池具有一个在其每一末端形成的电极终端,堆叠所述单元电池使得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终端指向相反方向,并且所述单元电池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终端在其相向的末端被彼此耦合,由此使所述单元电池被彼此串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单元电池的不彼此耦合的剩余电极终端偏向所述单元电池的左侧和右侧,使得当所述单元电池被安装进电池壳时,所述电池壳的一侧的电极终端被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壳是由包括金属层和树脂层的薄板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示电池壳是由铝薄板制成的袋形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单元电池中的一个单元电池包括长分隔薄板,所述单元电池通过热熔焊被彼此耦合,同时所述分隔薄板的剩余末端围绕所有单元电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池是高容量电池。
16.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包括多个作为单元电池的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17.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模块运行的控制单元。
CN2007800277173A 2006-06-05 2007-05-31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Active CN101496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50143 2006-06-05
KR10-2006-0050143 2006-06-05
KR1020060050143A KR100873308B1 (ko) 2006-06-05 2006-06-05 두 개 이상의 유닛 셀들을 포함하고 있는 고용량 전지셀
PCT/KR2007/002653 WO2007142428A1 (en) 2006-06-05 2007-05-31 High capacity battery cell employed with two or more unit cel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6194A true CN101496194A (zh) 2009-07-29
CN101496194B CN101496194B (zh) 2012-09-05

Family

ID=3880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77173A Active CN101496194B (zh) 2006-06-05 2007-05-31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557422B2 (zh)
JP (1) JP5058646B2 (zh)
KR (1) KR100873308B1 (zh)
CN (1) CN101496194B (zh)
WO (1) WO2007142428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8016A1 (zh) * 2009-08-10 2011-02-17 Wenren Hongyan 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
WO2011018018A1 (zh) * 2009-08-10 2011-02-17 Wenren Hongyan 双向极柱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2005557A (zh) * 2009-09-01 2011-04-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电池模块的单元凸片连结
CN103931018A (zh) * 2011-11-16 2014-07-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4350633A (zh) * 2012-06-13 2015-02-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单一电极端子连接部的电池组件
CN104662725A (zh) * 2013-05-23 2015-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CN104662724A (zh) * 2013-05-23 2015-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4813530A (zh) * 2013-02-13 2015-07-29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交错排列结构的电极组件的电池单体
CN107634176A (zh) * 2016-07-19 2018-01-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极堆的方法和装配系统
CN108028415A (zh) * 2016-04-25 2018-05-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基于标准化结构具有优良制造加工性能和提高的电极引线的绝缘性能的电池单元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09314281A (zh) * 2016-09-28 2019-02-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全固态电池
CN109728213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
CN110676501A (zh) * 2018-07-03 2020-01-10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高压电池单元
US10770713B2 (en) 2012-05-23 2020-09-08 Lg Chem, Ltd. Fabricat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CN113764791A (zh) * 2020-05-18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114450843A (zh) * 2020-06-08 2022-05-06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包括保护构件的电池单元
CN115172949A (zh) * 2022-09-09 2022-10-11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5592B1 (ko) * 2007-02-08 2012-03-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US8999536B2 (en) 2008-06-20 2015-04-0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KR101414334B1 (ko) * 2008-08-05 2014-07-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전압 전기화학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371403B2 (ja) * 2008-12-05 2013-12-18 アオイ電子株式会社 出力性能を向上したポリマー電解質積層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出力性能を向上する方法
US8163421B2 (en) * 2009-03-09 2012-04-24 Tsun-Yu Chang High durability lithium-ion cells
CN101877413B (zh) * 2009-04-30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及包含该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组
US8815437B2 (en) * 2009-09-10 2014-08-2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546007B2 (en) * 2009-10-29 2013-10-01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136205B1 (ko) 2009-11-02 2012-04-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전극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이차전지
KR101084075B1 (ko) 2009-11-03 2011-1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245283B1 (ko) * 2010-12-03 2013-03-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수의 출력 특성을 가진 전기 화학 소자
KR101243591B1 (ko) * 2010-12-24 2013-03-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EP2518794A1 (en) * 2011-04-28 2012-10-31 Xu, LianKuan High-power and large-capacity lithium battery of electric bus
KR101515672B1 (ko) 2011-05-02 2015-04-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 이상의 양극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에 의한 전기 화학 소자
PL2720301T3 (pl) * 2011-07-13 2019-10-31 Lg Chemical Ltd Moduł baterii o zwiększonej niezawodności połączenia oraz zawierający go pakiet baterii o średnim i dużym rozmiarze
KR20130063890A (ko) * 2011-12-07 2013-06-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KR101370144B1 (ko) * 2012-01-25 2014-03-28 (주)벡셀 각형 리튬형 전지
KR20130102337A (ko) 2012-03-07 2013-09-17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셀
KR101332282B1 (ko) * 2012-03-14 2013-1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구조의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US9401502B2 (en) * 2012-04-11 2016-07-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Battery pack
EP2849273B1 (en) * 2012-05-07 2018-03-14 Lg Chem, Ltd. Electrode laminat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same
KR20130132231A (ko) * 2012-05-25 2013-1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KR20130132230A (ko) * 2012-05-25 2013-1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KR20130133639A (ko) 2012-05-29 2013-12-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조립체, 전지셀,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지셀의 제조 방법
US9159964B2 (en) * 2012-09-25 2015-10-13 Front Edge Technology, Inc. Solid state battery having mismatched battery cells
EP2882028B1 (en) 2013-05-23 2020-01-15 LG Chem,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KR101587861B1 (ko) * 2013-06-25 2016-0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생산성과 성능이 향상된 전지셀
US9123949B2 (en) * 2013-09-17 2015-09-01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cell
US9123950B2 (en) * 2013-09-26 2015-09-01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cell
JP5790752B2 (ja) * 2013-12-20 2015-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装置
US10310535B2 (en) 2013-12-23 2019-06-04 Taigulf Co., Ltd. Portable green power device
US20150177768A1 (en) * 2013-12-23 2015-06-25 Taigulf Co., Ltd. Portable green power device
US9172122B2 (en) * 2014-02-25 2015-10-27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KR101706319B1 (ko) * 2014-05-22 2017-02-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계단 구조의 복합 전극 조립체
KR102303827B1 (ko) 2014-10-06 2021-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전극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복합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KR101799570B1 (ko) * 2014-10-07 2017-11-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 방향으로 권취되어 있는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US10008739B2 (en) 2015-02-23 2018-06-26 Front Edge Technology, Inc.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with electrolyte
KR102100932B1 (ko) * 2015-05-08 2020-04-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적 연결 구조를 다변화할 수 있는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어셈블리
KR102080502B1 (ko) * 2015-09-24 2020-0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둘 이상의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JP6725382B2 (ja) * 2016-09-21 2020-07-15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電池パックおよび車両
JP6482098B1 (ja) * 2017-10-17 2019-03-1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セルおよび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KR20200046333A (ko) * 2018-10-24 2020-05-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파우치 타입 배터리 셀
KR102469872B1 (ko) 2019-04-15 2022-11-23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CN113314806B (zh) * 2020-02-07 2023-05-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复合电池和电子设备
IT202000026593A1 (it) * 2020-11-06 2022-05-06 Ferrari Spa Metodo di assemblaggio celle, unita' di accumulo e relativo pacco batteria veicolare
WO2023153901A1 (ko) * 2022-02-14 2023-08-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구조체, 그리고 전극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각형 전지
KR20240040879A (ko) * 2022-09-22 2024-03-2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6841A (ja) * 1994-09-22 1996-04-12 Mitsubishi Chem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1997001600A1 (en) * 1995-06-29 1997-01-16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sin composition and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condary battery jar
EP1120841B1 (en) * 1998-09-01 2010-02-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batteries
KR100647564B1 (ko) * 1999-10-22 2006-11-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그룹 테스트를 이용하여 수율을 향상시키는 ev 전지의 제조방법
KR100515572B1 (ko) 2000-02-08 2005-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첩 전기화학 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0497147B1 (ko) * 2000-02-08 2005-06-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중 중첩 전기화학 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515571B1 (ko) 2000-02-08 2005-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첩 전기 화학 셀
JP2002305029A (ja) * 2001-04-06 2002-10-1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ポリマー二次電池
US6811902B2 (en) * 2001-07-31 2004-11-0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Battery pack having improved battery cell terminal configuration
JP4720065B2 (ja) * 2001-09-04 2011-07-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及び組電池
KR100416099B1 (ko) * 2001-12-22 2004-0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패키지제조방법
JP3988570B2 (ja) * 2002-08-01 2007-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池
JP3797311B2 (ja) * 2002-10-21 2006-07-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薄型電池の支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組電池
KR100496290B1 (ko) * 2002-12-18 2005-06-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고용량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JP2004303535A (ja) * 2003-03-31 2004-10-2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平板状単電池の組電池
KR100502347B1 (ko) 2003-04-24 2005-07-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각형 이차전지
KR20060009411A (ko) * 2004-07-21 2006-01-31 주식회사 이스퀘어텍 대용량 고율 리튬 이온전지
KR100726065B1 (ko) * 2004-12-22 2007-06-08 에스케이 주식회사 고출력 리튬 단전지 및 고출력 리튬 단전지를 구비한고출력 리튬 전지 팩
BRPI0519442B8 (pt) * 2004-12-24 2023-01-10 Lg Chemical Ltd Conjunto de placas sensoras montado em um módulo de bateria e módulo de bateria incluindo o referido conjunto
KR100729118B1 (ko) * 2005-05-17 2007-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중 중첩 전기화학 셀을 포함하는 전기 화학 소자용바인더
CN1800239A (zh) 2005-11-30 2006-07-12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羟基染料/无机复合的非线性光学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KR100925857B1 (ko) * 2006-03-14 2009-11-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향상된 안전성의 다중 중첩식 전기화학 셀
KR100859996B1 (ko) * 2006-05-15 2008-09-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중 권취형 전극조립체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8018A1 (zh) * 2009-08-10 2011-02-17 Wenren Hongyan 双向极柱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WO2011018016A1 (zh) * 2009-08-10 2011-02-17 Wenren Hongyan 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2005557A (zh) * 2009-09-01 2011-04-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电池模块的单元凸片连结
CN103931018A (zh) * 2011-11-16 2014-07-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US11081682B2 (en) 2012-05-23 2021-08-03 Lg Chem, Ltd. Fabricat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US10770713B2 (en) 2012-05-23 2020-09-08 Lg Chem, Ltd. Fabricat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4350633A (zh) * 2012-06-13 2015-02-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单一电极端子连接部的电池组件
CN104350633B (zh) * 2012-06-13 2017-02-15 株式会社Lg 化学 具有单一电极端子连接部的电池组件
US9640792B2 (en) 2012-06-13 2017-05-02 Lg Chem, Ltd. Battery assembly having single electrode terminal connection part
CN104813530B (zh) * 2013-02-13 2018-09-14 株式会社Lg 化学 具有交错排列结构的电极组件的电池单体
CN104813530A (zh) * 2013-02-13 2015-07-29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交错排列结构的电极组件的电池单体
CN104662724A (zh) * 2013-05-23 2015-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4662725A (zh) * 2013-05-23 2015-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CN108028415A (zh) * 2016-04-25 2018-05-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基于标准化结构具有优良制造加工性能和提高的电极引线的绝缘性能的电池单元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08028415B (zh) * 2016-04-25 2020-12-1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单元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07634176A (zh) * 2016-07-19 2018-01-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极堆的方法和装配系统
CN109314281A (zh) * 2016-09-28 2019-02-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全固态电池
CN109314281B (zh) * 2016-09-28 202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全固态电池
CN109728213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
CN110676501A (zh) * 2018-07-03 2020-01-10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高压电池单元
CN110676501B (zh) * 2018-07-03 2024-02-02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高压电池单元
CN113764791A (zh) * 2020-05-18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114450843A (zh) * 2020-06-08 2022-05-06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包括保护构件的电池单元
CN115172949A (zh) * 2022-09-09 2022-10-11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6194B (zh) 2012-09-05
JP2007324118A (ja) 2007-12-13
KR100873308B1 (ko) 2008-12-12
JP5058646B2 (ja) 2012-10-24
US20100015511A1 (en) 2010-01-21
US8557422B2 (en) 2013-10-15
WO2007142428A1 (en) 2007-12-13
US9343714B2 (en) 2016-05-17
KR20070116295A (ko) 2007-12-10
US20130323559A1 (en)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6194B (zh)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CN100472848C (zh) 具有交错方向结构的二次电池组
KR100866767B1 (ko) 이차전지용 안전부재
US9780381B2 (en) Current collectors
JP5846932B2 (ja) 結合部で電極タブの大きさが同一の電極組立体を有する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01150204B (zh) 具有其位置可调节的电极端子和改善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CN101405911B (zh)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多层型电化学电池
KR100893225B1 (ko) 용량 및 안전성을 향상시킨 이차전지
KR101125592B1 (ko)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CN103026532B (zh) 具有提高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US10312547B2 (en) Cross-woven electrode assembly
CN105794015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1861675A (zh)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34398B1 (ko) 이차전지
CN108140779A (zh) 电池模组以及包含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和车辆
CN102714293A (zh) 具有介入的隔离体的模块化电池用电池单元模块
KR20150137840A (ko) 단위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0871345B1 (ko) 안전성 및 용량을 향상시킨 이차전지
KR102488138B1 (ko) 각주형 전기화학 셀
KR100877811B1 (ko) 양측 하단에 단차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용 안전부재
JP6454424B2 (ja) バッテリセル、及び、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CN114128016A (zh) 圆柱形电池和包括该圆柱形电池的电池组
US20230261338A1 (e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prismatic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8139188A (ja) 蓄電素子、及び前記蓄電素子を備える蓄電装置
KR20200092672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