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2725A -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62725A CN104662725A CN201480002527.6A CN201480002527A CN104662725A CN 104662725 A CN104662725 A CN 104662725A CN 201480002527 A CN201480002527 A CN 201480002527A CN 104662725 A CN104662725 A CN 104662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rier film
- monomer
- electrode
- basic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0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4
- 239000010954 inorgan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1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1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6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01M50/46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with adhesive layer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layers of only organic material and layers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7—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组件包括单体堆叠部,上述单体堆叠部具有:(a)使相同数量的电极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一种基本单体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或者(b)使相同数量的电极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配置而成的结构。此时,隔膜的末端不与相邻的隔膜的末端接合。而且,(a)的一种基本单体具有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而成的四层结构或使上述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并且,若将(b)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每次各配置一个,则形成上述四层结构或使上述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更为详细地涉及与堆叠型结构或堆叠/折叠型结构不同的新型结构的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可以根据电极组件的结构而分为多种。作为一例,二次电池可分为堆叠型结构、卷曲型(卷型)结构或堆叠/折叠型结构。但是,堆叠型结构中,构成电极组件的电极单位(正极(cathode)、隔膜及负极(anode))相互单独地层叠,因而存在如下缺点:不仅很难精密地整齐排列电极组件,而且还需要很多工序。并且,堆叠/折叠型结构通常需要两台层压装置和一台折叠装置,因而存在电极组件的制造工序非常复杂的缺点。尤其,堆叠/折叠型结构通过折叠来层叠全电池或双电池,因而存在难以精密地整齐排列全电池或双电池的缺点。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作出,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通过与堆叠型结构或堆叠/折叠型结构不同的新型结构来实现精密的排列和简单的工序的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可层叠的基本单体具有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四层结构或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而成的四层结构反复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结构,上述第一隔膜的末端不与上述第二隔膜的末端接合。
并且,本发明的电极组件包括单体堆叠部,上述单体堆叠部具有:(a)使相同数量的电极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一种基本单体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或者(b)使相同数量的电极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配置而成的结构。此时,隔膜的末端不与相邻的隔膜的末端接合。而且,(a)的一种基本单体具有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而成的四层结构或使上述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并且,若将(b)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每次各配置一个,则形成上述四层结构或使上述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通过与堆叠型结构或堆叠/折叠型结构不同的新型结构来实现精密的排列和简单的工序的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基本单体的第一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基本单体的第二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通过层叠图1的基本单体来形成的单体堆叠部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基本单体的第三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基本单体的第四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示出通过层叠图4的基本单体和图5的基本单体来形成的单体堆叠部的侧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制造基本单体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8为示出使具有不同大小的基本单体层叠而形成的单体堆叠部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图8的单体堆叠部的侧视图。
图10为示出使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的基本单体层叠而形成的单体堆叠部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一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一结构的侧视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一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二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三结构的侧视图。
图14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四结构的侧视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一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五结构的侧视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一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六结构的侧视图。
图17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七结构的侧视图。
图18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八结构的侧视图。
图19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一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九结构的侧视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第一辅助单体及第二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十结构的侧视图。
图21为示出本发明的包括基本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的单体堆叠部的第十一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或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电极组件包括单体堆叠部,单体堆叠部具有使一种基本单体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或使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例如交替地配置而成的结构。对此,以下首先对基本单体进行观察。
[基本单体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电极组件中,基本单体使电极和隔膜交替配置而形成。此时,电极和隔膜配置相同数量。例如,如图1所示,基本单体110a能够使两个电极111、113和两个隔膜112、114层叠而形成。此时,正极和负极当然可以通过隔膜而相向。若以这种方式形成基本单体,则电极(在图1和图2中参照附图标记111的电极)位于基本单体的一侧末端,隔膜(在图1和图2中参照附图标记114的隔膜)位于基本单体的另一侧末端。
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的基本特征在于,仅通过基本单体的层叠来形成单体堆叠部(即,电极组件)。即,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在于,能够反复层叠一种基本单体或按指定的顺序层叠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来形成单体堆叠部。为了实现这种特征,基本单体可以具有如下结构。
首先,基本单体能够以依次层叠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基本单体110a、110b能够如图1所示以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第一电极111、第一隔膜112、第二电极113及第二隔膜114的方式形成,或者如图2所示以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第一电极111、第一隔膜112、第二电极113及第二隔膜114的方式形成。将具有这种结构的基本单体称之为第一基本单体。此时,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3为相反的电极。例如,若第一电极111为正极,则第二电极113为负极。
如此,若依次层叠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来形成基本单体,则如图3所示,仅通过反复层叠一种基本单体110a,也能够形成单体堆叠部100a。在此,基本单体除了这种四层结构之外,还能够具有八层结构或十二层结构。即,基本单体可以具有使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例如,基本单体也能够以依次层叠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第二隔膜、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的方式形成。
第二,基本单体能够以依次层叠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第二隔膜、第一电极及第一隔膜的方式形成,或者以依次层叠第二电极、第二隔膜、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的方式形成。将具有前者结构的基本单体称之为第二基本单体,并将具有后者结构的基本单体称之为第三基本单体。
更具体地,第二基本单体110c能够如图4所示以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第一电极111、第一隔膜112、第二电极113、第二隔膜114、第一电极111及第一隔膜112的方式形成。并且,第三基本单体110d能够如图5所示以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第二电极113、第二隔膜114、第一电极111、第一隔膜112、第二电极113及第二隔膜114的方式形成。相反,也能够以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的方式形成。
若将第二基本单体110c和第三基本单体110d只分别层叠一个,则形成使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因此,若将第二基本单体110c和第三基本单体110d继续交替地每次各层叠一个,则如图6所示,仅通过层叠第二基本单体及第三基本单体,也能够形成单体堆叠部100b。
如此,在本发明中,一种基本单体具有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而成的四层结构或使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并且,在本发明中,若将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每次各配置一个,则形成四层结构或使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例如,上述的第一基本单体具有四层结构,若将上述的第二基本单体和第三基本单体各层叠一个而总共层叠两个,则形成使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十二层结构。
因此,在本发明中,若反复层叠一种基本单体,或者按指定的顺序层叠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则仅通过层叠也能够形成单体堆叠部(即,电极组件)。
在本发明中,单体堆叠部由基本单体以基本单体为单位层叠而形成。即,首先,在制作基本单体之后,对其反复或按指定的顺序进行层叠,从而制作单体堆叠部。如此,本发明仅通过基本单体的层叠也能够形成单体堆叠部。因此,本发明能够非常精密地整齐排列基本单体。若基本单体精密地整齐排列,则电极和隔膜也可以在单体堆叠部中精密地整齐排列。并且,本发明可以大大提高单体堆叠部(电极组件)的生产率。这是因为工序变得非常简单。
[基本单体的制造]
参照图7,代表性地对制造第一基本单体的工序进行观察。首先,准备第一电极材料121、第一隔膜材料122、第二电极材料123及第二隔膜材料124。在此,第一隔膜材料122和第二隔膜材料124可以是相同的材料。然后,通过切割器C1将第一电极材料121切割成预定大小,通过切割器C2将第二电极材料123也切割成预定大小。然后,将第一电极材料121层叠于第一隔膜材料122,将第二电极材料123层叠于第二隔膜材料124。
然后,优选地,在层压机L1、L2中使电极材料和隔膜材料相互粘结。通过这种粘结,可以制造使电极和隔膜结合成一体的基本单体。结合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层压机L1、L2为了粘结而向材料施加压力或施加压力和热。这种粘结在制造单体堆叠部时使基本单体的层叠变得更容易。并且,这种粘结也有利于基本单体的整齐排列。若在这种粘结之后通过切割器C3将第一隔膜材料122和第二隔膜材料124切割成预定大小,则可以制造基本单体110a。在这种过程中,隔膜的末端不与相邻的隔膜的末端接合。
如此,在基本单体中,电极可以与相邻的隔膜粘结。并且,可以视为隔膜与电极粘结。此时,优选地,电极在与隔膜相向的面的整体与隔膜粘结。这是因为,若如此则可以使电极稳定地固定于隔膜。通常,电极小于隔膜。
为此,可以将粘结剂涂敷于隔膜。但若以这种方式利用粘结剂,则需要将粘结剂以网眼(mesh)或点(dot)形态涂敷于粘结面的整体。这是因为,若将粘结剂紧密地涂敷于粘结面的整体,则难以使锂离子之类的反应离子通过隔膜。因此,若利用粘结剂,则即使可以将整个电极(即,在整个粘结面)与隔膜粘结,在整体上也很难紧密地粘结。
或者,可以通过具有涂敷层的隔膜而在整体上使电极与隔膜粘结,上述涂敷层具有粘结力。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隔膜可以包括:如聚烯烃系列的隔膜基材那样的多孔性的隔膜基材;以及多孔性的涂敷层,涂敷于隔膜基材的一面或两面的整体。此时,涂敷层可以由无机物粒子和使无机物粒子相互连接并固定的粘结剂聚合物的混合物形成。
在此,无机物粒子可以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即,无机物粒子可以防止隔膜在高温下收缩。并且,粘结剂聚合物通过固定无机物粒子,也能够提高隔膜的机械稳定性。并且,粘结剂聚合物可以将电极粘结于隔膜。粘结剂聚合物分布于整个涂敷层,因而与上述粘结剂不同,可以在粘结面整体形成紧密的粘结。因此,若利用这种隔膜,则可以使电极更加稳定地固定于隔膜。为了加强这种粘结,可以利用上述的层压机。
但是,无机物粒子能够形成填充结构(densely packed structure)而在涂敷层的整体形成无机物粒子之间的间隙体积(interstitialvolumes)。此时,能够借助由无机物粒子限定的间隙体积而在涂敷层形成有气孔结构。由于这种气孔结构,即使在隔膜形成有涂敷层,锂离子也能够良好地通过隔膜。作为参照,由无机物粒子限定的间隙体积也可能根据位置而被粘结剂聚合物堵塞。
在此,填充结构能够说明为如在玻璃瓶装有石子那样的结构。因此,若无机物粒子形成填充结构,则并不是在涂敷层的局部形成无机物粒子之间的间隙体积,而是在整个涂敷层中形成无机物粒子之间的间隙体积。由此,若无机物粒子的大小增加,则基于间隙体积的气孔的大小也一同增加。由于这种填充结构,锂离子能够在隔膜的整个面顺畅地通过隔膜。
另一方面,在单体堆叠部中,基本单体之间也能够相互粘结。例如,在图1中,若在第二隔膜114的下表面涂敷粘结剂或涂敷上述的涂敷层,则可以在第二隔膜114的下表面粘结其他基本单体。
此时,基本单体中电极和隔膜之间的粘结力可以大于单体堆叠部中基本单体之间的粘结力。当然,也可以没有基本单体之间的粘结力。若如此,则在分离电极组件(单体堆叠部)时,因粘结力的差异而以基本单体为单位进行分离的可能性较高。作为参照,粘结力也可以以剥离力表示。例如,电极和隔膜之间的粘结力可以以在使电极和隔膜相互分离时所需的力来表示。如此,在单体堆叠部内,基本单体可以不与相邻的基本单体结合,或者以在基本单体内电极和隔膜相互结合的结合力不同的另一结合力来与相邻的基本单体结合。
作为参照,在隔膜包括上述的涂敷层的情况下,对隔膜的超声波熔合并不优选。隔膜通常大于电极。由此,可能试图利用超声波熔合使第一隔膜112的末端和第二隔膜114的末端相互结合。但是,超声波熔合需要利用焊头直接对对象进行加压。但是,若利用焊头直接对隔膜的末端进行加压,则可能因具有粘结力的涂敷层而使焊头与隔膜粘结。由此可以引起装置的故障。
[基本单体的变形]
到目前为止,只对具有相同大小的基本单体进行了说明。但基本单体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若层叠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的基本单体,则可以将单体堆叠部制造成多种形状。在此,基本单体的大小以隔膜的大小为准进行说明。这是因为通常隔膜大于电极。
参照图8及图9,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的话,基本单体可以准备多个,并分为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的至少两个组(参照图9的附图标记1101a、1102a、1103a)。若根据大小来层叠这种基本单体,则可以形成具有多层的结构的单体堆叠部100c。图8和图9示出分为三个组的基本单体1101a、1102a、1103a以使相同大小的基本单体之间进行层叠的方式形成三个层的例子。作为参照,属于一个组的基本单体形成两个以上的层也无妨。
但是,最优选地,在以这种方式形成多层的情况下,基本单体具有上述的四层结构或使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即第一基本单体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只要基本单体的相互层叠的结构相同,即使大小互不相同,也视为属于一种基本单体)。
对此进行详细说明的话,优选地,在一个层中,正极和负极层叠相同数量。并且,优选地,在层与层之间,相反的电极通过隔膜而相向。但是,例如在第二基本单体及第三基本单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形成一个层而需要两种基本单体。
但是,如图9所示,在第一基本单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形成一个层而仅需要一种基本单体。因此,若基本单体具有上述的四层结构或使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则即使形成多层,也可以减少基本单体的种类。
并且,例如在第二基本单体及第三基本单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形成一个层而需要将两种基本单体各层叠至少一个,因而一个层具有最少十二层的结构。但是,在第一基本单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形成一个层而仅层叠一种基本单体即可,因而一个层具有最少四层的结构。因此,若基本单体具有上述的四层结构或使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则可以在形成多层时,非常容易地调节各层的厚度。
另一方面,基本单体不仅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几何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基本单体不仅可以在大小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可以在边角形状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在有无穿孔方面存在差异。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分为三个组的基本单体能够以使相同的几何形状的基本单体之间进行层叠的方式形成多层。为此,基本单体可以分为至少两个组(各组具有互不相同的几何形状)。此时,也最优选地,基本单体同样具有上述的四层结构或使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即第一基本单体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只要基本单体的相互层叠的结构相同,则即使几何形状互不相同,也视为属于一种基本单体)。
[辅助单体]
单体堆叠部能够还包括第一辅助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中的至少一个。首先,对第一辅助单体进行观察。在本发明中,电极位于基本单体的一侧末端,隔膜位于基本单体的另一侧末端。因此,若依次层叠基本单体,则电极(在图11中参照附图标记116的电极,以下,称之为“末端电极”)位于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第一辅助单体附加层叠于这种末端电极。
更具体地,若末端电极116为正极,则第一辅助单体130a可以如图11所示以从末端电极116起依次、即从末端电极116起向外侧依次层叠隔膜114、负极113、隔膜112及正极111的方式形成。并且,若末端电极116为负极,则第一辅助单体130b能够如图12所示以从末端电极116起依次、即从第一末端电极116起向外侧依次层叠隔膜114及正极113的方式形成。
如图11和图12所示,单体堆叠部100d、100e可以通过第一辅助单体130a、130b而使正极位于末端电极侧的最外侧。此时,优选地,位于最外侧的正极、即第一辅助单体的正极仅在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基本单体相向的一面(以图11为基准与下侧相向的一面)涂敷有活性物质层。若如此涂敷活性物质层,则活性物质层不会位于末端电极的最外侧,因而可以防止活性物质层的浪费。作为参照,正极(例如)为放出锂离子的结构,因而使正极位于最外侧会有利于电池容量。
然后,对第二辅助单体进行观察。第二辅助单体基本上执行与第一辅助单体相同的作用。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电极位于基本单体的一侧末端,隔膜位于基本单体的另一侧末端。因此,若依次层叠基本单体,则隔膜(图13中参照附图标记117的隔膜,以下,称之为“末端隔膜”)位于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第二辅助单体附加层叠于这种末端隔膜。
更具体地,在基本单体中,若与末端隔膜117相接的电极113为正极,则第二辅助单体140a能够如图13所示以从末端隔膜117起依次层叠负极111、隔膜112及正极113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基本单体中,若与末端隔膜117相接的电极113为负极,则第二辅助单体140b可以如图14所示由正极111形成。
如图13和图14所示,单体堆叠部100f、100g可以通过第二辅助单体140a、140b而使正极位于末端隔膜侧的最外侧。此时,优选地,位于最外侧的正极、即第二辅助单体的正极也与第一辅助单体的正极同样地,仅在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基本单体相向的一面(以图13为基准与上侧相向的一面)涂敷有活性物质层。
但是,第一辅助单体和第二辅助单体也可以具有与上述结构不同的结构。首先,对第一辅助单体进行观察。如图15所示,若末端电极116为正极,则第一辅助单体130c能够以从末端电极116起依次层叠隔膜114及负极113的方式形成。并且,如图16所示,若末端电极116为负极,则第一辅助单体130d能够以从末端电极116起依次层叠隔膜114、正极113、隔膜112及负极111的方式形成。
如图15和图16所示,单体堆叠部100h、100i可以通过第一辅助单体130c、130d而使负极位于末端电极侧的最外侧。
然后,对第二辅助单体进行观察。如图17所示,在基本单体中,若与末端隔膜117相接的电极113为正极,则第二辅助单体140c可以由负极111形成。并且,如图18所示,在基本单体中,若与末端隔膜117相接的电极113为负极,则第二辅助单体140d能够以从末端隔膜117起依次层叠正极111、隔膜112及负极113的方式形成。如图17和图18所示,单体堆叠部100j、100k可以通过第二辅助单体140c、140d而使负极位于末端隔膜侧的最外侧。
作为参照,负极可能因电位差而与电池外壳(例如,袋形外壳)的铝层发生反应。因此,优选地,负极通过隔膜而与电池外壳绝缘。为此,在图15至图18中,第一辅助单体及第二辅助单体能够还在负极的外侧包括隔膜。例如,与图15的第一辅助单体130c相比,图19的第一辅助单体130e能够还在最外侧包括隔膜112。作为参照,若辅助单体包括隔膜,则在将辅助单体整齐排列于基本单体时变得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也能够如图20所示地形成单体堆叠部100m。基本单体110b能够以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第一电极111、第一隔膜112、第二电极113及第二隔膜114的方式形成。此时,第一电极111可以为正极,第二电极113可以为负极。
而且,第一辅助单体130f能够以从末端电极116起依次层叠隔膜114、负极113、隔膜112及正极111的方式形成。此时,第一辅助单体130f的正极111可以仅在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基本单体110b相向的一面形成活性物质层。
并且,第二辅助单体140e能够以从末端隔膜117起依次层叠正极(第一正极)111、隔膜112、负极113、隔膜114及正极(第二正极)118的方式形成。此时,第二辅助单体140e的正极中位于最外侧的正极(第二正极)118可以仅在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基本单体110b相向的一面形成活性物质层。
最后,也能够如图21所示地形成单体堆叠部100n。基本单体110e能够以自上而下层叠第一电极111、第一隔膜112、第二电极113及第二隔膜114的方式形成。此时,第一电极111可以为负极,第二电极113可以为正极。并且,第二辅助单体140f能够以从末端隔膜117起依次层叠负极111、隔膜112、正极113、隔膜114及负极119的方式形成。
Claims (27)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单体堆叠部,所述单体堆叠部具有:
(a)使相同数量的电极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一种基本单体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或者
(b)使相同数量的电极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配置而成的结构,
所述隔膜的末端不与相邻的隔膜的末端接合,
所述(a)的一种基本单体具有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层叠而成的四层结构或使所述四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
若将所述(b)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每次各层叠一个,则形成所述四层结构或使所述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体堆叠部内,所述基本单体不与相邻的基本单体结合,或者以与在所述基本单体内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结合的结合力不同的另一结合力来与相邻的基本单体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a)的一种基本单体包括第一基本单体,所述第一基本单体具有所述四层结构或使所述四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
所述单体堆叠部具有使所述第一基本单体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b)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包括:
第二基本单体,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第二隔膜、第一电极及第一隔膜依次配置并结合成一体而成;以及
第三基本单体,使第二电极、第二隔膜、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并结合成一体而成,
所述单体堆叠部具有使所述第二基本单体和所述第三基本单体交替地配置而成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a)的一种基本单体准备多个,并分为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的至少两个组,
所述单体堆叠部具有使所述(a)的一种基本单体按大小层叠而形成多层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a)的一种基本单体准备多个,并分为具有互不相同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两个组,
所述单体堆叠部具有使所述(a)的一种基本单体按几何形状层叠而形成多层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在各自的基本单体内与相邻的隔膜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在与所述相邻的隔膜相向的面的整体与所述相邻的隔膜粘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之间的粘结是通过向所述电极和所述相邻的隔膜施加压力来进行的粘结,或者是通过向所述电极和所述相邻的隔膜施加压力和热来进行的粘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单体内所述电极与所述相邻的隔膜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所述单体堆叠部内所述基本单体之间的粘结力。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包括:
多孔性的隔膜基材;以及
多孔性的涂敷层,涂敷于所述隔膜基材的一面或两面的整体,
所述涂敷层由无机物粒子和使所述无机物粒子相互连接并固定的粘结剂聚合物的混合物形成,
所述电极借助所述涂敷层而与所述相邻的隔膜粘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物粒子形成填充结构,而在所述涂敷层的整体形成无机物粒子之间的间隙体积,并借助由所述无机物粒子限定的间隙体积而在所述涂敷层形成气孔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堆叠部还包括第一辅助单体,所述第一辅助单体层叠于位于所述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电极即末端电极,
当所述末端电极为正极时,所述第一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电极起依次层叠隔膜、负极、隔膜及正极的方式形成,
当所述末端电极为负极时,所述第一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电极起依次层叠隔膜及正极的方式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单体的正极包括:
集电体;以及
活性物质,仅涂敷于所述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所述基本单体相向的一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堆叠部还包括第二辅助单体,所述第二辅助单体层叠于位于所述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隔膜即末端隔膜,
在所述基本单体中,当与所述末端隔膜相接的电极为正极时,所述第二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隔膜起依次层叠负极、隔膜及正极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基本单体中,当与所述末端隔膜相接的电极为负极时,所述第二辅助单体由正极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单体的正极包括:
集电体;以及
活性物质,仅涂敷于所述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所述基本单体相向的一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堆叠部还包括第一辅助单体,所述第一辅助单体层叠于位于所述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电极即末端电极,
当所述末端电极为正极时,所述第一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电极起依次层叠隔膜及负极的方式形成,
当所述末端电极为负极时,所述第一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电极起依次层叠隔膜、正极、隔膜及负极的方式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单体还在所述负极的外侧包括隔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堆叠部还包括第二辅助单体,所述第二辅助单体层叠于位于所述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隔膜即末端隔膜,
在所述基本单体中,当与所述末端隔膜相接的电极为正极时,所述第二辅助单体由负极形成,
在所述基本单体中,当与所述末端隔膜相接的电极为负极时,所述第二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隔膜起依次层叠正极、隔膜及负极的方式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单体还在所述负极的外侧包括隔膜。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堆叠部还包括第二辅助单体,所述第二辅助单体层叠于位于所述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隔膜即末端隔膜,
在所述基本单体中,当与所述末端隔膜相接的电极为负极时,所述第二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隔膜起依次层叠第一正极、隔膜、负极、隔膜及第二正极的方式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单体的第二正极包括:
集电体;以及
活性物质,仅涂敷于所述集电体的两面中的与所述基本单体相向的一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堆叠部还包括第二辅助单体,所述第二辅助单体层叠于位于所述单体堆叠部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隔膜即末端隔膜,
在所述基本单体中,当与所述末端隔膜相接的电极为正极时,所述第二辅助单体以从所述末端隔膜起依次层叠第一负极、隔膜、正极、隔膜及第二负极的方式形成。
24.一种可层叠的基本单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四层结构或使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配置而成的四层结构反复配置并结合成一体的结构,
所述第一隔膜的末端不与所述第二隔膜的末端接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层叠的基本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在与相邻的隔膜相向的面的整体与所述相邻的隔膜粘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层叠的基本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包括:
多孔性的隔膜基材;以及
多孔性的涂敷层,涂敷于所述隔膜基材的一面或两面的整体,
所述涂敷层由无机物粒子和使所述无机物粒子相互连接并固定的粘结剂聚合物的混合物形成,
所述电极借助所述涂敷层而与所述相邻的隔膜粘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层叠的基本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物粒子形成填充结构,而在所述涂敷层的整体形成无机物粒子之间的间隙体积,并借助由所述无机物粒子限定的间隙体积而在所述涂敷层形成气孔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4101.4A CN111628227B (zh) | 2013-05-23 | 2014-05-23 | 电极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058164 | 2013-05-23 | ||
KR1020130058164A KR101543065B1 (ko) | 2012-05-23 | 2013-05-23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
KR10-2013-0143285 | 2013-11-22 | ||
KR20130143285 | 2013-11-22 | ||
KR1020140061789A KR101535023B1 (ko) | 2013-11-22 | 2014-05-22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위한 기본 단위체 |
KR10-2014-0061789 | 2014-05-22 | ||
PCT/KR2014/004614 WO2014189316A1 (ko) | 2013-05-23 | 2014-05-23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위한 기본 단위체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94101.4A Division CN111628227B (zh) | 2013-05-23 | 2014-05-23 | 电极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62725A true CN104662725A (zh) | 2015-05-27 |
CN104662725B CN104662725B (zh) | 2020-07-03 |
Family
ID=5193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2527.6A Active CN104662725B (zh) | 2013-05-23 | 2014-05-23 |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553848B2 (zh) |
EP (1) | EP2882027B1 (zh) |
CN (1) | CN104662725B (zh) |
PL (1) | PL2882027T3 (zh) |
WO (1) | WO201418931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82163A (zh) * | 2017-07-11 | 2017-12-15 |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组件单元、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电池单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48482B2 (en) | 2014-01-10 | 2017-01-17 | Lg Chem, Ltd. |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safety separator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EP3244475B1 (en) * | 2015-09-02 | 2021-01-13 | Lg Chem, Ltd. | Separation membrane comprising adhesive coating parts with different adhesion forces, and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
KR102700153B1 (ko) | 2016-05-02 | 2024-08-2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조립체 |
JP6500857B2 (ja) * | 2016-08-09 | 2019-04-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極体の製造方法 |
WO2018030810A1 (ko) * | 2016-08-12 | 2018-02-15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과 분리막이 부분 결착된 전극조립체 |
KR102111105B1 (ko) * | 2016-10-10 | 2020-05-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젖음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용 단위 셀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10199424B (zh) | 2017-01-20 | 2022-09-30 | 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 单电池的制造方法 |
US11302994B2 (en) | 2017-02-27 | 2022-04-12 |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mono-cell |
KR102500240B1 (ko) | 2018-06-29 | 2023-02-16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
KR102328527B1 (ko) * | 2018-12-24 | 2021-11-18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벤딩 현상이 개선된 스택형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WO2021118105A1 (ko) * | 2019-12-10 | 2021-06-17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단위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과 제조장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3121A (zh) * | 2000-02-08 | 2002-08-07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堆叠的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KR20030066960A (ko) * | 2002-02-06 | 2003-08-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US20060115718A1 (en) * | 2004-11-30 | 2006-06-0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ithium ion polymer multi-cell and method of making |
CN101002347A (zh) * | 2004-09-02 | 2007-07-18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有机/无机复合多孔薄膜和由其制备的电化学装置 |
CN101496194A (zh) * | 2006-06-05 | 2009-07-2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
CN102884665A (zh) * | 2010-04-06 | 2013-01-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改进的堆叠型电池胞或者双电池胞、用于使用该电池胞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27447B2 (ja) * | 1996-04-24 | 2007-12-26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3611765B2 (ja) | 1999-12-09 | 2005-01-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KR100497147B1 (ko) | 2000-02-08 | 2005-06-2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다중 중첩 전기화학 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KR100515571B1 (ko) | 2000-02-08 | 2005-09-2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중첩 전기 화학 셀 |
JP4644899B2 (ja) | 2000-02-23 | 2011-03-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極及び電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JP2002151159A (ja) | 2000-09-01 | 2002-05-24 | Nisshinbo Ind Inc | リチウム系電池 |
EP1784876B1 (en) | 2004-09-02 | 2018-01-24 | LG Chem, Ltd. |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porous film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repared thereby |
JP4929592B2 (ja) | 2004-12-27 | 2012-05-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の製造法 |
DE102005042916A1 (de) * | 2005-09-08 | 2007-03-22 | Degussa Ag | Stapel aus abwechselnd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n und fixierten Separatoren und Elektroden für Li-Akkumulatoren |
TW200743245A (en) | 2006-05-01 | 2007-11-16 | Antig Tech Co Ltd | Assembly method used in the assembly of flat-plate typ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ed layer and its structure |
KR100874387B1 (ko) * | 2006-06-13 | 2008-12-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둘 이상의 작동 전압을 제공하는 중첩식 이차전지 |
JP5112429B2 (ja) | 2006-06-26 | 2013-01-09 |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 バッテリーセル用電極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200812138A (en) | 2006-08-18 | 2008-03-01 | Antig Technology Corp | Flat type membrane electrode layer structure |
KR101154881B1 (ko) | 2007-05-11 | 2012-06-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바이폴라 셀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EP2181478A4 (en) * | 2007-07-25 | 2013-03-13 | Lg Chemical Ltd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1014817B1 (ko) | 2007-12-14 | 2011-02-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안전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그것의 제조방법 |
US8424409B2 (en) * | 2008-07-01 | 2013-04-23 | Ghsp, Inc. | Shifter with one-touch assembly |
KR101108118B1 (ko) | 2008-11-27 | 2012-01-31 |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
WO2010087992A1 (en) * | 2009-01-27 | 2010-08-05 | G4 Synergetics, Inc. | Electrode fold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JP5426989B2 (ja) | 2009-10-15 | 2014-02-26 | コマツNtc株式会社 | 積層型電池製造装置 |
KR101084909B1 (ko) | 2009-12-07 | 2011-11-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조립체블록 및 그 제조 방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US8486160B2 (en) | 2009-12-17 | 2013-07-16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
JP2011210524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積層式電池 |
EP2573856B1 (en) | 2010-05-19 | 2017-12-27 | Nissan Motor Co., Ltd | Bipolar secondary battery |
JP2012199162A (ja) | 2011-03-23 | 2012-10-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ラミネート外装体二次電池 |
KR101367754B1 (ko) | 2011-07-07 | 2014-02-2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기화학소자용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화학소자 |
TWI532233B (zh) | 2012-05-23 | 2016-05-01 |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電極組及包含其之電化學電池 |
CN104221201B (zh) * | 2013-02-15 | 2016-08-31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极组装体及包括该电极组装体的聚合物二次电池单元 |
US10090553B2 (en) * | 2013-02-15 | 2018-10-02 | Lg Chem, Ltd.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TWI520404B (zh) * | 2013-02-15 | 2016-02-01 |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電極組及包含其之高分子二次電池單元 |
WO2014126434A1 (ko) * | 2013-02-15 | 2014-08-2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 조립체 |
-
2014
- 2014-05-23 PL PL14800510T patent/PL2882027T3/pl unknown
- 2014-05-23 CN CN201480002527.6A patent/CN10466272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23 EP EP14800510.1A patent/EP28820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23 WO PCT/KR2014/004614 patent/WO2014189316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9-08 US US14/480,083 patent/US105538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20 US US16/722,562 patent/US108189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4 US US17/030,458 patent/US1141128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3121A (zh) * | 2000-02-08 | 2002-08-07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堆叠的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KR20030066960A (ko) * | 2002-02-06 | 2003-08-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CN101002347A (zh) * | 2004-09-02 | 2007-07-18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有机/无机复合多孔薄膜和由其制备的电化学装置 |
US20060115718A1 (en) * | 2004-11-30 | 2006-06-0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ithium ion polymer multi-cell and method of making |
CN101496194A (zh) * | 2006-06-05 | 2009-07-2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电池的高容量电池组电池 |
CN102884665A (zh) * | 2010-04-06 | 2013-01-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改进的堆叠型电池胞或者双电池胞、用于使用该电池胞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82163A (zh) * | 2017-07-11 | 2017-12-15 |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组件单元、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电池单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62725B (zh) | 2020-07-03 |
WO2014189316A1 (ko) | 2014-11-27 |
EP2882027A4 (en) | 2015-08-05 |
US20140377631A1 (en) | 2014-12-25 |
EP2882027A1 (en) | 2015-06-10 |
US10553848B2 (en) | 2020-02-04 |
US11411285B2 (en) | 2022-08-09 |
US20200127262A1 (en) | 2020-04-23 |
EP2882027B1 (en) | 2020-03-18 |
US10818902B2 (en) | 2020-10-27 |
PL2882027T3 (pl) | 2020-09-07 |
US20210013476A1 (en) | 2021-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62725A (zh) |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 |
JP6467440B2 (ja) | 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マー二次電池セル | |
JP6526079B2 (ja) | 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マー二次電池セル | |
JP6275147B2 (ja) | 電極組立体 | |
CN104604015A (zh) | 包括隔膜切割工序的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
CN104541399A (zh) | 电极组件及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
EP2882028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 |
KR101807354B1 (ko) | 전극 조립체 | |
CN111628227B (zh) | 电极组件 | |
KR102080253B1 (ko) | 전극 조립체 | |
CN104662724A (zh) | 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
CN110690399B (zh) | 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
KR101549337B1 (ko) |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