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0628A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0628A CN101490628A CNA2007800217543A CN200780021754A CN101490628A CN 101490628 A CN101490628 A CN 101490628A CN A2007800217543 A CNA2007800217543 A CN A2007800217543A CN 200780021754 A CN200780021754 A CN 200780021754A CN 101490628 A CN101490628 A CN 1014906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pression
- carbon number
-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 formula
-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来自人体污染物的耐污染性提高的、具有高图像稳定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作为该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以下(A)及式(B)(R1~R4表示氢原子、甲基等,X表示亚烷基等)表示的构成单元,式(A)的构成单元在全部构成单元中为3~50重量%,并且特性粘度为0.3~2dl/g。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更详细地说,涉及以特定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合剂,并且采用特定的溶剂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背景技术
现代的电子照相技术,由于其高速、高图像质量等,广泛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下面简称LBP)、传真机等中应用。
作为该电子照相技术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早先主要采用硒、硒/碲合金、硒/砷合金、硫化镉等无机类光导电性物质。然而,从毒性、安全性、价格、生产效率等方面考虑,最近开发出使用有机类光导电性物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当该有机类光导电性物质为低分子物质时,通常与粘合剂树脂进行混合,形成涂膜。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乙烯聚合物及其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酯、聚烯烃、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各种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采用这些各种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浇铸制膜法可容易地形成薄膜,可大量生产,价格也较便宜。这些各种树脂之中,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较优良的特性,可经常使用。采用各种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已有报告。其中,从1,1-双(4-羟基苯基)环已烷(下面简称“双酚Z”)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与有机类光导电性物质具有优良的相溶性,同时可作为溶剂溶解性与耐摩耗性优良的粘合剂树脂使用(参见专利文献1)。
近几年来,海外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使用在飞快发展,其中,电子照相感光体,往往根据各国情况在设定以外的使用环境中使用。采用从该双酚Z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合剂树脂,溶剂溶解性优良,但耐溶剂性差,电子照相感光体制造时的操作方法、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调色剂盒中的安装作业、设置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调色剂盒的更换作业等,可以想像由于来自作业者人体的物质污染,有时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被污染,复印图像往往恶化。
另一方面,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制造过程中,由于环境问题,卤代烃的使用受到控制,而以非卤代烃的四氢呋喃(下面简称THF)为主成分的溶剂成为主流,在该溶剂中以高浓度溶解,是作为粘合剂树脂的必要条件。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1720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拟解决的课题是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针对来自人体污染物质(例如,皮脂、手脂、鼻脂等)的污染的耐污染性得到改善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并且,采用对以THF为主成分的溶剂的溶解性得到改善的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原来的课题进行悉心探讨的结果发现,含有从双(4-羟基苯基)甲烷(下面简称“双酚F”)衍生的构成单元与从其他共聚单体衍生的构成单元的特定聚碳酸酯共聚物,用作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调整对来自人体物质的耐污染性与对以THF作为主成分的溶剂的良溶解性达到两全其美,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下列电子照相感光体。
(1)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作为该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该树脂具有以下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及以下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以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相对全部构成单元的比例为3~50重量%,并且,特性粘度为0.3~2dl/g。
(式(B)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7~17个的芳烷基的基。当R1~R4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X表示选自以下式(C)表示结构的二价基。
[化2]
(式(C)中,R5与R6各自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的基,或R5与R6表示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的基。当R5与R6表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a表示0~20(但1除外)的整数。R7与R8各自表示选自氢、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的基,或R7与R8表示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的基。当R7与R8表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也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相对全部构成单元的比例为5~30重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4~1.5dl/g。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为从双(4-羟基苯基)甲烷或双(2-羟基苯基)甲烷衍生的构成单元。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为从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衍生的构成单元。
(6)按照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相对全部构成单元的比例为70重量%以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特定比例含有从双酚F衍生的构成单元的共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共聚物),用作粘合剂树脂,对来自人体物质的耐污染性优良。因此,可有效防止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被污染物质污染所造成的复印图像恶化。
另外,上述粘合剂树脂,由于保持与原来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用粘合剂树脂同等的THF溶解性,故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工序中不产生环境问题并能提高生产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
(1)导电性基体
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导电性基体,可以使用铝、不锈钢、镍等金属材料,或表面上设置了铝、钯、氧化锡、氧化铟等导电性层的聚酯膜、酚醛树脂、纸等。
(2)感光层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可以举出由单一的光导电层构成的单层型与功能分离的层叠型。所谓层叠型,意指包括通过曝光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层与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的二层。近年来,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成为主流。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可以是单层型及层叠型的任何一种,但优选层叠型。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上,除上述导电性基体及感光层外,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底层、保护层、粘接层等。
具有上述层叠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电荷发生层在导电性基体上,采用公知的方法,由使电荷发生物质分散的粘合剂树脂形成。作为电荷发生物质,例如,可以使用氧化偶氮苯类、二重氮类、三重氮类、苯并咪唑类、多环喹啉类、靛类、奎吖酮类、酞菁类、苝类、甲川类等微粒子状有机颜料。这些电荷发生物质,其微粒以分散在聚乙烯基丁缩醛树脂、聚乙烯基甲醛树脂、硅酮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基乙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各种纤维素等粘合剂树脂中的形式来使用。
电荷输送层,采用公知的方法,由在电荷发生层上使电荷输送物质分散的粘合剂树脂形成。作为电荷输送物质,例如,可以举出聚四氰基乙烯;2,4,7-三硝基-9-芴等芴类化合物;二硝基蒽等硝基化合物;琥珀酸酐;马来酸酐;二溴马来酸酐;三苯基甲烷类化合物;2,5-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噁唑类化合物;9-(4-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等苯乙烯类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等咔唑类化合物;1-苯基-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吡唑啉等吡唑啉类化合物;4,4′,4″-三(N,N-二苯基氨基)三苯基胺、N,N′-双(3-甲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等胺衍生物;1,1-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4,4-二苯基-1,3-丁二烯等共轭不饱和化合物;4-(N,N-二乙基氨基)苯甲醛-N,N-二苯基腙等腙类化合物;吲哚类化合物、噁唑类化合物、异噁唑类化合物、噻唑类化合物、噻二唑类化合物、咪唑类化合物、吡唑类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三唑类化合物等含氮环式化合物;稠环式化合物等。上述电荷输送物质,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并用。
具有单层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该感光层是在导电性基体上,采用公知的方法,由使上述电荷发生物质与电荷输送物质分散的粘合剂树脂形成。
(3)聚碳酸酯树脂
(i)构成单元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作为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其特征在于,采用具有以下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下面称作构成单元(A))以及以下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下面称作构成单元(B))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当为单层型时,作为单一的光导电层的粘合剂树脂,采用该聚碳酸酯树脂。而当为层叠型时,至少作为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可采用该聚碳酸酯树脂。不仅可用作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而且也可作为电荷发生层的粘合剂树脂。
[化3]
构成单元(A),是从双(4-羟基苯基)甲烷或双(2-羟基苯基)甲烷衍生的碳酸酯单位,更优选是从双(4-羟基苯基)甲烷(双酚F)衍生的碳酸酯单位。构成单元(A)既可仅由1种构成,也可由2种构成。
关于构成单元(B),式(B)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7~17个的芳烷基的基。当R1~R4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及卤基的取代基。卤基选自氟、氯、溴、及碘。
作为R1~R4,优选的是氢原子、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或卤基,特优选氢原子。
式(B)中的X,表示选自以下式(C)表示结构的二价基。
[化4]
在此,式(C)中,R5与R6各自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的基,或R5与R6表示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的基。
作为R5与R6互相结合形成的碳环,优选碳原子数5~12的碳环。
当R5与R6表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以及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
R5与R6优选的是氢原子、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或R5与R6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所构成的基,特优选甲基。
a表示0~20(但1除外)的整数,优选0~10的整数。
R7与R8各自表示选自氢、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的基,或R7与R8表示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的基。当R7与R8表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作为R7与R8,优选的是氢原子、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特优选的是氢原子或甲基。
作为X,优选的是-C(R5)(R6)-(R5及R6为甲基)。
作为更优选的构成单元(B),具体的可以举出1,1′-联苯基-4,4′-二醇、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双(4-羟基苯基)酮、1,1-(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EPA)、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Z;BPZ)、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3-烯丙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9,9-双(4-羟基苯基)芴、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以及4,4′-[1,3-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等双酚类衍生的碳酸酯单位等。其中,由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衍生的碳酸酯单位是特优选的。
构成单元(B)既可仅由1种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构成。
(ii)构成单元的比例
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构成单元(A)的比例,相对全部构成单元为3~50重量%是优选的,更优选5~30重量%,特优选7~20重量%。当构成单元(A)的比例过少时,对溶剂的溶解性有时劣化,当过多时,来自人体物质的耐污染性有时劣化。
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构成单元(B)的比例,未作特别限定,但相对全部构成单元为50重量%以上是优选的,更优选70重量%以上,特优选80重量%以上。对构成单元(B)比例的上限未作特别限定,但相对全部构成单元为97重量%以下、优选95重量%以下。
当该比例过少时,来自人体物质的耐污染性有时劣化,当过多时,对溶剂的溶解性有时劣化。
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中,在不损伤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上述构成单元(A)及(B)以外的碳酸酯单位。
上述聚碳酸酯树脂,既可以是构成单元(A)及(B)以及视情况含有其他碳酸酯单位,分别以无规结合的无规共聚体,也可以是嵌段状结合的嵌段共聚体。
(iii)特性粘度
上述聚碳酸酯树脂,采用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制造时使用的溶液流延法、浇铸法、喷雾法、浸渍涂布法(浸渍法)等公知的湿式成型法,可容易地成型。以湿式成型法成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了得到充分的膜强度,特性粘度优选0.3~2dl/g,而在重视成膜性与膜强度时,优选0.4~1.5dl/g。
(4)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衍生上述构成单元(A)及构成单元(B)的双酚类与形成碳酸酯化合物反应而制造。作为该方法,可以采用:从双酚A与形成碳酸酯化合物制造聚碳酸酯时采用的公知的方法,例如双酚类与光气的直接反应(光气法);或者,双酚类与双芳基碳酸酯的酯交换反应(酯交换法)等方法。
采用光气法与酯交换法时,当考虑衍生构成单元(A)的双酚类(优选双酚F)的反应性时,光气法是优选的。
作为衍生构成单元(B)的双酚类,只要能衍生以上式(B)表示结构的双酚类即可,而未作限定,具体的可以举出1,1′-联苯基-4,4′-二醇、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双(4-羟基苯基)酮、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EPA)、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Z;BPZ)、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3-烯丙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9,9-双(4-羟基苯基)芴、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4,4′-[1,3-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等。这些也可2种以上并用。另外,其中,特优选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另一方面,作为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光气,或二苯基碳酸酯、二-对甲苯基碳酸酯、苯基-对甲苯基碳酸酯、二-对氯苯基碳酸酯、二萘基碳酸酯等双芳基碳酸酯。这些化合物也可2种以上并用。
衍生上述构成单元(A)的双酚类(双酚F),纯度精制为99%以上是优选的。纯度低者,特别是2,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等为主的异构体等多者,反应性低,聚合难以控制。
在光气法中,通常在酸结合剂及溶剂存在下,使上述双酚类、双酚F与光气反应。作为酸结合剂,例如,可以采用吡啶、或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等,而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二氯甲烷、氯仿等。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缩聚反应,优选添加三乙胺等叔胺或季铵盐等催化剂,而为了调节聚合度,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优选添加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枯基苯酚、长链烷基取代的苯酚等一官能基化合物。另外,还可根据需要,添加少量亚硫酸钠、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或均苯三酚、靛红双酚等支化剂。反应通常在0~150℃、优选5~40℃的范围是适当的。反应时间受反应温度左右,但通常为0.5分钟~10小时、优选1分钟~2小时。另外,反应中反应体系的pH保持在10以上是所希望的。
另一方面,在酯交换法中,把衍生上述各构成单元的双酚类与双芳基碳酸酯进行混合,减压下高温进行反应。反应通常在150~350℃、优选200~300℃的温度范围进行,而真空度最终优选为1mmHg以下,把来自通过酯交换反应生成的该双芳基碳酸酯的酚类蒸出至体系外。反应时间受反应温度及真空度等左右,但通常为1~4小时左右。反应在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氛围气中进行是优选的。另外,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分子量调节剂、抗氧剂及支化剂进行反应。
由这些反应合成的聚碳酸酯树脂,采用电子照相感光体制造时使用的溶液流延法、浇铸法、喷雾法、浸渍涂布法(浸渍法)等公知的湿式成型法,可容易地成型。以湿式成型中成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了得到充分的膜强度,特性粘度优选0.30~2.0dl/g,而在重视成膜性与膜强度时,优选0.40~1.5dl/g。
(5)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感光层(层叠型时为电荷发生层及电荷输送层)进行制造。感光层,是把上述电荷发生物质或电荷输送物质与粘合剂树脂(层叠型时为电荷发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的各层用粘合剂树脂)一起溶于适当的溶剂,将该溶液采用浸渍涂布法或喷雾法等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通过干燥而形成。
作为溶剂,可以大致区分为卤类有机溶剂与非卤类溶剂的两大类,但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中使用非卤类溶剂是优选的。原来多数采用可燃性少的卤类溶剂,但近年来,从安全性及环保的观点看,使用非卤类溶剂的比例加大。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以THF为主成分的非卤类溶剂是良溶剂,故可用非卤类溶剂制造感光层。
在本发明中所谓非卤类溶剂,含有作为主成分的THF以及THF以外的其他成分,为了调节溶液的粘度及蒸发速度等,可以采用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丙酮、丁酮、环已酮、异佛尔酮等酮类,二噁烷、乙二醇二乙醚等醚类(THF除外),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乙基溶纤剂等酯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类,还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乙基甲酰胺等。在本发明中,这些溶剂·不良溶剂·良溶剂可与THF同时使用,或单独或2种以上并用,形成非卤类溶剂。非卤类溶剂的THF比例,在全部非卤类溶剂中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60重量%以上。
当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单层型时,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作为感光层(光导电层)的粘合剂树脂。此时,电荷发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与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优选处于10:1~1:20的范围内。光导电层的厚度为2~100μm、优选5~30μm。
当为层叠型时,作为电荷发生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基丁缩醛树脂、聚乙烯基甲醛树脂、硅酮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基乙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各种纤维素等,但优选聚乙烯基丁缩醛树脂。
电荷发生物质与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优选10:1~1:20的范围内。该电荷发生物质的厚度为0.01~20μm、优选0.1~2μm。
作为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电荷输送物质与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优选10:1~1:10的范围内。该电荷输送层的厚度为2~100μm、优选5~30μm。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又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在8w/w%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30ml中,溶解双(4-羟基苯基)甲烷(旭有机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下面简称“BPF”)7.2g(0.036mol)、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下面简称“BPA”)65.3g(0.286mol)、亚硫酸氢盐0.1g。往其中边搅拌边添加二氯甲烷400ml,保持在15℃,然后,用30分钟吹入光气46g。吹入光气终止后,添加对-叔丁基苯酚(下面简称“PTBP”)0.62g,激烈搅拌,使反应液乳化,乳化后添加0.3ml三乙胺,于20~25℃搅拌约1小时进行聚合。
聚合终止后,反应液分离成水相与有机相,用磷酸中和有机相,反复水洗至上层液(水相)导电率为10μS/cm以下。把得到的聚合物溶液滴加至保温在45℃的温水中,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粉末状沉淀物。滤出所得到的沉淀物,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聚合物粉末。该聚合物以二氯甲烷作溶剂,浓度达到0.5g/dl的溶液,在20℃的特性粘度为0.98dl/g。所得到的聚合体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在1770cm-1附近的位置存在羰基吸收,在1240cm-1附近的位置存在醚键吸收,可以确认具有碳酸酯键的聚碳酸酯树脂存在。
其次,用N,N′-双(3-甲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SYNTEC社制造,ST16/1.2)50重量份、上述合成聚合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50重量份、THF 350重量份,制造使用的涂布液,在预先用四氢呋喃除去了电荷输送层的市场销售的LBP感光体(Epson株式会社制造,LPA3ETC4)上涂布上述涂布液,风干后于100℃干燥8小时,设置厚度约20μm的电荷输送层,使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再生。
在制成的感光体表面,沿圆周方向约2cm×圆柱方向约3cm的面,用棉棒把市场销售的洗涤剂(Johnson & Johnson制造,商品名:Clean& Clear milky lotion Sarasara乳液)及来自人体的物质鼻脂(用手指取鼻脂,附着在感光体表面)共2种,分别在各处涂布,放置24小时。放置后,用无纺布完全擦拭掉涂布的洗涤剂及鼻脂,并于LBP上设置。用显微镜观察,连续50张的表面黑白印刷后的洗涤剂及鼻油涂布面的印刷纸图像消失情况与感光体上有无裂纹。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除使用BPF 21.2g(0.106mol)、BPA 49.3g(0.216mol)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97dl/g。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也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实施例3
除使用BPF 3.6g(0.018mol)、BPA 69.3g(0.304mol)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98dl/g。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也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但制成的涂布液寿命短,一周后生成白色混浊,不能再用。
实施例4
除使用BPF 7.1g(0.036mol)、BPA 50.1g(0.220mol),再同时使用1,1-双(4-羟基苯基)乙烷(下面简称“BPE”)14.3g(0.067mol)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97dl/g。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也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实施例5
采用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除用THF 300重量份与甲苯50重量份代替溶解聚碳酸酯树脂时的THF 350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也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实施例6
除PTBP变更为2.3g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48dl/g。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也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比较例1
采用市场销售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用粘合剂树脂BPZ型均聚碳酸酯树脂(三菱Gas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Iupizeta PCZ-500,特性粘度0.98dl/g),代替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
比较例2
采用市场销售的BPA型均聚碳酸酯树脂(三菱Engineering-Plastics株式会社制造的Iupilon E-2000,特性粘度0.58dl/g),代替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由于在THF中溶解不充分而不能成膜。
比较例3
除采用BPF 40.6g(0.203mol)、BPA 27.1g(0.119mol)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合成。所得到的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97dl/g。采用该聚碳酸酯树脂,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型及物性评价。
[表1]
实施例 | 聚合物成分(重量%)BPF BPA 其他 | 特性粘度dl/g | 安装实验图像消失 裂缝 |
123456 | 10 9030 7059510 70 20(BPE)10 9010 90 | 0.980.970.980.970.980.48 | ○ ○○ △○ ○○ ○○ ○○ ○ |
比较例 | |||
123 | -- -- 100(BPZ)-- 100 --60 40 -- | 0.980.580.97 | × ×× × |
BPF:双(4-羟基苯基)甲烷
BPA: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BPE:1,1-双(4-羟基苯基)乙烷
BPZ:1,1-双(4-羟基苯基)环已烷
特性粘度:于20℃,采用0.5%二氯甲烷溶液、哈金斯常数0.45进行测定
图像消失:50张连续A4纸表面黑白印刷时,肉眼判定有无直径1mm以上的图像消失(○:无图像消失、×:有图像消失)
裂缝:用放大100倍的数字显微镜,肉眼判定有无裂缝(○:无、△:稍有裂缝、×:有不少裂缝)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拟解决的课题是提供针对提高来自人体污染物质(例如,皮脂、手脂、鼻脂等)污染的耐污染性、图像稳定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另外,由于采用与原来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用粘合剂树脂同等的THF溶解性的粘合剂树脂,故不产生环境问题并能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生产性。
Claims (6)
1.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作为该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该树脂具有以下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及以下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以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相对全部构成单元的比例为3~50重量%,并且,特性粘度为0.3~2d1/g:
[化5]
(式(B)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7~17个的芳烷基的基;当R1~R4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X表示选自以下式(C)表示结构的二价基:
[化6]
(式(C)中,R5与R6各自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的基,或R5与R6表示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的基;当R5与R6表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以及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a表示0~20(但1除外)的整数;R7与R8各自表示选自氢、卤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基、碳原子数1~9个的烷氧基、以及碳原子数6~12个的芳基的基,或R7与R8表示互相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的基;当R7与R8表示含碳原子的基时,在这些碳原子上还可结合选自碳原子数1~5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5个的烯基、碳原子数1~5个的烷氧基以及卤基的取代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相对全部构成单元的比例为5~30重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4~1.5d1/g。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A)表示的构成单元为从双(4-羟基苯基)甲烷或双(2-羟基苯基)甲烷衍生的构成单元。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为从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衍生的构成单元。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式(B)表示的构成单元相对全部构成单元的比例为70重量%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36019 | 2006-05-16 | ||
JP136019/2006 | 2006-05-16 | ||
PCT/JP2007/060004 WO2007132875A1 (ja) | 2006-05-16 | 2007-05-16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0628A true CN101490628A (zh) | 2009-07-22 |
CN101490628B CN101490628B (zh) | 2012-01-11 |
Family
ID=3869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217543A Active CN101490628B (zh) | 2006-05-16 | 2007-05-16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74799B2 (zh) |
EP (1) | EP2019337B1 (zh) |
JP (1) | JP5157899B2 (zh) |
KR (1) | KR101324055B1 (zh) |
CN (1) | CN101490628B (zh) |
TW (1) | TWI417687B (zh) |
WO (1) | WO20071328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48605B2 (ja) * | 2010-12-21 | 2014-07-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574837B1 (ko) * | 2012-12-27 | 2015-12-04 |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 필름용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
JP6171901B2 (ja) * | 2013-12-03 | 2017-08-0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72044A (ja) | 1984-02-16 | 1985-09-05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DE69225455T2 (de) * | 1991-10-22 | 1998-12-24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Tokio/Tokyo |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WO1993022361A1 (en) * | 1992-05-01 | 1993-11-11 | Idemitsu Kosan Co., Ltd. | Ester polyme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made therefrom |
US5576413A (en) * | 1994-04-25 | 1996-11-19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
EP0801330A1 (en) | 1996-04-10 | 1997-10-15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
JPH10186686A (ja) * | 1996-12-25 | 1998-07-14 | Fuji Electric Co Ltd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JP4022704B2 (ja) * | 1998-11-30 | 2007-12-19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US6258498B1 (en) * | 1998-12-25 | 2001-07-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
US6080518A (en) * | 1999-06-08 | 2000-06-27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containing simple quinones to improve electrical properties |
JP4800468B2 (ja) | 2000-09-06 | 2011-10-26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WO2004006235A1 (ja) * | 2002-07-05 | 2005-11-04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
JP4093917B2 (ja) | 2003-05-29 | 2008-06-04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4475065B2 (ja) | 2003-09-02 | 2010-06-09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WO2005024521A1 (ja) | 2003-09-02 | 2005-03-17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005084274A (ja) | 2003-09-08 | 2005-03-31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2007
- 2007-05-10 TW TW096116694A patent/TWI417687B/zh active
- 2007-05-16 CN CN2007800217543A patent/CN101490628B/zh active Active
- 2007-05-16 WO PCT/JP2007/060004 patent/WO200713287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5-16 KR KR1020087030654A patent/KR10132405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5-16 US US12/227,356 patent/US8574799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5-16 EP EP07743439.7A patent/EP2019337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5-16 JP JP2008515580A patent/JP5157899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0628B (zh) | 2012-01-11 |
WO2007132875A1 (ja) | 2007-11-22 |
EP2019337A1 (en) | 2009-01-28 |
JP5157899B2 (ja) | 2013-03-06 |
EP2019337B1 (en) | 2016-02-10 |
JPWO2007132875A1 (ja) | 2009-09-24 |
KR20090032040A (ko) | 2009-03-31 |
EP2019337A4 (en) | 2012-01-04 |
TW200809435A (en) | 2008-02-16 |
TWI417687B (zh) | 2013-12-01 |
KR101324055B1 (ko) | 2013-11-01 |
US20090239167A1 (en) | 2009-09-24 |
US8574799B2 (en) | 2013-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30532A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member utilizing polyarylamine polymers | |
JP5170391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感光層用バインダー樹脂。 | |
US5155200A (en) | Polyarylamine polymers | |
US6187494B1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for use in the photoconductor | |
EP2570447B1 (en) |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molded body, optical material,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body | |
JP5229481B2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 |
JPWO2008018467A1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CN101490628B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
US5356743A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members containing polyarylamine polyesters | |
EP2050791B1 (en)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body using the same | |
US5202408A (en) | Arylamine containing terpolymers with CF3 substituted moieties | |
US5283143A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member containing arylamine terpolymers with CF3 substituted moieties | |
JP2006267886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EP0670523B1 (en) | Photosensitive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
JP3765322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バインダー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 |
JP4626760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CN101512440B (zh) | 感光层用粘结剂树脂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带 | |
JPH08311191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バインダー用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 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455025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JPH11258836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JP2007126493A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