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0664B - 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0664B
CN101480664B CN2009100013369A CN200910001336A CN101480664B CN 101480664 B CN101480664 B CN 101480664B CN 2009100013369 A CN2009100013369 A CN 2009100013369A CN 200910001336 A CN200910001336 A CN 200910001336A CN 101480664 B CN101480664 B CN 101480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 plate
calender
revisal
feedforw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13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0664A (zh
Inventor
福村彰久
服部哲
福地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80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0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6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165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responsive mainly to the measured thickness of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24Automatic variation of thickness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program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21B38/04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of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1/00Product parameters
    • B21B2261/02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2261/04Thickness, gau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75/00Mill drive parameters
    • B21B2275/02Speed
    • B21B2275/06Product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厚控制系统,即使在被压延材的送进速度为低速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答性良好且高精度地进行板厚控制。在控制部(10)中,具备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计算与压延机(4)的辊速度(VR)对应的前馈补正量。控制部(10),以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对基于入侧板厚计(7e)、出侧板速度计(8d)、以及入侧板速度计(8e)的各检测值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进行补正,以推定质量流板厚(hMF)。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基于以前馈补正量补正的质量流板厚(hMF),执行对压延机(4)的板厚控制。

Description

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延机的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由压延机对钢板(被压延材)进行压延所生成的压延材的良好与否,是根据是否得到目标板厚所决定的。为了得到目标板厚,提出过各种控制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了质量流(mass flow)恒定法则的板厚控制的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以往,根据被压延材的送进速度、以及被压延材的板厚,采用质量流恒定法则计算质量流板厚。并且,公知了一种系统,按照使该质量流板厚与预先设置的目标板厚之间的偏差变小的方式,调整压延机的辊(roll)间隙和辊速度。
专利文献1:特开平9-57317号公报
然而,在板厚控制系统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由于将压延机与出侧板厚检测系统分开配置,在出侧板厚检测机构检测压延机出侧板厚h之前会产生白费时间,因此控制的应答性变得恶劣。
进而,在被压延材的送进速度为低速的情况下,由于需要使在对质量流板厚与被压延的被压延材的板厚的偏差进行积分时的积分增益变小,因此对于对质量流板厚的干扰的补正大幅延缓。所以,采用含有误差的质量流板厚对压延机进行控制,所被压延的被压延材的板厚有偏差剩下,在反馈控制的效果变得有效之前需要时间。
即,在以往的质量流板厚控制中,尤其在被压延材的送进速度为低速的情况下,存在难以进行良好应答性的板厚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在被压延材的送进速度为低速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答性良好且高精度地进行板厚控制的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前馈补正量对质量流板厚进行补正。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板厚控制系统,即使在被压延材的送进速度为低速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答性良好且高精度地进行板厚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压延设备的反馈控制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表示以前馈补正量对质量流板厚进行补正。
图4是表示前馈补正量计算部具有根据设定板厚、钢种、以及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的曲线图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辊速度的变化的图,图5(b)是说明前馈补正量计算部的功能的框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学习功能的框图。
图7是表示前馈补正量计算部参照更新后的曲线图计算前馈补正量的形式的图。
图8是表示由3台压延机构成的压延设备的图。
图中:1、1a-压延设备,4-压延机,6-被压延材,7d-出侧板厚计(出侧板厚检测机构),7e-入侧板厚计(入侧板厚检测机构),8d-出侧板速度计(出侧板速度检测机构),8e-入侧板速度计(入侧板速度检测机构),10-控制部,14-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6-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00-板厚控制系统,H-压延机入侧板厚,h-压延机出侧板厚,hMF-质量流板厚,G-曲线图,VE-压延机入侧板速度,VD-压延机出侧板速度,VR-辊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系统的图。如图1所示,作为板厚控制系统100的控制对象的压延设备1的结构为,在将从卷绕被压延材6的入侧张力辊5e依次伸出的被压延材6缠绕在出侧张力辊5d上的期间,由压延机4进行冷压延。
压延机4的结构包含:在被压延材6的上方依次所具备的顶侧工作辊4t、中间辊3t、以及备用辊2t;在被压延材6的下方依次所具备的底侧工作辊4b、中间辊3b、以及备用辊2b,由以规定的旋转速度(辊速度)VR旋转的顶侧工作辊4t和底侧的工作辊4b对被压延材6进行压延。
入侧张力辊5e,按照依次伸出所卷绕的被压延材6的方式,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马达等)驱动。然后,出侧张力辊5d,按照对由压延机4所压延的被压延材6进行缠绕的方式,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马达等)来驱动。
从入侧张力辊5e依次伸出的被压延材6,通过入侧引导辊9e调节送进方向等以进入压延机4中。被压延材6,以在压延机4的顶侧的工作辊4t和底侧的工作辊4b之间形成的辊间隙被压延后从压延机4排出,通过出侧引导辊9d调节送进方向等以缠绕在出侧张力辊5d中。
在压延机4的入侧,具备对被压延材6的入侧送进速度进行检测的入侧板速度计(入侧板速度检测机构)8e,对进入压延机4的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压延机入侧板速度VE)进行检测。并且,在压延机4的出侧,具备对被压延材6的出侧的送进速度进行检测的出侧板速度计(出侧板速度检测机构)8d,对从压延机4排出并卷绕在出侧张力辊5d的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压延机出侧板速度VD)进行检测。
进而,在压延机4的入侧,具备对进入压延机4的被压延材6的板厚(压延机入侧板厚H)进行检测的入侧板厚计(入侧板厚检测机构)7e,在压延机4的出侧,具备对从压延机4排出的被压延材6的板厚(压延机出侧板厚h)进行检测的出侧板厚计(出侧板厚检测机构)7d。
然后,为了控制压延设备1,在板厚控制系统100中具备控制部10。控制部10,按照将被压延材6压延成目标板厚的方式,基于从入侧板厚计7e、出侧板厚计7d、入侧板速度计8e、以及出侧板速度计8d输入的各检测值(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或板厚),通过调节工作辊4t、4b的辊间隙,从而控制压延设备1。
图2是表示压延设备的反馈控制的框图。如图2所示,被压延材6,在通过含有工作辊4t、4b的压延机4进行压延之后,由出侧板厚计7d来检测压延机出侧板厚h。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基于入侧板速度计8e所检测的压延机入侧板速度VE、出侧板速度计8d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速度VD、以及入侧板厚计7所检测的压延机入侧板厚H,应用质量流恒定法则,推定压延机出侧的板厚(质量流板厚)。质量流恒定法则,由下式(1)表示。
H·VE=h·VD              (1)
H:压延机入侧板厚
VE:压延机入侧板速度
h:压延机出侧板厚
VD:压延机出侧板速度
在此,压延机入侧,表示对被压延材6进行压延的压延机4的上游侧,压延机出侧表示压延机4的下游侧。并且,压延机入侧板厚H,表示由压延机4压延之前的被压延材6的板厚,压延机入侧板速度VE表示进入压延机4的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压延机出侧板厚h表示由压延机4所压延的被压延材6的板厚,压延机出侧板速度VD表示被压延并从压延机4排出的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
因此,根据由入侧板速度计8e、以及出侧板速度计8d所检测的被压延材6的压延机入侧板速度VE、以及压延机出测板速度VD、由入侧板厚计7e所检测的压延机入侧板厚H,能够推定在压延机出侧排出的被压延材6的质量流板厚hMF。即,质量流板厚hMF,由下式(2)表示。
h MF = V E V D · H - - - ( 2 )
HMF:质量流板厚
并且,控制部10,具备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6,进行反馈补正。即,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6,对用与压延机4离开距离L所备有的出侧板厚计7d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与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hMF之间的偏差除以质量流板厚hMF后的值进行积分后加1,计算与压延机出侧板厚h和质量流板厚hMF之间的偏差对应的反馈补正量(1+ηFB)。进而,控制部10,具备质量流补正部10a,以所计算的反馈补正量对质量流板厚hMF进行补正。
即,质量流补正部10a,采用基于由压延机4的出侧所备有的出侧板厚计7d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和由式(2)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hMF之间的比率所计算的反馈补正量(1+ηFB),按照下式(3)来补正质量流板厚hMF
h MF = V E V D · H · ( 1 + η FB ) - - - ( 3 )
式(3)中的ηFB是用于对质量流板厚hMF与压延机出侧板厚h之差进行补正的补正量,根据质量流板厚hMF与所反馈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之间的偏差的积分值,对质量流板厚hMF进行补正。以下,将(1+ηFB)称作反馈补正量。然后,式(3)所示的质量流板厚hMF是以反馈补正量进行补正后的质量流板厚hMF
这时,计算反馈补正量的积分增益K,依赖于从压延机4至出侧板厚计7d为止的距离L而决定。即,积分增益K,基于被压延材6被压延机4压延之后,至到达离开距离L所配置的出侧板厚计7d为止所需要的时间Td而决定,例如,积分增益K=1/(3Td)。
即,令增益为1/3,积分时间常数Ti为Td,设置积分增益K,构成积分项12。
积分增益K的大小,是决定控制的应答性的要素,由于积分增益K越大,能够得到越良好的应答性,因此积分时间常数Ti小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答性。
然而,压延机4与出侧板厚计7d的距离L,因结构方面的因素是必定产生的距离,没有该距离L是不可能的。例如,当压延机4与出侧板厚计7d的距离L为3m的情况下,当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为例如1200m/min的高速时,Td为约0.15秒,因此积分增益K为大约2.2。然而,当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为例如1m/min的低速时,积分增益K为约0.002,成为高速时的约1/1000时,控制的应答性变差。
并且,当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为低速时,e-Tds所表示的白费时间11的影响变大,产生延迟,这也是应答性变差的因素。
为了解决被压延材6的送进速度为低速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加入前馈补正量对质量流板厚进行补正。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表示以前馈补正量对质量流板厚进行补正。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0,具有计算前馈补正量(1+ηff)的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前馈补正量(1+ηff),是参照例如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备有的表示压延机4的辊速度VR与前馈补正量的关系的曲线图G,基于辊速度VR所计算的值。
另外,控制部10,除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之外,其结构还包含上述的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6、基于所指定的质量流板厚hMF执行板厚控制的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
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取入压延机4的辊速度VR、出侧板厚计7d所检测的被压延材6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实施跟踪至出侧板厚计7d为止辊速度VR(tracking)以及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6所计算的反馈补正量(1+ηFB)。
进而,在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中,将事先通过试验或计算等所求出的表示辊速度-前馈补正量的关系的数据作为例如曲线图G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进而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根据例如是否实施退火的处理(退火处理)等作业条件的不同等,存储与各个条件对应的多个曲线图G,由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选择与实际的作业条件等对应的曲线图G。
图4是表示前馈补正量计算部具有根据设定板厚、钢种、以及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的曲线图的概略图。在图4中,将设定板厚、作为被压延材6(参照图3)的钢板的原材(钢种)、以及作业条件的不同(作为一例有退火处理的有无)为参数,将多个曲线图G(G1~G9)存储在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中。例如,当钢种为A,设定板厚为D1时,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选择曲线图G1。
进而,关于曲线图G1,在实施退火处理时为曲线图G1-有,未实施退火处理时为曲线图G1-无,通过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选择与退火处理的有无对应的曲线图G1。
在此,设置板厚,是对被压延材6(参照图3)进行压延所得到的压延材的目标板厚,是使用者通过板厚控制系统100(参照图1)所具有的未图示的设置部所设置的板厚。然后,图3所示的出侧板厚计7所检测的板厚作为压延机出侧板厚h。
另外,退火处理的有无,只要使用者根据例如未图示的设置部来设置即可。
接着,对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参照图3)的功能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前馈补正量计算部的功能的图,(a)是表示辊速度的变化的图,(b)是说明前馈补正量计算部的功能的框图。
如图5(a)所示,考虑在时刻t1压延机4(参照图3)的辊速度VR为V1的情况。
如图5(b)所示,在时刻t1,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参照所选择的曲线图G,计算与辊速度V1对应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1
进而,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在时刻t1,以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6(参照图3)基于压延机出侧板厚h与由式(2)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hMF之间的比率所计算的反溃补正量(1+ηFB)t1,按照下式(4)那样对前馈补正量(1+ηff(V1))t1进行补正,其中该压延机出侧板厚h是由通过压延机4(参照图3)的出侧所具有的出侧板厚计7d(参照图3)所检测的值。
( 1 + η FF ( V 1 ) ) t 1 = ( 1 + η ff ( V 1 ) ) t 1 ( 1 + η FB ) t 1 - - - ( 4 )
然后控制部10,如图3所示,基于以反溃补正量进行补正的补正量(1+ηFF(V1))t1,按照下式(5)推定FF质量流板厚hm
另外,描述成各变量的V1以及t1,是表示在时刻t1辊速度为V1时的值的下标,图3中没有描述。
h m = V E V D · H · ( 1 + η FF ( V 1 ) ) t 1 - - - ( 5 )
FF质量流板厚hm,是与补正量(1+ηFF(V1))t1对应的质量流板厚。
在此,VE表示由入侧板速度计8e(参照图3)所检测的压延机入侧板速度,VD表示由出侧板速度计8d(参照图3)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速度。并且,H表示由入侧板厚计7e(参照图3)所检测的压延机入侧板厚。
进而,控制部10,使用由式(5)所推定的FF质量流板厚hm,按下式(6)推定质量流板厚hMF
hMF=hm·(1 +ηFB)t1                     (6)
另外,控制部10,按下式(7)推定与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1对应的质量流板厚hm1(t1)
h m 1 ( t 1 ) = V E V D · H · ( 1 + η ff ( V 1 ) ) t 1 - - - ( 7 )
与前馈补正量(1+ηff(V1))t1对应的质量流板厚hm1(t1),是不含反馈补正量(1+ηFB)t1项、即不受反馈补正量的影响,仅依赖于前馈补正量的质量流板厚。
按照这样,控制部10,基于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在时刻t1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1,推定质量流板厚hMF、hm(FF质量流板厚)、以及hm1(t1)
按照以上这样,控制部10(参照图3),推定以前馈补正量所补正的质量流板厚hMF,基于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hMF,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参照图3)对压延机4(参照图3)的辊间隙进行调整后进行板厚控制,从而即使被压延材6(参照图3)的送进速度为低速,也能够应答性良好地进行板厚控制。进而,通过始终对质量流板厚hMF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始终高精度地进行板厚控制。
接着,针对控制部10(参照图3)的学习功能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控制部的学习功能的框图。
控制部10的学习功能,是指基于在规定的时刻t1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推定的与前馈补正量对应的质量流板厚hm1(t1)被跟踪至出侧板厚计7d(参照图3)的hm1(t1)(tracking)、与出侧板厚计7d计算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之间的偏差,对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存储的曲线图G进行更新的功能。
在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的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存储的表示辊速度-前馈补正量的关系的曲线图G,是由被压延材6的种类和目标板厚等所决定的曲线图,不与被压延材6的个体差对应。因此,包含因被压延材6的个体差而产成的误差。控制部10的学习功能,是按照根据被压延材6的个体差使曲线图G所具有的误差变小的方式对曲线图G进行更新的功能。
另外,以下将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hm1被跟踪至出侧板厚计7d(参照图3)所花的时间称作跟踪时间。跟踪时间,相当于由压延机4(参照图3)所压延的被压延材6(参照图3)到达出侧板厚计7d为止的时间。
例如,将规定的时刻作为图5(a)所示的时刻t1,从时刻t1经过跟踪时间后的时刻作为t2,在时刻t2,如图6所示,输入时刻t1的辊速度V1被跟踪至出测板厚计7d(参照图3)的V1(tracking)。由于该V1(tracking)是在时刻t1的辊速度V1,因此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参照所选择的曲线图G,计算与辊速度V1对应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1
进而,在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中,输入hm1(t1)(tracking)和在时刻t2出侧板厚计7d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其中hm1(t1)(tracking)是将在时刻t1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推定的不含反馈补正量(1+ηFB)t1项的质量流板厚hm1跟踪至出侧板厚计7d的值。
然后,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按照式(8)所示计算修正值α。
α = h h m 1 ( t 1 ) ( tracking ) - - - ( 8 )
如式8所示,修正值α,是将在时刻t1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推定的质量流板厚hm1(t1)跟踪至时刻t2的hm1(t1)(tracking)、与在时刻t2出侧板厚计7d(参照图3)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之比,是表示在时刻t2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与质量流板厚hm1(t1)(tracking)之间的偏差的大小的值。
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使用由式(8)计算的修正值α和参照曲线图G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1,按照式(9)所示,计算时刻t2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2
(1+ηff(V1))t2=(1-β)·(1+ηff(V1))t1+β·α·(1+ηff(V1))t1    (9)
β:学习增益
控制部10,根据按照这样计算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2对曲线图G进行更新。即,将与辊速度V1对应的前馈补正量置换成重新计算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2
按照这样,通过对与辊速度对应的前馈补正量逐渐进行置换,从而如例如图6中虚线所示更新曲线图G。曲线图G,由于更新基于压延机出侧板厚h与质量流板厚hm1的偏差的大小所补正的前馈补正量,所以通过以参照所更新的曲线图G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对质量流板厚hm1进行补正,从而能够补正成与实际的压延机出侧板厚h更接近的值。
换言之,计算出使出侧板厚计7d(参照图3)所检测的压延机出测板厚h与以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所补正的质量流板厚hMF之间的偏差为0的前馈补正量,对曲线图G进行更新。
式(9)中的学习增益β,是表示变更的程度的数值,只要适当设置即可。若使学习增益β变大,则修正值α对前馈补正量(1+ηff(V1))t2的影响变大。即,若学习增益β变大,则相对由修正值α表示的偏差的大小以更高的增益变更曲线图G,因此在短时间以修正值α修正曲线图G。
图7是表示前馈补正量计算部参照所更新的曲线图计算前馈补正量的形式的图。
如图7所示,当辊速度为V1时,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参照所更新的曲线图G(图中实线所示),计算与辊速度V1对应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2。然后,控制部10(参照图3),使用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2,基于式(6)计算根据反馈补正量计算部16(参照图3)所计算的在时刻t2的反馈补正量(1+ηFB)t2所更新的前馈补正量(1+ηFF(V1))t2
按照这样,控制部10(参照图3)具有学习功能,通过对在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参照图3)所存储的曲线图G(参照图3)逐渐进行更新,从而补正与辊速度对应的前馈补正量,能够得到反映了被压延材6(参照图3)的状态的适当的前馈补正量。然后,通过使用以适当的前馈补正量所补正的质量流板厚,从而能够始终高精度地进行板厚控制。
进而,还能够实现与例如因构成压延设备1(参照图1)的部件的交换或时效变化等而产生的误差对应的优良效果。
以上虽然针对图1所示这样的具有一台压延机的压延设备进行了说明,但将多台压延机串联并列的压延设备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由3台压延机构成的压延设备的图。
如图8所示的压延设备1a,在进行板厚控制的中央压延机41的入侧具备前段压延机40,在中央的压延机41的出侧具备后段压延机42。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压延设备1以及板厚控制系统100相同,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例如,如图8所示,在进行板厚控制的中央的压延机41的入侧具备前段压延机40,在出侧具备后段压延机42的压延设备1a中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0,基于中央的压延机41的入侧板厚计7e、出侧板速度计8d、以及入侧板速度计8e的各检测值,推定中央的压延机41的出侧质量流板厚hMF。然后,以控制部10所备有的前馈补正量计算部14(参照图3)所计算的前馈补正量进行补正。进而,控制部10所备有的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参照图3),基于以前馈补正量所补正的质量流板厚hMF,执行对中央压延机41的板厚控制。
在此,在对中央的压延机41执行板厚控制的情况下,在具有多台压延机的压延设备1a中,调节前段压延机40的工作辊速度(工作辊4b、4t的辊速度)。
即,如图3所示的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虽然未图示,但与前段压延机40经由例如信号线而连接,可控制前段压延机40的工作辊速度而构成。
进而,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将以前馈补正量补正的质量流板厚hMF与前段压延机40的工作辊速度之间的关系以例如表格数据形式存储。
然后,质量流板厚控制部17,参照表格数据,计算与以前馈补正量补正的质量流板厚hMF对应的前段压延机40的工作辊速度,控制成算出前段压延机40的工作辊速度的工作辊速度。
这样,即使在将多台压延机串联并列的压延设备中,也能够进行与由一台压延机构成的压延设备同样的板厚控制,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板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侧板速度检测部,其对由压延机压延的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入侧板速度进行检测;
入侧板厚检测部,其对上述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入侧板厚进行检测;
出侧板速度检测部,其对上述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出侧板速度进行检测;
出侧板厚检测部,其对上述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出侧板厚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采用上述入侧板速度检测部、上述出侧板速度检测部、以及上述入侧板厚检测部的各检测值,推定压延机出侧的板厚,并且计算上述出侧板厚检测部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厚与上述推定出的板厚的偏差所对应的反馈补正量,一边以上述反馈补正量对上述推定出的板厚进行补正,一边执行板厚控制,
上述控制部,具有计算与上述压延机的辊速度对应的前馈补正量的前馈补正量计算部,以上述前馈补正量计算部所计算的上述前馈补正量对以上述反馈补正量补正了的上述推定出的板厚进行补正,
上述前馈补正量计算部,在内部具有表示上述压延机的辊速度与上述前馈补正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参照该曲线图计算上述前馈补正量,并且对由上述压延机压延了的上述被压延材的上述压延机出侧板厚进行跟踪,直至由上述出侧板厚检测部进行检测为止,计算上述前馈补正量,使上述压延机出侧板厚与以上述前馈补正量补正了的上述推定出的板厚之间的偏差为0,并以计算出的上述前馈补正量更新上述曲线图,
并且,
上述控制部,根据采用上述入侧板速度检测部、上述出侧板速度检测部、以及上述入侧板厚检测部的各检测值的质量流恒定法则,推定上述压延机出侧的板厚。
2.一种板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侧板速度检测部,其对由压延机压延的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入侧板速度进行检测;
入侧板厚检测部,其对上述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入侧板厚进行检测;
出侧板速度检测部,其对上述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出侧板速度进行检测;
出侧板厚检测部,其对上述被压延材的压延机出侧板厚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采用上述入侧板速度检测部、上述出侧板速度检测部、以及上述入侧板厚检测部的各检测值,推定压延机出侧的板厚,并且计算上述出侧板厚检测部所检测的压延机出侧板厚与上述推定出的板厚的偏差所对应的反馈补正量,一边以上述反馈补正量对上述推定出的板厚进行补正,一边执行板厚控制,
上述控制部,具有计算与上述压延机的辊速度对应的前馈补正量的前馈补正量计算部,以上述前馈补正量计算部所计算的上述前馈补正量对以上述反馈补正量补正了的上述推定出的板厚进行补正,
并且,
上述前馈补正量计算部,在内部具有表示上述压延机的辊速度与上述前馈补正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参照该曲线图计算上述前馈补正量,并且对由上述压延机压延了的上述被压延材的上述压延机出侧板厚进行跟踪,直至由上述出侧板厚检测部进行检测为止,计算上述前馈补正量,使上述压延机出侧板厚与以上述前馈补正量补正了的上述推定出的板厚之间的偏差为0,并以计算出的上述前馈补正量更新上述曲线图。
CN2009100013369A 2008-01-08 2009-01-07 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0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1555 2008-01-08
JP2008-001555 2008-01-08
JP2008001555A JP4991576B2 (ja) 2008-01-08 2008-01-08 板厚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0664A CN101480664A (zh) 2009-07-15
CN101480664B true CN101480664B (zh) 2012-04-04

Family

ID=4087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33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0664B (zh) 2008-01-08 2009-01-07 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91576B2 (zh)
KR (1) KR101105989B1 (zh)
CN (1) CN101480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3925B2 (ja) * 2012-02-08 2015-09-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間タンデム圧延ミルの制御装置および熱間タンデム圧延ミルの制御方法
JP6031344B2 (ja) * 2012-12-05 2016-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24259B2 (ja) * 2014-08-19 2018-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38753B2 (ja) * 2014-12-05 2018-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ンデム圧延ミル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圧延ミルの制御方法
JP6404195B2 (ja) * 2015-09-16 2018-10-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ント制御装置、圧延制御装置、プラ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ラン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87835B2 (ja) 2017-04-14 2020-11-18 三菱重工機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段ボールシート製造システム
ES2945565T3 (es) * 2020-04-21 2023-07-04 Abb Schweiz Ag Un método para medir el espesor de un artículo de trabajo en un laminador
JP7481201B2 (ja) * 2020-08-24 2024-05-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ント制御装置及びプラント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047A (zh) * 1999-08-27 2000-02-02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基于板形板厚协调规律的板带轧制过程互联控制方法
CN1607045A (zh) * 2003-10-15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CN1933926A (zh) * 2005-05-16 2007-03-21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板厚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3613A (ja) * 1984-10-29 1986-05-22 Nippon Kokan Kk <Nkk> 鋼ストリツプの板厚制御方法
KR950010598A (ko) * 1993-09-07 1995-04-28 이헌조 브이시알(vcr) 간편 예약녹화방법
JP3085501B2 (ja) * 1993-10-05 2000-09-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7178423A (ja) * 1993-12-22 1995-07-18 Nkk Corp 圧延機の出側厚み推定方法及び圧延機の厚み制御方法
JP2001353510A (ja) * 2000-06-14 2001-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板厚制御装置
JP2005238277A (ja) * 2004-02-26 2005-09-08 Nippon Steel & Sumikin Stainless Steel Corp 金属帯の板厚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047A (zh) * 1999-08-27 2000-02-02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基于板形板厚协调规律的板带轧制过程互联控制方法
CN1607045A (zh) * 2003-10-15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CN1933926A (zh) * 2005-05-16 2007-03-21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板厚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52864A 2005.03.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76814A (ko) 2009-07-13
CN101480664A (zh) 2009-07-15
JP2009160623A (ja) 2009-07-23
KR101105989B1 (ko) 2012-01-18
JP4991576B2 (ja)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0664B (zh) 板厚控制系统、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CN102343365A (zh) 高精度带钢轧制监视自动厚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029292B (zh) 基于机械性能检测的带钢厚度前馈控制方法
CN106166566A (zh) 热轧精轧机出侧温度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947116B2 (ja) 連続圧延機の走間板厚変更装置
JP6187603B2 (ja) 圧延ラインのエネルギー消費量予測装置
CN100515592C (zh) 轧钢机的控制装置及轧钢机的控制方法
CN102380515B (zh) 同步传输模型及其方法
GB2070806A (en) Stretch-reducing rolling mills
US6185967B1 (en) Strip threading speed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tandem rolling mill
JP2006212709A (ja) 圧延設備の制御方法
JP4827709B2 (ja) 圧延機制御装置、圧延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圧延機制御方法
CN105363797A (zh) 轧制控制装置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JP7178920B2 (ja) プラント制御装置および圧延制御装置
JP2744399B2 (ja) 圧延材の冷却制御装置
KR20010022278A (ko) 냉간 탠덤압연기에서의 주행 판두께 변경방법
CN102366757B (zh) 动态平均模块及其方法
JP2022021794A (ja) 張力変動予測方法、張力変動予測モデルの生成方法、走間板厚変更方法及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JPH05277535A (ja) 鋼板の冷却制御方法
JP3400965B2 (ja) 板厚制御装置
JP3194447B2 (ja) 圧延材の冷却制御方法
JPH048122B2 (zh)
JP2760292B2 (ja) タンデム圧延機の制御方法
JPH0515915A (ja) タンデム圧延機の張力制御方法
KR101253891B1 (ko) 압연 중 코일 목표두께 변동시 압하율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