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2539A - 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2539A
CN101432539A CNA200780015118XA CN200780015118A CN101432539A CN 101432539 A CN101432539 A CN 101432539A CN A200780015118X A CNA200780015118X A CN A200780015118XA CN 200780015118 A CN200780015118 A CN 200780015118A CN 101432539 A CN101432539 A CN 101432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heel track
outer wheel
working surfac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51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2539B (zh
Inventor
塚本茂美
河村胜行
石田博英
若林达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2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2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5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0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s or chucks for holding work
    • B24B5/06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s or chucks for holding work for grind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intern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9/0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 B24B19/02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grooves, e.g. on shafts, in casings, in tubes, homokinetic joint elements
    • B24B19/0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grooves, e.g. on shafts, in casings, in tubes, homokinetic joint elements for grinding races, e.g. roller r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06Surface hardening
    • C21D1/09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 C21D1/10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by electric in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4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rings; for bearing r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16C19/18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16C19/18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 F16C19/18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in O-arrangement
    • F16C19/18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in O-arrangement with three raceways provided integrally on parts other than race rings, e.g. third generation hub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64Special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40Linear dimensions, e.g. length, radius, thickness, gap
    • F16C2240/70Diameters; Radii
    • F16C2240/80Pitch circle diameters [PC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2Wheel hubs or cas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36Process for making bearing or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9/49643Rotary b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36Process for making bearing or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9/49643Rotary bearing
    • Y10T29/49679Anti-friction bearing or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9/49689Race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当将在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比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大(DB1>DB2)的地方研磨外轮(2b)的两个外轮轨道(10c,10b)时,实现了一种容易地将研磨工具(12)引入外轮轨道(10b)内部的方法。如图1(A)→(B)所示,研磨用工具(12)通过上述外轮(2b)的相对开口部之中靠近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而进入外轮(2b)的内侧,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Description

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例如用于制造构成将汽车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使用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等各种轴承单元的外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轮及制动用旋转构件通过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相对于悬架装置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图4表示以往公知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一个例子。该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具有衬套1、外轮2、分别作为旋转体的多个滚珠3、3。其中的衬套1由衬套主体4和内轮5相互组合而成。其中的衬套主体4在外周面的靠外端(相对于轴方向的外是指在组装到汽车的状态下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图4~6的左侧。相反地,作为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图4~6的右侧相对于轴方向称为内。在本说明书全文中均如此定义。)部分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车轮及制动用旋转构件的安装凸缘6、同样地在中间部形成有第一内轮轨道7a、同样地在内端部形成有外径尺寸比该第一内轮轨道7a小的小径段部8。并且,上述外轮5外嵌在该小径段部8,而且通过使上述衬套主体4的内径部向径向外方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敛缝部9,将上述内轮5固定在上述衬套主体4。在该内轮5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内轮轨道7b。
并且,上述外轮2在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内轮轨道7a相对的第一外轮轨道10a以及与上述第二内轮轨道7b相对的第二外轮轨道10b,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悬架装置结合固定的结合凸缘11。并且,上述各球3、3设置在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内轮轨道7a、7b与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b之间以由未图示的保持器分别各自保持多个的状态旋转自如。通过该结构,构成背面组合的多列倾斜型的球轴承,在上述外轮2的内侧旋转自如且可支承径向负荷及轴向负荷地支撑上述衬套1。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旋转体使用上述球3,但在重量增加的汽车用轴承单元的情况下有时也使用圆锥滚柱。
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采用使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内轮轨道7a、7b的直径DA1、DA2相互相等(DA1=DA2),并且使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b的直径DB1、DB2相互相等(DB1=DB2)的办法,因此,设于上述第一内轮轨道7a与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a之间的各球3、3(第一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1和设于上述第二内轮轨道7b与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之间的各球(第二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2也相互相等(PCD1=PCD2)。
这样构成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在使用时,将上述结合凸缘11与悬架装置结合固定,并且将车轮及制动用旋转部件支撑固定于上述安装凸缘6。其结果是,可以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撑这些车轮及制动用旋转构件。
因此,在上述这样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中,主要是在汽车转弯时,负荷基于路面反作用力的力矩载荷。此时,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变为上述衬套1以相对于上述外轮2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上述安装凸缘6的中心轴相对于上述结合凸缘11的中心轴倾斜的倾向。这样一来,产生的倾斜会对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刹车形成产生坏影响。因此,从提高上述各性能的观点来看,在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方面,要求采用能够充分抑制上述倾斜的结构,即能够充分提高力矩刚性的结构。
并且,上述第一、第二的两旋转体列的作用点(上述两旋转体列的作用线α1、α2与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中心线β的交点)P1、P2之间的距离L越大,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力矩刚性也越大。另一方面,上述中心线β上的两作用点P1、P2的位置随着上述两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1、PCD2增大而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变动。因此,上述两作用点P1、P2之间的距离L可以通过加大上述两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1、PCD2来增大。然而,将上述两节圆直径PCD1、PCD2二者一并增大时,使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大型化徒劳无益,而且增加了重量,违背了小型、轻量化的需求,因而不是令人满意的。
对此,在对比文件1中记载了如图5所示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与上述图4所示的结构相比较,在图5所示的结构情况下,采用不改变第二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2,但增大第一内轮、外轮两轨道7a、10a的直径DA1、DB1办法,仅仅使第一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1增大(PCD1>PCD2)。因此,通过使上述第一旋转体列的作用点P1A远离上述第二旋转体列的作用点P2,增大上述两作用点P1A、P2间的距离LA(LA>L),从而提高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力矩刚性。在这样构成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力矩刚性而仅使上述PCD1增大,因此能够防止徒劳地大型化又增加重量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了如图6所示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与上述图5所示的结构的比较,在图6所记载的结构的情况下,不改变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而仅仅增大第一内轮轨道7c的直径DA1,并且减小构成第一旋转体列的各球3a的直径。通过进一步增大该第一旋转体列的节圆直径PCD1,使该第一旋转体列的作用点P1B进一步远离上述第二旋转体列的作用点P2,从而进一步增大上述两作用点P1B、P2间的距离LB(LB>LA)。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力矩刚性。
还有,在该图6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减小构成上述第一旋转体列的各球3a直径的部分,增加上述各球3a的总数,能够分散施加到上述各球3a的负荷。并且,在上述图4~图5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的各外轮轨道10a、10b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各自相互相等,但如图6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随着减小第一旋转体列的各球3a的直径,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比第二外轮轨道10b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小(r<R)。总之,这样构成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情况下,与上述图5所示的结构相比,没有改变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所以虽然是进一步提高力矩刚性的结构,但也能够维持与上述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外径尺寸。
在制造构成上述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外轮2、2a、2b时,对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a(10c)、10b分别进行研磨加工作为精加工。作为此时的具体研磨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c)、10b逐个依次进行研磨加工的方法。然而,实施这种方法时,耗费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a(10c)、10b进行研磨加工的工时,作业效率变低。
对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方法,将上述图4所示的结构(第一外轮轨道10a和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1、DB2相互相等(DB1=DB2)的结构)作为对象,借助具有用于研磨第一外轮轨道10a的磨石部和用于研磨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磨石部的一个研磨工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a、10b同时进行研磨加工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a、10b实施研磨加工时的作业效率良好,并能实现加工装置的成本降低。但是,上述方法是以如图4所示的构造(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并不是以上述图5~6所示的构造(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换言之,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并未记载以上述图5~6所示的构造(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对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c)、10b同时进行研磨加工时的具体的作业顺序。
并且,在制造构成上述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外轮2、2a、2b时,通常对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c)、10b分别进行高频淬火处理,作为硬化处理。在进行这样的高频淬火处理的情况下,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c)、10b进行高频加热。作为此时的具体的加热方法,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方法:以上述图4所示的结构(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通过具有加热第一外轮轨道10a用的线圈部和加热第二外轮轨道10b用的线圈部的高频加热用线圈,同时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a、10b进行高频加热。但是,该方法是以如图4所示的构造(设定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并不是以上述图5~6所示的构造(设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换言之,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并未记载以上述图5~6所示的构造(设DB1>DB2的构造)作为对象,同时对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a(10c)、10b进行高频加热时的具体的作业顺序。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2004-108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2004-92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昭59-2261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发明的,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是以一种的外轮轨道直径比另一种的外轮轨道直径大的外轮为对象,对这两种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或者对这两种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的情况下使这些作业容易进行。
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是,在内周面上具有多列的外轮轨道,这两外轮轨道之中的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比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大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在这种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之中,按技术方案1所述的制造方法,作为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用的研磨用工具,采用具有将其外周面作为用于研磨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的第一加工面(例如,使其母线形状曲率半径与该一方的外轮轨道母线形状曲率半径相等的加工面)的第一磨石部和将其外周面作为用于研磨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的第二加工面(例如,使其母线形状曲率半径与该另一方的外轮轨道母线形状曲率半径相等的加工面)的第二磨石部,并且能够分别使上述第一加工面与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加工面与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同时接触。并且,用该研磨用工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时,使该研磨用工具通过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两端开口部之中关于轴向上外轮轨道直径较大的一侧(靠近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开口部,进入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径向内侧。
并且,在实施如该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情况下,例如,如技术方案2所述,作为研磨用工具,是使用第一加工面的直径比第二加工面的直径大,并且上述两加工面的直径之差与两外轮轨道的直径之差实质上相等的工具。并且,用上述研磨用工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时,可以采用在该研磨用工具的中心轴与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加工面与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加工面与另一方的外轮轨道分别接触的方法。
并且,例如如技术方案3所述,作为研磨用工具,是采用第一加工面的直径与第二加工面的直径相互相等的工具。并且,用该研磨用工具对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时,可以采用在该研磨用工具的中心轴相对于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加工面与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加工面与另一方的外轮轨道分别接触的方法。
并且,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1至3所述的发明时,最好是如技术方案4所述,使用构成第一、第二磨石部的磨石粒度(磨粒大小)、结合度(粘合磨粒的强度)及组织(磨粒体积占磨石表面体积的比率(磨粒率))中的至少一种性状互不相同的研磨用工具。
其理由是因为,例如通过一对外轮轨道彼此之间的直径差及第一、第二两加工面彼此之间的直径差的关系(在考虑上述各直径差的基础上),使构成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部的磨石的粒度、结合度及组织中的至少一种性状互不相同,则与同样地没有使其互不相同的情况下相比,可以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的磨粒溃落发生倾向或气孔堵塞发生倾向相互接近(大致相等)。
在此,对上述磨粒溃落及气孔堵塞进行说明。构成上述第一、第二的磨石部的磨石具有产生自锐作用的特性。该自锐作用是指,存在于磨石的加工面的磨粒刃磨损、锋利度变差的情况下,该磨粒从该加工面脱落,新的磨粒出现在该加工面的作用。在磨石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产生这种自锐作用,就是加工面的研磨能力大致保持一定的结构。但是,由于被加工物的种类和加工条件的关系,如果不选择使用具有适当性状的磨石,则容易在该磨石的加工面上产生磨粒溃落或气孔堵塞。其中的加工面磨粒溃落是指,上述自锐作用过分容易产生,被加工面不能被充分削去的状态。在这种加工面的磨粒溃落产生的状态下,继续进行被加工面的研磨作业时,该加工面的母线形状恶化(表面变得过分粗糙),发生在研磨部位发生振动等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上述加工面的气孔堵塞是指,上述自锐作用过分难以产生,被加工面不能被充分研磨的状态。在这种加工面的气孔堵塞产生的状态下,继续进行被加工面的研磨作业时,研磨阻力增大,研磨部位的发热量增多,被加工面上产生研磨烧伤、研磨开裂、发生热变形等的不良情况。
并且,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情况下,最好是按以下的计点法来选择适当的磨石。即,据该计点法,设定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比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大的比率,设每1%为-0.1点,设定第一加工面的直径比第二加工面的直径大的比率,设每1%为+0.1点。
并且,如下述表1所示,对于由JIS规格(JIS R 6210)确定的磨石粒度等级(JIS R 6210中,将该等级对于一般研磨用微粉表示为“F○○○”(○○○是抖动磨粒的网眼尺寸),对于精密研磨用微粉表示为“第○○○”,在此仅以粒度为课题,因此在表1中表示为“#○○○”)#4~#8000(在等级越从#4→#8000,磨粒越细),构成第一磨石部的磨石粒度相对于构成第二磨石部的磨石粒度,从#8000→#4的方向(磨粒变粗的方向),每一个等级加上-0.1点,从#4→#8000的方向(磨粒变细的方向),则每一个等级加上+0.1点。
表1
Figure A200780015118D00111
并且,如下述表2所示,对于由JIS规格(JIS R 6210)确定的磨石结合度等级A~Z(等级越从A→Z,结合越强),构成第一磨石部的磨石结合度相对于构成上述第二磨石部的磨石结合度,从Z→A的方向(结合变弱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加上-0.1点,从A→Z的方向(结合变强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加上+0.1点。
表2
 
极软 极硬
A,B,C,D,E,F,G H,I,J,K L,M,N,O P,Q,R,S T,U,V,W,X,Y,Z
进而,如下述表3所示,对于由JIS规格(JIS R 6210)确定的磨石组织等级(组织编号)0~14(等级越从0→14,组织越疏(磨粒率降低)),构成上述第一磨石部的磨石组织相对于构成第二磨石部的磨石组织,从0→14的方向(磨石率降低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加上-0.1点,从14→0的方向(磨石率提高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加上+0.1点。
表3
Figure A200780015118D00121
并且,在引入这种计点法的情况下,总计点在-1.0~+1.0的范围内,并且,适当选择良好的磨石难以发生磨粒溃落或气孔堵塞的条件。
并且,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中,如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作为用于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高频淬火处理所使用的上述两外轮轨道的高频加热用具,采用具有对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用的第一线圈部和对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用的第二线圈部,并且能够使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与上述第一线圈部的外周面、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与上述第二线圈部的外周面分别同时靠近并相对直至进行高频加热范围的工具。并且,用该高频加热用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时,使该高频加热用具通过该外轮的两端开口部之中关于轴向上外轮轨道的直径较大侧(靠近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的开口部,进入上述外轮的径向内侧。
根据上述这样的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研磨用工具及高频加热用具易于进入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径向内侧。其理由是因为,在该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两端开口部之中,外轮轨道的直径大的一侧(靠近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的开口部与同样小的一侧(靠近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的开口部相比,其开口面积较大。即,这是由于,在使上述研磨用工具及上述高频加热用具进入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径向内侧时,通过靠近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的开口部(开口面积:大)进入的情况比起通过靠近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开口部(开口面积:小)进入的情况来,更难干涉(难以碰撞)上述研磨用工具及上述高频加热用具的一部分与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一部分(开口边缘部分、内周面上存在的阶梯部分等)。
并且,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开口面积较大的开口部(靠近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开口部)进入的情况与通过开口面积小的开口部(靠近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的一侧开口部)进入的情况相比,即使研磨用工具及高频加热用具稍微大型化,也可以使上述研磨用工具及高频加热用具进入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径向内侧。因此,在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时,可以提高使用的研磨用工具及高频加热用具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都可以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同时进行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的作业(技术方案1)、或者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高频加热的作业(技术方案5)。因此,可以高效地进行上述作业。
并且,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第一、第二两加工面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因此,难以各自产生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之中,仅其一个加工面上产生磨粒溃落或气孔堵塞,或者在其一个加工面上产生磨粒溃落,而在另一个加工面上产生气孔堵塞的情况。因此,容易设定两者同时研磨一对外轮轨道时的条件。
具体地说,如果上述总计点在-0.1~+0.1的范围内,则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对于研磨参数(例如传送速度、磨石或被加工物的圆周速度等)的变化显示出互相相同的反应,因此容易发现良好的研磨条件。
并且,随着研磨的进行,磨石逐渐变小,但随之产生的磨粒溃落、气孔堵塞发生倾向的变化也在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彼此之间同样地显示出来,因此容易进行再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仅切断外轮的状态下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作业工序的侧视图。
图2是仅切断外轮及研磨用工具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表示该第二例的作业工序的侧视图。
图3是仅切断外轮的状态下表示该第三例的作业工序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直径相等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一例的半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外轮轨道直径比第二外轮轨道直径大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第一例的半部剖视图。
图6是同样地表示第二例的半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图1表示与权利要求1~2对应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制造对象的外轮2b是上述图6所示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结构构件。即,该外轮2b分别在内周面形成第一、第二的外轮轨道10c、10b,在外周面形成用于与悬架装置结合的结合凸缘11。并且,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比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大(DB1>DB2),并且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比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小(r<R)。
并且,用于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c、10b实施研磨加工的研磨用工具12,形成了圆环状的第一磨石14和第二磨石15分别结合固定于旋转轴13的中间部和顶端部(图1的右端部),并与上述旋转轴13同心。这样的研磨用工具12中,上述第一磨石14的外周面母线形状曲率半径与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相等(设为r),作为第一加工面16。并且,上述第一磨石14的外周面母线形状曲率半径与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相等(设为R),作为第二加工面17。并且,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外径d16比该第二加工面17的外径d17大(d16>d17),而且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外径之差(d16-d17)与上述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c、10b的直径之差(DB1-DB2)实质上相等(d16-d17=DB1-DB2)。进而,如下述的图1(C)所示,在上述研磨用工具12的中心轴与上述外轮2b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设定轴方向的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彼此的间距,以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与上述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c、10b同时匹配接触。
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研磨用工具12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实施研磨加工时,首先,如图1(A)所示,在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的中心轴与上述外轮2b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使该研磨用工具12的顶端部与上述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中沿轴方向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相对。其次,如图(A)→(B)所示,随着上述研磨用工具12向上述外轮2b沿轴向推进,使该研磨用工具12通过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开口部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并且,在这样进入的状态下,使沿轴向的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的相位与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相位相互一致。接着,如图(B)→(C)所示,由于在上述外轮2b的内侧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沿径向位移,而将上述第一加工面16压到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上,将上述第二加工面17压到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上。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外轮2b与上述研磨用工具12相对旋转(例如,相互反向地旋转、或者沿相同方向上以不同旋转速度(圆周速度)旋转),从而在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的整个圆周上实施研磨加工。
如上所述,在本例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使研磨用工具12通过该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之中靠近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而进入外轮2b的径向内侧。因此,容易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其理由是因为,上述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之中,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与靠近第二外轮轨道10b的一侧开口部相比,其开口面积较大。即,在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时,通过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开口面积:大)进入的情况比起通过靠近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一侧开口部(开口面积:小)进入的情况来,更难干涉(难以碰撞)上述研磨用工具12的一部分与上述外轮2b的一部分(开口边缘部分、内周面上存在的阶梯部分等)。
并且,在本例的情况下,用上述研磨用工具12,能够同时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实施研磨加工。因此,能够使对上述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c、10b实施研磨加工时的作业效率良好。
并且,在本例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性状(粒度(上述表1)、结合度(上述表2)、组织(上述表3))相等时,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不相同,可能难以设定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两者同时进行研磨时的条件。关于其理由,进行如下说明。
首先,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分别给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带来如下影响。
上述粒度的编号越大、粒径越小(在上述表1中,粒度的等级越从#4→#8000),越容易发生上述气孔堵塞,编号越小、粒径越大(同样地,粒度的等级越从#8000→#4),越容易发生上述磨粒溃落。
并且,上述结合度越强(在上述表2中,结合度的等级越从A→Z),容易发生上述气孔堵塞越,结合度越弱(同样地,结合度的等级越从Z→A),越容易发生上述磨粒溃落。
并且,上述组织越疏(在上述表3中,组织的等级(组织编号)越从0→14),越容易发生上述磨粒溃落,组织越密(同样地,组织的等级(组织编号)越从14→0),越容易产生上述气孔堵塞。
一般地说,磨石加工面的圆周速度及被加工面的直径分别给上述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带来如下影响。
首先,上述磨石加工面的圆周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上述气孔堵塞。
其次,上述被加工面的直径越大,越容易发生上述磨粒溃落。
相反,在本例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直径d16、d17(圆周速度)相互不同(d16>d17),且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被加工面)的直径DB1、DB2相互不同(DB1>DB2)。因而,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相等时,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就大不相同,可能难以设定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两者同时进行研磨时的条件。
因此,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不良情况,在实施本例的情况下,如权利要求4的记载,最好是按照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彼此之间的直径差(DB1-DB2)及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彼此之间的直径差(d16-d17)的关系,让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粒度、结合度及组织之中的至少一种性状相互不同,从而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大致相等。即,最好是通过调合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彼此的研磨倾向,以便改变研磨参数(例如,传送速度、磨石或被加工物的圆周速度等)时的效果显示出相同的方向(正如以单个加工面进行研磨的情况那样,实现调整的简化)。还有,关于这样使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的具体方法,在下述的实施例1中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接着,图2表示与权利要求1、3对应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构成研磨用工具12a的第一加工面16a的外径d16a和第二加工面17a的外径d17a相等(d16a=d17a)。并且,如下述图2(C)所示,在上述研磨用工具12a的中心轴相对于外轮2b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设定有关轴向上的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a、17a之间的间距,以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a、17a与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同时匹配接触。
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研磨用工具12a对上述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c、10b实施研磨加工时,首先,如图2(A)所示,在上述研磨用工具12a的中心轴相对于上述外轮2b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之内进行切削加工时,使该切削用工具12a的中心轴X与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a、17a接触部分引出的的共同切线Y平行的状态下),使该切削用工具12a的顶端部与上述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之中靠近轴向的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相对。
接着,如该图2(A)→(B)所示,随着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a向上述外轮2b沿该外轮2b的轴方向推进,使该研磨用工具12通过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并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并且,在这样进入的状态下,使有关上述外轮2b轴向上的上述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c、10b的相位与上述第一、第二各加工面16a、17a的相位相互一致。接着,如该图2(B)→(C)所示,由于在上述外轮2b的内侧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沿该外轮2b的径向位移,从而将上述第一加工面16a压到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上,将上述第二加工面17a压到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上。还有,在本例的情况下,这样将第二加工面17a压到第二外轮轨道10b时,为了使该第二加工面17a的端缘部分不与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肩部18相干涉,在上述第二加工面17a的端缘部分沿整个圆周形成退位槽19。在本例的情况下,其后的研磨作业顺序以及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效果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情况相同。还有,对于本例的构造中,就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a、17a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的具体方法来说,由下述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2例中,采用了仅同时对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进行研磨加工的方法。但是,在实施本发明时,与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进行研磨加工的同时,也可以对外轮2b的表面的其他部分(例如与密封环嵌合或滑动接触的部分)进行研磨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在研磨用工具的一部分上设置用于对该其他部分实施研磨加工的磨石部。
[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接着,图3表示与权利要求5对应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例。在本例的情况下,也作为制造对象的外轮2b是上述图6所示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的构成构件。即,该外轮2b在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一、第二的外轮轨道10c、10b,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悬架装置结合的结合凸缘11。并且,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比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大(DB1>DB2),并且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比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母线形状曲率半径R小(r<R)。
并且,为了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c、10b实施高频淬火,所用的对上述两外轮轨道10c、10b进行高频加热的高频加热用具20,分别将形成了圆环状的第一线圈22和第二线圈23结合固定于支撑轴21的中间部和顶端部(图3的下端部),并与上述支撑轴21同心。这样的研磨用工具20中,上述第一线圈22的宽度尺寸W22比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宽度尺寸W10c稍大(W22>W10c),上述第二线圈23的宽度尺寸W23比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b的宽度尺寸W10b稍大(W23>W10b)。并且,上述第一线圈22的外径d22比上述第二线圈23的外径d23大(d22>d23),而且上述第一、第二两线圈22、23的外径之差(d22-d23)与上述第一、第二两外轮轨道10c、10b的直径之差(DB1-DB2)实质上相等(d22-d23=DB1-DB2)。并且,在轴向上的第一、第二两线圈22、23彼此的间距与轴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第二各外轮轨道10c、10b彼此的间距大致相等。
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用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进行高频加热时,首先,如图3(A)所示,在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的中心轴与上述外轮2b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使该高频加热用具20的顶端部与上述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之中关于轴向上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一侧的开口部相对。接着,如该图3(A)→(B)所示,通过使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向上述外轮2b沿轴向推进,使该高频加热用具20通过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开口部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并且,在这种进入的状态下,使有关轴向上的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的相位与上述第一、第二两线圈22、23的相位相互一致。进而,使高频加热用具20径向位移,从而将上述第一、第二两线圈22、23的一部分外周面与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接近并相对。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外轮2b旋转,并给上述第一、第二两线圈22、23通电,从而对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进行高频加热。还有,上述第一、第二两线圈22、23的外径若能充分加大到同时与上述两外轮轨道10c、10b的整个圆周接近并相对的程度,则不需要使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相对于上述外轮2b偏心。即使这种情况下,从消除加热不匀的角度出发,最好还是使该外轮2b旋转。
如上所述,在本例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使高频加热用具20通过该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中靠近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进入外轮2b的径向内侧。因此,容易使上述研磨用工具12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其理由是因为,上述外轮2b的两端开口部之中的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与靠近第二外轮轨道10b的一侧开口部相比,其开口面积较大。即,在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进入上述外轮2b的径向内侧时,通过靠近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一侧开口部(开口面积:大)进入的情况比起通过靠近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一侧开口部(开口面积:小)进入的情况来,更难干涉(难以碰撞)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的一部分与上述外轮2b的一部分(开口边缘部分、内周面上存在的阶梯部分等)。
并且,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高频加热用具20,能够同时高频加热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因此,能够使高频加热上述第一、第二的两外轮轨道10c、10b时的作业效率良好。
并且,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如果是一对外轮轨道彼此直径不同的外轮,则不管上述两外轮轨道彼此的宽度、曲率半径等其他诸要素是否相等,也都能够实施。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实施如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时,使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的方法,具体地进行说明。为了使上述两产生率大致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导入如下的计点法。
首先,将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相互相等的状态作为基准(0点),其中的第一磨石14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中的任一种性状,每向磨粒溃落产生方面变动一个等级就加上-1.0点,每向气孔堵塞产生方面变动一个等级,加上+0.1点。
具体来说,上述第一磨石14的粒度(上述表1),从#8000→#4的方向(磨粒溃落产生率增加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就加上-0.1点,从#4→#8000的方向(气孔堵塞产生率增加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则加上+0.1点。
并且,上述第一磨石14的结合度(上述表2),从Z→A的方向(磨粒溃落产生率增加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就加上-0.1点,从A→Z的方向(气孔堵塞产生率增加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则加上+0.1点。
并且,上述第一磨石14的组织(上述表3),从0→14的方向(磨粒溃落产生率增加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就加上-0.1点,从14→0的方向(气孔堵塞产生率增加的方向)每变动一个等级则加上+0.1点。
并且,一般地说,磨石的加工面每一周的研磨量改变10%时,上述加工面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变化都与该磨石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中的任一种性状变动一个等级有相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比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大的比率(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磨粒溃落产生率比上述第二加工面17的磨粒溃落产生率高的比率)设每1%为-0.1点。
并且,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直径d16比上述第二加工面17的直径d17大的比率(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气孔堵塞产生率比上述第二加工面17的气孔堵塞产生率高的比率)设每1%为+0.1点。
因此,在导入上述的计点法的情况下,通过调节上述第一磨石14和上述第二磨石15中的至少一种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来使总计点数在-0.1~+0.1的范围内,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17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
例如,在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中,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为70mm、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为60mm、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直径d16为45mm、上述第二加工面17的直径d17为35mm时,且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性状(磨粒、结合度、组织)相互相等的情况下,如下述表4所示,总计点数为+1.1。即,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气孔堵塞产生率与上述第二加工面17的气孔堵塞产生率相比,只高出1.1点。
表4
 
评价项目 点数
第一加工面16的直径d16>第二加工面17的直径d17 +(45/35-1)/0.1≈+2.8
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 -(70/60-1)/0.1=-1.7
总计 +1.1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使上述第一磨石14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的任一种向磨粒溃落方面变动1~2个等级(如果加上-1.0~-2.0点),可以将总计点数控制在-1.0~+1.0的范围内。但是,由于粒度由被加工面的目标粗糙度决定,因此,实际上只要变动结合度和组织两者之一即可。作为例子,在使上述第一磨石14的形状(粒度、结合度、组织)的任一种性状向磨粒溃落方面变动一个等级的情况下,例如,如果上述第二磨石15的性状为100K8(意味着粒度为#100、结合度为K、组织编号为8。下文中同样),则上述第一磨石15的性状为100J8、100K9等即可(能够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实施如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时,使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a、17a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的方法,具体地进行说明。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例一的情况同样导入计点法。并且,在导入这种计点法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一磨石14和第二磨石15中的至少一种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将总计点数控制在-1.0~+1.0的范围内,从而使上述第一、第二两加工面16a、17a的磨粒溃落产生倾向或气孔堵塞产生倾向相互大致相等。
例如,在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中,上述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为70mm、上述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为60mm、上述第一加工面16a的直径d16a及上述第二加工面17a的直径d17a分别为35mm时,且上述第一、第二两磨石14、15的性状(磨粒、结合度、组织)相互相等的情况下,如下述表5所示,总结点数为-1.7。即,上述第一加工面16的磨粒溃落产生率与上述第二加工面17的磨粒溃落产生率相比,只高出1.7点。
表5
 
评价项目 点数
第一加工面16的直径d16=第二加工面17的直径d17 0
第一外轮轨道10c的直径DB1>第二外轮轨道10b的直径DB2 -(70/60-1)/0.1=-1.7
总计 -1.7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使上述第一磨石14的性状(粒度、结合度、组织)的任一种性状向气孔堵塞侧变动1~2个等级(如果加上+1.0~+2.0点),就可以将总计点数控制在-1.0~+1.0的范围内。作为例子,在使上述第一磨石14的形状(粒度、结合度、组织)的任一种性状向气孔堵塞侧变动2个等级的情况下,例如如果上述第二磨石15的性状为100K8,则上述第二磨石15的性状为100M8、100L7、100K6等即可(能够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06年4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6-120608)、2007年3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91589),其内容作为参考援用于此。
本发明可以用于制造构成将汽车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撑所使用的车轮支撑用轴承单元等各种轴承单元的外轮。

Claims (5)

1.一种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内周面上具有多列的外轮轨道,上述两外轮轨道之中的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比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大,其特征在于:
作为用于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的研磨用工具,采用具有将其外周面作为用于研磨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的第一加工面的第一磨石部和将其外周面作为用于研磨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的第二加工面的第二磨石部,并且能够使上述第一加工面与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加工面与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分别同时接触的工具,
用该研磨用工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时,该研磨用工具通过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两端开口部之中关于轴向上外轮轨道直径较大的一侧开口部,进入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径方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研磨用工具是第一加工面的直径比第二加工面的直径大,并且上述两加工面的直径之差与两外轮轨道的直径之差实质上相等,
用该研磨用工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时,在该研磨用工具的中心轴与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加工面与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加工面与另一方的外轮轨道分别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研磨用工具是第一加工面的直径与第二加工面的直径相互相等,
用该研磨用工具对两外轮轨道实施研磨加工时,在该研磨用工具的中心轴相对于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加工面与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加工面与另一方的外轮轨道分别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构成第一、第二磨石部的磨石的粒度、结合度及组织之中的至少一种性状互不相同的研磨用工具。
5.一种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内周面上具有多列的外轮轨道,上述两外轮轨道之中的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比另一方的外轮轨道直径大,其特征在于:
为了对上述两外轮轨道实施高频淬火处理,所使用的作为上述两外轮轨道的高频加热用具,采用具有对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用的第一线圈部和对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用的第二线圈部,并能够分别同时使上述第一线圈部的外周面与上述一方的外轮轨道、上述第二线圈部的外周面与上述另一方的外轮轨道靠近对置,
用该高频加热用具对上述两外轮轨道进行高频加热时,使该高频加热用具通过该轴承单元用外轮的两端开口部之中关于轴向上外轮轨道直径较大的一侧开口部,进入上述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径方向内侧。
CN200780015118XA 2006-04-25 2007-04-24 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2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0608/2006 2006-04-25
JP2006120608 2006-04-25
JP091589/2007 2007-03-30
JP2007091589A JP5141072B2 (ja) 2006-04-25 2007-03-30 軸受ユニット用外輪の製造方法
PCT/JP2007/058877 WO2007125927A1 (ja) 2006-04-25 2007-04-24 軸受ユニット用外輪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2539A true CN101432539A (zh) 2009-05-13
CN101432539B CN101432539B (zh) 2011-03-09

Family

ID=38655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511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2539B (zh) 2006-04-25 2007-04-24 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41844B2 (zh)
EP (1) EP2012033B1 (zh)
JP (1) JP5141072B2 (zh)
CN (1) CN101432539B (zh)
WO (1) WO20071259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9260A (zh) * 2012-06-11 2012-10-03 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 半球截面轴承套锻件工装
CN104582879A (zh) * 2012-08-30 2015-04-29 Ntn株式会社 车削方法以及车削装置
CN106224375A (zh) * 2016-08-31 2016-12-14 陕西天翌天线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支撑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1233B2 (ja) * 2006-09-28 2012-08-01 Ntn株式会社 車輪軸受装置における軌道溝の研削方法
JP2008128420A (ja) * 2006-11-24 2008-06-05 Ntn Corp 車輪用軸受装置における外方部材の熱処理方法
JP5752351B2 (ja) * 2009-12-02 2015-07-22 Ntn株式会社 加工方法および軸受
JP5704870B2 (ja) * 2009-12-17 2015-04-22 山陽特殊製鋼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895360B2 (ja) * 2011-05-02 2016-03-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受用外輪の製造方法
US8973271B2 (en) 2011-07-08 2015-03-10 Schatz Bearing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l duplex bearing
DE102013203005A1 (de) * 2013-02-25 2014-08-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Radlagereinheit mit einem spannungsoptimierten Aufbau
JP6040947B2 (ja) * 2014-02-20 2016-12-07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ワークの両頭研削方法
DE102015220319A1 (de) * 2015-10-19 2017-04-20 Supfina Grieshab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finishenden Bearbeitung einer Innenfläche eines Werkstücks
CN106271998B (zh) * 2016-08-23 2018-08-28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广州)知识产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一种自稳型轴承内表面加工机
CN106239326B (zh) * 2016-08-23 2018-09-04 倪雨阳 一种用于轴承的内表面加工装置
CN108214237B (zh) * 2016-08-23 2019-10-29 广西盛畅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轴承表面精加工处理智能机器人
DE102016012915B4 (de) * 2016-10-21 2018-07-26 KAPP Werkzeugmaschinen GmbH Schleifarm zum Schleifen innenprofilierter Werkstücke mit einer Schleifscheibe
CN107984385A (zh) * 2017-12-02 2018-05-04 当涂县华胜电子元件制造厂 一种轴承外圈抛光装置
CN108500787B (zh) * 2018-02-10 2019-12-17 杭州博恩机械有限公司 高精度汽车轮毂轴承磨外径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5805B (de) 1957-12-02 1962-03-15 Kugelfischer G Schaefer & Co Mit Diamantsplittern bestuecktes Abrichtwerkzeug
US3526058A (en) 1967-06-28 1970-09-01 Litton Industries Inc Diamond roller dresser
US3879897A (en) * 1972-12-08 1975-04-29 Nippon Seiko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bearing races
FR2502714A1 (fr) 1981-03-25 1982-10-01 Glaenzer Spicer Sa Roulement a billes et son procede d'assemblage, et appareil de rectification d'un tel roulement
JPS59226118A (ja) * 1983-06-03 1984-12-19 Ntn Toyo Bearing Co Ltd フランジ部を有する薄肉円筒状物品の内周面高周波焼入方法
US5679153A (en) 1994-11-30 1997-10-21 Cree Research,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micropipe formation in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silicon carbide and resulting silicon carbide structures
US20030215169A1 (en) * 1999-10-22 2003-11-20 Minebea Co., Ltd. Rolling bearing
JP2001158917A (ja) * 1999-12-02 2001-06-12 Honda Motor Co Ltd 有底体の焼き入れ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4019823A (ja) * 2002-06-18 2004-01-22 Nsk Ltd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4092830A (ja) 2002-09-02 2004-03-25 Nsk Ltd 車輪用軸受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206716B2 (ja) * 2002-09-17 2009-01-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4167610A (ja) * 2002-11-18 2004-06-17 Isobe Seiko Kk 円柱状部品の多数個連続研削方法及び研削装置
JP4110396B2 (ja) * 2003-02-28 2008-07-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軸受軌道面の超仕上げ方法及び超仕上げ装置
AU2004311585B2 (en) * 2003-10-14 2008-11-06 Aktiebolaget Skf Asymmetric hub assembly
JP4184240B2 (ja) * 2003-11-20 2008-11-19 株式会社不二越 並列組合型複列アンギュラ玉軸受及びその分離方法
JP4211718B2 (ja) * 2004-09-29 2009-01-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複列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外輪の軌道面の加工方法
JP2006104558A (ja) * 2004-10-08 2006-04-20 Nsk Ltd 軸受の製造方法
KR100683681B1 (ko) 2004-10-19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소음을 줄이기 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9260A (zh) * 2012-06-11 2012-10-03 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 半球截面轴承套锻件工装
CN104582879A (zh) * 2012-08-30 2015-04-29 Ntn株式会社 车削方法以及车削装置
CN104582879B (zh) * 2012-08-30 2016-12-21 Ntn株式会社 车削方法以及车削装置
CN106224375A (zh) * 2016-08-31 2016-12-14 陕西天翌天线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支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99404A1 (en) 2009-08-13
CN101432539B (zh) 2011-03-09
EP2012033A1 (en) 2009-01-07
EP2012033A4 (en) 2009-10-28
US8341844B2 (en) 2013-01-01
WO2007125927A1 (ja) 2007-11-08
JP5141072B2 (ja) 2013-02-13
JP2007315589A (ja) 2007-12-06
EP2012033B1 (en)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2539B (zh) 轴承单元用外轮的制造方法
US20230100593A1 (en) Bearing assemblies and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3989924B2 (ja) ブレード根部保持スロットの機械加工方法
US7303461B1 (en) Method of machining airfoils by disc tools
EP2351630B1 (en)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spherical body, method for polishing spherical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herical member
CN102773386A (zh) 外圈制造方法、以及轴承用内圈的制造方法
US9381618B2 (en) Grinding and polishing tool
CN101970150A (zh) 外圈制造方法、多排角接触轴承用外圈、多排角接触轴承及车轮用轴承装置
ZA200407652B (en) Metal-coated abrasives grinding wheel using metal-coated abrasiv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etal-coated abrasives
JP2004512968A (ja) 切削工具とこの切削工具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2865490B1 (en) Superfinishing whetstone, superfinishing method using same
US7384329B2 (en) Coolant delivery system for grinding tools
US20040013477A1 (en) Rotatable cutting wheel
CN201613382U (zh) 改良沟形的螺旋刀具
CN100455411C (zh) 粘弹性抛光器及使用它的研磨方法
JP2012180091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849460B (zh) 自调心滚子轴承及其加工方法
WO2008041406A1 (fr) Ébauche d&#39;élément annulaire de palier,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l&#39;élément annulaire de palier et palier
JPH02224919A (ja) リングギヤとその製作方法
JP3307681B2 (ja) エンドミル
JP3840659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US11905995B2 (en) Bearing assemblie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bearing elements
Haidar et al. Minimization of effect of CBN wheel wear on ground gear errors
JP4448386B2 (ja) 小径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TWM542540U (zh) 砂輪修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