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6087A - 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6087A
CN101426087A CNA2008101732618A CN200810173261A CN101426087A CN 101426087 A CN101426087 A CN 101426087A CN A2008101732618 A CNA2008101732618 A CN A2008101732618A CN 200810173261 A CN200810173261 A CN 200810173261A CN 101426087 A CN101426087 A CN 101426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amera installation
intention
image data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32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6087B (zh
Inventor
镰田恭则
今孝安
佐古曜一郎
林和则
河上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26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6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0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G03B37/02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with scanning movement of lens or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3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measuring, monitoring or signaling apparatus, e.g. for transmitting measured information to a central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operator in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一种照相设备推断用户的照相意图并且据此在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手动拍摄模式中,根据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来给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定时,而在自动拍摄模式中,与快门元件操作相独立地进行这种处理。照相单元对场景拍照,获取对象的照相图像数据,然后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意图判断信息检测器检测用来判断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意图判断信息。控制器使用来自意图判断信息检测器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并且根据意图判断结果,使得照相单元选择性地执行用于这两种模式之一的操作。

Description

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对象场景拍照的照相设备(photographic apparatus)和照相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被配置为能够执行手动拍摄(manual shooting)和自动拍摄(automatic shooting)的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JP-A-2004-356970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在通过手动操作(例如快门操作)使用普通的数字静止相机或视频相机的图像拍摄和由佩戴在用户的身体上的可佩戴相机自动进行的图像拍摄之间,图像记录方法彼此不同。
发明内容
然而,考虑被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的照相设备,在手动拍摄模式中,根据用户的快门操作给保存被拍照图像的处理定时,在自动拍摄模式中,与用户的快门操作相独立地进行保存被拍照图像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将照相设备配置为能够以适合于用户的方式在以上模式之间切换,并且适当地在每种模式中进行操作。
例如,自动拍摄模式中的拍照可能涉及在照相设备被用户佩戴的同时以定期间隔自动地摄取照片,从而可以假定,在自动拍摄模式中,照相设备被用作生活日志相机,拍照并保存用户的活动场景。然而,如果用户在照相设备处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同时遇到他/她尤其希望拍照的场景,则优选地照相设备能够立即在手动拍摄模式中进行操作。而且,如果用户不清楚用于切换拍摄模式的操作,则照相机遇可能丢失。
因此,在本发明中,希望提供一种照相设备,其中在使用中很容易适当地区分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此外照相设备以适合于各自模式的方式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设有以下装置:照相装置,用于对场景拍照,获取对象的照相图像数据,然后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来判断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意图判断信息;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使得照相装置执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两者的操作,在手动拍摄模式中,根据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来给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定时,在自动拍摄模式中,与快门元件操作相独立地进行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另外,控制装置还使用来自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并且根据意图判断结果,使得照相装置选择性地执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或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
另外,在使得照相装置执行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时,控制装置可以使用来自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并且取决于意图判断结果,随后使得照相装置执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操作。
另外,照相设备还可以设有显示装置,用于在照相装置进行照相操作的同时产生对象图像的监视器显示(即,在用户尝试适当地给快门操作定时时,显示对象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在手动拍摄模式中时使得显示装置产生监视器显示,而在自动拍摄模式中时关闭监视器显示。
另外,在处于自动拍摄模式时,控制装置可以将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置于锁定状态(即,不可操作状态或禁用状态)。
另外,控制装置还可以使得照相装置分别使用针对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的不同的图像大小来执行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
另外,控制装置还可以使得照相装置执行处理以保存照相图像数据,以便分别使用针对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的不同的压缩比率来指定压缩处理。
另外,控制装置还可以使用来自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其中控制装置确定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被用户握住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另外,控制装置还可以使用来自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其中控制装置确定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在设定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检测到这种移动之后,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处于固定状态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另外,控制装置还可以使用来自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其中控制装置确定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从佩戴位置移动,并且在检测到这种移动之后,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处于固定状态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另外,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可包括用于获取用户的图像的用户照相单元,以及用于分析用户照相单元所获取的图像的图像分析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基于图像分析器的分析结果来进行意图判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方法是一种用于照相设备的照相方法,该照相设备对场景拍照,获取对象的照相图像数据,然后执行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自动拍摄模式中进行操作,其中与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相独立地自动进行处理以保存照相图像数据;在操作在自动拍摄模式中的同时,进行用于判断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意图判断;以及取决于对在判断步骤中进行的用户的照相意图的判断结果,在手动拍摄模式中进行操作,其中根据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来给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定时。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意图,在例如用于创建生活日志的自动拍摄模式和用于通过用户的快门操作对场景拍照的手动拍摄模式之间精确地切换照相操作。
用户尝试手动对场景拍照的意图是利用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意图判断信息来确定的。意图判断信息是关于根据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操作的所检测信息。意图判断信息被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提供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基于用户针对照相设备的动作来判断用户尝试对场景拍照的意图。例如,控制装置可以确定用户正以使得用户能够按下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方式握住照相设备,并且此外照相设备已在该状态中被握住达某一时间量。或者,控制装置可以确定照相设备已移动到通常进行手动拍摄的位置处,并且此外照相设备现在在该位置处处于固定状态。这样一来,控制装置推断出用户的意图。照相设备随后基于意图判断的结果在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根据自动拍摄和手动拍摄之间的操作和目的差异来操作照相设备以适当地进行切换。例如,用于在手动拍摄中确定照相对象的监视器显示一般在自动拍摄中不被使用。同样地,快门键的操作也不被使用。因此,在自动拍摄模式中时,监视器显示可以被关闭,而快门键可以被锁定。此外,还优选地根据在各种模式中进行的照相操作的重要性来切换诸如被拍照图像数据的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例如,对于手动拍摄,可以假定一般需要以比自动拍摄更高的图像质量进行拍照,而对于自动拍摄,更多地考虑存储器容量,因为所保存的照相图像数据的量可能变得非常大。由于以上考虑,针对各种模式适当地配置诸如被拍照图像数据的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执行处理以根据关于用户的照相意图的判断结果在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结果,用户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在自动拍摄和手动拍摄之间进行切换。例如,用户能够容易地在任意定时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自动地摄取照片以用作生活日志。此外,还防止了在切换到手动拍摄的过程中涉及的努力而引起的照相机遇的丢失。
另外,照相设备能够通过切换监视器显示开/关、锁定和解锁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以及修改诸如要保存的照相图像数据的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来实现分别适合于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示例性外观的示图;
图2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前视图的示图;
图2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后视图的示图;
图2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使用照相设备的示图;
图3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框图;
图4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握住握持部分(grip portion)的示图;
图4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握住握持部分的示图;
图5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照相过程I的流程图;
图6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向上移动的示图;
图6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向上移动的示图;
图7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照相过程II的流程图;
图8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移动和磁力的检测的示图;
图8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移动和磁力的检测的示图;
图8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移动和磁力的检测的示图;
图8D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的移动和磁力的检测的示图;
图9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照相过程III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照相过程IV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示例性照相过程V相对应的照相设备的框图;
图12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示例性照相过程V相对应的照相设备的前视图的示图;
图12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示例性照相过程V相对应的照相设备的后视图的示图;
图13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所进行的眼睛检测的示图;
图13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所进行的眼睛检测的示图;
图13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所进行的眼睛检测的示图;
图13D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所进行的眼睛检测的示图;以及
图1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照相过程V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的描述遵循以下给出的顺序。
[1.照相设备的示例性外观]
[2.照相设备的示例性配置]
[3.照相操作设定]
[4.示例性照相过程I]
[5.示例性照相过程II]
[6.示例性照相过程III]
[7.示例性照相过程IV]
[8.示例性照相过程V]
[9.实施例的优点和修改]
[1.照相设备的示例性外观]
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1,可以设想多种形式,图1图示了其中的一个示例。图1图示了佩戴在颈部的照相设备1。例如,本示例的照相设备1包括附接到设备主体的带子10a。用户通过将带子10a围绕在他或她的颈部来佩戴照相设备1。用户可以这样佩戴照相设备1,使得设在其中的照相透镜3L能够摄取用户前方的对象的照片。
图2A和2B图示了照相设备1的主体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如图2B所示,在设备的背面上设置了显示面板5a和快门键7a。
显示面板5a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面板或OEL(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构成。
快门键7a例如被配置为可按压的开关,并且被用户用来指示快门定时。
当在手动拍摄模式中时,用户操作快门键7a,从而使得在快门操作时获取的照片图像数据被保存在照相设备1内,作为等同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
当如图1所示类似上述的照相设备1被佩戴在颈部时,则可以进行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例如以定期间隔摄取照片。
另外,还可以执行用于手动拍摄的操作。换句话说,用户能够通过任意执行快门操作来摄取照片。例如,如图2C所示,由于握住照相设备1的主体,在观看显示面板5a上示出的监视器显示的同时对照相对象进行判定并且随后按下快门键7a,由此可以进行手动照相。
这里,显示面板5a示出的监视器显示能够使用户在操作快门键7a之前立即对照相对象进行判定。由此,监视器显示显示了作为视频的直接从照相透镜3L摄取的当前照相对象的连续图像。因而,监视器显示类似于在普通数字相机中示出的显示,并且也可以被称为预览显示。
在这里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图1和图2A至2C所示佩戴在颈部的照相设备1是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的。然而,应当意识到,针对诸如照相设备的外部配置和用户佩戴照相设备1的配置之类的特征,可以想到多种配置。
例如,照相设备1还可以想到是眼镜型、耳机型、颈带型或听筒型配置。而且,照相设备1也可以被配置为由用户通过利用诸如夹子之类的附接配件将设备附接到另一佩戴物体(例如普通的一对眼镜、帽舌、或一对耳机)来佩戴。
另外,照相设备1也可以被佩戴使得照相方向(即,自动拍摄的照相方向)并不面向用户的前方。例如,可以想到这样的配置,其中照相透镜3L在被佩戴时被附接,以便摄取用户后方、上方或侧方的照片,或者摄取向下朝向用户脚部的照片。也可以想到这样的配置,其中设置了沿相同或不同方向摄取照片的多个照相光学元件。
此外,还可以提供用于改变照相方向的机构,从而使得一个或多个照相透镜3L的照相对象方向能够手动或自动变化。
另外,照相设备1还可以以除了附接到用户身体或衣物以外的方式被使用。例如,能够摄取车辆内部或外部的照片的可车载照相设备1可以设想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配置。这种照相设备可以被安装以便例如对车辆车厢的内部照相,或者对车辆前方或后方的风景照相。在诸如以上的安装位置中,可假定由于用户手持设备并使用设备而执行手动拍摄以外,还可以执行自动拍摄。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设备1还可以设想为一种设有用作照相设备的功能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或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此外,以上给出的各种配置还可以设有例如拾取外部音频的麦克风,从而使得在摄取照片时获取的音频信号能够与图像数据一起被记录。另外,照相设备1还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用于输出音频的扬声器单元或耳机单元。
另外,还可以想到,在照相透镜3L的附近提供一个诸如LED(发光二极管)之类的发光单元以对照相对象的方向照明。或者,可以提供用于静止图像照相的闪光单元。
[2.照相设备的示例性配置]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设备1的示例性配置。图3示出了照相设备1的内部配置。
如图3所示,照相设备1包括系统控制器2、照相单元3、照相控制器4、显示单元5、显示控制器6、操作输入单元7、存储单元8、通信单元9和传感器单元10。
系统控制器2被配置为例如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的微处理器。系统控制器2进行照相设备1的一般控制。基于存储在内部ROM或类似存储器中的程序,系统控制器2执行各种计算并经由总线11与其他组件交换控制信号或其他信息,从而使得各个组件按需操作。
具体而言,在本示例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2基于从传感器单元10提供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诸如在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以及控制各种操作设定的配置之类的操作。下面将详细描述以上操作。
照相单元3包括照相光学元件3a、照相元件3b和照相信号处理器3c。
照相单元3的照相光学元件3a包括透镜系统和驱动系统或类似装置。透镜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如图1和图2A所示的照相透镜3L、孔径、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和类似组件。针对透镜系统使用驱动系统或类似装置,以例如进行聚焦操作和变焦操作。
照相单元3的照相元件3b被设为固态成像元件阵列,该阵列检测由照相光学元件3a获得的形成图像的光,然后通过对所接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照相信号。固态成像元件阵列例如可以是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阵列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阵列。
照相单元3的照相信号处理器3c设有采样保持/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视频A/D转换器,采样保持/AGC电路对通过固态成像元件获得的信号执行诸如增益调节和波形整形之类的操作。利用以上组件,照相信号处理器3c获得了数字格式的照相图像数据。另外,照相信号处理器3c还可以对照相图像数据进行诸如白平衡处理、亮度处理和颜色信号处理之类的操作。
通过照相单元3中包括的照相光学元件3a、照相元件3b和照相信号处理器3c,进行了照相成像,并且作为结果获得了照相图像数据。
作为照相单元3的成像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图像数据随后被照相控制器4处理。
照相控制器4根据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按各种方式处理照相图像数据,执行诸如用于利用各种压缩比率压缩图像数据的图像压缩处理、图像大小转换和图像格式转换之类的操作。另外,取决于操作条件,照相控制器4还可以向诸如存储单元8、显示控制器6和通信单元9之类的目的地传送照相图像数据。
例如,在从系统控制器2接收到快门定时后,照相控制器4可以对照相图像数据的单个帧执行希望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无论照相设备1是处于自动拍摄模式还是手动拍摄模式,都执行以上处理。另外,在手动拍摄模式中,显示单元5产生监视器显示,因而在照相设备1处于手动拍摄模式的同时,照相控制器4还可以向显示控制器6传送针对每一帧(或针对给定间隔的帧)由照相单元3获得的照相图像数据。
此外,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2的指令,照相控制器4还可以进行操作,以针对照相信号处理器3c的各种处理来控制参数或配置过程的执行。这些操作可包括对于在照相单元3中进行的成像操作的开/关控制、快门处理、照相光学元件3a中包括的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的驱动控制、照相元件3b的快门速度控制、以及帧速率控制。
设在照相设备1中的显示单元5和显示控制器6被配置为向用户呈现各种信息。
显示单元5设有通过LCD显示器、OEL面板或类似技术实现的显示面板5a,如上所述。显示单元5还设有驱动显示面板5a的显示的显示驱动单元。显示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包括用于使得从照相控制器4提供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显示面板5a上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将驱动信号施加到呈矩形形式布置在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像素,来显示图像数据。驱动信号是基于视频信号的,并且是根据分别确定的水平和垂直驱动定时来施加的。
基于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显示控制器6驱动显示单元5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从而实现给定显示。例如,上述监视器显示可以在手动拍摄模式中实现,或者可以实现对从存储单元8接收的图像的显示。
另外,为了实现以上显示,显示控制器6还能够进行诸如亮度水平调节、颜色校正、对比度调节和锐度调节(即,边缘增强)之类的操作。显示控制器6还能够处理图像数据以获得各种图像效果,例如生成放大了图像数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像、生成缩小图像、软聚焦、镶嵌、生成负图像、高亮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以及修改整个色调。
操作输入单元7设有诸如快门键7a之类的用户可操作元件。尽管在图1和图2A至2C中只示出了快门键7a,但是还可以设有用于开关电源、用于执行与自动拍摄有关的操作、以及用于输入各种设定的用户可操作元件。用户可操作元件可包括诸如键、按钮和拨号盘之类的组件。
此外,还可以提供与根据用户的快门操作进行的手动拍摄有关的用户可操作元件。这种用户可操作元件例如可以用于变焦操作、曝光设定的配置和自定时器操作。
而且,这种用户可操作元件还可以通过除了物理键以外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显示面板5a中可以提供触摸传感器,并且用户可操作元件可以通过对显示面板5a上的图像显示执行触摸操作来实现。此外,还可以提供光标移动键和确认键,从而使得能够通过屏幕上菜单操作实现多种操作。
操作输入单元7将作为以上操作的结果获得的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系统控制器2随后执行与所提供的信息相对应的适当计算和控制。
存储单元8被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数据。存储单元8例如可以通过诸如闪存之类的固态存储器或者通过HDD(硬盘驱动器)实现。
另外,可以使用便携式记录介质来替代内部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单元8可以通过与容纳固态存储器的存储卡、光盘、磁光盘、全息存储器或类似记录介质兼容的读/写驱动器来实现。
当然,照相设备1还可以容纳内部存储器(例如固态存储器或HDD)以及与便携式记录介质兼容的读/写驱动器两者。
基于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存储单元8读和写照相图像数据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数据。
通信单元9被提供用于与各种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例如,通信单元9可以向未在图中示出的服务器发送数据并从其接收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单元9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利用诸如无线LAN或蓝牙之类的协议与网络接入点进行的短距无线通信来进行网络通信。或者,通信单元9可以直接与设有兼容通信功能的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通信单元9还可以被配置为例如通过利用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之类的接口连接到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通过通信单元9,数据(例如已被成像并存储在存储单元8中的照相图像数据)可以被转发到个人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因此,给定由于为生活日志以定期间隔摄取照片而大量的累积在存储单元8中的照相图像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被显示在照相设备1自身的显示单元5上以供回顾,还可以被转发到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然后被显示在这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上以供回顾。
传感器单元10检测意图信息,例如用户与照相设备1的接触或者照相设备1自身的移动。传感器单元10随后将所检测的意图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
用于构成传感器单元10的传感器的类型取决于下面要描述的操作示例而有所不同。然而,在由于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的主体而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诸如压力敏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感应用户的体温的热敏传感器或排汗传感器之类的传感器可以构成传感器单元10。或者,在检测到照相设备1的主体的移动的情况下,诸如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磁传感器(即,霍尔(Hall)元件)或负载传感器之类的传感器可以构成传感器单元10。
[3.照相操作设定]
现在将描述如上配置的照相设备1的照相操作模式和特定于模式的操作设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设备1对于照相操作能够执行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两者。
这里,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指用于在无需涉及用户的快门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动拍摄(即,记录照相图像数据)的操作,例如以定期间隔摄取照片。
例如,自动拍摄在这里被设想为用于在用户如图1所示佩戴照相设备1的同时以给定时间间隔(例如每一秒、若干秒或10秒)进行的静止图像照相的操作。应当意识到,除了以定期间隔拍摄以外,拍摄也可以以非定期间隔进行,其中根据与给定触发(即,除了用户的快门操作以外的触发)相对应的定时来进行自动拍摄。
这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指由于用户的快门操作而进行的拍摄操作(即,记录照相图像数据)。这里的快门操作指由于用户的意愿而执行的快门键7a的操作。
自动拍摄模式例如被用于创建生活日志的目的。
在本示例中,当照相设备1处于自动拍摄模式时,系统控制器2按以下方式控制诸如显示单元5的监视器显示、快门设定、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
当照相设备1被设定为自动拍摄模式时,照相图像数据被自动获取,因而用户并不观看监视器显示以确认照相对象。为此,系统控制器2使得显示单元5的监视器显示被关闭。
另外,在自动拍摄模式中用户并不操作快门键7a。为此,系统控制器2锁定快门键7a。
另外,在以定期间隔摄取照片的自动拍摄模式中,大量的照相图像数据被生成并保存。因此,考虑到存储单元8的存储容量,优选地配置某些减小数据大小的设定,例如减少图像大小并设定高压缩比率。
与之相比,手动拍摄模式涉及用于使得用户能够按普通相机的方式使用照相设备1的操作。当照相设备1处于手动拍摄模式时,系统控制器2按以下方式控制诸如监视器显示、快门设定、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
更具体而言,当处于手动拍摄模式中时,用户他/她自己在观看监视器显示的同时对要照相的对象进行判定。为此,系统控制器2使得显示单元5输出监视器显示。当然,系统控制器2还解除对快门键7a的锁定。
另外,在手动拍摄模式中获取的照相图像数据假定对于用户来说比在自动拍摄模式中获取的照相图像数据更加重要。换言之,在手动拍摄模式中获取的照相图像数据代表用户主动希望拍照的照相对象的图像。为此,用户可能希望最高的可获得图像质量。因此,系统控制器2对照相图像数据配置增大图像大小并且设定低压缩比率(或保持不压缩)的设定。
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设备1的代表性使用涉及在照相设备1被用户佩戴(如图1所示)的同时在自动拍摄模式中以定期间隔摄取照片。
随着在用户在他/她的日常活动中佩戴照相设备1的同时进行自动拍摄,用户的活动的场景被自动拍照。
因而,在用户执行各种活动时,生活日志图像被照相设备1自动拍摄并保存。然而,当用户遇到他/她尤其希望拍照的场景时,用户希望通过手工地对照相对象进行判定然后执行快门操作来摄取照片。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手持照相设备1,将照相透镜3L指向照相对象的方向,然后在利用显示面板5a上示出的监视器显示确认照相对象的同时在任意定时按下快门键7a。
本实施例被配置为使得当发生诸如以上的情形时,系统控制器2判断用户的照相意图,并且将照相设备1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而无需用户执行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的特定操作。
更具体而言,响应于用户尝试手动对场景拍照,显示面板5a上的监视器显示被开启,并且对快门键7a的操作锁定被释放。随后,如果快门键7a被操作,则在快门操作的定时处获取的照相图像数据被保存为静止图像数据,而诸如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被配置以实现比自动拍摄模式更高的图像质量。
下面,将描述类似于以上的操作来作为示例性照相过程I至V。更具体而言,将分别描述用于实现判断用户的照相意图并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的操作的示例性过程。
[4.示例性照相过程I]
示例性照相过程I涉及通过触发判断用户的意图(即,判断用户的手动执行快门操作的意图)从而照相设备1被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的操作。在照相过程I中,该判断涉及确定用户是否已与照相设备1的主体上的握持部分物理接触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换句话说,意图判断是对用户是否已握住照相设备1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的确定。
用户可以按普通方式佩戴照相设备1,例如如图4A所示,并且使得执行自动拍摄。在该状态期间,用户可能遇到他/她主动希望拍照的特定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握住照相设备1的握持部1g,如图4B所示,并继续握住握持部1g达某一时间量。
更具体而言,用户可以抓住握持部1g,将照相设备1指向照相对象,并随后操作快门键7a。
这里,握持部1g指当照相设备1以使得用户能够操作快门键7a的方式被握住时(例如如图2C所示),用户的手自然接触的位置。
当手动摄取照片时,用户执行涉及握住照相设备1的动作,因而用户自然地接触握持部1g达某一时间量。与之相比,短暂的接触不大可能构成摄取照片的意图。偶然的触摸当然也是可能的。
为此,如果检测到用户已执行了涉及抓住照相设备1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的动作,则判断出用户具有照相意图。
因此,等同于图3中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0的配置可以包括在握持部1g的表面上安装检测电容改变的电容传感器、检测压力改变的压敏传感器、或者感应体温的温度传感器。
如果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接触检测随后持续至少预定的时间量,则系统控制器2可以判断出用户正握住照相设备1(因而具有照相意图),然后系统控制器2可以进行控制以将照相设备1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
然而,如果在与握持部1g的接触的开始和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之间设定很长的时间,则用户所希望的照相机遇可能失去。因此,用于判断持续接触的目的的预定时间量被设定为由此可以区分短暂接触和抓紧接触的时间量。例如,从两秒到若干秒的时间量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持续时间。
系统控制器2用于实现类似于上述操作的处理在图5中示出。
图5示出了系统控制器2基于存储在内部ROM中的程序而执行的控制处理。此外,示出的处理是在自动拍摄模式中以定期间隔拍摄静止图像的操作开始之后进行的。以上两个条件也适用于下面将描述的图7、9、10和14所示的处理。
在执行自动拍摄的同时,系统控制器2例如利用内部定时器来保持测量预定拍摄间隔的时间计时。随着对预定时间量的每一次计时(例如每10秒),而执行照相操作。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使得照相控制器4对由照相单元3获得的照相图像数据进行压缩或类似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系统控制器2随后使得存储单元8执行用于将所传送来的照相图像数据保存为静止图像的操作。
因而,由于系统控制器2例如以预定时间间隔发出类似于上述的用于照相操作的指令,而执行自动拍摄。然而,在执行自动拍摄时,系统控制器2继续执行图5中所示的处理,从而执行连续处理以修改针对照相操作的设定。
在如上所述执行自动拍摄时,在步骤F101中,系统控制器2初始化用于控制自动拍摄时间间隔的定时器t1(通过设定t1=0),并且另外开始计时。
随后,在步骤F102中,系统控制器2利用来自定时器t1的计时值来确定是否已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T1。
另外,在步骤F104中,系统控制器2从传感器单元10获取所检测的信息,然后确认是否已检测到与握持部1g的接触。
如果没有检测到具体的接触,则一旦经过了时间量T1,过程就从步骤F102前进到步骤F103。
在步骤F103中,系统控制器2根据自动拍摄模式配置用于照相操作的设定。或者,系统控制器2维持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设定。
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进行关闭监视器显示的输出和锁定快门键7a的控制。另外,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执行设定小图像大小和高压缩比率设定的配置处理的指令(或者,该配置处理可以维持以上设定)。
随后,系统控制器2前进到步骤F111并执行照相处理。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获取并处理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照相图像数据的指令(即,执行信号处理以产生小图像大小和高压缩比率)。该指令还使得照相控制器4随后将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同时还使得存储单元8在其中保存照相图像数据。
结果,进行了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从而用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被获取并保存。
在如上所述进行了照相操作控制后,系统控制器2再次返回到步骤F101,从而定时器t1被重置并且计时重新开始。
只要维持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处理就如上所述地进行,根据定期间隔(即,间隔T1)前进到步骤F101、步骤F102、步骤F103、步骤F111、然后返回到步骤F101。结果,进行了自动拍摄。
然而,如果在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以上操作进行的同时用户接触握持部1g,则系统控制器2在步骤F104中检测到这种接触,并且随后前进到步骤F105。此时,系统控制器2初始化用于进行意图判断的定时器t2,并且开始计时。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初始化对与握持部1g的接触时间的测量。
在后续的步骤F106中,系统控制器2确定定时器t2的计时是否已达到了预定的时间量T2。
随后,在步骤F107中,系统控制器2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信息来确定与握持部1g的接触是否已丢失。
在步骤F106和F107中进行的处理是用于确定握持部1g是否已被连续接触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T2。例如,如果用户无意地触摸握持部1g,则可能会有短暂的接触,而没有特定的照相意图。因此,以上处理判断用户是有意抓住握持部1g来手动摄取照片,还是仅仅偶然地触摸了握持部1g。
如果在步骤F107中确定在步骤F106中经过预定的时间量T2之前接触丢失,则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该接触仅仅是偶然的触摸,而用户没有照相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器2返回到步骤F102,并且维持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
与之相比,如果获得了指示在步骤F106中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的判断结果,则用户已经持续抓住握持部1g达至少预定的时间T2(预定时间T2例如是从两秒到若干秒,如上所述)。因此,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有照相意图。
系统控制器2随后前进到步骤F108,并且根据手动拍摄模式配置用于照相操作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器2开启监视器显示,释放对快门键7a的操作锁定,并且另外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执行用于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的配置设定的处理的指令。
随后,在步骤F109中,系统控制器2等待快门操作(即,快门键7a的操作)。另外,在步骤F110中,系统控制器2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信息来确定与握持部1g的接触是否得以维持。如果接触维持,则过程返回到步骤F109。
换句话说,只要用户继续握住握持部1g,系统控制器2就判断出用户正在对照相对象进行判定,并且等待快门键7a的操作。
随后,如果检测到快门键7a的操作,则进行步骤F112中的照相处理操作。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获取并处理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照相图像数据的指令(即,执行处理以产生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该指令还使得照相控制器4随后将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同时还使得存储单元8在其中保存照相图像数据。
结果,进行了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由此用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被获取并保存。
只要在步骤F110中连续确认与握持部1g的接触,就在每次快门键7a被操作时执行步骤F112中的照相处理,因而静止图像数据被记录在存储单元8中。
换句话说,只要用户正握住握持部1g,就维持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处理。
如果系统控制器2在步骤F110中确定与握持部1g的接触已丢失,则系统控制器2返回到步骤F101,并且转换到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如果在由于操作快门键7a而进行了至少一次手动拍摄之后或者即使快门键7a根本未被操作的情况下检测到接触的丢失,则进行以上操作。
随后,一旦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T1,过程就前进到步骤F103,根据自动拍摄模式切换设定,并且进行步骤F111中用于自动拍摄的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设备1被配置使得在进行自动拍摄的同时如果用户已握住握持部1g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T2),则判断出用户意图手动摄取照片。因此,照相设备1被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并且响应于快门键7a的操作而执行照相处理。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在任意定时通过操作快门键7a来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1以自动拍摄模式拍摄生活日志的照片,此外无需用户对照相设备1的操作模式给予特别的关注。
[5.示例性照相过程II]
现在将描述示例性照相过程II。在照相过程II中,用户的手动摄取照片的意图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的:确定照相设备1的主体是否已在预定方向上移动,并且如果检测到这种移动,则确定照相设备1是否已固定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例如,考虑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的主体并且将照相设备1从其正常佩戴位置(如图6A所示)向上移动到如图6B所示的位置(即,在用户的脸部前方)的情况,并且此外,用户随后以固定状态握住照相设备1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在这种情况下,照相设备1判断出用户具有照相意图,并且随后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
在照相设备1处于其正常佩戴位置而(如图6A所示)进行自动拍摄时,用户并不具有特定的照相意图,因而照相设备1根据用户的动作(例如用户行走)以不确定的方式自然地摆动和停止。
与之相比,当用户尝试有意摄取照片时,用户一般在物理观看显示单元5示出的监视器显示的同时进行拍摄。为此,用户向上举起照相设备1。此外,当手动摄取照片时,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静止(例如在脸部前方)达某一时间量(例如,至少一至三秒),直到用户判定了照相对象为止。
因此,在示例性照相过程II中,在用户从其正常佩戴位置向上移动照相设备1,并且随后握住照相设备1静止达至少一预定时间量的情况下,推断出用户有手动摄取照片的意图。当检测到以上情况时,照相设备1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
尽管存在用户可能无意中瞬间举起照相设备1的情况以及照相设备1由于用户的动作(例如用户跑步或跳动)而向上移动的情况,但是照相设备1一般在这种移动后不是固定的。为此,通过将判断参数定义为向上移动并且随后处于固定状态达预定的时间量,可以相当准确地推断用户的照相意图。
这里,达预定的时间量的“固定状态”是在用户正握住照相设备1并且不移动时所检测的状态。为此,优选地“固定状态”还包括诸如由于手的轻微移动和在照相设备1的方向上一定程度的波动而引起的移动。
另外,为了如上所述使照相设备1检测其自身的移动和固定状态,参考图3所描述的传感器单元10可以被配置为感应所引起的移动的幅度和方向。例如,诸如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之类的传感器可以被提供作为传感器单元10,而系统控制器2可以被配置为感应照相设备1的移动。
图7中的流程图图示了系统控制器2所进行的用于实现示例性照相过程II的示例性处理序列。
图7中步骤F201、F202、F203和F211所指示的处理与参考图5所描述的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F101、F102、F103和F111)相同,为此,这里省略了对该处理的重复描述。
作为自动拍摄模式的一部分,在步骤F202中等待经过预定的时间量T1的同时,系统控制器2在步骤F204中连续进行判断以确定照相设备1是否已向上移动并且现在是固定的。
利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的信息,如果感应到照相设备1已向上移动,并且另外现在在向上位置处相对固定,则系统控制器2前进到步骤F205,初始化定时器t2,并且开始计时。定时器计时被用于发起对在向上移动(即,移动到用户脸部前方的位置)后照相设备1保持固定的时间量的测量。
此外,为了正确地感应固定状态之前的移动,在检测到指示照相设备1例如由于用户身体的摆动而垂直移动的移动的情况下,在步骤F204中不返回肯定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F206中,系统控制器2监视定时器t2的计时值以确定是否已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T2。换句话说,系统控制器2确定照相设备1处于固定状态是否已经过了时间量T2。预定的时间量T2例如可以设定为大约一至三秒。
另外,在步骤F207中,检测向佩戴位置的移动。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信息来确定是否发生了在距离上大约等于在步骤F204中检测到的向上移动的向下移动。
因而,进行步骤F206和F207中的处理以确定用户是否正握住照相设备1静止在诸如用户脸部前方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进行以上处理是为了在例如用户为了不再佩戴设备或者完全没有任何具体原因而举起照相设备1,以及用户在具有特定的照相意图的情况下举起照相设备1之间进行区分。
当用户没有任何特定的照相意图时,紧接着向上移动之后的固定状态一般并不会维持达时间量T2或更长,并且在步骤F207中在佩戴位置方向上的移动(即,向下移动)可能被感应到。或者,如果用户仍然握住照相设备1,则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可能被感应到。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被判断为没有特定的照相意图,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F202。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将照相设备1移动一个很大的量,同时握住设备以对摄取照片的方向进行判定。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器2可以被配置为在步骤F204中检测到照相设备1在被移动之后已返回到固定状态从而使得照相设备1的垂直位置得以维持(即,照相设备1未垂直移动)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F205。
如果照相设备1在高于图6A中所示的佩戴位置的位置处保持在固定状态下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T2,则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具有照相意图,并且在后续的步骤F208中根据手动拍摄模式配置照相操作的设定。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开启监视器显示,释放对快门键7a的操作锁定,并且另外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执行配置用于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的设定的处理的指令。
随后,在步骤F209中,系统控制器2等待快门操作(即,快门键7a的操作)。另外,在步骤F210中,系统控制器2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的信息来确定在佩戴位置方向上的移动(即,向下移动)是否已发生。如果没有发生向下移动,则过程返回到步骤F209。
换句话说,只要用户继续握住照相设备1并且指向照相对象,系统控制器2就等待快门键7a的操作。
随后,如果检测到快门键7a的操作,则进行步骤F212中的照相处理操作。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获取并处理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照相图像数据的指令(即,执行处理以产生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该指令还使得照相控制器4随后将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同时还使得存储单元8在其中保存照相图像数据。
结果,进行了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从而用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被获取并保存。
如果在步骤F210中感应到向佩戴位置的移动,则系统控制器2返回到步骤F201并且转换到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如果在由于操作快门键7a而进行了至少一次手动拍摄之后或者即使快门键7a根本未被操作的情况下感应到移动,则进行以上操作。随后,一旦经过了预定时间量T1过程就前进到步骤F203,根据自动拍摄模式切换设定,并且进行步骤F211中用于自动拍摄的处理。
这样,如果在进行自动拍摄时用户向上移动照相设备1然后在固定状态下握住照相设备1,则判断出用户意图手动摄取照片。因此,照相设备1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并且响应于快门键7a的操作而执行照相处理。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在任意定时通过操作快门键7a来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1以自动拍摄模式拍摄生活日志的照片,此外无需用户对照相设备1的操作模式给予特别的关注。
[6.示例性照相过程III]
现在将描述示例性照相过程III。
在照相过程III中,用户的照相意图是按以下方式推断出的:确定照相设备1已从其佩戴位置移动,并且在检测到这种移动后,确定照相设备1已处于固定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图8A和8C图示了照相设备1的正常佩戴位置,而图8B和8D图示了用户尝试手动摄取照片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照相设备1的传感器单元10设有诸如霍尔元件10b之类的磁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或用于确定照相设备1何时固定的类似传感器。另外,提供了包括磁体40的单元,该单元可附接到用户的衣物,例如在靠近照相设备1的正常佩戴位置的位置处。
这样一来,当照相设备1如图8A和8C所示处于正常佩戴位置时,霍尔元件10b检测到磁力,从而使得系统控制器2能够检测到照相设备1存在于佩戴位置。与之相比,如果照相设备1从佩戴位置移动,则霍尔元件10b不再检测到磁力,因此系统控制器2能够确定照相设备1已移动到非佩戴位置。
然而,由于伴随用户动作的身体摆动,照相设备1可能移动到非佩戴位置。
因此,在照相过程III中,作为霍尔元件10b检测到的磁力丢失而感应到向非佩戴位置的移动,附加条件是在非佩戴位置处维持固定状态。在检测到以上条件后,用户被推断出具有照相意图。以这种方式来推断用户意图以便认识到当用户尝试手动摄取照片(例如如图8B和8D的示例所示)时,用户将照相设备1指向照相对象并且一般在固定状态下握住设备达某一时间量。
图9中的流程图图示了系统控制器2所进行的用于实现示例性照相过程III的处理序列。图9中步骤F301、F302、F303和F311所指示的处理与参考图5所描述的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F101、F102、F103和F111)相同,为此,这里省略了对该处理的重复描述。
这里,霍尔元件10b和加速度或类似传感器被提供作为上述的传感器单元10。
在作为自动拍摄模式的一部分在步骤F302中等待经过预定的时间量T1的同时,系统控制器2在步骤F304中监视霍尔元件10b对磁力的检测以及加速度或类似传感器对移动的检测,并且确定所检测的磁力是否已丢失(即,照相设备1已移动到非佩戴位置)以及照相设备1现在是否处于固定状态。
利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信息,如果感应到照相设备1已移动到非佩戴位置并且另外现在相对地固定在非佩戴位置,则系统控制器2前进到步骤F305,初始化定时器T2,并且开始计时。定时器计时用于发起对在照相设备1被移动到非佩戴位置之后保持固定的时间量的测量。
在步骤F306中,系统控制器2监视定时器t2的计时值以确定是否已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T2。换句话说,系统控制器2确定在照相设备1处于固定状态的情况下是否已经过了时间量T2。预定的时间量T2例如可以设定为大约一至三秒。
另外,在步骤F307中,系统控制器2确定照相设备1是否已返回到佩戴位置(即,霍尔元件10b是否检测到磁力)。
如果照相设备1还未返回到佩戴位置而是保持在固定状态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T2,则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具有照相意图,并且在后续的步骤F308中根据手动拍摄模式配置用于照相操作的设定。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开启监视器显示,释放对快门键7a的操作锁定,并且另外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执行配置用于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的设定的处理的指令。
随后,在步骤F309中,系统控制器2等待快门操作(即,快门键7a的操作)。另外,在步骤F310中,系统控制器2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0的所检测的信息来确定照相设备1是否已返回到佩戴位置(即,霍尔元件10b是否检测到磁力)。随后,如果未检测到磁力,则过程返回到步骤F309。为此,只要用户继续握住照相设备1并且将设备指向照相对象,系统控制器2就等待用户对快门键7a的操作。
如果检测到快门键7a的操作,则进行步骤F312中的照相处理操作。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获取并处理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照相图像数据的指令(即,执行处理以产生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该指令还使得照相控制器4随后将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同时还使得存储单元8在其中保存照相图像数据。
结果,进行了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从而用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被获取并保存。
如果在步骤F310中检测到照相设备1已返回佩戴位置,则系统控制器2返回到步骤F301并且转换到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如果在由于操作快门键7a而进行了至少一次手动拍摄之后或者即使快门键7a根本未被操作的情况下感应到返回佩戴位置,则进行以上操作。随后,一旦经过了预定时间量T1过程就前进到步骤F303,根据自动拍摄模式切换设定,并且进行步骤F311中用于自动拍摄的处理。
这样,如果在进行自动拍摄时用户将照相设备1移动到非佩戴位置并且随后在固定状态下握住照相设备1,则判断出用户意图手动摄取照片。因此,照相设备1被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并且响应于快门键7a的操作而执行照相处理。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在任意定时通过操作快门键7a来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1以自动拍摄模式拍摄生活日志的照片,此外无需用户对照相设备1的操作模式给予特别的关注。
[7.示例性照相过程IV]
与上述示例性照相过程I类似,示例性照相过程IV通过确定用户是否已握住照相设备1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来判断用户的照相意图。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用户是否正握住照相设备1的确定是通过检测带子10a上的负载来进行的。
当如图6A所示照相设备1处于佩戴位置时,等于照相设备1的重量的负载被施加在带子10a上。然而,当如图6B所示用户正握住照相设备1时,照相设备1的负载不再施加到带子10a上。换句话说,在带子10a上不施加负载达某一时间量的状态等同于用户正握住照相设备1的状态,因而可以推断出用户何时具有照相意图的时间段。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伴随用户动作的身体的摆动,照相设备1可能垂直移动并且带子10a上的负载可能暂时丢失。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所施加的负载的丢失通常是不可维持的,因而不会被错误判断为用户的照相意图。
用于测量施加在带子10a上的负载的机构可以被提供作为传感器单元10。
图10中的流程图图示了系统控制器2所进行的用于实现示例性照相过程IV的处理序列。
图10中步骤F401、F402、F403和F411所指示的处理与参考图5所描述的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F101、F102、F103和F111)相同,为此,这里省略了对该处理的重复描述。
用于检测施加在带子10a上的负载的负载传感器机构被提供作为传感器单元10。
在作为自动拍摄模式的一部分在步骤F402中等待经过预定的时间量T1的同时,系统控制器2在步骤F404中监视负载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值。
在检测到带子10a上负载的丢失后,系统控制器2前进到步骤F405,初始化定时器t2,并且开始计时。定时器计时被用于发起对负载丢失所维持的时间量的测量。
在步骤F406中,系统控制器2监视定时器t2的计时值以确定是否已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T2。换句话说,系统控制器2确定在带子10a上施加的负载丢失的情况下是否已经过了时间量T2。预定的时间量T2例如可以设定为从大约两秒到若干秒。时间量T2被用于检测用户是否正握住照相设备1。
另外,在步骤F407中,系统控制器2确定在带子10a上是否施加了负载。换句话说,系统控制器2确定用户是否已不再握住照相设备1。
如果在带子10a上没有施加负载的状态被维持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T2,则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正握住照相设备1并且具有照相意图,并且在后续的步骤F408中根据手动拍摄模式配置用于照相操作的设定。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开启监视器显示,释放对快门键7a的操作锁定,并且另外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执行配置用于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的设定的处理的指令。
随后,在步骤F409中,系统控制器2等待快门操作(即,快门键7a的操作)。另外,在步骤F410中,系统控制器2监视来自传感器单元10(即,负载传感器机构)的所检测的信息来确定用户是否已不再握住照相设备1。只要用户继续握住照相设备1,系统控制器2就在步骤F409中等待快门键7a的操作。
随后,如果检测到快门键7a的操作,则进行步骤F412中的照相处理操作。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获取并处理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照相图像数据的指令(即,执行处理以产生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该指令还使得照相控制器4随后将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同时还使得存储单元8在其中保存照相图像数据。
结果,进行了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从而用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被获取并保存。
如果在步骤F410中检测到负载被施加在带子10a上(即,用户释放照相设备1),则系统控制器2返回到步骤F401并且转换到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如果在由于操作快门键7a而进行了至少一次手动拍摄之后或者即使快门键7a根本未被操作的情况下感应到负载,则进行以上操作。随后,一旦经过了预定时间量T1过程就前进到步骤F403,根据自动拍摄模式切换设定,并且进行步骤F411中用于自动拍摄的处理。
这样,如果在进行自动拍摄时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并且检测到带子10a上施加的负载丢失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则判断出用户意图手动摄取照片。因此,照相设备1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并且响应于快门键7a的操作而执行照相处理。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在任意定时通过操作快门键7a来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1以自动拍摄模式拍摄生活日志的照片,此外无需用户对照相设备1的操作模式给予特别的关注。
此外,照相设备1还可以被配置使得除了使用负载传感器来检测在带子10a上是否施加了负载以外,还可以使用加速度或类似传感器来检测照相设备1是完全固定还是由于用户手的轻微移动而产生了轻微的移动。
例如,在照相设备1被从用户身体去除并且放置一边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在带子10a上施加的负载的丢失。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备完全固定则可以判断出用户现在未握住照相设备1。换句话说,通过规定带子10a上负载的丢失和照相设备1的移动(即,与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相对应的移动)两者的“与”(AND)条件,来实现用于推断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更精确处理。
[8.示例性照相过程V]
现在将描述示例性照相过程V。
照相过程V是针对照相设备1设有用户照相单元12和图像分析器13的情况的示例性过程,如图11所示,其中用户照相单元12获取用户的图像,图像分析器13分析用户照相单元12所获取的图像。
图11图示了实现照相过程V的照相设备1的示例性配置。然而,提供了用户照相单元12和图像分析器13来替代图3中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0。该配置的其他特征与图3中的相同,并且与图3中相同的部分利用相同的标号来指代。这里为了简要省略了对这些相同部分的进一步描述。
用户照相单元12具有当用户手动摄取照片时面向用户的照相方向。例如,图12A和12B图示了照相设备1的前视图和后视图。例如如图12A和12B所示,照相透镜12L被放置在靠近显示面板5a的位置B处,位置B位于如图12B所示的背面,而不是设有照相透镜3L的正面。
另外,图13A和13C图示了照相设备1处于佩戴位置的情况,而图13B和13D图示了照相设备1被定位用于手动拍摄的情况。当手动拍摄时(即,当用户通过观看显示面板5a上所示的监视器显示来对照相对象进行判定时),照相透镜12L被配置为获取用户脸部的图像。
与照相单元3类似,用户照相单元12被配置为具有照相光学元件(包括照相透镜12L)、照相元件和照相信号处理器。
被如上所述配置的用户照相单元12成像的照相图像数据随后被图像分析器13分析。
图像分析器13被配置作为微处理器或用于图像处理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像分析器13进行分析以确定在照相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内是否存在人脸的一部分。例如,图像分析器13可以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在输入的照相图像数据中是否包括人的眼睛。图像分析器13能够通过例如在图像中识别眼睛的组分元素(例如晶体或虹膜)及其边缘来确定在照相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内是否存在眼睛的图像。
图像分析器13随后将分析结果作为包含关于是否包括眼睛的信息的通知发出到系统控制器2。
这里,图像分析器13被图示为与系统控制器2分离的功能块。然而,应当意识到,实现系统控制器2的微处理器也可以设有图像分析器13的功能。
如果在从用户照相单元12获取的照相图像数据中检测到用户的眼睛,则系统控制器2推断出用户具有照相意图,并且执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处理。
更具体而言,当如图13A和13C所示照相设备1处于佩戴位置时,用户的胸膛区域被用户照相单元12成像,因而图像分析器13未检测到眼睛。
然而,如果如图13B和13D所示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意图手动摄取照片并且随后观看显示面板5a以确认照相对象,则用户的脸部被用户照相单元12成像。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分析器13在照相图像内检测到眼睛。
因此,系统控制器2被配置为使得当用户照相单元12获取了包含用户的眼睛的照相图像数据时,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正执行用于手动摄取照片的动作并且因而具有照相意图。系统控制器2随后执行处理以将照相设备1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
图14中的流程图图示了系统控制器2所进行的实现照相过程V的示例性处理序列。
图14中步骤F501、F502、F503和F511所指示的处理与参考图5所描述的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F101、F102、F103和F111)相同,为此,这里省略了对该处理的重复描述。
在作为自动拍摄模式的一部分在步骤F502中等待经过预定的时间量T1的同时,系统控制器2检查来自图像分析器13的眼睛检测信息。
随后,在接收到来自图像分析器13的眼睛检测通知后,系统控制器2前进到步骤F505。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具有照相意图,并且随后根据手动拍摄模式配置用于照相操作的设定。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开启监视器显示,释放对快门键7a的操作锁定,并且另外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执行配置用于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的设定的处理的指令。
随后,在步骤F506中,系统控制器2等待快门操作(即,快门键7a的操作)。另外,在步骤F507中,系统控制器2继续检查来自图像分析器13的通知以确定是否仍检测到用户的眼睛。如果继续检测到用户的眼睛,则系统控制器2继续等待步骤F506中快门键7a的操作。因此,系统控制器2等待用户操作快门键7a长达用户维持拍摄姿态的时间。
如果检测到快门键7a的操作,则进行步骤F509中的照相处理操作。更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2发出使得照相控制器4获取并处理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照相图像数据指令(即,执行处理以产生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该指令还使得照相控制器4随后将照相图像数据传送到存储单元8,同时还使得存储单元8在其中保存照相图像数据。
结果,进行了用于手动拍摄模式的照相操作,从而用于单张照片的静止图像数据被获取并保存。
如果系统控制器2确认在步骤F507中不再检测到用户的眼睛,则系统控制器2返回到步骤F501并且转换到用于自动拍摄模式的处理。如果在由于操作快门键7a而进行了至少一次手动拍摄之后或者即使快门键7a根本未被操作的情况下眼睛检测停止,则进行以上操作。随后,一旦经过了预定时间量T1过程就前进到步骤F503,根据自动拍摄模式切换设定,并且进行步骤F508中用于自动拍摄的处理。
这样,如果在进行自动拍摄时用户握住照相设备1并且呈现拍摄姿态,则利用用户照相单元12所获取的用户的脸部的图像来进行确定(即,在照相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眼睛),并且作为用户眼睛的检测的结果,系统控制器2判断出用户意图手动摄取照片。因此,照相设备1从自动拍摄模式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并且响应于快门键7a的操作而执行照相处理。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在任意定时通过操作快门键7a来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1以自动拍摄模式拍摄生活日志的照片,此外无需用户对照相设备1的操作模式给予特别的关注。
尽管本示例描述了眼睛的检测,但是应当意识到,照相设备1还可以被配置为在图像分析器检测到整个人脸或其其他组分(例如眼睛、鼻子或嘴巴)的图像的情况下转变到手动拍摄模式。
[9.实施例的优点和修改]
根据前述实施例,获得了类似于以下所述的优点。
首先,由于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是根据关于用户的照相意图的判断结果来执行的,因此用户能够很自然地出于不同目的来使用自动拍摄和手动拍摄。例如,用户能够很容易在任意定时手动地摄取照片,同时还使得照相设备1进行自动拍摄以用在生活日志中。换句话说,用户可以使用照相设备1,而不用对照相设备1是处于自动拍摄模式还是手动拍摄模式给予关注,并且在需要特定照片时可以简单地执行快门操作。结果,照相设备1变得非常易于使用。
此外,由于以上内容,还防止了由于在切换到手动拍摄中涉及的努力而丢失了照相机遇。
另外,照相设备1在改变到自动拍摄模式或手动拍摄模式时修改设定。这些设定包括拨动监视器显示和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锁定,并且另外对要保存的照相图像数据修改诸如图像大小和压缩比率之类的设定。这样一来,实现了适合于各种模式的操作。
在自动拍摄模式中,通过关闭监视器显示减少了消耗的功率,因而可以提高电池寿命。然而,当如上所述手动拍摄时,照相设备1根据用户的照相意图被切换到手动拍摄模式,并且显示面板5a所示的监视器显示也被启动,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模式或开启监视器显示。因此,用户不会感到不方便。
另外,通过在自动拍摄模式中对快门键7a应用操作锁定,防止了由于某种接触而导致的不希望的操作。
这里,操作锁定可以指提供锁定机构从而机械地防止快门键7a被按下,或者指系统控制器2忽略快门键7a的物理操作的功能设定。
另外,当手动拍摄时利用用于大图像大小和低压缩比率的设定来处理并保存照相图像数据,而当自动拍摄时利用用于小图像大小和高压缩比率的设定来处理并保存照相图像数据。这样做满足了用户在手动拍摄时希望以比自动拍摄时更高的图像质量摄取照片的愿望。此外,还降低了由于在自动拍摄期间获取大量的照相图像数据而导致存储单元8耗尽存储容量的可能性。
而且,以上内容的实现无需用户有意地改变针对压缩比率和图像大小的各种设定。
前面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可以想到多种修改来作为本发明。
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用于推断用户的照相意图以切换照相操作模式的五种技术来作为示例性照相过程I至V。然而,可以想到其他技术。此外,从示例性照相过程I至V中还可以组合出多种技术。
作为另一种技术的示例,传感器单元1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检测诸如用户的脉搏、血压或脑电波之类的生物信息。随后可以基于生物信息来推断用户的照相意图,或者,生物信息可以被插入到在使用上述示例性照相过程I至V的技术进行推断时的一个条件中。
另外,在前述的示例性过程中,对照相设备1从手动拍摄模式返回到自动拍摄模式的触发被描述为不再检测到从其可以推断出用户的照相意图的信息的状态,该信息是从传感器单元10或图像分析器13提供来的。然而,还可以想到其他过程,其中在已转换到手动拍摄模式之后,照相设备1例如在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时就自动返回到自动拍摄模式。
在前述实施例中,自动拍摄和手动拍摄是利用静止图像拍照以示例的方式来描述的。然而,对于记录视频的情况也可以假定用于自动拍摄和手动拍摄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以下的配置:自动拍摄模式和手动拍摄模式都被用于视频记录的配置,自动拍摄模式被用于视频记录而手动拍摄模式被用于静止图像拍照的配置,以及自动拍摄模式被用于静止图像拍照而手动拍摄模式被用于视频记录的配置。
在以上情况的任何一种中,前述操作示例都可以被应用来进行针对切换模式和配置操作设定的控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处于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10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283487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

Claims (12)

1.一种照相设备,包括:
照相装置,用于对场景拍照,获取对象的照相图像数据,然后执行用于保存所述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
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来判断所述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意图判断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使得所述照相装置执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两者的操作,在所述手动拍摄模式中,在与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相应的定时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在所述自动拍摄模式中,与快门元件操作相独立地进行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另外,所述控制装置还使用来自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并且根据意图判断结果,使得所述照相装置选择性地执行用于所述手动拍摄模式或所述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使得所述照相装置执行用于所述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时,另外使用来自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并且取决于意图判断结果,随后使得所述照相装置执行用于所述手动拍摄模式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还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照相装置进行照相操作的同时产生对象图像的监视器显示;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手动拍摄模式中时使得所述显示装置产生所述监视器显示,而在所述自动拍摄模式中时关闭所述监视器显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在所述照相设备处于所述自动拍摄模式时,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应用操作锁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得所述照相装置使用针对所述自动拍摄模式和所述手动拍摄模式的各自不同的图像大小来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得所述照相装置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以便使用针对所述自动拍摄模式和所述手动拍摄模式的各自不同的压缩比率来指定压缩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来自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所述意图判断确定所述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被用户握住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来自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所述意图判断确定所述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在设定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检测到这种移动之后,所述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处于固定状态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来自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所述意图判断确定所述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从佩戴位置移动,并且在检测到这种移动之后,所述照相设备的主体是否已处于固定状态达至少预定的时间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设备,其中
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装置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图像的用户照相单元,以及
用于分析所述用户照相单元所获取的图像的图像分析器,
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图像分析器的分析结果来进行意图判断。
11.一种用于照相设备的照相方法,该照相设备对场景拍照,获取对象的照相图像数据,然后执行用于保存所述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自动拍摄模式中进行操作,在所述自动拍摄模式中中与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相独立地自动进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
在操作在所述自动拍摄模式中的同时,进行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意图判断;以及
取决于对在所述判断步骤中进行的对所述用户的照相意图的判断的结果,在手动拍摄模式中进行操作,在所述手动拍摄模式中在与所述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相应的定时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
12.一种照相设备,包括:
照相单元,被配置为对场景拍照,获取对象的照相图像数据,然后执行用于保存所述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
意图判断信息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用来判断所述用户的照相意图的意图判断信息;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所述照相单元执行用于手动拍摄模式和自动拍摄模式两者的操作,在所述手动拍摄模式中,在与用户对用户可操作的快门元件的操作相应的定时执行用于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在所述自动拍摄模式中,与快门元件操作相独立地进行保存照相图像数据的处理,另外,所述控制器还使用来自所述意图判断信息检测器的意图判断信息来进行意图判断,并且根据意图判断结果,使得所述照相单元选择性地执行用于所述手动拍摄模式或所述自动拍摄模式的操作。
CN2008101732618A 2007-10-31 2008-10-31 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6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3487A JP4462329B2 (ja) 2007-10-31 2007-10-31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2007283487 2007-10-31
JP2007-283487 2007-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087A true CN101426087A (zh) 2009-05-06
CN101426087B CN101426087B (zh) 2011-07-27

Family

ID=4051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32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6087B (zh) 2007-10-31 2008-10-31 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899318B2 (zh)
JP (1) JP4462329B2 (zh)
CN (1) CN101426087B (zh)
DE (1) DE102008053671B4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817A (zh) * 2009-06-10 2010-12-22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拍摄方法
CN102006446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2111541A (zh) * 2009-12-28 2011-06-29 索尼公司 拍摄控制装置、拍摄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3209256A (zh) * 2013-03-01 2013-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拍照方法及该移动终端
CN104410776A (zh) * 2011-02-04 2015-03-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4223A (zh) * 2015-09-09 2016-01-06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6383638A (zh) * 2016-08-26 2017-0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65876A (zh) * 2012-06-06 2017-12-1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298934A (zh) * 2019-06-18 2019-10-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行车视频拍摄及分享方法
CN111492645A (zh) * 2017-12-13 2020-08-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处于手动模式时使用自动模式设置生成图像
CN113393696A (zh) * 2020-03-12 2021-09-14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2329B2 (ja) * 2007-10-31 2010-05-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SG166684A1 (en) * 2009-05-11 2010-12-29 Creative Tech Ltd A multimodal camera and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on mode of a camera
TW201044100A (en) * 2009-06-09 2010-12-16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JP5251779B2 (ja) * 2009-08-04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撮像システム
JP5633679B2 (ja) * 2010-09-03 2014-12-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084984A1 (en) * 2012-03-27 2015-03-26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207406A (ja) * 2012-03-27 2013-10-07 Nikon Corp 電子機器
CN105074386B (zh) * 2013-02-22 2018-09-04 旭化成株式会社 保持状态变化探测装置、保持状态变化探测方法以及程序
US8908021B2 (en) 2013-03-15 2014-12-09 Orcam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a continuous action
EP3058715B1 (en) * 2013-10-14 2021-09-01 Third Dot AB Method of operating a wearable lifelogging device
JP2015102650A (ja) * 2013-11-25 2015-06-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635222B2 (en) 2014-08-03 2017-04-25 PogoTec, Inc. Wearable camera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n eyewear camera
TWI645230B (zh) 2014-08-03 2018-12-21 帕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照相機系統與用於將照相機系統或其他電子裝置附接至穿戴式製品之設備及方法
AU2015371289A1 (en) 2014-12-23 2017-07-13 Pogotec. Inc. Wireless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s
US10136061B2 (en) * 2015-01-30 2018-11-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automatic image capture parameter adjustment
US10481417B2 (en) 2015-06-10 2019-11-19 PogoTec, Inc. Magnetic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wearable device
CN107924071A (zh) 2015-06-10 2018-04-17 波戈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电子可佩戴装置的磁轨的眼镜
CN105025228A (zh) * 2015-07-22 2015-11-04 深圳市万姓宗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画面状态连续记录视频、影像的方法
CA3041583A1 (en) 2015-10-29 2017-05-04 PogoTec, Inc. Hearing aid adapted for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US11558538B2 (en) 2016-03-18 2023-01-17 Opkix, Inc. Portable camera system
WO2017169499A1 (ja)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317939B2 (en) * 2016-04-26 2019-06-11 Westunitis Co., Ltd. Neckband type computer
US10863060B2 (en) 2016-11-08 2020-12-08 PogoTec, Inc. Smart case for electronic wearable device
WO2020102237A1 (en) 2018-11-13 2020-05-22 Opkix, Inc. Wearable mounts for portable camera
JP7235066B2 (ja) * 2021-03-25 2023-03-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1219B2 (ja) 1996-02-16 2004-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7248300B1 (en) * 1999-06-03 2007-07-24 Fujifilm Corporation Camera and method of photographing good image
JP2004356683A (ja) * 2003-05-27 2004-1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管理システム
JP2004356970A (ja) 2003-05-29 2004-12-16 Casio Comput Co Ltd ウエアラブルカメラの撮影方法、撮像装置、及び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153386B2 (ja) * 2003-08-15 2008-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5077924A (ja) 2003-09-02 2005-03-24 Canon Inc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477841B2 (en) * 2003-09-22 2009-01-13 Fujifilm Corporation Service provision system and automatic photography system
JP2006267687A (ja) * 2005-03-24 2006-10-05 Fujitsu Ltd 情報処理装置、不正撮影防止方法、不正撮影防止プログラム
JP2008067219A (ja) * 2006-09-08 2008-03-21 Sony Corp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2007283487A (ja) 2007-08-06 2007-11-0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62329B2 (ja) * 2007-10-31 2010-05-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817A (zh) * 2009-06-10 2010-12-22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拍摄方法
CN102006446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2111541A (zh) * 2009-12-28 2011-06-29 索尼公司 拍摄控制装置、拍摄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4410776B (zh) * 2011-02-04 2017-10-2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10776A (zh) * 2011-02-04 2015-03-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65876A (zh) * 2012-06-06 2017-12-1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0447914B2 (en) 2012-06-06 2019-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lens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ing selec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improved focus adjustment
CN107465876B (zh) * 2012-06-06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3209256A (zh) * 2013-03-01 2013-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拍照方法及该移动终端
CN105224223A (zh) * 2015-09-09 2016-01-06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6383638A (zh) * 2016-08-26 2017-0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92645A (zh) * 2017-12-13 2020-08-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处于手动模式时使用自动模式设置生成图像
CN111492645B (zh) * 2017-12-13 2022-04-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处于手动模式时使用自动模式设置生成图像
US11368619B2 (en) 2017-12-13 2022-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nerating an image using automatic mode settings while in manual mode
CN110298934A (zh) * 2019-06-18 2019-10-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行车视频拍摄及分享方法
CN113393696A (zh) * 2020-03-12 2021-09-14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93696B (zh) * 2020-03-12 2024-05-28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62329B2 (ja) 2010-05-12
US7899318B2 (en) 2011-03-01
CN101426087B (zh) 2011-07-27
DE102008053671B4 (de) 2023-05-25
JP2009111843A (ja) 2009-05-21
US20090110386A1 (en) 2009-04-30
DE102008053671A1 (de) 2009-05-07
US20110116780A1 (en) 2011-05-19
US8270825B2 (en) 2012-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6087B (zh) 照相设备和照相方法
US10638046B2 (en) Wearable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and automatic imaging apparatus
JP424100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US10924641B2 (en) Wearable video camera medallion with circular display
WO2019183819A1 (zh) 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移动终端
JP4006856B2 (ja) 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826154B2 (en) Imag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imag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079549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本体
EP2958315B1 (en)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device
WO2007057971A1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撮像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2004356970A (ja) ウエアラブルカメラの撮影方法、撮像装置、及び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2429426B1 (ko) 촬영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0111188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遠隔操作方法
JP2008160703A (ja)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用プログラム
JP2007086460A (ja) カメラ
JP2009055080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2011193281A (ja) 携帯装置
JP2010028418A (ja) 撮像装置
JP2015114880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
WO2023071497A1 (zh) 拍摄参数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106686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20417421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080055028A (ko) 자세 제어가 가능한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셀프 영상 촬영 방법
JPWO2020174911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030455A (ko) 포터블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