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0207A -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 Google Patents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0207A
CN101410207A CNA2007800104386A CN200780010438A CN101410207A CN 101410207 A CN101410207 A CN 101410207A CN A2007800104386 A CNA2007800104386 A CN A2007800104386A CN 200780010438 A CN200780010438 A CN 200780010438A CN 101410207 A CN101410207 A CN 101410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as
casting ladle
accommodation space
liq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04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0207B (zh
Inventor
向井克喜
松本利之
川井清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Crucible Co Ltd
Daiki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rucible Co Ltd
Daiki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rucible Co Ltd, Daiki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Crucib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10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0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12Travelling lad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Cars for la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30Accessories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e.g. in 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39/00Equipment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in rations
    • B22D39/06Equipment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in rations hav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molten metal by controlling the pressure above the molten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操作性优良同时能够可靠地导入加压用气体的加压浇出型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具备:具备熔液的收纳空间(11)且上部具有开口的浇包本体(10);中央部形成有注入口(24)且覆盖浇包本体(10)的上部开口(10a)的大盖(20);自由开闭地覆盖上述注入口(24)的小盖(30);与收纳空间(11)的内外连通的浇出部(40);以及将加压用气体导入收纳空间(11)内的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大盖(20)具备与收纳空间(11)内外连通的导入部件安装孔(25),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内。

Description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设置在熔液的铸造现场的熔液保持炉运送并供给熔融的铝等的熔液的加压浇出型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背景技术
当进行铝铸造等加工时,在原材料制造地将熔化了的铝凝固后制成铝锭且在铸造现场再次将其熔化,因而能量效率差。所以,通常使用熔融金属运送浇包来将在原材料制造地被熔化的熔融金属(熔液)保持其状态运送到铸造现场。作为这样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浇包。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是加压浇出型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并且如图11所示,具备:收容熔液的浇包本体101;覆盖浇包本体101的大盖102;将在大盖102中央部分上形成的注入口103自由开闭地覆盖的小盖104;设在小盖104上且用于对浇包内的熔液表面(液面)进行加压的气体导入部105;以及设在浇包本体101上的浇出部106。另外,注入口103是用于进行向浇包本体101注入熔液、内部观察、铝氧化物等的除去及清扫、由燃烧器加热等的操作的开口部。
在浇出熔液时,将加压气体供给装置与气体导入部105连接,将加压气体导入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内,通过对液面进行加压,由浇出部106的浇出口107向压铸机用的手动炉等供给熔液。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25415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熔融金属运送浇包中,在堵塞注入口的小盖上设有气体导入部,所以小盖的重量增大,在进行向浇包本体注入熔液、内部观察、铝氧化物等的除去及清扫、由燃烧器加热等的操作时,存在难以开闭小盖的问题。另外,将气体导入部设在将形成在大盖中央部上的注入口堵塞的小盖上,在将加压气体供给装置与气体导入部连接时,手难以碰到,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另外,必须接近收纳熔液且处于高温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来进行气体导入部和加压气体供给装置的连接操作,存在烫伤危险性高的问题。
另外,将熔液收纳在熔融金属运送浇包中并由台车等运送手段运送到铸造现场时,在路面的凹凸和拐角处因波动而液面明显摇晃,因其弹跳而熔液飞散,会附着在气体导入部上,由于该附着的熔液冷却而固化使得气体导入部发生堵塞。当气体导入部发生堵塞时,加压用气体难以导入到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内,成为浇出操作的障碍,显著时不能够浇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安全、操作性优良同时能够可靠地导入加压用气体的加压浇出型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方案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达成,该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具备:具备熔液的收纳空间且上部具有开口的浇包本体;中央部形成有注入口且覆盖上述浇包本体的上部开口的大盖;自由开闭地覆盖上述注入口的小盖;与上述收纳空间的内外连通的浇出部;以及将加压用气体导入到上述收纳空间内的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大盖具备与上述收纳空间内外连通的导入部件安装孔,将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装卸自由地安装在上述导入部件安装孔内。
另外,优选地,该熔融金属运送浇包还具备导入部件安装装置,上述导入部件安装装置具有手柄和借助于连杆机构与上述手柄连接的按压部件,将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构成为,伴随上述手柄的操作通过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及其解除而能够向上述导入部件安装孔装卸。
另外,优选地,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具备流通管,上述流通管向上述收纳空间延伸且下端部能够浸渍在由上述收纳空间所收纳的熔液中,将上述流通管构成为从下端部流出加压用气体。
另外,优选地,上述流通管具备:分别配置在其内部的上下方的第1限制部件和第2限制部件;以及收容在上述第1限制部件和上述第2限制部件之间的浮子体,将上述浮子体构成为,在与上述第1限制部件接触时堵塞上述流通管,另一方面在与上述第2限制部件接触时不堵塞上述流通管。
另外,优选地,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具备:将加压用气体流到上述收纳空间中的流出孔以及流出孔保护部件,将上述流出孔配置在上述流出孔保护部件的上方。
另外,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具备:将加压用气体流到上述收纳空间中的气体流出部,上述气体流出部中填充有透气性耐火材料。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安全、操作性优良同时能够可靠地导入加压用气体的加压浇出型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变形例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另一变形例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5(a)是图4的A-A剖视图及(b)是B-B剖视图。
图6是说明图4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变形例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另一变形例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所具备的双层圆管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另一变形例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又一变形例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10      浇包本体
10a     上部开口
11      收纳空间
20      大盖
24      注入口
25      导入部件安装孔
30      小盖
40      浇出部
50      加压气体导入部件
51      连接配管
52      安装部
53      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具备:浇包本体10、大盖20、小盖30、浇出部40和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
浇包本体10是具有熔融金属(熔液)的收纳空间11且上部具有开口10a的容器,并且将由绝热材料和耐火材料构成的耐火层13内衬在由钢铁等金属形成的外皮12上而形成。这里,作为绝热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绝热耐火砖、陶瓷纤维质毛毡、绝热板及灰泥等。另外,作为耐火材料能够使用耐火砖、可铸耐火材料及可塑性耐火材料。另外,浇包本体10的底部的背面上设有一对脚部14,一对脚部14具有用于插入叉车的叉部的插口14a。
大盖20是覆盖浇包本体10的上部开口10a的盖体,与上述浇包本体10同样地,将由绝热材料和耐火材料构成的耐火层23内衬在由钢铁等金属形成的外皮22上而形成。这个大盖20的中央部上形成有注入口24,注入口24用于进行向浇包本体10的收纳空间11注入熔液、观察内部、铝氧化物等的除去及清扫、由燃烧器加热等的操作。另外,大盖20具备与收纳空间11内外连通的导入部件安装孔25。将这个导入部件安装孔25形成在注入口24的开口边缘和大盖的外周面之间。
将大盖20和浇包本体10之间构成为使用耐热性(例如碳系)的密封材料等被实质地密封。该密封程度是在借助于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将压缩空气等加压用气体供给收纳空间11而将浇包本体10内加压时能够耐受该压力的密封度,意味着对于在浇包内的压力调整上没有障碍程度的泄漏而言是允许的。
小盖30是将形成在大盖20上的注入口24自由开闭地覆盖的盖体,与上述浇包本体10同样地,将由绝热材料和耐火材料构成的耐火层33内衬在由钢铁等金属形成的外皮32上而形成。另外,将这个小盖30和大盖20之间也构成为使用耐热性(例如碳系)的密封材料等实质地密封。
浇出部40与浇包本体10的收纳空间11的内外连通,并且如后所述那样具备排出流道41,排出流道41通过借助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而对收纳空间11的内部加压,而使收纳空间11所收纳的熔液能够流出到浇包本体10的外部。这个排出流道41的内径例如是φ90mm。将浇出部40构成为从浇包本体10的下端部延伸至浇包本体10的上方,并且在浇出部40的上部开口处安装有浇注管45。将浇注管45以排出熔液的排出口46向下方的方式在2处弯曲而形成。
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是将用于对收纳空间11收纳的熔液的液面进行加压的加压用气体导入收纳空间11内的导向部件,并且借助于螺栓等装卸自由地安装到在大盖20上所形成的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中。如图2的要部放大剖视图所示,该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具备:L型连接配管51、安装部52及插入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中的流通管53。
连接配管51是连接由未图示的加压用气体供给装置延伸的配管的管道,并且安装于安装部52的上部。
安装部52是具有内部空间52a的圆筒状部件,并且将形成螺栓连接用的螺栓孔的安装凸缘52b形成在下端部外周。
流通管53是向收纳空间11延伸且下端部53b能够浸渍在收纳空间11所收纳的熔液中的圆管状部件,并且在上端外周部形成流通管凸缘53a。将流通管凸缘53a构成为,当将流通管53插入导入部件安装孔25内进行设置时与大盖20的上面相接触。
当流通管53使用金属制造时,为防止与熔液接触而发生的熔融损伤,优选地使用在金属管上形成了防蚀氧化膜的、或者由氮化硅质等的耐火材料涂覆金属管的表面的。
另外,也可以由陶瓷构成流通管53。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流通管53的耐热性,同时能够防止构成流通管53的金属部分熔化而混入收纳空间11收容的熔液中去的情况的发生,能够实现收容在收纳空间11的熔融金属质量的维持。
连接配管51、安装部52和流通管53互相连通,并且将其构成为由未图示的加压气体供给装置导入的加压用气体,按照连接配管51、安装部52、流通管53的顺序通过且从流通管53的下端部53b流出。另外,作为加压用气体大多使用空气,但是也可以使用氮气、氩气等的惰性气体。
下面,将对本实施方式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打开小盖30,将熔液从注入口24收纳在浇包本体10的收纳空间11中。在熔液的收纳操作结束之后,关闭小盖30。由于在小盖30上未设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小盖30的重量轻,能够容易地进行小盖30的开闭。另外,当将熔液收纳在收纳空间11内时,流通管53的下端部53b呈浸渍在收纳空间11收纳的熔液Z中的状态。
而且,利用台车等运送手段将收纳熔液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运送至进行铸造的压铸机用手动炉等。当台车等在公路上行走时,在路面的凹凸和拐角处因波动而液面明显摇晃,因其弹跳而熔液飞散,但是由于加压用气体流出的流通管53的下端部53b浸渍在熔液Z内,所以飞散的熔液不会堵塞流通管53。另外,由于浸渍流通管53的下端部53b的熔液在运送中是液体状态,所以不会发生该熔液固化而堵塞流通管53的情况。
当将熔液供给压铸机用手动炉时,将加压气体供给装置与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连接,将压缩空气等的加压用气体供给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将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设在大盖20中央部形成的注入口24的开口边缘和大盖20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导入部件安装孔25内,所以手容易碰到,能够容易进行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和加压气体供给装置的连接操作,另外,由于无须接近因所收纳熔液而造成的高温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从而在某程度的距离内可以进行连接操作,所以烫伤等的受伤的危险性降低。
供给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的加压用气体借助于流通管53由熔液Z内流出,之后,通过自身的浮力移动到熔液Z的液面上部的空间11a内来对熔液的液面S加压。通过该液面S的加压,熔液Z从浇出部40压出,供给手动炉。
浸入在流通管53内的熔液通过在流通管53内流动的加压用气体从前端部压出,所以不会发生因熔液固化而使流通管53内发生堵塞的情况。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未将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设在小盖30上,而是设在大盖20中央部形成的注入口24的开口边缘和大盖20的外周面之间。所以,当向浇包本体10的收纳空间11注入熔液或者、内部观察、铝氧化物等的除去及清扫、由燃烧器加热等的操作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小盖30的开闭。另外,即便当将由加压气体供给装置延伸的配管与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连接时,手容易碰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操作性好。另外,由于无须接近处于高温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而能够进行连接操作,所以能够防止烫伤等的受伤发生。
另外,由于具备使加压用气体流出的流通管53的前端部53c浸渍在液体的熔液内的构成,所以可以防止熔液运送中飞散的熔液固化而堵塞流通管53的情况的发生。其结果是,能够使加压用气体可靠地导入到收纳空间11中,能够可靠地进行熔液的浇出操作。
另外,由于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可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大盖20上形成的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中,所以在进行将熔液收纳在浇包本体10的收纳空间11中的操作之前,能够从大盖20上取下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予先确认向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固化的熔液的附着状况。假如附着固化的熔液时,可以予先除去它。其结果是,在向压铸机用手动炉等浇出的操作中,能够使不能排出熔液的事态防范予未然。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3所示,也可以采用在流通管53的上部设置连通流通管53内外的气体流出孔53c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从气体流出孔53c也能够供给收纳空间11以加压用气体,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使熔液Z的液面S加压,能够提高熔液排出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上的构成,采用了由螺栓连接的构成,但是对这样的构成不作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采用由单手柄装卸式联接器安装而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流通管53也可以采用具备浮子体61、第1限制部件62、第2限制部件63的构成。图4是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并且图5(a)是其A-A剖视图,图5(b)是B-B剖视图。
第1限制部件62和第2限制部件63在流通管53内部的上下方空出限制间隔而被分别配置,并且在该第1限制部件62和第2限制部件63之间,收容有在流通管53的内部能够移动的浮子体61。所谓第1限制部件62和第2限制部件63是限制在流通管53的内部的浮子体61的移动的部件。如图4及图5(a)所示,第1限制部件62构成为在平板状部件的中央部形成平面视为圆形贯通孔62a。另外,如图5(b)所示,第2限制部件63是堵塞流通管流道的一部分的棒状部件,并且配置在流通管53的下端。
将浮子体61构成为在与第1限制部件62接触时堵塞流通管53、另一方面在与第2限制部件63接触时不堵塞流通管53,例如,能例示在收纳空间11收纳的熔液中能够悬浮的球形部件。将由球形部件所构成的浮子体61的直径设定为与流通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的大小,并比在第1限制部件62上形成的贯通孔62a的直径大。另外,优选地,浮子体61由陶瓷等的耐火性材料形成中空球形。
当将熔液供给压铸机用手动炉时,将向连接配管51和安装部52的内部空间52a导入的加压用气体导入到流通管53中,通过第1限制部件62的贯通孔62a,通过浮子体61和流通管5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从流通管53的下端部53b流出,并导入收纳空间11中。
根据这样的构成,装载了收纳熔液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的台车,例如即使因行走急坡而熔液Z的液面S相对于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有大的倾斜,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熔液Z浸入到连接配管51和安装部52中。下面,将利用图6具体地说明。图6是表示熔液Z的液面S相对于熔融金属运送浇包1倾斜大时的要部放大的剖视图。熔液Z的液面S倾斜大时,球状的浮子体61伴随熔液的液面变化,如箭头C所示那样在流通管53的内部移动到上方,与限制浮子体61的上方移动的第1限制部件62接触。此时,球状的浮子体61的外周面通过与第1限制部件62上形成的贯通孔62a的内周缘接触而堵塞流通管53。藉此,能够防止从流通管53的下端开口浸入流通管53内部的熔液Z流入第1限制部件62的上方,能够防止熔液浸入到配置在第1限制部件62上方的安装部52和连接配管51中。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固化的熔液Z而堵塞安装部52的内部空间52a和连接配管51,能够避免起因于由在安装部52和连接配管51上固化的熔液Z造成的堵塞而使加压用气体不能够导入收纳空间11中的情况。
在图4~图6所示的构成中,作为浮子体61采用球形的浮子体61,但是对该形状特别地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圆锥形状的浮子体。
另外,作为第1限制部件62采用平板状部件,但是也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平板状部件的下面具备从贯通孔的内周缘直到平板状部件的外周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62b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熔液的液面相对于浇包倾斜大而浮子体61在流通管53内部上升时,由于沿着第1限制部件62的倾斜面62b而浮子体61被导向贯通孔62a,所以浮子体61的外表面和贯通孔62a的内周缘可靠地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堵塞流通管53,能够可靠地防止熔液Z流入安装部52和连接配管51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具备流通管53,但是也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具备流出管70和流出孔保护部件75代替流通管53的构成。
流出管70具备设置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上的双层圆管71。该双层圆管71具有作为使加压用气体流出到收纳空间11中的流出孔的功能。另外,在双层圆管71的内管72和外管73上,沿圆周方向的4处分别形成连通管内外的长孔72a、73a。这些长孔72a、73a也具有作为用于使加压用气体流出到收纳空间11中的流出孔的功能。如图9的剖视图所示,内管72和外管73上分别形成的长孔72a、73a按照互相不重叠那样错开位置而形成。另外,在内管72的上端部周缘处形成流出管凸缘74,在该流出管凸缘74上固定外管73的上端部。该流出管凸缘74按照在流出管70设置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上时与大盖20的上面相接触那样构成。
导入到连接配管51和安装部52的内部空间52a的加压用气体通过从流出管70的内管72的下端部流出的经路;从夹在外管73的内壁和内管72的外壁之间的流道的下端部流出的经路;以及借助于在内管72和外管73上形成的长孔72a、73a流出的经路的3个经路导入到收纳空间11中。
将流出孔保护部件75配置在双层圆管71的下方,借助于固定部件76固定在外管73的外周部。这个流出孔保护部件75以从中心部至外周部向下方倾斜的大体草笠形状形成。另外,向下方的倾斜不一定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带圆弧的形状等其它形状。
将双层圆管71(流出孔)配置在流出孔保护部件75的上方,所以即使在运送熔液Z时该熔液Z在收纳空间11内飞散,流出孔保护部件75也可以挡住飞散的熔液Z,防止熔液Z附着在流出孔上。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被固化的熔液Z堵塞流出管70,能够可靠地将加压用气体导入收纳空间11中。
另外,由于流出孔保护部件75从中心部至外周部向下方倾斜,所以即使熔液Z飞散跑到流出孔保护部件75上,该熔液Z也容易向下方流下,能够防止熔液在流出孔保护部件75上固化而残留。
另外,由于在双层圆管的周面上形成长孔72a、73a,假如流出管70的下端部被固化的熔液堵塞,即使由该开口的加压用气体不能导入收纳空间11内,却还可以借助于在内管72和外管73上分别形成的长孔72a、73a将加压用气体导入收纳空间11中,能够可靠地使收纳空间11内加压。
另外,即使因飞散的熔液而多个长孔72a、73a的一部分发生堵塞,借助于其它的长孔72a、73a也能够将加压用气体导入收纳空间11内。
另外,由于内管75和外管76上分别形成的长孔72a、73a如图9所示那样互相不重叠那样错开位置而形成,所以即使飞散的熔液Z通过在外管73上形成的长孔73a流入内管72侧,也能够防止熔液Z附着在内管72上形成的长孔72a上。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内管72上形成的长孔72a被固化的熔液Z堵塞。
另外,在图8中,作为流出孔保护部件75的形状显示了从中心部至外周部向下方倾斜的形状,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平板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具备流通管53,但是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具备使加压用气体流出到收纳空间11中的气体流出部80那样的构成。
气体流出部80是设置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上的圆筒状部件,填充透气性耐火材料81。气体流出部8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保持用凸缘82。将保持用凸缘82构成为在使气体流出部80插入导入部件安装孔25内而设置时与大盖20的上面接触。导入到连接配管51和安装部52的内部空间52a内的加压用气体借助于气体流出部80的透气性耐火材料81流出到收纳空间11中,使熔液Z的液面S加压。
作为透气性耐火材料82能够例示出氧化铝系、莫来石(氧化硅-氧化铝)系、氧化硅系、硅酸钙系、碳化硅等的非氧化物系等的多孔质烧结体。
根据这样构成,即使透气性耐火材料81的一部分被飞散的熔液Z堵塞,在其它的部分仍能够生成加压用气体的流通,能够可靠地将加压用气体导入收纳空间11中。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不排出熔液Z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收纳空间11和安装部52的内部空间52a被透气性耐火材料81隔开,即使收纳在收纳空间11内的熔液Z的液面S有大的倾斜,也能够防止熔液Z流入安装部52和连接配管51内,能够防止固化的熔液Z附着在安装部52和连接配管51的内部而使加压用气体不流通的事态发生。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其构成为由螺栓将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上,但是也可以例如如图12的要部放大剖视图所示,将其构成为由导入部件安装装置90将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上。该导入部件安装装置90具备:操作者把持而可回转的手柄91以及借助于连杆机构与该手柄91连接的按压部件92,并且构成为通过伴随手柄91的操作由按压部件92对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的按压和使其解除,可装卸将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相对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进行设置。作为导入部件安装装置90,可以例示出例如肘式按压或凸轮式按压等。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操作者用所谓抬起或搬倒手柄91的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非常容易地使加压气体导入部件50固定在导入部件安装孔25内和使其解除。另外,图12显示了使安装部52和流通管53一体地形成、同时使连接配管51安装在安装部52的侧面、安装部52下面的外周部与导入部件安装孔25附近的大盖20的上面相接触而固定的状态。另外,在安装部52下面的外周部和导入部件安装孔25附近的大盖20的上面之间,例如也可以借助于填料等的密封材料。藉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安装部52下面的外周部和大盖20的上面之间的加压气体的漏出。

Claims (6)

1.一种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具备:
具备熔液的收纳空间且上部具有开口的浇包本体;
中央部形成有注入口且覆盖上述浇包本体的上部开口的大盖;
自由开闭地覆盖上述注入口的小盖;
与上述收纳空间的内外连通的浇出部;以及
将加压用气体导入到上述收纳空间内的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大盖具备与上述收纳空间内外连通的导入部件安装孔,
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装卸自由地安装在上述导入部件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导入部件安装装置,上述导入部件安装装置具有手柄和借助于连杆机构与上述手柄连接的按压部件,并且
将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构成为,伴随上述手柄的操作通过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及其解除而能够向上述导入部件安装孔进行装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具备流通管,上述流通管向上述收纳空间延伸并且下端部能够浸渍在由上述收纳空间所收纳的熔液中,
将上述流通管构成为从下端部流出加压用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管具备:分别配置在其内部上下方的第1限制部件和第2限制部件;以及收容在上述第1限制部件与上述第2限制部件之间的浮子体,
将上述浮子体构成为,当与上述第1限制部件接触时堵塞上述流通管,另一方面当与上述第2限制部件接触时不堵塞上述流通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具备:将加压用气体流到上述收纳空间中的流出孔及流出孔保护部件,
上述流出孔配置在上述流出孔保护部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融金属运送浇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气体导入部件具备:将加压用气体流到上述收纳空间中的气体流出部,
上述气体流出部中填充有透气性耐火材料。
CN2007800104386A 2006-03-24 2007-03-23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Active CN101410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2515 2006-03-24
JP082515/2006 2006-03-24
JP2006123089A JP4628303B2 (ja) 2006-03-24 2006-04-27 溶融金属搬送取鍋
JP123089/2006 2006-04-27
PCT/JP2007/055993 WO2007111243A1 (ja) 2006-03-24 2007-03-23 溶融金属搬送取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207A true CN101410207A (zh) 2009-04-15
CN101410207B CN101410207B (zh) 2011-01-12

Family

ID=3854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04386A Active CN101410207B (zh) 2006-03-24 2007-03-23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24006B2 (zh)
EP (1) EP2000235A4 (zh)
JP (1) JP4628303B2 (zh)
CN (1) CN101410207B (zh)
WO (1) WO200711124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9357A (zh) * 2012-10-31 2013-02-06 重庆硕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合金熔体的定量浇注方法
CN104439223A (zh) * 2014-12-07 2015-03-25 绥阳县耐环铝业有限公司 铝液储存罐
CN106270472A (zh) * 2016-08-17 2017-01-04 娄土岭 一种铸造用运输车
CN108907165A (zh) * 2018-08-06 2018-11-30 昆山中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重力浇铸的定量给料方法
CN109648067A (zh) * 2017-10-12 2019-04-19 天津市升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件加工过程中浇注装置
CN114378288A (zh) * 2020-10-06 2022-04-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量容器、盖、金属熔液定量吸取方法以及金属熔液运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8851B2 (ja) * 2010-12-15 2015-01-28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溶湯運搬用の容器及び給配湯方法
CN107289786A (zh) * 2017-08-01 2017-10-24 苏州海仑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存储及供应铝液的定量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4160A (ja) * 2000-12-27 2002-09-10 Hoei Shokai:Kk 容器、配管及びパレット
JP3323489B1 (ja) 2000-12-27 2002-09-09 株式会社豊栄商会 溶融金属供給用容器
CZ20031848A3 (cs) * 2000-12-27 2003-12-17 Hoei Shokai Co., Ltd. Kontejner k přepravě roztavených kovů
WO2003068433A1 (fr) * 2002-02-14 2003-08-21 Hoei Shokai Co., Ltd. Recipient pour alimentation en metal fondu et dispositif de securite
US7514034B2 (en) * 2002-05-31 2009-04-07 Hoei Shokai Co., Ltd. Container capable of transporting molten metal received therein to separate factor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ontainer
JP3579768B2 (ja) * 2002-12-27 2004-10-20 日本坩堝株式会社 溶湯運搬容器
JP3985161B2 (ja) * 2003-08-21 2007-10-03 日本坩堝株式会社 溶湯運搬容器
CN100548535C (zh) * 2003-12-24 2009-10-14 日本坩埚株式会社 金属熔液搬运容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9357A (zh) * 2012-10-31 2013-02-06 重庆硕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合金熔体的定量浇注方法
CN104439223A (zh) * 2014-12-07 2015-03-25 绥阳县耐环铝业有限公司 铝液储存罐
CN104439223B (zh) * 2014-12-07 2016-09-21 绥阳县耐环铝业有限公司 铝液储存罐
CN106270472A (zh) * 2016-08-17 2017-01-04 娄土岭 一种铸造用运输车
CN109648067A (zh) * 2017-10-12 2019-04-19 天津市升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件加工过程中浇注装置
CN108907165A (zh) * 2018-08-06 2018-11-30 昆山中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重力浇铸的定量给料方法
CN114378288A (zh) * 2020-10-06 2022-04-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量容器、盖、金属熔液定量吸取方法以及金属熔液运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14685A1 (en) 2009-05-07
JP4628303B2 (ja) 2011-02-09
EP2000235A9 (en) 2009-03-25
JP2007283395A (ja) 2007-11-01
WO2007111243A1 (ja) 2007-10-04
CN101410207B (zh) 2011-01-12
EP2000235A2 (en) 2008-12-10
EP2000235A4 (en) 2011-06-15
US8124006B2 (en) 201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0207B (zh) 熔融金属运送浇包
EP2560776B1 (en) Molten metal leakage confinement in vessels used for containing molten metals
CN101242924B (zh) 耐火浇口和密封元件组成的组件
NL8200818A (nl) Gieten van gesmolten metalen.
CN103353225A (zh) 一种高压铸造用铝液保温炉
US5004495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 clean steel
EP2099576B1 (fr) Busette a jet creux pour coulee continue d'acier
US7611664B2 (en)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and safety device
CA2754323C (en) Bottom pouring nozzle for arrangement in the bottom of a metallurgical vessel
ZA200508971B (en) Container, storing bath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ontainer
EP1243361A1 (en) Apparatus for injecting gas into molten metal
JP2009061457A (ja) 溶湯搬送用取鍋
JP3903321B2 (ja) 溶融金属取鍋
CN1315596C (zh) 用于冶金熔融容器的气体吹扫装置
ES2201575T3 (es) Dispositivo de carga continua de metal de maquinas fundidoras bajo presion de metales de camara fria horizontales y verticales y su procedimiento.
EP0703027A1 (fr) Récipient de coulée de métal liquide et manchon préfabriqué de fixation de la busette dans un tel récipient
US6245287B1 (en) Molten metal vessel and molten metal holding furnace
JP3216668U (ja) 取鍋
CN212121645U (zh) 多层结构浇注用保温浇包
JP3492680B1 (ja) 安全装置及び溶融金属搬送方法
PL187631B1 (pl) Zespół rury wlewowej dla kadzi do odlewania syfonowego
JP5099683B2 (ja) 溶湯供給装置及び供給方法
JP4659552B2 (ja) 溶融金属取鍋
JP3491757B1 (ja) 運搬車輌、溶融金属の供給方法及び溶融金属供給システム
JP6220207B2 (ja) アルミニウム鋳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