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0870B - 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 - Google Patents

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0870B
CN101400870B CN2007800086000A CN200780008600A CN101400870B CN 101400870 B CN101400870 B CN 101400870B CN 2007800086000 A CN2007800086000 A CN 2007800086000A CN 200780008600 A CN200780008600 A CN 200780008600A CN 101400870 B CN101400870 B CN 101400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od body
opening
fastening en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86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0870A (zh
Inventor
岛尻尚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00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0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14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65D43/22Devices for holding in closed position, e.g. cl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26Mechanism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e.g. pedal-oper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 E05D15/5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 E05D15/5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 E05D15/507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by detachment of the hinge from the wing or the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14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only one position, e.g. clo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86Rods, l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8Interior l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连杆体3由第一轴30轴支持在开口形成体1上,且由第二轴31轴支持在盖主体2上,并且具有与开口形成体1所具有的锁槽12对应的锁钩32。盖主体2具有进入形成在连杆体3上的卡合孔34的卡合端201,并且具有能够移动的切换部件20,使该卡合端201分别在通过该卡合孔34进入连杆体3内的前进位置、从该卡合孔34拔出的后退位置、两位置间的中间位置上。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在前进位置时,锁钩32与锁槽12的卡合被解除。

Description

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封住开口形成体的开口的盖主体、以该开口中相对边缘部的任一侧为转动中心都能转动/打开的双开盖装置的改良以及使用该双开盖装置的中心操纵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闭装置,在具有开口的主体中相对位置的两边上分别设置轴,并在封住此主体开口的开闭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两边上,设置可拆装地夹持该轴的卡合/脱离机构,开闭部件以该两边中任一侧的轴为中心都能转动·打开。 
专利文献2记载的开闭装置,在具有开口的主体中相对位置的两边上分别设置被卡合用转动支柱支持的轴部,并且,封住此主体开口的开闭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两边上,形成具有该轴部的卡合/脱离沟的锁部,开闭部件以此两边中任一侧的轴部为中心都能转动/打开。 
然而,上述任一种开闭装置在每次开闭动作时,相对作为开闭部件转动轴的轴或轴部,都要卡入或拔出嵌脱机构或卡合/脱离沟,所以不但难以实现结构简化,而且这些嵌入、拔出很频繁的部位容易产生磨损,难以长期确保无晃动且稳定的动作。 
专利文献1:专利第3052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052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这种双开型盖装置(开闭装置)中,容易实现结构简化,并且上述盖装置能够长期稳定地动作。 
为了达到上述课题,本发明中,双开盖装置具有以下(1)~(4)的结构。 
(1)具有盖主体和连杆体, 
(2)该连杆体,一端侧由第一轴轴支持在被盖主体封住开口的开口形成 体上,且另一端侧由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轴支持在盖主体上,具有与开口形成体所具有的锁槽对应的锁钩,并且具有作用力装置,产生使该锁钩始终在其锁钩端卡合在锁槽的位置上的作用力, 
(3)盖主体具有进入在连杆体两端之间且形成在该连杆体上的卡合孔的卡合端,并且具有能够移动的切换部件,使该卡合端分别在通过该卡合孔进入连杆体最里面的前进位置、从该卡合孔拔出的后退位置、以及两位置间的中间位置,其中 
(4)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前进位置时,该卡合端沿与上述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推压锁钩,从而解除锁钩与锁槽的卡合。 
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前进位置上时,盖主体和连杆体在第二轴和切换部件的卡合端这两处连接,而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只由第一轴连接。因此,在盖主体和连杆体不分离的状态下,上能够以第一轴为中心将述盖主体转动/打开。(以下,将该状态称为第一轴侧转动状态。) 
上述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中间位置时,在锁钩和锁槽的卡合未解除的状态下,卡合端卡合在连杆体的卡合孔中。这时,盖主体和连杆体在第二轴和切换部件的卡合端这两处连接,而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由第一轴和锁钩及锁槽这两处连接。因此,这时盖主体既不能以第一轴为中心也不能以第二轴为中心转动/打开,维持由盖主体封住开口形成体的开口的封闭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不能转动状态。) 
上述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后退位置上时,在锁钩和锁槽的卡合未解除的状态下,卡合端没有卡合在连杆体的卡合孔中。这时,盖主体和连杆体只由第二轴连接,而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在第一轴和锁钩及锁槽这两处连接。因此,这时在连杆体和开口形成体不分离的状态下,上述盖主体能够以第二轴为中心转动/打开。(以下,该状态称为第二轴侧转动状态。) 
从打开状态进行关闭操作的盖主体,在第一轴侧转动状态时,通过锁钩与开口形成体的锁槽再次卡合,或在第二轴侧转动状态时,通过切换部件的卡合端与开口形成体侧留下的连杆体的卡合孔再次卡合,能够再次稳定维持封闭开口的状态。 
也可以如下:
上述连杆体由第一连杆体和第二连杆体构成, 
在盖主体的一端侧,盖主体通过第一连杆体组装在开口形成体上, 
在盖主体的另一端侧,盖主体通过第二连杆体组装在开口形成体上,并且 
第二连杆体的第二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一轴的假想的直线上, 
第二连杆体的第一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二轴的假想的直线上, 
切换部件具有与第一连杆体对应的第一卡合端和与第二连杆体对应的第二卡合端, 
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切换部件的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盖主体的一端侧为上述第一轴侧转动状态。与之相对,盖主体的另一端侧为上述第二轴侧转动状态。这里,第二连杆体的第二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一轴的假想的直线上,所以能够转动/打开盖主体。 
切换部件的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盖主体的另一端侧为上述第一轴侧转动状态。与之相对,盖主体的一端侧为上述第二轴侧转动状态。这里,第二连杆体的第一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二轴的假想的直线上,所以能够将与前者情况相反的一侧作为自由端,转动、打开盖主体。 
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和第二卡合端都不在前进位置上时,第一卡合端和第二卡合端都在中间位置上。这时,盖主体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都是上述不能转动状态,所以能够维持由盖主体封住开口形成体的开口的状态。 
这样,在两侧保持盖主体时,尤其能够稳定进行盖主体的转动/打开。 
也可以如下: 
切换部件能够沿假想的直线方向移动,并且具有设置在盖主体上的、该切换部件的操作体,该操作体在垂直于该假想的直线的方向上能够向两侧中的任一方向移动, 
在操作体的基准位置上,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及第二卡合端都在中间位置上,并且
盖主体上具有该操作体从基准位置上移动时、将该操作体推回到基准位置上的复归装置。 
这时,从要打开盖主体的一侧推入操作体,就能够以这一侧为自由端打开该盖主体。由操作体的操作打开盖主体后,由复归装置使操作体回到基准位置上,因此,能够回到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及第二卡合端都在中间位置的状态。另外,关闭打开的盖主体时,将切换部件暂时向与复归装置的推回相反的方向移动后,在盖主体的关闭位置,第一卡合端及第二卡合端与第一连杆体及第二连杆体的卡合孔再次卡合,能够稳定维持该关闭状态。 
也可以如下: 
由卷装在上述连杆体的第二轴上的扭簧沿以该第二轴为中心打开转动的方向始终对盖主体产生作用力。这时,可以利用该弹簧的作用力来转动/打开盖主体。 
也可以如下: 
上述盖主体的第二轴的侧端具有与以该第二轴为中心转动的连杆体侧所具有的齿轮咬合的小齿轮,并且具有制动该小齿轮转动的制动装置。 
这时,可以缓慢进行由盖主体的上述弹簧进行的转动/打开,能够使盖装置或使用盖装置的物品、机器、用具等具有高级感等。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中心操纵箱,以上述各盖装置中的盖主体为盖,且以开口形成体为箱来构成,并且,将通过第一轴及第二轴的假想的直线设在汽车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 
这样构成的中心操纵箱中,能够以上述箱开口的驾驶席侧的边缘部的一侧为转动中心,从副驾驶席侧立起转动此盖来打开,并且能够以开口的副驾驶席侧的边缘部的一侧为转动中心,从驾驶席侧立起转动此盖来打开。或者,能够以上述箱开口的前座侧的边缘部的一侧为转动中心,从后座侧立起转动此盖来打开,并且能够以上述开口的后座侧的边缘部的一侧为转动中心,从前座侧立起转动此盖来打开。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双开盖装置及使用了该双开盖装置的中心操纵箱中,相对于开口形成体(在中心操纵箱中为箱),盖主体(在中心操纵箱中为盖)由第一轴轴 支持在开口形成体上,并且通过由第二轴轴支持在盖主体上的连杆体连接,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的卡合解除后,以第一轴为中心一起转动打开盖主体和连杆体,连杆体与盖主体的卡合解除后,从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一侧,以第二轴为中心只转动打开盖主体,所以结构简单,并且没有对于作为转动中心的第一轴及第二轴的卡合/脱离动作等,能够长期稳定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盖装置适用例的立体结构图(关闭状态)。 
图2是同一主要部分俯视结构图。 
图3是同一纵剖面结构图。 
图4是同一主要部分横剖面结构图。 
图5是盖装置适用例的立体结构图(从一侧开始打开的状态)。 
图6是盖装置适用例的立体结构图(从一侧打开结束的状态)。 
图7是从图5的方向打开所产生的操作开始之后的主要部分俯视结构图。 
图8是同一纵剖面结构图。 
图9是同一主要部分横剖面结构图。 
图10是盖装置适用例的立体结构图(从另一侧开始打开的状态)。 
图11是盖装置适用例的立体结构图(从另一侧打开结束的状态)。 
图12是从图10的方向打开的操作开始之后的主要部分俯视结构图。 
图13是同一纵剖面结构图。 
图14是同一主要部分横剖面结构图。 
图15是开口形成体、连杆体和盖主体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16是开口形成体和盖主体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17是盖主体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17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这里,图1~图4表示盖装置中的盖主体2封住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的状态,图5~图9表示盖装置中的盖主体2从开口10一侧的边缘部11侧打开时的样子,图10~图14表示盖装置中的盖主体2从该开口10另一侧的边缘部11侧打开时的样子,图15~图17分别表示将构成上述盖装置的各部件 分离后的状态。图2、图7、图12表示在去掉构成盖主体2的外盖29的状态下,从上方俯视此盖主体2,图3、图8、图13分别表示该去掉状态下的纵剖面状态,图4、图9、图14表示用于容易理解切换部件20的操作体23与复归装置24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横剖面状态。将操作体23从图2的状态操作到图7的状态时,按照图5、图6的顺序,盖主体2立起转动后打开,将操作体23从图2的状态操作到图12的状态时,按照图10、图11的顺序,盖主体2立起转动后打开。 
本实施方式的双开盖装置中,将封住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的盖主体2以该开口中相对的边缘部11、11中任一侧为转动中心,都能转动/打开。 
作为开口形成体1,只要形成由盖主体2可打开地封住开口10,都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开口形成体1。典型的上述开口形成体1,是例如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内具有的容纳体的主体和具有容纳部的家具和家电等的主体等。 
具体来说,例如开口形成体1是在构成汽车中心操纵箱的上面开设了开口10的箱1’时,盖主体2作为其盖2’,能够使用本发明。上述盖2’以大致水平的状态封住上述箱1’的开口10。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以上述开口10的驾驶席侧的边缘部11侧为转动中心,从副驾驶席侧立起转动此盖2’并打开,并且能够以上述开口的副驾驶席侧的边缘部11侧为转动中心,从驾驶席侧立起转动此盖2’并打开。或者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以上述开口10的前座侧的边缘部11侧为转动中心,从后座侧立起转动此盖2’并打开,并且能够以上述开口10的后座侧的边缘部11侧为转动中心,从前座侧立起转动此盖2’并打开。后述的图示例中,在上述前者的情况下,将通过后述第一轴30及第二轴31的假想的直线x设置在汽车前后方向上,构成中心操纵箱1’。在上述后者的情况下,将通过后述第一轴30及第二轴31的假想的直线x设置在汽车左右方向上,构成中心操纵箱1’。(图1、图5及图6、图10及图11) 
上述盖装置具有盖主体2和连杆体3。 
连杆体3中,一端侧由第一轴30轴支持在被盖主体2封住开口10的开口形成体1上,且另一端侧由平行于第一轴30的第二轴31轴支持在盖主体2上。上述连杆体3具有与开口形成体1所具有的锁槽12对应的锁钩32,并且具有作用力装置33,产生使该锁钩32始终在其锁钩端321卡合在锁槽12的位置上的作用力, 
盖主体2具有切换部件20,该切换部件20具备卡合端201,该卡合端201能够进入在连杆体3两端之间且形成在该连杆体3上的卡合孔34,并且使该卡合端201能够移动地分别定位在通过该卡合孔34进入连杆体3最里面的前进位置、从该卡合孔34拔出的后退位置、以及两位置间的中间位置上。 
上述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在前进位置时,由该卡合端201沿与上述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推压锁钩32,以解除锁钩32与锁槽12的卡合。这时,盖主体2和连杆体3在第二轴31和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这两处连接,而连杆体3与开口形成体1只由第一轴30连接。因此,这时在盖主体2和连杆体3不分离的状态下,上述盖主体2能够以第一轴30为中心转动/打开。(以下,该状态称为第一轴侧转动状态。) 
上述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在中间位置时,在锁钩32和锁槽12的卡合未解除的状态下,卡合端201与连杆体3的卡合孔34卡合。这时,盖主体2和连杆体3在第二轴31和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这两处连接,而连杆体3与开口形成体1在第一轴30和锁钩32及锁槽12这两处连接。因此,这时盖主体2既不能以第一轴30为中心也不能以第二轴31为中心转动/打开,维持由盖主体2封住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的封闭状态。(以下,该状态称为不能转动状态。) 
上述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在后退位置上时,在锁钩32和锁槽12的卡合未解除的状态下,卡合端201不与连杆体3的卡合孔34卡合。这时,盖主体2和连杆体3只由第二轴31连接,而连杆体3与开口形成体1在第一轴30和锁钩32及锁槽12这两处连接。因此,这时在连杆体3和开口形成体1不分离的状态下,上述盖主体2能够以第二轴31为中心转动/打开。(以下,该状态称为第二轴侧转动状态。) 
从打开状态进行关闭操作的盖主体2,在第一轴侧转动状态时,通过锁钩32与开口形成体1的锁槽12再次卡合,或在第二轴侧转动状态时,通过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与开口形成体1侧留下的连杆体3的卡合孔34再次卡合,能够再次稳定维持封闭开口10的状态。 
使用符号易理解地表示上述关系如下。(以下,符号+表示该符号左右的部 件在两处连接后一体化,符号/表示该符号左右的部件只在一处连接。) 
[第一轴侧转动状态]→盖主体2+连杆体3/开口形成体1 
[不能转动状态]→盖主体2+连杆体3+开口形成体1 
[第二轴侧转动状态]→盖主体2/连杆体3+开口形成体1 
连杆体3的第一轴30为其一端侧,连杆体3的第二轴31为其另一端侧,所以第一轴侧转动状态下盖主体2以第二轴31侧为自由端打开。在第二周侧转动状态下,盖主体2以第一轴30侧为自由端打开。即,盖主体2为双开。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盖主体2为双把持。即,连杆体3由第一连杆体3a和第二连杆体3b构成,通过这2个连杆体3a、3b,盖主体2组装在开口形成体1上。图示例中,具有大致长方形轮廓的开口10中的宽度侧的开口边缘部的一侧上设置有沿此开口边缘部具有长度的第一连杆体3a,且在此宽度侧的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沿此开口边缘部具有长度的第二连杆体3b。 
上述盖主体2的一端侧Fs(图示例中为上述开口中宽度侧的开口边缘部的一侧上的盖主体2的端部)中,通过第一连杆体3a,盖主体2组装在开口形成体1上, 
并且,盖主体2的另一端侧Ss(图示例中为上述开口中宽度侧的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上的盖主体2的端部)中,通过第二连杆体3b,盖主体2组装在开口形成体1上。 
第二连杆体3b的第二轴31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3a的第一轴30的假想的直线x上, 
第二连杆体3b的第一轴30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3a的第二轴31的假想的直线x上。 
切换部件20具有与第一连杆体3a对应的第一卡合端201a和与第二连杆体3b对应的第二卡合端201b, 
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二卡合端201b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切换部件20的第二卡合端201b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一卡合端201a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盖主体2的一端侧 Fs为上述第一轴侧转动状态。与之相对,盖主体2的另一端侧Ss为上述第二轴侧转动状态。这里,第二连杆体3b的第二轴31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3a的第一轴30的假想的直线x上,所以能够转动/打开盖主体2。(图6) 
切换部件20的第二卡合端201b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盖主体2的另一端侧Ss为上述第一轴侧转动状态。与之相对,盖主体2的一端侧Fs为上述第二轴侧转动状态。这里,第二连杆体3b的第一轴30的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3a的第二轴31的假想的直线x上,所以能够将与前者情况相反的一侧作为自由端,转动/打开盖主体2。(图11) 
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和第二卡合端201b都不在前进位置上时,第一卡合端201a和第二卡合端201b都在中间位置上。这时,盖主体2的一端侧Fs及另一端侧Ss都是上述不能转动状态,所以能够维持由盖主体2封住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的状态。(图1) 
这样,盖主体2为双把持时,尤其能够稳定进行盖主体2的转动/打开。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卷装在第一连杆体3a的第二轴31和第二连杆体3b的第二轴31上的扭簧352向以该第二轴31为中心打开转动的方向始终对盖主体2产生作用力。(图2中省大致了上述扭簧35。)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该弹簧35转动/打开盖主体2。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能由上述弹簧35从任一方向转动/打开盖主体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盖主体2中第二轴31的侧端具有与以该第二轴31为中心转动的连杆体3所具有的齿轮361咬合的小齿轮212,并且具有制动该小齿轮212转动的制动装置21。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缓慢进行由盖主体2的上述弹簧35进行的转动/打开,从而能够使盖装置或使用盖装置的物品、机器、用具等具有高级感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切换部件20能够沿假想的直线x方向移动,并且在垂直于该假想的直线x的方向上,具有设置在盖主体2上的、该切换部件20的操作体23,该操作体23在垂直于该假想的直线的方向上能够向两侧中的任一方向移动,在操作体23的基准位置上,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都在中间位置上,并且盖主体2上具有该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上移动时、将该操作体23推回到基准位置上的复归装置24。
具体来说,操作体23与切换部件20连接,使得若将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移动到一侧,则将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移动到前进位置,若将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移动到另一侧,则将切换部件20的第二卡合端201b移动到前进位置。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从要打开盖主体2的一侧推入操作体23,就能够以这一侧为自由端打开该盖主体2。由操作体23的操作打开盖主体2后,由复归装置24使操作体23回到基准位置上,因此,能够回到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都在中间位置的状态。另外,关闭打开的盖主体2时,将切换部件20暂时向与复归装置24的推回相反的方向移动后,在盖主体2的关闭位置中,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与第一连杆体3a及第二连杆体3b的卡合孔34再次卡合,从而能够稳定维持该关闭状态。 
将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移动到一侧时,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被移动到前进位置,且切换部件20的第二卡合端201b被移动到后退位置,所以盖主体2能够转动/打开,而将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移动到另一侧时,切换部件20的第二卡合端201b被移动到前进位置,且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被移动到后退位置,所以盖主体2能够将与前者侧相反的一侧作为自由端,转动/打开,特别是图示例中,由上述弹簧的作用力,盖主体2开始打开,但若由上述复归装置24停止操作体23的操作,则操作体23回到基准位置,切换部件20的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都回到中间位置上。只要盖主体2打开,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中任一方就与连杆体3卡合,关闭盖主体2时,中间位置上的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中另一方碰到锁钩32与锁槽12卡合、留在开口形成体1侧的连杆体3的卡合孔34附近的连杆体3的外面,顶着复归装置24的推回,被暂时移动到后退位置上。(这时,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的一方被移动到前进位置。)然后,该第一卡合端201a及第二卡合端201b的另一方,在进入卡合孔34的位置上由上述推回,再次回到中间位置上,与该卡合孔34卡合。由此,再次成为盖主体2稳定地封住开口10的状态。 
图示例中,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是由具有宽度和长度的大致长方形轮廓构成,与之相对,盖主体2也是具有宽度和长度的大致长方形板状。图中, 符号29是盖主体2的外盖。 
盖主体2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跨越盖主体2宽度且在盖主体2的下面开放的连杆体3的容纳凹部25。 
在盖主体2的由上述外盖29封住的上面侧上,沿其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上分别形成跨越上述容纳凹部25间的竖壁26,由形成容纳凹部25的侧壁251和该竖壁26的内面,盖主体2形成上面开口的箱状。与此盖主体2内侧相对的容纳凹部25的侧壁251的大致中央上,形成贯穿该侧壁251的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的贯穿部252。图中,符号27表示贯穿该贯穿部252的切换部件20的按压部件。(图2、图3、图7、图8、图12、图13中,上述按压部件27只在盖主体2的一端侧Fs上表示。) 
盖主体2的4个角中,1条对角线上的2个角上分别形成有在盖主体2上面开放的大致正方形的组装凹部28。此角上形成容纳凹部25的内外的侧壁251和与该侧壁251平行的组装凹部28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二轴31的固定孔281,第二轴31穿过各固定孔281,以使轴线沿着盖主体2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该主体2上。此例中,连杆体3的另一端侧上,在容纳凹部25中形成有与该固定孔281连通的轴孔311。此例中,将第二轴31容纳在内侧、位于上述组装凹部28内的轴套体36的一端固定在连杆体3的轴孔311周边部上。该轴套体36的外侧卷装了扭簧35。由该扭簧35,连杆体3被始终施加从盖主体2的容纳凹部25拔出的方向上的作用力。组装凹部28内安装了制动装置21,由筒状主体211和在该筒状主体211的筒一端上能够以该筒状主体211的筒轴为旋转中心旋转地支持在该筒状主体211上的小齿轮212构成,使小齿轮212的旋转轴与第二轴31平行设置。上述制动装置21的筒状主体211内封入有硅油等粘性流体,筒状主体211内的小齿轮212的一部分,在该小齿轮212旋转时,受到封入的粘性流体的阻力。轴套体36的另一端上形成有与上述小齿轮212始终咬合的齿轮361。由此,此例中,盖主体2的任一侧的打开都由上述弹簧35实现,由此能够适当制动从任一侧的打开。 
在盖主体2的内部,在其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靠近其一端侧Fs的位置上,以能够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有具有跨越盖主体2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操作体23。一对竖壁26上分别形成使该操作体23端部上形成的按钮部231 向外部露出的窗口261,由通过该窗口261的按钮部231的推入操作,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上推入。操作体23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上,形成与该操作体23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凸轮沟槽232。在操作体23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上,其里面上,形成被推压部233,由以相同角度与操作体23长度方向交叉且在操作体23中央直角相交的左右倾斜面233a、233a构成。该左右倾斜面233a、233a朝向盖主体2的另一端侧Ss。盖主体2内部,相对该被推压部233,设置了由弹簧242从盖主体2另一端侧Ss始终推压的、作为复归装置24的推压体241,其能够沿盖主体2长度方向移动。该推压体241具有沿着由被推压部233的左右倾斜面233a、233a形成的直角等边三角形的内部形状的顶端243形状,由此,在没有上述推入操作时,操作体23位于将该推压体241的顶端243容纳在被推压部233的左右倾斜面233a、233a相接的内角233b的位置上。(图2/操作体23的基准位置) 
切换部件20,在图示例中,形成为棒状,长度是其端部能够分别进入形成在一侧容纳凹部25上的上述贯穿部252和形成在另一侧容纳凹部25上的上述贯穿部252。此端部作为上述卡合端201发挥作用。该切换部件20中的位于上述操作体23的上面的部位,形成有进入上述凸轮沟槽232内、被其引导的突起202。操作体23在基准位置上时,该突起202在凸轮沟槽232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上。(图2)操作体23被从基准位置向图2中的右侧推入时,切换部件20移动到该图中的下侧,在该下侧的连杆体3所具有的锁钩32中,夹着其转动轴324、作为与锁钩端321相反的一侧的上端部323被推向解除与锁槽12的卡合的方向,(图7、图8)操作体23从基准位置向图2中的左侧推入时,切换部件20移动到该图中的上侧,该上侧的连杆体3所具有的锁钩32中,夹着其转动轴324、作为与锁钩端321相反的一侧的上端部323被推向解除与锁槽12的卡合的方向。(图12、图13) 
切换部件20的两个卡合端201、201,在操作体23位于基准位置时,从贯穿部252稍微进入容纳凹部25内的连杆体3的卡合孔34内。(图3)卡合端201的下侧为倾斜面203,向越靠近该卡合端201末端、该卡合端201越细的方向倾斜。 
连杆体3的另一端具有上述第二轴31的轴孔311,且一端具有第一轴30 的轴孔301,并且,形成为棒状,其粗细为在上述盖主体2关闭的状态下完全容纳到上述容纳凹部25内。 
图示例中,除了上述另一端侧,连杆体3的其他部位为中空体,具有在盖关闭状态下位于上侧的上壁37a和位于下侧的下壁37b及横跨两者之间的内侧壁37c(与另一侧的连杆体3相对的一侧的侧壁)和外侧壁37d。 
连杆体3的一端侧的下壁37b被切去,在通过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中的4个角的2条对角线中的1条对角线上的角外侧的、从开口宽度侧的边缘部的侧面向上方突出设置的托架部13,通过该切口部38容纳在连杆体3内。连杆体3的一端侧的内侧壁37c及外侧壁37d和托架部13上形成有第一轴30的轴孔301、131,第一轴30通过这些轴孔301、131,由此,连杆体3的一端侧可转动地组装在开口形成体1上。 
连杆体3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上,贯穿其内侧壁37c的状态设置有上述卡合孔34。该卡合孔34的上孔边缘与上壁37a之间形成越靠近该上壁37a越高的倾斜导向面341。从打开盖主体2的状态进行关闭操作时,解除了与连杆体3的卡合的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由基准位置上的操作体23,位于中间位置上,所以其卡合端201的倾斜面203与上述倾斜导向面341接触后稍微后退,由此,允许盖主体2向关闭位置移动。盖主体2的关闭位置上,由复归装置24的推回,切换部件20的此卡合端201再次回到中间位置上,进入连杆体3的卡合孔34后卡合。 
锁槽12,在图示例中,在开口形成体1的开口10宽度侧边缘部的侧面的大致中间位置上,由构成该开口形成体1的上面部14上形成的贯穿孔121构成。 
锁钩32具有锁钩端321,在连杆体3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上,从以贯穿状态形成在该连杆体3的下壁37b上的窗口39中突出,还具有在连杆体3内部、位于卡合孔34前方的上端部323,并且,在该锁钩端321与上端部323之间,利用形成在两侧部上的轴突起325,以转动轴324沿着锁钩32长度方向的方向,被该锁钩32可转动地支持。锁钩端321由向连杆体3外壁侧突出的爪部322构成。轴突起325的一侧上卷装了扭簧331,由该弹簧331,锁钩32在盖主体2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使锁钩端321进入作为锁槽12的贯穿孔 121、爪体322与该贯穿孔121内侧的孔边缘部卡合的位置上。在关闭盖主体2的状态下,切换部件20的卡合端201被移动到前进位置后,该卡合端201从连杆体3的内侧壁37c侧推动锁钩32的上端部323,锁钩32向其锁钩端321与作为锁槽12的贯穿孔121的卡合解除的方向转动。由此,在上述连杆体3容纳在盖主体2的容纳凹部25内的状态下,在该侧以第一轴30为中心打开盖主体2。(与该连杆体3相反的一侧的连杆体3以锁钩32与锁槽12卡合的状态留在开口形成体1上。)切换部件20的操作,即操作体23的操作停止时,卡合端201回到中间位置,所以与盖主体2一起升起的连杆体3中的锁钩32的锁钩端321,由弹簧331回到原来的位置。关闭盖主体2时,该锁钩端321接触作为锁槽12的贯穿孔121的孔边缘部,顶着弹簧331的作用力,稍微转动后进入该贯穿孔121,在进入位置上再次回到原来位置,如上述,与该贯穿孔121卡合。 
这里引用了2006年3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069875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双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盖主体和连杆体,
该连杆体,一端侧由第一轴轴支持在被盖主体封住开口的开口形成体上,且另一端侧由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轴支持在盖主体上,具有与开口形成体所具有的锁槽对应的锁钩,并且具有作用力装置,产生使该锁钩始终在其锁钩端卡合在锁槽的位置上的作用力,
盖主体具备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具备卡合端,该卡合端能够进入在连杆体两端之间且形成在该连杆体上的卡合孔,并且使上述卡合端能够移动地分别定位在通过该卡合孔进入连杆体最里面的前进位置、从该卡合孔拔出的后退位置、以及两位置间的中间位置,
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前进位置时,该卡合端沿与上述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推压锁钩,从而解除锁钩与锁槽的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杆体由第一连杆体和第二连杆体构成,
在盖主体的一端侧,盖主体通过第一连杆体组装在开口形成体上,
在盖主体的另一端侧,盖主体通过第二连杆体组装在开口形成体上,并且
第二连杆体的第二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一轴的假想的直线上,
第二连杆体的第一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二轴的假想的直线上,
切换部件具有与第一连杆体对应的第一卡合端和与第二连杆体对应的第二卡合端,
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切换部件的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切换部件能够沿假想的直线方向移动,并且具有设置在盖主体上的、该切换部件的操作体,该操作体在垂直于该假想的直线的方向上能够向两侧中的任一方向移动,
在操作体的基准位置上,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及第二卡合端都在中间位置上,并且
盖主体上具有该操作体从基准位置上移动时、将该操作体推回到基准位置上的复归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卷装在连杆体的第二轴上的扭簧沿以该第二轴为中心打开转动的方向始终对盖主体产生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主体的第二轴的旁侧具有与以该第二轴为中心转动的连杆体侧所具有的齿轮咬合的小齿轮,并且具有制动该小齿轮转动的制动装置。
6.一种中心操纵箱,以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装置中的盖主体为盖,且以开口形成体为箱,并且,将通过上述第一连杆体的第一轴及第二连杆体的第二轴的假想的直线设在汽车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
CN2007800086000A 2006-03-14 2007-01-31 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 Active CN101400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9875/2006 2006-03-14
JP2006069875A JP4772541B2 (ja) 2006-03-14 2006-03-14 両開きリッド装置及び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PCT/JP2007/051630 WO2007105383A1 (ja) 2006-03-14 2007-01-31 両開きリッド装置及び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0870A CN101400870A (zh) 2009-04-01
CN101400870B true CN101400870B (zh) 2012-09-26

Family

ID=3850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86000A Active CN101400870B (zh) 2006-03-14 2007-01-31 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00453B2 (zh)
EP (1) EP2006478B1 (zh)
JP (1) JP4772541B2 (zh)
KR (1) KR101254841B1 (zh)
CN (1) CN101400870B (zh)
WO (1) WO20071053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1499B1 (en) * 2006-10-20 2017-01-24 Omni Containment Systems, Llc Hinge assembly for supporting a fan on a roof
US7810862B2 (en) * 2007-02-14 2010-10-12 89908, Inc. Dual access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JP5108441B2 (ja) * 2007-10-05 2012-12-2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ッド開閉機構
DE102008019867B4 (de) * 2008-04-16 2012-12-20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Staufach
JP5197313B2 (ja) * 2008-11-14 2013-05-15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5369998B2 (ja) * 2009-03-30 2013-12-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収納ボックス
JP5450721B2 (ja) * 2012-06-20 2014-03-2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ッド開閉機構
WO2013190561A1 (en) * 2012-06-20 2013-12-27 Faurecia Interior Systems India Pvt. Ltd. Storage device arranged to be opened in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JP5335119B2 (ja) * 2012-06-20 2013-11-0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ッド開閉機構
US20140090634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Fan Li Reduce impact by barbecue smoke
CN103144578B (zh) * 2013-02-28 2015-05-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杂物盒和具有该杂物盒的车辆
US9302628B2 (en) * 2013-04-02 2016-04-05 Lund Motion Products, Inc. Dual access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US9470027B2 (en) * 2013-04-24 2016-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US9140044B2 (en) * 2013-06-07 2015-09-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opening armrest assembly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104590070B (zh) * 2013-10-30 2017-01-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多向开启扶手和车辆
DE102013019389A1 (de) * 2013-11-18 2015-05-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Verschließbare Vorrichtung zur Aufbewahrung von Gegenständen in einem Fahrzeug
JP5913391B2 (ja) * 2014-01-17 2016-04-27 株式会社ジャムコ 航空機の乗客用シートの収納ユニット
JP6406183B2 (ja) * 2015-09-04 2018-10-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ッド用ロック装置
US9707899B2 (en) * 2015-10-05 2017-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sole lid integrated dual pawl latching package
US10099824B2 (en) 2016-03-18 2018-10-16 Toyoda Gosei Co., Ltd. Lid mechanism
JP2018012454A (ja) 2016-07-22 2018-01-25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ドア両開き構造
JP6593654B2 (ja) * 2016-09-28 2019-10-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リッド機構
US10486568B2 (en) * 2017-06-14 2019-11-26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ies including an armrest with an armrest lid and a hinge arrangement
JP2019048550A (ja) 2017-09-08 2019-03-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両開き収納装置
JP6850991B2 (ja) * 2017-10-17 2021-03-3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リッド構造
JP6996479B2 (ja) 2018-11-20 2022-01-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両開き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CN111252002B (zh) * 2018-11-30 2021-12-21 诺博汽车零部件(平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251959B (zh) * 2018-11-30 2022-03-22 诺博汽车零部件(平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252001B (zh) * 2018-11-30 2021-12-17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670987B (zh) * 2019-06-27 2020-08-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开合装置、扶手箱及车辆
US11913615B2 (en) 2020-01-22 2024-02-27 Nifco Inc. LED lighting device
JP7240342B2 (ja) 2020-02-04 2023-03-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リッド装置、及び、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CN112550160B (zh) * 2020-12-17 2022-05-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储物盒门盖及储物盒
CN113602201B (zh) * 2021-08-30 2023-02-14 宁波井上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取物的新型中央通道电动翻转扶手
CN114987344A (zh) * 2022-06-07 2022-09-02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内部部件
DE102022123204B4 (de) * 2022-09-12 2024-03-21 Lisa Dräxlmaier GmbH Klappeinheit für eine Klapp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lappeinrichtung
KR102614115B1 (ko) 2023-09-13 2023-12-15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콘솔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103U (zh) * 1989-05-06 1989-11-22 陈宝奇 左右开门机构
CN2061676U (zh) * 1989-09-11 1990-09-05 安立成 电冰箱箱门双向开关装置
EP0490468A1 (en) * 1990-12-14 1992-06-17 Kato Hatsujo Kaisha Ltd. Releasable double-hinge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console box
US6142333A (en) * 1996-05-31 2000-11-07 Piolax Inc. Bi-directional lid open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74458A (fr) 1953-04-10 1954-10-06 élément pivotant de fermeture susceptible de s'ouvrir à volonté à droite ou à gauche
US3321100A (en) * 1965-04-02 1967-05-23 Gen Electric Reversible opening door
JPS55117568U (zh) * 1979-02-13 1980-08-19
JPS55117568A (en) 1979-03-01 1980-09-09 Dengensha Mfg Co Ltd Magnetic rotating arc welding method
JPS5835766A (ja) 1981-08-21 1983-03-02 Sony Corp Dadプレ−ヤ
JPS595460A (ja) 1982-07-02 1984-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円盤再生装置
JPS62141875A (ja) 1985-12-16 1987-06-25 Fujitsu Ltd 復号誤り伝播防止方式
JPS62141875U (zh) * 1986-02-28 1987-09-07
JP2789223B2 (ja) * 1989-06-05 1998-08-20 株式会社ニフコ 蓋体の開閉装置
US5210306A (en) 1989-08-08 1993-05-11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omoted amines catalysis
JP2867513B2 (ja) 1989-12-18 1999-03-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3052153B2 (ja) 1991-01-10 2000-06-1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自動車の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用等の両開き開閉装置
JP3052152B2 (ja) * 1991-01-16 2000-06-1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自動車の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用等の両開き開閉装置
EP0562244B1 (en) * 1992-03-25 1997-07-16 Kato Hatsujo Kaisha Ltd. Lid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JP2664618B2 (ja) 1993-06-28 1997-10-15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物入れ装置
JP2006069875A (ja) 2004-09-06 2006-03-16 Nitto Denko Corp 水素ガス発生装置及び水素ガス発生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103U (zh) * 1989-05-06 1989-11-22 陈宝奇 左右开门机构
CN2061676U (zh) * 1989-09-11 1990-09-05 安立成 电冰箱箱门双向开关装置
EP0490468A1 (en) * 1990-12-14 1992-06-17 Kato Hatsujo Kaisha Ltd. Releasable double-hinge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console box
US6142333A (en) * 1996-05-31 2000-11-07 Piolax Inc. Bi-directional lid open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189249A 1991.08.19
JP平3-7636A 1991.01.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6478B1 (en) 2015-08-19
US20090200825A1 (en) 2009-08-13
JP2007245838A (ja) 2007-09-27
WO2007105383A1 (ja) 2007-09-20
KR101254841B1 (ko) 2013-04-15
EP2006478A2 (en) 2008-12-24
KR20080104300A (ko) 2008-12-02
EP2006478A4 (en) 2009-05-06
CN101400870A (zh) 2009-04-01
EP2006478A9 (en) 2009-07-08
US8100453B2 (en) 2012-01-24
JP4772541B2 (ja)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0870B (zh) 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
CN100545049C (zh) 容器
US5873476A (en) Cap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CN109703472B (zh) 双开存储装置
EP2030821B1 (fr) Ouvran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JP4527188B1 (ja) 車両玩具
CN206781644U (zh) 一种对开式汽车中央扶手总成
KR101176345B1 (ko) 차량용 글로브박스 개폐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글로브박스 조립체
KR20200030140A (ko) 연료필러도어의 개폐장치
CN101871716B (zh) 用于冰箱的开门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
KR101652772B1 (ko) 차량용 암레스트 힌지구조
CN205202782U (zh) 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机构
KR20210073116A (ko) 플러쉬 글라스장치
KR20090082824A (ko) 글로브 박스의 록킹장치
CN103452391B (zh) 汽车滑门多锁体传动机构
KR101093430B1 (ko) 회동체의 로크구조, 및 수납장치
JP2006076344A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KR100826577B1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의 개폐장치
KR20040035927A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 박스 잠금장치
JP2001328480A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3276492A (ja) 格納式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H0727665Y2 (ja) 電気・電子製品のコントロール部ドア用油圧ダンパ装置
JPH0643409Y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KR100192277B1 (ko) 클러치 조작장치
KR200151109Y1 (ko) 자동차의 퓨얼필러도어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