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9790B -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9790B
CN101379790B CN2007800047951A CN200780004795A CN101379790B CN 101379790 B CN101379790 B CN 101379790B CN 2007800047951 A CN2007800047951 A CN 2007800047951A CN 200780004795 A CN200780004795 A CN 200780004795A CN 101379790 B CN101379790 B CN 101379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pilot tone
data
pilot signal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47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9790A (zh
Inventor
尹宁佑
金学成
金奉会
安俊基
徐东延
李正薰
金沂濬
伊硕铉
金银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3087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2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79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9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9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9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2Reduction thereof by selection of pilot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来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包括:将来自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传送到基站,从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传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通过码分多路复用而被多路复用,并且从特定用户设备传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具有不同的传输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因为许多UE可传送CQ导频,因此可执行准确的信道估计并且由此可提高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载波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多载波的通信系统的示例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和DFT扩展OFDM(DFT-S-OFDM)系统。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高传输率的数据流划分成具有低传输率的多个数据流并且利用多个载波来同时传送该数据流。将多个载波中的每一个称为子载波。因为在OFDM系统的多个载波之间存在正交性,所以即使各个频率分量彼此重叠,接收器也可对该载波的频率分量进行检测。通过串并转换器将具有高传输率的数据流转换成具有低传输率的多个数据流,将所转换的数据流乘以每个子载波,并且将各个数据流彼此相加,由此将最终的数据流传送到接收器。
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利用多个子载波可对串并转换器所产生的多个并行数据流进行传送。利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可有效地实现IDFT。
因为具有低传输率的子载波的符号持续时间增大了,因此通过多路径延迟扩展所产生的时域相关信号频散降低了。同时,可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比信道的延迟扩展长的保护间隔以降低符号间干扰。而且,如果将OFDM信号的一部分拷贝到保护间隔中并且此后使其排列在该符号的开始部分上,那么使OFDM符号循环地延伸以对其保护。
下面对DFT-S-OFDM系统(或者单载波-FDMA(SC-FDMA))进行描述。SC-FDMA系统主要应用于上行链路,并且在生成OFDM信号之前在频域中利用DFT矩阵来应用扩展,并且根据相关技术对OFDM系统中的扩展结果进行调制。
图1是示出了DFT-S-OFDM传送器的示例的示意性图示。如图1所示,通过串并转换器110将输入数据符号转换成并行信号,并且此后将其输入到DFT扩展模块120。
在传送它之前,SC-FDMA系统利用DFT矩阵来使数据符号′s′频散。这可通过等式1来表示。
[等式1]
x = F N b × N b S
在该等式1中,是大小为Nb的DFT矩阵,该矩阵用于使数据符号′s′频散。通过恒定子载波分配模式来对矢量′x′执行子载波映射,其中矢量′x′是通过使数据符号频散而获得的。通过IDFT模块将所映射的矢量转换成时域信号,以获得要传送到接收器的信号。
可由以下等式2来表示要传送到接收器的信号。
[等式2]
y = F N × N - 1 x
在等式1和等式2中,N表示用于传送OFDM信号的子载波的数目,Nb表示随机用户的子载波的数目,F表示DFT矩阵,′s′表示数据符号矢量,′x′表示在频域中频散的数据的矢量,并且′y′表示在时域中所传送的OFDM符号矢量。
在等式2中,FN×N -1是具有大小为N的DFT矩阵,该DFT矩阵用于将频域的信号转换成时域的信号。对如上所产生的信号′y′周期性地加以前缀并且此后对其传送。将用于产生如上的传输信号并且将所产生的传输信号传送到接收器的方法称为SC-FDMA方法。可为特定目的而不同地控制DFT矩阵的大小。
在下文中,下面对作为多址系统的示例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进行描述。OFDMA系统通过向使用多个正交子载波的调制系统中的每个用户提供可用子载波的一部分来实现多路存取。OFDMA系统向每个用户提供诸如子载波的频率资源,其中独立地向多个用户提供每个频率资源,以便不会引起任何重叠。
导频传输是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传输所必须需要的之一。根据使用目的可将导频信号分成两类。两类中的一个与用于对信道质量进行测量以执行用户设备(UE)调度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的信道质量(CQ)导频相对应。两类中的另一个与用于在数据传输期间进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调制的导频相对应。在频域中在预定时间对CQ导频进行传送。基站(节点B)通过使用CQ导频来识别UE的信道状态,并且基于所给调度模式利用信道状态信息来执行UE调度。因此,在频域中在限定时间对节点B进行上行链路调度需要多个正交信道,以便单元之内的多个UE传送CQ导频。作为产生用于对CQ导频进行传输的正交信道的方法,可考虑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码分多路复用(CDM)、或者其组合的多路复用。
同时,用于在数据传输期间进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的导频是当在特定频域中在特定时间调度UE并且传送数据时在特定频域中所传送的数据导频。
例如,在作为移动通信的标准之一的3GPP LTE中,作为传输的基本单位的子帧包括用于导频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导频传输块。因为导频所要传送到的块小于或者等于数据所要传送到的块,因此将用于导频传输的块称为短块(SB)。同时,如果一个子帧具有两个短块,那么将该短块分别称为SB1和SB2。
为了对频域进行调度或者对子帧或其等量单位进行高速调度和AMC,需要正交信道以便更多UE传送导频。因此,需要用于利用有限频率和时间资源来对来自可能最多的UE的导频进行传送的方法。
例如,在通过时分多路复用而在一个子帧之内简单地形成了正交信道的情况下,峰均功率比(PAPR)增大了,从而降低了上行链路中的SC-FDMA的优点。而且,即使通过频分多路复用形成了正交信道以提供许多UE,但是由于有限的频率资源而使可用UE的数目受到限制。
在通过码分多路复用形成了正交信道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这样的许多正交码可将许多正交码分配给许多UE。然而,应降低传输功率,并且如果UE的时间延迟大于某个时段,那么代码之间的正交性被消除并且会引起与另一UE的干扰。
同时,因为传送数据的UE将向基站传送用于信道估计和数据调制的导频,所以需要用于对来自多个UE的不同类型的导频进行适当地多路复用并对它们进行传送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一种基本上消除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用于对多载波系统的导频进行传送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多载波系统的导频进行传送的方法,其中对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且此后对其传送以有效地执行通信。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后面的描述中得到部分阐述,部分地将在随后的考察中变得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到。本发明的目的及其他优点可通过在书面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以及所附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并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及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所具体体现并广泛描述的,一种用于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来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包括:将来自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传送到基站,从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传送而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通过码分多路复用而被多路复用,并且从特定用户设备传送而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具有不同的传输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来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包括:将来自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传送到基站,从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传送而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通过频分多路复用而被多路复用,并且通过频分多路复用的频率轴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具有不同的排列间隔;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来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包括:将来自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传送到基站,从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传送而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通过频分多路复用而被多路复用并且通过每个频率之内的分配码而被多路复用;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来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包括:将来自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传送到基站,从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传送而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频是利用时段以及基于某个时段的偏移而被传送的;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来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包括:利用包含在一个子帧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将来自两个或更多用户设备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传送到基站;如果所述两个或更多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之内对所述第一导频进行传送,则根据该导频的传输时间点来分配用于传送导频的无线电资源;以及利用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根据所述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将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DFT-S-OFDM接收器的示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视图。
图2是用于对利用码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图3A至3D是用于对利用频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图4A和图4B是用于对利用码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组合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对利用时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对子帧级时分多路复用系统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对当UE在一个子帧之内同时传送数据和CQ导频时传送第二导频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图8是用于对下述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所述方法用于在数据传输期间应传送第二导频并且UE按照时分复用来传送CQ导频的情况下当UE在它不传送CQ导频的时段传送数据时传送用于信道估计的第二导频。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关于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明显。在下文中,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示例。
本发明可应用于例如OFDM系统、DFT-S-OFDM系统以及OFDMA系统的利用多个载波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多个载波优选地具有相互正交性。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多个子载波来传送信号的系统的上行链路以多路复用模式来传送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应当利用导频所要传送到的块之内的相互正交性来对几个UE的导频信号进行传送。允许UE的导频信号具有正交性的多路复用模式的示例包括码分多路复用模式、频分多路复用模式、时分多路复用模式、以及上述三个模式的组合的多路复用模式。
下面将对用于对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系统的示例进行描述。下面将描述的示例与一个子帧包括用于导频传输的两个短块(SB)(即SB1和SB2)的情况相关。而且,这些示例可应用于一个子帧包括用于导频传输的单个长块(LB)的情况。
根据用于对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系统的第一示例,将CQ导频信号传送到SB1,并且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2。根据用于对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系统的第二示例,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并且将CQ导频信号传送到SB2。根据用于对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系统的第三示例,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并且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一起传送到SB2。根据用于对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系统的第四示例,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一起传送到SB1,并且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2。根据用于对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的系统的第五示例,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一起传送到SB1,并且还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信号传送到SB2。
根据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数据导频限于一个SB,并且对从多个UE传送的CQ导频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其传送到其他SB。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两个SB中的一个仅用于对CQ导频进行传输,因此许多UE可对CQ导频进行传送。
然而,在为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以在数据传输期间准确执行信道估计而所传送的数据导频对于两个SB中的仅仅一个而言是不足够的情况下,以与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相同的方式一个SB仅用于数据导频并且另一SB用于数据导频和CQ导频。在这种情况下,在快速变化的信道环境之下对SB1和SB2测量信道响应以执行内插,从而改善信道估计的性能。然而,因为可传送CQ导频的无线电资源降低了,因此传送CQ导频的UE数目降低了。同时,根据第五示例,因为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和SB2的一部分并且将CQ导频传送到SB1和SB2的另一部分,因此可有效地适合于快速变化的信道环境,同时防止可传送CQ导频的无线电资源降低。
图2是用于对利用码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参考图2,利用码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通过在时域或频域中向各个UE给予不同码来识别出各个UE之间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给予UE的码需要相互正交性,以便可识别出每个UE信号而不同UE之间没有干扰。
如果用于导频传输的对块中的导频进行传送的UE的数目增加了,则应降低传输功率,以降低系统负载所产生的相邻单元之间的干扰。换句话说,当传送导频的UE的数目增大时,对UE的CQ导频传输功率进行设置以使其变小。因为在某个时段将CQ导频传送到频域的UE的数目可能不同于用于在与CQ导频相同的时段将数据导频传送到与CQ导频相同的频域的UE的数目,因此对于相同UE,可以不同地设置CQ导频的传输功率以及数据导频的传输功率。此时,因为将数据导频传送到上行链路的UE的数目大于在同时将CQ导频传送到上行链路的UE的数目,因此优选地将CQ导频的传输功率设置为比数据导频的传输功率低。
即使所使用的码具有相互正交性,但是如果当太多UE同时传送导频时每个UE的传输功率太小、如果时间延迟太长、或者如果出现其他因素,则也可能不能保持码之间的正交性。因此,为了利用码分而获得导频信号的正交性,接收器应用干扰消除方法以便许多UE可同时传送导频。
图3A至图3D是用于对利用频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如图3所示,频分多路复用系统利用频率来识别出在时-频域中传送导频信号的UE。换句话说,不同的UE将导频信号传送到不同的子载波。
图3A是用于对分布式FDMA(D-FDMA)系统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图3B是用于对集中式(localized)FDMA(L-FDMA)系统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当在频率轴上传送导频时,用于识别不同UE的信号并且向UE分配频带的系统的示例包括图3A所示的D-FDMA系统以及图3B所示的L-FDMA系统。
如图3A所示,在D-FDMA型频分多路复用导频传输系统中,从一个UE传送的导频信号在用于传送导频的频带中以恒定间隔分布。因为以恒定间隔将一个UE的CQ导频传送到整个频带,因此可很容易地执行频率调度。
图3C和图3D是用于对在频分多路复用中的基于传送导频的UE的数目的频率间隔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如图3C和图3D所示,如果同时传送导频信号的UE的数目增加,则一个UE的导频信号的频率间隔增大了。换句话说,如图3A所示,当同时传送导频信号的UE的数目是2时,每个UE的导频信号在频率上以间隔2排列。然而,如图3B所示,当同时传送导频信号的UE的数目是4时,每个UE的导频信号在频率上以间隔4排列。
为了同时支持更多的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UE,使UE的导频信号的间隔变大。因此,因为同时传送CQ导频的UE的数目可以不同于同时传送数据导频的UE的数目,因此对于相同UE而言可在频域中彼此不同地设置CQ导频的排列间隔和数据导频的排列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同时将CQ导频传送到上行链路的UE的数目通常大于同时将数据导频传送到上行链路的UE的数目,因此可将CQ导频在频域中的排列间隔设置为大于数据导频的排列间隔。
如图3B所示,在L-FDMA型频分多路复用导频传输系统中,向一个UE分配某个块的频带以传送导频。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仅对局部波带的CQ导频进行传送,因此无法获得整个频带的信道特性。
图4A和图4B是用于对利用码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组合多路复用系统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如果码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组合多路复用系统用于传送导频信号,则更多的UE可同时传送导频信号。通常,如图4A和图4B所示,码被用在利用频率而从整个传输波带所划分的每个频域中,以使得许多UE可同时在一个频域中传送导频。
图5A和图5B是用于对利用时分多路复用来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
根据一般的时分多路复用,如图5A所示,UE在不同时间对来自一个短块SB2的CQ导频进行传送。同时,对于可扩展带宽而言,UE可以与图5B所示相同的方式来传送CQ导频,其中可扩展带宽是指通信实体可使用不同带宽。然而,如果许多UE在一个子帧之内利用时分多路复用来传送CQ导频,则会出现与PAPR有关的问题。
因此,优选地,对于多级子帧的单元而言UE在不同时间传送CQ导频。在下文中,将该方法称为子帧级TDM。在这种情况下,将子帧级TDM与码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以及码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组合多路复用结合在一起。
用于对于每个子帧传送CQ导频的方法可向节点B快速地通知信道特性的变化。然而,如果子帧的长度足够地小于信道变化,则不每个子帧传送CQ导频,而是它们的传输时段变长,由此可使更多的UE传送CQ导频。
子帧级TDM使可传送导频的UE的数目增大,并且允许每个UE不每个子帧传送导频信号而是对于每个给定时段传送导频信号。换句话说,所有UE接收用于对CQ导频信号进行传送的开始时间的偏移以及传输时段的信息,该传输时段的信息表示要通过发信号来对来自节点B的导频信号进行传送所需的子帧级。
图6A和图6B是用于对子帧级时分多路复用系统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图6A是用于对将CQ导频传送到SB2进行说明的示例。如图6A所示,当所有UE的传输时段是2个子帧时,一些UE具有0个子帧的传输偏移,并且另一UE具有1个子帧,将一个单元或区之内的UE分成用于将CQ导频传送到偶数子帧的UE以及用于将CQ导频传送到奇数子帧的UE。
用于传送来自特定子帧的导频的UE应通过在频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以及频分多路复用与码分多路复用的组合多路复用中在它们的子帧中形成正交信道来传送导频信号。此时,通过传输子帧时间来确定实际上从传输子帧分配给特定UE的资源。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子帧之内通过频分多路复用来对UE的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那么通过传输时间点来确定每个UE在其传输时间所使用的频率。因此,对于每个传输时间点而言一个UE可使用的频率资源可以相等或不同。如果对于每个传输时间点而言频率资源不同,那么可更准确地识别出整个频带的信息。
同时,如果通过码分多路复用来对UE的导频信号进行多路复用,那么也通过传输时间点来确定各个UE所使用的码或者码的相位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传输时间点而言每个UE的码相位偏移值可以相等或不同。可替代地,对于每个传输时间点而言各个UE所使用的码可以相等或不同。如果一个UE使用对于每个传输时间点而言具有不同码相位值的码或者不同码,则可使码之间的干扰随机化。
此外,由于有限的UE传输功率和若干因素,UE可通过将整个波带分成子带来传送导频信号,而无需在一个子帧或者其相应导频传输时间期间同时传送整个波带的导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提议了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向每个子带的UE独立地报告每个UE的CQ导频信号的传输偏移以及传输时段。此时,一个UE的不同子带可以具有相同的传输时段。
同时,在UE通过将整个波带分成多个子带来传送导频信号而无需在一个子帧或者其相应导频传输时间期间同时传送整个波带的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于向每个子带分配例如CAZAC码和HADAMARD码的不同正交码并且利用分配给每个子带的正交码来对来自每个UE的导频信号进行传送的方法。
图6B是用于对下述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所述方法用于在整个频带是10MHz的系统中通过将10MHz的整个波带分成两个5MHz的子带来对来自UE的导频信号进行传送。考虑到可扩展的带宽,可以5MHz传送导频信号的UE以及可以10MHz传送导频信号的UE共存于一个单元之内。此外,即使一个UE根据其功率和流量可支持10MHz,UE也可不以10MHz来传送导频信号。如图6B所示,导频信号的传输偏移以及传输时段根据通过导频信号的子帧级时分的每个子带而变。
10MHz的UE在一个子帧期间通过将整个波带分成5MHz的子带可对导频信号进行传送,而无需在一个子帧期间对10MHz的整个频带传送导频信号。此外,对于5MHz的两个波带,向10MHz的UE同等地给予时间偏移,以使得UE在相同的子帧期间可传送与10MHz相对应的CQ导频。按照这种方式,虽然每个UE独立地将CQ导频传送到每个子带,但是因为节点B可识别出10MHz的整个波带的信道信息,因此可执行每个子带级(在图6B的示例的情况下是5MHz)的频率调度以及整个波带(在图6B的示例的情况下是10MHz)的频率调度。
同时,在应对用于在数据传输期间进行信道估计的第二导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下面将对用于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进行描述。如上所述,导频的示例包括CQ导频和数据导频。当UE传送数据时,为了更准确的信道估计,UE可以附加地传送导频。
换句话说,在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并且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传送到SB2的方法以及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传送到SB1并且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2的方法中,将数据导频传送到一个短块并且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一起传送到SB2。
例如,在仅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并且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传送到SB2的方法中,假定将传送到SB1的数据导频称为第一导频并且将传送到SB2的数据导频称为第二导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UE对CQ导频进行传送,则可以用第二导频来替代CQ导频。可替代地,如果用于数据传输的UE不对CQ导频进行传送,则可以附加地传送第二数据导频。
同时,在UE在一个子帧之内对数据和CQ导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下面将描述传送导频信号的方法。如果UE在一个子帧之内对数据和CQ导频两者进行传送,则提议传送第二导频的方法。通过与CQ导频进行多路复用可以来传送第二导频。可替代地,UE可以使用CQ导频作为第二导频而无需传送第二导频。
图7A和图7B是用于对当UE在一个子帧之内同时传送数据和CQ导频时对第二导频进行传送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在UE将CQ导频传送到SB2并且将数据导频传送的SB1的情况下,将导频传送到SB1的UE是指对来自相应子帧的数据进行传送的UE。UE0对来自相应子帧的数据进行传送并且还对CQ导频进行传送。参考图7A,UE0不传送附加的第二导频并且使用CQ导频作为第二导频。参考图7B,UE0附加地传送第二导频。此时,将第二导频与CQ导频多路复用并且此后对其进行传送。
在一个SB中将第二导频与CQ导频多路复用并且对其进行传送的情况下,保留CQ导频信道之一并将其分配用于对第二导频进行传送。例如,图3D示出了4个CQ导频信道,其中4个CQ导频信道中的一个被保留用于第二导频并且使其与CQ导频多路复用。在应将数据导频和CQ导频分别传送到SB1和SB2的情况下,可以如上保留用于数据导频的资源。
通过诸如时分、频分、码分、或者它们的组合的各种方法而使第二导频与CQ导频多路复用来对第二导频进行传送。第二导频具有分配给其的小于第一导频的资源。即使在将CQ导频传送到SB1、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2、以及将CQ导频和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和SB2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用于使第二导频与CQ导频多路复用的方法。
图8是用于对下述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性视图,所述方法用于在数据传输期间应传送第二导频并且UE按照时分复用来传送CQ导频的情况下当UE在它不传送CQ导频的时段传送数据时传送用于信道估计的第二导频。
如上所述,在使用子帧级时分多路复用的情况下,UE不每个子帧传送CQ导频。此时,在UE在UE不传送CQ导频的子帧中传送数据的情况下,下面对用于传送第二导频的方法进行描述。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UE0在子帧1和2期间传送数据,并且仅在子帧1期间传送CQ导频。图8说明了将CQ导频传送到SB2并且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1的示例。建议了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传送CQ导频的子帧1期间使用CQ导频作为第二导频并且在不传送CQ导频的子帧2期间传送第二导频。此时,通过码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以及码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组合多路复用可以使第二导频与CQ导频多路复用。而且,即使在将CQ导频传送到SB1、将数据导频传送到SB2、或者将CQ导频和数据导频传送到SB1和SB2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该方法。在本发明中,因为许多UE可传送CQ导频,因此可执行准确的信道估计并且因此可提高通信效率。
虽然在这里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具有相同的意思,但是它们可用作不同的术语。例如,导频可被替换为参考信号或符号或者训练信号或符号。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其它特定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应认为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来看都是说明性的而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对所付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来确定的并且落入本发明等效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化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例如OFDM系统、DFT-S-OFDM系统、以及OFDMA系统的使用多载波来传送数据的系统。

Claims (2)

1.一种在利用两个或更多载波执行通信的系统中从用户设备向基站传送两种类型的导频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发送第一类型的导频信号,所述第一类型的导频信号是基于特定时间周期的时段和偏移而被传送的;
用户设备发送第二类型的导频信号,所述第二类型的导频信号是当在特定频域中在特定时间调度用户设备且传送数据时在特定频域中被传送的数据导频,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同一子帧利用多路复用方案来发送第一类型的导频信号和第二类型的导频信号;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类型的导频信号和第二类型的导频信号将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送到所述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导频信号被用于测量信道质量,所述第二类型的导频信号被用于数据解调。
CN2007800047951A 2006-02-07 2007-02-07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Active CN101379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8752.XA CN103812628B (zh) 2006-02-07 2007-02-07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7122606P 2006-02-07 2006-02-07
US60/771,226 2006-02-07
US78367506P 2006-03-16 2006-03-16
US60/783,675 2006-03-16
KR1020060047151A KR100913089B1 (ko) 2006-02-07 2006-05-25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파일럿 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2006-0047151 2006-05-25
KR1020060047151 2006-05-25
PCT/KR2007/000656 WO2007091833A2 (en) 2006-02-07 2007-02-07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ilot for multiple carrier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8752.XA Division CN103812628B (zh) 2006-02-07 2007-02-07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9790A CN101379790A (zh) 2009-03-04
CN101379790B true CN101379790B (zh) 2013-08-21

Family

ID=3860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8752.XA Active CN103812628B (zh) 2006-02-07 2007-02-07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CN2007800047951A Active CN101379790B (zh) 2006-02-07 2007-02-07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8752.XA Active CN103812628B (zh) 2006-02-07 2007-02-07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4) US9203569B2 (zh)
EP (1) EP1982490B1 (zh)
JP (1) JP5039713B2 (zh)
KR (1) KR100913089B1 (zh)
CN (2) CN103812628B (zh)
ES (1) ES2397406T3 (zh)
TW (1) TWI430605B (zh)
WO (1) WO200709183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13089B1 (ko) * 2006-02-07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파일럿 신호 전송 방법
WO2007122828A1 (ja) * 2006-04-25 2007-11-01 Nec Corporation パイロット信号伝送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7701919B2 (en) * 2006-05-01 2010-04-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assign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hereof
JP4932419B2 (ja) * 2006-06-19 2012-05-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WO2008023349A2 (en) * 2006-08-23 2008-02-28 Nokia Corporation Pilot design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uplink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system
US8259773B2 (en) * 2006-10-31 2012-09-0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nd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s
AU2006352302C1 (en) * 2006-12-22 2012-08-16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US7869532B2 (en) * 2007-09-04 2011-01-11 Motorola Mobility,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CN102685057B (zh) * 2007-09-12 2015-06-17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及方法、ofdm发送装置及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KR101413800B1 (ko) * 2007-09-21 2014-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37315B1 (ko) * 2008-01-16 2015-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사이즈의 사이클릭 프리픽스를수용하는 자원 블럭 설계 장치 및 방법
DK3073665T3 (en) * 2008-06-23 2018-08-13 Sun Patent Trust PROCEDURE FOR ARRANG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S
JP5068699B2 (ja) * 2008-06-23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KR101208189B1 (ko) * 2008-07-23 2012-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101513044B1 (ko) * 2008-08-05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apr을 줄이기 위한 무선 접속 방식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056068A2 (ko) 2008-11-14 2010-05-2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225920B1 (ko) 2008-11-14 2013-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17769B2 (en) 2009-01-26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decision pilo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1136519A2 (en) * 2010-04-28 2011-1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radio frame including multiple types of subframes and apparatus thereof
GB2480882B (en) * 2010-06-04 2016-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different efficiency modes in digital radio systems
CN102006262A (zh) * 2010-12-09 2011-04-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实现复用ofdm系统子模块间公共功能子函数的方法
WO2014089832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US10826663B2 (en) 2013-03-13 2020-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ilot signal
EP3148146B1 (en) * 2014-06-13 2019-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dul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signal
WO2016044877A1 (en) * 2014-09-22 2016-03-31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Linear equalization for use in low latency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01502193D0 (en) * 2015-02-10 2015-03-25 Univ Surrey Obta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404371B (zh) * 2016-05-20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00525B (zh) * 2016-09-05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导频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102265440B1 (ko) * 2020-04-22 2021-06-15 국방과학연구소 파일럿 신호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1444733B2 (en) 2020-07-29 2022-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ing supporting digital post-distortion (DPoD) techniques
CN115413009A (zh) * 2021-05-28 202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征参数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840A (zh) * 2000-01-28 2001-10-10 三星汤姆森Csf系统公司 测量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误码率的设备和方法
CN1620052A (zh) * 2003-11-19 2005-05-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6705B2 (ja) * 1998-04-16 2001-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3286247B2 (ja) * 1998-05-08 2002-05-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11355242A (ja) * 1998-06-11 1999-12-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装置及び復調装置
FI107487B (fi) 1999-03-08 2001-08-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atalähetyksen salausmenetelmä radiojärjestelmässä
DE60040137D1 (de) 1999-03-12 2008-10-16 Qualcomm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leistungszuteilung auf eine rückwärtsleistungssteuerung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US6606341B1 (en) 1999-03-22 2003-08-12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Common packet channel with firm handoff
JP3522619B2 (ja) * 2000-01-05 2004-04-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機
JP2001244878A (ja) * 2000-03-02 2001-09-07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3588040B2 (ja) 2000-07-26 2004-1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4193109B2 (ja) 2000-11-16 2008-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KR100790131B1 (ko) 2001-08-24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통신시스템에서 매체 접속 제어 계층 엔터티들 간의 시그널링 방법
JP3727283B2 (ja) * 2001-11-26 2005-1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KR100790114B1 (ko) 2002-03-16 2007-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 분할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파일럿반송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7426176B2 (en) * 2002-09-30 2008-09-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ower allocation and rate control in OFDMA systems
US8320301B2 (en)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7280467B2 (en) 2003-01-07 2007-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816450B2 (ja) * 2003-02-18 2006-08-30 Kddi株式会社 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KR100922980B1 (ko) 2003-05-02 2009-10-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177297B2 (en) * 2003-05-12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frequency hopping with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xed pilot in an OFDMA system
JP4367044B2 (ja) 2003-07-23 2009-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4546177B2 (ja) * 2003-07-28 2010-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160136B1 (ko) * 2003-08-12 2012-06-26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파일럿 심볼 전송 방법
KR100575959B1 (ko) 2003-09-02 200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변조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파일럿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29094B1 (ko) * 2003-09-20 2009-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515924B2 (en) 2003-10-30 2009-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module for operating independently of a remote terminal if an incoming pilot signal is not detected within a time period and enabling a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KR100566274B1 (ko) * 2003-11-20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방법
KR20050075553A (ko) * 2004-01-15 2005-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반송파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역방향 파일럿설계 방법
KR100640516B1 (ko) * 2004-02-27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 정보의전송방법 및 장치
KR100922948B1 (ko) 2004-03-11 2009-10-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파일럿설계 방법
JP4438482B2 (ja) 2004-04-05 2010-03-24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受信品質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50249127A1 (en) 2004-05-10 2005-11-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JP4762619B2 (ja) * 2004-07-14 2011-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37822B2 (en) * 2004-07-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US7418046B2 (en) 2004-07-22 2008-08-26 Qualcomm Inc. Pilot transmiss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ultiple transmitters
US20060188336A1 (en) * 2005-02-23 2006-08-24 Huber Donald G Adjustable support bracket for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s
US8730877B2 (en) * 2005-06-16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an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quasi-orthogonal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7903628B2 (en) 2005-08-22 2011-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pi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510820A (ja) 2005-09-27 2009-03-12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のためのパイロット構造
KR100913089B1 (ko) * 2006-02-07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파일럿 신호 전송 방법
US7860150B2 (en) * 2006-04-24 2010-12-2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improved uplink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840A (zh) * 2000-01-28 2001-10-10 三星汤姆森Csf系统公司 测量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误码率的设备和方法
CN1620052A (zh) * 2003-11-19 2005-05-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2490B1 (en) 2012-11-14
CN103812628A (zh) 2014-05-21
JP5039713B2 (ja) 2012-10-03
TWI430605B (zh) 2014-03-11
EP1982490A2 (en) 2008-10-22
KR20070080538A (ko) 2007-08-10
US20090052470A1 (en) 2009-02-26
KR100913089B1 (ko) 2009-08-21
ES2397406T3 (es) 2013-03-06
US7855947B2 (en) 2010-12-21
US20160056937A1 (en) 2016-02-25
US10270571B2 (en) 2019-04-23
EP1982490A4 (en) 2011-03-02
CN103812628B (zh) 2017-04-12
US9203569B2 (en) 2015-12-01
CN101379790A (zh) 2009-03-04
US9705651B2 (en) 2017-07-11
WO2007091833A2 (en) 2007-08-16
WO2007091833A3 (en) 2007-12-13
JP2009522917A (ja) 2009-06-11
US20170295003A1 (en) 2017-10-12
TW200742318A (en) 2007-11-01
US20090290653A1 (en) 200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9790B (zh) 用于传送多载波系统的导频的方法
CN10168241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1356755B (zh) 导频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17487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号和基准信号的复用方法
CN10161748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
CN101682485B (zh) 单载波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频率资源的划分
KR101350134B1 (ko) 기준신호 전송 방법
EP2183895B1 (en) Transmission of data using repetition coding with PAPR reduction
US20070183386A1 (en)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s and Multi-Use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llocation
CN101199149A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01433038A (zh)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分配
KR20080072500A (ko) 스케줄링용 기준신호의 전송 방법
CN101330321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05326A (zh)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1371547B (zh) 一种用于操作通信系统的方法和接收站
CN101174857A (zh) 通信系统中序列分配方法、序列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536445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方法
CN101627560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随机化小区间干扰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567765B (zh) Ofdma系统中导频传输和分配方法
KR101208524B1 (ko)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KR101285379B1 (ko)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부 반송파 배치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송신 장치
KR20080084536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187074B1 (ko) 통신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통한 신호 송신 방법
CN101199147A (zh) 一种上行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Name

Correct: Yin Shuoxuan

False: Yi Shuoxuan

Number: 34

Volume: 29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Name

Correct: Yin Shuoxuan

False: Yi Shuoxuan

Number: 34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9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NAME; FROM: YOON SEOKHYEON TO: YIN SHUOXUAN

RECT Rec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