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7367A -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 Google Patents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7367A
CN101367367A CNA2008102316662A CN200810231666A CN101367367A CN 101367367 A CN101367367 A CN 101367367A CN A2008102316662 A CNA2008102316662 A CN A2008102316662A CN 200810231666 A CN200810231666 A CN 200810231666A CN 101367367 A CN101367367 A CN 101367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as
gaholder
vehicle window
gas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316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运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2316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73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7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7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属于汽车在行驶中的安全保护装置,结构是车体7前安装毫米波雷达8和碰撞传感器9,汽车在行驶中当出现障碍物或车辆偏离道路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安全带自锁保护、后尾灯闪亮和自动刹车主动保护,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发动机护盖气囊3升起并将挡风玻璃遮盖,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同时打开,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3000毫秒,形成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对道路行人、车内乘员、驾驶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

Description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属于交通工具汽车在行驶中的主动与被动防撞保护装置中的毫米波雷达、充气式安全气囊、高压储气瓶、气体发生器。
二、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安全气囊有不足之处:它是由方向盘气囊、侧气囊、前排左右车窗气帘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共6个气囊和6个气体发生器组成;国家在汽车碰撞试验中规定车速为48-50km/h,使用模拟假人体重为70公斤(单人体重)左右,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0-80毫秒时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车速在45km/h以下和55km/h以上及驾驶员体重70公斤以下和70公斤以上气囊起不到保护作用,为了延长气囊打开后的工作时间,国外研制的最新技术二次双级起爆后的工作时间是80-125毫秒,而我国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80%以上的车速在60km/h以上;经实验表明,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装配的安全气囊采用的起爆药,气体发生器起爆后冲入气囊内是起爆冲击波,所以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40-80毫秒,并且气囊弹出瞬间表面温度高达90摄氏度以上。而本发明所研制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它是由储气瓶和气体发生器分离连接发动机护盖气囊、安全带气囊或方向盘气囊、侧气囊、后追尾气囊、前排左右车窗气帘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组成,经实验表明,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或车辆偏离道路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安全带自锁、后尾灯闪亮和自动刹车主动保护,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气囊打开后的工作时间为3000毫秒,使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提高了2875毫秒,解决了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受车速和驾驶员及车内乘员体重的限制的问题,使碰撞车速在20-100km/h和驾驶员及车内乘员体重10—100公斤(单人体重)时起到保护作用,形成真正的充气式安全气囊,噪音小、安全、环保、无异味、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并可反复使用。在现代生活中,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在出行和选购汽车时对安全性、“以人为本”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身边最大的危险物就是汽车,“汽车有价,生命无价”,我国每年因车祸丧生的人数达10万人以上,并每年在逐步递增,我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多数属于一二级混合交叉道路,车辆、道路行人、骑自行车入、骑摩托车人情况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占到50%以上的是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所以研制一种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已刻不容缓。
三、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发动机护盖气囊、安全带气囊或方向盘气囊、侧气囊、后追尾气囊、前排左右车窗气帘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3000毫秒,同时发动机护盖升起并将挡风玻璃遮盖,汽车行驶后安装在车体前部和侧部的毫米波雷达及传感器自动导通,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或车辆偏离道路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安全带自锁保护、后尾灯闪亮和自动刹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发动机护盖气囊升起,车内安全带气囊或方向盘气囊、侧气囊、后追尾气囊、前排左右车窗气帘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同时打开,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车内乘员、驾驶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由毫米波雷达8、碰撞传感器9、气体发生器18、储气瓶19、排气管道4、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组成,其特征是: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车体7内部的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车窗气帘5和发动机护盖气囊3内,同时发动机护盖气囊3形成框架式气囊后将挡风玻璃遮盖,并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12连接为一体,且不影响驾驶员视线。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36内部装有镶嵌胶囊式点火药39,左端用内六方螺栓35将金属挡帽33连接一个储气瓶19两端对应储气瓶瓶嘴40内,或一个储气瓶瓶嘴40内,用顶丝31通过顶丝孔43顶紧内六方螺栓35;右端用壳体36将胶囊式点火药39镶嵌壳体36内部,连接橡胶密封圈32、金属挡帽33、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壳体36下端金属密封垫37、橡胶密封圈32、排气连接头20、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相连接;上端用橡胶密封圈32、点火管38、点火管螺栓34和点火管插头2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18,点火管插头25与车体7内的控制电路连接,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由制成的金属挡帽33,其形状顶部呈半圆体形,或者呈拱体形,中部呈锥体形,下部呈圆柱体形,金属挡帽33的内顶部和金属密封垫37内侧有压制成的十字线,壁厚均采用0.3至5.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折叠有序压实装配在车体7的气囊储存室壳体26内,连接在气囊内壁的气体分流器2通过气囊储存室壳体26上的气囊壳体连接孔27和气囊壳体支架28连接固定,经过排气管道4和橡胶连接减振管道23与气体发生器18上的排气连接头20相连接,气体发生器18的另一端连接储气瓶瓶嘴40,后追尾气囊48装配在车体7后保险杠46内,固定在车体7上,储气瓶19内装有高压惰性气体45。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用1至3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碰撞传感器9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内,使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在车体7的前、后和内部同时形成充气式气囊,并发动机护盖气囊3形成框架式气囊后将挡风玻璃遮盖,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12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用1至2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内并气体互通。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用1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内,气体互通。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车内的安全带气囊13和车窗气帘5用1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安全带气囊13内,气体互通。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由制成的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车窗气帘5其形状呈圆体形,圆柱体形,半圆体形,方体形,扇体形、框架体形或者呈锥体形,壁厚均采用0.1至2.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储气瓶19上连接带有1个储气瓶瓶嘴40和1个气体发生器18,或1个储气瓶19连接带有2个储气瓶瓶嘴40和2个气体发生器18,在气体发生器18前、后端和右端与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上的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并在排气管道4上可连接1—15个气体分流器2,在气体发生器18的上端连接点火管插头25,下端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汽车行驶后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毫米波雷达8和碰撞传感器9导通工作,当毫米波雷达8探测到车体7前方出现障碍物或车辆偏离道路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安全带自锁保护、后尾灯闪亮和自动刹车,形成主动保护,在发生碰撞瞬间碰撞传感器9发出指令,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瞬间在车体7前部、后部和内部形成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保护安全气囊,对道路行人、驾驶员、车内乘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自动控制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本发明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控制,具有分辨率高、能适用各种恶劣环境、体积小、重量轻和全天侯特点,前方出现障碍物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和自动保护。
2.气囊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能够及时打开,打开后的工作时间为3000毫秒,所要求的气压强度不变,环保、安全、温度底、噪音小、无异味,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并可反复使用。
3.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密封连接后,储气瓶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密封率12年不漏气,并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及时打开工作,将储气瓶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冲入气囊内,气体发生器体积小、温度底、噪音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4.安全带气囊与气体发生器分离连接,气体分流器与排气管道采用芳纶橡胶布或高压橡胶管道,柔软、安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图2气囊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囊工作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2气囊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和图3气囊工作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6气囊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气囊工作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安全带气囊工作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气囊工作前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排气管道和气体分流器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储气瓶单头瓶嘴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排气管道和气体分流器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图12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排气管道气体分流器和气囊连接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排气管道气体分流器和气囊连接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和排气管道装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储气瓶与气体发生器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储气瓶与气体发生器工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侧气囊,2—气体分流器,3—发动机护盖气囊,4—排气管道,5—车窗气帘,6—方向盘气囊,7—车体,8—毫米波雷达,9—碰撞传感器,10—发动机护盖,11—发动机护盖支架,12—气囊拉带,13—安全带气囊,14—气囊护罩,15—安全带,16—分流器排气孔,17—点火管连接孔,18—气体发生器,也称作触发器、高压电子阀,19—储气瓶,20—排气连接头,21—螺栓、螺帽、螺垫,22—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3—橡胶连接减振管道,24—排气连接孔,25—点火管插头,26—气囊储存室壳体,27—气囊壳体连接孔,28—气囊壳体支架,29—气囊壳体护盖连接卡,30—锥度连接插杆,31—顶丝,32—橡胶密封圈,33—金属挡帽,34—点火管螺栓,35—内六方螺栓,36—壳体,37—金属密封垫,38—点火管,39—胶囊式点火药,40—储气瓶瓶嘴,41—储气瓶排气孔,42—进气与排气孔,43—顶丝孔,44—点火管排气孔,45—高压惰性气体,46—后保险杠,47—前车牌,48—后追尾气囊。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以小轿车为例,车体7前部和两侧安装有毫米波雷达8、碰撞传感器9、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汽车在行驶中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7的前、后部和内部同时形成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同时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驾驶员、车内乘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参见图3和图4,对照图1,车体7前部和两侧安装有毫米波雷达8、碰撞传感器9、发动机护盖气囊3、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汽车在行驶中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7的前、后部和内部形成发动机护盖气囊3、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排左右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同时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并且发动机护盖气囊3形成框架式气囊后将前挡风玻璃遮盖,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12连接为一体,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驾驶员、车内乘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参见图5和图6,对照图1,车体7前部和两侧安装有毫米波雷达8、碰撞传感器9、发动机护盖气囊3、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前排左右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窗气帘5、后追尾气囊48,汽车在行驶中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7的前、后部和内部同时形成发动机护盖气囊3、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同时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驾驶员、车内乘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参见图7和图8,对照图1,安全带气囊13和气囊拉带12折叠有序压实装配在气囊护罩14内与安全带连接一体,固定在气囊内壁的气体分流器2经过排气管道4连接气体发生器18,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打开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经过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的分流器排气孔16冲入前后左右安全带气囊13,同时形成充气式气囊,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12连接为一体,气体互通。
参见图9和图10,储气瓶19两端对应的2个储气瓶瓶嘴40与气体发生器18连接,在气体发生器18前后端和右端与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上的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并在排气管道4上可连接1—12个气体分流器2,在气体发生器18的上端连接点火管插头25,下端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
参见图11和图12,储气瓶19上连接带有1个储气瓶瓶嘴40与气体发生器18,在气体发生器18前后端和右端与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上的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并在排气管道4上可连接1—12个气体分流器2,在气体发生器18的上端连接点火管插头25,下端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
参见图13,对照图10,储气瓶瓶嘴40与气体发生器18连接,在气体发生器18前端和左端与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上的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并在排气管道4上可连接1—12个气体分流器2,在气体发生器18的上端连接点火管插头25,下端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
参见图14和图15,对照图3和图10,气体分流器2和排气管道4上的螺栓、螺帽、螺垫21与气囊储存室壳体26和气囊壳体支架28连接,将侧气囊1、发动机护盖气囊3、车窗气帘5和方向盘气囊6折叠有序压实装配在气囊储存室壳体26内,连接在气囊内壁的气体分流器2通过气囊储存室壳体26、气囊壳体支架28与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连接,用气囊壳体支架28固定连接在车体7上,在排气管道4的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18上的排气连接头20连接,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打开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经过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的分流器排气孔16冲入侧气囊1、发动机护盖气囊3、车窗气帘5和方向盘气囊6内。
参见图16,气体发生器18由储气瓶瓶嘴40、壳体36、金属挡帽33、点火管38组成,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36内部装有镶嵌胶囊式点火药39,左端用内六方螺栓35将金属挡帽33连接储气瓶19对应的2个或1个储气瓶瓶嘴40内,用顶丝31通过顶丝孔43顶紧内六方螺栓35;右端用壳体36将胶囊式点火药39镶嵌壳体36内部,连接橡胶密封圈32、金属挡帽33、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壳体36下端用金属密封垫37、橡胶密封圈32、排气连接头20、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相连接;上端用橡胶密封圈32、点火管38、点火管螺栓34和点火管插头2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18,点火管插头25与车体7内的控制电路连接。
参见图17,对照图16,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36、储气瓶瓶嘴40、金属挡帽33、橡胶密封圈32、顶丝孔43、胶囊式点火药39、点火管38、点火管插头25、排气管道4和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36内部装有镶嵌胶囊式点火药39,左端用内六方螺栓35将金属挡帽33连接储气瓶19储气瓶瓶嘴40内,经进气与排气孔42,将高压惰性气体45冲入储气瓶19内部,用顶丝31通过顶丝孔43顶紧内六方螺栓35;右端用壳体36将胶囊式点火药39镶嵌壳体36内部,连接橡胶密封圈32、金属挡帽33、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壳体36下端用金属密封垫37、橡胶密封圈32、排气连接头20、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相连接;上端用橡胶密封圈32、点火管38、点火管螺栓34和点火管插头2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18,点火管插头25与车体7内的控制电路连接,形成气体发生器18。
参见图18,对照图1、图8和图14,由壳体36、储气瓶瓶嘴40、金属挡帽33、橡胶密封圈32、高压惰性气体45、顶丝孔43、胶囊式点火药39、点火管38、点火管插头25、排气管道4和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组成后,形成气体发生器18,当点火管插头25接到控制电路指令,点火管38点火,胶囊式点火药39起爆,金属挡帽33和金属密封垫37同步打开,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瞬间在车体7的前、后部和内部形成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车窗气帘5,同时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驾驶员、车内乘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工作原理:汽车行驶后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毫米波雷达8和碰撞传感器9导通工作,当毫米波雷达8探测到车体7前方出现障碍物或车辆偏离道路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安全带自锁保护、后尾灯闪亮和自动刹车,形成主动保护,在发生碰撞瞬间电压为12伏的电流经过碰撞传感器9的触点,点燃气体发生器18,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喷出,经过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瞬间冲入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推出气囊护罩14,瞬间在车体7的前、后部和内部形成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形成充气式橡胶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并将挡风玻璃遮盖,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车内乘员、驾驶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形成自动控制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Claims (10)

1.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由毫米波雷达(8)、碰撞传感器(9)、气体发生器(18)、储气瓶(19)、排气管道(4)、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组成,其特征是: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车体(7)内部的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车窗气帘(5)和发动机护盖气囊(3)内,同时发动机护盖气囊(3)形成框架式气囊后将挡风玻璃遮盖,并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12)连接为一体,且不影响驾驶员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36)内部装有镶嵌胶囊式点火药(39),左端用内六方螺栓(35)将金属挡帽(33)连接一个储气瓶(19)两端对应储气瓶瓶嘴(40)内,或一个储气瓶瓶嘴(40)内,用顶丝(31)通过顶丝孔(43)顶紧内六方螺栓(35);右端用壳体(36)将胶囊式点火药(39)镶嵌壳体(36)内部,连接橡胶密封圈(32)、金属挡帽(33)、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壳体(36)下端金属密封垫(37)、橡胶密封圈(32)、排气连接头(20)、螺栓、螺帽、螺垫(21)和排气管道(4)相连接;上端用橡胶密封圈(32)、点火管(38)、点火管螺栓(34)和点火管插头(2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18),点火管插头(25)与车体(7)内的控制电路连接,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由制成的金属挡帽(33),其形状顶部呈半圆体形,或者呈拱体形,中部呈锥体形,下部呈圆柱体形,金属挡帽(33)的内顶部和金属密封垫(37)内侧有压制成的十字线,壁厚均采用0.3至5.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折叠有序压实装配在车体(7)的气囊储存室壳体(26)内,连接在气囊内壁的气体分流器(2)通过气囊储存室壳体(26)上的气囊壳体连接孔(27)和气囊壳体支架(28)连接固定,经过排气管道(4)和橡胶连接减振管道(23)与气体发生器(18)上的排气连接头(20)相连接,气体发生器(18)的另一端连接储气瓶瓶嘴(40),后追尾气囊(48)装配在车体(7)后保险杠(46)内,固定在车体(7)上,储气瓶(19)内装有高压惰性气体(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用1至3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碰撞传感器(9)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内,使发动机护盖(10)和发动机护盖支架(11)升起,在车体(7)的前、后和内部同时形成充气式气囊,并发动机护盖气囊(3)形成框架式气囊后将挡风玻璃遮盖,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12)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用1至2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内并气体互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用1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前排左右车窗气帘(5)和后排左右车窗气帘(5)内,气体互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车内的安全带气囊(13)和车窗气帘(5)用1个储气瓶(19),当气体发生器(18)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19)内的高压惰性气体(45)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排气管道(4)冲入安全带气囊(13)内,气体互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由制成的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后追尾气囊(48)、车窗气帘(5)其形状呈圆体形,圆柱体形,半圆体形,方体形,扇体形、框架体形或者呈锥体形,壁厚均采用0.1至2.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储气瓶(19)上连接带有1个储气瓶瓶嘴(40)和1个气体发生器(18),或1个储气瓶(19)连接带有2个储气瓶瓶嘴(40)和2个气体发生器(18),在气体发生器(18)前、后端和右端与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2)上的螺栓、螺帽、螺垫(21)连接,并在排气管道(4)上可连接1—15个气体分流器(2),在气体发生器(18)的上端连接点火管插头(25),下端车体连接螺栓、螺帽、螺垫(22)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汽车行驶后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毫米波雷达(8)和碰撞传感器(9)导通工作,当毫米波雷达(8)探测到车体(7)前方出现障碍物或车辆偏离道路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安全带自锁保护、后尾灯闪亮和自动刹车,形成主动保护,在发生碰撞瞬间碰撞传感器(9)发出指令,发动机护盖气囊(3)、安全带气囊(13)或方向盘气囊(6)、侧气囊(1)、车窗气帘(5)和后追尾气囊(48)瞬间在车体(7)前部、后部和内部形成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对道路行人、驾驶员、车内乘员、车辆、物体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自动控制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CNA2008102316662A 2008-10-10 2008-10-10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Pending CN1013673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316662A CN101367367A (zh) 2008-10-10 2008-10-10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316662A CN101367367A (zh) 2008-10-10 2008-10-10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7367A true CN101367367A (zh) 2009-02-18

Family

ID=4041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316662A Pending CN101367367A (zh) 2008-10-10 2008-10-10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7367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4597A (zh) * 2011-12-07 2013-06-1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及机动车
CN103661179A (zh) * 2012-09-13 2014-03-26 祖新华 汽车智能安全系统
CN10413976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Alt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行人和骑车者的车辆气囊系统
WO2015139154A1 (zh) * 2014-03-21 2015-09-24 潘乃堂 汽车主动防撞保护装置
CN104999991A (zh) * 2015-08-11 2015-10-28 甘忠祥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CN105564363A (zh) * 2014-10-29 2016-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工具的气囊模块装置和具有气囊模块装置的交通工具
CN105946782A (zh) * 2015-03-09 2016-09-2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外用安全气囊
CN105946781A (zh) * 2015-03-09 2016-09-2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外用安全气囊
CN106274780A (zh) * 2015-05-28 2017-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系统及车辆
CN108860044A (zh) * 2018-07-15 2018-11-23 合肥市智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碰撞防护系统
CN109204206A (zh) * 2018-08-21 2019-01-15 孙龙 可循环使用型汽车外置自动弹出式安全隔离气囊系统
US10710544B2 (en) 2015-03-09 2020-07-14 Subaru Corporation External airbag
CN111591246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行人保护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4597B (zh) * 2011-12-07 2016-08-03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及机动车
CN103144597A (zh) * 2011-12-07 2013-06-1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及机动车
CN103661179A (zh) * 2012-09-13 2014-03-26 祖新华 汽车智能安全系统
CN10413976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Alt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行人和骑车者的车辆气囊系统
CN104139760B (zh) * 2013-05-08 2018-10-19 Alt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行人和骑车者的车辆气囊系统
CN106660505A (zh) * 2014-03-21 2017-05-10 潘乃堂 汽车主动防撞保护装置
WO2015139154A1 (zh) * 2014-03-21 2015-09-24 潘乃堂 汽车主动防撞保护装置
CN105564363B (zh) * 2014-10-29 2019-09-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工具的气囊模块装置和具有气囊模块装置的交通工具
CN105564363A (zh) * 2014-10-29 2016-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工具的气囊模块装置和具有气囊模块装置的交通工具
CN105946781A (zh) * 2015-03-09 2016-09-2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外用安全气囊
CN105946781B (zh) * 2015-03-09 2018-03-27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外用安全气囊
CN105946782A (zh) * 2015-03-09 2016-09-2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外用安全气囊
US10710544B2 (en) 2015-03-09 2020-07-14 Subaru Corporation External airbag
CN106274780A (zh) * 2015-05-28 2017-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系统及车辆
CN104999991A (zh) * 2015-08-11 2015-10-28 甘忠祥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CN108860044A (zh) * 2018-07-15 2018-11-23 合肥市智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碰撞防护系统
CN109204206A (zh) * 2018-08-21 2019-01-15 孙龙 可循环使用型汽车外置自动弹出式安全隔离气囊系统
CN109204206B (zh) * 2018-08-21 2021-07-20 孙龙 可循环使用型汽车外置自动弹出式安全隔离气囊系统
CN111591246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行人保护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7367A (zh)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CN101327774A (zh) 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CN101214806A (zh) 汽车对行人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EP1874590B1 (en) Protection means for road vehicles
EP329922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automobile rear-end collision
CN106585545A (zh) 基于重量判定保护类型的安全气囊控制装置
CN101670819A (zh) 轿车防洪水、防撞安全气囊
CN101574953A (zh)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CN101804800A (zh)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主动保护系统
CN201006698Y (zh) 汽车主动安全防撞气囊
CN201056189Y (zh)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CN105564364A (zh) 汽车撞击时被动防护装置
CN117881581A (zh) 汽车碰撞冲击衰减装置
CN104442649A (zh) 气囊式撞车缓冲装置
CN201009836Y (zh) 一种带有防撞气囊保险杠的汽车
CN101428602A (zh)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纯气体发生器
CN201347046Y (zh)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CN210760622U (zh) 一种汽车抗撞漂浮装置
CN204020790U (zh) 一种汽车外置安全气囊的装置
CN100515832C (zh) 车船主动安全气囊的高压气瓶触气阀
CN108688595A (zh) 轿车溺水救生装置
CN202345602U (zh) 一种后备箱警示安全气囊
CN201633683U (zh) 自动弹起发动机罩保险杠
CN215042647U (zh)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防撞的气囊装置
CN216034243U (zh) 一种汽车前置式主动缓冲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