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47046Y -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47046Y
CN201347046Y CNU2008202282411U CN200820228241U CN201347046Y CN 201347046 Y CN201347046 Y CN 201347046Y CN U2008202282411 U CNU2008202282411 U CN U2008202282411U CN 200820228241 U CN200820228241 U CN 200820228241U CN 201347046 Y CN201347046 Y CN 20134704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aholder
gas
housing
sea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282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运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2282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4704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4704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4704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解决了气囊打开工作状态时间短、药剂量大、噪音大、污染大、温度高、对道路行人、车内乘员、车辆碰撞与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和车辆追尾等不足。包括一储气瓶1与壳体9,其特征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连接,壳体9左端内部将挡圈20、过滤网19密封连接排气孔12,壳体9右端与点火管10和压帽7压封连接,将防静电插头23插入连接压帽7内,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连接,同时镶嵌点火药18,壳体9右端外壳与螺栓、螺垫、螺帽24和车体支架34连接,本新型气囊打开工作状态时间3000毫秒,无异味、无残渣、清洁环保、噪音小、温度低、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

Description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属于汽车在行驶中的安全保护装置中的充气式安全气囊、纯气体发生器。
二、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时打开的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保护装置。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安全气囊与气体发生器有不足之处:气体发生器采用混合式和烟火式,药剂量大,气囊打开时冲击大容易伤人并产生大量有害毒性气体,异味大,不利于环保;气囊表面温度高,容易烫伤人的皮肤;气囊打开有效工作状态时间短,在发生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道路行人及车辆追尾时起不到保护作用。国家在汽车碰撞试验标准中规定碰撞时车速为48-50km/h,使用模拟假人体重为70公斤(单人体重),身高1.75米,在碰撞瞬间气囊打开工作状态时间为40-80毫秒,并配合安全带使用才能起到保护作用,碰撞车速在60km/h以上时气囊起不到保护作用,而我国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80%以上的车速在60km/h以上;经实验表明,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装配的安全气囊采用的起爆产气药,气体发生器起爆后瞬间温度高达1320度,瞬间气囊表面温度90度以上,冲入气囊内为冲击波,且气囊打开工作状态时间只有40-80毫秒。而本发明所研制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经实验表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打开后工作状态时间为3000毫秒以上,使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提高了2920毫秒,解决了车辆在碰撞时、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车速、驾驶员、乘员身高和体重的限制,对道路行人、车内乘员、驾驶员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纯气体充气式安全气囊,有效工作时间长、无异味、无残渣、环保、安全、噪音小、体积小、重量轻、温度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现代生活中,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在选购汽车时对安全性、“以人为本”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汽车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丧生的人数达10万人以上、伤残人数40万人以上,并每年在逐步递增,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所以研制一种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已刻不容缓。
三、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在发明人原专利技术“带有主动防撞气囊保护功能汽车保险杠”(申请号200410073418.1)和“车船主动安全气囊的高压气瓶触气阀”(申请号200610105390.4)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原技术,同时提高气体发生器工作稳定性、安全性、时效性、有效性,解决汽车被动安全气囊在行驶中发生碰撞时,主副驾驶气囊、侧气囊、安全带气囊、窗气帘、前窗气垫、发动机护盖气囊及追尾气囊打开后的工作状态时间达到3000毫秒以上,形成纯气体充气安全气囊,对道路行人、车内乘员、驾驶员、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和车辆翻滚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收能量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由储气瓶1与壳体9上装配密封挡帽3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储气瓶瓶嘴16内部与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连接,同时将氦气或氩气惰性气体2冲入气体储存室29内;储气瓶瓶嘴16外部与壳体9左端连接;在壳体9上部和下部或右端将点火管10、密封圈5、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内外部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或者壳体9上部和下部或右端将密封圈5、挡帽3、螺帽11、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连接,同时镶嵌点火药18,组成纯气体发生器8,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过滤网19、气体分流器17和排气孔12分别冲入汽车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侧气囊39、安全带气囊38、窗气帘43、前窗气垫36、发动机护盖气囊45及追尾气囊40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上部和下部与点火管10、密封圈5、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压帽7内;储气瓶瓶嘴16外部与密封圈5和壳体9左端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右端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密封圈5、挡帽3、螺帽11、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连接;壳体9外部与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两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过滤网19和排气孔12冲入侧气囊39或窗气帘43内。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左端内部将挡圈20、过滤网19密封连接排气孔12;壳体9右端与点火管10、密封圈5和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连接压帽7内;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同时镶嵌点火药18;壳体9右端外壳与螺栓、螺垫、螺帽24和车体支架34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挡帽3和挡圈20,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过滤网19、排气孔12冲入副驾驶气囊42或发动机护盖气囊45内。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分体护架33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密封圈5、点火管10、压帽7通过壳体9下部入口连接壳体9上部,并插入连接保险卡25和防静电插头23,将螺栓、螺垫、螺帽24和密封圈5一端与壳体9下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37连接;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右端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挡帽3、密封圈5、螺帽11、排气管道4和四通管道32与壳体9右端连接;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与壳体9外部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两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和四通管道32冲入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前窗气垫36内。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压帽7、点火管10、密封圈5通过壳体9左端内部连接到右端,并插入连接保险卡25和防静电插头23;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上部或下部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挡帽3、密封圈5、螺帽11、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17与壳体9上部和下部连接;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与壳体9外部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左端和上下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过滤网19和排气孔12冲入追尾气囊40、侧气囊39或窗气帘43内。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内六方螺栓13上、外部丝母21、左端外部锥度密封面27和护架33与挡帽3内部的锥度密封面27和外部密封圈5压封连接,右端入口用内六方30与储气瓶瓶嘴16的内部锥度密封面27通过丝母21密封连接,内部的点火药储存室22存放点火药18,内六方螺栓13左端一体连接的护架33,根据气囊大小调整可分体连接或不连接护架33。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储气瓶1连接储气瓶瓶嘴16,内外部丝母21,上部和下部进气排气孔6,并进气排气孔6外顶部呈锥度槽28,内部左端锥度密封面27,均锥度为10度至45度之间任意数值。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金属制成的挡帽3,上部呈拱体形或者半圆体形,中部呈椎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与出气口连接的挡帽3外形呈草帽形,上部呈拱体形或半圆形,下部呈平面形或圆体形,并可互换连接,壁厚均采用0.3至3.8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挡帽3内顶部有压制的十字线或米字线31。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储气瓶1连接带有一个储气瓶瓶嘴16与一个气体发生器8,或者一个储气瓶1两端连接带有两个储气瓶瓶嘴16与两个气体发生器8。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汽车在行驶中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37的前、后部和内部同时形成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侧气囊39、安全带气囊38、窗气帘43、前窗气垫36和发动机护盖气囊45及追尾气囊40,同时发动机护盖41和车体支架34升起,其气囊形状呈圆体形、圆柱体形、半圆体形、方体形、扇体形和框架体形或者呈锥体形,壁厚均采用0.1至2.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10至10000毫秒之间任意数值。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储气瓶瓶嘴与壳体密封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后,储气瓶内储存的高压惰性气体密封率12年不漏气,时刻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及时打开工作,将储气瓶内储存的高压惰性气体冲入气囊内。
2.气体发生器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能够及时打开,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10至3000毫秒以上,所要求的气压工作状态强度不变,无异味、无残渣、环保、安全、温度低、噪音小、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储气瓶瓶嘴与双点火管气体发生器与气体分流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点火管接到控制电路指令,挡帽工作打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壳体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和图2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连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点火管接到控制电路指令,挡帽与挡圈工作打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和图6壳体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和图6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连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和四通排气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壳体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和四通排气管道连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储气瓶瓶嘴、气体发生器、双排气管道双气体分流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壳体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储气瓶瓶嘴与气体发生器和双排气管道连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4内六方螺栓与挡帽和密封圈连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储气瓶与储气瓶瓶嘴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窗气垫、主驾驶气囊、安全带气囊、追尾气囊、工作状态汽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窗气垫气囊工作状态汽车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发动机护盖气囊、副驾驶气囊、窗气帘气囊工作状态汽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侧气囊工作状态汽车侧面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储气瓶,2-惰性气体,氦气或氩气,3-挡帽,4-排气管道,5-密封圈,6-进气与排气孔,7-压帽,8-气体发生器,9-壳体,10-点火管,11-螺帽,12-排气孔,13-内六方螺栓,14-点火管插头护卡,15-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6-储气瓶瓶嘴,17-气体分流器,也称气体扩散器,18-点火药,19-过滤网,20-挡圈,21-丝母,22-点火药储存室,23-防静电插头,24-螺栓、螺垫、螺帽,25-保险卡,26-四通管道连接头,27-锥度密封面,也称喇叭口形,28-锥度槽,29-气体储存室,30-内六方,31-米字线,32-四通管道,33-护架,34-车体支架,35-主驾驶气囊,36-前窗气垫,37-车体,38-安全带气囊,39-侧气囊 40-追尾气囊,41-发动机护盖,42-副驾驶气囊,43-窗气帘,44-拉带,45-发动机护盖气囊。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对照图15,图16,由金属制成的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上部和下部与点火管10、密封圈5、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压帽7内;储气瓶瓶嘴16外部与密封圈5和壳体9左端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右端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密封圈5、挡帽3、螺帽11、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连接;壳体9外部与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两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过滤网19和排气孔12冲入侧气囊39或窗气帘43内。
参见图5至图8,对照图1,图15,图16,由金属制成的挡帽3、密封圈5、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左端内部将挡圈20、过滤网19密封连接排气孔12;壳体9右端与点火管10、密封圈5和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连接压帽7内;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同时镶嵌点火药18;壳体9右端外壳与螺栓、螺垫、螺帽24和车体支架34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挡帽3和挡圈20,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过滤网19、排气孔12冲入副驾驶气囊42或发动机护盖气囊45内。
参见图9至图11,对照图15,图16,由金属制成的挡帽3、密封圈5、分体骨架33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密封圈5、点火管10、压帽7通过壳体9下部入口连接壳体9上部,并插入连接保险卡25和防静电插头23,将螺栓、螺垫、螺帽24和密封圈5一端与壳体9下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37连接;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右端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挡帽3、密封圈5、螺帽11、排气管道4和四通管道32与壳体9右端连接;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与壳体9外部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两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和四通管道32冲入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前窗气垫36内。
参见图12至图14,对照图15,图16,由金属制成的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压帽7、点火管10、密封圈5通过壳体9左端内部连接到右端,并插入连接保险卡25和防静电插头23;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上部或下部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挡帽3、密封圈5、螺帽11、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17与壳体9上部和下部连接;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与壳体9外部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左端和上下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过滤网19和排气孔12冲入追尾气囊40、侧气囊39或窗气帘43内。
参见图15,对照图1,图4和图16,内六方螺栓13上、外部丝母21、左端外部锥度密封面27和护架33与挡帽3内部的锥度密封面27和外部密封圈5连接,右端入口用内六方30与储气瓶瓶嘴16的内部锥度密封面27通过丝母21密封连接,内部的点火药储存室22存放点火药18,挡帽3内顶部有压制的十字线或米字线31。
参见图16,对照图1,图4和图15,储气瓶1连接储气瓶瓶嘴16,内外部丝母21,上部和下部进气排气孔6,并进气排气孔6外顶部呈锥度槽28,内部左端锥度密封面27,均锥度为10度至45度之间任意数值。
参见图17至图20,对照图1,图2,以小轿车为例,安装在车体37上的储气瓶1与气体发生器8、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侧气囊39、安全带气囊38、窗气帘43、前窗气垫36和发动机护盖气囊45及追尾气囊40连接,汽车在行驶中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37的前、后部和内部同时形成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侧气囊39、安全带气囊38、窗气帘43、前窗气垫36和发动机护盖气囊45及追尾气囊40,同时发动机护盖41和车体支架34升起,将挡风玻璃遮盖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车内乘员、驾驶员、车辆碰撞与二次碰撞和车辆翻滚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收能量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
工作原理: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电压为12伏的电流经过碰撞传感器的触点,点火管10接到脉冲信号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过滤网19、气体分流器17和排气孔12冲入汽车安全气囊内,使展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达到10至3000毫秒以上,形成充气式气囊,对道路行人、车内乘员、驾驶员、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和车辆翻滚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收能量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

Claims (10)

1、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由储气瓶(1)与壳体(9)上装配密封挡帽(3)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储气瓶瓶嘴(16)内部与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连接,同时将氦气或氩气惰性气体(2)冲入气体储存室(29)内;储气瓶瓶嘴(16)外部与壳体(9)左端连接;在壳体(9)上部和下部或右端将点火管(10)、密封圈(5)、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内外部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或者将密封圈(5)、挡帽(3)、螺帽(11)、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连接同时镶嵌点火药(18),组成纯气体发生器(8),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过滤网(19)、气体分流器(17)和排气孔(12)分别冲入汽车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侧气囊(39)、安全带气囊(38)、窗气帘(43)、前窗气垫(36)、发动机护盖气囊(45)及追尾气囊(4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上部和下部与点火管(10)、密封圈(5)、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压帽(7)内;储气瓶瓶嘴(16)外部与密封圈(5)和壳体(9)左端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右端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密封圈(5)、挡帽(3)、螺帽(11)、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连接;壳体(9)外部与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两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过滤网(19)和排气孔(12)冲入侧气囊(39)或窗气帘(4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左端内部将挡圈(20)、过滤网(19)密封连接排气孔(12);壳体(9)右端与点火管(10)、密封圈(5)和压帽(7)压封或采用丝母(21)式连接,将保险卡(25)、防静电插头(23)插入连接压帽(7)内;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同时镶嵌点火药(18);壳体(9)右端外壳与螺栓、螺垫、螺帽(24)和车体支架(34)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挡帽(3)和挡圈(20),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过滤网(19)、排气孔(12)冲入副驾驶气囊(42)或发动机护盖气囊(4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分体护架(33)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密封圈(5)、点火管(10)、压帽(7)通过壳体(9)下部入口连接到壳体(9)上部,并插入连接保险卡(25)和防静电插头(23),将螺栓、螺垫、螺帽(24)和密封圈(5)一端与壳体(9)下部入口连接,另一端与车体(37)连接;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右端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挡帽(3)、密封圈(5)、螺帽(11)、排气管道(4)和四通管道(32)与壳体(9)右端连接;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与壳体(9)外部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 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两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和四通管道(32)冲入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前窗气垫(3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挡帽(3)、密封圈(5)和内六方螺栓(13)与储气瓶瓶嘴(16)内部通过丝母(21)连接;压帽(7)、点火管(10)、密封圈(5)通过壳体(9)左端内部连接到右端,并插入连接保险卡(25)和防静电插头(23);壳体(9)左端和密封圈(5)与储气瓶瓶嘴(16)外部通过丝母(21)连接;壳体(9)上部或下部将点火药(18)镶嵌在点火药储存室(22)内,将挡帽(3)、密封圈(5)、螺帽(11)、排气管道(4)和气体分流器(17)与壳体(9)上部和下部连接;点火管插头护卡(14)和护卡、螺栓、螺垫、螺帽(15)与壳体(9)外部连接,当点火管(10)接到控制电路的指令后,点燃点火药(18),冲开气体发生器(8)内部左端和上下端挡帽(3),使储气瓶(1)内的压缩惰性气体(2)通过气体发生器(8)内部点火药储存室(22)、排气管道(4)、气体分流器(17)、过滤网(19)和排气孔(12)冲入追尾气囊(40)、侧气囊(39)或窗气帘(4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内六方螺栓(13)、外部丝母(21)、左端外部锥度密封面(27)和护架(33)与挡帽(3)内部的锥度密封面(27)和外部密封圈(5)压封连接,右端入口用内六方(30)与储气瓶瓶嘴(16)的内部锥度密封面(27)通过丝母(21)密封连接,内部的点火药储存室(22)存放点火药(18),内六方螺栓(13)左端一体连接的护架(33),根据气囊大小调整可分体连接或不连接护架(3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储气瓶(1)连接储气瓶瓶嘴(16),内外部丝母(21),上部和下部进气排气孔(6),并进气排气孔(6)外顶部呈锥度槽(28),内部左端锥度密封面(27),均锥度为10度至45度之间任意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金属制成的挡帽(3),上部呈拱体形或者半圆体形,中部呈椎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与出气口连接的挡帽(3)外形呈草帽形,上部呈拱体形或半圆形,下部呈平面形或圆体形,并可互换连接,壁厚均采用0.3至3.8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挡帽(3)内顶部有压制的十字线或米字线(3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储气瓶(1)连接带有一个储气瓶瓶嘴(16)与一个气体发生器(8),或者一个储气瓶(1)两端连接带有两个储气瓶瓶嘴(16)与两个气体发生器(8)。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汽车在行驶中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37)的前、后部和内部同时形成主驾驶气囊(35)、副驾驶气囊(42)、侧气囊(39)、安全带气囊(38)、窗气帘(43)、前窗气垫(36)和发动机护盖气囊(45)及追尾气囊(40),同时发动机护盖(41)和车体支架(34)升起,其气囊形状呈圆体形、圆柱体形、半圆体形、方体形、扇体形和框架体形或者呈锥体形,壁厚均采用0.1至2.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10至10000毫秒之间任意数值。
CNU2008202282411U 2008-12-15 2008-12-15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704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82411U CN201347046Y (zh) 2008-12-15 2008-12-15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82411U CN201347046Y (zh) 2008-12-15 2008-12-15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47046Y true CN201347046Y (zh) 2009-11-18

Family

ID=4136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2824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7046Y (zh) 2008-12-15 2008-12-15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4704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4591A (zh) * 2015-03-12 2015-06-24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4591A (zh) * 2015-03-12 2015-06-24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7774A (zh) 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CN101367367A (zh)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CN101214806A (zh) 汽车对行人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CN105609682A (zh) 一种带充气气囊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及保护装置
CN101574953A (zh)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CN103395401B (zh) 汽车尾部安全气囊系统
CN105564364A (zh) 汽车撞击时被动防护装置
CN103419741A (zh) 多层多组气囊气体分配器
CN202847635U (zh) 一种舱门气囊客车侧翻安全防护装置
CN201006698Y (zh) 汽车主动安全防撞气囊
CN201056189Y (zh)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CN201347046Y (zh)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CN101428602A (zh)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纯气体发生器
CN205468936U (zh) 汽车撞击时被动防护装置
CN201472300U (zh) 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汽车安全气袋
CN201169241Y (zh) 一种主驾驶安全气囊压缩气体式气体发生器
CN2772902Y (zh) 汽车侧面碰撞保护安全气囊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CN102774338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
CN206383925U (zh) 汽车抗撞新型安全大梁
CN201249728Y (zh) 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
CN201309464Y (zh) 双气室安全气囊装置
CN201385636Y (zh) 副驾驶座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CN210760622U (zh) 一种汽车抗撞漂浮装置
CN202180798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行人保护系统
CN202243322U (zh) 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的侧气帘气囊和侧气囊气体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Yunta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