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3543A - 换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3543A
CN101363543A CNA2008101299034A CN200810129903A CN101363543A CN 101363543 A CN101363543 A CN 101363543A CN A2008101299034 A CNA2008101299034 A CN A2008101299034A CN 200810129903 A CN200810129903 A CN 200810129903A CN 101363543 A CN101363543 A CN 101363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input link
gearshift
shift shaf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9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3543B (zh
Inventor
增田辰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3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46Signals to a clutch outside the gear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4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repeated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6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ca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换档装置。为了在采用其中通过变速操作在断开离合器的连接之后进行变速的构造的同时实现小型化以及零件数目减少从而实现成本降低。设置有换档轴32、离合器松开机构31、以及设置在换档轴32和变速器3的部件21之间的换档杆,换档杆设置成浮动与松开角度相对应的距离。换档杆包括与换档轴32一体地旋转的换档杆体34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换档杆体34上的接合构件35。接合构件35在初始位置和变速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初始位置与部件21隔开与松开角度相对应的距离,在所述变速位置,部件21旋转直到变速完成。

Description

换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档装置,其中在变速的同时执行离合器的断开操作。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了一种此类传统的换档装置。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换档装置用来操作摩托车的变速器,并包括:换档轴,其具有由驾驶者的脚操作的换档踏板;离合器松开机构,其在换档轴旋转了预定的松开角度时使离合器断开;以及换档机构,其设置在换档轴和变速器的输入构件之间。
离合器松开机构包括将换档轴的旋转转换成轴向运动的凸轮,并被构造成凸轮推动离合器的松开推杆。离合器用于将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传递到变速器,和用于切断从曲轴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并且被构造成当推杆被推动时切换到断开状态以及当推杆返回时被连接。
换档机构包括:第一换档杆,其安装到换档轴以与换档轴一体地旋转;第二换档杆,其连接到第一换档杆以能够相对转动;以及接合构件,以枢转的方式设置于第二换档杆的靠近输入构件的一端。
多个销直立地设置在输入构件上,以与变速位置相应地定位并平行于输入构件的轴向方向。第二换档杆摆动,由此接合构件与销接合从而在变速方向上旋转输入构件。
用于第一换档杆和第二换档杆的连接的连接部分被构造成第一换档杆浮动(单独转动)与松开角度相应的距离。连接部分采用使得第一换档杆的销与形成在第二换档杆上的孔接合的构造。该孔被形成为具有使得销能够相对于孔移动与松开角度相应的距离的尺寸。
对于以此方式构造的传统的换档装置,驾驶者操纵换档踏板来使得换档轴在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上转动,由此离合器松开机构推动离合器的推杆,并且第一换档杆与换档轴一体地旋转。在从变速操作开始到离合器松开机构对离合器的断开操作完成的时间段中,第一换档杆相对于第二换档杆浮动(空转)。当换档轴进一步转动以使离合器断开时,操作力被从第一换档杆传递到第二换档杆,第二换档杆转动,利用这个转动,接合构件在变速的方向上旋转变速器的输入构件。
[专利文件1]专利No.28583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将换档轴的旋转传递到变速器的输入构件,上述传统的换档装置使用两个变速杆(第一变速杆和第二变速杆),因而造成了装置尺寸变大、零件数目增多从而使得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本发明,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采用其中通过变速操作在断开离合器之后进行变速的构造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零件数目减少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换档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换档装置包括:换档轴,其通过操作构件沿着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旋转;离合器松开机构,其在换档轴旋转预定的松开角度时使离合器断开;以及换档杆,其设置在换档轴和变速器的输入构件之间,以浮动与松开角度相对应的距离,并且由于换档轴旋转超过松开角度而引起与输入构件接合,从而使输入构件旋转,并且换档杆包括设置在换档轴上以与换档轴一体地旋转的换档杆体,以及接合构件,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换档杆体的靠近输入构件的一端,以在换档轴沿着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在初始位置和变速位置之间移动,初始位置从输入构件隔开与松开角度相对应的距离,在变速位置,接合构件与输入构件接合以使输入构件旋转,直到输入构件的变速完成。
根据在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换档装置向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添加了如下特征:换档杆体形成为在输入构件的旋转中心的相对侧延伸到换档轴,并且接合构件设置在其从换档轴的相对侧与输入构件接合的位置。
根据在第三方面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换档装置向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添加了如下特征:多个销直立地设置在输入构件上与变速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平行于输入构件的轴向方向,接合构件设置有爪,该爪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方向上与销接合,并且换档杆体设置有止动件,在接合构件被旋转以位于变速位置的状态下,止动件抵靠销以限制输入构件的旋转。
根据在第四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换档装置向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添加了如下特征:在输入构件的外周上形成凹凸表面,以与变速位置相对应,换档装置还包括:辊子,其与输入构件的外周接触;定位杆,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辊子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换档轴上,和弹簧构件,其偏置定位杆以抵靠输入构件推动辊子,并且定位杆和弹簧构件的一部分被以这样的方式定位:从换档轴的轴向方向上看去与换档杆体重叠。
根据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换档装置向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添加了如下特征:操作构件包括人工操作的构件。
根据第六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换档装置向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添加了如下特征:操作构件包括具有动力源的致动器。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变速操作使得换档杆旋转松开角度,由此离合器被断开。此时,接合构件不与输入构件接合,但接合构件和换档杆体与换档轴一体地旋转。
换档轴旋转超过松开角度,由此接合构件与输入构件接合以沿着变速方向推动输入构件,以执行变速。
因此,根据本发明,换档杆体和接合构件使得换档轴的旋转能够传递到变速器的输入构件,从而与传统的换档装置相比可以降低杆件的数目。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在采用其中通过变速操作在断开离合器之后进行变速的构造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化和零件数目减少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换档装置。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本发明,输入构件能够设置在靠近换档轴的位置,使得可以提供进一步紧凑的换档装置。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本发明,止动件可以防止输入构件由于惯性而过度旋转,使得可以提供一直精确执行变速的换档装置。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本发明,用于将输入构件保持在预定位置的定位杆能够被安装成从换档轴的轴向方向看去不突出到换档杆体的外面太多。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防止输入构件不必要旋转的换档装置。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换档装置,其中操作者的脚操作来使得能够进行离合器的连接-断开切换以及利用变速器的变速。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换档装置,使得能够以遥控操作来进行离合器的连接-断开切换以及利用变速器的变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换档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离合器和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离合器松开机构的凸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换档杆体、接合构件和输入构件的外形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接合构件的爪和输入构件的销之间的间隔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换档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换档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离合器和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和图4是示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换档之前的状态,图4示出了换档之后的状态。在图3中,用线I-I表示图1中的剖开位置。图5是示出离合器松开机构的凸轮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换档杆体、接合构件和输入构件的外形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接合构件的爪和输入构件的销之间的间隔的侧视图。
在这些图中,参考标号1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装置。换档装置1安装在摩托车的发动机的曲轴箱2上,以操作设置在曲轴箱2中的变速器3。
如图1所示,曲轴箱2包括车身左半部(以下称为曲轴箱左半部4)和车身右半部(以下称为曲轴箱右半部5),并且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发动机的曲轴(未示出)、后述的变速器3的主轴6(见图2)、驱动轴(未示出)、换档鼓7(见图1)等。
变速器3具有公知的传统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位于曲轴(未示出)后方的主轴6、位于主轴6后上方的用于驱动后轮的驱动轴(未示出)、设置在主轴6上的四个齿轮8至11、设置在驱动轴上的四个齿轮(未示出)、换档鼓7、与换档鼓7的变速凸轮7a、7b接合的第一换档拔叉12和第二换档拔叉13等。
如图1所示,第一换档拔叉12和第二换档拔叉13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在心轴14上。第一换档拔叉12与设置在主轴6上的四个齿轮8-11中的轴向可移动的齿轮10的环形槽10a接合。第二换档拔叉13与设置在驱动轴上的四个齿轮中的轴线可移动的齿轮(未示出)的环形槽接合。
通过后述的换档装置1,换档鼓7在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上旋转,由此变速器3变速。也就是说,当换档装置1使换档鼓7在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上旋转时,第一换档拔叉12和第二换档拔叉13在换档鼓7的轴向方向上相应地移动,并且与换档拔叉12和13接合的齿轮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从而齿轮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由此用于从主轴6向驱动轴传递动力的齿轮被切换以改变变速器3的速度。驱动轴的旋转通过链条(未示出)被传递到后轮。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称为输入构件的部件(segment)21被固定到换档鼓7的朝向车身右侧的端部以与其一起旋转。如图3、4、6和7所示,从在轴向方向上看去部件21形成为星形。详细地,如图7所示,与变速位置相应的五个突起21a和五个凹槽21b形成在星形的部件21的外周上。
突起21a和凹槽21b的外周表面分别由凸表面和凹表面限定。凸表面和凹表面构成本发明中所指的不规则表面。此外,销22相对于部件21上的各个凹槽21b直立并居中地设置在部件21上。销22从部件21向车身右侧突出,并平行于部件21的轴向方向。
如图2所示,主轴6通过轴承23和2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曲轴箱2上。主轴6形成为延伸穿过曲轴箱右半部5向车身右侧突出。变速离合器25设置在主轴6的朝向车身右侧的端部上。
变速离合器25包括:离合器外壳25a,其齿轮连接到在曲轴一侧的离心离合器(未示出);离合器毂25b,其位于离合器外壳25a内;多个摩擦板25c,其设置在离合器外壳25a和离合器毂25b之间;盘簧25d,在轴向方向上偏置摩擦板25c;推杆25e,其推动盘簧25d的中心;等等。
紧接在变速之前,推杆25e通过后述的换档装置11移动到车身的右侧。推杆25e克服盘簧25d的弹力向车身右侧移动,由此变速离合器25被从连接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另外,当换档装置11推动推杆25e的力消失时,变速离合器25通过盘簧25d的弹力从断开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离合器外壳25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主轴6上。离合器毂25b通过花键装配到主轴6上,从而在可轴向可移动并禁止相对于主轴6旋转的状态支撑在主轴6上。因此,在变速离合器25被置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离心离合器(曲轴)的旋转被传递到主轴6,并且在变速离合器25被置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旋转到主轴6的传递被切断。
如图2所示,推杆25e通过形成在主轴6的轴向中心部分的通孔26插入,延伸穿过曲轴箱左半部4,从而向车身左侧突出。推杆25e的朝向车身左侧的端部连接到后述的齿轮装置1的离合器松开机构31。
如图1所示,换档装置1包括:换档轴32,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穿过曲轴箱2;换档踏板33,其设置在换档轴32的朝向车身左侧的端部;离合器松开机构31,其相对于曲轴箱左半部4朝向车身的左侧设置在换档轴32上;换档杆体34,其固定到换档轴32的朝向车身右侧的端部;接合构件35,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到换档杆体34的摆动端;定位杆36,其以枢转的方式支撑在换档轴32上;张力卷簧37,其沿着一个方向偏置定位杆36;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换档踏板33构成本发明中所指的操作构件,换档杆体34和接合构件35构成本发明所指的换档杆。
如图1所示,换档轴3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曲轴箱左半部4和曲轴箱右半部5上。本实施例中,换档轴32的朝向车身左侧的端部延伸穿过安装到曲轴箱左半部4的外端的飞轮磁电机盖38,从而朝向车身的左侧突出。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轴向方向上看去,换档轴32相对于部件21(换档鼓7)朝向车身的前方(图3和图4中的右方)定位。
换档踏板33在变速时由驾驶者的脚操作,并包括由脚尖踩压的前压力接收部分33a和由脚跟踩压的后压力接收部分(未示出)。
离合器松开机构31用于在变速时向离合器25的推杆25e传递操作力,并如图1所示包括将换档轴32的旋转转换成轴向运动的凸轮机构41以及设置在凸轮机构41和推杆25e之间的互锁杆42。
凸轮机构41包括从换档轴32的轴向方向的两侧夹持三个球43的一对凸轮板44和45。如图1所示,在凸轮板44和45上的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凹槽44a和45a,球装配到所述凹槽44a和45a中。朝向车身的右方定位的凸轮板44在被禁止沿着轴向方向在换档轴32上移动的状态下与换档轴32一体地旋转。朝向车身的左方定位的凸轮板45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换档轴32上,并通过与固定到曲轴箱2的销46接合来禁止旋转。凸轮板45通过从动构件47连接到互锁杆42的一端。
互锁杆42能够绕直立设置在飞轮磁电机盖38上的支撑杆48摆动,并且其一端与从动构件47接触,其另一端与推杆25e接触。
根据本实施例的离合器松开机构31形成为使得换档杆32旋转预定的松开角度,由此从动构件47朝向车身的左方推动互锁杆42的一端,并且互锁杆42的另一端朝向车身的右方推动推杆25e,从而将离合器25从连接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通过对单片金属进行冲切和弯曲,换档杆体34被形成为预定形状。执行冲切是为了形成换档杆体34的外边缘及后述的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执行弯曲是为了朝向车身左方升高后述的第一至第四凸片53至56。
换档杆体34被形成并焊接到换档轴32,从而在其主表面指向车身的左右方向的状态下,从换档轴32相对于部件21朝向车身的后方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杆体34形成为在部件21的旋转中心C的相对侧延伸到换档轴32。
第一孔51形成在换档轴32下方的换档杆体34上,以限制换档杆体34转动的范围。用于限制转动的销57通过第一孔51插入。销57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换档轴32的下方延伸,并如图1所示支撑在曲轴箱右半部5以及安装到曲轴箱右半部5的外侧的离合器盖58上。
也就是说,换档杆体34在下转动位置和上转动位置之间绕换档轴32转动(摆动),在所述下转动位置(见图4),第一孔51的朝向车身的后侧的开口边缘51a接触销57,在所述上转动位置,第一孔51的朝向车身的前方的开口边缘51b接触销57。
第一孔51的上开口边缘设置有第一凸片53,第一凸片53面对第一孔51中的纵向中心区域。第一凸片53形成为具有与用于限制转动的销57的直径基本相同的宽度,并且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从两侧被第一扭簧59的一对直线部分59a和59b夹持。
如图1所示,第一扭簧59包括卷曲部分59c和直线部分59a、59b,换档轴32以可旋转的方式延伸穿过卷曲部分59c,直线部分59a、59b包括卷曲部分59c的两端。直线部分59a、59b形成为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间隔,这使得第一凸片53和用于限制转动的销57都能够被夹持。也就是说,换档杆体34通过第一扭簧59的弹力而被保持在图3所示的空档位置(第一凸片53最靠近销57的位置)。
如图1、3和4所示,换档杆体34的末端(摆动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到心轴61上,后述的接合构件35通过心轴61被支撑。如图1所示,心轴61通过压紧隔离件62而被固定到接合构件35,并与隔离件62一起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换档杆体34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孔52形成在换档杆体34上的心轴61和换档轴32之间。面对第二孔52的中心区域附近的第二凸片54设置在第二孔52的开口边缘中朝向车身后方(朝向换档杆体34的摆动端)定位的开口边缘上。
第二凸片54形成为具有与后述的接合构件35的突出部分63(见图6)的宽度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另外,如图3所示,在后述的接合构件35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中,第二凸片54通过第二扭簧64的一对直线部分64a和64b而从上下方向的两侧夹持。如图1所示,第二扭簧64包括卷曲部分64c和直线部分64a、64b,隔离件62以可旋转的方式延伸穿过卷曲部分64c,直线部分64a、64b包括卷曲部分64c的两端。
直线部分64a、64b形成为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间隔,这使得第二凸片54和突出部分63都能够被夹持。也就是说,接合构件35通过第二扭簧64的弹力而被保持在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突出部分63最靠近第二凸片54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在纵向方向上居中地设置在换档杆体34的上端和下端。第三凸片55从换档杆体34的上端朝车身的左方突出,第四凸片56从换档杆体34的下端朝车身的左方突出。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设置在与换档轴32等间隔的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换档杆体34位于空档位置的状态下,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被定为成从侧面(换档轴32的轴向方向)看去时位于部件21的上方或下方。
详细地,如图4所示,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定位在这样的位置,其中在换档杆体34被移动到下转动位置或上转动位置并且部件21通过后述的接合构件35旋转到变速位置的状态下(变速之后的状态),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中的一者被插入在部件21的销22和销22之间。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构成本发明中所指的止动件。
接合构件35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片而形成为预定的形状。如图6所示,接合构件35包括:基部72,其形成有轴向孔71,心轴61通过轴向孔71插入;突起63,其突出地设置在基部72的一端以指向车身的右方;以及爪73,其设置在基部72的另一端。
如图1所示,爪73形成为相对于基部72朝向车身的左方平行于基部72延伸。爪7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部件21的销22的位置相同。如图3和图4所示,爪73的上部分73a从其连接到基部72的区域倾斜地向前上方延伸,下部分73b从其连接到基部72的区域倾斜地向前下方延伸。
凹槽73c形成在爪73的彼此相对的上部分73a和下部分73b的末端部分上,部件21的销22闩锁在所述凹槽73c中。换档杆体34在一个方向或者另一方向上绕换档轴32转动,由此,形成有爪73的接合构件35与部件21的多个销22中在爪73移动的方向上位置最靠近的销22a(见图7)或者销22a接合,以使部件21旋转。根据本实施例的接合构件35从换档轴32的相对侧与部件21的销22a接合。
如图7所示,在换档杆体34位于图3所示的空档位置并且接合构件35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爪73的凹槽73c形成在与离部件21的销22a和22b间隔D的位置处。间隔D与当换档轴32旋转松开角度时接合构件35与换档杆体34一起移动的距离相对应。
也就是说,从变速操作开始以来在离合器25的断开完成之后,接合构件35的爪73与销22a或销22b接合。以这种方式,在爪73与销22a、22b接合的状态下,换档轴32进一步旋转,并且换档杆体34达到下转动位置或上转动位置,由此接合构件35使部件21旋转直到变速完成并移动到图4所示的变速位置。
定位杆36用于将部件21保持在变速之后的位置中,定位杆36支撑以可旋转的方式在部件21的下部分的外周面(包括凸表面和凹表面)上滚动的辊子74上,并且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换档轴32上。定位杆36设置有从换档轴32的一侧向下延伸的臂75,并通过臂75将其连接到张力卷簧37。
如图1所示,张力卷簧37的另一端安装到曲轴箱右半部5,使得定位杆36如图3所示被顺时针偏置。张力卷簧37构成本发明中所指的弹簧构件。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定位杆36和张力卷簧37中位于杆36的一侧的半部以这样的方式定位:从换档轴32的轴向方向上看去与换档杆体34重叠。
对于这种方式构造的换档装置1,驾驶者脚踏在换档踏板33上,由此换档轴32克服第一扭簧59的弹力而在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上旋转。换档轴32旋转松开角度,由此在离合器松开机构31移动时离合器25断开。
此时,换档杆体34和接合构件35与换档轴32一起旋转,但爪73不与部件21的销22a或销22b接合直到换档轴32的旋转角度达到松开角度。也就是说,换档杆体34和接合构件35在不操作变速器3的状态下浮动。
当换档轴32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增大并超过松开角度时,接合构件35的爪73与销22a或销22b接合,从而在变速方向上推动部件21并使其旋转。当接合构件35使部件21旋转时,接合构件35克服第二扭簧64的弹力绕心轴相对于换档杆体34转动。
换档轴32旋转直到换档杆体34的开口边缘51a和51b抵靠用于限制转动的销57,由此接合构件35使得部件21在变速方向上进一步旋转,以使变速器3完成变速。此时,换档杆体34的第三凸片55或第四凸片56插入在部件21的销22和销22之间。因此,即使当部件21由于惯性而从变速位置进一步旋转时,销22也与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接触,由此禁止了部件21的进一步旋转。
在完成变速之后,当踏在换档踏板33上的脚返回时,由换档轴32、换档踏板33和换档杆体34构成的组件通过第一扭簧59的弹力而返回到变速操作之前的空档位置。以这种方式,换档杆体34返回到空档位置,由此离合器25连接,并且接合构件35返回到图3中所示的初始位置。
因此,本实施例使得换档杆体34和接合构件35能够将换档轴32的旋转传递到变速器3的部件21,使得与传统的换档装置相比能够减少杆构件数目。结果,可以提供这样的换档装置:在采用其中通过变速操作在离合器25断开之后进行变速的构造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化并减少零件数目,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装置1采用其中人工操作的换档踏板33使换档轴32旋转的构造,所以驾驶者的脚操作使得能够进行离合器25的连接-断开切换以及利用变速器3进行变速。因此,能够利用与摩托车的传统换档装置相同的操作感觉来进行变速。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装置1,换档杆体34被形成为在部件21的旋转中心C的相对侧延伸到换档轴32,接合构件35设置在其从换档轴32相对侧与部件21的销22接合的位置,可以将部件21(换档鼓7)设置在靠近换档轴32的位置。因此,可以提供进一步紧凑的换档装置。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装置1,换档杆体34的第三凸片55和第四凸片56能够防止部件21在变速之后由于惯性而过度旋转。因此,对于换档装置1,可以一直精确地执行变速。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装置1,定位杆36和张力卷簧37的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定位:从换档轴32的轴向方向看去时与换档杆体34重叠,使得可以安装定位杆36从而抑制其从换档轴32的轴向方向看去时突出到换档杆体34的外面太多。因此,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装置1,在实现使得整个装置尺寸较小的同时,定位杆36能够防止部件21不必要的旋转。
虽然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已经示出了其中换档踏板33人工旋转换档轴32的例子,但是可以通过致动器来旋转换档轴32,所述致动器包括例如作为动力源的马达。在采用这样的构造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致动器81安装到曲轴箱2上,并且致动器81的输出构件(未示出)连接到换档轴32的轴端。
通过以这种方式安装致动器,可以提供能够以遥控操作进行离合器25的连接-断开切换和利用变速器3进行变速的换档装置。
参考标号说明
1:换档装置
3:变速器
6:主轴
7:换档鼓
21:部件
22:销
25:离合器
25e:推杆
31:离合器松开机构
32:换档轴
34:换档杆体
35:接合构件
36:定位杆
37:张力卷簧
41:凸轮机构
55:第三凸片
56:第四凸片
73:爪
74:辊子

Claims (6)

1.一种换档装置,包括:
换档轴,其通过操作构件在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上旋转;
离合器松开机构,其在所述换档轴旋转预定的松开角度时使离合器断开;以及
换档杆,其设置在所述换档轴和变速器的输入构件之间,以浮动与所述松开角度相对应的距离,并且由于所述换档轴旋转超过所述松开角度而引起与所述输入构件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入构件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换档杆包括换档杆体,其设置在换档轴上以与所述换档轴一体地旋转的,以及
接合构件,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换档杆体的靠近所述输入构件的一端处,以在所述换档轴沿着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在初始位置和变速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初始位置从所述输入构件隔开与所述松开角度相对应的距离,在所述变速位置,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输入构件接合以使所述输入构件旋转,直到所述输入构件的变速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中,所述换档杆体形成为在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中心的相对侧延伸到所述换档轴,并且
所述接合构件设置在其从所述换档轴的相对侧与所述输入构件接合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中,多个销直立地设置在所述输入构件上,以设置在与变速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平行于所述输入构件的轴向方向,
所述接合构件包括爪,所述爪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销接合,并且
所述换档杆体设置有止动件,在所述接合构件被旋转以位于变速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止动件抵靠所述销以限制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入构件的外周上形成凹凸表面,以与变速位置相对应,所述换档装置还包括:
辊子,其与所述输入构件的外周接触;
定位杆,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辊子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换档轴上,和
弹簧构件,其偏置所述定位杆,以抵靠所述输入构件推动所述辊子,并且
其中,所述定位杆和所述弹簧构件的一部分被以这样的方式定位:从所述换档轴的轴向方向看去与所述换档杆体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构件包括人工操作的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构件包括具有动力源的致动器。
CN2008101299034A 2007-07-20 2008-07-21 换档装置 Active CN1013635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9232A JP2009024790A (ja) 2007-07-20 2007-07-20 変速操作装置
JP2007189232 2007-07-20
JP2007-189232 2007-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3543A true CN101363543A (zh) 2009-02-11
CN101363543B CN101363543B (zh) 2012-10-03

Family

ID=3972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9034A Active CN101363543B (zh) 2007-07-20 2008-07-21 换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017504B1 (zh)
JP (1) JP2009024790A (zh)
CN (1) CN101363543B (zh)
BR (1) BRPI0803844B1 (zh)
ES (1) ES2391997T3 (zh)
TW (1) TWI3790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9957A (zh) * 2013-05-21 2014-12-0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改进的齿轮换档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3083B2 (ja) * 2011-03-25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ドラム装置
JP2014035067A (ja) * 2012-08-10 2014-02-2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2015098918A (ja) 2013-11-20 2015-05-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WO2017026534A1 (ja) 2015-08-10 2017-0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6915413B2 (ja) * 2016-11-28 2021-08-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7258018B2 (ja) * 2018-06-01 2023-04-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8346A (en) * 1979-08-10 1981-03-19 Yamaha Motor Co Ltd Shift mechanism for speed change gear
JP2858330B2 (ja) * 1989-10-11 1999-02-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ギアシフト装置
JPH1113881A (ja) * 1997-06-24 1999-01-2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シフトカム用ストッパーレバー
JP3853926B2 (ja) * 1997-09-12 2006-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US6117046A (en) * 1997-09-13 2000-09-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power-assist clutch and transmission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4530237B2 (ja) * 2000-03-29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2003125028A (ja) 2001-10-17 2003-04-25 Nec Corp 折畳み型携帯通信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電源供給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9957A (zh) * 2013-05-21 2014-12-0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改进的齿轮换档器
US9476501B2 (en) 2013-05-21 2016-10-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Gear shifter
CN104179957B (zh) * 2013-05-21 2017-04-1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改进的齿轮换档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7504A1 (en) 2009-01-21
BRPI0803844B1 (pt) 2020-10-13
EP2017504B1 (en) 2012-08-22
TW200925464A (en) 2009-06-16
BRPI0803844A2 (pt) 2009-06-30
TWI379049B (en) 2012-12-11
CN101363543B (zh) 2012-10-03
ES2391997T3 (es) 2012-12-03
JP2009024790A (ja)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3543B (zh) 换档装置
JP6605882B2 (ja) 変速機
JP5079046B2 (ja)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ハブアセンブリ
US9157510B2 (en) Gearbox of saddle-ridden vehicle
CN104832641A (zh) 用于手动齿轮箱的自动操作的装置
WO2012153830A1 (ja) 変速機におけるリバースシフト装置
JP4773201B2 (ja) 変速装置
FR2831634A1 (fr) Boite de vitesses a selection masquee
US5515742A (en) Reverse gear squeal-preventing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JP2009121595A (ja) クラッチ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CN101101026A (zh)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车辆用制动单元及跨乘式车辆
JP2007146897A (ja) 手動変速機
JP5909135B2 (ja) 変速機
JPH0893915A (ja) 自動二輪車等のチェンジ装置
JP4606927B2 (ja) 車輌用変速機構
JP4583390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040340A (ja) 変速機
JP5551577B2 (ja) 変速操作機構
JP2007120770A5 (zh)
WO2023238946A1 (ja) 変速装置
WO2023238316A1 (ja) 変速装置
JP2005127392A (ja) 車両用変速装置
JP6649974B2 (ja) 変速装置
WO2023238944A1 (ja) 変速装置
JP7474139B2 (ja) 電動ギヤ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