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1637A - 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和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和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1637A
CN101341637A CNA2007800007761A CN200780000776A CN101341637A CN 101341637 A CN101341637 A CN 101341637A CN A2007800007761 A CNA2007800007761 A CN A2007800007761A CN 200780000776 A CN200780000776 A CN 200780000776A CN 101341637 A CN101341637 A CN 101341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base portion
receiver module
transmission
op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07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1637B (zh
Inventor
冈田毅
辻伸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1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1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1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1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Photo Coupler, Interrupter,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Device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将光学发送/接收模块与电路板相连接的方法,以有效减少单纤双向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的电学串扰。该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包括光学发送/接收模块以及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该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具有内置发光器件的至少一个发送子组件,每一个都具有内置光接收器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和用于固定发送子组件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壳体。组成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芯柱的至少一个芯柱基部与组成发送子组件的芯柱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

Description

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和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以及用于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主要包括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发射器电路部分、以及接收电路部分。首先,将描述关于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结构的现有技术的例子。
发光器件和光接收器件被安装于光学发送/接收模块上,并且其中通常采用激光二极管(LD)和光电二极管(PD)。通过如下步骤来形成芯柱:在利用冲压成型低碳钢并对低碳钢镀金(Au)而制成的芯柱基部上制造通孔;将用于连接半导体器件的引脚终端插入这些通孔中;在壳终端由低熔点玻璃支持的同时,将壳终端熔接到所述芯柱基部。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在所述支架上安装并布线,并且利用具有透镜的罩封装以变成子组件。上面安装有发光器件的子组件被称为发送子组件。上面安装有光接收器件的子子组件被称为接收子组件。这些子组件被插入支持滤光器的壳体内,并且这些子组件和光纤被校准并且固定,从而得到模块。典型地,壳体比子组件大,因为子组件被插入壳体内(专利文件1到3)。采用被证明是能够较长时间可靠地固定光轴的激光焊接技术的钇铝石榴石(YAG)激光熔接以固定壳体、LD、以及PD。在此情况下,适用于焊接的不锈钢被用于壳体和具有透镜的罩。从LD发射的发送光通过透镜会聚,传输通过光学分路滤波器,并且进入光纤。与之相反,来自光纤的接收光被光学分路滤波器反射,由透镜会聚,并且进入PD。此结构实现了单纤双向通信。
对于通过将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集成在一个壳体中而形成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来说,采取对抗串扰的措施是很重要的。具体地,近来,模块的尺寸已在变得更小,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之间的距离已在减小,并且因此,急切地需要采取此类措施。串扰包括光学串扰和电学串扰。电学串扰由电波或电流造成。光学串扰通过诸如增强光学器件和滤光器的性能并且抑制杂散光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形成对比的是,因为发送子组件在操作时产生高重复频率的强脉冲信号,并且由发送子组件中的大电流造成的串扰在接收到微弱信号的接收子组件中产生噪声,所以难以处理电学串扰。
在应用中安装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情况下,构成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子组件已经被安装于如下的电路板上:上面集成有发射器电路部分和接收电路部分的电路板;被分开以抑制串扰的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在此,发射器电路部分包括安装在发射器电路部分上的LD驱动电路,并且接收电路部分包括安装在接收电路部分上的增益放大器等。图4示出了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连接状态。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如下。在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光学发送部分83的引脚85,85,...以及光学接收部分84的引脚86,86,...上执行引线形成,以将引脚的端部改变为垂直于电路板81。引脚85,85,...和引脚86,86,...被插入电路板81中设置的引脚连接孔中,并且从电路板81的背面用焊料焊接。光学发送部分83和光学接收部分84的每一个的引脚之一是壳终端。
此光学发送/接收装置通常被用于数百MHz或更低的数字传输。因此,通过经由每个芯柱的壳终端将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连接到接地图案,芯柱、罩以及壳体的电位与接地端相等。此外,甚至当驱动激光器并且流动数十mA的电流时,能够抑制由电流引起的串扰和由电波引起的串扰(专利文件4)。
[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6-160674
[专利文件2]PCT日文翻译专利公布No.2003-524789
[专利文件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4-012647
[专利文件4]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5-217074
发明内容
然而,最近的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被要求具有模拟接收部分,以适用于1.2GHz或更高的高速数字传输,并且对应于光学有线电视(CATV)的视频信号。在接收模拟信号的情况下,例如,需要确保用于CATV的860MHz频率的±0.5dB带宽或用于重新传输广播卫星(BS)信号的1.3GHz频率的±0.5dB带宽,并且甚至在高频域内需要相对于载波电平的-60dBc或更低的较低串扰特性。
如果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被连接到电路板,如传统所做的将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只经由每个芯柱的壳终端连接到接地图案是不够的。图9示出了当利用千兆位以太网无源光网络(GE-PON)标准的空闲信号驱动LD的同时接收用于60个信道的达到460MHz的光学CATV视频信号以及765.25MHz的视频信号时,PD的输出的达到1GHz的频谱。水平轴示出了信号频率,并且其单位为MHz。垂直轴示出了信号输出电压,并且其单位为dBμV。分辨带宽为30kHz。视频带宽为1kHz。看到100MHz到460MHz的视频信号,765.25MHz的视频信号,以及在500MHz、562.5MHz、687.5MHz、750MHz、812.5MHz、840MHz、875MHz、以及937.5MHz附近的LD的空闲信号。图10示出了当利用GE-PON标准的空闲信号驱动LD时并且没有接收视频信号时,PD的输出的达到1GHz的频谱。水平轴示出了信号频率,并且其单位为MHz。垂直轴示出了信号输出电压,并且其单位为dBμV。分辨带宽为30kHz。视频带宽为1kHz。无论是否接收信号光,在仅驱动LD的情况下,看到用于驱动LD的GE-PON标准的在500MHz、562.5MHz、687.5MHz、750MHz、810MHz、875MHz、以及937.5MHz附近的空闲信号。这被认为是表示尽管接地不能吸收当LD被利用其中将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仅经由每个芯柱的壳终端连接到接地的结构来驱动时由LD产生的电学串扰,壳终端本身作为电感(L)的电感器工作。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用于连接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和电路板的方法,以有效减小在单纤双向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的电学串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用于容易地实现此方法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包括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和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该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具有内置发光器件的至少一个发送子组件,每一个都具有内置光接收器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以及用于固定该发送子组件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壳体。该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组成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芯柱的一个或多个芯柱基部中的至少一个芯柱基部以及组成发送子组件的芯柱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
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而在其间不使用引脚或类似物。这将减小电学串扰,并甚至在LD被驱动时得到没有高频噪声的优选接收特性。
如果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而在其间不使用引脚或类似物,芯柱的浮动电位将被稳定地固定,并且在发送子组件被驱动时产生的高频噪声能够被接地。具体地,由于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两者均被接地,所以能够实现具有较低电学串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芯柱的表面被镀金,并且因此焊接情况下的焊料可湿性良好的,从而能够容易地建立电连接并且容易地减少电学串扰。
将壳体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是不足够有效。当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光轴被固定时,壳体被激光熔接以确保高可靠性。在耐腐蚀性、强度以及成本方面不锈钢被用作焊接的最佳金属。
然而,不锈钢与正常金属相比具有大的电阻。尽管低碳钢SPCC材料具有大约15Ω·cm的电阻,而不锈钢具有大约70Ω·cm的电阻,是低碳钢SPCC材料的4到5倍。不锈钢具有高耐腐蚀性,但是也具有大电阻,并且另外比较难焊接。
即使壳体被物理地且强力地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上,壳体由于其大电阻也不能充分地接地。未被充分接地的高阻抗部分能够被各种电路影响,并且因此其电位浮动。具体地,在发送子组件中产生的高频噪声不能被充分接地;因此,部分高频噪声延伸到接收子组件,并且作为电学串扰被叠加到所接收的信号上。
因此,如果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上,则电学串扰能够被有效地减小。
自然,发送子组件的芯柱基部和接收子组件的所有芯柱基部可以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这将固定所有芯柱的浮动电位,并且能够实现具有较低电学串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包括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和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该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具有内置发光器件的至少一个发送子组件,每一个都具有内置光接收器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以及用于固定发送子组件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壳体。该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组成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芯柱的一个或多个芯柱基部中的至少一个芯柱基部以及组成发送子组件的芯柱的芯柱基部被直接焊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芯柱基部被镀金,并且因此,焊料可湿性良好并且接触电阻变得较小。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包括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和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该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具有内置发光器件的至少一个发送子组件,每一个都具有内置光接收器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以及用于固定发送子组件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壳体。该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组成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芯柱的一个或多个芯柱基部中的至少一个芯柱基部以及组成发送子组件的芯柱的芯柱基部被利用诸如凸缘等的金属部件固定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这减小了电学串扰,并且甚至在驱动LD时得到没有任何高频噪声的优选接收特性。
安装在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特征在于,该模块包括具有接收模拟信号光的内置模拟光电二极管的至少一个接收子组件。
本连接方法对于接收光学CATV模拟信号的情况特别有效,该情况要求相对于载波的-60dBc的要求电学串扰特性。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特征在于组成芯柱的芯柱基部的半径大于在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壳体的轴的中心与壳体中的最靠近电路板的点之间的距离,该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即,该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特征在于芯柱基部比壳体向电路板延伸更多。此结构能够容易地直接将芯柱基部连接到接地图案而不用任何特殊结构的或布线的技巧。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特征在于接触接地图案的芯柱基部的部分是平面。此结构能够将组成芯柱的芯柱基部容易且稳固地连接到接地图案,并且增加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特征在于芯柱基部具有用来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的凸缘。此结构能够容易地将芯柱基部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而不用任何特殊结构的或布线的技巧。
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特征在于在芯柱基部处提供的凸缘具有电阻率比不锈钢低的部分,其连接芯柱基部和接地图案。此结构能够处理在电路板上形成切口并且在该切口中提供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即,芯柱基部能够不利用任何结构或布线的技巧被容易地直接连接到两侧可安装的电路板上的接地图案,并且由于芯柱基部固定,所以能够抑制周向扭转。此结构也能够实现具有较低串扰的紧凑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
如上所述,在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能够通过将光发射子组件和光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而减小电学串扰。也能够实现可容易地减小电学串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部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沿着A-A`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图示,在该状态中,在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子组件的芯柱基部被通过焊料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上。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图示,在该状态中,在已知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被连接到电路板。
图5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简图,在该状态中,在已知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壳体被连接到电路板。
图6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简图,在该状态中,在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子组件的芯柱基部被通过凸缘直接连接到接地图案。
图7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简图,在该状态中,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具有平面部分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电路板的接地图案,该平面部分通过对芯柱基部的部分进行切削形成。
图8是示出了另一例子的图示,其中,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具有平面部分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电路板的接地图案。
图9是示出当执行信号发送/接收时由现有技术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的模拟接收电路部分接收的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图示。
图10是示出当执行信号传送时由现有技术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中的模拟接收电路部分接收的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图示。
图11是示出当执行信号传送时由由本发明的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模拟接收电路部分接收的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图示。
图12A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俯视图,在该状态中,本发明的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被安装在里面提供有切口的电路板上。
图12B是示出了一种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中,本发明的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被安装在里面提供有切口的电路板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描述,在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在所有用于描述实施例的附图中,给予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部件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冗余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单发送双接收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光学发送/接收模块1主要包括:发送子组件10,模拟接收子组件20,接收子组件30,用于支持滤光器的壳体40以及光纤50。此模块被用于单纤双向通信中或在光学用户传送系统中的发送/接收。
发送子组件包括芯柱11,在芯柱11上安装有发射波长为λ1(例如1.3μm)的发送光的LD元件15,并将LD元件15气密地封装在由芯柱11和透镜罩17形成的空腔中。透镜18是由铅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透镜;然而,根据所需的应用,透镜18也可以是例如球面透镜。透镜罩17由例如不锈合金制成。LD元件15是例如法布理-珀罗(fabry-perot)激光二极管(FP-LD),法布理-珀罗(fabry-perot)激光二极管具有在磷化铟(InP)衬底上生长的由磷砷化铟镓(InGaAsP)制成的有源层;然而,根据所需的应用,LD元件15可以是分布反馈式激光二极管(DFB-LD)。芯柱11由低碳钢制成并镀金(Au)。
接收子组件30包括芯柱31,在芯柱31上安装有发射波长为λ2(例如1.49μm)的接收光的PD元件32,并将PD元件32气密地封装在由芯柱31和透镜罩33形成的空腔中。透镜34是由例如锫(BK)7制成的球面透镜。透镜罩33由不锈钢制成。PD元件32可以采用例如具有由InGaAs制成的光接收层的PIN-PD,或采用具有由InGaAs制成的光接收层的雪崩光电二极管。接收子组件30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其中,跨阻放大器集成电路(IC)(未示出)和染料罩(未示出)以及PD元件32被安装并彼此连接。芯柱31由低碳钢制成并镀金。
模拟接收子组件20包括芯柱21,在芯柱21上安装有对于波长为λ3(例如1.55μm)的接收光敏感的PD元件22,并将PD元件22气密地封装在由芯柱21和透镜罩23形成的空腔中。透镜24是由例如BK7制成的球面透镜。透镜罩23由不锈钢制成。PD元件22可以采用在光电转换中保持优良线性并且具有-70dBc或更低的相互调制2阶失真IMD2的PIN-PD,该PIN-PD具有例如由InGaAs制成的光接收层。芯柱21由低碳钢制成并镀金。
壳体44包括光学分路滤波器42、光学截止滤波器43以及支持壳41。光学分路滤波器42可透过波长为λ1的发送光,并反射波长为λ2的接收光。光学分路滤波器42是波长选择性透射反射镜,并且通过在例如硼硅酸钡玻璃上淀积介质多层形成,以具有分路特性。光学截止滤波器43被提供以增强波长λ2的单色性,并且减少光学串扰。光学截止滤波器43也是通过在例如硼硅酸钡玻璃上淀积介质多层形成,以具有波长特性。支持壳41也是壳体的主体,包括光学分路滤波器42,光学截止滤波器43,并且支持发送子组件10、模拟接收子组件20、接收子组件30、以及光纤50。支持壳41由适于焊接的不锈钢制成,并通过切割构成作为整体的如下部件:从发送子组件10到光纤50的光学路径,用于支持光学分路滤波器42的大约45°的倾斜平面,用于支持发送子组件10的圆筒内面,用于固定光学截止滤波器43的圆筒状空穴,以及固定平面,该固定平面上面固定模拟接收子组件20、接收子组件30、以及光纤50。
装配过程如下所述。首先,光学分路滤波器42和光学截止滤波器43通过紫外线(UV)固化树脂附着到壳体44的支持壳41。接着,在光纤50和发送子组件10被插进支持壳41并被校准后,支持壳41和发送子组件10通过YAG激光熔接进行固定。之后,光纤50被再次校准,并且光纤和壳体同样地通过YAG激光熔接进行固定。接着,接收子组件30和模拟接收子组件20被校准并同样地通过YAG激光熔接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通过沿着光轴方向滑动发送子组件10,将LD和光纤50校准到光轴方向上。由此,在光学分路滤波器42和光纤50的间距总是不变的,这就提供了PD的光接收灵敏度不受LD校准影响的特性。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具有接收子组件30和模拟接收子组件20的单发送双接收结构,或者可以具有单发送单接收结构,该结构具有接收子组件30和模拟接收子组件20的其中一个。对于安装在模拟接收子组件20上的PD,可以使用模拟接收专用PD,其抑制空间电荷效应并且在光电转换特性中保持优良的线性。在此情况下,需要光学发送/接收模块进一步减小串扰。
接着将描述使用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图1A和图1B示出了本发明的单纤双向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包括具有单发送双接收结构的单纤双向光学模块1,以及电路板2。
电路板2包括发射器电路部分2b、接收电路部分2c、以及模拟接收电路部分2a。发射器电路部分2b具有电源控制功能、异常检测功能、以及消光比控制功能,并且包括安装于其上的LD驱动IC 4。接收电路部分2c包括安装于其上的数字接收IC 6。模拟接收电路部分2a具有增益控制功能,并且包括安装在模拟接收电路2a上的模拟接收IC 3、增益放大器、阻抗匹配电路、接收光监视电路(未示出)等。
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发送子组件10的引线端的每一个在引线端上执行引线形成之后被连接到发射器电路部分2b。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模拟接收子组件20的引线端的每一个在引线端上执行引线形成之后被连接到模拟接收电路部分2a。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接收子组件30的引线端的每一个在引线端上执行引线形成之后被连接到接收电路部分2c。这里,如图2所示,用于子组件的芯柱基部11、21和31被直接连接到公共接地图案上。尽管使用了直接焊接7以将芯柱基部11、21和31连接到接地图案,可以使用例如图6所示的凸缘的金属部件8以将芯柱基部11、21和31固定到接地图案。如果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具有使得组成芯柱基部的芯柱的半径大于在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壳体的轴的中心与壳体中的最靠近电路板的点之间的距离的特性,其中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则每个芯柱基部可以被容易地直接连接接地。此外,薄铜板屏蔽壁5可以被提供在模拟接收电路部分2a和发射器电路部分之间,并且可以被直接连接到公共接地图案。通过采取这样的措施,即使在驱动LD的同时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可以在接收部分处有效地抑制由电学串扰引起的噪声。图11示出了接收光信号的频率特性。水平轴示出信号频率,并且其单位为MHz。垂直轴示出信号输出电压,并且其单位为dBμV。分辨带宽为30kHz。视频带宽为1kHz。没有发现如图10所示的LD特有的噪声。
第二实施例
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如图7所示,用于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被设计为大于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壳体,并且邻近电路板的芯柱基部的部分被切削以具有平面部分。这表示可以可靠且容易地执行封装基部和接地图案之间的直接连接。如图11所示,电学串扰被类似地减小。
第三实施例
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如图8所示,邻近电路板的用于发送子组件和接收子组件的芯柱基部的部分被切削以具有平面部分。这表示可以可靠且容易地执行在封装基部和接地图案之间的直接连接。如图11所示,电学串扰被类似地减小。
第四实施例
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被提供在芯柱基部处的凸缘,用于直接连接芯柱基部和电路板的接地图案。所述凸缘由磷青铜制成,并且包括用于连接芯柱基部和接地图案的镀金部分;然而,凸缘可以由铜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具有用于连接芯柱基部和接地图案的镀金部分。所述凸缘被焊接到芯柱基部。如图12A所示,在电路板中形成矩形切口,并且将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布置在该切口中。请注意图12A中省略了IC和屏蔽板。通过将每个光学器件的引线连接到电路板的对应端子,并且利用凸缘将芯柱基部直接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如图11所示,电学串扰被类似地减小。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例子,所公布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例子仅为示范。因此,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实施例。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公布,并且进一步包括权利要求的所有等价物以及在发明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12)

1.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其包括光学发送/接收模块以及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所述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子组件,具有内置发光器件;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每一个都具有内置光接收器件;和壳体,用于固定所述发送子组件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
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芯柱的一个或多个芯柱基部中的至少一个芯柱基部与组成所述发送子组件的芯柱的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连接是将所述芯柱基部直接焊接到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接地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连接是将所述芯柱基部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接地图案通过凸缘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接收模拟信号光的具有内置模拟光电二极管的至少一个接收子组件。
5.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芯柱的所述芯柱基部的半径大于所述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所述壳体的轴的中心与所述壳体中的最靠近所述电路板的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接地图案。
6.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装置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包括接收模拟信号光的具有内置模拟光电二极管的至少一个接收子组件,并且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芯柱的所述芯柱基部的半径大于所述光学发送/接收模块的所述壳体的轴的中心与所述壳体中的最靠近所述电路板的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芯柱基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接地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基部的接触所述接地图案的部分是平面,并且所述芯柱基部的半径等于所述芯柱基部的外部中心与所述平面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基部的接触所述接地图案的部分是平面,并且所述芯柱基部的半径等于所述芯柱基部的外部中心与所述平面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基部具有用于执行与所述接地图案的直接连接的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基部具有用于执行与所述接地图案的直接连接的凸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具有电阻率比不锈钢更低的部分,所述部分连接所述芯柱基部和所述接地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发送/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具有电阻率比不锈钢更低的部分,所述部分连接所述芯柱基部和所述接地图案。
CN2007800007761A 2006-06-26 2007-06-26 光学发送/接收装置 Active CN101341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4776 2006-06-26
JP174776/2006 2006-06-26
JP149398/2007 2007-06-05
JP2007149398A JP5125235B2 (ja) 2006-06-26 2007-06-05 光送受信装置およ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PCT/JP2007/062738 WO2008001738A1 (fr) 2006-06-26 2007-06-26 Appareil émetteur/récepteur optique et module émetteur/récepteur opt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1637A true CN101341637A (zh) 2009-01-07
CN101341637B CN101341637B (zh) 2013-03-27

Family

ID=3884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07761A Active CN101341637B (zh) 2006-06-26 2007-06-26 光学发送/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97809A1 (zh)
JP (1) JP5125235B2 (zh)
CN (1) CN101341637B (zh)
WO (1) WO200800173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206A (zh) * 2017-11-28 2018-04-03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Pcb板式电源滤波器
CN108020898A (zh) * 2016-11-02 2018-05-1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脚包覆装置及应用其的双向光学组装装置
CN111722326A (zh) * 2019-03-18 2020-09-29 佑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收发模组及光纤缆线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0696A (ja) * 2008-03-03 2009-09-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送受信器
US8655181B2 (en) 2009-06-01 2014-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odule
CN102356573B (zh) * 2011-08-18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收发一体组件和光收发模块
CN114018942B (zh) * 2021-11-02 2024-01-23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检通讯模块的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7557A (en) * 1994-01-21 1995-10-10 Ortel Corporation Low cost optical fiber RF signal distribution system
JPH0815578A (ja) * 1994-07-04 1996-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JP2003524789A (ja) * 1998-04-30 2003-08-19 インフィネオン テクノロジー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マルチチャネル用途に対する双方向光モジュール
JP2001144366A (ja) * 1999-11-15 2001-05-25 Ricoh Co Ltd Ld駆動回路
US6912361B2 (en) * 2002-10-08 2005-06-28 Finisar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multipurpose internal serial bus
US6837627B2 (en) * 2001-04-25 2005-01-0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JP2002343984A (ja) * 2001-05-21 2002-11-29 Hitachi Ltd 光送受信器
WO2003067296A1 (en) * 2002-02-01 2003-08-14 Zonu, Inc. Hybrid optical module employing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ry with active optical devices
JP2004088046A (ja) * 2002-06-25 2004-03-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受信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4177B2 (ja) * 2002-07-12 2009-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体積型ホログラム記録用感光性組成物、体積型ホログラム記録用感光性媒体、及び体積型ホログラム
JP4586337B2 (ja) * 2002-08-26 2010-11-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TWM245681U (en) * 2003-08-15 2004-10-01 Radiantech Inc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Bi-Di Trx) using chip on board (COB) process
JP2005142238A (ja) * 2003-11-04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モジュール、光送信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光送信側装置、一心双方向光伝送装置及び一心双方向光伝送システム
JP4461272B2 (ja) * 2003-12-02 2010-05-12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波長分離素子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05234464A (ja) * 2004-02-23 2005-09-02 Tdk Corp 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光モジュール
JP2005244038A (ja) * 2004-02-27 2005-09-08 Fujitsu Ltd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KR100640421B1 (ko) * 2004-12-28 2006-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파장용 광소자 모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0898A (zh) * 2016-11-02 2018-05-1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脚包覆装置及应用其的双向光学组装装置
CN108020898B (zh) * 2016-11-02 2020-09-2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脚包覆装置及应用其的双向光学组装装置
CN107872206A (zh) * 2017-11-28 2018-04-03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Pcb板式电源滤波器
CN111722326A (zh) * 2019-03-18 2020-09-29 佑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收发模组及光纤缆线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34807A (ja) 2008-02-14
JP5125235B2 (ja) 2013-01-23
US20070297809A1 (en) 2007-12-27
WO2008001738A1 (fr) 2008-01-03
CN101341637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1637B (zh) 光学发送/接收装置
US6454470B1 (en) Optoelectronic interconnect module
JP5780148B2 (ja) 光送受信器、及び光送受信器の製造方法
US7211830B2 (en) Circuit interconnect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CN100501471C (zh) 采用can封装的光学模块
EP1429164A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90135864A1 (en) Optical module
US20060164817A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US20140099123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00043818A1 (en) Emi reduction for optical subassembly
US636454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reception
CN112596172B (zh) 一种光无线光电集成链路及其实现装置
US20070086708A1 (en) Light transmission/reception module and light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US20130279139A1 (en) Transistor outline can with in-line electrical couplings
US20190238236A1 (en) Package for optical receiver module
US9354411B2 (en) Receiver optical assemblies (ROAs) having photo-detector remotely located from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and related components, circuits, and methods
US6632029B1 (en) Method & apparatus for packaging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US8175461B2 (en) Optical module implemented with tri-plexer optical subassembly
JP4828103B2 (ja)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13229801A (ja) 光受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受信機
US6477056B1 (en) Optoelectric mounting and interconnect apparatus
WO2008121726A1 (en) Non-uniform feedthrough and lead configuration for a transistor outline package
KR100440431B1 (ko) 고속 광전 모듈의 광전소자 서브마운트
JP2008071784A (ja) 光送受信器
US6826213B1 (en) Component interconnect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