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617B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617B
CN101334617B CN2007101865278A CN200710186527A CN101334617B CN 101334617 B CN101334617 B CN 101334617B CN 2007101865278 A CN2007101865278 A CN 2007101865278A CN 200710186527 A CN200710186527 A CN 200710186527A CN 101334617 B CN101334617 B CN 101334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ody
image
transparent toner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65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4617A (zh
Inventor
百武信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4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6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器,其保持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所述图像保持器上保持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敷料器,其向所述中间转印体施加保护剂,所述保护剂阻塞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中的裂缝;以及控制器,其根据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改变由所述敷料器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施加的所述保护剂的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下述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对诸如感光体鼓的图像保持器的外周面进行充电和曝光,利用调色剂对结果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见并在图像保持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此后经由中间转印构件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的记录介质上,并把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介质上。 
这里,通过把弹性体用作中间转印构件,可以使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柔软,并且可以减小由在转印文本和图像时出现的转印部处的压力接触而导致的中间转印构件和调色剂图像之间的压力。因而,公知的是,由于与把诸如聚酰亚胺的硬树脂用作中间转印构件时相比,调色剂图像和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粘附力变弱,所以改善了文本的中空缺陷(转印缺陷)现象(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A)第2003-280405号)。 
此外,当把带构件用作中间转印构件并且把弹性材料用作该带构件的基础材料时,减小了调色剂图像上的集中负荷,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了诸如转印缺陷的问题,并且通过把弹性材料用于中间转印构件,可以防止转印缺陷,这是因为对于中间转印构件来说,即使在纸上有凹凸时也更容易接触纸的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控制由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破损而导致的转印缺陷等。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器,其保持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所述图像保持器上保持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敷料器,其向所述中间转印体施加保护剂,所述保护剂阻塞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中的裂缝;以及控制器,其根据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改变由所述敷料器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施加的所述保护剂的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 
在这种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照射所述带构件的表面并计算所述带构件的表面的反射率,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在这种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测量所述带构件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量并计算所述带构件的伸长,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在这种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所述带构件的旋转累积数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在这种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t(μm)表示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并且d(μm)表示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时,那么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和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满足表达式t<d+25μm中的关系。 
在这种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已转印到所述带构件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将转印到的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厚时,可以增加所述敷料器施加的透明调色剂的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图像保持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将所述图像保持器上保持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检测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以及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施加保护剂。 
因为本发明具有上述配置,所以其可以控制由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破损导致的转印缺陷等。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成图; 
图2是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体带的截面图; 
图3是描述了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框图,该控制单元确定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体带的表面破损程度; 
图4是用于描述转印缺陷的说明图; 
图5A和图5B是比较并说明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了在透明调色剂供给量和转印缺陷等级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变型例的总体构成图;以及 
图8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变型例的总体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在图1中,总体地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带16被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4个)支承辊34、36、38以及40(稍后描述)拉紧。中间转印体带16被配置为通过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在箭头A的方向上传送,并且多个 图像形成单元12(12T、12Y、12M、12C、12K)沿着中间转印体带16(稍后将详细描述)的传送方向被布置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方。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提供彩色图像的形成并且布置有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和12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色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 
下面,当必须区分图像形成单元12(12Y、12M、12C、12K)时,把字母Y、M、C或K加在标号之后,并且在不需要区分图像形成单元12(12Y、12M、12C、12K)时,将省略字母Y、M、C或K。 
此外,因为图像形成单元12的结构彼此相同,将对构成各图像形成单元12的感光体鼓22(22Y、22M、22C、22K)、充电器24(24Y、24M、24C、24K)、曝光装置26(26Y、26M、26C、26K)、一次转印辊28(28Y、28M、28C、28K)、清洁刀片30(30Y、30M、30C、30K)和显影装置32(32Y、32M、32C、32K)进行相似的编号和字母标注。 
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传送方向上,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2T(敷料器)被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Y的上游,与用于彩色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以及12K相分离。 
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2布置有感光体鼓22,感光体鼓22被布置成接触中间转印体带16并在箭头B的方向上以预定速度旋转。 
用于给感光体鼓22充电的充电装置24布置在感光体鼓22的外围。在这些充电装置24中,使用诸如电晕管的充电器(下面称为“充电器24”),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被引导到感光体鼓22的表面,并且充电装置24均匀地把感光体鼓22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 
应当注意,除了这些充电装置之外,接触感光体鼓22外周面、跟随感光体鼓22的旋转、并对感光体鼓22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辊也可被用作充电装置。 
在感光体鼓22的旋转方向B上,曝光装置26布置在充电器24的下游。曝光装置26被配置为包括LED阵列,该LED阵列包括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构成的阵列,曝光装置26基于图像数据来调制光束并且 用经调制的光束照射已被充电器24均匀充电的感光体鼓22。因而,在感光体鼓22上形成了静电潜像。 
应当注意,因为曝光装置26能够通过光将图像写在感光体鼓22上就足够了,所以曝光装置26不限于使用LED的打印头,而还可以是使用EL的打印头或用光学多面体来扫描激光束的扫描仪。 
此外,在感光体鼓22的旋转方向B上,显影装置32被布置在曝光装置26的下游。从显影装置32向感光体鼓22提供调色剂,使感光体鼓2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此外,在感光体鼓22的旋转方向B上,一次转印辊28布置在显影装置32的下游。向一次转印辊28施加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压,以使感光体鼓22上的调色剂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上。 
已由图像形成装置12形成的颜色相互不同的调色剂图像各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上,从而互相叠加。因而,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形成了彩色调色剂图像。 
这里,在感光体鼓22的旋转方向B上,清洁刀片30布置在一次转印辊28的下游。清洁刀片30紧靠感光体鼓22的表面,由此去除残留在感光体鼓22上的未被一次转印辊28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应当注意,在这里,使用了清洁刀片30,但是可以适当地选择刀片的清洁过程和材料等,这是因为只要清洁装置能够清除感光体鼓22上残余调色剂就足够了。 
对于拉紧中间转印体带16的支承辊34、36、38以及40,支承辊34被用作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辊,支承辊36被用作从动辊。此外,支承辊38被用作校正辊,用于在与中间转印体带16的移动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蛇形调节,并且支承辊40被用作集体转印单元42的支撑辊。下面,将把支承辊40称为“支撑辊40”。 
集体转印单元42布置有二次转印辊44,二次转印辊44被布置成压力接触中间转印体带16的调色剂保持面。当向二次转印辊44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时(也可以向二次转印辊44施加具 有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的极性相同的电压),中间转印体带16上保持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支撑辊40和二次转印辊44之间的)转印电场在二次转印部Q中集体转印(二次转印)到纸P上。 
纸P被储存在供给托盘81中,由拾取辊82提供并且之后经由配准辊83被引导到二次转印部Q,中间转印体带16上保持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Q中被集体转印到纸P上。 
这里,除了二次转印辊44之外,支承辊46也布置在二次转印单元42中,并且二次转印辊44和支承辊46将纸分离带48(转印装置)拉紧。已被共同转印了中间转印体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纸P被引导到稍后描述的传送带50,但是因为纸P被静电吸引到中间转印体带16上,必须把纸P从中间转印体带16分离。为此,集体转印单元42布置有纸分离带48,从而可以同时实现对纸P的集体转印以及与中间转印体带16的分离。 
然后,已集体转印了调色剂图像并与中间转印体带16分离的纸P被布置在二次转印部Q附近的传送带50传送到定影装置52,并被构成定影装置52的压力辊52A和加热辊52B夹住并传送,由此纸P上的调色剂熔化并被定影。因而,其上形成有希望的图像的纸P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外部。 
同时,在集体转印之后,通过布置在支承辊36对侧的带清洁器54(中间转印体带16插入在支承辊36和带清洁器54之间)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的调色剂。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体带16从中间转印体带16的底面侧到表面侧具有三层结构,包括层压的树脂层60、弹性层62以及防粘层64。 
构成树脂层60的树脂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选自下面的组中的一种类型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类型,所述组包括:聚碳酸酯、聚偏二氯乙烯、离聚物树脂、聚氨酯、硅树脂、酮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二甲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酰胺、聚酰亚胺、变性聚苯醚树脂、以及变性聚碳酸酯;但是树脂材料不限于这些材料。 
此外,构成弹性层62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橡胶、弹性体)的示例 可以包括选自下面的组中的一种类型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类型,所述组包括:丁基橡胶、氟化橡胶、丙烯酸橡胶、EPD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聚氨酯橡胶、间规1,2聚丁二烯、表氯醇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聚硫化物橡胶、聚降冰片烯橡胶、氢化腈橡胶、以及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苯乙烯、聚烯烃、聚氯乙烯、聚氨酯、聚酰胺、聚脲、聚酯、以及氟树脂);但是弹性材料不限于这些材料。 
此外,尽管对防粘层64的材料不进行限制,但是需要减少调色剂对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粘附力并提高二次转印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种类型的树脂材料,诸如聚氨酯、聚酯或环氧树脂;或者丁基橡胶、氟橡胶、丙烯酸橡胶、EPDM、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以及聚氨酯橡胶之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橡胶、弹性体),在这些材料中散布有减少表面能量并增加润滑性的材料(例如,一种类型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粉末或粒子,诸如氟树脂、氟化合物、碳氟化合物、二氧化钛以及碳化硅)或者已改变了粒径的材料。 
应当注意,在这里,中间转印体带16具有包括了层压的树脂层60、弹性层62以及防粘层64的三层结构,但不是一定需要中间转印体带16具有三层结构;树脂层60和弹性层62可以算为一层并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 
如图1所示,反射率计算装置66布置在支承辊34侧的面对中间转印体带16表面的位置。图3中示出的并且布置在反射率计算装置66中的光照射装置68用光照射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布置在反射率计算装置66中的CCD图像传感器70读取从中间转印体带16反射的光。CCD图像传感器70读取到的图像信号被发送到计算单元72,并且计算单元72计算中间转印体带16的反射率。 
当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变得更大时,反射率变得更低,所以通过计算该反射率,可以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另外,计算单元72计算出的数据被发送到控制单元74。控制单元74连接到图像形成单元12T,并且在作为计算单元72的计算结果、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反射率变得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基准值)时,控制单元74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2T提供透明调色剂并将其施加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上。 
应当注意,在设置了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反射率的基准值并且反射率等于或小于该参照值时,可以依照该反射率来改变提供到中间转印体带1 6的表面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另外,也可以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整个表面上施加透明调色剂,而不管中间转印体带16的破损部分。 
接着,将对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进行描述。 
依照从未示出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输入的各颜色的数字图像数据来驱动图像形成单元12(不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2T)。然后,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2中,充电器24对感光体鼓22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曝光装置26依照图像数据来照射感光体鼓22,从而在感光体鼓2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存储有对应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32对这些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针对各颜色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外,在感光体鼓22与中间转印体带16相互接触的一次转印部R中,一次转印辊28施加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将感光体鼓2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上。 
这样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调色剂图像被叠加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并伴随着中间转印体带16的旋转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Q。 
纸P在预定定时提供到二次转印部Q,并且在该二次转印部Q中,向集体转印单元42的二次转印辊44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二次转印偏压),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辊44和支撑辊40 之间的转印电场的作用,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保持的调色剂图像被集体转印(二次转印)到纸P上。然后,传送带50把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P传送到定影装置52,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并把纸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外部。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把中间转印体带16配置为包括树脂层60、弹性层62以及防粘层64的三层结构。作为示例,把厚度为80μm的聚酰亚胺树脂用作树脂层80,把包括氯丁二烯橡胶和EPDM的厚度为300μm的橡胶层层压在聚酰亚胺树脂的表面上作为弹性层62,并且把包括散布在聚氨酯橡胶中的氟橡胶的厚度为5μm的层层压在该橡胶层的表面上作为防粘层64。 
这里,通过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中使用弹性材料,改进了转印缺陷,但是在使用了弹性材料时,考虑到调色剂的防粘性,必须在弹性材料的表面上布置防粘层64。然而,这种防粘层64由于随时间的变化而开裂并且由于纸的前端导致的滑动摩擦而磨损。 
当防粘层64的开裂和磨损增加从而使作为基础的弹性层62暴露时,那么就不能确保对于调色剂的防粘性,出现作为图像缺陷的图像中的裂纹和转印缺陷,并且出现图像中的雾化、字符丢失以及转印不均匀性。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从布置成面对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反射率计算装置66的光照射装置68向中间转印体带16照射光而从中间转印体带16反射的光被CCD图像传感器70读取,并且计算单元72计算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反射率。另外,当该反射率变得等于或小于预定值时,控制单元74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2T向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提供和施加透明调色剂。 
如图4所示,调色剂图像80的一部分进入形成在中间转印体带16表面上的划痕或裂缝内。然后,当把已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调色剂图像80转印到纸P上时,在调色剂图像80的一部分已进入中间转印体带16表面中的裂缝76内的状态下,把调色剂图像80的一部分转印到纸P上。因此,出现了转印缺陷,其中调色剂图像80的进入裂缝76内的部分残留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而未被转印到纸P上(参见图5A)。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消除了由这种裂缝导致的凹部,这是因为透明调色剂阻塞了中间转印体带16表面中的裂缝。因此,调色剂图像不会进入裂缝内并且不会出现转印缺陷(参见图5B)。 
这里,如图2所示,当t(μm)表示防粘层64的厚度并且d(μm)表示透明调色剂78的体积平均粒径时,那么将防粘层64的厚度和透明调色剂78的体积平均粒径设置为满足关系t<d+25μm。因为裂缝76出现在防粘层64中,所以确保了在向防粘层64的表面提供透明调色剂78时,在透明调色剂78已进入裂缝76内的状态下,透明调色剂78至少不下沉到裂缝76内。 
这里,当在转印期间出现大约25μm或更大的空隙时,由于因该空隙而导致Paschen放电的出现,所以无法获得转印所需的足够电场,这导致了转印缺陷。为此,t和d必须满足关系t<d+25μm,从而当透明调色剂78进入裂缝76时,与纸P的空隙不会变成等于或大于25μm。 
图6示出了在使用调色剂粒径为6μm的透明调色剂78时,转印缺陷和向中间转印体带16提供的透明调色剂的量之间的关系。这里,转印缺陷等级0是不出现字符部分中的缺陷的级别,转印缺陷等级1是在字符部分的端部轻微出现缺陷的级别,转印缺陷等级2是在字符部分的端部清楚地出现缺陷的级别,转印缺陷等级3是在字符部分的端部外也出现缺陷的级别,转印缺陷等级4是在整个字符部分中都出现缺陷的级别。 
据此,应当理解,通过向转印缺陷为等级3的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提供透明调色剂来控制转印缺陷。具体地说,当提供的透明调色剂的量为大约3g/m2或更大时,等级变为0并且不出现转印缺陷。 
应当注意,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预设的图像质量模式选择中选择了高图像质量模式时,与正常图像质量模式相比,透明调色剂的供给量增加,以消除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中的凹凸。 
此外,尽管将图像形成装置10配置成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出现裂缝等时,使用图像形成单元12T向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提供透明调色剂78,但是保护剂不限于透明调色剂,只要其是能够阻塞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裂缝以保护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保护剂即可。然 而,通过使用图像形成单元12T,可以转用并使用彩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2,所以在使用单独的新装置时可以减少成本。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计算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反射率,以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能够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即可。 
例如,不使用图3中示出的反射率计算装置66,可以使用伸长量计算装置88来测量中间转印体带16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量并计算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伸长,从而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随着时间的过去,依照中间转印体带16的使用次数,中间转印体带16出现下沉(中间转印体带16拉伸)。另外,假定依照中间转印体带16的使用次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将出现破损。另一方面,即使在诸如裂缝的破损出现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中时,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中也出现伸长。 
因此,光学传感器90读取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中预置的标记,以测量检测到该标记的时间量。另外,在计算单元92中,预先存储有用于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量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表,并且计算单元92根据中间转印体带16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量来计算伸长量。 
通过确定该伸长量,可以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中间转印体带16的破损程度变得越高,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伸长量就变得越大,所以在伸长量变得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控制单元74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2T向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提供和施加透明调色剂。 
应当注意,可以依照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伸长量来改变提供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另外,也可以把透明调色剂施加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整个表面上,而不管中间转印体带16的破损部分。 
此外,除了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伸长量之外,可以使用旋转数累积装置94来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旋转累积数。编码器96布置在拉紧中间转印体带16并用作驱动辊的支承辊34的轴部上,计数器98对编码器96检测到的旋转数进行计数,以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旋转累积数。 
假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使用次数越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破损得越严重,所以通过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旋转累积数,可以确定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另外,当中间转印体带16的旋转累积数变得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控制单元74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2T,以向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提供和施加透明调色剂。 
应当注意,可以依照中间转印体带16的旋转累积数,来改变向中间转印体16的表面提供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另外,也可以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整个表面上施加透明调色剂,而不管中间转印体带16的破损部分。 
此外,增加从图像形成单元12T提供的透明调色剂78的量,以匹配纸P的厚度,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调色剂图像要被转印到该纸P上。根据纸P的厚度来改变向纸P转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部Q的压力。 
即,随着纸P变厚,二次转印部Q的压力变大,并且在向纸P转印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的调色剂图像80(见图4)时,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强力进入中间转印体带16的表面中的裂缝76当中,易于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破损部分处出现转印缺陷。 
因此,提供的透明调色剂78的量随着纸P变厚而增加,以确保用透明调色剂78可靠地阻塞裂缝76。这样,通过根据纸的类型来改变提供的透明调色剂78的量,特别是匹配纸的厚度,从而仅使用必要量的透明调色剂78,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传送方向上,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2T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Y的上游,但是配置不限于这种配置,这是因为只要图像形成单元12T可以向中间转印体带16施加透明调色剂78就足够了。 
例如,如图7所示,沿着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传送方向,在中间转印体带16上方可以仅布置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以及12K,并且可以在支承辊46附近面对纸分离带48地布置提供透明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装置15。 
例如,调色剂供给装置15布置有带电并保持有透明调色剂的充电器17,从而使透明调色剂保持在充电器17上。向支承辊46施加与透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电压,以使透明调色剂施加到纸分离带48上。另外,把透明调色剂经由纸分离带48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从而在把纸分离带48上的透明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6时,向二次转印辊44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 
应当注意,没有具体指定调色剂供给装置15的结构,这是因为只要调色剂供给装置15可以提供透明调色剂就足够了。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调色剂供给装置15仅提供透明调色剂,所以与图像形成单元相比,可以简化配置,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可以使该装置紧凑。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已描述了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10,其中各颜色的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2均布置有感光体鼓22,并且图像形成单元12沿中间转印体带16的传送方向成行排列,但是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100。 
在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如图8所示(将省略对与图像形成装置10基本相同的内容的描述),可以使用一个感光体鼓102,并且可以把显影部件104Y、104M、104C以及104K(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布置在感光体鼓102的周围,从而面向感光体鼓102并对感光体鼓10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把显影部件104Y、104M、104C以及104K安装在转子上,并且可以使该转子旋转,从而使多种颜色的显影部件顺序地面向感光体鼓102。 
另外,与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显影部件104Y、104M、104C以及104K相分离地,沿着感光体鼓102的旋转方向,把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显影部件104T(敷料器)布置在显影部件104K的下游。 
此外,沿着感光体鼓102的旋转方向,在显影部件104的上游,把用于对感光体鼓102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106以及用于在经充电的感光体鼓102上写入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的曝光部件108布置在感光体鼓102的周围。另外,沿感光体鼓102的旋转方向,在显影部件104的下游, 感光体鼓102接触中间转印带110,并且在其下游,布置有用于清洁感光体鼓102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12。 
另外,反射率计算装置66被布置在面向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的位置处,并计算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的反射率。当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的反射率变得等于或小于预定值时,控制显影部件104T以向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提供透明调色剂。应当注意,也可以根据中间转印带110的反射率来改变向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提供的透明调色剂的量。 
在这种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同样可以获得与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10基本相同的效果。 
为了例示及描述的目的,已提供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非想要穷举或者把本发明限制到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型都是明显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针对适于所构想的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器,其保持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所述图像保持器上保持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
敷料器,其向所述中间转印体施加保护剂,所述保护剂阻塞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中的裂缝;以及
控制器,其根据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改变由所述敷料器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施加的所述保护剂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照射所述带构件的表面并计算所述带构件的表面的反射率,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测量所述带构件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量并计算所述带构件的伸长,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基于所述带构件的旋转累积数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当t(μm)表示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并且d(μm)表示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时,那么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和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满足表达式t<d+25μm中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4、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当t(μm)表示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并且d(μm)表示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时,那么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和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满足表达式t<d+25μm中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控制由所述敷料器施加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其中已转印到所述带构件的调色剂图像要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控制由所述敷料器施加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其中已转印到所述带构件的调色剂图像要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增加时增加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增加时增加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之前,所述敷料器向所述中间转印体施加所述保护剂。
14.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图像保持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将所述图像保持器上保持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
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以及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施加保护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通过照射所述带构件的表面并计算所述带构件的表面的反射率,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通过测量所述带构件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量并计算所述带构件的伸长,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带构件的旋转累积数来确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破损程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当t(μm)表示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并且d(μm)表示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时,那么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和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满足表达式t<d+25μm中的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7、18和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当t(μm)表示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并且d(μm)表示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时,那么所述防粘层的厚度和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满足表达式t<d+25μm中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体包括带构件,该带构件包括弹性层以及防粘层,所述防粘层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进一步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来进行对施加的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17、18和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保护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并且
进一步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来进行对施加的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增加时增加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增加时增加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在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之前,所述敷料器向所述中间转印体施加所述保护剂。
CN2007101865278A 2007-06-25 2007-12-07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6963 2007-06-25
JP2007166963A JP4924237B2 (ja) 2007-06-25 2007-06-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6963 2007-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617A CN101334617A (zh) 2008-12-31
CN101334617B true CN101334617B (zh) 2011-03-16

Family

ID=4013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652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617B (zh) 2007-06-25 2007-12-07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38822B2 (zh)
JP (1) JP4924237B2 (zh)
CN (1) CN101334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9438B2 (en) * 2009-01-30 2013-12-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87372B2 (ja) * 2009-12-01 2014-0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5A (zh) * 1993-04-02 1996-04-24 雷克斯海姆制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成像部件和电子成像法
JP2003248360A (ja) * 2002-02-26 200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405A (ja) * 2002-03-22 2003-10-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681095B1 (en) * 2002-10-29 2004-01-20 Fuji Xerox Co., Ltd. Transparent coat layer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658088A (zh) * 2004-02-20 2005-08-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6231B2 (ja) * 1994-01-24 2002-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搬送装置
JP3466906B2 (ja) * 1997-02-14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体
US5926679A (en) * 1997-12-08 1999-07-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for transfer to a receiver sheet using a clear toner and sintering of a pigmented toner layer
US6165669A (en) * 1999-01-19 2000-12-26 Xerox Corporation Release layer for contact transferring liquid immersion developed images
JP2002202645A (ja) * 2000-10-30 2002-07-19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215992A (ja) * 2002-01-23 2003-07-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2878A (ja) * 2002-04-08 2003-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381A (ja) 2002-09-20 2004-04-15 Fuji Xerox Co Ltd 搬送ベル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5A (zh) * 1993-04-02 1996-04-24 雷克斯海姆制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成像部件和电子成像法
JP2003248360A (ja) * 2002-02-26 200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405A (ja) * 2002-03-22 2003-10-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681095B1 (en) * 2002-10-29 2004-01-20 Fuji Xerox Co., Ltd. Transparent coat layer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658088A (zh) * 2004-02-20 2005-08-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17516A1 (en) 2008-12-25
CN101334617A (zh) 2008-12-31
JP4924237B2 (ja) 2012-04-25
US7738822B2 (en) 2010-06-15
JP2009003390A (ja) 200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50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leaning member
JP3946237B2 (ja) 無端ウェブを使用した、中間イメージ転写部材から受取部材へのマーキング粒子イメージの転写を容易と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02650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recording medium
US77649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patch images
JP2008224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5970277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6955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151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25054B2 (en) Electrifying apparatus, a processing unit,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13346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643834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905931A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0637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2399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015215548A (ja) 潜像担持体の除電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4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3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9781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とその装置
JP35734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8357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109703A (ja) 転写方法と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88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837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3765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49111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