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4776B - 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4776B
CN101324776B CN2008101106578A CN200810110657A CN101324776B CN 101324776 B CN101324776 B CN 101324776B CN 2008101106578 A CN2008101106578 A CN 2008101106578A CN 200810110657 A CN200810110657 A CN 200810110657A CN 101324776 B CN101324776 B CN 101324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ing roller
toner supplying
polyvalent alcohol
toner
polyurethane fo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06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4776A (zh
Inventor
野上美江
加藤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24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4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55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69Supply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lding Of Porous Articl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供给辊,其中可以获得聚氨酯泡沫层而不降低聚氨酯材料的反应性,且其中抑制通过残留在聚氨酯泡沫层中的催化剂的污染,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而且,调色剂供给辊在表面具有适合的开口泡孔,适合进行显影残留调色剂的刮除和在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调色剂供给,在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调色剂薄膜,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在包括使用包括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材料形成于心轴外围上的聚氨酯泡沫层的调色剂供给辊中,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具有总计3mg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

Description

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设备、图像记录设备、打印机及传真机的显影设备中的调色剂供给辊,以及用于制造该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设备、图像记录设备、打印机及传真机包括显影形成于潜像承载构件例如感光构件和静电记录介电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设备。显影设备包括贮存调色剂(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设置有其部分从该显影容器暴露以阻挡该显影容器开口的显影辊,以及邻接显影辊并在显影辊上形成具有恒定厚度的调色剂薄膜的显影刮板。当调色剂在显影辊旋转的情况下通过显影辊和显影刮板之间时摩擦带电,并传送至在从显影剂容器暴露的显影辊的部分中相对的潜像承载构件,并移动到具有较高电势的静电潜像用于显影。
在此显影设备中,将调色剂供给辊设置于显影容器中,该调色剂供给辊可刮除未用于显影静电潜像并残留在显影辊表面上的调色剂,并将显影剂容器内的新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辊上。将从显影辊刮去的显影残留调色剂与在显影剂容器中的调色剂混合,使显影残留调色剂电荷变弱和消失。
这种类型的调色剂供给辊需要具有低硬度或柔性和能够传送大量调色剂的传送性,以移去显影残留调色剂以及在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平稳地供给新调色剂。因此,将泡沫弹性体如聚氨酯泡沫或其类似物形成的聚氨酯泡沫层设置于调色剂供给辊表面上,作为柔性的和具有孔的泡沫层。例如,已报导供给显影剂载体的调色剂和从该显影剂载体刮除的调色剂均匀的聚氯酯泡沫(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037630),具有稳定的微细泡孔的导电性聚氨酯泡沫构件(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363237),具有稳定电阻的半导电性带电构件(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009958)等。
具有这样的聚氨酯泡沫表面层的调色剂供给辊通过例如如下方法制造。首先将多元醇组分、异氰酸酯组分、发泡剂、泡沫控制剂和催化剂混合并搅拌,将该混合物注入用于调色剂供给辊的成型模具中。使该混合物在模具中发泡,然后将成型的产品脱模,以便能够制造调色剂供给辊(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9-274373(8-9页))。
在这样的聚氨酯泡沫层的制造中,将胺催化剂和有机金属催化剂用作用于聚氨酯材料的聚合和固化的催化剂。具体地,胺催化剂可包括三亚乙基二胺,双(二甲基氨基乙基)醚和N,N,N′,N′-四甲基己二胺。有机金属催化剂可包括辛酸锡、油酸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酯、四异丙醇钛,四正丁醇钛和四(2-乙基己醇)钛。在这些催化剂中,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与水的相容性,与那些有机金属催化剂相比,在预混合料时具有延长的中毒和更长寿命等优势。另一方面,使用大量的胺催化剂,胺催化剂可能是图像劣化的一个因素,例如,残留在聚氨酯泡沫层中的胺催化剂逐渐沉淀,从而污染与调色剂供给辊接触的部件如显影辊,以及调色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供给辊,在该调色剂供给辊中,即使所用的催化剂量减少或不使用催化剂,也可以获得聚氨酯泡沫层而不降低聚氨酯材料反应性,并且在该调色剂供给辊中,由残留在聚氨酯泡沫层中催化剂引起的污染受到抑制,所以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而且,调色剂供给辊在表面具有适合的开口泡孔,适合进行显影残留调色剂的刮除和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调色剂供给,并在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调色剂薄膜,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造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该调色剂供给辊在表面可形成能够适合进行显影残留调色剂的刮除和在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调色剂供给的开口泡孔,而且该调色剂供给辊可有效的制造。
本发明人尝试在形成聚氨酯泡沫层时利用包含以下的聚氨酯材料:具有氨基的多元醇和具有氨基的多异氰酸酯,或在将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变为预聚物后向其中引入氨基的预聚物。已获得这些氨基具有能够聚合和固化这些单体的催化剂功能的知识。所以获得了如下知识:不使用催化剂或可减少催化剂的用量,此外,即使不使用催化剂,聚合反应性的降低也受到抑制,可有效地成型表面具有适合开孔率的聚氨酯泡沫层。本发明基于这些知识得以完成。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供给辊,其包括使用聚氨酯材料在心轴外围上形成的聚氨酯泡沫层,该聚氨酯材料包括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其中该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具有总计3mg 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
此外,本发明涉及调色剂供给辊,其包括使用聚氨酯材料在心轴外围上形成的聚氨酯泡沫层,该聚氨酯材料包括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其中该多元醇具有3mg KOH/g以上至15mgKOH/g以下的胺值。
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其包括使用具有6秒以上至20秒以下乳白期(cream time)的聚氨酯材料成型聚氨酯泡沫层。
本发明的调色剂供给辊中,当催化剂用量减少或不使用催化剂时,可获得聚氨酯泡沫层而不降低聚氨酯材料的反应性和性质,由残留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催化剂引起的污染受到抑制,所以可得到良好的图像。而且,调色剂供给辊在表面中具有适合的开口泡孔,适合进行显影残留调色剂的刮除和在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调色剂供给,并在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调色剂薄膜,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中,适合进行显影残留调色剂刮除和在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调色剂供给的开口泡孔可在表面中形成,而且,能够有效地制造调色剂供给辊。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参考附图从以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出用于测量调色剂供给辊的聚氨酯泡沫层的硬度的方法;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调色剂供给辊具有使用聚氨酯材料在心轴外围上成型的聚氨酯泡沫层,该聚氨酯材料包括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供给辊表面的聚氨酯泡沫层具有低硬度和具有将调色剂供给显影剂载体如显影辊的功能,和刮除残留在显影辊上的显影残留调色剂。
(聚氨酯材料)
包括在上述聚氨酯材料中的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具有总计3mg 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总胺值可为5mg KOH/g以上至14mg KOH/g以下。如果包括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胺值为3mg KOH/g以上,则氨基能够作为催化剂充分地起作用。如果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总胺值为15mg KOH/g以下,则聚合反应的进行能够得到控制,泡孔的开孔率可得到控制。另外,不易制造具有15mgKOH/g以上胺值的多元醇。
包括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多元醇组分可具有以上胺值。如果多元醇具有以上胺值,可更加显著地提供氨基催化剂功能。
将氨基引入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以提供具有此胺值的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引入的胺可为伯胺或仲胺。这样的氨基可包括氨基、甲氨基和二甲氨基。可不将这些氨基引入全部多元醇中,可将其引入部分多元醇中。
引入以上氨基的多元醇可具体地包括以下物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己二醇酯、己二酸乙二醇酯和己二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二聚酸多元醇和蓖麻油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如聚己内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如聚亚氧烷基乙二醇。在这些多元醇中,聚醚多元醇适于获得具有优异湿热耐久性的聚氨酯泡沫层。进一步,在末端接枝5摩尔%以上的环氧乙烷(EO)的聚酯多元醇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其优良的反应性。另外,也可应用商品如通过在聚醚多元醇中聚合烯属不饱和单体(如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偏氯乙烯)来改性的聚合物多元醇(由Mitsu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使用这种聚合物多元醇作为部件,可设计为提高透气性等而不降低聚氨酯泡沫的湿热耐久性。
这些多元醇优选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以上至7500以下,更优选3000以上至7500以下。如果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是1000以上,可获得足够的交联密度,并可抑制获得的聚氨酯泡沫层性质如强度和弹性的降低。如果数均分子量是7500以下,可获得具有足够低硬度的聚氨酯泡沫层。
具有以上胺值的多元醇可包括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多元醇。当多元醇包含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该多元醇时,可易于控制官能团数量和分子量,这样各性质的调整是容易的,因此,可获得具有所期望性质的聚氨酯泡沫层。作为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多元醇,可具体地举例说明与作为上述多元醇说明的那些类似且并不具有氨基作为取代基或具有低含量氨基的多元醇。同样对于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多元醇的分子量,有利的范围可包括相似于上述的分子量范围。
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多元醇的含量可为5质量%以上至60质量%以下,基于总的多元醇。如果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多元醇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可获得具有足够低硬度的聚氨酯泡沫层。如果含量为60质量%以下,可抑制聚氨酯材料聚合反应性的降低。
这里,胺值通过与中和1g多元醇所需盐酸等当量的氢氧化钾的mg数表示。
对于胺值,可采用通过以下测量方式测量的值。具体地,可使用乙醇∶甲苯=1∶4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液,0.1M盐酸/乙醇溶液作为滴定剂,并利用电位滴定设备(AT-510,由Kyoto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Ltd.制造)测量的值。
以上多元醇也可用作预先与多异氰酸酯反应的预聚物。
用于以上聚氨酯材料的多异氰酸酯与以上多元醇一起,具有总计3mg 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当多元醇具有3mg 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时,多异氰酸酯可不具有氨基,也就是可具有胺值为0。可使用各种多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可具体包括下列物质: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如聚亚甲基聚苯基多异氰酸酯(聚合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脂族多异氰酸酯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其衍生物。可使用这些物质之一或这些物质两种以上的组合。
多异氰酸酯的数均分子量可为174以上至7500以下。如果数均分子量在7500以下,可以抑制多异氰酸酯具有高粘度和难以处理。
对于在聚氨酯材料中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含量,多元醇的含量可在60%以上至130%以下,优选70%以上至115%以下的范围内,作为异氰酸酯指数。
异氰酸酯指数通过NCO基团和涉及与异氰酸酯反应的活性氢基团的当量比(NCO基团的当量/活性氢基团的当量)×100表示。
聚氨酯材料在不抑制以上物质功能的范围内可以含有添加剂。作为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使用催化剂、发泡剂和泡沫控制剂、以及交联剂、阻燃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电导性赋予剂等。
作为催化剂,可以使用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催化剂可具体包括下列物质:三亚乙基二胺、双(二甲氨基乙基)醚、N,N,N′,N′-四甲基己二胺、N-乙基吗啉和N,N-二甲基氨基己醇。可使用这些物质之一或这些物质的组合。这些催化剂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当聚氨酯泡沫层用于图像形成时,在聚氨酯泡沫层中残留催化剂的量小,可以抑制催化剂从聚氨酯泡沫层中沉淀。在聚氨酯材料中催化剂的用量可为0.4质量%以下。如果催化剂含量是0.4质量%以下,从聚氨酯泡沫层沉淀被抑制,如此可抑制由于污染导致的不良图像出现。
作为上述发泡剂,可使用水、氯氟烃(如HFC-134A)、烃(如环戊烷)、二氧化碳气体等。这些物质可组合使用。其中,水是适合的,这是因为水是高品质的发泡剂,其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形成聚脲并产生也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并且水的处理容易。用作发泡剂的水量可为0.1质量份以上至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0.1质量份以上至5质量份以下,基于100质量份多元醇。
为了发泡泡孔的稳定性,使用上述泡沫控制剂。例如,可使用下列物质:来自聚二甲基硅氧烷和EO(环氧乙烷)/PO(环氧丙烷)共聚物的水溶性聚醚硅氧烷,磺化蓖麻酸的钠盐和这些物质与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在这些物质之中,来自聚二甲基硅氧烷和EO/PO共聚物的水溶性聚醚硅氧烷是适合的。泡沫控制剂的用量适宜地为0.01质量份以上至5质量份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多元醇。如果泡沫控制剂的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总多元醇为0.01质量份以上,易于形成均匀的发泡泡孔。如果泡沫控制剂用量为5质量份以下,可抑制从聚氨酯泡沫层渗出。
(聚氨酯泡沫层)
使用上述聚氨酯材料形成上述聚氨酯泡沫层,表面的开孔率可为50%以上至90%以下。聚氨酯泡沫层所具有的泡孔应当使表面的开孔率在上述范围内。泡孔可以相互联通,或各泡孔可以是独立的。泡孔的开孔率是:当将聚氨酯泡沫层表面假设为平滑的表面时,存在于平滑表面开口部分的面积与平滑表面的面积的比率。如果开孔率是50%以上,可传送恒定量的调色剂,并可将恒定量的调色剂稳定地供给显影辊。如果开孔率是90%以下,这样的聚氨酯泡沫层易于制造。
用于形成具有上述范围的泡孔开孔率的上述聚氨酯泡沫层的方法包括:用于将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胺值调整在上述范围内的方法和用于调整发泡剂和泡沫控制剂的用量和发泡程度的方法。
这里,对于开孔率,利用实时扫描激光显微镜(由LasertecCorporation制造,1LM21DW-1)捕获表面上的图像,并利用图像分析进行二值化处理,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得泡孔开孔率[%]:泡孔开孔率[%]=泡孔开口面积/图像范围×100
上述聚氨酯泡沫层的密度可以为0.05g/cm3以上至0.3g/cm3以下。为了制造具有此密度的聚氨酯泡沫层,应当调整发泡剂和泡沫控制剂的用量,当使用物理发泡时,应当调整物理发泡的程度。
上述聚氨酯泡沫层的硬度可以包括例如50g/mm以上至350g/mm以下。通过具有此硬度,调色剂的传送可在调色剂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良好地进行。
对于聚氨酯泡沫层的硬度,可采用通过以下测量方法测量的值。如图1A和图1B所说明,在调色剂供给辊1两端,调色剂供给辊1由心轴2支承。当聚氨酯泡沫层3通过具有50mm长(辊的纵向)×10mm宽(厚度:10mm)板状加压面的夹具4以10mm/min的速度加压时,测量在1mm位移(压缩)下的载荷(g)。如所述,测量点为沿轴向三个点和沿各轴向在圆周方向每90度的四个点,总计12个点。将测量点的平均值定义为硬度。随着该值增加,表明聚氨酯泡沫层3越硬。
上述聚氨酯泡沫的厚度可包括例如3mm以上至20mm以下。通过具有此厚度,可提供优良的调色剂传送性质。
(调色剂供给辊)
本发明的调色剂供给辊应当具有心轴和在该心轴外围上的上述聚氨酯泡沫层。心轴应当具有能够支承设置在心轴外围的聚氨酯泡沫层的强度。用于心轴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如铁、铝、和不锈钢以及树脂。金属心轴可以是防锈的。心轴的形状可以包括圆筒形和圆柱形,例如外径4mm以上至10mm以下。
进一步,除这些之外,也可将具有上述开孔率的表层设置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围,也可以在聚氨酯泡沫层下设置能够为调色剂供给辊提供各种功能的功能层。
(用于制造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
用于制造上述聚氨酯泡沫的方法是用于制造上述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包括使用具有6秒以上至20秒以下乳白期的聚氨酯材料成型聚氨酯泡沫层。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将具有6秒以上至20秒以下乳白期的聚氨酯材料用于成型聚氨酯泡沫层。上述乳白期是聚氨酯材料反应速度的指标,通过乳白期可以调整表面上泡孔的开孔率。如果乳白期是6秒以上,则聚合反应进行,这样成型有效地进行。如果乳白期是30秒以下,可控制聚合反应的进度,如此可获得具有良好形状等的聚氨酯泡沫层。乳白期更优选7秒以上至17秒以下。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原料温度、搅拌条件、催化剂类型等,可将乳白期调整在上述范围内。
这里,乳白期可具体地是通过下述测量方法测量的时间。在25±3℃的室温环境中,将除多异氰酸酯之外的所有聚氨酯材料,即多元醇和其它添加剂如催化剂、泡沫控制剂、发泡剂和交联剂在内容积为500毫升的杯内测量,最后加入多异氰酸酯。多元醇的加入量是50g,其它添加剂的加入量基于多元醇的加入量。在加入多异氰酸酯并在2000至3500rpm下进行搅拌5秒后,停止搅拌。从搅拌开始的时间点起,测量聚氨酯材料成为膏状、白色并开始发泡的时间,该时间为乳白期。
使用此聚氨酯材料成型聚氨酯泡沫层的一个实例如下所述。首先,将上述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发泡剂,和需要时的泡沫控制剂、催化剂、其它助剂等均匀混合以制备聚氨酯材料。存在其中将这种聚氨酯材料注入设置心轴的模具如管模和分模(成型模具中的成型空腔)中以发泡和固化的方法,和其中将该聚氨酯材料成型为预定形状如板状或圆筒状,然后附着于心轴的方法等。在各方法中,需要时可以在心轴和聚氨酯泡沫之间设置粘结层。作为该粘结层,可使用众所周知的材料,如粘结剂和热熔体薄片。用于成型聚氨酯泡沫层的方法可特别是其中将聚氨酯材料注入配置心轴的成型模具的成型空腔中,从而成型聚氨酯泡沫层的方法。
制备聚氨酯材料的温度和时间不特别地限制。例如,混合温度可包括范围10℃以上至90℃以下,并且优选20℃以上至60℃以下,混合时间可包括1秒到10分钟,并且优选3秒到1分钟。
另外,发泡方法不特别地限制,可使用任何方法如使用发泡剂的方法和通过机械搅拌混合气泡的方法。发泡率可适当的确定。
通过抛光结合在心轴周围的聚氨酯泡沫层,具有上述开孔率的开口泡孔在表面形成,可将聚氨酯泡沫层成型为预定尺寸。
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调色剂供给辊将具体地描述如下,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这些。
将所用原料示于下面。
(1)多元醇1:具有OH值为32和胺值为13.5mg KOH/g的聚醚多元醇(DVV6340,由Dow Chemical Company制造)。
(2)多元醇2:具有OH值为28和胺值为0mg KOH/g的聚醚多元醇(ACTCOL EP-828,Mitsui Chemicals Polyurethanes,Inc.制造)。
(3)多异氰酸酯:Cosmonate TM50,Mitsui ChemicalsPolyurethanes,Inc.制造,NCO=39.8%。
(4)泡沫控制剂:硅酮泡沫控制剂(SRX-274C,Dow Corning TorayCo.Ltd.制造)。
(5)催化剂1:胺催化剂(TOYOCAT-ET,Tosoh Corporation制造)。
(6)催化剂2:胺催化剂(L33,Tosoh Corporation制造)。
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至4
制备其中配置有直径为5mm和长度为266mm的化学镀镍的铁心轴的圆筒形SUS金属模具,将该金属模具的温度调整50℃。
另一方面,分别测量示于表1的催化剂和泡沫控制剂,基于100质量份作为多元醇组分的多元醇。将多元醇、泡沫控制剂、催化剂和水混合并搅拌,并将其调整至25℃。将温度调整至25℃的多异氰酸酯加入到获得的混合物中。将该混合物搅拌并混合5秒,然后将其注入放置在加热至50℃电炉中的金属模具中,以发泡和固化20分钟,从而制备具有外径为14mm的聚氨酯泡沫辊。该聚氨酯泡沫层长度是22cm,该聚氨酯泡沫层密度是0.1g/cm3
(成型性)
根据下列标准评价所获得的调色剂供给辊的成型性。结果示于表1和表2。
A:在脱模期间未观察到缺陷如裂纹,并维持脱模后的辊形状。
B:在脱模具期间轻微观察到缺陷如裂纹,略微观察到脱模后辊形状的变形。
C:在脱模期间清楚地观察到缺陷如裂纹,清楚地观察到脱模后辊形状的变形。
(图像评价)
将获得的调色剂供给辊引入处理盒中并贮存在温度40℃和湿度95%的环境中一个月。然后,利用激光束打印机(hp colorLaserJet 4600,Hewlett-Packard Japan,Ltd.制造)进行耐久图像评价。
打印5000张。观察图像浓度、图像品质的均匀性,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图像。结果示于表1中。
A:未观察到缺陷的良好图像。
B:略微观察到缺陷信号的图像。
C:清楚观察到缺陷的图像。
Figure G2008101106578D00141
在实施例1到4中,获得良好的图像。在包括相对于100质量份多元醇,催化剂为0.6质量份的比较例1中,由于催化剂挥发污染显影辊而出现图像中的空白区域,乳白期短,成型也很困难。在具有低于50%的泡孔开孔率的比较例3中,出现实黑图像中的浓度不均匀。在比较例2和4中,图像评价良好,但成型性差,并且脱模后,辊形状变形并且难以维持。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下列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根据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调色剂供给辊,其包含使用聚氨酯材料在心轴外围上形成的聚氨酯泡沫层,该聚氨酯材料包含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其中
该多元醇具有3mg 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供给辊,其中该多元醇包含具有0.1mg KOH/g以下胺值的多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供给辊,其中该聚氨酯泡沫层具有50%以上至90%以下的开孔率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供给辊,其中该聚氨酯材料以0.4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催化剂。
5.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其包含使用具有6秒以上至20秒以下乳白期的聚氨酯材料成型聚氨酯泡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造调色剂供给辊的方法,其包含将聚氨酯材料注入其中配置心轴的成型模具中的成型空腔中,以成型聚氨酯泡沫层。
7.一种调色剂供给辊,其包含使用聚氨酯材料在心轴外围上形成的聚氨酯泡沫层,该聚氨酯材料包含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其中
该多元醇和该多异氰酸酯具有总计3mg KOH/g以上至15mg KOH/g以下的胺值。
CN2008101106578A 2007-06-12 2008-06-12 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324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5000A JP5144969B2 (ja) 2007-06-12 2007-06-12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55000 2007-06-12
JP2007155000 2007-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4776A CN101324776A (zh) 2008-12-17
CN101324776B true CN101324776B (zh) 2010-06-09

Family

ID=40132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06578A Active CN101324776B (zh) 2007-06-12 2008-06-12 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36580B2 (zh)
JP (1) JP5144969B2 (zh)
CN (1) CN101324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6471A1 (ja) * 2010-02-05 2011-08-1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現像ロール
JP5610957B2 (ja) * 2010-09-28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CN102758905B (zh) * 2011-04-27 2015-09-09 施瑞仁 一种改良胶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442416B2 (en) * 2013-12-26 2016-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mage-forming metho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method
JP6302796B2 (ja) * 2014-08-28 2018-03-2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発泡ロール
US11576837B2 (en) 2019-10-03 2023-02-14 Jfxd Trx Acq Llc Multi-zonal roll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090A (zh) * 2004-05-28 2005-11-30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快速脱模/延长乳白期聚氨酯配方
JP2006221157A (ja) * 2005-01-14 2006-08-2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96368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显影辊和包括该显影辊的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1719B2 (ja) 1996-02-06 2007-02-1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供給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09958A (ja) 1999-06-30 2001-01-16 Canon Inc 半導電性帯電部材
JP2002363237A (ja) 2001-06-07 2002-12-18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部材
JP2002361649A (ja) * 2001-06-07 2002-12-18 Bridgestone Corp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2004037630A (ja) 2002-07-01 2004-02-05 Canon Chemicals Inc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JP2004151499A (ja) * 2002-10-31 2004-05-27 Canon Chemicals Inc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US7981586B2 (en) * 2006-09-19 2011-07-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090A (zh) * 2004-05-28 2005-11-30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快速脱模/延长乳白期聚氨酯配方
JP2006221157A (ja) * 2005-01-14 2006-08-2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96368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显影辊和包括该显影辊的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309852A (ja) 2008-12-25
US20080310887A1 (en) 2008-12-18
US8036580B2 (en) 2011-10-11
JP5144969B2 (ja) 2013-02-13
CN101324776A (zh)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4776B (zh) 调色剂供给辊及其制造方法
JP6154139B2 (ja) 導電性高分子材料、導電性高分子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部材
CN104380213A (zh) 调色剂供给辊的制造方法及调色剂供给辊
JP2010134255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ー
US6572791B2 (en) Electroconductive elastic member, elastic member and image formation equipment
JP2008033100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ー
JP4127735B2 (ja) 導電性高分子部材、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部品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61649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CN106605176A (zh) 辊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360174B2 (ja) 導電性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16230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ローラ及び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JP2007316231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ローラ及び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JP2002053639A (ja) 導電性弾性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3441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ローラ
JP2006292909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57141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0558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198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ー
JP20043177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57140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81816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ル
JP45102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WO2003051967A1 (ja) ポリマー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用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27910A (ja) 導電性ポリウレタン部材、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部品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9241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ル用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ANON K.K.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NON CHEM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3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Canon K. K.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Canon Chem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