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2353A - 无线lan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lan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2353A
CN101322353A CNA2006800450168A CN200680045016A CN101322353A CN 101322353 A CN101322353 A CN 101322353A CN A2006800450168 A CNA2006800450168 A CN A2006800450168A CN 200680045016 A CN200680045016 A CN 200680045016A CN 101322353 A CN101322353 A CN 101322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time
time
wireless lan
setting
la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50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2353B (zh
Inventor
宫元裕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2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2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2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23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83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无线LAN终端(AP)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并从STA-j接收ACK帧。AP测定从传送数据帧到接收ACK帧的应答时间,并测定从上一次向STA-j传送数据帧至本次传送数据帧的传送间隔时间。AP包括存储有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以及设定应答时间的存储器。AP在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时,重新传送数据帧;在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到存储器中。

Description

无线LAN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进行通信的无线LAN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用无线LAN进行通信的无线LAN通信系统。无线LAN通信系统包括与无线LAN相连的无线LAN终端以及多个相对无线LAN终端。无线LAN终端是作为无线LAN的基站的AP(Access Point,接入点),多个相对无线LAN终端分别是作为终端台站的STA(Station,站)。在IEEE802.11标准下,当在AP与STA之间进行通信时,AP向STA传送数据帧,STA在接收到该数据帧时,就此向AP传送(回复)表示接收到数据帧的ACK(Acknowledgment,确认)帧。此时,在从STA接收到来自AP的数据帧开始经过SIFS时间(16μsec)后,由STA传送ACK帧。AP在从传送了数据帧开始的预定的设定应答时间(SIFS时间(16μsec)+数μsec)以内未能接收到ACK帧时,重新传送数据帧。
在这样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即使STA被用户设置在最初的设置地点,经过一定时间后,也会被移动而设置到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有可能导致AP与STA间的通信距离比最初的通信距离长。在此情况下,会产生传输延迟,从而在AP中,ACK帧的接收也会延迟,由此将导致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如果将AP用于针对所有的STA而判断ACK帧接收失败的时间都设定为系统上的最大时间,则重新传送将要耗费时间从而导致吞吐量下降。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236352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有关通信系统的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是在构成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数据包的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其在接收侧包括:第一存储器单元,存储数据包接收时间;以及应答包回复单元,向传送侧回复包含所述数据包接收时间和应答包传送时间的应答包;并在传送侧包括:第二存储器单元,存储数据包传送时间、应答包接收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包接收时间;以及时间运算单元,基于所述数据包传送时间、所述应答包接收时间、所述数据包接收时间、以及从传送所述数据包之后到接收所述应答包为止的时间,针对所述数据包的每次传送,计算并更新应答监视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包的传送间隔时间。由此按照每个包优化应答监视时间。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539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是在没有接收到针对传送数据的接收确认应答时,决定用于重新传送该传送数据的重传超时时间。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其包括:监视单元,监视所述传送数据和所述接收确认应答;以及计算单元,根据预定的规定期间内的所述监视单元的监视结果来计算所述重传超时时间。由此提高吞吐量并优化通信利用率。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365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数据分发系统。该数据分发系统具有包括中继装置以及数据分发装置的特点。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分发数据,并将该接收时刻写入将要回复给所述分发数据的传送源的应答信号中。所述数据分发装置根据写入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的应答信号中的接收时刻和与其对应的分发数据的分发时刻之差,求出分发延迟时间、求出所述求出的多个分发延迟时间之差,并基于这些各个分发延迟时间差来求出向各中继装置的分发数据的分发时刻,然后根据这些分发时刻将分发数据分发给相应的中继装置。由此,通过消除多个中继节点上的数据接收定时差来良好地进行同播通信服务。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3258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连接在ATM网中,并进行数据通信。该数据传输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其包括:对每个VC设定逻辑连接的连接(connection)设定部;在逻辑连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选择重传步骤的协议处理的协议处理部;以及管理协议处理所需的协议参数的参数管理部。
由此,在与ATM网络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装置中,即便使用重传控制功能,也可获得用于传输视频数据等实时性高的数据的足够的能力(performance)。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3-6422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了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步骤的通信控制装置。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接收确认计时器,该接收确认计时器被设定预定的允许时间,并在进行数据链路控制的一次站发送响应所需的指令时开始计时,然后在从根据所述一次站的指示而执行控制功能的二次站接收到针对所述指令的响应时停止所述计时并复位,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利用了检测所述接收确认计时器超时并执行错误回复处理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步骤。通信控制装置的特点是包括计时调节单元,该计时调节单元根据收敛状态来改变所述接收确认计时器中设定的所述允许时间。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2-6214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数据通信装置。该数据通信装置与终端装置相连,将从该终端装置接收的信号分割成规定的帧长,并将所述分割的帧长作为传送数据而传送给作为期望的传送目标的对象站,并且在接收等待时间内监视从所述对象站回复针对所述传送数据的应答信号。该数据通信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其包括:线路延迟测定单元,测定从对所述对象站传送了数据之后到由该对象站回复该传送数据的应答信号的线路延迟时间;数据帧长选择单元,将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的信号分割成规定的帧长;以及可变接收等待计时器单元,根据所述线路延迟时间以及该帧长来预测接收来自所述对象站的应答信号的时间,作为预测时间,并将该预测的时间设定为所述接收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相对无线LAN终端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时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对应的最优通信的无线LAN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用于判断ACK帧接收失败的最优通信的无线LAN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不会导致吞吐量下降的最优通信的无线LAN通信系统。
通过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能够容易地确认本发明的以上目的及其此以外的目的和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包括作为与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相连的计算机的无线LAN终端以及相对无线LAN终端。无线LAN终端包括传送部、接收部、应答时间测定部、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控制部、以及存储器。传送部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数据帧。接收部从相对无线LAN终端接收ACK(Acknowledgment)帧。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传送部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数据帧到接收部从相对无线LAN终端接收ACK帧的应答时间。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测定从传送部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上一次的数据帧到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数据帧的传送间隔时间。在存储器中存储有预定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以及相对无线LAN终端中的设定应答时间。控制部在数据帧被传送时参照存储器,监视传送间隔时间和应答时间。控制部在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时间而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控制部在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在存储器中。
在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即便相对无线LAN终端被用户设置在最初的设置地点,经过一定时间后,也会被移动而设置在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有可能导致无线LAN终端与相对无线LAN终端间的通信距离比最初的通信距离长。在此情况下,会产生传输延迟,从而在无线LAN终端中,ACK帧的接收也会延迟,由此将导致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
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则重新传送数据帧。另外,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由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则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可能已由用户从最初的设置地点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无线LAN终端将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在存储器中。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相对无线LAN终端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的情况下,通过在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更新设定应答时间,不会随意判断ACK帧接收失败,从而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对应的最优通信。
在本发明的无线LAN终端系统中,存储器包括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与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在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存储有与预定的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在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存储相对无线LAN终端中的设定应答时间。传送部初次对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通信。此时,控制部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因此,控制部在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另一方面,控制部在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无线LAN终端在初次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数据帧时,不知道无线LAN终端与相对无线LAN终端间的通信距离。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为了在初次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数据帧时判断ACK帧的接收成功还是失败,参照存储器,识别与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当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无线LAN终端重新传送数据帧。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用于判断ACK帧接收失败的最优通信。
当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表示了无线LAN终端成功接收了ACK帧,并且无线LAN终端与相对无线LAN终端间的通信距离短于最大通信距离。但是,如果无线LAN终端在与相对无线LAN终端的下一次的通信中也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则重新传送数据帧时,重新传送将要耗费时间从而导致吞吐量下降。因此,无线LAN终端为了在与相对无线LAN终端的下一次的通信中参照设定应答时间,而将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存储在存储器中。由此,在本发明中,能够进行不会导致吞吐量下降的最优通信。
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存储器还包括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在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中存储有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传送部对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通信。此时,控制部参照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以及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因此,控制部在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另一方面,控制部在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在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无线LAN终端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尽管无线LAN终端与相对无线LAN终端间的通信距离短于最大通信距离,却还根据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来判断应答时间是否超时的话,将会导致吞吐量下降。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参照存储器,识别设定应答时间与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当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时,无线LAN终端重新传送数据帧。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不会导致吞吐量下降的最优通信。
另外,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第二次或其以后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则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可能已由用户从最初的设置地点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无线LAN终端将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在存储器中。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相对无线LAN终端已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的情况下,不会随意判断ACK帧接收失败,从而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相对应的最优通信。
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控制部在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进一步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因此,控制部在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部重新传送数据帧。另一方面,控制部在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在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则需要知道无线LAN终端与相对无线LAN终端间的通信距离。另外,如果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设定应答时间来判断应答时间是否超时,则可能会判断ACK帧接收失败。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则进一步参照存储器,识别与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无线LAN终端在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重新传送数据帧。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相对无线LAN终端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的情况下,不会随意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
另外,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可能已由用户从最初的设置地点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此外,当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表示了无线LAN终端成功接收了ACK帧,并且无线LAN终端与相对无线LAN终端间的通信距离短于最大通信距离。无线LAN终端为了在与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的下一次的通信中参照设定应答时间,而将由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存储在存储器中。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相对无线LAN终端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的情况下,不会随意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从而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相对应的最优通信。
本发明的无线LAN终端是上述的无线LAN终端。
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方法使用作为上述的无线LAN终端的计算机。该计算机通过硬件(例如,电路)或软件(例如,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计算机中具有计算机程序。此时,通过软件(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上述的传送部、接收部、应答时间测定部、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控制部、以及存储器。
无线LAN通信方法包括:传送步骤,向相对计算机传送数据帧;接收步骤,从相对计算机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Acknowledgment)帧;应答时间测定步骤,测定从在传送步骤中向相对计算机传送数据帧到在接收步骤中从相对计算机接收ACK帧的应答时间;传送间隔时间测定步骤,测定从在传送步骤中向相对计算机传送上一次的数据帧到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数据帧的传送间隔时间;以及控制步骤,在数据帧被传送时,参照存储有预定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以及相对计算机中的设定应答时间的存储器,监视传送间隔时间以及应答时间。在控制步骤中,当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数据帧,当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方法中,存储器包括: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有与预定的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以及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相对计算机中的设定应答时间。当在传送步骤中初次对相对计算机进行通信时,控制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当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数据帧;以及当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方法中,存储器还包括存储有设定传送间隔时间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当在传送步骤中对相对计算机进行通信时,控制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参照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与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当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数据帧;以及传送间隔时间判定步骤,当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方法中,传送间隔时间判定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进一步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当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数据帧;以及当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项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无线LAN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此外,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上述的程序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无线LAN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是用于说明传统的无线LAN通信系统的问题的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无线LAN通信系统的无线LAN终端AP的结构;
图4示出了本发明无线LAN通信系统的无线LAN终端AP的存储器16的存储区;
图5是示出本发明无线LAN通信系统的无线LAN终端AP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本发明无线LAN通信系统的结构。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包括作为与无线LAN相连的计算机的无线LAN终端、以及多个相对无线LAN终端。无线LAN终端是作为无线LAN的基站的AP(AccessPoint),多个相对无线LAN终端分别是作为终端站的STA(Station)。将多个相对无线LAN终端设为STA-1、STA-2。在该例中,无线LAN网络为在IEEE802.11中定义的Infrastructure Network(基础结构网络),将这种无线LAN网络的最小单位称为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在IEEE802.11中,在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j=1、2)之间的通信中,无线LAN终端AP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在接收到该数据帧时,就此向无线LAN终端AP传送(回复)表示接收到数据帧的ACK(Acknowledgment)帧。此时,在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接收到来自无线LAN终端AP的数据帧开始经过SIFS时间(16μsec)后,由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ACK帧。无线LAN终端AP在从传送了数据帧开始的预定的设定应答时间(SIFS时间(16μsec)+数μsec)内没能接收到ACK帧时,重新传送数据帧。
在这样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即便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被用户设置在最初的设置地点,经过一定时间后,也会被移动而设置到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有可能导致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比最初的通信距离长。在此情况下,会产生传输延迟,从而在无线LAN终端AP中,ACK帧的接收也会延迟,由此将导致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对此,使用图1、图2来进行说明。
作为室外无线LAN装置的无线LAN终端AP的覆盖区域有时达到10km以上。由于无线电波的速度每秒约为30万km,因此10km的传输延迟为33.33μsec,往返的延迟为66.66μsec。
如图2所示,当无线LAN终端AP向设置在距离100m的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了数据帧DATA1时,数据帧DATA1延迟333nsec到达无线LAN终端STA-1。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在从接收到来自无线LAN终端AP的数据帧DATA1开始经过SIFS时间(16μsec)后,向无线LAN终端AP传送作为ACK帧的ACK1。无线LAN终端AP在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ACK1开始经过333nsec后接收该ACK1。
接下来,当无线LAN终端AP向设置在距离10km的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传送了数据帧DATA2时,数据帧DATA2延迟33.33μsec到达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在从接收到来自无线LAN终端AP的数据帧DATA2开始经过SIFS时间(16μsec)后,向无线LAN终端AP传送作为ACK帧的ACK2。无线LAN终端AP在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传送ACK2开始经过33.33μsec后接收该ACK2。
例如,假定上述设定应答时间(图2的ACK Time Out,ACK超时)为SIFS时间(16μsec)+1μsec。
此时,无线LAN终端AP自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数据帧DATA1开始到接收来自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的ACK1的应答时间为333nsec+SIFS时间(16μsec)+333nsec,处于设定应答时间((16μsec)+1μsec)以内。即,无线LAN终端AP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数据帧DATA1开始,在设定应答时间((16μsec)+1μsec)以内接收到来自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的ACK1。因此,无线LAN终端AP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了数据帧DATA1。
另一方面,无线LAN终端AP自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传送数据帧DATA2开始到接收来自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的ACK2的应答时间为33.33μsec+SIFS时间(16μsec)+33.33μsec,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16μsec)+1μsec)。即,无线LAN终端AP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传送数据帧DATA2开始,在设定应答时间((16μsec)+1μsec)以内没能接收到来自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的ACK2。因此,无线LAN终端AP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没有接收到数据帧DATA2,重新传送数据帧DATA2。
如上所述,在通信距离延长时,由于产生传输延迟而使ACK2的接收延迟,因此会发生尽管相对无线LAN终端STA-2接收了数据帧DATA2却重新传送数据帧DATA2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调节上述的设定应答时间,以使其与通信距离相对应。另外,在本发明中,对无线LAN终端AP自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上一次的数据帧开始到传送这次的数据帧为止的传送间隔时间进行管理,并且还考虑该传送间隔时间来调节上述的设定应答时间。
(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无线LAN终端AP的结构。无线LAN终端AP包括传送部11、接收部12、应答时间测定部13、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控制部15、以及存储器16。传送部11、接收部12、应答时间测定部13、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控制部15、以及存储器16通过硬件(例如,电路)或软件(例如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例如,控制部15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其控制传送部11及接收部12。
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j=1、2)传送数据帧。接收部1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
应答时间测定部13是监视传送部11与接收部12的计时器部。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从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的末尾开始到接收部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接收ACK帧的开头的应答时间。
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是监视传送部11的计时器部。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测定从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上一次数据帧的末尾到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数据帧的开头的传送间隔时间。
在存储器16中存储预定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和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中的设定应答时间。控制部15在传送了数据帧时参照存储器16,监视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以及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当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出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应答时间超出了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部15控制传送部11,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当传送间隔时间超出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控制部15将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上述的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到存储器16中。
如上所述,在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即便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被用户设置在最初的设置地点,经过一定时间后,也会被移动而设置到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有可能导致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比最初的通信距离长。在此情况下,会产生传输延迟,从而在无线LAN终端AP中,ACK帧接收也会延迟,由此将导致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
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LAG,而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则重新传送数据帧。另外,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在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则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可能已被用户从最初的设置地点移动到下一个设置地点。此时,无线LAN终端AP将通过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更新)到存储器16中。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已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到下一个设置地点的情况下,通过在传送间隔时间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更新设定应答时间,不会随意判定ACK帧接收失败,从而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相对应的最优通信。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LAN通信系统。
图4示出了存储器16的存储区。
存储器16包括作为存储区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0以及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1、17-2。在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0中存储有与预定的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在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1、17-2中分别存储有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STA-2中的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1、ACK_TIME_OUT2。
存储器16还包括作为存储区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18。在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18中存储有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
图5是示出无线LAN终端AP的动作的流程图。
例如,无线LAN终端AP(传送部11)初次对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进行通信。
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数据帧(步骤S1)。此时,应答时间测定部13对从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的末尾到接收部12接收来自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的ACK帧的开头的应答时间进行测定。控制部15参照存储器16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0。即,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2-YES,S3)
于是,接收部1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此时,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或者,在接收部12没有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就已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4-YES)。这时,控制部15控制传送部11,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步骤S5)。
接收部1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此时,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4-NO)。这时,控制部15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了数据帧。控制部15将由应答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1而存储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1(步骤S6)。
例如,无线LAN终端AP(传送部11)对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进行通信。该通信是第二次或其以后的通信。
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数据帧(步骤S1)。此时,应答时间测定部13对从传送部11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的末尾到接收部12接收来自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的ACK帧的开头的应答时间进行测定。另外,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对传送部11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上次数据帧的末尾开始到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开头的传送时间间隔进行测定。控制部15参照存储器16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18与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1。即,参照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与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2-NO,S7)。
于是,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步骤S8-NO)。另外,接收部1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此时,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或者,在接收部12没有从相对LAN终端STA-1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就已超过了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1(步骤S9-YES)。此时,控制部15控制传送部11,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步骤S5)。
另一方面,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步骤S8-YES)。此时,控制部15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已被用户从最初的设置地点移动到下一个设置地点,并经过了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控制部15进一步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0。即,进而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3)。
接收部1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此时,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或者,在接收部12没有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就已超过了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4-YES)。这时,控制部15控制传送部11,以使其重新传送数据帧(步骤S5)。
接收部12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此时,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步骤S4-NO)。这时,控制部15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接收了数据帧。控制部15将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1而存储在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17-1(步骤S6)。
无线LAN终端AP在初次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1传送数据帧时,不知道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在初次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时,为了判断ACK帧的接收成功还是失败,参照存储器16,识别与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当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初始设定时间ACK_TIME_OUT0时,无线LAN终端AP重新传送数据帧。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中,能够进行用于判断ACK帧接收失败的最优通信。
当无线LAN终端AP初次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数据帧时,应答时间测定部13所测定的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此时,表示了无线LAN终端AP成功接收了ACK帧,并且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短于最大通信距离。但是,如果无线LAN终端AP在与参照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进行的下一次的通信中也参照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则当重新传送数据帧时,重新传送将要耗费时间从而导致吞吐量下降。因此,无线LAN终端AP将应答时间测定部13所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j而存储在存储器16中,以在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进行的下一次的通信中参照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j。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不会导致吞吐量下降的最优通信。
无线LAN终端AP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尽管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短于最大通信距离,却还根据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来判断应答时间是否超时的话,将会导致吞吐量下降。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参照存储器16,识别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j与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当由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14测定的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传送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而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了ACK_TIME_OUTj时,无线LAN终端AP重新传送数据帧。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不会导致吞吐量下降的最优通信。
另外,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则需要知道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另外,如果通过存储器16中存储的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j来判断应答时间是否超时,则可能会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则参照存储器16来识别与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当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时,无线LAN终端AP重新传送数据帧。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中,当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已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至下一个设置地点时,不会随意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
另外,在本发明中,无线LAN终端AP在第二次或其以后向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传送了数据帧时,如果传送间隔时间超过设定传送间隔时间TIMELAG,则识别出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可能已由用户从最初的设置地点移动至下一个地点。而且,当由应答时间测定部13测定的应答时间没有超过初始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0时,表示了无线LAP终端AP成功接收了ACK帧,并且无线LAN终端AP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间的通信距离短于最大通信距离。无线LAN终端AP将应答测定部13所测定的应答时间作为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j而存储在存储器16中,以在与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进行的下一次的通信中参照设定应答时间ACK_TIME_OUTj。由此,在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当相对无线LAN终端STA-j已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到下一个设置地点时,不会随意判断为ACK帧接收失败,从而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相对应的最优通信。
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在相对无线LAN终端已从最初的设置地点被移动到下一个设置地点时,能够进行与通信距离相对应的最优通信。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能够进行用于判断ACK帧接收失败的最优通信。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能够进行不会导致吞吐量下降的最优通信。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发明的范围及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变形或变更是显然的。

Claims (14)

1.一种无线LAN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无线LAN(LocalArea Network)连接的无线LAN终端以及相对无线LAN终端,
所述无线LAN终端包括:
传送部,向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数据帧;
接收部,从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接收针对所述数据帧的ACK(Acknowledgment)帧;
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传送部向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所述数据帧到所述接收部从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接收所述ACK帧的应答时间;
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传送部向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上一次的数据帧到所述传送部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所述数据帧的传送间隔时间;
存储器,存储预定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以及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中的设定应答时间;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数据帧被传送时参照所述存储器,监视所述传送间隔时间和所述应答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存储器中。
2.根据权利1所述的无线LAN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包括:
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有与预定的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以及
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中的所述设定应答时间,
当所述传送部初次对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通信时,
所述控制部:
参照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并且,
在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应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LAN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存储有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
当所述传送部对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通信时,
所述控制部:
参照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以及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并且,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LAN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进一步参照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并且,
在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应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5.一种经由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与相对无线LAN终端连接的无线LAN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部,向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数据帧;
接收部,从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接收针对所述数据帧的ACK(Acknowledgment)帧;
应答时间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传送部向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所述数据帧到所述接收部从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接收所述ACK帧的应答时间;
传送间隔时间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传送部向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传送上一次的数据帧到所述传送部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所述数据帧的传送间隔时间;
存储器,存储预定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以及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中的设定应答时间;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数据帧被传送时参照所述存储器,监视所述传送间隔时间和所述应答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并且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存储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包括:
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有与预定的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以及
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中的所述设定应答时间,
当所述传送部初次对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通信时,
所述控制部:
参照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并且,
在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应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存储有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
当所述传送部对所述相对无线LAN终端进行通信时,
所述控制部:
参照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以及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并且,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进一步参照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并且,
在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部,以使其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
在所述应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9.一种无线LAN通信方法,使用经由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与相对计算机连接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步骤,向所述相对计算机传送数据帧;
接收步骤,从所述相对计算机接收针对所述数据帧的ACK(Acknowledgment)帧;
应答时间测定步骤,测定从在所述传送步骤中向所述相对计算机传送所述数据帧到在所述接收步骤中从所述相对计算机接收所述ACK帧的应答时间;
传送间隔时间测定步骤,测定从在所述传送步骤中向所述相对计算机传送上一次的数据帧到在传送步骤中传送作为本次数据帧的所述数据帧的传送间隔时间;
控制步骤,当所述数据帧被传送时,参照存储有预定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以及所述相对计算机中的设定应答时间的存储器,监视所述传送间隔时间和所述应答时间,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
当所述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当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存储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LAN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包括: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有与预定的最大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以及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存储所述相对计算机中的所述设定应答时间,
当在所述传送步骤中初次对所述相对计算机进行通信时,
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
当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以及
当所述应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LAN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存储有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的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
当在所述传送步骤中对所述相对计算机进行通信时,
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设定传送间隔时间存储部以及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
当所述传送间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而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以及
当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LAN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间隔时间判定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传送间隔时间超过了所述设定传送间隔时间时,进一步参照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
当所述应答时间超过了所处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控制所述传送步骤以便重新传送所述数据帧;以及
当所述应答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初始设定应答时间时,将所述应答时间作为所述设定应答时间而存储到所述设定应答时间存储部中。
13.一种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14.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3所述程序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CN2006800450168A 2005-12-09 2006-12-01 无线lan通信系统、终端以及无线lan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2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5997 2005-12-09
JP355997/2005 2005-12-09
PCT/JP2006/324057 WO2007066588A1 (ja) 2005-12-09 2006-12-01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2353A true CN101322353A (zh) 2008-12-10
CN101322353B CN101322353B (zh) 2010-07-28

Family

ID=3812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50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2353B (zh) 2005-12-09 2006-12-01 无线lan通信系统、终端以及无线lan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0698A1 (zh)
EP (1) EP1959611A1 (zh)
JP (1) JP4817077B2 (zh)
CN (1) CN101322353B (zh)
TW (1) TWI330962B (zh)
WO (1) WO20070665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4877A (zh) * 2016-06-29 2018-01-0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受测物通信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1602B2 (ja) * 2009-02-02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リンク確立方法
JP6283574B2 (ja) * 2014-06-09 2018-02-21 Kddi株式会社 無線制御装置及び無線制御方法
KR20160008971A (ko) * 2014-07-15 2016-01-25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하향링크 다중 사용자 전송에 응답하는 상향링크 확인응답
TWI615619B (zh) * 2016-06-24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與受測物通訊之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之系統
US10813148B2 (en) * 2017-09-16 2020-10-20 Arris Enterprises Llc Selective probe-response suppression
JP6901006B2 (ja) * 2017-11-17 2021-07-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対象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制御対象機器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対象機器の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155B2 (ja) 1988-08-27 1995-03-0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H0364225A (ja) 1989-08-02 1991-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ハイレベルデータリンク制御手順を用いた通信制御装置
US5935267A (en) * 1996-04-12 1999-08-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digital network
JPH1032584A (ja) 1996-07-17 1998-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再送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データ転送装置
JP2000236352A (ja) * 1999-02-15 2000-08-29 Nec Eng Ltd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時間演算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0508494C (zh) * 2002-09-06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控制装置
JP4214793B2 (ja) * 2003-02-19 2009-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基地局、移動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再送タイムアウト時間決定方法
JP2005136506A (ja) 2003-10-28 2005-05-26 Ntt Docomo Inc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配信方法
JP4160493B2 (ja) * 2003-11-25 2008-10-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通信監視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監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4877A (zh) * 2016-06-29 2018-01-0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受测物通信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系统
CN107544877B (zh) * 2016-06-29 2021-04-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受测物通信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7838A (en) 2007-10-01
CN101322353B (zh) 2010-07-28
TWI330962B (en) 2010-09-21
US20100220698A1 (en) 2010-09-02
EP1959611A1 (en) 2008-08-20
JPWO2007066588A1 (ja) 2009-05-21
JP4817077B2 (ja) 2011-11-16
WO2007066588A1 (ja) 200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2353B (zh) 无线lan通信系统、终端以及无线lan通信方法
JP3853326B2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で確実に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610260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US8411663B2 (en) High-density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5754947A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hidden terminals from interrupting communications
CN1702993B (zh) 无线通信设备
MX2010014058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el reconocimiento y retransmision de datos de multidifusion en redes de area local inalambricas.
US914345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TCP packets
US7746837B2 (en) Overhear-based transmitting control system in WLANS
EP2157823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EP291802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relaying
JP5708102B2 (ja)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制御方法
US11166309B2 (en)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operation in WLANs
CN101394249B (zh) 传输控制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8289080A (ja) 端末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KR101008978B1 (ko)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신뢰성 있게 브로드캐스팅하는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5088018A1 (ja)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装置及び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システム
US9094879B2 (en) Handover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of the same system
GB2435160A (en) A WLAN system which determines the length of frames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of channel
JP200525287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033510B2 (ja)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
CN100505694C (zh) 改善无线网络用户端的网络层效能的方法及其系统
JP5613313B2 (ja) 無線機器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7235787A (ja) 無線パケット制御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端末
CN117395813A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可靠重传的动态链路选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