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0260B -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0260B
CN101610260B CN2009101345817A CN200910134581A CN101610260B CN 101610260 B CN101610260 B CN 101610260B CN 2009101345817 A CN2009101345817 A CN 2009101345817A CN 200910134581 A CN200910134581 A CN 200910134581A CN 101610260 B CN101610260 B CN 101610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hys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ends
qsta1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4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0260A (zh
Inventor
西林泰如
高木雅裕
足立朋子
中岛徹
旦代智哉
宇都宮依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1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其中,生成物理帧,在这个物理帧中汇聚了数据帧、应答帧和应答请求帧中的一个以及传输许可帧,这个传输许可帧用于代替与延迟块应答有关的正常应答帧并且允许目的地终端进行捎带传输。将物理帧发送到目的地终端。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2005年11月1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No.200510118670.4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根据物理层的载波侦听信息(carrier senseinformation)和MAC层的载波侦听信息,进行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媒体访问控制(MAC)是用于使在共享相同的媒体的同时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确定如何在发送通信数据的过程中使用该媒体的控制。由于有了媒体访问控制,即使两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同时利用同一个媒体发送通信数据,出现接收方的通信设备不能将通信数据分离的现象(冲突)的机会也很少。媒体访问控制还是一种用于对从通信设备到媒体的访问进行控制,使得出现即使存在具有发送请求的通信设备,媒体也没有被任何一个通信设备使用的现象最少的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通信设备难以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对传输数据进行监控,因此需要不以冲突检测为前提的媒体访问控制(MAC)。IEEE 802.11是一种用于无线LAN的典型技术标准,并且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按照IEEE 802.11中的CSMA/CA,在MAC帧头部中,设置了跟在该帧后面的,直到包括一个或多个帧交换的序列的结尾的时间段(持续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当判断出了媒体的虚拟占用状态时,与该序列无关并且没有传输权的通信设备等待传输。这样就防止了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具有传输权的通信设备辨别出除了媒体被实际占用的时间段以外,媒体没有被使用。IEEE 802.11 规定了媒体的状态是根据在MAC层上的虚拟载波侦听和在物理层上的物理载波侦听的组合确定的,并且根据这个判断进行媒体访问控制。 
使用CSMA/CA的IEEE 802.11已经主要通过改变物理层协议,提高了通信速度。对于2.4GHz频段,已经从IEEE 802.11(于1997年制定,2Mbps)改变到IEEE 802.11b(于1999年制定,11Mbps),并进一步改变到IEEE 802.11g(于2003年制定,54Mbps)。对于5GHz频段,只存在作为标准的IEEE 802.11a(于1999年制定,54Mbps)。为了开发针对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中进一步提高通信速度的标准规范,已经制定了IEEE 802.11TGn(Task Group n,工作组n)。 
此外,已知若干种为提高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而设计的访问控制技术。例如,作为保证如指定的带宽和延迟时间等参数的QoS技术,可以使用HCCA(HCF Controlled Channel Access,HCF受控信道访问),HCCA是传统的轮询序列(polling sequence)的扩展方案。按照HCCA,考虑到要求的质量而在轮询序列中执行调度,从而保证了如带宽和延迟时间等参数。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报No.2002-314546涉及到了IEEE 802.11e标准中的QoS,并且披露了给在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分配优先权的方法。 
当在实现增加通信速度的过程中要使用与现有规范中的频带相同的频带时,最好保证与遵守现有规范的通信设备共存并且保持向后的兼容性。为此,在根本上,最好关于MAC层的协议遵守与现有规范匹配的CSMA/CA。在这种情况下,与CSMA/CA相关的时间参数(temporal parameter),例如IFS(Interframe Space,帧间间隔)或补偿(backoff)时间段,需要与现有规范中的时间参数匹配。 
即使在物理层方面增加通信速度的尝试成功了,也不能提高通信的有效吞吐量(throughput)。即,当实现了增加物理层的通信速度时,PHY帧的格式不再有效。由此导致的开销(overhead)增加阻碍了吞吐量增加。在PHY帧中,与CSMA/CA相关的时间参数永久地依附于MAC帧。此外,每个MAC帧需要一个PHY帧头部。 
作为减少开销并增加吞吐量的方法,可以使用在最近草拟的IEEE 802.11e/draft 5.0中引入的块应答(Block Ack)技术(IEEE 802.11中的QoS的增强版)。块应答技术能够在没有任何补偿(backoff)的情况下连续发送多个MAC帧,并且因此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补偿量。但是,可以有效地减少物理层的头部。此外,按照在最初草拟的IEEE802.11e中引入的汇聚(aggregation),不能减少补偿量和物理层头部。但是,由于在对物理层的传统限制下,不能使包含MAC帧的物理层帧的长度增加到超过4千字节,因此在效率方面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即使可以增加PHY层帧的长度,也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即,在容错方面下降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现有设备共存的,并且通过更有效地构成帧格式来消除伴随传输多个帧的开销,能够显著提高通信的吞吐量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成物理帧,在这个物理帧中汇聚了数据帧、应答帧和应答请求帧中的一个以及传输许可帧,这个传输许可帧用于代替与延迟块应答(Block Ack)有关的正常应答帧(Ack frame)并且允许目的地终端进行捎带(piggyback)传输;并将物理帧发送到目的地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布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在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块应答请求帧的格式; 
图3示出了在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块应答帧的格式; 
图4示出了即时块应答序列的例子,其中示出了TXOP:传输机会:准许QoS站的信道使用时间段,以及HC:混合协调器(Qos接入点); 
图5示出了延迟块应答序列的例子,其中示出了按照延迟块应答技术,需要对块应答请求的正常应答和块应答; 
图6示出了汇聚多个MPDU的例子; 
图7示出了汇聚多个MPDU的另一个例子; 
图8示出了压缩块应答的格式; 
图9示出了压缩块应答序列的例子,其中示出了当接收到其中汇聚了多个QoS数据的PSDU时,将压缩块应答作为接收状态返回; 
图10示出了IAC(Initiator Aggregation Control,发起方汇聚控制)帧的格式; 
图11示出了使用IAC帧的捎带传输(piggyback transmission)的例子,其中示出了如果没有要沿着上行链接方向捎带的数据,则简单地返回压缩块应答; 
图12示出了出现传输错误时发送显式块应答请求的情况,其中示出了按照IEEE802.11e标准,当在发送QoS CF-轮询帧之后经过SIFS检测到忙碌时,在信道变为空闲之后经过PIFS进行重发;在该例子中,由于可以解释为捎带的发起方已经获得TXOP,因此在经过SIFS之后,发送块应答请求; 
图13示出了将IAC帧加到显式块应答请求上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如果TXOP时间段足够,则将IAC帧与块应答请求帧汇聚在一起; 
图14示出了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帧中已经出现错误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来自QSTA的上行链接的BA错误时,将BAR捎带在对下行链接的BA上; 
图15示出了在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帧中已经出现错误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某些下行链接数据中已经出现错误时,在发送了压缩块应答之后经过PIFS重发数据; 
图16示出了在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帧中已经出现错误的另一种情况,其中示出了如果TXOP时间段足够,则将重发数据捎带在压缩块应答上; 
图17为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和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帧中已经出现错误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在重发过程中,需要时捎带具有新序列号的帧; 
图18为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和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帧中已经出现错误的另一种情况,其中示出了在对捎带通信进行控制的过程中,TXOP获得方起主要作用; 
图19示出了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的压缩块应答传输中已经出现 超时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已经出现超时或获得下一个TXOP或允许捎带时,发送块应答请求; 
图20示出了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的压缩块应答传输中已经出现超时的另一种情况,其中示出了当已经出现超时时,在不发送块应答请求的情况下,重发所有MPDU; 
图21示出了在沿着自HC开始的下行链接方向汇聚和发送的所有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没有得到来自QSTA的反应时,在经过PIFS之后,HC重发块应答请求,由于还没有接收到数据,因此要由QSTA发送的第一压缩块应答的位图的所有位被设置为0; 
图22示出了在沿着自HC开始的下行链接方向汇聚和发送的所有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的另一种情况,其中示出了当没有要汇聚在下行链接块应答请求中的IAC时,由于接收方不能进行捎带,因此能够加快下行链接数据“1”到“4”的重发时序; 
图23示出了在其中汇聚了多个数据的物理帧的最后部分中包含块应答请求的情况,其中示出了作为总是汇聚块应答请求的方案,当块应答请求中已经出现错误时,不返回压缩块应答,数据发送方重发块应答请求; 
图24示出了当利用延迟块应答策略进行捎带时如何交换帧,其中示出了当使用在IEEE802.11e中规定的延迟块应答技术时,必须总插入正常应答帧,导致MAC效率下降; 
图25示出了应用于延迟块应答技术的捎带操作,其中示出为了明确地表示接受延迟块应答技术,在向下一个目的地发送数据时设置IAC标志,不论IAC是否寻址到另一个终端,都将IAC汇聚在帧的头部,以使已经发送了数据的终端对IAC进行监视,在发送对块应答接收的正常应答的过程中,将IAC或压缩块应答用作替代物; 
图26示出了应用于延迟块应答技术的捎带操作的另一个例子,其中示出了在经过SIFS之后没有可以被发送的下行链接数据,则发送正常应答,以划定TXOP的界限,在下一次数据传输中,在经过PIFS后进行访问; 
图27示出了在延迟块应答序列中检测到只有一个忙碌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压缩块应答中已经出现错误时,在经过SIFS之后发送块应答请求; 
图28示出了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数据中已经发生错误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通过将IAC与块应答请求汇聚在一起时执行 延迟块应答技术的情况; 
图29示出了在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某些数据中已经发生错误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QSTA1还没有将任何数据捎带在压缩块应答上时,在不应用延迟策略的情况下,在经过PIFS之后,HC访问信道; 
图30示出了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已经出现超时的情况,其中示出了当来自QSTA1的所有数据错误时,HC不能返回任何压缩块应答,因此,当要向QSTA2发送数据时,IAC中的用于判断是否应用延迟块应答策略的标志保持为0,即使QSTA1在发送数据之后经过SIFS检测到忙碌,QSTA1将所有数据看作发送已经失败的数据; 
图31示出了MRAD帧的格式; 
图32示出了在对多个目的地的即时块应答序列中的帧交换的例子,其中示出了在捎带数据并向上行链接发送数据之后,如果从HC向下行链接发送的帧的MARD字段不包含QSTA2的地址,则QSTA2认为压缩块应答已经引起超时; 
图33示出了在对多个目的地的即时块应答序列中的帧交换的另一个例子; 
图34示出了在对多个目的地的即时块应答序列中的帧交换的另一个例子,其中示出了在捎带数据帧并向上行链接发送数据帧之后,如果应用延迟块应答策略,则在对正常应答进行汇聚之后,QSTA向多个目的地发送所述正常应答; 
图35用于说明对多个目的地的汇聚和接收缓冲器的管理; 
图36用于说明对多个目的地的汇聚和接收缓冲器的管理,其中示出了如果对来自QSTA1的最后数据帧的FCS计算正常,并且寻址到QSTA2的第一数据的FCS正常,则QSTA2将对应帧的序列号看作正常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并进行接收缓冲器管理;并且 
图37用于说明对多个目的地的汇聚和接收缓冲器的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布置的框图。通信设备1是一个被配置为通过无线链接与另一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并且包括分别与物理(PHY)层、MAC层和链接层对应的处理单元2、3和4。按照实施要求,这些单元被实现为模拟或数字电子电路。或者,将这些处理单元实现为由并入LSI中的CPU执行的固件等。天线5被连接到物理层处理单元(在下文中将省略“处理单元”)2。 MAC层3包括用于MAC帧的汇聚处理装置6。汇聚处理装置6包括载波侦听控制装置7和重发控制装置8,并且,进行发送/接收块应答(对多个MAC帧的应答)帧(后面将详细描述)以及基于块应答帧的重发控制等。 
物理层2被设计为与两种类型的物理层协议兼容。处理单元2包括第一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9和第二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10,用于相应类型的协议处理。第一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9和第二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10经常共用电路,并且就实现而言不需要彼此独立。 
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型物理层协议是在IEEE802.11a中规定的协议,并且假设第二型物理层协议是使用所谓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技术的协议,其中,MIMO技术使用了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每一方的多个天线。使用MIMO技术使得能够期待在不改变频带的情况下,与天线数量成比例地增加传输容量。因此,MIMO技术是一种针对进一步增加IEEE802.11的吞吐量的技术。注意链接层4具有IEEE 802中定义的通常的链接层功能。用于增加传输速度的技术不限于MIMO。例如,可以使用增加占用频带的方法或者可以将增加占用频带的方法与MIMO结合。 
按照IEEE 802.11e/Draft 8.0,作为提高在MAC(媒体访问控制)层的传输效率的技术,已经提出了块应答技术。在块应答技术中,指定的终端以称为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的最小帧间隔,在指定的信道使用时间段(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发送机会),发送QoS(服务质量)数据。此后,该终端按照任意时序向接收终端发送块应答请求,以请求其接收状态。根据由块应答请求确定的开始序列号(Starting Sequence Number)(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接收方将接收状态转换为位图格式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作为块应答返回。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之前,先对用于在块应答接收终端的块应答和缓冲器管理的现有技术进行描述。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已知块应答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在MAC(媒体访问控制)层的传输效率的技术。在块应答技术中,指定的发送终端以称为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的最小帧间隔,在指定的信道使用时间段(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发送机会),发送QoS(服务质量)数据。此后,该发送终端按照任意时序向接收终端发送块应答请求,以请求其接收状态。根据由块应答请求确定的开始序列号(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接收方将接收状态转换为位图格式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作为块应答返回。 
图2和3分别示出了在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块应答请求帧和块应答帧的格式。在图2和3中示出的帧都是MAC帧,每个帧都具有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MAC头部。MAC头部包括帧控制字段(Frame Control field)、持续时间字段(Duration field)、接收器地址字段(Receiver Address field)和发送器地址字段(TransmitterAddress field)等。 
BAR控制(Block Ack Request Control,块应答请求控制)20具有4位的TID(Traffic Identifier,流量标识符)字段。QoS数据为每个优先权(TID)而存在并且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号和分段(fragment)号。为此,图3中的块应答的接收状态也需要为每个优先权做好准备。块应答请求中的BAR控制20的TID字段被用于指定这样的优先权。 
图2中的块应答请求中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21包括4位的分段号字段和12位的开始序列号字段。根据来自与开始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的相关接收状态,接收终端通过追溯接收状态,利用开始序列号生成块应答位图。 
与图2中的BAR控制20相同,图3中的块应答中的BA控制30包含4位的TID字段。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号)31表示由块应答中的块应答位图32表示的接收状态的开始序列号。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块应答位图的尺寸为1024位的固定长度,这使得能够通知与最大64个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s,MAC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日志(reception log)。将MSDU或 MMPDU(MAC management protocol data unit,MAC管理协议数据单元)分割为更小的MAC等级的帧,即MPDU(MAC Protocol DataUnits,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被称为分段(fragmentation)。按照分段阈值,一个MSDU或MMPDU应该被分为最多16个MPDU。注意,给图2和3中示出的每个MAC帧添加了用于错误检测的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 
图4和5各示出了一个在HCCA(HCF Controlled ChannelAccess,HCF控制的信道访问)中的块应答序列的例子。每个图中示出的HC(Hybrid Coordinator,混合协调器)是IEEE 802.11e中的一个QoS接入点(QoS access point,QoS-AP),并且起进行带宽管理和进行下行链接(从HC到QSTA的链接方向)数据传输的实体的作用,其中,带宽管理包括给QSTA(QoS stations,QoS基站)分配TXOP。将TXOP分配给QSTA是根据QoS CF-轮询帧(QoS Contention Free-Poll(QoS无竞争轮询):一种从HC向QSTA发送的QoS兼容轮询帧,用于准许传输机会)进行的。 
参照图4,首先,通过向QSTA1发送QoS CF-轮询帧40,HC给其分配信道使用时间段(TXOP时间段1)。QSTA1能够在TXOP时间段1中发送任何帧。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QSTA1以突发的方式,按照SIFS间隔发送QoS数据帧41,然后,在发送数据帧结束时发送块应答请求帧42。此后,QSTA1接收来自QSTA2的块应答帧43。当分配给QSTA1的TXOP时间段1用尽时,HC获得TXOP时间段2。在TXOP时间段2中,HC还以突发的方式,向QSTA1发送QoS数据44。在TXOP时间段2结束时,与在分配给QSTA1的TXOP1时间段1中相同,HC发送块应答请求45,并且接收来自QSTA1的块应答46。块应答请求42和45要求目的地返回由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指定的相关接收状态。图4示出了即时块应答序列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收了块应答请求42和45的终端必须在SIFS间隔之后,务必返回块应答43和46。 
图5示出了延迟块应答序列的例子。当接收到块应答请求50时, 终端返回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应答(Ack)帧(在IEEE 802.11e/Draft10.0中称为正常应答(Normal acknowledgement))51,并且在经过了任意时间段之后,发送块应答52。当最终接收到块应答52时,数据发送终端返回正常应答53,由此完成延迟块应答序列。注意,通过使用为IEEE 802.11e扩展的MAC头部的QoS控制字段中的应答策略字段,通知接收方服从块应答技术的QoS数据。应答策略字段允许指定在IEEE 802.11e中规定的正常应答方案、IEEE 802.11e中规定的块应答方案以及不要求ACK响应的无应答方案等。 
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都针对被设计为在PSDU(PHY ServiceData Unit,物理服务数据单元)中汇聚多个MPDU(MAC Protocol DataUnit,MAC协议数据单元),以发送单个的PPDU(PHY Protocol DataUnit,物理协议数据单元)的通信设备。注意,PPDU与包含PHY头部、PHY尾部和包含多个MPDU的PSDU的物理帧(PHY帧)对应。 
为了在无线LAN中实现高吞吐量,必须减少MAC层的开销和PHY层的开销,如帧间隔和随机补偿时间段(random bachoff period)。如图6和7所示,通过将多个MPDU汇聚到一个PSUD中之后发送该多个MPDU,可以减少这些开销。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以八位字节向FCS表示包含MAC头部的每个MPDU的长度的头部信息61存在于其中汇聚了多个MPDU的PSDU 60的头中。以后,头部信息61将被称为“MAC超级帧头部(MAC super frame header)”。用于检测头部61本身中的错误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被加在MAC超级帧头部61上。将“0”写在与其中不存在MPDU的部分对应的MPDU长度字段中。此外,如果对MAC超级帧头部61的CRC计算不正确,则将对所有MPDU的接收视为失败。 
参照图7,在每个汇聚的MPDU的前部中,存在表示对应的MPDU的长度的信息。此外,给其加上用于检测MPDU长度信息中的错误的CRC。MPDU长度信息和CRC的组合将被称为“MPDU分离(MPDU separation)”。在接收到具有图7所示的排列的物理帧时,终端对MPDU分离71的CRC进行校验。如果已经成功地接收到第 一MPDU分离71,则终端提取随后的MPDU,并且计算FCS。如果FCS计算的结果正确,则判断已经成功地接收到MPDU。如果FCS计算的结果不正确,则认为对MPDU的接收失败。然后,当跳过由MPDU分离71的MPDU长度表示的部分时,终端对下一个MPDU分离72的CRC进行校验。如果MPDU分离不正确,则终端在八位字节的基础上连续跳过并且进行CRC校验。如果结果正确,则对跟在MPDU分离后面的MPDU的FCS进行计算,以判断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到MPDU。 
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中,对于对其中汇聚了多个MPDU的物理帧的部分响应,假定使用了在IEEE 802.11e中规定的块应答帧中的经过扩展的块应答帧。图8示出了扩展的块应答帧的排列。按照IEEE802.11e/Draft 10.0,块应答帧具有一个位图,这个位图具有考虑到了分段的1024位的固定长度。由于一个片段(fragment)的开销一般很大,因此为了实现高吞吐量,最好不将MSDU分段。因此在图8中示出的扩展块应答帧包括与在不进行分段的前提下的64个MSDU对应的压缩块应答位图80。1位与1个MSDU的接收状态对应。压缩块应答位图80的尺寸可以被减小到传统的块应答帧的尺寸的1/16。在下文中,将具有压缩块应答位图80的块应答帧称为“压缩块应答”。注意,压缩块应答的压缩块应答位图80可以具有可以按照汇聚在一个物理帧中的MPDU的数量变化的长度。 
图9示出了在汇聚了多个MPDU之后发送该多个MPDU的例子。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其中汇聚了多个MPDU的物理帧时,即使在物理帧中不包含块应答请求,在经过了作为最小帧间隔的SIFS的时间之后,终端(STA和HC)向发送源返回压缩块应答。例如,首先,通过向QSTA1发送QoS CF-轮询帧90,HC将TXOP时间段1分配给QSTA1。在TXOP时间段1中,QSTA1向QSTA2发送其中汇聚了具有序列号“1”到“3”的MPDU的物理帧91,并且,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QSTA2返回在物理帧93中的MPDU接收状态,作为对QSTA1的压缩块应答92。在随后的TXOP时间段2中,HC 向QSTA1发送物理帧93,并且,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QSTA1返回在物理帧93中的MPDU接收状态,作为对HC的压缩块应答94。在TXOP时间段3中,HC向QSTA2发送QoS CF-轮询帧97,从而将TXOP时间段3分配给QSTA2。QSTA2向HC发送物理帧95。然后,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HC返回在物理帧95中的MPDU接收状态,作为对QSTA2的压缩块应答96。即使物理帧中没有包含块应答请求,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也允许返回压缩块应答。在下文中,这将被称为“隐含块应答请求”。但是,与IEEE 802.11e/Draft 10.0中相同,可以将块应答请求帧汇聚在物理帧的尾部,并且,接收方可以按照由块应答请求帧表示的信息,返回压缩块应答。 
通过在汇聚多个MPDU之后发送该多个MPDU,并且利用上述的压缩块应答(和隐含块应答请求)技术进行有选择的重复重发控制,能够提高MAC的效率。 
(第一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汇聚多个MPDU,然后沿着相反的方向将这些MPDU捎带在来自目的地的部分响应上,提高了MAC效率。以下还将对用于在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即时块应答和延迟块应答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描述。 
更具体地说,按照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在即时块应答传输中将至少一个数据帧捎带在块应答帧上。为此,数据传输的发起方发送传输许可帧,其许可目的地终端在汇聚了数据帧与控制帧(块应答请求帧或者块应答帧)之后,捎带多个数据帧。第一实施例的这样的通信设备当作为发送终端运行时,搜索从目的地返回的物理帧。如果不包含块应答帧,则设备判断已经发生超时。当已经发生与块应答有关的超时时,接收方选择在下一个捎带容许时间段中发送作为重发目标的所有以前发送的数据帧的方法或者选择捎带块应答请求的方法。 
通过沿着相反的方向(从目的地到发送源)将多个MPDU捎带在来自目的地的部分响应帧上,提高了MAC效率。但是,按照IEEE802.11e/Draft 10.0标准,目的地终端只能向已经获得了TXOP的数据 发送终端返回对数据帧的响应帧。因此,考虑一个类似具有图10中示出的排列的帧,该帧用于给目的地终端一个传输许可,以便允许它进行捎带传输。 
假设将发送源看作发起终端,则图10中的帧100将被称为“IAC(Initiator Aggregation Control,发起方汇聚控制)帧”。如图10所示,IAC帧100具有与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MAC头部相同的头部,它包括帧控制字段、持续时间字段、接收器地址字段和发送器地址字段等。 
跟在MAC头部后面的IAC掩码字段101指定具有位掩码(bitmask)格式的IAC帧100的应用目的(RTS、MIMO反馈或者捎带传输许可等)。下一个PPDU(PLCP协议数据单元)尺寸102以八位字节表示随后的要被发送源发送的PPDU的长度。下一个PPDU DefaultMCS(PPDU默认MCS)字段103代表在传输后面的PPDU过程中的物理传输速度。反转方向限制(Reverse Direction Limit)字段104、反转方向准许(Reverse Direction Grant)字段105以及响应时间段偏移(Response Period Offset)106被提供来给目的地终端分配进行捎带需要的传输许可时间。当要给目的地终端分配用于捎带的传输时间时,发送源终端从当前拥有的TXOP时间段中提取任意时间段。不允许发送源扩展分配的TXOP时间段本身。RDTID(Reverse Direction TrafficIdentifier,反转方向流量标识符)字段107将TID指定为捎带目标。MCS反馈字段108用于按照传播路径环境设置传输速度(主要用于链接适配)。按照IEEE 802.11标准,将4个八位字节的FCS加在IAC帧100的尾部。 
图11示出了当要使用IAC帧时,如何汇聚多个MPDU以及如何将捎带许可给予目的地终端。图11示出的例子是一个在HCCA情况下的帧序列。但是,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EDCA(Enhanced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增强分布式信道访问),EDCA是一个基于竞争的QoS访问控制方案。参照图11,当获得了TXOP时间段1时,HC向QSTA1发送其中汇聚了IAC帧110和具有序列号“1”到“4” 的多个数据帧111的物理帧112。当接收到物理帧112时,在经过一个SIFS时间段之后,QSTA1返回压缩块应答113。由于IAC帧110允许进行捎带传输,因此QSTA1发送物理帧115,其中汇聚了沿着主HC的上行链接的方向的数据114。可以在由HC指定的反转方向限制或反转方向准许所表示的持续时间的范围内,确定由QSTA1捎带在对HC的压缩块应答上MPDU的数量。在HC的TXOP时间段1的范围内对反转方向限制或反转方向准许进行调节。当QSTA1发送其中汇聚了压缩块应答113以及上行链接方向上的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114的物理帧115时,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HC向QSTA1返回压缩块应答116,由此完成TXOP时间段1。在TXOP时间段2中,HC向QSTA2发送其中汇聚了IAC帧117和具有序列号“1001”到“1004”的数据帧118的物理帧119。如果QSTA2没有沿着对HC的上行链接方向的数据,即,没有要捎带的数据,则不论是否给出反转方向准许(或反转方向限制),QSTA2都仅返回对来自HC的数据的压缩块应答120。参照图11,由PIFS(PCF Interframe Space,PCF帧间间隔)将两个TXOP时间段彼此分开。 
按照第一实施例,利用IAC帧使得能够有意识地允许目的地终端进行捎带传输。通过使已经获得了捎带传输许可的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帧等的捎带传输,可以提高MAC效率。 
以下将参照图12到23,对在物理帧中已经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的几个序列的例子进行描述。 
图12和13各示出了一个在下述情况下的序列的例子,其中,在HC向QSTA1发送其中汇聚了IAC帧121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多个数据帧122的物理帧123之后,在一个SIFS加一个时隙之内,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忙碌(busy)124,并且,FCS计算的结果表示所有MPDU不正确。 
按照IEEE 802.11标准,当检测到功率大于预定值时,认为无线信道正在被使用(忙碌)。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当在HCCA进行信道访问时发送了QoS CF-轮询帧之后又经过了一个 SIFS时HC检测到忙碌,并且,FCS计算结果表示接收的帧不正确时,HC重发QoS CF-轮询帧,以再次获得一个TXOP时间段,信道被设置为处在空闲状态之后的一个PIFS。当HC在发送了一个数据帧之后检测到忙碌时,FCS校验表示出错,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HC重发数据帧。在轮询帧传输过程中,不知道目的地终端是否已经适当地获得了TXOP时间段。在数据帧传输过程中,发送源已经获得了TXOP时间段,并因此能够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发送(或重发)任意帧。 
在图12和13所示的情况下,假定出现沿着从QSTA1到HC的方向的压缩块应答(和捎带数据),并且HC通过FCS计算判断所有MPDU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在HC中,用于计算直到接收到压缩块应答之前的持续时间的定时器引起超时。HC根据这个超时检测出还没有接收到压缩块应答,并且在无线信道变为空闲经过一个SIFS之后,发送(显式)块应答请求。HC可以发送该块应答请求,因为它可以被解释为,HC处于捎带传输的发起方,并且已经获得了TXOP。作为块应答请求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指定第一个发送的MPDU的序列号“1”。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当HC发送块应答请求125时,不将IAC帧汇聚在同一个物理帧中。为此,QSTA1利用压缩块应答126,只返回对以前从HC接收的数据的应答。这是因为,由于没有出现IAC帧,因此不允许QSTA1进行捎带传输。 
当作为发送终端运行时,按照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根据分配给发送终端的信道使用时间段(即,TXOP)的剩余时间段,判断是否向目的地终端发送一个帧,该帧用于允许目的地终端在汇聚了该帧和多个MPDU之后返回部分响应帧。 
如图12所示,当HC接收来自QSTA1的压缩块应答126时,HC的TXOP时间段1用尽,并且在经过了一个PIFS时间之后,开始下一个TXOP时间段2。在TXOP时间段2中,HC向QSTA2发送其中汇聚了IAC帧127和具有序列号“1001”到“1004”的数据帧128的物理帧129。 
与此相反,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由HC拥有的TXOP时间段 1足够长,并且因此允许QSTA1通过发送其中汇聚了IAC帧130和块应答请求131的物理帧132来进行捎带传输。当接收到物理帧132时,IAC帧130允许QSTA1进行捎带传输,并且通过将数据帧134捎带在(与HC首先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到“4”的MPDU对应的)压缩块应答上,能够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向HC发送数据帧134。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HC发送对来自QSTA1的数据帧134的压缩块应答136,然后结束TXOP时间段1。 
因此,HC能够根据在获得TXOP的一方的调度状态,对允许/禁止目的地终端进行捎带进行有选择的控制。 
图14示出了在从QSTA向HC进行上行链接传输时,当在汇聚的多个MPDU中的某些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进行的操作的例子。首先,在将IAC帧140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帧141汇聚到一个物理帧142中之后,HC发送IAC帧140和数据帧141。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在将多个数据捎带在对来自HC的数据帧141的压缩块应答143上之后,QSTA1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向HC发送多个数据。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FCS计算结果表示在来自QSTA1的压缩块应答和具有序列号“4”的MPDU 144中已经出现错误。 
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在汇聚和发送多个MPDU经一个SIFS后检测到信道忙碌,只要在引起忙碌状态的物理帧中没有正常的压缩块应答,发送的MPDU被看作重发目标。为此,需要按照IEEE802.11e/Draft 10.0标准,通过发送块应答请求,促使从目的地重发块应答。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HC已经不能接收对HC向QSTA1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到“4”的MPDU 141的压缩块应答。因此,在TXOP时间段1的范围内,HC将块应答请求147汇聚(捎带)在对QSTA1的压缩块应答146上,由此请求QSTA1重发块应答。此外,HC发送一个IAC帧145,用于在将IAC帧145汇聚到单个的物理帧148中之后,给QSTA1一个传输许可。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QSTA1反射地发送与以前发送的压缩块应答的内容相同的内容(不改变任何内 容),并且根据在IAC帧中的反转方向准许(或反转方向限制)信息,沿着上行链接方向捎带数据。参照图14,利用来自HC的压缩块应答146,QSTA 1已经检测到,对具有序列号“1”到“4”的MPDU 150的传输已经失败,并且因此将MPDU 150作为重发目标捎带在对HC的压缩块应答149上。然后,HC发送对从QSTA1重发的,具有序列号“4”的MPDU 150的压缩块应答151,由此结束TXOP时间段1。 
如果HC获得的TXOP时间段1很短,并且HC没有足够的时间促成来自QSTA1的帧传输,则HC可以在既不汇聚块应答请求也不汇聚IAC的情况下,通过发送压缩块应答,结束TXOP时间段。 
此外,HC可以根据对从目的地终端返回的物理帧中的特定帧位置的错误检测,检测有/没有应答帧。假设发送和接收终端已经相互认出了在将多个数据捎带在压缩块应答上之后返回的压缩块应答,并且,压缩块应答总是被汇聚在物理帧的头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FCS计算表示在第一个MPDU中有错,则发送终端可以引起关于部分响应帧的超时,即,在不搜索剩余的MPDU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接收压缩块应答已经失败。 
当IAC帧除了像图14中示出的例子那样被汇聚在压缩块应答中以外,还被汇聚在物理帧的头部中时,对直到第二MPDU的FCS进行计算,以判断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了压缩块应答。假设IAC帧总被汇聚在物理帧的头部中,并且压缩块应答被汇聚在剩余部分的第一个位置(即,紧接在相同物理帧中的IAC帧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第二MPDU的FCS计算结果表示出错,则已经接收了该物理帧的终端认为对压缩块应答的接收已经失败。即,如果发送和接收终端均预先认出了要汇聚的压缩块应答所处的位置,则关于对应部分的FCS计算结果可以被用作对压缩块应答接收成功/失败进行判断的信息。 
图15和16各示出了当沿着从HC到QSTA的下行链接方向,在物理帧中的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要进行重发的例子。假设HC在汇聚IAC帧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多个MPDU之后,已经发送了该IAC帧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多个MPDU,并且在具有序列号 “1”和“4”的MPDU 152和153中已经出现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当从接收到物理帧开始经过了一个SIFS时,在将(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155捎带在表示具有序列号“1”和“4”的MPDU不正确的压缩块应答154上之后,QSTA1沿着从QSTA1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发送这些数据。当从接收到来自QSTA1的物理帧开始经过了一个SIFS时,HC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发送对该数据的压缩块应答156,由此结束TXOP时间段1。如果HC在PIFS期间利用载波侦听检测到无线媒体空闲,则HC获得TXOP时间段2,并且在对IAC帧157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多个数据帧158进行汇聚之后,将IAC帧157和多个数据帧158作为重发目标进行发送。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QSTA1发送表示由HC重发的具有序列号“1”和“4”的帧已经被成功接收的压缩块应答159。然后,TXOP时间段2用尽。在这种情况下,在物理帧中有一个IAC帧,但不允许QSTA1进行捎带传输。在进行了在PIFS中的载波侦听之后,HC获得TXOP时间段3,在此期间,HC向QSTA2发送数据。如图16所示,如果分配给HC的TXOP时间段1足够,则在对重发数据帧160、IAC帧161以及压缩块应答156进行汇聚之后,HC可以沿着从HC到QSTA1的下行链接方向,将重发数据帧160和IAC帧161与压缩块应答156一起发送到QSTA1。在这种情况下,MAC的效率比图15中示出的例子中的效率更高。 
图17和18各示出了当在下行链接和上行链接的物理帧中的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要进行重发的例子。参照图17,在对IAC帧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帧进行汇聚之后,HC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向QSTA1发送IAC帧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帧。假设具有序列号“1”和“4”的数据帧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在从接收到来自HC的物理帧开始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在将具有序列号“1”和“4”的数据帧171捎带在对HC的压缩块应答170上之后,QSTA1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向HC发送具有序列号“1”和“4”的数据帧171。参照图17,FCS计算结果表示,在沿着上行链接方向的HC的MPDU中,具有序列号“2”和“3”的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 
图17中的TXOP时间段1很短,并且因此HC不能承担重发不正确的MPDU。因此,HC通过沿着自QSTA1起的上行链接方向发送压缩块应答172,结束这个TXOP。参照图17,当在经过了一个PIFS之后再次获得TXOP时间段(TXOP时间段2)时,在对IAC帧173和具有序列号“1”和“4”的MPDU 174进行汇聚之后,HC将IAC帧173和MPDU 174作为重发目标发送到QSTA1。在由IAC帧173给出的传输许可时间范围内,在对重发的MPDU进行捎带之后,QSTA1将对来自HC的下行链接数据的应答作为压缩块应答175进行发送。参照图17,除了作为重发目标的具有序列号“2”和“3”的MPDU以外,QSTA1还将具有序列号“5”的新的MPDU捎带在压缩块应答175上。此后,HC发送对来自QSTA1的数据的压缩块应答176,并且结束TXOP时间段2。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HC拥有的TXOP时间段1相对长,并且因此,在从接收了来自QSTA1的上行链接数据起,经过了一个SFIS之后,在对IAC帧180、压缩块应答181和需要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和“4”的数据帧182进行汇聚后,HC发送IAC帧180、压缩块应答181和需要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和“4”的数据帧182。在将需要重发的,具有序列号“2”和“3”的MPDU和具有序列号“5”的新的MPDU 184捎带在对具有序列号“1”和“4”的MPDU的压缩块应答183上后,QSTA1发送需要重发的,具有序列号“2”和“3”的MPDU和具有序列号“5”的新的MPDU 184。最后,HC向QSTA1返回压缩块应答185,并且结束TXOP时间段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线媒体的误差率很高并且沿着上行链接和下行链接两个方向重复进行重发,则会削弱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提高重发质量的方法可以包括将可以被连续发送的MPDU的数量的上限设置为总窗口尺寸(total window size),设置用于包括重发的连续传输次数的上限,以及调节IAC的反转方向准许(或反转方向限制)的值。 
图19和20各示出了当在沿着从QSTA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的所有数据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要进行重发的例子。参照图19,在对IAC 帧190和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191进行汇聚之后,HC发送IAC帧190和数据帧191。在经过了一个SFIS之后,在将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193捎带在用于通知成功接收MPDU的压缩块应答192上之后,QSTA1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发送数据帧193。此时,如果FCS计算结果表示沿着从QSTA1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的所有数据不正确(图19中的序列号“1”和“2”),由于HC不知道存在来自QSTA1的数据,因此HC在不生成任何压缩块应答的情况下结束TXOP时间段1。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QSTA1向HC发送数据帧,然后设置用于接收响应帧的定时器。如果在发送了物理帧之后的(SIFS+1个时隙)的时间内检测到忙碌,则QSTA1将该定时器复位,并且对每个接收的MAC帧进行FCS计算。这个时隙的时间用于容纳物理处理误差,并且这个时隙的时间根据物理传输规范变化。相反,如果即使从物理帧发送开始经过了(SIFS+1个时隙)的时间之后没有检测到忙碌,则发送的数据帧被看作恢复目标(recovery target)。显然,如果关于MAC帧的FCS计算结果表示该帧不正确,则不管是否检测到忙碌,都将发送的数据帧看作重发目标。参照图19,拥有TXOP时间段1的HC接收来自QSTA1的压缩块应答192,并且在经过一个PIFS之后获得TXOP时间段2。在TXOP时间段2中,在对IAC帧194和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195进行汇聚之后,HC发送IAC帧194和数据帧195。在TXOP时间段2开始时,QSTA1将已经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和“2”的MPDU看作恢复目标。在图19所示的TXOP时间段2中,由于即使从沿着从QSTA2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发送了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196开始经过(SIFS+1个时隙)的时间之后,还没有发送变为忙碌状态因素的响应帧,因此将数据帧196看作重发目标。HC结束TXOP时间段2,然后,在经过了一个PIFS之后,获得TXOP时间段3。在TXOP时间段3中,在对IAC帧197和具有序列号“3”和“4”的数据帧198进行汇聚之后,HC向QSTA1发送IAC帧197和数据帧198。IAC帧197允许QSTA1将块应答请求200捎带在对具有序列号“3”和“4”的数据 帧的压缩块应答199上。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在进行即时块应答传输过程中,当即使在从发送了块应答请求帧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还没有从目的地接收到具有按照SIFS间隔的应答策略块应答的每个QoS数据以及块应答帧时,重发块应答请求。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由于QSTA1还没有接收到对沿着向HC的上行链接方向发送的数据的压缩块应答,因此QSTA1将块应答请求帧200捎带在压缩块应答199上,以促使HC发送压缩块应答帧。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在对IAC帧201和对块应答请求帧200的压缩块应答202进行汇聚之后,HC向QSTA1发送IAC帧201和压缩块应答202。由于在块应答请求帧200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之后,HC还没有成功地接收到来自QSTA1的任何数据MPDU,因此将压缩块应答202的压缩块应答位图的所有位设置为0。当HC将IAC帧和压缩块应答一起发送时,QSTA1辨别出有两个其传输已经失败的MPDU,并且将它们重发到HC。 
如图20所示,当需要恢复从QSTA1向HC发送的数据帧时,QSTA1可以在下一个分配的传输时间段中仅直接重发该数据帧,而不是发送块应答请求。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如图19所示,由于为QoS数据提供了延迟允许时间(延迟上限(delay bound)),因此,当从调度的观点已知在接收了来自目的地的压缩块应答时QSTA1不能承担重发数据帧时,如图20所示,数据帧203被直接重发。按照本实施例,当需要恢复数据帧时,选择发送块应答请求或直接重发所有数据帧可以提高MAC的效率并且满足QoS的需要。 
此外,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利用如图19所示的,当HC给了QSTA捎带许可时进行恢复处理的方法来实施,而且可以利用在EDCA时间段中第一次获得TXOP时或在由来自HC的QoS CF-轮询开始获得TXOP时进行恢复处理的方法来实施。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HC进行包括给QSTA分配TXOP的带宽管理。但显然,捎带技术也可以被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其中,QSTA1将完全获得TXOP,并且将在该时间段中任意地发送任意MAC帧。 
在图19中的TXOP时间段3中,HC为QSTA1将IAC帧201与压缩块应答202汇聚在一起。当HC拥有TXOP时,HC也起实体的作用,执行用于捎带的调度。当从延迟允许时间(延迟上限)的观点优先选择使QSTA1即时重发数据帧时,如图19所示的例子那样,将IAC帧201与压缩块应答202汇聚在一起。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对QSTA1的压缩块应答202的压缩块应答位图的所有位为0,因此HC辨别出QSTA1需要进行重发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表接收失败和接收成功的位被交替排列在对QSTA的压缩块应答的压缩块应答位图中时,或者,当块应答请求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与压缩块应答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不同时,HC也辨别出QSTA需要进行重发处理(在数据发送方,序列号比压缩块应答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低的所有MPDU被看作传输已经失败的MPDU)。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由HC的调度器(scheduler)装置进行的判断,HC发送用于允许QSTA进行捎带的IAC帧。或者,由于由IAC帧指定的反转方向准许(或反转方向限制)不需要完全消耗在QSTA方,因此IAC帧可以被预先发送到QSTA,以便给它一个用于利用捎带进行重发的容限(margin)。 
图21和22各示出了当在汇聚的并且通过下行链接从HC发送的所有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要进行重发的例子。参照图21,在对IAC帧210和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帧211进行汇聚之后,HC向QSTA1发送IAC帧210和数据帧211。假设由于无线信道冲突或较高的位误差率而导致在包括IAC帧的所有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QSTA1完全不能理解在HC发送的物理帧中的MPDU,并且不能确定该帧是否包含寻址到它自己的MPDU。为此,即使HC发送IAC帧,QSTA1也不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发送数据。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在HCCA进行信道访问的过程中,当在指定的TXOP时间段中HC发送了第一个帧(数据或QoS CF-轮询)之后没有从目的地返回响应时,在HC在PIFS中进行了载波侦听之后,HC需要再次发送一个帧。因此,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在经过 了一个PIFS之后,HC获得TXOP时间段2,并且发送块应答请求212,以使QSTA设置NAV。此外,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将IAC帧213与块应答请求212汇聚在一起。利用这样的操作,QSTA1沿着向HC的上行链接方向将多个数据215捎带在对在TXOP时间段1中QSTA1没能接收的,具有序列号“1”到“4”的MPDU的压缩块应答帧214上。参照图21,HC通过向QSTA1发送压缩块应答216结束TXOP时间段2。此外,将由QSTA1在TXOP时间段2向HC发送的压缩块应答帧214的压缩块应答位图填满0,以表示QSTA1没能接收所有MPDU。或者,如图22所示的例子所示,如果通过下行链接从HC发送的所有数据不正确,在经过一个PIFS之后,仅发送块应答请求220。由于块应答请求220没有汇聚IAC帧,因此QSTA1仅发送压缩块应答221。HC在由HC获得的TXOP时间段3中重发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帧222。即,与图21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加快下行链接数据的重发时序。因此,考虑到延迟允许时间(延迟上限)等,HC的调度处理单元能够通过判断是否向QSTA发送IAC帧来提高MAC效率。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在没有任何块应答请求的情况下接收到其中汇聚了多个数据的物理帧时,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终端将MPDU的接收状态作为压缩块应答返回。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到这样的情况,其中,其中汇聚了多个数据的物理帧包含位于末尾的块应答请求,如图23所示。虽然在不使用像图9那样的隐含块应答请求的情况下的基本操作与在物理帧不包含块应答请求情况下的操作相同,但是,以下将参照图23,对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重发的例子进行描述。 
参照图23,当获得了TXOP时间段1时,在对IAC帧230、具有序列号“1”到“4”的多个数据231以及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块应答请求帧232进行汇聚之后,HC对它们进行发送。假设此时,QSTA1还没有成功地接收到具有序列号“1”到“4”的数据231。由于QSTA1还没有接收到任何来自HC的块应答请求,因此,QSTA1 不能发送任何压缩块应答。但是,QSTA1预先存储了接收信息,如作为过去的一个物理帧的接收状态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2”和压缩块应答位图“110...”等。在TXOP时间段1中,在对具有序列号“1”到“3”的多个数据帧233以及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块应答请求234进行汇聚之后,QSTA1对它们进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HC没有成功地接收到块应答请求234,则HC不返回压缩块应答。如果数据帧发送方在(SIFS+1个时隙)的时间内检测到忙碌,但是在接收的物理帧中没有寻址到它自己的压缩块应答帧,则将发送的帧看作重发目标。在对IAC帧235和用于促使QSTA1重发压缩块应答的块应答请求帧236进行汇聚之后,HC对它们进行发送。在将块应答请求帧238捎带在表示具有序列号“1”和“4”的MPDU不正确的压缩块应答237上之后,QSTA1向HC发送块应答请求帧238。然后,在对IAC帧239、对来自QSTA1的块应答请求的压缩块应答240以及用于重发的,具有序列号“1”和“4”的MPDU 241进行汇聚之后,HC对它们进行发送。在TXOP时间段1的末尾,QSTA1发送作为应答的压缩块应答243。如果IAC帧允许捎带,并且,要发送到HC的数据存在于发送队列(queue)中,则将该数据也一起发送。如上所述,按照由HC的调度处理装置进行的判断,确定是否允许QSTA1进行捎带。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在对多个MPDU进行汇聚之后发送它们,并且在将数据捎带在来自目的地的部分响应帧上之后沿着相反的方向发送该数据,能够提高MAC效率。已经主要根据作为无竞争QoS访问控制方案的HCCA对本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显然,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基于竞争的EDCA。在EDCA的情况下,已经获得TXOP的终端起调度的实体的作用,并且对利用IAC帧进行捎带并从目的地终端发送的帧的量进行调节。而在HCCA的情况下,在接收来自HC的QoS CF-轮询帧之后已经获得TXOP的QSTA允许目的地终端通过提出IAC帧请求进行捎带传输。这些调度的操作取决于由QoS数据代表的延迟允许时间(延迟上限)等。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针对延迟块应答传输(delayed BLOCKack transmission)的,在延迟块应答传输中,用于允许将发送块应答推迟的正常应答帧(Normal acknowledgement frame)被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IAC帧所取代。更具体地说,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发送多个数据帧,然后,用从一个目的地终端到另一个目的地终端的IAC帧代替对延迟块应答的正常应答。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在对块应答帧和多个数据进行汇聚之后,目的地终端对它们进行发送。 
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如果在接收了块应答请求帧之后经过了一个SIFS,难以返回块应答帧,则可以使用像图5中示出的延迟块应答那样的延迟块应答。按照延迟块应答技术,首先,返回对块应答请求的应答响应(正常应答)。在经过了任意时间段之后发送块应答帧,并且,返回对该帧的应答响应(正常应答)。在延迟块应答技术中,如果从发送块应答请求或块应答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没能接收到正常应答帧,则认为对对应帧的发送失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针对利用延迟块应答技术的捎带传输。 
图24示出了当利用在IEEE 802.11e中规定的常规延迟块应答策略进行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捎带时,如何对帧进行交换。参照图24,在获得TXOP时间段之后,在对IAC帧244和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245进行汇聚之后,HC对它们进行发送。在由IAC帧244分配的时间段内,在将数据247捎带在对来自HC的数据帧245的压缩块应答246上之后,QSTA1沿着上行链接的方向发送数据247。在这种情况下,当延迟块应答策略被用于来自HC的响应时,HC发送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正常应答帧248,以通知接收延迟块应答程序。当由于错误而导致QSTA1不能成功地接收正常应答帧时,QSTA1将该数据帧(或块应答请求帧)看作重发目标。在图24的TXOP时间段2中,与TXOP时间段1中的情况相同,当延迟策略被用于从HC到QSTA2的压缩块应答时,在向QSTA2发送了正常应答249之后,该TXOP用尽。在TXOP时间段3中,在对具有序列 号“3”的数据帧250和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其发送在TXOP时间段1中被延迟的压缩块应答251进行汇聚之后,HC沿着下行链接方向,向QSTA1发送数据帧250和压缩块应答251,并且,QSTA1发送正常应答帧252,由此完成一个延迟块应答序列。在图24的TXOP时间段3中,对来自HC的下行链接数据的,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3”的压缩块应答253被捎带在正常应答帧252上。当按照上述方式,利用延迟块应答技术进行捎带时,由于使用了在IEEE802.11中规定的应答帧,因此MAC的效率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现了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机制。尽管主要对将延迟块应答策略主要应用于从HC向QSTA发送压缩块应答的情况,但显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上行链接传输和下行链接传输这两者。 
图25和26各示出了一个本发明的,涉及其对延迟块应答技术的应用的基本实施例。参照图25,当对沿着上行链接方向来自QSTA1的数据的压缩块应答的发送要被延迟时,在正常状态中,发送在IEEE802.11中规定的正常应答帧。然而,取代这个操作,在经过一个SIFS之后,向另一个目的地发送IAC帧。通过在图10中示出的IAC掩码字段的每个位中设置1,IAC帧可以被用于各种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表示允许发送延迟块应答,在IAC掩码字段中准备一个1位的识别标志。 
当HC向QSTA2发送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255时,已经对QSTA2设置了要同时汇聚的IAC帧254的目的地MAC地址。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进行向QSTA2的发送时,HC将IAC帧中的IAC标记字段中的扩展标志设置为1,这表示已经接受了延迟块应答(显然可以对其应用负逻辑)。QSTA1预先识别出延迟块应答策略被应用于从HC返回的压缩块应答。假设在沿着上行链接的方向向HC发送数据之后,在(SIFS+1个时隙)的时间内,QSTA1检测出在无线信道中的忙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QSTA1已经成功地接收到汇聚在物理帧中的IAC帧,并且在IAC帧的IAC掩码字段中的,表示接受延迟块应答的标志被设置为1(在负逻辑的情况下为 0),则QSTA1识别出在目的地方接受了发送延迟块应答。 
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了来自QSTA1的物理帧之后经过一个SIFS,图25中的HC向QSTA2发送数据。按照IEEE 802.11e/Draft10.0标准,如果在发送了块应答请求或数据之后,在(SIFS+1个时隙)的时间内,在无线信道中没有检测到忙碌状态,则发送的帧被看作重发目标。因此,在经过一个SIFS之后,需要发送一个帧,HC利用这个帧通知QSTA接受延迟块应答。在向HC发送了该帧之后经过一个SIFS检测到忙碌时,QSTA1将定时器复位。按照延迟块应答策略,即使引起忙碌状态的物理帧中的IAC帧的目的地不是QSTA1,当IAC掩码中的标志被设置为1时,QSTA1也确认返回了一个压缩块应答。如果在IAC掩码中的该标志保持为0(在负逻辑的情况下为1),则判断对延迟块应答序列的建立已经失败。因此,QSTA应该重发数据或块应答请求帧。 
参照图25,在接收了沿着上行链接方向来自QSTA2的帧之后经过一个SIFS,在对具有序列号“3”的数据256、对QSTA1的IAC帧257和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压缩块应答258进行汇聚之后,HC向QSTA1发送数据256、IAC帧257和压缩块应答258。压缩块应答258是对由QSTA1首先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和“2”的MPDU的应答帧。尽管IAC帧257的目的地是QSTA1,但是,在IAC掩码中设置一个标志通知对沿着上行链接方向来自QSTA2的数据的延迟块应答传输被接受。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尽管需要返回对块应答帧的正常应答,但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要对正常应答帧和对沿着下行链接方向来自HC的数据的压缩块应答进行汇聚时,发送压缩块应答也起发送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应答帧的作用。即,当HC发送具有序列号“3”的数据和基于延迟策略的压缩块应答,并且目的地(图25所示的例子中的QSTA1)随后按照即时策略返回压缩块应答时,如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认为接收了对块应答的正常应答帧。 
如图25所示,如果有要被发送到另一个目的地的数据,则也对 IAC帧进行汇聚,并且利用该帧通知,延迟块应答技术被接受。当像图26中所示的例子中那样没有下行链接数据时,发送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正常应答帧,以结束TXOP时间段。在图26所示的例子中,在接收了来自QSTA2的帧260之后,由于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没有要发送的数据,因此,HC向QSTA2发送正常应答帧261,以通知接受延迟块应答。当TXOP时间段1用尽并且TXOP时间段2开始时,在对基于延迟策略的压缩块应答262和下行链接数据263进行汇聚之后,HC向QSTA1发送压缩块应答262和数据263。如图25所示,来自QSTA1的压缩块应答也起正常应答(对块应答的应答)的作用。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在预定的TXOP时间段中有要按照SIFS间隔发送的数据时,对另一个目的地的IAC帧被看作对延迟块应答的应答响应。因此,如图25和26所示,当IAC帧被用作延迟块应答技术中的正常应答时,与其中使用在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传统延迟块应答策略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MAC效率。 
图27到30中的每一图示出了在进行由于错误导致的重发的过程中,如何对帧进行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的基本操作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操作相同。如图27所示,首先,HC向QSTA1发送具有序列号“1”和“2”的下行链接数据27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在QSTA1发送的响应帧中已经出现错误,则HC只检测到忙碌272。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在对块应答请求帧274和IAC帧273进行汇聚之后,HC将它们发送到QSTA1。当即时块应答策略被应用于从QSTA1到HC的压缩块应答时,在接收了来自HC的块应答请求帧274之后经过一个SIFS,QSTA1发送压缩块应答275。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在对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压缩块应答275和数据276进行汇聚之后,QSTA1沿着上行链接方向,将它们发送到HC。假设延迟策略被应用于从HC到QSTA的压缩块应答,与图25示出的例子相同,HC利用寻址到QSTA2的IAC帧277通知接受应用延迟块应答策略。假设当沿着从QSTA2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的帧传输结束时,由HC拥有的TXOP时间段1的剩 余部分很小,HC根据调度的观点向QSTA1发送基于延迟策略的压缩块应答。由于在从HC接收的物理帧中有延迟压缩块应答,因此,QSTA1通过返回在IEEE 802.11规定的正常应答帧完成延迟块应答序列。此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图25中示出的例子相同,如果HC已经响应于延迟压缩块应答而发送了下行链接数据,并且,即时应答策略被应用于从QSTA1到HC的压缩块应答,则如上所述,仅发送压缩块应答也可以起发送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正常应答的作用。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由于HC在TXOP时间段1的末尾发送的物理帧不包含汇聚的数据,因此,QSTA1通过发送正常应答278完成延迟压缩块应答序列。 
图28示出了在沿着从QSTA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的某些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进行的操作的例子。在图28所示的例子中,在从QSTA1到HC的压缩块应答280和沿着上行链接方向的,具有序列号“2”的数据281中已经出现错误。HC不能接收任何来自QSTA1的压缩块应答。因此,HC发送块应答请求282。IAC帧283被汇聚在由HC发送的块应答请求282中。IAC帧283的目的地是QSTA1,并且,IAC掩码字段中的标志被设置为1(在负逻辑的情况下为0)。在接收到IAC帧283时,QSTA1确认延迟策略被适当应用于由其本身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上。然后,QSTA1对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压缩块应答283进行重发。在经过了一个SIFS之后,在对IAC帧284和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285进行汇聚之后,HC将它们发送到QSTA2。此时,在IAC帧284中的IAC掩码字段中的标志值保持为初始值0(在负逻辑的情况下为1)。这是由于已经完成了通知接受对来自QSTA1的数据的延迟块应答策略。在QSTA2向HC发送了数据之后,HC向QSTA1发送(序列号“3”)的下行链接数据286和基于延迟策略的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的压缩块应答287。QSTA1构成一个对来自HC的序列号“3”的压缩块应答288也起对块应答的正常应答帧的作用。此外,当IAC帧允许进行捎带时,QSTA1在进行捎带之后,对曾经发送失败的,具有序列 号“2”的数据帧289进行重发。 
图29示出了当在汇聚在沿着下行链接方向的物理帧中的某些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时要进行重发的例子。在图29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即时策略被应用于从QSTA到HC的压缩块应答传输,因此,QSTA1返回表示在来自HC的具有序列号“1”的MPDU中已经出现错误的压缩块应答290,并且,HC重发具有序列“1”的MPDU 291。在TXOP时间段2中,在对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292和IAC帧293进行汇聚之后,HC将它们发送到QSTA2。在对基于即时策略的压缩块应答294和沿着上行链接方向的数据295进行汇聚之后,QSTA2将它们发送到HC。在接收了来自QSTA2的该帧之后经过了一个SIFS向QSTA1发送数据的过程中,HC将与该数据汇聚在一起的IAC帧297的IAC掩码字段中的标志设置为1。当寻址到QSTA1的IAC帧297中的标志被设置为1时,QSTA2确认延迟策略被应用于来自HC的,对由QSTA2发送的上行链接数据的部分响应。 
图30示出了在沿着从QSTA到HC的上行链接方向的所有数据中已经出现错误,并且HC不能返回压缩块应答的情况。参照图30,由于来自HC的IAC帧允许QSTA1进行捎带传输,因此QSTA1将沿着上行链接方向的(序列号为“1”和“2”的)数据捎带在压缩块应答301上。此时,如果FCS计算结果表示从QSTA1发送的所有数据帧不正确,则HC不返回压缩块应答。然后,在TXOP时间段1的范围内,HC进行向QSTA2的下行链接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对QSTA2的IAC帧302的IAC掩码字段中的标志保持为初始值“0”(在负逻辑情况下为“1”)。QSTA1对从HC发送的物理帧进行监控,并且校验在IAC帧302中的标志。但是,由于该值保持为0,因此QSTA1判断将延迟策略应用于压缩块应答已经失败,并且将发送的数据帧300看作重发目标。当在对具有序列号“3”的数据303和IAC帧304进行向后汇聚之后HC将它们进行发送到QSTA1时,QSTA1将块应答请求306捎带在对来自HC的数据303的压缩块应答305(块应答开始序 列控制值为“3”)上。或者,与第一实施例相同,QSTA1可以将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直接汇聚为重发目标。QSTA1的调度处理装置选择是对块应答请求306进行捎带还是将这些帧直接汇聚为重发目标。假设从接收了来自QSTA1的一个帧开始经过一个SIFS之后,HC要向另一个QSTA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HC将IAC帧的IAC掩码字段中的标志设置为1(在负逻辑的情况下为0)。这使得QSTA1识别出,在HC侧,基于延迟策略的压缩块应答返回被应用于由其自己发送的块应答请求(或数据)上。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通过有效地将捎带技术应用于延迟块应答技术,能够提高MAC效率。注意在第二实施例中,延迟策略被应用于从HC到QSTA的压缩块应答(即来自QSTA的上行链接数据),而即时策略被应用于从QSTA到HC的压缩块应答(即,至QSTA的下行链接数据)。但显然,本发明允许将延迟策略应用于沿着上行链接和下行链接两个方向的压缩块应答。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这样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在通过EDCA获得了TXOP之后,在利用IAC帧执行延迟块应答技术的过程中,具有访问权的终端起主要作用。此外,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要将块应答请求与物理帧的尾部汇聚在一起(显式块应答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FCS计算结果表示块应答请求不正确,则数据接收方不发送压缩块应答。此后,数据发送终端要求接收方通过例如重发块应答请求帧来重发压缩块应答。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针对在汇聚多个MPDU并将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的情况下,对即时块应答技术和延迟块应答技术的应用。当仅要对寻址到相同目的地的MAC帧进行汇聚并发送时,每次改变目的地会出现类似IFS(帧间间隔)和随机补偿等开销。与此相反,将寻址到多个不同目的地的MAC帧汇聚到一个物理帧,使得能够减少这些开销并且提高MAC效率。 
图31示出了包含与多个目的地有关的信息的MAC帧的例子。将类似这样的帧的MAC帧310汇聚在物理帧的头部允许物理帧的接收终端立即判断是否存在寻址到它自己的任何MPDU。在下文中,与图31所示的帧类似的MAC帧310将被称为“MRAD(MultipleReciever Aggregation Descriptor,多接收器汇聚描述符)帧”。如图31所示,MAC帧310具有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传统的MAC头部311,它包括“帧控制”、“持续时间”、“接收器地址”以及“发送器地址”等。MAC帧310包括:表示汇聚在物理帧中的MPDU的目的地数目的接收器数目字段312;表示目的地MAC地址信息的接收器地址信息字段313;以及用于以八位字节指定每个目的地将占有的信息大小的长度字段314等。图31示出的例子说明了直到“接收器地址信息3”的信息。但是,信息的个数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设置任意可变的长度。即,任意设置目的地的数量。 
图32示出了当应用即时块应答策略时交换的帧的例子。在获得了TXOP时,在将MARD帧320、IAC 321和数据帧(序列号为“1”和“2”)以及IAC 323和数据帧(序列号为“1001”和“1002”)汇聚到一个物理帧325中之后,HC将这些帧发送到QSTA1。使用MARD帧320的信息允许除了QSTA1和2以外的终端自由进行如切换到节电模式等处理。距从HC发送物理帧结束的偏移时间被写在寻址到QSTA1和2的IAC帧321和323中,以指定QSTA1和2响应的时序。作为这个偏移时间,使用了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的响应时间段偏移字段。如图32所示,当QSTA1成功地接收到寻址到它自己的IAC帧时,在捎带传输许可时间的范围内,它将上行链接数据327与对HC的压缩块应答326汇聚在一起,并且发送合成的数据。同样,跟在由QSTA1进行的帧发送之后,在对压缩块应答328和上行链接数据329进行汇聚之后,QSTA2将压缩块应答328和数据329发送到HC。此时,图32中的例子示出了QSTA2发送的所有数据帧329不正确。当应用即时块应答策略时,在由QSTA2进行的帧发送结束之后经过一个SIFS,在对MARD帧330、IAC 331和压缩块应答帧332进行汇聚之 后,HC将它们发送到QSTA1。由于来自QSTA2的所有数据不正确,因此不汇聚从HC到QSTA2的压缩块应答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HC不允许QSTA2进行沿着相反方向(上行链接)的帧传输,则MARD帧330的接收器地址信息字段不包含QSTA2的MAC地址。接收器数目字段为1,并且只写了QSTA1的MAC地址和长度信息。如果HC允许QSTA2进行传输,则它汇聚寻址到QSTA2的IAC帧,将“接收器数目”设置为2,并且添加QSTA2的MAC地址。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HC在TXOP时间段1中发送物理帧时,QSTA1和2对汇聚在来自HC的物理帧中的MRAD帧中的接收器地址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每个QSTA都检测不到它自己的MAC地址,则QSTA将发送的帧看作恢复目标。在图32所示的例子中,QSTA2判断它没能接收到对发送的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的即时型压缩块应答,并且进行适当的恢复操作。 
图33和34各示出了一个延迟块应答策略的应用例子。参照图33,在将IAC 331和数据帧(序列号为“1”)332以及IAC 333和数据帧(序列号为“1001”)334汇聚在一个物理帧335中之后,HC向QSTA1发送IAC 331和数据帧332,向QSTA2发送IAC 333和数据帧334。QSTA1和2根据各自的IAC帧信息,识别出向上行链接传输的时序,分别将上行链接数据338和339捎带在压缩块应答336和337上。 
当使用延迟策略时,不需要在QSTA进行发送之后立即发送压缩块应答。相反,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HC可以将用于许可进行沿着相反方向传输的帧(允许没有TXOP的终端进行传输)看作对由在IEEE 802.11e/Draft 10.0中规定的延迟块应答发送的块应答请求的正常应答帧。在这种情况下,HC将对QSTA1、QSTA2和QSTA3的IAC帧340以及沿着向QSTA3的下行链接方向的数据(序列号为“2001”)汇聚起来,并且发送合成的数据。对QSTA1和2中的每一个的IAC帧的反转方向准许以及响应时间段偏移被设置为0。即,HC不允许QSTA1和2沿着上行链接方向进行传输。表示接受延迟块应答技术的标志被设置为ON。在接收到这个物理帧时,QSTA1和2中 的每一个确认延迟块应答策略被应用于由它自己发送的数据上。此后,在对对来自HC的数据(序列号为“2001”)的压缩块应答342和数据343进行汇聚之后,QSTA3沿着上行链接的方向发送压缩块应答342和数据343。参照图33,HC向QSTA1、2和3发送IAC帧344,向QSTA1和2发送压缩块应答345。压缩块应答345是基于延迟策略的对沿着上行链接方向来自QSTA1和2的数据的块应答。在这种情况下,对在QSTA1和2中的每一个的IAC帧的反转方向准许和响应时间偏移中的值进行设置,以允许每个QSTA至少发送IEEE 802.11中规定的正常应答帧。此外,对QSTA3的IAC掩码字段中的标志进行设置,以通知接受延迟块应答技术。如图34所示,当由HC拥有的TXOP时间段的剩余量变得很小时,HC发送IEEE 802.11中规定的正常应答帧346,帧346是为相应的目的地准备和汇聚的。即,为多个目的地进行正常应答的汇聚。 
以下将参照图35和36,对在对寻址到多个目的地的数据进行汇聚的情况下,在接收方的缓冲器管理进行描述。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对MRAD帧350、对QSTA1的IAC帧351、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352和353、对QSTA2的IAC帧354以及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355和356进行汇聚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类似在图6中示出的格式可以用于对多个帧进行汇聚。 
如图36所示,假设FCS计算结果表示在具有序列号为“1”的MPDU 352中已经出现错误。利用由IAC 351指定的偏移值,QSTA1发送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2”的压缩块应答360,而QSTA2发送具有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1001”的压缩块应答361。对于不包含块应答请求的经过汇聚的数据(隐含块应答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的第一个MPDU的序列号被用作压缩块应答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参照图36,假设具有序列号“0”和“4095”的MPDU已经被存储在QSTA1的接收缓冲器362中,并且,具有序列号“999”和“1000”的MPDU已经被存储在QSTA2的接收缓冲器363中。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对IAC帧的FCS计算结果正确,并且对跟在IAC帧后 面的数据帧的FCS计算结果也正确时,数据帧的序列号被看作用于接收缓冲器管理的适当序列号信息。在图36所示的例子中,QSTA1向HC发送压缩块应答,但保持存储在接收缓冲器362中的MAC帧。另一方面,QSTA2已经成功地接收了所有帧,并且因此,通过将序列号“1001”设置为适当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对接收缓冲器进行管理。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必须从接收缓冲器中释放序列号比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低的所有MAC帧并且将它们转发到上一层。为此,图36中的QSTA2从接收缓冲器363中释放具有序列号“999”到“1002”的MAC帧,并将它们转发到上一层。 
如图37所示,也可以使用不包含IAC帧的格式。在图37所示的例子中,FCS计算结果表示在到QSTA2的具有序列号“2”的数据中已经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到QSTA2的具有序列号“1001”的数据帧的FCS计算结果正确,也不能判断在到QSTA1的MPDU中,直到哪一个MPDU被汇聚。为此,即使返回压缩块应答,也没有可以从接收缓冲器释放的MAC帧。即,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果对具有不同目的地地址的两个连续的MPDU的FCS计算结果是成功的,则通过将第二个MPDU(即,具有新目的地的MPDU)的序列号判断为用于下一个目的地的适当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值,对接收缓冲器进行管理。 
按照IEEE 802.11e/Draft 10.0标准,根据流量事件(traffic event)的优先权对MAC帧进行分级,并且,需要用于每个优先权的块应答请求和块应答帧。图2中的块应答请求帧的BAR(Block Ack Request,块应答请求)字段和图3中的块应答的BA(Block Ack,块应答)控制字段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4位的TID(流量标识符),在TID中写入了数字0到15。注意,分配给TID的从0到7的数字值表示由优先级化的QoS即,EDCA发送的MAC帧,而分配给TID的从8到15的数字值(这个TID称为TSID:Traffic Stream Identifier(流量流标识符))表示由参数化的QoS即,HCCA发送的MAC帧。TID还用于图8中的压缩块应答的IAC帧的,或图10的IAC帧的RDTID(Reverse Direction Traffic Identifier,反转方向流量标识符)。当允许目的地终端进行捎带传输时,由已经获得TXOP的发送终端使用IAC帧的RDTID字段,以给要被捎带的MAC帧指定优先权。按照IEEE802.11e/Draft 10.0标准,必须独立地将序列号分配给用于每个TID的MAC帧。因此,QoS数据接收方最好针对每个优先权对接收缓冲器进行管理。在基于在IEEE 802.11e中规定的块应答技术的传输中,从接收缓冲器中释放序列号比由块应答请求帧表示的开始序列号(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低的所有MAC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为每个TID准备了块应答请求帧,因此必须为每个优先权(TID)进行接收缓冲器管理。已经参照图35和37进行的对接收缓冲器的管理是关于这样的情况的,其中,寻址到多个目的地的,具有单个优先权(一种类型的TID)的MAC帧被汇聚在一个物理帧中。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其中,寻址到多个目的地的,具有多个优先权的MAC帧被汇聚在单个物理帧中。参照图35,跟在MRAD后面,按照下述顺序汇聚对QSTA1的IAC帧、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对QSTA2的IAC帧以及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等。但是,假设跟在MRAD后面,按照指定顺序汇聚对QSTA1的具有高优先权(TID值被任意设置)的IAC帧、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对QSTA1的具有中间优先权的IAC帧、具有序列号“1”和“2”的数据帧、对QSTA2的具有高优先权(TID值被任意设置)的IAC帧、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对QSTA1的具有中间优先权的IAC帧以及具有序列号“1001”和“1002”的数据帧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规定的IAC帧的FCS计算结果正确,并且,在假设在每个目的地和每个优先权前面汇聚了IAC帧的前提下对随后的MPDU的FCS计算结果正确,则将MPDU的序列号看作适当的开始序列号(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然后,从在接收终端的,为每个优先权准备的对应的缓冲器中释放序列号比开始序列号低的所有MAC帧,并且将这些MAC帧转发给上一层。或者,如图37所示,假设不需要物理帧必须包含任何IAC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两个连续的MPDU的FCS计算的 结果正确,并且,这两MPDU具有不同的目的地地址或不同的优先权,则第二个MPDU的序列号用于对为在MPDU的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个优先权准备的接收缓冲器进行管理。即,从接收缓冲器中释放序列号比适当的块应答开始序列控制低的所有MAC帧,并且将这些MAC帧转交给上一层。 
本实施例已经说明了这样的情况,其中,在从HC(QoS接入点)到QSTA(QoS基站)的下行链接传输中,对寻址到多个目的地的MAC帧进行汇聚和发送。但是,只要QoS CF-轮询帧给出了TXOP,QSTA就可以起发送实体的作用。当QSTA起发送实体的作用时,除了接入点以外,目的地的候选者包括,例如,能够通过DLS(Direct LinkSet-up,直接链接设置),在QSTA之间彼此直接进行通信的终端。显然,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基于竞争的EDCA以及作为非竞争QoS访问控制方案的HCCA。在EDCA中,已经获得了TXOP的终端起向多个目的地传输数据的发起点的作用。此外,还由已经获得TXOP的终端的调度处理装置实现了由IAC帧允许向目的地进行捎带传输。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很容易出现。因此,在其更广的方面,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它们的等价物所限定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9)

1.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信道使用时间段期间发送帧,该通信设备包括物理层处理单元、MAC层处理单元和链接层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被配置用来在通信设备获取的信道使用时间段期间将第一物理帧发送到目的地终端,该第一物理帧包括多个发送数据帧,每个发送数据帧包括头部信息和误差检测信息,并且被配置用来在第一物理帧被发送后,从目的地终端接收第二物理帧,该第二物理帧包括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和接收数据帧;
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帧包括允许目的地终端发送应答帧和接收数据帧的许可信息和许可时间段,
所述许可时间段设置在所述信道使用时间段内,并且
当在许可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物理帧并且第二物理帧的MAC帧头部的接收失败时,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恢复处理以请求应答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
当第二物理帧请求对于该第二物理帧的第二应答帧时,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第二应答帧的内容,判断是否向目的地终端重发具有许可信息和许可时间段的物理帧。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帧还包括应答请求帧,用来请求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
其中能够由目的地终端发送的MAC帧的数量是根据许可时间段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信道使用时间段的剩余时间段来确定是否在第一物理帧中包括许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
其中当在第二物理帧的特定帧位置处检测到误差时,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应答帧不包括在第二物理帧中。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
其中,取代通知表示按照延迟类型发送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的确认的正常应答帧,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目的地终端发送用于另一个目的地终端的第一物理帧以通知该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通信设备,
其中在从确认通知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所述通信设备发送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
9.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
其中第一物理帧包括用于多个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的许可信息,
其中,在所述通信设备从多个目的地终端中的一个目的地终端接收到接收数据帧之后,取代通知表示按照延迟类型发送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的确认的正常应答帧,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的一个目的地终端发送用于多个目的地终端中的另一个目的地终端的第一物理帧以通知该确认。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
连接到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的天线。
1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物理层处理单元、MAC层处理单元和链接层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被配置用来接收包括多个接收数据帧的第一物理帧,每个接收数据帧具有头部信息和误差检测信息,并且被配置用来在第一物理帧的发送源终端所获得的信道使用时间段期间向该发送源终端发送第二物理帧,该第二物理帧包括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和发送数据帧;
其中第一物理帧包括允许通信设备发送应答帧和发送数据帧的许可信息和许可时间段,
许可时间段被设置在信道使用时间段内,
在第二物理帧被发送后,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从发送源终端接收第三物理帧,该第三物理帧包括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并且
当第三物理帧的MAC帧头部的接收失败时,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恢复处理以请求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设备检测没有从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的超时情况,并且
当所述通信设备检测到超时情况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和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请求帧,或发送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和用于重发的发送数据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
其中,取代通知表示按照延迟类型发送应答帧的确认的正常应答帧,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从发送源终端向另一个目的地终端发送的第一物理帧来检测该确认。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通信设备,
其中,在从检测到确认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所述通信设备从发送源终端接收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
15.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
其中,第一物理帧包括多个目的地控制信息和许可信息,其中多个目的地控制信息具有多个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个目的地终端的目的地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通信设备,其中
如果通信设备的地址包括在所述多个目的地控制信息中,如果第一物理帧的许可信息被正确地接收,并且如果通知表示按照延迟类型发送应答帧的确认的通知标志有效,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延迟策略的应用已经成功。
17.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
连接到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的天线。
18.一种用于在信道使用时间段期间发送帧的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将帧发送到目的地终端的信道使用时间段;
生成包括多个发送数据帧的第一物理帧,每个发送数据帧具有头部信息和误差检测信息;
将第一物理帧发送到目的地终端;
在第一物理帧被发送后,从目的地终端接收第二物理帧,该第二物理帧包括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和接收数据帧;
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帧包括允许目的地终端发送应答帧和接收数据帧的许可信息和许可时间段,并且所述许可时间段设置在所述信道使用时间段内,
当在许可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物理帧并且第二物理帧的MAC帧头部的接收失败时,执行恢复处理以请求应答帧。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多个接收数据帧的第一物理帧,每个接收数据帧具有头部信息和误差检测信息;
在第一物理帧的发送源终端所获得的信道使用时间段期间向该发送源终端发送第二物理帧,该第二物理帧包括对于接收数据帧的应答帧和发送数据帧;
其中第一物理帧包括允许发送应答帧和发送数据帧的许可信息和许可时间段,并且许可时间段被设置在信道使用时间段内,
在第二物理帧被发送后,从发送源终端接收第三物理帧,该第三物理帧包括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
当第三物理帧的MAC帧头部的接收失败时,执行恢复处理以请求对于发送数据帧的应答帧。
CN2009101345817A 2004-11-01 2005-11-01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Active CN101610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8487 2004-11-01
JP2004318487A JP4331088B2 (ja) 2004-11-01 2004-11-01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4-318487 2004-11-0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186704A Division CN1770774A (zh) 2004-11-01 2005-11-01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260A CN101610260A (zh) 2009-12-23
CN101610260B true CN101610260B (zh) 2013-05-29

Family

ID=3626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45817A Active CN101610260B (zh) 2004-11-01 2005-11-01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CNA2005101186704A Pending CN1770774A (zh) 2004-11-01 2005-11-01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186704A Pending CN1770774A (zh) 2004-11-01 2005-11-01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60092871A1 (zh)
JP (1) JP4331088B2 (zh)
CN (2) CN101610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0168B2 (en) * 2003-06-23 2014-01-14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use of a transmit opportunity
US7065144B2 (en) * 2003-08-27 2006-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independent spatial processing for wideband MISO and MIMO systems
US8233462B2 (en)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US8472473B2 (en) * 2003-10-15 2013-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AN protocol stack
US8483105B2 (en) * 2003-10-1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US9226308B2 (en) 2003-10-15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US8462817B2 (en) 2003-10-15 2013-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protocol data units
US8842657B2 (en) * 2003-10-15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US8284752B2 (en) * 2003-10-15 2012-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US20050165946A1 (en) * 2003-12-22 2005-07-28 Intel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LAN channel access
US8903440B2 (en) * 2004-01-29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scheduling in an ad hoc network
JP4086304B2 (ja) * 2004-04-23 2008-05-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826438B1 (en) * 2004-04-26 2010-11-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s, architectures, systems, methods, algorithms and software for reducing contention and/or handling channel access in a network
US7564814B2 (en) * 2004-05-07 2009-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 and rate selec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012172B2 (ja) * 2004-05-28 2007-1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401018B2 (en) * 2004-06-02 2013-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440037B2 (ja) * 2004-08-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889646B2 (ja) 2004-10-12 2012-03-07 アウェア,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電気通信環境における資源の共有
JP4130648B2 (ja) * 2004-10-19 2008-08-0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1313486B (zh) * 2005-03-07 2016-10-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分组网络的块确认协议
US8830846B2 (en) * 2005-04-04 2014-09-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responsiveness in exchanging fram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4364165B2 (ja) * 2005-06-17 2009-11-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8600336B2 (en) * 2005-09-12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with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19658B2 (en) 2005-09-21 2013-12-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15139B1 (ko) * 2005-10-18 2006-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시간 구간의 할당 방법과 장치및 그 시스템
DE102005049931B4 (de) * 2005-10-19 2009-04-09 Atmel Germany Gmbh Sende-/Empfangsvorrichtung
US20070115821A1 (en) * 2005-10-26 2007-05-2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data using piggyback
CN101331702A (zh) * 2005-11-04 2008-12-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多播和/或广播确认方法、无线局域网、节点和设备
US7904777B2 (en) * 2006-01-24 2011-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block 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542997B2 (ja) * 2006-02-08 2010-09-1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125941B2 (en) 2006-03-28 2012-02-28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voice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bidirectional multiple receiver aggregation
US7769044B2 (en) * 2006-03-29 2010-08-03 Cisco Technology, Inc.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favoring aggregating technology in a WLAN
KR20140036046A (ko) 2006-04-12 2014-03-24 티큐 델타, 엘엘씨 패킷 재전송 및 메모리 공유
US8576882B2 (en) 2006-05-11 2013-11-05 Blackberry Limi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multi-hop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fore
WO2007139455A1 (en) 2006-05-30 2007-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messages s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42589B2 (en) * 2006-06-05 2013-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131194B2 (ja) * 2006-09-05 2013-0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回復方法、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GB0619769D0 (en) * 2006-10-06 2006-11-15 Siemens Ag Variable length coding
US20080130538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anagement frame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US8879448B2 (en) * 2006-12-22 2014-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Media media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799396B2 (ja) * 2006-12-25 2011-10-2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JP4284353B2 (ja) * 2006-12-26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7813296B2 (en) * 2006-12-27 2010-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ime in packet based cellular systems
JP4888396B2 (ja) * 2007-03-05 2012-02-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76566B2 (ja) * 2007-03-09 2012-11-2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権調停方法
JP2008270951A (ja) * 2007-04-17 2008-11-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ータ通信装置
CA2685269C (en) * 2007-04-27 2014-07-08 Kode Biotech Limited Carbohydrate-lipid constructs and their use in preventing 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
US8867518B2 (en) * 2007-04-30 2014-10-21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forming express forwarding bypass for time-critical frames
JP5057304B2 (ja) * 2007-06-08 2012-10-24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車載通信方法
US7826429B2 (en) * 2007-06-19 2010-11-02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t and receive transition accelerator
CN102299778B (zh) * 2007-08-21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反馈信息的区分方法及装置
CN101374265B (zh) * 2007-08-21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fi的分配方法、反馈信息的区分方法及装置
JP2009088915A (ja) * 2007-09-28 2009-04-23 Sony Corp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450711B2 (en) 2008-04-02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ed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0771199B2 (en) 2008-04-02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9203560B2 (en) * 2008-04-04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lay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JP2009278354A (ja) * 2008-05-14 2009-11-26 Son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00046367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nd resource efficient appdu based approach with scheduled data transmission times for wlan
US8706878B1 (en) 2008-08-21 2014-04-22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Preferential loading in data centers
US8804611B2 (en) * 2009-02-12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ing successful reception of a data transmission for multi-access compati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41512A (zh) * 2009-03-20 2010-09-22 天际微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oc网络中标识上下行通信的方法
WO2010108257A1 (en) * 2009-03-23 2010-09-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block transmissions with piggy-backed ack/nack bitmap
JP5316208B2 (ja) 2009-05-08 2013-10-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KR101534865B1 (ko) * 2009-06-23 2015-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링크 적응 절차 수행 방법
WO2011027400A1 (ja) 2009-09-04 2011-03-10 株式会社 東芝 通信システム
EP2299768A1 (en) * 2009-09-18 2011-03-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1109252A (ja) * 2009-11-13 2011-06-02 Canon Inc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50966B1 (ko) * 2010-02-02 2017-06-26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통신 디바이스에서 전력 절약 특성
KR101764888B1 (ko) 2010-02-16 2017-08-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58909B1 (ko) 2010-02-18 2017-07-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랜에서 수신 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236975B2 (en) * 2010-03-08 2016-0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Mobil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uplink frames
US8867459B2 (en) * 2010-03-08 2014-10-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obil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uplink frames
US8855063B2 (en) * 2010-05-18 2014-10-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ponse scheduling in a downlink multiple-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network
US10033485B2 (en) * 2010-08-25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from multiple destinations for multi user MIMO transmissions
US8855088B2 (en) 2010-12-22 2014-10-07 Intel Corporation Reverse protocol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applications
KR101237454B1 (ko) * 2011-02-24 2013-02-26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ack의 전송기회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9438384B2 (en) * 2011-03-08 2016-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multiple retransmission policies for a single data stream by mapping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DSCP) bit fields to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MPDU) bit fields
US20130034061A1 (en) * 2011-08-02 2013-02-07 Broadcom Corporation Reverse direction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JP5713844B2 (ja) * 2011-08-25 2015-05-0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干渉回避方法
US20130230059A1 (en) * 2011-09-02 201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gmentation for long packets in a low-speed wireless network
US9179476B2 (en) * 2011-10-11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 during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US9516524B2 (en) * 2011-10-25 2016-12-06 Mediatek, Inc. Transmitter assisted quality of service measurement
US9191977B2 (en) 2011-10-28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US8873494B2 (en) 2011-10-28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US9445438B2 (en) * 2011-10-28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US9271317B2 (en) * 2011-10-28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US9814085B2 (en) 2011-10-28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US9338732B2 (en) 2011-10-28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US9402243B2 (en) 2011-10-28 2016-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GB2511214B (en) * 2011-12-09 2018-06-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rame in a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method
US9363707B2 (en) 2011-12-29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188146B (zh) * 2011-12-31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数据包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8948089B2 (en) 2012-01-11 2015-02-0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ggregate data units
US9019822B2 (en) 2012-02-29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lock acknowledgment compression
US8832515B2 (en) 2012-02-29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mechanism including 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y bit
US9253290B2 (en) 2012-02-29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lock acknowledgment compression
US8971247B2 (en) * 2012-05-25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efficient re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s
US10178582B2 (en) * 2012-08-06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rame control design
JP6062690B2 (ja) * 2012-09-03 2017-01-18 日本放送協会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146736A1 (en) * 2012-11-28 2014-05-2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grouping stations in multi-transmission
US9781627B2 (en) 2013-04-08 2017-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492741B2 (en) 2013-05-22 2016-11-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ireless gaming protocol
US20150036673A1 (en) * 2013-07-30 2015-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ulti-destination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907070B2 (en) * 2013-11-22 2018-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ccess deferral mechanism
US9854605B2 (en) * 2014-01-02 2017-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frame in wireless LAN
CN106031099A (zh) * 2014-03-29 2016-10-12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功率高效的反方向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08977B1 (ko) * 2014-08-28 2017-02-21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랜의 패킷 처리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0045367B2 (en) 2014-10-03 2018-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ata fragmentation for multi-user networks
WO2016088957A1 (ko) * 2014-12-01 2016-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의 재전송 없이 에러를 회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775170B2 (en) * 2014-12-04 2017-09-26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allocation using a frame
JP6515203B2 (ja) 2015-04-29 2019-05-1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W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トリガーされた送信機会および複数ユーザack手順
EP3349504A4 (en) * 2015-09-11 2019-04-17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GRAM
EP3386236B1 (en) * 2015-11-30 2021-05-05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70201298A1 (en) * 2016-01-11 2017-07-1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setup frame
JP6699205B2 (ja) * 2016-02-02 2020-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フレーム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US9900871B1 (en) * 2017-01-05 2018-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968728B1 (en) 2017-01-09 2023-05-24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txop
US11510197B2 (en) * 2019-02-07 2022-11-22 Plantron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s by assigning separate resources f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 attempts
JPWO2021006064A1 (zh) 2019-07-10 2021-01-14
US11750329B2 (en) * 2020-01-04 2023-09-05 Nxp Us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lock acknowledgement management i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1140651A1 (ja) * 2020-01-10 2021-07-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14070475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比特块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2144964A1 (ja) * 2020-12-28 2022-07-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WO2022144961A1 (ja) * 2020-12-28 2022-07-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CN114765897A (zh) * 2021-01-13 202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63265A1 (ja) * 2021-01-27 2022-08-0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842A (zh) * 2000-08-04 2002-03-06 因特隆公司 具有优先级和无争用时间间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04636D0 (en) * 1993-03-06 1993-04-21 Ncr Int Inc A method of 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27254B1 (en) 1997-10-14 2001-12-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bandwidth sharing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031287B1 (en) * 2000-07-14 2006-04-18 At&T Corp. Centralized contention and reservation request for QoS-driven wireless LANs
US20020159418A1 (en) 2000-11-02 2002-10-3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Quality of service using wireless lan
WO2003005644A1 (fr) 2001-07-06 2003-01-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ocede et programme de gestion de telecommunications,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contenant le programme de gestion d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e et appareil de telecommunications et appareil de gestion centrale
US20030135640A1 (en) * 2002-01-14 2003-07-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transmission and acknowledgment
US8483105B2 (en) * 2003-10-1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JP4005974B2 (ja) * 2004-01-09 2007-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047836B2 (ja) 2004-04-02 2008-02-13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463642B2 (en) * 2004-04-07 2008-1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ple receiver aggregation
JP4086304B2 (ja) 2004-04-23 2008-05-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012172B2 (ja) 2004-05-28 2007-1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401018B2 (en) * 2004-06-02 2013-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440037B2 (ja) 2004-08-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474676B2 (en) *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4130648B2 (ja) 2004-10-19 2008-08-0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364165B2 (ja) 2005-06-17 2009-11-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JP4284353B2 (ja) 2006-12-26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842A (zh) * 2000-08-04 2002-03-06 因特隆公司 具有优先级和无争用时间间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74992B2 (en) 2012-09-25
JP2006129393A (ja) 2006-05-18
US20100189056A1 (en) 2010-07-29
US20060092871A1 (en) 2006-05-04
CN101610260A (zh) 2009-12-23
CN1770774A (zh) 2006-05-10
JP4331088B2 (ja)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0260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EP1626519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99099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56564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404783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37400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96880A (zh) 增强的多用户传输
KR20220162757A (ko) 시간 및 주파수에서의 rta 패킷 복제
WO2006073038A1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6352896A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8054347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