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015B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015B
CN101316015B CN2008101095554A CN200810109555A CN101316015B CN 101316015 B CN101316015 B CN 101316015B CN 2008101095554 A CN2008101095554 A CN 2008101095554A CN 200810109555 A CN200810109555 A CN 200810109555A CN 101316015 B CN101316015 B CN 101316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ocket
housing parts
rib
pr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95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015A (zh
Inventor
伊藤知成
畑隆雄
森川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6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0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限制连接器之间晃动的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相对于和阳性连接器(10)的连接方向于内壳(23)的前侧处散布在内壳(23)的整个周围上的位置处,该前晃动防止肋用于通过保持与插座(14)接触而防止内壳(23)和插座(14)之间的晃动。相对于和阳性连接器(10)的连接方向,设置成面对插座(14)的开放边缘部分的壁部分(31)设置在内壳(23)的后侧处。插座(14)形成有环状肋(18),该环状肋在一对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上在整个周围上环绕内壳(23)的位置处突出。壁部分(31)形成有用于通过和环状肋(18)接合而防止这对连接器(10、20)之间晃动的环状凹槽(32)。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彼此连接的成对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80737中公开的连接器装置已知为能够彼此连接的成对的连接器。在这对连接器中,阳性连接器设置有插座和突出到该插座中的阳性端子,该插座在与配合的阴性连接器连接方向上向前开放。
阴性连接器设置有阴性外壳和环绕该阴性外壳的外周表面并能够安装在阳性连接器的插座上的管状部分,可与阳性端子连接的阴性端子容纳在该阴性外壳中,并且该阴性外壳可安装到阳性连接器的插座中。通过切割管状部分的一部分,该管状部分形成有锁定臂,并且该锁定臂与阳性连接器的锁定突起接合,以将两个连接器锁定到正确连接状态。
保持帽安装在该阴性外壳的前侧上,并且数个第一晃动防止部分从该保持帽的外周表面突出。而且,数个第二晃动防止部分设置在该管状部分的内周表面的后端侧处。
当这对连接器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第一晃动防止部分保持与插座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第二晃动防止部分保持与插座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从而防止两个连接器的晃动。通过防止在阳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接触部分前后两个连接器的晃动,防止了当连接器振动时,端子彼此磨损和镀金剥落,从而增大端子电阻或导致端子的损伤等。
然而,在上述构造中,在锁定臂所设置的管状部分的那一部分(切割部分)上未设置第二晃动防止部分。于是,不可避免地以不均匀的方式设置第二晃动防止部分,这存在的问题是,难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之间晃动防止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能够改进限制连接器之间晃动的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能够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其中:
一个连接器包括插座,该插座在与另一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上开放,
该另一连接器包括壳体部分,该壳体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安装到或插入插座中并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能够与设置在插座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的另一端子,
至少一个前晃动防止肋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相对于和另一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在壳体部分的前侧处或前侧附近,至少部分地,最好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该前晃动防止肋用于通过在这对连接器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保持与壳体部分或插座接触而防止这对连接器之间的晃动,
设置成基本面对插座的开口边缘部分的至少一个壁部分相对于和该一个连接器连接的方向设置在壳体部分的后侧处或后侧附近,及
插座的开放边缘部分和壁部分中的其中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后晃动防止肋,该后晃动防止肋基本在这对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上这样的位置处突出,即至少部分,最好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而其中的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凹槽部分,该凹槽部分用于在这对连接器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通过与后晃动防止肋接合而防止这对连接器之间的晃动。
根据该构造,当这对连接器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在壳体部分的前侧和/或后侧(最好两侧)处、至少部分地最好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的位置处,防止了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晃动。于是,与例如晃动防止结构必须设置于在壳体部分的周围方向上在壳体部分的前侧和后侧之一处偏置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防止连接器之间的晃动的功能。
前晃动防止肋可以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在壳体部分的外周表面上。由于这能够不经过单独构件,而使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的壳体部分的晃动受到防止,所以可以防止端子的磨损。
另一连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与壳体部分分离开并适合于至少部分覆盖该壳体部分,并且该外壳最好包括至少一个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在这对连接器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在连接方向上锁定该一个连接器。
该外壳和壳体部分可在这对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滑动或移位,并且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可以安装在外壳和壳体部分之间,当这对连接器到达基本正确的连接状态时,该弹性构件通过受到外壳和壳体部分挤压而在这对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上弹性收缩。
于是,当这对连接器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的状态时,通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将壳体部分在连接方向上基本向前挤压或推动或偏压,从而能够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防止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晃动。而且,该外壳在连接方向上被向后挤压,以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防止锁定机构的晃动。
弹性构件由橡胶制成。这样,弹性构件在壳体部分和外壳之间受到挤压之后扩展,因此作用在壳体部分和外壳上的接触压力被分布成变得较小,从而消除了克服由接触压力导致的蠕变的措施的需要。
弹性构件、壳体部分和外壳可以包括呈能够彼此接合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和一个或多个凹口形式的定位部分。这样,即使在外壳和壳体部分之间受到挤压之后,弹性构件也不移位,因此可以防止作用在壳体部分和外壳上的弹性力偏置。
定位部分可以包括形成在弹性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定位突起,以及形成在壳体部分和/或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凹口。
后晃动防止肋和凹槽部分可以加工成环形,从而最好在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
后晃动防止肋可以形成在插座的开放边缘部分处或开放边缘部分附近,并且凹槽部分形成在壁部分中。
凹槽部分或后晃动防止肋可以包括当这对连接器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被挤压在凹槽部分和后晃动防止肋之间的突起。于是,可以牢固固定凹槽部分和后晃动防止肋。
而且,该突起可以设置于在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的位置处。
至少一个密封环可以安装在插座和壳体部分之间,处于插座的开放端侧处或开放端侧附近,该密封环受到插座和壳体部分挤压,以在插座和壳体部分之间提供密封。根据这种布置,通过密封环的弹性力,后晃动防止肋向外压,从而被压在凹槽部分的周围表面上,由此牢固固定凹槽部分和后晃动防止肋。
至少一个外晃动防止肋可以设置在外壳的内周表面上或插座的外周表面上,该外晃动防止肋用于在这对连接器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通过保持与外壳的内周表面或插座的外周表面接触而防止这对连接器之间的晃动。
基本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分可以设置在至少部分地对应于前晃动防止肋的插座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该前晃动防止肋可以基本与该突出部分的突出端接触。
因此,可提供能够提高限制连接器之间晃动的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在阅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其它实施例中。
附图1是第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装置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2是一剖视图,示出了插座的后端部分和内壳的前端部分的接合状态,
附图3是一剖视图,示出了环形肋和环形凹槽的接合状态,
附图4是阴性连接器的正视图,
附图5是第二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装置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6是弹性构件的侧视图,
附图7是弹性构件的正视图,及
附图8是弹性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阳性连接器(一个连接器)
11            阳性端子(一个端子)
14            插座
17            突出部分
18            环形肋(后晃动防止肋)
20            阴性连接器(另一连接器)
21            阴性端子(另一端子)
23            内壳(壳体部分)
31            壁部分
32            环形凹槽(凹槽部分)
33            突起
36            密封环
37            前晃动防止肋
38            外壳
41            锁定臂(锁定机构)
44            外晃动防止肋
45(50)        弹性构件
52            定位突起
53            定位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4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能够彼此连接的阳性连接器10(对应于优选的一个连接器)和阴性连接器20(对应于优选的另一连接器)。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相应组成构件中,将连接的两个连接器10、20的侧面称为前侧,并且关于上下侧,参照附图1。
该阳性连接器10设置有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较长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阳性端子11(对应于优选的一个端子),和用于保持该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11的阳性外壳12。该阳性外壳12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用于保持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从其中穿过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11的端子保持部分13,和从该端子保持部分13(最好是其周边边缘)基本向前突出的管状插座14。该插座14至少部分地环绕从端子保持部分13基本向前突出的该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11的部分,并且该插座14最好基本加工成横向略长。
锁定突起15从插座14的横向(顶部)表面突出。该锁定突起15在向前和向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插座14的中部位置(最好在基本中间位置处)。该锁定突起15的前表面形成为倾斜成逐渐减小朝前部突出距离的跨骑表面15A。
如附图2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导向肋16设置在该插座14的外周表面上。这些导向肋16特别地设置在总共十个位置处:在插座14的横向(顶部)表面上的锁定突起15的基本相对侧处设置一对;设置在所述基本相对侧表面的上端、下端和中部(最好是中间)位置中的每一个处设置一对;和/或在底表面的基本相对宽度方向端部位置处设置一对。相应导向肋16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延伸。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突出部分17从插座14的内周表面的后侧或后侧附近(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后侧)基本向内突出。如附图1中所示,相应突出部分17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窄而长,并在插座14的一部分中从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中部位置(最好基本中间位置)延伸,朝向或延伸至后端(后部)(最好是插座器14的基本后半部),即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11所设置的插座14的那个部分。突出部分17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尺寸最好设置得比阳性端子11突出到插座14中的长度略长。(最好每个)突出部分17的前表面形成导向表面17A,该导向表面倾斜成朝前部逐渐减小突出部分17的突出距离。如附图2中所示,该突出部分17设置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特别地设置在总共六个位置处:一对设置在插座14的内周表面的上侧的宽度方向端附近的位置处,一对设置在相对侧的垂直中部(最好是中间)位置处,和/或一对设置在下侧的宽度方向中部位置(最好基本是宽度方向中心)处。
至少一个环形肋18(对应于优选的后晃动防止肋)设置在插座14的开口端部分(前端部分)处或开口端部分附近。环形肋18最好基本具有沿着插座14的内周表面基本向前突出的环形,最好是通过将插座14的外周侧切割和变薄而形成的环形。环形肋18的厚度(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插座14的尺寸)最好设置成插座14的厚度的基本一半。
阴性连接器20包括可与一个或多个相应阳性端子11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21(对应于优选的另一端子)。每个阴性端子21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整体较长,并包括(最好基本盒形的)连接部分21A,该连接部分21A可在前侧或前侧附近与阳性端子11连接,并且阴性端子21在后侧处或后侧附近包括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筒管部分21B)。该线连接部分(最好是筒管部分21)与导线W的端部和/或导线弹性(最好是橡胶)塞22连接(最好是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状态)。该导线弹性塞22将保持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端子容纳腔24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在端子容纳腔24中提供密封。
该阴性连接器20包括能够将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21至少部分容纳在内部的内壳23(对应于优选的壳体部分)。该内壳23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最好基本呈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较长和/或可至少部分安装到阳性外壳12的插座14中的块的形式。
能够至少部分容纳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插入的阴性端子12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端子容纳腔24最好基本并排形成在内壳23中。该内壳23的后端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入部分23A,该端子插入部分最好是基本并排设置并与相应端子容纳腔24连通的柱形部分。
基本向前突出的(最好基本悬臂梁形式的)锁定矛杆25设置在内壳23的(最好每个)端子容纳腔24的横向(最好是底)壁处或横向壁(最好是底壁)上或横向壁(最好是底壁)中。该锁定矛杆25可基本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内壳23的在锁定矛杆25前面的部分是向前开放的空间。
固定器安装部分26设置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位于最好是内壳23的中心略靠后的位置处。该固定器安装部分26与相应端子容纳腔24连通,并在内壳23的底表面中形成开口。
至少部分安装到固定器安装部分26中的固定器27最好是所谓的侧面类型的固定器,并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该固定器27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28,该锁定部分通过最好从退出方向,最好基本从后面与阴性端子21的相应连接部分21A接合,而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21。
一个或多个插入开口29如此形成,以使得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在基本对应于该一个或多个相应端子容纳腔24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穿透内壳23的前壁,并且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11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过或能够插过这些插入开口29,以导向到端子容纳腔24中。
在至少部分、最好基本整个周围上从内壳23的外周表面向外(与两个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与连接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壁部分31设置在端子插入部分23A前面的内壳23(最好是其后侧)处。该壁部分31的外形基本与插座14相同。换句话说,当壁部分31和插座14基本彼此相对时,插座14的外周表面和壁部分31的突出端表面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基本齐平设置。端子插入部分23A基本从壁部分31向后突出。
环形凹槽32(对应于优选的凹槽部分)形成在壁部分31的前表面中或前表面处或前表面附近,环形肋18可至少部分插入或安装到该环形凹槽中。如附图3中所示,该环形凹槽32最好具有最好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内壳23的横向略长的环形,并且环形凹槽32由与两个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基本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连接方向成直角的底表面32A、沿着底表面32A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基本平行于连接方向延伸的内表面32B和外表面32C限定。
环形凹槽32最好形成在从壁部分31的突出端表面向内缩回一个恒定距离的位置处,即壁部分31的突出端表面和环形凹槽32的外表面32C最好基本平行,同时彼此保持基本恒定距离。环形凹槽32的宽度设置成一个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尺寸,并且内表面和外表面32B、32C基本平行彼此面对。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突起33设置在环形凹槽32的外表面32C(基本面对基本在向内和向外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环形凹槽32中的环形肋18的表面)上。这些突起33特别设置在总共八个位置处:在环形凹槽32的上侧、下侧、左侧和/或右侧中的每一个处分别设置两个。换句话说,这些突起33最好基本设置成散布或分布在内壳23的至少部分,最好是基本整个周围上。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导向突起35形成在壁部分31(最好是其突出端表面)上。导向突起35设置在基本对应于插座14的导向肋16的位置处(参见附图3和4)。更特别地说,该导向突起35特别设置在总共八个位置处:在壁部分31的外端表面的相对侧的上端、下端和中间(最好是中央)位置中的每一个处设置一对;和/或一对设置在底侧的相对端位置处。壁部分31的突出端表面的上侧最好是基本平的表面。在壁部分31的导向突起35中,设置在外端表面的相对侧的中间(最好基本中央)位置处的这一对导向突起35A可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外壳38的可接合部分43接合。
该壁部分31的后表面最好是与内壳23的外周表面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与之基本垂直的基本平的表面。
环形凹口34最好形成在基本与内壳23连续的壁部分31的前表面的基底侧处(参见附图1)。环形凹口34为在构成环形凹槽32的内壁部分和内壳2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环形。该环形凹口34的深度小于环形凹槽32的深度。
密封环36安装在内壳23的外周表面上,处于壁部分31前面的某个位置处。该密封环36最好加工成使得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中部部分(最好基本中间部分)径向向外凸出,并且其前端和后端变薄。该密封环36安装在内壳23上,且使其后端安装到环形凹口34中,并且凸出部分在环形凹槽32前面突出。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内壳23的前部处。前晃动防止肋37与内壳23的外周表面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从该外周表面向外突出,和/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基本较长。这些前晃动防止肋37最好设置在基本对应于阳性外壳12的突出部分17的位置处,如附图2中所示。更特别地,该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总共六个位置处:两个设置在内壳23的顶部表面的相对端附近的位置处,在每个相对侧表面的中部(最好基本是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和/或两个设置在靠近底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处(锁定矛杆对25之间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该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内壳23的上侧、下侧、左侧和/或右侧(最好设置在四个侧面处)处,即设置成散布或分布在内壳23的至少部分,最好是基本整个周围上。
设置在内壳23的顶部表面上的前晃动防止肋37最好从内壳23的前端延伸到就在密封环36前面的位置,和/或形成在其它表面上的前晃动防止肋37最好延伸直到就在固定器安装部分26之前的位置。
阴性连接器20包括至少部分覆盖内壳23的外壳38。该外壳38与内壳23独立,并且从而与内壳23组装起来,以便可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滑动或移位。该外壳38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具有比壁部分31大一个尺寸的外形的后壁38A,和外管部分38B,该外管部分基本呈从后壁38A的周边边缘基本向前突出的管的形式,并且能够至少部分环绕该壁部分31。供阳性连接器10的插座14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的空间形成或被限定在外管部分38B和内壳23之间。供内壳23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入部分23A可松散地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松散插入孔39形成为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后壁38A。该后壁38A的前表面最好是基本平行于壁部分31的后表面的基本平的表面。
外壳38包括锁定臂41(对应于优选的锁定机构),该锁定臂通过与阳性连接器10的锁定突起15接合,而用于将两个连接器10、20锁定到基本正确的连接状态。最好通过切割外管部分38B的横向(上)壁形成该锁定臂41,最好基本呈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梁的形式,并可基本向上和向下弹性移位。可与锁定突起15接合的接合孔41A形成在锁定臂41的前端中或前端处或前端附近。
如附图4中所示,该外管部分38B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42,插座14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肋16和/或壁部分31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突起35可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至少部分插入到该导向凹槽中,导向凹槽42处于基本对应于相应导向肋16和/或导向突起35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通过至少部分插入到导向凹槽42中,该导向肋16和导向突起35使它们的移动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受到导向。在壁部分31的导向突起35安装到导向凹槽42中的情况下,内壳23与外壳38组装起来,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滑动。
在这数个导向凹槽42中,对应于壁部分31的导向突起35A的导向凹槽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可接合部分43。该导向突起35A与这/这些可接合部分43接合,以防止内壳23向前从外壳38上分离。应当注意的是,允许内壳23在可接合部分43后面,导向突起35A可向前和向后移动的范围内,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滑动或移动或移位。
在导向凹槽42中,设置在外管部分38B的相对侧表面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处的导向凹槽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外晃动防止肋44。两个外晃动防止肋44最好设置在这些导向凹槽42的每一个中。更特别的是,外晃动防止肋44设置在每个上导向凹槽42的侧表面和上表面上,同时设置在每个下导向凹槽42的侧表面和下表面上。
至少一个弹性构件45安装在外壳38的后壁38A和内壳23的壁部分31之间(参见附图1)。弹性构件45最好用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并最好基本呈可安装在端子插入部分23A上的横向较长的管的形式。该弹性构件45加工成使得,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中部部分(最好基本是中间部分)径向向外凸出,并且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唇部46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当两个连接器10、20基本彼此相对并靠近时,内壳23的前端部分至少部分插入到插座14中,并且插座14至少部分插入在内壳23和外壳38的外管部分38B之间。此时,插座14的一个或多个导向肋16至少部分插入到外管部分38B的导向凹槽42中,和/或导向肋16受到导向,从而挤压或接合导向凹槽42的外晃动防止肋44。而且,内壳23的前端部分接触设置在插座14的后侧处的突出部分17的导向表面17A,以使内壳姿势受到纠正,并顺利地至少部分插入到突出部分17内部的空间中。此时,内壳23的前晃动防止肋37受到突出部分17的突出端挤压。该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11至少部分插过内壳23的插入开口29,以至少部分进入阴性端子21的连接部分21A。
当两个连接器10、20进一步受到挤压,在朝着彼此的方向上移动或移位时,插座14的导引端到达密封环36的外侧,并且插座14进一步朝后侧移动,同时基本向内挤压密封环36。插座14的环形肋18至少部分插入到壁部分31的环形凹槽32中,同时受到密封环36的弹性恢复力向外挤压,并且至少部分容纳到环形凹槽32中,同时挤压突起33。
当两个连接器10、20在朝着彼此的方向上受到进一步挤压时,插座14的导引端挤压壁部分31,并且设置在该壁部分31和后壁38A之间的弹性构件45弹性收缩。外壳38相对于内壳23向前移动,并且端子插入部分23A通过松散插入孔39从后壁38A逐渐向后突出。而且,锁定臂41的导引端基本移动到锁定突起15的跨骑表面15A上,以使锁定臂41向上弹性变形。
当两个连接器12、20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锁定臂41的导引端移动越过锁定突起15,以使锁定臂41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并且锁定突起15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接合孔41A中。以此方式,锁定臂41和锁定突起15从前面和后面接合起来,从而两个连接器10、20锁定到它们的正确连接状态。此时,弹性构件45在壁部分31和后壁38A之间受到弹性挤压。而且,密封环36在插座14和内壳23之间受到弹性挤压,从而气密性地保持了插座14和内壳23之间的空间。环状肋18通过密封环36的弹性力而被压靠在环状凹槽32的外表面32C上,并且接合或咬入形成在外表面32C上的突起33,从而环状肋18和环状凹槽32最好在基本整个周围上强有力地保持固定。通过环状肋18和环状凹槽32在内壳23的后端处最好基本整个周围上的的接合,壁部分31相对于插座14的径向移动变得不可能,以防止内壳23和插座14之间的晃动。
在内壳23的前端部分处或前端部分附近,一个或多个(最好所有)前晃动防止肋37挤压成基本和插座17的突出部分17紧密接触,以防止内壳23和插座14之间的晃动。此处,如果该一个或多个前晃动防止肋例如形成在与内壳独立的前保持器、前固定器或类似物上,则这可能导致这个独立的部分和内壳之间的晃动,从而导致端子的接触部分的磨损。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经过任何独立部分,直接防止了容纳阴性端子21的内壳23的晃动,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端子11、21的磨损。
如上所述,当两个连接器10、20处于正确连接状态时,在散布在内壳23的前侧和/或后侧(最好两侧)处(端子11、21的连接部分的前侧和/或后侧(两侧)处)内壳23的至少部分,最好是基本整个周围上的位置处,防止了阳性外壳12和内壳23的晃动。此处,如果例如未在内壳的整个周围上防止晃动,而是仅在相对侧和下侧处防止晃动,则或多或少允许垂直晃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止散布在内壳23的整个周围上的位置处的晃动,不存在允许这种晃动的可能性,因此改进了防止两个连接器10、20之间晃动的功能。
由于以此方式最好在内壳23的前侧和后侧两侧处都防止了晃动,所以即使两个连接器10、20受到强烈震动,也可防止端子11、21的磨损。
内壳23受到弹性构件45基本向前(内壳23的前端部分被压靠在端子保持部分13所朝向的侧面)挤压,以防止其晃动,并且外壳38受到弹性构件45向后(锁定臂41与锁定突起15的接合方向)挤压,以使在锁定部分处、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晃动得到防止。而且,由于外壳38的导向凹槽42的一个或多个外晃动防止肋44受到插座14的一个或多个导向肋16挤压,所以防止了插座14和外壳38的晃动。以此方式,更加可靠地防止了两个连接器10、20的晃动,因此也可以抑制高振动。
另外,由于当在内壳23和外壳38之间受到挤压时,弹性构件45基本沿着壁部分31和后壁38A的壁表面扩展,所以作用在壁部分31和后壁38A上的接触压力被分布成变小。例如,在使用(最好是金属的)弹簧构件等的情况下,接触部分的区域不像例如橡胶那样扩展,并且接触压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而不分布开。于是,壁部分31和后壁38A需要加厚,作为抗蠕变措施。然而,由于不需要采取这种措施,所以连接器在本申请中不需要增大。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当两个连接器10、20正确连接时,在内壳23的前侧和/或后侧(最好是两侧)处和/或在内壳23的至少部分,最好基本整个周围上散布或分布的位置处,防止了内壳23和阳性外壳12之间的晃动。于是,可以显著提高防止连接器10、20的晃动的功能。
因此,为了提供能够提高限制连接器之间的晃动的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用于通过与插座14保持接触而防止内壳23和插座14之间晃动的一个或多个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数个位置处,这些位置相对于和阳性连接器10的连接方向、在内壳23的前侧处被分布或间隔或散布在内壳23的整个周围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成基本面对插座14的开放边缘部分的壁部分31(相对于和阳性连接器10的连接方向)设置在内壳23(最好是其后侧)处。插座14形成有至少一个环状肋18,该环状肋在最好在基本整个周围上至少部分地环绕内壳23的位置处、在一对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上突出。壁部分31形成有环状凹槽32,用于通过和环状肋18接合而防止这对连接器10、20之间晃动。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5至8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构件50、内壳23和外壳38包括呈可彼此接合的凹口和突起形式的定位部分。应当注意的是,通过用同样附图标记表示,不再重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或相同的构造。
弹性构件50由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并最好基本呈可安装在端子插入部分23A上的横向较长的管的形式,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参见附图7)。该弹性构件50被加工成使得,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中部部分(最好是基本中间部分)径向向外凸出,并且两个唇部51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
一个或多个定位突起52设置在弹性构件50的前端和后端两端处。该定位突起52最好基本呈环的形式,并从前端表面基本向前和从后端表面基本向后突出,其中该环形成在弹性构件50的前端表面和/或后端壁表面的径向中部(最好基本是中间)位置处。
内壳23和外壳38包括可与弹性构件50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定位突起52接合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凹口53。这些定位突起52和定位凹口53构成或形成了定位部分的一部分。内壳23的壁部分31的后表面中的定位凹口53加工成环形,在整个周围上环绕端子插入部分23A,而外壳38的后壁38A的前表面中的定位凹口53加工成环形,在整个周围上环绕松散插入孔39。两组定位凹口53都相同地加工,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彼此面对。
如附图5中所示,弹性构件50安装有分别与内壳23和外壳38的定位凹口53接合的定位突起52。通过该一个或多个定位突起52和一个或多个定位凹口53的接合,即使在内壳23和外壳38之间受到挤压,也防止了弹性构件50在基本沿着壁部分31和后壁39A的壁表面的方向上移位。于是,来自弹性构件50的弹性力基本均匀地作用在内壳23和外壳38上,并且使得可以可靠地防止两个连接器10、20的晃动。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环形肋18和环形凹槽32加工成环形,至少部分环绕内壳23(最好是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只要它们设置在至少部分环绕内壳23(最好是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的位置处,它们也可以不是环形的。例如,它们可以是例如间断形成在内壳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处的肋和凹槽。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插座14形成有环形肋18,并且壁部分31形成有环形凹槽32,但是插座可以形成有环形凹槽,并且壁部分可以形成有环形肋。
(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突起33形成在环形凹槽32中,但是它们也可以不必需这样形成,或者它们可以形成在例如环形肋上。
(4)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前晃动防止肋37与形成在插座14中的突出部分17接触,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并且它们可以直接与例如插座的平的内周表面接触。
(5)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壳38与内壳23独立,但是两个壳体也可以形成一体。
(6)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前晃动防止肋37形成在内壳23上,但是它们也可以形成在插座中。
(7)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外晃动防止肋44形成在导向凹槽42中,但是它们也可以不必需这样形成,或者它们可以形成在例如导向肋上,或者除了导向凹槽之外的外管部分的部分上。
(8)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构件45(50)由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但是倘若可以弹性收缩,则其可以不用橡胶制成。例如,其可以是(最好是金属的)弹簧构件。
(9)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环36安装在插座14和内壳23之间,但是也可以不必需安装。
(10)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弹性构件50形成有定位突起52,并且内壳23和外壳38形成有定位凹口53,但是弹性构件也可以形成有定位凹口,并且内壳和外壳可以形成有定位突起。

Claims (17)

1.连接器装置,包括能够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10,20),其中:
一个连接器(10)包括插座(14),该插座在与另一连接器(20)的连接方向上开放,
另一连接器(20)包括壳体部分(23),该壳体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安装到插座(14)中,并能够至少部分容纳能够与设置在插座(14)中的一个端子(11)连接的另一端子(21),
至少一个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从而相对于和另一连接器(20)的连接方向,在壳体部分(23)的前侧处或前侧附近,至少部分地环绕壳体部分(23),该前晃动防止肋用于通过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保持与壳体部分(23)或插座(14)接触而防止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之间的晃动,
至少一个壁部分(31)被设置成基本面对插座(14)的开口边缘部分,所述壁部分相对于和该一个连接器(10)连接的方向而被设置在壳体部分(23)的后侧处或后侧附近,及
插座(14)的开放边缘部分和壁部分(31)中的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后晃动防止肋(18),该后晃动防止肋基本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上在这样的位置处突出,以至少部分地环绕壳体部分(23),而其中的另一个(31)包括至少一个凹槽部分(32),该凹槽部分用于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通过与后晃动防止肋(18)的接合而防止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之间的晃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前晃动防止肋(37)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以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所述壳体部分(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晃动防止肋(18)在这样的位置处突出,以在基本整个周围上环绕所述壳体部分(23)。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前晃动防止肋(37)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在壳体部分(23)的外周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该另一连接器(20)包括外壳(38),该外壳与壳体部分(23)分离,并适于至少部分地覆盖该壳体部分(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外壳(38)包括至少一个锁定机构(41),该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在连接方向上锁定该一个连接器(1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该外壳(38)和壳体部分(23)能够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滑动或移位,及
至少一个弹性构件(45;50)安装在外壳(38)和壳体部分(23)之间,当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到达基本正确的连接状态时,该弹性构件通过受到外壳(38)和壳体部分(23)的挤压而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的连接方向上弹性收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弹性构件(45)由橡胶制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弹性构件(45;50)、壳体部分(23)和外壳(38)包括呈能够彼此接合的突起和凹口形式的一个或多个定位部分(52,5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定位部分(52,53)包括形成在所述弹性构件(45)上的一个或多个定位突起(52),以及形成在壳体部分(23)和/或外壳(38)中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凹口(53)。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后晃动防止肋(18)和凹槽部分(32)被加工成环形,从而在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23)。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该后晃动防止肋(18)形成在插座(14)的开放边缘部分处或开放边缘部分附近,及
该凹槽部分(32)形成在壁部分(31)中。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凹槽部分(32)或后晃动防止肋(18)包括突起,当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到达基本正确连接状态时,所述突起被挤压在凹槽部分(32)和后晃动防止肋(18)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突起设置在这样的高度处,以在整个周围上环绕壳体部分(23)。
1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密封环(36)安装在插座(14)和位于插座(14)的开放端侧处或附近的壳体部分(23)之间,该至少一个密封环受到插座(14)和壳体部分(23)的挤压,以在插座(14)和壳体部分(23)之间提供密封。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外晃动防止肋(44)设置在外壳(38)的内周表面上或插座(14)的外周表面上,该外晃动防止肋用于在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通过保持与外壳(38)的内周表面或插座(14)的外周表面接触而防止所述这对连接器(10,20)之间的晃动。
1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基本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分(17)设置在插座(14)的内周表面的至少部分地对应于前晃动防止肋(37)的一部分上,及
该前晃动防止肋(37)基本与该突出部分(17)的突出端接触。
CN2008101095554A 2007-05-31 2008-06-02 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5116 2007-05-31
JP2007145116 2007-05-31
JP2007145116A JP5034685B2 (ja) 2007-05-31 2007-05-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015A CN101316015A (zh) 2008-12-03
CN101316015B true CN101316015B (zh) 2011-03-09

Family

ID=4007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95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015B (zh) 2007-05-31 2008-06-02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41502B2 (zh)
JP (1) JP5034685B2 (zh)
CN (1) CN101316015B (zh)
DE (1) DE10200802530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5533B2 (ja) * 2009-11-11 2013-12-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防水コネクタ
JP5494222B2 (ja) * 2010-05-20 2014-05-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39128B2 (ja) * 2010-09-09 2014-07-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嵌合時のガタ規制コネクタ
JP2012094381A (ja) * 2010-10-27 2012-05-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JP5718136B2 (ja) * 2011-04-14 2015-05-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5809083B2 (ja) * 2012-03-01 2015-11-1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115449B2 (ja) * 2013-11-13 2017-04-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6061148B2 (ja) * 2013-11-28 2017-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49787B2 (ja) * 2014-04-14 2017-06-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50174B2 (ja) * 2014-05-16 2017-06-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86251B2 (ja) 2014-05-20 2017-03-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96696B2 (ja) * 2016-09-26 2019-04-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8067466A (ja) * 2016-10-20 2018-04-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660409B2 (ja) * 2018-02-13 2020-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99854B2 (ja) * 2019-02-04 2021-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CN111755905B (zh) * 2019-03-27 2022-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JP7244368B2 (ja) * 2019-06-21 2023-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4846380A (zh) * 2019-12-17 2022-08-0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7535A (en) * 1961-02-21 1964-06-16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sulating housings
US6419400B1 (en) * 2000-04-07 2002-07-16 Panduit Corp. Fiber optic sleeve with drafted corner-wall sections
US6443764B2 (en) * 2000-05-11 2002-09-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tight connector, a connector housing and a waterproof member therefor
CN1732723A (zh) * 2002-12-27 2006-02-08 Fci亚洲技术有限公司 板固定装置
US7104831B2 (en) * 2004-07-02 2006-09-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US7114983B2 (en) * 2004-02-25 2006-10-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2154B2 (ja) * 2003-12-26 2009-09-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024435A (ja) * 2004-07-07 2006-0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747753B2 (ja) * 2005-09-14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7080737A (ja) * 2005-09-15 2007-03-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4803452B2 (ja) * 2006-12-28 2011-10-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DE102008028325B4 (de) * 2007-06-19 2011-02-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shi Fluiddichter Verbinder und Verbinder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7535A (en) * 1961-02-21 1964-06-16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sulating housings
US6419400B1 (en) * 2000-04-07 2002-07-16 Panduit Corp. Fiber optic sleeve with drafted corner-wall sections
US6443764B2 (en) * 2000-05-11 2002-09-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tight connector, a connector housing and a waterproof member therefor
CN1732723A (zh) * 2002-12-27 2006-02-08 Fci亚洲技术有限公司 板固定装置
US7114983B2 (en) * 2004-02-25 2006-10-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US7104831B2 (en) * 2004-07-02 2006-09-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25302A1 (de) 2009-01-02
DE102008025302B4 (de) 2013-09-12
JP2008300199A (ja) 2008-12-11
JP5034685B2 (ja) 2012-09-26
CN101316015A (zh) 2008-12-03
US20080299816A1 (en) 2008-12-04
US7641502B2 (en) 2010-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6015B (zh) 连接器装置
US8133076B2 (en) Connector
US79225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mmet with axial and radial extending flange
US7553186B2 (en) Fluidtigh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0468878C (zh) 分开式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8038486B1 (en) Connector
JP3478385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4941745B2 (ja) コネクタ
JPS62139281A (ja) 電気的コネクタ
US9640905B2 (en) Connector
KR20170061706A (ko) 방수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1123334A (zh) 连接器
JP5818100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10498072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11189963B2 (en) Connector
US10355397B2 (en) Rubber plug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US9761992B2 (en) Connector
US20180151976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5112451B2 (ja) シール可能な電気コネクタ
CN111033910B (zh) 密封的连接器组件
US20190260163A1 (en) Connector
JP3463795B2 (ja) 防水コネクタ用ゴム栓
US20220384987A1 (en) Connector
US20230054933A1 (en) Connector
TWI618308B (zh)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