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189B - 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1189B
CN101301189B CN200810095350.5A CN200810095350A CN101301189B CN 101301189 B CN101301189 B CN 101301189B CN 200810095350 A CN200810095350 A CN 200810095350A CN 101301189 B CN101301189 B CN 101301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dapter portion
treatment device
medical treatment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53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1189A (zh
Inventor
宫城正明
泽井贵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1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1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1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6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optical, e.g. for light supply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装置,使得即使水分附着在电接点部上,也会在将连接器部连接起来的过程中除去水分,且该水分不会再次附着于电接点部,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该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第一连接器部的动力单元(51);作为第二连接器部的插入部侧主体(50),该插入部侧主体(50)具备与动力单元(51)连接的电接点部(59);作为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01),该第一刮片(101)在动力单元(51)与插入部侧主体(50)连接时沿给定方向除去上述电接点部(59)上的水分;以及作为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02),该第二刮片(102)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01)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

Description

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例如位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基端侧的内窥镜主体和该内窥镜主体所连接的动力单元构成的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医疗器械的内窥镜,在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的基端部设有主体部,在主体部连接有与光源装置等连接的通用软线。在插入部中贯穿有与照明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连接的信号线、弯曲操作线、送气送水或抽吸管路等内置物。再有,在主体部设有上述照明光学系统、信号线及各种管路的连接部,且设有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部、送气送水及抽吸等的各种操作按钮。
此外,还已知有操作部由插入部侧主体和该插入部侧主体装拆自如地与之连接的动力单元构成的结构。在上述动力单元具备由电动机驱动的弯曲驱动机构的驱动侧联结器(coupling),在插入部侧主体具备电动角度机构的从动侧联结器,如果将插入部侧主体与动力单元相连接,则弯曲驱动机构的驱动侧联结器和电动角度机构的从动侧联结器就被连接起来。
再有,在动力单元中内置有经由通用软线而与视频处理器、控制箱等周边设备电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在该信号处理电路中设有电接点部。在插入部侧主体上设有与设置在内窥镜的前端结构部上的固体摄像元件等电连接的电接点部,如果将插入部侧主体与动力单元相连接,则电接点部彼此接触并电连接,从而能够进行电信号的收发。
另一方面,虽然医疗用的内窥镜在使用后对外表面包括内置于内窥镜中的管路都要进行洗涤和消毒,但在如上述那样电接点部露出的内窥镜中,在进行再次使用时,需要完全除去因清洗而附着的水分,以防止电接点部因水分而短路。
于是,以往在将内窥镜装置的连接器连接到周边设备上时,作为除去附着在连接器上的水分的单元已知了:在具有电接点的插头侧设有海绵,在插头被压入具有端子的插座中进行连接时,即使水分进入插头也能通过海绵吸收该水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同样地,已知有这样的单元:在插座侧设置由电极面和硅胶构成的擦拭部件,在插头侧设置电极面,在将插头连接到插座中时,附着在电极面上的水分由擦拭部件擦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33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24556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医疗装置中的除水单元构成为:在插头与插座连接时,将附着在电极面上的水分用吸水性部件吸水或擦去。因此,在吸水部件充分吸收水分时,吸水能力消失,另外,擦拭结构存在当水分因重力而流下且电极面位于重力方向上时电极面会被再次弄湿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装置,使得即使水分附着在电接点部上,也会在将连接器部连接起来的过程中除去水分,且除去水分和无法除去而残留于连接器部的水分不会附着在电接点部上,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疗装置具备:第一连接器部;第二连接器部,该第二连接器部具备与上述第一连接器部连接的电接点部;除去单元,该除去单元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连接时沿给定方向除去上述电接点部上的水分;以及防止单元,该防止单元防止水分从与上述除去单元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除去单元优选为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并具有随着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连接动作而与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外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除去单元优选是弹性部件。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防止单元优选是弹性部件。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除去单元及上述防止单元优选是环状并具有与设有上述电接点部的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内周面。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除去单元及上述防止单元优选是环状并具有与设有上述电接点部的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除去单元和上述防止单元优选为沿重力方向以上述防止单元、上述除去单元的顺序进行配置,以便上述除去单元在重力方向上除去水分,上述防止单元防止在重力方向上流下的水分。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连接器部是具有与上述电接点部连接的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处理装置,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设置在与上述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的内窥镜中。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连接器部设置在构成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动力单元上,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设置在可装拆地连接到上述动力单元上的插入部侧主体上。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动力单元上优选具有在将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连接到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时与上述电接点部接触的端子部,上述除去单元和上述防止单元隔着该端子部地分离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除去水分的除去单元和防止水分从与该除去单元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的防止单元,从而具有这样的效果:即使水分附着在电接点部上,也会在将连接器部连接起来的过程中将水分除去,并且该水分不会再次附着在电接点部上,以此能够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该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6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非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剖开的侧视图。
图7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剖开的侧视图。
图8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挠性连接器,(a)、(b)是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3是该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标号说明
50:插入部侧主体(第二连接器部);51:动力单元(第一连接器部);59:电接点部;101:第一刮片(除去单元);102:第二刮片(防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图1~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医疗装置10的整体结构,且是将医疗装置10设置在手术台11旁边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具备脚轮12的支撑台13上装载有光源装置14、视频处理器15及控制箱16等。在支撑台13上沿垂直方向立设有构成支撑机构17的支柱18,在该支柱18的上端部,经由在水平面内转动自如的臂19而设有作为医疗器械保持部的内窥镜保持部20。
在内窥镜保持部20上保持有作为医疗器械的内窥镜21。内窥镜21由主体部22、与主体部22连接的插入部23及通用软线24构成。在插入部23上设有弯曲部25及前端结构部26。在通用软线24上设有连接器27,该连接器27连接到光源装置14上。
在内窥镜21的前端结构部26上具备照亮体腔内的照明光学系统、观察体腔内的观察光学系统。照明光学系统使来自光源装置14的照明光经由通用软线24、插入部23而从前端结构部26的前面射出。观察光学系统是由视频处理器15接收来自在前端结构部26上设置的固体摄像元件等摄像单元的影像信号并施行给定的信号处理,并将从该视频处理器15输出的影像信号传送到控制面板28。在控制面板28上,除了给定的内窥镜图像显示在其显示部29上外,还在该显示部29的显示面上设有触摸面板式等的操作部。因此,手术者能够从该控制面板28的操作部输入各种操作指示。
再有,控制箱16用于使在将内窥镜21用于观察和处置时进行送气和送水用的电磁阀单元(未图示)工作。该电磁阀单元经由在插入部23的内部设置的送气送水管路和抽吸管路等来进行送气送水及抽吸动作的控制。控制箱16的系统控制器与光源装置14及视频处理器15电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在控制箱16的电磁阀单元上可装卸地安装有流体控制盒30。该流体控制盒30具备流量调节机构,该流量调节机构具有与送气、送水、前方送水有关的阀芯。电磁阀单元用来驱动流体控制盒30的流量调节机构。
此外,对内窥镜21进行送气、送水及前方送水的三根管33a、33b、33c的一端连接在控制箱16上,另一端与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连接。这些管33a、33b、33c由中空的柔软树脂材料形成。上述通用软线24内插有光导纤维和信号线。
在支撑机构17的臂19上立设有多个支撑柱34a、34b,在这些支撑柱34a、34b上设有对管33a、33b、33c及通用软线24的中间部分进行支撑的保持器35a、35b。
图2是示意表示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及插入部23的内部结构的构成图。控制箱16经由管33a、33b、33c与主体部22相连接,并从主体部22连通到插入部23的前端结构部26。因此,在由控制箱16的电磁阀单元驱动并从流体控制盒30进行送气送水动作时,能够通过管33a、33b而从前端结构部26进行送气送水。
再有,在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中内置有弯曲驱动机构36,该弯曲驱动机构36具备根据弯曲操作指示而被控制的电动机,该弯曲驱动机构36使弯曲部25上下左右进行弯曲动作。在内窥镜21中贯穿有后述的光导(light guide)46,该光导46构成将由光源装置14供给来的照明光束进行光传输的照明光学系统,该光导46从前端结构部26射出。在前端结构部26中设有由固体摄像元件构成的摄像单元37。在视频处理器15上连接有对来自摄像单元37的影像信号进行传递的信号缆线38、影像基板39、挠性基板40及信号缆线41。该信号缆线41穿插于主体部22及通用软线24的内部,并连接到视频处理器15的给定端子上。
图3是表示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的立体图。在插入部23的基端部设置的主体部22由作为第二连接器部的插入部侧主体50和作为供给源侧主体部的第一连接器部例如动力单元51构成,该第一连接器部相对于该插入部侧主体50可装拆,用于向插入部侧主体50供给动力、流体、光、电力、信号。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50及动力单元51的外部结构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50前端部的侧部设有突出部52,在该突出部52中设有相对于插入部侧主体50的轴向朝外侧倾斜的钳子插入口45。
在插入部侧主体50的中间部设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安装面50a,在安装面50a上,开口朝向基端侧地配置有构成流体连接器的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及漏水检测接头54。即,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配置于与插入部侧主体50的基端侧即离开上述钳子插入口45的位置处。钳子插入口45用于插拔钳子、导管等处置用具,虽然存在成为不清洁区域的情况,但通过使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离开钳子插入口45能够防止被感染。
此外,在使用后清洗内窥镜21的内窥镜自动清洗装置中,需要自动进行漏水检测、向各管路的送气、送水以及经由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向各管路插入刷子这三种功能。于是,将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及漏水检测接头54配置成横向一列,而且通过使漏水检测接头54的开口与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平行,从而在内窥镜自动清洗装置侧,仅通过一个方向的控制就能够实现上述三种功能。而且,将漏水检测接头54配置于最外侧是考虑了在以手动进行漏水检测时不妨碍其它接头。
再有,在插入部侧主体50的基端部一体地设有方筒部55,在该方筒部55的后端一体地设有圆筒部56。在方筒部55的外侧部设有与上述弯曲驱动机构36联动的作为从动侧部件的从动侧联结器57。在圆筒部56的后端面上设有与上述光导46连接的光导连接器58。再有,圆筒部56的后端部由电绝缘材料形成,且在其外周面沿周向配置有作为电信号用连接器的多个电接点部59。
图4~图7表示插入部侧主体50及动力单元51的内部构造,图4是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5是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6表示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非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51剖开的侧视图,图7表示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51剖开的侧视图。
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50侧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50的内部设有底架(chassis)61,底架61构成方筒部55的主体部并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底架61的后端部被开口,且在包围该开口的端缘部形成有嵌合阶梯部62。
在该底架61的后端部设有构成圆筒部56一部分的圆筒状的嵌合部件63。嵌合部件63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在基端部设置了具有凸缘部64的封闭部65,且在前端部设置了开口的小直径部66。在嵌合部件63的凸缘部64设有与底架61的嵌合阶梯部62嵌合的环状槽67,且该嵌合阶梯部62和环状槽67由O形密封圈68水密地密封。
在嵌合部件63上设有构成圆筒部56一部分的圆筒状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基端部的开口经由O形密封圈70而水密地与小直径部66嵌合。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部由壁厚的分隔壁封闭,在该分隔壁上一体地设有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轴心同心的小直径的突出筒部71。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配置有上述电接点部59,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分隔壁而延伸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内部。
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内部,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72被填料压挤部件73以压接状态固定,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填料72并被水密地保持。另外,在填料压挤部件73上固定有与导线部59a连接的挠性连接器74,在该挠性连接器74上连接有连接器75。如图8(a)所示,挠性连接器74在环状基部74a上设有与导线部59a连接的连接孔74b。再有,在环状基部74a的外周部一体地设有放射状地突出的舌片状的多个端子片74c。而且,将这些端子片74c如图8(b)所示那样沿同一方向弯折立起,并在各端子片74c上设置有连接器75。
此外,如图4~图7所示,在上述嵌合部件63的封闭部65的中心部一体地设置有向圆筒部56的后端部方向突出的筒部76,且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76a。螺纹部76a上旋入固定有由管构成的光导固定部件77的基端部,光导固定部件77的前端部突出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突出筒部71的内部。在光导固定部件77的内部插入有上述光导46。
在光导46的前端部嵌合有管状的光导嵌合部件78,该光导嵌合部件78的基端部嵌合于光导固定部件77的内周面。在光导嵌合部件78的前端部固定有透镜框79,在透镜框79中安装有光学透镜80。在透镜框79的外周面旋合有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且两者间由O形密封圈82水密地密封。在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外周面也安装有O形密封圈83,由该O形密封圈83将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突出筒部71之间水密地密封。另外,在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前端部设有凸缘部81a,且在该凸缘部81a和突出筒部71之间夹装有由金属构成的电连接器保护部件84。
因此,设有电接点部59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与透镜框79及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由O形密封圈82、83水密地密封,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相对于嵌合部件63由O形密封圈70水密地密封。
接下来,对上述动力单元51侧进行说明,上述动力单元51侧设有底架85,该底架85构成动力单元51的主体部并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底架85设有供插入部侧主体50的嵌合部件63插入的圆筒状的空腔部86。在空腔部86的内周面设有受嵌合部87,在该受嵌合部87上沿周向配置有由金属弹性部件构成的多个指状物88。
在底架85的前端部设有凸缘部89,在该凸缘部89上通过周壁部90和被固定在该周壁部90上的压紧部件91而形成有环状槽92。在底架85的前端侧设有圆筒状的壳体93。在壳体93的基端部上设有凸缘部94,该凸缘部94嵌合到底架85的环状槽92中。环状槽92的内径形成为比壳体93的凸缘部94的外径大,且壳体93相对于环状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在凸缘部94和压紧部件91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95,并利用O形密封圈95水密地密封。
在壳体93的内部设有圆筒状的端子固定部件96。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内周面上与电接点部59对应地配置有多个电端子部97,这些电端子部97从端子固定部件96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端面上,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98被填料压挤部件99以压接状态固定,且各电端子部97的导线部97a贯穿填料98并被水密地保持。再有,填料压挤部件99由被旋入固定的端子固定环100压紧固定在壳体93上。
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基端侧设有与电端子部97相邻且作为除去水分的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01,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前端侧设有与电端子部97相邻且作为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01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的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02。
第一刮片101沿壳体93的内周面由圆环状的橡胶部件形成,且如截面形状所示那样在基部形成细颈部101a,并在前端部形成有圆弧状的滑动接触部101b。而且,第一刮片101形成为滑动接触部101b的内径比上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径稍小,且在第一刮片101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相对于动力单元51的端子固定部件96的插拔而以细颈部101a为支点向左右方向弯曲的状态下,滑动接触部101b形成为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第二刮片102也沿壳体93的内周面并由圆环状的橡胶部件形成,且如截面形状所示,基部102a通过刮片固定环103而被固定在端子固定部件96上,并在前端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滑动接触部102b。而且,第二刮片102形成为滑动接触部102b的内径比上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径稍小,且第二刮片102形成为滑动接触部102b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相对于动力单元51的端子固定部件96的插拔而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这样,在端子固定部件96上隔着电端子部97设有第一刮片101和第二刮片102,可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相对于动力单元51的端子固定部件96的插拔而利用第二刮片101将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表面上的水分除去。再有,构成为可利用第二刮片102来阻止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附着的水分因重力而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
此外,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前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基板104。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前端部设有凸缘部105,且在该凸缘部105上由周壁部106和被固定在该周壁部106上的压紧部件107形成有环状槽108。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前端侧设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部件109。在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基端部设有凸缘部110,该凸缘部110嵌合到光导固定基板104的环状槽108中。环状槽108的内径形成为比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的外径大,且光导固定部件109相对于环状槽108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在凸缘部110和压紧部件107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111,利用O形密封圈111水密地密封。
在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内部容纳有光导嵌合部件112,在该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外周面和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内周面之间由O形密封圈113进行密封。光导嵌合部件112相对于光导固定部件109在轴向上移动自如,且由弹簧112a对光导嵌合部件112向基端侧弹性地施力。在该光导嵌合部件112的中心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14,在该通孔114的内部安装有光导115。在光导115的端面上以紧密接触状态设有由平板玻璃构成的光学透镜116。光学透镜116安装在透镜框118上,透镜框118固定于在光导嵌合部件112上设置的嵌合筒117上。
下面,说明将插入部侧主体50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动力单元51的空腔部86中并将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电、光学连接的作用。
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50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时,由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与指状物88接触,所以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在空腔部86的中心部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的前端部首先接触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较深地插入空腔部86中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与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滑动,并成为以第一刮片101的细颈部101a为支点向空腔部86的深部方向弯曲的状态,从而该滑动接触部101b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因此,即使在洗涤时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上的水分有所残留,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设有多个电接点部59,并且在该电接点部59的表面上有时也附着水分,但该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更深地插入空腔部86中时,电接点部59和电端子部97对置,两者接触,从而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成为电导通状态。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的最深部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前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刮片102的滑动接触部102b滑动接触,滑动接触部102b被弯折并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前端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即,处于第二刮片102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前端侧的外周面与突出筒部71之间隔断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和突出筒部71之间附着有水分,由于第二刮片102,也不会使水分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即,在内窥镜20的使用状态中,插入部侧主体50在纵向上处于下侧,并且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和突出筒部71之间的水分因重力而向插入部侧主体50的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但由于设有第二刮片102,所以能够隔断要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的水分。
这样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的最深部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光学透镜80和光学透镜116对置,并且动力单元51和插入部侧主体50成为光学连接的状态。
此外,壳体93的凸缘部94相对于动力单元51侧的底架85的环状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95将壳体93的凸缘部94弹性地按压在底架85上。因此,壳体9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端子固定部件96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再有,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环状槽108中,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111将光导固定部件109弹性地按压在光导固定基板104上,从而使光导固定部件109在三维上摆动自如。
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时,即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端子固定部件96及光导固定部件109也会伴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摆动而随之进行三维摆动。因此,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50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时,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上插入前端侧向径向发生位置偏移,也没有阻塞感而顺畅插入。而且,使电接点部59与电端子部97接触并电导通,并且使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从而能够可靠地光学连接。
再有,光导嵌合部件112嵌合于光导固定部件109中,并且光导嵌合部件112被弹簧112a弹性地按压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凸缘部105上。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冲击力能够被弹簧112a吸收,同时,可使光学透镜80和116紧密接触。
图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图9表示插入部侧主体120及动力单元121的内部构造,并且是插入部侧主体120及动力单元121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120侧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120的内部设有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的底架122。在底架122的后端部,电连接器部件123和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相邻且以平行状态设置。在电连接器部件123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有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并且在该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上配置有电接点部59。
再有,在底架122上设有向后端部方向突出的筒部125,在该筒部125上旋入固定有电连接器固定支柱126。电连接器固定支柱126通过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中心部而向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突出,并在前端部设有凸缘部127。在该凸缘部127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128,在该螺纹部128上旋入固定有盖(cap)129。盖129的外周面经由O形密封圈130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嵌合孔131紧密接触,并且在利用电连接器固定支柱126支撑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同时水密地密封。
上述光学连接器部件124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圆筒部132。在圆筒部132的内周面的基端部及前端部设有螺纹部133、134。在基端部的螺纹部133上从底架122的内侧旋入固定有光导固定框135,从而来加强光学连接器部件124。在光导固定框135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插入有与光导46嵌合的光导嵌合部件78,在光导嵌合部件78上嵌合有供安装光学透镜80的透镜框79。透镜框79旋入固定在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的螺纹部134上,并经由O形密封圈83与光学连接器部件124水密地密封。
接下来,对动力单元121侧进行说明,在构成动力单元121主体部的底架85上,与电连接器部件123及光学连接器部件124对应地,电连接器空腔部136和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相邻且以平行状态设置。在电连接器空腔部136中,在底架85的前端侧设有圆筒状的壳体93。在壳体93的内部设有端子固定部件138。端子固定部件138设有圆筒部139和将该圆筒部139的前端开口封闭的封闭部140。
在圆筒部139的内周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应于电接点部59配置有多个电端子部97。在圆筒部139的基端侧设有与电端子部97相邻并作为除去水分的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01,在圆筒部139的前端侧,在封闭部140的内表面设有作为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01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的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02。
在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中,相对于底架85而设有光导固定部件109。在底架85的前端部设有凹陷部141,在该凹陷部141中,由周壁部142和被固定在该周壁部142上的压紧部件143形成有环状槽144。在底架85的前端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部件109。在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基端部设有凸缘部110,该凸缘部110嵌合到环状槽144中。环状槽144的内径形成为比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的外径大,从而使光导固定部件109相对于环状槽144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凸缘部110和压紧部件143之间夹装O形密封圈111来进行水密地密封。
下面,说明将插入部侧主体120的电连接器部件123和光学连接器部件124插入动力单元121的电连接器空腔部136和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中,并将插入部侧主体120和动力单元121电、光学连接的作用。
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20,将电连接器部件123及光学连接器部件124在动力单元121的电连接器空腔部136及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中定位并插入。电连接器部件123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的前端部接触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较深地插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中时,使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上滑动,从而成为以第一刮片101的细颈部101a为支点向电连接器空腔部136的深部方向弯曲的状态,且该滑动接触部101b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即使洗涤时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上的水分有所残留,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并且电接点部59表面的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更深地插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中时,电接点部59与电端子部97对置,两者接触,从而插入部侧主体120和动力单元121成为电导通状态。此外,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刮片102的滑动接触部102b滑动接触,从而使滑动接触部102b弯曲并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因此,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上附着有水分,由于第二刮片102,也不会使水分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
这样,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的最深部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光学透镜80和光学透镜116对置,且动力单元121和插入部侧主体120也成为光学连接的状态。
此外,壳体93的凸缘部94相对于动力单元121侧的底架85的环状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95将壳体93的凸缘部94弹性地按压在底架85上。因此,壳体9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端子固定部件96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再有,在底架85的环状槽144中,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111将光导固定部件109弹性地按压在底架85上,从而使光导固定部件109在三维上摆动自如。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中时,即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端子固定部件138也会伴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摆动而随之进行三维摆动。并且,即使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光导固定部件109也会伴着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的摆动而随之进行三维摆动。因此,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20并将其连接到动力单元121上时,即使相互之间在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没有阻塞感而顺畅插入。而且,使电接点部59与电端子部97接触并电导通,使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光学连接。
图10及图11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0是插入部侧主体145及动力单元146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1是插入部侧主体145及动力单元146的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在插入部侧主体145的光导固定部件77的前端部设有弹簧压紧部件147。透镜框148嵌合固定在光导46上,且在该透镜框148上安装光学透镜80。弹簧149以压缩状态夹装在透镜框148的背面和弹簧压紧部件147之间。再有,在透镜框148上设有与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内周面隔开间隙地嵌合的凸缘部148a,并且该凸缘部148a与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凸缘部81a对置。而且,O形密封圈150夹装在凸缘部148a和81a之间并将它们水密地密封。因此,透镜框148相对于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透镜框148由弹簧149支撑,在轴向上移动自如。
接下来,对动力单元146进行说明,在壳体93的内部设置的端子固定部件96的前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基板104。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前端部设有封闭部151,并且在该封闭部151的中心部沿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152,在该通孔152中安装有光导115。在光导115的端面上以紧密接触状态设置有由平板玻璃构成的光学透镜116。光学透镜116安装在透镜框118上,该透镜框118被固定于在光导固定基板104上设置的嵌合筒117中。
因此,虽然光导115固定在光导固定基板104上,但由于上述透镜框148被弹簧149弹性按压,所以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148嵌合到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嵌合筒117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冲击力能够被弹簧149吸收,同时,能够使光学透镜80和116紧密接触。
图12及图13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2表示插入部侧主体153及动力单元154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3表示插入部侧主体153及动力单元154的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153一侧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153的嵌合部件63上设有圆筒状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并在其内周面上配置有电接点部59,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分隔壁并延伸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部。
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部,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157被填料压挤部件158以压接状态固定,且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填料157并被水密地保持。再有,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部设有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59。
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基端部的中心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60,在该通孔160中,管状的光导嵌合部件161对置设置。该光导嵌合部件161的前端部与光导固定部件162嵌合。在通孔160中设有固定于光导固定部件162上的透镜框163,在透镜框163中安装有光学透镜164。在透镜框163的外周面安装有O形密封圈165,并在与通孔160之间被水密地密封。
接着,对动力单元154侧进行说明,在动力单元154侧设有底架166,该底架166构成动力单元154的主体部并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底架166设有供插入部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的圆筒状的空腔部166a。在空腔部166a的内周面设有受嵌合部87,在该受嵌合部87上,沿周向配置有由金属弹性部件构成的多个指状物88。
在底架166的前端部设有圆筒状的壳体93。端子固定部件167通过固定环167a固定在壳体93的内侧。端子固定部件167具有外周壁部168和内周壁部169及封闭壁部170,并且设有供上述插入部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的圆环状的嵌合部171。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内周壁部169的外周面上与电接点部59对应地配置有多个电端子部97。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172被填料压挤部件173以压接状态固定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封闭壁部170上,且各电接点部97的导线部97a贯穿填料172并被水密地保持。再有,在填料压挤部件173上设有填料压紧部件174,该填料压紧部件174被旋入固定于已固定于端子固定部件167的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上。
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内周壁部169的外周面上设有与电端子部97相邻并作为除去水分的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76,在封闭壁部170侧设有与电端子部97相邻并作为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76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的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77。
第一及第二刮片176、177沿着内周壁部169的外周面由圆环状的橡胶部件形成,外径形成为比上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径稍大,并且形成为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相对于动力单元154的端子固定部件167的插拔而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滑动接触。
这样,在端子固定部件167上隔着电端子部97而设有第一刮片176和第二刮片177,并且能够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相对于动力单元154的端子固定部件167的插拔而利用第一刮片176除去在端子固定部件167表面上附着的水分。再有,构成为利用第二刮片177来阻止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前端侧附着的水分因重力而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
此外,在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的内部设有环状凹部178。在该环状凹部178中嵌合有光导嵌合部件179的凸缘部179a。凸缘部179a的外径比环状凹部178的内径稍小,从而在环状凹部178的外周面形成了间隙。凸缘部179a上接合有弹簧压紧部件180,弹簧181以压缩状态夹装于弹簧压紧部件180和填料压紧部件174之间。在光导嵌合部件179的中心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82,在该通孔182的内部安装有光导115。在该光导115的端面上,以紧密接触状态设置有由平板玻璃构成的光学透镜116,该光学透镜116安装在透镜框118上。因此,光导嵌合部件179相对于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沿轴向移动自如。
接下来,说明将插入部侧主体153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动力单元154的嵌合部171中,并将插入部侧主体153和动力单元154电、光学连接的作用。
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53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中时,由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外周面接触指状物88,所以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在嵌合部171的中心部方向被弹性定位。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中时,首先,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的前端部接触第一刮片176。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较深地插入嵌合部171中时,第一刮片176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滑动,即使在洗涤时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上的水分有所残留,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76擦去。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上设有多个电接点部59,且在该电接点部59的表面上有时也附着有水分,但该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76擦去。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更深地插入时,电接点部59和电端子部97对置,两者接触,从而插入部侧主体153和动力单元154成为电导通状态。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最深部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与第二刮片177滑动接触,并且第二刮片177紧密接触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上。即,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侧之间成为被第二刮片177隔断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侧附着有水分,由于第二刮片177,水分也不会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即,在内窥镜20的使用状态中,插入部侧主体153在纵向上处于下侧,并且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侧的水分有时因重力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但通过设置第二刮片177,从而能够隔断要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的水分。
这样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到嵌合部171的最深部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光学透镜164和光学透镜116对置,从而使动力单元154和插入部侧主体153成为光学连接的状态。
此外,壳体93的凸缘部94相对于动力单元154侧的底架166的环状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利用O形密封圈95将壳体93的凸缘部94弹性地按压在底架166上。因此,壳体9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端子固定部件167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再有,光导嵌合部件179的凸缘部179a相对于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被弹簧181弹性地按压支撑,从而使光导嵌合部件179能够在三维上摆动自如。
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中时,即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端子固定部件167及光导嵌合部件179也会伴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摆动而随之在三维上摆动。因此,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53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中时,即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会没有阻塞感而顺畅插入。
再有,光导嵌合部件179被弹簧181弹性地按压在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的凸缘部175a上。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嵌合到嵌合部171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冲击力能够被弹簧181吸收,同时,能够使光学透镜164和116紧密接触。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除去几个构成要素。再有,也可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范围的构成要素。

Claims (9)

1.一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医疗装置具备:
第一连接器部;
第二连接器部,该第二连接器部与上述第一连接器部连接,并具备电接点部;
除去单元,该除去单元具备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并随着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连接动作而与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外表面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部,并且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连接时沿给定方向除去上述电接点部上的水分;以及
防止单元,该防止单元具备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而与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的第二滑动接触部,并且防止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前端侧的外表面上的水分从与上述除去单元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上述电接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去单元是弹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单元是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去单元及上述防止单元是环状并具有与设有上述电接点部的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去单元及上述防止单元是环状并具有与设有上述电接点部的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去单元和上述防止单元沿重力方向以上述防止单元、上述除去单元的顺序进行配置,以便上述除去单元在重力方向上除去水分,上述防止单元防止在重力方向上流下的水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接器部是具有与上述电接点部连接的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处理装置,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设置在与上述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的内窥镜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接器部设置在构成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动力单元上,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设置在可装拆地连接到上述动力单元的插入部侧主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动力单元上具有在将上述第二连接器部连接到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时与上述电接点部接触的端子部,上述除去单元和上述防止单元隔着该端子部而分离配置。
CN200810095350.5A 2007-05-08 2008-05-04 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3854A JP5191164B2 (ja) 2007-05-08 2007-05-08 医療装置
JP2007-123854 2007-05-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189A CN101301189A (zh) 2008-11-12
CN101301189B true CN101301189B (zh) 2011-08-24

Family

ID=3982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535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189B (zh) 2007-05-08 2008-05-04 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81158A1 (zh)
EP (1) EP1989989B1 (zh)
JP (1) JP5191164B2 (zh)
CN (1) CN1013011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2828B2 (ja) * 2006-08-22 2011-08-3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水密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88800B2 (ja) * 2007-12-21 2013-04-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洗浄消毒装置及びこの内視鏡洗浄消毒装置による漏水検知方法
WO2011052408A1 (ja) * 2009-10-28 2011-05-0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448885B2 (ja) * 2010-01-28 2014-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及び内視鏡装置
JP5122027B2 (ja) * 2010-10-25 2013-01-1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コネクタ
DE102012208358A1 (de) * 2012-05-18 2013-11-21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Videoendoskop
DE102012011717A1 (de) * 2012-06-14 2013-12-19 Karl Storz Gmbh & Co. Kg Optisches Instrument
JP5454653B1 (ja) * 2012-10-10 2014-03-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US10133013B2 (en) * 2016-05-20 2018-11-20 Karl Storz Imaging,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instrument
CN106235994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内窥镜系统
US2018009251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Low profile endoscope
EP3677163B1 (en) 2017-08-31 2022-12-28 FUJIFILM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for endoscopes
CN112423646B (zh) * 2018-09-05 2024-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前端部
US10483690B1 (en) * 2018-09-10 2019-11-19 Vadovation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741968B2 (en) 2018-09-10 2020-08-11 Vadovation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728578B (zh) 2019-11-28 2021-05-21 劉達民 具有迫緊與旋轉鎖定/解鎖之快速接頭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6124A (en) * 1974-11-01 1976-02-03 Tuttle John D Waterproof connector
US4499895A (en) * 1981-10-15 1985-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system with an electric bending mechanism
US5810620A (en) * 1992-10-29 1998-09-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provided with a shielding part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pl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9250A (en) * 1970-10-14 1972-04-25 Robert F Hort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469841A (en) * 1992-10-29 1995-11-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liquid removing mechanism for the electric connector
JP3245461B2 (ja) * 1992-10-29 2002-01-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3285992B2 (ja) * 1993-02-24 2002-05-2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0340290A (ja) * 1999-05-31 2000-1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1161642A (ja) * 1999-12-08 2001-06-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EP1818005B1 (en) * 2004-12-03 2017-03-01 Olympus Corporation Power driven bending endoscope with detachable insertion por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6124A (en) * 1974-11-01 1976-02-03 Tuttle John D Waterproof connector
US4499895A (en) * 1981-10-15 1985-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system with an electric bending mechanism
US5810620A (en) * 1992-10-29 1998-09-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provided with a shielding part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pl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81158A1 (en) 2008-11-13
EP1989989B1 (en) 2016-10-26
EP1989989A3 (en) 2009-10-28
EP1989989A2 (en) 2008-11-12
CN101301189A (zh) 2008-11-12
JP5191164B2 (ja) 2013-04-24
JP2008278970A (ja) 200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1189B (zh) 医疗装置
CN101308975B (zh) 连接器与医疗装置
US10709313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inspection system
US6699181B2 (en) Connector device for endoscope
CN103260498B (zh) 内窥镜
CN101292856B (zh) 医疗装置
JP4889811B2 (ja) 内視鏡
US20060135851A1 (en) Adapter unit for connecting cleaning fluid supply device to endoscopes
CN1636502A (zh) 气囊控制装置
JP2007313047A (ja) 洗浄アダプタ
CN103006167A (zh) 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内窥镜
JP4699453B2 (ja) 流体供給装置用コネクタ、流体供給装置
JP6899438B2 (ja) 分離可能内視鏡
CN204666949U (zh) 一种多功能内窥镜设备
JP4856060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4939790A (zh) 内窥镜
JP6116471B2 (ja) 流体供給具
JP6125134B1 (ja) 管路制御装置
JP4540709B2 (ja) コネクタ
CN217488612U (zh) 用于诊断或治疗的可视设备和可视操作设备
JP3268790B2 (ja) 内視鏡用防水キャップ
JP4643672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CN111759260A (zh) 一种医用内窥镜及其组件
JP2003061904A (ja) 内視鏡用液体送出装置
JPH10248797A (ja) 管路を連結する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