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0186A -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0186A
CN101300186A CNA2006800412414A CN200680041241A CN101300186A CN 101300186 A CN101300186 A CN 101300186A CN A2006800412414 A CNA2006800412414 A CN A2006800412414A CN 200680041241 A CN200680041241 A CN 200680041241A CN 101300186 A CN101300186 A CN 101300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fuge
floor
elevator
st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12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0186B (zh
Inventor
河合清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0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1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66B5/02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where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is caused by an accident, e.g. f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建筑物中设置有电梯和避难楼梯。各楼层被划分为设有电梯的电梯区域和设有避难楼梯的楼梯区域。当在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将规定的服务楼层作为救援楼层,管理电梯运转,以将馆内人员从救援楼层运送到避难楼层。由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检测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是否拥挤。在建筑物内设置有用于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是否可以从楼梯区域进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的进入可否信息的避难引导装置。来自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的信息被传输到避难时管理装置。避难时管理装置具有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该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判定是否可以从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进行运送,该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根据分别来自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的信息,控制避难引导装置。

Description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用于疏散滞留于建筑物内的馆内人员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电梯运转方式,当在设置有多个电梯组的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在各电梯组中独立地进行使轿厢停靠在最近楼层的管制运转。根据火灾发生楼层,对各电梯组设定有用于开始管制运转的优先等级。按照从所设定的优先等级高的电梯组到低的电梯组的顺序开始管制运转。由此可以延长火灾影响小的电梯组的正常运转的持续时间(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895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运转方式中,只不过能够延长一部分电梯组的正常运转的持续时间,当轿厢因管制运转而停止后,无法把馆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因此,无法实现火灾发生时的馆内人员的避难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在火灾发生时滞留于建筑物内的馆内人员向避难楼层的避难效率的电梯避难时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中,当在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将规定的服务楼层作为救援楼层,管理电梯的运转,以将滞留于建筑物内的馆内人员从救援楼层运送到避难楼层,其中,该建筑物中设置有将包含多个楼层的服务区内的各楼层作为服务楼层的电梯、和用于在各楼层之间上下的避难楼梯,各楼层被划分为设有电梯的电梯区域、和设有避难楼梯的楼梯区域,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具有: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是否拥挤;避难引导装置,其设置在建筑物内,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是否可以从楼梯区域进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的进入可否信息;以及避难时管理装置,其具有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其中,该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判定是否可以从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进行运送,该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根据分别来自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的信息,控制避难引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设置有由图1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进行管理控制的电梯的建筑物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由图1的救援楼层设定部设定各救援楼层之前的建筑物1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将图3的建筑物划分为多个避难区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由救援楼层设定部对图4的建筑物设定了救援楼层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显示在图2的进入时引导装置、楼梯引导装置和逃出时引导装置各自的显示器上的避难信息的内容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显示在图2的进入时引导装置、楼梯引导装置和逃出时引导装置各自的显示器上的避难信息的内容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避难时管理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对图1的进入时引导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对图1的楼梯引导装置和逃出时引导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设置于图1的防灾管理装置中的避难引导显示装置上显示避难信息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分别针对图1的进入时引导装置、楼梯引导装置和逃出时引导装置选择控制方式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的框图。并且,图2是示出设置有由图1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进行管理控制的电梯的建筑物的示意图。图中,在设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本例中为地上9层的建筑物)1中,设置有包含2层~6层的各楼层的低层服务区2和包含6层~9层的各楼层的高层服务区3。即,在建筑物1中设有分别包含多个楼层、至少一部分楼层彼此不同的多个(本例中为2个)服务区2、3。并且,在建筑物1中还设有不属于各服务区2、3中任一个的公共的避难楼层。在本例中,将建筑物1的最底层即1层设为避难楼层。
并且,在建筑物1中设有将低层服务区2所包含的各楼层(2层~6层)作为服务楼层的低层组的电梯4、和将高层服务区3所包含的各楼层(6层~9层)作为服务楼层的高层组的电梯5。即,在建筑物1中独立地设有将各服务区2、3所包含的各楼层作为服务楼层的电梯4、5。另外,在本例中,将各服务区2、3双方所包含的6层作为各电梯4、5之间的换乘楼层。
各组的电梯4、5分别具有多个电梯号机(未图示)。低层组的电梯4的各电梯号机分别具有可以停靠在低层服务区2内的各服务楼层和避难楼层的轿厢。高层组的电梯5的各电梯号机分别具有可以停靠在高层服务区3内的各服务楼层和避难楼层的轿厢。
并且,在各组的电梯4、5上分别设有用于对各电梯号机的运转进行管理控制的组群管理装置6(图1)。即,在各电梯4、5中,各轿厢根据组群管理装置6的管理而独立地进行移动。
在建筑物1中还设有用于使滞留于建筑物1内的馆内人员在各楼层之间移动(上下)的避难楼梯7。并且,各楼层被划分为设有各电梯4、5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梯区域8、和设有避难楼梯7的楼梯区域9。在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之间,设有使各区域8、9彼此连通的避难出入口10、和可以开闭避难出入口10的防火门11。
在各楼层上分别设有用于探测火灾发生的火灾探测器12、和用于在建筑物1整体中进行与火灾发生有关的广播的紧急广播装置13。
来自各火灾探测器12的信息被传输到统一管理建筑物1整体的防灾设备的防灾管理装置14。防灾管理装置14根据来自各火灾探测器12的信息,进行有无发生火灾的检测和火灾发生楼层的确定。
来自防灾管理装置14的信息被传输到用于在火灾发生时统一管理各组群管理装置6的避难时管理装置15。当由防灾管理装置14检测出火灾发生之后,避难时管理装置15针对各电梯4、5进行将馆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的避难运转。分别针对各服务区2、3将规定的服务楼层(本例中为4层和7层)作为救援楼层,使轿厢在各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往返移动,由此来进行避难运转。
在各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中,设有用于检测电梯区域8是否拥挤的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在本例中,当各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中不拥挤时,根据来自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的信息,也可以检测出电梯区域8的空间富余度(在电梯区域8中的空间富余度)。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电梯4、5和避难出入口10之间的多个(在本例中为3个)馆内人员检测器17~19。在本例中,各馆内人员检测器17~19为可以拍摄电梯区域8内的相互不同的检测范围内(救援楼层检测范围内)的摄影装置(照相机)。
通过对各救援楼层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电梯区域8是否拥挤。即,当各救援楼层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都超过阈值时,检测为电梯区域8拥挤,当各救援楼层检测范围内至少任意一个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处于阈值以下时,检测为电梯区域8不拥挤。通过对来自各馆内人员检测器17~19的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来求出各救援楼层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
通过求出馆内人员的占用率处于阈值以下的救援楼层检测范围的数量,来检测电梯区域8的空间富余度。即,电梯区域8的空间富余度随着馆内人员的占用率处于阈值以下的救援楼层检测范围的数量增多而增大。
在各救援楼层以及位于各救援楼层上方的楼层(本例中为4层~8层),分别设有用于检测楼梯区域9是否拥挤的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
在本例中,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为可以拍摄避难楼梯7的规定的检测范围内(楼梯检测范围内)的摄影装置(照相机)。通过对楼梯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楼梯区域9是否拥挤。即,当楼梯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超过阈值时,检测为楼梯区域9拥挤,当楼梯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处于阈值以下时,检测为楼梯区域9不拥挤。另外,通过对来自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的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来求出楼梯检测范围内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
并且,在建筑物1内设有用于在火灾发生时引导馆内人员的避难引导装置21。避难引导装置21通过向馆内人员通知用于向避难楼层避难的避难信息,来引导馆内人员。
避难引导装置21具有:进入时引导装置22,其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是否可以从楼梯区域9进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进入可否信息;楼梯引导装置23,其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是否可以在避难楼梯7移动的楼梯移动可否信息;以及逃出时引导装置24,其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是否可以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逃出可否信息。另外,进入可否信息、楼梯移动可否信息和逃出可否信息包含在避难信息中。
进入时引导装置22设置在各救援楼层(本例中为4层和7层)的楼梯区域9内的避难出入口10处。并且,楼梯引导装置23设置在位于各救援楼层上方的楼层(本例中为5层、6层和8层)的楼梯区域9中。并且,逃出时引导装置24设置在各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内的避难出入口10处。
分别来自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和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的信息经由防灾管理装置14传输到避难时管理装置15。避难时管理装置15根据分别来自防灾管理装置14、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和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的信息,控制各电梯4、5和避难引导装置21。
避难时管理装置15具有通信部25、救援楼层设定部26、避难运转指令部27、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
通信部25进行各组群管理装置6以及防灾管理装置14分别与避难时管理装置15之间的信息通信。
救援楼层设定部26分别针对各服务区2、3将规定的服务楼层设定为救援楼层。在本例中,救援楼层设定部26从各服务区2、3分别包含的各服务楼层中,分别对每个服务区2、3设定一个救援楼层。
如下这样进行各救援楼层(规定的服务楼层)的确定:将建筑物1划分为分别包含与避难楼层不同的多个楼层的多个避难区,分别把各避难区中除去最下面的避难区之外的其他各避难区的最底层作为各救援楼层(规定的服务楼层)。避难区的数量为比各服务区2、3的数量多1个的数量。即,在设有N组电梯的建筑物1中,如下这样进行各救援楼层(规定的服务楼层)的确定:把建筑物1划分为(N+1)个避难区后,分别把各避难区中除去最下面的避难区之外的N个避难区的最底层作为规定的服务楼层。
在避难时管理装置15中,作为救援楼层预先与服务区2、3逐一对应地存储有利用上述方法确定的规定的服务楼层。当救援楼层设定部26设定救援楼层时,由救援楼层设定部26读取存储在避难时管理装置15中的各救援楼层。
这里,图3是示出由图1的救援楼层设定部26设定各救援楼层之前的建筑物1的示意图。并且,图4是示出将图3的建筑物1划分为多个避难区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5是示出由救援楼层设定部26对图4的建筑物1设定了救援楼层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设有2个服务区2、3的建筑物1被划分为3个避难区(图3和图4)。并且,分别把除去最下面的避难区之外的2个避难区的最底层作为各救援楼层(规定的服务楼层)(图5)。因此,避难楼层和各救援楼层为彼此不同的楼层。各避难区内的馆内人员通过楼梯移动到下方的救援楼层或者避难楼层。
在本例中,包含2层和3层的第1避难区30、包含4层~6层的第2避难区31、以及包含7层~9层的第3避难区32为各避难区。因此,救援楼层(规定的服务楼层)为4层和7层。
避难运转指令部27根据来自救援楼层设定部26的信息,向各组群管理装置6输出避难运转的指令。当接收到来自避难运转指令部27的避难运转的指令时,各组群管理装置6管理控制各电梯号机,以进行避难运转。避难运转时,各轿厢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进行直达运转。即,避难运转时的各轿厢仅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停靠,而全部通过不停靠位于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的各楼层。
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根据分别来自防灾管理装置14和救援楼层设定部26的信息,判定各电梯4、5是否可以进行避难运转。即,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根据各救援楼层和火灾发生楼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分别判定是否可以在各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进行避难运转(是否可以从各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运送馆内人员)。具体而言,当火灾发生楼层或者位于火灾发生楼层上一层的楼层等被预测为建筑物1内的火势蔓延的楼层(下面称为“火势蔓延预测楼层”)和救援楼层一致时,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进行无法在该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进行避难运转的判定(不能运转判定);当不一致时,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进行可以在该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进行避难运转的判定(可以运转判定)。是否可以进行避难运转的判定是针对各救援楼层独立进行的。
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针对避难引导装置21进行用于向馆内人员通知避难信息的控制。
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根据分别来自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和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的信息,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进行控制,该控制用于避免使馆内人员新进入处于不能容纳馆内人员的状态的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即,当通过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进行了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且通过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进行了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不拥挤的检测时,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向进入时引导装置22通知表示可以从楼梯区域9进入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进入可否信息,当进行了不能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和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拥挤的检测中的至少任一个时,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向进入时引导装置22通知表示不能从楼梯区域9进入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进入可否信息。
并且,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根据分别来自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和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的信息,对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进行控制(避免滞留控制),该控制用于避免在避难楼梯7朝向救援楼层下楼的馆内人员、和从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馆内人员发生冲突而滞留的情况。
这里,当在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都拥挤、且根据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判定而从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从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运送馆内人员)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时,可能在该救援楼层的避难出入口10附近发生馆内人员的滞留。与此相对,当在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区域不拥挤时、或者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状态持续时的这种正常避难时,即使在避难楼梯7朝向救援楼层下楼的馆内人员、和从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馆内人员汇合,发生馆内人员的滞留的可能性也很小。
并且,存在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内的馆内人员数量有限,所以,与在避难楼梯7下楼的馆内人员相比,使电梯区域8内的馆内人员优先向楼梯区域9逃出是有效的。
因此,在本例中,当有可能发生馆内人员的滞留时,对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进行控制,以使在馆内人员可以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移动状态下,仅使在避难楼梯7朝向救援楼层下楼的馆内人员的移动停止,由此,能够避免馆内人员的滞留。
即,当在救援楼层中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中的任意一个区域都拥挤、且根据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判定从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从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运送馆内人员)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时,楼梯引导装置23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不可以在避难楼梯7移动的楼梯移动可否信息,当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区域不拥挤时、和是否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原样持续时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情况时,楼梯引导装置23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可以在避难楼梯7移动的楼梯移动可否信息。
并且,与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各自是否拥挤无关地,当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进行可以运转的判定时,逃出时引导装置24停止向馆内人员通知逃出可否信息,当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进行不能运转的判定时,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可以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逃出可否信息。即,在本例中,馆内人员始终可以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
另外,防灾管理装置14和避难时管理装置15设置在监视中心(未图示),该监视中心设置在建筑物1中。并且,来自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指令经由防灾管理装置14传输到避难引导装置21。并且,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单独控制。
在防灾管理装置14中设有远程显示装置(未图示),该远程显示装置独立显示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各自的动作。在本例中,远程显示装置根据来自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信息,显示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分别要向馆内人员通知的避难信息。在监视中心中,通过监视员对显示在远程显示装置上的避难信息进行监视。
在监视中心设有远程控制装置(未图示)和选择开关(未图示),该远程控制装置用于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各自的动作进行远程控制,该选择开关用于选择基于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和基于远程控制装置的控制(远程避难引导控制)中的某一个。即,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各自的控制方式可以通过选择开关的操作,在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和远程避难引导控制之间进行切换。并且,选择开关对控制方式的选择,是分别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独立进行的。
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分别具有:用于显示避难信息的显示器33;和用于通过语音向馆内人员通知避难信息的扬声器(语音发生装置)34(图2)。通过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分别控制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从而在显示器33上显示避难信息,从扬声器34发出与避难信息相关的语音。
图6是示出显示在图2的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各自的显示器33上的避难信息的内容的一例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显示在图2的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各自的显示器33上的避难信息的内容的另一例的说明图。另外,图6示出当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不拥挤、且根据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判定为可以从该救援楼层开始进行避难运转时的避难信息的内容的例子。并且,图7示出当在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都拥挤、且根据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判定从可以从该救援楼层开始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时的避难信息的内容的例子。
如图所示,当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不拥挤、且根据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判定为可以从该救援楼层开始进行避难运转时,由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显示器33进行“本层是救援楼层。可以利用电梯避难。”的显示作为进入可否信息的显示,由位于救援楼层上方的楼梯引导装置23的显示器33进行“可以下楼梯进行避难。请冷静避难。”的显示作为楼梯移动可否信息的显示。并且,此时,从进入时引导装置22和楼梯引导装置23各自的扬声器34单独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有关的语音。并且,此时的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显示器33和扬声器34的动作停止(图6)。
并且,当在救援楼层中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都拥挤、且根据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判定从可以进行从该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时,由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显示器33进行“本层是救援楼层。不能利用电梯避难。”的显示作为进入可否信息的显示,由位于救援楼层上方的楼梯引导装置23的显示器33进行“下方楼层拥挤,请暂时停止在楼梯的移动。”的显示作为楼梯移动可否信息的显示。并且,此时,由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显示器33进行“可以下楼梯进行避难。请冷静避难。”的显示作为逃出可否信息。并且,此时,从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各自的扬声器34单独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有关的语音(图7)。
各紧急广播装置13通过语音向建筑物1整体的馆内人员传达表示利用避难楼梯7避难的内容、和根据各避难引导装置21的避难信息进行移动的内容。
并且,避难时管理装置15由具有运算处理部(CPU)、存储部(ROM和RAM等)以及信号输入输出部的计算机构成。通过避难时管理装置15的计算机实现通信部25、救援楼层设定部26、避难运转指令部27、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功能。
即,在计算机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通信部25、救援楼层设定部26、避难运转指令部27、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功能的程序。并且,各救援楼层等信息也存储在存储部中。运算处理部根据存储在存储部中的程序,执行与避难时管理装置15的功能有关的运算处理。
接着说明动作。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避难时管理装置15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当防灾管理装置14检测到火灾的发生时(S1),从防灾管理装置14向各紧急广播装置13输出用于进行使馆内人员避难的避难广播的指令(S2)。由此,各紧急广播装置13进行的馆内广播开始。通过馆内广播来引导馆内人员,使馆内人员利用避难楼梯7向下方的楼层移动。并且,从防灾管理装置14向避难时管理装置15输出火灾检测信息。
然后,当避难时管理装置15接收来自防灾管理装置14的火灾检测信息时,通过避难时管理装置15的控制,对各电梯4、5进行使所有轿厢停靠在避难楼层的火灾时管制运转(S3)。然后,通过救援楼层设定部26对各服务区2、3进行救援楼层(4层和7层)的设定(S4)。然后,根据分别来自防灾管理装置14和救援楼层设定部26的信息,由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进行是否可以从各救援楼层开始进行避难运转的判定(S5)。
在进行了不能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的情况下,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对设置在该救援楼层的避难引导装置21开始进行控制(S6)。并且,在该情况下,通过避难时管理装置15的控制,不实施从该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通过火灾时管制运转继续使轿厢处于停靠在避难楼层的状态(S7)。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可以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的情况下,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对设置在该救援楼层的避难引导装置21开始进行控制(S8)。
然后,根据来自避难运转指令部27的指令,实施从该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S9)。在避难运转时,各轿厢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往返移动。由此,将该救援楼层的馆内人员从该救援楼层运送到避难楼层。
然后,通过避难时管理装置15判定避难时管理装置15是否接收到了结束指令(S10)。作为避难时管理装置15接收到结束指令的情况,例如可以列举:操作了设置在各电梯4、5上的结束按钮的情况、设置在各电梯4、5上的异常检测传感器由于火灾蔓延或灭火活动导致的浸水等而动作的情况、或者由上下梯传感器等检测到没有人在各救援楼层处搭乘轿厢的情况等。即,在难以继续避难运转的情况或者满足避难运转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避难时管理装置15就会接收到结束指令。
在进行了没有接收到结束指令的判定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对避难引导装置21的控制和从该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实施。并且,在进行了接收到结束指令的判定的情况下,各电梯4、5的避难运转结束(S11)。
接着,说明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使进入时引导装置22动作时的控制。图9是用于说明对图1的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动作进行控制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根据来自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信息,判定是否可以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S21)。
在进行了可以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的信息,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判定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是否拥挤(S22)。
在进行了不能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的情况下、或者进行了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拥挤的判定的情况下,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在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显示器33上显示表示该楼层是救援楼层的内容、和表示不可以实施从该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内容(S23)。并且,此时,从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扬声器34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相关的语音(S24)。
并且,在进行了可以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判定后、进行了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不拥挤的判定的情况下,在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显示器33上显示表示可以实施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该楼层是救援楼层的内容、和表示可以实施从该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内容(S25)。并且,此时,从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扬声器34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相关的语音(S26)。这样控制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动作。
接着,说明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使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动作时的控制。图10是用于说明对图1的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动作进行控制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根据来自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28的信息,判定是否已从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S31)。在继续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在楼梯引导装置23的显示器33上显示表示可以利用避难楼梯7向下方移动的内容、和表示指示在避难楼梯7下楼进行避难的内容(S32)。并且,在该情况下,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使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动作停止,不向馆内人员通知逃出可否信息(S33)。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从可以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进行避难运转的状态的判定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的信息,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判定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是否拥挤(S34)。在进行了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拥挤的判定的情况下,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判定救援楼层的楼梯区域9是否拥挤(S35)。
在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不拥挤的情况下、或者救援楼层的楼梯区域9不拥挤的情况下,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在楼梯引导装置23的显示器33上显示表示可以利用避难楼梯7向下方移动的内容、和表示指示利用避难楼梯7进行避难的内容(S36)。并且,此时,从楼梯引导装置23的扬声器34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相关的语音(S37)。
在进行了在救援楼层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都拥挤的判定的情况下,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在楼梯引导装置23的显示器33上显示表示不能利用避难楼梯7向下方移动的内容、和表示指示暂时停止在避难楼梯7上移动的内容(S38)。并且,此时,从楼梯引导装置23的扬声器34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相关的语音(S39)。
然后,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在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显示器33上显示表示可以利用避难楼梯7向下方移动的内容、和表示指示利用避难楼梯7进行避难的内容(S40)。并且,此时,从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扬声器34发出与显示在显示器33上的内容相关的语音(S41)。这样控制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动作。
接着,说明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使避难引导显示装置显示避难信息时的控制。图11是用于说明在使设置于图1的防灾管理装置14中的避难引导显示装置显示避难信息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始终判定通过防灾管理装置14是否检测出火灾的发生(S51)。在进行了没有检测出火灾的发生的判定的情况下,不在避难引导显示装置上显示避难信息。
并且,在进行了检测出火灾发生的判定的情况下,通过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在避难引导显示装置上依次显示楼梯引导装置23的动作状态(例如有无楼梯移动可否信息的显示、楼梯移动可否信息的内容等)、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动作状态(例如有无逃出可否信息的显示、逃出可否信息的内容等)、以及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动作状态(例如有无进入可否信息的显示、进入可否信息的内容等)(S52~S54)。
接着,说明通过选择开关的操作来选择针对避难引导装置21的控制方式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处理动作。图12是用于说明分别针对图1的进入时引导装置22、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选择控制方式时的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所示,首先,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针对楼梯引导装置23,判定是否从选择开关接收到了从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向远程避难引导控制的变更请求(S61)。在接收到了针对楼梯引导装置23的控制方式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强制性地将由选择开关所选择的针对楼梯引导装置23的控制方式从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变更为远程避难引导控制(S62)。在没有接收到针对楼梯引导装置23的控制方式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继续楼梯引导装置23的正常避难引导控制。
然后,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针对逃出时引导装置24,判定是否从选择开关接收到了从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向远程避难引导控制的变更请求(S63)。在接收到了针对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控制方式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强制性地将由选择开关所选择的针对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控制方式从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变更为远程避难引导控制(S64)。在没有接收到针对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控制方式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继续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正常避难引导控制。
然后,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针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判定是否从选择开关接收到了从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向远程避难引导控制的变更请求(S65)。在接收到了针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控制方式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强制性地将由选择开关所选择的针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控制方式从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变更为远程避难引导控制(S66)。在没有接收到针对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控制方式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继续进入时引导装置22的正常避难引导控制。
在这种电梯避难支援装置中,在建筑物1内设置有进入时引导装置22,该进入时引导装置22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是否可以从楼梯区域9进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进入可否信息,根据是否可以从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运送馆内人员的判定结果、和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是否拥挤的检测结果,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控制进入时引导装置22,所以,在不能进行从救援楼层开始的避难运转的情况下、和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拥挤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馆内人员进入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由此,能够防止馆内人员不必要的移动,能够减小避难时间的损失。因此,能够实现馆内人员向避难楼层的避难效率的提高。
并且,进入时引导装置22设置在救援楼层的楼梯区域9中,所以,能够在通过避难楼梯7下楼的馆内人员正要进入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的时刻,判断是否可以进入电梯区域8。因此,能够进一步顺利地引导馆内人员。
并且,建筑物1内设置有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该楼梯引导装置23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是否可以在避难楼梯7移动的楼梯移动可否信息,该逃出时引导装置24向馆内人员通知表示馆内人员是否可以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逃出可否信息,根据是否可以从救援楼层向避难楼层运送馆内人员的判定结果、和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各自是否拥挤的检测结果,由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对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进行控制,该控制用于避免在避难楼梯7朝向救援楼层下楼的馆内人员、和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逃出的馆内人员发生冲突而滞留的情况,所以,在建筑物1内,能够防止馆内人员的滞留。由此,能够更加顺利地引导馆内人员,能够实现馆内人员向避难楼层的避难效率的提高。
并且,当有可能发生馆内人员的滞留时,分别对楼梯引导装置23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进行控制,以使在馆内人员仍旧可以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逃出的状态下,使在避难楼梯7下楼的馆内人员的移动停止,所以,不会使馆内人员在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长时间等待。由此,能够更加顺利地引导馆内人员,能够实现馆内人员向避难楼层的避难效率的提高。
并且,楼梯引导装置23设置在楼梯区域9中,逃出时引导装置24设置在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中,所以,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避免救援楼层中的馆内人员的滞留。
并且,在监视中心设有用于远程监视避难引导装置21的动作的远程显示装置,所以,能够从远程容易地掌握建筑物1内的馆内人员的引导状况。
并且,针对避难引导装置21的控制方式可以在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和远程避难引导控制之间进行切换,所以,即使在例如建筑物1内的火势蔓延状况变化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避难引导装置21切换为远程的控制,能够尽早应对建筑物1内的状况的变化。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通过对来自照相机的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来检测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各自是否拥挤,但是,例如也可以根据来自使用了红外线等电磁波的检测器的信息,来检测电梯区域8和楼梯区域9各自是否拥挤。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设置在电梯区域8中的馆内人员检测器17~19的数量为3个,但是,也可以是1个、2个或者4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针对1个楼层设置1个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但是,也可以针对1个楼层设置2个以上的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在救援楼层和救援楼层上方的楼层分别设置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但是,楼梯拥挤检测装置20至少设置在救援楼层即可。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用于与救援楼层检测范围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进行比较的阈值为固定值,但是,该阈值也可以变更。即,在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中,可以变更检测电梯区域8的拥挤时的检测水平。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用于与楼梯检测范围的馆内人员的占用率进行比较的阈值为固定值,但是,该阈值也可以变更。即,在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中,可以变更检测楼梯区域9的拥挤时的检测水平。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分别设置在救援楼层的进入时引导装置22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的数量仅为各一个,但是,也可以在救援楼层设置2个以上的进入时引导装置22和逃出时引导装置24。并且,1个楼层的楼梯引导装置23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来自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指令经由防灾管理装置14传输到避难引导装置21,但是,来自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控制指令也可以直接传输到避难引导装置21。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从楼梯引导装置23向馆内人员通知的信息仅为楼梯移动可否信息,但是,在根据楼梯移动可否信息的通知而使馆内人员在避难楼梯7的移动停止时,除了楼梯移动可否信息以外,还可以从楼梯引导装置23向馆内人员通知到解除停止为止的等待时间的信息。在该情况下,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根据来自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16的信息,求出电梯区域8中的空间富余度,根据所求出的空间富余度,求出馆内人员从电梯区域8逃出所需要的时间作为等待时间的信息。并且,楼梯引导装置23根据来自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29的信息,向馆内人员通知楼梯移动可否信息和等待时间的信息。等待时间随着电梯区域8中的空间富余度增大而缩短。这样,能够抑制在避难楼梯7等待的馆内人员的焦虑。
并且,也可以从针对楼梯引导装置23开始用于使在避难楼梯7朝向救援楼层下楼的馆内人员的移动停止的控制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时,与馆内人员从救援楼层的电梯区域8向楼梯区域9的逃出是否结束无关地,强制地解除用于使馆内人员的移动停止的楼梯引导装置23的控制。这样,能够抑制在避难楼梯7等待的馆内人员的焦虑。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分别对各服务区2、3设定1个救援楼层,但是,也可以针对各服务区2、3设定多个救援楼层。并且,也可以使分别对各服务区2、3设定的救援楼层的数量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各电梯4、5通过各电梯号机来分担进行各救援楼层的避难运转。例如,在对1个服务区设定了2个救援楼层的情况下,一半的电梯号机进行一个救援楼层的避难运转,剩下的一半电梯号机进行另一个救援楼层的避难运转。这样,能够缓和各救援楼层的馆内人员的拥挤,而且能够实现馆内人员向避难楼层的运送效率的提高。

Claims (8)

1.一种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当在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将规定的服务楼层作为救援楼层,管理电梯的运转,以将滞留于上述建筑物内的馆内人员从上述救援楼层运送到避难楼层,其中,该建筑物中设置有将包含多个楼层的服务区内的各上述楼层作为上述服务楼层的上述电梯、和用于在各上述楼层之间上下的避难楼梯,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楼层被划分为设有上述电梯的电梯区域、和设有上述避难楼梯的楼梯区域,
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具有:
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是否拥挤;
避难引导装置,其设置在上述建筑物内,向上述馆内人员通知表示上述馆内人员是否可以从上述楼梯区域进入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的进入可否信息;以及
避难时管理装置,其具有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其中,该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判定是否可以从上述救援楼层向上述避难楼层进行运送,该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根据分别来自上述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上述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的信息,控制上述避难引导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避难引导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楼梯区域处的进入时引导装置,
上述进入可否信息通过上述进入时引导装置向上述馆内人员进行通知。
3.一种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当在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将规定的服务楼层作为救援楼层,管理电梯的运转,以将滞留于上述建筑物内的馆内人员从上述救援楼层运送到避难楼层,其中,该建筑物中设置有将包含多个楼层的服务区内的各上述楼层作为上述服务楼层的上述电梯、和用于在各上述楼层之间上下的避难楼梯,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楼层被划分为设有上述电梯的电梯区域、和设有上述避难楼梯的楼梯区域,
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具有:
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是否拥挤;
楼梯拥挤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上述楼梯区域是否拥挤;
避难引导装置,其设置在上述建筑物内,向上述馆内人员通知表示上述馆内人员是否可以在上述避难楼梯移动的楼梯移动可否信息、和表示上述馆内人员是否可以从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向上述楼梯区域逃出的逃出可否信息;以及
避难时管理装置,其具有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和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其中,该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判定是否可以从上述救援楼层向上述避难楼层进行运送,该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根据分别来自上述避难运转可否判定部、上述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和上述楼梯拥挤检测装置的信息,对上述避难引导装置进行控制,该控制用于避免在上述避难楼梯朝向上述救援楼层下楼的上述馆内人员、和从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向上述楼梯区域逃出的上述馆内人员发生冲突从而滞留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对上述避难引导装置进行控制,该控制用于在上述救援楼层中上述电梯区域和上述楼梯区域中都拥挤的状态下,从可以从上述救援楼层向上述避难楼层运送上述馆内人员的状态切换为不能运送的状态时,使在上述避难楼梯下楼的上述馆内人员的移动停止,使从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向上述楼梯区域逃出的上述馆内人员可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避难引导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楼梯区域中的楼梯引导装置、和设置在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中的逃出时引导装置,
上述楼梯移动可否信息通过上述楼梯引导装置向在上述避难楼梯朝向上述救援楼层下楼的上述馆内人员进行通知,上述逃出可否信息通过上述逃出时引导装置向从上述救援楼层的上述电梯区域向上述楼梯区域逃出的上述馆内人员进行通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在通过上述楼梯移动可否信息的通知而使上述馆内人员在上述避难楼梯处的移动停止时,根据来自上述救援楼层拥挤检测装置的信息,求出上述馆内人员从上述电梯区域逃出所需要的时间作为等待时间的信息,
上述避难引导装置使上述等待时间的信息包含在上述避难信息中,通知给上述馆内人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还具有用于监视上述避难引导装置的动作的远程显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对上述避难引导装置的控制方式可以在上述避难引导装置控制部进行的正常避难引导控制、和设置在监视中心的远程控制装置进行的远程避难引导控制之间进行切换。
CN2006800412414A 2006-02-23 2006-02-23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0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6/303289 WO2007096969A1 (ja) 2006-02-23 2006-02-23 エレベータの避難支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0186A true CN101300186A (zh) 2008-11-05
CN101300186B CN101300186B (zh) 2011-05-18

Family

ID=3843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12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0186B (zh) 2006-02-23 2006-02-23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77363B2 (zh)
EP (1) EP1988048B1 (zh)
JP (1) JP4926940B2 (zh)
KR (1) KR100989268B1 (zh)
CN (1) CN101300186B (zh)
WO (1) WO200709696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8158A (zh) * 2015-01-16 2017-08-29 通力股份公司 救援装置和电梯
CN107867611A (zh) * 2016-09-27 2018-04-03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消息传递和通信的电梯动态显示器
CN107879201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居住者疏散操作显示器
CN110015602A (zh) * 2017-12-04 2019-07-1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人员疏散的电梯群管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3369A1 (en) * 2005-07-18 2009-11-19 Flynn Michael P Communication of Service Disruption Information in a Group Elevator System
KR100968311B1 (ko) * 2006-01-12 2010-07-0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피난시 관리 장치
WO2007083364A1 (ja) * 2006-01-18 2007-07-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避難支援装置
CN101370728B (zh) * 2006-07-06 2013-03-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US20080073157A1 (en) * 2006-09-08 2008-03-27 Ashur Kanon Auxiliary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004226B1 (ko) * 2007-01-25 2010-12-2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시스템
EP2192073B1 (en) * 2007-10-10 2015-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uge supporting device of elevator
CN101835702A (zh) * 2007-10-26 2010-09-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避难支援系统
US20110108365A1 (en) * 2008-08-27 2011-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vacuation supporting system
WO2010082650A1 (ja) * 2009-01-19 2010-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1084388A (ja) * 2009-10-19 2011-04-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運転システム
JP5550302B2 (ja) * 2009-10-19 2014-07-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運転システム
US8230980B2 (en) * 2009-12-31 2012-07-31 Inventio Ag Method of operating elevators during emergency situations
JP5500253B2 (ja) * 2010-06-29 2014-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02688566B (zh) * 2011-03-24 2014-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火灾指引逃生系统及其逃生指引方法
JP5673425B2 (ja) * 2011-08-04 2015-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US9355552B2 (en) * 2013-05-14 2016-05-31 John J. Murphy, Jr. Electronic building information (EBIC) system
CN105555695B (zh) * 2013-09-17 2017-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EP3154889B1 (en) * 2014-06-12 2024-03-13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sing a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system
KR101897424B1 (ko) * 2014-09-24 2018-09-10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6558051B2 (ja) * 2015-04-28 2019-08-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無線装置、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US10227209B2 (en) * 2016-04-06 2019-03-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Orchestration of an occupant evacuation operation using destination entry fixtures
US10294075B2 (en) 2016-09-30 2019-05-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dispatching unoccupied elevator car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operation
KR101828005B1 (ko) * 2017-11-22 2018-03-2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피난용 승강기를 이용한 피난전략 지원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116946B (zh) * 2018-02-07 2022-10-1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疏散的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JP7086750B2 (ja) * 2018-06-26 2022-06-20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防災システム
CN109992901B (zh) * 2019-04-08 2023-07-1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物的楼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P7035237B2 (ja) * 2021-02-24 2022-03-14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防災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3935A (en) * 1974-08-19 1976-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rebeetano kasaijiuntensochi
US4023146A (en) * 1976-02-03 1977-05-10 Carroll Wayne E Method for computing and evaluating emergency priority and evacuation routes for high rise buildings, mines and the like
JPS63269297A (ja) * 1987-04-27 1988-11-07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避難誘導システム
JPS6413387A (en) * 1987-07-08 1989-01-18 Toshiba Corp Driving device at time of fire of group control elevator
JPH056500A (ja) * 1990-09-19 1993-01-14 Hitachi Ltd 移動体・施設制御システム
JPH058954A (ja) 1991-07-09 1993-01-1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式
JPH08268656A (ja) 1995-03-31 1996-10-15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乗客に対する音声案内装置
JPH09220293A (ja) * 1995-12-13 1997-08-26 Kyoritsu Sash Kogyo Kk 避難設備
WO1999050165A1 (en) 1998-03-31 1999-10-07 Allen Thomas H Multiple level building with an elevator system operable as a means of emergency egress and evacuation during a fire incident
US5979607A (en) * 1998-03-31 1999-11-09 Allen; Thomas H. Multiple level building with an elevator system operable as a means of emergency egress and evacuation during a fire incident
JP2000030172A (ja) * 1998-07-10 2000-01-2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遠隔監視表示装置
JP2002187551A (ja) * 2000-12-19 2002-07-02 Omron Corp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KR20030028573A (ko) * 2001-06-25 2003-04-0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3708497B2 (ja) * 2002-03-29 2005-10-19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混雑状況監視システム
JP2004203623A (ja) * 2002-12-23 2004-07-22 Inventio Ag 建物の人の緊急避難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および前記システムを用いた既存の建物の近代化方法
JP2004269154A (ja) * 2003-03-07 2004-09-3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0364872C (zh) * 2003-05-14 2008-0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火灾控制系统
JP4311633B2 (ja) * 2003-09-29 2009-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WO2005121004A1 (ja) * 2004-06-10 2005-12-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火災管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8158A (zh) * 2015-01-16 2017-08-29 通力股份公司 救援装置和电梯
CN107867611A (zh) * 2016-09-27 2018-04-03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消息传递和通信的电梯动态显示器
CN107879201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居住者疏散操作显示器
CN110015602A (zh) * 2017-12-04 2019-07-1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人员疏散的电梯群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8048B1 (en) 2014-07-02
US7677363B2 (en) 2010-03-16
EP1988048A8 (en) 2009-02-11
US20090038891A1 (en) 2009-02-12
CN101300186B (zh) 2011-05-18
EP1988048A4 (en) 2013-06-12
EP1988048A1 (en) 2008-11-05
JPWO2007096969A1 (ja) 2009-07-09
JP4926940B2 (ja) 2012-05-09
KR20080056251A (ko) 2008-06-20
KR100989268B1 (ko) 2010-10-20
WO2007096969A1 (ja) 200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0186B (zh)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CN101300187B (zh)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CN101277889B (zh) 电梯的避难时管理装置和方法
US7849973B2 (en) Refuge support system of double deck elevator
EP1849733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ed operation of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and method of controlled operation of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US7588126B2 (en) Building evacuation elevator system
US8245819B2 (en) Refuge supporting device of elevator
US7594564B2 (en) Elevator system
CN101111441B (zh) 电梯控制系统
KR100896872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의 운전 방법
JP555030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運転システム
US20100236868A1 (en) Evacuation assistance device for elevator
KR20130043673A (ko) 엘리베이터의 모니터 제어 장치
WO2021124405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200216713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19094157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7031780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17114599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閉じ込め救出運転方法
JP2004277120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3012244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専用運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