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2299B - 半导体器件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2299B
CN101292299B CN2005800518630A CN200580051863A CN101292299B CN 101292299 B CN101292299 B CN 101292299B CN 2005800518630 A CN2005800518630 A CN 2005800518630A CN 200580051863 A CN200580051863 A CN 200580051863A CN 101292299 B CN101292299 B CN 101292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hase
voltage
change materi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51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2299A (zh
Inventor
外村修
高浦则克
黑土健三
松崎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22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elements whose operation depends upon chemical chan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21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3/0069Writing or programm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0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comprising amorphous/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 cel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04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with means for avoiding disturbances due to temperature ef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21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3/0069Writing or programm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G11C2013/009Write using potential difference applied between cel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21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3/0069Writing or programm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G11C2013/0092Writ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e.g. form, length, amplitude of the write puls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11C13/00 for features not covered by this group
    • G11C2213/70Resistive array aspects
    • G11C2213/79Array wherein the access device being a transist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Read Only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在包括使用了相变材料的存储单元的半导体器件中,使控制写入速度的置位动作高速化。采用如下方案:将施加在相变材料上的置位脉冲电压取为2级,以第一级电压使相变材料的温度成为核生成最快的温度,以第二级脉冲使之成为结晶生长最快的温度,不溶化相变材料地使其固相生长。另外,采用如下方案:在相变材料上施加的2级脉冲电压由可降低漏极电流标准离差的施加在字线上的2级电压来控制。

Description

半导体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适用于利用电阻差来区别存储信息的存储单元、包括例如使用了相变材料的存储单元的高密度集成存储电路、存储电路和逻辑电路被设置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的逻辑混装型存储器、具有模拟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以及具有非易失性的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人所研究的技术,例如对使用了相变材料的存储器考虑以下技术。
作为使用了由相变材料构成的电阻元件的存储器的相变存储器是由置位动作将相变材料结晶化、或由复位动作将其非晶化而利用由于相变材料的相态不同而引起的电阻值的不同来存储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作为低电阻状态的置位和作为高电阻状态的复位不一定需要为完全的结晶状态、非结晶状态,可采用作为完全结晶状态的低电阻状态和作为完全非结晶状态的高电阻状态中间的任意值。
在复位时,为了使相变材料的温度上升至融点以上而施加高电压。另外,在相变材料的溶融后为防止结晶化而采用急速衰减的短时间的脉冲。置位是使相变材料在结晶化温度以上、未达到融点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因此,置位脉冲为低于复位脉冲的电压,为时间长的脉冲。
相变存储器的应用首先可列举出替换作为主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FLASH存储器。相变存储器与FLASH存储器相比,可低电压工作、高速重写,因此可以称为更高性能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另外,若进一步实现高速化,则可实现高速的非易失RAM。目前,许多便携设备中安装有非易失性FLASH存储器和作为高速易失性RAM的DRAM这两种存储器,但若能够实现具有这两种存储器的特征的非易失RAM,则能够将FLASH存储器和DRAM统一为1块芯片,可对所有半导体存储器进行替换。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文献包括例如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件1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008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日本应用物理(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Physics)”、1991年1月、第30卷、p.97-100。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上述相变存储器的技术,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以下问题。
例如,在现有的相变存储器的复位动作中,施加矩形电压脉冲,使相变材料的温度上升至融点以上,暂时溶化相变材料后再急速冷却。例如,在相变材料为Ge2Sb2Te5的情况下,当施加了矩形复位脉冲时,相变材料Ge2Sb2Te5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大约为2ns(纳秒),因此,即使复位脉冲宽度为30ns,相变材料超过融点然后急速冷却也能够进行复位。
而在现有方式的置位动作中,施加矩形电压脉冲,使相变材料的温度上升使其小于融点且处于结晶化温度以上,通过在该温度下保持大约1μs,使相变材料及其周围升温。在将电压脉冲为0V后,利用周围的热量,相变材料在进行相变材料的结晶化的未达到融点且处于结晶温度以上的温度带下慢慢冷却而进行结晶化。在该现有方式中,相变材料周围的温度充分升温需要大约1μs的时间,因此,置位需要大约1μs的时间。
这样,在现有方式中控制相变存储器的写入时间的是置位动作。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新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和附图来得到明确。
简单说明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的概要如下。
即,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如下功能,即:在置位动作中,施加通过电压的施加而使相变材料的到达温度为融点以上的电压脉冲作为施加给相变材料的电压脉冲,而使相变材料的温度急速上升,在达到融点前停止施加电压脉冲。
另外,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如下功能:将施加给相变材料的置位电压取为2级,在施加第一电压后,施加低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
简单说明通过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所得到的效果如下。
能够提高要求高速置位动作的使用了相变材料的存储单元元件的重写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脉冲电压波形的图。
图2的(a)和(b)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相变存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存储单元阵列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存储单元阵列的结构的版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存储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列选择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写缓存模块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写动作的定时的波形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读动作的定时的波形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相变存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字线控制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短脉冲发生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2级脉冲控制信号的定时的波形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可产生2级脉冲的字线驱动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相变材料的结晶化速度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在实验中使用的2级脉冲波形的图。
图18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表示由2级脉冲得到的置位/复位电阻比的实验结果。
图19的(a)~(h)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表示脉冲波形和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的关系的图。
图2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表示在位线施加了2级脉冲时的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图。
图2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表示在字线施加了2级脉冲时的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图。
图2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表示插入了界面层时的相变材料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表示仅在插塞上插入了界面层时的相变材料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4的(a)和(b)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表示插入了界面层时的存储单元结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原则上对相同部件标记相同标号,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非同步式相变存储器的结构例的要部框图。
首先,根据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非同步式相变存储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非同步式相变存储器根据控制信号状态而进行动作,并检测地址的变化而进行动作。本实施方式1的非同步式相变存储器包括指令缓存器CB、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PG、地址缓存器AB、地址转变检测电路ATD、行预译码器RPD、列预译码器CPD、输入缓存DIB、输出缓存DOB、读出放大器模块SA、写缓存模块WB等,还与存储单元阵列MCA对应地设有行译码器RDEC、字线驱动器WD、列译码器CDEC、列选择器CSEL等。这里,仅示出1个存储单元阵列MCA,但根据存储单元容量也可以将存储单元阵列MCA取为多个。
各电路模块发挥以下作用。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PG根据指令缓存器CB读取的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CMD,产生用于控制输入缓存器DIB、输出缓存器DOB、读出放大器模块SA、写缓存模块WB等的控制信号CTL。地址缓存器AB读取来自外部的地址ADR,将内部地址AI发送至地址转变检测电路ATD、行预译码器RPD、列预译码器CPD。地址转变检测电路ATD检测内部地址AI的变化,将地址转变信号AT输出至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PG。具体而言,取得检测地址各位的变化的逻辑,取它们的逻辑和作为地址转变信号AT。
行预译码器RPD对行地址进行预译码,将行预译码地址RPA输出至行译码器RDEC。行译码器RDEC进一步对行预译码地址RPA进行译码,由此,字线驱动器WD选择性地驱动存储单元阵列MCA中的字线。列预译码器CPD对列地址进行预译码,将列预译码地址CPA输出至列译码器CDEC。列译码器CDEC进一步对列预译码地址CPA进行译码,由此,列选择器CSEL选择性将存储单元阵列MCA中的位线连接在输入输出线IO上。
输入缓存器DIB以所期望的定时读取与外部的输入输出数据DQ,将输入数据DI发送至写缓存模块WB。写缓存模块WB由于写入动作,根据输入数据DI驱动输入输出线IO。读出放大模块SA包括与同时动作的位数对应的个数的读出放大器,为了读出动作而放大输入输出线IO的信号来进行判断,输出读出数据DO。输出缓存器DOB以所期望的定时向输入输出数据DQ输出读出数据DO。
图4示出存储单元阵列MCA的结构例。存储单元MC被设置于连接在字线驱动器WD上的字线WL0、WL1、WL2、WL3、......和连接在列选择器CSEL上的位线BL0、BL1、BL2、BL3的交点上。另外,设有源极线SL01、SL23、......,其被连接在接地电压VSS上。各存储单元MC由相变电阻PCR和存储单元晶体管MT构成。相变电阻PCR的一端连接在位线上,另一端连接在存储单元晶体管MT的源极、漏极之一上。相变电阻例如由含有Te等的硫属化物材料构成。存储单元晶体管的源极、漏极的另一个连接在源极线上,栅极连接在字线上。在图4中,作为存储单元晶体管MT使用MIS(MetalInsulator Semiconductor)型晶体管,但也可以使用双极型晶体管。
这里为了简单起见并没有示出,但根据需要,还设有用于产生读出时的参考信号的定时单元。另外,这里作为存储单元晶体管示出了NMOS晶体管,但也可以使用PMOS晶体管、双极晶体管。其中,从高集成化的观点考虑优选MOS晶体管,与PMOS晶体管相比,优选导通状态下沟道电阻小的NMOS晶体管。以下以使用NMOS晶体管作为存储单元晶体管时的电压关系来说明工作等情况。
图5示出与图4的存储单元阵列结构对应的布局图。图4所示的电路的各要素被标记相同标号。在图5中,以粗黑线划分的区域是与图4所示的存储阵列MCA对应的区域。在图5中,M1是第一金属层,M2是第二金属层,FG是作为在硅衬底上形成的晶体管的栅电极使用的层,FCT是连接FL上表面和M1下表面的接触孔,R是存储元件PCR和其上部电极层UE的层叠膜,SCT是连接M1上表面和R的下表面的接触孔,TCT是连接M1上表面和M2下表面的接触孔。存储元件R在与同一位线连接的存储单元之间,经由接触孔TCT而被引至第二金属层M2上。该第二金属层M2作为各个位线使用。字线WL0~WL3由FG形成。在FG使用多晶硅和硅化物(硅与高融点金属的合金)的层叠层。构成存储单元MC11的1个MOS晶体管为QM1。构成存储单元MC21的晶体管QM2与晶体管QM1共用源极区域。如图所示,构成其他单元的MOS晶体管也是按如上方式构成。
图6是存储单元阵列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本例是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阵列结构的具体结构例。图6是逻辑混装存储器、逻辑电路区域和相变存储单元的存储单元区域的剖视图。在形成于半导体衬底SUB上的阱PW内形成有所期望的晶体管QM1、QM2等。在层间绝缘膜ILIc的位置配置有第一层间布线M1和源极线布线等。
并且,在上述存储单元区域中,在其上部经由下部电极插塞PLUG形成有相变材料PCR,形成有构成存储单元的主要部分。并且,该存储单元部经由配置在其上部的插塞状金属接触We而连接在位线BL上。
在存储单元区域形成有例如n沟道型存储单元选择用MOS晶体管QM1、QM2。n沟道型存储单元选择用MOS晶体管QM1、QM2在p阱PW的上部彼此分离而形成。这些晶体管包括LDD(LightlyDoped Drain:轻掺杂漏极)结构的半导体区域DN、DNC;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栅极绝缘膜;以及形成在其上的栅极电极。半导体区域DNC被在同一元件有源区域内形成的相邻的n沟道型存储单元选择用MOS晶体管所共用。
这样的存储单元选择用n沟道型MOS晶体管QM1、QM2被淀积在半导体衬底SUB上的层间绝缘膜ILIa、ILIb所覆盖。
该层间绝缘膜ILIa、ILIb例如由氧化硅膜构成,例如由通常的等离子体CVD法等形成。在存储区域和逻辑电路区域,层间绝缘膜ILIb的上表面形成得较平坦,以使其高度大体一致。
在存储单元区域的层间绝缘膜ILIa、ILIb上穿有连接孔,使得存储单元选择用MOS晶体管QM1、QM2的半导体区域DN、DNC的上表面露出。
在该连接孔埋入例如由钨构成的导电材料Wa、Wb,形成接触电极。另外,当在导电材料使用钨时,在相关绝缘膜ILIa、ILIb之间存在例如10nm左右的TiN作为隔离金属层。
该接触电极与存储单元选择用MOS晶体管QM1、QM2的半导体区域DN、DNC电链接。
在存储单元区域的层间绝缘膜ILIc穿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使得由导电材料Wc、Wd构成的接触电极露出,其中,该导电材料Wc、Wd例如由钨构成。另外,当在导电材料使用钨时,在与相关绝缘膜ILIc之间作为隔离金属层存在例如10nm左右的TiN。该接触电极与被存储器选择用n沟道型MOS晶体管QM、QM2所共有的半导体区域DNC电连接。
在层间绝缘膜ILIc的上表面淀积有层间绝缘膜ILId。该层间绝缘膜ILId例如由氧化硅构成。
在存储单元区域中的层间绝缘膜ILId上穿有连接孔,使得源极布线SL露出。在该连接孔埋入例如由钨构成的导电材料PLUG,形成接触电极。另外,当在导电材料使用钨时,在与相关绝缘膜ILId之间作为隔离金属层存在例如10nm左右的TiN。该接触电极与源极布线SL电连接。
在存储单元区域的层间绝缘膜ILIe中形成有作为存储元件的电阻元件R。电阻元件R形成为带状,由相变材料PCR和覆盖其表面的例如由钨构成的上部电极UE构成。构成电阻元件R的相变材料PCR包括例如Ge-Sb-Te类相变材料、或Zn-Te类相变材料、或添加了这些材料的添加元素X的X-Ge-Sb-Te类相变材料、或添加添加物Y的Y-Zn-Te类相变材料。作为添加元素X列举出In、Cr、O、N、Zn、Bi、Ag、Au、Se等。作为添加元素Y列举出Sb、In、Cr、O、N、Ge、Bi、Ag、Au、Se等。
用于相变存储器的下部电极插塞PLUG的材料列举出例如W、TiN、TiW、TiAlN、多晶硅等。
电阻元件R的下部与存储元件下部接触电极电连接,通过该接触电极而与存储单元选择用n沟道型MOS晶体管QM1、QM2的半导体区域DN电连接。
在电阻元件R的上表面淀积有硬掩模绝缘膜HM。该硬掩模绝缘膜HM例如由氧化硅构成。硬掩模绝缘膜HM是为了将电阻元件R图形化而淀积的,形成为带状。
在存储区域中的层间绝缘膜ILIe、硬掩模绝缘膜HM中穿有接触孔,使得上部电极UE的上表面露出。在该接触孔内埋入例如由钨构成的金属膜We而形成存储单元上部电极触点。另外,当在导电材料使用钨时,在与相关绝缘膜ILIe之间作为隔离金属层存在例如10nm左右的TiN。
该存储单元上部电极触点与电阻元件R的上表面电连接,通过该电阻元件而与存储单元选择用n沟道型MOS晶体管QM1、QM2的半导体区域DN电连接。
在层间绝缘膜ILIe的上表面形成有位线BL。该位线是淀积由铝构成的金属层ML而形成的。该位线BL与例如由隔离金属BM和钨We构成的位线触点电连接,进而通过位线触点与电阻元件R电连接。
图7示出图3中的列选择器CSEL的结构例。这是从存储单元阵列每次2位地选择存储单元而使之动作的情况的例子。即使同时选择的存储单元数量不同也可为同样的结构。每两条位线设有列开关CSL2,由列译码器CDEC输出的列选择信号控制,将位线每两条地连接在输入输出线IO0、IO1上。列选择信号是与C01b、C01t、C23b、C23t、......彼此互补的信号。列开关CSL2由4个NMOS晶体管MNP0、MNP1、MNS0、MNS1以及2个PMOS晶体管MPS0、MPS1构成。NMOS晶体管MNP0、MNP1将非选择的位线保持为接地电压VSS。NMOS晶体管MNS0、MNS1和PMOS晶体管MPS0、MPS1构成2个CMOS传输门(pass gate),将所选择的位线连接在输入输出线IO0、IO1上。这样,通过使用CMOS传输门,在宽电压范围内,能够以低电阻连接位线和输入输出线。由此,使位线的施加电压范围变宽,当以在相变电阻中流过的电流值来划分读出动作和写入动作的低电阻化和高电阻化时,能够确保容限。
图8示出图3中的写缓存模块WB的结构例。写缓存模块WB由写入脉冲发生电路WPG和2个写缓存器WB1构成。这也是同时向存储单元阵列中的2个存储单元写入时的例子。只要是根据同时写入的存储单元数量设置写缓存器WB1,则也能够对应于其他存储单元的数量。写入脉冲发生电路WPG产生低电阻化用和高电阻化用的脉冲,分别在写入脉冲线WP0和WP1上输出。写缓存器WB1由3个反相器、2个输入NAND门、以及由2个NMOS晶体管MNC0、MNC1和2个PMOS晶体管MPC0、MPC1构成的2个CMOS传输门构成。写缓存器WB1由写入控制信号WRIT激活,根据写入数据DI0、DI1,将输入输出线IO0、IO1连接在写入脉冲线WP0、WP1上。这里,能够通过使用CMOS传输门,利用写入脉冲发生电路WPG,在输入输出线IO0、IO1的下降沿驱动到接地电压。由此,能够防止在输入输出线的寄生电容中所充电的电荷通过位线和存储单元而放电,能够使位线电流的脉冲波形的下降陡峭,实现稳定的写入动作。
接着,说明以上所述的非同步式相变存储器的动作。图9示出写动作的定时的例子。根据外部地址ADR的转变,地址转变检测电路ATD在地址转变信号AT中产生脉冲,切换字线WL(图4中的WL0、WL1、WL2、WL3、......)。作为控制信号CMD的一部分的芯片选择条状(bar)信号CSb和写使能条状(bar)信号WEb成为低电平,由此写入控制信号WRIT成为‘1’,进行写入动作。根据向输入输出数据DQ的输入Din,驱动所选择的位线BL(图4中的BL0、BL1、BL2、BL3、......)。这里,若输入Din为‘0’,则将位线BL驱动为置位电压VSET,但若为‘1’,则将位线BL保持为接地电压VSS。另外,若输入Din为‘1’,则将位线BL驱动为复位电压VRST。为了使高电阻化的脉冲成为所期望的脉冲宽度,写入控制信号WRIT成为‘0’,使位线BL返回接地电压VSS,结束写入动作。这里以Din为1位进行说明,在为多位的情况下,对每位进行与数据对应的工作。以下也同样简单说明其他工作定时。
在一般的非同步SRAM的规格中,写动作的期间结束时,确定输入Din为有效。在图7的动作中,若输入Din为‘0’,则直接驱动位线,确保低电阻化期间。而若输入Din为‘1’,则确定为有效后驱动位线,缩短驱动位线的脉冲宽度,防止温度上升至选择存储单元的相变电阻的周围所需要的温度以上而使冷却时间延长。结果无论是‘0’还是‘1’,都能实现稳定的写入动作。另外,通过这样地限制高电阻化的脉冲宽度,不流过不需要的写入电流,因此可实现低功耗的写入动作。
图10示出读动作的定时的例子。与图9所示的写动作同样,根据外部地址ADR的转变,切换字线WL。作为控制信号CMD的一部分的芯片选择低电平有效信号CSb和输出使能低电平有效信号OEb成为低电平,由此,激活输出缓存器,将输入输出数据DQ驱动为与读出输出Do对应的输出Dout。芯片选择低电平有效信号CSb和输出使能低电平有效信号OEb的任一个成为高电平,读动作期间结束,由此输出缓存器DOB成为高阻状态。
在相变存储器的重写时施加的电压脉冲作为与下部电极插塞PLUG相对的上部电极UE的电压或与上部电极UE相对的下部电极插塞PLUG的电压而进行施加。当在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插塞PLUG之间产生电位差时,通过相变材料PCR而流过电流,在电阻高的下部电极插塞PLUG和相变材料PCR中产生焦耳热。该焦耳热引起相变材料PCR的相变,进行相变存储器的重写。
图1是表示在相变材料PCR上施加的脉冲电压的波形的图,图1的(a)表示复位动作,图1的(b)表示置位动作。图2是表示相变材料PCR的温度变化的图,图2的(a)表示复位动作,图2的(b)表示置位动作。另外,在图1的(b)和图2的(b)中,标记“本发明1”的是实施方式1的波形,标记“本发明2”的是后述的实施方式2的波形。另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特征,还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前提来讨论的现有方式的波形。
相变存储器的复位施加图1的(a)所示的矩形脉冲。通过施加该脉冲,使温度上升到融点以上,暂时融化相变材料PCR后,急速冷却。例如,说明在相变材料PCR使用了Ge2Sb2Te5时的温度变化。因为Ge2Sb2Te5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为大约2ns,所以若施加足够高的电压脉冲,则如图2的(a)所示那样,在30ns以下相变材料PCR的温度超过融点。接着,使电压脉冲返回0V,进行急速冷却。结果可在30ns以下的时间充分地进行复位动作。
相变存储器的置位施加图1的(b)所示的“本发明1”的矩形电压脉冲。施加该电压时,如图2的(b)所示那样,通过施加“本发明1”的电压,相变材料PCR的温度急速上升,在施加了足够长的时间情况下会达到融点以上的温度,但在达到融点之前使脉冲电压为0而进行冷却。使用本方式,例如相变材料PCR为Ge2Sb2Te5时,从超过作为结晶化开始的温度的160℃的时刻开始,到通过冷却而低于160℃为止,存在促进相变材料PCR的结晶化的温度带,即作为结晶化温度的160℃以上而未达到作为融点的600℃,因此在此之间进行结晶化。当通过施加电压脉冲而使相变材料PCR达到融点以上时,相变材料PCR非晶化,因此从没有达到融点的时刻开始,结晶化开始,从高速化观点考虑是不利的。通过使用本方式,可实现相变材料PCR的高速结晶化。
[实施方式2]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非同步式相变存储器的结构例的要部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图4~图10中说明的存储阵列电路、存储阵列结构、存储单元剖面结构、列选择器CSEL的结构、写缓存模块WB、写定时、读定时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大部分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进行说明的图3的框图相同,但在其基础上安装有对字线施加2级电压的电路。来自根据外部时钟CLK输入信号的外部时钟缓存器CLKB的信号被输入至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PG,产生低置位脉冲RSP,该脉冲被输入至字线控制电路WDCTL。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字线控制电路WDCTL的一部分的图,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短脉冲发生电路SPG的结构例的图,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2级脉冲控制信号φ1、φ2、φ3的波形的图,图15是示出可产生2级脉冲的字线驱动器WD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图15所示的各字线驱动器WD上,制作有与字线驱动器相同的数量。在字线控制电路WDCTL中,接收输入的低置位脉冲RSP,使用包括延迟电路DLS等的短脉冲发生电路SPG处理输入至图13所示的短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SPGin的脉冲,由短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SPGout输出图14所示的φ1、φ2、φ3的脉冲波形。这些脉冲被输入至图15所示的字线驱动器WD,产生2级脉冲。
在以上所示的电路中,可在字线施加2级电压,但若在位线驱动器应用图12、图13和图15所示的电路,则也可在位线施加2级电压。
图1的(b)示出用于本实施方式2的置位的脉冲波形(本发明2)。另外,图2的(b)示出此时的温度变化(本发明2)。本实施方式2的置位脉冲波形为使用2级电压的2级脉冲。与实施方式1相比,使用本实施方式2的2级脉冲的优点可说明如下。实施方式1所示的方法的施加电压较高,因此温度上升速度非常快,停止脉冲施加的时间容限较小。也就是,当相变材料PCR的电阻有较低的标准离差时,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降低,相变材料的升温速度增快,结果有可能实施方式1所示的置位脉冲时间会超过融解温度。而采用能够使用更低电压的置位脉冲的2级脉冲是如下的置位方法,即:即使相变材料PCR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变化,超过融解温度的误复位的可能性也较小。
图16是示出相变材料PCR的结晶化速度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根据非专利文献1,相变材料PCR的结晶化的过程可分为前半段的核生成和后半段的结晶生长。并且,在各个过程中存在图16所示的结晶化速度的温度依赖性。在核生成中存在使核生成速度最快的温度T1,无论是高于该温度的温度还是低于该温度的温度,核生成速度都减小。在温度T1以上核生成速度减小的原因是在相变材料的核生成中的与非晶状态的自由能相对应的结晶状态的自由能较低的缘故。在温度T1以下核生成速度减小的原因是构成相变材料的原子的扩散系数与温度共同急剧减小的缘故。
另外,在结晶生长中存在结晶化速度最快的比温度T1低的温度T2,无论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还是该温度以下的温度,结晶化速度都减小。其理由是与核生成速度的温度依赖性相同的机制。也就是,为了使结晶化最快,如图2的(b)所示那样,相变材料的温度应在结晶化的前半段取为T1,在结晶化的后半段取为T2
当以2级脉冲进行置位时,为了验证可实现高速化,对复位状态的相变材料PCR施加各种形状的置位脉冲,进行调节置位电阻的原理实验。图17示出施加的置位脉冲。第一电压施加30ns的相变材料PCR成为核生成速度最快的温度的电压2.0V。接着作为第二电压施加t2ndns的V2ndV电压。特别将V2nd选择为与第一电压相等的矩形波脉冲的2.0V和相变材料PCR的温度成为结晶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的1.8V,分别从10ns开始到40ns的期间以5ns间隔使t2nd变化。在施加这些脉冲中,相变材料PCR的温度不超过融点。对于复位电阻,测定施加这些置位脉冲后的置位电阻,求出复位电阻与置位电阻的比。图18示出其结果。
在V2nd为2.0V时,若缩短t2nd,则相变材料PCR的结晶化不充分,置位电阻增大。为了高速进行写入的信息的读出,置位电阻和复位电阻的比优选1个数量级以上。为满足该电阻比的要求值,根据图18的结果,t2nd需要30ns以上。也就是,矩形波脉冲的置位时间成为第一电压的施加时间30ns与第二电压的施加时间30ns之和的60ns。
而当V2nd为1.8V时,与V2nd为2.0V时相比,t2nd即使相同,电阻比也成为较大的值。这是因为,通过使V2nd成为1.8V,相变材料PCR的温度从核生成速度最快的温度向结晶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变化,与V2nd为2.0V时相比,能以短时间进行结晶化。结果,V2nd为1.8V时,满足电阻比的要求值的最短的t2nd为10ns。也就是,使用2级脉冲时,置位时间为第一电压的施加时间30ns与第二电压的施加时间10ns之和的40ns。
也就是,实验表示在置位使用2级脉冲时,与1级脉冲相比,可实现高速化。
图19示出依赖于脉冲波形的相变材料PCR的温度变化。在图19中,图19的(a)~(d)示出脉冲波形,图19的(e)~(h)示出温度变化,图19的(a)和(e)、(b)和(f)、(c)和(g)、(d)和(h)分别对应。Tm为融解温度(融点)、Tc为结晶化温度,相变材料在Tc以上、未达到Tm的温度时进行结晶化。在图19的(e)、(f)、(g)、(h)中,通过施加各脉冲,以t1、t2、t3、t4示出相变材料的温度为Tc以上、Tm以下的时间。并且,在时间t1、t2、t3、t4中关系式t1<t3=t4<t2成立。
图19的(a)的脉冲宽度为30ns的复位脉冲。施加电压比置位脉冲大,因此如(e)所示那样,温度上升速度较快,在刚刚施加复位脉冲之后超过融点Tm。施加复位脉冲后,温度急剧下降,但处于Tc以上、Tm以下的温度的时间t1极短,因此几乎不进行结晶化。结果相变材料PCR的复位结束。
图19的(b)的脉冲宽度为30ns的置位脉冲。对应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置位方法。通过施加高于通常的置位电压的脉冲电压,如图19的(f)所示那样,相变材料的温度上升,脉冲电压较高,因此若一直施加则会达到温度为Tm以上,但在超过Tm之前停止脉冲的施加。然后,降低相变材料的温度。结果相变材料存在于Tc以上、Tm以下的温度带的时间t2如图19的(f)所示那样,不超过Tm,因此与图19的(a)的情况相比,能确保较长的时间t2,进行结晶化。
图19的(c)是相当于在图18中说明的1级脉冲的置位脉冲。电压是相变材料成为使核生成最快的温度那样的值,与图19的(b)相比,脉冲电压较低,因此表示温度变化的图19的(g)与图19的(f)相比,温度上升缓慢。结果,超过Tc的时间也变慢,脉冲宽度与50ns和图19的(b)的30ns相比,与长度无关,位于Tc以上、Tm以下的温度带的时间t3比t2短,结果结晶化进行得不充分。
图19的(d)是相当于在图18中说明的2级脉冲的置位脉冲。对应于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置位方法。通过施加图19的(h)所示的第1级脉冲的温度的上升与图19的(g)相同。结果相变材料成为核生成速度最快的温度。接着,切换为低于第一电压的使相变材料成为结晶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的第二电压。结果,可快速地进行结晶化过程的核生成、结晶生长,相变材料处于Tc以上、Tm以下的温度带的时间t4与图19的(c)、(g)所示的t3大致相同,但可充分地进行结晶化。
图20是示出在位线施加了2级脉冲时的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图,图21是示出在字线施加了2级脉冲时的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2中的相变材料上施加的2级脉冲是通过在位线BL或字线WL上施加2级脉冲来完成的。当相变材料PCR例如为Ge2Sb2Te5时,电流电压特性如图20、图21的晶体管负载曲线所示那样,具有非欧姆特性。该非欧姆特性的特征是随着施加在相变材料PCR上的电压增加,微分电阻减小。基于该机制,根据在位线BL或字线WL施加了2级脉冲的情况下的相变材料的电阻变化和施加在相变材料上的电压变化,考察在相变材料PCR中产生的焦耳热。
当在位线BL上施加2级脉冲时,如图20所示那样,当使之从施加在位线上的第一电压VBL1st开始减少为施加在位线上的第二电压VBL2nd时,施加在选择晶体管上的电压从位线2级脉冲施加时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第一电压VBDS1st开始减少为位线2级脉冲施加时的源极-漏极电压之间的第二电压VBDS2nd。2条负载曲线成为在横轴方向使之移位的关系,当考虑在先示出的非欧姆特性的特征时,可知相变材料PCR的电阻变化为RPCR(VBDS2nd)-RPCR(VBDS1st)>0,是增大的。另外,施加在相变材料PCR上的电压变化为(VBL2nd-VBDS2nd)-(VBL1st-VBDS1st)<0,是减小的。也就是说,在相变材料PCR产生的焦耳热E以E=V2/R表示,但使位线BL电压从第一电压变化为第二电压时,相变材料PCR的电阻增大,施加在相变材料PCR上的电压减小,因此在施加位线2级脉冲时相变材料PCR产生的焦耳热E的变化量ΔEBL一定为ΔEBL<0。这适于产生从核生成温度向比其温度低的结晶生长温度的温度变化。
接着,使用图21考虑在字线WL施加2级脉冲的情况。当使在字线上施加的电压从在字线上施加的第一电压VWL1st减少为在字线上施加的第二电压VWL2nd时,在选择晶体管上施加的电压从字线2级脉冲施加时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第一电压VWDS1st增加为字线2级脉冲施加时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第二电压VWDS2nd。结果根据在先示出的非欧姆特性的特征,可知相变材料的电阻变化成为RPCR(VWDS2nd)-RPCR(VWDS1st)>0,是增大的。另外,在相变材料上施加的电压变化为(VBL-VWDS2nd)-(VBL-VWDS1st)=VWDS1st-VWDS2nd<0,是减少的。也就是说,当使字线WL电压从第一电压变化为第二电压时,相变材料PCR的电阻增大,在相变材料PCR上施加的电压减小,因此在字线2级脉冲施加时相变材料产生的焦耳热E的变化量ΔEWL一定为ΔEWL<0。这适于产生从核生成温度向比其温度低的结晶生长温度的温度变化。
也就是说,当在位线BL或字线WL上施加2级脉冲时,使之共同由第一电压向第二电压变化,由此焦耳热减少,可使之从核生成速度最快的温度变化为比其低的结晶生长快的温度。但是,由于相变材料PCR的电阻的施加电压依赖性,可温度变化的宽度不同。该温度变化的宽度至少必须大于核生成速度最快的温度和结晶生长最快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因此,根据相变材料PCR的电阻的施加电压依赖性,在位线BL2级脉冲和字线WL2级脉冲中,通过使用焦耳热变化最大的方法,可进行预定的温度控制的可能性最高。也就是,在ΔEBL>ΔEWL的情况下,优选在位线施加2级脉冲的方法,在ΔEBL<ΔEWL的情况下,优选在字线WL上施加2级脉冲的方法。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存储单元电路和剖面结构与图4~图15所示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3的相变材料上施加的2级脉冲在施加位于位线BL上的某一定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在字线WL上施加2级电压脉冲来完成。在字线WL上施加的电压由字线WL的第一电压VWL1st和比字线WL的第一电压VWL1st低的字线WL的第二电压VWL2nd构成。字线WL的第一电压VWL1st由选择晶体管TR的漏极电流、漏极电压和字电压的关系求得,以使得在相变材料PCR上适当地施加第一电压VPCR1st。设字线WL的第一电压VWL1st的时间与要得到的第一电压VPCR1st的时间相同。字线WL的第二电压VWL2nd由选择晶体管TR的漏极电压、漏极电流和字电压的关系求得,使得在相变材料PCR上适当地施加有第二电压VPCR2nd。字线WL的第二电压VWL2nd的时间与在相变材料PCR上施加的第二电压VPCR2nd的时间相同。
将2级脉冲不直接施加在位线BL上而是施加在字线WL上的理由在于,用于抑制选择晶体管TR、例如MISFET(Metal Insulator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漏极电极的标准离差。
图20示出在位线BL上施加2级电压时选择晶体管TR的负载曲线的变化。在位线BL施加位线BL第一电压VBL1st,然后,使之变化为位线的第二电压VBL2nd。此时,MISFET的源极和漏极间的施加电压从位线电压施加时的源极-漏极间第一电压VBDS1st减少为位线电压施加时的源极-漏极间第二电压VBDS2nd。另外,在相变材料PCR上施加的电压也减小。结果漏极电流移动至线形区域,与位线BL电压的标准离差对应的漏极电流的标准离差变大。当漏极电流在变小的方向上产生离差时,相变材料PCR的温度未充分上升,因此置位变得不充分。
而图21示出在字线WL上施加了2级电压时选择晶体管TR的负载曲线的变化。在字线WL上施加字线WL的第一电压VWL1st,然后,使之变化为字线WL的第二电压VWL2nd。此时,在MISFET的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施加电压从字线电压施加时的源极-漏极间的第一电压VWDS1st增加为字线电压施加时的源极-漏极间的第二电压VWDS2nd。另外,施加在相变材料PCR上的电压减小。结果漏极电流移动至饱和区域,与位线BL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的标准离差变小。另外,施加在相变材料上的相对于固定电压的脉冲优选固定电流的脉冲。固定电压脉冲在置位脉冲施加中,使相变材料PCR的电阻降低,在恒定电压脉冲下,电流急剧增大,结果焦耳热急剧增加,相变材料PCR的温度会超过融点。而固定电流脉冲不会产生焦耳热的急剧增大。下面示出该现象的详细内容。
当在字线WL上施加恒定电流时,在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施加恒定的电流I0。此时,设置位脉冲施加开始时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阻为R0,设复位状态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压为V0,根据欧姆定律,有下式成立。
V0=R0×I0        (1)
接着,设置位脉冲施加结束时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阻为R1时,R1<R0成立。这是因为通过施加置位脉冲而电阻值减小的缘故。另外,设复位状态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压为V1,在置位脉冲施加结束之前,根据欧姆定律,有下式成立。
V1=R1×I0    (2)
根据R1<R0、式(1)和式(2)可知V1<V0成立。置位脉冲针对相变材料PCR的复位状态而施加,在置位脉冲的施加中,慢慢变化为低电阻状态。因此,在相变材料PCR消耗的功率从V0I0变化为V1I0。根据电压关系V1<V0可知,这些功耗的大小关系为V0I0>V1I0。在相变材料消耗的功率与产生的焦耳热成比例,因此通过施加置位脉冲产生的焦耳热处于慢慢减小的方向,不可能会成为液相生长。
而在位线BL上施加恒定电压的方法中,在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施加恒定电压V2。设置位脉冲施加开始时的复位状态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阻为R2,设复位状态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压为V2,根据欧姆定律有下式成立。
V2=R2×I2    (3)
接着,设置位脉冲施加结束时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阻为R3,R2>R3成立。另外,设复位状态的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PLUG之间的电流为I3,在置位状态中,根据欧姆定律有下式成立。
V3=R3×I3    (4)
根据R3<R2的关系、式(3)和式(4)可知I3>I2成立。
在相变材料中消耗的功率从V2I2变化为V2I3,但根据I3>I2的关系可知V2I2<V2I3的关系成立。也就是,当在位线施加恒定电压时,在置位脉冲施加中焦耳热增大。焦耳热的增大率I3/I2与R2/R3相等,因此根据R2为R3的10倍以上的较大值可知焦耳热增大10倍以上。结果相变材料PCR的温度超过结晶化温度,成为液相生长的可能性非常高。根据液相生长和上述理由而无法实现高速的置位。也就是,为了进行高速的置位,优选对相变材料PCR施加电流脉冲,在字线WL上施加电压脉冲是其方案之一。
图11~图15示出可生成本发明使用的2级脉冲的电路图。图15示出控制字电压的字线驱动器WD。根据施加在字线WL上的第一电源电压V1和第二电源电压V2分别经由PMOS晶体管MP1和MP2控制字线电压VWL。该P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在写使能信号φ1和φ2上。另外,在该PMOS晶体管和字线电压VWL之间,经由NMOS晶体管MN而被引至接地电位。该NMOS晶体管MN的栅极连接在写使能信号φ0上。
图14示出从待机时开始在字线上施加2级电压时的写使能信号φ1、φ2、φ3的变化。施加第一级电压时,使写使能信号φ0、φ1从高电位VDD变化为接地电位VSS。接着,在施加第二级电压时,使写使能信号φ1从接地电位VSS变化为高电位VDD,另外使写使能信号φ2从高电位VDD变化为接地电位VSS。最后在第二级电压的施加结束时使写使能信号φ0从接地电位VSS变化为高电位VDD,使写使能信号φ2从接地电位VSS变化为高电位VDD。
[实施方式4]
图22和图2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相变存储单元的插塞电极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2示出在层间绝缘膜ILId上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界面层IL的情况,图23示出仅在下部电极插塞PLUG上形成界面层IL的情况。
界面层IL是在层间绝缘膜ILId和下部电极插塞PLUG上、以及图23所示的下部电极插塞PLUG上形成的高电阻的膜。
插入界面层IL的目的是强化层间膜INS、下部电极插塞PLUG、相变材料PCR之间的粘合力或通过插入电阻使发热效率增大而降低重写电压。作为用于界面层IL的材料列举出例如Ti膜、Al膜、Ta,膜、Si膜、TiN膜、AlN膜、TaN膜、WN膜、TiS膜、TaSi膜、WSi膜、TiW膜、TiAlN膜、TaSiN膜、TiSiN膜、WSiN膜。另外,在相变材料PCR中含有的Te利用Ti和Al容易反应而可以使用Ti和Te的化合物、Al和Te的化合物作为导电性界面层。作为绝缘性界面层列举出例如TiO膜、AlO膜、TaO膜、NbO膜、VO膜、CrO膜、WO膜、ZrO膜、HfO膜、SiO膜。
本实施方式4的存储单元的电路图表示为图24的(a)和(b)。因此,界面层的电阻依赖于在界面层施加的电压VIL,所以表示为RIL(VIL)。设在相变材料上施加的电压为VPCR,相变材料PCR的电阻表示为RPCR(VPCR),因此设在上部电极UE和下部电极插塞PLUG之间施加的电压为VTOTAL,则插入了界面层IL时在相变材料PCR和介面层发生的焦耳热ETOTAL表示为ETOTAL=VTOTAL 2/(RPCR(VPCR)+RIL(VIL))。在VTOTAL、VPCR、VIL之间,VTOTAL=VPCR+VIL的关系成立,因此若确定了VTOTAL,则VTOTAL被以RPCR和RIL的比而电压分配为VPCR和VIL。定义为RTOTAL=RPCR+RIL时,RTOTAL为VTOTAL的函数,据此可表示为RTOTAL(VTOTAL)。即可表示为ETOTAL=VTOTAL 2/RTOTAL(VTOTAL)。RPCR和RIL都为非欧姆特性,因此作为其和的RTOTAL也为非欧姆特性。
RTOTAL在相对于VTOTAL的增加而减少时,根据与记载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内容相同的讨论,可判断2级脉冲是适于施加在位线BL上,还是适于施加在字线WL上。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3中记载的在字线WL上施加2级脉冲,同样也可以降低漏极电流的偏差。
以上根据其实施方式具体说明了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半导体器件、电子设备等的制造业。

Claims (19)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多条字线;多条位线;以及设置在上述多条字线和上述多条位线的预定交点上的包括相变材料和选择元件的存储单元,
该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相变材料结晶化的置位动作时,将低于使上述相变材料非晶化的复位动作时的电压、并且从施加脉冲开始达到结晶化温度的时间比结晶化进展的时间短、且若一直施加则会达到上述相变材料的融点的电压施加在上述相变材料上,使上述相变材料的温度上升,并在达到上述融点之前停止上述电压的施加,冷却上述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元件为MIS型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元件为双极型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变材料至少含有Te。
5.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多条字线;多条位线;以及设置在上述多条字线和上述多条位线的预定交点上的包括相变材料和选择元件的存储单元,
该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相变材料结晶化的置位动作时,将第一电压施加在上述相变材料上,使上述相变材料的温度上升到未达到融点的温度,将低于上述第一电压、且施加时间比上述第一电压短的第二电压施加在上述相变材料上,使上述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为比通过施加上述第一电压而达到的温度低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一电压向上述第二电压的变化由施加在字线上的电压的变化来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一电压向上述第二电压的变化由施加在位线上的电压的变化来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施加上述第一电压而使上述相变材料达到的温度中的核生成速度比通过施加上述第二电压而使上述相变材料达到的温度中的核生成速度快。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施加上述第二电压而使上述相变材料达到的温度中的结晶生长速度比通过施加上述第一电压而使上述相变材料达到的温度中的结晶生长速度快。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元件为MIS型晶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元件为双极型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变材料至少含有Te。
13.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条字线;
与上述多条字线交叉的多条位线;
设置在上述多条字线和上述多条位线的交点上的多个存储单元;以及
控制对上述多个存储单元的写入脉冲的控制电路,
其中,上述控制电路包括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触发脉冲发生电路和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触发脉冲发生电路,
当对上述多个存储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写入时,通过上述第一触发脉冲发生电路使上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位转移到选择电平而使上述写入脉冲的电位变化为第一选择电平,然后,通过上述第二触发脉冲发生电路使上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转移到选择电平而使上述写入脉冲的电位从上述第一选择电平变更为第二选择电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向上述多个存储单元供给上述写入脉冲的多个驱动器,
上述多个驱动器各自包括:
在对应于上述第一选择电平的第一电位与输出上述写入脉冲的输出节点之间具有源极、漏极的第一MOS晶体管;和
在对应于上述第二选择电平的第二电位与上述输出节点之间具有源极、漏极的第二MOS晶体管,
向上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栅极输入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向上述第二MOS晶体管的栅极输入上述第二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电位比上述第一电位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的选择电平向非选择电平转移的转移期间和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的非选择电平向选择电平转移的转移期间重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输出用于将上述写入脉冲设为非选择电平的第三控制信号,
上述多个驱动器各自还包括:在对应于上述非选择电平的第三电位与上述输出节点之间具有源极、漏极的第三MOS晶体管,
上述第三控制信号被输入至上述第三MOS晶体管的栅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节点连接在上述多条字线中对应的一条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存储单元各自包括相变电阻。
CN2005800518630A 2005-10-17 2005-10-17 半导体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2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9052 WO2007046130A1 (ja) 2005-10-17 2005-10-17 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2299A CN101292299A (zh) 2008-10-22
CN101292299B true CN101292299B (zh) 2013-02-06

Family

ID=3796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8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2299B (zh) 2005-10-17 2005-10-17 半导体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96426B2 (zh)
JP (1) JP4875624B2 (zh)
KR (1) KR100947159B1 (zh)
CN (1) CN101292299B (zh)
TW (1) TWI417881B (zh)
WO (1) WO2007046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0683B (zh) * 2005-09-21 2010-05-26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半导体器件
JP4364226B2 (ja) * 2006-09-21 2009-11-11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8097504B2 (en) * 2007-06-26 2012-01-17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orming dual bit line metal layers for non-volatile memory
US8368137B2 (en) * 2007-06-26 2013-02-05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Dual bit line metal layers for non-volatile memory
KR100882119B1 (ko) 2007-07-24 2009-02-0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상 변화 메모리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4464462B2 (ja) * 2007-10-29 2010-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および不揮発性データ記録メディア
JP5205662B2 (ja) * 2008-04-01 2013-06-0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5300796B2 (ja) * 2010-07-13 2013-09-25 株式会社東芝 抵抗変化型メモリ
JP5736988B2 (ja) * 2011-06-14 2015-06-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抵抗変化型メモリ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5645778B2 (ja) * 2011-08-26 2014-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憶素子
JP5824330B2 (ja) * 2011-11-07 2015-11-2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597647A1 (en) * 2011-11-28 2013-05-29 Imec Selector device for memory applications
CN104882161B (zh) * 2014-02-28 2017-07-11 复旦大学 一种电阻型随机读取存储器及其写操作方法
US9343149B2 (en) 2014-07-10 2016-05-17 Micron Technology, Inc. Enhancing nucleation in phase-change memory cells
US9583187B2 (en) * 2015-03-28 2017-02-28 Intel Corporation Multistage set procedure for phase change memory
CN104966779B (zh) * 2015-07-31 2017-08-0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数字双向脉冲对相变存储单元非晶态和晶态剪裁的方法
US9544864B1 (en) * 2016-03-07 2017-01-10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ceiving device
US9819523B2 (en) * 2016-03-09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lligent equalization for a three-transmitter multi-phase system
JP6606039B2 (ja) 2016-09-09 2019-11-13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524039B2 (ja) * 2016-09-23 2019-06-05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8163718A (ja) 2017-03-24 2018-10-18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313601B1 (ko) 2017-03-24 2021-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US11522130B2 (en) * 2018-06-28 2022-12-06 Intel Corporation Metal insulator transition field programmable routing block
CN111091853B (zh) * 2019-12-10 2021-11-09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eeprom中灵敏放大器的时序发生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0784B2 (en) * 2001-06-29 2003-05-27 Ovonyx, Inc. Programming a phase-change material memory
JP3749847B2 (ja) 2001-09-27 2006-03-01 株式会社東芝 相変化型不揮発性記憶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回路
US7085154B2 (en) * 2003-06-03 2006-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ulse width control in a phase change memory device
DE102004039977B4 (de) 2003-08-13 2008-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Programmierverfahren und Treiberschaltung für eine Phasenwechselspeicherzelle
KR100505701B1 (ko) 2003-08-13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 변화 메모리의 셋(set) 시간을 최소화하는프로그래밍 방법 및 프로그래밍 방법을 구현하는 기입드라이버 회로
KR100532462B1 (ko) * 2003-08-22 2005-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 변화 메모리 장치의 기입 전류 량을 제어하는프로그래밍 방법 및 프로그래밍 방법을 구현하는 기입드라이버 회로
JP4192060B2 (ja) 2003-09-12 2008-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0574975B1 (ko) * 2004-03-05 200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 변화 메모리 어레이의 셋 프로그래밍 방법 및 기입드라이버 회로
US7005665B2 (en) * 2004-03-18 2006-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hase change memory cell on silicon-on insulator substrate
US7511984B2 (en) * 2006-08-30 2009-03-31 Micron Technology, Inc. Phase change memory
US20080113464A1 (en) * 2006-10-10 2008-05-15 Savransky Semyon D Asymmetric chalcogenide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00085A 2003.04.04
JP特开2005-63647A 2005.03.10
JP特开2005-92912A 2005.04.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9586A (en) 2007-10-16
CN101292299A (zh) 2008-10-22
US7796426B2 (en) 2010-09-14
KR100947159B1 (ko) 2010-03-12
KR20080052644A (ko) 2008-06-11
TWI417881B (zh) 2013-12-01
US20090231913A1 (en) 2009-09-17
WO2007046130A1 (ja) 2007-04-26
JP4875624B2 (ja) 2012-02-15
JPWO2007046130A1 (ja) 200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2299B (zh) 半导体器件
US7719870B2 (en) Storage device
US6816404B2 (en) Architecture of a phase-change nonvolatile memory array
US7382647B1 (en) Rectifying element for a crosspoint based memory array architecture
US7106618B2 (en) Method of driving a non-volatile memory
US7903448B2 (en) 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 having common source line
US7304885B2 (en) Phase change memories and/or methods of programming phase change memories using sequential reset control
US7864568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TWI494947B (zh) 具有資料線切換結構的記憶體系統
CN101479850B (zh) 寻-扫探针(ssp)存储设备的位擦除体系结构
EP1860702A2 (en) Memory using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KR20140048115A (ko) 듀얼 블록 프로그래밍을 이용하는 비-휘발성 스토리지 시스템
US20070279975A1 (en) Refreshing a phase change memory
CN101685669B (zh) 相变式存储装置和其操作方法
WO2008035392A1 (fr) Dispositif de circuit intégré à semi-conducteur
Pellizzer et al. 3DXpoint fundamentals
CN102544012A (zh) Mos结构的存储单元、阵列、存储器及其操作方法
JP5308497B2 (ja) 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02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