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9109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9109A
CN101289109A CNA2008100820429A CN200810082042A CN101289109A CN 101289109 A CN101289109 A CN 101289109A CN A2008100820429 A CNA2008100820429 A CN A2008100820429A CN 200810082042 A CN200810082042 A CN 200810082042A CN 101289109 A CN101289109 A CN 101289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haft
fixed
handle
handlebody
handl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20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9109B (zh
Inventor
吹田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89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9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8Steering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14Handlebar construc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control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6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having adjustable parts there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732Handles
    • Y10T74/2078Handle bars
    • Y10T74/20786Spring biased or suppor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降低的由于行驶中的振动导致的疲劳的摩托车。把手支架通过减震器构件连接到转向轴的上端,且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

Description

摩托车
相关申请
本发明根据35USC119(e)要求了2007年2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0/892,202的优先权,该申请在此通过参考完全合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车体架的头管枢转连接的前叉和安装到前叉的上端的转向把手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已提出了把手冠固定到前叉的转向轴且将分离为左和右部分的把手固定到把手冠的左端和右端的摩托车。例如,见中国专利说明书NoM245151。
在此摩托车中,由于左和右分开的把手直接固定到把手冠,把手冠固定到转向轴,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来自发动机和车体架的振动易于传递到左和右分开的把手。因此在行驶中易于发生由于振动导致的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的由于行驶中振动导致的疲劳的摩托车。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体架,由车体架的头管枢转连接的且在下端处枢转连接了前轮的前叉,和安装到前叉的上端的转向把手。前叉包括转向轴和通过叉支架连接到转向轴的下端的左和右叉体。把手支架通过减震器构件连接到转向轴的上端。转向把手包括分开的左和右把手体,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
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摩托车,因为把手支架通过减震器构件连接到转向轴且把手体固定到把手支架,所以来自发动机和车体架的振动被减震器构件吸收且不传递到把手体。因此降低了由于行驶中的振动导致的疲劳。
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支架包括固定到转向轴的下支架和通过减震器构件固定到下支架的上支架。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上支架的左端和右端。
根据此实施方式,因为下支架固定到转向轴且减震器构件插入在下支架和把手体固定到其上的上支架之间,所以下支架可靠地固定到转向轴。因此,转向把手安装到车体架使得带有刚性感觉同时抑制了振动传递。因此保证了在把手操纵时的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减震器构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把手的固定到转向轴的部分插在其间。
根据此实施方式,因为减震器构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且把手支架的固定到转向轴的部分插在其间,进一步保证了转向把手支承在车体架上的刚性感觉。作为对比,如果减震器构件布置在固定了把手支架和转向轴的区域上,则把手支架将易于绕固定区域振动且将降低转向把手在转向轴上的刚性感觉。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左和右把手体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到把手支架上。
根据此实施方式,因为左和右把手体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所以防止把手体绕固定到把手支架的部分转动,而不需要例如定位销等的结构。作为对比,在使用具有延伸到转向轴的上端的左和右叉体的前叉的其他构造中,在该构造中把手体直接安装到叉体的上端且其中形成在把手体上的环形安装凸出配合到叉体的上端上且由螺栓固定,因而需要设置定位构造。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且高度调节定间隔器位于它们之间。
根据此实施方式,插入的定间隔器允许容易调节把手高度以适合驾驶员的身体。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转向轴覆盖件安装到转向轴上端且定位在把手支架下方。转向轴覆盖件覆盖了从转向把手周围的车辆安装零件沿转向轴向下延伸的线束构件,且切出一导向部分并且该导向部分形成在转向轴覆盖件上以保持线束构件处于捆扎状态。
根据此实施方式,转向轴覆盖件也用作用于使线束件处于捆扎状态的零件以可靠地导向线束构件,且消除了对用于线束固定的额外零件的需要。作为对比,在具有通过叉支架连接到转向轴的左和右叉体的所述的松针型前叉中,不存在转向轴上端上的用于捆扎线束构件的零件。因此,线束易于变得分开,除非添加用于线束固定的额外零件。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把手支架包括固定到转向轴的下支架和通过减震器构件利用与转向轴同轴的固定螺栓固定到下支架的上支架。
根据此实施方式,因为固定螺栓与转向轴同轴,所以固定到上支架的转向把手绕它转动的中心与转向轴一致,使得转向操纵传递到前轮而无身体上的失调感且改进了可操作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体架,由车体架的头管枢转连接的且在下端出枢转连接了前轮的前叉,和安装到前叉的上端的转向把手。前叉包括转向轴和通过叉支架连接到转向轴的下端的左和右叉体。把手支架连接到转向轴的上端。转向把手包括分开的左和右把手体,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左和右把手体的固定的部分之间的间隔大于左和右叉体之间的间隔。
根据此第二实施例,因为左和右把手体的固定的部分之间的间隔大于左和右叉体之间的间隔,所以前叉和前轮可以容易地转向而不过多地增加转向把手上的把手操纵力,且因此改进了可操作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把手支架包括固定到转向轴的下支架和通过与转向轴同轴的固定螺栓固定到下支架的上支架。
根据此实施方式,因为固定螺栓与转向轴同轴,所以固定到上支架的转向把手绕它转动的中心以上述的相同的方式与转向轴一致,使得转向操纵传递到前轮而无身体上的失调感且改进了可操作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如下的详细描述中结合附图而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种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前叉的侧视图。
图3是前叉的前视图。
图4是固定到前叉的转向把手的透视图。
图5是前叉的把手支架的俯视图。
图6是把手支架的底视图。
图7是沿图5的线VII-VII截取的前叉的把手支架的截面侧视图。
图8是沿图5的线VIII-VIII截取的把手支架的截面侧视图。
图9是沿图6的线IX-IX截取的把手支架的截面侧视图。
图10是把手支架的上支架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线XI-XI截取的上支架的截面视图。
图12(a)和图12(b)是分别沿图10的线XIIa-XIIa和线XIIb-XIIb截取的上支架的截面视图。
图13是把手支架的下支架的俯视图。
图14是下支架的前视图。
图15是下支架的侧视图。
图16是安装到把手支架的转向轴覆盖件的透视图。
图17是布置在前叉上的覆盖件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至图1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参考的前、后、左和右方向是从坐在座椅上的驾驶员的角度的方向。
在图中,参考数字1指示了摩托车。摩托车1包括低车架型车体架2,布置在车体架2的前端处的前车轮3,布置在车体架2的后端处的后车轮4,安装在车体架2下方的发动机5和安装在车体架2上方的跨骑型座椅6。
车体架2包括定位在其前端处的头管7,从头管7向后且倾斜地向下延伸的单主架2a,邻近主架2a且向后且倾斜地向下延伸同时向外在车辆宽度方向分叉的左和右下管2b、2b,从下管2b、2b的后端向后且倾斜地向上延伸的左和右座椅轨2c、2c,和用于连接座椅轨2c的后端和下管2b的后端的左和右座椅柱2d、2d。
后臂支架2e从下管2b、2b的后端向下延伸。后臂8通过枢转轴8a支承在后臂支架2e上以可垂直地摆动,且后车轮4枢转连接在后臂8的后端处。
座椅6安装在座椅轨2c上且包括驾驶员乘坐在其上的主座椅6a,主座椅6a与后乘员乘坐在其上的后座椅6b形成整体。座椅6绕前铰链6c垂直地打开和关闭。在座椅6下方布置了电池、燃料箱和储物箱。
发动机5是水冷型四冲程发动机且从下管2b上悬挂且支承在下管2b上。发动机5的转矩通过例如链条的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后车轮4。
车体架2由车体覆盖件13覆盖。车体覆盖件13包括覆盖了头管7的前部的前覆盖件14,覆盖了头管7的后部的内覆盖件,覆盖了驾驶员腿的前部的护腿罩15,和覆盖了座椅6的下部外周的侧覆盖件16。
大体上三角形的前板(front lace)19安装到前覆盖件14的上侧,且包括弹性构件的橡胶覆盖件18安装到前板19的后缘。橡胶覆盖件18覆盖了设置在前板19和内覆盖件17之间的转向把手10的把手出口(图17)。
头灯单元20布置在前覆盖件14上,且尾灯单元21布置在侧覆盖件16的后端处。
摩托车1包括由头管7枢转连接的在下端处枢转连接了前轮3的前叉9,和安装到前叉9的上端的转向把手10。
仪表单元23设置在转向把手10的前方处且包括速度表、燃料存储表和信号灯。仪表覆盖件24覆盖了仪表单元23的前部分。风挡24a形成在仪表覆盖件24上以将行驶风向驾驶员上方引导以减轻风压。风挡24a向后向上倾斜以连接到前覆盖件14。
前叉9是所谓的松针(pine-neddle)型前叉且包括转向轴9a和通过前叉支架9b连接到且固定到转向轴9a的下端的左和右前叉体9c、9c。前轮3枢转连接在叉体9c、9c的下端处,且安装到叉体9c的前挡泥板22覆盖了前轮3的上部分。
转向轴9a通过布置在头管7内的一对上和下轴承7a、7b支承,以使得能左右转向。转向轴9a的上端9d从头管7向上突出(图2)。
转向把手10通过把手支架25安装到转向轴9a的上端9d。把手支架25包括下支架26和上支架27。下支架26固定到转向轴9a的上端9d,上支架27固定到下支架26,且转向把手10安装到上支架27。
转向把手10包括左和右把手体11、11。每个把手体11包括固定到基部部分11b的把手杆11a。基部部分11b安装到上支架27的左端和右端27e、27e。
下支架26包括圆柱形部分26a,转向轴9a的上端9d插入到其内,带形支架体26b固定到圆柱形部分26a的上端且以大体上V形方式向前分叉,且一对左和右臂部分26c、26c从支架体26b向前突出。仪表单元23安装到左和右臂部分26c。
圆柱形部分26a形成有紧固缝隙26a′以将夹紧构件26d固定到紧固缝隙26a′。夹紧构件26d向后突出,且螺栓26e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拧到夹紧构件26d内。螺栓26e与之接合的接合凹陷9e切向地切出且形成在转向轴9a的后缘处,且下支架26通过紧固螺栓26e固定到转向轴9a(见图6和图7)。
支架体26b具有形成在其左端和右端处的减震器安装孔26g、26g。螺母26f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固定到支架体26b的中心部分的下侧(见图13)。
上支架27由模铸形成且包括带形支架体27a,支架体27a以大体上V形方式向前分叉。纵向壁部分27b从支架体27a的后缘向下延伸。支架体27a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分的减震器安装孔27c和形成在其左端和右端27e、27e内的把手安装座27d、27d(图10)。向下延伸的左和右凸出部分27f、27f突出地形成在支架体27a的下侧上,接近把手安装座27d、27d且在其内部。
把手安装座27d大体上是卵形的且在厚度上大于支架体27a的剩余部分。一对螺栓孔27g、27g形成为穿过每个安装座27d,使得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间距,且定位凹陷27h形成在螺栓孔27g、27g之间。
高度调节定间隔器35布置在安装座27d上(图8)。突出35a形成在定间隔器35的下侧上以与定位凹陷27h接合。
左和右把手体11通过两个从上方插入的连接螺栓36、36可分离地固定到上支架27的左和右把手安装座27d,使得定间隔器35在左和右把手体11与左和右把手安装座27d之间。盖37安装到基部部分11b以覆盖连接螺栓36。
转向轴覆盖件30安装到上支架27,安装方式为定位在上支架27下方的转向轴9a的上端9d处(图4至图6)。转向轴覆盖件30包括覆盖件主体30a,覆盖件主体30a覆盖了上支架27和内覆盖件17之间的下支架26的后部,还包括从覆盖件主体30a的两端向前延伸的左和右安装件30b、30b(图16)。安装件30b螺栓连接到且可分离地固定到上支架27的下侧,且覆盖件主体30a的前缘螺栓连接到且可分离地固定到上支架27的纵向壁部分27b的下边缘27b′(图6和图7)。
转向轴覆盖件30覆盖了多个在转向把手周围的沿转向轴9a从例如开关、操作按键等安装到车辆的零件向下布置的线束构件(harnessmember)(未示出)。切出一导向部分30c且该导向部分形成在右安装件30b上以保持线束构件处于捆扎状态(图6和图16)。
上支架27的中心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固定到下支架26,中心减震器构件28位于它们之间。减震器构件28由例如橡胶等的弹性构件形成。中心减震器构件28配合到上支架27的减震器安装孔27c内,且圈28a插入到中心减震器构件28的轴芯内。通过将从上方插入到圈28a内的固定螺栓29紧固到下支架26的螺母26f,上支架27固定到下支架26,中心减震器构件28位于它们之间(图7)。
固定螺栓29与转向轴9a的中心线同轴地布置。固定螺栓29上也安装有密封盖29a以在固定螺栓29和减震器安装孔27c的外周边缘之间密封。
上支架27的左端和右端27e、27e固定到下支架26,左和右减震器构件31、31位于它们之间。减震器构件31由例如橡胶等的弹性构件形成。减震器构件31配合到下支架26的左和右减震器安装孔26g内,且上支架27的凸出部分27f轴向地插入到减震器构件31内。通过将从下方插入到凸出部分27f内的左和右固定螺栓32紧固,且垫圈构件32a位于它们之间,将上支架27的左端和右端27e、27e固定到下支架26,且减震器构件31位于它们之间(见图9)。把手体11固定在减震器构件31附近。
固定到上支架27(图5)的把手体11的基部部分11b的内侧之间的间隔W1大于左和右叉体9c、9c的轴线之间的间隔W2(图3)。
根据实施例,因为把手支架25连接到转向轴9a且中心减震器构件28和左和右减震器构件31、31在其之间,且左和右把手体11、11固定到把手支架25,来自发动机5和车体架2的振动被减震器构件28和31吸收且不传递到把手体11。因此降低了由于行驶中的振动导致的疲劳。
根据实施例,因为下支架26固定到转向轴9a且减震器构件28、31插入在下支架26和把手体11固定到其上的上支架27之间,所以转向把手10安装到车体架2,使得带有刚性感觉而抑制了振动传递,因此保证了在把手操纵时的可靠性。
根据实施例,因为减震器构件31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且把手支架25的固定到转向轴9a的部分在减震器构件31之间,进一步保证了转向把手10支承在车体架2上的刚性感觉。
同样,因为减震器构件31布置在把手体11附近,振动不传递到把手体11。
根据实施例,因为把手体11通过两个连接螺栓36固定到上支架27,所以防止把手体11绕其固定到上支架27的部分转动而不需要例如定位销等的结构。即,在其他使用具有延伸到转向轴上端的左和右叉体的前叉的构造中,在该构造中把手体直接安装到叉体的上端且其中形成在把手体上的环形安装凸出配合到叉体的上端上且由螺栓固定,因而需要设置定位构造。
根据实施例,因为把手体11固定到上支架27的左端和右端27e、27e,且定间隔器35位于它们之间,定间隔器35的简单的高度调节允许调节把手的高度以适应驾驶员的身体。
根据实施例,因为转向轴覆盖件30定位在上支架27下方,转向轴覆盖件30覆盖了在转向把手10周围的多个沿转向轴9a从安装在车辆上的零件向下延伸的线束构件,且转向轴覆盖件30的导向部分30c保持了线束构件处于捆扎状态,所以转向轴覆盖件30也用作使线束处于捆扎的零件,以可靠地导向线束构件且消除了对用于线束固定的额外零件的需要。作为对比,在具有通过叉支架连接到转向轴的左和右叉体的所述的松针型前叉中,不存在转向轴上端上的用于捆扎线束构件的零件。因此,线束易于变得分开,除非添加用于线束固定的额外零件。
同样,因为把手体11的固定部分的间隔W1大于左和右叉体9c、9c的间隔W2,前叉9和前轮3可以容易地转向而不过多地增加驾驶员施加到转向把手10上的把手操纵力,使得快速急转弯操纵等变得容易且改进了在转弯多的道路上的可操作性。
同样,因为把手体11的固定到上支架27的部分的间隔W1在宽度上较大,上支架27和因此的把手支架25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增加尺寸,因此使得把手支架25的内部或把手支架25下部的空间能用作在其内布置线束和附件的空间。
根据实施例,减震器构件28、31防止或抑制了振动传递。为改进此能力,有利的是使得减震器构件更软。然而如果制造得过软,则把手轴向力不能有效地传递到前叉且可能降低可操作性。
根据实施例,因为把手支架25在宽度上大且把手体11布置为尽可能在外侧,用于维持绕转向轴的转矩所要求的力可以是小的,这允许使用较软的减震器构件来改进防振动的能力。
同样,因为将上支架27通过下支架26固定到转向轴9a的固定螺栓29布置为与转向轴9a同轴,所以固定到上支架27的转向把手10绕它转动的中心与转向轴9a一致,使得转向操纵传递到前轮3而无身体上的失调感且改进了可操作性。
此外,因为固定螺栓29与转向轴9a同轴地布置,把手支架25的内部或把手支架25下部的空间可以优选地用作其中布置线束和附件的空间。
在此文献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应考虑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而不偏离在如下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体架;
前叉,由所述车体架的头管枢转连接且在其下端处枢转连接前轮;和
安装到所述前叉的上端的转向把手,其中
所述前叉包括转向轴和通过叉支架连接到所述转向轴的下端的左和右叉体,
把手支架通过减震器构件连接到所述转向轴的上端,并且
所述转向把手包括分开的左和右把手体,该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把手支架包括固定到所述转向轴的下支架和通过减震器构件固定到所述下支架的上支架,且其中所述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所述上支架的左端和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减震器构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所述把手支架的固定到所述转向轴的部分插在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左和右把手体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且高度调节定间隔器位于它们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转向轴覆盖件安装到所述转向轴的上端且定位在所述把手支架下方,并且覆盖从所述转向把手周围的车辆安装零件沿所述转向轴向下延伸的线束构件,且导向部分被切出并形成在所述转向轴覆盖件上以保持所述线束构件处于捆扎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把手支架包括固定到所述转向轴的下支架和通过减震器构件利用与所述转向轴同轴的固定螺栓固定到所述下支架的上支架。
8.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体架;
前叉,由所述车体架的头管枢转连接且在其下端处枢转连接前轮;和
安装到所述前叉的上端的转向把手,其中
所述前叉包括转向轴和通过叉支架连接到所述转向轴的下端的左和右叉体,
把手支架连接到所述转向轴的上端,并且
所述转向把手包括分开的左和右把手体,该左和右把手体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架的左端和右端,其中所述左和右把手体的固定的部分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左和右叉体之间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把手支架包括固定到所述转向轴的下支架和通过与所述转向轴同轴的固定螺栓固定到所述下支架的上支架。
CN2008100820429A 2007-02-28 2008-02-28 摩托车 Active CN101289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9220207P 2007-02-28 2007-02-28
US60/892,202 2007-02-28
US11/971,146 US7896378B2 (en) 2007-02-28 2008-01-08 Motorcycle
US11/971,146 2008-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109A true CN101289109A (zh) 2008-10-22
CN101289109B CN101289109B (zh) 2012-06-13

Family

ID=3971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0429A Active CN101289109B (zh) 2007-02-28 2008-02-28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96378B2 (zh)
CN (1) CN101289109B (zh)
MY (1) MY1463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513A (zh) * 2016-12-31 2017-05-31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收缩摩托车把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4002A (ja) * 2006-04-20 2007-11-0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US7882916B2 (en) * 2007-05-30 2011-02-0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6368237B2 (ja) * 2014-12-19 2018-08-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8122756A (ja) * 2017-02-01 2018-08-0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415768B2 (ja) * 2020-04-21 2024-01-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1773A (en) * 1911-10-28 1913-01-28 Charles Henry Stevens Shock-absorbing device.
US2294839A (en) * 1939-09-11 1942-09-01 Ethel M Benedict Vehicle construction
US2583947A (en) * 1948-11-13 1952-01-29 Lord Mfg Co Handle bar mounting
JP2657277B2 (ja) * 1988-06-29 1997-09-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ハンドルの防振取付構造
JPH0438287A (ja) * 1990-05-31 1992-02-07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操向装置
JP2000072077A (ja) * 1998-09-02 2000-03-07 Honda Motor Co Ltd 二輪車のハンドル支持構造
JP4232997B2 (ja) * 1999-03-31 2009-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操舵装置
US7121568B2 (en) * 2003-11-28 2006-10-17 Johnny Law Motorcycle handlebar mounting system
JP2007030590A (ja) * 2005-07-25 2007-02-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US7540516B2 (en) * 2007-09-28 2009-06-02 John Arnce Machine for a floating handlebar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513A (zh) * 2016-12-31 2017-05-31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收缩摩托车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46335A (en) 2012-07-31
CN101289109B (zh) 2012-06-13
US20080203698A1 (en) 2008-08-28
US7896378B2 (en) 201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9109B (zh) 摩托车
US7708103B2 (en) Power unit support structure
US9371106B2 (en) Vehicle
CN101219691B (zh)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CN101574993B (zh) 摩托车
US7252170B2 (en) Structure for disposing fuel tank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
US10946919B2 (en) Mudguard member for saddled vehicle
CN103025603B (zh) 跨骑型车辆
US9150267B2 (en) Fuel-tank suppor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N100564148C (zh) 摇臂式悬挂装置
CN101708751B (zh) 摩托车减振型车架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US20090152038A1 (en)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582727A (zh) 跨骑型车辆的踏板构造
US7090235B2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front fender
KR100781622B1 (ko) 자동 이륜차
WO2012057159A1 (ja) 自動二輪車
JP504655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06779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TW200528342A (en) Body structure of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1332843B (zh) 低底板车辆
JP2009101924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4369810B (zh) 摩托车的燃料箱支撑结构
JP739192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02193167A (ja)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