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1719B - 有机发光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1719B
CN101281719B CN2007101960183A CN200710196018A CN101281719B CN 101281719 B CN101281719 B CN 101281719B CN 2007101960183 A CN2007101960183 A CN 2007101960183A CN 200710196018 A CN200710196018 A CN 200710196018A CN 101281719 B CN101281719 B CN 101281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ight emitting
signal
c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60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1719A (zh
Inventor
金钟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8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1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1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17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66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5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being a dynamic memory with more than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24Details of interlac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该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与初始时钟线、初始负时钟线和初始驱动线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与初始负时钟线、初始时钟线和作为第一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线的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第一NAND门,与初始驱动线、第一发光控制线和第一时钟线电连接;第二NAND门,与第一发光控制线、作为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线的第二发光控制线和第二时钟线电连接;第一像素部分,与作为第一NAND门的输出线的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二像素部分,与作为第二NAND门的输出线的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第三像素部分,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四像素部分,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4月6日提交的第10-2007-003428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器是一种通过电激发荧光或磷光化合物来发光并可以通过驱动N×M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图像的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ITO)、有机薄膜和阴极(金属)。有机薄膜由包括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发光的发光层EML、传输电子的电子传输层ETL和传输空穴的空穴传输层HTL的多层结构形成。有机薄膜也可以包括注入电子的电子注入层EIL和注入空穴的空穴注入层HIL。
作为驱动如上所述构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存在无源矩阵(PM)方法和金属氧化物硅(MOS)薄膜晶体管(TFT)有源矩阵(AM)方法。无源矩阵方法为利用彼此垂直交叉的阳极和阴极并选择线(line)来驱动的方法。相反,有源矩阵方法为通过将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连接到每个氧化铟锡(ITO)像素电极,并利用电容器的电容维持电压来驱动的方法。
有机发光显示器被用作个人计算机、蜂窝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的显示装置或多种信息设备的显示装置。
已经开发了重量和体积小于阴极射线管的多种发光显示器,并且具有优良的发光效率、亮度及视角和快速的响应速度的有机发光显示器正受到关注。
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形成在由两条相邻的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和两条相邻的数据线限定的像素区上。这里,如果从两条相邻的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施加扫描信号(或发光控制信号),则像素电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在第n像素电路的情况下,与像素电路电连接的两条相邻的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可以为第n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和第n-1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与像素电路电连接的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向像素电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施加扫描信号(或发光控制信号),使得像素电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并输出一帧的图像到面板。然而,因为在有机发光显示器中一帧的图像同时发光,所以仅当施加恒定的图案时才可能检测到像素短路。
在传统的像素电路中,可以在模块工艺(module process)中通过将恒定的图案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来检测短路。然而,额外需要用于短路的缺陷面板的模块工艺操作成本。当没有在模块工艺过程中执行全部检验时,因为不能在制造过程中检测到作为缺陷的纵向短路(longitudinal short),所以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使得缺陷被产品的终端用户发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预先检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纵向短路缺陷来降低模块工艺成本并具有高可靠性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与初始时钟线、初始负时钟线和初始驱动线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与初始负时钟线、初始时钟线和作为第一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线的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第一NAND门,与初始驱动线、第一发光控制线和第一时钟线电连接;第二NAND门,与第一发光控制线、作为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线的第二发光控制线和第二时钟线电连接;第一像素部分,与作为第一NAND门的输出线的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二像素部分,与作为第二NAND门的输出线的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第三像素部分,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四像素部分,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第一移位寄存器可以具有与初始驱动线电连接的输入端、与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端、与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二时钟端和与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输出端。
第二移位寄存器可以具有与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输入端、与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端、与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二时钟端和与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输出端。
第一NAND门可以利用来自初始驱动线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第一发光控制线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来自第一时钟线的第一时钟信号将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扫描线。
第二NAND门可以利用来自第一发光控制线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来自第二发光控制线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来自第二时钟线的第二时钟信号将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扫描线。
第一像素部分可以与第-1扫描线、第一扫描线和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第二像素部分可以与第0扫描线、第二扫描线和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第三像素部分可以与第一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第四像素部分可以与第二扫描线、第四扫描线和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第一像素部分、第二像素部分、第三像素部分和第四像素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线和数据线之间,并具有电连接到扫描线的控制电极;第二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一电源电压线之间,并具有电连接到发光控制线的控制电极;驱动晶体管,电连接在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电源电压线之间;第一存储电容器,电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线和第三电源电压线之间;第二存储电容器,电连接在扫描线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之间;第三开关元件,电连接在驱动晶体管和第二电源电压线之间,并具有与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四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存储电容器和第三电源电压线之间,并具有与前面第二条扫描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五开关元件,电连接在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和第三开关元件之间;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在第三开关元件和第二电源电压线之间。
第一开关元件可以具有与数据线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开关元件和驱动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开关元件和驱动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源电压线和第一存储电容器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第三开关元件可以具有与驱动晶体管和第五开关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第四开关元件可以具有与第一存储电容器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源电压线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第五开关元件可以具有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驱动晶体管和第三开关元件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与扫描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驱动晶体管可以具有与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一存储电容器、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移位寄存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一PMOS开关元件,具有与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第一电源电压;第二P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PMOS开关元件和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输入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一NMOS开关元件,具有与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第二电源电压;第二N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NMOS开关元件和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输入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三PMOS开关元件,具有与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第一电源电压;第四P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三PMOS开关元件和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三NMOS开关元件,具有与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第二电源电压;第四N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三NMOS开关元件和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五P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线和第二节点之间,并具有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第五N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二电源电压线和第二节点之间,并具有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二节点的信号可以是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
有机发光显示器可以包括与初始时钟线电连接,并适用于利用初始时钟信号向初始负时钟线提供初始负时钟信号的时钟反相器。
当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线,并将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线时,可以将低电平的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像素部分,使得可以将数据信号施加到第一像素部分。
当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一像素部分时,第一像素部分可以发光。
当将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线,并将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线时,可以将低电平的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二像素部分,使得可以将数据信号施加到第二像素部分。
当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二像素部分时,第二像素部分可以发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达到了这样的理想效果,即,可以通过预先检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纵向短路缺陷来降低模块工艺成本,并且可以具有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和特征将更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控制驱动器和扫描驱动器中的移位寄存器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图3的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控制驱动器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图5的发光控制驱动器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扫描驱动器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图7的扫描驱动器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图9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应该理解的是,在某个元件和另一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包括在它们之间直接电连接以及在它们之间通过插入的元件来间接电连接。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中所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显示器100包括扫描驱动器110、数据驱动器120、发光控制驱动器130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下文中,称为“面板”)140。
扫描驱动器110可以通过多条扫描线(Scan[-1]、Scan[0]、Scan[1]、Scan[2]、...、Scan[n])向面板140顺序提供扫描信号。
数据驱动器120可以通过多条数据线(Data[1]、Data[2]、...、Data[m])向面板140提供数据信号。
发光控制驱动器130可以通过多条发光控制线(Em[1]、Em[2]、...、Em[n/2])向面板140提供发光控制信号。此外,发光控制驱动器130能够调节发光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并可以调节在一个部分(例如,一个时间段)中产生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数量。与发光控制线(Em[1]、Em[2]、...、Em[n/2])连接的像素电路141被提供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并可以确定用于允许在像素电路141中产生的电流流向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的时间。
此外,面板140可以包括:多条扫描线(Scan[-1]、Scan[0]、Scan[1]、Scan[2]、...、Scan[n])和多条发光控制线(Em[1]、Em[2]、...、Em[n]),沿行方向布置;多条数据线(Data[1]、Data[2]、...、Data[m]),沿列方向布置;像素电路141,由扫描线(Scan[-1]、Scan[0]、Scan[1]、Scan[2]、...、Scan[n])、数据线(Data[1]、Data[2]、...、Data[m])和发光控制线(Em[1]、Em[2]、...、Em[n/2])限定。
奇数标号的像素可以形成在由与奇数标号的扫描线(或奇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相邻的两条数据线所限定的像素区上,并且偶数标号的像素可以形成在由与偶数标号的扫描线(或偶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相邻的两条数据线所限定的像素区上。如上所述,向扫描线(Scan[-1]、Scan[0]、Scan[1]、Scan[2]、...、Scan[n])提供来自扫描驱动器110的扫描信号,向数据线(Data[1]、Data[2]、...、Data[m])提供来自数据驱动器120的数据信号,并且向发光控制线(Em[1]、Em[2]、...、Em[n/2])提供来自发光控制驱动器130的发光控制信号。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2中所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包括扫描线Scan[n]、前面第二条扫描线Scan[n-2]、数据线Data[m]、发光控制线Em[n/2]、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第二电源电压线ELVSS、第三电源电压线Vinit、驱动晶体管M1、第一开关元件S1、第二开关元件S2、第三开关元件S3、第四开关元件S4、第五开关元件S5、第一存储电容器C1、第二存储电容器C2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扫描线Scan[n]向第一开关元件S1的控制电极提供用于选择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来发光的扫描信号。扫描线Scan[n]电连接到产生扫描信号的扫描驱动器110(见图1)。
前面第二条扫描线Scan[n-2]通过“Scan[n-2]”来表示是因为它共用先前选择的第n-2扫描线。换句话说,前面第二条扫描线Scan[n-2]通过“Scan[n-2]”来表示是因为在奇数标号的扫描线的情况下它共用前面的奇数标号的扫描线,并且在偶数标号的扫描线的情况下它共用前面的偶数标号的扫描线。施加到第四开关元件S4的控制电极的前面第二条扫描线Scan[n-2]可以将第三电源电压Vinit施加到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并且可以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数据线Data[m]可以向第一存储电容器C1的第一电极A和/或驱动晶体管M1的第一电极提供与发光亮度成比例的数据信号(电压)。数据线Data[m]电连接到产生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器120(见图1)。
发光控制线Em[n/2]电连接到第三开关元件S3的控制电极,并可以控制第三开关元件S3来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时间。发光控制线Em[n/2]电连接到产生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控制驱动器130(见图1)。
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允许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第一电源电压。
第二电源电压线ELVSS允许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第二电源电压。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电压高于第二电源电压。
第三电源电压线Vinit允许向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施加第三电源电压,并且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第一开关元件S1的第一电极(漏极或源极)电连接到数据线Data[m],第二电极(源极或漏极)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的第一电极,控制电极(栅极)电连接到扫描线Scan[n]。当第一开关元件S1被导通时,第一开关元件S1可以将数据信号施加到第一存储电容器C1的第一电极A和/或驱动晶体管M1的第一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S2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开关元件S1和驱动晶体管M1电连接,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1的第一电极A,控制电极电连接到发光控制线Em[n/2]。当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二开关元件S2的控制电极时,第二开关元件S2被导通以将第一电源电压VDD施加到驱动晶体管M1。
第三开关元件S3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和第五开关元件S5,第二电极电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控制电极电连接到发光控制线Em[n/2]。当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三开关元件S3的控制电极时,第三开关元件S3被导通,使得驱动晶体管M1的驱动电流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第四开关元件S4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B,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三电源电压线Vinit,控制电极电连接到前面第二条扫描线Scan[n-2]。如果将低电平的扫描信号施加到第四开关元件S4的控制电极,则第四开关元件S4被导通,并且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第五开关元件S5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1,第二电极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和第三开关元件S3,控制电极电连接到扫描线Scan[n]。如果将低电平的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五开关元件S5的控制电极,则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并且二极管式连接驱动晶体管M1。
第一存储电容器C1的第一电极A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第二开关元件S2,第二电极B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和第四开关元件S4。第一存储电容器C1可以存储第一电极A和第二电极B之间的电压差。
第二存储电容器C2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扫描线Scan[n]和第一开关元件S1的控制电极,第二存储电容器C2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用于驱动像素电路的第一电源电压VDD应该等于或低于数据电压的最大灰度电压(gradation votage)。如果数据电压为最大灰度电压(黑色电压),则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的第一电源电压VDD应该在例如,预定电压以下。这里,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驱动电压应该保持恒定,所以第二电源电压线ELVSS的第二电源电压VSS被降低。即,因为数据电压的最大灰度电压(黑色电压)在5V附近,所以第一电源电压VDD应该不超过5V。因此,第二电源电压VSS应该具有-6V的负电压以保持第一电源电压VDD和第二电源电压VSS之间11V的电压差。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DD和第二电源电压VSS的DC/DC转换器的效率被相对地降低,因此像素电路的总效率被降低。为了增加DC/DC转换器的效率,第一电源电压VDD和第二电源电压VSS应该具有正电压范围。
使用第二存储电容器C2来对此进行补偿。第二存储电容器C2可以增大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的电压。这里,控制电极的电压可以由数据电压和阈值电压的和来表示。
驱动晶体管M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一开关元件S1和第二开关元件S2,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五开关元件S5和第三开关元件S3,控制电极电连接到第一存储电容C1、第四开关元件S4和第五开关元件S5。在描述的实施例中的驱动晶体管M1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由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所施加的第一电源电压VDD和数据线Data[m]所施加的数据电压产生的电流量(例如,一定量的电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连接到第三开关元件S3的第二电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连接到第二电源电压线ELVSS。将从驱动晶体管M1施加的电流通过第三开关元件S3施加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例如,以预定的亮度发光)。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控制驱动器和扫描驱动器中的移位寄存器的框图。
如图3中所示,向移位寄存器SR提供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初始时钟信号CLK、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并且移位寄存器SR输出移位寄存器输出信号OUT[SR],其中,可以按时序将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移位。当施加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CLK和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时,移位寄存器SR可以输出与输入信号IN[SR]相同的输出信号OUT[SR],并且当施加高电平的输出信号OUT[SR]和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时,移位寄存器SR可以输出与前输出信号相同的输出信号OUT[SR]。这里,前输出信号表示当紧接在施加到高电平的输出信号OUT[SR]和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之前施加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CLK和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时输出的输出信号。
图4是示出了图3的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图。
如参照图4所描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扫描驱动器和发光控制驱动器中,移位寄存器SR接收初始时钟信号CLK、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和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移位寄存器SR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线VDD、第二电源电压线VSS、第一PMOS开关元件P1、第二PMOS开关元件P2、第三PMOS开关元件P3、第四PMOS开关元件P4、第五PMOS开关元件P5、第一NMOS开关元件N1、第二NMOS开关元件N2、第三NMOS开关元件N3、第四NMOS开关元件N4和第五NMOS开关元件N5。
初始时钟信号CLK是与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相反的信号,使得当初始时钟信号CLK具有高电平时,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具有低电平,并且当初始时钟信号CLK具有低电平时,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具有高电平。
第一电源电压线VDD使第一电源电压能够向移位寄存器SR提供。
第二电源电压线VSS使第二电源电压能够向移位寄存器SR提供。在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平高于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平。
第一PMOS开关元件P1的第一电极(漏极或源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VDD,第二电极(源极或漏极)电连接到第二PMOS开关元件P2,控制电极(栅极)电连接到初始时钟信号CLK。当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CLK施加到第一PMOS开关元件P1的控制电极时,第一PMOS开关元件被导通以向第二PMOS开关元件P2的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DD。
第二PMOS开关元件P2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一PMOS开关电极P1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二NMOS开关元件N2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节点A′,控制电极电连接到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当将低电平的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施加到第二PMOS开关元件P2的控制电极时,第二PMOS开关元件P2被导通以将第一PMOS开关元件P1提供的第一电源电压VDD提供到第一节点A′。
第三PMOS开关元件P3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VDD,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四PMOS开关元件P4,控制电极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当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施加到第三PMOS开关元件P3的控制电极时,第三PMOS开关元件P3被导通以向第四PMOS开关元件P4的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DD。
第四PMOS开关元件P4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三PMOS开关元件P3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四NMOS开关元件N4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节点A′,控制电极在第二节点B′电连接到移位寄存器输出信号OUT[SR]。当将低电平的移位寄存器输出信号OUT[SR]施加到第四PMOS开关元件P4的控制电极时,第四PMOS开关元件P4被导通以将第三PMOS开关元件P3提供的第一电源电压VDD提供到第一节点A′。
第五PMOS开关元件P5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VDD,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五NMOS开关元件N5的第一电极,控制电极电连接到第一节点A′。当将低电平的信号通过第一节点A′施加到第五PMOS开关元件P5的控制电极时,第五PMOS开关元件P5被导通以向移位寄存器输出信号OUT[SR]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DD。
第一NMOS开关元件N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二NMOS开关元件N2,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二电源电压VSS,控制电极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当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施加到第一NMOS开关元件N1的控制电极时,第一NMOS开关元件N1被导通以向第二NMOS开关元件N2的第二电极提供第二电源电压VSS。
第二NMOS开关元件N2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二PMOS开关元件P2的第二电极,即第一节点A′,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一NMOS开关元件N1的第一电极,控制电极电连接到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当向第二NMOS开关元件N2的控制电极施加高电平的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IN[SR]时,第二NMOS开关元件N2被导通以将第一NMOS开关元件N1提供的第二电源电压VSS提供到第一节点A′。
第三NMOS开关元件N3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四NMOS开关元件N4,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二电源电压VSS,控制电极电连接到初始时钟信号CLK。当向第三NMOS开关元件N3的控制电极施加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CLK时,第三NMOS开关元件被导通以向第四NMOS开关元件N4的第二电极提供第二电源电压VSS。
第四NMOS开关元件N4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四PMOS开关元件P4的第二电极,即第一节点A′,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三NMOS开关元件N3的第一电极,控制电极电连接到移位寄存器输出信号OUT[SR]。当向第四NMOS开关元件N4的控制电极施加高电平的移位寄存器信号OUT[SR]时,第四NMOS开关元件N4被导通以将第三NMOS开关元件N3提供的第二电源电压VSS提供到第一节点A′。
第五NMOS开关元件N5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五PMOS开关元件P5的第二电极,第五NMOS开关元件N5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二电源电压VSS,第五NMOS开关元件N5的控制电极电连接到第一节点A′。当通过第一节点A响第五NMOS开关元件N5的控制电极施加高电平的信号时,第五NMOS开关元件N5被导通以向移位寄存器输出信号OUT[SR]提供第二电源电压VSS。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控制马区动器的框图。
如图5中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控制驱动器包括时钟反相器Inv_CLK和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
向时钟反相器Inv_CLK提供初始时钟信号CLK,并且时钟反相器Inv_CLK产生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使得时钟反相器Inv_CLK可以向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提供该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这里,当初始时钟信号CLK为高电平时,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为低电平,当初始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时,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为高电平。
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入端In电连接到初始驱动线FLM,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使得第一移位寄存器SR1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出信号是通过将初始驱动信号移位产生的信号,并成为输出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作为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出信号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是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入信号。
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入端In电连接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使得第二移位寄存器SR2可以将其将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出信号是通过将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移位来产生的信号,并成为输出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作为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出信号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是第三移位寄存器SR3的输入信号。
与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类似,第三移位寄存器SR3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所述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使得所述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并且,与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类似,第三移位寄存器SR3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所述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使得所述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这里,将输出到前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Out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In。换句话说,将输出到第二移位寄存器SR2至第n/2-1移位寄存器SRn/2-1的输出端Out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1发光控制信号分别施加到第三移位寄存器SR3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 n/2的输入端In。
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电连接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见图1),并将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见图1)。
图6是示出了图5的发光控制驱动器的信号的时序图。
如图6中所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控制驱动器的时序图包括第一驱动时间段T1、第二驱动时间段T2和第三驱动时间段T3。这里,当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时,移位寄存器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信号相同的信号;当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时,移位寄存器输出与在前时间段中输出到输出端Out的信号相同的信号。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可以利用从第一驱动时间段T1至第三驱动时间段T3施加的输入信号、前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前驱动时间段的输出信号、初始时钟信号和初始负时钟信号来顺序输出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施加来自初始驱动线FLM的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初始时钟线CLK的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和来自初始负时钟线CLKB的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
首先,在第一移位寄存器SR1中,将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移位寄存器SR2中,将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前驱动时间段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移位寄存器SR3中,将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
最后,第四移位寄存器SR4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第四移位寄存器SR4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三移位寄存器SR3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施加来自初始驱动线FLM的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初始时钟线CLK的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和来自初始负时钟线CLKB的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
首先,在第一移位寄存器SR1中,将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移位寄存器SR2中,将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移位寄存器SR3中,将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四移位寄存器SR4中,将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
最后,第五移位寄存器SR5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三移位寄存器SR3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第五移位寄存器SR5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R4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中,施加来自初始驱动线FLM的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初始时钟线CLK的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和来自初始负时钟线CLKB的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
首先,在第一移位寄存器SR1中,将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移位寄存器SR2中,将低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移位寄存器SR3中,将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四移位寄存器SR4中,将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五移位寄存器SR5中,将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五发光控制信号。
最后,第六移位寄存器SR6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R4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第六移位寄存器SR6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五移位寄存器SR5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通过从第一驱动时间段T1至第三驱动时间段T3施加的输入信号、前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和前驱动时间段的输出信号顺序输出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扫描驱动器的框图。
如图7中所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扫描驱动器包括时钟反相器Inv_CLK、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以及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与图5中示出的发光控制驱动器的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相同。因此,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的输出信号为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时钟反相器Inv_CLK也与图5中示出的时钟反相器Inv_CLK相同。
时钟反相器Inv_CLK被提供初始时钟信号CLK,并产生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使得时钟反相器可以向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提供该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当初始时钟信号CLK为高电平时,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为低电平,当初始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时,初始负时钟信号CLKB为高电平。
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入端In电连接到初始驱动线FLM,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使得第一移位寄存器SR1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出信号是通过将初始驱动信号移位来产生的信号,并成为输出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作为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出信号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为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入信号。
第一NAND门NAND1电连接到初始驱动线FLM、第一时钟线SLCK1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m[1],并向第一NAND门NAND1提供初始驱动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一NAND门NAND1可以向第一扫描线Scan[1]输出第一扫描信号。
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入端In电连接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使得第二移位寄存器SR2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出信号是通过使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移位产生的信号,并成为输出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作为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出信号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为第三移位寄存器SR3的输入信号。
第二NAND门NAND2电连接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二时钟线SLCK2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m[2],并向第二NAND门NAND2提供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第二时钟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二NAND门NAND2可以向第二扫描线Scan[2]输出第二扫描信号。
第三NAND门NAND3电连接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一时钟线SLCK1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m[2],并向第三NAND门NAND3提供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三NAND门NAND3可以向第三扫描线Scan[3]输出第三扫描信号。
第四NAND门NAND4电连接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第二时钟线SLCK2和第三发光控制线Em[3],并向第四NAND门NAND4提供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第二时钟信号和第三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四NAND门NAND4可以向第四扫描线Scan[4]输出第四扫描信号。
第五NAND门NAND5至第n NAND门NANDn中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以与第三NAND门NAND3基本相同的方式与第一时钟线SCKL1和两条发光控制线电连接,并可以向对应的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这里,如果所述奇数标号的NAND门为第a NAND门,则两条发光控制线为第(a-1)/2发光控制线Em[(a-1)/2]和第(a+1)/2发光控制线Em[(a+1)/2]。并且,第五NAND门NAND5至第n NAND门NANDn中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以与第四NAND门NAND4基本相同的方式与第二时钟线SCKL2和两条发光控制线电连接,并可以向对应的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这里,如果所述偶数标号的NAND门为第b NAND门,则两条发光控制线为第b/2发光控制线Em[b/2]和第(b/2)+1发光控制线Em[(b/2)+1]。
第一扫描线Scan[1]至第n扫描线Scan[n]电连接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见图1),并可以将扫描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见图1)。
与第一移位寄存器SR1类似,第三移位寄存器SR3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所述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使得所述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并且,与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类似,第三移位寄存器SR3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端clka电连接到初始负时钟线CLKB,所述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端clkb电连接到初始时钟线CLK,使得所述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将其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这里,将输出到前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Out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In。这样,分别将输出到第二移位寄存器SR2至第n/2-1移位寄存器SRn/2-1的输出端Out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1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三移位寄存器SR3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 n/2的输入端In。
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电连接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见图1),并可以将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见图1)。
图8是图7的扫描驱动器的信号的时序图。
如图8中所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扫描驱动器的时序图包括第一驱动时间段T1、第二驱动时间段T2和第三驱动时间段T3。第一驱动时间段T1、第二驱动时间段T2和第三驱动时间段T3均包括第一子驱动时间段、延迟时间段和第二子驱动时间段。第一子驱动时间段、延迟时间段和第二子驱动时间段表示通过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的第一时钟线SLCK1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时钟线SLCK2的第二时钟信号和发光控制线(Em[1]、Em[2]、...、Em[n/2])的发光控制信号来输出扫描信号到扫描线(Scan[1]、Scan[2]、...、Scan[n])的部分(或时间段)。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是相位相反的信号并具有处于低电平的预定的叠置部分。这使在输出的扫描信号之间能够存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并保证用于时钟偏差或延迟的余量(margin)。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施加来自初始驱动线FLM的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初始时钟线CLK的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和来自初始负时钟线CLKB的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
首先,在第一移位寄存器SR1中,将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移位寄存器SR2中,将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前驱动时间段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移位寄存器SR3中,将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
最后,第四移位寄存器SR4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二移位寄存器SR2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并可以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第四移位寄存器SR4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三移位寄存器SR3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并可以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11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
向第一NAND门NAND1提供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一NAND门NAND1将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扫描线Scan[1]。
向第二NAND门NAND2提供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二NAND门NAND2将高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扫描线Scan[2]。
最后,因为与第三NAND门NAND3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三NAND门NAND3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三NAND门NAND3至第n NAND门NANDn可以输出高电平的第三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延迟时间段D1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因为与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线SCLK1和第二时钟线SCLK2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可以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12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
首先,向第一NAND门NAND1提供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高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一NAND门NAND1向第一扫描线Scan[1]输出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
因为与第二NAND门NAND2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二NAND门NAND2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二NAND门NAND2至第n NAND门NANDn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施加来自初始驱动线FLM的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初始时钟线CLK的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和来自初始负时钟线CLKB的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
首先,在第一移位寄存器SR1中,将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移位寄存器SR2中,将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移位寄存器SR3中,将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四移位寄存器SR4中,将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向输入端In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
最后,第五移位寄存器SR5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三移位寄存器SR3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并可以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第五移位寄存器SR5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R4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并可以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21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
首先,向第一NAND门NAND1提供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一NAND门NAND1将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扫描线Scan[1]。
向第二NAND门NAND2提供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二NAND门NAND2将低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扫描线Scan[2]。
向第三NAND门NAND3提供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三NAND门NAND3将高电平的第三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三扫描线Scan[3]。
最后,因为与第四NAND门NAND4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三发光控制线Em[3]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四NAND门NAND4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四NAND门NAND4至第n NAND门NANDn可以输出高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的延迟时间段D2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因为与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线SCLK1和第二时钟线SCLK2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可以输出高电平的扫描信号。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的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22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
首先,向第一NAND门NAND1提供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一NAND门NAND1将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扫描线Scan[1]。
向第二NAND门NAND2提供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二NAND门NAND2将高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扫描线Scan[2]。
向第三NAND门NAND3提供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三NAND门NAND3将低电平的第三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三扫描线Scan[3]。
最后,因为与第四NAND门NAND4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三发光控制线Em[3]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四NAND门NAND4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四NAND门NAND4至第n NAND门NANDn输出高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中,施加来自初始驱动线FLM的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初始时钟线CLK的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和来自初始负时钟线CLKB的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
首先,在第一移位寄存器SR1中,将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初始驱动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二移位寄存器SR2中,将低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移位寄存器SR3中,将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四移位寄存器SR4中,将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五移位寄存器SR5中,将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入端In,将低电平的初始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端clka,将高电平的初始负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端clkb,使得输出端Out可以输出与施加到输入端In的低电平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的低电平的第五发光控制信号。
最后,第六移位寄存器SR6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偶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R4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并可以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第六移位寄存器SR6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中的奇数标号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以与第五移位寄存器SR5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并可以输出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31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
首先,因为与第一NAND门NAND1至第三NAND门NAND3电连接的初始驱动线FLM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m[1]将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三NAND门NAND3,所以第一NAND门NAND1至第三NAND门NAND3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三扫描信号。
向第四NAND门NAND4提供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四NAND门NAND4将低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输出到第四扫描线Scan[4]。
向第五NAND门NAND5提供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五NAND门NAND5将高电平的第五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五扫描线Scan[5]。
最后,因为与第六NAND门NAND6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四发光控制线Em[4]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六NAND门NAND6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六NAND门NAND6至第n NAND门NANDn可以输出高电平的第六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延迟时间段D3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因为与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线SCLK1和第二时钟线SCLK2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输出高电平的扫描信号。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第三子驱动时间段T32中,将从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的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和从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
首先,因为与第一NAND门NAND1至第三NAND门NAND3电连接的初始驱动线FLM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m[1]将低电平的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一NAND门NAND1至第三NAND门NAND3,所以第一NAND门NAND1至第三NAND门NAND3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三扫描信号。
向第四NAND门NAND4提供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四NAND门NAND4将高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输出到第四扫描线Scan[4]。
向第五NAND门NAND5提供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第五NAND门NAND5将低电平的第五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五扫描线Scan[5]。
最后,因为与第六NAND门NAND6至第n NAND门NANDn电连接的第四发光控制线Em[4]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第六NAND门NAND6至第n NAND门NANDn,所以第六NAND门NAND6至第n NAND门NANDn输出高电平的第六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
第一移位寄存器SR1至第n/2移位寄存器SRn/2利用从第一驱动时间段T1至第三驱动时间段T3施加的输出信号、前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以及前驱动时间段的输出信号来顺序输出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
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通过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11和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12至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31和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32中施加的第一时钟信号至第二时钟信号、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来顺序输出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在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中,如果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全部为高电平,第一时钟线施加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并且第二时钟线施加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则作为与第一时钟线电连接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并且,作为与第二时钟线电连接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高电平输出。在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中,如果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全部为高电平,第一时钟线施加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并且第二时钟线施加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则作为与第一时钟线电连接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高电平输出。并且,作为与第二时钟线电连接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即,可以利用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和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框图。
如图9中所示,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扫描驱动器110、发光控制驱动器130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
扫描驱动器110参照在图7和图8中的描述来操作,并将第一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扫描线Scan[1]至第n扫描线Scan[n]。第一扫描线Scan[1]至第n扫描线Scan[n]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电连接,并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施加第一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这时,在图7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扫描驱动器的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中,如果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全部为高电平,第一时钟线施加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并且第二时钟线施加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则作为与第一时钟线电连接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并且,作为与第二时钟线电连接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高电平输出。在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中,如果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全部为高电平,第一时钟线施加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并且第二时钟线施加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则作为与第一时钟线电连接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高电平输出。并且,作为与第二时钟线电连接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即,可以根据从第一时钟线SCLK1和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来输出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和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
发光控制驱动器130参照图5和图6中的描述操作,并将第一发光控制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至第n/2发光控制线Em[n/2]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电连接,并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施加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在发光控制线(Em[1]、Em[2]、...、Em[n/2])中,奇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与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偶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与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当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通过施加于其的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来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时,奇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施加奇数标号的发光控制信号,使得奇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向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同时地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并使奇数标号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能够同时发光。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包括第一像素部分PS1至第n像素部分PSn。如图9中所示,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术语“像素部分”表示连接到相同扫描线和/或相同发光控制线的一行像素。
第一像素部分PS1与第-1扫描线Scan[-1]、第一扫描线Scan[1]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电连接。第二像素部分PS2与第0扫描线Scan[0]、第二扫描线Scan[2]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电连接。第三像素部分PS3与第一扫描线Scan[1]、第三扫描线Scan[3]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电连接。第四像素部分PS4与第二扫描线Scan[2]、第四扫描线Scan[4]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电连接。第五像素PS5部分与第三扫描线Scan[3]、第五扫描线Scan[5]和第三发光控制线Em[3]电连接。第六像素部分PS6与第四扫描线Scan[4]、第六扫描线Scan[6]和第四发光控制线Em[4]电连接。以这种方式,像素部分与第n-2扫描线Scan[n-2]和第n扫描线Scan[n]电连接,并通过向其提供的第n-2扫描信号和第n扫描信号来操作。即,偶数标号的扫描线与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奇数标号的扫描线与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这里,第-1扫描线Scan[-1]和第0扫描线Scan[0]为被插入到无效空间(dead space)中的面板的扫描线,并且对于使用者是不可见的。并且,偶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与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奇数标号的发光控制线与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
这里,在扫描驱动器110的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中,如果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全部为高电平,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并且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则作为与第一时钟线SCLK1电连接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并且,作为与第二时钟线SCLK2电连接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高电平输出。在第一NAND门NAND1至第n NAND门NANDn中,如果初始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全部为高电平,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并且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则作为与第一时钟线SCLK1电连接的奇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高电平输出。并且,作为与第二时钟线SCLK2电连接的偶数标号的NAND门的输出信号的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
当将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线SCLK1,并且将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线SCLK2时,全部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使得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通过向其提供的低电平的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来操作,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向其提供的数据信号来发光。这时,向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提供高电平的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并且将被传输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数据信号被阻断。
当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线SCLK1,并且将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线SCLK2时,全部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以低电平输出,使得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通过向其提供的低电平的偶数标号的扫描信号来操作,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向其提供的数据信号来发光。这时,向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提供高电平的奇数标号的扫描信号,并且将被传输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数据信号被阻断。
这里,第一时钟线SCLK1和第二时钟线SCLK2分别与奇数标号的NAND门和偶数标号的NAND门电连接,并且奇数标号的NAND门和偶数标号的NAND门分别与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和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电连接。这时,向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向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使得只有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被导通。并且,向第一时钟线SCLK1施加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向第二时钟线SCLK2施加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使得只有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被导通。在应该只有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却有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的情况下,和在应该只有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却有偶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的情况下,可以知道发生了纵向短路。
例如,当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一时钟线SCLK1,并且将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第二时钟线SCLK2时,奇数标号的像素部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应该发光。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第一像素部分PS1和第二像素部分PS2的第m像素电路141中发生短路,则第二像素部分PS2的第m像素电路14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也发光,因此可以发现发生了纵向短路。
在传统的像素电路中,通过在模块工艺中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施加恒定的图案来检测这种纵向短路,因此额外需要用于短路的缺陷面板的模块工艺操作成本。然而,根据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模块工艺之前向面板施加初始时钟信号来检测这种纵向短路,因此可以降低用于缺陷面板的模块工艺操作成本。并且,因为可防止当在模块工艺期间没有执行全部检验时不能检测出作为缺陷的纵向短路并由此被终端用户检测到该缺陷的情况出现,所以可以充分地防止产品的可靠性的降低。
图10是示出了图9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信号的时序图。
如图10中所示,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时序图包括第一驱动时间段T1、第二驱动时间段T2和第三驱动时间段T3。并且,第一驱动时间段T1至第三驱动时间段T3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子驱动时间段、延迟时间段和第二子驱动时间段。
首先,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中,将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低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11中,将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
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延迟时间段D1允许在施加的扫描信号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例如,预定的时间间隔)以能够保证用于时钟偏差或延迟的余量。
在第一驱动时间段T1的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12中,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二扫描号至第n扫描信号被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这时,向第一像素部分PS1的像素电路提供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使得第一开关元件S1和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第一开关元件S1被导通,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驱动晶体管M1。并且,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并通过二极管式连接驱动晶体管M1来补偿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第一像素部分PS1的像素电路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中存储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并且,第三像素部分PS3的像素电路被提供作为前面第二扫描信号的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并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中,将高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二发光信号以及低电平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21中,将低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这时,向第二像素部分PS2的像素电路提供低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使得第一开关元件S1和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第一开关元件S1被导通,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驱动晶体管M1。并且,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并通过二极管式连接驱动晶体管M1来补偿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第二像素部分PS2的像素电路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中存储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并且,第四像素部分PS4的像素电路被提供作为前面第二扫描信号的低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并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第二驱动时间段T2的延迟时间段D2允许在施加的扫描信号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例如,预定的时间间隔)以能够保证用于时钟偏差或延迟的余量。
在第二驱动时间段T2的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22中,将低电平的第三扫描信号以及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和第四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这时,向第三像素部分PS3的像素电路提供低电平的第三扫描信号,使得第一开关元件S1和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第一开关元件S1被导通,并传输数据信号到驱动晶体管M1。并且,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并通过二极管式连接驱动晶体管M1来补偿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第三像素部分PS3的像素电路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中存储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并且,第五像素部分PS5的像素电路被提供作为前面第二扫描信号的低电平的第三扫描信号,并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最后,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中,将高电平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三发光控制信号以及低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第四发光控制信号至第n/2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向第一像素部分PS1的像素电路提供低电平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二开关元件S2和第三开关元件S3被导通。第二开关元件S2被导通,并传输第一电源电压VDD到驱动晶体管M1,第三开关元件S3被导通,并传输驱动电流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此第一像素部分PS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第一子驱动时间段T31中,将低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以及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三扫描信号和第五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这时,向第四像素部分PS4的像素电路提供低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使得第一开关元件S1和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第一开关元件S1被导通,并传输数据信号到驱动晶体管M1。并且,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并通过二极管式连接驱动晶体管M1来补偿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第四像素部分PS4的像素电路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中存储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此外,第六像素部分PS6的像素电路被提供作为前面第二扫描信号的低电平的第四扫描信号,并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延迟时间段D3允许在施加的扫描信号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例如,预定的时间间隔)以能够保证用于时钟偏差或延迟的余量。
在第三驱动时间段T3的第二子驱动时间段T32中,将低电平的第五扫描信号以及高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至第四扫描信号和第六扫描信号至第n扫描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40。这时,向第五像素部分PS5的像素电路提供低电平的第五扫描信号,使得第一开关元件S1和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第一开关元件S1被导通,并传输数据信号到驱动晶体管M1。并且,第五开关元件S5被导通,并通过二极管式连接驱动晶体管M1来补偿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第五像素部分PS5的像素电路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中存储第一电源电压线ELVDD和驱动晶体管M1的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并且,第七像素部分PS7的像素电路被提供作为前面第二扫描信号的低电平的第五扫描信号,并使存储在第一存储电容器C1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2中的电压初始化。
以这样的方式,顺序操作第一像素部分PS1至第n像素部分PSn,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可以通过预先检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纵向短路缺陷来降低模块工艺成本,并且可以具有高可靠性。
尽管已经出于例证性目的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
第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具有与初始驱动线电连接的输入端、与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端、与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二时钟端和与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输出端;
第二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输入端、与所述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一时钟端、与所述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第二时钟端和与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输出端;
第一NAND门,与所述初始驱动线、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和第一时钟线电连接;
第二NAND门,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作为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线的第二发光控制线和第二时钟线电连接;
第一像素部分,与作为所述第一NAND门的输出线的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第二像素部分,与作为所述第二NAND门的输出线的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第三像素部分,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第四像素部分,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NAND门利用来自所述初始驱动线的初始驱动信号、来自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一时钟线的第一时钟信号将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一扫描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NAND门利用来自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来自第二发光控制线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和来自第二时钟线的第二时钟信号将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二扫描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部分与第-1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像素部分与第0扫描线、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三像素部分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四像素部分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第四扫描线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部分、所述第二像素部分、所述第三像素部分和所述第四像素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线和数据线之间,并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第二扫描线的控制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线之间,并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或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的控制电极;
驱动晶体管,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电源电压线之间;
第一存储电容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线和第三电源电压线之间;
第二存储电容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第二扫描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之间;
第三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线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或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四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器和所述第三电源电压线之间,并具有与前面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五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之间;
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在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线和第一存储电容器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器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源电压线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五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器、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和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PMOS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第一电源电压;
第二P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PMOS开关元件和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输入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一NMOS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第二电源电压;
第二N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NMOS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所述输入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三PMOS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初始负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第四P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三PMOS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三NMOS开关元件,具有与所述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控制电极,并适用于切换所述第二电源电压;
第四N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三NMOS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五P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线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第五NMOS开关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线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的控制电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或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还包括与所述初始时钟线电连接的时钟反相器,所述时钟反相器适用于利用初始时钟信号向初始负时钟线提供初始负时钟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当将低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一时钟线,并且将高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二时钟线时,低电平的扫描信号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像素部分,使得数据信号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像素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当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一像素部分时,所述第一像素部分发光。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当将高电平的第一时钟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一时钟线,并且将低电平的第二时钟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二时钟线时,低电平的扫描信号被施加到所述第二像素部分,使得数据信号被施加到所述第二像素部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中,当将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被施加到所述第二像素部分时,所述第二像素部分发光。
CN2007101960183A 2007-04-06 2007-11-28 有机发光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1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34285A KR100807062B1 (ko) 2007-04-06 2007-04-06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07-0034285 2007-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1719A CN101281719A (zh) 2008-10-08
CN101281719B true CN101281719B (zh) 2010-10-13

Family

ID=3920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60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1719B (zh) 2007-04-06 2007-11-28 有机发光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22920B2 (zh)
EP (1) EP1978503B1 (zh)
JP (1) JP5032234B2 (zh)
KR (1) KR100807062B1 (zh)
CN (1) CN1012817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7129A (zh) * 2018-06-05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电路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5085B2 (ja) 2007-12-21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456989B1 (ko) * 2008-06-19 2014-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게이트구동부
JP4844598B2 (ja) 2008-07-14 2011-12-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走査駆動回路
JP5439782B2 (ja) * 2008-09-29 201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素回路の駆動方法、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26526B (zh) * 2009-08-12 2014-02-11 Au Optronics Corp 移位暫存器電路
KR101042956B1 (ko) * 2009-11-18 2011-06-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화소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058116B1 (ko) * 2009-12-08 2011-08-2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화소 회로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097353B1 (ko) 2010-05-07 2011-1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JP4816803B2 (ja) * 2010-07-30 2011-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走査駆動回路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101296910B1 (ko) * 2010-10-20 2013-08-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드라이버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1791664B1 (ko) * 2010-10-28 2017-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871188B1 (ko) * 2011-02-17 2018-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1816256B1 (ko) * 2011-04-08 2018-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단락감지회로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1947163B1 (ko) * 2012-02-10 2019-0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928506B1 (ko) * 2012-07-06 2018-1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TWI497377B (zh) * 2012-07-18 2015-08-21 Au Optronics Corp 用於光感應觸控面板的移位暫存器
KR20140052454A (ko) * 2012-10-24 2014-05-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주사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3345897B (zh) * 2013-06-20 2015-07-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主动矩阵显示装置、扫描驱动电路及其扫描驱动方法
US9454935B2 (en) * 2013-11-21 2016-09-27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TWI497474B (zh) * 2013-12-25 2015-08-2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控制電路
CN103927958B (zh) * 2013-12-26 2017-07-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平板传感器
CN104978924B (zh) 2014-04-10 2017-07-2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控制驱动器、发光控制与扫描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TWI595472B (zh) 2014-06-23 2017-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4167175B (zh) * 2014-08-06 2016-08-3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
TWI546786B (zh) * 2014-08-22 2016-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KR102218057B1 (ko) * 2014-09-16 2021-0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4269134B (zh) * 2014-09-28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栅极驱动器、显示装置及栅极驱动方法
KR102553236B1 (ko) 2016-09-09 2023-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06971692B (zh) * 2017-06-06 2018-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CN107331351B (zh) * 2017-08-24 2023-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39149B (zh) 2018-03-09 2018-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電路
CN108172192B (zh) * 2018-03-20 2020-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
CN110992888B (zh) 2019-08-02 2022-11-29 苹果公司 具有包括共享寄存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电路系统的显示器
KR20210077099A (ko) * 2019-12-16 2021-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2735503B (zh) * 2020-12-31 2023-04-21 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345357B (zh) * 2021-06-25 2022-10-04 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
CN116524856A (zh) * 2023-04-27 2023-08-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39640A (ko) * 2002-11-04 2004-05-1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CN1697008A (zh) * 2004-05-11 2005-11-16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783189A (zh) * 2004-11-26 2006-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选择性执行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的扫描驱动器及其显示器
CN1794331A (zh) * 2004-12-24 2006-06-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扫描驱动器和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KR20070034800A (ko) * 2005-09-26 2007-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쉬프트레지스터, 표시장치용 스캔구동장치 및 이를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7598A (ja) * 1989-11-02 1991-06-24 Sony Corp シフトレジスタ
JP4099913B2 (ja) * 1999-12-09 2008-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クロック信号調整方法および回路、その生産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2001337304A (ja) * 2000-05-25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シャッタと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駆動方法
JP4048969B2 (ja) * 2003-02-12 2008-0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0560780B1 (ko) * 2003-07-07 2006-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의 화소회로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0515305B1 (ko) * 2003-10-29 2005-09-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 패널과 구동 방법
ATE414314T1 (de) * 2004-05-25 2008-11-15 Samsung Sdi Co Ltd Zeilenabtasttreiber für eine oled-anzeige
KR100624306B1 (ko) * 2004-05-28 2006-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주사 구동장치와 이를 가지는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의구동방법
KR100649253B1 (ko) * 2004-06-30 2006-1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그 표시 패널 및 구동 방법
KR100590042B1 (ko) * 2004-08-30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그 구동방법 및 신호구동장치
KR100673760B1 (ko) * 2004-09-08 2007-0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장치
JP4594215B2 (ja) * 2004-11-26 2010-12-08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順次走査及び飛び越し走査兼用の駆動回路
KR100599657B1 (ko) * 2005-01-05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0685818B1 (ko) * 2005-02-18 2007-02-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시분할제어 유기전계발광장치
KR100645700B1 (ko) * 2005-04-28 2006-11-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주사 구동부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 구동방법
TWI281569B (en) * 2005-06-13 2007-05-2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s
KR100635509B1 (ko) * 2005-08-16 2006-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070079838A (ko) * 2006-02-03 2007-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KR100846971B1 (ko) * 2007-01-03 2008-07-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회로
KR100833754B1 (ko) * 2007-01-15 2008-05-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회로
KR20080090789A (ko) * 2007-04-06 2008-10-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39640A (ko) * 2002-11-04 2004-05-1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CN1697008A (zh) * 2004-05-11 2005-11-16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783189A (zh) * 2004-11-26 2006-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选择性执行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的扫描驱动器及其显示器
CN1794331A (zh) * 2004-12-24 2006-06-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扫描驱动器和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KR20070034800A (ko) * 2005-09-26 2007-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쉬프트레지스터, 표시장치용 스캔구동장치 및 이를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7129A (zh) * 2018-06-05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8777129B (zh) * 2018-06-05 2020-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电路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32234B2 (ja) 2012-09-26
CN101281719A (zh) 2008-10-08
EP1978503B1 (en) 2017-08-02
KR100807062B1 (ko) 2008-02-25
EP1978503A3 (en) 2009-08-19
US20080246697A1 (en) 2008-10-09
EP1978503A2 (en) 2008-10-08
US8022920B2 (en) 2011-09-20
JP2008257159A (ja) 200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1719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0541577C (zh) 扫描驱动电路和使用该扫描驱动电路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2063861B (zh) 像素电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312651C (zh) 发光显示器、驱动方法及其像素电路和显示器件
CN101256737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1256735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电路
US8339424B2 (en) Emission driver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1256732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JP4537256B2 (ja) 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5089876B2 (ja) 発光表示装置
US2008024669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8427397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JP2005346025A (ja) 発光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発光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1256736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电路
CN103578428B (zh) 一种有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CN101577088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9256086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TWI497474B (zh) 發光控制電路
KR100578846B1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3390385B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7644612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0685821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4005553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20064493A (ko) 인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1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SDI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16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6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