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0538A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0538A
CN101270538A CNA2008100836997A CN200810083699A CN101270538A CN 101270538 A CN101270538 A CN 101270538A CN A2008100836997 A CNA2008100836997 A CN A2008100836997A CN 200810083699 A CN200810083699 A CN 200810083699A CN 101270538 A CN101270538 A CN 101270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moving knife
arm
knife
cu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36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0538B (zh
Inventor
位田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0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0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0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0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6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and for disposing of the severed thread end ; Catching or wiping devices for the severed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05B37/08Cutting devices with rotatable tool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安装在设于底板前部的针板的下表面上的固定刀和可动刀,并通过可动刀的往复转动来切断面线和底线。驱动源使配置在底板内的第二连杆前后移动。第二连杆与相对于针板配置在驱动的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连结部连结。连结部与使可动刀转动的第一连杆连结,并将第二连杆的前后移动传递给第一连杆,从而可动刀往复转动。调节可动刀位置的调节机构设置在连结部上。调节机构并不包括与可动刀及固定刀重叠的部件。磨损了的可动刀或固定刀可在不分解调节机构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更换。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切线连杆机构使可动刀往复转动、从而利用可动刀和固定刀将面线和底线切断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用缝纫机一般在针板的下侧包括具有可动刀和固定刀的切线装置。切线装置在缝制结束时动作,将从针板上的加工布延伸的面线和底线切断。在以往的切线装置中,既有可动刀直线状地往复移动的直线移动式的切线装置,也有可动刀绕轴往复转动的转动式的切线装置。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6年第102400号所记载的缝纫机包括具有固定刀和可动刀的转动式的切线装置。固定刀以刀尖朝向针孔的形成位置的形态固定在针板的下表面上。可动刀以可绕垂直的轴转动的形态安装在针板的下表面上。可动刀通过连结连杆体与转动连杆体的一端连结。转动连杆体以可绕垂直的轴转动的形态安装在针板的下表面上。转动连杆体的另一端与动力传递杆连结。
动力传递杆利用作为驱动源设置的步进马达而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动力传递杆使转动连杆体往复转动。转动连杆体的往复转动通过连结连杆体而传递给可动刀,可动刀在包括针孔的形成位置在内的范围内往复转动。在后退时,可动刀在针孔的下部将面线和底线钩住,并将面线和底线按压在固定刀的刃部上切断。
转动连杆体包括:与动力传递杆连结的驱动连杆体、以及与可动刀连结的从动连杆体。驱动连杆体和从动连杆体以相对的角度可以变更的形态结合。通过变更驱动连杆体和从动连杆体的角度来调节可动刀的转动开始位置和折返位置。
由于切线装置的可动刀和固定刀会因反复切线而磨损,因此需要根据需要或定期地进行更换。在以往的缝纫机中,以与安装在针板的下表面上的可动刀和固定刀重叠的形态来设置包括驱动连杆体、从动连杆体和连结连杆体的切线连杆机构。在更换可动刀或固定刀的场合,需要拆下针板后分解切线连杆机构,从而存在更换作业需要较多的劳力和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切线装置的可动刀或固定刀的更换作业可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实施。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安装在设于底板的针板的下表面上的固定刀和可动刀;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部、使所述可动刀往复转动的切线连杆机构;驱动所述切线连杆机构的驱动源;以及对所述可动刀的待机状态即初始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切线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可动刀连结的第一连杆、以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的第二连杆,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连结部上,该连结部在相对于所述针板位于所述驱动的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上连结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将驱动源的旋转传递给可动刀的切线连杆机构的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相对于针板在驱动的上游侧连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结部上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并没有与安装在针板下表面上的可动刀或固定刀重叠的部件,只需将与可动刀连结的连杆拆下就可更换可动刀或固定刀。
设置在连结部上的调节机构可以配置在针板的附近。因此,通过在确认可动刀的位置的同时对调节机构进行操作,操作者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调节可动刀的初始位置。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能以上下方向的支撑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调节柄、可相对于该调节柄相对移动的调节连杆片、以及将该调节连杆片和所述调节柄在规定的相对位置上固定的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任一方与所述调节柄连结,并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另一方与所述调节连杆片连结。
调节机构使调节柄和调节连杆片相对移动,并相对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中的一方与调节柄的连结位置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中的另一方与调节连杆片的连结位置变更。在调节了可动刀的初始位置后,用固定部件来固定调节连杆片和调节柄。可简单地构成调节机构,制作、装配和调整容易。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调节连杆片将基端部支撑在所述调节柄的所述支撑轴上。
调节机构使调节柄和调节连杆片相对移动,并相对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中的一方与调节柄的连结位置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中的另一方与调节连杆片的连结位置沿着以调节柄的支撑轴为中心的圆弧方向变更。在调节了可动刀的初始位置后,用固定部件来固定调节连杆片和调节柄。由于可动刀的初始位置的调整沿着圆弧方向变更,因此可进行细致的调整。调节连杆片的基端部可以支撑在调节柄的支撑轴上。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内的梭、以及驱动该梭的下轴,所述调节柄包括:供所述支撑轴插入的柄本体、以及在该柄本体的上下两端部以朝着相同方向突出的形态设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任一方与所述第一臂连结,用所述固定部件将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另一方连结的调节连杆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臂上,并将所述下轴配置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
调节柄在柄本体的上下两端部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在第一臂上连结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在第二臂上连结第二连杆或第一连杆。驱动梭的下轴穿过上下具有间隔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进行配置。可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调节柄不与下轴产生干涉地配置在下轴附近,可有效地利用底板内侧的狭窄空间。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驱动源是配置在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机臂的内部的缝纫机主轴,所述切线连杆机构包括:通过所述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的第三连杆;以及将该第三连杆的往复移动变换成与所述缝纫机主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二连杆连结的变换部件。
作为可动刀的驱动源使用的是缝纫机主轴,无需专用的驱动源。第三连杆和变换部件将位于机臂内部的缝纫机主轴的旋转变换成第二连杆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二连杆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通过连结部和第一连杆传递给可动刀。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可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同步地实施切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切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切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位于初始位置的可动刀的周围部分的仰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位于动作位置的可动刀的周围部分的仰视图。
图7是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调节连杆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最佳实施形态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缝纫机M包括前后方向长的箱状的底板1。在底板1的后部设置有向上竖起的立柱2。在立柱2的上部设置有以与底板1相对的形态朝着前方延伸的机臂3。在底板1的前部上表面上可装拆地安装有针板8。
在机臂3的内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缝纫机主轴4。缝纫机主轴4在来自未图示的缝纫机马达的传动下旋转。缝纫机主轴4的旋转对设置在机臂3前部内侧的针杆驱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进行驱动。针杆驱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是以往公知的机构,因此省略图示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针杆5设置在机臂3的前部。缝针6安装在向机臂3的下方突出的针杆5的下端。针杆驱动机构使针杆5和缝针6上下移动。如图1、图3所示,在针板8上与缝针6的下降位置对应地形成有针孔8a。
如图2所示,梭9设置在针杆8下侧的底板1的内部。梭9与针杆5和缝针6的上下移动同步地转动,在针板8上的加工布(未图示)上形成线迹。驱动梭9的下轴7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态配置在底板1的内部。下轴7在来自缝纫机主轴4的传动下转动。
如图1、图2所示,在底板1和立柱2的内部设置有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1。切线装置11包括:配置在针板8下侧的切线机构12、以及驱动切线机构12的切线连杆机构15。
如图4、图5所示,切线机构12包括固定刀18和可动刀19。固定刀18是具有L字形的平面形状的可弹性变形的板。固定刀18的一端部用固定螺钉20固定在针板8的下表面上。在固定刀18的另一端部以面对设置在针板8上的针孔8a的前侧的形态形成有刃部18a。
可动刀19是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平面形状的板。可动刀19支撑在针板8的下表面上,能以贯穿中央部的带有台阶的螺栓21为中心进行转动。可动刀19的一端部用销子22连结在从切线连杆机构15延伸的第一连杆37的前端部上。如后面所述,第一连杆37沿前后方向移动。在缝制中,第一连杆37位于后退位置,如图5所示,可动刀19位于使其与第一连杆37之间的连结部位于后侧的初始位置。
在切线时,第一连杆37前进,将其与可动刀19之间的连结部朝着前方推压。在第一连杆37前进了的场合,可动刀19以带有台阶的螺栓21为中心逆时针(从底板1的下方看)转动至图4和图6所示的位置。之后,第一连杆37后退,将其与可动刀19之间的连结部向后拉。通过第一连杆37的后退,可动刀19以带有台阶的螺栓21为中心顺时针(从底板1的下方看)转动。
顺时针转动的可动刀19的另一端部向前移动,并在经过针孔8a下部时钩住面线和底线,将面线和底线按压在固定刀18的刃部18a上切断。切断了面线和底线后,可动刀19回到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
切线连杆机构15将配置在机臂3内部的缝纫机主轴4作为驱动源使切线机构12的可动刀19转动。如图1、图2所示,在缝纫机主轴4的后端部附近固定有凸轮板25,该凸轮板25位于机臂3与立柱2的连结部。
如图1、图3所示,在机臂3的内部,在凸轮板25的固定位置的左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引导轴28。引导轴28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撑着驱动柄26。如图3所示,设置在驱动柄26后侧的压缩螺旋弹簧30朝着前方对驱动柄26施力。在驱动柄26的左端部的前表面上抵接着能以上下方向的轴32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推压板31。推压板31与切线螺线管27的输出端连结。当切线螺线管27动作了时,推压板31以轴32为中心转动,将驱动柄28向后推压。
驱动柄26沿着凸轮板25的前表面向右延伸。驱动柄26的右端部附近的后表面支撑着滚子部件29。如图1所示,在凸轮板25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凸轮槽25a。如图1所示,在驱动柄26的右端部连结着第三连杆35。
在缝制结束后的切线时,切线螺线管27因通电而动作。在切线螺线管27非动作时,驱动柄26在压缩螺旋弹簧30的弹力的作用下位于前方的待机位置。在切线螺线管27动作时,驱动柄26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0的弹力而移动至后方的动作位置。图3和图4用实线来表示位于待机位置的驱动柄26,并用双点划线来表示位于动作位置的驱动柄26。
在驱动柄26移动至动作位置的场合,滚子部件29嵌合到凸轮板25的凸轮槽25a内。凸轮板25与缝纫机主轴4一起旋转。在凸轮板25的旋转下移动至动作位置的驱动柄26以引导轴28为支点往复转动。在驱动柄26的往复转动下,第三连杆35上下移动。在驱动柄26位于待机位置的场合,滚子部件29从凸轮槽25a脱开。若滚子部件29从凸轮槽25a脱开,则驱动柄26不受凸轮板25的旋转的影响而保持停止状态,第三连杆35并不上下移动。
如图1、图2所示,第三连杆35以在立柱2的内侧朝着下方延伸的形态进行配置。第三连杆35的下端到达底板1的内侧,并与设置在对应位置上的中间柄39(相当于变换部件)连结。
如图2所示,中间柄39具有L字形的侧面形状。中间柄39被支撑成能以左右方向的轴42为中心进行转动。
中间柄39包括向前延伸的第一臂39b和向上延伸的第二臂39a。在第一臂39b的前端部连结有前面所述的第三连杆35的下端部。在第二臂39a的前端部连结有第二连杆36和拉伸螺旋弹簧40。拉伸螺旋弹簧40对第二臂39a施加向后的弹力。拉伸螺旋弹簧40朝着上方对与第一臂39b连结的第三连杆35施力。第一臂39b和第三连杆35可通过未图示的限位件保持在限制位置上。
第二连杆36在底板1的内部朝着前方延伸。第二连杆36与相对于针板8配置在缝纫机主轴4的驱动上游侧(底板1内部的针板8与立柱2之间)的调节柄38连结。如图7所示,调节柄38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上下方向的支撑轴41上的柄本体38a、以及在柄本体38a的上下两端部以朝着相同的方向突出的形态进行设置的第一臂38b和第二臂38c。
下部的第二臂38c比上部的第一臂38b短,在第二臂38c的下侧以重叠的形态设置有调节连杆片46。调节连杆片46是比第二臂38c长并具有与第一臂38b大致相同长度的板材。调节连杆片46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调节柄38的支撑轴41上。如图8所示,在调节连杆片46上形成有以支撑轴41为中心的圆弧形的长孔46a。调节连杆片46用穿通长孔46a的调节螺栓47(相当于固定部件)紧固在第二臂38c上。
调节连杆片46的固定位置可通过松开调节螺栓47而在圆弧形的长孔46a的长度范围内进行变更。通过变更固定位置,调节连杆片46相对于第二臂38c和第一臂38b的相对角度变化,并如后面所述,可对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进行调节。包括第一臂38b和第二臂38c的调节柄38、具有长孔46a的调节连杆片46以及调节螺栓47相当于调节机构。
第二连杆36的前端部与调节连杆片46的前端部连结。第一连杆37的后端部与第一臂38b的前端部连结。如图1~图3所示,第一连杆37从其与第一臂38b的连结部沿着底板1的上侧内表面朝着前方延伸。如上所述,第一连杆37的前端部与可动刀19连结。
调节柄38包括上下空开间隔的第一臂38b和第二臂38c。如图2和图7所示,设置在底板1内部的下轴7能以穿通第一臂38b与第二臂38c之间的形态进行配置。缝纫机M可将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6在不与下轴7产生干涉的情况下配置在下轴7的附近,可有效地利用底板1内侧的狭窄空间。
对包括切线机构12和切线连杆机构15的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切线装置11在切线螺线管27的动作下实施切线。切线螺线管27在缝制中处于非动作状态,驱动柄26位于前面所述的待机位置。如上所述,与驱动柄26连结的第三连杆35受到中间柄39施加的上推力而向上移动,成为被限位件限制的位置。与中间柄39连结的第二连杆36后退,与调节柄38连结的第一连杆37也与第二连杆36一起后退。通过第一连杆37后退,切线机构12的可动刀19保持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地停止。
与第二连杆36连结的调节连杆片46可以变更相对于调节柄38的第二臂38c和第一臂38b的相对角度。在变更了调节连杆片46的角度的场合,与第一臂38b连结的第一连杆37的前后位置相对变化。与第一连杆37的前端连结的可动刀19因第一连杆37的位置变化而转动,可对图5所示的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以初始位置为起点的可动刀19的转动范围进行调节。
切线螺线管27在缝制结束后的切线时短时间地动作。在切线螺线管27的动作下,驱动柄26移动至前面所述的动作位置,与凸轮板25前表面的凸轮槽25a卡合。与凸轮槽25a卡合的驱动柄26在缝纫机主轴14和凸轮板25的旋转下往复转动,与驱动柄26的右端连结的第三连杆35上下移动。
向下方移动的第三连杆35将中间柄39的第一臂39b压下,中间柄39克服拉伸螺旋弹簧40的弹力而转动。在中间柄39的转动下,与第二臂39a连结的第二连杆36前进。通过第二连杆36前进,与调节柄38连结的第一连杆37前进至图4、图6所示的动作位置。通过第一连杆37前进,可动刀19从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逆时针(从底板1的下方看)转动。之后,通过第一连杆37后退,可动刀19顺时针(从底板1的下方看)转动。如上所述地转动的可动刀19穿过针孔8a的下部而捉住面线和底线,并将面线和底线按压在固定刀18的刃部18a上切断。
在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1中,通过对调节柄38相对于调节连杆片46的角度进行变更来调节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在从底板1的下方看顺时针变更了调节柄38的角度的场合,第一连杆37向后移动。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因第一连杆37向后移动而从固定刀18离开。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在从底板1的下方看逆时针变更了调节柄38的角度的场合,第一连杆37向前移动。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因第一连杆37向前移动而接近固定刀18。可动刀19的转动范围的大小不因调节连杆片46的角度变更而变化。
调节柄38相对于调节连杆片46的角度能通过下述步骤容易地进行变更:从底板1的下侧松开调节螺栓47并使该调节螺栓47在长孔46a的引导下以支撑轴41为中心转动。调节柄38配置在底板1的前部附近,可一边观察设于针板8下侧的可动刀19的位置一边实施调节连杆片46的角度变更。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调节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可良好地进行面线和底线的切断。
包括调节连杆片46的调节柄38配置在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二连杆36与第一连杆37之间,与设置在针板8下侧的切线机构12独立。在对磨损的可动刀19或固定刀18进行更换时,可通过解除可动刀19与第一连杆37的连结而将针板8从底板1拆下。切线装置11可在短时间内容易地更换可动刀19或固定刀18。
用于对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具有将调节柄38、调节连杆片46和调节螺栓47作为构成零件的简单结构。切线装置11的调节机构的制作、装配和调整容易。
下面说明对上面说明过的实施形态进行了局部变更的变更形态。
1)可将调节柄38的第一臂38b及第二臂38c与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一连杆37及第二连杆36的连结做成与实施形态相反,将第二连杆36与上侧的第一臂38b连结,将第一连杆37与第二臂38c连结。
2)在可从底板1的上部实施可动刀19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的调节的场合,也可在调节柄38上部的第一臂38b上设置调节连杆片46。
3)在实施形态中对切线机构12的驱动源为缝纫机主轴1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步进马达等马达作为驱动源。在将马达作为驱动源的场合,只需在切线时驱动马达旋转即可,无需凸轮板25、驱动柄26和切线螺线管27。
由上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明确,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为了使可动刀往复转动,在底板的内部前后移动的连杆部件分为驱动源侧的第一连杆和可动刀侧的第二连杆。连结部在相对于针板位于驱动的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结。对可动刀的初始位置和转动范围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设置在连结部上。
调节机构并不包括与设置在针板下表面上的可动刀和固定刀重叠的部件。因此,只需拆下与可动刀连结的第一连杆就可拆下可动刀或固定刀。可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实施对磨损的可动刀或固定刀的更换作业。调节机构可配置在针板附近。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利用调节机构对可动刀进行调节。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包括:
固定刀和可动刀,该固定刀和可动刀安装在设于底板的针板的下表面上;
切线连杆机构,该切线连杆机构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部,使所述可动刀往复转动;
驱动源,该驱动源驱动所述切线连杆机构;以及
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对所述可动刀的待机状态即初始位置进行调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可动刀连结的第一连杆、以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的第二连杆,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连结部上,该连结部在相对于所述针板位于所述驱动的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上连结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能以上下方向的支撑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调节柄、可相对于所述调节柄相对移动的调节连杆片、以及将所述调节连杆片和所述调节柄在规定的固定位置上固定的固定部件,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任一方与所述调节柄连结,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另一方与所述调节连杆片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连杆片的基端部支撑在所述调节柄的所述支撑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内的梭、以及驱动所述梭的下轴,
所述调节柄包括:
供所述支撑轴插入的柄本体、以及
在所述柄本体的上下两端部以朝着相同方向突出的形态设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任一方与所述第一臂连结,
用所述固定部件将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另一方连结的调节连杆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臂上,
所述下轴配置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是缝纫机主轴,该缝纫机主轴配置在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机臂的内部,
所述切线连杆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通过所述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而上下往复移动;以及
变换部件,该变换部件将所述第三连杆的往复移动变换成与所述缝纫机主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二连杆连结。
CN2008100836997A 2007-03-22 2008-03-18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Active CN101270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74044A JP2008229082A (ja) 2007-03-22 2007-03-22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07-074044 2007-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0538A true CN101270538A (zh) 2008-09-24
CN101270538B CN101270538B (zh) 2012-06-20

Family

ID=3990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36997A Active CN101270538B (zh) 2007-03-22 2008-03-18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29082A (zh)
KR (1) KR100989740B1 (zh)
CN (1) CN1012705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1768A (zh) * 2009-03-13 2010-09-15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1646B (zh) * 2010-12-24 2012-10-24 苏州爱可迈数控机电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CN108866847B (zh) * 2018-09-04 2023-09-08 上海博岙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罗拉车热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44996C2 (de) * 1982-12-04 1985-04-04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6750 Kaiserslautern Fadenschneidvorrichtung an Nähmaschinen
DE4118008A1 (de) 1990-11-30 1992-06-11 Pfaff Ag G 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kuerzen des nadelfadenendes zu naehbeginn bei doppelsteppstich-naehmaschinen
JPH05269284A (ja) * 1992-03-24 1993-10-19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3906085B2 (ja) 2002-01-28 2007-04-18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及び自動縫いミシン
JP2005278929A (ja) * 2004-03-30 2005-10-1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419644B2 (ja) * 2004-03-30 2010-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上糸挟持機構
JP4702609B2 (ja) * 2005-07-28 2011-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JP4614114B2 (ja) * 2005-08-29 2011-01-19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糸切り装置付きミシ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1768A (zh) * 2009-03-13 2010-09-15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1831768B (zh) * 2009-03-13 2013-06-1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29082A (ja) 2008-10-02
CN101270538B (zh) 2012-06-20
KR100989740B1 (ko) 2010-10-26
KR20080086382A (ko) 200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226401A (en) Wax thread shoe sewing machine
CN101270538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214422841U (zh) 一种分离式平缝机
KR101165461B1 (ko) 재봉기
JP4686025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KR100443144B1 (ko) 니들/스레드 클램프 및 커터를 구비한 재봉기, 특히버튼홀 재봉기
US4949609A (en) Cutting appratus for towel cloth
JP4760190B2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102535052A (zh) 一种皮革、厚料刺绣机
TWM579656U (zh) Tangential device for column type sewing machine
CN101845725B (zh) 缝纫机
US4404921A (en) Buttonhole machine with automatic thread clipping
CN104420083A (zh) 缝纫机
JP4669726B2 (ja) 目穴型ボタン穴ミシン
JP4940799B2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650169B2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CN209854351U (zh) 柱筒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3469502B (zh) 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
JPH0126718B2 (zh)
GB1577225A (en) Sewing machines
CN101514518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11663258B (zh) 柱筒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804182B (zh) 缝纫机
US456692A (en) Stay-cutting attachment for sewing-machines
US2550322A (en) Sew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