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4720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4720B
CN101264720B CN2008100857368A CN200810085736A CN101264720B CN 101264720 B CN101264720 B CN 101264720B CN 2008100857368 A CN2008100857368 A CN 2008100857368A CN 200810085736 A CN200810085736 A CN 200810085736A CN 101264720 B CN101264720 B CN 101264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ire shoulder
circumferential
plane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57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4720A (zh
Inventor
池田明夫
景山尚纪
寺嶋允纪
岸本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4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4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4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47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60C2011/013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or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03Slits in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分(2),其具有在靠近接地边缘(E)的位置处延伸的周向胎肩花纹沟(6c)和在周向花纹沟与接地边缘之间延伸的横向胎肩花纹沟(7d),并且具有方形胎肩,使得胎面表面(2a)与从接地边缘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的胎肩支撑部表面(14)相交以形成边缘或拐角,其中每个胎肩花纹块(B4)在轴向内侧距离接地边缘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中设置有周向刀槽花纹(11),胎肩支撑部表面在投影区域(Z)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部(15),投影区域通过使周向刀槽花纹投影到胎肩支撑部表面上而取得,并且凹部的径向最内端部(15B)位于对应于在周向刀槽花纹的深度的50至100%的范围内延伸的区域的径向位置。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在结冰和雪覆盖的道路上行驶的充气轮胎,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甩摆而又不会削弱抗摩损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包括例如无钉轮胎的适合在结冰和雪覆盖的道路上行驶的充气轮胎通常具有方形胎肩。如图7中实线所示,在方形胎肩中,胎肩花纹块的外表面“a”与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的胎肩支撑部表面“b”在接地边缘“e”处相交以形成大致的边缘(拐角)。术语“大致的边缘”指的是“方形胎肩”包括有使得接地边缘“e”(拐角“e”)形成有例如具有大约小于等于2.0mm的半径的小圆弧的形式的倒角的胎肩。这样的胎面部分能够确保大的接地宽度TW并因此而在结冰道路上能够取得充分的驱动力。圆形胎肩的轮廓线的示例在图7中通过虚线(双点划线)示出。
当在有车辙的道路上行驶时,由于接地边缘“e”或靠近接地边缘“e”的胎肩支撑部表面“b”的一部分与车辙的斜面接触,所以具有方形胎肩的充气轮胎容易产生所谓的甩摆现象---即由于从道路上受到的外力等而使轮胎发生甩摆。在例如JP-A-6-087303和JP-A-10-138713中提出了能够抑制这种甩摆现象的充气轮胎,但是它们在抗摩损性方面还留有改善余地。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甩摆现象的发生而又不会削弱抗磨损性的充气轮胎。
从下文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个以及其它的目的将变得明显。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分,所述胎面部分具有两列通过一对周向胎肩花纹沟以及多个横向胎肩花纹沟限定并且沿着每个接地边缘对齐的胎肩花纹块,每个所述周向胎肩花纹沟在所述接地边缘侧沿轮胎的周向连续延伸,而所述多个横向胎肩花纹沟则从所述周向胎肩花纹沟延伸至所述接地边缘,其中,所述充气轮胎具有方形胎肩,使得所述胎肩花纹块的外表面与从每个所述接地边缘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的胎肩支撑部表面在每个所述接地边缘处相交从而形成大致的边缘,并且其中,每个所述胎肩花纹块在轴向内侧距离每个所述接地边缘大于等于2mm以及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在将所述周向刀槽花纹沿轴向投影到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上而获得的投影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并具有距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0.5至3mm的深度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的深度是沿与连接所述凹部的径向外边缘与所述凹部的径向内边缘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测量所得的值,并且,所述凹部的径向最内端部位于与所述周向刀槽花纹深度的50%至100%的区域相应的径向位置。
在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将其充气到常规内压的未加载的标准状态下,在包括有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截面中,凹部具有例如包括竖直面、水平面以及圆弧面的大致为三角形的横截面,所述竖直面以相对于径向成±10°范围内的角度从胎肩支撑部表面径向朝内延伸,所述水平面位于竖直面的径向内侧并且以相对于轴向成±10°范围内的角度从胎肩支撑部表面沿轴向朝内方向延伸,而所述圆弧面则以平滑圆弧连结竖直面以及水平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胎肩支撑部表面包括:外斜面,其从接地边缘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中间斜面,其与外斜面接续并以小于外斜面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轴向朝内延伸;以及内斜面,其与中间斜面接续并以大致平行于外斜面的方式延伸,并且凹部设置在中间斜面中。
优选地,周向刀槽花纹位于胎肩花纹块中并且在其两个端部处不通向相邻的横向胎肩花纹沟。
优选地,凹部所具有的周向长度大于周向刀槽花纹的周向长度,并且凹部定位在胎肩支撑部表面中,使得凹部的两个端部不通向相邻的横向胎肩花纹沟,而且,凹部的每个端部定位在周向刀槽花纹的端部与位于该刀槽花纹端部这一侧的横向胎肩花纹沟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胎面部分接地边缘附近的部分的刚性通过周向刀槽花纹以及设置在胎肩支撑部表面中的凹部而降低。在接地边缘等部分与车辙斜面接触的情况下,爬上斜面的横向力通常通过与外倾力作用相似的方式作用在胎肩花纹块上。然而,由于位于设置在胎肩花纹块中的周向刀槽花纹的轴向外侧的部分能够以凹部作为支点而沿轴向朝外柔性地发生变形,所以能够允许横向力逸散掉(escape)而不会传递到整个轮胎,从而提高了抗甩摆性能。此外,由于凹部具有有限的深度并且凹部的轴向内端位于对应于周向刀槽花纹深度的50%至100%的区域的径向位置,所以凹部有助于表现出上述的柔性变形作用而又不会过度降低靠近胎肩花纹块的边缘的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了胎肩花纹块的抗磨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左半部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展开图;
图3是胎肩花纹块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5(a)是沿图4中的线I-I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以及图5(b)是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例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局部立体图;以及
图7是用于例示出如在已知的充气轮胎中可以看到的胎面部分的方形胎肩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包括有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截面图,其中轮胎1处于轮胎1安装在标准轮辋(图未示)上并充气到常规内压而且不对其施加负荷的未加载的标准状态。文中轮胎的各零件或部分的尺寸指的是在标准状态下测量所得的尺寸,除非另外指出。
术语“标准轮辋”指的是在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系统中限定用于每种轮胎的轮辋,例如是JATMA中的“标准轮辋(standard rim)”、TRA中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和ETRTO中的“测量轮辋(MeasuringRim)”。术语“常规内压”指的是在标准系统中限定用于每种轮胎的气压,例如是JATMA中的“最大气压(maximumair pressure)”、在TRA中的“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表中所列出的最大压力和ETRTO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而对于轿车用轮胎来说,“常规内压”则是180kPa。
如图1和图2所示,充气轮胎1包括:胎面部分2;一对胎侧部分3、3,其从胎面部分2的两个边缘径向朝内延伸;以及一对胎圈部分(图未示),其设置在胎侧部分的径向内侧并且与胎侧部分接续。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轮胎1是轿车用无钉轮胎。轮胎1通过胎体4以及带束层5来加强,胎体4包括有机纤维帘线并且以螺旋形式延伸,带束层5设置在胎面部分2的内侧以及胎体4的径向外侧并且由例如两层钢丝帘线带束层5A和5B构成。
胎面部分2设置有沿轮胎的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花纹沟6以及沿与周向花纹沟6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花纹沟7。这些周向花纹沟6和横向花纹沟7能够呈现出排水性能以及排雪性能。
周向花纹沟6包括例如:一对中央周向花纹沟6a、6a,其设置在轮胎赤道线C的附近并且在轮胎赤道线C的两侧延伸;一对中间周向花纹沟6b、6b,其设置在中央花纹沟6a、6a的轴向外侧;以及一对胎肩周向花纹沟6c、6c,其设置在中间花纹沟6b、6b的轴向外侧并且在最接近接地边缘E、E侧沿周向延伸。在图中示出的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周向花纹沟6a和中间周向花纹沟6b形成为Z字形状,并且胎肩周向花纹沟6c形成为直线形状。然而,在本发明中,花纹沟的形状、宽度和深度不限于例示的形状、宽度和深度,而是能够适当地进行改变。
文中使用的术语“接地边缘E”指的是当使标准状态下的充气轮胎1加载常规负荷并使其与平整表面以外倾角为0°的方式接触时所取得的胎面接地区域的轴向最外位置。术语“常规负荷”指的是在标准系统中限定用于每种轮胎的负荷,例如是JATMA中的“最大负荷量(maximumload capacity)”、TRA中的“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表中所列出的最大值以及ETRTO中的“负载量(Load Capacity)”,而对于轿车用轮胎来说,“常规负荷”指的是对应于上面限定的负荷的88%的负荷。
横向花纹沟7包括:多个中央横向花纹沟7a,其延伸横跨在中央周向花纹沟6a、6a之间;多个第一中间横向花纹沟7b,其延伸横跨在中央周向花纹沟6a与中间周向花纹沟6b之间;多个第二中间横向花纹沟7c,其延伸横跨在中间周向花纹沟6b与胎肩周向花纹沟6c之间;以及多个胎肩横向花纹沟7d,其延伸横跨在胎肩周向花纹沟6c与接地边缘E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横向花纹沟7a至7d具有形成为Z字形式的花纹沟壁。由于增加了横向花纹沟7a至7d的边缘长度,所以Z字形花纹沟壁有助于提高在结冰道路上的抓地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部分2包括七列沿周向设置的花纹块,具体包括:中央花纹块列BR1,其中中央花纹块B1在轮胎赤道线C上沿周向对齐;第一中间花纹块列BR2,其中第一中间花纹块B2在中央花纹块列BR1的两侧沿周向对齐;第二中间花纹块列BR3,其中第二中间花纹块B3在每列第一中间花纹块列BR2的轴向外侧沿周向对齐;以及胎肩花纹块列BR4,其中胎肩花纹块B4在每列第二中间花纹块列BR3的轴向外侧顺着每个接地边缘E沿周向对齐。
每个花纹块B1至B4(即,花纹块列BR1至BR4)的轴向宽度BW并未加以特别限制。然而,如果宽度BW过小,则有可能过度降低横向刚性从而劣化了操纵稳定性,而如果宽度BW过大,则有可能由于周向花纹沟6的体积减小而劣化了在雪覆盖的道路上的性能。因此,基于这些观点,每个花纹块B1至B4的轴向宽度BW优选地至少为16mm、更优选地至少为20mm,并且,优选地至多为30mm、更优选地至多为26mm。
在每个花纹块B1至B4中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刀槽花纹10(下文称作“轴向刀槽花纹”10)。在图3中示出胎肩花纹块B4的放大平面图。如图3所示,刀槽花纹10形成为具有大约0.5mm至大约1.5mm的狭窄宽度W1的窄切口。轴向刀槽花纹10通过其边缘而能够提高在结冰道路上的摩擦力---尤其是在直线行驶时,从而有效地呈现出驱动力和制动力。为了有效地呈现这种作用,优选为使轴向刀槽花纹10倾斜设置,使得连接刀槽花纹10的两个端部10a与10b的直线L1的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优选地至多为±20°、更优选地至多为±15°。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以Z字形式沿轴向延伸的Z字形刀槽花纹10,但是刀槽花纹10可以形成为例如波浪、直线、Z字及其组合等的多种形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具有方形胎肩,使得胎肩花纹块B4的外表面2a与从接地边缘E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的胎肩支撑部表面14在接地边缘E处相交从而形成大致的边缘或拐角。即,每个接地边缘E位于边缘(拐角)上。因此,由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与具有所谓的圆形胎肩的轮胎相比能够确保更大的接地宽度TW,所以增加了接地面积从而在结冰道路上带来更大的驱动力和制动力。
如图3所示,每个胎肩花纹块B4在区域F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刀槽花纹11(下文称作“周向刀槽花纹”11),所述区域F具有在轴向内侧距离每个接地边缘E2mm和10mm的边界。
本实施方式中的周向刀槽花纹11包括Z字形中间部分11c以及位于中间部分11c的两侧上的线性端部部分11a和11b。然而,刀槽花纹11的形状并不限制于此。与轴向刀槽花纹10相似,周向刀槽花纹11形成为具有大约0.5mm至大约1.5mm的宽度W1的切口形式。周向刀槽花纹11有助于呈现出使得在结冰道路上有效进行转弯的边缘作用。
为了有效地呈现该作用,优选地,连接周向刀槽花纹11的两个端部11e、11e的直线L2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θ2至多为±20°、尤其至多为±10°、更尤其至多为±5°。此外,如图3所示,优选为周向刀槽花纹11设置成使得全部周向刀槽花纹11均位于区域F中而不会超出区域F,其中假设:如果直线L2位于区域F内而不会从区域F伸出则认为达到周向刀槽花纹11设置在区域F中的状态。
胎肩花纹块B4由周向刀槽花纹11分成主部分12和边缘部分13,主部分12位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轴向内侧,边缘部分13位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轴向外侧并且所具有的轴向宽度小于主部分12的轴向宽度。由于边缘部分13具有比主部分12小的宽度,所以边缘部分13具有小的刚性并且当承受外力时容易变形。因此,当与车辙斜面接触时边缘部分13发生柔性变形从而有助于防止轮胎跑到车辙斜面上。
如果周向刀槽花纹11没有在轴向内侧方向以大于等于2mm的距离与接地边缘E分开,则边缘部分13的宽度将会过小,从而边缘部分13容易碎裂或不均匀磨损。另一方面,如果轴向刀槽花纹11与接地边缘E的轴向距离大于10mm,则边缘部分13的宽度较大,所以削弱了边缘部分13的柔性变形从而劣化了甩摆抑制效果。
即使边缘部分13没有通过周向刀槽花纹11而与主体部分12完全分开也能够获得边缘部分13的上述作用。然而,如果周向刀槽花纹11的周向长度LS过小,则不能够充分地减小胎肩花纹块B4的边缘部分13的刚性。因此,长度LS优选地是在接地边缘E处测量所得的胎肩花纹块B4的周向长度LB的至少50%、更优选地至少为60%。
周向刀槽花纹11可以通向胎肩横向花纹沟7d。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会稍微降低边缘部分13的刚性。因此,优选地,周向刀槽花纹11形成为闭合类型,即,刀槽花纹11的两个端部11e位于花纹块B4的内部而不通向相邻的胎肩横向花纹沟7d。具体地,基于防止在周向刀槽花纹11的两个端部11e处发生不均匀磨损的观点,胎肩横向花纹沟7d与刀槽花纹11的每个端部11e之间的周向距离K优选地至少为1mm、更优选地至少为2mm。
周向刀槽花纹11(图1中所示)的深度SD并未加以特别限制。然而,如果深度SD过小,则有可能由于磨损而在使用的早期阶段就使边缘部分消失,而如果深度SD过大,则有可能会降低胎肩花纹块B4的刚性从而劣化了操纵稳定性和抗磨损性。因此,周向刀槽花纹11的深度SD优选地是胎肩周向花纹沟6c的深度GD的至少20%、更优选地至少为30%,并且优选地是胎肩周向花纹沟6c的深度GD的至多80%、更优选地至多为70%。花纹沟的深度指的是沿着花纹沟横截面的中心线测量所得的值。
图4示出包括充气轮胎1的胎肩花纹块B4的胎面部分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a)是沿图4中的线I-I所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以及图5(b)是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在图中示出的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支撑部表面14包括:外斜面14a,其从接地边缘E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并具有一定倾斜度(例如,相对于轮胎的径向成5°至30°的角α);中间斜面14b,其与外斜面14a接续并且相对于轴向以小于外斜面14a倾斜度的倾斜度(即,相对于径向以大于角α的角度)轴向朝内延伸;以及内斜面14c,其与中间斜面14b接续并且具有大致平行于外斜面14a倾斜度的倾斜度。在图中示出的本实施方式中,斜面14a和14b形成为小的阶梯形式,并且横截面中的斜面14c的长度远大于横截面中的斜面14a和14b的长度。斜面14a和14b的长度可以相等或彼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斜面14b的长度稍大于斜面14a的长度。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在胎肩支撑部表面14中——具体在投影区域Z(图4中示出的灰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部15,该投影区域Z通过使周向刀槽花纹11沿着轴向投影到胎肩支撑部表面14上而取得。图中示出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凹部15设置在胎肩支撑部表面14的中间斜面14b中从而使其在斜面14b中沿周向延伸。沿周向延伸的长凹部15的开口的宽度GW可以与图中所示的横截面中的斜面14b的长度相同,或者可以小于横截面中的斜面14b的长度。
胎肩支撑部表面14由沿径向向内方向以及轴向向外方向倾斜的斜面形成。因此,花纹块B4的边缘部分13仅通过形成周向刀槽花纹11是不能够沿轴向向外方向充分变形的。相反地,当在上述的胎肩支撑部表面14上的投影区域Z中进一步设置凹部15时,位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轴向外侧的部分的底部的宽度能够如图5(a)所清楚示出的那样减小,所以边缘部分13能够更大程度地沿轴向朝外变形。因此,在爬上车辙斜面的横向力作用在胎肩花纹块B4的情况下,凹部15起到支点的作用以使花纹块B4的边缘部分13沿轴向向外方向柔性地并且较大程度地发生变形。通过边缘部分13的变形能够允许因车辙而产生的外倾力(横向力)逸散,所以大大地提高了抗甩摆性能。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周向刀槽花纹11具有Z字形部分11c,所以胎肩花纹块B4的主部分12和边缘部分13在Z字形部分11c处彼此接合并因此而能够沿周向一体变形。因此,更加确切地防止胎肩花纹块B4在边缘部分13这一侧造成不均匀磨损。
此处,如图5(a)所示,投影区域Z为位于轮胎外表面上的夹在接地边缘E与线P(周向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底部11B沿轴向投影到胎肩支撑部表面14上的线或位置)之间的区域,并且投影区域Z所具有的周向长度LS等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周向长度。
凹部15的始于胎肩支撑部表面14的深度Hd是从0.5mm至3mm。如果深度Hd小于0.5mm,边缘部分13不能够充分地沿轴向朝外变形,所以降低了甩摆抑制效果。如果深度Hd大于3mm,则边缘部分13的刚性容易降低,所以有可能劣化抗磨损性。基于这种观点,凹部15的深度Hd优选地至少为1mm并且至多为2mm。此处,如图5(b)所示,凹部15的深度Hd是沿与连接凹部15的径向外边缘15o与凹部15的径向内边缘15i的平面HP垂直的方向测量所得的值。
需要将凹部15设置成使得凹部15的径向最内端部15B位于对应于从周向刀槽花纹11的深度SD的50%至100%的范围内延伸的区域M的径向位置。如果最内端部15B位于对应于小于刀槽花纹11的深度SD的50%的位置,则边缘部分13的基部部分的刚性不能够充分地降低,并因此而无法取得充分的甩摆抑制效果。如果凹部15的最内端15B的位置位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底部11B的径向下方,则边缘部分13的变形量变得较大,所以在刀槽花纹底部11B容易产生皱裂并且还容易产生始于边缘部分13的不均匀磨损。基于这种观点,特别优选地,将凹部15设置成使得凹部15的径向最内端部15B位于对应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深度SD的50%至70%之间的区域的径向位置。
凹部15的截面形状并未加以特别限制。优选地凹部15具有如图5(a)和5(b)中所示的大致为三角形的横截面。在轮胎的子午线截面中,该凹部包括竖直面15a、水平面15b以及圆弧面15c,竖直面15a以相对于径向成±10°范围内的角度从胎肩支撑部表面14径向朝内延伸,水平面15b定位在位于竖直面15a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并且以相对于轴向成±10°范围内的角度从胎肩支撑部表面14轴向朝内延伸,圆弧面15c则以平滑圆弧连接竖直面15a以及水平面15b。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水平面15b提供凹部15的径向最内端部15B或径向最内端部位置。
竖直面15a大致平行于周向刀槽花纹11延伸,因此边缘部分13的基部部分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并且其刚性得以确定地降低。因而,当行驶在有车辙的道路上时,胎肩花纹块B4的边缘部分13充分地变形以确定地呈现出甩摆抑制效果。如果竖直面15a的角度相对于径向大于+10°(其中“+”指的是逆时针方向,例如,具有+10°倾斜度的竖直面指的是以相对于径向成10°的角度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内倾斜的平面),则边缘部分13的刚性可能过度降低并且容易发生相应的碎裂和不均匀磨损。如果竖直面15a的角度小于-10°,则由于边缘部分13的刚性没有充分地降低,所以降低了甩摆抑制效果。
水平面15b提供用于变形的充分空间从而不会阻碍边缘部分13沿轴向朝外变形。因此,能够允许当在有车辙的道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外倾力确切地得以逸散。此外,由于水平面15b与胎肩支撑部表面14的内斜面14c接续并且由于内斜面14c的橡胶厚度远大于外斜面14a的橡胶厚度,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轴向刀槽花纹11在周向刀槽花纹底部11B处发生损坏。
如果水平面15b的角度相对于轴向大于+10°(其中“+”指的是逆时针方向,例如,具有+10°倾斜度的水平面指的是以相对于轴向成10°的角度径向朝外且轴向朝内倾斜的平面),则存在边缘部分13的刚性容易降低并且在竖直面15a与水平面15b之间的橡胶部分(圆弧面15c)不会形成适当的应力集中的可能性。如果水平面15b的角度小于-10°(其中“-”指的是顺时针方向,例如,具有-10°倾斜度的水平面指的是以相对于轴向成10°的角度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内倾斜的平面),则有可能减小上述的用于允许边缘部分13沿轴向朝外变形的空间。此外,如果水平面15b的角度处于上述范围之外,则防碍外倾力的逸散。
凹部15的圆弧面15c有助于有效地防止竖直面15a与水平面15b之间的相交部分处的应力集中,并因此而能够防止在一段较长时间后发生皱裂或类似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凹部15所具有的周向长度大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周向长度LS。此外,凹部15的两个端部15e中的每个端部15e定位在位于周向刀槽花纹11的每个端部11e与最接近该端部11e的胎肩横向花纹沟7d之间的周向位置处(即,位于投影区域Z的每个周向边缘与相邻的胎肩横向花纹沟7d之间的位置处)。这样的凹部15更加确切地使得胎肩花纹块B4的边缘部分13的基部部分或根部部分具有柔性并且因此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甩摆抑制效果。然而,或者一个端部15e或者两个端部15e可以位于投影区域Z内。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毫无疑问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型。例如,如图6所示,有助于降低胎肩支撑部表面14的刚性的各种形状的周向花纹沟17至1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胎肩支撑部表面14中(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胎肩支撑部表面14的内斜面14c)。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更加具体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基于表1中示出的技术规格制造出具有如图1至5所示的基本结构的测试轮胎(实施例和比较例)。对轮胎的抗甩摆性能、抗磨损性能和TGC性能进行评估。所有轮胎共有的技术规格如下:
胎肩花纹块的宽度BW:25mm
胎肩花纹块的长度LB:31.8mm至39.3mm(间距变化)
胎肩周向花纹沟的深度GD:9.9mm
胎肩周向花纹沟的宽度:6.9mm
周向刀槽花纹的深度SD:5.0mm
周向刀槽花纹的宽度W2:0.3mm
周向刀槽花纹的长度LS:17.9mm至21.9mm(间距变化)
测试方法如下:
<抗甩摆性能>
将轮胎附连到2,000cc FR汽车上,并且使汽车在有车辙的结冰和雪覆盖的道路上行驶。通过驾驶者的感觉来评估抗甩摆性能。评估通过十点法进行。值越大则抗甩摆性能越好。测试条件如下:
轮胎尺寸:195/65R15
轮辋:6.5×15
轮胎内压:200kPa
<抗磨损性>
使上述的测试汽车在干的沥青道路上行驶8,000km。测量出胎肩花纹块的磨损量。结果以基于比较例2的视为100的结果的指数示出。值越大则抗磨损性越好。
<TGC性能>
使轮胎在转鼓试验机上行驶同时吹入含有50pphm臭氧的空气(500L/H),目视观察凹部的状况(皱裂的出现)。测试条件如下:
轮辋:6.5×15
轮胎内压:200kPa
负荷:6.96kN
速度:80km/小时
行驶时间:200小时
结果在表1中示出。
从表1中观察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提高了抗甩摆性能而又不会劣化抗磨损性。
Figure GSB00000517531400131

Claims (5)

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分,所述胎面部分具有两列通过一对周向胎肩花纹沟以及多个横向胎肩花纹沟限定并且沿着每个接地边缘对齐的胎肩花纹块,每个所述周向胎肩花纹沟在所述接地边缘侧沿轮胎的周向连续延伸,而所述多个横向胎肩花纹沟则从所述周向胎肩花纹沟延伸至所述接地边缘,
其中,所述充气轮胎具有方形胎肩,使得所述胎肩花纹块的外表面与从每个所述接地边缘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的胎肩支撑部表面在每个所述接地边缘处相交从而形成大致的边缘,并且
其中,每个所述胎肩花纹块在轴向内侧距离每个所述接地边缘大于等于2mm以及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在将所述周向刀槽花纹沿轴向投影到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上而获得的投影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并具有距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0.5至3mm的深度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的深度是沿与连接所述凹部的径向外边缘与所述凹部的径向内边缘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测量所得的值,并且,所述凹部的径向最内端部位于与所述周向刀槽花纹深度的50%至100%的区域相应的径向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使其充气到常规内压的未加载的标准状态下,在包括有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截面中,所述凹部具有包括竖直面、水平面以及圆弧面的大致呈三角形的横截面,所述竖直面以相对于径向成±10°的范围内的角度从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径向朝内延伸,所述水平面位于所述竖直面的径向内侧并且以相对于轴向成±10°的范围内的角度从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沿轴向朝内方向延伸,而所述圆弧面则以平滑圆弧连结所述竖直面以及所述水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包括:外斜面,其从所述接地边缘径向朝内且轴向朝外延伸;中间斜面,其与所述外斜面接续并以小于所述外斜面倾斜度的倾斜度轴向朝内延伸;以及内斜面,其与所述中间斜面接续并以大致平行于所述外斜面的方式延伸,并且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斜面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周向刀槽花纹位于胎肩花纹块中并且在其两个端部处不通向相邻的横向胎肩花纹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凹部所具有的周向长度大于所述周向刀槽花纹的周向长度,并且所述凹部定位在所述胎肩支撑部表面中,使得所述凹部的两个端部不通向相邻的横向胎肩花纹沟,而且,所述凹部的每个端部定位在所述周向刀槽花纹的端部与位于该刀槽花纹端部侧的横向胎肩花纹沟之间。
CN2008100857368A 2007-03-15 2008-03-13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4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7048 2007-03-15
JP2007067048A JP4338743B2 (ja) 2007-03-15 2007-03-15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4720A CN101264720A (zh) 2008-09-17
CN101264720B true CN101264720B (zh) 2012-01-25

Family

ID=3954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573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4720B (zh) 2007-03-15 2008-03-1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32439B2 (zh)
EP (1) EP1970220B1 (zh)
JP (1) JP4338743B2 (zh)
CN (1) CN101264720B (zh)
RU (1) RU2436685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1114B2 (ja) * 2007-01-19 2012-12-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69399B2 (ja) * 2008-03-12 2010-05-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4312823B1 (ja) * 2008-07-07 2009-08-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成形金型なら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D608724S1 (en) 2009-03-16 2010-01-26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tire tread
JP2010285032A (ja) * 2009-06-10 2010-12-2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5735B2 (ja) * 2009-09-15 2014-01-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567839B2 (ja) * 2010-01-18 2014-08-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26681B1 (ja) * 2010-11-17 2011-11-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80868B2 (ja) * 2011-10-07 2014-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RU2577422C2 (ru) * 2011-11-04 2016-03-20 Бриджстоу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ES2743049T3 (es) * 2012-02-24 2020-02-18 Bridgestone Corp Neumático
JP6111134B2 (ja) 2013-04-23 2017-04-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073392B2 (en) * 2013-06-07 2015-07-0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of tread wear sensor installation in a tire
CN10424960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uv雪地轮胎
JP6174982B2 (ja) * 2013-11-27 2017-08-0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81949B2 (ja) * 2014-02-18 2016-08-3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90745B2 (ja) * 2014-08-26 2018-03-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66460B2 (ja) * 2016-06-15 2020-10-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1000B2 (ja) * 2017-08-02 2019-05-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93864B2 (ja) * 2017-12-20 2022-01-1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95371B2 (ja) * 2018-04-06 2022-07-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FR3094271B1 (fr) * 2019-03-29 2021-07-30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pour véhicule agricole compren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CN111055637A (zh) * 2019-12-19 2020-04-24 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雪地轮胎花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9860A2 (en) * 1987-12-09 1989-06-1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Radial tire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EP0358327A1 (en) * 1988-08-11 1990-03-1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Co. Ltd A radial tyre
US4977942A (en) * 1988-08-31 1990-12-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having defined lug groove configu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1063A (fr) * 1971-11-12 1973-03-01 Pirelli Perfectionnement dans le profil de la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s radiaux
JPS63106113A (ja) * 1986-06-09 1988-05-11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1197102A (ja) * 1988-02-01 1989-08-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GB8823690D0 (en) * 1988-10-08 1988-11-16 Sumitomo Rubber Ind Tyre tread pattern
JP2889323B2 (ja) * 1990-06-08 1999-05-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4232104A (ja) * 1990-12-28 1992-08-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3057381B2 (ja) * 1991-04-11 2000-06-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624211A (ja) * 1992-07-06 1994-02-01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タイヤのトレッド構造
JP3206837B2 (ja) 1992-09-09 2001-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316204A (ja) 1993-04-30 1994-11-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SE509652C2 (sv) * 1993-06-14 1999-02-22 Sumitomo Rubber Ind Dubbfritt däck
JP2981423B2 (ja) * 1995-07-10 1999-11-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タイヤ成形金型
JP3459715B2 (ja) * 1996-01-22 2003-10-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100122B2 (ja) 1996-07-22 2000-10-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079048B2 (ja) 1996-11-12 2000-08-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A2274554C (en) * 1996-12-19 2005-03-22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acrificial ribs for improved tire wear
JP3315051B2 (ja) * 1997-03-26 2002-08-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233606A (ja) * 1999-02-12 2000-08-2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09582B2 (ja) * 2005-12-15 2012-04-0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174112A (ja) 2005-12-20 2007-07-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遠赤外撮像装置及び出力値補正方法
JP5101114B2 (ja) * 2007-01-19 2012-12-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9860A2 (en) * 1987-12-09 1989-06-1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Radial tire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EP0358327A1 (en) * 1988-08-11 1990-03-1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Co. Ltd A radial tyre
US4977942A (en) * 1988-08-31 1990-12-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having defined lug groove configu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265006A 1987.11.17
JP特开平6-24211A 1994.02.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4720A (zh) 2008-09-17
EP1970220A1 (en) 2008-09-17
JP4338743B2 (ja) 2009-10-07
US20080223495A1 (en) 2008-09-18
JP2008222158A (ja) 2008-09-25
RU2436685C2 (ru) 2011-12-20
RU2008109462A (ru) 2009-09-20
EP1970220B1 (en) 2011-07-06
US7832439B2 (en) 201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4720B (zh) 充气轮胎
US10994575B2 (en) Tire
US8640750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shoulder blocks and crown blocks
US10384491B2 (en) Pneumatic tire
US8555939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rown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and middle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US9085201B2 (en) Pneumatic tire
US8267131B2 (en) Studless tire
US9090134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80141389A1 (en) Tire
US9174492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3101402B (zh) 零压轮胎
US8910682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173476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511567B2 (en) Tyre
CN107199833A (zh) 充气轮胎
US11433711B2 (en) Tire
US20190160880A1 (en) Tire
US20180086152A1 (en) Tire
CN108099504A (zh) 充气轮胎
US11312183B2 (en) Pneumatic tyre
US11104182B2 (en) Tire
CN101352996B (zh) 充气轮胎
US11225109B2 (en) Tyre
JP50030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772429B2 (en)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