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6271B -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 Google Patents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6271B
CN101256271B CN2008100822710A CN200810082271A CN101256271B CN 101256271 B CN101256271 B CN 101256271B CN 2008100822710 A CN2008100822710 A CN 2008100822710A CN 200810082271 A CN200810082271 A CN 200810082271A CN 101256271 B CN101256271 B CN 101256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unit
lens
refracting power
zoom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2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6271A (zh
Inventor
畠田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56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6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6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62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310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分别具有正折光力和负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后透镜组,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IS,其能够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R_IS,其被布置在所述透镜单元IS的像侧。所述透镜单元IS与所述透镜单元R_IS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满足以下条件:0.05<|fIS/fT|<0.18;2.0<f1/fR_IS<4.5;其中,fIS、f1、f1和fR_IS分别是所述透镜单元IS的焦距、在远摄端处的整个变焦透镜的焦距、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以及所述透镜单元R_IS的焦距。

Description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诸如单反照相机、数字照相机、视频摄像机或胶卷照相机之类的图像拾取设备中使用的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背景技术
作为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例如数字照相机或视频摄像机)中的拍摄光学系统,期望变焦透镜是紧凑的,具有高变焦比,并且在整个变焦范围内提供高成像性能。
作为具有宽变焦范围和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已知有在远摄端处具有长焦距的远摄变焦透镜。远摄变焦透镜在整体尺寸和重量上趋向于很大。
当变焦透镜由于振动而倾斜时,成像位置被移位(或所拍摄图像模糊),移位的量取决于在变焦透镜倾斜时的倾斜角和与变焦位置对应的焦距。
因此,在上述远摄变焦透镜中,在拍摄期间的手致晃动(或变焦透镜的振动)可能导致所拍摄图像明显模糊。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远摄变焦透镜是已知的。在这样的远摄变焦透镜中,透镜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基本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补偿(或校正)由于振动而导致的图像模糊。
在这种类型的变焦透镜中有四单元变焦透镜,该四单元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负折光力、正折光力和正折光力的四个透镜单元,并且其中,构成第三透镜单元的一部分的透镜子单元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补偿图像模糊(例如参见美国专利第7,253,965号和美国专利第6,046,852号)。
还已知五单元变焦透镜,该五单元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负折光力、正折光力、负折光力和正折光力的五个透镜单元,并且其中,第四透镜单元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补偿图像模糊(例如参见美国专利第6,025,962号)。
还已知六单元变焦透镜,该六单元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负折光力、正折光力、正折光力、负折光力和正折光力的六个透镜单元,并且其中,第五透镜单元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补偿图像模糊(例如参见美国专利第7,068,428号和美国专利第6,266,189号)。
在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这样的变焦透镜中,通常期望所实现的图像模糊校正量大,并且用于校正(或补偿)图像模糊的图像稳定透镜单元的所需移动量小。如果被移动以进行图像稳定的图像稳定透镜单元中的透镜布置是不合适的,则在图像稳定期间发生的偏心像差(eccentric aberration)(即由于偏心而导致的像差)的量增大。这导致在图像稳定期间光学性能的劣化。因此,对于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期望在图像稳定期间发生的偏心像差量小。同时,期望以图像稳定透镜单元的小移动量来实现显著的图像模糊校正量。换句话说,期望实现高级别的振动控制灵敏度,所述振动控制灵敏度是图像模糊校正量(ΔX)与图像稳定透镜单元的单位移动量(ΔH)的比率ΔX/ΔH。
在具有高变焦比的远摄变焦透镜中,在图像稳定期间,大的偏心像差量倾向于在远摄侧发生,并且难以校正这种像差。
因此,对于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远摄变焦透镜,重要的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整体透镜布置以及被移动以进行图像稳定的图像稳定透镜单元中的适当透镜布置来减小图像稳定期间的偏心像差量。
具体地说,发生在图像稳定透镜单元中的偏心像差以图像稳定透镜单元中的布置在像侧的透镜单元的成像放大率形成在像面上。
因此,对于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远摄变焦透镜,重要的是,适当地配置图像稳定透镜单元以及图像稳定透镜单元中的布置在像侧的透镜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包括用于补偿振动(或用于图像稳定)的机构,并且具有图像稳定功能,所述图像稳定功能使得能够通过补偿振动来实现高质量图像。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后透镜组,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IS,其能够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R_IS,其被布置在所述透镜单元IS的像侧。所述透镜单元IS与所述透镜单元R_IS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是可变的。满足以下条件:
0.05<|fIS/fT|<0.18
2.0<f1/fR_IS<4.5
其中,fIS是所述透镜单元IS的焦距,fT是在远摄端处的整个变焦透镜的焦距,f1是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fR_IS是所述透镜单元R_IS的焦距。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通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截面图,并且例示出无限远物体在变焦范围的广角端(短焦距端)处对焦的状态。
图2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3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4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5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截面图,并且例示出无限远物体在广角端处对焦的状态。
图7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8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9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10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截面图,并且例示出无限远物体在广角端处对焦的状态。
图12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13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14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15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截面图,并且例示出无限远物体在广角端处对焦的状态。
图17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18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19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20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截面图,并且例示出无限远物体在广角端处对焦的状态。
图22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23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24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25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截面图,并且例示出无限远物体在广角端处对焦的状态。
图27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28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时发生的纵向像差。
图29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30示出当无限远物体在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处对焦并且在变焦透镜倾斜0.3°的状态下执行图像稳定时发生的横向像差。
图3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照相机(图像拾取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透镜以及包括所述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以及后透镜组(Lr),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图像稳定透镜单元)IS;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R_IS。透镜单元IS可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透镜单元R_IS被布置在透镜单元IS的像侧上,并且可移动以进行变焦。在变焦期间,透镜单元IS与透镜单元R_IS之间的距离改变。
每一实施例中的变焦透镜是被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中的拍摄透镜系统,所述图像拾取设备例如是视频摄像机、数字照相机或卤化银胶卷照相机。变焦透镜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照相机本体。
在截面图中,物(前)侧处于左边,而图(后)侧处于右边。在这些截面图中,Li代表自物侧起的第i个透镜单元;Lr代表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
图1、图11、图16和图21的截面图均例示出: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以及后透镜组Lr。后透镜组Lr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4、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L5。第四透镜单元L4是这样的透镜单元,在该透镜单元中,具有负折光力并且构成第四透镜单元L4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透镜单元(图像稳定透镜单元)可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折光力”指的是光焦度(optical power),并且是焦距的倒数。
图6的截面图例示出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以及后透镜组Lr。后透镜组Lr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4、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L5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L6。第五透镜单元L5是这样的透镜单元(图像稳定透镜单元):其可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
图26的截面图例示出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以及后透镜组Lr。后透镜组Lr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4。第三透镜单元L3是这样的透镜单元,在该透镜单元中,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的一部分可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
变焦透镜的每一截面图还例示出孔径光阑SP和像面IP。孔径光阑SP要么布置在后透镜组Lr的物侧上,要么布置在后透镜组Lr中。在下述实施例中,孔径光阑SP位于第三透镜单元L3的物侧上。感光表面位于像面IP的位置处。当变焦透镜用作视频摄像机或数字静态照相机的拍摄光学系统时,感光表面对应于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之类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光电转换元件)的图像拾取表面。当变焦透镜用作卤化银胶卷照相机的拍摄光学系统时,感光表面对应于照相机中的胶卷表面。
在示出纵向像差的示图中,d、g和C分别表示d线、g线和C线;ΔM和ΔS分别表示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ω表示半视角;Fno表示F数。横向色差由g线和C线来表示。
在示出横向像差的示图中,Y表示图像高度;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水平轴代表光瞳面上的高度。
在下述实施例中,术语“广角端”和“远摄端”指的是在透镜单元(放大率变化透镜单元)位于沿着光轴的机械可移动范围的两端中任一端处时的变焦位置。每个透镜单元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的变焦期间的移动轨迹由截面图中的箭头来表示。
分别在图1所例示的实施例1、图11所例示的实施例3、图16所例示的实施例4和图21所例示的实施例5中,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4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L5。在变焦期间,这些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更具体地说,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的变焦期间,如箭头所指示的那样,第一透镜单元L1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3移动,以增大第二透镜单元L2与第一透镜单元L1之间的距离;第三透镜单元L3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三透镜单元L3与第二透镜单元L2之间的距离;第四透镜单元L4向物侧移动,以增大第四透镜单元L4与第三透镜单元L3之间的距离;第五透镜单元L5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五透镜单元L5与第四透镜单元L4之间的距离。孔径光阑SP连同第三透镜单元L3一起移动。替换地,在变焦期间,孔径光阑SP可以独立于透镜单元而移动。
在图6所例示的实施例2中,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4、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L5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L6。在变焦期间,这些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更具体地说,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的变焦期间,如箭头所指示的那样,第一透镜单元L1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2移动,以增大第二透镜单元L2与第一透镜单元L1之间的距离;第三透镜单元L3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三透镜单元L3与第二透镜单元L2之间的距离;第四透镜单元L4向物侧移动,以增大第四透镜单元L4与第三透镜单元L3之间的距离;第五透镜单元L5向物侧移动,以增大第五透镜单元L5与第四透镜单元L4之间的距离;第六透镜单元L6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六透镜单元L6与第五透镜单元L5之间的距离。孔径光阑SP连同第三透镜单元L3一起移动。替换地,在变焦期间,孔径光阑SP可以独立于透镜单元而移动。
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6中,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4。在变焦期间,这些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更具体地说,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的变焦期间,如箭头所指示的那样,第一透镜单元L1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2移动,以增大第二透镜单元L2与第一透镜单元L1之间的距离;第三透镜单元L3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三透镜单元L3与第二透镜单元L2之间的距离;第四透镜单元L4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四透镜单元L4与第三透镜单元L3之间的距离。孔径光阑SP连同第三透镜单元L3一起移动。替换地,在变焦期间,孔径光阑SP可以独立于透镜单元而移动。
在每一实施例中,通过沿着光轴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2来执行聚焦。替换地,可以通过移动整个变焦透镜或透镜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来执行聚焦。
如上所述,在每一实施例中,后透镜组Lr中的透镜单元IS可在具有基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图像在基本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位。因此,可以校正由于整个变焦透镜的振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
分别在图1所例示的实施例1、图11所例示的实施例3和图21所例示的实施例5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第四透镜单元L4。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第五透镜单元L5。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4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具有负折光力并构成第四透镜单元L4的一部分的透镜单元。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6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具有负折光力并且构成第三透镜单元L3的一部分的透镜单元。
分别在图1所例示的实施例1、图11所例示的实施例3、图16所例示的实施例4和图21所例示的实施例5中,在变焦期间可移动的并且位于用于图像稳定的透镜单元IS的像侧的透镜单元R_IS对应于第五透镜单元L5。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R_IS对应于第六透镜单元L6。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6中,透镜单元R_IS对应于第四透镜单元L4。
在每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透镜单元L1的物侧或与像侧最接近的透镜单元的像侧上提供具有小折光力的附加透镜单元。此外,可以在物侧或像侧上提供望远转换透镜或广角透镜。
在每一实施例中,满足以下条件:元L1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2移动,以增大第二透镜单L2与第一透镜单元L1之间的距离;第三透镜单元L3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三透镜单元L3与第二透镜单元L2之间的距离;第四透镜单元L4向物侧移动,以减小第四透镜单元L4与第三透镜单元L3之间的距离。孔径光阑SP连同第三透镜单元L3一起移动。替换地,在变焦期间,孔径光阑SP可以独立于透镜单元而移动。
在每一实施例中,通过沿着光轴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2来执行聚焦。替换地,可以通过移动整个变焦透镜或透镜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来执行聚焦。
如上所述,在每一实施例中,后透镜组Lr中的透镜单元IS可在具有基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图像在基本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位。因此,可以校正由于整个变焦透镜的振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
分别在图1所例示的实施例1、图11所例示的实施例3和图21所例示的实施例5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第四透镜单元L4。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第五透镜单元L5。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4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具有负折光力并构成第四透镜单元L4的一部分的透镜单元。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6中,透镜单元IS对应于具有负折光力并且构成第三透镜单元L3的一部分的透镜单元。
分别在图1所例示的实施例1、图11所例示的实施例3、图16所例示的实施例4和图21所例示的实施例5中,在变焦期间可移动的并且位于用于图像稳定的透镜单元IS的像侧的透镜单元R_IS对应于第五透镜单元L5。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R_IS对应于第六透镜单元L6。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6中,透镜单元R_IS对应于第四透镜单元L4。
在每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透镜单元L1的物侧或与像侧最接近的透镜单元的像侧上提供具有小折光力的附加透镜单元。此外,可以在物侧或像侧上提供望远转换透镜或广角透镜。
在每一实施例中,满足以下条件:
0.01<|f2/fT|<0.1...(3)
0.30<f1/fT<0.60...(4)
其中,f2是第二透镜单元L2的焦距。通过满足条件,可以实现与所述条件对应的效果。
条件(3)定义了第二透镜单元L2的焦距。如果超过了条件(3)的上限,则用于变焦的第一透镜单元L1的移动量增大。这导致了在远摄端处变焦透镜的整体长度增大,或者使得难以减小整个变焦透镜的尺寸。此外,由于第二透镜单元L2的焦距太长,因此难以在广角端处实现后聚焦型的功率分布,并且难以实现广角变焦透镜。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达到条件(3)的下限,则可能增大变焦比。然而,由于Petzval Sum在负方向上增大,因此难以校正在整个变焦范围内的像散像差。
提供条件(4)以减小在整个变焦范围内的变焦期间发生的像差变化,并且因此实现在整个图像区域上的高光学性能。条件(4)定义了被移动以进行变焦的第一透镜单元L1的焦距。如果超过了条件(4)的上限,则变焦透镜的整个长度和用于变焦的第一透镜单元L1的移动量增大。因此,难以减小整个变焦透镜的尺寸。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达到条件(4)的下限,则难以校正在远摄端处的球面像差。
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3)和条件(4)中的至少一个,则易于实现具有图像稳定功能并且能够在整个变焦范围内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同时具有10倍或更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
如果条件(1)至条件(4)所定义的数值范围被修改为以下示出的数值范围,则可以更容易地既实现在图像稳定期间的高光学性能,又实现由透镜单元IS进行的大的校正量,并且因此优选地是:
0.10<|fIS/fT|<0.18……(1a)
2.0<f1/fR_IS<4.0……(2a)
0.04<|f2/fT|<0.09……(3a)
0.33<f1/fT<0.55……(4a)
可以将条件(1a)至条件(4a)的上限替换为它们在条件(1)至条件(4)中的对应值。同样,可以将条件(1a)至条件(4a)的下限替换为它们在条件(1)至条件(4)中的对应值。
接下来,将描述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6对应的数值示例1至数值示例6。在每一数值示例中,i表示自物侧起的光学表面的序号;ri表示第i个表面的曲率半径;di表示第i个表面和第(i+1)个表面之间的距离;ndi和vdi分别表示对于d线的折射率和阿贝数;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
下面的标题“非球面表面数据”之后是示出当如下表示非球面表面时所获得的非球面表面系数:
x = h 2 R 1 + 1 - ( 1 + k ) ( h R ) 2 + c 4 h 2 + c 6 h 2 + c 8 h 2 + c 10 h 2 + c 12 h 2
其中,x是沿着光轴离开参考表面的位移量,h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R是充当基底(base)的二次曲面的半径,k是锥形常数(conicconstant),cn是n阶非球面系数。标记“E-Z”表示“10-z”。
此外,表1中示出上述条件1至条件4与在数值示例1至数值示例6中给出的值的关系。
数值示例1
f=18.6~241.2
Fno=3.6~5.88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31
非球面数据
  表面号   k   C<sub>4</sub>   C<sub>6</sub>   C<sub>8</sub>   C<sub>10</sub>   C<sub>12</sub>
  6   -4.6696E+01   1.3172E-05   7.6864E-09   -2.9484E-10   1.8707E-12   -1.4100E-15
  20   2.0977E+01   1.6903E-05   6.6308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26   1.1500E+00   -5.5194E-07   -4.1314E-08   -9.1105E-10   1.1605E-11   -8.2760E-14
数值示例2
f=18.6~241.2
Fno=3.6~5.88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41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42
非球面数据
  表面号   k   C<sub>4</sub>   C<sub>6</sub>   C<sub>8</sub>   C<sub>10</sub>   C<sub>12</sub>
  6   -8.0993E+01   2.4719E-05   -1.0459E-07   6.8280E-10   -2.8156E-12   7.2910E-15
  20   5.7359E+01   9.7457E-06   4.0645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表面号   k   C<sub>4</sub>   C<sub>6</sub>   C<sub>8</sub>   C<sub>10</sub>   C<sub>12</sub>
  26   -1.7203E+00   -2.7024E-05   -2.4741E-08   -1.2860E-09   1.7637E-11   -9.3308E-14
数值示例3
f=18.6~241.2
Fno=3.6~5.88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51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52
非球面数据
  表面号   k   C<sub>4</sub>   C<sub>6</sub>   C<sub>8</sub>   C<sub>10</sub>   C<sub>12</sub>
  6   -6.7773E+01   3.2983E-05   -2.0963E-07   1.5501E-09   -6.7453E-12   1.4909E-14
  26   -6.5698E+00   -8.4800E-05   3.4211E-07   -3.8073E-09   3.0807E-11   -1.6293E-13
数值示例4
f=18.6~193.5
Fno=3.6~5.88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61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62
非球面数据
  表面号   k   C<sub>4</sub>   C<sub>6</sub>   C<sub>8</sub>   C<sub>10</sub>   C<sub>12</sub>
  6   -1.8563E+01   1.2877E-05   -7.0611E-08   6.0212E-10   -2.9916E-12   7.2459E-15
  26   -3.8918E+00   -8.0590E-05   3.2158E-07   -1.1407E-09   1.7877E-12   -1.0661E-16
数值示例5
f=18.6~193.5
Fno=3.6~5.88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71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72
非球面数据
表面号 k c4 c6 c8 c10 c12
  6   3.7753E+00   8.8440E-07   -3.2124E-08   3.6407E-10   -1.8040E-12   4.1841E-15
  26   -2.4122E+01   -5.9677E-05   2.5132E-07   -1.0038E-09   4.9341E-14   4.7438E-15
数值示例6
f=18.6~193.5
Fno=3.6~5.88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81
Figure G2008100822710D00182
非球面数据
  表面号   k   c4   c6   c8   c10   c12
  6   4.7773E+01   -2.1576E-06   -5.3953E-08   5.3305E-10   -1.6778E-12   -1.3468E-15
  20   -6.1969E+00   -1.8989E-05   5.4468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24   -1.3488E+01   -3.2047E-05   3.2186E-07   -9.4741E-10   -1.0337E-13   1.1048E-14
表1
  条件  数值示例1  数值示例2  数值示例3  数值示例4  数值示例5  数值示例6
  (1)  0.121  0.124  0.149  0.174  0.140  0.172
  (2)  2.53  2.43  2.15  3.80  2.92  2.23
  (3)  0.051  0.051  0.049  0.069  0.069  0.066
  (4)  0.383  0.389  0.393  0.517  0.515  0.483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进行了在透镜单元之间的折光力的适当分布以及透镜单元的适当布置。此时,相对紧凑和轻质并且构成后透镜组Lr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透镜单元IS充当图像稳定透镜单元。其后,通过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透镜单元IS,校正由于变焦透镜的振动(或倾斜)而导致的图像模糊。因此,可以实现这样的变焦透镜:其在整体尺寸上紧凑,具有简单的机构,使得对驱动单元产生较少的负担,并且能够有效地校正当透镜单元偏心地移动时所产生的偏心像差。
接下来,参照图31,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6之一的变焦透镜被用作拍摄光学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31例示出单反照相机的主体10以及可更换透镜11,该可更换透镜11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6之一的变焦透镜。图31进一步例示出:感光表面12、取景器光学系统13、快速复原反光镜(quick returnmirror)14、聚焦板15、五棱镜16以及目镜17。
感光表面12是例如卤化银胶卷或者检测对象图像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光电转换元件)的表面,在所述卤化银胶卷上记录了通过可更换透镜11所获得的对象图像。取景器光学系统13用于观察来自可更换透镜11的对象图像。快速复原反光镜14进行旋转,以允许来自可更换透镜11的对象图像冲击感光表面12,或者将对象图像传递给取景器光学系统13。当通过取景器观察对象图像时,经由快速复原反光镜14形成在聚焦板15上的对象图像被五棱镜16反转,被目镜17放大,其后被观察。为了进行拍摄,快速复原反光镜14在图31中的箭头的方向上旋转,以允许对象图像形成在感光表面12上并且被记录。
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6之一的变焦透镜包括在诸如用于单反照相机的可更换透镜之类的光学设备中,可以实现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设备。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没有快速复原反光镜的单反照相机。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变焦透镜还可以被包括在视频摄像机中。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改变、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
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
后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IS,其能够在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成像位置移位;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R_IS,其被布置在所述透镜单元IS的像侧,
所述透镜单元IS与所述透镜单元R_IS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是可变的,并且其中,
满足以下条件:
0.05<|fIS/fT|<0.18
2.0<f1/fR_IS<4.5
其中,fIS是所述透镜单元IS的焦距,fT是在远摄端处的整个变焦透镜的焦距,f1是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fR_IS是所述透镜单元R_IS的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后透镜组的物侧的孔径光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后透镜组中的孔径光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以下构成: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
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以及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单元由所述透镜单元IS构成或包括所述透镜单元IS,所述第五透镜单元由所述透镜单元R_IS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以下构成: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
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以及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单元由所述透镜单元IS构成,所述第六透镜单元由所述透镜单元R_IS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以下构成: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单元包括所述透镜单元IS,所述第四透镜单元由所述透镜单元R_IS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条件0.30<f1/fT<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条件0.01<|f2/fT|<0.1,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图像形成在固态图像拾取元件上。
10.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以及
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其用于检测由所述变焦透镜形成的图像。
CN2008100822710A 2007-03-01 2008-02-29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6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1331 2007-03-01
JP2007051331 2007-03-01
JP2007051331A JP5064837B2 (ja) 2007-03-01 2007-03-01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6271A CN101256271A (zh) 2008-09-03
CN101256271B true CN101256271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27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2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6271B (zh) 2007-03-01 2008-02-29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32412B2 (zh)
EP (1) EP1965241B1 (zh)
JP (1) JP5064837B2 (zh)
CN (1) CN101256271B (zh)
DE (1) DE602008001063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2490B2 (ja) * 2007-12-25 2013-02-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変倍光学系、この変倍光学系を備えた光学機器、及び、変倍光学系の変倍方法
US7974012B2 (en) * 2008-03-31 2011-07-0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zoom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zoom lens system
CN102112905B (zh) 2008-07-28 2013-10-1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JP5641680B2 (ja) 2008-07-28 2014-12-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こ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448028B2 (ja) * 2008-07-2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こ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540514B2 (ja) * 2009-01-30 2014-07-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及び、この変倍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540513B2 (ja) * 2009-01-30 2014-07-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及び、この変倍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440760B2 (ja) * 2009-05-1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この変倍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448574B2 (ja) * 2009-05-26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I390244B (zh) * 2009-06-12 2013-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鏡頭
US9146386B2 (en) * 2009-11-25 2015-09-29 Nikon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zoom lens, optical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JP5458933B2 (ja) * 2010-02-15 2014-04-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
JP5549259B2 (ja) * 2010-02-15 2014-07-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724189B2 (ja) * 2010-03-08 2015-05-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
US8913327B2 (en) 2010-03-08 2014-12-16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system
JP5736651B2 (ja) * 2010-03-08 2015-06-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614310B2 (ja) * 2011-02-01 2014-10-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498259B2 (ja) 2010-05-24 2014-05-2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5498260B2 (ja) 2010-05-24 2014-05-2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492658B2 (ja) 2010-05-24 2014-05-14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2011248220A (ja) * 2010-05-28 2011-12-08 Tamron Co Ltd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2011248219A (ja) 2010-05-28 2011-12-08 Tamron Co Ltd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5609386B2 (ja) * 2010-07-30 2014-10-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
US9523843B2 (en) 2010-07-30 2016-12-20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CN102346293B (zh) * 2010-07-30 2015-12-09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JP2012237953A (ja) * 2011-04-25 2012-12-06 Nikon Corp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2012088618A (ja) * 2010-10-21 2012-05-10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40560B2 (ja) * 2011-06-3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273167B2 (ja) * 2011-01-25 2013-08-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5388601B (zh) * 2011-01-25 2019-08-09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系统和光学设备
JP5695433B2 (ja) * 2011-01-31 2015-04-08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822659B2 (ja) 2011-11-01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885026B2 (ja) * 2012-02-29 2016-03-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この変倍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901357B2 (ja) * 2012-03-05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904273B2 (ja) * 2012-03-30 2016-04-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およ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959938B2 (ja) * 2012-05-30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968096B2 (ja) * 2012-06-14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CN104620152B (zh) * 2012-09-14 2017-04-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EP2741116B1 (en) * 2012-12-07 2015-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Zoom lens of the telephoto type having four lens groups with rear-focusing
US9261682B2 (en) * 2013-02-05 2016-02-16 Olympus Corporation Zoom lens
WO2014126145A1 (ja) * 2013-02-13 2014-08-2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
JP6364857B2 (ja) * 2013-03-29 2018-08-01 株式会社シグマ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変倍結像光学系
JP2014211468A (ja) * 2013-04-17 2014-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77515B2 (ja) * 2014-12-22 2016-03-08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2016156940A (ja) * 2015-02-24 2016-09-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EP3264152A4 (en) * 2015-02-24 2018-10-17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JP6404795B2 (ja) 2015-09-28 2018-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63250B2 (ja) 2015-10-20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646259B2 (ja) * 2016-03-07 2020-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808380B2 (ja) * 2016-07-04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0957A (en) * 1993-07-12 1998-06-02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having the vibration-reduction function
CN1596376A (zh) * 2001-11-28 2005-03-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变焦距透镜及利用它的摄像机
CN1603881A (zh) * 2003-09-30 2005-04-0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透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9598B2 (ja) * 1992-07-20 2003-01-2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変倍レンズ
US6266189B1 (en) * 1996-02-23 2001-07-24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having an image blur compensating function
JP3417192B2 (ja) * 1996-02-27 2003-06-16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手ぶれ補正機能を有する光学系及びズームレンズ
US6025962A (en) * 1996-09-12 2000-02-1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with an anti-vibration function
JPH1090601A (ja) * 1996-09-12 1998-04-10 Nikon Corp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JP3880125B2 (ja) * 1997-04-01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補償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JPH10232420A (ja) * 1997-02-20 1998-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3932062B2 (ja) * 1997-03-26 2007-06-20 株式会社栃木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
JPH1172705A (ja) * 1997-08-29 1999-03-16 Tochigi Nikon:Kk 2つ以上の合焦レンズ群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JP4343307B2 (ja) * 1999-02-10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ヤー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
JP2000330016A (ja) * 1999-05-19 2000-11-30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4510178B2 (ja) * 1999-07-16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4181790B2 (ja) 2002-04-04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4479204B2 (ja) * 2003-09-30 2010-06-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像シフト可能な高変倍光学系
JP2004279489A (ja) * 2003-03-13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4585776B2 (ja) * 2004-02-26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642386B2 (ja) * 2004-06-09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635688B2 (ja) * 2005-03-31 2011-02-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US7253965B2 (en) * 2004-10-01 2007-08-07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with vibration reduction
JP4806915B2 (ja) * 2004-10-01 2011-11-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0957A (en) * 1993-07-12 1998-06-02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having the vibration-reduction function
CN1596376A (zh) * 2001-11-28 2005-03-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变焦距透镜及利用它的摄像机
CN1603881A (zh) * 2003-09-30 2005-04-0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透镜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17867A 2004.11.11
JP特开2005-292338A 2005.10.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64837B2 (ja) 2012-10-31
DE602008001063D1 (de) 2010-06-10
US7532412B2 (en) 2009-05-12
EP1965241B1 (en) 2010-04-28
EP1965241A1 (en) 2008-09-03
CN101256271A (zh) 2008-09-03
JP2008216440A (ja) 2008-09-18
US20080212206A1 (en) 200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6271B (zh)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变焦透镜
CN1959460B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变焦镜头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877387B (zh) 变焦透镜及包含变焦透镜的摄像设备
CN103837969B (zh)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02109665B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3389571B (zh) 远摄变焦镜头系统和具有该远摄变焦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
CN100578281C (zh) 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2736227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US6650475B1 (en) Variable power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061688B2 (en) Zoom lens with a vibration-proof function
CN101256270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光学设备
CN101246253B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光学设备
CN102338928B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1556371B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5556368B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0405112C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2445747A (zh) 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2216825A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含变焦透镜系统的相机
CN104049345A (zh) 变焦透镜及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4483745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076495B (zh) 变焦透镜以及包含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5759409B (zh) 变焦透镜和包含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5652423A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1315458A (zh) 变焦透镜和包含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3852875A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