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9636A - 跨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9636A
CN101239636A CNA2008100047981A CN200810004798A CN101239636A CN 101239636 A CN101239636 A CN 101239636A CN A2008100047981 A CNA2008100047981 A CN A2008100047981A CN 200810004798 A CN200810004798 A CN 200810004798A CN 101239636 A CN101239636 A CN 101239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ventilation casing
breather
cylinder head
str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47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9636B (zh
Inventor
猪森俊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9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9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9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9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13/0416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arranged in valve-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22Separating oil and gas with a centrifuge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当设置与冷却水泵一体形成的通气装置时该跨乘式车辆不要求使发动机的尺寸变大。该跨乘式车辆包括: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其具有曲轴箱(90)、气缸(80)和其中设置了凸轮轴(73)的气缸盖(70);冷却水泵(74),其设置在气缸盖(70)中,并包括叶轮(74a),所述叶轮(74a)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凸轮轴(73),并将冷却水供应到冷却水通道;以及通气装置(75),其设置成与冷却水泵(74)相邻,并且叶轮轴(74b)经过所述通气装置(75)。通气装置(75)具有通气壳体(S1),所述通气壳体(S1)沿着气缸中心线的长度大于冷却水泵(74)的长度。通气壳体(S1)还定位成相对于凸轮轴(73)靠近曲轴箱(90)。

Description

跨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与冷却剂泵一体形成的通气装置的跨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在诸如摩托车的跨乘式车辆中,为了防止曲轴箱等内的压力随着发动机机油的温度升高而增大,广泛使用了设置通气装置的方法。通气装置排出积聚在曲轴箱等内的气体(窜气)。
此外,在包括单元摆动式(unit swing type)发动机的跨乘式车辆中设置通气装置的情况下,已经研发了通气装置和冷却剂泵一体形成的结构,其中冷却剂泵用于将在发动机(内燃机)内循环的冷却剂(冷却水)泵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样的通气装置与具有叶轮构件的冷却剂泵一体形成,其中叶轮构件连接到设置在气缸盖中的凸轮轴(顶置凸轮轴)。
更具体地,通气装置与冷却剂泵的壳体一体形成,并设置在气缸盖的侧壁上。通气装置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通气壳体(迷宫式),其中从窜气将空气和发动机机油分离。通气壳体形成为包围使叶轮构件旋转的叶轮轴。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通气壳体和叶轮构件(和凸轮轴)大致同轴对准。此外,通气壳体还可以被冷却剂冷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3042635(第3页,图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与冷却剂泵一体形成的以上所述的通气装置中具有一些问题。即,为了确保将空气和发动机机油分离,一般,必须使通气壳体的尺寸大于冷却剂泵的尺寸。
对于具有同轴连接到凸轮轴的叶轮轴的冷却剂泵,需要将其设置在设置凸轮轴的位置处(即,在气缸盖中)。当与冷却剂泵一体形成的通气装置设置在气缸盖中时,因为通气壳体和叶轮构件(和凸轮轴)大致同轴,通气装置的一部分比冷却剂泵的一部分更突出。即,发动机的尺寸变大。
已经鉴于以上所述的情况来进行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当设置与冷却剂泵一体形成的通气装置时该跨乘式车辆不要求使发动机的尺寸变大。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内燃机(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其具有曲轴箱(曲轴箱90)、连接到曲轴箱的气缸(气缸80)和连接到气缸并设置有凸轮轴构件的气缸盖(气缸盖70);冷却剂泵(冷却水泵74),其设置在气缸盖中,并具有叶轮构件(叶轮74a),所述叶轮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凸轮轴构件,并将冷却剂供应到设置在内燃机中的冷却剂通道(冷却水通道31-33);以及通气装置(通气装置75),其设置成与冷却剂泵相邻,并且凸轮轴构件经过通气装置。在跨乘式车辆中,通气装置具有通气壳体(通气壳体S1),通气壳体沿着气缸中心线(车辆中心线C)的长度大于冷却剂泵的长度。通气壳体还定位成相对于凸轮轴构件靠近曲轴箱。
根据以上所述的方面,因为通气壳体还定位成相对于凸轮轴朝着曲轴箱,通气装置不会比冷却剂泵更突出。因而,不需要使发动机的尺寸增大,并且不降低通气壳体的容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被构造成,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通气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圆形形状的中心还相对于凸轮轴构件朝着曲轴箱偏移。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被构造成,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开口部分(开口部分70a)形成在气缸盖的顶部中,盖住开口部分的盖罩(盖罩72)还设置在气缸盖上,以及气缸盖和盖罩之间的配合面(配合面J1)大致平坦。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被构造成,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气缸盖包括:在盖罩一侧上抵靠盖罩的盖罩侧配合面(配合面J2);以及在气缸一侧上的气缸侧配合面(配合面J3)。盖罩侧配合面和气缸侧配合面彼此大致平行。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被构造成,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气体流入孔(流入孔75h)形成在气缸一侧上的侧面(右侧面75e)中,曲轴箱中的气体流入经过气体流入孔,所述侧面是通气壳体中的定位成靠近气缸的中心线的侧面,并且通气装置还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凸轮轴构件的通气帽(通气帽75a)。通气帽包括:大致圆形基板(基板75c),其设置成与气缸一侧上的侧面大致平行;和侧壁(侧壁75d),其从基板的外周朝着气缸一侧的侧面延伸。通气帽面向着气缸一侧上的侧面中包括气体流入孔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被构造成,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气缸一侧上的侧面设置有面向通气帽的通气板(通气板75b),通气板具有朝着通气帽突起的突起部分(突起部分75f),并且突起部分在侧壁的内侧与侧壁重叠,使得突起部分和侧壁分开一定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被构造成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内燃机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61),气体流入孔(流入孔75h),其形成在气缸一侧上的侧面(右侧面75e)中,曲轴箱中的气体流入通过气体流入孔,该侧面是通气壳体中的定位成靠近气缸中心线的侧面。通气壳体包括:第一通气壳体(通气壳体S1),其与气体流入孔连通;和第二通气壳体(通气壳体S2),其与第一通气壳体连通,并连接到与空气滤清器连通的通气管(通气管34)。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跨乘式车辆,当设置与冷却剂泵一体形成的通气装置时,该跨乘式车辆不要求使发动机的尺寸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气缸盖、气缸和曲轴箱的左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所取的摆动式发动机单元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气缸盖的左侧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B-B所取的气缸盖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通气装置和冷却水泵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第一通气壳体和第二通气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C-C所取的通气装置和冷却水泵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沿着图6中的线D-D所取的通气装置和冷却水泵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通气壳体中的窜气和发动机机油的流动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二通气壳体中窜气和发动机机油的流动的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恒温器、气缸盖、气缸和曲轴箱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施例气缸盖和气缸的右侧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施例空气滤清器。气缸盖和气缸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结构)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的实施例。注意,在以下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构件用相同或者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还要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因而读者应该知道各尺寸的相对比例等可以与现实物体的不同。
因而,可以基于对以下描述的参照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将显而易见地,各种附图包括各尺寸的关系和比例等不同的部件。
(1)跨乘式车辆的整体示意结构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整体示意结构。图1是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
如图1所式,摩托车10是其中设置车身框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位置比通常的摩托车要低的下骨架(underbone)式摩托车。
摩托车10包括前轮21和后轮22,并使用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来驱动后轮22。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设置在骑车者所坐的车座13的下方。
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包括两者一体形成的气缸盖70和气缸80、以及曲轴箱90。气缸盖70和气缸80形成水冷单缸四冲程发动机。曲轴箱90容纳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后轮22的传动单元。
空气滤清器61设置在气缸盖70的前方。气缸80定位在气缸盖70的后方。曲轴箱90定位在气缸80的后方。
曲轴箱90的前部的下侧由车身框架同轴地支撑着。曲轴箱90的上侧由缓冲单元12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着,缓冲单元12固定到车身框架。
图2是形成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的气缸盖70、气缸80和曲轴箱90的左侧视图。
除了气缸盖70、气缸80和曲轴箱90之外,图2还示出了空气滤清器61、化油器62和进气歧管63。
在气缸盖70和空气滤清器61之间,在气缸盖70的前端部分(顶部)设置盖罩72。空气滤清器61固定到盖罩72。
进气歧管63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1的上侧和气缸盖70的上侧之间,并连接空气滤清器61和气缸盖70。化油器62安装到进气歧管63。
臂91形成在曲轴箱90上,使得臂91从曲轴箱90的前部的下侧朝着前方突起。臂91由车身框架支撑着。
(2)摆动式发动机单元的示意结构
接着,将对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所取的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的示意横截面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阴影表示。
气缸80布置在将车辆的宽度分成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的车辆中心线C1上。气缸80包括活塞81、连杆82和曲轴83。
活塞81插入气缸80中。曲轴8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曲轴箱90中。连杆82将活塞81的动力传递到曲轴83。
曲轴箱90容纳曲轴83、交流发电机92a、冷却风扇92b、起动离合器93a、驱动带轮93b、驱动带94、从动带轮95a、驱动轴95c、减速机构95d、后轮轴95e等。
交流发电机92a在车辆中心线C1的右侧连接到曲轴83。冷却风扇92b在交流发电机92a的右侧连接到曲轴83。
冷却风扇92b吸入外部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吹出到外部。冷却风扇92b的一部分被固定到曲轴90的风扇罩92d盖住。散热器92c设置在冷却风扇92b的右侧。
外部空气通过冷却风扇92b的旋转而引入,由此散热器92c、交流发电机92a等被冷却。散热器92c用由冷却风扇92b引入的外部空气对气缸80、气缸盖70等加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起动离合器93a在车辆中心线C1的左侧连接到曲轴83。当发动机起动时,起动离合器93a将电池电动机(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动力传递到曲轴83。
起动离合器93a设置在起动离合器壳体93c中。起动离合器93c容纳发动机机油。
驱动带轮93b在起动离合器93a的左侧连接到曲轴83。从动带轮95a连接到驱动轴95c。驱动带94绕驱动带轮93b和从动带轮95a缠绕。驱动带轮93b、驱动带94和从动带轮95a形成V带式自动变速机构。
后轮轴95e设置到驱动轴95c的后方。曲轴83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带轮93b、驱动带94和从动带轮95a传递到驱动轴95c,然后从驱动轴95c经由减速机构95d传递到后轮轴95e。
气缸盖70包括设置成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轮轴73。凸轮链轮71a固定到凸轮轴73一端。
曲轴链轮93d固定到曲轴83,凸轮链条71绕曲轴链轮93d和凸轮链轮71a缠绕。凸轮链条71容纳在凸轮链条壳体76中。
一体形成的冷却水泵74和通气装置75设置在气缸盖70的左侧上。冷却水泵745将冷却水泵出到形成在散热器92c、气缸80等中的冷却水通道。
曲轴箱90中的窜气流经凸轮链条壳体76,然后流入通气装置75中。通气装置75将窜气分成液体(发动机机油)和气体(空气)。
从窜气分离出的发动机机油返回到凸轮链条壳体76中。从窜气分离出的空气供应到空气滤清器61。
(3)气缸盖、冷却水泵和通气装置的结构
接着,将参照图4至图11描述气缸盖70、冷却水泵74和通气装置75的结构。
(3.1)气缸盖和冷却水泵的结构
图4是气缸盖70和冷却水泵74的左侧视图。图4还示出了散热器92c和冷却风扇92b。
冷却水管31连接在散热器92c的下部和冷却水泵74之间。被散热器92c冷却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管31引入到冷却水泵74中。
冷却水管32连接在气缸80的前部的下侧和冷却水泵74之间。冷却水管32将冷却水泵74引入的冷却水引入在气缸80中形成的水套。
被气缸80加热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管33供应到散热器92c。冷却水管33设置在恒温器77(在图4中未示出,参照图12)和散热器92c的上部之间,恒温器77安装到气缸盖70的右侧壁。
注意,接头34a设置在气缸盖70的后部的左侧,并连接到通气管34的一端。通气管34的另一端连接到空气滤清器61。通气管34将从窜气分离出的空气引入到空气滤清器61中。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B-B所取的气缸盖70、冷却水泵74和通气装置75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5所示,冷却水泵74包括叶轮74a、叶轮轴74b、泵壳体74c、壳体罩74d和壳体本体74e。
壳体本体74e固定到气缸盖70。壳体罩74d固定到壳体本体74e。壳体本体74e和壳体罩74d形成泵壳体74c。
叶轮74a固定到叶轮轴74b的一端。叶轮轴74b的另一端固定到凸轮轴73。即,叶轮轴74b设置成与凸轮轴73同轴。在本实施例中,凸轮轴73和叶轮轴74b形成叶轮构件。
因而,叶轮轴74b和叶轮74a随着凸轮轴73旋转而旋转。当叶轮74a旋转时,来自冷却水管31的冷却水经由泵壳体74c供应到冷却水管32。
开口部分70a形成在气缸盖70的顶部中。盖罩72盖住开口部分70a。气缸盖70和盖罩72的配合面J1形成为大致平坦。
气缸盖70具有其抵靠盖罩72的配合面J2和其抵靠气缸80的配合面J3。配合面J2和J3彼此大致平行。
(3.2)通气装置的结构
接着,将参照图5描述通气装置75的结构。通气装置75包括通气帽75a、通气板75b、通气壳体S1和通气壳体S2(在图5中未示出,参照图6)。
通气帽75a固定到凸轮链轮71a。通气帽75a随着凸轮链轮71a、凸轮轴73和叶轮轴74b旋转而旋转。
更具体地,通气帽75a包括基板75c和侧壁75d。基板75c形成为大致的圆形,并设置成大致平行于通气壳体S1的右侧面75e。侧壁75d从基板75c的外周朝着通气壳体S1的右侧面75e延伸。
通气板75b形成为大致圆形,并设置在通气壳体S1的右侧面75e上。开口部分形成在壳体本体74e中,以包围叶轮轴74b。通气壳体S1通过用通气板75b盖住开口部分来形成。因而,通气壳体S1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
通气壳体S1沿着车辆中心线C1的长度大于叶轮74a的直径。通气壳体S1沿着车辆中心线C1的中心朝着曲轴箱90相对于凸轮轴7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2偏移。
流入口(在图5中未示出,参照图6)形成在通气板75b中。在凸轮链条壳体76中的窜气B流入到流入口中。
通气板75b具有朝着通气帽75a突起的突起部分75f。突起部分75f在侧壁75d的内侧与侧壁75d重叠,使得在突起部分75f和侧壁75d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
(3.2.1)通气装置的详细结构
接着,将描述通气装置75的详细结构。图6是通气装置75和冷却水泵74的示意平面视图。注意,图6中所示的箭头F表示车辆的前方。图7是示出了通气壳体S1和通气壳体S2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
如上所述,壳体本体74e和壳体罩74d形成泵壳体74c和通气壳体S1和S2。叶轮轴74b通过的插入孔75n形成在壳体本体74e中。
通气壳体S1具有大致圆形平面。泵壳体74c和通气壳体S2设置成在通气壳体S1的车辆左侧与通气壳体S1相邻。泵壳体74c具有圈状向上突起的平面。通气壳体S2形成在泵壳体74c的上方并与之相邻。
连接孔75g连接通气壳体S1和通气壳体S2,并形成在通气壳体S1的一部分与通气壳体S2的一部分重叠的部分处。
回油孔75j将已经从窜气B分离出的发动机机油E回流到凸轮链条壳体76,并形成在通气壳体S1的下侧。回油孔75i形成在通气壳体S2的下侧,并将已经在通气壳体S2中分离出的发动机机油E通过连接孔75g回流到通气壳体S1中。
通气壳体S1的中心C3相对于凸轮轴中心C2向车辆的后方偏移。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C-C所取的通气装置75和冷却水泵74的横截面视图。图9是沿着图6中的线D-D所取的通气装置75和冷却水泵74的横截面视图。
流入孔75h形成在通气板75b的车辆前侧上,在凸轮链条壳体76中的窜气B流入通过流入孔75h。
针对插入孔75n设置轴承75p和油密封75q。
如图9所示,在通气壳体S1的左侧,通气壳体S2由壳体本体74e和壳体罩74d形成。
(3.2.2)通气装置的气液分离功能
接着,将描述通气装置75的气液分离功能(即,将发动机机油E从窜气B分离的功能)。图10是示出了通气壳体S1内的窜气B和发动机机油E流动的视图。
如图10所示,已经从凸轮链条壳体76通过流入孔75h流入通气壳体S1中的窜气B沿着逆时针方向绕插入孔75n流动,然后导向到连接孔75g。
在窜气B正流经通气壳体S1的内部的同时,窜气B与通气壳体S1的内壁面碰撞。此时,窜气B中所包含的雾化的发动机机油E粘附到通气壳体S1的内壁面。
已经粘附的发动机机油E由于重力而沿着通气壳体S1的内壁面向下流动,并导向到回油孔75j。通气壳体S1具有圆形平面形状,因而粘附到通气壳体S1的内壁面的发动机机油E被有效地导向到回油孔75j。
图11是示出了在通气壳体S2中的窜气B和发动机机油E的流动的视图。
如图11所示,已经从通气壳体S1通过连接孔75g流入通气壳体S2中的窜气B沿着顺时针方向在通气壳体S2中流动,然后导向到与通气管34的接头34a。
在窜气B正流经通气壳体S2的内部的同时,窜气B与通气壳体S2的内壁面碰撞。此时,窜气B中所包含的雾化的发动机机油粘附到通气壳体S2的内壁面。
已经粘附到通气壳体S2的内壁面的发动机机油E由于重力而沿着通气壳体S2的内壁面向下流动,并导向到回油孔75i或者连接孔75g。在通气壳体S2中已经从窜气B分离的发动机机油E通过连接孔75g导向到通气壳体S1的回油孔75j。
(4)恒温器安装结构
接着,将参照图12至图14,描述恒温器77的安装结构。图12是恒温器77、气缸盖70、气缸80和曲轴箱90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如图12所示,恒温器77设置在气缸盖70的右侧。为了调节冷却水的温度,恒温器77根据从气缸80供应的冷却水的温度控制供应到散热器92c的冷却水的量。
图13是气缸盖70和气缸80的右侧视图。图13除了示出气缸盖70和气缸80之外,还示出了散热器92c。
恒温器77与安装机构78一体构造,并使用螺栓78a和78b固定到气缸盖70。即,恒温器77(安装机构78)可以从气缸盖70卸下。
图14是空气滤清器61、气缸盖70和气缸80的俯视图。图14除了示出空气滤清器61、气缸盖70和气缸80之外还示出车身框架51。
当为了维护将气缸盖70从车辆卸下时,恒温器77与车身框架51干涉。但是,恒温器77(安装机构78)可以从气缸盖70卸下。因而,如果恒温器77(安装机构78)从气缸盖70卸下,可以将气缸盖70从车辆卸下。
(作用和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摩托车10包括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冷却水泵74和通气装置75。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包括曲轴箱90、与曲轴箱90相连的气缸80和与气缸80相连的气缸盖70。凸轮轴73设置在气缸盖70中。
冷却水泵74设置在气缸盖70中,并包括叶轮74a,叶轮74a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凸轮轴73以将冷却水供应到在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的内部形成的冷却水通道。
通气装置75设置成与冷却水泵74相邻,并且叶轮轴74b流经通气装置75。通气装置75具有通气壳体S1,通气壳体S1沿着车辆中心线C1的长度大于冷却水泵74的长度。通气壳体S1还设置成相对于凸轮轴73靠近曲轴箱90。
结果,通气装置75没有比冷却水泵74更突出。因而,不需要使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的尺寸变大,并且不会减小通气壳体S1的容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气缸盖70和盖住气缸盖70的开口部分的盖罩72的配合面J1形成为大致平坦。因而,容易对盖罩72和气缸盖70进行加工。因而,降低了用于确保气缸盖70和盖罩72的配合面的精度的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气缸盖70和盖罩72的配合面J2与气缸盖70和气缸80的配合面J3大致平行。结果,当气缸盖70在维护中时,气缸盖60可靠地固定到工作台等。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气缸盖70的维护。
根据本实施例,流入孔75h形成在通气壳体S1的右侧面75e上,并且曲轴箱90(凸轮链条壳体76)中的窜气B流入通过该流入孔75h。通气装置75还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凸轮轴73的通气帽75a。通气帽75a包括基板75c和侧壁75d,并面向通气壳体S1的右侧面75e。
因而,与凸轮轴73一起旋转的通气帽75a盖住流入孔75h,使得被凸轮轴73甩出的发动机机油不会进入流入孔75h,同时,已经粘附到通气帽75a的发动机机油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出来。
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两个通气壳体(即,与流入孔75h连通的通气孔S1和与通气壳体S1和通气管34连通的通气壳体S2。因而,与具有一个通气壳体的结构相比,发动机机油E有效地从窜气B分离。
(其它实施例)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然而,可以理解到,本发明不受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描述和附图的限制。从本公开中,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是,本发明允许各种替代的实施例、示例和工作技术。
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用作内燃机。但是,发动机不限于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只要摩托车设置有与冷却水泵74一体形成的通气装置75就够了。
此外,尽管通气壳体S1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但是通气壳体S1可以具有多边形状等,并不限于大致圆形的形状。
如将显而易见地,本发明包括没有在此处如上所述的各种修改实施例。因而,本发明仅仅由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具体方面来限定,该权利要求是由以上描述合理地得到的。

Claims (7)

1.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
内燃机,其具有曲轴箱、连接到所述曲轴箱的气缸和连接到所述气缸并设置有凸轮轴构件的气缸盖;
冷却剂泵,其设置在所述气缸盖中,并具有叶轮构件,所述叶轮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凸轮轴构件,并将冷却剂供应到设置在所述内燃机中的冷却剂通道;以及
通气装置,其设置成与所述冷却剂泵相邻,所述凸轮轴构件经过所述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装置具有通气壳体,所述通气壳体沿着气缸中心线的长度大于所述冷却剂泵的长度,以及
所述通气壳体还定位成相对于所述凸轮轴构件靠近所述曲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所述通气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形状,以及
所述圆形形状的中心还相对于所述凸轮轴构件朝着所述曲轴箱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开口部分形成在所述气缸盖的顶部中,
在所述气缸盖上还设置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盖罩,以及
所述气缸盖和所述盖罩之间的配合面大致平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所述气缸盖包括:
在盖罩一侧上抵靠所述盖罩的盖罩侧配合面;以及
在气缸一侧上抵靠所述气缸的气缸侧配合面,其中
所述盖罩侧配合面和所述气缸侧配合面彼此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气体流入孔,其形成在气缸一侧上的侧面中,所述曲轴箱中的气体流入经过所述气体流入孔,所述侧面是所述通气壳体中的定位成靠近所述气缸的中心线的侧面,
所述通气装置还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凸轮轴构件的通气帽,以及
所述通气帽包括:
大致圆形基板,其设置成与所述气缸一侧上的所述侧面大致平行;以及
侧壁,其从所述基板的外周朝着所述气缸一侧的所述侧面延伸,以及
所述通气帽面向所述气缸一侧上的所述侧面中包括所述气体流入孔的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所述气缸一侧上的所述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通气帽的通气板,
所述通气板具有朝着所述通气帽突起的突起部分,以及
所述突起部分在所述侧壁的内侧与所述侧壁重叠,使得所述突起部分和所述侧壁分开一定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
所述内燃机包括空气滤清器,
气体流入孔,其形成在所述气缸一侧上的侧面中,所述曲轴箱中的气体流入通过所述气体流入孔,所述侧面是所述通气壳体中定位成靠近所述气缸中心线的侧面,以及
所述通气壳体包括:
第一通气壳体,其与所述气体流入孔连通;以及
第二通气壳体,其与所述第一通气壳体连通,并连接到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通的通气管。
CN2008100047981A 2007-02-09 2008-02-13 跨乘式车辆 Active CN101239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1186 2007-02-09
JP2007031186A JP2008196355A (ja) 2007-02-09 2007-02-09 鞍乗型車両
JP2007031186 2007-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9636A true CN101239636A (zh) 2008-08-13
CN101239636B CN101239636B (zh) 2011-01-19

Family

ID=3935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47981A Active CN101239636B (zh) 2007-02-09 2008-02-13 跨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2) EP2112346A1 (zh)
JP (1) JP2008196355A (zh)
CN (1) CN101239636B (zh)
AT (1) ATE481554T1 (zh)
BR (1) BRPI0800124B1 (zh)
DE (1) DE602008002448D1 (zh)
ES (1) ES2350305T3 (zh)
TW (1) TWI3423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5502A (zh) * 2016-01-15 2017-08-11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CN115013136A (zh) * 2021-03-04 2022-09-06 沃尔沃汽车公司 安装到曲轴的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04072T3 (es) * 2008-12-26 2013-05-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ícul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CN102322328A (zh) * 2011-07-21 2012-01-1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摩托车水泵盖
JP5914317B2 (ja) * 2012-12-21 2016-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ケース構造
US9308481B2 (en) 2013-07-12 2016-04-12 Caterpillar Inc. Engine crankcase breather with mesh filter
EP3175099B1 (en) * 2014-08-01 2018-09-19 PIAGGIO & C. S.p.A. A water-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117757B2 (ja) * 2014-09-29 2017-04-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
WO2019086421A1 (en) * 2017-11-02 2019-05-09 Piaggio & C. S.P.A. Electric drive motor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2881A (en) * 1987-12-29 1990-05-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eather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851093B2 (ja) 1989-12-28 1999-01-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JP3042635B2 (ja) * 1991-01-22 2000-05-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ブリーザ装置
ES2117525B1 (es) * 1994-12-27 1999-04-01 Honda Motor Co Ltd Mecanismo de soporte de arrancador para soportar el arrancador de motor para motocicleta.
JP3391426B2 (ja) * 1995-08-09 2003-03-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ータモータの減速ギアの取付構造
US6047678A (en) * 1996-03-08 2000-04-11 Ryobi North America, Inc. Multi-position operator-carried four-cycle engine
JP3295332B2 (ja) 1997-01-24 2002-06-24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回転数センサの異常検出装置
JP4202446B2 (ja) * 1997-09-14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JP2001241310A (ja) 2000-02-29 2001-09-07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ポンプ配置構造
JP4007863B2 (ja) * 2002-06-19 2007-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スタータ用ピニオン支持軸の支承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5502A (zh) * 2016-01-15 2017-08-11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CN107035502B (zh) * 2016-01-15 2019-05-07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引擎的冷却结构
CN115013136A (zh) * 2021-03-04 2022-09-06 沃尔沃汽车公司 安装到曲轴的泵
CN115013136B (zh) * 2021-03-04 2024-04-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安装到曲轴的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56204B1 (en) 2010-09-15
TWI342359B (en) 2011-05-21
ATE481554T1 (de) 2010-10-15
EP2112346A1 (en) 2009-10-28
CN101239636B (zh) 2011-01-19
EP1956204A1 (en) 2008-08-13
TW200846546A (en) 2008-12-01
ES2350305T3 (es) 2011-01-20
DE602008002448D1 (de) 2010-10-28
JP2008196355A (ja) 2008-08-28
BRPI0800124A (pt) 2008-09-23
BRPI0800124B1 (pt)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9636B (zh) 跨乘式车辆
CN102536375B (zh) 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US7546818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wind exhaust duct and vehicle mounted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598595B2 (en) Breather device for motorcycle
TWI449837B (zh) 水冷式動力單元構造
US6412451B2 (en) Cooling water circulating structure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357655B (zh) 跨骑式车辆
JP2004156486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パン構造
CN1249396A (zh) 自动两轮车用内燃机
US6499443B2 (en) Coolant passage structure of V-type liquid cooled engine
JPH0988582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US9964025B2 (en) Engine and motorcycle
CN111051669B (zh) 内燃机
JP2009030500A (ja) 雪上車用エンジンの補機配置構造
JP2018062242A (ja) 自動二輪車の冷却装置
JP2016070149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冷却装置
US7779794B2 (en) Breather device and engine
JP2023150660A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配置構造
WO2023131967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and a two-wheeled vehicle thereof
JPS62178705A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ポンプ取付構造
JP2003227335A (ja) 強制空冷エンジン
JPS6397822A (ja) 車輌用水冷エンジンの放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