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7104A - 灯插座、具有它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灯插座、具有它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7104A
CN101237104A CNA200710303591XA CN200710303591A CN101237104A CN 101237104 A CN101237104 A CN 101237104A CN A200710303591X A CNA200710303591X A CN A200710303591XA CN 200710303591 A CN200710303591 A CN 200710303591A CN 101237104 A CN101237104 A CN 101237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lamp
electrode
connecting hole
splicing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35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7104B (zh
Inventor
张雄在
姜正泰
河镇镐
权伦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7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7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1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2Single-pole devices, e.g. holder for supporting one end of a tubular incandescent or neon lam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7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 F21V19/008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f straight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straight fluorescent tubes, soffit lamps
    • F21V19/008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f straight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straight fluorescent tubes, soffit lamps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element acting as a support means, e.g. resilient contact blades, piston-like contac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3/00Elongate light sources, e.g. fluorescent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灯插座包括插座体、供电元件和插座盖。该插座体具有形成在该插座体内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是开口的。该供电元件设置在该连接孔和具有支撑凹槽的电极支撑端子内,以便支撑设置在供电元件内的灯的电极部分。该插座盖部分地并且可分离地可插入到该连接孔内以固定该灯的该电极部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接收容器,多个灯和灯插座。

Description

灯插座、具有它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插座,具有该灯插座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该灯插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光源的设置,用于液晶显示(“LCD”)设备的背光组件分为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和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
主要将冷阴极荧光灯(CCFL)用作背光组件的光源。具有CCFL的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包括将灯固定到接收容器的底板上的灯保持器或灯插座。
当灯保持器用于将灯固定到接收容器的底板上时,灯的电极部分和导线通过焊接处理连接,并且手工地使灯与灯保持器结合,导致在装配性能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焊接可靠性的劣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与灯的电极部分相匹配的灯插座。该灯插座将灯固定到接收容器并与灯的电极部分结合而不需要焊接处理。由此,灯插座型背光组件可以具有比灯保持器型背光组件更好的装配性能和更好的可靠性。
在灯插座型背光组件中,包含基于塑料的材料的插座体和包含基于金属的材料的供电端子的设计是重要的。特别是,CCLF对于外部冲击是易碎的。由此,当灯的引线插入到供电端子时,要求供电端子和插座体减小插入力并增强电接触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减少由外部冲击引起的破坏并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的灯插座。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该示例性灯插座的背光组件。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该示例性灯插座的方法。
在灯插座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灯插座包括插座体、供电元件和插座盖。该插座体具有穿过该插座体形成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是打开的。该供电元件设置在该连接孔内并具有电极支撑端子,该电极支撑端子具有形成在电极支撑端子上部的支撑凹槽以支撑设置在供电元件内的灯的电极部分。该插座盖至少部分可插入到该连接孔内以与该插座体可分离地组合,以固定该灯的电极部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灯插座还可以包括电极固定元件。电极固定元件可以包括第一灯连接端子和第二灯连接端子。该第一灯连接端子可以具有与该插座盖结合的第一固定部分,和从该第一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一侧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该第二灯连接端子可以具有与该插座盖相结合以面对该第一固定部分的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从该第二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二侧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与该电极部分相接触的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可以设置为当沿灯的纵向方向观察时具有W型。限定该连接孔的插座体的左右内表面可以包括导引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的倾斜表面,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更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控制突起可以从限定该连接孔的插座体的前内表面和后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突出。此处,该前、后内表面面对供电元件。距离控制突起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以根据该插座盖的位置控制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的距离。当该插座盖的下部插入到该连接孔内的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可以与该距离控制突起接触以与该电极部分相分离,并且当该插座盖插入到该连接孔内的低于该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可以与该距离控制突起相分离以分别与该电极部分的两侧相接触。该供电元件可以包括与该电极支撑端子整体形成并设置在该连接孔的下部的变换器连接端子(inverter connecting terminal)。该电极部分设置在该支撑凹槽上。该供电元件还可以包括从该电极支撑端子的左右边缘突出的导引部分,并且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可在该导引部分之间插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插座盖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固定槽的第一盖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固定槽的第二盖部分,该第一固定部分插入该第一固定槽中,该第二固定部分插入该第二固定槽中。此处,该第二盖部分与该第一盖部分整体形成,使得该第二盖部分面对该第一盖部分。可以穿过限定该连接孔的插座体的左右内表面形成结合孔,并且在该第一和第二盖部分的侧表面上形成可插入到该结合孔内的结合突起。灯的端部设置于其上的灯导引凹槽可以形成在该插座体的上表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灯插座还可以包括插座帽。该插座帽具有包围并与该电极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分,以及从该接触部分的左右端部延伸以与该插座体的左右上部钩住的挂钩部分。该支撑凹槽支撑设置于其上的灯的电极部分。该插座帽可以包括金属。
在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背光组件包括接收容器、多个灯和多个灯插座。该接收容器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的周围部分的侧壁,该底板具有穿过该底板形成的多个开口。该多个灯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该底板上的灯体,以及形成在该灯体的端部的电极部分。每个灯插座包括插座体、供电元件和插座盖。该插座体与每个开口结合,并具有穿过该插座体形成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朝该接收容器的内外侧开口。该供电元件设置在该连接孔内并具有电极支撑端子,该电极支撑端子具有形成在该电极支撑端子的上部处的支撑凹槽以支撑该电极部分。该插座盖至少部分可插入到该连接孔内可分离地与该插座体结合,以固定该灯的电极部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灯插座可以包括电极固定元件。该电极固定元件可以包括具有夹子形状并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一侧相接触的第一灯连接端子,和具有与该第一灯连接端子相对应的夹子形状并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二侧相接触的第二灯连接端子。距离控制突起可以形成在限定该连接孔的该插座体的内表面上,并且该距离控制突起可以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之间以响应于施加在该插座盖上的外力控制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与该电极部分之间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背光组件还可以包括具有供电板,电输出端子形成在该供电板上。电输出端子与露出于该底板的后表面的供电元件相接触。该背光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形成在该连接元件上的多个插座固定部分。该灯插座可以固定到该插座固定部分以在该开口内对准。
在用于装配灯插座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穿过插座体形成该插座体的连接孔,并且该连接孔是开口的。设置该连接孔内的供电元件以支撑设置在该供电元件内的灯的电极部分。该供电元件具有电极支撑端子,该电极支撑端子具有形成在该电极支撑端子的上部的支撑凹槽。可插入到该连接孔内的插座盖可分离地与该插座体结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灯插座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的电极固定元件。该第一灯连接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分与该插座盖结合。第一灯连接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从该第一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一侧相接触。该第二灯连接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分与该插座盖相结合以面对该固定部分。该第二灯连接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从该第二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二侧相接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灯导引凹槽形成在该插座体的上表面上。该灯导引凹槽允许该灯的端部能够设置于其上。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灯和该灯插座,以及该灯插座和该供电板可以容易地装配,并且可以提高该灯的电极部分和灯插座的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灯插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灯插座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灯插座的另一透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灯插座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4的灯插座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灯插座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图7的灯插座的另一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背面透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灯插座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0的灯插座的另一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4表示图13的灯插座的透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灯插座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背光组件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18是沿图16的背光组件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发明,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具体化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此处所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的内容透彻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相对尺寸。
应当理解,当提到一元件或层在另一元件或层“之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或层之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反,当提到一元件或层“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之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则不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全文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此处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成分、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成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由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能被称作第二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
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方”、“之下”等,来描述表示于图中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除了图中表示的取向之外,倾向于使空间相对术语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颠倒图中的装置,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方”的元件随后将取向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由此,术语“之下”可以包括上下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为其它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由此来解释此处所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
此处所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打算限定本发明。如此处所使用的,打算使单数形式“一”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清楚的说明。还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时,指明所声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成分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种或多种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成分和/或其构成的组。
以下参考截面图解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截面图解是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性图解。同样地,例如作为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的结果,可以预期来自图解的形状的变体。由此,不应当将本发明的实施例解释为限定于此处所表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而引起的形状的偏移。例如,表示为矩形的注入区域一般具有圆形或弯曲特征和/或在其边缘处注入浓度的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域到非注入区域的二进制的改变。类似地,通过注入形成的掩埋区域可以在该掩埋区域和通过其发生注入的表面之间的区域内导致某些注入。由此,图中所表示的区域大致是示意性的,并且并不打算用其形状表示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不打算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此处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的和科学的术语)具有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解释为具有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不会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除非此处表达为就是这样定义。
此处所描述的所有方法可以按照合适的顺序执行,除非此处另有说明或者与上下文有明显的抵触。仅打算使任何和全部实例的使用,或示例性的语言(例如:“诸如”)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造成对发明的范围的限定,除非另有说明。说明书中的语言不应当被解释为表示如此处所使用的对本发明的实施所必须的任何未声明的元件。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灯插座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和2,灯插座30包括插座体31、供电元件40、插座盖50和电极固定元件60。灯插座30将产生光的灯20紧固到接收容器(未示出)内并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灯20。
插座体31通过模制加工形成,并且穿过插座体31形成连接孔32。连接孔32沿Z轴方向从插座体31的上部打开到其下部。连接孔32的下部沿X轴方向部分开口。进一步围绕插座体31的外侧形成台阶状部分33。具有圆形形状的灯导引凹槽35进一步形成在插座体31的上表面上。灯导引凹槽35沿X轴方向和正Z轴方向开口。灯导引凹槽35沿负X轴方向连接到连接孔32。灯20的灯体21的端部设置在灯导引凹槽35上。插座体31进一步包括结合孔37。结合孔37形成在台阶状部分33上,并开口到Y轴方向以与连接孔32连接。
供电元件4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并且使变换器(inverter)(未示出)和灯20的电极部分22彼此电连接。供电元件40可以包括彼此整体形成的电极支撑端子41和变换器连接端子45。
电极支撑端子41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板形。支撑凹槽43形成在电极支撑端子41的上边缘的中心部分。支撑凹槽43优选形成为具有比电极部分22的直径或宽度更大的宽度。供电元件40还可以包括导引部分44。导引部分44分别沿X轴方向从电极支撑端子41的左右边缘延伸。导引部分44将供电元件40导引到连接孔32的预定位置。
变换器连接端子45可以与供电板(未示出)的电输出端子物理接触。变换器连接端子45可以包括弹簧形状,例如板簧形状,用于提供可靠的弹性接触。本发明的变换器连接端子45沿X轴方向从电极支撑端子41的下边缘延伸,然后沿正Z轴方向延伸。变换器连接端子45再次弯曲,以便沿负X轴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由此,当沿Z轴方向施加或消除外力时,变换器连接端子45可以弹性形变为具有平坦形状或恢复。
供电元件40还可以包括形状保持部分47。形状保持部分47具有六面体盒子形状。形状保持部分47沿X轴方向开口。换句话说,垂直于X轴方向的形状保持部分47的两个表面之一被开口。形状保持部分47连接到电极支撑端子41的下边缘的上部。变换器连接端子45设置在形状保持部分47的内部。
供电元件40从连接孔32的下部到上部插入到连接孔32内。电极支撑端子41的上部曝露于连接孔32的上部内。变换器连接端子45设置在连接孔32下方以在正X轴方向上露出。
灯20包括灯体21和形成在灯体21的端部处的电极部分22。灯体21的端部设置在形成在插座体31内的灯导引凹槽35上。灯的电极部分22设置在形成在电极支撑端子41内的支撑凹槽43上。由于支撑凹槽43形成为具有比电极部分22的宽度或直径大的宽度,因此当将灯的电极部分22设置在支撑凹槽43上时,不需要插入力。
图3是沿图1的灯插座30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2和3,插座盖50将电极部分22固定到电极支撑端子41,以提高电极部分22和电极支撑端子41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插座盖50部分插入到连接孔32内可分离地与插座体31结合。插座盖50插入到连接孔32内使得插座盖50可以沿限定连接孔32的插座体31的左右内表面上下运动。插座盖50可以包括彼此整体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
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棒形。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彼此分离并且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从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延伸为彼此连接。由此,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包括在其间形成的预定接收空间或间隙。
具有J形的第一固定槽沿正X轴方向形成在第一盖部分51的表面上。第一结合突起52和第二结合突起54沿负Y轴方向形成在第一盖部分51的侧表面上。第二结合突起54形成在第一结合突起52上。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具有相对于X-Z平面大致对称的形状。由此,具有J形的第二固定槽以及第一和第二结合突起52和54形成在第二盖部分55内。
电极固定元件60与插座盖50结合。插座盖50利用外力插入到连接孔32内,使得电极固定元件60与灯的电极部分22接触。电极固定部分60可以设计为各种形状,以将电极部分22固定到电极支撑端子41。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固定元件60包括第一灯连接端子61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5,如图1所表示的。
第一灯连接端子61与第一盖部分51结合。第二灯连接端子65与第二盖部分55结合并与第一灯连接端子61相对。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1和65分别具有夹子形状。例如,第一灯连接端子61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分62和第一接触部分64。第二灯连接端子65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分66和第二接触部分68。
第一固定部分62具有与J形形状的第一固定槽相对应的形状,并且被插入到第一固定槽内。由此,第一固定部分62的上端沿Y轴方向延伸。除了第一固定部分62的上端之外的第一固定部分62从第一固定部分62的上端弯曲并延伸到第一固定部分62的下部。第一连接部分64从第一固定部分62的下端弯曲并延伸到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之间的第一固定部分62的上部。
第二固定部分66具有与第二固定槽相对应的形状,并且被插入到第二固定槽内。第二连接部分68从第二固定部分66的下端弯曲并延伸到第一和第二盖部分51和55之间的第二固定部分66的上部。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彼此分离并彼此相对。
由此,当沿灯20的纵向方向,例如X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1和65被设置为大致为W形。
如图3所示,当插座盖50的下部插入到连接孔32内时,插座盖50的第一结合突起52被插入到插座体31的结合孔37(图2)内。当第二突起54设置在连接孔32之外时,插座盖50被限定在第一位置。
在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灯的电极部分2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之间。在第一位置,电极部分22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下方。在第一位置,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可以与电极部分22相接触或者彼此分离。
图4是表示图1的灯插座30的另一透视图。图5是沿图4的灯插座30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4的灯插座30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5和6表示了更完全地插入到连接孔内的插座盖50。
如图4、5和6所表示的,当将外力施加到插座盖50使第一和第二结合突起52和54完全插入到插座体31的结合孔37(见图2)内时,插座盖50被限定在第二位置。
参考图3和5,分别在限定连接孔32的插座体31的两表面上形成倾斜表面。在第一位置,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1和65的倾斜部分钧到该倾斜表面上。当插座盖50从上部被加压时,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62和66分别沿该倾斜表面被导引。
由此,在第二位置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之间的分离距离比在第一位置处更窄。因此,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62和66插入到供电元件40的导引部分44之间。另外,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分别与电极部分22的两侧接触。由此,供电元件40、电极固定元件60和电极部分22在第二位置互相电连接。
如图5和6所表示的,通过电极支撑端子41以及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4和68,电极部分22的运动分别沿Z轴方向和Y轴方向受到限制。由此,沿Z轴和Y轴方向的运动的限制确保了电极支撑端子41和电极部分22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图7是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7,灯插座130包括插座体131、供电元件140、插座盖150和电极固定元件160。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灯插座130与图1至6所表示的灯插座30大致相同,除了插座体131和电极固定元件160之外。
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体131与图1至6所表示的插座体31大致相同,除了插座体131包括距离控制突起134。由此,穿过插座体131形成沿Z轴方向开口的连接孔132,并且在插座体131内沿Y轴方向穿过侧表面形成结合孔137。供电元件140插入到连接孔132内。供电元件140的电极支撑端子141设置在连接孔132的上部内,并且变换器连接孔145设置在连接孔132的下部内以沿正X轴方向露出。
电极固定元件160包括第一灯连接端子161和第二灯连接端子165。第一灯连接端子161包括第一固定部分162和第一接触部分164。第二灯连接端子165包括第二固定部分166和第二接触部分168。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161和165与图1至6所表示的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1和65大致相同,除了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的形状之外。
当不施加外力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可以彼此相接触。第一接触部分164的上部弯曲到负Y轴方向,并且第二接触部分168的上部弯曲到正Y轴方向。由此,当不施加外力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可以设置为V形。
距离控制突起134根据插座盖150的位置控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之间的分离距离。距离控制突起134可以形成在面对电极支撑端子141限定连接孔132的插座体131的内表面上。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距离控制突起134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之间从沿负X轴方向限定接触孔132的插座体131的内表面突起。距离控制突起134形成在设置在电极支撑端子141内的电极部分122上方。
图8是沿图7的灯插座130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在图8中,插座盖150的第一结合突起152插入到结合孔137内,并且第二结合突起154设置在结合孔137外,使得插座盖150设置在第一位置。
参考图8,当插座盖150设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与距离控制突起134的侧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弹性形变为与电极部分122分离。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161和165的弯曲部分可以与限定接触孔132的插座体131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弯曲表面相接触或分离。
图9是图7的灯插座130的另一截面图。在图9中,插座盖150的第一和第二结合突起152和154插入到结合孔137内,使得插座盖150设置在第二位置。
参考图9,当插座盖150设置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的上部与距离控制突起134的下表面相对应。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与距离控制突起134相分离,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64和168恢复到与电极部分122相接触。由此,在电极支撑端子141、第一接触部分164和第二接触部分168的作用下电极部分122沿Z轴方向和Y轴方向受到限制。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背面透视图。
参考图10,灯插座230包括插座体231、供电元件、插座盖250和电极固定元件260。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灯插座230与图1至6所表示的灯插座30大致相同,除了插座体231和电极固定元件260之外。
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体231与图1至6所表示的插座体31大致相同,除了插座体231包括距离控制突起234。由此,穿过插座体231形成沿Z轴方向开口的连接孔232,并且在插座体231内沿Y轴方向穿过侧表面形成结合孔(未示出)。供电元件插入到连接孔232内。供电元件的电极支撑端子241设置在连接孔232的上部内,并且变换器连接孔(未示出)设置在连接孔232的下部内以沿正X轴方向露出。
图11是沿图10的灯插座230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10和11,电极固定元件260包括第一灯连接端子261和第二灯连接端子265。第一灯连接端子261包括第一固定部分262和第一接触部分264。第二灯连接端子265包括第二固定部分266和第二接触部分268。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261和265与图1至6所表示的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1和65大致相同,除了表示于图11中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之外。
具有朝向第一固定部分262的凸面形状的第一槽263形成在第一接触部分264的中央部分。具有朝向第二固定部分266的凸面形状的第一槽267形成在第二接触部分268的中央部分。当不施加外力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可以彼此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槽263和267彼此相对,并形成预定接收空间。
距离控制突起234根据插座盖250的位置控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之间的分离距离。基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距离控制突起234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之间从沿正X轴方向限定接触孔232的插座体231的内表面突起。距离控制突起234位于设置在电极支撑端子241内的电极部分222上方。
在图11中,插座盖250的第一结合突起252插入到结合孔(未示出)内,并且第二结合突起254设置在结合孔(未示出)外,使得插座盖250设置在第一位置。当插座盖250设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的下部与距离控制突起234的侧表面接触。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弹性形变为彼此分离并与电极部分222相分离。
图12是图10的灯插座230的另一截面图。在图12中,插座盖250的第一和第二结合突起252和254插入到结合孔(未示出)内,使得插座盖250设置在第二位置。
参考图12,当插座盖250设置在第二位置时,距离控制突起234设置在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的第一和第二槽263和267形成的接收空间内。由此,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将恢复的距离控制突起234相分离。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64和268的上部恢复到分别与电极部分222相接触。由此,在电极支撑端子241、第一接触部分264和第二接触部分268的作用下电极部分222沿Z轴方向和Y轴方向受到限制。
图1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灯插座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3,灯插座430包括插座体431、供电元件和插座帽450。
穿过插座体431形成开口到Z轴方向的连接孔432。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体431与图1至6所表示的插座体31大致相同,除了从插座体431上去除了沿Y轴方向形成的结合孔37(在图1中)并在插座体431内形成了挂钩槽434。挂钩槽434分别形成在沿Y轴方向限定连接孔432的插座体431的内表面上。
供电元件大致与图1至6所表示的供电元件40相同。由此,供电元件包括电极支撑端子441和变换器连接端子(未示出)。电极支撑端子441(图15)在连接孔432的上部露出,并且变换器连接端子设置在连接孔432的下部。其内设置了灯的电极部分422的固定槽形成在电极支撑端子441的上部内。电极支撑端子441的上部形成在几乎与挂钩槽434相同的位置或比挂钩槽434稍低的位置处。
图14表示图13的灯插座430的透视图。图15是沿图14的灯插座430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14和15,插座帽450部分插入到连接孔432内以与设置在电极支撑端子441上的电极部分422相接触。插座帽450可以包括导电金属。插座帽450包括接触部分451,第一挂钩部分453和第二挂钩部分455。
接触部分451包围电极部分422的上部并与电极部分422相接触。接触部分451大致为N形。第一和第二挂钩部分453和455分别从接触部分451的左右端部弯曲,并沿接触部分451的上部延伸。第一挂钩部分453的端部弯曲到左侧以钩到插座体431的左上部。第二挂钩部分455的端部弯曲到右侧,以钧到插座体431的右上部。由此,当沿灯的纵向方向,例如,沿X方向观察时,插座帽450大致为W形。
第一挂钩部分453部分被切割并突出到左侧,以便形成第一挂钩突起454。第二挂钩部分455部分被切割并突出到右侧,以便形成第二挂钩突起456。当从连接孔432的上部将插座帽450插入时,第一和第二挂钩突起454和456受到沿Y轴方向限定连接孔432的插座体431的侧表面的挤压。当插座帽450的接触部分451与电极部分422接触时,第一和第二挂钩突起454和456恢复为插入到挂钩槽434内。由此,电极支撑端子441和插座帽450沿Z轴方向和Y轴方向限定电极部分422。
图1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沿图16的背光组件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16和17,背光组件600包括接收容器610、多个灯620和多个灯插座630。
接收容器610包括底板601、第一侧壁611、第二侧壁613、第三侧壁615和第四侧壁617。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611、613、615和617围绕底板601设置。第一和第二侧壁611和613彼此相对。第三和第四侧壁615和617彼此相对,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侧壁611和613。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611、613、615和617的上部内形成台阶状部分。多个开口605形成在与第一和第二侧壁611和613相邻的底板601内。
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灯插座630大致与图1至6所表示的灯插座30相同。由此,每个灯插座630包括插座体631、供电元件640、插座盖650和电极固定元件660。可替换地,灯插座630可以被图7、8和9所表示的灯插座130或图10、11和12所表示的灯插座230或图13、14和15所表示的灯插座430所取代。
背光组件600还可以包括连接元件710。
连接元件710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多个插座固定部分彼此分开预定距离地形成在连接元件710内。基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固定部分可以是固定孔或固定槽。
每个灯插座630分别插入到形成在连接元件710内的固定孔内。连接元件710与第一和第二侧壁611和613相邻设置。插入到连接元件710内的该多个灯插座630分别插入到穿过底板601形成的开口605内。穿过插座体631形成的连接孔设置为连接到接收容器610的内外侧。供电元件640的电极支撑端子641在连接孔的上部,例如接收容器610的内侧,露出。供电元件640的变换器连接端子645(图18)在连接孔的下部,例如接收容器610的外侧,露出。在将每个灯620与每个灯插座630结合之前,将插座盖650的第一结合突起652插入到形成在插座体631内的结合孔内,并将插座盖650的第二结合突起654设置在结合孔外侧。
图18是沿图16的背光组件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17和18,通过手工步骤或灯装载设备将每个灯620与各个灯插座630结合。灯620设置在底板601上大致与平行底板601平行以发射光。灯620的纵向方向大致平行于从第一侧壁611到第二侧壁613的方向。
每个灯620包括灯体621和电极部分622。灯体621具有长圆柱形状,并且包含注入到灯内的放电气体,例如氩(Ar)或汞(Hg)(即,水银)。电极部分622设置在灯体621的端部。电极部分622包括放电电极和引线。放电电极设置在灯体621内,并且引线从放电电极延伸到灯体621外侧。可替换地,灯620可以包括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
灯体621的端部设置在形成在插座体631内的灯导引凹槽635上,并且电极部分622设置在形成在电极支撑端子641内的支撑凹槽上。然后,将插座盖650挤压为设置在第二位置。如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固定到插座盖650的电极支撑元件660与电极部分622相接触。
电极固定元件660包括第一灯连接端子661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65。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61和665分别与电极部分622的两侧相接触。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661和665与电极部分622相接触为可在那里滑动。有利的是,当插座盖650插入到连接孔632时,避免了过度的外力施加到电极部分622上。
背光组件600还可以包括供电板730和保护壳735。供电板730设置在底板601的外表面上以输出灯驱动电压。供电板730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PCB”)和安装在PCB上的供电元件。
插座体631的连接孔632的下部在X轴方向,例如灯620的纵向方向,部分开口,如参考图1和2所解释的那样。多个突起形成在供电板730的第一边缘处。电输出端子分别形成在每个突起处。例如,电输出端子可以通过使形成在PCB上的导线部分露出来形成。该突起对应于每个灯插座630,并被插入到每个连接孔632的下部。变换器连接端子645与电输出端子物理接触。
保护壳735覆盖供电板730以保护供电板730并屏蔽电磁波的流入和流出。
背光组件600还可以包括侧盖750和光学板770。
侧盖750覆盖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611和613处的灯插座630以保护灯插座630。光学板770提高从灯620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然后从那里发射光。光学板770可以依次包括漫射板771、漫射板773和聚光板775。光学板77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灯620和底板601之间的反射板607。漫射板771、漫射板773和聚光板775由形成在第三侧壁615、第四侧壁617和侧盖750内的台阶状部分支撑。
如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那样,灯插座的供电元件可分离地与灯的电极部分和供电板的输出端子结合并分别与灯的电极部分以及供电板的电输出端子直接接触。有利的是,灯和灯插座之间的装配性能以及灯插座和供电板之间的装配性能可以得到提高。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灯的电极部分可以设置在供电元件的电极支撑端子内而不需要插入力,并且与插座盖结合的电极固定元件将电极部分固定到电极支撑端子。由此,当将灯结合到灯插座时,减小了由于外力而引起的破坏,并且提高了电极部分和供电元件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优点,应当注意,此处在不脱离如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取代和变更。

Claims (24)

1.一种灯插座,包括:
插座体,该插座体具有穿过该插座体形成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是开口的;
供电元件,该供电元件设置在该连接孔内,并具有电极支撑端子,该电极支撑端子具有形成在该电极支撑端子上部的支撑凹槽以支撑设置在供电元件内的灯的电极部分;以及
插座盖,该插座盖可插入到该连接孔内而可分离地与该插座体结合,以便固定该灯的该电极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灯插座,其中还包括电极固定元件,该电极固定元件包括:
第一灯连接端子,该第一灯连接端子具有与该插座盖结合的第一固定部分,以及从该第一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一例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
第二灯连接端子,该第二灯连接端子具有与该插座盖结合而与该第一固定部分相对的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从该第二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二侧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灯插座,其中当沿该灯的纵向方向观察时,与该电极部分相接触的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设置为W形。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灯插座,其中限定该连接孔的该插座体的左右内表面包括倾斜表面,当将该插座盖插入到该连接孔时,该倾斜表面导引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2的灯插座,其中该插座体还包括距离控制突起,该距离控制突起从限定该连接孔的该插座体的前内表面和后内表面的至少之一突起,该前、后内表面面对该供电元件,并且该距离控制突起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以根据该插座盖相对于该连接孔的位置控制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灯插座,其中当将该插座盖的下部插入到该连接孔内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与该距离控制突起相接触以与该电极部分相分离;并且
当该插座盖插入到该连接孔内位于比该第一位置更低的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与该距离控制突起相分离以分别与该电极部分的两侧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灯插座,其中该距离控制突起设置在该电极部分上方,并且在该第二位置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的上部面对该距离控制突起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灯插座,其中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具有彼此面对以限定接收空间的槽,并且该距离控制突起设置在该电极部分下方,并且在第二位置时设置在该接收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2的灯插座,其中该供电元件还包括与该电极支撑端子整体形成并设置在该连接孔下部的变换器连接端子,
其中该电极部分设置在该支撑凹槽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灯插座,其中该供电元件还包括从该电极支撑端子的左右边缘突出的导引部分,并且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可插入在该导引部分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灯插座,其中该插座盖包括:
具有第一固定槽的第一盖部分,该第一固定部分插入到该第一固定槽内;以及
具有第二固定槽的第二盖部分,该第二固定部分插入到该第二固定槽内,该第二盖部分与该第一盖部分整体形成,使得该第二盖部分面对该第一盖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灯插座,其中穿过限定该连接孔的该插座体的左右内表面形成结合孔,并且
可插入到该结合孔内的结合突起形成在该第一和第二盖部分的侧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灯插座,其中在该插座体的上表面处形成灯导引凹槽,该灯导引凹槽允许该灯的端部设置于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灯插座,其中还包括插座帽,该插座帽具有包围该电极部分并与该电极部分相接触的接触部分,以及从该接触部分的左右端部延伸以与该插座体的左右上部钧住的挂钩部分,其中该支撑凹槽支撑设置于其上的灯的电极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灯插座,其中该插座帽包含金属。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灯插座,其中在限定该连接孔的该插座体的左右内表面上形成挂钩槽,该左右内表面面对该挂钩部分,并且
每个该挂钩部分具有与该挂钩槽钩住以避免该插座帽分离的挂钩突起。
17.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接收容器,该接收容器包括底板和设置在该底板周围部分上的侧壁,该底板具有穿过该底板形成的多个开口;
多个灯,每个灯包括设置在该底板上的灯体,以及形成在该灯体的端部处的电极部分;以及
多个灯插座,每个灯插座包括:
插座体,该插座体与每个该开口结合并具有穿过该插座体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朝该接收容器的内外侧开口;
供电元件,该供电元件设置在该连接孔内并具有电极支撑端子,该电极支撑端子具有形成在该电极支撑端子上部的支撑凹槽以支撑该电极部分;以及
插座盖,该插座盖可部分插入到该连接孔内与该插座体可分离地结合,以固定该灯的电极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背光组件,其中还包括电极固定元件,该电极固定元件包括:
第一灯连接端子,该第一灯连接端子具有夹子形状,并且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一侧相接触;以及
第二灯连接端子,该第二灯连接端子具有与该第一灯连接端子相对应的夹子形状,并且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二侧相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背光组件,其中在限定该连接孔的该插座体的内表面上形成距离控制突起,并且
该距离控制突起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之间,以响应于施加到该插座盖的外力而控制该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与该电极部分之间的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背光组件,其中还包括供电板,该供电板具有形成在该供电板上的电输出端子,该电输出端子与在该底板的后表面露出的该供电元件相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7的背光组件,其中还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形成在该连接元件处的多个插座固定部分,该灯插座固定到该插座固定部分以在该开口内对准。
22.一种装配灯插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穿过插座体形成该插座体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是开口的;
在该连接孔内设置供电元件以支撑设置在该供电元件内的灯的电极部分,该供电元件具有电极支撑端子,该电极支撑端子具有形成在该电极支撑端子上部的支撑凹槽;以及
将可插入到该连接孔内的插座盖可分离地与该插座体结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该灯插座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灯连接端子的电极固定元件,并且
该第一灯连接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分与该插座盖结合,
该第一灯连接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从该第一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一侧相接触,
该第二灯连接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分与该插座盖结合以面对该固定部分,并且
该第二灯连接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从该第二固定部分向上弯曲以与该电极部分的第二侧相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在该插座体的上表面处形成灯导引凹槽,该灯导引凹槽允许该灯的端部设置于其上。
CN200710303591XA 2006-11-07 2007-11-07 灯插座、具有它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它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7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9316/06 2006-11-07
KR1020060109316A KR101234100B1 (ko) 2006-11-07 2006-11-07 램프소켓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104A true CN101237104A (zh) 2008-08-06
CN101237104B CN101237104B (zh) 2013-04-17

Family

ID=3935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359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7104B (zh) 2006-11-07 2007-11-07 灯插座、具有它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37765B2 (zh)
JP (1) JP5190584B2 (zh)
KR (1) KR101234100B1 (zh)
CN (1) CN101237104B (zh)
TW (1) TWI3949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215A (zh) * 2009-05-06 2012-05-30 I2Ic公司 带嵌入式光源的光导
CN101867137B (zh) * 2009-04-20 2013-04-03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连接灯管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0305B1 (ko) * 2007-06-22 2014-04-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EP2012176A1 (en) * 2007-07-02 2009-01-07 Hee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connection apparatus of direct type backlight unit
TWI350931B (en) * 2007-09-12 2011-10-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structure
WO2009113205A1 (ja) * 2008-03-13 2009-09-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ランプコネクタ、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32322B2 (ja) * 2008-06-18 2011-02-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0946807B1 (ko) * 2008-06-30 2010-03-11 한솔엘씨디 주식회사 소켓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
TWI387699B (zh) * 2008-10-28 2013-03-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燈座
KR101593418B1 (ko) 2009-01-22 2016-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1092966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01927740U (zh) * 2010-06-14 2011-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灯管连接器
JP6091359B2 (ja) * 2013-06-28 2017-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KR102536913B1 (ko) * 2015-09-25 2023-05-30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CN111706838A (zh) * 2020-05-28 2020-09-25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结构以及采用该插接结构的灯具
KR20240052560A (ko) * 2022-10-14 2024-04-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살균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46448Y1 (zh) * 1969-12-18 1974-12-19
WO1996026559A1 (fr) * 1995-02-22 1996-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ouille de lampe
WO1997031409A1 (fr) * 1996-02-26 1997-08-28 Moriyama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Douille et dispositif a douille
CN2282279Y (zh) * 1996-12-26 1998-05-20 陈明雄 具有防水功能的圣诞灯座
JP2001043715A (ja) * 1999-07-30 2001-02-16 Howa Bussan Kk 平面照明装置
JP3569848B2 (ja) * 2002-03-26 2004-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接続構造
TWI230962B (en) * 2002-08-30 2005-04-11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Lighting device
JP2004349040A (ja) * 2003-05-21 2004-12-09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052301B2 (en) * 2003-06-17 2006-05-30 Christiana Industries, Inc. Lamp socket
JP4282462B2 (ja) * 2003-12-16 2009-06-24 アベニール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液晶用バックライト接続装置
JP2006120428A (ja) * 2004-10-21 2006-05-11 Jst Mfg Co Ltd Eefl用コネクタ
JP2006344602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ランプ、ランプホルダー、電源供給モジュール、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KR100540214B1 (ko) * 2005-07-20 2005-12-29 주식회사 연호전자 백라이트 램프 고정 소켓
JP4728065B2 (ja) * 2005-08-12 2011-07-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95625A (ja) * 2005-09-30 2007-04-12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冷陰極管接続用コネクタ、該コネクタを有する主基板及び該主基板への冷陰極管の実装方法
KR101255545B1 (ko) * 2006-01-24 2013-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램프 지지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액정 표시 장치
TWM309682U (en) * 2006-08-22 2007-04-11 Jhen Vei Electronic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its connect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137B (zh) * 2009-04-20 2013-04-03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连接灯管的方法
CN102483215A (zh) * 2009-05-06 2012-05-30 I2Ic公司 带嵌入式光源的光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17772A (ja) 2008-05-22
CN101237104B (zh) 2013-04-17
US7637765B2 (en) 2009-12-29
KR101234100B1 (ko) 2013-02-19
JP5190584B2 (ja) 2013-04-24
TW200829828A (en) 2008-07-16
KR20080041342A (ko) 2008-05-13
TWI394915B (zh) 2013-05-01
US20080106900A1 (en) 200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7104B (zh) 灯插座、具有它的背光组件以及用于装配它的方法
JP5143490B2 (ja) 一体型ランプソケット、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EP2063502B1 (en) Lamp socket,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1906493B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lamp socket
KR101294012B1 (ko) 램프홀더, 전원공급모듈,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장치
EP2026427B1 (en) Lamp socket,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1912094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EP1921719B1 (en) Lamp socket,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00008065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sed therefor
WO2008001567A1 (fr) Carte d'alimentation, connecteur de carte, luminaire, affichage, et récepteur de télévision
KR20100090066A (ko) 램프 소켓,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상기 램프 소켓의 제조 방법
US7980724B2 (en) Lamp guide frame, connecting module having the same,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lamp guide fr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backlight assembly
CN201927740U (zh) 灯管连接器
KR20080045399A (ko) 전원인가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20110122333A1 (en) Slim lcd module and a socket therefor
KR200281620Y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의 무전극 형광램프 전기적접속체
EP1995833B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KR20080062818A (ko) 램프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1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