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4716B - 片材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4716B
CN101234716B CN2008100049582A CN200810004958A CN101234716B CN 101234716 B CN101234716 B CN 101234716B CN 2008100049582 A CN2008100049582 A CN 2008100049582A CN 200810004958 A CN200810004958 A CN 200810004958A CN 101234716 B CN101234716 B CN 101234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moving belt
piled
folding
fold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49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4716A (zh
Inventor
渡边洁
林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3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4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6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of one face only with moving tapes, band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2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by acting on edge of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3Edges trail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2Side portions
    • B65H2701/1321Side portions of folded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3214Side opposite to spine portion of folded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32Signatures, folded printed matter, newspapers or parts thereof and b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运送装置包括:调整部,其调整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以及运送部,其在调整部调整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的状态下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推动片材摞。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摞放和折叠的片材的片材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调色剂图像在成像部处形成于片材上并且然后对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进行处理。在这种片材处理装置中,一种例如用订书钉在运送方向的中心附近处装订一摞片材并从装订部将其对折成小册子形状并且将其排出的处理(所谓的骑马钉装订操作)已经广泛地执行。而且,已经建议了通过利用切割装置均匀地切割对折的片材摞的边缘和执行修边来改进小册子的外观和质量的各种方法(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0-198613)。
顺便提及,在如JP-A No.2000-198613所述的包括片材切割方法和片材切割装置的常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还有下面的问题要解决。将参照图15A至15E对它们进行简要地描述。
参照图15(a)至(e)将示出一种操作顺序,其中多个片材被摞放并在中心部沿着运送方向用订书钉装订,并且然后对折且排出的片材摞T的边缘被切割并受到修边。
在片材摞T被运送到修边机之前的阶段,对折的片材摞的宽度方向在抵达修边机的运送期间由侧面导向件进行调整并且校正斜进给。片材摞承载在运送带上,运送带旋转以运送片材摞。
在这一点上,必须通过利用加压元件来压下折痕以增强片材摞T的浅折线,使得片材摞的边缘之间的间隙不是打开的。这是因为,即使如图15A所示那样对折,边缘之间的间隙也会如图15B所示那样打开。然而,片材摞T的平顺运送会被由加压导向件所施加的压力的阻抗而中断。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就不能运送片材摞。而且,在将彩色图像记录在片材摞T的顶部上时,或者替代地使用平滑涂覆的纸张或者薄的片材时,运送带和片材摞T的封面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很小。因此,片材摞T有时将会由于其滑动而不能运送。为了支持这种运送,还建议了一种结构,其中在与运送带的运行速度相同的速度下操作的爪形推动元件从后面推动片材摞T的后端。
然而,因为爪形推动元件以与运送带的运行速度相同的速度操作,爪形推动元件不能可靠地推动片材摞的后端。因此,即使具有这种加压结构,由于如图15C所示与运送带的接触摩擦,仅有片材摞T的封面片材可被推进。
如果片材摞的边缘在片材摞T的封面片材的顶部前进的状态下进行切割,则封面片材的边缘就会如图15D中圆圈所示的那样从中间片材的边缘突出,从而导致小册子的外观很差。如图15E所示,期望具有小册子形状的片材摞T的边缘被精细且均匀地切割。
作为所述问题的一个例子,列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片材摞的封面片材的边缘在切割之后没有与其它片材的边缘均匀对齐并且它们从片材摞的边缘突出。然而,如图15C所示,在小册子没有受到切割处理时,其封面片材没有对齐,这看上去很不好。而且,在片材摞在折叠部处装订的情况下,如图15C所示,在仅有封面片材的顶部前进时,很大的负载作用在封面片材带有订书钉的装订部上。在与具有订书钉的装订部邻近的部分处,会出现其中封面片材破裂的破损。
在片材摞由运送带运送时,片材摞的状态变得类似于图15C那样。在运送带的表面和片材摞的封面片材之间的接触摩擦大于封面片材的内表面和中间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时,这种未对齐变得很明显。也就是,例如,当分别地将单色图像记录在封面片材上并且将彩色图像记录在封面片材的内表面和中间片材上时,则会频繁出现其中仅封面片材前进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运送折叠片材摞且没有片材摞未对齐现象的片材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包括:调整部,用于调整片材摞的打开;以及运送部,用于通过在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被调整部调整的状态下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推动折叠的片材摞而运送折叠的片材摞。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当在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由调整部调整的同时运送片材摞时,减少了不对齐。
本发明的其它特点从下面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参照附图)中将变得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复印机,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其装备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图2示出了该实施例所适用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图3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接收和运送部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切割和运送部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竖直运送部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切割之前的片材摞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包括该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复印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8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导向件的形状的平面图,作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接收和运送部的应用例子;
图11是示出作为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作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操作流程图;
图13是类似地示出作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操作流程图;
图14是类似地示出作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操作流程图;和
图15A至15E是用于示出与片材摞的处理相关的问题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作为成像装置的示例的一种复印机1000,其装备有本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复印机1000包括原稿进给部100、图像读取部200、打印部300、折叠处理部400、修整机500、修边单元600、骑马钉装订单元800以及插入器900。应当注意到,作为额外的选择,折叠处理部400、骑马钉装订单元800以及插入器900能够进行改进以翻新复印机。片材后处理装置由折叠处理部400、修整机500、修边单元600、骑马钉装订单元800以及插入器900构成。
在图7的功能框图中,CPU电路部150具有CPU 150A(中央处理单元)。CPU电路部150基于存储在ROM 151中的控制程序和操作部1的设置来控制复印机的每个部分。也就是,CPU电路部150分别控制原稿进给控制部101、图像读取控制部201、图像信号控制部202、打印控制部301、折叠处理控制部401、修整控制部501以及外部I/F203。原稿进给控制部101控制原稿进给部100。图像读取控制部201控制图像读取部200。打印控制部301控制打印部300。折叠处理控制部401控制折叠处理部400。修整控制部501控制修整机500、修边单元600、骑马钉装订单元800以及插入器900。操作部1具有用于设置各种成像功能的多个键以及用于显示所述设置的显示部。操作部1将与用户对每个键进行的操作相对应的键信号输出到CPU电路部150并将与来自CPU电路部150的信号相对应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上。
RAM 152用作临时保持控制数据的区域以及进行与控制操作相关的计算的工作区域。外部I/F 203是复印机1000和外部计算机204之间的接口。外部I/F 203将来自计算机204的打印数据扩展为位图图像并将其作为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信号控制部202。另外,由图像读取部200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从图像读取控制部201输出至图像信号控制部202。打印控制部301将来自图像信号控制部202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曝光控制部(未示出)。每个部分的结构和操作如下所述。
原稿设置在原稿进给部100的托盘1001上,且记录有图像信息的表面朝上(从用户看时,处于用于读取的指定位置)。图1示出了原稿的装订位置设置在左端。设置在托盘1001上的原稿从首页在原稿装订位置(左手位置,如图1中箭头所示)设置在先头位置的状态下依次进给。
扫描单元104读取经过弯曲进给路径、从左向右在压板玻璃102上移动并在扫描单元104上经过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这种在进给原稿的同时读取原稿的方法有时称为“浏览”。换言之,当原稿在压板玻璃102上经过时,经过原稿的读取表面被扫描单元104的灯103照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镜子105、106、107以及透镜108被引导至图像传感器109。这样被浏览的原稿排出至捕捉托盘112。
作为浏览原稿的读取方法的一种替代方式,原稿的图像也能通过对静止于压板玻璃102上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方法(所谓的“静态读取”)来读取。在此情况下,从原稿进给部100进给的原稿在压板玻璃102上临时地停止以便静止并且然后扫描单元104相对于原稿从左到右地移动(参见图1)以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
在不使用原稿进给部100读取原稿的情况下,用户打开原稿进给部100以将原稿设置在压板玻璃102上并且然后闭合原稿进给部100以保持原稿。在保持原稿的情况下,移动扫描单元104来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也就是,在此情况下,原稿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静态地读取。
如此利用任何读取方法由图像传感器109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被传输至曝光控制部110。曝光控制部110根据图像信号输出激光束。包括成像部的图像支承件的感光鼓111在利用多面镜110a扫描的同时由激光束照射。然后,根据扫描激光束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11上。形成于感光鼓111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设备113显影以便显像为调色剂图像。
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116处转印至片材,比如从纸盒114,115、手动纸进给部125以及片材再进给路径124中任何一个所进给的记录纸张。而且,调色剂图像所转印至的片材被进给至定影部177,然后被加热和加压以永久地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处理之后穿过定影部177的片材由挡板121临时地导向以便向前发送至进给路径122。当片材的后端经过挡板121时,检测到这种情况并使片材转向。片材通过挡板121的路径切换而导向至排出辊118并且被进给以从打印部300排出。如上所述,片材在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面朝下方的状态下从打印部300排出。
当成像处理通过以从首页开始的顺序将面朝下方的片材朝着复印机的外部排出来执行时,或者当成像处理利用原稿进给部100来执行时,页码能以正确的顺序布置。而且,当从比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更高水平的设备传输来的图像数据受到成像处理时,页码也能以正确的顺序布置。
尽管这里没有详细描述双面片材的成像处理,该双面片材的成像处理包括将片材从定影部177导向至排出辊118的方向,在片材的后端经过挡板121之后立即将片材转向,并由挡板121将片材导向至片材再进给路径124。
<折叠处理部>
下面将参照图1描述折叠处理部400的结构。
折叠处理部400具有进给路径131,其引导从打印部300排出的片材并将其导向至修整机500以用于下一步骤。数组对置成对的运送辊130和133(举例来说)分别布置在进给路径131上。布置在运送辊133附近的切换挡板135切换操作以便将运送辊130所运送的片材导向至折叠路径136或修整机500。
在执行片材的折叠处理的情况下,切换挡板135将片材导向至折叠路径136以便转向至折叠路径136一侧。导向至折叠路径136的片材被运送至折叠辊140-142以便被折叠为Z形。在不执行折叠处理时,切换挡板135被转向至将片材导向至修整机500的一侧。那么,从打印部300排出的片材经过进给路径131并直接进给至修整机500。
运送至折叠路径136的片材在其前缘抵靠止动件137而形成一个环之后被折叠辊140和141折叠。片材通过由辊141和142进一步折叠使折叠部分抵靠上止动件143折叠所形成的环而折叠为Z形。折叠为Z形的片材经由进给路径145导向至进给路径131,然后由排出辊133朝着位于下游侧的修整机500排出。
<修整机>
下面将参照图1和2描述修整机500的结构和操作。修整机500的每个部分的动作由修整控制部501控制。
修整机500执行片材的处理,例如通过将从打印部300经由折叠处理部400运送来的多个片材对齐而形成片材摞的处理。另外,修整机500执行利用订书钉装订片材摞的后端侧的装订处理,并且还执行分选处理、非分选处理等。
如图2所示,修整机500具有用于将经由折叠处理部400运送的片材接收到修整机内的进给路径520并且进给路径520由多个运送辊形成。冲孔单元530布置在进给路径520的路上。冲孔单元530用来按照需要在片材的后端部中钻孔或者不然的话执行穿孔操作。而且,运送辊对502至508按照从入口侧辊501至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的顺序布置。冲孔单元530布置在运送辊502和运送辊503之间。冲孔单元530用来通过执行所需操作在要进给的片材的后端部处执行穿孔操作。
布置在进给路径520末端处的挡板513用来选择性地在固定在其下游侧的上部排纸路径521和下部排纸路径522之间切换路径。上部排纸路径521借助于上部排出辊509将片材排出到样品托盘701。另一方面,下部排纸路径522由运送辊对510、511和512形成。这些运送辊将片材运送至处理托盘550并将其排出。排出至处理托盘550的片材堆叠为随后被对齐的片材摞,并且根据操作部1的设置执行分选处理和装订处理。然后,处理过的片材由片材摞排出辊对551排出至堆叠托盘700。
这里,装订处理由装订机560执行。装订机560在片材摞的宽度方向上(即,在与片材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装订片材摞的任意部分。堆叠托盘700和样品托盘701能沿着修整机50上下运动。上部样品托盘701接收从上部排纸路径521和处理托盘550运送的片材。下部堆叠托盘700用来接收从处理托盘550运送的片材。因而,大量的片材堆叠在堆叠托盘700和样品托盘701上。通过由竖直延长的后端导向件710接收堆叠片材的后端来将片材对齐。
<骑马钉装订单元>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包括在修整机500中的骑马钉装订单元800的结构和操作。
骑马钉装订单元800具有对置的成对压辊861。布置在下部排纸路径522的路径上的切换挡板514将片材转向至右侧以将片材导向至骑马装订排纸路径523并导向至骑马钉装订单元800。片材被运送至对置的成对骑马装订入口辊801并且被进给入骑马钉装订单元800的存储导向件803,同时入口根据尺寸由螺线管操纵的挡板802来选择。然后,如此进给入存储导向件803的片材由滑动辊804运送至片材的前缘发生与片材定位元件805相接触的位置,片材定位元件805具有可运动的边缘。骑马钉入口辊801和滑动辊804由马达M1驱动。而且,在存储导向件803的路径上,订书机820形成于横跨存储导向件803的位置处。订书机820具有用于使订书钉突出的驱动器802a以及用于使突出的订书钉折叠的砧台802b,其利用订书钉装订片材摞。
这里,在片材的运送中,片材定位元件805能定位在如下一个位置处,在该位置处,片材在片材运送方向上的中部成为订书机820的装订位置。片材定位元件805能借助于马达M2的旋转力而运动并且能根据片材的尺寸改变位置。
在订书机820的下游侧处,提供有一对折叠辊810a和810b并且推进元件830形成在与这对折叠辊810a和810b相对的位置处。推进元件830具有设置在存储导向件803后面的原始位置并且通过由马达M3驱动来朝着存储的片材摞推进。因而,将片材摞推动至这对折叠辊810a和810b之间的压合部使得其能被折叠。此后,推进元件830向后运动并且然后返回到原始位置。
就这一点,弹簧元件钩在折叠辊810a和810b之间的轴上,从而,折起片材摞所需且足够的压力施加于其上。折叠的片材摞经由一对对置的第一折叠运送辊811a和811b以及一对对置的第二折叠运送辊812a和812b排出至后面描述的第一折叠运送辊811。运送或停止折叠的片材摞所需且足够的力F2和F3施加在第一折叠运送辊811之间以及第二折叠运送辊812之间。一对折叠辊810a和810b以及第一折叠运送辊811和第二折叠运送辊(排出单元)812由共用马达一致地转动。
而且,当由订书机820所装订的片材摞利用订书钉从装订部对折时,片材定位元件805仅向下运动一将装订部安装至折叠辊810的压合部所需的距离。通过向下运动该元件而被装订的部分被设置为基点并且将片材摞对折。
一对对置的对齐部815具有突出至存储导向件803且围绕折叠辊810a和810b的外周面的表面,以进行存储在存储导向件803中的片材的宽度的对齐。对齐部815能由借助于马达在夹持片材的方向上运动、执行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定位以及对齐片材摞。
在第二折叠运送辊812的下游侧处,布置有折痕加压单元860。这个折痕加压单元860通过在折痕由加压辊861夹住的情况下在与片材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与附图垂直的方向)上运动来增强折痕。因而,能获得具有小册子形状(如图6所示)的片材摞T。
<修边单元>
现在将参照图2描述修边单元600的结构和操作。修边单元600每个部分的动作由作为控制部的修整控制部501来控制。
修边单元600包括接收和运送部610、夹持带运送部620、切割部630、切割和运送部640、竖直运送部650以及排纸部660,它们从上游侧按顺序布置并且也是下述实施例的主要部分。
修边单元600经由每个运送部运送由骑马钉装订单元800的第一折叠运送辊811和第二折叠运送辊812所折叠的片材摞。修边单元600运送片材摞以使得折叠的片材摞的折叠部应当定位在下游端(前缘)。片材摞运送装置包括修边单元600中的接收和运送部610、夹持带运送部620、切割和运送部640、竖直运送部650以及排纸部660。
如图3的平面图所示,接收和运送部610仅在下侧具有第一运送带(支撑运送部)611以便从骑马钉装订单元800接收片材摞T。第一运送带611支撑放置在其上的片材摞。侧面导向件(对齐部)612A和612B形成于第一运送带611的两侧上。侧面导向件612A和612B是能够在片材摞T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运动的可动导向件,并且它们在运送期间将片材摞T对齐以校正斜进给。而且,图2所示的运送爪(运送部)613布置在第一运送带611的两侧处,其能朝向片材摞T的运送方向运动并从后面推动片材摞T的后端以支持运送并且然后将片材摞T运送至夹持带运送部620。也就是,运送爪613用来作为第二运送部运送片材摞T,其运送方式为使得运送爪抵靠片材摞的后端并从后面将片材摞朝着下游侧推动。运送爪613附接至驱动带并借助于驱动带的旋转而运动。运送爪613附接至的驱动带布置成不接触片材摞的下表面。而且,检测待运送片材摞T的出口传感器616形成于接收和运送部610中。
夹持带运送部620具有第二上部带621和第二下部带622并且将从接收和运送部610接收的片材摞夹在第二上部带621和第二下部带622之间以进行运送。
如图2所示,将片材摞T夹在对置的带之间的压合部J形成于夹持带运送部620中,并且在其下游侧布置有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第二片材摞检测部)623A。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达到夹持带运送部620的片材摞T的运送。
切割和运送部640具有可动的抵靠止动件641,用于调整第三上部带645、第三下部带646以及片材摞的前缘。抵靠止动件641能在运送通路上频繁出现并且还能在片材运送方向上运动。切割和运送部640将从夹持带运送部620运送的片材摞夹在第三上部带645和第三下部带646之间以运送片材摞,并使片材摞的前缘抵靠止动件641,以便使其在抵靠状态下停止。切割部630停止片材摞以切割片材摞的边缘。然后,切割和运送部640将片材摞运送至竖直运送部650。图4是切割和运送部640的透视图。图4是未示出第三上部带645的透视图,以便给出切割和运送部640的结构以及第三下部带646和抵靠止动件641附近的结构的简单图示。
而且,布置在切割和运送部640处的抵靠止动件641通过经由凸轮642以K部为旋转中心由马达驱动而操作并且通过频繁出现而执行撤回操作。抵靠止动件641安装在滑块643上并且沿着滑动导向件644由马达(未示出)驱动并且然后根据片材摞T在运送方向上的尺寸或者片材摞的停止位置进行运动。
竖直运送部650是将片材摞向上运送的运送部。竖直运送部650通过利用第四下部带656以及第四上部带655a和655b(参照图5)夹持片材摞而运送片材摞。
如前所述,夹持带运送部620、切割和运送部640以及竖直运送部650由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的一对运送带形成。该对带夹持片材摞以便运送。此时,在每个运送部620、640和650中,该对运送带由单个马达旋转使得该对运送带的运送速度能同步。
在均匀地切割片材摞的边缘并执行修边的切割部630中,刀具单元631布置在与运送路径正交的位置处。刀具单元631通过由马达(未示出)驱动而在与承载路径垂直的方向上竖直地运动。加压元件632和刀具633形成于刀具单元631中并且在刀具单元631的竖直运动之前加压元件632抵靠片材摞T。加压元件632由弹簧元件向下施力。加压元件632是与跟随刀具单元631的竖直运动的刀具633相配合来均匀切割片材摞T的边缘的元件,同时加压元件632用作夹持运送部并夹持片材摞T。在此情况下,借助于附接至刀具单元631的凸轮元件,布置在第二运送部630下游侧的闸板625与刀具单元631的竖直运动相关联地打开和关闭。废料仓635布置在刀具单元631的下侧上并存储片材摞T由刀具单元631所切下的碎屑。
而且,排纸部660布置在最下游位置且堆叠从竖直运送部650运送的片材摞T。
插入器900通过用户的选择将设置在插入托盘901和902上的片材进给至样品托盘701、堆叠托盘700和折叠的片材摞排出托盘850中的任意一个,而不经过打印部300。堆叠在插入托盘901和902上的片材摞T依次顺序地分离并在期望的时刻接合至修整路径520。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修边单元600如下操作。下面,将按照片材摞T的流程描述修边单元600的操作。
用订书钉S装订的片材摞T的折痕在折痕加压单元860中得到增强并且然后再运送和传递至修边单元600的接收和运送部610。
在接收和运送部610中,如图3所示,折叠的片材摞T放置在第一运送带611A和611B的上表面上,第一运送带611A和611B旋转以运送片材摞T。
接收和运送部610的出口传感器(第一片材摞检测部)616检测运送的片材摞T,并基于检测信号通过修整控制部501的控制临时地停止片材摞T的运送。然后,修整控制部501控制侧面导向件612的运动以使得片材摞T的宽度方向由布置在承载路径两侧的侧面导向件612调整和对齐。随后,接收和运送部610上游侧处的运送爪613开始从后面推动片材摞T并且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重启片材摞T的运送。此时,第一运送带611处于停止状态。再运送的片材摞T在宽度方向上由侧面导向件612调整。而且,片材摞由作为调整部的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向上推动并且从而进行调整。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在片材摞的厚度方向上调整片材摞的位置。在片材摞T的边缘之间的间隙以如此的方式进行调整的同时,其在从上面受压的同时被运送。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调整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
尽管片材摞T在运送期间由于调整和加压而遇到阻力,但是片材摞的后端从后面被运送爪613推动。这种推动避免了由于片材摞T、从下面支撑片材摞T的第一运送带611A和661B和加压导向件614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封面片材、中间片材和片材摞T的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而导致仅封面片材被在先运送的缺点(参见图15C)。于是,确保了片材摞T的运送。而且,当片材摞T由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布置在形成于夹持带运送部620中的压合部J的下游侧处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时,运送爪613借助于基于其检测信号的控制撤回至运送上游侧。
图8是示出上述系列操作的流程图,其中运送爪613在接收片材摞T之后对其进行推动以进行运送并且在完成其操作之后撤回。
也就是,修整控制部501确定出口传感器616是否已经检测到片材摞(S81)并在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时进行控制以停止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S82)。然后,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侧面导向件612执行对齐(S83)。当由侧面导向件612进行的对齐完成时,修整控制部501使得运送爪613前进并进行控制以开始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带的旋转(S84)。然后,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时(S85),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运送爪613撤回(S86)。如上所述,当片材摞由运送爪613运送时,第一运送带611保持停止。
然后,片材摞T从夹持带运送部620经过切割部630并且然后运送至切割和运送部640。在切割和运送部640中,抵靠止动件641如图4所示那样事先出现在运载路径上与片材摞T的尺寸相适应的正确位置处并且准备好抵靠。当片材摞T抵靠这个抵靠止动件641时,斜进给就得到校正,从而停止片材摞。随后,切割和运送部640的运送带646停止旋转行进并且切割部630的刀具单元631开始竖直运动。然后刀具633均匀地切割片材摞T的边缘。此后,抵靠止动件641撤回并且切割和运送部640的运送重新启动。通过切割其边缘而修边的片材摞T被运送至位于切割和运送部640下游侧的竖直运送部650。在竖直运送部650,片材摞T被向上运送并且排出至排出托盘部660,它们按顺序瓦片状堆叠。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结构和操作。在第二实施例中,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片材摞T在修边单元600中的流程不同的操作,对于共同操作的重复性描述将不在这里重复。第一实施例中运送带的运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
用订书钉S装订的片材摞T的折痕在折痕加压单元860中得到增强并且然后再运送和传递至修边单元600的接收和运送部610。在接收和运送部610中,如图3所示,折叠的片材摞T放置在第一运送带611A和611B的上表面上,第一运送带611A和611B旋转以运送片材摞T。接收和运送部610的出口传感器(第一片材摞检测部)616检测运送的片材摞T并基于其检测信号临时地停止片材摞T的运送。然后,片材摞T的宽度方向由布置在运载路径两侧的侧面导向件612调整和对齐。随后,接收和运送部610上游侧处的运送爪(运送支撑单元)613开始从后面推动片材摞T。在该实施例中,片材摞T的运送在第一运送带611的配合下重新启动。
也就是,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片材摞T的运送在运送爪613和第一运送带611的配合下重新启动。
如此再运送的片材摞T在宽度方向上由侧面导向件612调整并对齐。然后,片材摞T在其边缘由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从上面加压以使得不会未对齐的同时被运送。片材摞T在运送期间由于这种调整和加压而遇到阻力。
这里,运送爪613的推动速度设置为比第一运送带611的运行速度快。因此,片材摞T主要由运送爪613的推动来运送。于是,避免了由于片材摞T、第一运送带611和加压导向件614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封面片材、中间片材和片材摞T的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而导致仅封面片材被在先运送的缺点(参见图15C)并且确保了片材摞T的运送。
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一运送带611的运行速度由于减速而低于运送爪613的操作速度。因而,与带运送表面的摩擦得以降低并且几乎不会引起摩擦污点。当片材摞T被导向至夹持带运送部620时,其主要由运送爪613的推动所运送。然后,入口传感器623A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压合部J的下游侧处检测片材摞T。运送爪613基于检测而撤回至上游侧的操作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
图9是示出一系列操作的流程图,其中运送爪613在接收片材摞T之后对其进行推动以进行运送并且在完成其操作之后撤回。与如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步骤涉及这样一个步骤:即,由侧面导向件612在宽度方向上对齐片材摞并且然后停止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其它步骤与图8所示相同。
也就是,修整控制部501确定出口传感器616是否已经检测到片材摞(S91)并在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时进行控制以停止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S92)。然后,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侧面导向件612执行对齐(S93)。当由侧面导向件612进行的对齐完成时,修整控制部501使得运送爪613前进并进行控制以开始第一运送带611和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带的旋转(S94)。此时,运送带的圆周速度低于运送爪613的行进速度。然后,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时(S95),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运送爪613撤回(S96)。如上所述,当片材摞由运送爪613运送时,第一运送带611也旋转。然而,第一运送带611的运送速度设置为低于运送爪613的运送速度。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
如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关键点是侧面导向件612A和612B的形状被形成为使得两个导向件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处在片材摞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和开口。换言之,侧面导向件612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处以与片材摞T的宽度相同的尺寸形成,这允许即使未执行对齐,片材摞T也在运送期间自动对齐。
因此,修边单元600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相同的方式操作,直到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压合部J的下游侧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T并且然后运送爪613撤回至运送上游侧。
在此情况下,如图11的操作流程图所示,当接收和运送部610的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T时,停止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运行。下面的步骤与图8的操作流程图的每个步骤相同。
也就是,修整控制部501确定出口传感器616是否已经检测到片材摞(S111)并在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时进行控制以停止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S112)。此后,修整控制部501使得运送爪613前进并进行控制以开始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带的旋转(S113)。然后,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时(S114),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运送爪613撤回(S115)。如上所述,当片材摞由运送爪613运送时,第一运送带611保持停止。
而且,甚至在操作基于图12至14的流程的变型时,也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在接收和运送部的出口传感器616已经检测到片材之后第一运送带611的运行速度设置为低于运送爪613的操作速度,并且运送片材摞T。
在图12所示的第一变型中,运送带611的操作基于来自出口传感器616的检测信号而停止,然后使运送带611再次操作,并且片材摞由第一运送带611和操作速度比第一运送带611的操作速度要高的运送爪613运送。
也就是,修整控制部501确定出口传感器616是否已经检测到片材摞(S121)并在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时进行控制以停止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S122)。此后,修整控制部501使得运送爪613前进并进行控制以开始第一运送带611和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带的旋转(S123)。此时,运送带的圆周速度低于运送爪613的行进速度。然后,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时(S124),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运送爪613撤回(S125)。如上所述,当片材摞由运送爪613运送时,第一运送带611也旋转。然而,第一运送带611的运送速度设置为低于运送爪613的运送速度。
在图13所示的第二变型中,运送爪613基于来自出口传感器616的检测信号而开始操作,并且第一运送带611的速度被降低以使得其低于已经开始操作的运送爪613的速度,并且然后由运送爪613和第一运送带611来运送片材摞。
也就是,修整控制部501确定出口传感器616是否已经检测到片材摞(S131)。在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时,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降低第一运送带611的旋转速度(S132)。此后,修整控制部501使得运送爪613前进并进行控制以开始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带的旋转(S133)。此时,降低第一运送带611的圆周速度,并且因此其低于运送爪613的行进速度。然后,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时(S134),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运送爪613撤回(S135)。如上所述,当片材摞由运送爪613运送时,第一运送带611也旋转。然而,第一运送带611的运送速度设置为低于运送爪613的运送速度。
在图14所示的第三变型中,运送爪613基于来自出口传感器616的检测信号而开始操作。第一运送带611继续运送片材,而不管来自出口传感器616的检测信号。
也就是,在图14所示的第三变型中,运送爪613基于来自出口传感器616的检测信号而开始操作,并且第一运送带611的速度增大以使得其高于已经开始操作的运送爪613的速度,然后由运送爪613和第一运送带611来运送片材摞。
也就是,修整控制部501确定出口传感器616是否已经检测到片材摞(S141)。在出口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摞时,修整控制部501使得运送爪613前进并进行控制以开始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带的旋转(S142)。此时,第一运送带611继续旋转;然而,运送带的圆周速度低于运送爪613的行进速度。然后,在夹持带运送部620的入口传感器623A检测到片材摞时(S143),修整控制部501进行控制以使得运送爪613撤回(S144)。如上所述,当片材摞由运送爪613运送时,第一运送带611也旋转。然而,第一运送带611的运送速度设置为低于运送爪613的运送速度。
在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中,当片材摞被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压下以使得片材摞的边缘之间的间隙不张开时,运送爪613在其速度高于第一运送带611的操作速度下操作。于是,这种结构能有效地降低与带运送表面的摩擦和避免摩擦污点。
也就是,由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压下的片材摞的后端被其操作速度高于第一运送带611的操作速度的运送爪613所推动,从而确保片材的可靠运送,且避免了由于与带运送表面的摩擦而引起的摩擦污点。这里,在片材摞抵靠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时,不总是需要运送爪613持续支持片材摞的运送。如实施例中所述,当片材摞抵靠加压导向件614A和614B时,在带运送表面和片材摞之间的摩擦具有负面影响的时刻,运送爪613推动片材摞的后端。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它们并不是构造为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下,能对其做出其它实施例、变型、变化和组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运送带611,其设置用于在面对加压导向件614A、614B的位置支撑片材摞。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用于支撑片材摞的支撑导向件(支撑装置)设置在面对加压导向件614A、614B的位置,以代替第一运送带611。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导向件是固定的。运送爪613相对于支撑导向件运动以运送片材摞。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到,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种变型和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7年1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21282的权利,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结合于此。

Claims (10)

1.一种运送装置,包括:
调整部,用于调整沿运送方向被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
运送带,用于将放置在运送带上的折叠的片材摞在所述折叠的片材摞的折叠部分位于沿运送方向的下游端的状态下沿运送方向朝向所述调整部运送;
运送部,用于通过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推动折叠的片材摞的后端而运送折叠的片材摞;
夹持运送部,其夹持和运送折叠的片材摞并沿运送方向布置在调整部的下游;
其中,调整部设置在运送带的上方;以及
其中,运送部在折叠的片材摞的打开被调整部调整的状态下以高于运送带的运送速度的运送速度推动被驱动的运送带上的折叠的片材摞的后端或者推动停止的运送带上的折叠的片材摞的后端,使得夹持运送部夹持折叠的片材摞的下游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运送装置,还包括:
片材摞检测部,用于检测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以及
控制部,用于基于来自片材摞检测部的已经检测到由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的检测信号停止运送带的操作,并使运送部操作以使得运送部在运送带停止的状态下运送折叠的片材摞。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运送装置,还包括:
对齐部,用于在垂直于片材运送方向的方向上对齐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
其中控制部基于来自片材摞检测部的已经检测到由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以停止运送带的操作,然后使对齐部操作以对齐折叠的片材摞。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运送装置,还包括:
片材摞检测部,用于检测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来自片材摞检测部的已经检测到由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以使运送部开始操作从而运送折叠的片材摞。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运送装置,其中控制部控制运送带的速度,使之低于基于来自片材摞检测部的检测信号而已经开始操作的运送部的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运送装置,还包括:
对齐部,用于在垂直于运送方向的方向上对齐折叠的片材摞;
片材摞检测部,用于检测被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来自片材摞检测部的已经检测到由运送带所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以停止运送带的操作,使对齐部操作以对齐折叠的片材摞,然后使运送带和运送部运送折叠的片材摞,
其中,当折叠的片材摞由运送带和运送部运送时,运送部的运送速度设置成高于运送带的运送速度的速度。
7.一种后处理装置,包括:
折叠单元,用于折叠片材摞;
根据权利要求1的运送装置,
其中运送装置运送已经由折叠单元折叠的片材摞。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后处理装置,还包括:
切割部,用于切割由运送装置的运送部运送的折叠的片材摞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后处理装置,还包括:
排出单元,用于排出运送带上的折叠的片材摞;
1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根据权利要求7的后处理装置,
其中,后处理装置处理其上已经通过成像单元形成有图像的片材。
CN2008100049582A 2007-01-31 2008-01-31 片材处理装置 Active CN101234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1282 2007-01-31
JP2007021282 2007-01-31
JP2007-021282 2007-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4716A CN101234716A (zh) 2008-08-06
CN101234716B true CN101234716B (zh) 2012-11-07

Family

ID=3966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49582A Active CN101234716B (zh) 2007-01-31 2008-01-31 片材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03757B2 (zh)
JP (1) JP4315460B2 (zh)
KR (1) KR100949617B1 (zh)
CN (1) CN101234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9953B2 (ja) * 2007-08-29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3502B2 (ja) * 2009-03-16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14709B2 (ja) 2010-11-24 2013-06-1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5804735B2 (ja) 2011-03-16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308B2 (ja) 2011-03-16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3954B2 (ja) 2011-07-29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7408B2 (ja) * 2011-12-09 2016-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61621B2 (ja) * 2015-06-23 2019-08-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搬送装置
JP6764367B2 (ja) * 2017-03-29 2020-09-30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紙葉類斜行補正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8613A (ja) * 1999-01-08 2000-07-18 Konica Corp シ―ト断裁方法、シ―ト断裁装置、シ―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7250A (en) * 1996-04-26 1999-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241234B1 (en) * 1996-12-27 2001-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3740280B2 (ja) * 1998-05-20 200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33233A (ja) * 2002-02-08 2003-08-2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制御方法
US6929256B2 (en) * 2002-09-03 2005-08-16 Konica Corporation Post processing device with saddle stitching
JP4058374B2 (ja) * 2003-03-07 2008-03-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047B2 (ja) * 2003-06-1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4134854B2 (ja) * 2003-09-08 2008-08-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方法、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333A (ja) * 2004-01-30 2005-09-08 Canon Inc 可撓性スリーブ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8613A (ja) * 1999-01-08 2000-07-18 Konica Corp シ―ト断裁方法、シ―ト断裁装置、シ―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07965A (ja) 2008-09-11
JP4315460B2 (ja) 2009-08-19
US20080179810A1 (en) 2008-07-31
US7703757B2 (en) 2010-04-27
KR100949617B1 (ko) 2010-03-26
CN101234716A (zh) 2008-08-06
KR20080071912A (ko) 2008-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4716B (zh) 片材处理装置
US7192020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storing supplied sheets while preceding sheet are processed
JP3641498B2 (ja) シート・トリミング装置及び電子写真印刷機
US8490957B2 (en) Crea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P2026138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25157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8366095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16106B2 (en) Sheet cut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8682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onveys an image-formed sheet to reverse the sheet and conveys the sheet to a folding unit when a three-fold process of folding a lower surface is selected
JP5448609B2 (ja) 断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415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0378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6121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6647A (ja) 断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21192B2 (ja) シート断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30320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2037512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07539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45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5261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33228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08910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0836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9123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用紙の搬送方法
JP2004115172A (ja) シート回転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