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4656A -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4656A
CN101234656A CNA2008100024250A CN200810002425A CN101234656A CN 101234656 A CN101234656 A CN 101234656A CN A2008100024250 A CNA2008100024250 A CN A2008100024250A CN 200810002425 A CN200810002425 A CN 200810002425A CN 101234656 A CN101234656 A CN 101234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brake
back plate
backguy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24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4656B (zh
Inventor
中野润一
户泽英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4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4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能实现脚制动器结构的小型化,而且,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消减加工工时、成本。在该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中,在手把与前后双人座之间设置有由主框架(18)支承的左右一对的踏板(31),操作制动后轮的后轮用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器踏板(3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主框架(18)上,而且,制动器踏板(33)的脚踏部(33b)突出踏板(31)上而配置,踏板(31)通过构成车架(11)的一部分的支承板(81)支承,在支承板(81)上设置有脚踏板(33)的支轴(34),从侧面看该支轴(34)配置在主框架18的上方且在踏板(31)的下方。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公知有通过操作突出在脚踏板的上方的脚制动器踏板而使后轮制动器进行动作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47470号
下面说明专利文献1的图1、图3、图4。
主管3以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踏板Ps的下方,在车宽方向贯通该主管3而将筒状的轴导向器8安装在主管3上,制动器轴9旋转自如地插入到该轴导向器8中,在该制动器轴9的一端安装有脚制动器踏板BP,在制动器轴9的另一端安装有中继杆11上,该中继杆11经由拉线连结到后轮制动器上。
脚制动器踏板BP通过脚踏板Ps的开口30突出在脚踏板Ps的上方,在脚制动器踏板BP的上端设置有踏面f。
当制动器轴9与脚踏板Ps离开较大时,制动器轴9与踏面f之间的距离变长,其结果,脚制动器踏板BP变成大型,支承该脚制动器踏板BP的结构也变成大型,导致重量增加,占据较大的空间。另外,在将轴导向器8安装到直径大、厚壁的主管3上时,由于加工非常困难,因此,设计自由度变小,加工工时、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脚制动器结构的小型化,而且,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消减加工工时、成本。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在手把与座椅之间设置有由车架支承的左右一对的踏板,操作制动车轮的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器踏板可以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而且,制动器踏板的脚踏部突出所述踏板上而配置,其特征在于,踏板通过车架上具有的支承板支承,在支承板上设置有制动器踏板的支轴,从侧面看该支轴配置在车架的上方且在踏板的下方。
作为作用,由于从侧面看将制动器踏板的支轴配置在车架与踏板之间,与现有的结构相比,支轴变得靠近踏板,踏板下的制动器踏板变短,可以使制动器踏板整体的长度缩短。
另外,通过变更支承板,可以将制动器踏板容易地变更成另外的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承板形成为在下方具有开放面的截面コ字形状,该支承板的下部被放置安装在车架上,支轴从横向贯通支承板,安装在支承板的两侧面。
作为作用,通过将支轴安装在支承板上,可以牢固地支承支轴。另外,由于安装支轴的支承板的安装面是平面,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支轴的固定。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俯视看制动器踏板与支轴的连结部配置在车架的外侧方。
作为作用,制动器踏板配置在踏板的一端,踏板能较宽地使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承板横跨踏板的前后方向一体且呈长形地形成,通过安装在支承板的各个托架支承锁定机构和拉线,该锁定机构在脚踏下制动器踏板时将制动器踏板保持在规定的脚踏位置,该拉线连结操作该锁定机构的操作部到锁定机构,而且,这些托架配置在支轴的前后。
作为作用,由于通过支承板支承锁定机构的托架和操作锁定机构的操作部的托架,因此,不需要特别支承这些托架的支承部件。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拉线由外拉线和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外拉线内的内拉线构成,支承拉线的托架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外拉线的端部,所述托架以从车辆的俯视看覆盖拉线端部的后方及外侧方的方式形成为L字形状,在L字的角上设置有可以目视固定机构的开口。
作为作用,通过在托架的L字的角上形成的开口、确认固定机构的状态,同时,将拉线的外拉线安装到支承拉线的托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由于踏板通过车架上具有的支承板支承,在支承板上设置有制动器踏板的支轴,从侧面看该支轴配置在车架的上方且在踏板的下方,因此,与现有的结构相比,制动器踏板的支轴可以更靠近踏板,可以缩短制动器踏板的长度,可以使制动器踏板、制动器踏板的支承部等的脚制动器结构小型化。
另外,通过只对支承板进行小变更,例如,可以将不具有制动器踏板只具有制动器杆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制动器结构容易地变更成脚制动器结构,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可以实现车架的主要部件的共用化。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由于支承板形成为在下方具有开放面的截面コ字形状,该支承板的下部被放置安装在车架上,支轴从横向贯通支承板,安装在支承板的两侧面,通过两点将支轴安装到支承板上,因此,可以牢固地支承支轴,而且,由于支承板的安装面平坦,因此,可以提高在通过焊接等将支轴安装到支承板上时的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由于从俯视看制动器踏板与支轴的连结部配置在车架的外侧方,因此,可以将制动器踏板配置在车架的外侧方,可以将制动器踏板配置在踏板的一端。因此,可以较宽地使用踏板,改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使用状况。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由于支承板横跨踏板的前后方向一体且呈长形地形成,通过安装在支承板的各个托架支承锁定机构和拉线,该锁定机构在脚踏下制动器踏板时将制动器踏板保持在规定的脚踏位置,该拉线连结操作该锁定机构的操作部到锁定机构,而且,这些托架配置在支轴的前后,由于通过支承制动器踏板的支承板支承锁定机构用托架及拉线用托架,因此不需要特别设置支承锁定机构用托架及拉线用托架的支承部件,由于不增加部件数量,可以抑制成本上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由于拉线由外拉线和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外拉线内的内拉线构成,支承拉线的托架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外拉线的端部,以从车辆的俯视看覆盖拉线端部的后方及外侧方的方式形成为L字形状,在L字的角上设置有可以目视固定机构的开口,因此,通过形成为L字形状的托架可以保护外拉线的端部,另外,通过开口用目视确认固定机构的状态的同时,可以将拉线组装到托架,因此,可以提高组装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动器踏板作用的作用图;
图7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后部右侧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保护部件的平面图;
图10(a)、(b)是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小型空气滤清器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单向阀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小型摩托车车辆
11:    车架
16:    手把(操作手柄)
23:    车轮(后轮)
24:    后减震单元
31:    踏板
32:    后轮用制动器装置
33:    制动器踏板
33b:   脚踏部
34:    支轴
36a:   操作部
36b:   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
66:    座椅(前后双人座)
81:    支承板
83、87:托架(前部托架、后部托架)
83c:   开口
86: 锁定机构(卡合臂)
114:外拉线
115:内拉线
116:固定机构(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从符号所示方向看到的图。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侧面图,两轮机动车10是如下结构的两轮机动车,前叉13操舵自如地安装在构成车架11的前端的前管12上,操作手柄16安装在设置在该前叉13上的转向轴14上,前轮17安装在前叉13的下端,动力单元22经由连杆21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构成车架11的主框架18的中间部,后轮23安装在动力单元22的后端,后减震单元24跨过动力单元22的后端与主框架18的后部而被安装。
车架11由前管12、从该前管12向下方延伸的下架26、从该下架26的下部向左右后方延伸、在后部向后方斜上方延伸、左右的后端彼此连结的主框架18构成。另外,27是支承主框架28的下部框。
主框架18的前部经由支承部件(未图示)支承踏板31,在主框架18与踏板31之间设置有制动器踏板33的支轴34,该制动器踏板33使制动后轮23的后轮用制动器装置32动作。
在此,35是连结制动器踏板33与后轮用制动器装置32的制动器拉线,36是保持或解除踏下制动器踏板33的状态而维持后轮23的制动状态或者解除制动状态、所谓用于“驻车制动”的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36a是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36具有的操作部,36b是连结操作部36a与后轮用制动器装置32的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
动力单元22由构成其前部的发动机38、一体地设置在该发动机38的后部的无级变速器39构成,发动机38是上部连接进气装置41、下部连接排气装置42的驱动源。另外,38a是发动机38的曲轴箱。
进气装置41由连接发动机38的缸盖44的上部的进气管46、连接该进气管46的节气门主体47、经由连接管48连接在该节气门主体47的空气滤清器51构成,空气滤清器51安装在动力单元22的后部上部。
排气装置42由连接缸盖44下部的排气管54、连接该排气管54的后端的消声器55构成,在消声器55上连接有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该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将空气供给到消声器55内的排气中使未燃烧的气体燃烧。
图中的61是手把罩,62是前罩,63是车牌照,64是腿部保护罩,66是前后双人座,67是车身罩,68是在车身罩67上形成的开口,71是尾灯,72是后挡泥板。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图中的箭头FRONT表示车辆前方,下面相同),构成主框架18的右框架18R大致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截面为コ字形状的支承板81安装在该右框架18R的上部。
支承板81为安装有支轴34、前部托架83、后部托架87的部件,该支轴34可以转动地支承制动器踏板33,该前部托架83支承检测踏下制动器踏板33的制动器开关82及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该后部托架87摆动自如地支承构成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36的卡合臂86。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对于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参照图2)省略,用图4进行说明。
制动器踏板33由从支轴34侧向前方及上方弯曲延伸的主臂33a、设置在该主臂33a的前端的脚踏部33b、从支轴34侧向下方延伸、连结制动器拉线35的拉线连结臂33c、从支轴34侧向后方、斜下方延伸的被卡合臂33d、安装在拉线连结臂33c与被卡合臂33d之间截面为コ字形状的弹簧悬挂部33e构成。
脚踏部33b由安装在主臂33a的前端的脚踏板33f和覆盖该脚踏板33f的脚踏橡胶33g构成。
脚踏部33b自踏板31的高度H1与原来没有变化,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从支轴34到踏板31的高度H2比原来变小,其结果,从支轴34到脚踏部33b的高度H3可以变小。因此,可以实现制动器踏板33的小型化。
制动器拉线35由外拉线88和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外拉线88的内拉线91构成,外拉线88的端部支承在安装于右框架18R的侧面的拉线支板93上,经由端部部件94内拉线91的前端连结在拉线连结臂33c上。另外,96是覆盖内拉线91的端部的橡胶套筒,97是挂在弹簧悬挂部33e与拉线支板93之间的拉伸螺旋弹簧。
被卡合臂33d是在踏下制动器踏板33时卡合在所述卡合臂86的部分。
前部托架83是通过多个螺栓101安装在支承板81的部件,在前部及后部,向下方突出且各自的横截面为L字形状的前垂下部83a及后垂下部83b形成为一体。
制动器开关82由开关主体103、从该开关主体103的前端突出的检测部104构成,开关主体103通过螺母106安装在前部托架83的前垂下部83a。
检测部104其前端部通过制动器踏板33的弹簧悬挂部33e与拉伸螺旋弹簧107而被连结,总是被施加拉伸力。因此,只要踏下制动器踏板33,由于弹簧悬挂部33e围绕支轴34在顺时针方向摆动,因此,检测部104经由拉伸螺旋弹簧107而被拉伸,从开关主体103进一步突出,制动器开关82变为ON。该ON信息经由配线108传递到控制单元(未图示),尾灯71(参照图1)上具有的刹车灯进行点灯。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对于图3所示的制动器开关82及拉伸螺旋弹簧107进行省略。
制动器锁定、开锁机构36由操作部36a(参照图1)、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卡合臂86、将该卡合臂86的前端侧向车身后方拉伸的拉伸螺旋弹簧111构成。
在此,81a是用于挂上拉伸螺旋弹簧111的一端而在支承板81上一体地设置的弹簧悬挂部,81b是用于限制卡合臂86在顺时针方向摆动而在支承板81上一体地设置的限制器。
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由外拉线114、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外拉线114中的内拉线115构成。
外拉线114通过螺母116安装在前部托架83的后垂下部83b。
83c是在后垂下部83b的L字的角部形成的开口,该开口83c为以下的结构,螺母116的外侧方及后方被后垂下部83b覆盖,因此,当将外拉线114安装到后垂下部83b时作业者看到螺母116的同时能容易地拧紧螺母116。
内拉线115其前端安装有端部部件117,该端部部件117卡合在卡合臂86上。另外,118是覆盖内拉线115的前端部的橡胶套筒。
卡合臂86由前端部121a在车身内方弯曲成L字形状的锁定板121、安装在该锁定板121的车身内方侧的面上的弹簧用支板122、安装在锁定板121的端部的车身外方侧的面上的拉线支板123构成,经由螺栓125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后部托架87的侧部87a。
锁定板121的前端部121a与制动器踏板33的被卡合臂33d可以卡合。弹簧用支板122其前端部挂有拉伸螺旋弹簧111。
拉线支板123由安装在锁定板121上的底板127、端面安装在该底板127上侧面看为L字形状的L字板128构成,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的内拉线115连结在L字板128的垂直部128a。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沿着右框架18R配置支承板81,支轴34通过焊接安装在支承板81的两侧面,以使在车宽方向贯通该支承板81,前部托架83通过3根螺栓101安装在支承板8 1的前部,后部托架87安装在支承板81的后部上部。
在此,多个131是用于安装踏板31(参照图1)而形成在支承板81上部的螺栓插通孔,132是用于安装前部托架83而一体地突出形成在支承板86的侧方突出部,133是用于将卡合臂86安装到后部托架87的螺栓125的前端拧紧而安装在后部托架87的侧部87a上的螺母。
制动器踏板33在后部具有筒状的轴承部33j,轴承部33j旋转自如地嵌合在由支承板81突出在车身外侧方的支轴34的外侧方突出部34a,另外,垫圈136嵌入在支轴34,止推销137以贯通垫圈136的外侧方的外侧方突出部34a的方式而被安装。
支轴34由所述的外方突出部34a、贯通支承板81的贯通部34b构成,形成在外侧方突出部34a的大直径部34c固定在支承板81的侧面。
前部托架83的前垂下部83a及后垂下部83b是从平板状的平板部83e向下方弯曲、进而弯曲到车身内方、截面为L字形状的部分,分别具有内方弯曲部83f、内方弯曲部83g。
内方弯曲部83f开有用于安装制动器开关82(参照图3)的孔部83j,内方弯曲部83g开有安装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参照图4)的孔部83k。
弹簧悬挂部33e是形成有挂有拉伸螺旋弹簧97(参照图3)的大直径孔33m和挂有拉伸螺旋弹簧107(参照图3)的小直径孔33n的部件。
接着,对所述的制动器踏板33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动器踏板作用的作用图。
在车辆行驶中,通过将脚放置在制动器踏板33的脚踏部33b上从A位置(双点划拉线的位置)踏下到B位置(点划拉线位置),使后轮用制动器装置动作,使后轮制动。
另外,在车辆停止时,脚踏部33b从A位置踏下到B位置,接着,当沿箭头D的方向拉动设置在操作手柄近旁配置的操作部36a的旋钮36d时,卡合臂86的锁定板121从E位置(双点划拉线的位置)向F位置(实拉线的位置)摆动,锁定板121的前端部121a向制动器踏板33的被卡合臂33d的下方移动。
在该状态下,当减弱踏在制动器踏板33的脚踏力,使脚踏部33b移动到C位置(实拉线的位置)时,被卡合臂33d卡合到锁定板121的前端部121a。
这时,由于卡合臂86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11(参照图4)被拉伸,被卡合臂33d与锁定板121的卡合不会脱落,由于利用设置在操作部36a内的锁定部限制旋钮36d的返回,因此,维持被卡合臂33d与锁定板121的卡合。该状态为制动器锁定状态,即、驻车制动动作状态。
从该状态,如箭头G所示,当将操作部36a具有的突出部36e向旋钮36d侧按压时,由操作部36a内的锁定部进行的锁定被解除,卡合臂86经由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可以在顺时针方向旋转,解除被卡合臂33d与锁定板121的卡合。该状态为制动器开锁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后部右侧面图,在后轮23的右侧方配置有带有隔热罩141的消声器55,在消声器55的前部连结有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由小型空气滤清器143、单向阀146、金属制的管148构成,该小型空气滤清器143经由托架142安装在主框架18的后部,该单向阀146经由软管144与该小型空气滤清器143连接,且安装在设置在主框架18上的托架145上,该金属制的管148一端经由软管147与该单向阀146连接,且另一端连接消声器55的前部上部。
图中的151是安装在发动机38的曲轴箱38a的侧部的油位表,在拆装该油位表151时由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7的金属制管148保护手的保护部件152设置在消声器55侧。另外,155是安装在主框架18的后部的燃料箱。
图8是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右侧面图,消声器55是在左侧面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固定在动力单元22(参照图7)的右侧部的支板161的结构,在该支板161的前部上部的车身外方侧的面安装有金属丝状的保护部件152。
保护部件152沿着下面配置在从金属制管148的下面离开的位置。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保护部件的平面图,保护部件152由安装在支板161的一端部152a及另一端部152b、自这些一端部152a及另一端部152b分别延伸到金属制管148侧的延伸部152c、152d、与这些延伸部152c、152d连结且沿着金属制管148延伸到金属制管148的下方的U字状的保护主体部152e构成。
图10(a)、(b)是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小型空气滤清器的说明图。
(a)是小型空气滤清器143,其为使两个半壳体171、172(只表示跟前的附图标记172)对应、在内部安装有过滤器(未图示)的部件,进气口173一体地设置在车身内侧设有的半壳体171上,排气口174设置在半壳体171的车体外方设有的半壳体172上。另外,176、177是用于将小型空气滤清器143安装在托架142(参照图7)而一体地形成在半壳体171上的安装部。
(b)是(a)的b-b拉线的剖面图,过滤器181安装在小型空气滤清器143的半壳体171的开口部,过滤器181通过半壳体172被推压而固定。
图11是本发明的单向阀的剖面图,单向阀146由设置有进气口185a的进气侧壳体185、配置在该进气侧壳体185的开口部的阀组装体186、与进气侧壳体185夹持该阀组装体186并通过多个螺栓187安装在进气侧壳体185上且设有排气口188a的排气侧壳体188构成。
进气侧壳体185具有凹部185b、用于将其安装在托架145(参照图7)的安装孔185c、185c。
阀组装体186由形成有通路191a的基体部191、打开、关闭通路191a的薄板状的叶片阀192、用于防止该叶片阀192打开过大而通过螺钉193与叶片阀192一起紧固在基体部191的限制器194、用于密封进气侧壳体185及排气侧壳体188与基体部191之间而在基体部191的周围设置的密封部件196构成。
排气侧壳体188具有凹部188b,通过该凹部188b与进气侧壳体185的凹部185b形成阀室197。
如上面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10的脚制动器结构,在手把16与作为座椅的前后双人座66之间设置有由车架11支承的左右一对的踏板31、31(只表示跟前侧的附图标记),操作制动作为车轮的后轮23的后轮用制动器装置32的制动器踏板3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车架11上,而且,制动器踏板33的脚踏部33b突出所述踏板31上而配置,其特征在于,踏板31通过构成车架11一部分的支承板81支承,在支承板81上设置有可以转动支承制动器踏板33的支轴34,从侧面看该支轴34配置在车架11、详细为主框架18的上方且在踏板31的下方。
由此,与原来相比,制动器踏板33的支轴34可以更靠近踏板31,制动器踏板33的长度可以缩短,可以使制动器踏板33、制动器踏板33的支承部等的脚制动器结构小型化。
另外,通过只对支承板81进行小变更,例如,可以将不具有制动器踏板只具有制动器杆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制动器结构容易地变更成脚制动器结构,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可以实现车架11的主要部件、即主框架18的共用化。
如图3、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支承板81形成为在下方具有开放面的截面コ字形状,该支承板81的下部被放置安装在车架11的主框架18上,支轴34从横向贯通支承板81,安装在支承板81的两侧面。
由此,由于通过两点将支轴34安装到支承板81上,因此,可以牢固地支承支轴34,而且,由于支承板81的安装面平坦,因此,可以提高在通过焊接等将支轴34安装到支承板81上时的组装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从俯视看制动器踏板33与支轴34的连结部配置在车架11的外侧方。
由此,可以将制动器踏板33配置在车架11的主框架18、详细地说右框架18R的外侧方,可以将制动器踏板33配置在踏板31的一端。因此,可以较宽地使用踏板31,改善小型摩托车车辆10(参照图1)的使用状况。
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支承板81横跨踏板31的前后方向一体且呈长形地形成,通过安装在支承板81的作为各自托架的后部托架87前部托架83及支承作为锁定机构的卡合臂86和作为拉线的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该卡合臂86在脚踏下制动器踏板33时将制动器踏板33保持在规定的脚踏位置,该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连结操作该卡合臂86的操作部36a到卡合臂86,而且,这些前部托架83及后部托架87配置在支轴34的前后。
由此,由于通过支承制动器踏板33的支承板81支承卡合臂86用及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用的各自的后部托架87、前部托架83,因此,没有必要特别设置支承卡合臂86用及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用的各自的后部托架87、前部托架83的支承部件,不增加部件数量,可以抑制成本上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由外拉线114和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外拉线114内的内拉线115构成,支承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的前部托架83通过作为固定机构的螺母116安装外拉线114的端部,以从小型摩托车车辆10(参照图1)的俯视看覆盖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的端部的后方及外侧方的方式形成为L字形状,在L字的角上设置有可以目视螺母116的开口83c。
由此,由于前部托架83的形成为L字形状的后垂下部83b可以保护外拉线114的端部,另外,通过开口83c用目视确认螺母116的状态的同时,可以将制动器锁定、开锁拉线36b组装到前部托架83上,因此,可以提高组装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过一个支承板81支承支轴34、前部托架83及后部托架87,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支承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在一方安装前部托架83,另一方安装后部托架87,可在任何一方安装支轴3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脚制动器结构非常适用于小型摩托车车辆。

Claims (5)

1.一种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在手把与座椅之间设置有由车架支承的左右一对的踏板,操作制动车轮的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器踏板可以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而且,所述制动器踏板的脚踏部突出所述踏板上而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通过所述车架上具有的支承板支承,在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所述制动器踏板的支轴,从侧面看该支轴配置在所述车架的上方且在所述踏板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形成为在下方具有开放面的截面コ字形状,该支承板的下部被放置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支轴从横向贯通所述支承板,安装在支承板的两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俯视看所述制动器踏板与所述支轴的连结部配置在所述车架的外侧方。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横跨所述踏板的前后方向一体且呈长形地形成,通过安装在所述支承板的各个托架支承锁定机构和拉线,该锁定机构在脚踏下所述制动器踏板时将制动器踏板保持在规定的脚踏位置,该拉线连结操作该锁定机构的操作部到所述锁定机构,而且,这些托架配置在所述支轴的前后。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由外拉线和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外拉线内的内拉线构成,支承所述拉线的所述托架通过固定机构安装所述外拉线的端部,所述托架以从车辆的俯视看覆盖所述拉线端部的后方及外侧方的方式形成为L字形状,在L字的角上设置有可以目视所述固定机构的开口。
CN2008100024250A 2007-01-31 2008-01-07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 Active CN101234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2154A JP4612005B2 (ja) 2007-01-31 2007-01-31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ットブレーキ構造
JP022154/07 2007-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4656A true CN101234656A (zh) 2008-08-06
CN101234656B CN101234656B (zh) 2012-06-27

Family

ID=3974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24250A Active CN101234656B (zh) 2007-01-31 2008-01-07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612005B2 (zh)
CN (1) CN101234656B (zh)
MY (1) MY1461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685A (zh) * 2011-02-16 2011-08-03 吴凤松 一种四合一电动车脚踏板
CN111418314A (zh) * 2014-05-27 2020-07-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CN113135258A (zh) * 2020-01-20 2021-07-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5326B2 (ja) * 2009-03-31 2013-06-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244321B2 (ja) * 2015-02-26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0793U (ja) * 1983-01-18 1984-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又は3輪車の駐車ブレ−キ装置
JPS6338158Y2 (zh) * 1987-08-08 1988-10-07
JPH0378795U (zh) * 1989-12-05 1991-08-09
JP3850909B2 (ja) * 1996-03-05 2006-11-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用足踏み式リヤブレーキ
JP3447470B2 (ja) * 1996-06-18 2003-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ットブレーキ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957133B2 (ja) * 1996-09-09 1999-10-0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騎乗型自動4輪車
JP3450174B2 (ja) * 1998-02-10 2003-09-22 久野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パ−キングブレ−キ装置におけるロック機構
JP4171550B2 (ja) * 1999-01-28 2008-10-22 豊生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直角引き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
JP2003212177A (ja) * 2002-01-18 2003-07-30 Aidesu Kk 小型3輪スクータ
JP3515776B2 (ja) * 2003-02-10 2004-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ットブレーキ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093360B2 (ja) * 2003-04-04 2008-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685A (zh) * 2011-02-16 2011-08-03 吴凤松 一种四合一电动车脚踏板
CN111418314A (zh) * 2014-05-27 2020-07-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CN113135258A (zh) * 2020-01-20 2021-07-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13135258B (zh) * 2020-01-20 2023-03-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12005B2 (ja) 2011-01-12
JP2008189005A (ja) 2008-08-21
CN101234656B (zh) 2012-06-27
MY146134A (en) 201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283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配置構造
US8887859B2 (en) Brake pipe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7419028B2 (en) Motorcycle
US8651214B2 (en) Two-wheeled vehicle
US20050134114A1 (en) Motorcycle with antilock brake system
CA2723577C (en) Vehicle
WO2013179501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9022157B2 (en) Motorcycle
CN101234656B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脚制动器结构
JP572835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816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3798109A1 (en) Straddled vehicle
CN111204395B (zh) 鞍乘型车辆
JP532353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12055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3071597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760513B2 (ja) 鞍乗型車両
JP4773220B2 (ja) 後輪構造
JP509810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支持構造
WO2010018701A1 (ja) 自動二輪車
JP6827921B2 (ja) 車両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ガラス組立体
JP2009073403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付き鞍乗型車両
JP454626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スイングアーム支持部構造
JP531603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ユニット取付け構造
TW201718307A (zh) 跨坐型車輛之龍頭鎖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