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4559A - 打印位置调整方法、打印系统及主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位置调整方法、打印系统及主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4559A
CN101234559A CNA2008100071730A CN200810007173A CN101234559A CN 101234559 A CN101234559 A CN 101234559A CN A2008100071730 A CNA2008100071730 A CN A2008100071730A CN 200810007173 A CN200810007173 A CN 200810007173A CN 101234559 A CN101234559 A CN 101234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ed value
print
point
printing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71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4559B (zh
Inventor
高桥喜一郎
勅使川原稔
枝村哲也
丸晶子
村山仁昭
中野孝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34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4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5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B41J19/145Dot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35Alignment of d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位置调整方法、打印系统及主机设备。该打印位置调整方法能够执行可以满足近年来的各种用户需要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该打印系统能够实现该调整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打印位置调整方法提供能够获取用于匹配打印位置的调整值的多种类型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并且能够根据要使用的打印介质的类型,从多种类型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类型。因此,用户将能够以与期望的高质量水平相对应的方式合适地执行高精度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Description

打印位置调整方法、打印系统及主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调整方法以及相应的打印系统和主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等的相对便宜的办公设备已经普及。因此,正在快速地开发对通过这样的设备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打印的各种打印设备以及使得该设备能够高速或高质量运行的技术。在这样的打印设备中,使用点矩阵打印方法的串行打印机作为能够以低成本实现高速或高质量打印的打印设备(打印机),已经引起注意。
在执行例如双向打印以实现高速的打印设备的情况下,打印介质上的在前向扫描中所形成的点位置与在后向扫描中所形成的点位置的未对准导致格线的未对准,因此导致打印质量的下降。即,当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垂直的垂直格线在前向扫描和后向扫描中交替形成时,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位置可能不能与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位置对准,从而导致格线丧失它们的直线性。这种线未对准是用户所觉察到的打印质量下降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通常以黑色打印格线,因此线未对准倾向于认为是在黑色图像中所遇到的问题。然而,相似的现象也发生在以其他颜色形成格线的图像中。
在前向扫描和后向扫描期间所打印的点的位置之间的这样的未对准可能对图像有不利的影响,导致在为了提高打印质量而进行多路打印时产生被称为“纹理”的现象。多路打印是指这样的打印方法:使用掩码图案(mask pattern)在多个打印扫描之间划分与打印介质上的预定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从而通过多个打印扫描完成该预定区域。在使用多路打印时,虽然即使当前向扫描和后向扫描期间所打印的点的位置之间发生未对准时,也不会觉察到诸如上述格线未对准的现象,但是存在觉察到图像中有令人不快的图案(纹理)的情况。这样的纹理以依赖于所应用的掩码图案的周期出现,并且例如当以单色或在涂布纸(coated paper)上执行打印时,倾向于在打印图像的具有高浓度和高对比度的半色调区域中变得特别显著。
另外,在打印设备具有诸如分别打印黄、品红、青和黑四种颜色的四个打印头的多个打印头的情况下,如果四个打印头的打印位置之间发生未对准,则在图像上发生被称为“颜色未对准”的现象。
现在将简要说明“颜色未对准”的现象。当在打印介质上的预定位置处打印品红墨点和青色墨点时,形成(例如)蓝色。在这种情况下,在两种颜色的点重叠的区域和没有发生这样的重叠的区域之间将产生轻微的颜色差异。在一致的蓝色图像中,如果存在具有这样轻微不同的颜色的区域,假如该区域很小则该区域在图像中将不突出。然而,当在特定打印扫描中打印品红和青色的点的位置(打印位置)之间发生未对准时,在该扫描中所打印的区域中的蓝色和其他区域中的蓝色之间将存在可识别的差异。这将导致带状的不一致的蓝色图像。在本说明书中,这样的现象将被称为“颜色未对准”。“颜色未对准”在普通纸上倾向于不引人注意,但是在诸如涂布纸的具有更高颜色饱和度的打印介质上,倾向于变得更显著。
当通过不同的打印头在邻近的像素处执行打印时,如果在由各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之间发生未对准,则将在点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能直接觉察到打印介质的颜色。由于打印介质通常是白色的,所以这种现象被称为“漏打印部分”。这种现象在图像具有强对比度时尤其显著。例如,当形成黑色图像并且在图像中存在未打印点的白色区域时,由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强对比度,“漏打印部分”更容易识别。
为了抑制如上所述的这样的打印质量的下降,市场上的许多打印设备采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根据本说明书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也称为打印位置调整)表示用于调整第一打印操作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和第二打印操作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系列处理。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包括用于获取用于调整打印位置的调整值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打印操作和第二打印操作分别表示例如双向打印中的通过前向扫描的打印和通过后向扫描的打印。另外,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所获取的调整值是例如用于为了调整双向打印期间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和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在前向和后向扫描期间打印头排墨的定时的校正值。
下面将使用双向打印作为例子来说明用于执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一般过程。首先,打印设备打印用于获取调整值的测试图案。在打印测试图案时,首先,在前向扫描中,打印设备以固定间隔打印方向与扫描方向垂直的多条直线(基准线)。接着,在不传输该打印介质的情况下,通过打印头执行后向扫描,对应于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直线,打印相同数量的直线(移位线)。在后向扫描中,在改变排墨定时的同时打印多条直线,以改变与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测试图案,在该测试图案中,生成由在前向扫描期间所打印的直线和在后向扫描期间所打印的直线组成的多个格线图案(调整图案)。
然后,用户从视觉上在所输出的多个格线图案之中判断并选择直的或最接近于直线的格线图案。随后,将形成所选择的格线图案时所使用的参数通过键操作等直接输入打印设备中,或者通过操作连接到打印设备的主机设备来输入。基于所输入的参数,打印设备设置用于调整在前向扫描中和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最佳排出定时。此后,根据所设置的排出定时来执行各扫描的打印操作。
在多个打印头之间执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使多个打印头分别打印方向与扫描方向垂直的多条直线,来以与在上述双向打印的例子中相同的方式,执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上述方法是打印测试图案以由用户从视觉上进行判断的方法(下文称为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然而,这种方法不仅对用户来说很麻烦,还存在可能发生判断错误和操作错误的风险。因此,近年来,已经提出通过使用光学传感器来自动执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下文称为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方法,并已经投入到实际使用中(例如,参考日本特开平11-291470)。
现在将使用双向打印的情况作为例子来简要说明日本特开平11-291470中所述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所执行的详细处理。相似地,对于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首先打印由多个调整图案所组成的测试图案。在打印测试图案时,首先,通过打印头的前向扫描打印被各调整图案用作基准的点(基准点)。接着,在后向扫描中,对于多个调整图案,通过以预定增量移动相对于基准点的相对位置,来打印点(移位点),从而完成各调整图案。
配置多个调整图案,使得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和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之间的相互未对准导致各调整图案在面积因素(在各调整图案中,点所占据的面积相对于漏打印部分的百分比)上的变化。打印设备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测量该多个调整图案的各自的平均浓度,从而将平均浓度最大的图案判断为打印位置未对准最少的图案。基于该调整图案,打印设备自动设置用于相对于各打印头的各打印扫描,调整打印位置的最佳排出定时。这样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消除了用户执行麻烦操作的需要,并避免了判断错误和操作错误的风险。
然而,如果打印设备的配置只允许通过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来进行打印位置调整,则在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期间正常操作由于无法预料的原因而终止的情况的发生使得此时不能进行点的打印位置调整。就此而论,日本特开平11-291470还公开了提供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二者的配置,同时,仅在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期间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提示用户执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另外,提供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两者,使得能够提供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以使可以满足从熟悉使用打印设备的人们到初学者的用户的多种需要。
关于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需要用户执行如下操作:使打印设备打印测试图案;观察测试图案并选择最佳条件;以及将该条件输入到打印设备中或主机设备中。显然,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需要用户执行许多麻烦的程序。对于不习惯操作打印设备的初学者用户来说,这样的任务尤其令人困惑和讨厌。然而,通过用户自己的眼睛从视觉上确认调整图案从而执行打印位置的调整的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使得对操作打印设备更有经验的用户能够以满意的方式执行调整。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与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相比,以更高的精度执行调整。
另一方面,由于不再需要用户部分的诸如输入的麻烦操作,从打印测试图案到获取调整值的每件事都是自动执行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是有优势的。
换而言之,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能够满足来自有经验的用户的对高精度打印位置调整的需要。另外,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能够满足来自对打印设备的操作不熟悉的初学者用户的、在不需要执行麻烦操作的情况下调整打印位置的需要。因此,提供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两者,使得能够提供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以使可以满足来自熟悉使用打印设备的用户到初学者用户两者的需要。
然而,在传统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通常使用便宜的普通纸作为打印介质。换而言之,对于需要高精度打印位置调整的处理(例如,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和不需要高精度调整的处理(例如,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两者都使用普通纸来进行打印位置调整。
普通纸是便宜且相对容易获得的打印介质。因此,在打印位置调整处理中使用普通纸充分满足了相比于高精度调整更喜欢执行简化调整的初学者用户的需要。
然而,普通纸是着落的墨容易渗入纸张纤维中的打印介质,并具有这样的缺点:测试图案中的基准点和移位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被不完全地反映在浓度特性等上。换而言之,在使用普通纸打印测试图案时,必须稍微粗略地改变基准点和移位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以保证在调整图案中获得预定的浓度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测试图案的相对位移量的变化有些粗略,所以不能获得具有高调整精度的调整值,从而使得不能进行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作为结果,当在更易于显出点未对准的影响的诸如涂布纸的高质量打印纸张上打印图像时,将发生不能获得用户期望的高质量图像的情况。如同所示,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打印位置调整中使用普通纸使得不能满足期望高精度打印位置调整的用户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打印位置调整方法和能够实现该调整方法的打印系统。
期望提供与用户需要相对应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并能够进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调整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包括:
选择步骤,用于选择使用第一打印介质的低精度位置调整模式或者使用其他打印介质的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
获取步骤,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位置调整模式,来获取调整值;以及
调整步骤,用于使用所获取的所述调整值,来调整所述第二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点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连接到打印设备的主机设备,所述打印设备能够获取用于调整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多个点中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调整值,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第一点调整值获取模式和第二点调整值获取模式之一,在所述第一点调整值获取模式中,所述打印设备使用第一打印介质来获取用于调整位置关系的第一调整值,在所述第二点调整值获取模式中,所述打印设备使用第二打印介质来获取第二调整值,所述第二调整值使得能够以比所述第一调整值高的调整精度来调整位置关系;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将关于所选择的点调整值获取模式的信息发送到所述打印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能够调整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的相对位置的打印系统,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或者允许用户选择使用第一打印介质的低精度位置调整模式或者使用其他打印介质的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
获取单元,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位置调整模式来获取调整值;
打印单元,能够打印点;以及
调整单元,用于使用所获取的所述调整值,来调整所述第二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点的相对位置。
由于可以提供与用户的需要相对应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本发明尤其有益。另外,本发明使得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并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打印。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组件配置的透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排墨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设备中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应用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的由CPU所执行的系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用于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测试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读取测试图案时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特性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的由CPU和用户所执行的系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用于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测试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读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种打印介质的测试图案时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特性的图。
图10是示出用于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测试图案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示出用于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整个测试图案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应用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应用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应用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打印(print,printing)”不仅包括诸如文字和图表的重要信息在打印介质上的形成,而且还广泛地包括图像、画形、图案等在打印介质上的形成,或者介质的处理,不管它们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以及它们是否被可视化从而能够在视觉上被人们感知到。
另外,术语“打印介质”不仅包括一般打印设备中所使用的纸张,而且还广泛地包括诸如织物、塑胶薄膜、金属板、玻璃、陶瓷、木材以及皮革或其他能够接受墨的基质的材料。
另外,与上述“打印”的定义相似,术语“墨”(下文也称为“液体”)应该广义地解释。即,“墨”包括当应用到打印介质上时可以形成图像、画形、图案等,可以处理打印介质,并可以处理墨(例如,可以使包含在应用于打印介质的墨中的着色剂凝固或不溶解)的液体。
打印设备的配置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组件配置的透视图。在图1中,附图标记1A、1B、1C、1D表示分别独立地安装在盒2上从而可互换的头盒。头盒1A至1D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用于接收驱动打印头的信号的连接器。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头盒1A至1D整体或者任何一个头盒简单地称为头盒(打印头)1。
该多个头盒中的每一个排出不同颜色的墨。例如,将品红色(C)、青色(M)、黄色(Y)和黑色(Bk)的墨收纳在设置在头盒1中的储墨单元中。各头盒位于并安装在盒2上,从而可互换。盒2设置有用于通过连接器向各头盒提供驱动信号等的连接器保持器(电连接单元)。
引导并支撑盒2,以使它可以沿着安装在打印设备主体内的引导轴3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主扫描马达4通过马达滑轮5、从动滑轮6和同步带7来驱动盒2,以控制它的位置和移动。
通过两对输送辊9、10和11、12的旋转,来输送诸如纸张或塑胶薄片的打印介质8,以通过面向头盒1的喷口面(orificeface)的位置(打印位置)。打印介质8的背面由平板(未示出)支撑,从而可以在打印位置处在其上形成平坦的打印表面。两对输送辊(9和10,11和12)还用于在打印位置的两侧支撑打印介质8,从而在固定在盒2上的各头盒1的喷口面与平板上的打印介质8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
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盒2附接有光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的光学传感器是具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红色LED或者红外LED。以几乎平行于打印介质8的角度附接这些元件。依赖于所使用的光学传感器的特性,来确定从光学传感器到打印介质8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将该距离设置为约6-8mm。为了使由于头盒1的排墨而导致的薄雾等的影响最小化,优选地使用圆柱状部件覆盖光学传感器。
本实施例的头盒1是具有产生热能并排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的喷墨打印头。
图2是用于说明头盒1的排墨单元13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中,喷口面21是以预定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大约0.5至2mm)与打印介质8相对的面。在喷口面21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喷口22。各喷口22通过多个流路24与共用液体室23连通。共用液体室23和喷口22之间的部分被墨填充。产生用于排墨的能量的排出加热器25安置在各流路24的壁表面上。
在执行排出时,基于图像信号或排出信号向各排出加热器25施加预定的电压。因此,排出加热器25将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所产生的热量导致流路24内部的墨沸腾。快速形成气泡所产生的压力将墨推向喷口22,结果,以液滴的形式排出预定量的墨。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喷墨打印头,该喷墨打印头利用由于这样的沸腾而造成的气泡的形成和收缩而导致的气压变化,来从喷口22排出墨。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将头盒1固定在盒2上,使得形成如下位置关系:多个喷口22对齐,使得连接喷口中心的线与盒2的扫描方向正交。
控制电路的配置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中所应用的喷墨打印设备中的控制配置的框图。在图3中,控制器100构成用于执行包括打印头1的驱动控制的、打印设备的整体打印控制的主控制单元。控制器100设置有例如采用微计算机形式的CPU 101。控制器100还配置有:ROM 103,用于存储程序、必要表格和其他固定数据;RAM 105,具有用于解压缩图像数据的区域、工作区等;以及诸如EEPROM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06。
主机设备110是打印设备的图像数据源,并且可以是生成并处理打印数据的计算机,或者可以采用图像读取器等形式。主机设备110设置有CPU 170、接口(I/F)171、RAM 172以及硬盘(HD)。作为指示部件的键盘(KB)174和定点装置(PD)175以及作为显示部件的显示器(DPY)176连接到主机设备110。从主机设备110输出的图像数据和其他命令由控制器100通过主机设备的I/F 171和接口(I/F)112接收。来自打印设备的状态信号等也通过I/F 112和I/F 171发送到主机设备110。
操作单元120是接受用户指令的输入的开关组,包括:电源开关122;用于指示打印开始的打印开关124;用于指示吸引恢复的启动的恢复开关126等。
头驱动器140是用于根据打印数据等驱动打印头1的排出加热器25的驱动器。头驱动器140包括:移位寄存器,用于以与排出加热器25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布置打印数据;锁存电路,用于在合适的定时锁存数据;以及逻辑电路元件,用于以与驱动定时信号同步的方式启动排出加热器25。头驱动器140还包括用于适当地设置驱动定时(排出定时),从而匹配点形成位置的定时设置单元等。
辅助加热器142设置在打印头1处。辅助加热器用于执行温度调节,以稳定排墨特性,并且可以以与排出加热器25相对应的方式置于打印头1的基座中,或者附接到排墨单元13或头盒1的部分上。
马达驱动器150是用于驱动在作为盒2的行进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扫描的主扫描马达4的驱动器。马达驱动器160是用于驱动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辅助扫描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8的辅助扫描马达162的驱动器。
附图标记164表示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时所使用的光学传感器。
虽然图3所提供的控制图示出了作为指示部件的键盘(KB)174和定点装置(PD)以及显示器176连接到主机,但是将这些装置设置在打印设备中的配置也是可以的。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打印设备通过所谓的双向打印执行打印,并能够通过打印头的前向和后向两种扫描来执行打印。该打印设备还能够执行用于调整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与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打印头具有用于排出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喷口阵列,并且能够执行用于调整各喷口阵列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另外,该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调整由排出不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头所分别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如同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由不同的打印操作(例如,前向和后向扫描)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调整。
另外,配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使得可以执行两种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即,“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
配置喷墨打印设备,使得可以以任一模式执行如上所述的多种类型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现在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给出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特征是使用普通纸执行打印位置调整。这是因为“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是意图提供即使对于初学者也易于使用的点调整处理的模式,而不是设计用于执行高精度打印位置调整的模式。因此,在执行不需要高调整精度的调整值获取处理的该模式下,将使用便宜的普通纸。
可以配置该模式,使得通过“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两者来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然而,优选地,通过由使用光学传感器自动执行点打印位置调整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所执行的调整,用户可以以容易的方式执行并完成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当通过自动调整点打印位置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时的系列处理步骤的流程的流程图。下面,将使用为了调整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与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执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情况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当开始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时,在步骤S110中首先执行打印头的恢复处理。
步骤S110中所执行的恢复处理包括紧接在执行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之前,对打印头执行吸引、擦拭和预排出的系列操作。因此,由于现在可以在打印头的稳定排出状态下打印调整图案,所以可以实现具有更高可靠性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虽然已经把恢复处理描述成包括吸引、擦拭和预排出的系列操作,但是步骤S110中所执行的恢复处理不必限于该配置。例如,为了使本模式下所产生的墨的浪费量最小化,恢复处理可以仅限于预排出或者预排出和擦拭。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预排出的次数设置成高于正常打印期间的次数。
如下可选配置也是可以的:根据从前一吸引操作起所经历的时间量,来判断在步骤S110中所执行的恢复处理期间是否执行吸引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判断从前一吸引操作起是否经历了预定的时间量。如果所经历的时间量短于预定的时间量,则处理步骤原样进入步骤S120。另一方面,如果所经历的时间量等于或长于预定的时间量,则执行包括吸引操作的系列恢复处理,从而序列需要仅当结束之后才进入步骤S120。
如下另一种可选配置也是可以的:在执行前一吸引操作之后,对由打印头所执行的排出的次数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值,来判断在步骤S110所执行的恢复处理中是否执行吸引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步骤S110中的恢复处理可以配置为仅当所执行的排出的次数超过预定值时才执行,但是如下配置也是可以的:基于从前一吸引操作起所经历的时间量和所执行的排出的次数两者,来判断是否执行恢复处理。
如同所示,通过施加各种条件,可以防止过多的吸引操作。因此,可以在不浪费墨的情况下执行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所执行的吸引、擦拭和预排出操作的次数或者执行这些操作的顺序并不限于任何特定配置,并且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适当地进行设置。
在随后的步骤S120中,执行光学传感器(LED)的校准。在这种情况下,调节供给的电流量,使得可以在光学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相对于要读取的图像的浓度呈线性的状态下,使用该光学传感器。更具体地,例如,从100%占空比的全供电下降至5%占空比的供电以5%的增量阶段式地控制供给的电流量,从而读取具有不同浓度的多个图案,以获得用于使输入值相对于浓度变化呈线性的最佳电流占空比。在随后的步骤中,通过在此获得的电流值来驱动光学传感器。优选地,对光学传感器的接收端元件也执行校准。
接着,在步骤S130中,获取用于调整双向打印中的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和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获取值。
图5是示出为了获取调整前向和后向扫描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而由打印头所打印的、用于调整的测试图案的例子的图。在图5中,假定阴影线点是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基准点,并假定白色点是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移位点。图5中所示的测试图案由移位点的位移量相对于基准点不同的多个调整图案组成。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在双向打印中前向和后向扫描的相对打印位置的公差精度是±4个点。因此,如图5a至5e所示,通过相对于基准点的打印位置以2个点的增量移动移位点的打印位置,以5个阶段的变化来打印多个调整图案。
对于图5所示的测试图案,理想的打印状态是作为基准点的阴影线点和作为移位点的白色点相互不重叠,并且移位点被打印在基准点之间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打印状态是在前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和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之间不存在未对准的状态。因此,根据设计透视图,位移量设置为零时所打印的图案应该是代表理想打印状态的图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诸如打印头的制造上的变化的机械误差,即使当位移量为零时(图5c的情况),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打印状态。因此,通过下列过程来获取达到理想打印状态的位移量或者,换而言之,调整前向和后向扫描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
首先,使用安装在盒2上的光学传感器来测量所打印的各调整图案(图5a至图5e)的光学浓度。
图6是示出读取图5所示的测试图案时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特性的图。更具体地,该图示出在将来自光学传感器的光照射到图案上,接收来自它们的反射光并对其执行A/D转换之后针对各调整图案所确定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用多项式近似各调整图案的位移量和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从而用虚线表示所生成的曲线。通过实线连接虚线上各图案的近似值。
由于如光学传感器所测量的通过基准点和移位点所打印的图案的光学浓度在理想打印状态下达到最大浓度,所以可以将在上述近似曲线上反射浓度(光学浓度)为最大值的点确定为用于调整前向和后向扫描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可以以比打印图5所示的测试图案时所应用的位移量间隔更细微的1个点的增量,来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调整值。因此,可以以1个点的增量来调整位移量,以最接近于从近似曲线所获得的反射浓度为最大值的点,从而将该位移量作为调整量。
已经说明了步骤S130中所执行的、用于获取用于在双向打印中调整打印位置的调整值的处理。然而,调整图案中的图案数量、位移量和可设置的调整值间隔(调整精度)并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代替执行如图6所示的详细近似,可以从基准点和移位点以2个点的增量相对移动的多个图案中选择表示最大反射浓度的图案,从而可以将所选择的图案的位移量作为调整量,而无需修改。
接着,在步骤S140中,为了使用户觉察到成功获取了调整值,或者使用户觉察到调整值获取结果,使用在步骤S130中所获得的调整值打印确认图案。使用用户容易觉察到的格线图案等作为确认图案。另外,在可以使用与多种盒行进速度相对应的双向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速度打印确认图案。如同所见,在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中,打印了两个打印图案,即,用于获取调整值的调整图案和用于确认调整结果的确认图案。
一旦确认图案的打印和用户随后对它的确认在步骤S140中完成,则序列进入步骤S150,其中,CPU 101将所获得的调整值存储在打印设备主体中的存储器(RAM 105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106)中。配置本实施例,使得每当执行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时,所获得的调整值就重写存储器。在执行正常的图像打印时,读取在步骤S150中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调整值,并通过根据该调整值调整打印位置来执行打印。在执行正常的图像打印时,可以基于所获得的调整值来执行打印位置调整,以使要调整的、两个打印操作中的一个的打印位置发生改变。例如,当调整双向打印中前向和后向扫描中的打印位置时,仅改变后向扫描中的排墨定时。通过该操作,基于前向扫描中的打印点,来改变后向扫描中的打印点的位置。这导致调整了后向和前向扫描中的打印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可以自动执行系列处理。因此,用户的判断将不参与进行中的处理,从而可以抑制判断和操作错误的发生。
已经使用在双向打印中调整前向和后向扫描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作为例子,对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给出了以上说明。然而,如上所述,配置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使得还可以执行用于调整双向打印以外的打印操作的打印位置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例如,本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打印头设置有用于排出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喷口阵列,并且还能够执行用于调整由各喷口阵列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另外,该打印设备还能够执行用于调整由排出不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本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例如同一打印头设置有以不同的浓度或者不同的排墨量排出相同颜色的喷口阵列的情况。
在任意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通过使用测试图案,在该测试图案中,在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的两个打印操作中,基准点由一个打印操作打印,并且移位点由另一打印操作打印,可以通过与在双向打印的情况下的处理相似的处理来获得调整值。例如,在调整由两个喷口阵列打印的点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下,可以从如下调整图案获取调整值:基准点由一个喷口阵列打印,而移位点由另一个喷口阵列打印。另外,在调整分别排出不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头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下,可以从如下测试图案获取调整值:例如,基准点由黑色打印头打印,而移位点由青色打印头打印。可以通过分别获取用于黑色和品红色以及用于黑色和黄色的调整值,使用黑色作为基准,来调整所有颜色的打印位置。
另外,在执行多种类型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时,可以将用于获取各调整值的测试图案配置为同时打印。例如,可以同时打印用于双向打印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测试图案和用于各喷口阵列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测试图案。还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光学传感器读取各测试图案的浓度,来为各调整处理确定调整值。
测试图案中的图案数量、位移量的增量以及可设置的调整值间隔(调整精度)可以根据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目的来分别设置。
可以配置第二次或随后次所执行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使得以当采用先前的调整值(位移量)作为变化的中心时使位移量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变化的方式,来打印测试图案。一般来说,利用通过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所获得的调整值,不会发生显著的未对准,除非执行了诸如替换打印头的操作。另外,配置本实施例,使得每当执行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时,新获得的调整值就重写存储器。因此,对于第二次和随后次所执行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使用如下配置将足够:使用测试图案之间的变化幅度从作为变化中心的先前的调整值(位移量)起减小的调整图案,来执行调整。作为结果,可以减小用于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待打印的图案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少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所需的时间量。
另外,对于上述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优选以颜色相对于用作光学传感器的LED所发射的颜色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的墨,来打印测试图案。例如,在使用采用红色或红外LED的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考虑到关于红色或红外的吸收特性,以黑色或青色所打印的测试图案能够以最大的灵敏度获取浓度特性和S/N比。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使用采用红色或红外LED的光学传感器,以黑色或青色的墨打印测试图案。
然而,使用红色或红外LED作为光学传感器,对于本发明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通过将蓝色LED或绿色LED连同红色LED一起安装,可以相对于所有的颜色以良好的灵敏度来获取浓度特性和S/N比,从而使得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排出各种颜色的墨的打印头的打印位置进行调整。
接着,将把用于通过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获取调整值的过程作为“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应用例子进行说明。
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是依赖于来自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开环控制。因此,将在存在诸如打印测试图案的环境或者打印设备与打印头或光学传感器在不同的时间点的状态的各种误差因素的状态下执行调整。因此,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不适于用于获取高精度的调整值。相反,由于在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调整是根据用户的判断一次一个步骤地执行的,所以即使当存在误差因素时,也可以执行调整,同时反馈这样的误差因素。作为结果,可以获得高精度的调整值。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的系列处理步骤的流程的流程图。这里,将使用通过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来调整双向打印中前向和后向扫描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作为例子来给出说明。
在图7中,当开始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时,在步骤S210中,用户首先在打印设备主体上设置打印介质,并通过打印机驱动器等的菜单发出开始打印测试图案的指令。
一旦输入打印开始命令,则序列进入步骤S220,其中,打印设备打印测试图案。这里所打印的测试图案可以是诸如图5所示的反射光学浓度随位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测试图案,或者可以是诸如图8所示的由格线图案组成的测试图案。
为了打印诸如图8所示的测试图案,首先以一定的间隔在扫描方向上通过前向扫描打印多条基准线(基准点)。接着,在后向扫描中,通过改变相对于基准线的相对位移量,打印数量与基准线相同的移位线(移位点)。
在随后的步骤S230中,用户观察所输出的测试图案,选择形成直线或者最接近类似于直线的格线图案,并判断用于调整打印位置的最合适的调整值。在步骤S220中所打印的测试图案是反射光学浓度随位移量而变化的测试图案(诸如图5所示的测试图案)的情况下,通过选择显得最一致的调整图案,用户能够将打印该图案时所应用的位移量确定为调整值。
在步骤S240中,用户从打印机驱动器等的菜单输入所选择的调整值。
在输入确认后,CPU 101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诸如RAM105的存储器中(步骤S250)。注意,存储通过本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所获得的调整值的区域不同于存储通过上述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所获得的调整值的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结束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
如同所示,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是通过使用户自己观察测试图案并确定调整值来执行打印位置的调整的方法,因此调整的可靠性依赖于用户的判断。因此,对于不熟悉打印设备的初学者用户来说,本调整处理可能证明是困难并且不确定的处理。然而,对于非常习惯于处理打印设备的用户来说,由于可以基于用户本身的判断来调整打印位置,所以该方法实际上更可靠。
另外,对于使用光学传感器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依赖于发射光的颜色,将证明对于某些墨的颜色来说执行调整处理是困难的,或者仅可以对有限范围的颜色执行调整处理。如上所述,虽然为了满足所有的墨的颜色可以提供多个传感器,但是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打印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没有这样的问题,因此能够对几乎所有的颜色可靠地执行调整处理。
已经使用在双向打印中调整前向扫描和后向扫描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作为例子,对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给出了以上说明。然而,配置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使得还可以通过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同时执行用于双向打印之外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另外,例如,当执行不同的喷口阵列之间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时,可以同时打印用于在双向打印中调整打印位置的测试图案和用于调整不同的喷口阵列之间的打印位置的测试图案。
当接着执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时,可以以位移量相对作为变化中心的、在先前的处理中所获得的调整值在正和负方向上变化的方式,打印测试图案。另外,存储通过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所获得的调整值的区域不同于存储通过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所获得的调整值的区域。因此,对于第二次和随后次所执行的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可以以位移量相对于作为变化中心的、通过先前的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所获得的调整值而减小的方式,打印调整图案。
这样的配置使得能够减少用于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待打印的图案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小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所需的时间量。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便宜并且相对容易获得的普通纸作为用于调整处理的打印介质,“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满足了相对于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更喜欢简单的打印位置调整的用户的需要。应该注意的是,在“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可以执行通过“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和“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两者的打印位置调整。然而,为了实现比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更易于执行的打印位置调整,优选使用“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其中,使用光学传感器自动执行点打印位置的调整。
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
现在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给出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特征是使用涂布纸执行打印位置调整。“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主要配置为满足熟悉处理打印设备、希望执行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的高端用户的需要。
现在将说明在用于高精度地调整打印位置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使用涂布纸的原因。
首先,在“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所使用的普通纸的情况下,墨滴在落在普通纸上时沿着纸纤维在各方向上扩散。虽然在扩散过程中,作为着色成分的染料分子或者颜料分子附着到纤维上,但是由于染料分子或者颜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附着并不强,所以着色成分很难保持在纸张表面上。作为结果,在普通纸上所打印的图像的光学反射浓度可能很低。
另外,关于普通纸,由于墨沿着纤维的方向行进,所以由落下的墨滴所形成的点将具有歪曲的形状。
因此,在考虑到普通纸的上述特性时,可以将普通纸形容为不适于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不过,由于它的低成本,通常使用普通纸作为打印介质。在以大约1200dpi的打印分辨率打印测试图案时,可以使用普通纸执行足够精度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因此,根据实际产品,执行使用普通纸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
然而,在需要高调整精度或者,更具体地,需要2400dpi(大约10μm)或者4800dpi(大约5μm)的调整精度时,使用普通纸获得精确的调整值将非常困难。
图9示出在打印图5所示的测试图案期间,位移量变化时的反射光学浓度。在图9中,浓度特性1代表普通纸的光学浓度特性,而浓度特性2代表涂布纸的光学浓度特性。在图9中,位移量以μm表示,而不是以点表示。
关于调整图案,需要相对于基准点改变移位点的位移量,使得在这些图案中可以获得足够的光学浓度差。因此,在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情况下,考虑光学传感器的读取精度来设计位移量的变化幅度,使得在这些图案中可以获得足够的光学浓度差。另外,在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情况下,考虑人类的视力来设计位移量的变化幅度。
如从图9显而易见,在使用普通纸(浓度特性1)时,为了获得给定光学浓度差ΔD,位移量必须变化大约25μm。相反,当使用涂布纸(浓度特性2)时,获得光学浓度差ΔD所需的位移量变化是大约10μm。
如同所示,相比于普通纸,由于即使当位移量细微地变化时,利用涂布纸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光学浓度变化,所以可以将涂布纸形容为具有高S/N比特性。
另外,关于普通纸,由于落下的墨具有歪曲的形状,所以难以缩小基准线和移位线之间的位移量,特别是在由格线图案组成的测试图案中。本发明人依据经验知道,格线的未对准在视觉上可辨别的限度是从40至50μm。
由于上述理由,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为了高精度地调整打印位置,执行使用涂布纸的打印位置调整。
另外,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使用反射光学浓度根据位移量而变化的测试图案。通过“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用户自己观察测试图案,并确定调整值。“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配置为满足熟悉处理打印设备、希望执行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的高端用户的需要。因此,通过采用执行调整处理的同时反馈调整处理中的误差因素的“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提供高精度的调整处理。
接着,现在将对在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要使用的测试图案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在处理中所使用的测试图案的例子的图。在图10中,假定白色点是在前向扫描打印中所打印的基准点,并假定阴影线点是在后向扫描中所打印的移位点。在图10所示的高精度调整图案中,通过将移位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移量设置为5μm的间隔并以5个阶段进行变化,来打印多个调整图案。
与图5所示的测试图案相似,图10所示的测试图案是各自的光学反射浓度根据基准点和移位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调整图案。然而,在处于理想打印状态下基准点和移位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该测试图案不同于图5所示的调整图案。对于图10所示的测试图案,理想的打印状态是作为基准点的阴影线点和作为移位点的白色点完全相互重叠的状态。
因此,在“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可以通过使用户从类似于图10所示的调整图案的调整图案中,选择具有最低光学反射浓度的图案,来从该图案的位移量确定调整值。
然而,在不修改的情况下使用所选择的图案的位移量作为调整值可能导致在所选择的图案中基准点和移位点的重叠不完全,并且在未对准的情况下,这样的未对准不能调整。例如,在图10的情况下,虽然将选择图10c所示的调整图案,但是即使在调整之后,图10c所示的基准点和移位点之间的未对准也将保留。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以5μm的增量改变移位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移量来打印测试图案,所以将保留5μm的最大未对准。考虑到此,应该根据所需要的调整精度来设置测试图案中移位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移量。
对于使用该测试图案来获取调整值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优选地,在该调整处理之前已经执行了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并且已经完成了正常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对于“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所使用的测试图案,位移量以微小的增量(5μm)变化。因此,只要已经完成了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就可以限制位移量变化的范围,从而可以减少所需图案的数量。
另外,如图11所示,优选地以比较图案设置在邻近各调整图案的位置处的方式打印“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中所使用的测试图案。比较图案代表在理想打印状态下打印基准点和移位点时的点位移,并且打印比较图案,使得通过两次打印操作所形成的基准点在相同的位置相互重叠。通过以这种方式向各调整图案提供比较图案,用户将能够更易于从视觉上判断处于理想打印状态的图案。另外,用户仅需要选择调整图案与其比较图案形成一致的图像时的调整图案。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涂布纸执行调整处理,“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主要配置为满足熟悉处理打印设备、希望执行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的高端用户的需要。
特别地,使用涂布纸执行打印位置调整使得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从而使得能够进行更高质量的图像打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还可以通过“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来执行使用光学传感器的自动打印位置调整。
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
接着,将说明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图12是示出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的流程图。如从该流程图显而易见,本实施例的配置的特征是可以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和“ 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两者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根据该配置,现在可以提供能够满足范围从熟悉使用打印设备、期望打印位置的高精度调整的用户到希望以容易的方式调整打印位置的初学者用户的用户的不同需要的打印位置调整。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中,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打印机驱动器的应用屏幕,以使用户选择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
首先,在步骤S310中,主机设备中的打印机驱动器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点调整值获取处理选择屏幕,以使用户能够选择并指示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
在步骤S320中,打印机驱动器判断用户所选择的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是不是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
如果在步骤S320中,打印机驱动器判断为已经选择了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则打印机驱动器进入步骤S330,以设置打印设备,使得将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在将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执行命令输入到打印设备中之后,在步骤S340中,CPU 101执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并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20中,打印机驱动器判断为没有选择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则打印机驱动器进入步骤S350,以设置打印设备,使得将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相比于高精度模式,具有较低的精度)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在将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执行命令输入到打印设备中之后,在步骤S360中,CPU 101执行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并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一旦完成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70。在步骤S370中,选择是否在以正常点调整值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之后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当要执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时,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40,以执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当不执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时,则结束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
如同所述,本实施例具有多种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并且能够根据用户需要提供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另外,通过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打印位置调整,并且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打印。注意,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并不仅限于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的两种模式,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模式。
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
接着,将对作为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时所使用的序列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进行说明。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使用涂布纸执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图13是示出以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时的系列处理步骤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图13中,当开始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时,在步骤S410中,用户首先在打印设备上设置打印介质,并通过打印机驱动器等的菜单发出开始打印测试图案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涂布纸作为打印介质。
一旦输入打印开始命令,则序列进入步骤S420,以确认是否已经获得了调整值。如果先前已经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了打印位置调整,则如前所述,可以通过使用在先前处理中所获得的调整值来减少测试图案中的图案的数量。
在步骤S420中存在所获得的调整值的情况下,打印设备基于所获得的调整值打印测试图案(步骤S430)。此时所打印的测试图案是如图10所示的反射光学浓度根据移位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测试图案。
在随后的步骤S440中,用户观察所输出的测试图案,并判断调整值。当步骤S430中所打印的测试图案近似于图11所示的测试图案时,选择与比较图案具有相同浓度的调整图案,或者换而言之,选择调整图案与比较图案显得最一致的调整图案。
在步骤S450中,用户从打印机驱动器等的菜单输入表示所选择的图案的参数(调整值,或者表示所选择的调整图案的数字)。在输入确认之后,在步骤S460,CPU 101基于所输入的参数,将调整值存储在诸如RAM 105的存储器中。注意,存储在本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所获取的调整值的区域不同于存储在上述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所获得的调整值的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本序列。
同时,当在步骤S420中不存在已经获得的调整值时,序列跳至步骤S470,以确认是否已经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了打印位置调整。当已经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了打印位置调整时,则序列进入步骤S430,从而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顺便说明,在所获取的调整值等于出厂默认值的情况下,有可能将形成循环。考虑到这点,在步骤S470中确认执行或不执行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因此,假定有这样的配置:将与执行或不执行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相关联的信息存储在诸如RAM或者EEPROM的存储介质中。在没有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在步骤S480中,做出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的建议,并且随后结束本序列。
在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使用通常比普通纸昂贵的涂布纸来执行打印位置调整。因此,期望在没有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时,不能实现精确的调整的情况下,防止涂布纸的浪费,只有从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重新从头开始。因此,在步骤S470中,确认是否已经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了打印位置调整。这确保在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之后,才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可以执行“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因此,现在可以提供能够满足范围从期望打印位置的高精度调整的用户到希望以容易的方式调整打印位置的用户的用户的各种需要的打印位置调整。另外,提供使用涂布纸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使得能够以高精度进行打印位置调整,从而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打印。
应该注意的是,在“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和在“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所使用的打印介质的组合并不限于普通纸和涂布纸。换而言之,只要以相比于“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较高的调整精度实现“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的打印位置调整,可以使用任何打印介质组合。然而,当使用光学传感器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时,具有高反射比的光面纸等由于打印介质表面的增强的反射比而不适合用于高精度打印位置调整。考虑到上面这点,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使用涂布纸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的变形例
接着,将说明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的变形例。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在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之前,由用户对其执行进行确认。在确认之后,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执行打印位置调整。
图14是示出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的流程图,用户通过该序列选择两种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在这种情况下,示出将打印机驱动器等的应用屏幕显示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屏幕上,以使能够进行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选择的例子。首先,在步骤S510中,为了由用户确认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执行,打印机驱动器在主机设备的屏幕上执行显示。在步骤S520中,用户在打印设备上设置打印介质,并选择所设置的打印介质的类型。打印机驱动器判断所选择的打印介质是否适合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中使用涂布纸,所以判断打印介质是不是涂布纸。
如果在步骤S520中,打印机驱动器判断为已经设置了适合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的打印位置调整的打印介质,则序列进入步骤S530,以设置打印设备,使得将执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的打印位置调整。
在输入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执行命令之后,在步骤S540中,CPU 101执行先前所述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以执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的打印位置调整。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20中,打印机驱动器判断为没有设置适合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的打印介质,则序列进入步骤S550,其中,打印机驱动器设置打印设备,使得将执行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下的打印位置调整。
在输入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的执行命令之后,在步骤S560中,CPU 101执行先前所述的自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或者手动点调整值获取处理序列。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选择序列。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可以执行“正常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和“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因此,现在可以提供能够满足范围从期望打印位置的高精度调整的用户到希望以容易的方式调整打印位置的用户的用户的各种需要的打印位置调整。另外,提供使用涂布纸执行打印位置调整的“高精度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模式”,使得能够以高精度进行打印位置调整,从而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打印。
其他
对于采用喷墨打印方法的打印头和打印设备,本发明尤其有益。特别地,可将本发明有益地应用于采用如下方法的打印头和打印设备:设置用于生成作为使墨排出的能量的热能的部件(例如,排出加热器、激光等),并且通过热能导致墨的状态变化。这是因为这样的方法使得能够进行高浓度和高精度的打印。
关于该方法的代表性配置和工作原理,例如,可以优选使用美国专利4,723,129和4,740,796中所公开的基本原理。
该方法可应用于所谓的按需打印设备和连续打印设备两者。特别地,对于按需打印设备是有益的,因为可以通过以与打印信息相对应的方式对排出加热器施加驱动信号来生成热能,以在打印头的热作用面上引起膜沸腾,从而使得能够以与驱动信号一对一对应的方式在墨中形成气泡。气泡的形成和收缩使得墨从打印头的喷口排出。优选将驱动信号配置为脉冲形式,因为气泡的形成和收缩会立即并合适地执行,从而实现具有特别良好的响应度的墨排出。诸如美国专利4,463,359和4,345,262中所述的驱动信号适于作为脉冲形状的驱动信号。通过采用涉及上述热作用面的温度上升速率的美国专利4,313,124中所述的条件,可以执行进一步改进的打印。
关于打印头的结构,除了组成喷口的结构外,在以上所述的各说明书中所述的排出加热器和墨流路(直线状或直角墨流路)、在美国专利4,558,333和4,459,600中所公开的热作用单元弯曲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另外,基于公开了使用共用狭缝作为排出加热器的排出单元的结构的日本特开昭59-123670以及公开了吸收由热能所导致的压力波的开口与排出单元相关联的结构的日本特开昭59-138461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中。这是因为不管打印头的结构如何,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还可以有益地应用于诸如以上所述的串行类型的打印设备。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任何类型的打印头的打印设备,包括:固定于打印设备主体的打印头;可替换的打印头;以及与储墨器一体的盒式打印头。不限制要安装的打印头的类型和数量。
另外,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说明为使用液体墨,但是可以替代地使用在正常室温或更高温度下为固态并且在一定高的温度下软化或者液化的墨。对于通用喷墨打印设备,为了实现对稳定的墨排出更好的粘滞性,执行温度调整,以使墨的温度落入30至70摄氏度的预定范围内。因此,可以在打印时通过调整墨的温度,来使正常室温或更高温度下处于固态的墨液化。通过使用这样的墨,可以防止墨中易挥发的成分的蒸发。可以如日本特开昭54-56847和60-71260中所述的那样配置墨,其中,这样的墨在多孔薄片的凹部或通孔中保持为液态或固态,并在进入与排出加热器相对的位置时被排出。
另外,可以以包括用作诸如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输出端的设备、与读取器相结合的复印机以及具有发送/接收功能的传真机的形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方法。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执行打印位置调整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的程序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在执行点矩阵打印的同时,通过点调整值获取处理来调整点打印位置的打印系统。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用于调整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包括:
选择步骤,用于选择使用第一打印介质的低精度位置调整模式或者使用其他打印介质的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
获取步骤,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位置调整模式,来获取调整值;以及
调整步骤,用于使用所获取的所述调整值,来调整所述第二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点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打印介质是普通纸;以及
所述其他打印介质是涂布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在往返扫描期间执行打印的打印头来打印点;
所述第一点是在所述打印头的前向扫描期间所打印的点;以及
所述第二点是在所述打印头的后向扫描期间所打印的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包括第一喷口阵列和第二喷口阵列的打印头来打印点;
所述第一点是通过所述第一喷口阵列所打印的点;以及
所述第二点是通过所述第二喷口阵列所打印的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步骤,用于设置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了所述低精度位置调整模式的情况下,是否执行所述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以及
重执行步骤,用于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执行所述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的情况下,重执行所述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已经使用所述低精度位置调整模式获取了第一调整值,则在所述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下,使用所述第一调整值来获取第二调整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整值和所述第二调整值是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点作为基准来调整所述第二点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
8.一种可连接到打印设备的主机设备,所述打印设备能够获取用于调整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多个点中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调整值,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第一点调整值获取模式和第二点调整值获取模式之一,在所述第一点调整值获取模式中,所述打印设备使用第一打印介质来获取用于调整位置关系的第一调整值,在所述第二点调整值获取模式中,所述打印设备使用第二打印介质来获取第二调整值,所述第二调整值使得能够以比所述第一调整值高的调整精度来调整位置关系;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将关于所选择的点调整值获取模式的信息发送到所述打印设备。
9.一种能够调整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的相对位置的打印系统,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或者允许用户选择使用第一打印介质的低精度位置调整模式或者使用其他打印介质的高精度位置调整模式;
获取单元,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位置调整模式来获取调整值;
打印单元,能够打印点;以及
调整单元,用于使用所获取的所述调整值,来调整所述第二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点的相对位置。
CN2008100071730A 2007-02-02 2008-02-02 打印位置调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4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4731 2007-02-02
JP2007024731 2007-02-02
JP2007024731A JP5004335B2 (ja) 2007-02-02 2007-02-02 記録位置調整方法、記録システム、ホスト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4559A true CN101234559A (zh) 2008-08-06
CN101234559B CN101234559B (zh) 2010-11-17

Family

ID=3943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1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4559B (zh) 2007-02-02 2008-02-02 打印位置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735949B2 (zh)
EP (1) EP1952999B1 (zh)
JP (1) JP5004335B2 (zh)
CN (1) CN1012345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665A (zh) * 2010-01-29 2011-08-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方法
CN102712194A (zh) * 2009-12-14 2012-10-03 株式会社理光 记录设备、用于调节记录设备的打印位置的偏差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8944048A (zh) * 2017-11-21 2018-12-0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的喷嘴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及检测系统
CN108973330A (zh) * 2017-12-15 2018-12-11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头滴定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1757B2 (en) * 2008-09-30 2011-02-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arking element registration
JP2010228264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飛翔曲がり検査方法
JP5473434B2 (ja) * 2009-06-30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95023B2 (ja) * 2009-12-09 2014-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JP2011218624A (ja) * 2010-04-07 2011-11-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JP5664045B2 (ja) * 2010-09-10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8998367B2 (en) 2010-09-15 2015-04-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5653245B2 (ja) * 2011-02-14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回復方法
JP5994227B2 (ja) * 2011-10-07 2016-09-21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プリンタ
KR101390391B1 (ko) * 2012-05-21 2014-05-27 엔젯 주식회사 정전기력을 이용하는 3차원 형상 표면 인쇄장치
US8905508B2 (en) * 2012-11-06 2014-12-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barrier for optical sensor in inkjet printer
JP6315913B2 (ja) * 2013-07-11 2018-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検査パターン記録方法
JP2015023562A (ja) * 2013-07-23 2015-0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908324B1 (en) 2017-02-27 2018-03-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with overlapping printheads
US10545844B2 (en) 2017-09-29 2020-01-28 Ricoh Company, Ltd. Print verification system that reports defective printheads
JP7187202B2 (ja) * 2018-08-01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21185B2 (ja) * 2019-09-27 2023-02-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27227A (en) 1977-10-03 1982-07-06 Ichiro Endo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S5936879B2 (ja) 1977-10-14 1984-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用媒体
US4330787A (en) 1978-10-31 198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US4345262A (en) 1979-02-19 1982-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4463359A (en) 1979-04-02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4313124A (en) 1979-05-18 1982-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558333A (en) 1981-07-09 1985-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JPS59123670A (ja) 1982-12-28 1984-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S59138461A (ja) 1983-01-28 1984-08-08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S6071260A (ja) 1983-09-28 1985-04-23 Erumu:Kk 記録装置
JP3176120B2 (ja) 1991-05-27 2001-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018234B2 (ja) 1998-04-03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位置合わせ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US6454390B1 (en) 1998-04-03 2002-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djustment method of dot printing positions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1146051A (ja) * 1999-11-18 2001-05-29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の送り量補正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3654141B2 (ja) * 2000-05-29 2005-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2種類の検査用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て行う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JP2002225248A (ja) * 2001-01-30 2002-08-14 Seiko Epson Corp 複数種類の位置ずれ検査用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て行う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JP4029584B2 (ja) * 2001-06-06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主走査の往路と復路における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JP4165048B2 (ja) * 2001-10-05 2008-10-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モードごとに異なる検査用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て行うドット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JP4401715B2 (ja) 2003-09-05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位置調整方法、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4543673B2 (ja) * 2003-12-16 2010-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
JP4592067B2 (ja) * 2004-08-18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装置の記録位置設定方法
JP2009220357A (ja) * 2008-03-14 2009-10-01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設定方法、液体噴射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2194A (zh) * 2009-12-14 2012-10-03 株式会社理光 记录设备、用于调节记录设备的打印位置的偏差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712194B (zh) * 2009-12-14 2014-12-24 株式会社理光 记录设备和用于调节记录设备的打印位置的偏差的方法
US8926053B2 (en) 2009-12-14 2015-01-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adjusting deviation of print position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2152665A (zh) * 2010-01-29 2011-08-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方法
CN108944048A (zh) * 2017-11-21 2018-12-0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的喷嘴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及检测系统
CN108944048B (zh) * 2017-11-21 2020-01-24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的喷嘴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及检测系统
CN108973330A (zh) * 2017-12-15 2018-12-11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头滴定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11854A1 (en) 2008-09-04
JP2008188841A (ja) 2008-08-21
EP1952999A2 (en) 2008-08-06
EP1952999B1 (en) 2011-11-23
US8172354B2 (en) 2012-05-08
CN101234559B (zh) 2010-11-17
US20100207985A1 (en) 2010-08-19
EP1952999A3 (en) 2009-07-08
US7735949B2 (en) 2010-06-15
JP5004335B2 (ja)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4559B (zh) 打印位置调整方法
JP3040433B2 (ja) 補正データ作成方法
DE69725043T2 (de) Tintenstrahldrucksystem, Verfahren und Apparat zum Tintenstrahldrucken
KR1010206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EP0526233B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805428B2 (en) Printing with cartridge exchange
JP2004216896A (ja) カスタム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
JPH10278306A (ja) 液体インク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及び液体インクプリント方法
JPH10315560A (ja) 印字位置適否判定方法および印字装置
JPH09114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734390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33883A (ja)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4731671B2 (ja) 画像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記録方法
US20070002096A1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U759094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suppressed bleeding of inks
US7748808B2 (en)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248783A (zh) 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EP087432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print
JP371923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94667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JP4186486B2 (ja) 色調を付与可能な単色プリンタ、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803750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H10250120A (ja) カラー印刷装置
US20040101278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positions on a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EP0780235B1 (en) Printer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