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9688A - 吸音性铺垫车毯 - Google Patents

吸音性铺垫车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9688A
CN101209688A CNA2007103059346A CN200710305934A CN101209688A CN 101209688 A CN101209688 A CN 101209688A CN A2007103059346 A CNA2007103059346 A CN A2007103059346A CN 200710305934 A CN200710305934 A CN 200710305934A CN 101209688 A CN101209688 A CN 101209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et
matting
sound
base cloth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59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9688B (zh
Inventor
小乡高树
五味渊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oka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aoka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oka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aoka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9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9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6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arp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铺垫车毯,其对于因乘客的鞋等引起的压力或摩耗、进而对于清扫和水洗时所施加的各种各样的力具有优良的耐久性,柔软,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优良,而且表现出优良的吸音性。根据本发明的吸音性铺垫车毯,是一种透气性表皮层(1)和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2)经由配置在其间的粘结层(3)而层叠并实现一体化的铺垫车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3)由粘结剂所形成,而且由每1个所具有的面积为0.7~80.0mm2的多个岛状粘结部构成,所述岛状粘结部的总面积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或所述吸音层(2)的层叠面为10~80%。

Description

吸音性铺垫车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铺垫于汽车底面的车毯。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铺垫车毯,其对于因乘客的鞋等引起的摩耗、以及对于清扫和水洗时的压曲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对于有凹凸的底面的随动性良好,且表现出优异的吸音性。
背景技术
铺垫车毯在车厢内地面上放置于乘客的脚频繁接触的部分,为了防止车厢内的地面和敷设于地面上的底面地毯因附着在乘客的鞋等上的土等而被局部地弄脏、或局部地摩耗,很早便开始使用铺垫车毯。作为该铺垫车毯,以前一直使用橡胶片材状的成型毯,但是,逐步地也要求具有外观美感,从而已使用了在车毯基布上簇生了绒头、且在从背面侧实施了防止脱针的预涂层的表皮材的背面上层叠了片材状的不透气性树脂层的车毯;在车毯基布上簇生了绒头的表皮材的背面,直接厚涂涂布兼作预涂层的不透气性衬垫层的车毯;或者在由针刺毯构成的表皮材上层叠了片材状的不透气性树脂层的车毯等,它们正成为目前的主流。这些车毯如果弄脏了,就可以拿出车外进行清扫或者水洗,如果受到损耗,也可以简便地进行更换,所以正受到很多使用者的喜欢。
但是,近年来,汽车音响朝高性能的方向发展,进而最近在汽车导航系统中出现了语音导航等,从而人们对汽车内的肃静性的关心得以提高,关于铺垫车毯,也已经要求具有肃静性的功能了。
针对这样的要求,上述以前的铺垫车毯对于从车辆底部侵入的噪音,可以期待不透气性的层进行反射这种程度的隔音性,但是,对于从车辆顶部和窗户等侵入车厢内而达到铺垫车毯表面的噪音,因为反射至车厢内,所以未必使车厢内的肃静性得以提高。而且在最近的轿车中,通过使底面面板具有防震性和隔音性,从车辆底部侵入到车厢内的噪音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进而在底面面板上敷设吸音性的底面地毯等的情况下,通过它也可以抑制车厢内的回声,因为本来处于肃静性较高的状态,故而重叠在底面地毯上而使用以前的铺垫车毯,由于反射了侵入车厢内的噪音,往往反而使肃静性降低。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使放置在底面地毯上也不会降低车厢内的肃静性,另外,对于其自身表现出吸音性的铺垫车毯,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例如,提出了如下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绒头植设于基布上的车毯主体的背面叠合了无纺布的状态下,从无纺布侧进行针刺,以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一部分侵入并缠绕于上述车毯主体背面的状态,从该无纺布的非层叠面侧浸渍含有憎水剂的高分子粘结剂。浸渍的粘结剂使车毯主体和无纺布接合在一起,进而在植入的绒头的背面也进行浸渍,以使其兼具防止绒头脱落的作用。这种结构由于是在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一部分处于侵入并缠绕于上述基布上的状态之后浸渍粘结剂,所以与只是浸渍粘结剂的情况相比,用少量的粘结剂便可以得到粘结力,因此,无纺布的空隙没有被完全填充,在各层上通气性得以保持,从而没有表现出隔音性的层,它即使置于底面地毯上,也不太会降低车厢内的肃静性。但是,由于是从非层叠面侧进行的浸渍,所以粘结剂遍及无纺布的不给予粘结的部分,无纺布的手感变硬,在使用它的车辆的底面有凹凸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在该凹凸上随动,而是部分地浮起来,从而外观美感性变差,特别地,在边缘部分浮起来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挂住乘客的脚等使用上的不便利。另外,由于浸渍了粘结剂,所以损害了无纺布层的吸音性,从而就不能说铺垫车毯本身的吸音性是足够的。
另外,人们还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参照专利文献2):即在无纺布上涂布因源于涂布喷嘴孔的喷射而得到的纤维状熔融热熔化树脂,形成透气性的粘结层,从而与表皮材层叠在一起。如果是这种结构,则可以得到具有足够的透气性的粘结层,从而可以得到吸音性优良的铺垫车毯。但是,由于是在加工时将粘结剂涂布成沿长度方向连续的纤维状,所以制作成的车毯在其长度方向和幅度方向的刚性之差具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由于成为加工时在长度方向难以弯曲、而在幅度方向容易弯曲的车毯,所以在用于具有凹凸的车辆底面的情况下,与专利文献1的提出的方案一样,往往产生使用上的不便利。
再者,还提出如下结构的吸音材(参照专利文献3),即在基材层和表面层之间有防水薄膜层,基材层和防水薄膜层、以及表面层和防水薄膜层分别部分地接合在一起。当防水薄膜层完全地固定在基材层或表面层上时,则由于是不具有透气性的层,所以噪音得以反射,但是由于是部分地粘结,所以接受声波时发生振动,从而将噪音转变为热而进行吸音,特别地,由于使用表现出吸音性的材料作为表面层或基材(例如,在表皮层使用车毯,在基材层使用无纺布),故而可以得到吸音性更高的吸音材。根据该结构,可以不损害吸音性而赋予隔水性,但是,当薄膜的厚度增大时,噪音的反射也增大,特别地,由于损害1000Hz以上的频率下的吸音性(参照非专利文献1),所以为得到吸音性,必须将薄膜厚度设定为大概在40μm以下。为此,防水薄膜层部分的强度是不充分的,如果用作固定在底面面板上的底面地毯,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铺垫车毯不只是有可能受到因乘客的脚所产生的压力和摩擦,而且在拿出车外进行清扫和水洗等时,还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力,例如压曲和根据情况而施加打击等,在作为这样的铺垫车毯使用的情况下,其耐久性不能说是充分的。
如上所述,即使重叠在底面地毯上而进行设置,也不会使车厢内的肃静性降低,此外,关于对来自表面的噪音具有优良吸音性的、且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的铺垫车毯,迄今为止还没有提出过。
专利文献1:再表04/058014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11256
专利文献3:特开2003-211574
非专利文献1:《建筑材料及其施工方法W-5建筑用吸音材料》第15次分发第1次印刷  昭和47年5月,株式会社技术书院发行,157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铺垫车毯,其对于因乘客的鞋等引起的压力或摩耗、进而对于清扫和水洗时所施加的各种各样的力具有优良的耐久性,柔软,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优良,而且表现出优良的吸音性。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的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粘结层叠表皮层和吸音层时,通过形成由粘结剂被配置成岛状的岛状粘结部构成的粘结层,便可以得到柔软的、对具有凹凸的底面的随动性优良的铺垫车毯,而且通过将该岛状粘结部的总面积设定为特定的比例,便可以得到使用上充分的粘结力,而且耐久性优良,同时吸音性也优良,以致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铺垫车毯如图1所示,是透气性表皮层1和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2经由配置在其间的粘结层3而层叠并实现一体化的铺垫车毯,上述粘结层3由粘结剂所形成,而且由每1个所具有的面积为0.7~80.0mm2的多个岛状粘结部构成,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上述透气性表皮层1或上述吸音层2的层叠面,上述岛状粘结部的总面积为10~80%。
作为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可以设计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即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并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形成预涂层6。
作为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其它形态,可以设计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即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具有预涂层6、以及经由上述预涂层6而层叠的2次基布7。另外,对于上述2次基布7,也可以使用预先实施了憎水处理的基布。
作为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另一个形态,可以设计为如图4所示的结构:即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衬垫层8,设置有多个至少贯穿该衬垫层8而与上述车毯基布4连接的吸音孔9,其开孔率为5~50%。
作为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再一个形态,也可以设计为图5所示的结构:即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具有预涂层6和开孔片材10,该开孔片材10经由上述预涂层而与车毯基布4层叠在一起,由树脂或橡胶制造,而且设置有多个吸音孔11,其开孔率为5~50%。
作为本发明透气性表皮层1的其它形态,可以设计为图6所示的结构:即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形成预涂层6、和经由上述预涂层6而层叠的、因连续气泡而具有透气性的发泡树脂层12。
作为本发明的吸音层2,优选使用的是在表面或整体预先实施了憎水处理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粘结层3优选的是各个岛状粘结部的面积为0.7~80.0mm2,并且该岛状粘结部是有规则地配置的。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铺垫车毯,其耐久性优良,因具有柔软性从而对具有凹凸的底面的随动性也优良,且表现出优良的吸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铺垫车毯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铺垫车毯所使用的透气性表皮层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铺垫车毯所使用的透气性表皮层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铺垫车毯所使用的透气性表皮层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铺垫车毯所使用的透气性表皮层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铺垫车毯所使用的透气性表皮层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粘结层的岛状粘结部配置的一个实例(交错状)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粘结层的岛状粘结部配置的一个实例(并列状)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透气性表皮层
2  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
3  粘结层
4  车毯基布
5  绒头线
5’在车毯基布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
6  预涂层
7  2次基布
8  衬垫层
9  在衬垫层上所开的吸音孔
10 开孔片材
11 在开孔片材上所开的吸音孔
12 连续气泡发泡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就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铺垫车毯如图1所示,是透气性表皮层1和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2经由配置在其间的粘结层3而层叠并实现一体化的铺垫车毯,上述粘结层3由粘结剂所形成,而且由每1个所具有的面积为0.7~80.0mm2的多个岛状粘结部构成,上述岛状粘结部的总面积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上述透气性表皮层1或上述吸音层2的层叠面,为10~80%。
作为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只要具有柔软性,同时具有透气性,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可以适当选择针刺无纺布、长毛绒、在车毯基布上簇生绒头线的簇绒地毯原材料等通常作为地毯的表皮材使用的材质。特别地,通过将透气性表皮层1设计为含有簇绒地毯原材料的结构,便可以得到具有外观美感、柔软性优良的、有高级感的铺垫车毯。
图2是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一个方案,其结构是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在向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浸渍固化预涂液,将其作为预涂层6,藉此防止绒头线5的脱落。作为上述车毯基布4,虽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定,但是,可以使用通常作为簇绒地毯用基布而采用的基布,例如,可以使用由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等构成的无纺布、以及编织制作聚丙烯纤维和黄麻纤维所得到的编织布等。作为上述车毯基布4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为50~150g/m2。如果不足50g/m2,则强度将会不足,在进行簇绒或预涂加工时,往往产生车毯基布4破裂等问题。如果超过150g/m2,则手感将会变硬,往往使得对于底面凹凸的随动性受到损害,另外,使用单位面积的重量过剩的车毯基布4,在经济上也是不利的。作为上述绒头线5,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从BCF尼龙、聚丙烯、聚酯、丙烯酸等通常用作地毯绒头的纤维中适当选择的1种纤维,或混合使用其中的2种以上的纤维,根据需要,它们也可以是预先实施了憎水、防污、抗菌、除臭、阻燃、防静电等处理的纤维。另外,绒头线5也可以含有由其一部分中混炼了碳纤维、金属纤维、碳或金属的粉末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纤维等导电性纤维。作为簇绒的形状,可以是环型、剪刀型的任一种,为赋予其外观美感,也可以设计为如下的结构:部分地被剪掉的环型和剪刀型混杂型,或为了配合设计而使绒头的长度在各个部位都不相同。
上述绒头线5的钉入量越多越好,由于绒毛也变长,因而可以得到更加具有高级感的铺垫车毯,它在涉及广泛的频率区域,吸音性也变得优良,但是,钉入量较多,相应地价格升高,另外,重量也变重,打扫也变得困难等,从而操作性变差。因此,上述绒头线5的钉入量优选为400~4000g/m2。如果钉入量不足400g/m2,则往往不能充分地得到吸音性,另外,由于绒头线的密度不足,因而往往在外观美感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如从上表面可以看透车毯基布4等。如果钉入量超过4000g/m2,则操作性变差,另外,即使在该值以上再增加钉入量,也由于吸音性的提高很少,所以在经济上是不利的。
作为形成上述预涂层6的预涂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浆料溶胶等液态的物质,该浆料溶胶的制作方法如下:混合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丙烯酸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氯乙烯树脂等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或橡胶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而得到预涂用高分子成分,然后在乳胶、溶液、或粉末的高分子成分中添加增塑剂、稳定剂及其它添加剂并进行搅拌和混合。在上述预涂液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交联剂、阻燃剂、偶合剂、填充剂、防静电剂、抗菌剂、增稠剂、以及其它添加剂。作为预涂液的附着量,虽然随绒头线5的钉入量的不同而不同,但以干燥质量计,优选设定为50~300g/m2。如果附着量不足50g/m2,则不能充分地防止绒头线5的脱落,使用时往往绒毛立起,或绒头线容易脱落,如果超过300g/m2,则往往表皮层的透气性不充分,反射从皮层侧侵入的噪音而损害吸音性。
图3是本发明的通气性表皮层1的其它形态,其结构是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并在向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浸渍预涂液,进而在预涂过的一侧上重叠2次基布7并进行压接,之后使预涂液干燥固化,由此使2次基布7得以粘结层叠而实现一体化,同时可防止绒头线5的脱落。通过层叠2次基布7,便可以提高在接着与吸音层2进行层叠的工序中的形态稳定性,同时透气性表皮层1的背面变得平坦,从而容易获得与吸音层2的粘结力。作为2次基布7,可以使用通常用作簇绒地毯用2次基布的基布,例如,可以例示出由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等构成的无纺布、以及编织制作聚丙烯纤维和黄麻纤维所得到的编织布等。作为上述2次基布7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为50~200g/m2。如果不足50g/m2,则往往强度不足,从而不能得到使得在接着与吸音层2进行层叠的工序中的形态稳定性得以提高的效果,再者,根据用作铺垫车毯时所施加的力,往往容易从2次基布7的部分发生破坏,从而使耐久性恶化。如果超过200g/m2,则手感将会变硬,往往损害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另外,使用单位面积的重量过剩的2次基布7,在经济上也是不利的。再者,在此使用预先实施了憎水处理的2次基布7,由于可以赋予本发明的铺垫车毯以隔水性,因而是优选的。在憎水处理中,可以使用氟系、有机硅系或石蜡系等以前公知的憎水剂。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对于车毯基布4、绒头线5以及预涂液,也可以使用与图2的结构同样的东西。
图4是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其它形态,其结构是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设置有树脂制衬垫层8,并至少贯穿该衬垫层8而设立多个与上述车毯基布4连接的吸音孔9,其开孔率(相对于衬垫层的面积,开孔部分的面积所占的比例)设定为5~50%。在该结构中,使衬垫层8浸渍在向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藉此防止绒头的脱落,同时通过设立多个吸音孔9,也有助于吸音性,进而不会遮掩从表面侵入的噪音,便可以到达吸音层2。作为形成衬垫层8的方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可以例示出以下的一些方法,例如:在钉入有绒头线5的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采用T型模进行的挤出法;或者在熔融状态下重叠根据砑光法成型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并进行压接,藉此使树脂浸渍在向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同时进行层叠并实现一体化的方法;厚厚地涂布树脂的溶液或乳胶,从而在向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浸渍液体,之后进行干燥固化的方法;厚厚地涂布配合有树脂、增塑剂以及稳定剂等的浆料溶胶,在向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浸渍液体之后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等。作为形成衬垫层8的热塑性树脂,只要是在常温下具有柔软性的,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选自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软质氯乙烯树脂等中的1种,或者混合使用其中的2种以上。在形成衬垫层8的热塑性树脂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阻燃剂、防静电剂、润滑剂、填充剂、以及其它添加剂。另外,为提高粘结力,也可以在衬垫层8背面实施底涂层处理。
衬垫层8的厚度优选为0.3~2.0mm。如果不足0.3mm,则往往在向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的浸渍不足,不能充分地防止脱落,如果增厚使之超过2.0mm,则手感变硬,往往损害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
通过形成上述的衬垫层8,透气性表皮层1的耐久性得以提高,从而透气性表皮层1的背面变得平坦,可以容易地得到与吸音层2的粘结力。另外,可以看到在低于2000Hz的频率下的吸音性有若干的提高。但是,如果只是单一地形成不透气性的衬垫层,则由于在2000Hz以上的频率下的吸音性降低,所以在衬垫层上设立吸音孔9,以确保对吸音层2的透气性。这时,根据所设立的吸音孔9的直径、开孔率、衬垫层8的厚度、吸音层2的厚度等,也可以提高对于特定频率的吸音性。为在上述衬垫层上形成吸音孔9,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将在轧辊表面突设有针的针轧辊(未图示)在衬垫层8上进行挤压,使上述针贯穿衬垫层8直至与车毯基布4进行连接。此时,通过在形成衬垫层8的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下加热针轧辊,便可以容易地在衬垫层8设立吸音孔9。吸音孔9的直径与针的直径相对应,在整个衬垫层8中所占有的吸音孔9的开孔率,可以根据突设于轧辊表面的针的每单位面积的根数和针的直径进行设定。在衬垫层8中所设立的吸音孔9的孔径优选为0.5~5.0mm。如果吸音孔9的孔径不足0.5mm,则往往噪音在衬垫层8上的反射增大而不能得到提高吸音性的效果,另外,开孔加工本身常常变得困难。为设立超过5.0mm的吸音孔9,必需深深地插入较粗的针,由于在开孔时往往会损伤车毯基布4,因而不是优选的。在整个衬垫层中所占有的吸音孔9的开孔率优选为5~50%。如果吸音孔9的开孔率不足5%,则往往在衬垫层8上的反射增大,噪音不能充分地到达吸音层2,从而吸音性得以降低;如果超过50%,则往往衬垫层8的强度不足,取决于用作铺垫车毯时所施加的力,容易从衬垫层8的部分遭到破坏,从而使耐久性变差。此外,吸音孔9的孔径既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配置孔径大小做出各种改变的吸音孔9。此外,在图4的结构中,关于车毯基布4、绒头线5,也可以使用与图2的结构一样的东西。
图5是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其它形态,其结构是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并在向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浸渍由树脂和/或橡胶的乳胶或溶液构成的预涂液,进而在预涂过的一侧上重叠开孔片材10并进行压接,其中开孔片材10由树脂或橡胶制造,而且设置有多个吸音孔11,其开孔率(相对于片材的面积,开孔部分的面积所占的比例)为5~50%,在干燥固化预涂液所得到的预涂层6的作用下,开孔片材10得以粘结,同时可以防止绒头线5的脱落。当为该结构时,通过层叠预先设有吸音孔11的开孔片材10,也不用担心在开孔时车毯基布4受到损伤,可以得到由吸音孔11产生的吸音性,同时不会遮掩从表面侵入的噪音便可以到达吸音层2。所使用的开孔片材10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在采用T型模法、砑光法、铸造法等方法成型的薄膜和片材上,根据热针法、放电法、激光法等任意的有孔加工方法进行过打孔的开孔薄片10。作为形成开孔片材10的树脂或橡胶,只要是常温下具有柔软性的基材,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选自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软质氯乙烯树脂、天然橡胶、各种合成橡胶等中的1种,或者混合或层叠使用其中的2种以上。在形成开孔片材10的树脂或橡胶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阻燃剂、防静电剂、润滑剂、填充剂等。为提高粘结性,开孔片材10也可以在其单面或两面上实施底涂层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
开孔片材10的厚度优选为0.3~2.0mm。如果不足0.3mm,则开孔片材10的强度不足,往往在用作铺垫车毯时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容易从开孔片材10的部分发生破坏,从而使耐久性变差。如果增厚使之超过2.0mm,则手感变硬,往往损害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
通过层叠片材,透气性表皮层1的耐久性便得以提高,以致透气性表皮层1的背面变得平坦,从而容易得到与吸音层2的粘结力。另外,与设立了衬垫层8的情况同样,可以看到在低于2000Hz的频率下的吸音性有若干的提高。但是,如果只是单一地层叠不透气性的片材,则由于在2000Hz以上的频率下的吸音性降低,所以通过层叠设有吸音孔11的开孔片材10,以确保对吸音层2的透气性。这时,根据所设立的吸音孔11的直径、开孔率、开孔片材10的厚度、吸音层2的厚度等,也可以提高对于特定频率的吸音性。上述开孔片材10上所设立的吸音孔11的孔径优选为0.5~10.0mm。如果吸音孔11的孔径不足0.5mm,则往往得不到提高吸音性的效果,如果超过10.0mm,则由于在与吸音层2层叠时,孔的部分不与吸音层2粘结,因而往往使开孔的部分和不开孔的部分的手感产生差别,由于不粘结部分的面积增大,所以作为铺垫车毯使用时,透气性表皮层1的外观往往受到损害,如看起来有局部浮起等。在上述整个开孔片材10中所占有的吸音孔11的开孔率优选为5~50%。如果吸音孔11的开孔率不足5%,则往往开孔片材10上的反射增大,噪音不能充分地到达吸音层2,从而吸音性得以降低;如果超过50%,则往往开孔片材10的强度不足,取决于用作铺垫车毯时所施加的力,容易从开孔片材10的部分遭到破坏,从而使耐久性变差。此外,吸音孔11的孔径既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孔径大小做出各种改变地进行配置。此外,在图5的结构中,关于车毯基布4、绒头线5、预涂液,也可以使用与图2的结构一样的东西。
图6是本发明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其它形态,其结构是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并在向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突出出来的绒头线部分5’上,浸渍由树脂和/或橡胶的乳胶或溶液构成的预涂液,进而在预涂过的一侧上设置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树脂层12。作为形成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树脂层12的树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中的1种,或混合使用其中的2种以上。
形成上述发泡树脂层12的方法也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通常形成发泡树脂层时所采用的方法中适当选择而加以使用,例如:
1)在乳胶、溶液、或浆料溶胶等呈液状的树脂中添加发泡剂,将其涂覆在预涂面上,并通过在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下加热涂覆层而进行固化,进而在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上进行发泡的方法;
2)在呈液状的树脂中添加发泡剂,将其涂覆在预涂面上,一边在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上进行发泡一边使其固化的方法;
3)在呈液状的树脂中,采用机械的方法混入空气而进行发泡(机械发泡),之后在预涂面上厚厚地进行涂布并将其加热固化的方法;
4)在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下,采用通过T型模进行的挤出法、或砑光法,将添加了发泡剂的树脂成型为片材状,并将其层叠于预涂面上,然后在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上进行发泡的方法等。
其中,根据上述2)和3)的方法,由于干燥固化时存在于气泡壁部的溶剂或分散介质等发生气化,其脱落的痕迹作为微细的孔而残留下来,这样容易形成连续气泡,因而是优选的。
在上述发泡树脂层12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增稠剂、交联剂、偶合剂、防静电剂、阻燃剂、填充剂以及其它添加剂。
通过形成发泡树脂层,赋予铺垫车毯以缓冲性,便可以看到在不足2000Hz的频率下的吸音性有若干的提高。但是,如果只是单一地形成不透气性的发泡树脂层,则由于在2000Hz以上的频率下的吸音性降低,所以通过设计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树脂层12,使噪音到达吸音层2而进行吸音。另外,侵入连续气泡中的噪音通过发泡树脂层12内部的空气的粘性摩擦,由于其能量的一部分转换为热能,所以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树脂层12自身对吸音性也有效果。
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树脂层12的厚度优选为0.3~2.0mm。如果不足0.3mm,则往往不能得到提高缓冲性和吸音性的效果。如果超过2.0mm,则往往透气性降低,这样使吸音性降低,以致手感往往变硬,从而损害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
发泡树脂层的发泡倍数优选为1.5~10倍。如果发泡倍数不足1.5倍,则往往透气性不足,从而使吸音性降低,如果超过10倍,则发泡树脂层的强度不足,取决于用作铺垫车毯时所施加的力,容易从发泡部分遭到破坏,从而使耐久性变差。此外,在图6的结构中,关于车毯基布4、绒头线5、预涂液,可以使用与图2的结构一样的东西。
本发明的粘结层3将粘结剂配置成岛状,从而形成岛状粘结部,并且相对于单位面积的透气性表皮层1或吸音层2的层叠面,使上述岛状粘结部的总面积所占的比例为10~80%。通过将粘结部设计为岛状,则粘结层3变得具有透气性,从而不会反射从透气性表皮层1侧侵入的噪音而可以到达吸音层2侧。另外,由于各个粘结部分相互独立,所以不会损害透气性表皮层1和吸音层2的柔软性,从而可以得到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也优良的铺垫车毯。岛状粘结部的合计面积不足10%时,则粘结力变得不充分,使用时的耐久性往往变差。如果超过80%,则往往吸音性降低,而且手感也变硬,往往损害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
上述粘结层3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优选例示的方法有:在上述透气性表皮层1的背面或上述吸音层2的表面,采用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旋转丝网印刷法等方法,将液状的粘结剂配置成岛状。根据这些方法,通过有规则地配置粘结剂而使其成为例如图7那样的交错状、或图8那样的并列状,便可以容易地设定各个岛状粘结部的粘结剂量和面积,由于各个岛状粘结部没有重叠,对于各自的间隔也可以没有偏差地均匀配置,所以可以得到没有局部粘结力的偏差、手感的偏差以及吸音性的偏差的铺垫车毯。
作为粘结层3所使用的粘结剂,只要可以得到足够的粘结力,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可以从以下几类物质中进行适当选择而加以使用,如在聚氯乙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的粉末中加入并混合增塑剂、稳定剂、及其它添加剂所得到的树脂浆料溶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系橡胶、丁腈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树脂或橡胶的溶液、或者乳胶;以及加热由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构成的热熔化系粘结剂而熔融的熔融液等。这些粘结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这些粘结剂中添加交联剂、偶合剂、流平剂、增稠剂、填充剂以及其它添加剂。各个岛状粘结部的面积优选为0.7~80.0mm2,更优选为1.0~40.0mm2。如果各个岛状粘结部的面积不足0.7mm2,则一个岛状粘结部的粘结剂量非常少,往往不能得到足够的粘结力。另一方面,如果各个岛状粘结部的面积增大到超过80.0mm2,则容易使岛状粘结部和非粘结部分的硬度差别明显,这样不但损害手感,而且岛状粘结部之间的间隙的部分(非粘结部分)也相对地增大,所以在作为铺垫车毯使用时,透气性表皮层1的外观往往受到损害,如看起来有局部浮起等。
作为本发明的吸音层2,可以使用无纺布。从表皮层1侧侵入而到达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2的噪音,由于在无纺布内部的微小空间存在的空气的粘性摩擦,其能量的一部分转换为热能,由此表现出吸音作用。
作为构成上述无纺布的基材,例如可以从玻璃纤维、石棉等无机纤维,聚酯、聚丙烯、聚乙烯、尼龙等合成纤维,人造丝、醋酸酯等半合成纤维,棉、麻等天然纤维之中选择1种来使用,或者混合其中的2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无纺布的形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优选使用针刺无纺布、水刺(spunlace)无纺布、纺粘型无纺织物等。
因为吸音作用是通过与纤维接触的部分空气的运动而得到的,所以形成吸音层2的无纺布中所含有的纤维的总表面积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吸音效果。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加高的吸音性,优选增大无纺布的厚度、以及单位面积的重量。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作为铺垫车毯的使用方便,则要求是柔软的,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优良,而且份量轻,因此,本发明吸音层2的厚度优选为3~10mm,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为200~1200g/m2。如果吸音层2的厚度不足3mm,则往往不能充分地获得吸音性,如果超过10mm,则往往铺垫车毯的手感变硬,操作性不好,同时对底面凹凸的随动性也变差。如果吸音层2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不足200g/m2,则往往不能充分地获得吸音性,如果超过1200g/m2,则铺垫车毯的重量加重,操作性变差。
作为形成吸音层2的纤维的纤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定,可以优选使用通常容易获得的1~10dtex(分特)的纤维。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通过增加无纺布中所含有的纤维的总表面积,可以获得更高的吸音性,所以吸音层2也可以混合0.1~0.3dtex的极细纤维。在混合极细纤维的情况下,其比例优选设定为无纺布整个质量的2~30%。如果不足2%,则几乎不能得到混合极细纤维的效果,即使混入量超过30%,也不能进一步提高吸音性,透气性反而降低,故而反射噪音而使吸音性降低。
作为本发明的吸音层2,为了赋予其以隔水性,优选使用的是在表面或整体预先实施了憎水处理的无纺布。作为上述憎水处理,可以使用氟系、有机硅系、或石蜡系等以前公知的憎水剂。
上述无纺布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单面或者内部含有用于增强的平纹棉织物(scrium)。作为上述的色织条子窗帘薄纱,可以使用由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玻璃纤维等构成的、低单位面积重量的、例如为10~100g/m2左右的网格状织物。
只要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吸音层2也可以在背面具有偏移防止手段。作为上述的偏移防止手段,可以使用少量的防滑树脂的涂层;マジックテ一プ(注册商标)的缝饰;热塑性塑料或橡胶制销钉的植入;或者在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中,预先混合占整个无纺布质量的2~10%的低熔点且粗的纤维(纤度为50~90dtex),然后使其一部分向背面侧突出出来,并用热使其顶端熔融而制作出顶端呈圆形销钉状的方法。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就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用于吸音性、柔软性以及隔水性评价的试验方法如下:
<吸音率>
根据ISO 10534-2(垂直入射法),测量了1000~6300Hz下的吸音率。
<柔软性>
从按照实施例制作的铺垫车毯中,纵向和横向各采集3个20mm×200mm的试片,按照JIS L 1096.8.19.1A法(45悬臂法)测量了刚软度,根据合计6点的测量值当中的最大值,如下述那样进行了评价。
3(优):100mm以下--柔软性优良,对底面的凹凸容易随动。
2(良好):超过100mm但在150mm以下--有柔软性,对底面的凹凸可以随动。
1(差):超过150mm--手感较硬,对底面的凹凸难以随动。
<隔水性>
制作300mm×300mm的试样,水平地放置在底面上,在中心部滴下30ml水,10分钟后除去试样,观察底面和吸音层2的背面,如下述那样进行评价。
3(良好):无论在底面,还是在吸音层,完全没有看到湿润。
2(透水性):底面不湿润,但在吸音层可以看到浸水。
1(透水性):在底面可以看到湿润。
实施例1
作为通气性表皮层1,使用由聚酯纤维(纤度为6.6dtex)构成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300g/m2、厚度为3mm的针刺无纺布,作为吸音层2,使用由聚丙烯纤维(纤度为3.3dtex)构成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00g/m2、厚度为5mm的针刺无纺布,在它们之间介入按下列条件将粘结剂配置成岛状的岛状粘结层3并进行层叠而使其一体化,便得到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粘结层3>
·粘结剂--改性链烯烃系热熔化粘结剂(东亚合成制:ァロンメルトPPET 1201)
·涂布方法--凹版印刷法
·粘结剂涂布面--透气性表皮层1的背面
·岛状粘结部--直径为2mm的圆形(面积为3.1mm2)
·配置--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mm,60°交错状(图7)
·粘结面积--相对于单位面积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层叠面为23%
·粘结剂涂布量--35g/m2
实施例2
将透气性表皮层1设计为如下的结构(图2):即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有预涂层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实施例2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各构成部分如下:
·车毯基布4--聚丙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0g/m2)
·绒头5--聚丙烯线(毛圈绒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
·预涂层6--SBR乳液(latex emulsion)(干燥附着量为100g/m2)
实施例3
按如下那样变更粘结层3的岛状粘结部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实例2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岛状粘结部--直径为2.5mm的圆形(面积为4.9mm2)
·配置--圆的中心点之间距离为3mm,并列(图8)
·粘结面积--相对于单位面积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层叠面为55%
·粘结剂涂布量--83g/m2
实施例4
将通气性表皮层1设计为如下的结构(图3):即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并且在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具有预涂层6、以及经由上述预涂层6的分隔而层叠的2次基布7;作为吸音层2,使用由聚酯纤维(纤度为6.6dtex)构成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00g/m2、且厚度为5mm的针刺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实施例4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各构成部分如下:
·车毯基布4--聚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0g/m2)
·绒头5--BCF尼龙线(毛圈绒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
·预涂层6--SBR乳液(干燥质量为150g/m2)
·2次基布7--聚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50g/m2)
实施例5
作为2次基布7,使用对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50g/m2的聚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实施了憎水处理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作为憎水处理剂,使用氟系憎水处理剂(日华化学制:NKガ一ド FG-270),浸渍该憎水处理剂并进行干燥,使干燥时的固体成分附着量为5g/m2
实施例6
对吸音层2的表面侧(粘结侧)进行憎水处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作为憎水处理剂,使用氟系憎水处理剂(日华化学制:NKガ一ドFG-270),采用喷涂方法并进行干燥,使干燥时的固体成分附着量为3g/m2
比较例1
将粘结层3设定为厚度0.1mm的薄膜状热溶化粘结剂(ダィセル化学工业制:联氨薄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将粘结层3设定为蜘珠网状热溶化粘结剂(ダィセル化学工业制:联氨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50g/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除将粘结层3设定为下列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岛状粘结部--直径为5mm的圆形(面积为19.6mm2)
·配置--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5.1mm,60°交错状
·粘结面积--相对于单位面积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层叠面为87%
·粘结剂涂布量--130g/m2
根据实施例1~6的结果,本发明的铺垫车毯的吸音性优良,同时也具有柔软性,即使在用于有凹凸的底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在其凹凸上随动。另外,在实施例5和6中,通过对2次基布7或吸音层2实施憎水处理,便可以赋予铺垫车毯以隔水性,同时又获得吸音性。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粘结层没有透气性,为此表现出隔水性,但是,对于2000Hz以上的频率,可以看到一般认为是因粘结层的反射而引起的吸音性的降低,另外,由于是全面粘结,所以手感变硬,从而难以在底面的凹凸上随动。
在比较例2中,由于粘结层具有透气性,因而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吸音性,但是,由于粘结层具有连续性,所以手感变硬,从而难以在底面的凹凸上随动。
在比较例3中,因为粘结面积相对于单位面积的吸音层2的层叠面超过80%,因而可以看到对于2000Hz以上的频率的吸音性有所降低,另外,与实施例4相比,手感也稍微变硬。
实施例7
将透气性表皮层1设计为如下的结构(图4):即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具有衬垫层8,并且设置有多个至少贯穿该衬垫层8而与上述车毯基布连接的吸音孔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实施例7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各构成部分如下:
·车毯基布4--聚丙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0g/m2)
·绒头5--聚丙烯丝(毛圈绒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
·衬垫层8的树脂--ォレフレックスP100G(日本ポリォレフィン制)
·衬垫层8的成型方法--用T型模成型厚度为0.7mm(质量为620g/m2)的挤出片材,将其加压层叠于表皮层上,之后用加热的针轧辊开孔。
·衬垫层8的吸音孔9--全部为直径2mm的圆形
·衬垫层8的吸音孔9的配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2mm,60°交错状
·衬垫层8的开孔率{(吸音孔面积总计/衬垫层的面积)×100}--为20%
实施例8
将透气性表皮层1设计为如下的结构(图5):即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上具有预涂层6、和经由上述预涂层6的分隔而层叠的开孔片材1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实施例8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各构成部分如下:
·车毯基布4--聚丙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0g/m2)
·绒头线5--聚丙烯丝(毛圈绒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
·预涂层6--SBR乳液(干燥质量为150g/m2)
·开孔片材10的树脂--按1∶1混合聚丙烯酸树脂(均聚物)和ハィプラ一7311(クラレ制)
·开孔片材10的成型方法--用T型模成型厚度为0.7mm(质量为630g/m2)的挤出片材,以针轧辊开孔。
·开孔片材10的吸音孔11--全部为直径2mm的圆形
·开孔片材10的吸音孔11的配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2mm,60°交错状
·开孔片材10的开孔率{(吸音孔面积总计/片材的面积)×100}--20%
实施例9
将透气性表皮层1设计为如下的结构(图6):即在车毯基布4中钉入绒头线5,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上具有预涂层6、以及经由上述预涂层6的分隔而层叠的连续气泡发泡树脂层1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实施例9的透气性表皮层1的各构成部分如下:
·车毯基布4--聚丙烯纤维制纺粘型无纺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0g/m2)
·绒头线5--聚丙烯丝(毛圈绒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00g/m2)
·预涂层6--SBR乳液(干燥质量为100g/m2)
·连续气泡发泡树脂层12--丙烯酸树脂乳液(干燥质量为400g/m2)。发泡倍数(2.5倍:机械发泡)
比较例4
除不在衬垫层8上设置吸音孔9以外,其余与实施例7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5
除不在片材层上设置吸音孔11以外,其余与实施例8同样地获得铺垫车毯。将得到的试样供给各种试验,各自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实施例7~9的结果可知,通过设计为具有开孔衬垫层8、开孔片材10、连续气泡发泡树脂层12的结构,可以使不足2000Hz的频率下的吸音性有若干提高,由于各自具有透气性,还可以得到2000Hz以上的频率下的吸音性。另一方面,不在衬垫层上设立吸音孔9的比较例4、和不在片材层上设立吸音孔11的比较例5,则在2000Hz以上的频率下的吸音性明显劣化。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比较例5
吸音率   1000Hz   0.187   0.195   0.193   0.224   0.230   0.186   0.211   0.208   0.221   0.201   0.195   0.204   0.205   0.208
  1250Hz   0.246   0.249   0.251   0.282   0.280   0.252   0.262   0.255   0.241   0.246   0.255   0.255   0.271   0.255
  1600Hz   0.315   0.325   0.334   0.363   0.355   0.328   0.333   0.338   0.328   0.328   0.331   0.327   0.337   0.338
  2000Hz   0.411   0.423   0.410   0.440   0.452   0.430   0.426   0.411   0.415   0.306   0.421   0.401   0.361   0.411
  2500Hz   0.540   0.560   0.555   0.583   0.587   0.565   0.530   0.525   0.545   0.343   0.565   0.480   0.385   0.433
  3150Hz   0.670   0.684   0.676   0.707   0.704   0.675   0.665   0.654   0.667   0.337   0.680   0.639   0.351   0.452
  4000Hz   0.732   0.744   0.740   0.773   0.755   0.722   0.705   0.711   0.735   0.356   0.732   0.652   0.373   0.446
  5000Hz   0.714   0.736   0.730   0.762   0.768   0.729   0.711   0.720   0.718   0.388   0.723   0.643   0.380   0.421
  6300Hz   0.727   0.713   0.728   0.765   0.770   0.721   0.722   0.728   0.702   0.416   0.730   0.639   0.402   0.437
    柔软性   3   3   3   3   3   3   2   2   3   1   1   2   2   2
    隔水性   -   -   -   -   3   3   -   -   3   3   -   -   -   -

Claims (8)

1.一种吸音性铺垫车毯,其是透气性表皮层(1)和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2)经由配置在其间的粘结层(3)而层叠并实现一体化的铺垫车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3)由粘结剂所形成,而且由每1个所具有的面积为0.7~80.0mm2的多个岛状粘结部构成,相对于每单位面积的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或所述吸音层(2)的层叠面,所述岛状粘结部的总面积为1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在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中,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并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形成预涂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在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中,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具有所述预涂层(6)、以及经由该预涂层(6)而层叠的2次基布(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所述2次基布(7)预先实施了憎水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在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中,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形成有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衬垫层(8),在该衬垫层(8)上,设置有多个贯穿该衬垫层(8)而到达所述车毯基布的吸音孔(9),其开孔率为5~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在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中,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介入预涂层(6)而层叠有所述预涂层(6)和树脂或橡胶制开孔片材(10),该开孔片材(10)设置有多个吸音孔(11),其开孔率为5~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在所述透气性表皮层(1)中,在车毯基布(4)的表面侧使绒头线(5)突出地被钉进去,而且在该车毯基布(4)的背面侧,介入预涂层(6)而层叠有所述预涂层(6)和连续气泡发泡树脂层(12)。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铺垫车毯,其中,对所述吸音层2的表面或整体预先实施憎水处理。
CN2007103059346A 2006-12-28 2007-12-27 吸音性铺垫车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9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3924/2006 2006-12-28
JP2006353924A JP2008162399A (ja) 2006-12-28 2006-12-28 吸音性置き敷きカーマ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688A true CN101209688A (zh) 2008-07-02
CN101209688B CN101209688B (zh) 2011-04-06

Family

ID=3961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59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9688B (zh) 2006-12-28 2007-12-27 吸音性铺垫车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62399A (zh)
CN (1) CN1012096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8481A (zh) * 2011-08-26 2012-01-25 苏州潮盛印花制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复合隔音地毯
CN103082827A (zh) * 2012-12-11 2013-05-08 东华大学 一种咖啡炭聚酯纤维弹力地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816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莱丹科技股份公司 可渗透水蒸气的防水的织物层合件和其生产方法
CN104470714A (zh) * 2012-05-30 2015-03-25 厄尔斯尼茨依蒂尔汽车有限公司 用来铺放到机动车的铺地地毯结构上的、用于机动车的嵌垫
CN107351783A (zh) * 2017-07-31 2017-11-17 中治和环保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防污效果的汽车顶棚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58049A (zh) * 2017-08-01 2017-12-12 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通道里板吸音棉的制备方法
CN108883598A (zh) * 2016-03-31 2018-11-23 东丽株式会社 层合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501235A (ja) * 2008-09-02 2012-01-19 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低重量カーペットおよびカーペットタイル、並びに、製造、サイジング、および設置方法
US9376766B2 (en) 2008-09-02 2016-06-28 Interface, Inc. Low weight-hardback carpet tile
RU2541285C2 (ru) * 2009-05-18 2015-02-10 Аутонойм Менеджмент Аг Ворсовый ковер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х применений
JP2012091713A (ja) * 2010-10-28 2012-05-17 Daishin Kogyo Kk 車載用カーペット
WO2013011643A1 (ja) * 2011-07-18 2013-01-24 株式会社大和 マット
JP5684687B2 (ja) * 2011-10-04 2015-03-1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材
JP6192094B2 (ja) * 2013-05-01 2017-09-06 住江織物株式会社 難燃性カーペット
KR101941430B1 (ko) * 2016-05-31 2019-04-12 진양화학 주식회사 폴리올레핀계 수지를 이용한 소재 단일화를 통해 재활용 가능한 차량용 매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944057B2 (ja) * 2018-09-21 2021-10-0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7436029B2 (ja) 2020-11-12 2024-02-21 平岡織染株式会社 高強度ターポリンの基布の回収方法
WO2022133095A1 (en) * 2020-12-16 2022-06-23 Stuart Colam Sound-absorbing article with perforations in backing, surface coverings comprising sam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648A (ja) * 1995-10-31 1997-07-1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吸音性座席
JP3422698B2 (ja) * 1998-11-27 2003-06-30 株式会社林技術研究所 自動車フロアー用構造体
JP4071542B2 (ja) * 2001-05-24 2008-04-02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ロアマット
JP4312551B2 (ja) * 2002-09-13 2009-08-12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ロアマット
JPWO2004058014A1 (ja) * 2002-12-26 2006-04-27 永大化工株式会社 吸音遮水性に優れた置き敷きマ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30506B2 (ja) * 2003-10-29 2007-06-13 株式会社タケヒロ 超軽量な防音材
DE20320102U1 (de) * 2003-12-23 2005-05-12 Carcoustics Tech Center Gmbh Mehrschichtiges, schallabsorbierendes Leichtbauteil,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6198964A (ja) * 2005-01-21 2006-08-03 Sanwa Kogyo Kk 車両用成形天井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8481A (zh) * 2011-08-26 2012-01-25 苏州潮盛印花制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复合隔音地毯
CN104470714A (zh) * 2012-05-30 2015-03-25 厄尔斯尼茨依蒂尔汽车有限公司 用来铺放到机动车的铺地地毯结构上的、用于机动车的嵌垫
CN103082827A (zh) * 2012-12-11 2013-05-08 东华大学 一种咖啡炭聚酯纤维弹力地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2827B (zh) * 2012-12-11 2016-07-06 东华大学 一种咖啡炭聚酯纤维弹力地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816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莱丹科技股份公司 可渗透水蒸气的防水的织物层合件和其生产方法
CN104228167B (zh) * 2013-06-07 2017-01-18 莱丹科技股份公司 可渗透水蒸气的防水的织物层合件和其生产方法
CN108883598A (zh) * 2016-03-31 2018-11-23 东丽株式会社 层合体
CN108883598B (zh) * 2016-03-31 2020-05-19 东丽株式会社 层合体
CN107351783A (zh) * 2017-07-31 2017-11-17 中治和环保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防污效果的汽车顶棚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58049A (zh) * 2017-08-01 2017-12-12 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通道里板吸音棉的制备方法
CN107458049B (zh) * 2017-08-01 2019-08-09 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里板吸音棉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2399A (ja) 2008-07-17
CN101209688B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9688B (zh) 吸音性铺垫车毯
US4824498A (en) Strippalble sponge cushion underlay for a surface covering, such as carpeting
AU638361B2 (en) Improved support binder
US20040048036A1 (en) Floor mat for automobile
KR101167554B1 (ko) 극세 단섬유 부직포, 피혁과 유사한 시트형상물 및 그들의 제조방법
US6253526B1 (en)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carpet underlays
US20020187300A1 (en) Floor mat for automobile
US10472751B2 (en) Thermofusible sheet material
DE10157416A1 (de) Teppichfliese
KR20090127926A (ko) 경량의 음향 플로어 카펫 시스템
WO2008026653A1 (fr) Feuille de type cuir ignifuge et son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JP2006283221A (ja) 合成皮革
US20240057801A1 (en) Scrim-reinforced cushion mat for carpet tiles
JP2003040018A (ja) 自動車用フロアマット
JP5073729B2 (ja) 防音カーペット
JP2008200288A (ja) 自動車用フロアマ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12204A (ja) 発泡成形品用補強材
JP5748247B1 (ja) 床敷きマット仮止めシート
US20090191382A1 (en) Floor mat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7276722A (ja) 吸音効果のある自動車用軽量フロアーマット
JP4074946B2 (ja) 防滑性樹脂塗膜を備えている基布と塗膜形成法
JP5650930B2 (ja) カーペ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1749B2 (ja) タフテッド製品
JPWO2020116399A1 (ja) 防音材の吸音特性の制御方法
JP2008188202A (ja) 防水性及び通気性のあるカーペ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