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6607A - 透镜筒 - Google Patents

透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6607A
CN101196607A CNA2007101971188A CN200710197118A CN101196607A CN 101196607 A CN101196607 A CN 101196607A CN A2007101971188 A CNA2007101971188 A CN A2007101971188A CN 200710197118 A CN200710197118 A CN 200710197118A CN 101196607 A CN101196607 A CN 101196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groove
mentioned
cam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71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5692C (zh
Inventor
吉井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96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6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6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69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透镜筒,在设置有相互交叉的凸轮槽的透镜筒中,在凸轮槽的交叉部不会产生脱落而可获得顺畅的进退驱动。透镜筒具有凸轮框,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两个凸轮槽(4d、4e),它们是有底槽且槽深不同,在槽深浅的一侧的凸轮槽的交叉部分的底面上设有突部;第四组框,其具有凸轮从动件(9a),该凸轮从动件在前端具有可使突部通过的切槽形状并与凸轮槽(4e)卡合,可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四组框相对于凸轮框相对移动;以及第二组框,其具有与槽深深的一侧的凸轮槽(4d)卡合的凸轮从动件(7a),该第二组框相对于凸轮框相对移动,该透镜框能够使凸轮从动件(9a)和(7a)都通过而不会在交叉部分从凸轮槽(4e)或(4d)脱落。

Description

透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沿凸轮槽被进退驱动的透镜筒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应用于以往的照相机等中的可进退驱动的透镜筒中,通常采用如下的结构:通过设在各镜框上的凸轮槽与凸轮从动件(通常为3对)的卡合,在光轴方向上相对地进退驱动上述各镜框。在这样的透镜框中,有时使上述凸轮槽交叉以应对镜框的小型化和进退量的增加。此时,必须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上述凸轮槽的交叉部分,凸轮从动件不会脱离其所对应的凸轮槽。
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透镜筒的凸轮机构是如下的机构:设有由单一的凸轮槽和凸轮从动件构成的单一的组件(set),和由在轴向前后位置不同的前后的凸轮槽和凸轮从动件构成的至少一个前后一对的组,使上述单一的组件的凸轮槽和前后组的凸轮槽交叉,并满足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是单一组件中的凸轮槽的槽宽大于前后一对的组中的凸轮槽的槽宽,另一个条件是单一组件中的凸轮槽和前后一对的组中的一个凸轮槽的周方向间隔与该单一组件的凸轮槽和前后一对的组中的另一个凸轮槽的周方向间隔不同。在该以往的凸轮机构中,即使凸轮槽存在交叉部分,也不会产生与这些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7651号公报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透镜筒的凸轮机构,必须相对于单一的凸轮槽设置成对的凸轮槽,配设空间变大,特别是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变长。或者,由于凸轮槽变得复杂,旋转方向的布局困难等,对镜框的小型化产生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筒,透镜框在具有相互交叉的凸轮槽的透镜筒中,在其交叉部不会产生脱落,可以得到顺畅的进退驱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具有: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的有底槽相互交叉,在该交叉部分或者其附近的底面上具有突部;以及第二框部件,其具有槽从动件,该槽从动件在前端具有上述突部可以通过的切槽形状,并与上述有底槽中的一个卡合,在该有底槽中滑动,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呈圆柱形状(销状)突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沿上述第一槽的槽筋(槽轨迹)方向呈板状突出。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三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板状的突部从上述交叉部分越过该交叉部分进一步在上述第一槽的凸轮筋的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二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该透镜筒还具有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二槽卡合的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在该第二槽从动件上,在上述交叉部分的该第二槽的槽筋方向上具有切槽。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突部的从槽底部到前端的(高度)尺寸形成为比上述第一槽深度的尺寸短,
该透镜筒还具有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为了与上述第二槽卡合而突出并嵌合于上述第二槽中,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在上述第二槽从动件通过上述交叉部分时,上述第二槽从动件的突出前端为不与上述突部前端干涉的突出量。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六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呈圆柱形状(销状)突出。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六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沿上述第一槽的槽筋(槽轨迹)方向呈板状突出。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八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板状的突部从上述交叉部分越过该交叉部分进一步在上述第一槽的槽筋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透镜筒,该透镜筒具有多个槽交叉的框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筒具有:
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具有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交叉的第二槽,在除了该第一槽与第二槽的交叉部分以外的该交叉部分附近,在该第一槽的底面上具有突部;以及
第二框部件,其具有突状的第一槽从动件,该第一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一槽卡合且在前端具有上述突部可以通过的切槽形状,该第一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十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该透镜筒还具有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二槽卡合的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述的透镜筒形成为,在第十或十一方面所述的透镜筒中,上述第二槽的深度比上述第一槽的深度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突部的突出高度比上述有底槽的深度尺寸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突部突出为在沿上述有底槽的一个凸轮筋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板状,该突出高度比上述有底槽的深度尺寸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透镜筒具有: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具有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交叉的第二槽,在该交叉部分或者其附近的底面具有突部;第二框部件,其具有突状的第一槽从动件,该第一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一槽卡合,且在前端具有上述突部可通过的切槽形状,该第一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以及第三框部件,其具有突状的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二槽卡合,且其高度比该第一槽从动件的突状高度低,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交叉部分的上述突部的突出高度为不与上述第二槽从动件干涉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第一槽比上述第二槽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透镜筒具有: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具有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交叉的第二槽,在该交叉部分或者其附近的底面具有突部;第二框部件,该第二框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一槽卡合的第一槽从动件,在该第一槽从动件的前端设有上述突部可通过的切槽形状,该第一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以及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二槽卡合的第二槽从动件,在该第二槽从动件的前端设有上述突部可通过的切槽形状,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透镜筒具有: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具有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交叉的第二槽,该第二槽是比该第一槽深的槽,在第一槽的该交叉部分或者其附近的底面具有突部;第二框部件,该第二框部件具有突状的第一槽从动件,该第一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一槽卡合,且在前端具有上述突部可通过的切槽形状,该第一槽从动件可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以及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二槽卡合,其高度比该第一槽的深度高,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凸轮槽的交叉部不会发生脱落而可以获得顺畅的进退驱动的透镜筒。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框的透镜筒的包含光轴的在沉胴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透镜筒的包含光轴的在广角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透镜筒的包含光轴的在望远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4是构成图1的透镜筒的作为透镜框的凸轮框、浮动环、第二组框和第四组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图4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下,一方的凸轮从动件位于交叉点正前方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6是表示在图4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下,一方的凸轮从动件在交叉点上时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7是沿图6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5的凸轮从动件和凸轮槽的在交叉点周围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筒中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的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的展开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的凸轮从动件和凸轮槽的在交叉点周围的立体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施方式的透镜筒中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的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的展开图。
图15是图14的凸轮从动件和凸轮槽的交叉点周围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E-E线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4、4A、4B:凸轮框(第一框部件);4e、4Ae、4Be:凸轮槽(第一凸轮槽,有底槽);4d、4Ad、4Bd:凸轮槽(第二凸轮槽,有底槽);4g、4Ag、4Bg:突部;7、7A、7B:第二组框(第三框部件);7a、7Aa、7Ba:凸轮从动件(第二槽从动件);7a1、9a1、9Aa1、9Ba1:切槽部(切槽形状部);9、9A、9B:第四组框(第二框部件);9a、9Aa、9Ba:凸轮从动件(第一槽从动件);P1、P11、P21:交叉点(交叉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内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框的透镜筒的包含光轴的在各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表示沉胴状态,图2表示广角状态,图3表示望远状态。图4是构成上述透镜筒的作为上述透镜框的凸轮框、浮动环、第二组框和第四组框的分解立体图。图5、6是表示上述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的展开图。图7是沿图6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8是上述凸轮从动件和上述凸轮槽的在交叉点周围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上述摄影透镜的光轴设为O,将在该光轴O方向上的被摄体侧作为前方(伸出侧),将成像面侧(缩回侧)作为后方。各框部件的旋转方向用从被摄体侧观察到的旋转方向来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1是沉胴式的可变焦的透镜筒,如图1~3所示,该透镜筒1具有:固定框2;作为第一框部件的凸轮框4,其被支承在固定框2上,在变焦时或沉胴驱动时被旋转进退驱动;与凸轮框4一起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的移动框3;与凸轮框4一起进退的浮动环5;由凸轮框4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驱动的第一组框6;收纳于第一组框6的前面部的可开闭的透镜挡板14;作为第三框部件的第二组框7和作为第二框部件的第四组框9,它们被浮动环5限制旋转,同时由凸轮框4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驱动;第三组框8,其被固定框2限制旋转,同时由调焦驱动部在光轴O方向上调焦驱动;与固定框2的后端侧一体结合的保持板21和保持在该板上的CCD单元;以及调焦驱动部和未图示的变焦驱动部。再有,透镜筒1作为摄影透镜组,具有分别保持在第一组框6、第二组框7、第三组框8和第四组框9上并从前方侧沿光轴O依次配置的第一组透镜15、第二组透镜16、第三组透镜17和第四组透镜18。
固定框2是紧固在照相机主体等摄影装置中的圆筒状的部件,在其内周部设有凸轮槽2b、直进槽2a。
移动框3是可进退地嵌入固定框2的内周部的圆筒部件,在其后端部具有可滑动地嵌入固定框2的直进槽2a中的凸部和与凸轮框4的一部分圆周槽4h进行卡口式结合的周方向凸部。因此,伴随凸轮框4的旋转进退,移动框3自身不旋转,而是与凸轮框4一起在光轴O方向上进行进退移动。
凸轮框4是插入固定框2内部的可旋转进退的圆筒状的部件,在其外周后方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框2侧的变焦驱动用的长齿轮(long gear)(未图示)啮合的齿轮部4a和可滑动地卡合于固定框2的凸轮槽2b中的凸轮从动件4b。另外,在凸轮框4的外周部设置有相对于光轴O方向倾斜的三个第一组框用凸轮槽4c,在凸轮框4的内周部设有相对于光轴O方向倾斜且由相互交叉的三对(六个)构成的凸轮槽,即,成对的作为第二凸轮槽的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d和作为第一凸轮槽的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e。另外,在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d和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e中接连设置有作为组装时的凸轮从动件插入用槽部的、在后侧开口的槽部4d1、4e1(图4、5)。另外,对于上述凸轮槽4d、4e和卡合在该凸轮槽中的第二、第四组框的凸轮从动件7a、9a的详细的形状和作用,在后面进行说明。
该凸轮框4由变焦驱动部的电动机(未图示)经由上述长齿轮旋转驱动,一边通过凸轮槽2b从沉胴位置旋转到可摄影的广角位置、望远位置,一边相对于固定框2在光轴O方向上伸出。
浮动环5是嵌入凸轮框4的内周部的圆筒部件,在其外周部设有与固定框2的直进槽2a嵌合的导向突起5a,在其内周部设有第二组框用直进导向槽5b和第四组框用直进导向槽5c。
该浮动环5在沿光轴O方向夹着凸轮框4的状态下可相对旋转地嵌入凸轮框4的内周部。因此,浮动环5在被固定框2的直进槽2a导向的旋转限制状态下,随着凸轮框4的旋转进退,与凸轮框4一起在光轴O方向上被进退驱动。
第一组框6是嵌入移动框3的内周部的圆筒框部件,在其外周后端部设有可滑动地嵌入移动框3的直进槽3b中的导向突起6b,在其内周后端部设有与凸轮框4的第一组框用凸轮槽4e卡合的三个凸轮从动件6a。再有,在第一组框6的前面开口部保持有第一组透镜15。另外,第一组框6的前面部紧固有装饰板,在第一组框6的前面部与装饰板之间配置有对第一组透镜15的前面进行开闭的透镜挡板14。
该第一组框6在被移动框3的直进槽3b限制旋转的状态下,随着凸轮框4的旋转进退移动,相对于凸轮框4和移动框3在光轴O方向上被进退驱动。
第二组框7是嵌入凸轮框4的内周部的筒状框部件,在其外周部三个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可滑动地嵌入浮动环5的导向槽5b中的三个直进导向凸部7b;和突状的作为第二槽从动件的三个凸轮从动件7a,该三个凸轮从动件7a配置在该凸部7b上,与凸轮框4的凸轮槽4d卡合(图4)。在第二组框7的中央开口部保持有第二组透镜16。另外,包括快门驱动单元和快门叶片的快门框10在被施力弹簧11向前方施力的状态下支承在第二组框7的前面侧。
该第二组框7在被浮动环5的导向槽5b限制旋转的状态下,伴随凸轮框4的旋转,通过凸轮槽4d相对于凸轮框4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移动。
上述调焦驱动部收纳在紧固于固定框2的外侧的调焦驱动部主体32中,其由如下部件构成:调焦电动机33;由该电动机33经由齿轮列旋转驱动的进给丝杠轴36;导向轴34;以及调焦驱动部件35,其支承在导向轴34上,由进给丝杠轴36在光轴O方向上驱动,并用于对第三组框8进行进退驱动。
第三组框8是在使导向突起8a嵌入直进槽2a的状态下支承于固定框2的内部的框部件,在其中央开口部保持有作为调焦透镜的第三组透镜17。该第三组框8在沉胴驱动时和在调焦驱动时由调焦电动机33经由进给丝杠轴36、调焦驱动部件35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驱动。
第四组框9是嵌入凸轮框4的内周和后方部的筒状框部件。在其外周部三个方向的位置上设有:三个直进导向凸部9b,这些直进导向凸部9b是可滑动地嵌入浮动环5的导向槽5c中的凸状部,沿光轴O方向延伸出来;以及突状的作为第一槽从动件的三个凸轮从动件9a,这些凸轮配置在该凸部9b上,与凸轮框4的凸轮槽4e卡合。在第四组框9的中央开口部保持有第四组透镜18。
该第四组框9在被浮动环5的导向槽5c限制旋转的状态下,伴随凸轮框4的旋转通过凸轮槽4e相对于凸轮框4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移动。
保持板21在支承光学低通滤波器22和带有保护玻璃23的摄像元件24的状态下紧固在固定框2的后端面上。
在摄影时,透过各透镜组15~18的被摄体光在摄像元件24的成像面上成像,并从摄像元件24输出被摄体像的摄像电信号。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1在处于沉胴状态时,如图1所示,移动框3、凸轮框4、浮动环5、第一组框6缩回到固定框2内部的沉胴位置。另外,第二组框7、第三组框8、第四组框9也收纳在凸轮框4内部的沉胴位置。另外,透镜挡板14位于覆盖第一组透镜15的前表面的关闭位置。
当为了使透镜筒1处于可以摄影的广角状态,而沿顺时针(+θ方向)驱动凸轮框4转动预定角度时,如图2所示,凸轮框4与移动框3一起伸出到广角位置。而且,通过凸轮框4的旋转和进退移动,第一组框6伸出到广角位置。再有,第二组框7和第四组框9相对于凸轮框4相对移动到各自的广角位置。第三组框8由调焦电动机33驱动到调焦位置上。
当为了使透镜筒1处于望远状态,而进一步沿顺时针(+θ方向)驱动凸轮框4转动时,如图3所示,凸轮框4与移动框3一起略微伸出到望远位置。通过凸轮框4的旋转和进退移动,第一组框6缩回到望远位置。另外,第二组框7相对于凸轮框4伸出到前方的望远位置,第四组框9相对于凸轮框4缩回到后方的望远位置。第三组框8由调焦电动机33驱动到调焦位置。
此处,关于配置在凸轮框4的内周面上的凸轮槽4d、4e以及配置在第二组框7和第四组框9的外周面上的凸轮从动件7a、9a的配置、形状,还有该凸轮从动件的移动动作,使用图5、6的凸轮槽的展开图、图7的剖面图以及图8的凸轮槽和凸轮从动件的立体图、图9的剖面图来进行说明。
另外,成对的凸轮槽4d、4e和凸轮从动件7a、9a在三对错开相同相位的状态下分别配置在凸轮框4、或第二组框7、第四组框9上,下面对其中的一对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5的展开图(图6、10、14的展开图也相同)上,凸轮框旋转位置(角度)θ1-或θ2-表示在凸轮框4从沉胴位置经由广角位置旋转到望远位置时,第二组框7的凸轮从动件7a或者第四组框9的凸轮从动件9a在凸轮框4的内周面上的相对移动位置(角度)。并且,将凸轮框4的顺时针旋转角作为第二、第四组框的相对旋转角+θ(在图5中凸轮从动件向左方向相对移动)来说明,并且将凸轮框4的逆时针旋转角作为第二、第四组框的相对旋转角-θ(在图5中凸轮从动件向右方向相对移动)来说明。
凸轮框4的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d和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e都由具有梯形剖面的有底槽形成,相互在两处交叉。即,如图5所示,在凸轮槽4d的从沉胴旋转位置θ1C到广角旋转位置θ1W间的区域与凸轮槽4e侧的凸轮从动件插入部4e1的交叉点P0、还有凸轮槽4d的从广角旋转位置θ1W到望远旋转位置θ1T间的区域与凸轮槽4e的从沉胴旋转位置θ2C到广角旋转位置θ2W间的区域的交叉点P1(交叉点旋转角相位差θP)这两处交叉。
另外,在交叉点P1附近的凸轮槽4e的凸轮筋(凸轮槽的宽度的中心线)S2由直线形成。不过,在交叉点P1的凸轮槽4d的凸轮筋S 1未必一定是直线。
再有,凸轮槽4e的槽宽d2大于凸轮槽4d的槽宽d1。换言之,卡合于凸轮槽4e的凸轮从动件9a的根部直径(凸轮筋S2方向的实际尺寸宽度d4)设定为大于凸轮槽4d的槽宽d1。
再有,从凸轮框内周面4f到凸轮槽4d的底面4d2的槽的深度h1比到凸轮槽4e的底面4e2的槽的深度h2深(图9)。并且,在交叉点P1附近的出入口,以被凸轮槽4d分离的状态在凸轮槽4e内设置高度与槽的深度h2相同的一对突部4g。
这两个突部4g沿着凸轮槽4e的凸轮筋S2配置。再有,该突部4g的凸轮筋S1侧的内侧倾斜面4g1以在交叉点P1对置的状态沿凸轮槽4d的槽面配置。
另一方面,第二组框7的凸轮从动件7a是圆锥梯形状(但是是截去了圆锥顶点部的形状)的凸轮从动件,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凸轮槽4d中。向该凸轮槽深度方向嵌入的嵌入长度h3比凸轮槽4e的槽的深度h2长,与凸轮槽4d的槽的深度h1大致相等。
第四组框9的凸轮从动件9a是在其中央前端部具有切槽部9a1的圆锥梯形状(但是,是截去圆锥顶点部的形状)的凸轮从动件,无松动地(在没有嵌合间隙或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凸轮槽4e侧。向该凸轮槽深度方向嵌入的嵌入长度h4比凸轮槽4e的槽的深度h2浅。切槽部9a1的宽度d3是其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嵌入突部4g的宽度。另外,该切槽部9a1的相对于光轴O的倾斜方向与凸轮筋S2的方向一致。
对凸轮从动件7a、9a相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凸轮槽4d、4e的组装和滑动动作进行说明。
在组装时,需要使凸轮从动件9a通过凸轮槽4e的凸轮从动件插入部4e1上的交叉点P0,但是仅在组装时注意并进行插入即可。
在透镜筒的摄影区域以外(从沉胴状态到广角状态之间)的伸出动作中,通过凸轮框4的旋转,一方的凸轮从动件9a在沉胴旋转位置θ2C和广角旋转位置θ2W之间通过凸轮槽4e的交叉点P1。在凸轮从动件9a位于与凸轮槽4d的上述交叉范围内时(图6的状态),凸轮从动件9a的实际尺寸宽度d4变得比凸轮槽4d的槽宽d1宽,在交叉点P1前后处于切槽部9a1卡合于凸轮槽4e的突部4g的状态。因此,凸轮从动件9a不会从凸轮槽4e中脱落而可顺畅地滑动移动。图7的剖面图示出该移动时的情况。
当凸轮从动件9a跨越交叉点P1上的突部4g而通过时,即使产生因形状的偏差等而引起的微小的卡合松动,由于该区域是在摄影区域以外的沉胴旋转位置θ2C和广角旋转位置θ2W之间,所以该偏差不会对摄影产生影响。
另一凸轮从动件7a在凸轮槽4d的摄影区域以外(从沉胴旋转位置θ1C到广角旋转位置θ1W间)伸出时需要通过交叉点P0,进而在摄影区域内(从广角旋转位置θ1W到望远旋转位置θ1T间)的变焦动作时需要通过交叉点P1。但是,在通过该交叉点P0、P1时,由于凸轮从动件7a的前端部必然卡合在凸轮槽4d的比凸轮槽4e深的部分,所以当然不会从该凸轮槽脱落而可顺畅地移动。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框,通过在凸轮框上使多个凸轮槽交叉来进行配置,从而缩小凸轮框的直径和长度,可以实现在透镜筒的摄影状态或者沉胴状态下的小型化。而且,即使如上述那样采用使凸轮槽交叉的凸轮框,也不会产生凸轮从动件的脱落,可以实现进退框部件的顺畅的驱动。
但是,在需要将上述交叉点P1配置在摄影区域内,即,配置在从广角旋转位置θ2W到望远旋转位置θ2T之间的情况下,为了在凸轮从动件9a通过交叉点P1时赋予更加顺畅的动作,在设计尺寸上赋予上述的微小的卡合松动。作为用于抑制由该松动产生的第四组框9的晃动的影响的凸轮槽的变形例,可以提出相对于配置在凸轮框4上的三个凸轮槽4d分别使三个凸轮槽4e的相位错开的方案。
在本变形例中,使凸轮槽4d和4e中的图5所示的凸轮框4的沉胴旋转位置θ1C和θ2C之间的旋转角相位差△θC在三对凸轮槽间变化。另外,与该凸轮槽对应,第四组框9的三个凸轮从动件9a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也错开。
在该变形例中,在凸轮框4的从广角旋转位置θ2W到望远旋转位置θ2T之间,三对中至少两处的凸轮从动件9a相对于各自的凸轮槽4e位于交叉点P1外的卡合位置上。因此,三个凸轮从动件9a不会同时通过凸轮槽4e的交叉点P1,从而能够抑制由第四组框9在各交叉点P1的卡合松动引起的第四组框9的晃动,能够抑制对摄影的影响。
下面,使用图10~13对内置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框的透镜筒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中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的展开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C-C线的剖面图。图12是上述凸轮从动件和上述凸轮槽的在交叉点周围的立体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D-D线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筒,凸轮框的第二组框用凸轮槽、第四组框用凸轮槽和与这些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下面,仅对上述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的凸轮框4A上,在其内周部设有相对于光轴O方向倾斜且相互交叉的三对(六个)凸轮槽,即,成对的作为第二凸轮槽的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Ad和作为第一凸轮槽的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Ae。另外,在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Ad和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Ae上接连设置有组装时的凸轮从动件插入用的槽部4Ad1、4Ae1(图10)。不过,槽部4Ad1是向凸轮框4A的后侧开口的槽,槽4Ae1是向前方侧开口的槽。
在第二组框7A上设有与凸轮槽4Ad卡合的、作为第二槽从动件的三个凸轮从动件7Aa。在第四组框9A(未图示)上设有与凸轮槽4Ae卡合的、作为第一槽从动件的三个凸轮从动件9Aa。
凸轮框4A的凸轮槽4Ad、4Ae都是具有梯形截面的有底槽,在凸轮槽4Ad的从广角旋转位置θ1W到望远旋转位置θ1T之间和凸轮槽4Ae的从沉胴旋转位置θ2C到广角旋转位置θ2W之间,交叉于交叉点P11(交叉点旋转角相位差θP)。
另外,交叉点P11与在其附近的凸轮槽4Ae的凸轮筋(凸轮槽的宽度的中心线)S12和凸轮槽4Ad的凸轮筋S11都为直线。而且,希望凸轮槽4Ae的槽宽和凸轮槽4Ad的槽宽相等。从凸轮框内周面4Af到凸轮槽4Ad、4Ae的底面4Ad2、4Ae2的槽的深度h8互相相等(图13)。
并且,在交叉点P11的槽底面中央位置(凸轮筋S11、S12的交点)上设有具有与槽深h8相等的突出高度的圆柱形状的突部4Ag(图13)。
另一方面,第二组框7A的凸轮从动件7Aa由在中央前端部上具有切槽部7Aa1的圆锥梯形状(截去顶点部)的凸轮从动件形成,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凸轮槽4Ad中。该凸轮从动件的高度与凸轮槽4Ad、4Ae的槽的深度h8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略短。切槽部7Aa1的槽宽形成为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突部4Ag中的槽宽。另外,该切槽部7Aa1的槽相对于光轴O的倾斜方向与凸轮筋S11的方向一致。
另外,第四组框9A的凸轮从动件9Aa也同样由在中央前端部上具有切槽部9Aa1的圆锥梯形状的凸轮从动件形成,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凸轮槽4Ae中。该凸轮从动件的高度与凸轮槽4Ad、4Ae的槽的深度h8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略短。切槽部9Aa1的槽宽形成为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突部4Ag中的槽宽。另外,该切槽部9Aa1的槽相对于光轴O的倾斜方向与凸轮筋S12的方向一致。
下面,对凸轮从动件7Aa、9Aa相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轮槽4Ad、4Ae的滑动动作进行说明。
在透镜筒的从沉胴状态向广角状态的伸出动作时,通过凸轮框4A的旋转,一方的凸轮从动件9Aa在沉胴旋转位置θ2C和广角旋转位置θ2W间通过凸轮槽4Ae的交叉点P11。在凸轮从动件9Aa位于凸轮槽交叉范围内时(图12的状态),凸轮从动件9Aa的切槽部9Aa1卡合于突部4Ag。并且,在解除切槽部9Aa1与突部4Ag的卡合时,凸轮从动件9Aa的外径卡合于移动方向前方侧的凸轮槽4Ae。因此,凸轮从动件9Aa不会从凸轮槽4Ae脱落而可顺畅地通过交叉点P11。
通过图11说明此时的情况。图11表示沿图10中的C-C线的剖面,是沿凸轮筋S12剖开突部4Ag和凸轮从动件9Aa以及凸轮槽4Ae的剖面图。凸轮从动件9Aa在凸轮槽4Ae中行进,在开始通过交叉点P11,或者在通过结束之前,如图中9Aa′所示,凸轮从动件9Aa的切槽部9Aa1的内壁与突部4Ag和凸轮槽4Ae的斜面两者相切,并顺利地横穿凸轮槽4Ad。
另一凸轮从动件7Aa在从广角状态向望远状态的伸出动作时,在凸轮槽4Ad的广角旋转位置θ1W和望远旋转位置θ1T之间通过交叉点P11。该情况下也与凸轮从动件9Aa的情况相同,在位于凸轮槽交叉范围内时,凸轮从动件7Aa的切槽部7Aa1卡合于突部4Ag。并且,在解除切槽部7Aa1与突部4Ag的卡合时,凸轮从动件7Aa的外径卡合于凸轮槽4Ad。因此,凸轮从动件7Aa不会从凸轮槽4Ad脱落而可顺畅地通过交叉点P11。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凸轮槽部的形状简单,凸轮槽的配置容易。由于突部4Ag为圆柱形状(圆形截面),因此凸轮从动件的切槽部的滑动性好,凸轮从动件可以顺畅地通过交叉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从动件7Aa在摄影范围区域即广角旋转位置θ1W和望远旋转位置θ1T间通过交叉点P11。此时,在为了赋予更加顺畅的动作而在设计尺寸上在通过该交叉点时通过卡合状态的切换来使凸轮从动件7Aa产生微小的松动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第二组框7A晃动。
因此,为了抑制第二组框7A的上述晃动,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凸轮槽的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使凸轮槽4Ad和4Ae的图10所示的凸轮框4A的沉胴旋转位置θ1C和θ2C的旋转角相位差△θC在三对凸轮槽间变化,与此相对应,第四组框9A的三个凸轮从动件9Aa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也错开。
由于上述凸轮槽配置位置错开而使在三对凸轮槽间的各个交叉点P11的旋转位置错开,获得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凸轮槽的变形例同样的效果。
下面,使用图14~图16对内置有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框的透镜筒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中的凸轮框的内周面的凸轮槽(表示三对中的一对)和与该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状态的展开图。图15是上述凸轮从动件和上述凸轮槽的在交叉点周围的立体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E-E线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筒,凸轮框的第二组框用凸轮槽、第四组框用凸轮槽和与这些凸轮槽卡合的凸轮从动件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下面,仅对上述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筒的凸轮框4B上,在其内周部设有相对于光轴O方向倾斜且相互交叉的三对(六个)凸轮槽,即,成对的作为第二凸轮槽的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Bd和作为第一凸轮槽的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Be。另外,在第二组框用凸轮槽4Bd和第四组框用凸轮槽4Be上接连设置有组装时凸轮从动件插入用的槽部4Bd1、4Be1(图14)。槽部4Bd1、槽4Be1都是向凸轮框4B的后端侧开口的槽。
在第二组框7B上设有与凸轮槽4Bd卡合的、作为第二槽从动件的三个凸轮从动件7Ba。在第四组框9B上设有与凸轮槽4Be卡合的、作为第一槽从动件的三个凸轮从动件9Ba。
凸轮框4B的凸轮槽4Bd、4Be都是具有梯形截面的有底槽,相互在两处交叉。即,如图14所示,在凸轮槽4Bd的从沉胴旋转位置θ1C到广角旋转位置θ1W间与凸轮槽4Be的凸轮从动件插入部4Be1的交叉点P20、还有凸轮槽4Bd的从广角旋转位置θ1W到望远旋转位置θ1T间与凸轮槽4Be的从沉胴旋转位置θ2C到广角旋转位置θ2W间的交叉点P21(交叉点旋转位置θP)这两处交叉。
另外,交叉点P21与在其附近的凸轮槽4Be的凸轮筋(凸轮槽的宽度的中心线)S22是直线,但是凸轮槽4Bd的凸轮筋S21未必一定是直线。而且,凸轮槽4Be的槽宽d8比凸轮槽4Bd的槽宽d7窄。从凸轮框内周面4Bf到凸轮槽4Bd、4Be的底面4Bd2、4Be2的槽的深度h5互相相等(图16)。
进而,在交叉点P21的槽底面部上设有沿着凸轮筋S22的笔直长板形状的突部4Bg。希望突部4Bg在凸轮筋方向的长度d9比凸轮槽4Bd的槽宽d7长,但是即使比d7短,也只要具有在交叉点P21上凸轮从动件9Ba不从凸轮槽4Be脱离的长度即可。到突部4Bg的顶点4Bg1的高度h6为比槽深度h5低的突出高度。
另一方面,第二组框7B的凸轮从动件7Ba由圆锥梯形状(截去顶点部)的凸轮从动件形成,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凸轮槽4Bd中。该凸轮从动件高度h7形成为未达到凸轮槽4Bd、4Be的深度h5且不与突部4Bg干涉的(不与顶点4Bg1接触)的高度。凸轮从动件7Ba的根部直径与凸轮槽4Bd的槽宽d7大致相等,在交叉点P21不会进入槽宽窄的凸轮槽4Be侧。
另外,第四组框9B的凸轮从动件9Ba由在中央部具有切槽部9Ba1的圆锥梯形状的凸轮从动件形成,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凸轮槽4Be中。该凸轮从动件高度与凸轮槽4Bd、4Be的槽的深度h5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略低。切槽部9Ba1的槽宽为无松动地(在嵌合间隙小的状态下)卡合于突部4Bg的槽宽。另外,该切槽部9Ba1的相对于光轴O的倾斜方向与凸轮筋S22的方向一致。
此处,对凸轮从动件7Ba、9Ba相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轮槽4Bd、4Be的滑动动作进行说明。
在组装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需要使凸轮从动件9Ba通过凸轮槽4Be的凸轮从动件插入部4Be1上的交叉点P20,但是仅在组装时注意并进行插入即可。
在透镜筒的从沉胴状态向广角状态的伸出动作时,通过凸轮框4B的旋转,一方的凸轮从动件9Ba在沉胴旋转位置θ2C和广角旋转位置θ2W间通过凸轮槽4Be的交叉点P21。在凸轮从动件9Ba位于凸轮槽交叉范围内时,凸轮从动件9Ba的切槽部9Ba1卡合于突部4Bg,在解除切槽部9Ba1与突部4Bg的卡合时,凸轮从动件9Ba的外径与凸轮槽4Be卡合。因此,凸轮从动件9Ba不会从凸轮槽4Be脱落而可顺畅地通过交叉点P21。
另一凸轮从动件7Ba在凸轮槽4Bd的摄影区域外(从沉胴旋转位置θ1C到广角旋转位置θ1W)伸出时通过交叉点P20,并且在摄影区域内(从广角旋转位置θ1W到望远旋转位置θ1T)的调焦动作时通过交叉点P21。
在凸轮从动件7Ba通过交叉点P20时,凸轮从动件7Ba的根部直径比凸轮槽4Be1的槽宽大,凸轮从动件7Ba不会从凸轮槽4Bd脱落而可顺畅地通过交叉点P20。另外,凸轮从动件7Ba在通过交叉点P21时其外径部也比凸轮槽4Bd的槽宽d8大,并且凸轮从动件7Ba的前端部不与突部4Bg干涉。因此,凸轮从动件7Ba不会从凸轮槽4Bd脱落而可顺畅地通过交叉点P21。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框,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设置在凸轮槽4Be侧的突部4Bg的凸轮筋方向长度设定为比凸轮槽4Bd的槽宽d7长,或者设定为凸轮从动件9Ba在交叉点不会脱离凸轮槽4Be的必要长度。因此,凸轮从动件9Ba可在交叉点P21上更顺畅地进行移动。再有,由于凸轮从动件7Ba在交叉点P21上通过突部4Bg的上方,所以滑动阻力不会变化而可顺畅地通过交叉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从动件7Ba在摄影范围区域即广角旋转位置θ1W和望远旋转位置θ1T间通过交叉点P21,但此时,为了赋予更加顺畅的动作,在设计尺寸上,当凸轮从动件7Ba插入凸轮槽4Be中时,有可能带来微小的松动。
为了抑制上述第二组框7B的松动,与前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凸轮槽的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使凸轮槽4Bd和4Be的旋转角相位差在三对凸轮槽间变化,从而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凸轮槽全部是有底槽,但是只要这些凸轮槽中至少交叉点P1、P11、P21的附近部分形成为有底槽就能够发挥同样的功能,起到同等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再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适当地组合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可提出各种发明。
本发明的透镜框在设有相互交叉的凸轮槽的透镜框中,不会产生在凸轮槽的交叉部的脱落,能够作为可获得顺畅的进退驱动的透镜框来利用。

Claims (12)

1.一种透镜筒,该透镜筒具有多个槽交叉的框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筒具有:
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具有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交叉的第二槽,在该第一槽与该第二槽的该交叉部分,在该第一槽的底面具有突部;以及
第二框部件,其具有突状的第一槽从动件,该第一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一槽卡合且在前端沿行进方向具有切槽以使得上述突部可以通过,该第一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呈圆柱形状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沿上述第一槽的槽筋方向呈板状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的突部从上述交叉部分越过该交叉部分进一步在上述第一槽的凸轮筋的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筒还具有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二槽卡合的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在该第二槽从动件上,在上述交叉部分的该第二槽的槽筋方向上具有切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的从槽底部到前端的尺寸形成为比上述第一槽深度的尺寸短,
该透镜筒还具有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为了与上述第二槽卡合而突出并嵌合于上述第二槽中,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在上述第二槽从动件通过上述交叉部分时,上述第二槽从动件的突出前端为不与上述突部前端干涉的突出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呈圆柱形状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从凸轮槽交叉部分底部沿上述第一槽的槽筋方向呈板状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的突部从上述交叉部分越过该交叉部分进一步在上述第一槽的槽筋方向上延伸。
10.一种透镜筒,该透镜筒具有多个槽交叉的框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筒具有:
第一框部件,该第一框部件具有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交叉的第二槽,在除了该第一槽与第二槽的交叉部分以外的该交叉部分附近,在该第一槽的底面上具有突部;以及
第二框部件,其具有突状的第一槽从动件,该第一槽从动件与上述第一槽卡合且在前端具有上述突部可以通过的切槽形状,该第一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二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筒还具有第三框部件,该第三框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二槽卡合的第二槽从动件,该第二槽从动件可以通过上述交叉部分,该第三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透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槽的深度比上述第一槽的深度深。
CNB2007101971188A 2006-12-05 2007-12-04 透镜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6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8711A JP4829087B2 (ja) 2006-12-05 2006-12-05 レンズ鏡枠
JP2006328711 2006-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6607A true CN101196607A (zh) 2008-06-11
CN100545692C CN100545692C (zh) 2009-09-30

Family

ID=3954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971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692C (zh) 2006-12-05 2007-12-04 透镜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29087B2 (zh)
CN (1) CN10054569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563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耐冲击性的可伸缩镜筒
CN102445742A (zh) * 2010-10-12 2012-05-09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筒机构
CN103676073A (zh) * 2012-09-17 2014-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组件和包括其的照相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6357B2 (ja) 2008-05-28 2013-09-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84180B2 (ja) * 2009-05-26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414471B2 (ja) * 2009-11-20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273092B2 (ja) * 2010-05-18 2013-08-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ンク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83997A (ja) * 2012-02-02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13160864A (ja) 2012-02-02 2013-08-19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
WO2013114901A1 (ja) 2012-02-02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3114908A1 (ja) 2012-02-02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15083999A (ja) 2012-02-02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3114902A1 (ja) 2012-02-02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057258B2 (ja) * 2012-02-02 2017-01-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15083998A (ja) 2012-02-02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223172B2 (ja) * 2013-12-25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60Y1 (zh) * 1970-06-22 1973-01-06
JPH01103031A (ja) * 1987-10-16 1989-04-20 Canon Inc 信号伝送装置
JPH0727098B2 (ja) * 1990-09-18 1995-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移動装置
JPH10282394A (ja) * 1997-04-04 1998-10-2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4627877B2 (ja) * 2000-12-27 2011-02-09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構造
JP2005172953A (ja) * 2003-12-08 2005-06-30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2007114531A (ja) * 2005-10-20 2007-05-10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563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耐冲击性的可伸缩镜筒
CN101995636B (zh) * 2009-08-17 2012-11-28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耐冲击性的可伸缩镜筒
CN102445742A (zh) * 2010-10-12 2012-05-09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筒机构
CN103676073A (zh) * 2012-09-17 2014-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组件和包括其的照相装置
CN103676073B (zh) * 2012-09-17 2017-09-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组件和包括其的照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5692C (zh) 2009-09-30
JP2008139802A (ja) 2008-06-19
JP4829087B2 (ja)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5692C (zh) 透镜筒
CN101925843B (zh) 透镜镜筒
CN103080830B (zh) 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设备
CN100474024C (zh) 照相机的镜头镜筒
CN100392466C (zh) 透镜镜筒的凸轮机构
DE102007006356A1 (de) Einfahrbares Aufnahmeobjektiv
CN101887159A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DE102005038264A1 (de)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von beweglichen Linsengruppen
CN1289933C (zh) 透镜筒的凸轮机构
CN103080803A (zh) 镜头
US9519120B2 (en) Lens barrel
US10018892B2 (en) Lens barrel
JP4889519B2 (ja)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CN101484851A (zh) 镜头和照相机
CN101893806B (zh) 挡板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JP2004302001A (ja) レンズ鏡筒
CN104094149B (zh) 镜头镜筒
US9383542B2 (en) Lens barrel
JP4178556B2 (ja) レンズ装置
CN1329762C (zh) 变焦观景器驱动装置
KR102072225B1 (ko) 줌 렌즈 경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CN103676074B (zh) 镜头镜筒
JPH0980294A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6135933B2 (ja) レンズ鏡筒
JP4434608B2 (ja) レンズ鏡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