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1011B - 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1011B
CN101191011B CN2007101963904A CN200710196390A CN101191011B CN 101191011 B CN101191011 B CN 101191011B CN 2007101963904 A CN2007101963904 A CN 2007101963904A CN 200710196390 A CN200710196390 A CN 200710196390A CN 101191011 B CN101191011 B CN 101191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s
raw material
vehicle body
hydrate
urethane fo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63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1011A (zh
Inventor
岩濑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o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o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915520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19101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oac Corp filed Critical Ino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91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1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1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1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009Two or mor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of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4
    • C08G18/4072Mixtures of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3 with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52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3
    • C08G18/6558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3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 C08G18/6564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3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0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08Foam properties flexi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41Foam properties having specified density
    • C08G2110/005< 50kg/m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83Foam properties prepar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e blowing ag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配件的车用聚氨酯泡沫体,通过包括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发泡剂及催化剂的聚氨酯泡沫体原料的反应、发泡及固化而获得。所述泡沫体原料包括膨胀石墨及无机物的水合物。所述多元醇最好包括由聚醚多元醇与乙烯基单体经接枝聚合而成的聚合多元醇,而其中的聚醚多元醇包括具有400~1000的质量平均分子量,由多羟基醇与环氧烷烃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和具有2000~4000的质量平均分子量,由多羟基醇与环氧烷烃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

Description

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聚氨酯泡沫体,用作汽车的车辆配件,例如,发动机罩消音器或仪表盘消音器,并且具有轻质、难燃和不易变色等特性。
技术背景
一种掺有阻燃剂,具备难燃性的聚氨酯泡沫体,已用作汽车的车辆配件,例如内饰材料。为了减轻重量,对这种聚氨酯泡沫体的表观密度,希望在20kg/m3或者更小。一般,玻璃纤维用作诸如发动机罩消音器及仪表盘消音器的车辆配件,所述发动机罩消音器,设于发动机罩内侧,所述仪表盘消音器,则用作发动机舱与乘客车厢之间的隔板。然而,尽管玻璃纤维的阻燃性能优越,但其比重(密度)大,重量重。因此,期待一种使用比玻璃纤维重量更轻的聚氨酯泡沫体做的发动机罩消音器及仪表盘消音器。第2004-43747号日本专利公报,揭示了一种其含膨胀石墨和磷系阻燃剂做阻燃、隔热及隔音材料的氨基甲酸酯泡沫体(聚氨酯泡沫体)。
为了改善燃料消耗及类似问题,一般都希望减轻汽车重量。还希望用作如发动机罩消音器等车辆配件的聚氨酯泡沫体,具有较低的密度,但物理性能保持不变。通常,聚氨酯泡沫体的表观密度很难降低到20kg/m3或更小。具体来说,为了制造具有敞蜂窝结构、指定硬度及低密度的聚氨酯泡沫体,必须在聚氨酯泡沫体原料中增加作为发泡剂的水的含量。在此情况下,含水量的增加会导致该原料的放热温度上升至170℃或更高。其结果,就可能因聚氨酯的氧化变质(烧焦)而自燃,以至最后所得聚氨酯泡沫体因烧焦而变色。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公知的方法是在含常量水的原料中添加发泡助剂。二氯甲烷及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作这种发泡助剂。
然而,二氯甲烷是一种有害于环境的物质,而且其使用是受管制的。另一方面,用液态二氧化碳发泡,必须要有能在高压下提供液态二氧化碳,并能使发泡平稳的专用设备,因此,不仅制造条件受限,而且制造成本增加。第2006-63296号日本专利公报,揭示了一项在聚氨酯泡沫体原料中添加一种用于吸热的无机物的水合物的技术。例如,硫酸铁水合物可用作该无机物的水合物。
然而,为了降低第2004-43747号日本专利公报中所揭示的聚氨酯泡沫体的密度,必须增加作为发泡剂的水的含量。如上所述,这样一来,被促进的原料的泡沫体形成反应,会提高原料的发热温度,其结果,会导致泡沫体内因烧焦而变色的现象。
第2006-63296号日本专利公报中所揭示的聚氨酯泡沫体,具有降低原料在进行反应及发泡时放热温度的效果。然而,由于阻燃剂并非与泡沫体原料掺和,所以存在着最后所得聚氨酯泡沫体不具备阻燃性这一问题。因此,迫切期待一种在显示难燃性与抑制变色性两方面恰到好处的车用聚氨酯泡沫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聚氨酯泡沫体具有难燃性,特别是加热老化及温湿老化后的难燃性,而且具有被抑制的变色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通过将聚氨酯泡沫体原料进行反应、发泡及固化而得到的车用聚氨酯泡沫体,所述聚氨酯原料包括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发泡剂和催化剂。该聚氨酯泡沫体用于车辆配件。该聚氨酯泡沫体原料还包括膨胀石墨及无机物的水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制造用于车辆配件的聚氨酯泡沫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包括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膨胀石墨及无机物的水合物的聚氨酯泡沫体原料;以及通过对所述原料进行反应、发泡及固化而生产出聚氨酯泡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车用聚氨酯泡沫体,系通过对包括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发泡剂及催化剂等聚氨酯泡沫体原料,进行反应、发泡及固化而获得的,并且用做车辆配件。在以下记述中,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均简称为泡沫体。所述泡沫体原料还包括膨胀石墨及无机物的水合物。膨胀石墨使泡沫体显示难燃性(阻燃性),特别是在加热老化或温湿老化之后的难燃性。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则可抑制泡沫体的变色。由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进行聚氨酯发泡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主要是由基于氨基甲酸酯成键(linkage)的硬链段(segment),和基于例如聚醚成键的软链段所组成的。所述硬链段可发挥某些特殊的物理性能,例如,硬度及刚性等,所述软链段则可发挥其他物理性能,例如,挠性及弹性。
所述多元醇包括:例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及聚合多元醇。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所列举的多元醇及以下将论述的多元醇,可以单独含有,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种组合含有。所述聚醚多元醇,例如,包括由多羟基醇(polyhydric alcohol)与环氧烷烃及其改性产物加成聚合所得的聚合物构成的聚醚多元醇。所述多羟基醇多元醇包括:例如,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二丙(撑)二醇、甘油及三羟甲基丙烷。所述环氧烷烃包括:例如,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聚醚多元醇的具体例子包括:例如,由甘油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并进一步与环氧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三元醇,和由二丙(撑)二醇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并进一步与环氧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二元醇。
所述聚酯多元醇包括,例如,通过多聚羧酸与多元醇、内酯聚酯多元醇及聚碳酸酯多元醇进行反应而获得的缩合聚酯多元醇。所述多聚羧酸包括:例如,己二酸及邻苯二甲酸。所述多元醇包括: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及甘油。其中,以所述聚醚多元醇为最佳,因其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性比聚酯多元醇好,而且不水解。
所述聚合多元醇,系根据常规方法,由乙烯基单体与上述聚醚多元醇接枝聚合而得到的。由于该接枝部分可增强泡沫体,聚醚多元醇可增加泡沫体的交联密度,从而增加硬链段,所以聚合多元醇可增强泡沫体的硬度及可模压性能(热模压性能)。该乙烯基单体包括:例如,丙烯腈、苯乙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聚合多元醇中乙烯基单体的含量,即,聚合多元醇中乙烯基单体单元(接枝部分)的含量,以占聚醚多元醇单元和乙烯基单体单元的总量的10~40质量%为佳,15~30质量%更佳。当乙烯基单体的含量小于10质量%时,聚合多元醇中的接枝部分可能不足,并且该接枝部分的功能表现可能变得不足。而当乙烯基单体的含量超过40质量%时,接枝部分则可能变得过剩,而且泡沫体可能变得过硬。在聚合多元醇中,接枝部分因晶化而呈固态。
聚合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以3000~6000为佳。当聚合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小于3000时,接枝部分的效果发挥不充分,故难以提高其物理性能,例如,泡沫体的硬度。当聚合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超过6000时,则泡沫体的硬度会变得过硬。
为了增加泡沫体的交联密度,并藉此改善泡沫体的物理性能,所述多元醇最好包括聚合多元醇及低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所述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系指质量平均分子量为400~1000、由多羟基醇与环氧烷烃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所述低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系采用同样的制造方法,使用与上述聚醚多元醇相同的原料得到的。所述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包括:例如,由甘油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三元醇;由所述三元醇与环氧乙烷进一步加成聚合而成的三元醇;由二丙(撑)二醇与环氧丙烷、聚丙二醇及聚四亚甲基二醇加成聚合而成的二元醇。
为了环氧乙烷的加成聚合,在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原料中的环氧乙烷含量,约为5~15摩尔%。较高含量的环氧乙烷单元,可增强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亲水性,以改善其与高极性分子,例如,聚异氰酸酯的可混性,从而增加反应性。当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小于400时,泡沫体将具有过高的交联密度,以及增大的硬链段含量,因此,泡沫体的硬度将过大。当所述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时,则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效果将难以充分显现,因此泡沫体趋于变软。
所述聚合多元醇的含量,以占上述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和聚合多元醇总量的40~75质量%为佳。因此,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含量,占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和聚合多元醇之总量的25~60质量%为佳。当聚合多元醇含量小于40质量%时,且当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含量大于60质量%时,泡沫体的交联密度将会过高,而且将不能充分形成敞蜂窝结构,并且有可能使聚合多元醇的功能难以充分展现。当聚合多元醇的含量大于75质量%,且当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含量小于25质量%时,泡沫体的交联密度太低,而且泡沫体的硬度将趋于减小。
为了改善泡沫体的挠性,除聚合多元醇与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之外,所述多元醇最好还包括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所述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系指质量平均分子量为2000~4000、由多羟基醇与环氧烷烃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所述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可增加泡沫体中软链段的比率。当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时,泡沫体的交联密度将得以增加,而且混合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效果可能降低。当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平均分子量大于4000时,则泡沫体的挠性有可能增加。
所述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含量,以占上述聚合多元醇、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及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之总量的50质量%或更少为佳。当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含量超过50质量%时,泡沫体的挠性将过高,而且难以获得所需要的泡沫体。
上述聚醚多元醇可以是聚醚酯多元醇。所述聚醚酯多元醇,系通过使聚氧化烯烃多元醇与多聚羧酐及具有环醚基团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获得。所述聚氧化亚烷基多元醇包括: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以及甘油的环氧丙烷加合物。所述多聚羧酐包括:例如,丁二酸酐、己二酸酐及邻苯二甲酸酐。具有环醚基团的化合物包括:例如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
羟基的官能团数量及羟值可通过调整,例如,所述多元醇原料组分的配料类型(ingredient type)、分子量或缩合度来改变。为了增加泡沫体的交联密度,并改善其物理性能,例如硬度,泡沫体原料最好包含每个分子有三个羟基的交联剂。所述交联剂与聚异氰酸酯反应,在泡沫体中形成一种交联结构。该交联剂包括:例如,甘油及三羟甲基丙烷。
与所述多元醇进行反应的所述聚异氰酸酯,是一种具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化合物。该聚异氰酸酯包括: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苯(撑)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其改性产物。这些聚异氰酸酯可单独含有一种,也可组合含有两种或多种。
所述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指数,可以是100或小于100,也可以超过100,但以80~110为佳。当异氰酸酯指数小于80时,因聚异氰酸酯的含量太小而难以获得具有机械性能良好,例如硬度恰好的泡沫体。而当异氰酸酯指数超过110时,发泡时的放热温度会增加,而且泡沫体的挠性也可能降低。所述异氰酸酯指数,是一个等同于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占多元醇的羟基、交联剂的羟基以及发泡剂(如水)的活性氢基之总和,以百分比表示的比率。该异氰酸酯指数大于100,意味着聚异氰酸酯相比多元醇等过量。
所述发泡剂促使聚氨酯树脂发泡,并形成该泡沫体。该发泡剂包括:例如,水、戊烷、环戊烷、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氯化亚甲基及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具体的实例,可单独含有一种,也可组合含有两种或多种。其中,用水做发泡剂最好,因为水在发泡反应中的反应活性大,又易于处理。当该发泡剂为水时,所述原料中水的含量,最好是每100质量份所述多元醇,配5~15质量份的水,以获得表观密度低至15~20kg/m3的泡沫体。当含水量低于5质量份时,发泡量少,而且,泡沫体的表观密度有超过20kg/m3的倾向。因此,难以降低泡沫体的密度。当含水量超过15质量份时,反应与发泡时的温度很容易上升,而且很难把这个温度降下来。
所述催化剂可促进,例如,所述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的聚氨酯发泡反应,和聚异氰酸酯与作为发泡剂的水的泡末形成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例如,叔胺、有机金属化合物、乙酸酯及碱金属醇化物。所述叔胺包括:例如,三亚乙基二胺、二甲乙醇胺及N,N’,N’-三甲基氨基乙基哌嗪。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例如,辛酸锡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这些具体实例,可以单独含有一种,也可组合含有两种或多种。
为了增强催化剂的效力,所述原料最好包含所述叔胺与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所述催化剂。所述叔胺在原料中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多元醇含有0.01~0.5质量份叔胺为佳。当叔胺含量低于0.01质量份时,对聚氨酯发泡反应与泡末形成反应的促进,不能充分掌握平衡,令人满意。当叔胺含量超过0.5质量份时,聚氨酯发泡反应与泡沫形成反应有可能促进过分,或者因此含量导致这些反应之间失去平衡。所述原料中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多元醇中配0.1~0.5质量份为佳。当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低于0.1质量份时,聚氨酯发泡反应与泡沫形成反应之间可能失去平衡,而且发泡反应不能很好完成。当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含量超过0.5质量份时,则聚氨酯发泡反应与泡沫形成反应将被过分促进,而且上述两反应之间的平衡将失去,泡沫体的压缩变形可能降低。
因为所述泡沫体系用做诸如发动机罩消音器或仪表盘消音器等车辆配件,所以希望该泡沫体具有难燃性。因此,在所述泡沫体原料中含有作为阻燃剂的膨胀石墨。在石墨薄片的层与层之间嵌入(插入)某种化学物质,形成膨胀石墨。所述可供插入的化学物质包括:例如硝酸、高锰酸钾及硫酸。这些物质中,以硫酸为佳,因其膨胀起始温度高。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以45~500μm为佳。膨胀起始温度以180~200℃为佳。膨胀体积例如为100~300ml/g。该膨胀石墨在燃烧时因受热而膨胀,由于有气体从所述化学物质产生,形成具有阻燃性的固相,所以可展现难燃性。
从含有膨胀石墨的原料得到的泡沫体,既可满足基于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的燃烧试验验收标准,还可满足加热老化试验或温湿老化试验之后的燃烧试验的验收标准。原料中膨胀石墨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多元醇配5~50质量份膨胀石墨为佳。当膨胀石墨含量低于5质量份时,不能给泡沫体赋予足够的难燃性。而当膨胀石墨的含量超过50质量份时,将有膨胀石墨过量的趋势,而妨碍发泡,因此难以获得满意的泡沫体。
除了上述膨胀石墨之外,也可按常规方法,在原料中混入众所周知的阻燃剂。所述众所周知的阻燃剂包括:例如,磷系阻燃剂、卤素阻燃剂以及无机阻燃剂。该些阻燃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例如氧化二-2,1-乙二基四(2-氯-1-甲基乙基)磷酸脂(含卤素阻燃剂)、磷酯(无卤阻燃剂)及四溴双酚A。
上述无机物的水合物在加热时分解,并且通过该分解生成水。该无机物的水合物,以其自身离解所产生水的蒸发潜热,可使所述原料反应时该反应混和物的发热温度降低。另外,通过增加作为发泡剂的水量,还可降低泡沫体密度和抑制泡沫体变色。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包括:例如,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别名:二水石膏,比重:2.32,分解温度128~163℃(-1.5H2O~-2.0H2O)]、七水硫酸镁[MgSO4·7H2O,比重1.68,分解温度150℃(-6H2O)]、八水磷酸镁[(Mg)3(PO4)2·8H2O,比重2.41,分解温度120℃(-5H2O)]、一水硫酸铁至五水硫酸铁[FeSO4·H2O至FeSO4·5H2O,比重:2.97,分解温度100~130℃],及其混和物。
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中所含的水合水,系结晶水,在常温(25℃)下呈稳定的固态结晶。该无机物的水合物最好包括硫酸钙水合物、硫酸镁水合物及磷酸镁水合物。其原因在于,这些水合物在泡沫体原料发泡过程中,可在100℃或其以上的温度下逐渐分离(分解)而生成水,从而发挥其基于蒸发潜热的吸热作用。
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其比重以1.5~3为佳。当该无机物的水合物的比重低于1.5时,要添加指定质量的该无机物的水合物,就必须往泡沫体原料,例如多元醇中添加大量该无机物的水合物的粉末。因此,有可能很难使粉状的无机物的水合物与多元醇混和及搅拌充分。还有可能因无机物的水合物在泡沫体中所占体积增加而造成泡沫体的物理性能下降。当无机物的水合物的比重超过3时,在延长贮存期间,无机物的水合物则容易沉积在泡沫体原料,特别是多元醇中,而且将降低分散到该反应混和物的分散性。结果,可能导致无机物的水合物使原料反应时该反应混和物的发热温度降低的功能下降。
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的分解温度以100~170℃为佳。当该分解温度低于100℃时,因离解生成的水,发生在泡沫体原料进行发泡及固化的早期阶段,即发热温度较低的时期。因此,可能对泡沫体原料的发泡及固化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可能使生成的水起发泡剂的作用。二水硫酸钙在128℃下会失水形成半水硫酸钙(半水石膏),其中该分子的2摩尔水中有1.5摩尔水分解形成游离水。七水硫酸镁在150℃下失水形成一水硫酸镁,其中该分子的7摩尔水中有6摩尔分解形成游离水。
无机物的水合物在原料中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的多元醇含有10~80质量份为佳,含有10~50质量份更佳。当无机物的水合物的含量低于10质量份时,由分解而产生的水量小,不能充分抑制基于原料反应及发泡引起的该反应混和物的放热温度的上升。当无机物的水合物含量大于80质量份时,则可能导致泡沫体的物理性能,例如,硬度及可模压性能下降。
所述泡沫体原料最好含有泡沫体稳定剂,以使发泡平稳进行。生产泡沫体所常用的泡沫体稳定剂均可用作本发明的泡沫体稳定剂。该泡沫体稳定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例如,硅酮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硅氧烷及酚化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月桂醇硫酸钠。所述泡沫体稳定剂在泡沫体原料中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的多元醇配0.5~2.5质量份为佳。当泡沫体稳定剂含量低于0.5质量份时,对泡沫体原料发泡时的泡沫体稳定效果不能充分发挥,而且难以获得满意的泡沫体。当泡沫体稳定剂含量超过2.5质量份时,泡沫体稳定效果强,会造成蜂窝的自由通行性能下降。
如果需要,除上述组分之外,所述泡沫体原料还可含有填料、稳定剂、着色剂和增塑剂。所述泡沫体是通过所述原料的反应、发泡和固化而产生的。尽管生产泡沫体的反应很复杂,但泡沫体的生产一般涉及如下反应。具体地说,包括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反应(聚氨酯发泡反应、树脂化反应)、聚异氰酸酯与发泡剂,例如,与水的泡沫体形成(发泡)反应,以及这些反应产物与聚异氰酸酯的交联(固化)反应。在所述泡沫体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一步法或预聚物技术。所述一步法是一种将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直接反应的工艺。所述预聚物技术,例如是这样一种反应技术,即,先将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其中之一的总量与其他部分进行反应,预先获得末端具有象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将该产物与剩余或其他原料进行反应。此外,所述泡沫体可以是在常温和大气压(0.1Mpa)之下,对原料进行发泡和固化之后得到的厚片泡沫体,也可以是通过将泡沫体原料(反应混和物)浇注到模具内,夹紧模具,再使原料在模具内发泡和固化而得到的模铸泡沫体。最好选用所述厚片泡沫体,因为它可连续生产。
因此所得的泡沫体,按日本工业标准JIS K 7222:1999(国际标准ISO845)测试的表观密度例如为15~20kg/m3。此外,所述泡沫体按JISK 6400-2:2004(ISO 2439)测试的硬度例如为6~21kPa。因此,所述泡沫体是一种密度低、减震性能好和质量轻的挠性聚氨酯泡沫体。所述挠性聚氨酯泡沫体是一种质量轻,一般具有敞蜂巢(气泡)结构,还具有挠性与弹性,以及回复特性。所述泡沫体可通过按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进行的燃烧试验,还可通过严格的加热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以及温湿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另外,所述泡沫体还具有良好的可模压性能,并可抑制变色(黄色指数,ΔYI值)在1.0或更小。因此,该泡沫体适用于车辆部件,例如,设于汽车发动机周围的发动机罩消音器,以及用作发动机舱与乘客车厢之间隔板的仪表盘消音器。
具体地说,发动机罩消音器是一种通过将盖罩材料用粘合剂粘合到由所述泡沫体构成的衬底上制成的层压制件。在该层压制件的制造过程中,首先在衬底表面涂布粘合剂,然后盖罩材料层压在该粘合剂上。随后,该层压制件用热压成型机进行加热和加压到设定的一段时间,压缩成形为一个预定的形状,然后脱模。因此,对于构成层压制件的上述泡沫体来说,需要成型性能好,变色指数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泡沫体系用普通工艺,将上述泡沫体原料进行反应、发泡及固化而制得的。该泡沫体原料包含膨胀石墨。因此,膨胀石墨在泡沫体燃烧时被加热后,被插入其中的化学物质便产生气体,并且膨胀,形成具有阻燃特性的固相。可以假定,所述泡沫体的燃烧,受到所述固相的抑制。此外,所述泡沫体原料还含有无机物的水合物。因此,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随着所述原料反应和发泡时温度的升高而离解,从而产生水,然后水蒸发。通过水的蒸发,蒸发潜热被带走,从而该原料反应时该反应混和物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此外,在抑制所述泡沫体变色的同时,可增加作为发泡剂的水的量,并且密度还得以减小。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体中,所述泡沫体原料中含有膨胀石墨和无机物的水合物。因此,由于基于膨胀石墨的难燃性效果和基于无机物水合物的吸热作用,所述泡沫体可以具有低密度,而且可以显示出难燃性,特别是加热老化或温湿老化之后的难燃性,并且泡沫体的变色得到抑制。因此,所述泡沫体可适用于特别讲究难燃性的车辆配件。
所述多元醇最好含有聚合多元醇及上述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在此情况下,当聚合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反应时,接枝部分通过其结晶度而使泡沫体加强。此外,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反应,可增加泡沫体的交联密度,而且增加硬链段。因此,所述泡沫体的硬度及可模压性得以增加。
所述多元醇最好还包含上述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在此情况下,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反应,可增加软链段的比率。因此,泡沫体的挠性得以改善。
所述泡沫体原料最好每个分子还包含有三个羟基的交联剂。在此情况下,所述泡沫体的交联密度可得以增加,而且泡沫体的物理性能,例如硬度,也可得以增加。
所述泡沫体可适用于做车辆配件中的发动机罩消音器或仪表盘消音器,并可最有效地显示出在这些车辆配件中的上述效果。
所述膨胀石墨在原料中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多元醇配10~50质量份为佳。在此情况下,所述泡沫体显示出优异的难燃性,而不干扰原料的发泡。
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最好为硫酸盐水合物或磷酸盐水合物。在此情况下,该硫酸盐或磷酸盐的水合物,随着发泡原料的发泡过程的进行,分解而生成水,因此充分显示其吸热效果。
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在所述原料中的含量,以每100质量份的所述多元醇中配10~50质量份为佳。在此情况下,可充分展现其吸热效果,而且既不干扰原料的发泡,又不影响泡沫体的物理性能。
所述发泡剂以水为佳,而且原料中水的含量最好是每100质量份多元醇配5~15质量份水。在此情况下,既可充分促进原料的泡沫体形成反应,又可达到泡沫体密度降低的目的。
所述泡沫体以挠性聚氨酯泡沫体为佳。在此情况下,泡沫体的挠性及弹性都得以改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泡沫体制造方法,很容易制造出具有难燃性的泡沫体,特别是具有加热老化及温湿老化之后的难燃性以及变色性可抑制的泡沫体。
本实施方式可作如下修改。
所述泡沫体原料可以含有,例如,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以致抑制因氧化或紫外辐射造成的泡沫体变色。
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可以是在所述原料中单独含有,也可以是由多个水合物,例如硫酸钙水合物与硫酸镁水合物,组合成无机物的水合物方式,在所述原料中组合含有。在原料中含有多个水合物的情况下,无机物的水合物的作用,可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展现,而且原料进行反应及发泡时该反应混和物的放热温度,可更有效地降低。
所述泡沫体原料,可以含有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2000的聚醚多元醇来作为所述聚醚多元醇。
所述泡沫体可用作除发动机罩消音器或仪表盘消音器之外的其他车辆配件,例如,地板消音器或发动机底罩消音器。
现参照实施例与比较例,进一步具体描述上述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至13及比较例1至13)
制备具有如表1及2所示组成的泡沫体原料,并注入长、宽、深俱为500mm的发泡容器中。然后,在该泡沫体原料于常温和大气压下发泡之后,让已发泡的原料通过加热炉,将其固化(交联),并得到挠性厚片泡沫体。所得挠性厚片泡沫体切割成薄片状泡沫体。在比较例1及2中,其原料不含膨胀石墨阻燃剂,仅含磷系阻燃剂。在比较例3中,其原料不含无机物的水合物。对于按各实施例及比较例制得的泡沫体,均根据下列方法,进行了表观密度、硬度、最高放热温度、及变色度(ΔYI值)的测定,并进行了燃烧试验、加热老化后的燃烧试验以及温湿老化后的燃烧试验。其试验结果列于表1和表2。在表1和表2中所示缩写词的含意说明如下。此外,表1及2所列原料组分栏中的数值,是以质量份表示的。另外,按各例制得的泡沫体,均根据下列方法,进行了可模压性评价。
GP 3000:由甘油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其平均分子量为3000、羟值为56mgKOH/g、每分子的羟基数为三;
Excenol 941:由60质量%的聚醚多元醇和40质量%的苯乙烯与丙烯腈混和物经接枝聚合而成的聚合多元醇;其中的聚醚多元醇,由甘油与环氧丙烷经加成聚合而成,其中的苯乙烯与丙烯腈混和物,其质量配比为苯乙烯对丙烯腈等于8∶2;所述聚合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固体含量为40质量%、羟值为33mgKOH/g、每分子的羟基数为三;
POP 31/28:由60质量%的聚醚多元醇和40质量%的苯乙烯与丙烯腈混和物经接枝聚合而成的聚合多元醇;其中的聚醚多元醇,由甘油与环氧丙烷经加成聚合而成,其中的苯乙烯与丙烯腈混和物,其质量配比为苯乙烯对丙烯腈等于8∶2;所述聚合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6000,固体含量为20质量%、羟值为28mgKOH/g、每分子的羟基数为三;
G 700:由甘油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的聚醚多元醇,其平均分子量为700、羟值为240mgKOH/g、每分子的羟基数为三;
G 400:由甘油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的聚醚多元醇,其平均分子量为400、羟值为420mgKOH/g、每分子的羟基数为三;
二水石膏:具有比重为2.32、平均粒径为40μm的二水石膏;
七水硫酸镁:具有比重为1.68、平均粒径为20μm的七水硫酸镁;
八水磷酸镁:具有比重为1.68、平均粒径为40μm的八水磷酸镁;
二甲乙醇胺:叔胺;
有机金属化合物MRH-110:由城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JOHOKUCHEMICAL CO.,LTD)制造的辛酸锡;
泡沫稳定剂F650:由信越化学公司(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的硅酮泡沫体稳定剂;
膨胀石墨:三洋贸易株式会社(Sanyo Trading Co.,Ltd.)有售的SYZR502,其平均粒径为300μm,膨胀起始温度为200℃,体积膨胀为180~200ml/g;
阻燃剂CR 504:由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Daihachi ChemicalIndustry Co.,Ltd.)制造的氧化二-2,1-乙二基四(2-氯-1-甲基乙基)磷酸脂;
聚异氰酸酯T-65: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的甲苯二异氰酸酯(65质量%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35质量%的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和物)。
(测量方法)
表观密度(kg/m3):各实施例及比较例泡沫体的表观密度,根据JISK 7222:1999进行了测量。
硬度(kPa):对由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泡沫体制成的150mm长、100mm宽及50mm高的试样,根据JIS K 6400-2:2004,测定了其被压缩25%时的压缩应力。
最高温度(℃):热电偶插入发泡容器的中心部,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原料,都进行了原料在反应和发泡期间所上升最高温度的测定。
变色度(ΔYI值):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原料在反应及发泡期间,呈现高温的一部分(中心部分)泡沫体和呈现低温的一部分(侧表面部分)泡沫体,使用色差计[由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造的SM颜色计算机SM-4],测定了黄度(白度),并以这些值的色差(ΔYI值)来表示其变色度。
燃烧试验: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泡沫体的燃烧试验,是遵照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302),用水平燃烧试验法进行的。
温湿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上述燃烧试验是在温度70℃、湿度95%的条件下,进行500小时温湿老化试验之后再进行的。
加热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上述燃烧试验是在温度110℃的条件下,进行1000小时加热老化试验之后进行的。
可模压性:厚度为15mm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泡沫体,置于热压板温度预设在200℃的热压机内,并在30分钟的加压时间内,压缩至7.5mm(50%的可压缩率)后,然后用目视法评判该泡沫体的可模压性。
表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至13中,由于各泡沫体原料都含有膨胀石墨和无机物的水合物,所以所得泡沫体全都通过所有的燃烧试验、温湿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以及加热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此外,各实施例的泡沫体都显示0.2~0.8的ΔYI值,并且未见变色。各实施例的泡沫体的表观密度,均低至15.2~19.8kg/m3,而且泡沫体硬度保持在6~21kPa之间。此外,各实施例的泡沫体都具有良好的可压模性。
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在比较例1及2中,由于所述原料中不含作阻燃剂的膨胀石墨,而仅含磷系阻燃剂,因此,所得泡沫体在温湿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以及加热老化试验后的燃烧试验中,均告失败。在比较例3中,由于所述原料中不含无机物的水合物,所以原料的最高放热温度达198℃,而且泡沫体的ΔYI值增加至12.5,显著变色。

Claims (10)

1.一种包含聚氨酯泡沫体的车辆配件,所述车辆配件为设置在汽车发动机周围的发动机罩消音器,或者用作发动机舱与乘客车厢之间隔板的仪表盘消音器,所述聚氨酯泡沫体系通过含有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发泡剂及催化剂的聚氨酯泡沫体原料,经反应、发泡及固化而得到的,所述聚氨酯泡沫体原料还包括膨胀石墨及无机物的水合物,
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体为在常温和大气压下形成的厚片泡沫体,
其中所述多元醇包括由聚醚多元醇与乙烯基单体经接枝聚合而成的聚合多元醇,以及质量平均分子量为400~1000、由多羟基醇与环氧烷烃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原料中无机物的水合物的含量为,每100质量份的多元醇中含有10~50质量份的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
所述膨胀石墨的膨胀起始温度以180~200℃,以及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的分解温度以100~170℃,且
所述发泡剂为水,并且所述原料中水的含量为,每100质量份多元醇中含5~15质量份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体的表观密度为15~2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还包括质量平均分子量为2000~4000、由多羟基醇与环氧烷烃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每个分子有三个羟基的交联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配件为设置在汽车发动机周围的发动机罩消音器,其是一种通过将盖罩材料用粘合剂粘合到由所述聚氨酯泡沫体构成的衬底上制成的层压制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膨胀石墨的含量为,每100质量份多元醇中含有10~50质量份的膨胀石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物的水合物为硫酸盐水合物或磷酸盐水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车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体为挠性聚氨酯泡沫体。
9.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备所述聚氨酯泡沫体原料;及
通过所述原料的反应、发泡及固化而生产聚氨酯泡沫体,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体为在常温和大气压下形成的厚片泡沫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配件为设置在汽车发动机周围的发动机罩消音器,其是一种通过将盖罩材料用粘合剂粘合到由所述聚氨酯泡沫体构成的衬底上制成的层压制件。
CN2007101963904A 2006-11-30 2007-11-29 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191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3706 2006-11-30
JP2006323706A JP5101092B2 (ja) 2006-11-30 2006-11-30 車両用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JP2006-323706 2006-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1011A CN101191011A (zh) 2008-06-04
CN101191011B true CN101191011B (zh) 2013-12-18

Family

ID=39155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63904A Active CN101191011B (zh) 2006-11-30 2007-11-29 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132594A1 (zh)
EP (1) EP1930367B2 (zh)
JP (1) JP5101092B2 (zh)
CN (1) CN101191011B (zh)
MX (1) MX20070151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8235B2 (en) * 2008-04-04 2012-03-20 Inoac Corporation Polyurethane foa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386223B2 (ja) * 2009-04-28 2014-01-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US20120178838A1 (en) * 2010-10-07 2012-07-12 Lanxess Elastomers B.V. Foamable rubber composition
CN102529839B (zh) * 2010-12-23 2014-08-27 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结构的汽车发动机舱用隔音隔热垫及其制造方法
KR101074346B1 (ko) * 2011-05-23 2011-10-17 한국신발피혁연구소 전기 전도성이 우수한 습식 폴리우레탄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습식 폴리우레탄 복합체와 이를 이용한 발포필름
DE102011107693A1 (de) * 2011-07-13 2013-01-17 Otto Bock Schaumsysteme Gmbh Erhöhung der Schallabsorption in Dämmstoffen
CN103087506B (zh) * 2013-01-31 2015-03-11 吉林大学 一种吸声降噪材料
KR101526655B1 (ko) * 2013-03-21 2015-06-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탄소나노튜브 적용 발포 우레탄 폼을 이용한 자동차용 흡음재와 그 제조방법
CN104071090A (zh) * 2013-03-25 2014-10-01 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层状结构的汽车用增强型车顶隔音垫
JP6450115B2 (ja) * 2013-08-27 2019-01-0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
CN105980510A (zh) * 2014-02-14 2016-09-28 霓佳斯株式会社 使用磷酸镁水合物的吸热材料
CN104927340A (zh) * 2014-03-23 2015-09-23 合肥市康富机械弹簧厂 汽车脚垫用再生海绵制备工艺
JP2016199732A (ja) * 2015-04-14 2016-12-01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CN106916271A (zh) * 2015-12-24 2017-07-04 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pur材料发动机罩盖零件及制备方法
JP6928427B2 (ja) * 2016-07-08 2021-09-01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ウレタンフォーム製造方法、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組成物、シートクッション、寝具、および衣料用パッド
US10208154B2 (en) * 2016-11-30 2019-02-19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Cmp Holdings, Inc. Formulations for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ads and CMP pads made therewith
CN106603360B (zh) * 2016-12-02 2020-07-2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总线批量数据测试汽车总线安全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3448B (zh) * 2017-01-19 2018-04-20 浙江华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在房屋装修中现场产生热绝缘材料的方法
CN108727626A (zh) * 2018-06-08 2018-11-02 合肥泰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罩及其生产工艺
KR102255392B1 (ko) * 2018-09-05 2021-05-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난연성 폴리우레탄 폼 조성물 및 이의 경화물을 포함하는 난연성 폴리우레탄 폼
KR102247683B1 (ko) * 2018-09-05 2021-04-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난연성 폴리우레탄 폼 조성물 및 이의 경화물을 포함하는 난연성 폴리우레탄 폼
KR102255391B1 (ko) * 2018-09-05 2021-05-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난연성 폴리우레탄 폼 조성물 및 이의 경화물을 포함하는 난연성 폴리우레탄 폼
CN111423552A (zh) * 2020-05-21 2020-07-17 鲍尔汽车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壳阻燃发泡剂
CN111729599B (zh) * 2020-07-04 2022-04-22 苏州德亨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钢保温板生产线上芯材原料中添加膨胀石墨的工艺
JPWO2023007807A1 (zh) * 2021-07-26 2023-02-02
KR102640122B1 (ko) * 2021-11-11 2024-02-22 주식회사 정석케미칼 공동주택 바닥충격음 저감성능이 우수한 포설형 완충재 조성물 및 시공방법
CN114920981B (zh) * 2022-07-20 2022-12-13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膨胀微球发泡的聚氨酯轮胎填充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0906A (en) * 1970-02-25 1971-11-16 Johns Manville Fiberglass Inc Glass fiber laminates and method
US4315078A (en) * 1980-07-23 1982-02-09 The Upjohn Company Flame retardant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containing finely divided inorganic salt wherein a mold of said salt contains at least five moles of water
JPS6136315A (ja) * 1984-07-30 1986-02-21 Nisshinbo Ind Inc 防振材料
GB8432153D0 (en) * 1984-12-20 1985-01-30 Dunlop Ltd Polyurethane foams
DE3812348A1 (de) * 1988-04-14 1989-10-26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schaumstoffen
DE4010752A1 (de) * 1990-04-03 1991-10-10 Metzeler Schaum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lammwidrigen, elastischen polyurethan-weichschaumstoffes
US4968724A (en) 1990-05-31 1990-11-06 Arco Chemical Technology, Inc. Hydrated salt system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water in polyurethane foams
DE4034046A1 (de) * 1990-10-26 1992-04-30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lammwidrigen polyurethan-weichschaumstoffen mit verminderter rauchgasdichte und melamin-blaehgraphit-polyether-polyol-dispersionen hierfuer
US5164254A (en) 1991-01-15 1992-11-17 Chicopee Hoodliner
DE19506671C2 (de) * 1995-02-25 1999-11-18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Schaumstoffen
CN1177886C (zh) 1999-02-02 2004-12-0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片状脱落石墨的开孔半硬质泡沫塑料
DE60015174T2 (de) * 1999-10-07 2006-03-02 Huntsman International Llc, Salt Lake City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tehanhartschaumstoffen und Polyurethanweichschaumstoffen, die ein flammenhemmendes Mittel enthalten
JP2002003713A (ja) * 2000-06-23 2002-01-0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難燃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DE10064646A1 (de) * 2000-12-22 2002-07-04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funktionellen aromatischen Polyisocyanaten
DE10105560A1 (de) 2001-02-06 2002-08-08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weichschäumen
JP3546033B2 (ja) 2001-09-27 2004-07-2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難燃性防音・防振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43747A (ja) 2002-07-16 2004-02-12 Inoac Corp 難燃性断熱吸音材
JP4410665B2 (ja) * 2004-07-28 2010-02-03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AU2005323666A1 (en) * 2005-01-07 2006-07-13 Nagoya Oilchemical Co., Ltd. Flame-retardant fiber sheet and formed articl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07015169A (es) 2008-10-28
EP1930367A1 (en) 2008-06-11
US8143323B2 (en) 2012-03-27
CN101191011A (zh) 2008-06-04
EP1930367B2 (en) 2021-12-15
JP5101092B2 (ja) 2012-12-19
US20100108434A1 (en) 2010-05-06
JP2008138032A (ja) 2008-06-19
US20080132594A1 (en) 2008-06-05
EP1930367B1 (en)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1011B (zh) 车用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840561B (zh) 硬质聚氨酯板状泡沫的制造方法与配管用绝热材料
US5023280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s
CN105026497B (zh) 具有改进的阻燃性的异氰酸酯基聚合物泡沫
CN1454227A (zh) 阻燃的韧性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33859B1 (ko) 준불연 성능을 가지는 폴리우레탄폼 조성물
WO2004041897A1 (ja) 難燃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用組成物
KR20180081736A (ko) 폴리우레탄 및 폴리이소시아누레이트 포움용 반응성 난연제
CA1062850A (en) Thermally stable, rigid, cellular isocyanurate polyurethane foams
JP2021130801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用難燃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配合した難燃性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GB2074176A (en) Polyurethane-modified polyisocyanurate foa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948901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KR102049107B1 (ko) 경질 중합체 발포체의 제조 방법
CA1137250A (en) Rigid isocyanurate polyurethane foam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00545189C (zh) 弹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生产方法
JP4814600B2 (ja) 低燃焼性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JP4079254B2 (ja) 連続気泡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97442A (ja) 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JP4584749B2 (ja) 硬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US8138235B2 (en) Polyurethane foa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092025A (ja) 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KR20240039521A (ko) 준불연 심재 우레탄 복합소재용 2액형 경질 폴리우레탄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심재 준불연 우레탄 복합소재
JP2006328172A (ja) スプレー発泡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用ポリオール組成物及びスプレー発泡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H0649167A (ja) 難燃性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ムの製造方法
JP2002012644A (ja) ウレタン変性ポリイソシアヌレート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