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0818B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0818B
CN101180818B CN2006800179975A CN200680017997A CN101180818B CN 101180818 B CN101180818 B CN 101180818B CN 2006800179975 A CN2006800179975 A CN 2006800179975A CN 200680017997 A CN200680017997 A CN 200680017997A CN 101180818 B CN101180818 B CN 101180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ispensing device
pilot signal
control method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79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0818A (zh
Inventor
大藤义显
新博行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80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0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0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08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在发送装置中,包括:切换单元,切换无线接入方式;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行变换之一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从而生成频域的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对于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发送信号。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信2000;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nunication 2000)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方式的第4代移动通信方式(4G)的开发正在推进。在第4代移动通信方式中,灵活地支持从以蜂窝系统为首的多小区环境至热点(hotspot)区域或室内等孤立小区环境,而且可期望在双方的小区环境中增大频率利用效率。
在第4代移动通信方式中,对于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以下,称为上行链路),提出了以下的无线接入方式。在单载波传输方式中,例如提出了DS-CDMA(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IFDMA(交织频分多址;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可变扩频率和码片重复系数(VSCRF-CDMA:Variable Spreading andChip Repetition Factors-CDMA)方式。在多载波传输方式中,例如提出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扩频OFDM(Spread OFDM)、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Multi-Carrier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VSF-Spread OFDM(可变扩频因子扩频OFDM;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Spread OFDM)方式。
单载波方式与终端的消耗功率有关,由于峰值功率较小,所以可以减小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补偿,功率效率高。
作为单载波方式的一例,参照图1说明有关VSCRF-CDMA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扩频单元1包括:码乘法单元2;与码乘法单元2连接的重复合成单元8;以及与重复合成单元8连接的相移单元10。
码乘法单元2将发送信号乘以扩频码。例如,乘法器4将在所提供的码扩频率(spreading ratio)SF之下确定的信道化码(channelization code)乘以发送信号。而且,乘法器6将扰频码乘以发送信号。
重复合成单元8将扩频后的发送信号进行时间性压缩,重复规定次数(CRF次)。采用了码片重复的发送信号呈现梳齿状的频谱。重复数CRF等于1的情况下的结构和动作与通常的DS-CDMA方式的情况等同。
相移单元10将发送信号的相位偏移(频移)相当于对每个移动台固有地设定的规定的频率部分。
在VSCRF-CDMA方式中,CRF>1时,例如CRF=4时,如图2A所示,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梳齿状地分散配置在整个频带。这种情况下,用户固有的频偏比所分配的带宽小。
另一方面,在CRF=1时,如图2B所示,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在块上集中配置。这种情况下,用户固有的频偏比所分配的带宽大。
此外,提出了在频域获得梳齿状的频谱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2)。
如图3所示,采用这种无线接入方式的发送装置30包括:输入所扩频后的数据序列的FFT单元12;与FFT单元12连接的速率变换单元14;与速率变换单元14连接的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6;与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6连接的IFFT单元18;与IFFT单元18连接的GI附加单元20;以及与GI附加单元20连接的滤波器2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单元12通过将扩频后的数据序列块化为每Q个码片而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从而将数据序列变换到频域。其结果,在频域中获得Q个单载波的信号。这里,扩频后的数据序列在参照图1说明的扩频单元1中,相当于乘法器6的输出信号。
速率变换单元14将Q个单载波的信号重复规定次数,例如重复CRF次。其结果,生成Nsub=Q×CRF个单载波的信号。
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6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在频率轴上频移(shift),以成为梳齿状的频谱。例如,在进行相当于CRF=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各个单载波的信号之间配置三个零。其结果,形成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梳齿状的频谱。
IFFT单元18将通过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在频率轴上频移所获得的梳齿状的频谱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
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附加单元20在所发送的信号中附加保护间隔。保护间隔通过复制所传输的码元的开头或末尾的一部分而获得。滤波器22对发送信号进行频带限制。
另一方面,多载波方式码元长度较长,通过设置保护间隔,从而在多路径环境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接收质量。
作为一例,参照图4说明OFDM方式。
图4是OFDM方式的发送装置中所使用的发送单元的方框图。
发送单元40包括:被输入扩频前的发送信号的串并行(S/P)变换单元32;与串并行变换单元32连接的副载波映射单元34;与副载波映射单元34连接的IFFT单元36;以及与IFFT单元36连接的GI附加单元38。
串并行变换单元(S/P)32将串行的信号序列变换为并行的多个信号序列。
副载波映射单元34将在串并行变换单元32中变换为并行的信号序列的各个信号分配给各个副载波。例如,副载波映射单元34为了获得频率分集效应,如图5A所示,对于各个用户分配分散的副载波。此外,副载波映射单元34如图5B所示,对于各个用户分配连续的副载波。
快速逆傅里叶(IFFT)变换单元36将所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
保护间隔附加单元38在所发送的信号中附加保护间隔,并生成OFDM方式中的码元。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9775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M.Schnell,I.Broeck,and U.Sorger,“A promising newwideband multiple-access scheme for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EuropeanTrans.on Telecommun.(ETT),vol.10,no.4,pp.417-427,July/Aug.1999.
非专利文献2:R.Dinis,D.Falconer,C.T.Lam,and M.Sabbaghian,“A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the Uplink of Broadband Wireless System,”inProc.Globecom2004,Dec.200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单载波方式因码元长度短,所以存在特别是在高速信号传输时接收质量因多径干扰而劣化的问题。
此外,多载波方式涉及终端的消耗功率,由于峰值功率较大,所以需要增大补偿,存在功率效率差的问题。
本发明以提供能够切换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作为课题。
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可以用于单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和多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之一是包括:切换单元,切换无线接入方式;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和串并行变换之一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从而生成频域的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对于所述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fast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ation),生成发送信号。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公用的模块而实现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可以通过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之一是包括: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决定发送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通知(imparting)单元,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决定并通知发送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可以在单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和多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其特征之一是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决定发送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通知单元,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切换单元,切换无线接入方式;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行变换的一个变换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并生成频域的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对于所述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发送信号。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公用的模块而实现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可以根据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发送控制方法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接收装置决定要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步骤;接收装置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的步骤;发送装置接收用于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的步骤;发送装置根据表示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切换无线接入方式的步骤;发送装置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行变换的一个变换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并生成频域的信号的步骤;以及发送装置对于所述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发送信号的步骤。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通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能够切换单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多载波型的无线接入方式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VSCRF-CDMA方式的发送机中所使用的扩频单元的方框图。
图2A是表示一例移动台的发送信号的频谱的图。
图2B是表示一例移动台的发送信号的频谱的图。
图3是表示进行单载波传输的发送机的局部方框图。
图4是表示进行多载波传输的发送机的局部方框图。
图5A是表示一例移动台的发送信号的频谱的图。
图5B是表示一例移动台的发送信号的频谱的图。
图6A是表示蜂窝环境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局域环境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8是表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之间的切换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之间的切换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之间的切换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上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方法的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数据信道和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通知的说明图。
图12B是表示以最大发送功率发送的情况下所预测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SINR的说明图。
图12C是表示没有数据信道的分配,仅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情况下的发送功率控制的说明图。
图12D是表示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的发送功率控制的说明图。
图12E是表示一例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的说明图。
图12F是表示一例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来自其他移动台的干扰的说明图。
图16A是表示干扰功率的变动的说明图。
图16B是表示干扰功率的变动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说明图。
图19A是表示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说明图。
图19B是表示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说明图。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说明图。
图20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说明图。
图20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测定各个移动台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的说明图。
图2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测定各个移动台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的说明图。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用于对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的频带分配的说明图。
图24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用于对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的频带分配的说明图。
图25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用于对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的频带分配的说明图。
图25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用于对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的频带分配的说明图。
图25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用于对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的频带分配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频带的再分配的说明图。
图27A是表示决定发送功率的说明图。
图27B是表示决定发送功率的说明图。
图28A是表示决定发送功率的说明图。
图28B是表示决定发送功率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指定对许可发送的移动台的数据信道发送时的MCS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指定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指定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的说明图。
图3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指定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的说明图。
图3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的分配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测定各个移动台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的说明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中的指定对许可发送的移动台的数据信道发送时的MCS的说明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扩频单元
2码乘法单元
3相移单元
30、40、100发送装置
2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基站
300移动台
400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以下实施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再有,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以及可通过无线与移动台通信的基站。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装置。
发送装置例如配置在移动台中,发送上行信道。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在蜂窝(cellular)环境和局域(local area)环境中使用。
如图6A所示,蜂窝环境包括:覆盖小区(扇区)的基站,例如基站2001、2002、2003、2004和2005;以及可与基站2001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台300。蜂窝环境与局域环境比较,小区半径较大,移动台的发送功率较大。此外,在蜂窝环境中可实现的数据速率因来自周围小区的干扰而较小。
因此,在蜂窝环境中,作为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使用单载波方式比使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有利。
另一方面,在局域环境,例如室内、热点等环境,如图6B所示,包括了覆盖小区(扇区)的基站、例如基站2006和可与基站2006无线通信的移动台300。局域环境与蜂窝环境比较,小区半径较小,移动台的消耗功率较小。此外,在局域环境中可以实现的数据速率比较大。
因此,在局域环境中,作为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使用多载波方式比使用单载波方式的情况有利。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100包括:输入码元序列的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与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连接的切换单元106;与切换单元106连接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单元108和串并行(S/P)变换单元110;以及与FFT单元108和S/P变换单元110连接的速率变换单元112。
此外,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100包括:与速率变换单元112连接的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与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连接的快速逆傅里叶变换(IFFT)单元116;与IFFT单元116连接的保护间隔(GI)附加单元118;以及与GI附加单元118连接的滤波器120。
此外,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100包括:与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及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连接的数据调制、扩频率及信道编码控制单元104;以及与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连接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切换单元106与滤波器120连接。
此外,在数据调制、扩频率和信道编码控制单元104中输入对于各个用户的MCS(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信息,在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中输入用于表示对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的通知信息和表示对于各个用户的调度结果的信息。
数据调制、扩频率和信道编码控制单元104决定在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中所采用的正交码的扩频率,将所决定的扩频率的正交码和小区固有的扰频码与所输入的对于各个用户的MCS信息一起输入到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
例如,数据调制、扩频率和信道编码控制单元104在蜂窝环境中,决定与蜂窝环境对应的扩频率的正交码和小区固有的扰频码。此外,数据调制、扩频率和信道编码控制单元104在局域环境中,决定与局域环境对应的扩频率的正交码和小区固有的扰频码。此外,数据调制、扩频率和信道编码控制单元104将副载波的组(set)数输入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
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根据所输入的MCS信息,对所输入的二值信息序列,采用特播码(turbo code)、卷积码等的纠错码进行信道编码,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而且,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使用所输入的扩频率的正交码和小区固有的扰频码进行扩频处理,从而生成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并将它输入到切换单元106。
切换单元106判断从基站200所通知的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是单载波方式还是多载波方式。此外,切换单元106在判断为所通知的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是单载波方式时,将所输入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输入到FFT单元108,而在判断为多载波方式时,将所输入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输入到S/P变换单元110。此外,切换单元106将所通知的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输入到滤波器120。
例如,切换单元106基于来自基站200的通知信息而决定接入方式。这种情况下,基站200在后述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中,决定使各个用户(移动台)使用单载波方式还是使用多载波方式,如图8所示,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控制信息。
此外,例如,也可以是切换单元106基于对每个小区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判断是单载波方式还是多载波方式。这种情况下,基站200中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根据小区结构,对每个基站固定地预先决定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
例如,在设置基站200的阶段,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根据小区结构,例如小区的半径、有无相邻小区等,决定要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进行决定,以在小区半径较大时使用单载波方式,而在小区半径较小时使用多载波方式。无线接入决定单元402将所决定的表示接入方式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300作为如图9所示的所有用户的公用控制信息。
由此,在设置基站的阶段被决定,所以结构和控制都容易。
此外,例如,也可以是切换单元106基于对每个用户(移动台)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判断是单载波方式还是多载波方式。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各个用户至基站为止的距离来切换接入方式,也可以根据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的余量(margin)来切换接入方式。
例如,根据各个用户至基站为止的距离来切换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作为相当于各个用户至基站200为止的距离的量,例如使用路径损耗(path-loss)。这种情况下,移动台300在下行链路例如使用下行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来测定路径损耗,并将所测定的表示路径损耗的信息用上行链路通知给基站200。
基站200中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接收的路径损耗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本基站200和移动台300之间的距离较大并决定使用单载波方式,如图10所示,作为用户专用的公用(common)控制信息,通知给移动台300。
此外,基站200中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接收的路径损耗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本基站200和移动台300之间的距离较小并决定使用多载波方式,如图10所示,作为用户专用的公用控制信息,通知给移动台300。
由此,可以根据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对每个移动台控制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也可以是在移动台侧,基于测定的路径损耗,决定使用单载波方式还是使用多载波方式,并将其结果通知给基站200。
此外,例如,在根据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余量来切换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作为表示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的余量的值,例如使用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的发送功率。这种情况下,移动台将表示‘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的发送功率’的值通知给基站。
基站200中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接收的表示‘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的发送功率’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小时,判断为发送功率的余量较小,并决定使用单载波方式,并如图10所示,通知给移动台300。
此外,基站200中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接收的表示‘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的发送功率’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大时,判断为发送功率的余量较大,并决定使用多载波方式,并如图10所示,通知给移动台300。
由此,可以根据每个移动台的能力,控制接入方式。
此外,也可以是移动台300发送用于表示最大容许发送功率的信息和表示当前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基站200中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计算‘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的发送功率’,并基于该计算值,控制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也可以是在移动台侧,基于发送功率的余量,决定使用单载波方式还是使用多载波方式,并通知给基站200。
此外,也可以是切换单元106基于对每个用户(移动台)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如图11所示,使用期望分配的规定的频带来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例如导频信号。例如,切换单元106在对系统所分配的频带中,仅用指定的频带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具体地说,例如在对系统分配了20MHz的频带的情况下,例如移动台(发送装置)被分为可以用20MHz、10MHz、5MHz发送的移动台的类别(class)。这种情况下,切换单元1 06基于对每个用户(移动台)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只用相当于本移动台(发送装置)的类别的频带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
接收装置400的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对于发送了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移动台(发送装置),基于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发送的频带,进行频带的分配。
即,各个移动台(发送装置)发送导频信号,基站(接收装置)测定该导频信号,并测定本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进行频带的分配。移动台不需要对于系统所分配的全部频带发送导频信号,而用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频带发送导频信号。在基站,从各个用户接收导频信号,如果在该频带的范围内有应该分配的频带,则进行分配,将表示该决定后的频带的信息发送到发送装置。
此外,也可以在接收装置400侧,在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中,决定用于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频带,并发送用于表示该频带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是切换单元106包括导频信号生成单元,该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基于对每个用户(移动台)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在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单载波方式时,将表示对于基站的数据信道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要进行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和表示数据速率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发送到基站。此外,也可以是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将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发送到基站。
例如,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将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和表示数据信道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要进行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和表示数据速率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通过容许争用信道(contention-based channel)发送到基站。例如,最大的发送带宽为5MHz,期望发送带宽为比该5MHz小的值。
例如,如图12A所示,将W_able设为移动台可发送的最大带宽,将Wpreq设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将Wd_req设为数据信道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在Wd_req≤W_able的范围内,基于要发送的数据量、数据速率,决定Wd_req。此外,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在Wd_req≤Wp_req≤W_able的范围内,决定Wp_req。
此外,也可以是切换单元106使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带宽为系统所确定的最小发送带宽的整数倍或2n倍。
这种情况下,切换单元106用以最大发送功率或‘最大发送功率-ΔP’发送的情况下预测的接收SINR能够超过所需接收SINR的最大发送带宽发送。例如,切换单元106基于基站(接收装置)和移动台(发送装置)之间的平均路径损耗和基站中的平均干扰功率计算所预测的接收SINR。
例如,如图12B所示,在最大发送带宽为5MHz,最小发送带宽为1.25MHz时,在各个发送带宽,即1.25MHz、2.5MHz和3.75MHz中,满足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SINR的发送带宽是1.25MHz和2.5MHz。因此,可以超过所需接收SINR的最大发送带宽为2.5MHz。
这种情况下,即使用最小发送带宽发送,预测为无法实现所需SINR的情况下,发送带宽也用最小发送带宽发送,而不使发送带宽在最小发送带宽以下。
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SINR用广播信道通知给全体。
此外,除了对于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例如所需SINR之外,切换单元106也可以设定对于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质量。
这种情况下,各个所需质量由基站装置使用广播信道通知给扇区下属的移动台。例如,基站装置使用专用控制信道通知对于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
切换单元106在没有数据信道的分配,仅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基于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如,切换单元106以基于仅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的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控制所决定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例如,如图12C所示,切换单元106设定传播路径状态的测定上所需的充分低的所需质量。由此,可以降低导频信号造成的干扰,可以提高作为整体的吞吐量。
切换单元106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对发送帧内所时间复用的数据部分、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都基于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例如,如图12D所示,切换单元106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以与数据部分相同的功率进行发送。这种情况下,在数据部分中,由于高效率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被使用,所以被设定较高的所需质量。切换单元106因需要高精度的信道估计而也以较高的发送功率发送导频信号。
具体地说,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数据信道的分配带宽比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带宽窄的情况下,如图12E所示,切换单元106将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为在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带宽中,能够满足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例如所需SINR的发送功率。
在发送功率上没有余量,无法满足所需质量的情况下,如图12F所示,切换单元106控制为最大发送功率。
基站200基于从移动台发送的信息,例如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决定移动台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发送带宽)、中心频率,并将表示所决定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的信息和表示中心频率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根据表示所通知的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中心频率的信息,发送导频信号。此外,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在被通知了频率块的ID的情况下,根据由所通知的频率块的ID所指定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发送导频信号。这种情况下,导频信号生成单元也可以通过跳频方式,发送导频信号。而且,导频信号生成单元也可以变更对所指定的每个频带发送的频带,进行跳频而发送导频信号。
FFT单元108将扩频后的数据序列成块为每Q个码片而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从而将它变换到频域,并输入到速率变换单元112。其结果,在频域中获得Q个单载波的信号。
串并行变换单元(S/P)110将每Q个串行的信号序列(流)变换为并行的多个信号序列,并将它输入到速率变换单元112。
速率变换单元112将从FFT单元108输出的Q个单载波的信号重复规定次数,例如CRF次。其结果,生成Nsub=Q×CRF个单载波的信号。此外,速率变换单元112将从串并行变换单元(S/P)110输出的并行的Q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输入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
另一方面,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基于由基站200所通知的表示对各个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的通知信息和表示对于各个用户的调度结果的信息,控制对各个物理信道所分配的频率块和时间。
此外,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在对各个物理信道分配频率块和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于多个频率块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长度为单位的某个时间进行控制,以分配无线资源。
这里,参照图13-图14说明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scheduling)。共享数据信道后面论述,基于基站200中的调度而被分配。
如图13所示,频率块基于固定地分配频率的频分多址下的时域中的调度的控制信息而被分配。这种情况下,对于高速数据速率的用户分配多个频率块。由此,各个用户仅使用预先分配的频率块。因此,发送装置100不需要预先发送用于发送其他频率块的导频信道,以使接收装置400可以测定信道状态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作为最合适的频率块的带宽,例如是1.25-5MHz。通过扩大频率块的带宽,可以扩大在频率块内多用户分集的效应。
在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数据速率改变对于各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
此外,在某个用户的业务量(traffic)大小比频率块的有效载荷大小更大的情况下,一频率块也可以被一用户独占地使用。
频率块上所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localized)FDMA)被多个低数据速率用户使用。即,如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集中在块上,被配置在频率块内。此外,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也可以梳齿状地跨越在频率块内,被分散配置。其他用户使用梳齿状的频谱。对于共享数据信道,也可以主要使用局部化的FDMA。
此外,如图1 4所示,也可以将一个频带、例如频率块分配给多个用户。这种情况下,使用梳齿状的频谱的频率复用、或在1帧中多个用户如以下说明那样被复用。在TTI中,码片信息以某个单位被时分地存储。将该码片信息作为单位来变更发送的频率。这样,对某个频带分配多个用户,使用跳频进行发送。于是,通过将某个频带分配给多个用户,可以将来自其他小区(扇区)的干扰进行平均。因此,与在某个频带中切换用户来发送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时间上减小来自其他小区(扇区)的干扰的变动。
例如,如图15所示,说明基站200覆盖的区域由三个扇区,即扇区2501、2502和2503构成,在扇区250I中所包含的移动台A3001,在扇区2503中所包含的移动台B3002、移动台C3003、移动台D3004和移动台E3005的情况。
在对每个用户分配了频率块的情况下,在靠近相邻扇区的本移动台的位置存在其他移动台时干扰功率增大,在较远的位置,即使存在其他用户,干扰功率也较小。
例如,对于在扇区2501中所包含的移动台A3001,在相邻的扇区2503中所包含的,来自位于移动台A3001附近的移动台D3004的干扰功率较大,来自位于较远的移动台E3005的干扰功率较小。因此,如图16A所示,干扰功率相对于时间产生变动。
另一方面,在使用梳齿状频谱的频率复用或进行跳频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由于干扰功率的合计被大致平均而为一定,所以干扰功率的相对于时间的变动变小。这种情况下,每一用户的发送功率变小,但通过在多个时隙中连续地分配,每个用户的效率不改变,而来自其他小区(扇区)的干扰的变动变小。
此外,如图17所示,频率块也可以基于时域和频域中的调度的控制信息而被分配。
这种情况下,接收装置400为了测定信道状态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所发送的导频信道在所有的频率块上被传输。即,在所有的信道带宽上被传输。
此外,在某个用户的业务量大小比频率块的有效载荷大小更大的情况下,一频率块也可以被一用户独占地使用。
在低数据速率的用户有多个的情况下,一频率块被多个用户使用。这种情况下,正交的频谱,即频率块上所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或梳齿状的频谱(分散的(distributed)FDMA)适用在相同频率块内。即,如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那样,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集中在块上,配置在频率块内。此外,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也可以梳齿状地跨越频率块,被分散配置。由此,可以降低多用户干扰。
例如,作为最合适的频率块的带宽,是0.3125-1.25MHz。通过使频率块的带宽较窄,通过频域中的信道的调度,可以增大多用户分集的效应。
在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数据速率,改变对于各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
频率块上所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被多个低数据速率用户使用。
此外,在时域和频域中进行调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频率块进行分组。由此,可以减少导频信道的开销。
此外,如图18所示,也可以基于传播路径状态改变带宽。例如,将对系统分配的频带分割为多个频率块而分配。这种情况下,在传播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分配多个频率块,例如两个频率块(用户A、B和C),在传播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与较好的情况相比,分配更少的频率块(用户D)。这样,在所分配的频带中进行单载波传输。由此,可以提高整体的效率。
参照图19A和图19B说明频率块的分组。
在不进行频率块的分组的情况下,如图19A所示,频率块上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或梳齿状的频谱被多个低数据速率用户使用。
在进行频率块的分组的情况下,如图19B所示,有将分散的频率块进行分组的情况(分散分组(distributed grouping))以及将连续的频率块进行分组的情况(局部化的分组(localized grouping))。
这样,通过预先将频率块进行分组,进行频域的调度,可以减少在CQI测定中所使用的导频信道的开销。
例如,基站200中所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根据信道负载(channel load)而决定对争用型信道(Contention-based channel)、例如随机接入信道、预约分组信道所分配的频率和时间,并用下行链路的广播信道通知给各个移动台。例如,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在发送的信号是争用型信道时,决定进行无线资源分配,以在所分配的频带中至少利用一部分频带。
此外,基站200中所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根据信道状态进行调度,决定对调度型信道(scheduled channel)、例如共享数据信道等所分配的频率和时间,用下行链路的广播信道通知给各个移动台。在共享数据信道,业务量数据、第三层控制消息被传输。此外,在使用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此外,基站200中所配置的接收装置的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进行调度,决定对调度型的信道、例如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以下,称为共享控制信道)所分配的频率和时间,并用下行链路的广播信道通知给各个移动台。
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进行控制,以将争用型信道和调度型信道进行复用。例如,如图20A所示,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进行控制,以将争用型信道和调度型信道进行时间复用。这种情况下,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也可以进行自适应TTI长度控制,更长地设定TTI长度。由此,可以降低TTI整体长度占有的共享控制信道的比例,所以可以减少共享控制信道的开销。
此外,例如,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也可以如图20B所示那样进行控制,以将争用型信道和调度型信道进行频率复用。
此外,例如,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也可以如图20C所示那样进行控制,以将争用型信道和调度型信道的时间复用和频率复用进行混合。这种情况下,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也可以进行自适应TTI长度控制,更长地设定TTI长度。由此,可以降低TTI整体长度占有的共享控制信道的比例,所以可以减少共享控制信道的开销。
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在频率轴上偏移,以使其变为梳齿状的频谱。例如,在进行相当于CRF=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各个单载波的信号或信号序列之间配置三个零。此外,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根据输入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根据物理信道的种类,对各个物理信道分配无线资源。这样,在使用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变更CRF的值和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偏移的偏移量(offset)的值,并变更用户数。
此外,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对并行的Q个信号序列的每个进行映射,在频率分量中直接配置信号序列,对所映射的每个信号分配无线资源。
IFFT单元116将通过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在频率轴上偏移所得到的梳齿状的频谱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单载波方式的发送频谱波形。
此外,IFFT单元116将多个副载波组成的多载波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生成多载波方式的发送频谱波形。
保护间隔(GI)附加单元118在发送的信号中附加保护间隔,并生成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一方的码元。保护间隔通过复制所传输的码元的开头或末尾的一部分而获得。
滤波器基于切换单元106所通知的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进行频带限制。频带限制后的信号被发送。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400。
接收装置400例如被包括在基站中,发送下行信道。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在上述蜂窝环境和局域环境中被使用。
其次,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400可以接收通过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所发送的信号。此外,接收装置400包括: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以及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基于本接收装置400所设置的环境,决定在移动台300中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例如,无线接入决定单元402在所设置的环境为蜂窝环境的情况下,决定使用单载波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此外,例如,无线接入决定单元402在所设置的环境为局域环境的情况下,决定使用多载波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例如,在设置基站200的阶段,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根据小区结构、例如小区的半径、有无相邻小区,决定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决定在小区半径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单载波方式,而在小区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使用多载波方式。无线接入决定单元402将表示所决定的接入方式的信息作为所有用户的公用控制信息广播给移动台300。
由此,在设置基站的阶段被决定,所以结构和控制是容易的。
此外,可以根据各个用户至基站的距离而切换接入方式,也可以根据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的余量而切换接入方式。
例如,在根据各个用户至基站200的距离而切换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作为相当于各个用户至基站200的距离的量,例如使用路径损耗。这种情况下,移动台300在下行链路例如使用下行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来测定路径损耗,并将表示所测定的路径损耗的信息用上行链路通知给基站200。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接收的路径损耗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本基站200和移动台300之间的距离较大,决定使用单载波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接收的路径损耗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本基站200和移动台300之间的距离较小,决定使用多载波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由此,可以根据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对每个移动台控制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例如,在根据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的余量而切换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作为表示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的余量的值,例如使用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发送功率。这种情况下,移动台将表示‘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发送功率’的值通知给基站。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表示所接收的‘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发送功率’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功率的余量较小,决定使用单载波接入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在表示所接收的‘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发送功率’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功率的余量较大,决定使用多载波接入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由此,能够根据每个移动台的能力而控制接入方式。
此外,也可以是移动台300发送用于表示最大容许发送功率的信息和表示当前发送功率的信息,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计算‘最大容许发送功率-当前发送功率’,并基于该计算值,控制无线接入方式。
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决定对各个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此外,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对各个用户进行调度,将其结果通知给移动台300。
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在对各个物理信道分配频率块和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于以多个频率块的TTI(发送时间间隔)长度为单位的某个时间,分配无线资源。
此外,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进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
如图13所示,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进行在频率被固定地分配的频分多址下的时域中的调度,生成控制信息。这种情况下,对于高速数据速率的用户分配多个频率块。由此,各个用户仅使用预先所分配的频率块。因此,发送装置1 00不需要预先接收所发送的其他频率块的导频信道,以使接收装置400能够测定信道状态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
例如,作为最合适的频率块的带宽,是1.25-5MHz。通过扩大频率块的带宽,可以增大频率块内多用户分集的效应。
在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数据速率而改变对各个用户分配的带宽。
此外,在某个用户的业务量大小大于频率块的有效载荷大小的情况下,一频率块也可以被一用户独占地使用。
此外,如图17所示,也可以基于传播路径状态而改变带宽。
也可以由多个低数据速率用户使用频率块上所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即,如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各个用户所使用的频谱集中在块上,被配置在频率块内。此外,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也可以梳齿状地跨越在频率块内,被分散配置。其他用户使用梳齿状的频谱。对于共享数据信道,也可以主要使用局部化的FDMA。
此外,如图18所示,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也可以进行时域和频域中的调度,生成控制信息。
这种情况下,用于测定信道状态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所发送的导频信号在所有的频率块上被传输。即,在所有的信道带宽上被传输。
此外,在某个用户的业务量大小大于频率块的有效载荷大小的情况下,一频率块也可以被一用户独占地使用。
在低数据速率的用户有多个的情况下,一频率块被多个用户使用。这种情况下,正交的频谱,即频率块上所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或梳齿状的频谱(分散的FDMA)适用在相同频率块内。即,如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那样,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集中在块上,配置在频率块内。此外,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也可以梳齿状地跨越频率块,被分散配置。由此,可以降低多用户干扰。
例如,作为最合适的频率块的带宽,是0.3125-1.25MHz。通过使频率块的带宽较窄,通过频域中的信道的调度,可以增大多用户分集的效应。
在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数据速率改变对于各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
频率块上所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也可以被多个低数据速率用户使用。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频率块分组。由此,可以减少导频信道的开销。
此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一个频带,例如频率块分配给多个用户。这种情况下,使用梳齿状的频谱的频率复用、或在1帧中多个用户如以下说明那样被复用。在TTI中,码片信息以某个单位被时分地存储。将该码片信息作为单位来变更发送的频率。这样,对某个频带分配多个用户,使用跳频进行发送。这样,通过将某个频带分配给多个用户,可以将来自其他小区(扇区)的干扰进行平均。因此,在某个频带中切换用户进行发送相比,可以在时间上减小来自其他小区(扇区)的干扰的变动。
参照图19说明频率块的分组。
在不进行频率块的分组的情况下,频率块上配置的更窄的FDMA(局部化的FDMA)或梳齿状的频谱被多个低数据速率用户使用。
在进行频率块的分组的情况下,有将分散的频率块进行分组的情况(分散分组)以及将连续的频率块进行分组的情况(局部化分组)。
这样,通过预先将频率块进行分组,进行频域的调度,可以减少在CQI测定中所使用的导频信道的开销。
例如,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根据信道负载(channel load)而决定对争用型信道(Contention-based channel)、例如随机接入信道、预约分组信道所分配的频率和时间,并用下行链路的广播信道通知给各个移动台。例如,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在发送的信号是争用型信道时,决定进行无线资源分配,以在所分配的频带中至少利用一部分频带。
此外,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根据信道状态进行调度,决定对调度型信道(Scheduled channel)、例如共享数据信道等所分配的频率和时间,用下行链路的广播信道通知给各个移动台。在共享数据信道,业务量数据、第三层控制消息被传输。
例如,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基于信道状态,例如CQI测定结果,将信道分组,从而分配。由此,可以降低导频信道的开销。
此外,在使用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
此外,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进行调度,决定对调度型信道、例如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所分配的频率和时间,并用下行链路的广播信道通知给各个移动台。
下面,参照图22详细地说明基于传播路径状态进行分配,以改变带宽的接收机的结构。
该接收机400有与参照图21所说明的接收机相同的结构。
该接收机400的无线资源分配决定单元404包括: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与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连接的排序(ranking)单元408;与排序单元408连接的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与频率块分配单元410连接的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以及与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连接的MCS决定单元414。
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对于所有用户测定各个频率块中的接收特性,例如接收SINR。所有用户在整个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测定各个频带的接收状态,例如接收SINR。此外,如图23A所示。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在用户使用整个频带(系统带宽)中的一部分频带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对预先决定的频带的每个分配单位,例如每个频率块测定接收SINR。即,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将预先决定的频带的分配单位作为测定单位,测定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特性。
此外,如图23B所示,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在用户使用整个频带中的一部分频带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测定该频带中的接收状态。即,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将期望分配单位,例如导频信号的发送频率作为测定单位,测定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特性。
排序单元408基于所测定的接收特性求优先级,以规定的顺序排列。例如,以接收SINR较高的顺序排列,生成排序表。此外,排序单元408也可以基于从各个移动台发送的导频信号在基站中的接收状态,即接收装置中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功率、从各个移动台所发送的数据的种类和发送等待时间、各个移动台的最大发送功率中的至少一个,生成排序表。其结果,对频带的每个分配单位,决定被分配频带的移动台。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基于所生成的排序表分配频率块。例如,频率块分配单元41 0参照排序表,进行与优先级较高的用户对应的频率块的临时(tentative)分配。此外,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分配对于与最大的优先级对应的用户所临时分配的频率块和相邻的频率块。此外,频率块分配单元410除了与已分配的用户和频率块对应的优先级之外,生成重新排列优先级的顺序的排序表,并进行同样的处理。这样,基于对各个发送装置的接收特性,连续的频带被分配到同一装置。
这种情况下,如图24A所示,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导频信号的发送频率的范围内分配频带。而且,如图24B所示,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也可以按频带的分配单位,例如频率块的整数倍来分配频带。
此外,在移动台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跳频而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如图25A所示,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也可以对发送了导频的频带进行调度,进行数据信道的分配。此外,发送导频信号的频带被指定,以使其随着时间而错开(deviate)。这种情况下,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对发送了导频信号的每个频带,决定数据信道。这种情况下,调度周期成为长周期。
例如,在时间t(Time t),所有移动台,例如MS1、MS2、MS3和MS4在相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相同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这种情况下,在MS1、MS2、MS3和MS4间进行调度,数据信道被分配给MS3。
在时间t+1(Time t+1),在与时间t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MS1、MS2、MS3和MS4发送导频信号。例如,MS1、MS2、MS3和MS4在与时间t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相同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这种情况下,在MS1、MS2、MS3和MS4间进行调度,数据信道被分配给MS2。
在时间t+2(Time t+2),在与时间t+1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MS1、MS2、MS3和MS4发送导频信号。例如,MS1、MS2、MS3和MS4在与时间t+1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相同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这种情况下,在MS1、MS2、MS3和MS4间进行调度,数据信道被分配给MS2。以下,同样地进行数据信道的分配。
此外,在各个移动台独立地进行跳频而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如图25B所示,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也可以对每个频率分配单位,在该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分配数据信道。例如,某个移动台被分配与已经分配的频带相邻的频带。
例如,在时间t(Time t),移动台、例如MS3、MS4、MS5和MS6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MS1在MS3和MS4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MS2在MS5和MS6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各个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调度。例如,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MS1和MS3之间进行调度,对MS1分配数据信道,在MS1和MS4之间进行调度,对MS4分配数据信道,在MS2和MS5之间进行调度,对MS5分配数据信道,在MS2和MS6之间进行调度,对MS6分配数据信道。
在时间t+1(Time t+1),移动台、例如MS3、MS4、MS5和MS6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在时刻t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所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此外,移动台、例如MS1和MS2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在时刻t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所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各个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调度。例如,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MS2和MS6之间进行调度,对MS2分配数据信道,在MS2和MS3之间进行调度,对MS2分配数据信道,在MS1和MS4之间进行调度,对MS4分配数据信道,在MS1和MS5之间进行调度,对MS5分配数据信道。
在时间t+2(Time t+2),移动台、例如MS3、MS4、MS5和MS6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在时刻t+1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所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此外,移动台、例如MS 1和MS2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在时刻t+1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所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各个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调度。例如,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MS1和MS5之间进行调度,对MS5分配数据信道,在MS1和MS6之间进行调度,对MS6分配数据信道,在MS2和MS3之间进行调度,对MS2分配数据信道,在MS2和MS4之间进行调度,对MS4分配数据信道。
此外,在各个移动台独立地进行跳频而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如图25C所示,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也可以在没有发送导频的频带的接收特性(接收质量)上使用过去的接收质量,在各个频率分配单位中,分配数据信道。这种情况下,在相同频带中,发送导频的移动台也可以为多个。
例如,在时间t(Time t),移动台、例如MS1、MS2、MS3和MS4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各个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调度。
在时间t+1(Time t+1),移动台、例如MS1、MS2、MS3和MS4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在时刻t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所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各个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没有发送导频信号的频带的接收特性(接收质量)上使用过去的接收质量,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调度。
在时间t+2(Time t+2),移动台、例如MS1、MS2、MS3和MS4在相互不同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在时刻t+1发送了导频信号的频带所相邻的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各个频带中发送了导频信号的移动台间进行调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没有发送导频信号的频带的接收特性(接收质量)上使用过去的接收质量,对每个频带分配单位进行调度。
在传播路径状态的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在发送导频信号的频带被固定的情况下,在该频带的传播路径状态较差的情况下,接收特性仍然较差。这样,通过将发送导频信号的频带进行变更,可以改善基站的接收特性。
此外,如图26所示,在对频率分配频带分配了数据信道的情况下,一次分配的频带,只要其接收状态不在某个范围的变化量以上,就不进行变更。即,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对于一次分配的频带,对同一发送站在时间上连续分配该频带,直至该频带中的所分配的发送装置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功率变化并超过预先指定的阈值为止。例如,在分配频带中的传播路径状态变化并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频带释放,并考虑各个移动台的传播路径状态后进行再分配。由此,可以降低来自其他小区(扇区)的干扰的变动。在接收机400,在采用AMC之前,根据接收状态,变更调制方式等。在决定了调制方式等之后,若状态变化,则无法正确地接收。即,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状态受到其他小区(扇区)干扰,特别是来自附近存在的用户的干扰。例如,在图15中,在移动台A3001正在发送的情况下,在相邻的扇区2503中所包含的移动台D3004正在发送的情况下,移动台A3001受到来自移动台D3004的干扰的影响。
此外,在移动台A3001正在发送的情况下,在相邻的扇区2503中所包含的移动台B3002正在发送的情况下,移动台A3001受到来自移动台B3002的干扰的影响。移动台A3001根据此时的期望波和干扰波之比,决定调制方式。这里,在移动台B3002上所分配的频带被切换给移动台C3004的情况下,干扰量增大。移动台A3001对移动台B3002的干扰信号进行估计而决定了MCS,但频带的分配因突然切换到移动台C3003,所以来自相邻扇区的干扰量增大,在最初决定的调制方式下,接收站无法接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次分配的频带只要其接收状态没有到达某个范围的变化量以上,就不进行变更。在接收状态达到某个范围的变化量以上的情况下,例如,在变动幅度达到某个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频带释放,基于各个移动台的传播路径状态,进行再分配。
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对于分配了频带的移动台,指定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这种情况下,对于分配了频带的移动台(发送机),基于分配的带宽,指定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例如,决定移动台(发送机)可发送的最大功率量。例如,如图27A所示,说明对于某个分配频带的发送功率为X的情况。将该分配频带扩大,例如扩大到2倍的情况下,如图27B所示,发送功率为1/2倍,为X/2。这样,根据分配的带宽,决定发送功率。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将调度的结果和表示发送功率的信息发送到发送机。这些信息被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
例如,在对于某个分配频带的发送功率的峰值为X时,扩大该分配频带,例如扩大到2倍时,发送功率的峰值为X/2。
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将调度的结果和表示发送功率的信息发送到发送机。这些信息被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其结果,移动台在所分配的频带中,以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
这样,通过使功率集中在某个频带来发送,可以增大期望波功率。特别的是对位于距基站(接收装置)远的场所的移动台,通过使功率集中在某个频带来发送,由于在基站侧能够以较大的功率接收,所以可以提高接收质量。
此外,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也可以测定所分配的频带中的干扰功率,并使用该干扰功率来指定发送功率,以使期望的期望波功率与干扰功率比达到期望的值。
这种情况下,获得期望的期望波功率与干扰功率比的发送功率有时达到移动台能够输出的发送功率以上。这种情况下,指定移动台的能够输出的发送功率。另一方面,在获得期望的期望波功率与干扰功率比的发送功率为移动台能够输出的发送功率以下的情况下,指定用于获得期望的期望波功率与干扰功率比的发送功率。
由此,基于基站侧的接收质量,可以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
此外,移动台在所分配的频带中,以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由此,由于在基站侧可以用较高的功率接收,所以可以提高接收质量。
此外,无论移动台所分配的带宽如何,都可以使发送功率以一定的发送功率密度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例如,如图28A和图28B所示,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基于规定的带宽中的发送功率,在分配了比该规定的频带窄的频带的情况下,也以该发送功率发送。这样,通过每带宽以一定的功率发送,可以减小对其他小区(扇区)产生的干扰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根据移动台所存在的位置而切换。即,在所分配的频带中,也可以决定是以最大发送功率密度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还是无论所分配的带宽如何都以一定的发送功率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并根据所决定的方法而决定发送功率,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发送功率的信息。
基站也可以对于分配了频带的移动台,指定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的调制方法和纠错编码率。
此外,在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中的调制方法和纠错编码率,在基站的MCS决定单元414中,也可以基于期望波功率与干扰功率之比来决定。这里,期望波功率、干扰功率都使用瞬时值或平均值的其中一个。例如,在分配了频带的发送装置基于指定的发送功率和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功率发送了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所分配的频带中估计的、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在接收装置中的接收功率和干扰功率,使用瞬时值和平均值的其中一个,并基于接收功率和干扰功率之比,决定调制方法、纠错编码率。
例如,说明移动台在所分配的频带中,以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的情况。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干扰功率的变动较大。如果基于瞬时的接收功率来决定调制方式,则因直至发送为止的时间,干扰功率的电平变动。因此,在进行这样的信号传输的情况下,接收功率、期望波功率、干扰功率都使用平均值。
另一方面,说明无论所分配的带宽如何,移动台都以一定的发送功率密度进行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的情况。这样,接着进行控制,以使干扰功率的变动较小的情况下,接收功率、期望波功率、干扰功率都使用瞬时值。
此外,MCS决定单元414在被许可发送的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指定MCS的情况下,如图29所示,在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中对频带的每个分配单位测定了接收SINR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所分配的频带中的、每个频带的分配单位所测定的导频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来指定MCS。例如,使用对每个分配单位所测定的接收SINR,基于它们的平均SINR、最大SINR、最小SINR的其中一个,指定MCS。
此外,也可以基于传播路径状态,如图30那样构成进行分配的接收机,以改变带宽。
该接收机400有与参照图21所说明的接收机同样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了参照图22所说明的接收机和与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连接的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
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接收从移动台发送的表示数据信道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要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和表示数据速率的信息中至少一个信息。此外,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从移动台接收用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对于该移动台,指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例如,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对于各个移动台,基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决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并将表示所决定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信息发送到对应的各个移动台。此外,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也可以通过发送频率块的ID,将表示所决定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信息通知给对应的各个发送装置。这种情况下,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也可以指定多个频率块。
例如,如图31所示,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根据与基站之间距离较大等理由,在移动台以期望的最大带宽(期望(最大)发送带宽)发送了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在判断为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不充分的情况下,指定比移动台期望的最大带宽窄的导频信号的带宽。例如,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基于各个移动台的最大发送功率、各个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指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
此外,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在指定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情况下进行指定,以如图32所示,在频域中,在基站所观测的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上不产生偏移,或偏移较小。例如,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预先决定用于表示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偏移的基准值,对于各个移动台,决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以达到该基准值以下。这种情况下,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基于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和基站的接收功率,求基站中的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上行链路的总接收功率,指定各个移动台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以使该总接收功率在频域中偏移较小。
此外,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例如对于移动台通过IFDMA方式发送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如图33A所示,决定各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的频带和重复系数(Repetition factor),以使各个频率分量被适当地使用。即,决定频率频移量,通过频分复用方式来发送。这种情况下,提供频率偏移,以使没有相同的用户重叠的频带。例如,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在指定各个移动台的发送的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发送带宽时,基于重复系数的余数(remaining number)进行指定。这种情况下,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指定并通知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带宽和重复系数。
此外,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在各个频带中分配传播路径测定用信号的发送频带,以在发送传播路径测定用信号的移动台数上不产生偏移。例如,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从发送带宽较宽的移动台起,分配传播路径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带宽。这种情况下,例如,发送带宽是最小发送带宽的2n倍。
例如,说明10MHz的系统带宽中,5MHz、2.5MHz、1.25MHz的发送带宽的移动台数为N5、N2.5、N1.25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最小发送带宽,例如频率块带宽设为1.25MHz。
(1)在变量Φ5MHz、Φ2.5MHz和Φ1.25MHz中,分别提供随机数。其中,提供的随机数为整数。
(2)对于第n5的发送带宽5MHz的移动台,分配频率块ID、从(Φ5MHz+n5)mod(10/5)×(10/5)中分配5/1.25=4块。
(3)对于第n25的发送带宽2.5MHz的移动台,分配频率块ID、从(Φ5MHz+N5+n2.5)mod(10/5)×(10/5)+(Φ2.5MHz+n2.5)mod(5/2.5)×(5/2.5)中分配2.5/1.25=2块。
(4)对于第n25的发送带宽2.5MHz的移动台,分配频率块ID、从(Φ5MHz+N5+N2.5+n1.25)mod(10/5)×(10/5)+(Φ2.5MHz+N2.5+n1.25)mod(5/2.5)×(5/2.5)+(Φ1.25MHZ+N2.5+n1.25)mod(2.5/1.25)×(2.5/1.25)中分配1.25/1.25=1块。
例如,在N5=3、N2.5=3、N1.25=4,Φ5MHz、Φ2.5MH、Φ1.25MHz=0的情况下,扇区中的频带的分配,如图33B所示,从发送带宽较宽的移动台起依次分配。
因移动台的移动造成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越区切换,扇区内的移动台数和发送带宽发生变化,所以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在规定的一定周期内执行上述分配。
如图34所示,在移动台使用期望(最大)发送带宽发送导频的情况下,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将数据信道的期望带宽(期望分配带宽)作为测定单位,测定接收SINR。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基于表示所测定的接收SINR、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数据信道的期望带宽的信息,在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的范围内,对各个移动台分配频带。这种情况下,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也可以将预先决定的频率分配单位、例如频率块作为单位来分配。
如图35所示,MCS决定单元414对于许可发送的移动台,基于分配频带中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指定MCS。
下面,参照图36说明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100的动作。
基站200决定移动台300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并通知给移动台300。
首先,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被接收(步骤S1302)。
接着,切换单元106判断表示了所接收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是否为单载波方式(步骤S1304)。
在表示所接收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是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步骤S1304:“是”),切换单元106切换到单载波方式。即,切换单元106将所输入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输入到FFT单元108。
接着,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判断发送数据是否为争用型信道(步骤S1308)。
在发送数据是争用型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1308:“是”),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 14根据所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对争用型信道分配无线资源。分配了无线资源的发送数据被发送(步骤S1310)。
另一方面,在发送数据不是争用型信道的情况下,即,是调度型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1308:“否”),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根据所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对调度型信道分配无线资源。分配了无线资源的发送数据被发送(步骤S1312)。
另一方面,表示所接收的无线资源方式的信息是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步骤S1304:“否”),切换单元106切换到多载波方式。即,切换单元106将所输入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输入到S/P变换单元110(步骤S1314)。
接着,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判断发送数据是否为争用型信道(步骤S1316)。
在发送数据是争用型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1316:“是”),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根据所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对争用型信道分配无线资源。分配了无线资源的发送数据被发送(步骤S1318)。
另一方面,在发送数据不是争用型信道的情况下,即,是调度型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1316:“否”),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根据所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对调度型信道分配无线资源。分配了无线资源的发送数据被发送(步骤S1320)。
下面,参照图37说明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400的动作。
首先,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决定移动台300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接着,说明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决定了单载波方式作为移动台300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
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对于所有用户,测量各个频率块中的优先级,例如接收SINR(步骤S2602)。优先级是对于各个用户求相应的频率块数。
接着,排序单元408将(用户数×频率块数)的优先级以较高的顺序排序,并将用户和频率块相对应,生成排序表(步骤S2604)。
在各个用户使用全频带发送了导频信道的情况下,排序表的排序相当于用户数×频率块数。在各个用户发送导频的频带有所不同的情况下,没有与用户未发送导频信道的频率块对应的排序。例如,在某个用户在8个频率块中用5个频率块发送了导频信道的情况下,没有对应于3个频率块的排序。
接着,频率块分配单元410从较高的优先级起,进行与其优先级对应的用户的频率块的临时分配(步骤S2606)。
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参照排序表,以排序较高的顺序,向对应的用户分配频率块。例如,根据排序表,排序的第一位是用户A且对应的频率块是4。这种情况下,在频率块4中,记载了用户A且排序为第一位的“A1”。同样地,在频率块5中,记载了用户A且排序为第二位的“A2”。以下同样地,进行频率块的临时分配。
接着,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在对于与最大的优先级对应的用户所临时分配的频率块中,进行相邻的频率块的分配(步骤S2608)。
在分配频带的情况下,对于用户A,临时分配了频率块3至5和8。但是,由于是单载波方式,所以分配包含了排序最高的频率块的频带。因此,在用户A中,分配了频率块3至5。
接着,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判断是否所有频率块分配完毕或所有用户分配完毕(步骤S2610)。
在所有频率块分配完毕或所有用户分配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2610:“是”),对于分配了频率块的各个用户,决定发送功率和MCS(步骤S2614)。
另一方面,在所有频率块没有分配完毕或所有用户没有分配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2610:“否”),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将除了已分配的用户的优先级以外,将优先级重新以较高的顺序进行排序(步骤S2612),并返回到步骤S2606。
这种情况下,在频率块3至5中,由于被分配了用户A,所以将频率块3至5除外,进行与上述处理同样的处理。
这样,对每个用户分配传播路径状态好的频带。可以分配连续的频带,以在同一用户中,没有分散的频带。
下面,参照图38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接收装置400的动作。这里,说明参照图30所说明的接收装置400的动作。如上述那样,基站包括接收装置400,移动台包括发送装置100。
首先,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决定移动台300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这里,说明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402决定了单载波方式作为移动台300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
导频信道生成单元将对于基站表示数据信道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要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和表示数据速率的信息中至少一个信息发送到基站。此外,导频信道生成单元通知用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步骤S3802)。
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基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决定移动台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带宽(步骤S3804),将表示该决定的导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带宽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步骤S3806)。此外,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也可以通过发送频率块的ID,将表示所决定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信息通知给对应的各个发送装置。这种情况下,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也可以指定多个频率块。例如,导频信号指定单元416基于各个移动台的最大发送功率、各个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指定发送带宽。
导频信道生成单元根据所通知的表示中心频率、带宽的信息,发送导频信号(步骤S3808)。这种情况下,导频信号生成单元也可以通过跳频方式,发送导频信号。
接着,接收特性测定单元406测定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此外,频率块分配单元410基于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决定对其分配频带的移动台。此外,MCS决定单元414对于分配了频带而许可发送的移动台,决定MCS(步骤S3810)。这里,发送功率决定单元412也可以对于分配了频带而许可发送的移动台,决定发送功率。
接着,无线资源分配单元404对于许可发送的移动台,通知用于表示数据信道的分配频带(组块(chunk)、频率块)的信息、所使用的MCS(步骤S3812)。
表示从基站发送的数据信道的分配频带的信息被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单元122,MCS信息被输入到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
扩频和信道码单元102根据所输入的MCS信息,对所输入的2值的信息序列,采用特播码(Turbo code)、卷积码等的纠错码进行信道编码,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
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14根据所分配的带宽,决定数据大小。表示用户ID、MCS、新/重发的区分、数据大小的信息在控制信道中被复用。其结果,生成发送帧(步骤S3814)。
接着,移动台发送数据信道(步骤S3816)。
从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道,在基站进行解调和解码(步骤S3818)。
基站基于数据信道的解调和解码结果,发送ACK/NACK。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5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05492号的优先权、基于2005年6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74394号的优先权、基于2005年8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241899号的优先权、基于2005年10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317567号的优先权和基于2006年2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31749号的优先权,在本国际申请中引用2005-105492号、2005-174394号、2005-241899号、2005-317567号和2006-031749号的全部内容。
工业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进行分组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58)

1.一种发送装置,可用于单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和多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切换单元,切换无线接入方式;
频域信号生成单元,连接在所述切换单元之后,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行变换之一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从而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与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连接,对于所述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发送信号;以及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包含在所述切换单元中,在切换到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时,通知用于表示数据信道的期望带宽、发送数据量和数据速率中至少一个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根据表示所通知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切换无线接入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在切换到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时,使用期望分配的规定的频带,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通知用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根据中心频率和带宽,发送导频信号,所述中心频率基于表示所述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而被指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通过跳频方式发送导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对每个所指定的带宽进行跳频而发送导频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根据物理信道的种类,分配无线资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在对物理信道分配频率块的情况下,以频率块的发送时间间隔长度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在所发送的信号是争用型信道的情况下,分配无线资源,以利用所分配的频带中至少一部分的频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在所发送的信号是共享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基于所通知的调度结果,分配无线资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在所发送的信号是共享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基于所通知的调度结果,分配无线资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基于所通知的频分多址方式的时域中的调度结果,分配无线资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基于数据速率,分配多个频率块。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基于所通知的时域和频域中的调度结果,分配无线资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将频率块分组分配。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在进行了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数据速率,变更所分配的带宽。
18.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可以在单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和多载波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接入方式决定单元,决定发送装置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通知单元,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
切换单元,切换无线接入方式;
频域信号生成单元,连接在所述切换单元之后,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行变换的一个的变换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并生成频域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与所述频域信号生成单元连接,对于所述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发送信号;以及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包含在所述切换单元中,在切换到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时,通知用于表示数据信道的期望带宽、发送数据量和数据速率中至少一个的信息。
19.一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装置决定要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步骤;
接收装置通知用于表示所决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的步骤;
发送装置接收用于表示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的步骤;
发送装置根据表示所述无线接入方式的信息,切换无线接入方式的步骤;
发送装置对于根据所切换的无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和串并行变换的一个的变换的扩频后的码片序列,分配无线资源,并生成频域的信号的步骤;
发送装置对于所述频域的信号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生成发送信号的步骤;以及
在切换为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发送装置将表示数据信道的期望带宽、发送数据量和数据速率中至少一个的信息通知给接收装置的步骤。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装置通知用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装置根据基于表示所述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所指定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发送导频信号的步骤。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导频信号的步骤通过跳频方式发送导频信号。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所述频域的信号的步骤具有:根据物理信道的种类,分配无线资源的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在对物理信道分配频率块的情况下,以频率块的发送时间间隔长度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的步骤。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在发送的信号是共享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基于所通知的调度的结果,分配无线资源的步骤。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基于所通知的频分多址方式的时域中的调度结果,分配无线资源的步骤。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基于数据速率,分配多个频率块的步骤。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基于所通知的时域和频域中的调度结果,分配无线资源的步骤。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使频率块分组而分配的步骤。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在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数据速率,变更所分配的带宽的步骤。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在发送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频带的范围内,分配频带的步骤。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基于接收装置中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功率、移动台要发送的数据的种类、发送等待时间和各个移动台的最大发送功率中至少一个,决定对频率的每个分配单位分配频率的移动台的步骤。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为单载波方式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基于对于各个移动台的接收SINR,对于同一移动台,分配连续的频带的步骤。
3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装置基于用于表示导频信号的期望最大发送带宽的信息,对每个发送装置指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以及
接收装置将表示所决定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信息发送到对应的各个发送装置的步骤。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步骤通过发送频率块的ID,将表示所决定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信息通知给对应的各个发送装置。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基于各个发送装置的最大发送功率、各个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决定发送带宽。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将系统中所确定的最小发送带宽的整数倍和2n倍中的一个的带宽决定为发送带宽。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将在发送装置以最大发送功率发送了所述导频信号的情况下所预测的接收SINR为所需接收SINR以上的最大带宽,决定为发送带宽。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发送装置以最小发送带宽发送了所述导频信号的情况下所预测的接收SINR低于所需接收SINR时,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将最小发送带宽决定为发送带宽。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使用本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间的平均路径损耗和本接收装置中的平均干扰功率,计算所述所预测的接收SINR。
41.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基于上行链路的总接收功率,决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
42.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步骤,基于重复系数的余数,对于各个发送装置,决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带宽和中心频率。
43.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装置测定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的步骤;
接收装置基于表示所述接收SINR、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和数据信道的期望带宽的信息,在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频带的范围内对各个发送装置分配频带的步骤。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频带的步骤,基于预先决定的频率分配单位,对各个发送装置分配频带。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频带的步骤,使用过去所测定的接收SINR作为不发送导频的频带的接收SINR。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测定所述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的步骤,将预先决定的频带的分配单位作为测定单位,测定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测定所述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的步骤,将数据信道的期望分配频带作为测定单位,测定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NR。
4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于分配的频率带宽,指定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功率的步骤具有:基于要分配的频带中的干扰功率,指定发送功率,以使期望波功率对干扰功率比达到期望的值的步骤。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功率的步骤,设定对于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和对于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质量中的至少一个。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功率的步骤,通过通知信道通知对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和对于所述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质量中的至少一个。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功率的步骤,在没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基于对于所述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所需质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53.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功率的步骤在有数据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下,对于发送帧内被时间复用的数据部分和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部分,基于对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所需质量,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54.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发送功率的步骤具有:指定发送功率,以达到一定的发送功率密度的步骤。
55.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分配了频带的发送装置基于指定的发送功率、以及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功率发送了信号的情况下,决定使用在分配的频带中估计的、发送装置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装置中的接收功率和干扰功率的瞬时值和平均值的某一个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决定的发送期望波功率和干扰功率之比,决定调制方法、纠错编码率的步骤。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决定所述调制方法、纠错编码率的步骤基于对频带的每个分配单位所测定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决定MCS。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决定所述调制方法、纠错编码率的步骤基于分配频带中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决定MCS。
5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配所述无线资源的步骤具有:对于一次分配过的频带,对同一发送站在时间上连续分配该频带,直至该频带中的所分配的发送装置的传播路径状态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功率变化并超过预先指定的阈值为止的步骤。
CN2006800179975A 2005-03-31 2006-03-23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0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5492 2005-03-31
JP105492/2005 2005-03-31
JP2005174394 2005-06-14
JP174394/2005 2005-06-14
JP2005241899 2005-08-23
JP241899/2005 2005-08-23
JP2005317567 2005-10-31
JP317567/2005 2005-10-31
JP2006031749A JP4527067B2 (ja) 2005-03-31 2006-02-08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031749/2006 2006-02-08
PCT/JP2006/305835 WO2006109492A1 (ja) 2005-03-31 2006-03-23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97974A Division CN102006097A (zh) 2005-03-31 2006-03-23 移动台、发送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0818A CN101180818A (zh) 2008-05-14
CN101180818B true CN101180818B (zh) 2013-08-07

Family

ID=3708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97974A Pending CN102006097A (zh) 2005-03-31 2006-03-23 移动台、发送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20068001799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0818B (zh) 2005-03-31 2006-03-23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97974A Pending CN102006097A (zh) 2005-03-31 2006-03-23 移动台、发送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147748A1 (zh)
EP (2) EP1865638A4 (zh)
JP (1) JP4527067B2 (zh)
KR (1) KR101017259B1 (zh)
CN (2) CN102006097A (zh)
TW (1) TW200703946A (zh)
WO (1) WO2006109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2444B2 (en) 2005-03-15 2010-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other sector information combining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19351B1 (ko) 2005-05-04 2012-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시스템에서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 시스템
US7388923B2 (en) * 2005-06-07 2008-06-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sub-carriers
US8750908B2 (en) 2005-06-16 2014-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US9055552B2 (en) 2005-06-16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JP4315940B2 (ja) * 2005-09-29 2009-08-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70147226A1 (en) * 2005-10-27 2007-06-28 Aamod Khandek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flexible bandwidth using variable guard bands
US20090207790A1 (en) 2005-10-27 200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50983A1 (en) 2005-10-27 2007-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cwflab1 over f-ss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47300B2 (ja) * 2006-01-17 2009-10-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02882628B (zh) * 2006-04-25 2016-12-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导频信号发送方法
KR101035083B1 (ko) * 2006-04-26 2011-05-19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다중 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이용 방법 및 시스템
JP4519817B2 (ja) * 2006-08-22 2010-08-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US8400998B2 (en) * 2006-08-23 2013-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985650B2 (ja) * 2006-10-26 2012-07-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パイロット送信方法並びに端末装置
JP5092350B2 (ja) * 2006-10-26 2012-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イロット信号伝送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2369803B1 (en) 2006-11-01 2013-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use of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2668705C (en) 2006-11-10 2017-05-16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US8036151B2 (en) * 2006-12-17 2011-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based rate signaling for cellular uplink
JP2008160380A (ja) * 2006-12-22 2008-07-10 Nec Corp セル間干渉抑圧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
KR101029676B1 (ko) 2006-12-22 2011-04-15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유저 단말기
JP4954720B2 (ja) * 2007-01-09 2012-06-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並びに受信チャネル品質測定用信号の送信制御方法
EP2122870A4 (en) * 2007-01-23 2014-08-13 Univ Polytechnic HYBRID SUB-CARRIER MAPPING PROCESS AND SYSTEM
KR100891467B1 (ko) 2007-02-12 2009-04-02 (주)하모닉스 주파수 이동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107987B2 (en) * 2007-02-14 2012-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08206045A (ja) * 2007-02-22 2008-09-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機
JP2008211686A (ja) * 2007-02-27 2008-09-1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028618B2 (ja) * 2007-02-28 2012-09-19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伝送方法、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受信装置
US8570959B2 (en) 2007-03-01 2013-10-29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5100745B2 (ja) 2007-03-01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186481B2 (ja) 2007-03-01 2013-04-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639259B2 (en) 2007-03-01 2014-01-28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090118069A (ko) * 2007-03-01 2009-11-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장치 및 유저장치 그리고 통신제어방법
CN101669399B (zh) 2007-03-01 2014-02-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EP2124471A4 (en) 2007-03-01 2014-07-23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BRPI0808174A2 (pt) * 2007-03-01 2014-08-05 Ntt Docomo Inc Aparelho da estação de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WO2008129811A1 (ja) * 2007-03-23 2008-10-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JP5106193B2 (ja) 2007-03-23 2012-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
US8259695B2 (en) * 2007-04-30 2012-09-0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WO2008149403A1 (ja) * 2007-06-04 2008-12-11 Fujitsu Limited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接続切替方法
US20080310539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Kowalski John 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 orthogonal signal from sequences that are not multiples of 2n
US8843149B2 (en) * 2007-07-09 2014-09-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heduling method and control station apparatus
PL2183894T3 (pl) 2007-08-08 2016-09-30 System komunikacji z wieloma nośnymi stosujący jednoznaczne przeskakiwanie częstotliwości
US9496918B2 (en) 2007-08-08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explicit frequency hopping
CN101821982B (zh) 2007-08-14 2013-02-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JP4963453B2 (ja) 2007-08-21 2012-06-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EP2472731B1 (en) 2007-09-12 2018-1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U2453038C2 (ru) 2007-10-01 2012-06-1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сширения ответного сигнала
GB2455060A (en) * 2007-10-29 2009-06-03 Nec Corp Channel measure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06151B2 (en) * 2007-10-30 2014-04-22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terminal and signal power measurement method
KR100916723B1 (ko) * 2007-12-28 2009-09-14 포스데이타 주식회사 Ofdma 통신 장치
CN101682456B (zh) 2008-01-22 2013-03-0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系统的发送机和接收机、无线接入系统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其程序
US8504091B2 (en) * 2008-02-01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99705B2 (en) * 2008-02-01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JP2009231976A (ja) 2008-03-19 2009-10-08 Nec Corp 異なる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間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080330B2 (ja) * 2008-03-28 2012-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JP5354642B2 (ja) 2008-04-09 2013-11-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8358678B2 (en) * 2008-05-06 2013-0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hopping offsetting for multiple users reusing one slot (MUROS)
EP2234446B1 (en) * 2008-06-23 2013-01-23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0016355A1 (ja) 2008-08-08 2010-0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JP5213586B2 (ja) * 2008-08-25 2013-06-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JP5547648B2 (ja) 2008-10-29 2014-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MX2011008104A (es) * 2009-02-03 2011-09-15 Sharp Kk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aparato de estacion base, aparato de estacion movil,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BRPI1008459B8 (pt) * 2009-02-18 2022-08-30 Panasonic Corp Aparelho de agendamento, método de agendamento, circuito integrado, aparelho terminal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US8798034B2 (en) * 2009-03-31 2014-08-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route based on link metrics incorporating channel bandwidth, spatial streams and/or guard interval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network
KR101209291B1 (ko) 2009-04-23 2012-12-13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Ηybrid OFDMA/SC-FDMA 기반의 3GPP LTE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릴레이를 이용한 성능 향상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10258830A (ja) * 2009-04-24 2010-11-11 Kyocera Corp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258831A (ja) * 2009-04-24 2010-11-11 Kyocera Corp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518535B1 (ko) 2009-06-12 2015-05-07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지국 장치, 이동국 장치, 제어 방법,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시스템
JP5377639B2 (ja) * 2009-06-17 2013-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WO2010146673A1 (ja) * 2009-06-17 2012-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KR101654403B1 (ko) * 2009-07-24 2016-09-05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단말 장치 및 수신 방법
JP2011041229A (ja) * 2009-08-18 2011-02-24 Sony Corp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における伝送モード制御方法
JP5232739B2 (ja) * 2009-08-21 2013-07-1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決定装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決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699860B1 (ko) * 2009-10-01 2017-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반송파 결합 활성화 여부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326030B1 (en) * 2009-11-23 2012-10-17 Lakeside Labs Gmb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relay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ing an extended channel reservation
IN2012DN03438A (zh) * 2009-12-08 2015-10-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S9001750B2 (en) 2010-04-05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JP5642875B2 (ja) * 2010-04-30 2014-12-1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負荷分担電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816838B2 (ja) * 2010-06-03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
US10009824B2 (en) * 2010-09-01 2018-06-26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recoding data based on forwarded channel condition information
JP5029745B2 (ja) * 2010-09-06 2012-09-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端末局
JP5735783B2 (ja) * 2010-11-26 2015-06-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798317B2 (ja) * 2010-11-26 2015-10-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2070660A1 (ja) * 2010-11-26 2012-05-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848698B2 (en) * 2011-10-22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Scheduling method i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392341B2 (ja) * 2011-10-31 2014-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627028B1 (en) * 2012-02-08 2020-11-04 Vodafone IP Licensing limi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29152A2 (en) 2012-03-23 2015-01-2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fic) chip(s) for provi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unctionalitie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3214831A (ja) * 2012-03-30 2013-10-17 Fujitsu Ltd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US9078246B2 (en) * 2012-06-07 2015-07-07 Lg Electronics Inc. Scheduling method i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14023031A1 (zh) * 2012-08-10 201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侦听导频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140293894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Com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istributing dynamically frequency-shift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929830B2 (en) * 2013-09-25 2018-03-27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Content delivery over wireless links
CN105101300A (zh) * 2014-05-09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竞争的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6085286A1 (ko) * 2014-11-27 2016-06-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서로 다른 파일롯 톤 패턴을 기반으로 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029829A1 (de) * 2014-12-05 2016-06-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gemeinsamen Übertragung von Ansteuersignalen und digitalen Datensignalen
US10397947B2 (en) * 2016-08-12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80124700A1 (en) * 2016-11-01 2018-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power configuration based on bandwidth
JP7066624B2 (ja) * 2016-11-02 2022-05-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上り信号送信方法
EP3358798A1 (en) * 2017-02-06 2018-08-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ceiver, transmit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bband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s for subband communication
JP7107948B2 (ja) * 2017-09-07 2022-07-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1995160B1 (ko) * 2018-02-21 2019-07-02 한국과학기술원 대량의 엔드 디바이스를 수용하도록 확산 계수를 엔드 디바이스로 할당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6585A (ja) * 2003-03-03 2004-09-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送信電力並びにデータレート制御方法
JP2004297756A (ja) * 2003-02-06 2004-10-21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基地局、無線伝送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JP2005020599A (ja) * 2003-06-27 2005-01-20 Toshiba Corp 無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3951B1 (en) * 1990-06-25 2004-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ignal waveform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JP3163531B2 (ja) * 1995-08-31 2001-05-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
US5867478A (en) * 1997-06-20 1999-02-02 Motorola, Inc. Synchronous coheren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method, software and device
JP3127867B2 (ja) * 1997-11-28 2001-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EP1219058B1 (en) 1999-10-02 2011-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ing data on a control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242091C2 (ru) 1999-10-02 2004-1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троб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ваемых по каналу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мдкр
US6535739B1 (en) 2000-04-07 2003-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off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taining digital base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apabilities
US6631255B1 (en) 2000-06-28 2003-10-07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receiver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77118B2 (en) * 2001-07-24 2009-08-18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lassifying remote user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and schedul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o the to the users based upon the classifications
US7161987B2 (en) 2001-09-26 2007-01-09 Conexant, Inc. Single-carrier to multi-carrier wireless architecture
JP3955463B2 (ja) * 2001-12-05 2007-08-08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通信システム
GB2391137B (en) 2002-07-19 2004-09-01 Synad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communications medium
KR100456455B1 (ko) * 2002-10-07 2004-11-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반송파 통신에서의 채널 전송 심벌 생성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AU2004214806A1 (en) * 2003-02-24 2004-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s for use in multi-sector cells
DE10336312B4 (de) 2003-08-07 2007-08-3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ynchronisation eines in Funkzellen aufgeteilten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s, sowie eine Basis- und Mobilstation in einem derartigen System
KR101160135B1 (ko) * 2003-08-12 2012-06-26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파일럿 심볼 전송 방법
JP3853774B2 (ja) 2003-10-01 2006-12-06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補強用不織基布
US7039370B2 (en) *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5174394A (ja) 2003-12-08 2005-06-30 Sony Corp 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記録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5241899A (ja) 2004-02-26 2005-09-08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
JP4423097B2 (ja) 2004-04-26 2010-03-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搭載装置
US8116262B2 (en) * 2004-06-22 2012-02-14 Rockstar Bidco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4093209B2 (ja) 2004-07-12 2008-06-04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7756A (ja) * 2003-02-06 2004-10-21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基地局、無線伝送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JP2004266585A (ja) * 2003-03-03 2004-09-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送信電力並びにデータレート制御方法
JP2005020599A (ja) * 2003-06-27 2005-01-20 Toshiba Corp 無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65638A1 (en) 2007-12-12
WO2006109492A1 (ja) 2006-10-19
US20090147748A1 (en) 2009-06-11
JP2007151059A (ja) 2007-06-14
EP1865638A4 (en) 2011-07-20
CN101180818A (zh) 2008-05-14
KR101017259B1 (ko) 2011-02-28
JP4527067B2 (ja) 2010-08-18
TWI356599B (zh) 2012-01-11
EP2515460A1 (en) 2012-10-24
CN102006097A (zh) 2011-04-06
US20110064044A1 (en) 2011-03-17
US8400909B2 (en) 2013-03-19
TW200703946A (en) 2007-01-16
KR20070118255A (ko) 200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0818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JP4856221B2 (ja) 基地局及び受信方法
US906559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0860663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526400B2 (en) Radio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OFDM and CDMA for broadband data transmission
KR100918730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기지국 구분을 위한 파일럿 패턴 세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043693B (zh) 一种在小区间消除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47266B (zh) 双模式共享ofdm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系统
CN101039160B (zh) 共享控制信道资源的复用系统、方法及其接收设备
KR100575434B1 (ko) 직교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기반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공간 분할 및 물리 채널 할당 방법
US7596080B2 (en)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data on an OFDM time-frequency grid allowing for coordination of interferences and adaptive subcarrier frequency allocation,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nd a mobile network therefor
CN101167395A (zh) 上行链路中的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用于移动台的发射机
KR20050028354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AU2005219910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subchannel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3516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层重用
JPWO200407771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827063B (zh) Ofdma系统的频率复用装置及方法
RU2414072C2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WO20080601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CN101248694A (zh) 能够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无线电通信方法、系统及其移动台和基站
MX2007011901A (es) Aparato de transmision, aparato de recepcio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movil y metodo de control de transmisi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